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七个季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3 19:51:47

点击下载

作者:李敬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疆的七个季节

新疆的七个季节试读:

前言: 新疆有多少个季节

新疆,能否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概括?

对大多数认知新疆停留在初级阶段的人来说,新疆就是戈壁沙漠,是葡萄和哈密瓜,是梳着满头小辫的维吾尔族少女,是烤羊肉串和金黄的烤全羊,但这些支离破碎的,甚至被有意无意放大了的元素就是新疆吗?

了解新疆的人往往会醉心于新疆那雄奇壮丽的山水,赞叹各色的瓜果和清真美食,感慨各个民族的豪爽和侠气以及那些交叠厚重的文化。他们也设想,或者说试图用“大美新疆”等词语来概括,但这些概括成功了吗?

新疆有着如此多的面貌,如此多的风格,如此多的色彩和情调。即使是身处其中也往往无法感受到她全部的精彩。

行走于新疆的山川原野之间越久,我就越来越发觉,至少,对于新疆的山水风光,是无法概括的。

在那些或壮美雄伟、或清丽秀美、或苍茫狂野、或妖娆妩媚的自然风光中沉浸越久,你就越会发现,任何对新疆风光的概括都是徒劳的,即使将那些风光概括和划归到一年四季中也是困难的。

所以,我在一个阳光洒满的下午,忽然想到,新疆,到底有多少个季节?

2013年夏天的时候,我在北京,正是酷暑的季节,“雾霾”那时候已经成为了北京最热门的一个词汇。就在我吸着雾霾的时候,偶然看到网上有篇报道说新疆盛夏飞雪。我吓了一跳,以为“窦娥”再世,点开一看,才知道原来是说在新疆的天山上,盛夏飘雪。我不禁哑然失笑,编这个新闻标题的同学得有多么大的生存压力啊,为了赚点击率都被逼成这样了!天山上有太多的地方都会盛夏飞雪,不光天山,新疆的昆仑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等地都会盛夏飞雪。随便一个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盛夏还能冻死人呢。

其实这么一则标题党的新闻恰好说明了新疆的一个特点,也就是你可能会在一天之中经历不同的季节。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7月我去伊犁的唐布拉草原,从217国道翻越乔尔玛,翻到山顶的时候吓了一跳——积雪堆在路的两侧有两米多高,整个公路就是在积雪中清理出来的一条沟。然而当翻过乔尔玛来到沟底的唐布拉,又满目全是花的海洋,那简直就不是草原,而是花原,是绿草点缀的花的原野。然而这种经历对一个新疆人来说,稀松平常。

这大约是新疆季节的特点之一:多种季节的同时共存。

除了多种季节“一锅烩”之外,新疆的季节还有一点颇为有趣,就是季节变化自成一脉,特立独行,和谁都不同步。

首先是与内地大多数地方不同步,你春耕的时候她还在下雪,你收割的时候她依然严冬,咱们博大精深的传统农耕文化在这里基本派不上用场。更有意思的是,就算在新疆地区,一个地方的新疆和另一个地方的新疆,季节也差得离谱。比如5月份的乌鲁木齐还春寒料峭,可是同在天山北麓的伊犁地区却花繁草茂。更夸张一点的例子是吐鲁番和阿勒泰,10月份阿勒泰的大部分地区一般就开始大雪纷飞,而吐鲁番还热浪袭人。事实上中国最热的地方就是吐鲁番,而阿勒泰的富蕴县却在与黑龙江的漠河争夺谁才是中国的寒极。最冷和最热的地方直线距离不过几百公里,而两地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落差却达到100度。大家各玩各的,这是什么样的一个节 奏?

正是这样多种季节并存,多姿多彩、层次立体丰富的季节,使人无法,也不愿套用呆板的春秋冬夏模式。硬要将新疆的季节套到春夏秋冬里都是牵强的。

新疆广袤而多变的土地造就了一个个差异极大的自然奇观,在这块土地上,她的季节是如此丰富和鲜明。无论是山花织就的绚烂,还是原野苍茫的厚重,无论是落英摇落时七彩斑斓的起舞,还是胡杨金红时的浓烈如酒,以及冰雪皑皑中那豪放而优雅的壮美,都毫无保留地将自身的特性推到了极致,点染出一个又一个独特的季节。

如果你心中只有一个季节,那么可能你终身就只能看到一个季节;如果你心中有着无数的可能,那你就一定能够看到众多华美的篇章。

经常会有人问,去新疆什么季节最好?

多年以来传统的答案是这样的:7、8、9这三个月最好,原因无非是气候宜人,尤其是9月份,是各色甜美瓜果扎堆成熟的时候,秋高气爽,瓜果飘香,自然不亦快哉。

这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几成铁律,大家都这么说,也都这么信。我与绝大多数人一样,也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对这个观点深信不疑。然而当我逐渐深入新疆的各个角落后,我对这一观念的认可开始慢慢动摇、变化,直至完全推翻。

如果要问新疆什么季节最好?那么我们就要首先搞清楚你要到新疆看什么?

你如果只是来看民俗或者文化上的遗迹,除了一些个别情况,大体上不存在季节的问题,如果只是要品尝瓜果,自然是9、10月份最为当时。但是如果你要来看美景,那么每一个季节又何尝没有绝色风光呢?比如在传统上,连很多新疆人也认为,新疆的冬季漫长而寒冷,除了冰雪就是冰雪,无甚可观。而事实上就是这些漫天的冰雪造就了禾木、白哈巴那如梦幻般纯净的童话世界,那里雄奇的阿尔泰山川和独有的图瓦人民居与澎湃的冰雪完美组合,徜徉其间,似乎会洗去人所有的杂念。而地处荒原之中的五彩湾,我始终觉得那里的冬天比其他时候更为出彩,那里没有雪的时候就已经气质非凡,斑驳的色彩凝重、跃动而炽烈,犹如上苍打翻的调色板泼洒在荒原腹地。而雪中的五彩湾,气质上完全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在一如既往的凝重和炽烈中,散发着深邃的优雅和一种接近于诡秘的绚烂。

我认识一位玩摄影的朋友,她每年只工作半年左右,其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天山南北来回穿梭,比如9月中到10月初,她会走入阿勒泰的山里去拍浓郁而斑斓的泰加林,10月底到11月初则往南直奔南疆腹地去拍满目金红的胡杨林,12月到元月,则又转战阿勒泰去拍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新疆,有着如此之多的选择,每一个季节都是上苍的恩赐,每一个季节都无法替 代。

关于新疆,还经常听到有人说,要用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时间才能转遍、玩透。且不说那种典型的,上车睡觉、景点拍照的中国式旅游—因为那就是赶路,根本不算旅游—如果你真想在很短的时间内体验新疆所有的精彩是完全不可能的。新疆有个很有名的摄影家曾经说过,有人准备用三年的时间把新疆拍遍,而我拍了三十年,都还没有拍遍。

这不仅有地理面积上的因素,更有季节变换的因素,不同的季节,一样的地方,往往是不同的风景。我也曾给一些内地的朋友做过策划,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在新疆多看几个地方,但同时,我的内心却是惋惜的,惋惜于他们无法深入,无法真正去体味那些山山水水的精妙和神韵。

新疆是一部地理奇观的巨著,这部巨著太厚重了,需要,也值得去细细品味。

她集合了多种尖锐的对峙和巨大的反差,正如新疆的最高点乔戈里峰和最低点艾丁湖一样,海拔8756米的差距如此之大,却同在一片土地,为世界之仅见。在这里,荒凉与繁茂、酷热与严寒、凝重与轻盈、雄奇与妖娆、奔放与婉约等看似矛盾的元素都神奇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瑰丽无比、波澜壮阔的画卷,成为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理与人文的极致。

▲新疆的春天是晚的,似乎那漫长的冬天有着巨大的惯性,使得春风姗姗来迟。事实上如果你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对照新疆,尤其是北疆的话就会发现,至少,新疆的气候要晚于内地大部分地区约半个月。

当内地已经是早春二月、春江水暖的时候,新疆的大部分地区还是白雪皑皑、残冬凛冽。我之所以说“大部分地区”,是因为,广袤而多样的新疆大地上总有出人意料的地方,当大部分地区还在被冬雪覆盖的时候,吐鲁番盆地的春天却会率先来临。

当吐鲁番盆地的杏花缤纷绽放,温润的伊犁河谷也开始悄然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吐鲁番杏花的绽放就是新疆在一个季节轮回中复苏的标志,标志着又一个烂漫绚丽、苍茫斑斓轮回的开始。

萌动季

——大地的苏醒

▲新疆的春天是晚的,似乎那漫长的冬天有着巨大的惯 性,使得春风姗姗来迟。事实上如果你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对照 新疆,尤其是北疆的话就会发现,至少,新疆的气候要晚于内 地大部分地区约半个月。

当内地已经是早春二月、春江水暖的时候,新疆的大部分 地区还是白雪皑皑、残冬凛冽。我之所以说“大部分地区”, 是因为,广袤而多样的新疆大地上总有出人意料的地方,当大 部分地区还在被冬雪覆盖的时候,吐鲁番盆地的春天却会率先 来临。

当吐鲁番盆地的杏花缤纷绽放,温润的伊犁河谷也开始悄 然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吐鲁番杏花的绽放就是新疆在一个 季节轮回中复苏的标志,标志着又一个烂漫绚丽、苍茫斑斓轮 回的开始。

吐鲁番杏花的秘密

新疆每年开春的第一抹亮色,便是吐鲁番盆地盛开的杏花。

那些遍布于田间、院落乃至路旁的杏树满目缤纷,点缀着一座座维吾尔风情浓郁的院落和看起来颇有些奇特的晾房,构成了一幅幅特色鲜明的场景,或者说,弥散出吐鲁番独一无二的韵律。

吐鲁番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干旱与湿润、荒凉与蓬勃并存的地方,那里的主题是燃烧的红色、苍茫的黄色和浓密的绿色。吐鲁番的绿色在干旱与酷热中,低调地藏在每一条红色与黄色的沟谷里,怡然自得。你上一眼看到的还是寸草不生的焦灼,仿佛身处荒凉的火星表面,下一眼就是绿荫密布、流水潺潺的田园,转瞬便进入了世外桃源。

而每年3月以杏花为首的众芳绽放,使吐鲁番的色彩不再局限于那些大块的红、黄和延绵的绿色。缤纷的杏花在春日的阳光下伸展,娇艳而明快,成为这些大块色彩上清亮的音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印记中,杏花,总是连接着江南烟雨,连接着亭台楼榭,连接着汉文化的田园牧歌和那些丹青淡墨、浅唱低吟,似乎没有人能将杏花与热烈奔放的吐鲁番,与广袤雄浑的新疆相连接。杏花这一符号让人想到的,是凄风冷雨中摇曳的杏花村,是重叠高低满小园的伤春感怀,是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怜惜与委婉。然而事实上,作为瓜果之乡的新疆,杏,却是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果,只是当人们吃着那些甘美的杏子时,大都不会想起这些杏子的前身是那些缤纷如雪的杏花。

传统符号中的杏花与吐鲁番的杏花比起来,太过柔弱、太过娟秀,甚至显得太过矫情。吐鲁番的杏花就和那里的大地一样,一如既往的热烈、明快而昂扬,不会在乎那些百转千回的惆怅与疏影摇曳的感伤。

我第一次看到吐鲁番杏花的怒放是在亚尔乡—现在已改为亚尔镇—那次我们扎营在一个村庄里,每年杏花季节,吐鲁番都是来赏花的队伍熙熙攘攘,而我们扎营的村庄也不例外。“亚尔”在维吾尔语中是断崖、悬崖的意思,其实就是崖的意思,我始终怀疑维吾尔语中的“亚尔”就是借用了汉语的“崖”。

亚尔乡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但是要说起交河故城来很多人则多少会知道一些,其实亚尔乡的“崖”,就是指的交河故城,亚尔乡就在交河故城的悬崖,或者说土塬之下,我们的营地,就扎在交河故城下那盛开着杏花的沟壑里。

亚尔乡的杏花开在乡间的院落田野之间,白日里,高耸的土塬与刚刚泛青的田地成为了这些杏花的背景,蜜蜂毫无顾忌地在枝头四处飞舞,使得那些杏花尽情显示出生命的蓬勃与欢畅。入夜后的杏花则静谧而悠然,似乎连颜色也淡雅了起来。我认为,即使是一树杏花,也应该和人类一样,会在夜晚里悄悄睡 去。

在这样一个满目杏花的夜晚,很轻易地,便会让人产生时空的错乱。一面是厚重沧桑的唐代城垣,高悬在我们的上方;一面又是挂满枝头的杏花,缤纷围绕。月夜之下的交河故城,影影绰绰中很难分清那些依然耸立的身影是早已沉寂的断壁残垣,还是仍在守卫疆土的巍峨城郭。

两千年前,杏花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着,默默注视着汉唐的金戈铁马、青灯古佛、驼队商旅。两千年后的今天,杏花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只是故城早已倾颓,而连绵作响的驼铃与将士那塞下激越的吟唱也早已随风湮灭于滚滚黄沙。

吐鲁番的杏花,守候着多少时空的秘密?

后来几乎每年都会去吐鲁番看杏花,在吐鲁番的很多沟里转,既看过那些点缀在田园、阡陌之间的杏花,也看过如托克逊夏乡那样铺满大地的杏林。渐渐地我发觉,吐鲁番杏花的魅力其实就是因为它在吐鲁番。或者说,这正是吐鲁番杏花不同寻常的秘密。

杏花很多地方都有,从江南到塞北,从高原到盆地,都一样开得娇艳欲滴,各具风姿。即使是在新疆,无论是温润壮丽的伊犁河谷,还是苍茫雄踞的帕米尔高原,抑或悠远醇厚的塔里木盆地,都有着繁花似雪的杏花争相怒放。但吐鲁番的杏花正因为盛开在那些特色鲜明的吐鲁番村落中,盛开在那些积淀了沧桑人文与历史的空间里,盛开在那既炎热干旱又绿意盎然、反差尖锐的土地上,才愈发显得迷人。这使得吐鲁番的杏花具有了独特的气质,浓郁而空灵。

正因为这样,所以每年我们跑到吐鲁番去拍杏花,最终都会拍回来一堆和杏花毫不沾边的东西,比如简朴而原始的乡间寺庙、错落密布的葡萄干晾房,还有难以分清民族的嬉戏儿童。

有一年在大名鼎鼎的葡萄沟,我们拍着拍着索性放弃了拍摄杏花,而专注于拍摄一扇一扇的院门。

吐鲁番地区民居的门和别处不同的是上面画满了图案,五彩斑斓,据说没有一扇门上的图案是相同的。当地有专门的艺人从事这一职业,在吐鲁番的乡间,自家的门上没有图案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那次去拍摄杏花的我们收获最大的不是拍了多少杏花,而是拍了一大堆图案各异的吐鲁番彩门。

我觉得应该也只有吐鲁番的杏花才配得上那些色彩浓郁、别具风情的彩门,那些彩门和杏花在相互映衬下,成为了一道绝无仅有的风景。

和明媚的杏花与浓郁的风情相映衬的,还有吐鲁番那些善良的笑容、质朴的民 风。

也是在那一次吐鲁番的葡萄沟,拍杏花的我们满村子乱转,忽然从旁边院子里走出一个维吾尔族的中年男子,看样子正要出门办事。见到我们端着相机拍杏花,便走过来冲我们摆手,让我们停止拍摄。我心想,这下大约是惹了麻烦,谁料对方却认真地对我们说:“这几棵,开得不好。”

然后用手一指:“去我家的院子吧,那儿有两棵杏花开得好。”

后来我发现,在吐鲁番,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那里村落中的维吾尔族村民们,对我们这样乱串的游客淡定而宽容,不仅会对着你的镜头微笑挥手,还会主动地告知你哪里才有开得更灿烂的杏花。

要知道吐鲁番葡萄沟这样一个地方,可是每天接待成千上万游客的5A级景区,按照我们大多数人的经验,在国内凡是名声越大、级别越高的景区,当地人与游客的关系就越是防范,越是锱铢必较,大家都恨不能使出浑身解数,在所有可能产生利益的方面你攻我防。

而在吐鲁番的葡萄沟,我却不断地际遇着一场场的淳朴与热情,这让身处在杏花丛中的人们有一种欣慰和温暖。

我想,这才是吐鲁番杏花如此美丽的终极秘密。【背景链接】

吐鲁番大约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一个地方。如果说世界上中华、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交汇在新疆,那么这个交汇的中心,就是吐鲁番。历史上吐鲁番被多种文化所浸染,这个位于丝绸之路交通要冲的重镇当之无愧地成为曾经西域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而吐鲁番也是西域诸邦中汉文化影响最深之地,大名鼎鼎的高昌王朝便是中原汉文化在西域的延伸,那里的一个名叫麹文泰的国王还和唐僧玄奘是义结金兰的结拜兄弟。在阿斯塔纳挖掘的墓葬显示,那里面长眠着各色人种,却大都有着汉人的姓氏和葬俗。

大约正是因为如今吐鲁番有着高昌故城这样一个著名的景点,而高昌国王麹文泰又与玄奘法师、唐太宗李世民有着恩恩怨怨的烟云往事,因而对大多数人而言,似乎吐鲁番就是高昌,而高昌就是吐鲁番的代名词。然而事实上,历史长河中的吐鲁番五色驳杂、气象万千。按照划分,历史上的吐鲁番共分为史前时期、车师王国时期、高昌王国时期、唐代西州时期、回鹘高昌时期和伊斯兰化时期六个阶段。

在吐鲁番的大地之上,史前时期的神秘部族与墓葬,车师王国时期的交河故城与融合着匈奴文化的车师王陵,高昌王国时期和唐代西州时期汉人政权的兴盛与蓬勃绚烂的佛教文化,高昌回鹘时期的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各种宗教,在高度繁荣的文化之下,几乎以所有的东方语言自由传播,以及伊斯兰化时期伊斯兰文化的璀璨,都层层叠叠地累积在一起,让吐鲁番成为了一部厚重的巨著,一个人类文明交融的标本。

文明和种族的交错融合,使吐鲁番留存了大量的人文遗迹。在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那些被西方探险家切割盗走的佛教壁画恢宏精美,让人叹为观止;在苏公塔,你看到的是集大成的维吾尔传统建筑与伊斯兰文化的精妙融合;而妇孺皆知的火焰山,其背后,正是因为一部诞生于江南的神怪小说而令国人不得不一睹为快。事实上,在吐鲁番的每个角落,也许一不小心,就踩踏在了某个远古神秘墓葬之上、神殿之间;稍不经意,一段断壁残垣便是一缕或刀光剑影、荡气回肠,或缠绵悱恻、风花雪月的往事尘烟。

吐鲁番有着太多的秘密和传奇,奇特的自然景观与厚重的人文积淀使得这块土地具有了独一无二的风姿与韵味。

从乌鲁木齐前往吐鲁番十分方便。吐鲁番距离乌鲁木齐不远,在王洛宾的著名歌曲《阿拉木汗》中,第一句歌词便是:“阿拉木汗住在哪里?吐鲁番西三百六。”而这个三百六十里路的地方就是乌鲁木齐。显然,你只要知道了这首歌,就会知道乌鲁木齐到吐鲁番的距离是180公里。从乌鲁木齐前往吐鲁番十分方便,除了选择汽车,还可以选择火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吐鲁番火车站实际上不在高昌区(原吐鲁番市),而是在大河沿镇,距离高昌区市区还有45公里。只有乘坐停靠在吐鲁番北站的火车才能抵达高昌区,如果乘坐动车的话,50多分钟即可抵达。”

如果自驾前往,那么就从乌鲁木齐的河滩快速路南行过乌拉泊收费站,走连霍高速,经达坂城,一路东南。【关键词】

·晾房:新疆有很多地方都有用于晾制葡萄干的晾房,但是以吐鲁番的晾房最为集中,几乎成为吐鲁番的标志之一,有资料说,吐鲁番地区共有晾房3万余间。

所有人都知道葡萄干,但不见得所有人都知道葡萄干就是放入晾房中阴干而成的。吐鲁番气候炎热,而晾房用泥土坯修建而成,四面留孔,新鲜葡萄采摘后放入晾房,一面阴干,一面被来自四面孔洞的热风烘烤,一般经过40多天的晾制,就成了色泽碧绿、含糖量达60%以上的葡萄干。通常一间晾房挂晾鲜葡萄7至8吨,可收1至2吨葡萄干,而大的晾房一次则可挂晾鲜葡萄10吨左右。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葡萄干都是在晾房里制作的,红褐色的葡萄干便是直接在室外晾晒而成,这使得葡萄干有了不同的外观和口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距吐鲁番市西15公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21团,有一个著名的超级葡萄干大晾房,它实际上是多个晾房连接成的一个长廊般的整体,占地20多亩,一次可晾制300多吨葡萄干,场面蔚为壮观。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13公里处。也就是说从乌鲁木齐去吐鲁番的话,还没进入吐鲁番市区,首先看到的便是右侧通往交河故城的岔路口。

交河城建造于汉代,为当时车师前国的都城,因为“河水分流绕城下”而得名。交河其实就是一块突出于地面的土塬或者崖台,从空中俯视,宛如一艘停靠在绿洲之间,四周河水环绕的航空母舰。

13世纪末,皈依伊斯兰教的蒙古贵族发动宗教战争,使交河城与高昌城一道毁于战火。但是吐鲁番干燥的气候使得交河、高昌的遗址都完好保存下来。交河城有趣的地方一是在于没有城墙;二是城内建造房屋不是盖房,而是“挖房”,往下挖好后加个屋顶就行。这都是因为交河城高高在上,不用城墙就足以防卫,不用砌垒就能建房。

交河城的建造早于高昌城200多年,但现在我们看到的交河,是唐代重修的交河城,虽是断壁残垣,但当年的市井格局、官署、寺院、佛塔以及坊曲街巷都清晰可辨。奇怪的是,上世纪末,人们才发现在交河城的西北角,距官署区不远处,有一片婴儿墓葬,200多个婴儿集中埋葬于此,有人认为这是瘟疫造成的婴儿集体死亡,有人认为是某种血腥祭祀所为,也有人认为是交河沦陷前夕,城内居民为免于婴儿遭受屈辱,而将这些婴儿集中杀害。至今,这片婴儿墓葬依然是交河故城中最难解的谜团。

·葡萄沟:吐鲁番的葡萄声名遐迩,很大程度上也许是因为那些有关吐鲁番葡萄歌曲的传唱。真实情况是吐鲁番的确是新疆葡萄的主要产区之一,只是之一。因为南疆塔里木盆地的和田、阿克苏、喀什噶尔、阿图什、巴音郭楞等地区,天山以北的伊犁、昌吉地区以及石河子等都是新疆重要的葡萄产区。这些产区有些是葡萄品种各有侧重,有些是所种植的葡萄专门用于酿造葡萄酒。

虽然新疆遍布着葡萄,但是如果说吐鲁番是新疆,乃至是中国最著名的葡萄产区却并不为过,而这个最著名的产区中最著名的葡萄果园则无疑是葡萄沟。葡萄沟位于吐鲁番东北往火焰山去的路边上,距市区11公里。实际上葡萄沟就是火焰山下的一条沟,是火焰山脚下的一抹浓绿。葡萄沟很早的时候就开发成了景区,沟里除了葡萄园还有一些后来建造的民俗类景点。当然,里面卖各类葡萄和葡萄干是重点,据说有500多个品种,有些品种为了迎合游客也起了一些颇有噱头的名字。网上有所谓攻略说千万不要在葡萄沟买葡萄干,其实根本没有那么严重,前提是你会辨别和挑选,当然也能砍价。值得注意的倒是有些导游会把客人带到所谓的“新葡萄沟”,声称都是一样的,这显然是在误导游客,没错,葡萄都是一样的,但是我要看的就是那条著名的沟啊。【注意事项】

·无论是去吐鲁番赏杏花还是逛葡萄沟、坎儿井,都要注意尊重当地民俗,重点是要了解伊斯兰教的相关禁忌,尤其当你赏杏花的时候,就是深入吐鲁番的乡村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吐鲁番文物遗迹众多,许多并未开发,所以赏杏花的时候最好不要盲目乱跑,也许你爬上了一个不起眼的土台,下面就是一个待发掘的墓葬,如果再不小心踩塌了一个洞掉进去就不好玩了。

·爱护文物。当你游览交河故城或者千佛洞时不要忍不住去抚摸、拍打那些遗存。谁也不想让这些保存了上百上千年的遗存毁灭于今天。

·吐鲁番气候干燥炎热,做好防晒、防暑准备。

·建议可能的话在吐鲁番住一夜,你会感受到不同的风情。【还有什么】

★周边景点

吐鲁番由于有着厚重而多样的文化积淀,景点很多,但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中国游客和外国游客虽然都往那里跑,所看的东西却各不相同。中国人到吐鲁番必看火焰山、葡萄沟、坎儿井,而外国人看的却是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阿斯塔纳——喀拉和卓古墓群。中国人绝少去看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或者阿斯塔纳古墓群,外国人也极少对火焰山和葡萄沟感兴趣。所以导游在吐鲁番带国内团和国外团时,路线和景点区别很大。然而中国游客和外国游客却都会在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交集,一起在断壁残垣中怀古。

除了上述提到的景点外,吐鲁番其他著名的景点还有额敏塔(苏公塔)、坎儿井、艾丁湖等。

★当地美食

吐鲁番的美食实际上就是新疆维吾尔美食的代表。抓饭、拌面、烤肉、烤包子(帕尔木丁)等都与乌鲁木齐无异,而各类川菜、粤菜以及陕甘特色的饮食也和内地任何一个城市一样。所以在吐鲁番无论是品尝新疆特色还是坚持自己的口味都不成问题。

吐鲁番比较有特色的饮食一个是盆盆肉,一个是所谓的豆豆面。

盆盆肉有一段时间在乌鲁木齐很流行,且大都挂以吐鲁番盆盆肉、火焰山盆盆肉或火州盆盆肉的名号。火州,为吐鲁番的别称。盆盆肉其实就是新疆菜里的胡尔炖,也写作霍尔炖、阔尔达克。胡尔炖(kordak),维吾尔语的意思是土豆炖肉,将大块羊肉与土豆、胡萝卜等同炖而成。而盆盆肉则不放土豆,只是以胡萝卜和羊肉同炖,另外又加了一些佐料用以改良。但是不管是胡尔炖还是盆盆肉,都滋味厚重,鲜香爽嫩。

豆豆面,是一种羊肉汤面,羊肉、番茄切丁,配以蔬菜,不同的是里面加了豆子。有些文章称,做豆豆面的豆子必须是吐鲁番才有的一种豆子,当地人称之为白豆,而维吾尔语将这种豆子称之为:普尔恰克(也有写作扑尔加克的)。事实上,普尔恰克(purqak)是维吾尔语里豆子的统称,就是汉语“豆子”的意思,不是特指某种豆子。而豆豆面里面放什么豆子也并非那么严格,很多种豆子都能放。

★当地特产

吐鲁番的特产自然是瓜果了。其中以哈密瓜和葡萄及葡萄干最为著名,吐鲁番的哈密瓜与葡萄因为日照的关系糖分高,口感好。哈密瓜的著名品种有黄金龙、红心脆等,葡萄的著名品种有无核白、马奶子、琐琐等,尤以无核白最佳。

很多人大概不知道,吐鲁番的桑葚也是一大特产,且品质上佳。虽然新疆各地,尤其是南疆都产桑葚,但最甜的桑葚却在吐鲁番,每年桑葚成熟,大批的市民都会涌入吐鲁番的乡间采摘桑葚。2014年,当地旅游部门索性开办了第一届吐鲁番桑葚节。

库木塔格沙漠:凝固的浩瀚波澜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搞不清库姆塔格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的区别,以为这不过是对一个沙漠的两种汉语译写。事实上库姆塔格或者库木塔格,在维吾尔语里的确是完全相同的一个词,都是Kumtag,库姆,在维吾尔语里就是沙子,而塔格,是山峰。库姆塔格或者库木塔格的意思就是沙山。

只不过,库姆塔格和库木塔格是两座不同的“沙山”,一个在若羌,一个在鄯善。这样的汉语译写有点类似于Altay,在作为城市名称的时候译写为阿勒泰,而作为山脉名称时,则译写为阿尔泰。

不少人在说起位于鄯善县的库木塔格沙漠时,不明就里,往往张冠李戴,称唐人记载库木塔格沙漠“道路艰险”“往来困弊”,唐人称之为“大患鬼魅碛”云云,其实根本就是人云亦云。鄯善县城边的库木塔格沙漠从来也没有“往来困弊”过,真正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是位于若羌县的库姆塔格沙漠,一部分还在甘肃省境内,在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的南边。若羌县库姆塔格沙漠面积也比鄯善县的库木塔格沙漠大得多,是新疆的第三大沙漠,为2.28万平方公里,是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的11倍多,其北部边缘为古丝绸之路南道的一段,也就是所谓大海道的一部分。

而鄯善县的库木塔格沙漠则位于鄯善县城南,如今靠近县城的部分已经开发成了旅游区,可以说是鄯善县最主要的景点了。

然而无论是库姆塔格还是库木塔格沙漠,在全国的知名度似乎都不高,远远比不上同在新疆,有着世界第十、中国第一之称的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甚至也比不上还是在新疆的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尤其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相比之下更是名声显赫,甚至还有着“进去出不来”这样一个以讹传讹的译名。我一直觉得这个错误的,甚至是带有噱头的汉语译名,对塔克拉玛干的知名度提高有着相当大的作 用。

而反观两个Kumtag,既没有人家大,也没有人家有那么一个唬人的称呼,相比之下就毫不彰显。然而实际上,塔克拉玛干沙漠虽然大名在上,但对于鄯善县城边上的库木塔格沙漠却并没有任何压力,因为在一些特定季节,比如初春、深秋或者初冬,这里是户外徒步的首选之地,大家都会扎堆往这儿跑,在沙漠中一不小心就会遇到一拨一拨的熟人,比在大街上遇到的还多。

这个原因,当然首先是这两个时间段最适合徒步,因为冬天里寸草不生的沙漠温差巨大,夏天的白昼地表温度高达70多摄氏度,除非你是打算在里面沙疗,否则在沙漠中走着走着脚掌也许就会烤熟,实在不是闹着玩的地方。

而除去季节的因素,库木塔格沙漠吸引人之处其实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个人们最方便前往的沙漠,紧邻城镇;另一方面则是这里有着落差巨大的沙丘,正如Kumtag这个名字,直接而准确地道出了这片沙漠的特点。

说她紧邻城镇,是因为鄯善县的县城就紧挨着这个沙子山的北边,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紧挨,我的意思是说,鄯善县和这个沙漠挨得也太近了,就像是有人在地上画了一条线,一边是沙漠,一边就是农田和县城大街,你可以一只脚踩着完全正宗的沙漠,另一只脚则踩着玉米地,而且是滋滋润润生长着的玉米地。双方各不相犯,都在各自分界线的两边充分利用了各自的地盘。

而落差巨大的沙丘,则更是库木塔格沙漠的标志之一。

库木塔格沙漠的沙丘高度一般为10~20米,但也有高达50米的巨大沙丘。攀爬在如此巨大的沙丘上,很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放眼望去,整个沙漠仿如延绵的群山,而这些“群山”因为强烈而单一的质地与色泽,使之具有了有别于人间般的奇幻意味。事实上,风平浪静的沙漠有一种让人诧异的美,那些沙山就那样静静地堆在那儿,高大处巍峨磅礴、气势如虹,而细节处却尽显着各种婀娜的身段,光滑、细腻又舒展,像是柔软无比的黄色丝绸,在无垠中徐徐铺开。

在我看来,在星河灿烂的沙漠中扎上帐篷,与那瀚海共度一个夜晚,或许才能真正体味到库木塔格的滋味。当你选择了一块凹地,四面都是雄伟巨大的沙山,将帐篷扎在松软的沙漠之上,四周除了沙海就是沙海,纯净得没有一点杂物,白日里沙漠中的炽烈转瞬寒凉,世界一片寂静,无声无息,人的心底里便会升起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触,突然就有了洗净铅华的意境。

古人将沙漠称作瀚海,我们也将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叫作沙漠之舟。在库木塔格沙漠里晃悠的时候,我越来越觉得将沙漠和大海联系在一起最恰当不过,这里的每一道波纹,每一座沙丘,都和海浪如此相似,这里的浩瀚辽阔,波涛滚滚,也与大海如此相同,二者都是美丽的、巨大的、莫测的,但也都是强悍的、凶险的。

沙漠就是海,是凝固的海,死去的海。

而库木塔格沙漠,则有着比任何沙漠更加壮阔和绝美的波澜。【背景链接】

库木塔格沙漠:鄯善县的库木塔格沙漠位于鄯善县城南,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库木塔格沙漠的形成是由于其西北的30里风区和东北的百里风区夹击所致,沙丘多呈北西向沙垄(直而长的沙丘,也叫垄岗沙或纵沙丘)和金字塔状。目前库木塔格沙漠已是鄯善县最主要的旅游景区,称之为沙山公园,内有沙雕、沙漠赛车等休闲娱乐设施。

2001年,由何平导演,姜文、赵薇、中井贵一等主演的《天地英雄》曾在这里取 景。

乌鲁木齐距鄯善283公里,可选择乘火车或者汽车前往,不过和高昌区(原吐鲁番市)的情况一样,鄯善火车站也不在鄯善县城,而是在距离县城38公里的火车站镇,只有鄯善北站才在县城。如果坐汽车去鄯善,则可在乌鲁木齐市南郊客运站乘坐班车。当然你可以自驾,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做的。从乌鲁木齐往东出城,一路沿着312国道开就行。【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若羌县境内的库姆塔格沙漠地处罗布泊洼地东南,阿尔金山北麓,其东部延伸至甘肃敦煌西部,其主体分布于新疆若羌县的东南部,为流动沙漠。库姆塔格沙漠为新疆第三大沙漠,也有资料称其为中国第六大沙漠。库姆塔格沙漠相比于鄯善县的库木塔格沙山公园,人迹罕至,环境恶劣。

·塔克拉玛干沙漠:很多文章说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第一大沙漠和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国第一大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没错,但要说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则是错误的,事实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在世界沙漠中位列第十。之所以造成这一讹误,可能是因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第一大流动沙漠据说是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当然也有说塔克拉玛干沙漠才是第一大流动沙漠的—流动沙丘面积占沙漠总面积的85%。

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另外一个著名讹误是其名称含义,似乎很多人都喜欢说塔克拉玛干的意思是“进去出不来”,以此渲染其恐怖,还有人解释其含义为“死亡之海”,波斯语“就连无叶小树也不能生长”,等等,千奇百怪。“死亡之海”只是一些西方探险家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容,而波斯语也不会跑到属于突厥语系的维吾尔语地盘上来命名。至于“进去出不来”,维吾尔语的发音是Taklimigan,和塔克拉玛干的维吾尔语发音Taklimakan很接近。塔克拉玛干真正的字面意思是“下面是家园”,可译为“往日的家园”或“被遗弃的土地”,这一点在当今已经一再地被考古发掘所证明。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中心地带,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主体和位于罗布泊以西与塔里木河下游以东的库鲁克沙漠、且末河以南的雅克塔格沙漠,以及喀什三角洲上的布古里沙漠和托克拉克沙漠等,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70公里,南北宽约410公里,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漠面积的47.4%,约占塔里木盆地总面积的63.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国第二大沙漠,名称为蒙古语“三片芨芨草地”的意思。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面积4.88万平方公里。主要由东部的霍景涅里辛沙漠、中部的德佐索腾艾里松沙漠、西部的索布古尔布格沙漠和北部的阔布北—阿克库木沙漠四部分组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绝大部分沙丘是固定或半固定的,其面积占沙漠总面积的97%,为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在固定沙丘区植被覆盖度达到40%~50%,因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红柳、梭梭等野生植物丰富,随之则是野生动物的丰富,这一点与塔克拉玛干或者库姆塔格等沙漠完全不同。

·鄯善:鄯善其实是一个复活的古地名,汉代的鄯善和现在的鄯善根本就是两个地方。汉代的西域三十六国时期,现今的鄯善为狐胡国,而那时的鄯善则在现今的若羌。历史上,现在的鄯善曾被车师国吞并,成为车师前国的一部分,后来又曾被高昌吞并,称之为白棘城,唐太宗派遣侯君集灭高昌后,则在现今鄯善县境内设立了柳中和蒲昌两个县。元代,这里又被叫作鲁克察克,明代,则又被吐鲁番兼并,成为吐鲁番的一部分。清代中前期,这里叫作辟展(Piqan),其实就是对唐代蒲昌的转音。到了清光绪二十九年,清廷大概是太喜欢新疆历史上的几个古地名了,便用几个新疆历史上的古地名重新命名一些地区,不过容易让人犯晕的是,古地名的原有地和新命名地根本风马牛不相及,这其中就包括将辟展改为鄯善,然而直到今天,当地维吾尔族人还是将这里叫作辟展而不叫鄯善,事实上现在这里还有一个乡叫辟展,就在库木塔格沙漠的边上。

而历史上的鄯善就是很著名的楼兰,位置在今天鄯善县南面的若羌县,东临罗布泊。《汉书·西域志》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 

·大海道:大海道其实就是丝绸之路南道的一小段,从内地往西行的话,最东端的起点在甘肃敦煌,而最西端则是鄯善的迪坎尔,全程约500公里,是古代敦煌行往吐鲁番、鄯善地区最近的道路。

古代史料中对大海道的描述基本上都是恐怖异常的,拼了命地强调其艰险与诡秘。如《周书·异域传》高昌条记载:“自敦煌向其国,多沙碛,道里不可准记,唯以人畜骸骨及驼马粪为验。又有魍魉怪异。”《隋书·西域传》记载:“度沙碛千余里,四面茫然,无有蹊径,欲往者寻有人畜骸骨而去,路中或闻歌哭之声,行人寻之,多致亡失,盖魑魅魍魉也。”《西州图经》记载:“常流沙,人行迷误,有泉井,咸苦,无草,行旅负水担粮,履践沙石,往来困弊。”

大海道的名称据说来源于沿途的噶顺戈壁,因唐代将噶顺戈壁称为大沙海,因而得名。

大海道于汉代开通,唐以后逐渐废弃。近年来,则逐渐被户外族群炒热,仿佛自驾了一趟大海道,经验值就会爆表。事实上,以现今的条件,自驾穿越仅500公里左右的大海道并非难事。【注意事项】

·沙漠中几乎没有任何植物和动物,也没有人居住,更没有水源,所以,如果你打算在里面多转转或者扎营的话,必须携带足够的食物和饮水,每人每天需带8~10瓶 水。 

·库木塔格沙漠中,有几道西北—东南走向的沙山,如果你打算从迪坎尔村穿越到鄯善,必须翻越这些沙山。翻越时应尽量选择比较低矮的隘口,并且不要过于远离前进路线。

·一定要留意你的相机,如果你带了相机的话,沙漠中很多沙子细小得出乎你的想象,同样,那些沙子无孔不入的程度也超出你的想象。建议在拍完照片后立即将你的相机包裹严实,千万不要随意裸露摆放。

·白天要防晒,夜晚要防寒。

·行进中尽量不要兴致突发脱离既定路线多翻两个山头,有时候这样也许是致命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你超过既定时间一两个小时还看不见目的地,恐慌和怀疑会立刻占据你的心灵。如果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冷静。【还有什么】

★周边景点

吐峪沟:吐峪沟的意思是狭窄,维吾尔语。因火焰山由苏贝希到吐峪沟的山路狭窄而得名。吐峪沟位于鄯善县的东侧,紧邻吐鲁番,靠近火焰山。吐峪沟的有趣之处在于其分别是佛教之地与伊斯兰教的圣地。内有吐峪沟千佛洞、吐峪沟麻扎、维吾尔传统村落等。吐峪沟千佛洞原有94个洞窟,现存45个,大约建于两晋或十六国时期,是吐鲁番盆地最早开凿的石窟,古称“丁谷寺”。但是和新疆的绝大多数千佛洞一样,吐峪沟千佛洞基本被破坏殆尽,且不对游人开放。吐峪沟麻扎则是一处伊斯兰教的圣地,麻扎,即陵墓,据说这里埋葬着最早到新疆传播伊斯兰教的五位穆罕默德的弟子和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中国人及他的牧羊犬。所以后来的穆斯林将六人一犬合称为七圣,称这里为中国的小麦加。吐峪沟内维吾尔传统村落古朴而宁静,据说村民大都是古代守墓人的后裔。整个村落依山傍谷,维吾尔风情浓郁,颇值一观。

迪坎尔村:位于鄯善县的迪坎尔乡,通常也写作迪坎乡,维吾尔语,意为山洞,传说此处原有洞穴而得名。迪坎尔村是乡上最南端的一个自然村,是通往罗布泊、楼兰古城以及丝绸之路“大海道”的必经之地。迪坎尔村海拔高度为零,是进入罗布泊地区的最后一个村庄,据说村民为古楼兰人的后裔,因而也被人冠以“最后的村庄”“零村庄”“唯一的楼兰人村庄”等名号。迪坎尔村出名的是这里的向导,无论是最初的斯文·赫定、黄文弼,还是现在的大批探险者,都是在这里寻找进入罗布泊的向导。

七克台故城:为唐代所建,位于鄯善县七克台镇南湖村南面的一道东西向小山上,扼进入西域的必经之路,曾是当年吐鲁番盆地东端重要的军事要塞和驿站。

唐代此地名为赤亭,有说法认为如今的七克台就是转音于赤亭一词。唐代于此设赤亭守捉、赤亭镇。所谓守捉,为唐代的军事单位,《新唐书兵志》记载:“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守捉一职为唐朝独有,守捉驻兵数百人不等。现故城遗址占地面积约2公顷,仅余断壁残 垣。

除此之外,鄯善县还有连木沁镇的汗都夏烽火台遗址;鲁克沁镇的汉、唐柳城遗址;清代吐鲁番郡王(鲁克沁王爷台)遗址;辟展乡的阿克热提新石器遗址;达浪坎乡的阿萨协海尔烽燧遗址等。 

★当地美食

除了和新疆其他地方相同的美食之外,鄯善的烤鸡爪非常有名,这道来自东北的烧烤不知怎么却在鄯善独树一帜,名声遐迩,几乎成了鄯善的标志性美食。不过,鄯善真正的标志性美食却是红烧羊肉。在新疆的其他地方,羊肉基本上都讲究清炖,然而鄯善的红烧羊肉却独辟蹊径,红烧的大块羊肉在鲜红的辣椒的陪衬下色泽诱人,吃起来滋味浓厚,辛辣鲜香。据说当年拍摄《天地英雄》时,片中的那一票明星就酷爱这里的红烧羊肉,硬是抬高了鄯善某个红烧羊肉馆的价格。

★当地特产

鄯善的哈密瓜比较出众。哈密瓜并非只出产于哈密,那只是清朝皇帝给起的名字,实际上整个吐鲁番盆地和哈密地区出产的哈密瓜都颇负盛名。而本地人也一般不会用哈密瓜这个名字,通常都将其称为甜瓜。同样,这里的葡萄也属上品,是葡萄的主要产地之一。因为是葡萄的重要产区,因此各类葡萄的延伸产品也很多,比如葡萄干、巧克力葡萄干、葡萄酒,等等。

鄯善也盛产所谓大漠奇石。而鄯善县大漠奇石旅游城就在七克台镇南湖村,鄯善奇石主要有风凌石、木化石、雪山石、海底生物化石、玛瑙石、戈壁彩石、沙泥石 等。

从吐尔根到大西沟:追寻绝色的风景

去吐尔根看野杏花纯粹要靠运气。或者说,要拼人品。

那里的野杏花的花期在三月至四月之间,短短一周左右的花期,往往忽早忽晚,飘忽不定。而在三月至四月间,位于西天山深处的吐尔根又正是雨雪无常的时候,冷不丁就给你来一场雨,而且不出意外的话,雨下着下着就成了雪,只留下杏花凋落的山谷。总而言之,你无法用上一年的经验来推断这一年的花期,也无法用上一年的繁花似锦来认定今年就一定能花开烂漫。

因此,当你听说某个人为了拍那些野杏花,一拍就拍了个五六七八年,便一点也不奇怪了。也许正是因为吐尔根野杏花的难以捕捉,才使得那里多年寂寂无闻—虽然当地政府也在那里办了五六年的杏花节—我相信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多少人能拍摄上那些灿烂的野杏花。而今天吐尔根名声大噪,炙手可热,不可否认和网络上那些梦幻般唯美的照片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这么些年了,总有几张照片赶上了正确的天气与时间。

问题是,要赶上那样的光影,的确要在耐心等待的同时祈求好运的到来。

早在2013年,我便计划着去吐尔根看看,而那一年,吐尔根的杏花在3月25日前后便绽放了—这与2016年的情况很相似—2016年3月28日的时候,吐尔根的杏花已经开到了顶峰,这也就是说,一两天内,这些杏花就会凋零殆尽,这让很多按部就班,等待4月份去吐尔根的人措手不及。

而2013那一年更糟糕的是,正当我摩拳擦掌准备出发的时候,忽然一场雨夹雪将那些刚刚吐露芳容的杏花一扫而空。我打电话给伊犁的图刀(李军喜),问雨夹雪后这些杏花还在不在?图刀在电话里跟我说:我现在就站在吐尔根的杏树下面呢,全是干秃秃的树枝,啥也没剩下。

而2014年,那些野杏花却又变成了慢性子,迟迟不肯露面,清明三天假期,许多人按捺不住地去了,天气倒是不错,但看到的却只是刚刚显露的花苞。随后不停地从前方传来消息:花逐步地开了,而且预计那一年周六的12日前后将是盛开的花期。也就是说,这个周末去看野杏花正当时。这显然是个好消息,让人振奋,然而打开天气预报,坏消息却接踵而来,花期盛开的几天,竟然天天有雨,到了13日则索性是雪 了。

吐尔根是个乡,位于伊犁地区的新源县境内。其实新源的山中有着很多的野生果林,除了吐尔根的野杏花,还有野苹果林、野核桃林,等等,整个伊犁地区的野果林则更多,包括名声赫赫,从赛里木湖通往伊犁的咽喉要道果子沟,光听这名字就知道那里是个野果丛生之地。但是如今吐尔根的风头却盖过了所有野果林。

虽然从天气预报上来看,吐尔根杏花的前景并不乐观,但抱着碰运气的态度,我和伙伴们还是决定好歹看一眼吐尔根的野杏花,于是在路上的时候,我对大家说:这次,就看大家的人品了。

除了雨雪的困扰,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是,12日这一周六,大约有近百支户外队伍都往吐尔根进发,这还不包括各色旅游团。大家想法都差不多,也都坚信自己的人品。可以想见那里届时将会是人潮汹涌,人比花多也不一定。

后来的事实和我预计的一样,那一周六我们在经过前往吐尔根的一个卡子时,登记的人对我们说:像你们这样包着大巴看杏花的户外队伍,今天已经过去五十多辆了。

关于这一点,图刀很淡定。去之前,图刀对我说:那个所谓的景区就不用去了,人比毛还多,我带你们去旁边的沟里,杏花一样漫山遍野。

但是大家千里迢迢地跑到了吐尔根,如果不进一下所谓的景区,总是有些遗憾,于是我考虑先带着大家看看景区;一方面,是看看那里的杏花到底如何;另一方面,也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在那里扎堆。

我们赶到吐尔根野杏花景区的时候,老远就看见乡间的公路上大车小车停靠得密密麻麻,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被叫作杏花沟的景区实际上是吐尔根乡的四小队。因为游人如织,所以当地政府安排了摆渡车和交警以及许多搞不清是什么制服的工作人员维持秩序,自然也少不了门票,不过门票上写得倒是很含蓄,没直接印“门票”二字,而是叫作环保卫生费,20元。

图刀显然对这一点很鄙夷,说:这地方以前都是我们走户外走出来的名声,当时车能直接开到山上,现在名声大了,就圈起来开始收费。

进入四小队的杏花沟,就跟赶集一样,上山的路上摩肩接踵。而我在吐尔根景区里只是大略地转悠了一圈,便不停地遇到熟人,于是不得不随时停下来打招呼,在吐尔根的景区里,我甚至觉得,那些户外队伍毗连成片的营地比杏花更壮观。山坡上,鲜艳的帐篷仿如八百里连营般依据地势各自扎开,五颜六色、鳞次栉比,易如反掌地便抢了野杏花的风头。

而野杏林就生长在山坡上,远看仿如一簇簇云朵在山间堆积。杏林的生长是一种随意的姿态,在山野沟壑中旺盛地伸展,或延绵相拥,密不透风;或疏疏落落,参差错落;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已经泛绿的山间充满野趣。

从熙熙攘攘的四小队沟里出来,图刀和新源的户外领队西北狼带着我们进入了另一条沟谷中。图刀对我说,现在的这条沟也是他们最先玩出来的,西北狼曾经开着车跑遍了这里所有的沟。“现在我们都是进这条沟里玩,”图刀说,“也许用不了多久,这里来的人多了,也会收费吧”。

七拐八绕地进入了这条沟中,也有七八支户外队伍早已扎营,然而由于前日下雨,河水浑浊,无法饮用,于是我和昆仑大侠跑到镇子上买水。超市的老板娘对我们颇为好奇,询问我们到这里来干什么?我们说:看杏花啊。老板娘说:山里的杏花有什么看的?我们年年看,看都看烦了。

这一天的吐尔根白天没有下雨,夜半却下起雨来,早晨,雨住,我顺着沟里的道路走向深处,越往里,野杏林便越发茂密,也越发得人迹罕至。那些静谧的野杏林使得这里的山川披上了童话般的装束,花开如雪,绮丽如歌。

虽然这一次前往吐尔根比想象要好,没有遇上大量的雨雪,但天色却一直阴沉着,因而那些杏花的色彩没有想象中明艳,而是显得素雅甚至灰暗,这让我多少有些惋惜。

这样的情况,今年又让我在霍城的大西沟撞上了。

因为今年吐尔根的杏花也开放得早,因此西北狼和图刀都向我推荐去霍城的大西 沟。

正常情况下,霍城大西沟的杏花要比吐尔根的杏花晚开一周左右或者更晚,而大西沟更有一点是吐尔根难以企及的,就是各种野果花前前后后可以开一个月左右:先是野杏花,然后是野刺梅、野樱桃李,直至进入五月,还有野苹果花,等等。然而和我上次去吐尔根一样,打开天气预报,却也是预报天天有雨。

一般人大概都觉得新疆是一个缺水干旱的地方,降水量赶不上蒸发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新疆的水资源并不缺,只是分布得异常不均匀罢了,如果是吐鲁番那样的地方,自然是一年也遇不上一场像样的雨,而伊犁河谷,却是水资源最为充沛,因此也是新疆最为温润的地方,所以在伊犁遇上雨,根本是家常便饭。后来我蹲在大西沟的时候,就听当地牧民说:大西沟已经下了十几天雨了,只听得我心里也跟当时的天空一样一片阴沉。而图刀晚上从霍城赶到大西沟找到我们,和我喝酒,说:“我的一个堂姐就嫁到旁边的沟里了,我小时候,在这条沟里还放过羊,结果这里连下了9天雨,最后我实在招架不住了,跑了。”

正因为如此,我在大西沟的第二天,看着雾蒙蒙的天,心想这一次,应该还是拍不上什么片子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