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学生讲点亲情美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6 07:42:18

点击下载

作者:快乐语文教研组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给小学生讲点亲情美文

给小学生讲点亲情美文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给小学生讲点亲情美文/快乐语文教研组主编.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1(快乐语文总动员)ISBN 978-7-5183-0426-4Ⅰ.给⋯ Ⅱ.快⋯ Ⅲ.散文-文学欣赏-中国-少儿读物Ⅳ.I207.6-49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36424号给小学生讲点亲情美文出版发行: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2区1号楼 100011)网址:www.petropub.com编辑部:(010)64523558 发行部:(010)64523623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印  刷:北京晨旭印刷厂2015年1月第1版 2015年1月第1次印刷710×1000毫米 开本:1/16 印张:14.5字数:300千字定价:26.80元(如出现印装质量问题,我社发行部负责调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亲近语言文字 提升语文素养语文是什么?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可见语文的内容离不开文字、文章和文化,但语言文字是语文的基础,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但曾几何时,语文承载了太多的功能,教师注重把文本意蕴讲“深”、讲“透”,过于重视文本的其他教育功能,却忽视了对学生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导致语文教育收效甚微,让学生失去了更多和语言文字亲近的机会,失去了提升语文素养的本真。近年来,教育专家们重新审视了语文教育的本质,认为语文应当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这一个核心。特别是中小学生学习语文,应该多下工夫积累语言文字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和准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和外在体现,反过来,让学生掌握和准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011年,我国修订了新的语文教育课程标准,在新标准中特别强调要加强汉字教育,并提出了汉字教育的新理念,要求不能以纯粹的工具观来看待汉字学习和教学,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应该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汉字教育的新理念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同样的道理,不仅汉字的学习如此,对于所有汉语中的字、词、句、典故,我们都应当有准确的理解和认识。只有深刻理解这些语言文字的意蕴,我们才能准确地感受到文本的意蕴。因此“快乐语文总动员”丛书出版的目的就是引领我们回到语文的源头,重新去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享受语文学习最本真的快乐。全套书共分八册,包含了汉字、成语、诗词、俗语、谜语以及典故、人生哲理、亲情美文诸多内容,让我们尽情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中的灵性与活力,饱览蕴含其中的多彩故事,以及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我的母亲

胡适作者简介胡适(1891.12-1962.2),原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胡适一生著述丰硕,遍涉文史哲各学科,均有极深造诣。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胡适是倡导白话文写作者之一。他的散文清新明白,具自然之美,渊博的知识又使他的文章内容充实丰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且且悟吟在现实社会里,很多家庭生活优裕的孩子,远不如家境贫寒、

生活坎坷的孩子有出息。究其根由,贫寒孩子家的母亲,往往比

一般的母亲更为坚忍,目标也更为明确。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

程中,她耗费了更多的精力和心力,她时刻矫正着孩子的脚步,

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说好的母亲永远是孩子最好

的老师。

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麇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麇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故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便失掉了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三十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作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打相骂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儿,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儿,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儿,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一九二○,十一,廿一夜。赏析这是一位坚忍的母亲,生活的重压没有将她压垮,反而令她更坚强。她的宽厚、善良、隐忍以及对复杂家庭关系的处理,都表现了她对社会、对人生的豁达与执着。这又是一位外柔内刚的母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自己的儿子在这个复杂纷呈的社会里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良好的家庭教育,往往能成就一个人。不论他在哪里,他的言行都不知不觉受到一种无形的规范。好母亲是一本永不厌倦的书,让人越读越觉受益匪浅。芭蕉花

郭沫若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1-1978.6),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主要作品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等,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形式自由活泼、风格雄奇壮美,具有瑰丽的浪漫色彩,表现了“五四”时代的革命精神。且且悟吟谁都有母亲。谁的母亲在孩子的眼里都是最伟大的。只是一

位体弱多病的母亲,更令爱着她的孩子们牵肠挂肚,总想为她做

点什么。哪怕这种付出有时与道德操守有关,但孩子们为着爱的

缘故,也顾不得那些了。谁叫她是自己的母亲,是生命中深爱着

的那个人呢!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

我的母亲六十六年前是生在贵州省黄平州的。我的外祖父杜琢章公是当时黄平州的州官。到任不久,便遇到苗民起事,致使城池失守,外祖父手刃了四岁的四姨,在公堂上自尽了。外祖母和七岁的三姨跳进州署的池子里殉了节,所用的男工女婢也大都殉难了。我们的母亲那时才满一岁,刘奶妈把我的母亲背着已经跳进了池子,但又逃了出来。在途中遇着过两次匪难,第一次被劫去了金银首饰,第二次被劫去了身上的衣服。忠义的刘奶妈在农人家里讨了些稻草来遮身,仍然背着母亲逃难。逃到后来遇着赴援的官军才得了解救。最初流到贵州省城,其次又流到云南省城,倚人庐下,受了种种的虐待,但是忠义的刘奶妈始终保护着我的母亲。直到母亲满了四岁,大舅赴黄平收尸,便道往云南,才把母亲和刘奶妈带回了四川。

母亲在幼年时分是遭受过这样不幸的人。

母亲在十五岁的时候到了我们家里来,我们现存的兄弟姊妹共有八人,听说还死了一兄三姐。那时候我们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洒扫要和妯娌分担,母亲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赘。

白日里家务奔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母亲因为这样过于劳苦的原故,身子是异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时候总要晕倒一回,在旧时称为“晕病”,但在现在想来,这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子宫病吧。

晕病发了的时候,母亲倒睡在床上,终日只是呻吟呕吐,饭不消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连茶也几乎不能进口。像这样要经过两个礼拜的光景,又才渐渐回复起来,完全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

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在我们四川的乡下,相传这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药。母亲发了病时,我们便要四处托人去购买芭蕉花。但这芭蕉花是不容易购买的。因为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们小的时候,要管两只肥鸡的价钱呢。

芭蕉花买来了,但是花瓣是没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经形成了果实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几乎还是雌蕊的阶段。一朵花上实在是采不出许多的这样的蕉子来。

这样的蕉子是一点也不好吃的,我们吃过香蕉的人,如以为吃那蕉子怕会和吃香蕉一样,那是大错而特错了。有一回母亲吃蕉子的时候,在床边上挟过一箸给我,简直是涩得不能入口。

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我们四川人大约是外省人居多,在张献忠剿了四川以后——四川人有句话说:“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在清初时期好像有过一个很大的移民运动。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会馆,便是极小的乡镇也都是有的。

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汀州府的宁化县,听说还有我们的同族住在那里。我们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时分入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宫,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后圣母”。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的母亲又发了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它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甚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不知为甚么事情要哭。不一会儿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甚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甚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

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吧?

这样的一段故事,我现在一想到母亲,无端地便涌上了心来。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

啊,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哟!你儿子已经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故事,为甚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我现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赏析母亲的身世差不多是悲惨的,幼年时遭受家庭的变故,成家后,又因为子息太多而饱受累赘。因此,身子异常衰弱,每年交秋的时候总要犯一次“晕病”。晕病犯了的时候,她不吃不喝,终日睡在床上,只是呻吟和呕吐。这样的情景要经过差不多两个礼拜的挣扎,才能回复过来。在无数饱受病痛折磨的日子里,芭蕉花成了母亲救命的良药,可乡里人视芭蕉花为祥瑞之花,不肯轻易摘卖。即使偶尔能够买到,价钱也贵得吓人。孩子们为给母亲医病,去别人园子里摘了一朵芭蕉花,这本是孝顺之举,却遭到母亲的痛骂。可见在母亲眼里,德行与操守远比救命的良药更为重要。她告诉孩子的是一生受用的真理。万物之母

许地山作者简介许地山(1893.2-1941.8),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简》《道学史》《达衷集》《印度文学》等。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其散文作品联想丰富、想象奇特,富有人生哲理;文短语精,构思精巧,富有诗意,是“五四”时期现代抒情散文和散文诗的代表,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且且悟吟战争是残酷的。它从母亲怀里夺走的不仅仅是孩子,同时夺

走的还有生活的希望。试想一个孤苦伶仃的寡妇,她活下去的最

大理由不就是孩子么?可孩子却跟她阴阳永隔,再也不可能回来

了,她成了世界上最悲惨的母亲。

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荒屋破篱之间,每日只有几缕零零落落的炊烟冒上来,那人口的稀少可想而知。你一进到无论哪个村里,最喜欢遇见的,是不是村童在阡陌间或园圃中跳来跳去;或走在你的前头,或随着你步后模仿你的行动?村里若没有孩子们,就不成村落了。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不但没有孩子,而且有人向你要求孩子!

这里住着一个不满三十岁的寡妇,一见人来,便要求说:“善心善行的人,求你对那位总爷说,把我的儿子给回。那穿虎纹衣服、戴虎儿帽的便是我的儿子。”

她的儿子被乱兵杀死已经多年了。她从不会忘记:总爷把无情的剑拔出来的时候,那穿虎纹衣服的可怜儿还用双手招着,要她搂抱。她要跑去接的时候,她的精神已和黄昏的霞光一同麻痹而熟睡了。唉,最惨的事岂不是人把寡妇怀里的独生子夺过去,而且在她面前害死吗?要她在醒后把这事完全藏在她记忆的多宝箱里,可以说,比剖芥子来藏须弥还难。

她的屋里排列了许多零碎的东西,当时她儿子玩过的小囝也在其中。在黄昏时候,她每把各样东西抱在怀里说:“我的儿,母亲岂有不救你,不保护你的?你现在在我怀里咧。不要作声,看一会儿人来又把你夺去。”可是一过了黄昏,她就立刻醒悟过来,知道那所抱的不是她的儿子。

那天,她又出来找她的“命”。月的光明蒙着她,使她在不知不觉间进入村后的山里。那座山,就是白天也少有人敢进去,何况在盛夏的夜间,杂草把樵人的小径封得那么严!她一点也不害怕,攀着小树,缘着茑萝,慢慢地上去。

她坐在一块大石上歇息,无意中给她听见了一两声的儿啼。她不及判别,便说:“我的儿,你藏在这里么?我来了,不要哭啦。”

她从大石上下来,随着声音的来处,爬入石下一个洞里。但是里面一点东西也没有。她很疲乏,不能再爬出来,就在洞里睡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她醒时,心神还是非常恍惚。她坐在石上,耳边还留着昨晚上的儿啼声,这当然更要动她的心,所以那方从霭云被里攒出来的朝阳无力把她脸上和鼻端的珠露晒干了。她在瞻顾中,才看出对面山岩上坐着一个穿着虎纹衣服的孩子。可是她看错了!那边坐着的,是一只虎子;它的声音从那边送来很像儿啼。她立即离开所坐的地方,不管当中所隔的谷有多么深,尽管攀援着,向那边去。不幸早露未干,所依附的都很湿滑,一失手,就把她溜到谷底。

她昏了许久才醒回来。小伤总免不了,却还能够走动。她爬着,看见身边暴露了一付小髑髅。“我的儿,你方才不是还在山上哭着么?怎么你母亲来得迟一点,你就变成这样?”她把髑髅抱住,说,“呀,我的苦命儿,我怎能把你医治呢?”悲苦尽管悲苦,然而,自她丢了孩子以后,不能不算这是她第一次的安慰。

从早晨直到黄昏,她就坐在那里,不但不觉得饿,连水也没喝过。零星几点,已悬在天空,那天就在她的安慰中过去了。

她忽然想起幼年时代,人家告诉她的神话,就立起来说:“我的儿,我抱你上山顶,先为你摘两颗星星下来,嵌入你的眼眶,教你看得见;然后给你找香象的皮肉来补你的身体。可是你不要再哭,恐怕给人听见,又把你夺过去。”“敬姑,敬姑。”找她的人们在满山中这样叫了好几声,也没有一点回响。“也许她被那只老虎吃了。”“不,不对。前晚那只老虎是跑下来捕云哥圈里的牛犊被打死的。如果那东西把敬姑吃了,决不再下山来赴死。我们再进深一点找吧。”

唉,他们的工夫白费了!纵然找着她,若是她还没有把星星抓在手里,她心里怎能平安,怎肯随着他们回来?赏析在刽子手的屠刀面前,母亲的努力是徒劳的。刽子手不会因为她的心碎就立地成佛。因此,不堪重负的母亲便开始游移在现实与梦境之中,她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可清醒带给她的是无边无际的痛苦,而糊涂却能给她短暂的安慰。幻想的世界总是异常的美丽,人在极度痛苦的时候,总能找出理由来安慰自己。可怜的母亲,她所能做的还剩下什么呢?父亲的新年

傅东华作者简介傅东华(1893.3-1971.9),本姓黄,后改姓傅,又名则黄,字冻,笔名伍实等。作家、翻译家。浙江金华人。1912年毕业于南洋公学。历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译,浙江省东阳县立中学英文教员,北京高等师范英文讲师,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月刊执行编委,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编审、《辞海》(语词部分)主编。傅东华博学多才,在外国文学名著翻译上卓有成就,文字考究,文法严谨。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珍妮姑娘》和《飘》。且且悟吟其实,父亲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无

拘无束的童年时光里,父亲是高山,是大树,是无所不能的魔术

师。在孩子仰视的目光里,父亲高大英俊甚至是有些挺拔的。因

此,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拜。在叛逆的少年时代,父亲

的形象在孩子眼里却不以为然起来。但日月轮回,当年的孩子做

了父亲,领略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父亲在做了父亲的儿子眼

里,又开始光彩夺目起来……

中学生杂志社邀我去谈话的那天晚上,适巧我的母亲从故乡到上海,女儿娟,儿子浩,都特地向学校告了假,要我带他们到车站去迎接。车是十一点五分到的,谈话约的是六点钟,我若是赴了约吃了饭回来再带他们到车站,时间一定来不及,不回来带他们去,又怕太扫他们的兴子,盘算了许久,这才算出一条妙策来,就是带他们先去赴约。

母亲接到了,在别了一年后的琐屑家庭谈话当中,偶然提起了明年是父亲的七十阴寿,那时我口里谈话,心里正被《中学生》编辑者方才出给我的题目“新年”占据着,及至提起了父亲,这才像通了电似的突然把新年的观念和父亲的影像融合了起来。

是的,自从我能记忆的时候起直到我童年的终了,每个新年的回忆里总是父亲的影像居于最前列。一到腊月初头,父亲的面容就变严肃了,账目要清理,年事要备办,一切都得父亲独个人担当。有时候,父亲紧皱着眉头,双手互相笼在袖筒里,默不作声地在房里整日地往来踱着,我们都知道他正过着难关,于是新年将到的喜望就不觉被给父亲的同情所销克。

但是到了谢年的晚上(寻常总在二十七八),父亲的愁颜总是会消解的。迨到厨房里端出了三牲,供桌上点起了红烛,父亲垒着三炷香深深一拜下去的时候,口里总跟着大大吁了一口气,欣幸着一年的负担至此暂告一个结束。

此后,父亲的行动就随着年事忙碌的程度逐渐活泼起来。年年挂的几盏灯,年年挂的几条画,总是父亲亲手洗刷,亲手悬挂的,迨到除夕的早晨,父亲早已使新年的空气洋溢了全宅。

年夜饭照例是同样的十大碗,又因账目早已弄清楚,照例一到上灯就开始的,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往来如鲫,我们却已安然团坐吃喝了。因了这,父亲每年总有一番自慰的感慨。“我们能够这样也就不容易啦,”他对我们很郑重地说。

从元日直到灯节的终了,都算是新年期间。元日早起,父亲就穿著廪生的衣冠开始请神供祖。正厅中心的方桌上这时挂上红桌帏,朝南一张椅子披上红椅罩,上面竖着一个纸神马,桌上供着五事和神果盒。这排场也是年年不变的;这就是过新年的主要背景了。在这背景上演着过新年的节目的就只父亲一个人。我们都是看客,至多也不过是助手罢了。我们看过他必恭必敬地跪拜祖先容,看着他送往迎来地招待贺年客。这些,在我们都是过新年的有趣的节目,在父亲却是严肃的义务。啊,我是直到现在才了解这种义务的意义的,虽然这套节目到我手里是早已废止了。

到了灯节,过新年的兴味才从家里移到了街上,但是仍旧离不了父亲。从正月十三夜起接连四夜,灯的路程总是一样的,及到行过我家门口,差不多总是午夜时分了。每夜,父亲总先领我们到别处看过一遍,这才回家等着,等到行过我家门口,我们全家人就都站在门口看。行列的末节是关圣帝君的香亭,前面有灯伞仪仗,伴着细乐,神气很是庄严,后面四面尖角旗,一面大帅旗,都挂着灯笼,也有一副锣鼓伴着,总是冬仓冬仓地敲得那么单调。我们听见这声音,总感着一种兴会完尽的不快,而父亲每夜又必加上一句结束词,使我们愈加觉得难过。在前三夜,他的结束词是:“好啦好啦,明天再看啦!”以后就是关门、熄灯、睡觉、沉默。最后一夜他只换了一个字,音调却悲怆得多:“好啦好啦,明年再看啦!”我们听见这话时的感触是难以形容的,但也直到现在,我才十分了解这话的意义。

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七年了,故乡废止行灯也已有了好几年,即使他活到现在,也已不复得“明年再看啦”。

娟和浩都不曾见过祖父,不知祖父怎么个样子。他们自己的父亲不会像祖父那样过新年给他们看,这是他们的不幸。但是每个新年终了时的那种悲怆情调他们却也尝不着,又何尝不是他们的幸福?而且当他们的父亲过着这样的新年的时候,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赏析这是一个肩负着生活重压的父亲,但他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不论什么样的环境,他都有条不紊地尽着自己做父亲的责任。在灯节的欢乐时光里,在午夜的意兴阑珊中,他的声音尽管有些苍凉与疲惫,但对自己目前的生活还是透出一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满足。父亲是豁达的,他对生活始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的父亲

梁漱溟作者简介梁漱溟(1893.10-1988.6),中国现代思想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后以其字行世。广西桂林人。早年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佛学,并致力于中国乡村建设。梁漱溟不仅是一个沉于书斋的学者、思想家,更是一个难得的实践者,毕生都在为自己的理论和主张而实践。他是一个特别注重实践的知识领袖。他曾讲:“我原是一个不学的人,更且从来不存成为学者之一念”,研究问题的目的“归结在行动”。且且悟吟父亲秉性善良,意趣超俗,不肯随俗流转,虽没有过人的才

智,却也有一腔热肠、一身侠骨。父爱如阳光、如雨露、如绵远

细长的溪流,正是他的宽放,成就了孩子最初的思想,也奠定了

孩子做人的基础。

促成我之自学的,完全是我的父亲。所以必要叙明我父亲之为人,和他对我的教育。

吾父是一秉性笃实的人,而不是一天资高明的人,他做学问没有过人的才思,他做事情更不以才略见长。他与我母亲一样天生地忠厚,只他用心周匝细密,又磨练于寒苦生活之中,好像比较能干许多。他心里相当精明,但很少见之于行事。他最不可及处,是意趣超俗,不肯随俗流转,而有一腔热肠,一身侠骨。

因其非天资高明的人,所以思想不超脱,因其秉性笃实而用心精细,所以遇事认真,因为有豪侠气,所以行为只是端正,而并不拘谨。他最看重事功,而不忽视学问,前人所说“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不被其泽”的话,正好点出我父亲一副心肠。我最初的思想和做人,受父亲影响,亦就是这么一路(尚侠、认真、不超脱)。

父亲对我完全是宽放的。小时候,只记得大哥挨过打,这亦是很少的事。我则在整个记忆中,一次也没有过。但我似乎并不是不“该打”的孩子,我是既呆笨,又执拗的。他亦是很少正言厉色地教训过我们,我受父亲影响,并不是受了许多教训,而毋宁说是受一些暗示。我在父亲面前,完全不感到一种精神上的压迫。他从未以端凝严肃的神气对儿童或少年人。我很早入学堂,所以亦没有从父亲受读。

十岁前后(七八岁至十二三岁)所受父亲的教育,大多是下列三项:一是讲戏;父亲平日喜看戏,即以戏中故事情节讲给儿女听。一是携同出街,购买日用品,或办一些零碎事,其意盖在练习经理事物,懂得社会人情。一是关于卫生或其他的许多嘱咐,总要儿童知道如何照料自己身体。此类之嘱告或指点极其多,并且随时地不放松。

还记得九岁时,有一次我自己积蓄的一小串钱(那时所用铜钱有小孔,例以麻线贯串之)忽然不见。各处寻问,并向人吵闹,终不可得。隔一天,父亲于庭前桃树枝上发见之,心知是我自家遗忘,并不责斥,亦不喊我来看。他却在纸条上写了一段文字,大略说:一小儿在桃树下玩耍,偶将一小串钱挂于树枝而忘之,到处向人寻问,吵闹不休。次日其父打扫庭院,见钱悬树上,乃指示之。小儿始自知其糊涂云云。写后交与我看,亦不作声,我看了,马上省悟,跑去一探即得,不禁自怀惭意。即此事亦见先父所给我教育之一斑。

到十四岁以后,我胸中渐渐自有思想见解,或发于言论,或见之行事。先父认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励。他不同意的,让我晓得他不同意为止,却从不干涉。十七八九岁时,有些关系颇大之事,他仍然不加干涉,而听我去。就在他不干涉之中,成就了我的自学。赏析在孩子的整个记忆中,父亲是宽容大度的,一次也没有打过他。尽管孩子既呆笨、又执拗,他也很少正言厉色地教训他们。孩子受父亲的影响,并不是受了许多教训,而毋宁说是受了一些暗示。这种完全没有精神压迫的暗示,令孩子受益匪浅,使他如一棵恣意生长的树,在感受父爱滋润的同时逐渐走向成熟。母亲

苏雪林作者简介苏雪林(1897.2-1999.4),原名功小梅,字雪林,安徽省太平人,生于浙江瑞安。曾留学法国学习艺术,后回国在几所大学任过教授。20世纪30年代,苏雪林曾被称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1949年赴香港任职于真理学会,次年至法国研究神话。1952年转台湾做教授。苏雪林在台湾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兼写小说、剧本、传记和散文,所著甚丰。苏雪林的创作常写个人生活经历,笔致秀丽畅达,不乏女性作家温婉、幽丽的气质,其文语言明快,文白夹杂而多见理趣。且且悟吟如果说“丰富的母爱能够在幻觉里看见她未曾诞育的婴

孩”,那一个懂得母爱的孩子也应该能在另一种幻觉里感知到真

实的母爱。作者说在这辽阔的宇宙间,似乎有一种母爱的精灵弥

漫着,这并不是肉眼所见,而是心灵的感觉。

一个人如其不是白痴,不是天生冷酷无情的怪物,他腔子里总还有爱情的存在。爱情必须有寄托的对象,小孩爱情的对象是父母,少年爱情的对象是情人,中年爱情的对象是儿女或者是学问与事业。老年爱情的对象是什么?我还没有到老年,不大知道,既被人挤出生活的舞台,现实中没有他用武之地,只好把希望寄诸渺茫的未来;而且桑榆暮景,为日无多,身后之计,不能不时萦心曲。那么,老年人爱情的对象也许是神和另外一个世界吧。

并非想学舜那样圣人五十而犹孺慕。不过我曾在另一篇文字里说过自己头脑里的松果腺大约出过毛病,所以我的性灵永远不成熟,永远是个孩子。我总想倒在一个人的怀里撒一点娇痴,说几句不负责任的疯话,做几件无意义的令人发笑的嬉戏。我愿意承受一个人对于我疾病的关心,饮食寒暖的注意,真心的抚慰,细意的熨贴,带着爱怜口吻的责备,实心实意为我好处而发的劝规……这样只有一位慈祥恺悌的慈母对于她的孩子能如此,所以我觉得世界上可爱的人除了母亲更无其他,而我爱情的对象除了母亲,也更无第二个了。

在母子爱的方面,我或者可以说没有什么缺憾。母亲未死之前,我总在她怀里打滚过日子。当时许多痴憨的情景,许多甜蜜的时光,于今回忆起来,都如雨后残花,红消香歇。不过旧作诗词里还保存一二,如20年前所作《灯前》小诗一首:灯前慈母笑,道比去年长,底事娇痴态,依然似故常!

又《侍母赴宜城视三弟疾》中间一段:行行抵鹊江,西日在稗霸。解装憩逆旅,各各了饥渴,投枕烂漫睡,哪知东方白。阿娘唤我醒,灯昏眼生缬,衣衫为我理,头发为我栉;虽长犹孩痴,母笑且蹙额。融融母子思,此味甜如蜜,我愿长孩提,终身依母膝。

这些诗句并不如何好,不过每一念着,慈母的声音笑貌仿佛可以追摹;而自己心坎里也会流出一种甜滋滋的味儿,所以我觉得这几句诗还算我旧作里的精华。

自从慈母弃我去后,我这颗心,就悬空挂起,无所依傍。幸而我实际上虽然没有母亲,我精神还有一位母亲。这位母亲究竟在哪里,我说不明白,但她的存在,却是无可疑的。她的精灵弥漫整个宇宙里,白云是她的衣衫,蓝天是她的裙幅,窈窕秋星有如她的妙目,弯弯新月便似她的秀眉,夏夜沉黑长空里一闪一闪的电光是她美靥边绽出来的笑。这笑像春日之花,一朵接着一朵,永远开不完。我又在春水里认识她的温柔,阳光中领略她的热爱,磅礴流行的元气里拜倒她伟大的魄力。这位母亲真有点奇怪,她有无量数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能得她全心的爱情。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孩子的痛苦,也能感动她的心使她流下眼泪。一个最渺小最不足齿数的孩子的吁请,也能获得她的允许和帮忙。她的母爱是无穷无尽的,正如浩瀚际天的海洋,每人汲取一勺都能解渴。而且还得着甘露沁心似的凉爽。

我自然是她许多孩子中之一,我却老疑心她对我有所偏私。我在睡梦里,常觉她坐守在我身旁。我病在榻上时觉得她常以温暖的唇印在我的额上。记得有一回,我不知受了什么大刺激,伤心绝望,至于极端,发狂般倒在床上痛哭。假如那时手边有一条绳,我可以立刻将自己挂在门上。一个人在极忧伤的时候,自己收拾自己原很容易的,是不是?当我痛哭的时候,窗外正刮着大风,树木被打得东歪西倒。远远的一株树上我恍惚看见我死去的母亲向我招手;我又恍惚觉得这不是我的母亲,却是我所说的另外一位。她的白衣放射光芒,她的云发丝丝吹散在长风里,她的双臂交抱在胸前,正如一个母亲想着她孩子受难而无法援救因而心头痛楚的模样。这幻象一刹那间就消失了,但是我的痛苦也随之而消失;而且也从此获得新的做人的勇气。因为我知道冥冥中有一位母亲以她的大爱随时羽翼我,保护我;以她的深情蜜意常常吻我,亲我,拥抱我。

那幻象的显现,说来真太神秘,也许有人疑心我神经有病,白昼做梦;或者故意逗人开心。是的,朋友,假如你相信我真瞧见什么幻象,你先就是个傻瓜。老实告诉你:我那时并非这么看见着,却是这么感觉着,直言之,捉住那幻象的不是肉眼,是灵眼。你读过梭罗古勃《未生者之爱》没有?过于丰富的母爱能够在幻觉里看见她未曾诞育的婴孩并且看见他逐日长大;我念念不忘我那慈爱的母亲,在深哀极恸之际,恍惚见她显表,那又有什么奇怪。我深信我的母亲常在我身边,直到我最后的一日。赏析人总是需要爱的,人的心灵需要爱来充满,一个人只有心中真爱满溢,才会觉得满足、快乐。然而谁人能给这样的爱呢?也许只有母亲了,她能抚平人的创伤,安慰人的软弱,在母亲的怀抱里是多么的温暖和甜美。正如作者所感“我愿长孩提,终身依母膝”。然而母亲终有一天会离去,但母爱却是永恒的,只要你是一个对爱有感知的人。作者在文章里不惜笔墨,描写了一大段对于母爱的幻象,这幻象又来自哪里呢?这不正是生身母亲那无条件的细腻的爱的投影吗?在文章的末了,作者将这个答案告诉了我们:“我念念不忘我那慈爱的母亲,在深哀极恸之际,恍惚见她显表,那又有什么奇怪。我深信我的母亲常在我身边,直到我最后的一日。”冬天

朱自清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1-1948.8),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文如其人”,温厚、朴实、自然,是其散文创作的本色。他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富丽的辞藻来博取读者的欢心,而是朴实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露出来。“文中有画”,朱自清的散文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卷卷画幅,他所创造的画面自成一格:笔触细腻,但不浓妆艳抹;构图简洁,但朴素中显出风华,平淡中显出腴厚。他的笔墨挥洒自如,把自然景色、物体状貌勾画得栩栩如生;明净的色彩、素雅的风致,把读者引入奇妙的画境。朱自清的散文不但文中有画,而且画中有诗。郁达夫称赞他的散文“贮满着那一种诗意”。且且悟吟无论走到哪里,家永远是温馨的港湾,是快乐的驿站,是亲

情的眷念,是冬天里的春天。要不,远走天涯的游子,不论醒着

还是在梦里,为何都那般刻骨铭心地思念故乡,思念自己的家

呢?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赏析北风呼啸的冬天,父子围炉小坐,吃着“小洋锅”里热气腾腾的豆腐,把冬天的寒气挡在门外,一幅其乐融融父子情深的图画跃然纸上,该是怎样的令人羡慕!月光如水的夜晚,跟友人荡舟湖上,尽管是寒气逼人的冬天,友人浅浅的微笑,却如一道明丽的阳光,驱散了冬天的阴霾,这又该是怎样令人心动的意境?天地苍茫,宇宙洪荒,妻儿的欢笑便是黎明前的一道曙光,照亮他生命的旅程……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1-1975.9),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浙江桐乡人,原名丰润,又名仁。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这些作品超越世人的成见,以艺术般的心绪、佛理化的思考,来旁观社会、玩味人生。从身边平凡琐事中,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东西,体验别人不曾体验的乐趣,感悟别人不曾感悟的况味。早在20世纪30年代,郁达夫便称赞丰子恺的散文“清幽玄妙”、“细腻深沉”、“富有哲学味”。且且悟吟孩子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纯净的天使,在他们的眼里,世界

有如花儿一般芬芳烂漫。他们是洁净的没有污染的山涧的清泉,

他们是天上飘逸的恣意伸展的云朵;他们是馨香的蔷薇花与高贵

的百合花的结晶;他们是花之精灵,一切美好的化身。世界因为

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无限美好!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什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brokenheart(心碎)、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来代替汽车。宝姐姐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姐姐挂下一只篮来,宝姐姐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姐姐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我每次剃了头,你真心地疑我变了和尚,好几时不要我抱。最是今年夏天,你坐在我膝上发见了我腋下的长毛,当作黄鼠狼的时候,你何等伤心,你立刻从我身上爬下去,起初眼瞪瞪地对我端相,继而大失所望地号哭,看看,哭哭,如同对被判定了死罪的亲友一样。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

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愧死!

你们的创作力,比大人真是强盛得多哩:瞻瞻!你的身体不及椅子的一半,却常常要搬动它,与它一同翻倒在地上;你又要把一杯茶横转来藏在抽斗里,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在这等小小的事件中,明明表示着你们的弱小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表现欲的驱使,因而遭逢失败。然而你们是不受大自然的支配,不受人类社会的束缚的创造者,所以你的遭逢失败,例如火车尾巴拉不住,月亮呼不出来的时候,你们决不承认是事实的不可能,总以为是爹爹妈妈不肯帮你们办到,同不许你们弄自鸣钟同例,所以愤愤地哭了,你们的世界何等广大!

你们一定想:终天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终天闷闷地坐在窗下弄引线的妈妈,是何等无气性的奇怪的动物!你们所视为奇怪动物的我与你们的母亲,有时确实难为了你们,摧残了你们,回想起来,真是不安心得很!

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刬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杀风景而野蛮”罢!

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罢!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最不安心的,是有时我还要拉一个你们所最怕的陆露沙医生来,教他用他的大手来摸你们的肚子,甚至用刀来在你们臂上割几下,还要教妈妈和漫姑擒住了你们的手脚,捏住了你们的鼻子,把很苦的水灌到你们的嘴里去。这在你们一定认为是太无人道的野蛮举动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激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

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最是我到上海去干了无聊的所谓“事”回来,或者去同不相干的人们做了叫做“上课”的一种把戏回来,你们在门口或车站旁等我的时候,我心中何等惭愧又欢喜!惭愧我为甚么去做这等无聊的事,欢喜我又得暂时放怀一切地加入你们的真生活的团体。

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然这真不过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子恺画集》代序,一九二六年耶诞节作赏析父亲眼中的孩子是这般可爱,就像一个通体透明的玻璃人。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很纯粹,有如水晶一般。假、丑、恶离他们很遥远,真、善、美跟他们很接近。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所有的率真与热情都藏在瞳孔里。正因为孩子这份天真的流露,便衬出大人们的卑俗、猥琐与丑陋来,令所有自以为是的大人汗颜。但愿一切的美好与他们永远相随!我的母亲

老舍作者简介老舍(1899.2-1966.8),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老舍先生是一位全才的文学家,其作品除大量的小说外,有新旧体诗歌、散文、话剧剧作、歌剧剧本、电影剧本、曲剧、京剧、相声作品,等等。老舍是一位艺术修养很高的作家。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且且悟吟“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地过那凄惨的

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听到

老舍先生追忆逝去的岁月和永恒的母爱,让人深感这人间亲情的

弥足珍贵。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做木匠的,做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做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工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人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做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