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与理赔(第2版)(微课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6 09:41:57

点击下载

作者:侯士元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汽车保险与理赔(第2版)(微课版)

汽车保险与理赔(第2版)(微课版)试读:

扉页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第2版前言

第1章 保险基础 1.1 保险基础知识 1.1.1 风险概述1.1.2 风险管理1.1.3 保险概述1.1.4 保险市场1.1.5 案例分析1.2 汽车保险基础 1.2.1 汽车保险概述1.2.2 汽车保险的职能与作用1.2.3 汽车保险的要素1.2.4 案例分析1.3 汽车保险合同 1.3.1 保险合同概述1.3.2 保险合同的基本内容1.3.3 保险合同的特征1.3.4 保险合同的主体与客体1.3.5 保险合同的订立程序1.3.6 案例分析1.4 汽车保险原则 1.4.1 保险利益原则1.4.2 最大诚信原则1.4.3 近因原则1.4.4 损失补偿原则1.4.5 保险与防灾减损相结合的原则1.4.6 案例分析

第2章 机动车保险条款 2.1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2.1.1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2.1.2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2.1.3 案例分析2.2 机动车商业保险 2.2.1 机动车商业保险概述2.2.2 机动车综合商业保险示范条款总则2.2.3 机动车车辆损失保险2.2.4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2.2.5 机动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2.2.6 机动车全车盗抢保险2.2.7 机动车综合商业保险通用条款2.2.8 机动车附加险2.2.9 案例分析

第3章 汽车保险费率与投保方式 3.1 汽车保险费率 3.1.1 确定汽车保险费率的原则3.1.2 汽车保险费率的模式3.1.3 各险别保费计算方法3.1.4 费率调整系数3.1.5 案例分析3.2 汽车投保与核保 3.2.1 汽车投保概述3.2.2 投保单3.2.3 核保3.2.4 保险的续保、批改和退保3.2.5 案例分析

第4章 事故车辆理赔 4.1 事故车辆查勘 4.1.1 接报案4.1.2 调度4.1.3 查勘4.1.4 立案4.1.5 案例分析4.2 事故车辆定损 4.2.1 定损4.2.2 核损4.2.3 报价4.2.4 医疗跟踪、医疗审核4.2.5 资料收集4.2.6 赔款理算4.2.7 核赔4.2.8 结案4.2.9 案例分析4.3 事故车辆典型案件处理 4.3.1 简易赔案及简化处理赔案4.3.2 交强险“互碰自赔”案件4.3.3 机动车交强险互碰赔偿处理规则4.3.4 案例分析

第5章 汽车保险电话营销 5.1 汽车保险电话营销简介5.2 汽车保险电话营销流程及话术5.3 汽车保险电话营销线上人员服务规范5.4 汽车保险电话营销特色

参考文献

后记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汽车保险营销、事故车辆查勘与定损等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系统地讲解了保险基础、机动车保险条款、汽车保险费率与投保方式、事故车辆理赔、汽车保险电话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可作为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机动车辆保险从业人员的参考、学习、培训用书,还可作为广大车主了解机动车保险和理赔知识的参考书。第2版前言

汽车保险与理赔是汽车营销企业、保险公司与车辆定损中心等岗位高技能人才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高职汽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作者于2012年编写的《汽车保险与理赔》一书自出版以来,受到了众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欢迎。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对汽车保险与理赔知识学习的需要,作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和广大读者的反馈意见,在保留原书特色的基础上,对本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对本书第1版中部分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校正和修改。

•修改了汽车保险条款等内容,根据中国保监会和保险行业协会的要求,对中保协机动车辆商业保险示范条款进行了详细阐述。

•补充完善了汽车保险费率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为客户计算商业保险保费,并为客户制订合理的汽车保险投保方案。

•为进一步贴近实际工作的需求,增加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案例及分析。

•本书是一本体现“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教材。在书中相应位置以二维码的形式插入动画等教学辅助资源,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扫一扫”功能,即可实现播放,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学习。读者还可以扫描封底二维码或者直接登录“微课云课堂”(www.ryweike.com)→用手机号码注册→在用户中心输入本书激活码(c0756f22),将本书包含的微课资源添加到个人账户,永久在线观看本课程微课视频。

在本书的修订过程中,作者始终贯彻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课程内容。依据汽车保险与理赔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能力,把“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分成5大学习领域:保险基础、机动车保险条款、汽车保险费率与投保方式、事故车辆理赔、汽车保险电话营销。修订后的教材,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叙述更加准确、通俗易懂和简明扼要,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读者的自学。

全书参考总学时数为80学时,各项目的参考学时参见下表。

本书由淄博职业学院侯士元任主编,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李陶胜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李秀芬任副主编。另外,淄博职业学院郭振杰、孙术华等对本书进行了细致的审阅,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再次对相关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的编撰还得到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凯升保险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作者的学术水平,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来信请至1071919435@qq.com。编者2017年3月第1章 保险基础1.1 保险基础知识【知识目标】

1.了解风险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2.了解风险管理的定义,处理风险的方法

3.掌握保险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4.掌握保险市场的定义、类型及功能【能力目标】

1.学会识别风险的能力

2.能够指导风险管理过程及投资风险管理方法

3.学会保险工作的基本流程

4.强化在保险工作中的服务意识1.1.1 风险概述1.“风险”的由来

关于“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让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回家时能够满载而归;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认识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出现。微课1 风险及其特征

而另一种据说经过多位学者论证的“风险”一词的“源出说”称,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品。有人认为来源于阿拉伯语,有人认为来源于西班牙语或拉丁语,但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来源于意大利语的“RISQUE”一词。在早期的运用中,“风险”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大约到了19世纪,在英文的使用中,风险一词常常用法文拼写,主要是用于与保险有关的事情。

现代意义上的“风险”一词,已经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它是指“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或危险”。可以说,经过两百多年的演义,风险一词越来越被概念化,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逐步深化。它被赋予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甚至文化艺术领域的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含义,且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后果联系越来越紧密。“风险”一词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

无论如何定义“风险”一词,它都有其基本的核心含义,即“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也有人进一步定义为“个人和群体在未来遇到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对这种可能性的判断与认知”。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破坏或损失的概率不会出现,或者说智慧地认知,理性地判断,继而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风险可能带来机会,由此进一步延伸的意义,不仅规避了风险,可能还会带来比例不等的收益,有时风险越大,回报越高、机会越大。通俗地讲,风险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换句话说,风险是指一个事件产生人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也就是说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目前,学术界对风险的含义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或对风险的研究角度不同,不同的学者对风险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1)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

美国经济学家A.H.莫布雷(A.H.Mowbray)称风险为不确定性;美国金融学家C.A.威廉姆斯(C.A.Williams)将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条件和某一特定的时期,未来结果的变动;沙皮拉(Shapira)认为风险是事物可能结果的不确定性,可由收益分布的方差测度;美国经济学家布莱米雷(Brnmiley)认为风险是公司收入流的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学家马科维茨(Markowitz)和英格兰金融家夏普(Sharp)等将证券投资的风险定义为该证券资产的各种可能收益率的变动程度,并用收益率的方差来度量证券投资的风险,通过量化风险的概念改变了投资大众对风险的认识。由于方差计算的方便性,风险的这种定义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美国证券交易专家J.S.罗森布斯(J.S.Rosenb)将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美国金融家F.G.格瑞(F.G.Crane)认为风险意味着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瑞士金融家鲁埃里(Ruefli)等将风险定义为不利事件或事件集发生的机会。这种观点又分为主观学说和客观学说两类。主观学说认为不确定性是主观的、个人的和心理上的一种观念,是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估计,且不能以客观的尺度予以衡量,不确定性的范围包括发生与否的不确定性、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发生状况的不确定性以及发生结果严重程度的不确定性。客观学说则是以风险客观存在为前提,以风险事故观察为基础,以数学和统计学观点加以定义,认为风险可用客观的尺度来度量。(3)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损失的大小

段开龄认为,风险可以引申定义为预期损失的不利偏差,这里所谓的不利是指对保险公司或对保险企业而言的。例如,若实际损失率大于预期损失率,则此正偏差对保险公司而言即为不利偏差,也就是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马科维茨(Markowitz)在别人质疑的基础上,排除可能收益率高于期望收益率的情况,提出了“下方风险”的概念,即实现的收益率低于期望收益率的风险,并用半方差来计量下方风险。(4)风险是指损失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

朱淑珍在总结各种风险描述的基础上,把风险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以及这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风险是一个二位概念,风险以损失发生的大小与损失发生的概率两个指标进行衡量。王明涛在总结各种风险描述的基础上,把风险定义为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决策方案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不利结果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损失的程度。它包括损失的概率、可能损失的数量以及损失的易变性3方面内容,其中可能损失的数量处于最重要的位置。(5)风险是由风险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是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风险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风险事件是外界环境变量发生预料未及的变动从而导致风险结果的事件,它是风险存在的充分条件,在整个风险中占据核心地位。风险事件是连接风险因素与风险结果的桥梁,是风险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媒介。根据风险的形成机理,郭晓亭、蒲勇健等将风险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以相应的风险因素为必要条件,以相应的风险事件为充分条件,有关行为主体承受相应的风险结果的可能性。叶青、易丹辉认为,风险的内涵在于它是在一定时间内,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结果递进联系而呈现的可能性。(6)利用对波动的标准统计方法定义风险

1993年发表的30国集团的《衍生证券的实践与原则》报告中,对已知的市场风险定义为经过某一时间间隔,具有一定置信(又称估计区间)区间的最大可能损失,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Value at Risk”,简称VaR法。1996年国际清算银行在《巴塞尔协议修正案》中也允许各国银行使用自己内部的风险估值模型去设立对付市场风险的资本金;1997年美国金融家P.乔利奥(P.Jorion)在研究金融风险时,利用“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给定一定的时间区间和置信度水平,预期最大损失(或最坏情况下的损失)”的测度方法来定义和度量金融风险,也将这种方法简称为VaR法(P.Jorion,1997)。(7)利用不确定性的随机性特征来定义风险

风险的不确定性包括模糊性与随机性两类。模糊性的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风险本身所固有的模糊属性,要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刻画与研究;而随机性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风险外部的多因性(即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必然反映,要采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刻画与研究。根据不确定性的随机性特征,为了衡量某一风险单位的相对风险程度,胡宜达、沈厚才等提出了“风险度”的概念,即在特定的客观条件下、特定的时间内,实际损失与预测损失之间的均方误差与预测损失的数学期望之比。它表示风险损失的相对变异程度(即不可预测程度)的一个无量纲(或以百分比表示)的量。2.风险的性质(1)风险的性质

①风险的客观性。风险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因为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还是社会发展的规律,都由事物的内部因素所决定,由超过人们主观意识所存在的客观规律所决定。

②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从总体上看,有些风险是必然要发生的,但何时发生却是不确定的。例如,生命风险中,死亡是必然发生的,这是人生的必然现象,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人何时死亡,在其健康时却是不可能确定的。

③风险的偶然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未来风险事件发生与否难以预测。

④风险的相对性。风险性质会因时空等各种因素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⑤风险的社会性。风险的后果与人类社会的相关性决定了风险的社会性,风险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2)风险频率与风险程度

风险频率又称损失频率,是指一定数量的标的,在确定的时间内发生事故的次数。

风险程度又称损失程度,是指每发生一次事故导致标的的毁损状况,即毁损价值占被毁损标的全部价值的百分比。

现实生活中二者的关系一般是反比关系,即风险频率很高,但风险程度不大;风险频率不高,但风险程度很大。(3)风险成本

风险成本指由于风险的存在和在风险事故发生后人们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和造成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又称风险的代价。它包括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预防和控制风险损失的成本。3.风险的构成要素(1)风险因素

它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根据性质不同,风险因素可分为物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故意)和心理风险因素(过失、疏忽、无意)3种类型。(2)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物,即风险只有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

就某一事件来说,如果它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那么它就是风险事故;而在其他条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它便成为风险因素。

举例:①冰雹直接击伤行人;②下冰雹路滑发生车祸,造成人员伤亡。(3)损失

在风险管理中,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通常将损失分为两种形态,即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导致的财产本身的损失和人身伤害,这类损失又称为实质损失;间接损失则是指由直接损失引起的其他损失,包括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在风险管理中,通常将损失分为4类:实质损失、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4)构成要素间的关系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三者关系: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风险事故的发生可能造成损失。(5)危险单位(Risk Unit)

危险单位是指发生一次风险事故可能造成标的物的最大损失范围。它是保险公司确定其能够承担的最高保险责任的计算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一百条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10%;超过的部分应办理再保险。4.风险分类

关于风险的分类,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说法。风险分类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按照风险的性质划分

①纯粹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

②投机风险。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机会也有获利可能的风险。(2)按照产生风险的环境划分

①静态风险。静态风险是指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动或人们的过失行为导致的风险。

②动态风险。动态风险是指社会、经济、科技或政治变动产生的风险。(3)按照风险发生的原因划分

①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自然因素和物力现象所造成的风险。

②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指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导致的风险。

③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因市场因素影响或者管理经营不善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4)按照风险致损的对象划分

①财产风险。财产风险是指各种财产损毁、灭失或者贬值的风险。

②人身风险。人身风险是指个人的疾病、意外伤害等造成残疾、死亡的风险。

③责任风险。责任风险是指法律或者有关合同规定,因行为人的行为或不作为导致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行为人所负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5)按风险涉及范围划分

①特定风险。特定风险是指与特定的人有因果关系的风险,即由特定的人所引起的,而且损失仅涉及特定个人的风险。

②基本风险。基本风险是指其损害波及社会的风险。基本风险的起因及影响都不与特定的人有关,至少是个人所不能阻止的风险。与社会或政治有关的风险,与自然灾害有关的风险都属于基本风险。(6)金融界依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保险分类

金融界依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常把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3类。

①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

②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③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把风险分为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7)国外比较常用的是安达信的风险分类

①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市价波动对于企业营运或投资可能产生亏损的风险,如利率、汇率、股价等变动对相关部位损益的影响。

②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无力偿付货款或恶意倒闭致求偿无门的风险。

③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影响企业资金调度能力的风险,如负债管理、资产变现性、紧急流动应变能力等带来的风险。

④作业风险。作业风险是指作业制度不良与操作疏失对企业造成的风险,如流程设计不良或矛盾,作业执行发生疏漏,内部控制未落实等。

⑤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契约之完备与有效与否对企业可能产生的风险,如承作业务的适法性、外文契约及外国法令之认知等。

⑥会计风险。会计风险是指会计处理与税务对企业盈亏可能产生的风险,如账务处理的妥适性、合法性,税务咨询及处理是否完备等。

⑦资讯风险。资讯风险是指资讯系统的安控、运作、备援失当导致企业的风险,如系统障碍、死机、资料丢失,安全防护或电脑病毒预防与处理等。

⑧策略风险。策略风险是指于竞争环境中,企业选择市场利基或核心产品失当的风险。1.1.2 风险管理1.风险管理的起源和定义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的定义:通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选择最有效的方式,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证的管理方法。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概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活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一些大公司发生的重大损失使公司高层决策者开始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其中一次是1953年8月12日通用汽车公司在密歇根州的一个汽车变速箱厂因火灾损失了5000万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损失最为严重的15起重大火灾之一。这场大火与20世纪50年代其他一些偶发事件一起,推动了美国风险管理活动的兴起。后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开始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风险。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在美国的商学院里首先出现了一门涉及如何对企业的人员、财产、责任、财务资源等进行保护的新型管理学科,这就是风险管理。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发展成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管理领域,在围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方面,风险管理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管理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风险管理的目标由两个部分组成: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和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前者是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形成的机会,包括节约经营成本、减少忧虑心理;后者是努力使损失的标的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包括维持企业的继续生存、生产服务的持续、稳定的收入、生产的持续增长、社会责任。二者有效结合,构成完整而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目标是指风险管理所要达到的客观效果,即运用风险处理的各种方法,做到在损失发生前预防,损失发生后进行有效控制,以尽量增大社会效益。2.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及框架(1)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

①风险识别。风险的识别是经济单位和个人对所面临的以及对潜在风险加以判断、归类整理,并对风险的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

②风险估测。风险的估测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风险估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两个方面。

③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方法分为控制法和财务法两大类,前者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风险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后者是事先做好吸纳风险成本的财务安排。

④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分析、比较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以此来评判管理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收益性。(2)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美国COSO(反欺诈交易委员会)委托普华永道开发的《COSO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指出,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包括8个方面内容。

①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包含组织的基调,它为主体内的人员如何认识和对待风险设定了基础,包括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容量、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他们所处的经营环境。

②目标设定。必须先有目标,管理部门才能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企业风险管理确保管理部门采取适当的程序设定目标,确保所选定的目标支持和切合该主体的使命,并且与它的风险容量相符。

③事项识别。必须识别影响主体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事项,区分风险和机会。机会被反馈到管理部门的战略或目标制订过程中。

④风险评估。通过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来对其加以分析,并以此作为决定如何进行管理的依据。风险评估应立足于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

⑤风险应对。管理部门选择风险应对——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采取一系列行动以便把风险控制在主体的风险容限(Risk Tolerance)和风险容量以内。

⑥控制活动。制定和执行政策与程序以帮助确保风险应对得以有效实施。

⑦信息与沟通。相关的信息以确保员工对履行其职责的方式和时机予以识别、获取和沟通。有效沟通的含义比较广泛,包括信息在主体中的向下、平行和向上流动。

⑧监控。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必要时加以修正。监控可以通过持续的管理活动、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结合来完成。

企业风险管理并不是一个严格的顺次过程,一个构成要素并不是仅仅影响接下来的那个构成要素。它是一个多方向的、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构成要素都能够,也的确会影响到其他构成要素。3.处理风险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无论是企业还是家庭,都日益认识到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人们想出种种办法来对付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对风险的处理有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4种方法。(1)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如考虑到游泳有溺水的危险,就不去游泳。虽然回避风险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但这种方法明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回避或应该进行回避。如人身意外伤害,无论如何小心翼翼,这类风险总是无法彻底消除。再如,因害怕出车祸就拒绝乘车,车祸这类风险虽可由此而完全避免,但将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实际上是不可行的。(2)预防风险

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兴修水利、建造防护林就是典型的例子。预防风险涉及一个现时成本与潜在损失比较的问题:若潜在损失远大于采取预防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就应采用预防风险手段。以兴修堤坝为例,虽然施工成本很高,但与洪水泛滥造成的巨大灾害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3)自留风险

自留风险是指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非理性”自留风险是指对损失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潜在的损失程度估计不足从而暴露于风险之中;“理性”自留风险是指经正确分析,认为潜在损失在承受范围之内,而且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比购买保险要经济合算。自留风险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4)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保险就是其中之一。4.风险识别、分析、计划、跟踪及应对(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过程的活动是将不确定性转变为明确的风险陈述,包括下面4项,它们在执行时可能是重复的,也可能是同时进行的。

①进行风险评估。在项目的初期以及主要的转折点或重要的项目变更发生时进行,这些变更通常指成本、进度、范围或人员等方面的变更。

②系统地识别风险。采用3种简单的方法识别风险:风险检查表、定期会议(周例会上)、日常输入(每天晨会上)。

③将已知风险编写为文档。通过编写风险陈述和详细说明相关的风险背景来记录已知风险,相应的风险背景包括风险问题的何事、何时、何地、如何及原因。

④交流已知风险。同时以口头和书面方式交流已知风险。在大家都参加的会议上交流已知风险,同时将识别出来的风险详细记录到文档中,以便他人查阅。(2)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的过程是将风险陈述转变为按优先顺序排列的风险列表,包括以下活动。

①确定风险的驱动因素。为了很好地消除软件风险,项目管理者需要标识影响软件风险因素的风险驱动因子,这些因素包括性能、成本、支持和进度。

②分析风险来源。风险来源是引起风险的根本原因。

③预测风险影响。如果风险发生,就采用可能性和后果来评估风险影响。可能性被定义为大于0而小于100,分为5个等级(1、2、3、4、5);将后果分为4个等级(低、中等、高、关键的)。采用风险可能性和后果对风险进行分组。具体组别如表1-1所示。表1-1 风险影响等级

④对风险按照风险影响进行优先排序,优先级别最高的风险,其风险严重程度等于1,优先级别最低的风险,其风险严重程度等于20。对级别高的风险优先处理。(3)风险计划

风险计划是将按优先级排列的风险列表转变为风险应对计划,其包括以下内容。

①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有接受、避免、保护、减少、研究、储备和转移7种方式。

②制定风险行动步骤。风险行动步骤详细说明了所选择的风险应对途径,它将详细描述处理风险的步骤。(4)风险跟踪

风险跟踪包括监视风险状态以及发出通知启动风险应对行动,其包括以下内容。

①比较阈值和状态。通过项目控制面板来获取,如果指标的值在可接受标准之外,则表明出现了不可接受的情况。

②对启动风险进行及时通告。对要启动的风险,在每天的晨会上通报给全组人员,并安排负责人进行处理。

③定期通报风险的情况。在定期的会议上通告相关人员目前的主要风险以及他们的状态。(5)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过程的活动是执行风险行动计划,以求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程度,其包括以下内容。

①对触发事件的通知作出反应。得到授权的个人必须对触发事件作出反应,适当的反应包括回顾当前现实以及更新行动时间框架,并分派风险行动计划。

②执行风险行动计划。应对风险应该按照书面的风险行动计划进行。

③对照计划,报告进展。确定和交流对照原计划所取得的进展。定期报告风险状态,加强小组内部交流。小组必须定期回顾风险状态。

④校正偏离计划的情况。当结果不令人满意时,就必须换用其他途径。将校正的相关内容记录下来。5.投资风险管理(1)单向投资风险管理

如果成本和收益都是事先确定的,那么对于单阶段项目,可以用期望收益E(X)作为衡量投资优劣的指标;对于多阶段项目,两个常采用的评价方法是内部收益率IRR或净现值NPV。假设某项目的初始投入为C,未来某一阶段的净现金流量为X,贴现率为i,则这个有t阶段的项目的净现值为

而IRR就是使NPV=C的那个贴现率。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贴现率表现的是收益的时间价值(机会成本),而不包含风险的因素。

如果决策面临着风险,那么每一阶段的收益就不是一个确定的收益,而是一个概率分布,从而整个项目的净现值也呈现为一个有着均值和方差的概率分布。此时,对多阶段投资项目应进行考察、评价和选择。(2)投资组合风险决策

组合收益的均值是各单项投资收益均值在投资比重基础上的加权平均数,即

投资组合的风险不仅取决于各单项投资的风险和各单项投资在组合中的比重,而且与单项投资之间预期收益的相关程度有很大关系。1.1.3 保险概述微课2 保险概述1.保险的定义及起源(1)定义

保险是指以集中起来的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用于补偿被保险人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或对个人因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行为。

保险的内容可从两个视角来揭示:从经济的角度上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少数不幸成员的损失由包括受损者在内的所有成员分担;从法律角度来看,保险是保险人和投保人双方的合同安排,保险人同意赔偿损失或付保险金给被保险人或收益人,投保人通过购买保险单位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

我国从1999年11月1日开始征收利息税,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被征收。而购买保险,保险受益人在获得保险金的时候是不用纳税的。因此,有保险公司推出了类似于银行存款的储蓄型保险产品,这种产品确实可以避开银行存款的利息税。

购买保险公司的储蓄型保险产品,在为人身安全提供保险的同时,也是一种投资方式。作为一种投资方式,保险可以免去银行必征的个人利息所得税,具有较大的优点。另外,除了长期寿险产品,其他保险的理赔金也是不收税的。而中国保险业一直有个预定利率的问题。所谓预定利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通俗地说,保险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主要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来设置的。目前,国内的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是1999年6月制定的。这个预定利率将在返还保金时一并支付给投保者,国内保险的预定利率与银行利率非常接近。

如今我国还没有开始征收遗产税,但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如果开始征收遗产税,购买保险也是个避开遗产税的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要征收遗产税。因此很多人为了避税采取了许多方式,比如以信托方式、购买高额寿险的方式。其中很多人选择购买保险,将受益人确定为其遗产继承人。

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国内医疗保险制度将面临重大改革,保险的避税功能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目前,保险公司推出的带有避税性质的保险产品合理利用了国家政策,并不违法。(2)保险的起源

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的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拼三余一”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所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一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

在国外,保险思想和原始的保险雏形在古代已经产生。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0年,在西亚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曾下令僧侣、法官及村长等对他们所辖境内的居民收取赋金,用以救济遭受火灾及其他天灾的人们。在古埃及石匠中曾有一种互助基金组织,该组织向每一成员收取会费以支付个别成员死亡后的丧葬费。古罗马军队中的士兵组织,以收取的会费作为士兵阵亡后对其遗属的抚恤费用。

据传说,5000多年前的一天正午,一支横越埃及沙漠的骆驼商队正艰难地在沙丘间跋涉。酷热的太阳烘烤着毫无遮掩的沙漠,仿佛要把一切生命烤干,一只粗糙的水壶在商人间传递。突然,天空一下子变暗,乌云像横泻的浊浪在天空中翻滚,一场大风暴要降临了。商人们顾不得骆驼,拼命地往沙丘高处爬去。风暴过后,原来他们丢弃骆驼和货物的地方已经堆起了几座新沙丘,30只骆驼只有8只跑得快的幸免于难,其余的无影无踪了。

要是在以前,损失货物、骆驼的商人就要面临着破产了。但这次的情况有些不同,因为在商队出发前,精明的商队领队就将商人们召集到一块,通过了一个共同承担风险的互助共济办法。这个办法规定,如果旅途中有商人的货物或骆驼遇到不测而损失或死亡,由未受损的商人从其获利中拿出一部分来分摊救济受难者;如果大家都平安,则从每个人的获利中提取一部分留存,作为下次运输补充损失的资金。由于有了这个约定,这次损失事故没有在商队中造成太大的波动,因为全商队还有8只骆驼和它们所载的货物,贸易所得的利润分摊下来,至少可以使商人们购置新的骆驼,以求东山再起。

无独有偶,3000多年前,中国的长江一带也有商人运用了这种互助共济的方法。长江是一条横贯中国东西的河流,在其上游地区,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因此长江就成了主要的交通要道。大批的货物源源不断地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运往下游。由于当时造船技术有限,加上长江水急浪高,经常发生船只倾覆、货物损失的事故,商人们都在思考着用什么办法来避免这种损失。有一个名叫刘牧的年轻四川商人,提出了一个办法,改变了过去那种把货物集中装载在一条船上的做法,把货物分装在不同的船上。开始时很多商人都反对这种做法,因为如果采取这种做法,就要与别的商人打交道,还增加了货物装卸工作量。但经过努力地说服,刘牧成功了。采取这种办法后的第一次航行,果然发生了事故,船队中有一艘船沉没了。但由于采取了分装法,将损失分摊到每个商人头上后,损失就变小了,这样大家都避过了灭顶之灾。这种分散风险的方法在长江运输货物的商人中被广泛地接受,进而得到了发展。其分散危险或由整个船队分担损失的做法,其实就是现代海上保险的原理与基础。2.保险的分类(1)根据保险标的的不同分类

根据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和责任保险。

在每一个大类下,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例如,在财产保险中,有海上险、火灾险、运输险、工程险等;在人身保险中,有人寿险、健康险、意外伤害险等;在责任保险中,有雇主责任险、职业责任险、产品责任险等。

①财产保险是以物或其他财产利益为标的的保险。广义的财产险包括有形财产险和无形财产险。

②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身体或健康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③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2)根据被保险人的不同分类

根据被保险人的不同,保险可分为个人保险和商务保险。

①个人保险是以个人或家庭作为被保险人的保险。

②商务保险是以工厂、商店等经营单位作为被保险人的保险。(3)根据实施形式的不同分类

根据实施形式的不同,保险可分为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

①强制保险又称法定保险,它是由国家颁布法令强制被保险人参加的保险。

②自愿保险是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由当事人订立保险合同而实现的保险。(4)根据业务承保方式的不同分类

根据业务承保方式的不同,保险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

①原保险是指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所致的损失承担直接的、原始的赔偿责任的保险。

②再保险是原保险人以其所承保的风险,再向其他保险人进行投保,与之共担风险的保险。(5)根据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分类

根据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保险可分为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

①商业保险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

②社会保险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3.保险的特征及作用(1)保险的特征

①保险是集合多数单位或个人的行为。保险是具有社会经济互助性质的活动,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有相同危险的千家万户的投保人缴纳保险费,集中起来,分担某一户的经济损失。

②保险对约定的灾害事故和约定的事件负责。保险可以承担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致的损失,但保险所保的不是世界上的一切危险,而是有一定的范围,即保险公司所列明的保险责任,或者合同双方当事人特别约定的危险或者约定的事件。约定的危险范围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身的意外事件;约定的事件,主要是对人身保险而言,是指人的生、老、病、死、残等事件。

③使用科学的计算方法。通过大数法则就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危险,制定出合理的费率。保险费率的高低与危险发生频率、损毁程度相适应。这样就做到公平合理,符合商品经济经营保险业务的基本要求。

④建立专用基金。聚集被保险人缴纳的保险费(或储金)构成的专用基金即保险基金,是保险人得以履行赔偿和给付(或返还)义务的基础。

⑤保险组织经济补偿或给付。保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不确定性,保障经济生活的安定,保险人是经济补偿和保险金给付的承担者和组织者。

⑥保险是一种经济形式。保险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现国民收入分配中一种特殊的分配再分配关系,通过货币(保险基金)的运行来实现其经济补偿和给付的职能。(2)保险的作用

①转移风险。买保险就是把自己的风险转移出去,而接受风险的机构就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接受风险转移是因为可保风险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保险公司通过研究风险的偶然性去寻找其必然性,掌握风险发生、发展的规律,为众多有危险顾虑的人提供保险保障。

②均摊损失。转移风险并非灾害事故真正离开了投保人,而是保险人借助众人的财力,给遭灾受损的投保人补偿经济损失,为其排忧解难。保险人以收取保险费用和支付赔款的形式,将少数人的巨额损失分散给众多的被保险人,从而使个人难以承担的损失,变成多数人可以承担的损失,这实际上是把损失均摊给有相同风险的投保人。所以,保险只有均摊损失的功能,而没有减少损失的功能。

③实施补偿。分摊损失是实施补偿的前提和手段,实施补偿是分摊损失的目的。其补偿的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投保人因灾害事故所遭受的财产损失。

•投保人因灾害事故使自己身体遭受的伤亡或保险期满应结付的保险金。

•投保人因灾害事故依法对他人应付的经济赔偿。

•投保人因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所蒙受的经济损失。

•灾害事故发生后,投保人因施救保险标的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④抵押贷款和投资收益。《保险法》中明确规定:“现金价值不丧失条款”,客户虽然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但客户有权中止这个合同,并得到退保金额。保险合同中也规定客户资金紧缺时可申请退保金的90%作为贷款。如果您急需资金,又一时筹措不到,便可以将保险单抵押在保险公司,从保险公司取得相应数额的贷款。

同时,一些人寿保险产品不仅具有保险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就是说如果在保险期间没有发生保险事故,那么在到达给付期时,投保人所得到的保险金不仅会超过其过去所交的保险费,而且还有本金以外的其他收益。由此可以看出,保险既是一种保障,又兼有投资收益。4.保险的流程及须知(1)保险的流程

①确定保险险种。根据不同的需求确定投保险种能更好地转嫁风险。

②选择保险公司。不同的保险公司有着不同的公司实力,不同的保险产品,不同的业务重点,不同的经营网点以及不同的售后服务。总之,应选择实力强、信誉高、价格合理、售后服务有保证的保险公司。

③商议保险金额。保险金额一般都有最高限额,各个保险公司均有不同的规定。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实际需要,确定合理的保险金额,是未来获得理想的损失补偿或经济给付的重要保证。

④填写投保单。

⑤缴纳保险费。(2)保险须知

①确定保险人合法身份。当有人叩门拜访或推销保险时,被访人有权要求其出示印有保险公司标志的有关证件或保险代理人持证上岗证件。

②熟知保险责任。目前,保险市场上的险种层出不穷,对寻常百姓来讲,面对林林总总的保险品种犹如雾里看花,甚至有些人就是反复读过几遍保险条款也不知所云。因此,投保人在投保前一定要请业务员认真、详细地讲解保险条款的特点及保险责任,并做到对保险条款中列明的保险责任特别是免除规定完全了解。

每个险种的适应对象以及保险责任和保障水平都是有区别的,每个险种的保额限定和险种保费水平以及给付金额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当投保人想投保时,务必弄清楚,再选择最为适宜的险种进行投保,以免投保后又觉得不“合身”,再找业务员办理退保,从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苦恼。与此同时,投保人还要对所购买的险种的除外责任,以及出险后如何索赔等事项一一了解清楚,避免某些素质不高的营销员在介绍条款规定时避重就轻,有意渲染对投保人有利的保险责任规定,而对于投保人需注意的有关特殊约定轻描淡写或干脆不说。一旦发生不测,索赔时或与投保时想象的不一样,或属除外责任遭拒赔,从而产生误解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保险纠纷。

③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合同要以当事人双方诚实信用为基础,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投保单的有关事项应当如实填写,对保险公司的询问应如实告知。5.保险与储蓄

保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然而由于许多人缺乏相关的保险与银行储蓄方面的知识,而误将人寿保险作为“第二储蓄”进行投资,这其实是十分不理智、不可取的,甚至会适得其反。有人常会问这样的问题,买保险与银行储蓄,究竟谁划算呢?这并不好比,应该说两者的功能不同。

①从预防风险上看,保险和银行储蓄都可以为将来的风险作准备,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用银行储蓄来应付未来的风险,是一种自助的行为,没有把风险转移出去;而保险则能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实际上是一种互助合作的行为。

②从存取方式上看,在银行储蓄是存取自由的;而保险则带有强制储蓄的意味,其能够帮助投保人较迅速地积攒一笔资金,但是只有在保险期满或保险事故发生时才能拿到。

③从预期收益上看,在银行储蓄中,金额包括本金和利息,它是确定的;而在保险中,投保人能得到的钱大多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保险事故是否发生,而且金额可能远远高于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少数的一些险种除外,如定期养老险等,投保人能得到的钱也是确定的。

④从所有权上看,储户在银行存的钱还是储户的,只是暂时让银行使用;而投保人买保险花的钱就不再属于投保人了,而归保险公司所有,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的规定履行其义务。保险期内投保人就是不出险,保险公司也不会再还给他。

总之,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明确:保险的主要作用是保障,而银行储蓄的主要作用是资金的安全及一定的受益。买保险与银行储蓄,究竟哪个更划算,只有由每个人从自家的经济状况、身体条件、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实际出发,自己考虑并进行抉择。6.保险业大事记

①公元前4500年,古埃及出现应付风险的丧葬互助协会,被认为是保险的雏形。

②公元前916年,罗地安海商法正式规定“共同海损”原则。“共同海损”原则成为损失补偿原则的早期雏形。

③公元1347年10月23日,意大利签发了最古老的一张船舶航程保单。

④公元1666年,伦敦发生特大火灾。公元1667年,英国人尼古拉斯彼得(Nicholas Barbor)开设第一家火灾保险商行,开创了现代保险业务的经营模式。

⑤公元1762年,英国创建公平人保险公司,标志近代人身保险制度形成。

⑥公元1805年,中国出现第一家保险公司——广东保险会社。

⑦公元1858年,英国出现锅炉保险,揭开工程保险序幕。

⑧公元1880年,现代责任保险开始形成。

⑨公元1888年,美国签发了第一张汽车保险单。

⑩公元1949年10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

⑪公元195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全面停办。

⑫公元1980年,中国恢复保险业务。

⑬公元1995年10月1日,《保险法》正式实施。

⑭公元1996年,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成立,下设3个子公司。

⑮公元1997年,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决定依据《保险法》对永安保险公司进行接管,堪称中国保险业首例。1.1.4 保险市场1.保险市场定义及要素(1)定义

保险市场是市场的一种形式,是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总和。它既可以指固定的交易场所如保险交易所,也可以是所有实现保险商品让渡的交换关系的总和。在保险市场上,交易的对象是保险人为消费者所面临的风险提供的各种保险保障。(2)保险市场的要素

①保险市场的主体。保险市场的主体是指保险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者,包括保险市场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以及充当供需双方媒介的中介方。保险市场就是这些参与者缔结的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保险市场的供给方。保险市场的供给方是指在保险市场上,提供各类保险商品,承担、分散和转移他人风险的各类保险人,如国有保险人、私营保险人、合营保险人、合作保险人、个人保险人。通常他们必须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查认可并获准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法人组织。

•保险市场的需求方。保险市场的需求方是指保险市场上所有现实的和潜在的保险商品的购买者,即各类投保人。根据保险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特征,可以把保险市场的需求方划分为个人投保人、团体投保人,农村的投保人、城市投保人等。根据保险需求的层次还可以把保险市场的需求方划分为当前的投保人与未来的投保人等。

•保险市场的中介方。保险市场的中介方既包括活动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充当保险供需双方的媒介,还包括独立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外,以第三者身份处理保险合同当事人委托办理的有关保险业务的公证、鉴定、理算、精算等事项的人。具体有保险代理人(或公司)、保险经纪人(或公司)、保险公估人(行)、保险律师、保险理算师、保险精算师、保险验船师等。

②保险市场的客体。保险市场的客体是指保险市场上供求双方具体交易的对象,这个交易对象就是各类保险商品。这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

•保险商品是一种无形商品。

•保险商品是一种“非渴求商品”。

保险商品形式是保险合同,保险合同实际是保险商品的载体;其内容是保险事故发生时提供经济保障的承诺。保险费率是保险商品的价格,它是被保险人为取得保险保障而由投保人向保险人支付的价金。2.保险市场的类型(1)按保险业务承保的程序不同分类

按保险业务承保的程序不同,可分为原保险市场和再保险市场。

①原保险市场也称直接业务市场,是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而直接建立保险关系的市场。

②再保险市场也称分保市场,是原保险人将已经承保的直接业务通过再保险合同转分给再保险人的方式形成保险关系的市场。(2)按照保险业务性质不同分类

按照保险业务性质不同,保险市场可分为人身保险市场和财产保险市场。

①人身保险市场是专门为社会公民提供各种人身保险商品的市场。

②财产保险市场是从事各种财产保险商品交易的市场。(3)按保险业务活动的空间不同分类

按保险业务活动的空间不同,保险市场可分为国内保险市场和国际保险市场。

①国内保险市场是专门为本国境内提供各种保险商品的市场,按经营区域范围又可分为全国性保险市场和区域性保险市场。

②国际保险市场是国内保险人经营国外保险业务的保险市场。(4)按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不同分类

按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不同,保险市场可分为自由竞争型保险市场、垄断型保险市场、垄断竞争型保险市场。

①自由竞争型保险市场是保险市场上存在数量众多的保险人,保险商品交易完全自由,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险市场。

②垄断型保险市场是由一家或几家保险人独占市场份额的保险市场,包括完全垄断型保险市场和寡头垄断型保险市场。

③垄断竞争型保险市场是大小保险公司在自由竞争中并存,少数大公司在保险市场中分别具有某种业务的局部垄断地位的保险市场。3.保险市场的功能(1)合理安排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保险市场通过保险商品交易合理分散风险,提供经济补偿,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聚集、调节资金,优化资源配置

保险资金收入和支出之间有一个时间差,保险市场通过保险交易对资金进行再分配,从而充分发挥资金的时间价值,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3)实现均衡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保险市场为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提供了便利,使之能够妥善安排生命期间的消费,提升人民生活的整体水平。(4)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保险市场运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技术,为社会的高新技术风险提供保障,由此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