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3 16:29:06

点击下载

作者:杨金志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冬

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冬试读:

内容提要《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丛书以节气为主线,精选出三百余首诗词,让其与二十四节气一一契合。作者对诗词的解读别开生面,结合与诗词相关的农事物候、天文地理、历史典故、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等广博的知识,娓娓道来,轻松有趣,读来备受启迪。

诗人的心更加敏感,立春之时,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唯美意境;秋分时节,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辽阔高远。伟大的诗人们行走于天地时序之间,将节气之美、诗词之美以朗朗上口的诗歌记录下来。希望读者以一颗诗心,跟着二十四节气的脚步,跟着诗人的感悟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以诗意穿越历史,在当下的生活中将诗词之美、节气之美唤醒。

打开这本书,“诗词节气风”扑面而来,阅读将是一次奇妙的旅行。版权页书名: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 冬作者:杨金志著CIP号:第168721号ISBN:978-7-122-32724-6责任编辑:李彦芳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购书咨询:010-64518888售后服务:010-64518899网址:http://www.cip.com.cn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自 序古典诗词在时序节气中的长歌一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持之以恒地在做一件事:每天,根据当时当日的节气和时令,选取一首古诗,给它配上精简有趣的解读。这些解读文字,随即发表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大诗兄说”上。

我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件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一直是一个传统文化、古典诗词的爱好者。同时,我也是一个博物爱好者,我喜欢观察和学习自然万物、天文地理。

兴趣需要有人来激发。激发我的人,就是我女儿。五年前,当女儿还在读小学时,我立下一个“小目标”:依据季节、节气和时令,跟她一起诵读古典诗词。自古教学相长,在和女儿一起分享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我获得了更加丰富、更不一样的感悟。我要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

我们的“诗词之旅”很愉快。时间也过得飞快。这套书出版的时候,我的女儿已经成为一名中学生。在我写作的过程中,女儿是我的第一读者。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对她有更多的帮助;我希望,她能够长久地保持对传统文化、古典诗词的兴趣。“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身为学生家长,我的心跟大多数家长的心在一个频率上跳动。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二十四节气与古典诗词,两者之间有着天然而深厚的联系。

201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把节气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中国诗人对于节气和时令的感悟,向来丰富细腻、博大精深。曹操、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苏东坡……这些伟大的诗人行走于天地之间,春华秋实、夏虫冬雪都无比诗意地呈现在他们笔下;还有伟大的《诗经》和“乐府”,来自民间的创作彰显着淳朴、智慧和灵动。

你看,立春之时,梅花怒放,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唯美的意境,深厚的情谊,蕴含在短短的字里行间;秋分时节,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天高气爽的感觉跃然纸上。及至二十四节气中殿后的大寒,是“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好像古人都已经为你做好了准备,只等着你来发掘这宝藏。三《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丛书按季节分为四册,每个节气对应十多篇诗词,整套书共收录诗词300余首。这套书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这套丛书是写给广大青少年、中小学生的,还有他们的家长、老师。因此,语言一定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我力求每一个字都要有所来历,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斟酌。

第二,这是“节气+诗词”的跨界阅读。读者既可以学到很多古典诗词方面的文史知识,又可以获得大量关于节气、物候、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能拓展视野和知识面,这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第三,这是“碎片化阅读”与“系统性阅读”的有机结合。当下,“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阅读习惯。中国古典诗词大多短小而隽永,适合随时随地的“碎片化阅读”。这套书通过精心的编选,把看似“碎片”的诗词,通过“节气”这条时间线,有机地连缀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有逻辑的系统。

第四,这是一件图文并茂的文化产品。当下,阅读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将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可以增进人们,特别是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全书精心选配了大量历代名家画作和精美图片,图文相映成趣。丰富多彩的“融合阅读”,值得期待!

我希望并相信,《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这套书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课外读物,能成为他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古典诗文的辅导书籍。对于一名中小学生来说,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和领悟这些诗词,他的传统文化底蕴、古典诗词功底就相当扎实了。练好传统文化的“童子功”,一定可以受益终身!杨金志/大诗兄2018年7月写于上海立冬11月07日-11月09日橙黄橘绿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阳历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立冬一般在农历十月前后,所以也叫『十月节』。古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我国各地的大秋作物陆续登场,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刘景文:苏轼的朋友。擎(qíng):举,向上托。雨盖:比喻荷叶,形似雨伞。大诗兄说

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代言物种。夏天是荷花,秋天是菊花。然而,“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它们都已经成了过去式。冬天要有冬天的样子,它的代言物种是柑橘。立冬时节,是深秋与初冬的过渡,大自然并不萧索,用苏东坡的话说,“一年好景君须记”,这还是最好的季节。好在哪里?好就好在“最是橙黄橘绿时”,橙子、橘子都成熟啦!

橙子、橘子以及柚子、芦柑等,都是柑橘类植物的果实。冬天里,人们经常夸赞松、竹、梅“岁寒三友”,要大诗兄说,柑橘类植物一点也不比它们差。首先,柑橘类也很抗冻,叶子经冬常青,不会凋落;其次,它们的样子很好看,橙黄橘绿,色彩丰富又养眼;最后,它们的实用价值很大,松、竹、梅基本也就是看看,橘子、橙子可以食用,酸甜多汁,富含维生素C。其实,在温带地区,除了柑橘类果实,冬天还真没什么时新水果。从这个角度看,橙黄橘绿就显得更加可贵。

橙子、橘子怎么吃,也有讲究。苏东坡在《浣溪沙·咏橘》中写道:“香雾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意思是:橘子皮布满油腺,用手一剥,马上喷出一股气雾;一瓣儿一瓣儿轻轻放到嘴里,仿佛一股清泉在唇齿舌尖流淌;吃完橘子,手有柑橘特有的余香,三日不绝……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早冬唐/白居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萋萋(qī):形容草生长茂盛的样子。漠漠:广阔分布的样子。柘(zhè):桑科植物,落叶灌木或乔木。大诗兄说

立冬节气一般在农历十月前后,所以也被称为“十月节”。中原地区的十月,根据《诗经》上面讲的,“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连蟋蟀这样的小虫子都停止了户外运动。

江南的十月,则是另一番景象。此时天气还是像小阳春一样温暖,人们在户外快乐地玩耍。虽然早晚比较凉,会有比较轻的霜露,但是太阳一出来,就消失无踪。草木葱茏,黄绿相间,美不胜收。“老柘叶黄如嫩树”,江南一带,秋冬交替时节的落叶树木最漂亮。柘树的叶子变成黄色,不是枯黄,而是一种非常养眼的嫩黄,红色的果实就像小玛瑙。寒樱这种植物,它的花期本来是在早春,却也在这个时候开放,满树白花,好不灿烂。事实上,江南早冬,如果恰逢“小阳春”天气,经常会有植物对季节产生认知“错乱”,“狂花”怒放。“可怜冬景似春华”,正是这样。

路上行人,穿着并不厚重的夹衣外套,潇潇洒洒的样子。如果不是赶着开会、上班,他们会约在小茶坊、小酒馆里面,谈谈事、说说话、发发呆,这就叫“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兴之所至,喝上两杯,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白居易真是一个热爱生活和自然的人,从秋入冬,不管看到什么景物,他都感觉好“可怜”——超可爱,萌萌哒!大风起兮云飞扬大风歌西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威:威望,权威。加:施加。海内、四方:指整个国家。安得:怎样得到。大诗兄说

唐朝曾经有人写过一句诗,叫作“刘项原来不读书”,意思是刘邦、项羽都是大老粗,不是读书人。可就是这两位,随口一诌,就成了千古名篇。项羽说“力拔山兮气盖世”,刘邦说“大风起兮云飞扬”,好有气势!不是统帅千军万马的人物,也说不出如此“霸气”的豪言壮语。

刘邦的这首《大风歌》,是在某个冬季写的。《史记》记载:“(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布走,令别将追之。高祖还归,过沛,留。”什么意思?当年农历十月,也就是立冬节气前后,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造反的淮南王英布;不久,大势已定,班师回朝,经过老家沛县,逗留了一段时间。

就在大宴父老乡亲的那一天,风云突变,阴云密布、北风怒号。老刘抬眼看天:“嗯,一定是俺老刘的气场太强大!”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打碟子,即兴赋诗一首,就是《大风歌》。乡亲们拍手称好。御林军和野战军的将士们一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皇帝给我们记集体一等功啊!于是也很振奋,齐声大呼:“风!风!风!”

如果那个年代有国歌,这就是大汉的国歌。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杂诗魏/曹丕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我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亭亭:耸立而无所依靠的样子。车盖:车篷。行行:走了又走,这里是极言漂泊之远。吴会:指吴郡与会稽郡,今江浙一带。滞:停留。弃置勿复陈:先放一放,别再说啦。这一句是乐府诗套语。弃置:放在一边。陈:叙说。客子常畏人:意思是说,客子身处异乡,怕被他人所欺。大诗兄说“西北有浮云”,“吹我东南行”,可见吹的是西北风。在秋冬季节里,中国人经常领教这样的西北风。这是亚欧大陆的地理和气候所决定的,古今如一。

曹丕是曹操的儿子,三国中魏国的开国皇帝,定都在洛阳城。他生长在北方,很可能一辈子也没有跨越过长江。

这一天,天气很好,天空飘浮的白云很大,仿佛洛阳城里那些来来往往的大车的车盖。大风吹,浮云动,就更像移动的大车了。因为刮的是西北风,所以浮云往东南方向跑。

它们会飘多远呢?会飘到什么地方呢?曹丕起了孩童一般的好奇心:我猜,它们一定会飘过长江,飘到吴郡(苏州)和会稽郡(绍兴)那边,也就是孙权的地盘上。那得多远哪!飘到南边的浮云,会不会感到孤单害怕,会不会想念家乡?

想到这里,我特别想唱一首歌,名叫《故乡的云》:归来吧,归来呦,别再四处漂泊……花非花,雾非雾花非花唐/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大诗兄说

秋冬季节,多的是霜、露、雾,它们都是水的不同形态。初冬的一个黎明,老白穿戴好运动装备,准备像往常一样出门晨练。开门一看,大雾弥漫,能见度可能低于50米。这不行。保健医生说过:雾天不适合晨练,悬浮物中有尘埃,容易吸入肺中。

不能深入云雾中,那就静静地欣赏。“花非花,雾非雾”,花,自然不是花;雾,其实就是雾。雾,半夜而来,不声不响,像小白猫的爪子悄悄伸过来……此时此刻,多少人在睡梦中?又有几人清醒?雾,在天明前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不留下一点印记。云开雾散时,梦也醒了……

今夜的梦里,有雾。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汴(biàn)水:中原地区的一条由西北流向东南的河流,注入淮河。泗(sì)水:中原地区的另一条河流,与汴水合流入淮河。瓜州:又叫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境内,是长江北岸的一个渡口。吴山:泛指江南吴地的群山。悠悠:深长的意思。大诗兄说

汴水、泗水、瓜州、吴山……读这首诗,你首先要具备的不是文学功底,而是“历史上的地理”知识。不要紧,大诗兄一说,你就明白了。

汴水起源于黄河岸边的开封,从西北向东南流入淮河,它是隋唐大运河的中间一段。泗水几乎与汴水平行,也是一条重要的通航河流。从淮河出发,沿着大运河继续往南走,到了长江北岸,就是扬州境内的瓜洲(瓜州)渡口。从瓜洲渡过长江,就是江南镇江,这里有郁郁葱葱的宁镇山脉,秋冬时节正苍翠,可谓“吴山点点”。

你也许要问:大唐这么多名山大川,老白为啥偏偏写这些地方?首先,这条线太重要,它贯通中原和江南,是唐王朝的政治经济生命线;其次,老白这辈子大部分时间在江南和中原两地度过,来回走的就是这条线,汴水河边的繁华街市,瓜洲渡口的明月高楼,几十年间来来往往,熟悉又亲切。他对这些地方怎能没有感情?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题金陵渡唐/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镇江附近。津:渡口。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大诗兄说

长江从雪域高原奔流而下,走了一万多里路,到了扬州、镇江一带,江面已经宽阔得令人难以想象。如果天气好,从这一边望向那一边,可以影影绰绰地看到一条细线,那是对面的江岸。很多时候,因为水汽过于丰沛,你并不能看到对岸。在全世界,也没有几条河流,有如此宽阔的水面;即使有,像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在唐朝那个年代,它们基本还是蛮荒之地,不会有川流不息的行船。

横渡大江,必须要有渡口,北边的是瓜州,南边的是金陵渡,也叫京口。“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京口瓜州一水间”,讲的都是这里的事情。

过了立冬,大江南北寒气逼人,天黑得越来越早。大大小小的船只,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的,从下游逆流而上的,从江南运河往北走的,从汴水、泗水往南走的,汇聚到瓜州,高高低低的桅杆林立,就像现如今游艇俱乐部里的景象。

夜黑风高,你要行船?行不得也,哥哥!有钱的人,登岸住宿在“渡口大酒店”;节约一点儿的,干脆裹条被子宿在船上。风,呼呼地往船舱里蹿;客船随着江涛在起伏,弯月、星星和岸上的灯火也仿佛在有节奏地晃荡。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金陵图唐/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金陵:六朝故都,今江苏南京。大诗兄说

在韦庄之前,诗人高蟾写过一首《金陵晚望》,其中说道:“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对于这句话,韦庄表示不同意:“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他们争论的对象,是《金陵图》这样的绘画作品。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所写的诗,其实都是“看图作文”。“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老木、寒云、故城,虽然是看图,但也现场感十足。六朝故都金陵是个好地方,四季分明。而且,每年都有集中供暖季,当然是在夏天;每年也有集中制冷,全都在冬季。“老木寒云满故城”,金陵初冬,完全写实。

时至今日,我们在金陵城内外,依然可以看到老木寒云营造的冬日。故城有老木,它们是东吴大帝的陵台古柏,是琅琊郡王手植的梧桐,是湖边叶子落尽的台城柳,是有着黑铁般枝干的古槐老榆。枫树、栾树、乌桕树的红黄色树叶,只剩下孤零零的几片,在风中瑟瑟发抖,随时都要飘落的样子。几只老鸦站在老木枝头,冷不丁哇哇叫上几声。

一片彤云,铅灰颜色,笼罩在青灰色的城墙之上,湿冷、压抑。天空不时飘荡下雨丝,偶尔有雪粒,但往往是引而不发。当人们不再期待的时候,某个深夜,很大很密的雪花从天而降,紫金山一夜白头。雪花落入城外的大江江面,消逝在无尽的波浪中。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早寒有怀唐/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雁南度:大雁南飞。襄(xiāng)水曲(qū):在襄水的转弯处。襄水指汉水流经襄阳境内的一段。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楚:今湖北、湖南,长江中游一带。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大诗兄说

很多人说,孟浩然风流潇洒。而据大诗兄观察,他其实很纠结:既想当隐士,又想要功名;很想出去玩,一出门就想家。比如,《宿建德江》的时候“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比如这首诗里面的“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话说这一年的初冬,孟浩然从襄阳家中出门,顺汉水而下。船入长江时,正赶上大风降温天气,瞬间冻得哆哆嗦嗦。“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你如果在初冬的长江边待过,就晓得那个冷风的滋味。江汉平原,一马平川,宽广的水面,助长着风力。一叶孤舟,在江中有节奏地摇摆。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又一阵大风吹来,像一只大手把树叶全撸下来,整把整把地撒在江面上,飘进船舱里。

北风,悲风!孟夫子的一颗玻璃心,这时候又要碎啦!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子夜吴歌·冬歌唐/李白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驿(yì)使:邮差。絮(xù):在衣被等物里铺棉花、丝绵等。那堪:怎么能够。把:拿。临洮(táo):在今甘肃境内,泛指边塞。大诗兄说

相传,子夜是东晋时期江南吴地的一名女子,她创作了一组乐府民歌“子夜歌”,反复咏叹,思念郎君。李白是写作乐府的高手,他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子夜吴歌”写了个遍。

冬天到了,子夜的郎君还在遥远的临洮戍边。临洮跟吴地,相距上万里。听说那个地方,冬天冷得要掉手指。隔壁大嫂的郎君也在那边服役,听她说,明天会有一趟邮政专递去临洮。时间不等人,有要寄送物品的,明天一早就得送到驿站去。那时候没有现代物流,快递小哥不是随叫随到的。

邮差明天就出发?给郎君做的冬衣,还没有完工呢,今晚熬夜也得做出来!在唐朝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引入棉花这种作物,人们冬天御寒的材料,是用蚕丝下脚料做成的丝绵絮。

夜深人静,儿女已经熟睡。子夜女就着昏黄的油灯,缝呀,补呀。寒冷的夜,简直拿不住针线和剪刀。白净的手,长出几个小冻疮。一夜无眠,大功告成。把刚做好的冬衣和之前已经纳好的千层底鞋,打了一个大包裹,送到驿站去。

回来的路上,朝阳初升,天空露出了鱼肚白。子夜和邻居大嫂一路同行。俩人如释重负,抄着手,有说有笑,呵出阵阵白雾。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东汉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胡马:北方所产的马。越鸟:南方所产的鸟。衣带日已缓:日渐消瘦,衣带也显得宽松了。缓:宽松。顾返:还返,回家。反:同“返”。弃捐勿复道: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了。弃捐:抛弃。大诗兄说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已经是一个幅员达到几百万平方公里的超大型国家,东西和南北的跨度都有几千公里。也只有在这样的国度,人们才会有远行的深切体会,才会有游子思乡的万千愁绪。

所以,“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这些都是写实。“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初冬时节,北方的人来到南方,觉得自己就是一匹来自北方的马,本以为会潇洒地纵横驰骋,没想到在南方的冷风中被冻成狗;南方的人去到北方,觉得自己是一只来自南方的鸟,本以为是天高任我飞,没想到是“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那个时候,交通和通信很不发达。离家万里,不知何日是归程,寄托思念、遥祝平安的方式,千言万语归结到一句话:“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啥也别说了,希望你多吃点儿。中国人见面第一句话往往是“吃了吗?”这种习惯,难道是从《古诗十九首》起源的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东汉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疏:疏远。日以亲:一天比一天迫近。亲:接近。以:古人“以”与“已”通用。郭门:外城的城门。但:只。犁:一种农具。这里作动词用。这句是说,古墓已平,被人犁成田地。摧:折断。这句是说,墓上的柏树,被人砍断,当作柴烧。故里闾(lǘ):故乡,故居。里:古代五家为邻居,二十五家为里,后来凡是人户聚居的地方通称作“里”。闾:本义为里巷的大门。欲归道无因:想回家却又找不到回家的路子。因:路径。大诗兄说

中国不仅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度,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东汉时期,距今大约两千年,而那个时候的人们追溯历史,也感觉悠远漫长。只有如此,诗歌里才会有一种纵深感和沧桑感。“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历史的长河,逝者如斯夫;历史的天空,来去复匆匆。

初冬时节,驾车出门,郊外一片萧瑟。荒草连绵,黄土漫天。远处和近处有几片乱坟岗,年代久远的墓碑东倒西歪,上面的字大多漫漶不可识。侥幸流传下来的墓碑,如曹全碑、张迁碑等,被后人拓印了无数遍,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研习书法的宝典。

古人习惯在坟墓周边种植树木。平民百姓多植速生的白杨,这是一种“经济实用”树种。白杨树干笔挺,泛着银白色的光,树叶大半枯萎,大风一来,飒飒作响,旋转着飘落在地上。富贵人家多植挺拔的松柏,这是贵重的树种。而在此时,高大威严的陵墓成了土丘,植在墓道两旁的苍翠松柏,被人们砍伐折取,成为冬季取暖的燃料。

你要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大诗兄建议你,去这种地方看一看,静一静,就会觉得没啥过不去的坎儿,没啥想不开的事。小雪11月22日-11月24日雨雪霏霏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阳历11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开始。从农历来看,小雪节气一般是在十月中旬。小雪时节,气温虽已下降,但尚未过于寒冷;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开始出现降雪,但雪量不大,所以叫作『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面说:『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里,不少都包含着天气概念:春天有『雨水』『谷雨』,秋天有『白露』『寒露』和『霜降』,冬天则有『小雪』和『大雪』。雨露霜雪,都是水的各种形态;水,是生命之源,是农业的根本,也是人们观察气候的重要参照物。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节选)《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节选自《诗经·小雅》。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雨(yù)雪:下雪。雨:动词,下的意思。霏霏(fēi):雪花纷落的样子。载……载……:即……又……。大诗兄说

小雪时节,往往是天空阴沉,飘落些许冷雨丝。天色渐暗,不经意间,雨丝变成了雨夹雪,雨夹雪变成了“盐籽儿”。你也许很期待明天早晨起来,地面是一片白茫茫。但更多时候,小雪在半夜就悄无声息地停了下来;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河湖的水,很清很冷,似冻未冻。

这种情景,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大诗兄觉得,最贴切的就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个“雨”,在这里念第四声,是动词,下的意思;不过,大诗兄觉得,你念第三声,把它当作名词,也没什么大关系——亦雨亦雪,夹雨夹雪,老天爷给你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采薇》是《诗经》中的名篇,全诗篇幅比较长,但是读起来很顺畅。主人公是一位服役的平民士兵,他在春天“杨柳依依”的时候入伍,大半年来跟随大军东征西战,到了岁暮时节“雨雪霏霏”的时候,他依然不能回家,其中既有保家卫国、战胜敌人的自豪感,又有感慨辛劳和思乡的人之常情。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对雪唐/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高骈(pián):晚唐诗人。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而似白玉一般。恶路歧(qí):险恶的岔路。歧:偏离正道的小路。大诗兄说

古人没有显微镜,他们仅凭肉眼,细致入微地观察这个无比奇妙的大千世界。他们发现,油菜、萝卜、白菜的花朵是四瓣的,呈现十字形;梅花、桃李、樱花、海棠,它们的标准花瓣是五瓣的;而葱花、蒜花、韭花、水仙以及雪花——此花非花——是六瓣的。

雪花虽然都是“六出”,但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大雪和小雪、“干”雪和“湿”雪、北方的雪和南方的雪,它们的晶体形状统统不一样。

一千多年前的这一天,下了这个冬季的第一场雪。整个下午,雪花就这么漫不经心地飘落着。诗人就这么无所事事地坐在窗边,一二三四五,片片数雪花。一片雪花飘进来,遇到屋内火盆散发的暖气,渐渐融化,六只小角更加凸显。

不知坐了多久,天井里的绿竹,披上了白斗篷。从高楼望出去,平日里枯黄的草木、满是尘土的道路、随机分布的驴粪牛粪等,都消失了。雪,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不真实的美丽世界。雪,让我们的思绪飞一会儿,真好。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冬十月汉魏/曹操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鹍(kūn)鸡:一种大鸟,形状像鹤,羽毛黄白色。鸷(zhì):凶猛的鸟。熊罴(pí):熊类的总称。罴:棕熊。钱镈(bó):两种农具名。这里泛指农具。逆旅:客店。贾(gǔ)商:商人,此处指做买卖的行为。大诗兄说

如果放在今天,曹操肯定是位一流的纪录片导演。你看他写的这首《冬十月》,就是妥妥的分镜头脚本。其实,包括这首诗在内的很多诗歌,都是他在统帅大军打仗途中写成的。大诗兄最佩服的,是曹大帅对于自然、社会和民情的精致观察。

孟冬十月,是初冬时节。此时“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这是气候特征;“鸡晨鸣,鸿雁南飞”,最后一批大型候鸟也已经启程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留鸟躲进了巢穴,狗熊们开始冬眠——这些,都是生物学上的常识。

人类不会冬眠,他们依然像小蚂蚁一样忙碌。农民收割完最晚一批谷物,把粮食存到粮仓里,然后把锄头、犁耙、扁担、铁锹、锨镐这些农具收归齐整,放到谷仓里去。冬日无农事,开始搞家庭副业,编制筐子、篮子、簸箕,搓绳子,做木桶,一日不得闲。他们到集市上去,用这些手工制品置换些钱物。批发商、经销商们早已准备好采购金,摩拳擦掌。东西和南北的大道上,运货的马车、牛车来来往往。驿站和小旅店的墙壁都重新粉刷了一遍,屋顶的茅草也换上了今年的新草。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临高台汉乐府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轩:高。黄鹄(hú): 鸟名,即天鹅,飞得高而快,生活在水边。离哉翻:这三字是音节词,没有实际意义。关弓:搭弓射箭。大诗兄说

南方长江流域的大江大河常年不冻。要我说,初冬时节的长江、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浙江和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倒是最耐看的时候。水岸有高台,因为水量减少,高台显得更加高耸;江流渐缓,少见泥沙,江水更加清澈冷冽,这正是“清水清且寒”的模样。

高台之下,茂盛的芦荻中,又有了新的气象。成双成对的大天鹅在芦荡中出入,雍容雪白的身子,悠哉悠哉的神态,令人羡慕神往。天鹅的头、嘴是鹅黄色的,古人把它们叫作“黄鹄”。每年冬天,黄鹄从遥远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飞来,就在长江流域一带越冬。雪白鲜嫩的芦根,是它们的主食。黄鹄是大鸟,它们用芦草编织的窠臼,足以容下一个小孩子。

偶尔地,会有那么两只黄鹄,奋力拍动翅膀,两只大脚掌拨动清波,在水上滑翔一段距离,像大型水上飞机一样轰然起飞。其实,我们应该反过来说:那种需要滑行很长距离的大型飞机,是在模仿鸿雁、黄鹄这样的大鸟。

上天有好生之德。高台之上的观鸟人,请你放下硬弓和长箭,放过这些美丽的生命吧!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词牌名。密州:今山东诸城,苏轼当时任密州主官。老夫:作者自称,苏轼时年三十八岁。聊:姑且,暂且。黄:黄犬。苍:苍鹰。锦帽貂裘:锦缎帽子,貂皮大衣。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太守:作者自称。孙郎:三国时吴主孙权,他曾在打猎时射杀老虎。酒酣:畅饮美酒。持节:奉朝廷重大使命时拿着节杖。云中:汉时郡名,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一带。冯唐:西汉时期的一位老臣。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天狼:星宿名,主侵掠。这里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西北外族。大诗兄说

苏轼当时主政密州,年纪三十八岁,按说并不老,“老夫聊发少年狂”,嗯,有一点点“傲娇”的味道。“老夫”在密州这个小地方励精图治。在过往的春夏秋三季里,他劝农耕织、终日奔忙。冬天到来,有些闲工夫,忽然想起啥,于是跟左右商量:“为了加强国防教育,咱们是不是搞一次军事演练?”

大家赶紧张罗,一切就绪。老百姓们听说了,夹道观看,觉得很新鲜:只见太守大人骑着高头大马,牵着狗、架着鹰,一身冬衣,裹得像个粽子;面颊微红,貌似喝过小酒。阵仗摆好,大人带领人马在山坡上来往奔驰。弯弓射箭,POSE(姿势)很棒。其实,俺们密州这里罕见老虎。打到了什么猎物?三只山鸡、五只野兔。“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个典故是讲,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恢复他的官职。苏大人是不是在暗示朝廷:“啥时候派个专员来宣布,调动我回京呢?”这位从中央到基层历练的“年轻的老干部”,有着报国安邦的雄心壮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宋/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渑(miǎn)池:位于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年轻时,兄弟二人进京赶考,路上曾借宿渑池的一座寺庙。飞鸿:大雁。老僧:名叫奉闲,当年曾接待苏轼兄弟,此时已经去世。僧人去世后,葬在塔下。坏壁:指寺庙破旧的墙壁。苏轼兄弟曾在墙上题诗。蹇(jiǎn)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蹇:跛脚。大诗兄说

大诗兄总觉得,以前的冬天比现在冷。江淮一带,小池塘里也会结起厚厚的冰,小孩子们拿起大石块砸向冰面,只砸出一个白白的印子,石头带着古怪的声音滑出老远。于是,孩子们大胆地跑到冰面上玩耍。时常下很大的雪,深到膝盖,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直到棉鞋和裤脚湿透,回家找骂。屋檐上经常有一排长长的冰溜,就像溶洞里的石钟乳,太阳出来,冰溜尖上的水珠,一滴一滴落下来……

也许,这种回忆是有偏差的。冰砸不破,是因为小孩子力气小;冰上能够走人,是因为小孩子身体轻;雪深没膝,是因为小孩子腿短。但是,谁的回忆不是主观的呢?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也这样回忆起他们年轻时的那个冬天。“你还记得不?我们赶考那年的雪好大啊!”“是啊是啊,雪后的路好难走,又是雪又是泥,滑一跤,浑身都是黄泥巴。帮我们驮书的那匹驴,偏偏是头瘸腿驴!”“还记得奉闲大和尚吗?我们在他的僧房里住了一晚上。”“记得记得,大和尚多和善啊!给我们讲佛经、讲人生、讲修心。”“嗯,前阵子接到一封信,说大和尚圆寂了。唉,真是怀念。”

据说,大和尚当时跟兄弟俩有这样一段对话:看见雪地上的鸿雁脚印了吗?看到了。鸿雁在哪里?不知道。等到雪化,你们会知道鸿雁曾来过这里吗?不会。所以啊,不要有“执念”,很多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要活在当下,晓得不?

那个晚上,兄弟俩似懂非懂地点头。很多道理,也许要到很多年以后,经历了更多的人生起伏,他们才能更深切地领悟。新开一瓶酒,那得不相思冬夜对酒寄皇甫十唐/白居易霜杀中庭草,冰生后院池。有风空动树,无叶可辞枝。十月苦长夜,百年强半时。新开一瓶酒,那得不相思。皇甫十:白居易的朋友,姓皇甫,家族同辈中排行第十。大诗兄说

皇甫十,虽然已经很难考证出他的大名,但是,我们都知道,他跟老白的关系是真好,有诗为证:《早春持斋,答皇甫十见赠》《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酬皇甫十少尹暮秋久雨喜晴有怀见示》《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见忆》《酒熟忆皇甫十》……早春想到你,深秋想到你;下雪想到你,出太阳想到你;吃斋想到你,最重要的是,喝酒时总是想到你。

孟冬十月,天气肃清。老白无事在家,绕着小院走一圈,耳朵差点被冻掉。前院中央有棵老榆树,北风呼呼吹,叶子落一地,树枝在打架。霜打的野草,枯败的叶子,都垂头丧气。后花园的小池塘已经结冰,冰冻中夹着几片枯叶。花园背阳的角落里,胡乱堆着几只空酒坛子。

眼见着太阳要落山,暮色增添了几分寒气。袖手旁观中,老婆喊吃饭,炒了几碟小菜,新开一瓶老酒。没人对饮,不行酒令,不开心。皇甫十,最佳酒搭子,我又想到了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