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7 04:13:17

点击下载

作者:方永香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疾病防治技术

疾病防治技术试读:

项目一 家禽疾病防治

子项目一 家禽病毒性传染病

【项目导读】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禽病毒性传染中常见的鸡新城疫、禽流感等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知识目标】掌握鸡新城疫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掌握鸭瘟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掌握本地区禽流感的典型症状和治疗方法

掌握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和防制措施【技能目标】熟悉鸡新城疫的治疗方法

熟悉鸭瘟的预防措施

熟悉本地禽流感的防制措施

熟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源与传播途径和流行特点

任务一 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亚洲鸡瘟”。常呈急性败血性症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稀便、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死亡率高,对养鸡业危害重大。一、流行特点(1)各品种、年龄鸡均易感。(2)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可达90%以上。(3)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春秋两季较为常见。二、诊断(一)流行病学和临诊症状的诊断

本病对鸡特别易感,流行特点是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易感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达90%以上,自然感染仅见于鸡和火鸡,鸭、鹅和野禽有抵抗力,但可以带毒。非典型新城疫多发生在免疫鸡群,以二免前后鸡发病最多,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典型新城疫。具有特征性症状,病鸡体温升高,嗉囊胀满,内积有多量酸臭液体,呼吸困难,并有“咯咯”叫声,翅和腿麻痹,病程长者有神经症状,头颈向一侧或向后扭曲。产蛋母鸡感染新城疫时,主要表现为产蛋量急剧下降,几天内由80%降到40%~45%,软壳蛋明显增多,死亡很少,仅见有拉稀。产蛋恢复到正常时间不一,短者2~3周,长者2个月。(二)病理学诊断

本病病理变化主要特征为各器官黏膜充血和出血,肠道黏膜和浆膜以及腹部脂肪明显出血,腺胃乳头和黏膜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和溃疡,这一病变具有诊断意义。非典型新城疫多见不到这些典型的病理变化,只要多剖检一些病鸡,就能见到鸡新城疫固有病变,直肠段黏膜出血和盲肠扁桃体出血比例增多,因此一定要结合实验室工作才能确诊。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长短与病毒毒力、侵入鸡体内的病毒数量以及个体的抵抗力有关,人工感染为2~5 d,自然感染时潜伏期一般为3~5 d,毒力弱的可延至20 d。根据临诊表现和病程长短,病鸡的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三种类型。

1.最急性型

多见于流行初期,突然发病,常无特征性症状而突然死亡,多见于雏鸡和中雏。

2.急性型

在发病初期体温升高,一般可达43~44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消失,渴欲增加。病鸡不喜走动,独栖一隅,羽毛松乱无光泽,垂头缩颈,翅膀下垂,冠和肉髯发绀,眼半闭或全闭,似昏睡状态。产蛋母鸡出现产蛋下降或停止,而且软壳蛋增多,蛋壳颜色变浅(褐色蛋)。随着病情延长,病鸡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吸气时常伸展头颈开口呼吸,时常发出“咯咯”的叫声。嗉囊胀满,内充满多量酸臭液体及气体,将病鸡倒提起,酸臭液体即从口中流出。口腔和鼻腔分泌物增多,病鸡为了排出其中的黏液,时时摇头和频频吞咽。病鸡常出现下痢,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的稀粪,有时混有少量血液。有的病鸡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两腿麻痹,站立不稳,共济失调或做圆圈运动,头颈向后仰翻或向下扭转,有时置于背部上。最后体温下降,不久在昏迷中死亡,1月龄的鸡病程较短,成年鸡病程较长,病死率都很高。

3.亚急性或慢性型

初期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不久后症状逐渐减轻,同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病鸡翅膀和腿麻痹,表现为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曲。有的病鸡貌似正常,但受到惊吓时,突然伏地转圈,动作失调,反复发作,终致瘫痪或半瘫痪。有的病鸡因吃食受到影响逐渐消瘦,最终死亡。此型多发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病死率比较低。

近几年来,在免疫的鸡群中发生新城疫,往往表现亚临床症状或非典型症状,发病率比较低,一般在10%~30%,病死率也低,一般在15%~45%。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系统障碍,当呼吸道症状减轻时,亦趋向于康复,少数病鸡遗留头颈扭曲。产蛋鸡(周龄大的)感染新城疫,主要表现产蛋下降,还伴有呼吸道症状,病死率很低。四、病理变化

鸡新城疫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全身败血症,对呼吸道和消化道影响最为严重。口腔和咽喉附着黏液,咽部黏膜充血,偶有出血。嗉囊壁水肿或附着一层像米糠样的渗出物,嗉囊内充满酸臭液体及气体。腺胃黏膜乳头的尖端或分散在黏膜上有出血点,特别是在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更为明显。腺胃黏膜肿胀,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斑,有时形成粟粒状不规则的溃疡。

小肠前段出血明显,尤其是十二指肠黏膜和浆膜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和坏死,这种坏死呈岛屿状隆起于黏膜表面。在慢性或非典型病例中,直肠黏膜的皱褶呈条形状出血,有的在直肠黏膜上可见黄色纤维性坏死点。

呼吸道病变见于鼻腔及喉内充满污浊的黏液和黏膜充血,偶有出血。气管内积有大量黏液,气管环出血明显,支气管和肺没有见到明显肉眼变化,有时可见肺淤血或水肿。心冠和腹部脂肪可见出血。

产蛋母鸡的卵泡和输卵管显著充血,卵泡膜极易破裂以致卵黄流出腹腔引起卵黄腹炎,肝、脾无特殊病变,肾多变现充血及水肿,输尿管内积有大量的尿酸盐。脑膜充血或出血,而脑实质无眼观变化,仅于组织学检查时,见有明显的非化脓性脑膜炎病变。五、防制

鸡新城疫防治,需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即杜绝传染源,开展经常性消毒,加强检疫,定期对健康鸡进行免疫接种,建立免疫检测等。(一)平时的卫生防疫措施

1.杜绝病原侵入鸡群

控制和消灭新城疫流行,最根本的措施是杜绝新城疫病毒侵入易感鸡群,这就需要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防止带毒鸡(包括鸟类)和污染物品进入鸡群,进出鸡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经过消毒,饲料来源要安全,严禁从疫区引进种蛋和雏鸡。

2.严格执行消毒措施

消毒是防止新城疫传播的一项重要措施,目的是为了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特别是大型养殖场,应该具有完善的消毒设施。

3.合理做好鸡群的免疫接种

鸡场一旦发生新城疫,应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疫情扩大。首先采取隔离饲养,报告兽医检查,经诊断为新城疫后,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划定疫区进行封锁。其次,紧急接种新城疫疫苗,接种顺序为:假定健康鸡群→可疑群→病鸡群。实践证明,即使是病鸡群,紧急接种疫苗后也可能降低死亡率。必要时,可以采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注射,也能控制本病的发展,待病情稳定后再接种疫苗。最后,采取紧急消毒,对鸡舍以及用具等用5%~10%漂白粉、2%烧碱溶液或抗毒威等进行彻底消毒,待消毒30 min后再清扫。垃圾、粪便和剩余饲料经无害化处理,进行第二次消毒。对严重疫区内病死的鸡尸体和内脏及排泄物等应深埋或焚烧,疫区内最后一只病鸡死亡或扑杀后2周,对被污染区域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任务二 禽流感

一、病发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 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有轻度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 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可因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

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出现。有时疾病暴发很迅速,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导致死亡。

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二、传播途径

由于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禽流感病毒主要引起禽类的全身性或者呼吸系统性疾病,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发病情况从急性败血性死亡到无症状带毒等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带病体的抵抗力及其感染病毒的类型及毒力。

禽流感主要在鸟类中间传播,偶可感染至人,其临床表现与人类流行性感冒相似,但禽流感症状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疫苗接种无效,与普通流感有一定区别。三、治疗与防制

本病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发生,应立即上报上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果断采取扑杀销毁、隔离封锁、环境消毒、强制免疫等措施。

对于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以采取抗继发感染、缓解症状、增强免疫力等辅助措施,目的是减轻症状和减少并发感染。用药后可降低死亡率,但不能使感染率降低,并且病鸡仍能排出病毒。

对于禽类来说,最可能的病毒来源是其他感染禽类,因此预防禽流感的基本方法就是将易感禽群与感染禽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分开,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消毒、隔离措施,防止本病的传入。

任务三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一、相关介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针对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气管发生啰音、咳嗽和打喷嚏,以及呼吸道黏膜呈浆液卡他性炎症。雏鸡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流涕,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产蛋鸡产蛋减少,质量变劣。肾病变型,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二、症状

此症自然感染潜伏期为36 h或更长,人工感染为18~36 h。病鸡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波及全群为本病主要特征。

4周龄以下病鸡全身衰弱,精神不振,食欲减少,羽毛松乱,昏睡,翅下垂;常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喷嚏,咳嗽,啰音;个别鸡鼻窦肿胀,流黏性鼻汁,眼泪多,逐渐消瘦。康复鸡发育不良。

5~6周龄以上的鸡,突出症状是啰音;产蛋鸡产蛋量下降,并产软壳蛋、畸形蛋或沙壳蛋。

肾性毒株感染鸡,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出现,或呼吸道症状消失后,病鸡沉郁,持续排白色或水样下痢,迅速消瘦,饮水量增加。雏鸡死亡率为10%~30%,6周龄以上鸡死亡率在0.5%~1%。三、防制措施(一)加强饲养管理

严格实施卫生消毒,降低饲养密度,避免鸡群拥挤,注意温度、湿度变化,避免过冷、过热。鸡舍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给予清洁饮水及优质全价饲料,并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和矿物质,增强鸡只抗病力。在空栏时应对全场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进雏后定期带鸡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尘埃污染,以减少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同时,应严格执行隔离、检疫等卫生防疫措施,减少对鸡群不利应激因素。(二)免疫接种

1.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较常用H120弱毒疫苗作为基础免疫;H52弱毒疫苗适用于后备蛋鸡和重鸡的加强免疫,不能用于初次免疫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弱毒活苗;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多价油乳剂灭火苗;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多价油乳剂灭活苗。

2.免疫程序

后备蛋鸡和种鸡的免疫程序是:1~5日龄用H120或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滴眼滴鼻首免;3~4周龄用H120或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滴眼滴鼻二免;35~50日龄用H52饮水;16~18周龄用H52饮水或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油乳灭活苗注射。

任务四 鸭瘟

一、诊断

本病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特征性病变,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作出诊断。但在新发病地区,还需要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二、病源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针对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三、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危害鸭,各种年龄的鸭都易感染,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鹅也易感染,发病率较鸭低。病鸭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另外还可经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感染传播;水也是很好的传播媒介;吸血昆虫亦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两季居多。四、治疗

每只成年鸭每次肌肉注射聚积胞1~2 mL,3 d1次,用药2~3次,这种方法对鸭瘟人工接种病例的治愈率为66.6%;对混群感染病例的治愈率为83.3%;临床防治病鸭的治愈率为90%~96.1%。五、预防(一)综合措施

不从疫区引进种鸭,如必须引进时,一定要严格检疫,并隔离饲养2周,证明其健康后,才能与原来的鸭群混合饲养。禁止健康鸭群到鸭瘟流行区放牧。定期用10%石灰乳或5%漂白粉溶液对鸭舍及其用具等进行预防性消毒。一旦发生鸭瘟,应迅速对鸭群进行全面检疫,并采取全面封锁、隔离、消毒和紧急预防接种等措施。(二)预防接种

鸭瘟鸡胚化弱毒活疫苗安全有效,2月龄以上的鸭,按瓶签注明的头份,加生理盐水稀释,每只鸭肌肉注射1 mL,注射后3~4 d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9个月。2月龄以下的雏鸭使用 时,以50倍液浓度稀释疫苗,腿部肌肉注射0.25 mL,免疫期为1个月。

子项目二 禽细菌性传染病

【项目导读】掌握本地区易发生的细菌性传染病的种类和治疗防制措施【知识目标】掌握禽大肠杆菌的临床症状和防制措施

掌握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及防制措施

掌握禽类传染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和防制措施【技能目标】熟悉禽大肠杆菌病理变化的症状

熟悉禽霍乱的流行病学的特点

熟悉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特点

任务一 禽大肠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多种病的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眼炎及卵黄性腹膜炎等疾病。一、诊断

凭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可以对此病进行初步诊断。本病的诊断除临床诊断外,还可以进行细菌学检查。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4 d。病初体温升至43~44 ℃,持续不 退,精神萎靡,少吃或不吃,口渴,垂头缩颈,羽毛松乱,翅膀下 垂,两脚麻痹无力,走动困难;完全麻痹时,伏卧不起。病鸭排绿 色、灰绿色稀粪,不愿下水。流泪和眼睑水肿是鸭瘟的一个典型症状,病初流出浆性分泌物,以后变成黏性或脓性分泌物,重者眼睑水肿或翻出于眼眶外,翻开眼睑可见眼结膜充血或小点出血,甚至形成小溃疡。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鼻分泌物增多、黏稠,叫声嘶哑,呼吸困难,常衰竭死亡。急性病例,病程一般为2~5 d,致死率在90%以上。少数不死的转为慢性,表现消瘦,生长发育不良,其典型症状为角膜混浊,重者形成溃疡,多为一侧性。

剖检除败血症的一般性病变外,还可见到一些特征性病变,食道黏膜有纵横排列的灰黄色假膜覆盖或小出血斑点,假膜易剥离,剥离后留有溃疡斑痕。泄殖腔黏膜表面覆盖一层灰褐色或绿色的坏死痂,附着很牢固,不易剥离,黏膜上有出血斑点和水肿。肝脏不肿大,肝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坏死斑点,少数坏死点中间有小点出血,或其外周有环状出血。

潜伏期从数小时到3 d不等。急性型表现为体温升高,突然死亡,常无腹泻症状。经卵感染或在孵化后感染的鸡胚,出壳后几天内即可发生大批性死亡,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3 ℃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两翅下垂,腹泻,排黄绿色或灰白色的稀便,多在1~3 d死亡。慢性型有剧烈腹泻,便呈灰白色,有时混有血液,死前有抽搐、转圈运动等神经系统症状,病程可拖延十余天,有时见全眼球炎。成年鸡感染后,多表现为关节滑膜炎、输卵管炎和腹膜炎。禽大肠杆菌病的潜伏期为数小时至3 d,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但与禽发病日龄、病程长短、受侵害的组织器官及是否并发其他疾病有很大的关系。二、病原

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菌,不形成芽孢,有鞭毛,有的菌株可形成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菌落不透明,光滑,有光泽,有的菌落带有黏稠性。有的菌株在血液琼脂上表现有溶血性。与禽类有关的大肠埃希氏菌属最常见的致病性血清型,以O型群为主,在母鹅卵黄性腹膜炎中经常可以分离到多种血清型,这些血清型对其他动物致命性不大。三、流行病学

在各种禽类中,以鸡、鸭、鹅和火鸡等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较为易感。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有差异。大肠杆菌在饲料、饮水、鸡的体表、孵化场、孵化机等处普遍存在,其中种蛋表面、鸡蛋内、孵化工程中的死胚中分离率较高。本病在雏鸡、育成期鸡和成年产蛋鸡中均可发生,雏鸡呈急性败血症表现,成年鸡则以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为主。若混有其他病原体或应激因素的影响则使其感染更为严重。在青年鸡群与成年鸡群中,大肠杆菌经常与其他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输卵管炎与眼球炎)并发。本病主要通过种蛋、空气中的尘埃、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四、防制

大肠杆菌病是由条件性致病菌引起的一种疾病。防制的原则是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降低鸡舍的饲养密度,注意控制鸡舍温湿度和加强通风,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污染,禽舍和用具须经常清洗和消毒,种鸡场应加强种鸡收集、存放或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搞好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避免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

任务二 禽霍乱

一、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怀疑禽霍乱时,可用肝脏或心血做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氏或瑞氏染色,镜检。当发现有大量两极染色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时,可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必须进行病原分离培养、鉴定和动物接种试验。二、临床症状

自然病例潜伏期一般为2~9 d。由于病原体的毒力和鸡体的抵抗力不同,禽霍乱的临床症状表现也不同。

1.最急性型

几乎完全看不到症状,鸡只可突然死在鸡窝内或栖架下,肥胖的鸡多发。

2. 急性型

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弓背,头藏于翅下,食欲减退或废绝。由于身体发热,饮水增加,呼吸困难,口、鼻流出黏液,死前可见头、冠、肉垂发绀。病鸡常有腹泻,排出白色水样或绿色黏液伴恶臭粪便。产蛋量明显下降,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明显降低。病程较短,一般几小时或数日内死亡。急性型存活下来的病鸡可转为慢性感染或康复。

3.慢性型

病鸡逐渐消瘦,精神委顿,贫血。冠、髯苍白色,水肿变硬。关节炎常局限于腿或翼关节和腱鞘处,关节肿胀,跛行,切开可见脓性干酪样物。少数病例发生歪颈或鼻窦肿大等症状。产蛋鸡常发生坠卵性腹膜炎。三、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因病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最急性型

死亡病鸡可能看不到什么病变。

2.急性型

主要病理变化是出血和坏死。全身性充血和出血,尤以十二指肠最为明显。心冠脂肪、心外膜、腺胃、肌胃、腺胃和肌胃的交界处,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十二指肠、盲肠、直肠黏膜肿胀,出现弥漫性充血和出血,并覆盖一层较厚的黄色纤维样物质,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浆膜下出血。心包液、腹腔液体增加。肝脏肿胀、充血,呈深紫色或黄红色,有大量散在的针尖大或小米粒大的黄色坏死点。肝脏实质变硬,呈熟肝样。肺脏淤血、水肿或出血。脾脏偶见肿胀和灰白色坏死点。

3.慢性型

特征为局限性感染,病变也有差异。当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时,可见鼻腔、气管呈卡他性炎,肺脏硬变。有的表现为肉髯水肿,而后为坏死。有的表现为足部与翅部关节肿大、变形,有炎性渗出或干酪样坏死。还有的病例有卵巢出血,卵黄囊破裂,腹腔脏器表面上附着干酪样的卵黄物质。

病鸭的病理剖检变化基本上与上述鸡只相似。心包内积水,充有黄橙色透明渗出物,遇空气易凝结成胶状;心内外膜出血,心冠状脂肪出血,偶见水肿及坏死。肺脏呈现肺炎、气肿和充血、出血。肝大,脂肪变性,点状出血及小点坏死。脾脏肿大、充血,有的有小点坏死。腹腔积水。腺胃黏膜出血、充血,肌胃黏膜充血,偶见溃疡。小肠卡他性出血性肠炎,以小肠前段最为严重。舌根部黏膜表层溃疡。盲肠黏膜有小溃疡。卵黄膜充血,卵黄破裂,患腹膜炎。四、治疗

可有效地治疗禽霍乱的抗菌药物很多,如硫酸链霉素、恩诺沙星、喹乙醇、复方禽菌灵、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土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下面着重介绍三种。(1)注射给药,首选硫酸链霉素。硫酸链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使用前用适量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 50 mg kg,2次 d。使用该药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产生,由于硫酸链霉素对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冲动的传导有阻滞作用,若大剂量使用,会出现呼吸抑制,肌肉无力,肢体瘫痪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禁用于产蛋鸡。若出现中毒症状,可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或静脉注射氯化钙,长期大剂量应用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造成前庭功能和听觉损害。因此,若连续使用3~4 d硫酸链霉素仍未见病情好转,则应改用其他药物治疗以防止细菌耐药。为避免药物残留,家禽在屠宰前4 d应停药。(2)饮水给药,首选恩诺沙星,又名乙基环丙沙星、乙基环丙沙星、普杀平、海达。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醋酸、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中,遇光易分解,应避光保存。家禽按照50 mg / L水给予饮水用药,连续使用3 d。此方法简便易行,但使用时应注意该药不能与氯霉素、利福平同用,以免降低药效。为防止药物残留,家禽在屠宰前9 d应停药。(3)混饲给药,首选喹乙醇,又名倍育诺、快育灵、灭霍灵、霍乱灵。本品为浅黄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苦,微溶于冷水,遇光迅速降解,应避光保存。复方制剂中,复方禽菌灵疗效较好。一般按照每1 000 kg饲料中加入25~35 g的喹乙醇,充分混匀后饲喂。由于该药毒性较大,使用时应注意切勿随意加大剂量,要充分混匀饲料与药物。为防止药物残留,家禽在屠宰前15 d应停药。

综上所述,为了更有效地防治该病的发生,养禽场应着重做好禽只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搞好禽舍卫生环境,保持饲料槽、饮水器清洁卫生等工作。若养禽场发生了该病,应及早诊断,为了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抗生素药,最好将实验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再进一步选择一种高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处理。

任务三 传染性鼻炎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针对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腔和鼻窦发炎、打喷嚏和脸部肿胀为主要特征。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可在育成鸡和产蛋鸡群中发生,由于淘汰鸡数较多和产蛋明显减少而引起巨大经济损失。一、诊断

主要病理变化是鼻腔和鼻窦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黏膜充血肿胀,表面有大量黏液及炎性渗出物凝块。严重时,器官黏膜也有同样的炎症,偶尔发生肺炎和气囊炎。眼结膜充血发炎。面部和肉髯的皮下组织水肿。病程较长的病鸡,可见鼻窦、眶下窦和眼结膜囊内蓄积干酪样物质,蓄积过多时常使病鸡的眼显著肿胀和向外突出。二、症状

该症潜伏期短,通常为1~3d。病鸡较为明显的症状是颜面肿胀,鼻腔内有浆液性、黏液性的分泌物。发生结膜炎,一侧眼眶周围组织肿胀,严重的造成失明。肉髯明显水肿,上呼吸道炎症蔓延到肺部时,呈现呼吸困难和杂音。成年鸡病初厌食,闭目似睡,不愿走动,流浆性鼻液,而后眼睑和面部出现一侧性或两侧性水肿,鼻腔内有脓性分泌物。育成鸡主要变为开产延迟,幼龄鸡成长发育受阻。产蛋鸡群在发病后5~6 d,产蛋量明显下降,处在产蛋高峰期的鸡群产蛋量下降更加明显,可由70%降至20%~30%,平均下降25%左右。在本病的发生早期鸡只很少死亡,但当全群精神状态好转,产蛋量开始回升时,鸡群死亡淘汰率增加。病程一般为4~18 d,死亡率约为20%,并发其他病时,死亡率增加。三、病原

副鸡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没有运动性,容易形成丝状的小杆菌。分离培养需要用鲜血琼脂培养基或巧克力琼脂培养基。该菌相当脆弱,在宿主体外会很快死亡,排泄物中的病原菌在自来水中仅能存活4 h,在22℃的生理盐水中仅 24 h内有感染性,本菌培养物在45~55 ℃的环境下2~10 min内死亡。该菌一般分为3个血清型,各型之间交叉免疫保护性差。四、防制

1.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鸡舍通风条件,降低环境中氨气含量,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空舍后彻底消毒并间隔一段时间才可引进新鸡群,搞好鸡舍内外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这些措施在防制上有重要意义。

2.接种疫苗

目前国内使用的疫苗有A型油乳剂灭活苗和A-C型二阶油乳剂灭活苗。25~40日龄进行首次免疫,每只鸡注射0.3 mL;二次免疫在110~120日龄进行,每只注射0.5 mL,可以保护整个产蛋周期。疫区鸡群在注射免疫时使用抗生素5~7 d,以防带菌鸡发病。也可用国外的单价或双价氢氧化铝灭活苗和新城疫-传染性鼻炎二联苗。发病鸡群可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磺胺类药物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一般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合用,或者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但投药时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5 d,且要考虑鸡群的采食情况。当食欲变化不明显时,可选用口服易吸收的磺胺类药物;采食明显减少时,口服给药治疗效果差,可考虑注射给药。可用泰乐菌素进行全群饮水,同时配以0.5%磺胺噻唑或复方新诺明拌料,连用5 d,能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千克体重添加3~5 g,连用3~5 d。也可用红霉素每千克水添加0.1~0.3 g,饮用4~5 d。个别鸡治疗时,可用链霉素(成鸡每只15万~20万IU)或庆大霉素(每只鸡2 000~3 000IU)等药物肌肉注射,连用3 d,可明显减轻症状。发病初期使用药物防治的同 时,尽早地接种油乳剂灭活苗,能有效地控制疫病的流行。治愈的康复鸡仍能排菌,因此有条件的鸡舍应该对患过本病的康复鸡进行淘汰,严禁在鸡群中挑选尚能下蛋的鸡并入其他鸡群。也可用中药方剂治疗本病。

子项目三 禽寄生虫病

【项目导读】掌握本地区易发生的禽寄生虫病的种类和治疗措施【知识目标】掌握鸡球虫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掌握禽绦虫病临床诊断和防制措施

掌握鸡异刺线虫临床症状诊断【技能目标】熟悉鸡球虫病的流行特点和致病作用

熟悉禽绦虫病的流行病学和致病作用

熟悉鸡异刺线虫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

任务一 鸡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鸡的小肠和盲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内的一种原虫病。本病雏鸡死亡率高,病愈雏鸡发育受阻,成年病鸡以增重和产蛋能力严重下降为特征。一、临床症状

鸡球虫病的症状可以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1.急性型

精神委顿,嗜睡,被毛松乱,闭目缩头,呆立吊翅,喜欢拥挤在一起,嗉囊充满液体,便血下痢,肛周羽毛因排泄物污染粘 连,喜饮或绝食。黏膜、冠、髯呈可视性苍白。病末期有精神系统症状,昏迷,两脚外翻、僵直或痉挛。

2.慢性型

无明显症状,表现为厌食、少动、消瘦、生长缓慢、脚翅轻瘫,偶有间歇性下痢。急性病鸡经5~10d不愈衰竭死亡;急性经过不愈者转为慢性。二、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一般集中在肠管,其他器官无多大变化。不同种类的球虫侵害所造成的病变程度和部位亦不同。(1)柔嫩艾美尔球虫主要侵害盲肠,表现为盲肠两侧明显肿胀(较正常的肿大3~5倍),肠道黏膜出血呈棕红色或暗红色,肠黏膜脱落,肠内有凝血块或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物。(2)巨型和毒害艾美尔球虫侵害小肠中段,表现为肠管扩张,肠壁松弛增厚,有严重的坏死灶,肠黏膜有少量小出血点和白色斑点相间,肠腔有凝血,浆膜呈淡红色。(3)堆型艾美尔球虫表现为十二指肠肿大明显,肠黏膜出血,浆膜可见灰白色小斑点。(4)布氏艾美尔球虫侵害小肠后段与盲肠接合部位,表现为上皮细胞脱落,黏膜出血,有针尖状出血及灰白色斑点。

除上述几种球虫外,其他球虫对鸡的致病力较低,其病变也不严重。三、防制措施

本病的防制原则是缓解症状,抑制球虫发育,促使病鸡尽快产生免疫力。(1)圈舍、食具、用具:用20%石灰水或30%的草木灰水或百毒杀消毒液(按说明用量兑水)泼洒或喷洒消毒。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饲养密度。(2)于本病流行季节,投喂维生素A、维生素K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抗体水平。(3)雏禽期可用抗球虫类药物按最佳剂量拌料投喂3~5 d。(4)群体暴发球虫病时,常用下列药物予以治疗。

①氯苯胍为广谱抗球虫药,疗效高,不良反应轻,适口性好。

用氯苯胍1.5 g,丙二醇20 mL,吐温80~100 mL,加热至70℃溶解后,配成0.03‰浓度的水溶液,供鸡群饮用。长期使用可能会使鸡肉(蛋)产生药味。

②10%盐霉素钠每100 kg饲料用5~7 g拌料投喂,连用 3~5 d。

③磺胺二甲氧嘧啶每100 kg饲料拌药50 g,连用3 d,停3 d后,再用3 d(预防剂量减半)。

④青霉素按每公斤体重2万~3万IU配合VK3针剂0.2 mg混合肌注,每天1次,连用3 d。

⑤30%磺胺氯吡嗪钠粉(水溶性)广谱高效抗球虫药,对各种球虫治疗效果显著。预防或一般性治疗按每公斤水加1 g供其自由饮用;严重感染时每公斤水兑入2~3 g药粉使其饮之。也可按每100 kg饲料用药25~30 g拌料投喂。

⑥硫酸钠辅助治疗法适用于小肠球虫病的后期,肠腔内充满脓血时,此法优于单一使用抗球虫药治疗。用法为每1 000只鸡用硫酸钠500 g饮水3~5 d,重症者可灌服2次,目的是迅速将肠内脓血排出,以利药物被充分吸收而发挥疗效。

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很多,要考虑药物残留和耐药性问题。建议养殖户在用药时根据当地市场的供药品种对症选用,并交替使用。一种药物可连续使用5~7 d,间隔数天后再换一种药物。若天气干燥,鸡群健康,间隔时间可适当长一些。养殖户在使用各种抗菌药物防治其他疾病期间不必再使用抗球虫药物,因为一般抗菌药物对球虫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和疗效。

任务二 鸡异刺线虫病

鸡异刺线虫病是由异刺科异刺属的鸡异刺线虫寄生于鸡的盲肠而引起的。其他的禽类亦有刺线虫病寄生。由于该虫寄生于盲肠内,故又名“盲肠虫”。本病以消瘦、贫血、下痢和母鸡产卵减少或停止等为主要特征。一、诊断

可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但必须与鸡蛔虫虫卵相鉴别:鸡异刺线虫虫卵呈长卵椭圆形,小于鸡蛔虫卵,灰黑色,壳厚,内含未分裂的卵细胞。死后剖检主要可见盲肠发炎,黏膜肥厚,其上可见溃疡,肠内容物有时凝结成条,其中可见虫体。二、病原

鸡异刺线虫分布很广,成虫主要寄生在鸡、火鸡、珍珠鸡和水禽的盲肠内,还可寄生于孔雀、锦鸡、野鹅等鸟类的盲肠内。产生的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到体外,在外界适宜的环境中(18~26℃),虫卵经过7~12 d,卵内即形成幼虫,并且幼虫蜕化变成感染性虫卵。三、致病作用与症状

鸡异刺线虫病在鸡体内寄生时以鸡的体液为营养,同时机械性损伤黏膜,致使鸡盲肠肿大,盲肠壁上形成结节,有时发生溃疡,并引起出血;同时致使宿主消瘦,体弱,幼鸡发育停滞。虫体代谢产物可使机体中毒,易使宿主遭受其他传染病的传染。

异刺线虫还是黑头病的病原体火鸡组织滴虫的传播者,鸡组织滴虫生活在异刺线虫的虫卵内,受到异刺线虫虫卵保护,能在卵内生活很长时间。含有这种原生动物的感染性虫卵被鸡吞食后,往往又引起鸡发生盲肠感染。病鸡消瘦,食欲减退,腹泻。影响雏鸡发育,成年母鸡产蛋量下降,严重感染时病鸡常常因衰竭死亡。四、防治

治疗采用驱虫净、硫化二苯胺、左旋咪唑及四氯化碳等药物进行治疗。

子项目四 禽营养代谢病与禽中毒病

【项目导读】掌握本地区常见的禽营养代谢疾病的种类和防治方法

掌握本地区常见的禽中毒病的种类和预防方法【知识目标】掌握禽常见的维生素缺乏的种类和临床症状【技能目标】熟悉禽常见的维生素缺乏的病因做好预防

任务一 禽常见维生素缺乏症

本病是由饲料中维生素A供给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引起的以黏膜、皮肤角化变质,生长停滞,眼干燥症和夜盲症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一、维生素A的缺乏(一)饲料中维生素A缺乏的原因(1)供给不足或需要增加。禽类体内没有合成维生素A的能力,体内所有的天然维生素A都来源于维生素A原,但在干谷、米糠、棉籽等饲料中,几乎不含维生素A原。(2)饲料经过长期储存、烈日暴晒、高温处理等皆可使其中脂肪酸变质,从而加快饲料中维生素A类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导致维生素A缺乏。(3)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不足,不能合成足够的视黄醛结合蛋白质去运送维生素A。脂肪不足会影响维生素A类物质在肠中的溶解和吸收。(4)胃肠吸收障碍,发生腹泻或肝病使其不能利用及储藏维生素A。(二)症状(1)幼禽和初开产的母禽,常易发生维生素A缺乏症。鸡一般发生在1~7周龄。若1周龄的鸡发病,则与母鸡缺乏维生素A有关。病雏消瘦,鸡嘴和脚爪部皮肤黄色消退。流泪、眼睑内有干酪样物质积聚,常将上下眼睑粘在一起,角膜混浊不透明,严重者角膜软化或穿孔失明。口黏膜有白色小结节或覆盖一层白色的豆腐渣样薄膜,但剥离后黏膜完整并无出血溃疡现象。出现食道黏膜上皮增生和角化。有些病鸡受到外界刺激即可引起阵发性的神经系统症状。(2)成年鸡发病通常在2~5个月内出现症状,呈慢性经过,冠色苍白有褶皱。母鸡产蛋量和孵化率降低;公鸡性机能降低,精液品质退化。鸡群的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抵抗力降低,易诱发传染病。(3)继发或并发家禽痛风或骨髓发育障碍所致的运动无力、两脚瘫痪。(三)实验室检查

血浆和肝中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含量都有明显变化。正常动物每100 mL血浆中含维生素A 10 μg以上,如降5 μg则可能出现症状。(四)防治(1)根据生长与产卵不同阶段的营养要求特点,调节维生 素、蛋白质和能量水平,保证其生理和生产需要。按美国NRC饲养标准,配合饲料中维生素A的含量为:雏鸡和肉鸡每千克饲料含1 500 IU,产蛋鸡、种鸡及火鸡每千克含4 000 IU,鹌鹑为每千克饲料含5 000 IU。(2)防止饲料放置时间过久,也不要预先将脂溶性维生素A渗入到饲料中或存放于油脂中,以免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遭受破坏或被氧化。(3)治疗时要先消除致病的原因。必须立即对病禽用维生素A治疗,剂量为日维持需要量的10~20倍。可口服鱼肝油,每只每天喂1~2 mL,雏鸡则酌情减少。对发病的大鸡群,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拌入0.2万~0.5万IU维生素A,或补充含有抗氧化剂的高含量维生素A 1.1万IU的食用油。在短期内给予大剂量的维生素A,对急性病例疗效迅速而安全,但慢性病例不可能康复。由于维生素A不易从机体内迅速排出,长期过量使用会引起中毒,注意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二、维生素D的缺乏

维生素D是家禽正常骨骼、喙和蛋壳形成所必需的物质。当饲料中维生素D供应不足、光照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等皆可致病,使家禽对钙、磷的吸收和代谢产生障碍,发生以骨骼、喙和蛋壳形成受阻为特征的维生素D缺乏症。(一)病因

常见病因是饲料中维生素D缺乏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或患有肾、肝疾病,以及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3在家禽体内的效能要比维生素D2高50~100倍。禽类维生素D3的来源,主要靠日光照射和脂肪内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而成。(二)症状及剖检

雏鸡或雏火鸡呈现以骨骼极度软弱为特征的佝偻病,其喙与爪变柔软,行走极其吃力,以关节伏地移步。产蛋母鸡则出现产薄壳蛋的数量显著增多,随后产蛋量明显减少,孵化率也明显下降。病重母鸡表现出如“企鹅形”蹲着的特别姿势,以后发生胸骨弯曲,肋骨向内陷的特征。死后剖检见到肋骨与脊椎连接处出现珠球状变化,胫骨或股骨的骨后部可见钙化不良,骨骼软且易折断。(三)实验室检查

血清中的钙明显减少,血浆中1,25-二羟胆骨化醇含量浓度降低。此二项指标有监测预报作用。(四)防治(1)按NRC标准,每千克饲料需维生素D3:肉鸡为400 IU、蛋鸡为200 IU、种用蛋鸡为500 IU、火鸡为900 IU。1IU相当于 0.025 μg结晶维生素D3,10 μg结晶维生素D3相当于400 IU维生素D。以上需维生素D3量应根据饲料中磷、钙总量与比例,以及直接照射日光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否则,也易造成缺乏症或过多症。(2)在病禽治疗时,可单独一次加大量喂给1 500 IU维生素D3,比应用大剂量维生素D加入饲料中饲喂能更快收到疗效。三、维生素E缺乏症

维生素E缺乏能引起小鸡脑软化症、渗出性素质和肌肉萎缩症,以及火鸡跗关节肿大和鸡胃萎缩等多种疾病。(一)病因

饲料供给量不足或饲料储存时间过长是其重要原因。各种植物种子的胚乳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维生素E,但籽实饲料在一般条件下保存6个月维生素E损失30%~50%。另外,受到饲料中无机盐和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或被其拮抗物质(饲料酵母曲、硫酸铵制剂等)刺激脂肪过氧化,均使饲料中维生素E损失。(二)病状及剖检病变

1.小鸡的脑软化症

通常在第15~30日龄之间发病,呈现共济失调,头向后或向下萎缩,有时伴有侧方扭转,向前冲,两脚急收缩与急放松等神经紊乱特征。死后主要病变为脑膜、小脑与大脑和血管明显充血、水肿,以及不同程度的出血、血栓坏死。

2.小鸡的渗出性素质

是雏鸡或育成鸡因维生素E和硒同时缺乏而引起的一种伴有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异常的皮下组织水肿。由于病鸡腹部皮下水肿积液,使其两腿向外叉开。水肿处呈蓝绿色,若穿刺或剪开,此水肿处可流出较黏稠的蓝绿色液体。剖检可见心包积液、心脏扩张等变化。

3.肌营养不良

病鸡胸肌、骨骼肌和心肌等肌肉苍白贫血,并有灰白色条纹。

4.营养性胚胎病

成年鸡或火鸡在成长时期喂低水平的维生素E饲料并不出现外表的症状,只是母鸡或火鸡生下的蛋孵化率显著降低,往往于孵化的第七天前胚胎的死亡率最高。蛋黄的中胚层肿大,胚盘内的血管受到压缩,出现血液瘀滞和流出。胚胎的眼睛晶体混浊和角膜出现斑点。(三)防治

第一,防止饲料储存时间过长,或受到无机盐和不饱和脂肪酸所氧化以及拮抗物质的破坏。保证供给家禽足量的维生素E。第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脑软化、渗出性素质和肌营养不良常同时发生,若不及时治疗则可造成急性死亡,也可在用维生素E的同时用硒制剂进行防治。每千克饲料中加维生素E 20 IU或0.5%植物油,连用14 d;或每只雏鸡单独1次口服维生素E 300 IU,同时在每千克饲料内加入亚硒酸钠0.2 mg、甲硫氨酸2~3 g,可收到更好的疗效。四、维生素K缺乏症

本病是由维生素K缺乏使血液中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减少而造成家禽血凝固,从而发生障碍、血凝时间延长或出血等病症特征的营养代谢病。(一)病因(1)饲料中供给维生素K的量不足。(2)饲料中含有拮抗物质,如草木樨中毒、某些霉变饲料中的真菌毒素都能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3)饲料中添加了抗生素、磺胺类抗球虫药,抑制了肠道微生物合成维生素K。(4)家禽患有球虫病、腹泻、肝病等,肠壁吸收障碍,或胆汁缺乏致使脂质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发生障碍,均可降低家禽对维生素K的绝对摄入量。(二)特征状况(1)病鸡体躯不同部位,如胸部、翅膀、腹膜以及皮下和胃肠道都能看到出血的紫色斑点。(2)病鸡冠、皮肤干燥苍白、腹泻。(3)病种鸡的种蛋孵化率降低,在孵化过程中胚胎死亡率升高。(三)防治(1)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往往可收到防治作用。给雏鸡饲料添加维生素K3 1~2 mg / kg(体重),并配合适量青绿饲料、鱼粉、肝等富含维生素K及其他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物质,有预防作用。(2)对病鸡则要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3 3~8 mg / kg,或肌肉注射维生素K3,每只鸡0.5~3 mg。给予钙剂治疗,可能疗效更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