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资治通鉴1(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7 11:20:50

点击下载

作者:(宋)司马光编著 ,黄锦鋐等译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白话资治通鉴1

白话资治通鉴1试读:

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一

起著雍摄提格(前403)

尽玄黓困敦(前369)共35年

威烈王

二十三年(戊寅,前403)

1.开始命令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司马光说:臣听说天子的职事没有比尊崇礼制更重要的,尊崇礼制没有比守分更重要的,守分没有比正名更重要的。什么叫礼?就是国家的纪律纲常。什么叫分?就是君臣的名分。什么叫名?就是公、侯、卿、大夫的名位。

以广极四海的土地,亿兆众多的人民,大家情愿接受一个人的统制, 其中虽有力量绝伦之人以及超迈当世智慧的人,但没有不为他奔走而服役听命的,难道不是靠着礼,作维系的纲纪吗!因此,天子统辖三公,三公督率诸侯,诸侯控制卿大夫,卿大夫治理士庶人。高贵的指挥卑贱的,卑贱的服从高贵的。如此,上级指使下级,好比心腹运转手足,根本控制枝叶;下级事奉上级,如同手足捍卫心腹,枝叶庇护本根,然后上下才能相保,国家才可以长治久安。所以说天子的职事没有比尊崇礼制更重要的了。

文王序次《周易》时,把《乾》、《坤》二卦列在书首。孔子《系辞传》说:“易含万象,天地最大,天以阳刚,尊于上,地以阴柔,卑于下,于是乾坤二体得以设定。地体卑下,天体高上,卑高的大义既经设定,那么万物贵贱的地位便大明于世了。”意思是指君臣的名位,如同天地的不可更动啊!《春秋》一书的主旨是贬抑诸侯,尊崇王室,王室虽然微弱,夫子还把他列序在各国诸侯之上,可见圣人对君臣的分际,向来都是殷殷致意,极为重视啊!如不是遇到像夏桀、殷纣般的暴虐,商汤、周武般的仁圣,四海归心,奉天承运以至汤、武取代桀、纣,那么君臣的分际,自当坚守名节,效忠至死。因此,如果以微子的贤才,代纣王而有天下,那么成汤可永远与天相配;以季札的德能,担任吴国国君,那么太伯可以永远得到奉祀。然而他们两位宁可身受亡国的悲哀,不愿取而代之,实在是因为礼的大节不可破坏的缘故,所以说崇礼再没有比守分更重要的了。

礼的作用,可以辨别贵贱,序次亲疏,裁制万物,办理众事,但是没有名分不能显著,没有器物不能具体;用不同的名分来命名,用不同的器物来辨别,然后由上而下,才光辉灿烂,有条不紊,这就是礼的大本。如果名器完全丧失,那么礼又怎能单独存在呢!例如过去仲叔于奚对卫国有功,受奖的时候,辞去实质的采邑而请赐繁缨,孔子认为还不如多给他些采邑的好,因为只有名位与器物,不可随便送人,这是国君的职掌;否则,如果政令不上轨道的话,整个国家也就随之灭亡了。卫出公在位时,等待孔子来办理政治。孔子竟以正名定分为当前急务。他认为名分不正,人民的举止行为便手足失措,得不到妥善安置。试想,繁缨,不过是马头上的小饰物,而孔子却特别珍惜它; 正名,可说是政治上的细微末节,而孔子列为施政的优先;究其实,因为名器一旦败坏,那么君臣上下的关系也就无法保持了。由此看来,任何事情的发展,莫不是先由细微末节而后逐渐显著。圣人的思虑深远,所以能在细微处小心处理;一般人见识短浅,所以必须等严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设法补救;在细微处处理,用力少而功效多,到严重时补救,往往竭尽所能还达不到效果。《易经》说:“脚下踏着严霜时,就知道水就要凝固成坚硬的冰块了。”《书经》上也说:“为政之道,要天天注意事情的细微末节。”指的就是这一类的情形。所以说守分没有比正名更重要的了。

唉!幽、厉二王丧失为君的德行,西周治道日渐衰败,纲常散乱,纪律毁坏,下以犯上,上以废下,诸侯擅自征伐,大夫独揽大权,礼的重要体制,十分已丧失七八了。然而对文王、武王的奉祀,尚绵延不绝的原因,大概是由于周朝后代子孙,还能各自恪守名分的关系。这话怎么说呢?过去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襄王赐予王者葬礼,襄王不许,说:“这是国家的典章,显示周天子和诸侯不同的地方。从没有国君之德,敢僭行二王之礼,这也是叔父所厌恶的啊。如果不然,叔父有地,尽管行王者的葬礼好了,又何必请我赏赐呢!”文公于是心生畏惧,不敢反抗。以当时周王所管辖的土地面积,不会比曹、滕大,以周王统治的人民,不会比邾、莒多,但是它经过数百年,仍为天下共主,纵然以晋、楚、齐、秦等国的强盛,也不敢随便加害于它,是什么原因呢?就在于名分还依然存在的缘故啊!至于季氏对于鲁国,田常对于齐国,白公对于楚国,智伯对于晋国,他们四家大夫的权势力量,都能够驱逐国君, 自己掌握政权,然而始终不敢为所欲为的原因,难道是力量不够,而心有不忍吗?只是害怕干犯名分,受天下人辱骂啊。现在晋国大夫轻视君上,瓜分晋国国土,周天子既不能起兵讨伐,又百般宠爱,使他们身列诸侯的地位,这样连小小的名分都无法坚守。先王的礼制,到此可说是败坏完了。

有人以为那个时候,周王室已经微弱不堪,三晋势力极其强盛,纵然不允许,恐怕也不可能吧!此说更是大谬不然。因为三晋固然强大,假使不顾天下人的辱骂,而违犯道义,妨害礼制的话,那么可以不必请命天子,而竟自立为诸侯就是了。他们不请命于天子而自立,那就是叛逆的臣子,天下假使有齐桓、 晋文一样的国君,必定遵奉礼义,起兵讨伐他们。现在请命于天子,而天子又答应了他们,这是禀承天子的命令而为诸侯啊,有谁可以据理去讨伐他们呢!所以三晋之所以列于诸侯地位,不是三晋破坏礼制,而是天子自己破坏的啊!

唉!君臣间的礼制既然破坏了,那么天下的人从此便以力气互争雄长,使那些圣贤后代而身为诸侯的封国,无不遭受灭绝的命运,老百姓也几乎家破人亡,怎不令人哀伤呢!◆

2.起初,智宣子准备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果说:“不如立智宵的好。因为智瑶比别人贤能的地方有五点,而不如别人的地方有一点。例如他留有美鬓,身材高大,一贤;擅长射箭,驾车有力,二贤;技能出众,才艺超群,三贤;巧言善辩,文辞优美,四贤;坚强果决,恒毅勇敢,五贤。以如此的贤能,却没有仁德之心。如果他能运用五种贤能,去驾驭别人,而以不仁之心去力行,试问,谁能受得了呢?如果立智瑶为后,智氏宗族必遭灭门大祸。”智宣子不听。智果为了避祸,经太史的证明,改依别族,就是辅氏。

赵简子的儿子,大的叫伯鲁,小的叫无恤。准备立后时,不知道该立谁为是,于是写些训诫的话,分别记载在两块竹简上,将它交给两个儿子,说:“小心记住!”事过三年,问他们简书的内容,伯鲁答不出来;问他竹简所在?早就失落了。改问无恤时,恤把训诫的话背得滚瓜烂熟;问他竹简所在?马上从衣袖中抽出来。于是简子认为无恤贤能,就立他为正式的继承人。

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临行前请示说:“此行的目的是搜刮民脂民膏呢?或是谋求人民的幸福安全呢?”简子道:“当然是谋求人民的幸福安全喽!”尹铎于是减收赋税,增进民生。简子告诉无恤说:“晋国如有灾难,你不要认为尹铎地位轻,晋阳地方远,一定要去投靠他。”等到智宣子去世后,智襄子专任晋国大政,和韩康子、魏桓子宴饮于蓝台。智伯戏弄康子并侮辱段规。智国听说后,进谏说:“主人如不小心提防,大祸就要临头了。”智伯道:“灾祸的发生,出于我的手,我不制造灾难,谁敢胆大妄为呢!”智国回答说:“事情不是这样的,《夏书》上曾经说:‘一个人的过失很多,人们的怨怒往往出于无形,而非明白表露,所以要防患于未然。’君子如能谨慎小事,才没有大患。现在主人在宴会上羞辱别人的君相,事后又不小心提防,还说‘他们不敢胆大妄为’,恐怕不妥当吧!蚊子、蚂蚁、黄蜂、蝎子,都能害人,更何况一国的君相呢!”智伯不听。智伯与韩、魏两家的军队围攻晋阳时放大水灌晋阳城,选自《新镌绣像列国志》。

智伯请韩康子割让土地,康子不想给他。段规说:“智伯贪图财货,刚愎自用,不给桓子的脚,暗示他也可以利用汾河的水来灌安邑,绛河的水来灌平阳啊!疵对智伯说:“韩、魏二家一定要叛变。”智伯说:“你怎么知道?”疵说:“根据发生的事情可以推知。我们统率韩、魏的兵来攻打赵,赵亡,灾祸必波及韩、魏。现在约定战胜赵国后,三家平分他们的土地,现在城墙没被水淹没的还剩六尺,城中积粮用尽,拿人肉马肉维持生活,的话,他会率兵攻打我国,不如答应他的请求。由于他取得土地顺利,必更加骄慢,一定又请他人割地,他人不给,必领兵攻打,然后我国得免除祸患,以静观时势的变化了。”康子说:“此说很好。”于是就派人致送居住有万家人口的都邑给智伯。智伯自以为计划得逞,十分高兴。又请魏桓子割让土地,桓子不想给。任章说:“为何不给?”桓子说:“毫无理由的勒索土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无理勒索,必引起诸家大夫的恐惧;我们答应他的要求,智伯必然骄横。他因骄横而轻视敌方,我因畏惧而彼此团结,用团结一致的队伍,对待轻视的敌方,智氏的性命必不会长久了。《周书》说:‘想要败坏他,姑且先帮他的忙;想要占有他,姑且先给他点儿甜头。’主人不如给他,来造成智伯的骄傲,然后才可选择交情深厚的人士,共同设法对付智伯,我们又何必单独作为智伯攻击的对象呢!”桓子说:“好极了。”就又给智伯一处有万家人口的都邑。

智伯又向赵襄子索求蔡与皋狼二处土地,襄子不给。智伯大怒,于是统帅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氏,襄子准备出外避难,说:“我逃到哪里好呢?”随从的官员建议说:“长子县较近,且城郭坚固完好。”襄子说:“人民筋疲力竭地去巩固城郭,又要拼死命防守,有谁能与我同心合力呢!”随从的官员说:“邯郸仓储存粮充裕,适合前往。”襄子说:“所谓存粮充裕,无非由搜刮的民脂民膏而来,现在又让住民作战送死,有谁能与我同心协力呢!看来只有到晋阳去了,晋阳是先主的属地,尹铎宽厚爱民,人民必定团结和睦。”于是决定逃往晋阳。

三家军队包围晋阳,并引水灌城,城墙淹到只剩六尺;锅灶沉没水里,就生出了长脚虾,而人民毫无背叛的意思。智伯巡行水攻情形,当时魏桓子驾车居中,韩康子持矛居右。智伯对他们说:“我如今方知水可以灭亡他人的国家啊!”桓子用肘碰碰康子,康子轻踏眼看投降指日可待了,可是他们两位不但毫无喜悦的表情,且面带忧戚的样子,这不是要反叛是什么呢?”第二天,智伯把疵的话转告他们两位,他们解释道:“这个人专门讲别人的坏话,实在他才真是想替赵氏游说,使主人疑惑我们两家不忠,然后让你松懈攻打赵氏的斗志。要不然,我们哪里不愿意赶快平分赵氏的田产,反而去做些危险,甚而毫无成功希望的事呢!”两人辞出后,疵进来说:“主人为什么把臣子的话告诉他们两个呢?”智伯说:“你怎么知道的?”疵回答说:“臣刚才看他们对我仔细端详,且步伐匆促,就知道他们的心情了!”智伯不听劝告。疵为了避祸,请求出使齐国。

赵襄子派张孟谈暗中出城晋见韩、魏二人,说:“臣听说唇亡则齿寒。现在智伯率领韩、魏的军队攻赵,赵亡以后,韩、魏就是下一个目标了。”他们两人说:“我们心里早就知道这种情况;只是怕事情未成,而计划泄露,那么杀身大祸便立即来到了。”张孟谈说:“计谋出于两家主人的口,入于为臣的耳,有甚么害怕的呢!”两人乃暗中和张孟谈约定,并商量好起事的日期后,才把他送走。襄子乘夜派人杀死守堤的官员,决开河水倒灌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因救水乱成一团,韩、魏两家分别从两翼夹攻,襄子率领士卒做正面攻击,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掉智伯,完全灭绝了智氏的家族人等,唯有辅果幸存。

◆臣司马光说:智伯所以兵败身亡,是由于才能胜过德行。才能和德行不同,而一般人不加辨别,通称谓贤士,这就是所以失人的原因。聪慧明察、刚强坚毅叫做才能,公正耿直、中庸和平叫做德行。才能是德行的张本,德行是才能的主帅。云梦的竹子,是天下最强劲的质地;然而不加矫正揉曲,不增羽翎箭括,就不能用它射穿坚硬的东西。堂溪的金属,是天下最锋利的物件;不经熔铸规范,不受磨炼砥砺,就不能攻击强大的敌人。所以才德全备的叫做“圣人”,才德全无的叫做“愚人”;德行胜过才能的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的叫做“小人”。大凡选拔人才的办法,假使得不到圣人、君子来托付的话,与其得小人,还不如得愚人。为什么呢?由于君子拥有才能可以行善,小人拥有才能足以作恶。持才行善的,可造福天下;持才为恶的,遗害无穷。愚人虽想为恶,由于智慧不周全,才力不能胜任,譬如小狗咬人,人还能控制它。小人的智慧足以实现他的奸诈,勇力足以达成行暴,等于虎添双翼,他为害之大无与伦比啊!有德行的人,被众人尊敬;有才能的人,被众人喜爱;喜爱的容易亲近,尊敬的容易疏远,所以考察的人,大多被人们的才华蒙蔽,而忽视了他的德行。 自古以来,国中的乱臣,家庭的败子,由于是才华有余而德行不足,以至于造成国亡家破的太多了,这难道只有智伯一人吗!所以治国理家的人士假使能审察才、德二者的分别,知道彼此先后的次第,又何必怕自己没有知人之明呢!◆豫让杀身报智伯,汉画像石,山东嘉祥武氏祠。

3.三家瓜分了智氏的田产。赵襄子油漆智伯的头颅,当做饮器。智伯的臣子豫让想替他报仇,就诈称自己是个受刑的犯人,暗藏短剑,进入襄子住宅的厕所。襄子往厕所时,心中忐忑不安,叫人严加搜索,逮捕了豫让。左右随从要杀他,襄子说:“智伯死了没有后嗣,此人想替他报仇,真忠义之士,我小心防备就是了。”就释放了他。豫让又漆污身体,装做得了癞病,口吞木炭,使声音沙哑。在市场讨饭度日,妻子看见都不认识。走到朋友面前,朋友认出是他,流泪说:“以你的才华,去臣事赵孟,必会得到宠信。你真的要一意孤行,永远不改变初衷吗?何必自苦如此呢?用这个办法寻求报仇的机会,不是很困难吗!”豫让说:“我如屈膝为人之臣,而又设法去杀他,是怀有二心啊!我今天所作所为,常人极不容易办到。然而我所以勉强去做的原因,目的在让天下后世为人臣子而心怀不忠的深感惭愧啊!”襄子外出,豫让埋伏在必经的桥下,襄子走到桥边,坐马遭到惊吓;四下搜索,捕获了豫让,为了完成他效忠主人的心愿,就杀了他。

襄子因为大哥伯鲁没有立继承人,自己虽然有子五人,不肯立继承人。他封伯鲁的儿子在代,叫代成君,不幸早年过世;于是立他的儿子浣为赵氏的继承人。襄子死后,弟桓子驱逐浣而自立为王,一年后也死了。赵氏的后人说:“桓子继位并不是主人襄王的意思。”于是共同杀了桓子的儿子,迎接浣回来接位,他就是献子。献子生籍,就是烈侯。魏斯这个人是魏桓子的孙子,就是文侯。韩康子生武子;武子生虔,就是景侯。

魏文侯尊卜子夏、田子方为老师。每次路过段干木的住所必定低头,手扶车前衡木,表示敬礼,所以四方贤士都来归向他。

文侯和群臣饮酒,正当高兴的时候,突降大雨,命令备车将往野外。左右侍从说:“今天饮酒正乐,天又大雨,国君要到哪儿去?”文侯说:“我曾经和管理山林的虞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怎能不去如约相会呢!”就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雨停止打猎的事。

韩向魏借兵攻打赵国,文侯说:“寡人和赵国情属兄弟,不能答应你的请求。”赵向魏借兵攻打韩国,文侯也以同样的理由予以拒绝。二国使者都忿怒辞去。事后知道文侯对自己的和善态度,都来向魏国朝贡。魏国于是开始在三晋强大,没有任何诸侯可以和他一较长短。

派乐羊攻打中山,等到全部占领后,将这里分封给儿子击。文侯询问群臣说:“我是一位怎样的君主?”大家一致回答说:“仁德的国君。”任座说:“国君攻占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怎能算得上仁君!”文侯大怒,任座匆忙而出,依序问翟璜,翟璜回答说:“仁德之君。”文侯道:“你怎么知道呢?”翟璜说:“臣听说君有仁德,做臣子就正直。由刚才任座的言辞正直,臣所以知道。”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任座回来,并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以上宾之礼。

文侯和田子方饮酒,文侯说:“钟声不太调和吗?是否左边的挂高了。”田子方笑了笑。文侯说:“为何发笑?”子方说:“臣听说,国君应当了解乐官的才不才,不必了解乐音的和不和。现在君上明辨乐音的和声,恐怕会疏忽乐官的才能啊。”文侯说:“你讲的对。”

子击外出,途中遇着田子方,便下车伏地谒见。子方不答礼。子击大怒,对子方说:“是富贵的该向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该向人骄傲呢?”子方说:“那当然是贫贱的才有资格对人骄傲啰,富贵的怎敢向别人骄傲呢!国君如对人骄傲就失去他的家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失去他的家邦。失去家国的,没听说还有人以国来对待他的,失去家邦的,没听说还有人以家来对待他的。士都是贫贱的人,如言不被采用,行有所不合,穿上鞋子就走了,无论到哪里,还不是过贫贱生活吗!”子击于是向他谢罪。

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经讲过:‘家贫就想到良妻,国乱就想到良相。’现在设置的宰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你看他们两位怎么样?”回答说:“地位卑下的不当替尊贵的打算,感情疏远的不当替近亲打算。臣以在野的身份,实不敢应命。”文侯说:“先生面临决定国家大事的时候,请不必客气!”李克说:“国君只是疏于考察啊。如果对一个人,平常多注意和他亲近的人,有钱时注意和他交往的对象,显达时注意他保举的人士,穷困时注意他有所不为的操守,贫贱时注意他不随便谋取的态度,从以上五种角度观察,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优劣了,何必跟我商量呢!”文侯说:“先生回去休息吧,我的宰相决定了。”李克辞出,遇见翟璜。翟璜说:“刚才听说国君召见先生谈委任宰相的事,不知谁能担任?”李克说:“魏成。”翟璜满脸不高兴的样子,说:“防守西河的吴起,是臣推荐的。邺县民生疾苦,君上常引以为忧,臣推荐西门豹。君上想攻打中山,臣推荐乐羊。中山攻占后无人防守,臣推荐先生。君上的儿子没有师傅教导,臣推荐屈侯鲋。从这些事情来衡量,臣哪一点儿比不上魏成!”李克说:“你推荐我给君上,难道是想结党营私做大官吗?君上问我,谁可以担任宰相,我回答是这样的。之所以知道君上必任魏成为宰相的原因,是由于魏成的俸禄有千钟,其中十分之九用于社会,十分之一用于家庭;所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位,君上都把他们看成老师加以敬事;你所推荐的五个人,君上都用他们做臣,两相较量,你怎能和魏成相比呢!”翟璜十分不安的说:“我是个识见浅陋的人,讲话失礼,希望能终身做你的弟子!”吴起杀妻求将,选自《新镌绣像列国志》。

吴起,卫国人,在鲁国当官。齐人攻打鲁国,鲁国人想请他担任领兵大将,可是由于吴起娶齐国的女子为妻,所以鲁人犹豫不决,吴起便杀掉妻子,求得担任大将的机会,因而大败齐兵。有人暗地里向鲁侯说:“吴起过去事奉曾参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不奔丧服孝,曾参因而断绝了师生关系;现在又杀掉妻子,谋求君上的大将,他可说是个残忍刻薄的人啊!况且以小小的鲁国,有战胜强敌的名声,今后各国诸侯都要设法来对付鲁国了。”吴起怕以后会得罪人,听说魏文侯是贤德之君,就去归向他,文侯向李克打听吴起的为人,李克说:“吴起性情贪婪而好女色;但是在用兵作战方面,就是司马穰苴也不会超过他的。”于是文侯任用他为大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市。

吴起在领兵为将的时候,和最基层的士兵同甘共苦,睡觉不铺草席,走路不驾车马,亲自裹扎粮草,和士兵们分担劳苦。有位士兵生疮化脓,吴起替他吸吮。士兵的母亲听到此事,哭了起来。有人说:“你的儿子不过是士兵,将军亲自吸吮他的疮脓,有什么好哭呢?”那位母亲说:“不是这样的。往年吴公曾吸吮他父亲的疮脓,事后他父亲作战奋不顾身,战死沙场。吴公现在又吸吮我儿子的疮脓,不知道将来他又战死何处了,所以我为他痛哭。”

4.燕湣公去世,他的儿子僖公即位。

二十四年(己卯,前402)

1.威烈王驾崩,他的儿子安王骄即位。

2.强盗杀死楚声王,楚国人民立他的儿子悼王为君。吴起吮卒,选自《马骀画宝》。

安 王

元年(庚辰,前401)

1.秦攻打魏国,大兵到阳孤。

二年(辛巳,前400)

1.魏、韩、赵三国联合攻打楚国,大兵到达桑丘。

2.郑国发兵包围韩国的阳翟。

3.韩景侯去世,他的儿子烈侯取即位。

4.赵烈侯去世,楚国人拥立他的弟弟武侯即位。

5.秦简公去世,他的儿子惠公即位。

三年(壬午,前399)

1.王子定投奔晋国。

2.虢山崩坍,壅塞黄河。

四年(癸未,前398)

1.楚国发兵包围郑国,郑人杀掉宰相驷子阳。

五年(甲申,前397)

1.日蚀。

2.三月,强盗杀死韩国宰相侠累。侠累早先和濮阳严仲子结下了仇怨,仲子听说轵县人聂政勇敢,拿黄金百镒作政母寿礼,想请他代为报仇。政不接受,说:“老母在堂,政不敢以身家性命答应别人的要求啊!”等母亲过世后,仲子便派政刺杀侠累。当时侠累正坐在大厅上,四周警卫森严,聂政一直步上台阶,刺杀了侠累。事后用刀子刮破自己的脸皮,挖出眼睛,切腹自杀。韩人把尸体放到人烟稠密的市场,公开悬赏,叫人认领,可是没有人能认出究竟是谁。他姐姐聂荌知道了这件事,去到那里,哭着说:“是轵县深井里的聂政啊!因为我还活着的关系,他才毁容灭迹断绝从属关系。我怎能为了怕惹上杀身之祸,永久埋没贤弟的英名呢!”于是也在聂政尸体的旁边,自杀身亡。

六年(乙酉,前396)

1.郑国驷子阳的同党谋杀了繻公,立他弟弟乙为君,就是康公。

2.宋悼公去世,他儿子休公田即位。

八年(丁亥,前394)

1.齐发兵打鲁国,攻占最。

2.郑国负黍反叛,又归向韩国。

九年(戊子,前393)

1.魏攻打郑国。

2.晋烈公去世,子孝公倾即位。

十一年(庚寅,前391)

1.秦发兵打韩国的宜阳,占领了六座城市。

2.起初,田常生襄子盘,盘生庄子白,白生太公和。这年,齐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给他一座城的俸禄,只够他一年四季奉祀祖先的化用。聂政行刺侠累,汉画像石,山东嘉祥武氏祠。

十二年(辛卯,前390)

1.秦、晋两国在武城发生战争。

2.齐国攻打魏国,占领襄阳。

3.鲁在平陆打败了齐兵。

十三年(壬辰,前389)

1.秦出兵侵略晋国。

2.齐田和约魏文侯、楚人、卫人在浊泽会谈,要求列为诸侯,魏文侯替他请示周王及各国诸侯,获得了周王的允许。

十五年(甲午,前387)

1.秦攻打蜀,占领南郑。

2.魏文侯去世,太子击即位,叫武侯。

武侯乘船顺西河东下,行到河心对吴起说:“好美啊!高山大河的完整,这是魏国的财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的完整美好,在于国君的德行,不在山河的险要。例如过去三苗氏,左有洞庭、右有彭蠡;因为不注重道德仁义的修养,被夏禹消灭。夏桀建国,左有河济,右有泰华,伊阙在南,羊肠在北;由于不行仁政,被商汤放逐。商纣的国土,左有孟门,右有太行,常山在他的北方,大河经过南面;由于施政不讲仁德,被武王杀戳。从上列各例看来,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于国君的德行,不在山河的险要。如果国君不注意道德修养,今天同舟共济的都是敌人啊!”武侯说:“你的意见很对。”

魏设宰相,并由田文担任。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各人对国家的贡献吗?”田文说:“可以。”起说:“统率三军,使士兵甘愿拼命作战,敌国不敢和我作对,这事你比起我吴起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治理百官,安抚万民,充实府库,这事你比起我吴起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防守西河,秦兵不敢东下,韩、赵向我输诚,这事你比我吴起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以上三件事你的能力都不如我,而爵位却在我之上,这是什么道理?”田文说:“主上年少,国事猜疑,大臣尚未亲附,百姓不能信赖,在这个时候,宰相的职位,是给你做好呢?或是给我做好呢?”吴起沉默不语很久说:“还是给你做的好!”吴起,选自《清刻历代画像传》。

过了很久以后,魏国宰相公叔娶了国君的女儿为妻,想设法陷害吴起。公叔的仆人说:“吴起,是容易除去的。因为起为人刚毅劲直,自信心强烈,你可以事先告诉君上,说:‘吴起是位贤能的人,而君上的国家太小,臣怕起不愿意长久留下来,国君何不招为驸马,起如果没有长久留住的意思,必定坚辞。’你事后顺便和起同车回家,使公主借故污辱你,起亲眼看到公主瞧不起你的事,必定辞谢国君的好意,如此,你的计划就成功了。”公叔便依计行事,吴起果然辞谢公主婚事。魏武侯怀疑他的忠心而不加信任,起怕惹祸上身,便逃往楚国去了。

楚悼王素来听说吴起贤能,起到楚国后,任命他当宰相。起颁布法律,慎施政令,减少不需要的官员,废除疏远的公族,来训练战斗的勇士,目的在于加强军事力量,破除纵横家的游说之言。于是向南平定百越,向北击败三晋,向西攻打秦国,诸侯都怕楚国强大;同时楚国的贵族皇亲大臣也大多埋怨吴起。

3.秦惠公去世,他的儿子出公即位。

4.赵武侯去世,国人又立烈侯的太子章,他就是敬侯。

5.韩烈侯去世,他的儿子文侯即位。

十六年(乙未,前386)

1.开始任命齐国大夫田和为诸侯。

2.赵国公子朝作乱,逃亡到魏国;和魏军偷袭邯郸,没有成功。

十七年(丙申,前385)

1.秦国庶长改,迎献公于河西,立为国君;杀掉出子和他的母亲,并把尸体沉入深渊。

2.齐国起兵攻打鲁国。

3.韩起兵攻打郑国,占领阳城;又攻打宋国,拘捕了宋公。

4.齐太公去世,他的儿子桓公午即位。

十九年(戊戌,前383)

1.魏在兔台打败赵军。

二十年(己亥,前383)

1.日全蚀。

二十一年(庚子,前381)

1.楚悼王去世。贵戚大臣造反,围攻吴起;起跑到停放王尸的地方,伏在尸体旁边。攻击吴起的暴徒引箭射起,并中王尸。埋葬后,肃王即位,派令尹把造反的人处极刑;因吴起案受到牵连,惨遭处死的计有七十多家。

二十二年(辛丑,前380)

1.齐国攻打燕国,占领桑丘。魏、韩、赵三国联合攻打齐国,大兵到达桑丘。

二十三年(壬寅,前379)

1.赵国派兵偷袭卫国失败。

2.齐康公去世后,因为没有儿子继承,田氏便并吞了康公的领地,姜氏到此完全灭亡。

这一年,齐桓公也死了,他的儿子威王因齐即位。

二十四年(癸卯,前378)

1.狄兵在浍打败魏国的军队。

2.魏、韩、赵三国联合攻打齐,兵到灵丘。

3.晋孝公去世,他的儿子靖公俱酒即位。

二十五年(甲辰,前377)

1.蜀起兵攻打楚国,占领兹方。

2.子思介绍苟变于卫侯说:“他的才华可以统率五百辆兵车。”公说:“我知道他有大将的才具;可是苟变也曾担任过政府的官吏,他向人民征税时,吃了人家两个鸡子,所以不用他。”子思说:“圣人请人做官,如同工匠利用木柴,采取他的长处,抛弃他的短处;像杞梓连着好几抱的大树,其中虽有点儿腐朽,优良的工匠还要拿他来用。现在国君正处于战国时代,选拔重要干部,竟因两个鸡子抛弃捍卫国家的大将,这件消息千万不可走露,免得邻国嗤笑。”公再拜说:“愿接受教诲。”

卫侯讲话或计划错误时,所有的大臣都同声唱和,如出一口。子思说:“以我看来,卫国的情形,正所谓‘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啊!”公丘懿子说:“怎么这样说呢?”子思说:“人主自以为是,众人的意见便不会被接纳。凡事认为自己是对的,就等于排拒大家的计谋,何况同声唱和来助长罪恶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真相,只喜欢别人赞美,昏暗莫过于此;不揣度事理所在,就胡乱奉承,争取好感,谄媚莫过于此。人君昏暗,臣下谄媚,这样的人,身居上位,领导百姓,人民不会追随他的。如果这种情势,不早日停止,国家就要灭亡了!”

子思对卫侯说:“君上的国家大事将越来越差了!”公说:“原因何在呢?”回答说:“事情演变到此,是有原因的。国君讲起话来都自以为是,卿大夫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卿大夫讲话也自以为是,士庶人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君臣都自以为本身贤能,而下级群众又同声赞美,随声称赞的有福,意见相反的受祸,这样国家大事怎会得到改善呢!《诗经》上说的好:‘君臣都说自己贤圣,谁能分别鸟的雌雄呢?’这诗句的意义,便有类乎国君和大臣的关系吧!”

3.鲁穆公去世,他的儿子共公奋即位。

4.韩文侯去世,他的儿子哀侯即位。

二十六年(乙巳,前376)

1.周王崩殂,他的儿子烈王喜即位。

2.魏、韩、赵三国共同废晋靖公为平民,并瓜分他的属地。

烈 王

元年(丙午,前375)

1.日蚀。

2.韩起兵灭掉郑国,迁都新郑。

3.赵敬侯去世,他的儿子成侯种即位。

三年(戊申,前373)

1.燕国在林狐打败齐国的军队。

2.鲁国起兵攻打齐国,军队进入阳关。

3.魏国起兵攻打齐国,兵到博陵。

4.燕僖公去世,他的儿子桓公即位。

5.宋休公去世,他的儿子辟公即位。

6.卫慎公去世,他的儿子声公训即位。

四年(己酉,前372)

1.赵起兵攻打卫国,占领了大小城市七十三座。2.魏国在北蔺打败了赵国的军队。

五年(庚戌,前371)

1.魏起兵攻打楚国,占领鲁阳。

2.韩国严遂杀了哀侯,国人共立他的儿子懿侯为君。当初,哀侯任命韩廆为宰相,可是又很喜欢严遂,因此两个人很不愉快。严遂派人到朝廷刺杀韩廆,廆逃到哀侯身旁,哀侯抱着他;来人为了刺杀韩廆,连哀侯也被杀身亡了。

3.魏武侯去世,不立太子,他的儿子和公中缓二人争立,国内大乱。

六年(辛亥,前370)

1.齐威王来朝。此时周室微弱,诸侯都不朝见天子,而齐独来朝见,天下人士也因此推崇威王了。

2.赵攻打齐国,兵到鄄城。

3.魏在怀县打败了赵军。

4.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告诉他说:“自从你在即墨任官以来,毁谤你的话天天都有。然而当我派人到即墨视察后,发现田野开辟,人民富足,衙门无事,地方生活安定;这是你不事奉我左右近侍,求他们帮你说好话的原因吧!”就分封他万家采邑,以资鼓励。又召见东阿大夫,告诉他说:“自从你任官东阿以来,赞誉你的话每天都有,我派人视察东阿以后,发现田野不辟,人民陷于贫穷饥饿。过去赵国攻打鄄城,你不派兵援救;卫国攻占薛陵,你不知道;这是你用优厚的礼物贿赂我左右近侍,所以他们才说你的好话吧!”就在当天,烹杀东阿大夫和齐王左右曾经称誉过东阿大夫的近侍们。于是群臣惊惧,没有人再敢巧言欺诈,凡事务必说明实情,齐国因而成为天下强国。

5.楚肃王去世,没有子嗣,立他的弟弟良夫,这就是宣王。

6.宋辟公去世,子剔成即位。

七年(壬子,前369)

1.日蚀。

2.烈王驾崩,弟扁即位,这就是显王。

3.魏国大夫王错逃亡到韩国。公孙颀对韩懿侯说:“魏国混乱,可以派兵攻打了。”懿侯和赵成侯联合发兵攻打魏国,交战于浊泽,大破魏兵,包围魏都安邑。成侯说:“杀魏侯,改立公中缓,许其割让土地,而后退兵,这对我们两国最为有利啊。”懿侯说:“不可。杀魏君,让人以为太残暴;割地而后退兵,又太贪婪。不如我们双方平分魏国。魏国一分为两,其势削弱,不会强于宋、卫,那么我们便永久不会再有魏国入侵的祸患了。”赵人不答应。懿侯很不高兴,就率领自己的军队乘夜撤退。赵成侯也解围而去,逐杀公中缓而立为魏君,这就是惠王。

太史公曰:“魏惠王所以不死、国家未遭瓜分,其原因是由于韩、赵二国的计谋不调和啊!如果当时依照一家的计划行事,魏国必遭瓜分之祸了。因此,俗话说:‘国君去世后,没有长子继承,就可以派兵占领那个国家了。’”

资治通鉴卷第二

周纪二

起昭阳赤奋若(前368)

尽上章困敦(前321)共48年

显 王

元年(癸丑,前368)

1.齐国攻打魏国,占领观津。

2.赵国侵略齐国,占领长城。

三年(乙卯,前366)

1.魏国、韩国在宅阳开会。

2.秦国在洛阳打败了魏、韩两国的军队。

四年(丙辰,前365)

1.魏国攻打宋国。

五年(丁巳,前364)

1.秦献公在石门打败了韩、赵、魏三晋的联兵,杀死六万人。显王颁赐绣着黼黻图案的礼服,给予奖励。

七年(己未,前362)

1.魏国在浍打败了韩、赵两国的军队。

2.秦、魏两国在少梁打起仗来,魏国全军覆没;俘虏了魏国的公书座。

3.卫声公去世,他的儿子成侯速即位。

4.燕桓公去世,他的儿子文公即位。

5.秦献公去世,他的儿子孝公即位。孝公已经二十一岁了。当时,在黄河,太行山以东地区,国富兵强的国家有六个,淮河泗水之间,小国有十几个,楚、魏和秦国接界。魏国修筑长城,沿着洛水由郑向北,到达上郡。楚国自汉中以外,南边还有巴和黔中。他们都拿夷狄的态度对待秦国,想尽办法排斥他,不让他和中原各国在一起开会结盟。于是孝公发愤自强,广施恩德,修明政治,设法使秦国富强。

八年(庚申,前361)

1.秦孝公通令全国说:“过去我先祖穆公,从岐、雍二地起家,修明德行,运用武力,向东平定晋国的内乱,以黄河为界,向西讨伐狄戎,称霸西戎,拓广土地数千里,天子命他为伯,统治一方,各国诸侯都来相贺,替后代子孙开基创业,他的事功可说光辉灿烂,照耀千秋。以后经过厉共公、躁公、简公、出子相继在位,政局不安,忧患丛生,一直没有时间过问国外的事务。尤其三晋攻占我先君所属的河西地方,更给国家带来莫大耻辱。献公即位后,安抚边境军民,把首都迁到栎阳,准备出兵东征,收复穆公的故土,修明穆公的政令。寡人每当想到先君的用意,内心便非常悲痛。各位宾客群臣中,如有人想出奇策妙计,能使秦国富强的,我就赏他高官,封他土地。”卫国公孙鞅听说了孝公颁布这道命令,于是就向西投靠秦国。

公孙鞅这个人,是卫侯庶出的子孙,喜好循名责实、尊君卑臣的学说。事奉魏国宰相公叔座的时候,座就知道他贤能,但还没来得及推荐重用。刚好身染重病卧床不起,魏惠王去问他说:“公叔病情如果有个三长两短,国家大事怎么办呢?”公叔说:“座的中庶子卫鞅,年龄虽轻,却有奇才异能,希望我君把国家大事托付他、信任他!”王默不作声。公叔又说:“国君如不听信我的话重用卫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能叫他离开魏国。”王答应后就离开了。这时公叔召见卫鞅,对他说:“我做人的态度向来是先君后臣,所以先替国君打算,再把详情告诉你,你尽快逃走吧!”鞅回答说:“国君不能用你的话任用臣,又怎能用你的话来杀害臣呢!”所以他一直没有逃走。王出来以后,对左右侍从说:“公叔病况太严重了,真叫人伤心啊!他叫寡人把国家大事托付卫鞅,接着又劝寡人杀掉他,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卫鞅到秦国以后,靠着一位得宠的幸臣景监求见孝公,并用富国强兵的办法来游说他,孝公十分高兴,于是便和他进一步商讨国事。战国时期秦与各国形势图

十年(壬戌,前359)

1.卫鞅想变更法制,以求富强,秦人不高兴。卫鞅对秦孝公说:“一般人的通病是安于故常,因此当政策开始推行的时候,不可以和他们共同讨论,只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果实。德行高尚的人,讲的话往往和世俗的说法不同,成功立业的人,做的事也经常和众人的计划不一样。所以只要圣德的国君认为能富国强兵,是不必墨守成规的。”甘龙说:“事情不全是这样,因为顺着原先的法制去实施,官吏们做起来纯熟,人民也生活习惯。”卫鞅说:“一般人都习惯于旧习俗,读书人也沉迷于自己的见闻,这两种人,可以任之为官,使其守法,但不可以和他讨论法制以外的事。有智慧的人制订法律,愚昧的人接受裁制;贤能的人革新礼制,不才的人则受局限。”孝公说:“很好。”便派卫鞅做左庶长。后来定立变法的命令。使人民五家为保,十家相连,彼此监视纠举,若不纠举,则十家同罪;告发奸私犯罪的,依斩敌人首级的标准赏赐;不告发的,依投降敌国的标准处罚。作战有功的,各依照标准受上等的爵赏;私下械斗的,各视情形的严重状况加以处罚。努力本职工作,辛勤耕织而使粮食布帛丰收的,可免除赋税徭役;只知营求小利和懒惰贫穷的,被纠举之后,收录妻子为奴婢。即令是帝王宗室,若无战功可称道的,也不得收入族谱。为了彰明身份的尊卑,官职的高下,各以等次的名号称其田宅、臣妾和服饰。有功劳的,显达而光荣,无功劳的,即使富有也不会显荣。

法令制定后,未立刻公布,唯恐百姓不能信从,就在首都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桩,征求能将木桩搬到北门的人,给黄金十斤。百姓觉得很奇怪,没一个人敢搬动。于是再下令:“能搬动者给黄金五十斤!”有一个人去搬动木桩,就给他五十斤黄金。表示信赏的决心,然后才公布法令。

法令施行一年后,有数以千计的秦国老百姓,前往首都陈述新法的不便。当此之时,太子触犯法律。卫鞅说:“法令所以无法施行,是因为在上位的都不去遵守。”可是太子是一国储君,不可对他施以刑罚。于是刑囚他的师傅公子虔,在他的老师公孙贾面上刺墨字。第二天,秦国人民都开始遵奉法令了。法令施行了十年,秦国路人不捡丢掉的东西,山林没有盗贼,人民作战奋勇,不敢私下械斗,乡里都邑都非常安定。这时,最初认为新法不便的秦民,也有人来陈说新法的好处。卫鞅说:“这些都是破坏法令的百姓!”把他们全都迁移到边境。从此,人民再也不敢议论法令了。城门立木,选自《新镌绣像列国志》。

◆臣司马光说:信诺是人君的利器。国家赖人民得存,人民以信诺归附;不守信诺,便无法驱使人民,没有人民,便无法保卫国家。因此,古时的君王,绝不欺骗民众,称霸的强国,也不失信于四邻,懂得治国的人,不失信于百姓;懂得齐家的人,不失信于亲友。不懂的则刚好相反,失信于邻国,失信于百姓,甚至失信于兄弟父子。使得上下互不信任,彼此离心,造成败亡的后果。所得的好处, 无法疗治他所受的伤害,所获的利益,不能补他所遭的损失,这难道不可悲吗!从前齐桓公不背弃与曹沫的盟誓,晋文公不贪图攻占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丧失虞人的约会,秦孝公不废除搬动木桩的赏金。这四位君王的思想并不纯粹,而商鞅尤其以刻薄寡恩著称,又加以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趋向诡诈暴力的情况下,他们还不敢违背信诺,来对待人民,更何况是天下安定时候的执政者呢!◆

2.韩懿侯去世,他的儿子昭侯即位。

十一年(癸亥,前358)

1.秦国在西山打败了韩国军队。

十二年(甲子,前357)

1.魏国、韩国在鄗开会。

十三年(乙丑,前356)

1.赵国、燕国在阿开会。

2.赵国、齐国、宋国在平陆开会。

十四年(丙寅,前355)

1.齐威王和魏惠王相约在郊外狩猎。惠王说:“齐国也有宝物吗?”威王说:“没有。”惠王说:“寡人的国家虽小,还有十颗直径一寸长的明珠,照耀前后十二辆车。难道像齐国如此的大国,反而没有宝物吗?”威王说:“寡人所认为珍宝的东西和你不同。我有臣名檀子的,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人不敢侵扰,泗水附近的十二诸侯小国也都来朝见。我有臣名盼子的,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不敢向东渔猎黄河之地。我有官吏名黔夫的,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在北门祭拜祈福,赵国人在西门祭拜祈福,迁居追随他的有七千多家。我有臣子名种首的,派他防御盗贼,则民风淳朴,道不拾遗。这四位臣子足以照耀千里,岂只是十二辆车子呢!”惠王听了,面有惭愧的表情。

2.秦孝公、魏惠王在杜平开会。

3.鲁共公去世,他的儿子康公毛即位。

十五年(丁卯,前354)

1.秦国在元里打败魏国的军队,斩首七千余人,夺取少梁。

2.魏惠王攻打赵国,包围邯郸。楚王派景舍前往援救。

十六年(戊辰,前353)

1.齐威王派田忌去救援赵国。

当初,孙膑和庞涓都学过兵法,庞涓在魏国官拜将军,自认为才能不如孙膑,于是请他来;孙膑来到后,就加罪于他,砍断他的双脚,在他额上刺字,想使他终身见弃不用。后来齐国使者到魏国,孙膑暗中以受刑者的身份约见,游说他;齐国使臣偷偷的把他载往齐国。田忌很友善,待他如客人,把他引见给威王。威王问他兵法,之后就派他做军师。当此之时,威王打算营救赵国,派孙膑为将军,孙膑以为自己是刑余之人,无法胜任,威王就改派田忌做将军,孙膑做军师,他坐在运物的车中,谋划作战大计。

田忌想派兵往赵国。孙膑说:“要解开杂乱事物纠缠的人,不可握拳击之,要排解打斗的人,不可持戟与人搏斗。只要攻击敌人的要害,使打斗的受阻,双方就自会解兵了。现在魏、赵二国互相攻伐,强兵劲卒必定倾国而出,留下老弱残兵在国内;你不如派兵速往魏国首都,占领街道马路,趁现在空虚时加以攻击,魏国必会停止攻打赵国,回来营救。这样我们可以一举解除赵国的围困,又可打击魏国。”田忌听从他的话。十月,邯郸投降魏国,魏国军队回师时,和齐国在桂陵发生激战,魏军大败。

2.韩国攻打东周,占领陵观、廪丘。

3.楚国昭奚恤做宰相。江乙对楚王说:“有个爱狗的人,一次,狗向井中撒尿,他的邻居看见了,要去告诉他,狗却在门口咬这个邻人。现在昭奚恤时常阻挠我晋见国王,也和这种情形一样。况且,有人喜欢宣扬别人的长处,王听了说:‘这是君子。’就亲近他;有人喜欢讲别人的短处,王听了说:‘这是小人。’就疏远他。然而还有儿子杀死父亲,臣子杀死国君的事情,王却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王喜欢听讲别人的优点,不喜欢听讲别人的缺点啊!”楚王听了说:“很好,寡人希望两者都听。”

十七年(己巳,前352)

1.秦国派大良造卫鞅攻打魏国。

孙膑被庞涓处以膑刑后,佯装疯癫,睡猪圈,吃猪食,骗过庞涓,最后设计逃离魏国。选自《新镌绣像列国志》。齐魏桂陵之战作战经过示意图。战国中期,魏逐渐强大,不断对邻国用兵。周显王十五年(前354),魏将庞涓引兵自大梁一路北向攻赵,围困赵都邯郸。赵向齐求救,齐以田忌、孙膑率军自齐国出发,不救围困当中的邯郸,而是一路西进,进入魏国境后,一部西南向徉攻魏都大梁,主力西北向,设伏于桂陵。庞涓闻大梁有警,撤邯郸之围,南返驰救,在桂陵遇伏,魏军溃败,庞涓被齐军擒获,齐军“围魏救赵”之战略大获成功。史称“桂陵之战”。

2.诸侯各国发兵包围魏国的襄陵。

十八年(庚午,前351)

1.秦国卫鞅兵包围魏国的固阳,降服魏国。

2.魏人归还赵国的邯郸,和赵国在漳水之上缔结盟约。

3.韩昭侯派申不害做宰相。

申不害是郑国的贱臣,习黄帝、老子及刑名法术之学,因来求见昭侯。昭侯用他做宰相,对内修明政治教化。对外抵抗各国侵略。终其一生,在任职的十五年之间,使韩国政治安定,兵力强盛。

申不害曾请求派堂兄为官,昭侯不准,申不害面有怨怒之色。昭侯说:“寡人向你学习,是希望能够平治国家,现在要我听从你的请求而废弃你的法术,还是实行你的法术而废弃你的请求呢?你曾教我赏赐功勋,必须考察他的功劳大小;现在你却私下有所请求,我要听从哪个呢?”申不害听了,就离席请罪说:“您真是个英明的君王啊!”

昭侯有条破旧的裤子,命人收藏起来。侍者说:“君王也太不仁慈了,不赏赐给左右近臣,反而收藏起来!”昭侯说:“我听说英明的君王不随便一颦一笑,有可颦的事才颦,有可笑的事才笑。下面这条裤子岂是一颦一笑可比,我一定要等有功的人才赏赐给他。”

十九年(辛未,前350)

1.秦国的商鞅,在咸阳建筑宫门双阙、宫庭,把国都迁移至此。下令禁止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同室休息。把几个小乡镇合并成一县,县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县。废除井田制度,开辟道路。平均度、量、衡。

2.秦王、魏王在彤地发生遭遇而战。

3.赵成侯去世,公子和太子争夺王位;失败,出奔韩国。

二十一年(癸酉,前348)

1.秦国的商鞅改革赋税法,并公布施行。

二十二年(甲戌,前347)

1.赵公子范派兵偷袭邯郸,失败被杀。

二十三年(乙亥,前346)

1.齐国杀大夫牟。

2.鲁康王去世,他的儿子景公偃即位。

3.卫国被贬为侯,臣属于三晋。

二十五年(丁丑,前344)

1.诸侯各国在京师开会。

二十六年(戊寅,前343)

1.周天子封秦国为诸侯之长,诸侯各国都来道贺。秦孝公派公子少官率领军队,大会诸侯于逢泽,来朝拜周天子。

二十八年(庚辰,前341)

1.魏国庞涓发兵攻打韩国。韩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要早些还是晚些去营救?”成侯说。“不如不救。”田忌说:“如果不救,韩国必被魏国占领,不如早些去营救。”孙膑说:“韩、魏二国的军队在尚未筋疲力竭之时,去营救他,这等于是我们代替韩国应付魏军。再说魏国有破灭韩国的决心,韩国一旦灭亡,必定会东来向我国诉苦。我们因而可和韩国建立深厚的邦交,晚点儿去营救,还可趁魏国军队的疲弊,如此不但可获得大利,又可得到尊荣的名誉。”威王说:“很好。”于是暗中承诺韩国使臣,送他回国。后来韩国果然因为依恃齐国,五战皆败,而向东归附齐国。齐魏马陵之战作战经过示意图。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魏派庞涓联赵伐韩,庞涓率军自魏都大梁西向攻韩,韩势危,求救于齐。齐以田忌、孙膑率军自齐西进,进逼与大梁近在咫尺的外黄,庞涓东返攻齐。闻庞涓西来,孙膑命齐军向东北方向撤退,并逐日减灶,庞涓误判齐军不战自溃,遂以轻军蹑踪突进。齐军到达马陵后,张网以待。待庞涓到达马陵,齐军伏兵发动,魏军大败,庞涓被齐军射死,史称“马陵之战”。

齐国发兵,派田忌、田婴、田盼统帅军队,孙膑为军师。营救韩国,直驱魏国首都。庞涓听到这个消息撤军离韩归来。魏国发动全国的军队,派太子申为将军,以抵抗齐国军队。孙膑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士兵向来凶悍勇猛,轻视我国,称齐军胆怯。会作战的人,往往因应自然情势加以利用而诱导之。《孙武兵法》上说:‘距离百里而疾驰求胜的,即使是上将都会失败的,距离五十里而疾驰求胜的,则军士半数可到达。’”就派齐国军队进入魏境建十万座炉灶,第二天筑五万座,第三天筑两万座。庞涓率领军队走了三天之后,十分高兴,说:“我原知齐军胆怯,才进入我国境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一半以上了!”就抛弃步兵,率领着轻锐部队,一日兼行两日的路程,追赶齐军。孙膑揣测他的行程,晚上应到达马陵,马陵的山路狭窄,旁边有许多断壁险阻,可埋伏士兵,就砍下一棵大树,削去树皮,上面写道:“庞涓死在这棵树下!”并令齐国善于射箭的士兵一万人,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晚上看见有人拿起火把的时候,就万弩齐发。庞涓夜间果然来到砍去表皮的树下,看见树干有字,拿起火把照亮察看,还没有读完,万箭俱发,魏军大乱,彼此奔逃失散。庞涓自知智术已尽,大军失败,自刎而死说:“就成全你这小子的美名吧!”于是齐国乘胜大破魏军,俘虏了太子申。

2.成侯、邹忌讨厌田忌,派人拿黄金十斤,到街上去卜卦说:“我是田忌的属下。田忌率军作战,三战三胜,想改朝换代,做一番大事业,你看运气如何?”卜卦的出来后,便派人抓他。田忌无法为自己辩护,就率领部众攻打临淄,请求交出成侯;没有成功,只好投奔楚国。

二十九年(辛巳,前340)

1.卫鞅对秦孝公说:“秦、魏二国,如同人有心腹之患,不是魏国并吞秦国,就是秦国并吞魏国。因魏国居于险厄山岭的西边,建都安邑,和秦国以黄河为界,独享中条山以东的利益,国势强盛时,就向西侵略秦国,衰微时,就向东收兵保土。现在凭着君王的贤德,国家赖以强盛;而魏国由于往年被齐国打败,诸侯背叛,我们可趁此时攻打魏国。魏国不能支持,必定向东迁徙,然后,我秦国就可依恃黄河、中条山的屏障,向东制服诸侯各国,这是统一天下,称帝尊王的伟大功业啊!”孝公听从他的话,派卫鞅率军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领兵抵抗。

两军交锋时,卫鞅派人送信给公子卬说:“昔日你我是好朋友,现在各为两国将领,我不忍看到彼此攻打,希望和你相见,缔结盟约,快快乐乐的痛饮一番,然后休兵,使秦、魏两国百姓安居乐业。”公子卬以为他说的对,便与他相见;结下盟约后,正当饮酒酣畅时,卫鞅埋伏的武装士兵,俘虏了公子卬,既而攻打魏军,魏军大败。

魏惠王害怕,派遣使者献河西之地给秦国请和,既而离开安邑,迁都大梁。惠王叹息说:“我真后悔没听公叔座的话而杀掉公孙鞅。”孙膑,清人绘。孙膑与庞涓同学兵法于鬼谷子,后为庞涓所膑,故称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秦王把商於十五邑赏给卫鞅,号称商君。

2.齐国和赵国发兵攻打魏国。

3.楚宣王去世,他的儿子威王商即位。

三十一年(癸未,前338)

1.秦孝公去世,他的儿子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于是派官吏追捕他。商鞅逃往魏国,魏国人不收留,又回到秦国。商鞅和部众到商於,发兵向北攻击郑国。秦人追击商鞅,杀了他,并且车裂尸体示众,又把他的家人全部处死。

当初,商君做秦国宰相,施法非常严酷,曾经在渭水边处决囚犯,杀人太多,渭水为之变红。做了十年宰相,人民都怨恨他。有一次,赵良会见商君,商君问他:“你看我治理秦国是否比五羖大夫贤明?”赵良说:“一千个人唯唯诺诺,不如一个读书人刚正直言。希望我这样直言,不会遭受杀身之祸,可以吗?”商君说:“可以。”赵良说:“五羖大夫是荆楚的卑微小民,穆公把他从喂牛工人中提拔起来,官居百姓之上,秦国无人能望其项背。做了六、七年宰相,曾经向东攻打郑国,三度协助晋国立君,一次营救荆国的灾难。他做宰相,不坐车上班,天热了不张篷遮凉。在城内巡行,无车辆随从,也不带卫士保护。五羖大夫去世,秦国男女皆痛哭流涕,孩童不再唱歌,捣米的人也不再随着杵声欢笑。现在先生出任宰相,是借着宦官景监求见孝公的关系;先生的施行政令,欺凌权贵,伤害百姓。公子虔因太子犯法而受刑,已经八年闭门不出了。先生又杀祝欢,黥公孙贾。古《诗》上说:‘得人心者兴盛,失人心者败亡。’上面这几件事,都不能赢得人心。所以当先生出门时,跟随在后的车辆,载满披甲的士兵,用力大的壮士做陪乘,而操持着戈矛、荷戟的士兵在车旁疾走。若这中间有一样不具备,先生必不出门。《书》上说:‘以恩德待人者昌,以武力待人者亡。’上面这几件事,都不是以仁德行事。先生处境的危险,如同朝露一般,到现在还要贪图商於的富裕,专擅秦国的政权,积聚百姓的怨恨。一旦秦王去世,秦国想要收拾先生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啊!”商君不听。果然五个月以后,就发生这个灾难。

三十二年(甲申,前337)

1.韩国的申不害去世。

三十三年(乙酉,前336)车裂商鞅,选自《新镌绣像列国志》。孟子(约前372~前289),佚名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尊为亚圣。

1.宋国太丘的神社亡失。

2.邹国人孟轲晋见魏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你不嫌地方遥远,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有什么好办法,可使我国富兵强呢?”孟子回答说:“君王何必说到利字呢?我知道的只有仁义罢了。假如君王说,怎样对我国有利,大夫也说,怎样对我家邦有利,士民又都说,怎样对我自身有利,似此,上上下下都为利益相争夺,那么这个国家就很危险了。我从没有听说过一个仁德的人,会抛弃他的父母,也从没有听说过一个讲义理的人,会漠视他的君上的。”惠王说:“很好。”

起初,孟子随子思求学时,曾经问到治理人民应以何事为首要。子思说:“先给人民谋福利。”孟子说:“君子教导人民的,也只是仁义二字罢了,何必要讲利呢!”子思说:“施行仁义,目的就在于给人民谋福利啊。如果在上位的人不仁,在下的人民,便将流离失所,如果在上位的人不义,在下的人民,就喜欢做诈欺的事,这是多么不利啊。因此《周易》上说:‘利在使万物各得其宜,各得其和。’又说:‘利可以用来安息其身,崇尚仁德。’这些都是最大的利益啊!”

◆臣司马光说:子思、孟子所说的话,意义相同。只有仁人,才知道仁义的好处,不仁的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孟子对魏惠王只论仁义,而不谈利益,这是因为所交谈的对象不同啊!◆

三十四年(丙戌,前335)

1.秦国发兵攻打韩国,占领宜阳。

三十五年(丁亥,前334)

1.齐王、魏王在徐州开会,彼此互尊为王。

2.韩昭侯建筑一个高大的宫门,屈宜臼说:“君王绝不可由此门出入。为什么呢?因为不合时宜。我所说的时宜,并不是指时光。人本有顺利及不顺利的时候。昔日国君曾经非常顺利,那时不建高大的宫门。自从去年秦国攻占宜阳,今年又发生旱灾,君不在此时救助人民的急难,反而更加奢侈,这就是所谓时势窘迫,而措施宽裕,所以我说不合时宜。”

3.越王无彊发兵攻打齐国。齐王派人去游说他,以攻打齐国不如攻打楚国有利,于是越王攻打楚国。楚国人打败了他,并且乘胜取得了以前吴国故有的土地,向东直到浙江。越国因此离散,许多王室族人争着嗣位,有的自立为王,有的自封为君,都在海边居住,降服楚国。

三十六年(戊子,前333)

1.楚王发兵攻打齐国,包围徐州。

2.韩国的宫门建成。昭侯去世,他的儿子宣惠王即位。

3.最初,洛阳人苏秦用兼并天下的方法游说秦王,秦王不采纳。苏秦离去,游说燕文公说:“燕国所以能不受敌人攻击,是因为赵国屏障了南方。再说秦国攻打燕国,必须作战于千里之外;赵国攻打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