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奇闻百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1 20:38:01

点击下载

作者:宋涛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奥秘奇闻百科

奥秘奇闻百科试读:

前言

《青少年百科》是我社最近推出系列长卷之一,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增强青少年全面修养的良师益友。

该书根据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特点,结合当前最新的知识理论,向青少年既全面又具重点的介绍国际博览、政治政党、军事天地、经济发展、法律浅析、历史大观、人物追踪、社会生活、文化习俗、哲学理论、文学广场、艺术天地、体坛巡礼、课外娱乐、科技漫游、身边科学、天体目击、气象纵横、地质探秘、地理科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名胜典故、海洋探索、生物密码、动物世界、植物王国、不解之谜、名物知识、奇闻趣事等多方面、多领域、多科学、大角度、大范围、大场面的基础知识。该书是丰富青少年阅历的难得教材,是青少年生活、工作必备的大型工具书。《青少年百科》内容极为丰富。全书划分20大卷,中内容专业性强,同时又易于理解和掌握运用。每个知识点阐述的方法本着从原理、历史到现在,尤其从现实的实际作用上论述、讲解透彻。该书内容从古到今,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人类起源到社会发展,包罗万象,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需求。本书时代感强,内容新颖、资料翔实,文字通俗易懂,简洁明了,适应青少年阅读水平。

该书编撰得到了各部门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从该书的框架结构到内容选择,从知识主题的阐述到分门别类的归集,从编写中的问题争议到书稿最后的审议,专家、学者都提供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使本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知识性和普及性。

由于成书时间有限,疏漏之处望专家、读者指正。编者

第一章 自然奥秘

茫茫宇宙,充满了无尽的神奇与玄妙;点点繁星,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与憧憬。瑰丽自然,风云变幻,山水成趣。UFO带着无尽的疑问和抗战划过我们的心田。展望寰宇:恒星有着瑰丽的肖像,星系有着漂亮的环状饰物;畅游艺机大自然:你会发现天空数个太阳,发掘黑色闪电球的神奇奥妙。探寻UFO:探寻人类祖先是外星人吗、火星上的来客……

第一节、UFO奇闻

1、人类的父亲是外星人吗

关于人类的起源,一直以来说法不一,从宗教观点出发,认为是神创造人类;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则认为人类的祖先是猿人。最近,一位来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科学家马莱斯,提出了一个新见解,他认为人类的始祖来自外星球。

外星祖先假说

大约在6.5万年前,一批有着高度智慧和科技知识的外星球人来到地球,他们发现地球的环境十分适宜他们居住,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带充分的设施来应付地球的地心吸引力,所以改变初衷,决定创造一种新的人种,这种新人种是由外星人跟地球猿人的结合而产生的。

当时地球十分原始,最高等的生物只是猿人,尚未发现火种。外星人选择具有高智力和精力充沛的雌性猿人作为对象,设法使她们受孕,因而产生了今天的人类。

马莱斯提出了证据,他对最近在圣地亚哥发现的一个5万年前的头骨的研究结果表明,后者的智慧远远高于今天的人类,从而推断他就是当时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之一。

马莱斯认为目前唯一的问题是找出他们来自哪个星球。他指出,安第斯山脉的巨型图案,有可能是外太空船降落地球的基地。

当然,马莱斯的新论断还只能是假说,我们暂时不多讨论。

狼人

据美国《世界新闻周刊》报道:在墨西哥一个偏僻的村庄里,发现了一个令人无法相信的狼人人种。科学家们闻讯后大为震惊,迅速表明要对这个奇异的种族进行研究。

狼人除了全身上下都覆盖着黑色的卷毛以外,这个奇怪的种族从各方面看都与人没有差别。

这些狼人是怎样形成的,专家们不能明确地解释。但在关于他们来源的理论中,也包括了这样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说他们是外星人的后裔!

他们总共有16个人———15名儿童和一名成人,共同生活在扎卡铁斯州的劳列托村里。他们都是一个名叫玛丽亚·露伊莎·迪亚兹的老妇人的子孙。孩子们有超人的智慧,但是,有关他们的情况却了解不多。这些狼人都是贫苦的农民,他们不喜欢抛头露面。

科学家们研究了遍体长毛的孩子,不少人因而得出结论说,他们的情况是遗传造成的。狼人家庭里的孩子,并不都有这种情况,但却使那些看来正常的孩子,也可以在下一代中生出长毛的后代。

另外一些看到过狼孩的人认为,他们或许真是一个新的种族,由来自另一个行星的父亲繁衍下来。

这种理论的证据是,玛丽亚·露伊莎·迪亚兹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

处女生殖

近年来,欧洲有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是由外星高级生命和地球的猿类相合而产生的。无独有偶,中国特异功能者张维禅先生也提出高级生命和地球上母猿相合生人的说法。当然,在这方面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有待于各学科专家的通力合作。这里仅是联系神话中的“处女生殖”现象做些探讨。

在各民族早期的英雄神话中,英雄或者圣人常常表现为处女所生,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我国古代神话来看,这方面的材料也不少。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推论人类的起源,通常从考古学和人类学出发,把知母不知父的上古时代称为母系氏族社会,并且认为是由群婚现象所造成的,而所谓处女生育的问题只是表示一种禁忌。“处女生殖”的确是上古时代的一个事实。最初的人类根本就没有今天我们所认为的那种“人类父亲”。人类的“父亲”一直可推为神。而所谓的“母系”实际上就是地上的母猿。因此,人一方面作为物质生命体,具有动物性的欲求和局限,另一方面,作为精神生命体又具有一种潜在的特异能力。

2、是外星人掳走地球人吗

1961绑架事件惊动了整个西方,因而促进了对所谓“飞碟”的研究。但那个古怪物体是不是飞碟,那些奇怪的人是不是就是来自外星球的所谓“太空人”,却至今仍在探索之中,没有定论。

离奇的空难

1961年某一天,苏联一架安-2P邮政飞机从斯维尔德罗夫斯克机场起飞,飞往库尔干,机上共有37人。当飞机离开斯维尔德罗夫斯克130~150公里,飞行员刚与地面控制站通话完毕,就突然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地面站想尽办法也没有恢复与飞机的通讯联系。于是就开始搜索,派出了数架直升飞机和大批特遣小队。因为最后一次通话时,机长曾用无线电通报了方位,因而没多久就找到了飞机。

飞机是在森林中一小块空旷地上找到的。没有任何道路可到达那里,也不知道飞机是如何降落在那一小块地上的,官方人员说看上去它好像是从空中平稳放下去的。但最令人不解的是机舱内竟然没有任何人的踪迹,全部邮件完整无缺,检查发动机,它一下就启动起来了。现场四周没有任何痕迹和脚印,只是在距飞机100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直径30米的圆形凹坑,里面的青草都已烧焦,很明显那儿曾停留过一个不明飞行物———UFO。

被俘虏的夫妇

另外,据科学家们查证,在美国有一对夫妇曾被太空人俘虏过。时间是1961年9月19日午夜,当时夫妇俩由度假地返回美国,途径莱卡士特镇时,忽见夜空中有个摇摇晃晃的光点,而且越来越大。夫妇俩于是停车观看。蓓蒂认为这是飞碟,而班尼根本不信“飞碟”之说,他用望远镜观察,发现那是个圆饼形的古怪物体,边缘有窗户,印着憧憧人影。这时蓓蒂也看清了。两人当时被吓得魂飞魄散,慌忙开车逃走。

当他们到达家乡时,亲友们已经多等了他们两个小时。后来他们将这次奇遇报告了华盛顿市国家空中异象调查委员会。专家们经过一番研究后,开始注意到在那“两小时”里,班尼夫妇干了什么事这个问题上。但他俩已丧失了关于这段时间的记忆,怎么也想不起在这两个小时里干过什么。于是,由著名精神分析医生西门来进行催眠疗法,帮助班尼夫妇回忆。他把他俩隔开,分别进行催眠回忆。随后,研究者们在从这对夫妇那儿录得的100多卷录音带里,发现两人所回忆的内容竟然完全一样。原来,他俩正想驾车逃走时,就已被那古怪物体里的人拦截了,并被捉进那个物体里。他们看到的人像黄种人,但没有耳朵,褐色眼珠,皮肤灰色,非常难看。他们对班尼夫妇作了人体检查。他俩紧张极了,怕被活活解剖杀死作标本。全部检查过程约用了两个小时,而这正是他们失去记忆的两小时的内容。

星座图

蓓蒂回忆说,她记得太空人用意念告诉她,墙上那张是“星座图”。她凭着记忆把这张图画了下来,后由西门医生刊登出去。当时人们并不理解,认为是无稽之谈。有位29岁的天文爱好者玛佐莉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用4年时间查阅上万件资料,奇迹出现了———证实那幅“星座图”中12颗星中的9颗,而且证明其所画位置一点没错。5年之后,其它3颗星也陆续被天文学者找到,且方位、距离与蓓蒂画的一模一样。这简直让人无法相信,因为蓓蒂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不可能画出天文学家花了近10年功夫才能制出的星球关系图。

3、被外星人救过的人

被外星人救的人是一位名叫弗雷德·里根的美国飞行员。

发生空难

里根驾机飞离跑道,不久,他的飞机爬升到2400米空中。忽然,里根发现一个闪闪发光的庞然大物正风驰电掣地向他飞来。可以看得出,这个飞行物的外形呈菱形。

这个不明飞行物的表面闪烁着铝制品那样的银光。他想压低机头,朝下俯冲,但已经迟了。结果,这艘神秘的飞船与里根的飞机相撞,把飞机的尾翼撞得粉碎。飞机即刻陷入头朝下的螺旋状态,并在向下坠落的过程中肢解。

弗雷德·里根没带降落伞,他被阵阵强劲的气浪推出座舱。这样,他就如一个脱线的木偶般朝着地面栽了下去。里根知道,这下必死无疑了。但就在他离地面越来越近的刹那间,他突然感到好像什么危险也没有了似的———他当时的一种感觉是,好像在空中被什么东西钩住了!弗雷德·里根感到,自己好像是在漂浮着,但他的整个躯体就像瘫了似的,没有任何感觉,只有他的那双眼球还能左右转动。此时,那艘将飞机撞毁的神奇飞船正悬停在他上方,用吸力将他托举在半空中。

遭遇外星人

一阵舱门开启时发出的沉闷声响传到了里根耳中,不一会儿,他就置身于这个不明飞行物之中,里面没有一点光亮。里根对黑暗是比较适应的。他那双敏锐的眼睛终于在黑暗中发现了3个人影———这是3个像酒瓶似的类人生命体,他们身穿闪闪发光的金属制宇宙服。忽然,其中一个动作笨拙地向弗雷德·里根走来。与此同时,一股香气也飘了进来。这个来自其他空间的外星人走近里根,便抱住他的腰,把他放在一张特别舒适的小床上。这时,一个似乎离这个类人生命体的脸部不太远的明亮的蓝光移近里根,似乎是要为他做什么检查似的……炯炯有神的眼睛,上下左右地打量着里根的全身。黑洞洞的舱室内,一直非常安静。突然,一种单调的、像是从扩音器里发出来的声音问道:“地球人,你现在感觉如何?你不用回答,让我来告诉你吧。我们来自一个遥远的行星,我们根本不想来破坏你所生存的这个地球。这是一场意外的事故。我们到这里来的唯一目的,是看看你们的文明……从我们这些原始人的角度看看你们的文明。”

最后,这个形似瓶子的外星人还告诉他,他们从检查中发现,他的脑子里长着一块肿瘤。

但是,那个外星人安慰他:“为了补偿这场空难所造成的损失,我们已经为你治好了病。现在,我们将把你送回去。不过,我现在就得提醒你:对这件事,你不要告诉任何人。如果你说出去,不但没人会相信你,我们也会非常生气的。我们对你没有一点恶意……”

亡人相信的遭遇

突然,一阵刺耳的声音在座舱响起,弗雷德·里根马上失去了知觉。当他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周围除了医生、护士之外,还有一些UFO调查人员……

见到了自己的亲人,弗雷德·里根欣喜若狂,他向亲人们讲述了自己神奇的遭遇。当然,人们从未听说过有人在半空中与不明飞行物相撞的事。至于被撞的人竟会在摔下来时被一群酒瓶子模样的人救起,则更是天方夜谭。结果,里根讲的事,谁也不相信。甚至许多人嘲笑他,说他在胡说八道。于是,他夜里常做恶梦。他一想起自己的那段经历,就不住地苦笑,接着便仰面哈哈大笑。几个月之后,他得了严重的精神忧郁症,进了亚特兰大精神病院。在他与那个不明飞行物“遭遇”将近10个月之后,他病死在医院里。具体时间是1953年5月16日。

外星手术

由于他有着如此不平凡遭遇,医院决定对他的遗体进行解剖。医学专家们异常惊讶地发现,里根大脑中的细胞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病变,初步观察他的大脑可能被极其强烈的射线辐射过。他们还发现,几个月之前,他大脑中的一个肿瘤已被人摘除,所用的器械并不是人们通常使用的手术刀,而是一种目前医学上从未见过的新型器械。

4、火星上的来客

要指出的是,就在威尔科克斯与这两个“火星人”近距离遭遇的同一天,地处美国另一个地方的警官洛尼·赞莫拉也经历了一次类似的事件。

农田里的物体

故事是这样的1964年4月24日,在美国的索克罗镇,大约早上10点钟左右,一个名叫加里·威尔科克斯的27岁年轻农民,正在自己庄园的地里撒着肥料。忽然,一道来自山岗顶峰的光芒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放下肥料,好奇地开着拖拉机朝那座山岗的顶峰驶去。终于,他在离自己50米远的地方,看到了一个呈雪茄状的长长物体。开始,他还以为那是飞机上扔下来的副油箱。但他很快就发现,那并不是什么油箱。那个东西悬停在离地面1.5米高度,并发出一种嗡嗡的响声。看上去它大约有6米长,2米厚。它那银灰色的表面显得异常光滑。

火星人

这个美国农民小心翼翼地走近,并用手摸着这个物体。当时,他的感觉是,这个物体的表面就像小卧车车身的表面那样洁净、光滑。

突然,有两个人出现在物体的下方。他们俩都穿着银灰色的上衣连裤服,他们的脑袋也都紧紧地裹在这身服装的上方。他们的腰部有一个盘子,上面装满了土块和植物的样品。这时,其中的一个人走向年轻农夫,用十分标准的英语对他说:“你一点也不用害怕,我们与其他人都已打过了招呼,是他们让我们拿的。”这声音到底是从那个人身体的哪个部分发出来的,威尔科克斯也不清楚。接下来,开始了一场怪异的对话。来访者提出来的问题,像小孩子一样幼稚:你在这块地里干什么?肥料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作用?是由什么组成的?来访者还告诉威尔科克斯,他们来自火星,他们到地球上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一下地球上的农业情况,因为火星上的农业还不很发达。后来,话题又扯到其他问题上,而且还重点谈了UFO乘员使用的推进装置。

来访者还告诫农民,这次遭遇不能告诉任何人,因为那样对他没好处。然后,他们就朝那个雪茄状的飞行物的下方走去。上了飞行物,起初开始水平地朝前飞行一段,后来便向上爬升,消失在蔚蓝色的天空中。据这位农民讲,地面上留下了痕迹。

5、外星人检查地球生物“第三类接触”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可是,UFO乘员在检查地球生物时,是违背我们的意愿而强行跟我们接触的。

第三类接触

1978年1月3日,一个美国人驾驶着小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突然,汽车发生故障,停了下来。他根本无法开动汽车。当时,他四周无人,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时,他左边的地上突然冒出一个炽热的物体,只见三个人慢慢向他走过来。起初,这个人还以为这三个人想乘他的车。可是,后来他发现眼前的几个人的模样特别怪:他们穿着紧身的、闪闪发光的航天服,双眼很大,狭长的嘴巴发出音乐似的声音。他想动却又不能动。只见这三个人一步一步地向他走近。这个人后来告诉人们,当他恢复知觉时,已坐在车子之中。前车灯在闪光,引擎轰轰作响。一切都好像一场梦幻,但是手腕上的手表过了2个小时。

回家之后,每晚做恶梦,好几次口干舌燥,从梦中惊醒,发现身上有许多抓痕。每晚都无法安睡,而且医生的安眠药也不起作用。后来他只好向心理学医生请教。经过一次催眠探心术之后,这位医生发现,在这丢失的两小时中,他被绑架到UFO舱内,被外星人进行了生物研究和检查身体。

三位妇人被强迫检查

1966年1月6日黑夜,三位肯塔基州妇人在公路上被UFO乘员绑架,并接受了近一个小时难以煎熬的“身体检查”。

那晚11点半,这三位妇人从肯基州的斯坦福市开车回家时,在离斯坦福市以西1英里处,发现一个庞然大物———犹如唱盘似的飞行物呈现在她们眼前。“这个飞行物与橄榄球场一样大,”当晚负责驾驶汽车的期塔福德夫人这样说。这个UFO的外表呈金属质灰色、中间是炽热的圆形体,周围发出一圈红色的闪光,物体下端尚有三、四个黄灯。首先停在汽车前方,后来开始环绕汽车飞行,顿时使这辆汽车的行驶时速高达85公里!另两位妇人尖叫起来,让斯塔福德赶紧减速。但是,汽车已无法控制。这时,骤然间有股神奇的力量拖着汽车往后驶。后来的80分钟里,这3位妇人就什么也不知道,后来经过催眠术才知道这起事件的经过。

美国不明飞行物共同组织主任鲍勃·普拉特在经过全面严密调查后确认,这是一起令人信服的案例。伊莱恩·托马斯在催眠状态下说,她曾平躺在一间狭长似孵卵器的室内,一些类人生命体只有1.2米高。一件粗钝的物品压在她胸上,使她感到疼痛,并感到有东西在自己喉头转动,无法说话。在进行回忆的催眠状态下,她表现出惊恐万分的神色,似乎有一只手紧紧压着她的脖子。史密斯太太在催眠术下说,她置身在一间暗房内,炽热无比,脸上用物罩着。她要求不要有东西挡着双眼,可是一旦挪开障碍物,眼前怪诞的景象又迫使她紧闭双眼。但是,史密斯太太无法形容类人生命体的模样。莫纳·斯塔福德在催眠状态下的记忆是这样的:她平躺在一间类似手术室的房间里,右臂被三四个不明生物体束缚着,床的四周坐着一堆身着手术服的生物。莫纳·斯塔福德显然是3位妇人中最保持镇静的一位。她记得好像身体被伤害,两眼夺眶而出。还有一段时间,她又觉得腹部好像灌进气体,膨胀得像个气球。她也记得UFO乘员好像在拉扯她的双腿。

消失的记忆

三位受惊者相同的记忆是:汽车驶回路易斯的家中。若按预定到达的时间,应在零点左右,但是当时已是凌晨1点30分,有近1小时20分钟的时间无缘无故地“丢失”了。

回到家中,路易斯立刻发现颈部受了伤,莫纳发现路易斯颈部有一道7厘米长、3厘米宽的红色记号,好像是一道未肿起来的灼伤。伊莱恩的颈部,也有相同的记号。虽然两天后痕迹就消失了,这三位受惊妇人对失去的时间总也不能理解。据她们回忆,直到她们的小汽车离开UFO出现地13公里远,靠近赫士顿市时,她们才恢复记忆。在对她们进行催眠诊断时,雷辛顿市警方的侦察人员詹姆斯也进行血压测量和脉搏呼吸测量。他说:“我个人认为,这三位妇人的确遭遇到一次奇异的事件。”斯普林克教授也认为,她们曾经留下被奇异生物检验过的深刻痕迹,并在外来生物操纵之下,她们完全无法行动。他也证明此项奇遇与其他遭遇UFO的人有相同的描述。

6、外星“机器人”

外星人造伤我们不一定非要本人来到地球,派遗机器人也是一样。

奇特的光晕

1973年10月19日,20点45左右,法国德拉吉尼安的青年加布利埃·德莫格先生跟他的女朋友骑摩托车在马尔蒙山的山道上向山顶爬去。此山在德拉吉尼安市北边数公里外,高达507米。

突然,姑娘发现,右侧有一个发着强光的黄色球体跟摩托车朝同一方向前进,而且它四周有一圈较淡的光晕。这光晕仿佛绕亮球转动。它正在飞向马尔蒙山的南坡,然后消失在山脊另一侧。姑娘不想继续向上爬,加布利埃就把她送到加德拉吉尼安家中。后来,他遇到一位朋友,对他讲了刚才的遭遇。这位朋友是一个UFO研究团体的成员,他把加布利埃的事告诉了其他3个成员,他们决定到现场去看一看。

离奇的遭遇

他们在黑暗中,首先看到的是80米远的山顶上有一个白色的光,不十分清楚,但可以分辨。接着,那个亮的东西发出了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在调查过程中反复提问,但没有搞清那属于什么声音,似乎与收音机里的杂音差不多,4位在场的人谁也说不清楚。

与此同时,乔治·马克雷起身靠近平地上方的石塔上,他感到那石塔竟非常烫,自己的身子也被一股热浪穿过。他的同伴们则感到周围空气温度在升高。这时,他们发现山顶上那个白光下边出现一个红光,而且开始移动,从一条满是石子的小路慢慢朝平地移来。他们听到石子滚动的声音,好像有非常重的人在路上走动。

四位伙伴开始有些恐惧。乔治·马克雷、克里斯蒂安·邦萨和另一位立即躲到地平旁一垛小墙后边,阿兰·勒卡躲在石塔后的一张石凳上。他们都注意着从山顶移下来的红光,发现伴随着红光而来的是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他们一致估计黑影有3米高。在这过程中,那个奇怪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

黑乎乎的东西慢慢地下坡,它在离四位目击者只有25米远时,就停止了,弯下去好像捡什么东西,30秒钟后它又竖直,中间部分的红光熄灭,怪声同时消失。旷野一片漆黑、宁静。

外星“机器人”

一会儿之后,他们听到汽车旁有树枝的断裂声,然后就是汽车剧烈的晃动声。四位小伙子全吓呆了。阿兰·勒卡则比较镇静,他发信号,要大家赶快逃离这个鬼地方。乔治·马克雷和克里斯蒂安·邦萨跑到自己的车前,他俩商定,如果发动不了车,便躲在山谷里的灌木丛中去。

阿兰·勒卡的那位同车伙伴也跑到了汽车前边,当他正要打开车门时,来自山顶的一股耀眼的白色光束正照射他和阿兰。他俩立即卧倒,片刻后光束熄灭,又恢复黑暗。他俩钻进汽车,但车子没法发动。这时,乔治·马克雷和克里蒂安·邦萨已经发动菲亚特汽车出发了。

阿兰·勒卡好不容易起动了引擎,但开出一段距离后他又刹住了车子,朝后边看去,只见那个黑影跟在车后5、6米远的地方。随后又出现第二个黑影、第三个黑影。3个黑影特别高大,足有2米以上。阿兰·勒卡向前开了几米又停下观察,3个黑影仍在向汽车慢慢走来。当黑影接近汽车时阿兰又把汽车开出10至15米停下,他看到黑影停住了,把车向后倒去,在离黑影5米处停下。

这时,3个黑影又开始慢慢地向前移动。阿兰打开车门,对着3个黑影大声吼道:“你们是好人还是坏人?”离汽车最近的黑影这时转过去对着后面左侧的黑影,似乎交谈了几句,发出先前听到的那个奇怪的声音。过了一会儿,黑影又开始向汽车走来,速度快了一些。阿兰马上缩回车里,开车离去。约两个小时后,他又离开德拉吉尼安市,独自一人来到山上。但这次他什么也没看见,山顶的白光没有了。空气中飘散着绝缘器着火后的气味。

现在我们再来说一说阿兰·勒卡倒车时开着车后灯所看到的情景。那些黑影高2米多,身上是不发光的上衣连裤衫,衣服里边腹部有一红光。阿兰·勒卡说,黑影的红光就是那里发出的。黑影头部方方的,好像戴着头盔,眼睛部位有一个或两个长方形的发光洞。它行动缓慢,仿佛是机械装置。有一个黑影不戴头盔,只罩着一个面罩,面部前边有一个东西在动,可能是面纱之类。

7、被奉为上宾的地球人

飞碟人与地球人是没有任何感情的,但对卡斯蒂略却例外。飞碟人一再邀他前往,这是什么原因呢?

卡斯蒂略,今年52岁,生于哥斯达黎加的圣约瑟,后移居哥伦比亚并取得该国国籍,现居住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

卡斯蒂略

卡斯蒂略从事飞碟研究多年,在整个拉丁美洲无人不知。在委内瑞拉,他创立了“委内瑞拉地外现象研究所”;在哥斯达黎加又协助创办了“哥斯达黎加科学与地外生物研究所”;在哥伦比亚不但创立而且还亲自领导着“哥伦比亚地外现象研究所”。

生客飞碟

卡斯蒂略对飞碟问题的研究特别深入。他经常接受记者来访,应邀遍访拉丁美洲各国,广泛向公众介绍或解答有关飞碟人的一系列令人困惑的问题。但是在他的所有演说中,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就是他所讲述的5次登上飞碟的经历。

他第一次在飞碟上做客长达8个半小时,这实在是一段历险记。他的叙述让人们惊叹不已。按照事先的安排,1973年11月3日晚8点左右,卡斯蒂略来到湖泊的约定地点,等待着飞碟和飞碟人的到来。

卡斯蒂略球静静地望着湖面。时针慢慢地接近事先约定的8点25分。正在万籁俱静之时,突然水声大作,从湖底先后飞出两架飞碟。它们发出刺眼的强光,把周围照得通明,整个湖面都呈透亮。

片刻间那两架飞碟已飞到上空,约在200米高处盘旋,四周的气温随之急剧变化。过了一会儿,其中一架飞碟悄悄飞远,并熄灭了灯光。而另一架则渐渐飞近卡斯蒂略,并向地面射出几束强光,把他全身照亮。他看到周围一些小石块、土块、树叶在一种引力的作用下纷纷起舞,看来某种能量正在那里发生作用。此时他有一种万箭穿身之感,不一会儿就轻飘飘地腾空而起,顺着光柱升向空中。他看着脚下的湖面和快速掠过的树影,一种异样的感觉控制着他的身心。“飞到”飞碟的舱口处,舱门骤然打开,飞碟人把卡斯蒂略轻轻地放入座舱内。

这时,从一扇门里走出两个飞碟人,其中一人与卡斯蒂略握手问候。使卡斯蒂略惊讶的是此人竟然叫出他的名字。告诉卡斯蒂略说,他来自金牛座中的昴星。

这位飞碟人把卡斯蒂略领进另一间座舱。那里有4个人围坐在一张椭圆形白色透明办公桌四周。卡斯蒂略向那位名叫克拉米尔的负责人致意,然后便坐了下来。他观察到,他那位名叫克里斯纳梅克的朋友的相貌稍稍有些改变。其实,克里斯纳梅克也早已认出了卡斯蒂略,他向在座的各位朋友介绍了他与卡斯蒂略在地球上所建立的那段令人怀念的短暂友谊。对此,卡斯蒂略感到十分高兴。那4个人讲话时,嘴唇几乎一动不动,信息是通过心灵感应亦即传心术传递出来的;而卡斯蒂略却通过语言来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他们的对话长达8个多小时。座舱内异常平稳,导致卡斯蒂略以为他们谈话时飞碟仍在原地不动。其实,飞碟一直在飞行。

在交谈中,也有发生冲突的时候。卡斯蒂略好奇地问飞碟人,他们如何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走完400多光年的路程来到地球呢?要知道,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速为每秒30万公里,任何受到速度约束的物体,超过这个速度做运动,都会行自解体而转化为能。飞碟人告诉他,必须把相对论再修改三次,才能抓住事物的实质。他们说,爱因斯坦仅仅奠定了一种理论的基础。他们声称,存在着“星际飞行走廊”,它可以缩短星座之间、行星之间的距离;这种走廊可分成几类。飞碟人用密码分别给它们编了号。似乎在这些走廊中有某种能的存在,飞船一经飞入,也能释放出这种能,从而使它能以“思想的速度”飞行。

8、我国最大一宗UFO目击事件

我国有史以来最大一宗的UFO目击事件,发生于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四日,横跨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贵州、湖北、河南、广西、云南、陕西、山西等十一个省区的广大区域,目击人数据说超过一百万人。目击者除了包括一般的民众,还包括了各省、各自治区的气象学家和天文学家。

UFO

UFO出现的时间约在七月二十四日的晚上十点三十分到十一点三十分,约一个小时,在各地域大约出现了一分钟之后,然后消失移往其它地方。这个物体最初只像一颗星星,不久便开始慢慢旋转,从中心部分发生的尾光呈螺旋状,尾光光圈有五六层之多,外层闪着紫红色光芒。

根据四川省的目击者说,这个螺旋状光环的中心部位,是以逆时针方向在旋转,中心部分有着极刺眼的光,到了外面,光的强度则较中心减弱,仅四川省西昌市就有三百人看到这个东西,时间是晚上十点三十五分左右。

UFO照片

虽然此事有众多的目击者,但是用照相机将这奇观拍下来的人却非常少。四川省灌县的吴志宏是其中之一。他所拍的两张照片,被刊登在中国唯一的UFO专业杂志《飞碟探索》上。这两张照片虽然清楚地将夜空中椭圆形的光拍下来,但很可惜的是螺旋状的尾光,却没有被拍下来。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特别重要的照片。青海省,在二十二点四十分左右所拍摄到的是,斜躺在夜空中的一个会移动的棒状光。这是一张清楚的、移动中发光体的照片。螺旋状的发光体,为什么会变成棒状的发光体呢?中国某个UFO研究者做了以下说明:“因为他拍到的是发光体的侧面,所以才变成棒状的东西。”这似乎增加了这件事的可信度。

张周生的发现

云南省昆明市的云南天文台研究员张周生,于1997年7月26日晚上,在四川省成都的户外观测星象。这时,在北方突然有一个螺旋状的、不可思议的物体,紧紧攫住了他的视线,当时时间是二十二点零五分。他马上叫来同伴,于是大家就一起仔细观察张周生所发现的奇怪现象。这个物体的中心部位,像黄色的星星一般,光度大约是负三等星的光度。

从中心部位,延伸出阿基米德螺旋状的光,且形成了好几圈。颜色是浅绿色带点蓝光,螺旋状物体的中心好像喷射出东西。再仔细地看,可发现该部分由三四层所组成,整体看起来是椭圆形的。该物体由北向西笔直前进,中心虽然在移动,但整体的形状、大小、明度都没有变化,而且在空中亦不留下飞过的痕迹,在二十二点十四分的方位上,好像被云吸进去似地消失了。

不能解释的现象

张周生更进一步地向北京和南京的天文台和气象台探听,结果得到了许多关于这夜的不可思议怪现象的资料,更加了解了详情。看到UFO的地域,南北长达一百八十公里,也有某位天文学者说达九百公里。而且据说目击的人数高达一千人以上。目击的时间,虽然各地都不同,但是大致上都和张周生观测的时间差不多,前后相差不超过十分钟。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南北相差一百八十公里的两个地点的目击报告里,它的出现、移动和消失的方向,居然是一模一样,令人啧啧称奇。这个特殊的螺旋状物体或现象,除了上述地点之外,在中国其它各地,也曾有人看到。在此不做一一介绍。

那么这些形状奇怪的飞行物体是UFO,还是大气现象?

事实上,在中国的UFO调查研究活动,由于才刚刚起步,至今仍无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来给这事件一个合理的定位。值得深思的是,中国UFO研究协会的会员张周生,早在一个月之前,就预测到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四日会出现UFO。对这个说法,某个中国的UFO研究专家说,那个物体一定是UFO没错。他说:“很多人看到的是物体上方有像窗子样东西的UFO。这是UFO装置的一种。因为随着光的旋转,所以会一闪一灭,这是因为UFO的喷射出口不断地改变方向所引的现象。”“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四日事件”的螺旋状物体是什么,还有待中国的调查和研究。

9、前苏联人救外星婴儿

前苏联除了发现外星婴儿这件事外,还有许多与外星人相关的事情,但一直都未向外泄露。

保密的事件

据外电报道,前苏联当局一直对发现外星人这一惊人事件严格保密,怕引起世人惊恐。但是他们私下向美国作了通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五角大楼的高级官员说他们有事实证明,在美国和前苏联领土上存在着外星人以及他们的基地。重要的是,他们和人类共同存在的外星人相遇了。还说克里姆林宫向他们提供了外星人的照片和其身体构造的详细资料。

天外坠婴

其中最有可信度的是,前苏联曾救过一外星婴儿,时间是一九八三年七月十四日傍晚八点左右,前苏联中亚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咸海东侧索斯诺夫卡村的村民们发现一个火红的发光体突然出现在天空,将群山、村庄照亮。几秒钟后,空中传来几声巨响,爆炸声震动山谷,天空一片紫红,异常耀眼。

前苏联与中国新疆接壤区域的边防军立即派出军队对边界进行严密监视。当晚伏龙芝市又派出3架军用直升飞机,用强大的探照灯将索斯诺夫卡村一带照得亮如白昼,并封锁了它的空域。空军发现,在山村一片空地上有一堆冒着烟火的残骸。等天亮不久,军人们找到了那堆仍然烫手的黑色灰烬。此事惊动了伏龙芝新闻界和军政当局。前苏联军队立刻将该村和周围山地严密包围。事件发生24小时之后,有消息传出,出事的飞行物很像几个月前飞越苏联上空的那艘宇宙飞船。七月十五日晚上十点,一支部队进入该村东南4公里的一个山谷。他们得到报告,一个牧羊人看见天上又掉下来一个东西。两架直升飞机立即向牧羊人报告的地点飞去。边疆军区佐尔达什·埃马托夫上校也乘车赶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上校发现一个椭圆形的金属物体,它的长、高、宽均在1.5米左右。金属球体下部有短而粗的支脚,还有一个反推力制动装置,物体上部有一扇紧闭着的门。军事专家们用仪器探测了这个物体,结果表明球体内没有炸弹。凌晨3点,上校命令打开球体的门。当此门被轻易打开后,专家们发现里边有一男婴。初看,他像地球人,他呼吸缓慢,像是在熟睡。随后,他们将孩子与球体一起运到伏龙芝研究中心。

外星婴儿

埃马托夫上校后来告诉新闻记者,从种种迹象表明,那是一个外星婴儿,是一架出事的宇宙飞船在危急时刻释放在空间的。那个球体十分平稳地着陆。他们还肯定地说,这个球体是一个宇航急救系统,孩子没有受伤。

照料婴孩的一位医务人员也透露,那孩子很像我们地球的婴儿,是活生生的人。不同的是,他的手指和脚趾之间有蹼,这说明他曾在水中生活过很长时间。另一个不同点,是他的眼睛呈奇怪的紫色。X光透视结果表明,他的肌体结构与我们人一样,只是心脏特别大。他的大脑活动比我们成人还频繁,很可能他有心灵感应和图像遥感的特异现象。

有8个护士参加了护理这个外星婴儿的工作。其中一个人透露那个婴儿可能有一岁的样子,体长0.66米,体重11.5公斤。没有头发、眉毛和睫毛,好像也没长眼皮。睡觉时,眼睛也是睁着的。不哭也不笑,但很聪明,在给他换衣服时,他配合得很好。他最感兴趣的是一个由闪光铝片制成的机械玩具,也许是因为它像他们所乘的飞船一样发亮的缘故。

很可惜的是,这个外星婴儿先是在伏龙芝医学研究所,然后在阿拉木图儿童医院生活了近一年之后,突然发病死去。

10、外星人频临法国

飞碟一次又一次地来访地球,对于它的存在与否,人们都在不停地探索,其中飞碟事件发生在法国最多。

青年的报告

事情开始于一九五四年九月七日清晨。大约7点多钟,住在索恩省的两个青年,慌慌张张地闯进当地宪兵分部,向宪兵们讲述,他俩早上在孔台村附近突然发现距他们200米远的地方停着一个奇特的物体,其形状好似一团尚未堆完的草垛,上边还有一个转动着的圆盘。再定睛一看,它还在轻飘飘地移动着。于是他俩情不自禁地惊叫起来,一起朝怪物冲去。当他们越过一段甜菜地和草坪奔至离怪物150米附近时,发现该物体蓦地飞起15米,然后垂直升高,消逝在云天中。而且起飞时未发生任何响声,他们仅隐约觉得它释放出一缕轻微的青烟。飞向天空的怪物呈浅灰色,直径有10米左右,恰似一个倒扣着的盘子。

冶金工人的描述

三天之后,驻宁在瓦朗西安的宪兵队接到了当地一位名叫马利奥的冶金工人的报告,声称:前天夜里他偶尔走出家门时,先见到不远的铁道边上有一团黑影,接着又发现两个身高不过一米的小型怪人在院子里游荡。起初,他以为这是两个化装成潜水员的小孩出来偷东西,于是他便从他们后边悄悄走过去,想捉住他们。当他快要接近小孩的瞬间,铁道上的黑影突然向他射来一束刺眼的强光,他立刻固定在原地动弹不得。他只觉得浑身针刺般地疼痛,也不能说话。这时,院子里的“小孩”大摇大摆地从他面前走过,径直向黑影走去。当他们走进黑影后,光束才熄灭。黑影轻轻飞离地面30米高,然后向西飞去,消逝在夜空里。过了许久,马利奥斯才恢复活动能力。

九月份的连续记录

同时在那年的九月二十日,住在摩泽尔省的一位名叫勒内·保尔的电工向当地宪兵队报告说,那天晚上9点15分,他看见有一个霓虹灯管的发光物体从空中飞过。此时,住在61公里以外的一位名叫路易·莫尔的也报告说,他看到一个奇异的发光物从山岭的背面飞来,降落在山岭的东侧。它的体积和形状恰似一辆中型轿车。着陆后光芒变弱,这里他看见该物体中有一些人在活动,当它再次呈现火球状时,该物便腾空而起,向东南方飞去。

更重要的是九月末发生在法国东南部汝拉山区的一件事。那是九月二十七日的夜晚,天上下着大雨。住在高山地带一个名叫罗兰的农民,他的4个孩子正在堆放柴草的棚子里玩耍。突然一阵狗叫,接着9岁的女孩尼娜匆匆忙忙地从室外跑进来告诉其他孩子说,她刚才见到一个幽灵般的家伙在谷仓那里游荡,行走时没有任何声音。于是12岁的莱蒙立即跑进谷仓去看,但什么也没发现。接着他打开谷仓的门朝外边张望,这下真的看见“幽灵”了!那家伙个头同他不相上下。于是,他顺手捡起几块石头扔过去,其中一块击中了,并发出金属的响声。当他又拿到弹弓向怪物奔去时,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把他压倒在地。直到“幽灵”远去后,他才能重新站起身来,拔腿跑回谷仓。出来帮他开门的尼娜对这一切看得一清二楚。4个惊恐万分的小孩拼命往家里跑去。忽然,4岁的柯洛德尖叫一声:“你们看呀!”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150米外有一团火球在飘飞,转瞬即逝。

像这类留下清晰印记的发现,那几天还有许多。就在那之后的两天里,在法国南部的德龙省有一位妇女傍晚在树林边散步时,一个怪形人突然出现在她面前。此人个子矮小,穿一身“潜水衣”,似乎没有胳膊。当她拼命地逃回家时,看到一个陀螺形的物体从附近的玉米地里低飞而去,不一会儿又垂直高飞,而且十分迅速,宪兵队得到报告赶赴现场后,一眼就看到留下的那些清晰的印迹:在直径为3.5米的一块地上,灌木、荆棘的枝叶被弄得七零八落;飞行物起飞时把周围的玉米全都吹伏倒地。可以说,这一次取证最为有力。

11、食人族吃过外星人

一九三六年春天发生了一件大怪事,但一直保持秘密达53年之久,直到最近,一位人类学家费兹·格达博士前去查访该食人族,才披露出一批原本到地球来执行和平任务的外星人,被这个位于南美的食人族杀死和吃掉!

吃外星人的故事

来自瑞士苏黎世的格达博士表明他相信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是真的。

据格达博士说,他是在去年前往巴西森林研究当地部落生活时,遇上那名食人族酋长的。

在他们详谈有关该族的历史后,这个老酋长开始与格达博士熟识起来。酋长后来告诉格达博士一个重大秘密———当年所发生与外星人接触的怪事。他告诉格达博士当那些外星人到来时,他们正与邻族发生战争,双方都死了不少人。那些外星人十分矮小,就和他们的儿童一般高大,而最特别的,还是他们一身深绿色的皮肤。

它们一来到便用食人族的土语与族人交谈,还告诉他们,它们到地球来是为了制止战争,给世人带来和平。所以食人族接纳了它们。但不到两三天,那些土人却发现它们用仪器检验族中一名儿童,这就使土人起了疑心,便把六名外星人全捉了起来,将它们杀死和吃掉。

奇变的答复

然而那艘载它们到来的飞船又如何?格达博士说当他向酋长问到这个问题时,却得到了一个“奇怪的答复”。那名老酋长对格达博士说,当他们杀死那些外星人后那艘飞船却发出一阵银白光,跟着便飞上天空不见了。地球人真的吃过外星人吗?关于这个问题还不能下绝对的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12、UFO与飞机对峙

一些目击者为UFO提供了很多可靠的证据,都证明了UFO对无线电、飞机上的仪器、家用电器、电视、汽车有影响,还会造成城市大规模停电事故。

导弹袭击

1974年的一天,朝鲜半岛滨城海域浓雾迷漫,茫茫一片。陆地上的空军部队严密监视着海空,一枚枚隼式导弹耸立在发射架上,随时准备点火发射。

上午10点,空军基地的雷达收到了一个陌生的无线电信号。一个幽灵般的物体从大海上空迅速飞来,闯进了滨城海岸的警戒系统。不一会儿,岸上的人们都看见这个发光物体;监视海岸的军人们立即发现,浓雾里有一个十分庞大的黑影。稍过片刻,大家清楚地看到,那是一个金属盘状物,呈椭圆形,直径约100米,高度在10米以上。它燃烧着,浑身火一样的红。它发出的红、绿色光线,并且在自身的周围急速地作逆时针方向旋转。突然,这巨大的飞行物停止了移动。它既不是导弹,也不是普通飞机。它上面没有任何标记,而且已经飞到了一个危险极大的区域,基地指挥部断定,这是一架怀有敌意的飞行器。

第四发射台上的上尉见此情景,立即下令发射导弹。第一枚隼式导弹拖着烈烟腾空而起。极度紧张的指挥人员战战兢兢地观察着,等待这第一个行动的结果。可是,隼式导弹没有击中目标,一道白炽的强光反而准确无误地击中了运载火箭和弹头,转眼之间把导弹熔化了。而那个不明真相的飞行器骤然加速,几分钟之内便从雷达荧光屏中消失了。

此事令基地人员恐慌不安,这个不速之客不邀而至,不辞而别,企图何在呢?无论军官还是士兵,大家都猜不出来。难道它仅仅是来侦察一下基地吗?它发射的白光只是为了自卫吗?莫非它是蓄意挑衅?

第四发射台的上尉军官惊恐万状,一颗耗资百万美元的极为复杂的导弹竟在眨眼之间熔化不见了,他百思不得其解。万幸的是地面人员均安然无恙。次日一早,全营值班官兵举行了秘密会议,基地司令要求大家不要谈论此事。然而,大家关心的不是保密,而是自身的安全。

有关飞机与导弹被UFO击毁的事时有发生。1966年,俄亥州费利西蒂附近的一个军事基地曾经把一枚奈基式导弹装上发射架,射击目标是雷达测得的一个UFO。但还没来得及将奈基式导弹发射出去,UFO就逃走了。

飞机追踪

此外,遭遇UFO而失事的飞机事件也多得不胜枚举。最有名的是1984年P-51式飞机。机长托马斯·曼特尔奉命驾驶着他的P-51式飞机在路易斯维尔高空追赶一个UFO,突然,轰的一声,飞机奇异地爆炸了,曼特尔也被炸死了。此事异常神秘,但曼特尔死于追赶UFO途中,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地面人员证实说,他们亲眼看见“曳光弹”从UFO中射出,击中了P-51式飞机。

1955年,美洲大闹UFO风潮期间,许多飞行员死于非命。美国空军的一军官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我当时随着美国空军部队来到了冰岛。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我们的雷达测到了两个UFO。它们以惊人的速度向基地飞来,当时我们有一架战斗机正在执行正常的飞行任务。地面雷达人员通知机上人员,他们的空区上有两个不明飞行物。无线电中传来飞机驾驶员的答话,证实空中的确有两个奇怪的东西。可是,驾驶员的话还没讲完,电波就突然中断了,此后再也没有收到他的任何报告。我们看见飞机疾速向大海坠去。那个地区的海水不深,我们随后便把飞机的残骸和两个飞行员的尸体捞了上来。”

这们军官露出悲伤的表情,接着说:“谁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有许多现象我们解释不了。后来,长官告诉死者家属说,这两位军官是在例行训练中遇难的。”

惊人的UFO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下面是印度的一个案例。那是1953年5月2日的一天,一架彗星式喷气机从加尔各答的达姆机场起飞,刚飞行5分钟,该机便坠毁于地,一片熊熊烈火将机上43名乘客全部烧成灰烬。当时新闻界说这是机器故障所致,而把事实真相掩盖了。5月20日,印度民航部向合从社发布消息说:“英国海外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在空中撞上‘一个非常沉重的物体’,然后坠毁于地,火光冲天。初步调查的结果表明,事故不是飞机的部件引起的。”而专家们经过研究,排除了雷击和撞机的可能性。不过,几个月之后,英国航空专家P·B沃克博士于1954年1月20日在法恩巴勒向报界宣布,从机身和机舱的内外状况可能断定,“飞机是被某个巨大的物体撞歪后解体而坠落地面的”。

UFO击毁飞机的事件层出不穷,令人生畏,它们这样做的真正目的至今仍是个谜,只有在UFO之谜解开之时,地球人才能真正了解其意图。

13、UFO在水中游泳

美国太平洋舰队官兵,曾多次在太平洋某些水域上空看到一个能分裂的圆柱形UFO。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从这些分裂后的圆柱形UFO中还飞出更小的UFO,它们能钻进大海,然后再从海里再飞出来,返回原来的圆柱形UFO中,刹那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科学家们认为,那个最初出现的巨大的圆形UFO实际上是一个载有许多小型飞碟的外星飞碟母船。

异常目标

1963年,在波多黎各沿海曾发生了一起令人费解的事件:美国海军在这里举行一次反潜军事演习,参加这次演习的所有潜艇都无声无息地行驶。一艘护卫舰上的声纳员突然向驾驶台报告:“一艘潜艇的运行状态出现异常,同时发现海底有一不明物体跟踪。”当然,声纳员也搞不清这究竟是什么目标。开始他以为这是军事演习通常暗设的一些“陷阱”之类的假设目标。可是,根据仪器显示,这一水下不明物体的潜航速度达到150节,即280公里/小时,而最先进的现代化潜艇的最大潜航速度才45节,因此,声纳员立即断定这根本不是假设目标。

值班军官立刻向军舰指挥官报告了此事,与此同时,他立刻又同指挥舰无线电联系,但令人惊奇的是,他们这间的无线联络也纷纷中断,而且,其他舰艇同航空母舰之间的无线联络也中断了。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指挥部纷纷接到与之类似的报告。然而,参加这次演习的军官、技术专家和其他人员证实,他们亲眼看到了荧光屏上出现的信号,大家一致认为,根据这些信号的性质判断,这个水下不明潜水物有一个唯一的螺旋桨或某种类似螺旋桨一样的推进装置,因而它能以150节的高速潜航。

水中UFO

那个不明潜水物与美国潜艇之间的这种“猫鼠式的游戏”连续进行了4天。4天来,这个不明潜水物沿着这片广阔水域神出鬼没地活动着,美国海军舰只和飞机在跟踪这一不明潜水物的同时,接收到它发出的信号。也可以说,不是美国军舰和飞机跟踪不明潜水物,很可能是不明潜水物在跟踪美国舰只。然而,这并非是事情的全部。根据声纳员的报告判断,也就是说,它既能水平又能垂直地作机动性潜航。这是当今地球人类制造的任何一种现代化水下军舰都做不到的,现代化潜艇的下潜极限深度不超过1830米,并且还须4~5小时才能完成。科学家们认为,这一神奇的不明潜水物可能来自外星,他们断定,UFO又在地球的水中出没了,也就是说出现了水中UFO。

14、UFO杀死动物

1968年,在玻利维亚乌龙一带发生了外星人屠杀动物的事件。

外星偷羊贼

那年3月13日晚18点,当地居民巴伦蒂娜·弗格雷斯夫人把她的部分羊群赶回了羊圈。她吃惊地看到羊圈的栅栏上蒙着一层塑料纺织成的网,同时还看到羊圈里有一个矮人,他身高约1ᥪ1米,正忙着用一根粗管子宰她的羊。弗洛雷斯夫人以为他是个偷羊贼,就用石块打他。这时,这个怪人朝一个形似收音机的盒子走去,转动盒子上的一个轮子,羊圈里的塑料网便一下子吸进了盒子。

弗洛雷斯夫人是个能干的女人,她操起一根棍子走过去想教训那个小偷。但那个“小偷”竟拿着管子朝她走过来。他用管子上的钩子扎了她几下,在她手臂上划了几道轻伤,那武器在他手里像飞镖一样。接着,这个怪物拣起吸走塑料网的盒子和透明材料做的袋子,袋子里装着被杀的山羊的内脏,向空中升去,不一会发出了一声巨响,然后就加快速度消失在远处的夜空中。

外星偷兔贼

警察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发现被外星人杀死的母羊共计34只。

类似这样的事件在意大利拉斯佩齐亚附近的伊索拉也发生过。1954年11月14日,一群从雪匣形飞碟走下的身穿金属宇宙服的外星人,当着洛伦齐尼先生的面,把他养的家兔全部抢走。洛伦齐尼跑回屋取枪保卫自己的兔子,但不知怎么他手中的枪却变得越来越沉重。他想开枪,可子弹飞不出来。他欲呼不能,欲逃不能,那枪最后从他手里落到了地上。当洛伦齐尼恢复知觉后,他拣起枪,扣动板机,子弹飞了出去,可惜“雪匣”早已飞走了,空中只留下了一道明亮的尾迹。

外星人为什么要屠杀地球的动物呢?他们把动物拿回去有什么用呢?我们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15、UFO数次袭击莫斯科

1981年11月16日晚上8点左右,在前苏联莫斯科市区东部的依兹玛伊公园里,无线电工程师蔡伊特斯基和好多过路人看见一架发光的圆形UFO从公园的树丛后面突然升起,飞行在夜空之中。

魔鬼降临

蔡伊特斯基等人听见树丛后面有妇女在狂喊:“魔鬼降临了!”

妇人指着雪地上一个完整的圆圈形状,显然是热力溶化的痕迹。她说:“有一架飞碟降落在这里,飞碟门一开,走下来一个怪物。它的头好似一个翻转过来的漏斗,两眼又圆又大,毫无表情,它的手只有四个指头。身体有四肢,身材宽大,好像是男子汉。身上没穿衣服或者只穿着贴身的紧身衣。”

怪人听见妇人的呼叫,立即返回飞碟内,马上腾空而去。

UFO多次降临

UFO登陆莫斯科并非第一次。1981年4月初的一天夜里,天还没有亮,大约凌晨4点多钟,住在一幢政府公寓的几个高级工程师、前苏联国防部的官员和一位医生,早早起来准备上班,他们在各自的房间和浴室里都看见了天空列队飞行的四架发光的飞碟。

莫斯科大学物理教授齐高率领20位科学家调查了这一报告。他说上述目击证人都有身份地位,也特别可靠,并非捏造。

证人述说四个飞碟都有透明的塔形驾驶舱,可以看见里面驾驶员的肩部以上,四个驾驶员都是人类形状,头戴透明的太空盔,面无表情。飞碟低飞时就在屋顶,悄无声息。每架飞碟都向地面射出一道绿光。

1981年8月23日晚上,莫斯科的退休医生博加特列夫,因睡不着觉而起来到厨房喝牛奶,突然看见窗外出现一个奇怪形状的像面团一样的发光飞碟,浮悬在距他寓所仅约30米的前方。

医生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心中更为惊恐,那飞碟好像有眼睛似的,紧紧盯着他。突然,UFO向他射了一道闪电般的光芒,将窗户烧了一个直径约8厘米的小孔。玻璃圆片掉在地上,洞口十分光滑。

那天夜里,莫斯科有60多家的窗户都被神奇的光芒射溶了3个约8厘米的圆孔。但博加特列夫是唯一有幸的目击者。

太空物理学家艾沙沙博士带领一批科学家调查后向当局报告:“当夜至少有17架飞碟袭击莫斯科。”艾沙沙博士访问了很多证人,他们是这样讲述的:

当夜7点12分,首批飞碟出现在莫斯科的上空,这是两架雪茄状的太空船,长达几千英尺,停在大约10英里的高空,两船并排,20分钟后向北方飞去。

9点20分,许多人看见一架大小如半个月亮、白色发光的圆形飞碟。

著名前苏联太空学家史尼博士也报告说:“当夜他看见第二架飞碟,形状好像一条大鲸鱼,喷射出蓝色光芒,在上空盘旋了很长一段时间。

玻璃被烧熔的情况,与1977年9月在彼得市发生的极为相似。

前苏联的专家们研究不出到底是什么力量能使窗户玻璃的分子结构完全改变。

艾沙沙博士说:“专家们都无法解释,这是一件不解的飞碟神秘事件。国营玻璃公司的专家们也无法复制跟飞碟射熔的玻璃片相同的物品。”

政府态度

许多飞碟光临莫斯科,引起了政府的担心和科学家的重视,但没有人能知道这些飞碟是什么,来自何方,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来对付,这些令人费解的谜不知何时才能解开。

第二节、神秘宇宙

1、宇宙是如何诞生的

宇宙是如何诞生的?现在的样子又是如何演变而成的呢?在很早以前人类就提出了这些疑问。这个使人类困惑千年而未能破解的重大问题,直到70年前爱因斯坦完成了一般相对论学说之后,才首次提出符合科学逻辑的解答。

大爆炸宇宙论

一般相对论提出,宇宙有可能发生膨胀,后来研究的结果证实了这一点。科学家们发现远方的银河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和我们的银河拉远距离,这说明宇宙正在逐渐地膨胀着。另外,还发现宇宙空间到处充满着3度K的杂音电波,这证明宇宙曾经是一个超高温、高密度的大火球。在以上事实的基础上产生的“大爆炸宇宙论”已被公认为是当前最标准的宇宙进化理论。

宇宙的诞生

根据这个理论推算,宇宙诞生的时间在150亿年之前。宇宙刚刚诞生时它的直径仅有1/1033厘米,但它的温度和密度却高得让人无法想象。由于物质的温度和密度骤然下降,使这个宇宙之卵以爆炸性的速度猛烈膨胀。在“大爆发”中诞生了各种元素和支配它们运动的力,也因此形成了星球和银河,顷刻间宇宙之卵便演变成了“成年”的宇宙。

宇宙的轮回“大爆发宇宙论”得出,宇宙可能是从既无空间也无时间的“虚无”之中以惊人的速度迅猛膨胀而瞬间诞生的。还提出,宇宙常常是周而复始地从诞生到消亡,再诞生,再消亡的轮回,我们现在的这个宇宙只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个宇宙中的一个而已。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宇宙的起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等待进一步的考查、研究。

2、宇宙有多大

我们现在所谈到的宇宙大小,是指可见的宇宙,也就是以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为一个球体,它的半径是从大爆炸,即宇宙作为一个点诞生,并开始向外迅速膨胀以来光所通过的空间;从整体上看,宇宙很可能比这个可见的宇宙大得多。

光年“光年”是天文学采用的计量单位,也就是光在一年中经过的路程。光的速度大约为每秒30万公里,一光年大约是94600亿公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十万光年。而且还有另外的星系在银河系之外,离我们有数10亿光年。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边缘,最新发现了类星体,与地球相隔约100亿到200亿光年,这是到目前为止所知最遥远的天体。“标准蜡烛”

假如天文学家可以找到一支“标准蜡烛”,也就是某个类星体,它有稳定亮度,特别显眼,远隔半个宇宙也能够看见,那么这个问题便不再是谜。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家公认整个宇宙可通用的“标准蜡烛”还没有找到。因此,天文学家运用这一基本方法时通常采取一种分步方式,这就是设立一系列“标准蜡烛”,每一步的作用就是测定下一步。

宇宙大小的争论

近几年,近红外线观测宇宙变星、行星状星云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翰·托里的成片星系,3种不同的“标准蜡烛”,使大多数人认为宇宙并不大,仅有110~120亿光年。

但是,并不能肯定这就是正确答案,至少有另外3个天文学家小组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其中的一个小组是以哈佛大学天文学系主任罗伯特·柯什纳为首,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宇宙并不古老,可能有150亿年。

但杰奎琳·休特及她的学生们,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埃德·特纳,都测定宇宙有240亿光年。

3、宇宙的年龄是多少

宇宙的年龄有多大一直是科学家所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是宇宙是否会膨胀的一个指标。

同位素测定法

测定宇宙年龄的方法有很多。用同位素年代法测量过地球的年龄为40至50亿年,月球年龄为46亿年,太阳年龄为50至60亿年,此法测定宇宙年龄为120亿年。

球团测量法

比较常用的还有球状星团测量法,它是借助恒星演化理论来测算恒星年龄,利用这个方法计算的宇宙年龄为80至180亿年。如果从测定的最老恒星的年龄约200亿年来看,宇宙的年龄至少应在180亿年以上。

哈勃常数测定法

哈勃常数测定法是基于宇宙膨胀的观测事实确立的。在一个不断膨胀的宇宙中,测膨胀速度可通过红移量的测量来获得。测出邻近星系与我们的距离,再由此标定红移与距离的关系,就可提供宇宙的尺度,进而计算宇宙的年龄,因此测定出邻近星系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是最为关键的。

宇宙的年龄有多大

还有人采用一种与哈勃常数无关的测定方法,测得的宇宙年龄为240亿年。最近,德国的科学家测定出宇宙年龄为340亿年。

总之,运用不同的测定方法测出来的宇宙年龄都不一样,而且相差非常远。由于宇宙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演化等问题至今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解释,所以宇宙的寿命到底有多大,也无法给它一个合理的解释,有待科学的进一步研究。

4、银河系的秘密

在茫茫的宇宙中,那飘渺的银河引起多少人的遐想,谁都想看看它披着神秘面纱的真面目,但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个谜。

银河的秘密

17世纪时,伽利略首先用望远镜发现了银河。他发现,这是一个恒星密集的区域。后来,英国人赖特提出了银河系的构想,并具体描绘出了银河系的形状。他假定,银河系是个透镜,连同太阳系在内的众星位于其中。在中国境内,人们观测到的银河是从天蝎座起,经人马座特别明亮的部分,达盾牌座而止。

18世纪时,英国著名天文学家赫歇尔父子对赖特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他们发现,银河系中心处恒星特别多,离中心越远越少。他们的观测表明,银河系的确是一个恒星体系,并且其范围是有限的,太阳靠近银河系中心。测量结果表明,银河系非常庞大,可容纳3亿颗恒星,其直径为8000光年,厚1500光年。

20世纪初,荷兰天文学家卡普亭对银河系的观测和赫歇尔的观测结果基本相似。1906年,他测出银河系直径为23000光年,厚6000光年。但1920年他对银河系测出的新数据变化很大,银河系直径为55000光年,厚11000光年。

以赫歇尔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提出,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1915年,美国天文学家卡普利研究了许多球状星团的变星,发现太阳仅仅是银河系内的一颗普通恒星,而不在银河系的中心,它距中心约5万光年并朝向人马座,银河系的范围大约有30万光年。

20世纪80年代,银河系又有了新的数据,即质量相当于2000亿个太阳的质量,直径为8万光年,厚2000光年,太阳距银河系中心距离为2.5光年。

银冕

关于银河系的观测一直在进行着。有科学家指出银河系是镶嵌在硕大无比的异常低密度的星系冕———银冕之中。天文学家从理论上论证了它的存在。由于银河系吸引仙女座星系以每秒300公里的速度向我们奔来,这就要求银河系质量至少不低于10000亿个太阳质量,进而说明,银河系至少应存在一个至少延伸到80000光年以外的星系冕。但这个假说目前仍有许多科学家不相信。

银河系究竟有多大,它是由什么构成的,它那无数的秘密到今天,仍然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5、太阳捣什么鬼

1989年春天,美国亚利桑那州基特峰国家天文台天文学家阿弗拉在一天夜间,突然发现夜空之中出现了一片红光。最初他还以为是森林着火映红了天空,瞬间,满天红色又变成绿色的北极光,如一块巨大的幕布悬挂在天上。

都是太阳惹得涡

阿弗拉所见的情景原来是太阳捣的鬼。太阳与地球大约1.5亿公里的距离,它的直径约为140万公里,大小约为地球的333000倍。这个巨大的星球的组成成分中,大部分是氢气,约占72%,氦占27%,其他物质占1%。太阳核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每秒钟有6亿吨的氢在那里被聚变成氦,然后被送到太阳表面。太阳表面又叫光流层,那里的温度较低,只有5500℃。太阳是悬浮在空中的天然核反应堆。它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是通过核聚变而产生的。这些能量形成太阳上的风暴,高速粒子将能量的一部分带到太空中。当风暴吹向地球的时候,地球磁场因为受到它们的干扰而变成椭圆形状。

太阳能

太阳表面的能量还以可见光、紫外线和X射线的形式向地球辐射,它们的力量足以穿透地球的大气层,其功率竟高达100万千瓦!也就是说,地球上每平方米都受到1.35千瓦来自太阳的能量辐射,科学家把这个数字称为太阳常数。

有了太阳能,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才能生长;同时也因为这种太阳能储存在已经变成矿物燃料的古物中,从而为我们提供煤和石油。阳光给地球送来了热量,促使大气循环,海水蒸发,形成云和雨。在大气层中,太阳能撞击2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将它们变成由3个氧原子组成的臭氧分子。臭氧层挡住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另外一小部分透过臭氧层的紫外线,能使人晒得黝黑,而且如果照射的时间太长,就会导致皮肤癌。

阳光是地球最稳固的热源,45亿年以来,它使地球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对维持生命的存在是相当重要的,来自太阳的能量无论变多变少,都会深刻的影响到我们的行星。

太阳之谜

人类对太阳的研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直到今天太阳还有许多秘密仍没有破解。人类将借助于未来的宇宙探测器去解开一些太阳之谜。

透过天文望远镜,人们能够看到太阳的表面是一片变化万千、广阔而又恐怖的景象:有的地方像是地球上成荫的绿树林,有的地方像地球上正在起火的大草原,有的又像地球上微风吹拂下的麦田。在半径为70万公里的太阳上,到处充满了氢,那里氢的密度是地球上水的千分之一。而“粘附”在太阳表面上不断抖动着的“微细纤维”,实际上是正在喷射到30万公里高处的数以10亿吨计的物质,那些竖立着的“骨针”是比喜玛拉雅山还高的高山。

太阳的活动,如热核反应等,与地球的气候直接相关。科学家还预测,等太阳上的氢消耗得差不多时,它将膨胀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红色“气球”。膨胀出的部分可以覆盖水星甚至金星,就算地球不至于被火葬,强烈的热辐射也足以使海洋沸腾蒸干,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会灭亡。不过,这场宇宙大劫难在50亿年内不可能发生,这就给科学家充足的时间去探索离我们最近恒星的奥秘,寻找拯救地球生命的“诺亚方舟”了。

6、月球的起源

月球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有科学家曾断言,月亮是地球早期与另一个天体发生猛烈的宇宙碰撞时产生的。也就是说,月亮是在一次“大撞击”之后,从地球母体中分裂出来的部分物质形成的。

撞击说

1984年,探索月球的科学家们就以碰撞学说举行了首次严肃的学术讨论会,大家的看法已逐步趋于一致。最近的计算机模拟使撞击镜头变得更加活灵活现。大约45亿年以前,一颗巨大的星体,或许与火星的大小差不多,在一次空前的宇宙大碰撞中猛击了地球。两个天体的球壳都很薄,撞击时破裂开来。撞击物艰难地破开地幔,全面进入地核,在那里留下了大部分躯体。来自两个天体地幔中非常多的岩石挥发掉了,残片便形成一团环绕地球运转的云雾。气体冷却之后,云雾颗粒冷凝成一个薄薄的光环。在那里,通过反复碰撞,粒子开始聚合增大,经过数千万年之后,月亮就逐渐诞生了。

外星人基地

不过前苏联科学家瓦欣和谢尔巴科夫曾提出:月球是一个受智慧生物控制的天体,也就是巨形宇宙飞船说。假如这个假说成立,那么月球应该是中空的。月球的全部天文参数都应符合这种特性。事实证明,前苏联两名科学家的假说得到了许多事实的支持。美国多次载人登月的阿波罗飞船飞行证明,第四种假说可能成立。宇航员在月面上做的月震试验、火箭三级毁月试验都表明月球是中空的,产生如铜钟般的震动效果,另外月面环形山不管大小,山的深度都一样,说明月表下层可能有加固钢体。以前月球曾离地球不远,但现在却离地球越来越远,且轨道也越来越远。从这些现象中,都说明月球是受外星人操控而来到地球身边的一个外星人人造天体的可能性相当大。根据宇宙信息,有人更确切地提出,月球的确是外星人改造过的一个天体,是外星人的宇宙基地。在100万年前来到地球附近,近轨道运行在地球周围,利用它来控制地球的轨道稳定运行,以防止偏向金星的轨道。不然在太阳系中,地球可能变轨进入金星轨道,因此会给地球人类造成灾害。多年来,外星人一直操控着月球,不停地调整着地球轨道,他们使用的完全是超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后来,种种原因又使月球变为高轨道飞行,而且慢慢远离地球。

要彻底搞清楚月球的诞生原因,还有待人们通过各种高科技的探索来解决。

7、彗星来自何处

彗星是宇宙天体中一种流浪的天体,它不是经常能被我们所见到的天体。

彗星的周期性

彗星分两种:周期的彗星和非周期彗星,不同周期彗星的周期不定,有的几年回归一次,有的几十年回归一次,有的上百年和上千年回归一次。还有的非周期彗星是永不回归。周期彗星的运行轨迹大部分是椭圆形和抛物线状;但非周期彗星的轨迹是开放形的双曲线状,这种运行轨道是受天体间万有引力作用造成的。在行星的摄动下,一切的周期彗星都变为非周期彗星,反之,有的非周期彗星也可变为周期彗星。

假如彗星的寿命那样短暂是事实,而且四分五裂是它们的命运,形成大量的宇宙尘埃而结局就是消亡,那么为何直至今日还有那么多的彗星遨游于天际呢?为何在太阳系形成至今的亿万年间的漫长岁月里,彗星仍没有消失完呢?

彗星的命运

上述问题的解释只可能有两种:一种,彗星形成与它消亡的速度是等同;另一种,宇宙中的彗星无可计数,所以在46亿年后的今天仍未消失完。但是第一种成立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天文学家们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现彗星仍在形成的证据。

宇宙尘埃说

因此,我们只能从第二种可能性进行探索。1950年,丹麦天文学家詹·汉德瑞克·奥特指出:当太阳系形成时,由于它的中心产生的引力,不能充分束缚它最外部大量的宇宙尘埃和气体星云等原始物质,因此这些物质并没有形成整个聚合过程中产物的一部分。在这种聚合过程的初期,上述物质都处于原始位置,并因受到的压迫比较小而形成大约-1000亿块的冰态物质。这种云系尽管离各行星系很远,但仍受太阳吸引力的控制,人们称它为“奥特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见过这些云系,不过至今,这仅仅只是对彗星现在存在原因的一种解释。

非常明显,彗星有存在于上述云系中的可能性,这些彗星以特别缓慢且不变的速度绕太阳旋转,其运行周期达数百万年,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彼此间的碰撞或其他恒星的吸引,彗星的运行将发生变化。在有些时候,它的公转速度会加快,此时,公转轨道半径也必然会加大,而且最终永远与太阳系相脱离;反之,公转速度也有可能会减慢,此时,彗星将向太阳系中心靠拢。在这种情况下,彗星将以一种特别绚丽的形象出现在地球上空,从此它将以新轨迹运行,而且最终步入消亡。

奥特研究表明,在太阳系存在的时间内,有20%的彗星已经飘逸到太阳系以外或已坠入太阳而消亡,不过,仍会有80%的彗星以它原有的状态遨游于太空之中。

太阳系边缘彗星带

这种学说认为太阳系边缘有个彗星带,那里大约有l00亿颗彗星,它们可能是在50亿年前在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形成时剩下的物质形成的。而且有规律地向太阳系地球飞来。

当它们从大行星附近飞过时,由于行星引力作用,轨道受到摄动,于是轨道变成椭圆形,成了周期彗星。所以,它也成为太阳系的固定成员。如哈雷彗星,它就是椭圆形轨道,周期为76年,周期性地回归太阳系。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俘获”说。

木星喷发物

这种假说认为大部分周期彗星的轨道远日点都在离木星轨道挺近的地方,由此可推测彗星非常有可能是由木星内部向外喷发的一些物质形成的。彗星的化学成分的确也与木星大气成分相似,这一点证实了喷发说。要想喷发,必须达到60公里/秒的速度才可能使喷发物摆脱木星引力而飞向太阳系的轨道。不过这一速度以木星上的温度来看,又好像特别困难。所以此假说是否能成立,还待作进一步的研究才能证实。

复仇星

复仇星在绕太阳旋转的轨道上周期性地把致命的彗星释放到地球上,使地球上飘浮长久不散的尘埃,环境发生剧烈变动,导致生物从地球上消逝。且每隔2600万年复仇星离太阳最近时,彗星在引力的迫使下从“奥特云”中飞出,其中一部分就飞入地球大气层。关于复仇星的来源,有人提出它与太阳形成的时间相同;也有人提出它是后来被太阳俘获的。当它闯入太阳系时,也许挤走了某颗行星,而且因为摄动力而引起地球上的一场大灾难。至于复仇星的存在与否,它是一颗恒星还是一颗行星,还是一颗黑星,到目前还不清楚,因此关于彗星来源问题,至今仍处在假说研究证实阶段,最后打开彗星之谜的金钥匙还没有找到。

8、多“最”的水星

一直以来在肉眼能看到的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中,水星是最使人难以捉摸的行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就是它,因此它总是被强烈的阳光所隐藏着,很难看清它的真面目。就连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也由于没能看到水星的真面貌而终身遗憾。

不过在偶尔的情况下,水星从太阳面前经过时,人们可以看见在明亮的太阳圆盘背景上有一个小圆点,那就是水星。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以前两次看到的“水星凌日”分别发生在1986年11月13日和1993年11月6日中午前后。

发生“水星凌日”时,太阳明亮的背影上会呈现出水星的黑点,仔细观察会发现水星的边缘特别清楚,这就向我们证明,在水星上是没有空气的。正因为这个原因,水星世界中就会出现许多特色。

水星之最

1.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为5790万公里,约为日地距离的0.387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过比水星离太阳更近的行星。

2.由于水星离太阳最近,所以受到太阳的引力也就最大,因此在它的轨道上运行比任何行星跑得都快,轨道速度为每秒钟48公里,比地球的轨道速度快18公里。以这样的速度,只用15分钟就可以环绕地球运行一周!

3.“水星年”是太阳系中最短的年。它绕太阳公转1周仅需88天,还没有地球上的3个月。这都是因为水星围绕太阳高速飞奔的缘故。在希腊神话中,水星被比作脚穿飞鞋,手持魔杖的使者。

4.水星是行星表面温差最大的行星。因为水星上没有大气的调节,距离太阳又太近,所以在太阳的烘烤下,向阳面的温度最高时可达430℃,不过背阳面的夜间温度可低到零下160℃,昼夜温差近600℃,真是一个处于火与冰之间的世界!

5.水星和金星是卫星数最少,或根本没有卫星的行星,而在太阳系中现在发现的卫星总数已达60多颗。

6.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水星“日”比任何行星都长,在水星上的一天(水星自转一周)相当于地球上两个月。在水星的一年里,仅能看到两次日出和两次日落,那里的一天半就是一年。

水星探秘

1974年3月,“水手”10号行星探测器从相距20万公里处拍下了水星的近距离照片,不仔细看几乎和月球照片难以分辨,但仔细看时,会发现水星表面的坑穴比我们看到的月球上的环形山更多更密,后来在深入研究下证实这些坑穴大多是40亿年前极限星撞击形成的。

为了探索水星的秘密,美国宇航局在1973年11月3日发射了“水手”10号行星探测器,前往探测金星和水星。“水手”10号在日心椭圆轨道上和水星有两次较远距离的相遇,拍摄了第一批水星有大量坑穴的照片,拼合起来特别像是半个月球。从那以后,水星表面的真面目被逐渐地揭开了。“水手”10号拍摄水星表面的照片大约2000多张,水星表面有大量的坑穴和复杂的地形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水星上有一个直径1300公里的巨大同心圆构造,这很可能是一个直径有100公里的陨星冲撞而形成的,它与月球背面“东方”盆地的情况特别相似。这个同心圆构造位于水星赤道地带,异常炎热,因此用热量单位“卡路里”给它命名,叫做卡路里盆地。其中有的坑穴还有的像月球上某些环形山具有的辐射状条纹。这有可能是因为小的天体撞击水星时,产生了许多小碎片,一齐飞散到四方而造成的。有的长达400公里。水星表面具有放射状条纹的坑穴共有100多个。

水星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它的表面3~4公里高的断崖地形随处可见,有的长达几百公里,这些被认为是水星冷却收缩而形成的。当然真正的深层原因,仍在探索与研究之中。

水星的赤道半径虽然只有地球的五分之二,但密度和地球差不多,因而可以初步断定构成水星的物质比地球物质重。这就使科学家推论,水星中心有一铁镍组成的核心,大小可能和月球相似。

水星也有磁场,大约为地球磁场强度的百分之一,但比火星的磁场要强许多。这已经是被“水手”10号探测水星时所研究出的,谜一般的水星现在已经被我们揭开了它的不少秘密,进一步的探测还有待于未来。

9、金星上有大海吗

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认为金星是地球的孪生姐妹。它的大小、质量和密度都与地球相近,而且也有很厚的大气。现在我们也清楚,金星的表面是一片炽热的、没有任何生命的荒原。1982年3月前苏联行星探测器金星-13号和金星-14号的着陆器成功地降落到金星上,对金星表面土壤进行直接化学分析,才迈出了探测金星新的一步。

金星地貌

关于金星,曾有过许多猜想。有人认为金星的表面是一片汪洋,有人却认为是石油海,天体植物学者则说金星表面适合于生物生存等等,真是众说不一。因为它的真面目常常用厚厚的云层遮盖着。用光学方法无法穿透这块“蒙头纱”。金星的电视实况传播是1975年底,由金星-9号和金星-10号完成的。

控测器直接从着陆点发回了全景图像,此时人们才了解,藏在浓云后面的原来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那里温度高达450摄氏度,借助于装在金星卫星上的雷达,在几年的努力之后,科学家才绘制出了金星的地形图。从图上可以看出,表面2/3是丘陵地,高度达2500米以,上面有特别多的火山口;另外的部分是高原,深谷纵横交错,这里温度低于50℃。在山区发现一些火山,其中有的高达1100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一头,不过比火星的奥林普山矮得多。平坦低地约占表面的30%,看起来非常像月海。

金星表面风速特别小,每秒都在1米以内,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根本不存在。苏联天体物理学家莫洛兹指出,在金星大气压条件下,风的呼叫声是特别大的,在那里,就像我们在地球上置身于闹市所感受到的喧嚣声一样。

计算和模拟试验表明,如果在金星和地球上扬起一样多的灰尘,那么,在金星上所需的风力仅为地球的十分之一。金星的天总是橙黄的,从未出现过蓝色。因为,它的大气密度太高,使得紫色、蓝色和淡蓝色光线都散射掉了。甚至连山岩,石头也是橙黄色的。这是从金星-13号和金星-14号发回的彩色照片中得知的。

金星大气是否特别干燥,也存在各种争论。金星-13号和金星-14号测出靠近金星表面的大气层含水蒸气大约不超过0.002%。这就绝对推翻了金星上可能有海的推论。金星表面没有一滴水珠,甚至连水分子也几乎没有,炽热的大气接触表面岩石,使岩石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

金星的岩石

这些橙黄色的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与地球上的岩石有什么区别?这一类问题,从照片上当然不可能得到解答。在金星-8号。金星-9号和金星-10号的着陆点,通过辐射探测,成功地测出了岩石中所含的放射性元素———钾、铀和钛,发现金星上也许存在放射强度与地球上的玄武岩和花岗岩相似的岩石。

金星有含硫的矿石。所以它没有冬夏,没有雨雪,非常有可能是硫的循环造成的。金星厚达25公里的云层可能就是硫酸雨滴组成的。含硫的气体是行星大气的重要成分,而表面岩层中又含有大量的硫。这究竟是物质循环的环节?还是偶然的巧合?目前还无法下结论。

通过金星-13号和金星-14号的考察,首先,我们明白了金星上最多的是玄武岩,而且地区不同,其成分也不同。低地上大部分是火山熔岩产物,成分与地球海洋地壳的相同。这种岩石叫高钾含量碱性玄武岩。高原上的玄武岩含钾和镁的成分非常大。在地球上这种岩石生成得比较晚,不可能早于26亿年前。至于金星上是否曾经有水存在,目前还无法回答。美国学者宣称,从先驱者-金星号所测定的金星土壤的导电性中发现,高原被一层奇怪的导电性特别强的外壳包围着。但只有硫化铁才具有这种特性。金星号着陆区土壤分析证明了一条类地行星地质史的共同规律:玄武岩的火山活动是行星外壳长期演化不可缺少的一环。金星玄武岩的成分与地球的相似,说明了太阳系所有行星的演化特征。

10、充满敌意的木星

木星是一颗非常奇异的星球,在地球上是无法想象的,它比我们地球的直径大11倍,外表覆盖着厚厚的彩色云层。

木星外貌

木星得到的光和热特别少。因为离太阳非常遥远。然而它在空中显得非常明亮是因为它非常大,而且它的云层比陆地或水面能更好地反射太阳光。

我们只要凭借一架小小的望远镜,就能看到这个遥远星球上的许多特别有趣的景色。首先我们会看到木星披着明亮的彩带,这是它厚厚的大气层中一条条的云带。

有时我们可以发现这颗行星的视面上有一个红斑。天文学家们在三百年前就发现了它,称它为“大红斑”。今天我们知道,“大红斑”是木星大气高层中一个猛烈的风暴,约有24100公里长,比地球大许多。我们还会发现木星并不是正圆的,而是中腰鼓起。它转动得特别快,转一周只需10小时,也就是说木星上的一天仅有10个小时!它厚厚的大气层顶端的云层,也随着以每小时约35400公里的速度转动,这样高的速度所产生的离心力把云层拉成一条一条的,因而造成行星沿赤道隆起。

木星上看宇宙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宇宙飞行员冒险进入到木星的大气层,但科学家们认为,那隐藏在神密云层和风暴下面的世界,他们已能推断出。

在木星的天空下面翻腾着一片片红色。棕色和黄色的云海,漫无边际;天空一片漆黑,上面点缀着成千上万颗闪烁着的星星;在木星上看太阳,它只是一颗非常明亮的星星,它比从地球上看要强27倍,但如果不带保护镜,它还是非常刺眼的。

和地球上一样,从木星上看到星星和太阳也是东升西落。而且由于木星短促的昼夜只有10个小时,所以太阳停留在空中的时间仅有5个小时!

在木星的天空中,最有趣的物体是它的13颗卫星。有一部分看上去只是星际中昏暗的亮点,另一部分则非常明亮,就像我们的月亮那样每月变换着月相。

木星内部解剖

木星的上层大气,主要是由透明的氢气构成。因为木星引力比地球引力强两倍半以上,假如在地球上重45公斤的物体,那么在木星大气层顶端就将重120公斤,在明亮的、黄色的云层下面,是地狱般的高温和无法忍受的气压,在这种异常的条件下人类决不可能生存。

木星天空呈蓝灰色,是一个由冻结了的氨结晶所构成的浓密的、黄白色的云海。那里的气温可达到零下93℃!离地平线不远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红色的飓风在翻腾,它比周围的云层高出差不多8公里,这个风暴就是木星的大红斑!继续下降到木星云层的深处,气温不断升高。太阳微弱的光线透过云星,比地球上的任何黑暗更黑。但是这里———木星大气层的深处,并不是静悄悄的,一种低沉的、地球上所听不到的隆隆声,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这是旋转翻腾的风和云的吼声。

如果下降到1100公里,便会进入另一个氢的世界。这时,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氢变成了液态的海洋!唯一的光亮是来自周围的巨大闪电,它们使地球上的闪电看上去只不过是大大的火花,而这里的雷鸣则是异常的震耳。这个氢的海洋深达24900公里,而且越往深处就越粘稠越热,称得上是茫茫宇宙间可能存在的最为恐怖的情况。在地球上,氢是一种清澈的气体,但在这里,在异常高的温度和压力下,液态氢就压缩得如金属一般,可以传导热和电!假如再下降3200公里,温度则更高。若想到达木星中心的地方,必须从一层960公里深的液态氢的海洋中穿过。在木星中心,有一个比地球大10倍的岩石心。这里的温度约达17000℃,简直让人无法相信。64400公里高的大气层的重力也是在地球上所无法想象的。因为木星温度高,又有大量的氢,它与太阳非常相似,而与地球差异极大。如果木星质量再加80倍,那它就可以成为一颗恒星。

11、土星环之谜

1973年4月6日,美国“先驱者11号”宇宙飞船开始去探测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之一———土星。这是人类首次访问土星。1979年9月1日,“先驱者11号”飞临土星。实现了对土星的近距离探测。天文学家说,它所发回的大量照片和数据,使我们对土星的了解更加透彻。它发现了土星的两道新光环,发现了土星的新卫星和磁场。

土耳环

凡是用望远镜观看过土星的人,都为它那美丽的光环所吸引。淡黄的像桔子似的星体,围绕着发出柔和的白色光辉的光环,使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是什么构成这美丽而壮观的光环的呢?它们是固体的,还是由许多粒子组成的?

本世纪初,天文学家开勒尔将光环构造之谜破解了。根据开勒尔的测量,土星光环内缘的速度比外缘的速度要大,说明光环不是固体而是由许多冰冻的颗粒状小天体组成的。那么,它们是一个挨一个均匀地单层排列着,还是各种粒子互相重迭形成多层的排列呢?“旅行者1号”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土星光环的新形象。它发现,在光环平面内有数百、数千条大小不等的同心环,环中有环,看起来就像是唱片上的纹路一样。大多数的环是光滑匀称的,但也有些是锯齿形的,有些呈辐射状,还有些像发辫那样互相扭结在一起,令人眼花缭乱。“旅行者1号”的探测再次证明,土星光环是由无数大小不等的粒子组成的,粒子直径在几厘米到几米之间。这些粒子以惊人的速度围绕着土星旋转,并且还发出功率很强的无线电信号。

土星

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个大行星,距太阳平均距离约142700万公里,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29年半。土星体积巨大,赤道半径为6万公里。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20多倍,而质量却只是地球的95倍,因此它的密度非常小,比水的还小。

土星表面被浓密的氢气云所笼罩,从地球上用望远镜看去,土星表面有些明暗交替的条带。这是土星上的气流形成的。偶尔出现的白色斑点,可能是土星风暴。“旅行者1号”,发回的照片向我们揭示土星表面特征极其丰富多采,既有斑点、晕圈,又有盘旋着的金色丝带以及漩涡状的棕黄色、黄色、桔红色、褐色的带状物,充分表现出土星表面气流翻滚、风暴迭起的剧烈活动情景。

最近,美国科学家对宇宙飞船发回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确认,土星的自转周期约为10小时40分,比从前根据地面观测而计算出的自转周期要长26分钟。

土星的卫星

此外,关于土星到底有多少颗卫星,也有了新的发现。以前卫星数的记录被“旅行者1号”打破,土星卫星的数目由12个变成15。还会不会发现新的卫星呢?或许“旅行者2号”会再次打破这个记录。

必须提到的是,在土星的卫星家族中,天文学家最关注土卫六。1655年惠更斯首先发现了土卫六。一直以来,土卫六被誉称为卫星之王,是卫星中体积最大的,直径为5800公里。跟太阳系中其它卫星不同,土卫六是唯一有大气存在的卫星。过去认为它的大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地面测量它的温度也不是极低,因此人们推测它可能存在生命。当“先驱者11号”飞近土卫六时,正赶上太阳上发生了一次激烈的黑子爆发,使无线电通讯受到了干扰,导致地球上未能收到探测的结果。“旅行者1号”却给我们发送回来许多出人意料的情报。首先,发现土卫六并不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它的直径只有4828公里。因此,“卫星之王”的桂冠让木星的卫星木卫三夺得,土卫六只好屈居第二位。其次,“旅行者1号”发现,土卫六大气的主要成分也不是甲烷,而是氮占98%,甲烷的含量还不到1%,还含有少量乙烷、乙烯、乙炔等气体。

土卫六的大气厚度约2700公里,大气温度为-210℃。在如此低的温度下,大气中的氮可能呈液体状态,在卫星的表面上形成了液氮的湖泊。还发现土卫六云层顶端有氢氰酸分子,这是一种形成生命前的物质分子。

12、天王星也有环带吗

1977年8月20日,“旅行者2号”太空船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太空中心用“大力神3E”型火箭发射升空,向着太阳系边缘飞奔而去。“旅行者2号”的使命就是为了探测天王星。

伟大史命

1986年1月24日,“旅行者2号”经过八年的漫长岁月和48亿公里的长途跋涉之后,才从距离天王星的最近点飞过。早在1985年11月24日,“旅行者2号”就开始了对天王星的探测,这种探测一直延续到1986年2月25日。当然最关键的探测是“旅行者2号”横穿天王星赤道面及卫星群的那6小时。“旅行者2号”太空船共携带了12种科学仪器,用于拍摄、探测和研究它所飞临的行星及其卫星。美国宇航局从1985年初就开始准备。这次“旅行者2号”到地球的距离比接近土星时的距离远两倍,所以传送信息的无线电波强度减弱了四分之一,传送速度也只有接近土星时的一半。为了能接收来自“旅行者2号”上的微弱电波,美国宇航局把位于澳大利亚堪培拉的64米天线与澳大利亚帕克斯天文台的64米天线联机工作,以提高整个深空跟踪网的接收能力。

天王星探索

1977年3月10日,出现了天王星掩恒星的罕见天象。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和南非的天文学家都对这一天象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意外地发现天王星也有环带。

天王星环绕太阳公转的“姿态”非常特别,它的赤道面与轨道面的倾角是97°55′,因此在天王星的一年中,太阳光轮流照射在它的南极和北极。“旅行者2号”还捕捉到天王星发出的射电波,确认天王星的自转周期是16小时48分。天王星发出射电波是由于磁力线附近的电子运动而产生的,这表明天王星有磁场存在。天王星的秘密破解了许多,但新的疑谜又会不断增加。认识清楚天王星,还要靠科学家长期不懈地努力。

天五星卫星

此后天文学家利用13次天王星掩恒星的机会,对天王星的环带进行了多次研究和反复调查。“旅行者2号”飞抵天王星之前,天文学家确认天王星共有9个环带。后来“旅行者2号”在成功地拍摄了天王星光环的同时,还详细考察了已知的5颗卫星,并同时发现了10颗新的卫星,送回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照片。从这些照片看,这5颗“老”卫星的地貌多彩多姿,可称得上是太阳系固体天体表面地形的缩影。

天卫一在天卫中最明亮,它的直径为1330公里。

天卫二的反照率在5颗“老”卫星中是最低的,因而也最暗,它的直径为1110公里。

天卫三在天卫中居第二,它位于天卫四内侧,直径1600公里。

天卫四是天卫中最大的,它位于天王星的最外侧,直径1630公里。

天卫五在5颗“老”卫星中最小,距离天王星也最近,直径500公里。“旅行者2号”从1986年1月10日开始传送回天王星本体照片,以前天文学家预测天王星大气中氦的含量约为40%,但此次“旅行者2号”的观测资料表明,氦的含量约为10~15%,其它大部分是氢,这个比例与木星的大气组成相似。

13、海王星上有火山吗

从海王星被发现后的143年中,尽管天文学家们采用了高倍率望远镜,仍对它无法进行深入了解。1989年8月,宇宙飞船“旅行者2号”从距离海王星云端4800公里的地方飞过。一下子改变了这种状况。通过“旅行者”从44.8亿公里的远方发回的照片,终于看清了海王星的英姿。从此,人们才知道,海王星并不是太阳系里的一个死堆,而是经常有风暴活动。它有3个光环———卫星与小行星碰撞的古老遗迹。它有8颗卫星,其中一颗此刻正在从冰山中喷出液态氮的泡沫。

海五星的发现

其实,在许久以前两位数学家用纸和铅笔就“发现”了海王星。根据天王星的奇异轨道,J·C·亚当斯和U·勒威耶各自预测存在着一个新行星。他们计算出,在更远的地方有一个大的重力源作用于天王星,使它的速度时快时慢,就如被钓上来的鱼在线上蹦跳一样。但天文学家都不相信这两位数学家的发现,因此也没去寻找这个新行星。

最后,1846年,勒威那把他的图纸寄给了一位名叫J·伽勒的年轻德国天文学家。就在那一天晚上,伽勒在夜空中观测到这个蓝色的行星。

巨大的风暴

1989年8月,“旅行者”从海王星旁边飞过。在这之前的几个月,“旅行者”的照相机就可以拍摄到海王星的详细情况。这些情况从地球上是无法看到的。海王星上有一巨大鹅卵形风暴,直径大约1.28万公里,看上去犹如蓝色海王星向外注视着的一只大眼睛,科学家们称之为“大黑斑”。在这个风暴的眼里,直径640公里的“雨果”号飓风只是一个斑点而已。

不过这种风暴并不是海王星独有。“旅行者”发现,木星和土星上的风暴更大而且更为强烈。这种风暴天气使科学家们感到兴奋,他们了解到,这些行星在气象方面是活跃的。

但是,这种风暴到底是由什么推动而形成的仍是一个谜。地球上的风暴是由从太阳吸收的热能推动的。可是海王星离太阳如此遥远,太阳的热能是绝对不可能推动这种风暴的。这种热能是海王星石核内的强高压和强高温发出的。

海五星卫星

让科学家感到欣慰的是“旅行者”共发现了6颗海王星的新卫星照片,使海王星的卫星总数增加到8颗。海卫一是海王星最大的一颗卫星,也是“旅行者”照相机拍摄的主要目标。科学家们急切地等待着关于这颗卫星的清晰图像。

从科学家们观测到的情况概括就是,海卫一曾经是一个行星。这种说法的主要证据是,海卫一是唯一一颗沿着与其母行星运行方向相反的轨道运行的大卫星。在整个太阳系里没有一颗大卫星这样逆行。

海卫一在它的赤道附近有一个怪异的冰覆盖着的蓝色地带,这个地带是由冰冻的甲烷气体构成的。这使海卫一成为太阳系中唯一一颗真正的“蓝色卫星”。在海卫一的其它地方,随处可见闪闪发光的粉红色的霜。亚利桑那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罗杰·耶尔说,海卫一的温度为华氏-400°,是“我们见到的太阳系中最冷的天体”。

海卫一有大气是它的另一个特点。据吉姆·多伊尔讲,太阳系中另外只有一颗卫星有自己的大气,就是绕土星运行的土卫六。海卫一的大气非常薄,主要物质是氮和甲烷气体。

海卫一上陨石坑也特别少,表明海卫一地质活跃。由冰覆盖的表面部分融解后又重新冻结,将一些最大最老的陨石坑都覆盖了。

从“旅行者”发回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海卫一上有活的冰火山。但这些冰火山不像地球上的火山那样喷出赤热的岩浆,而是喷出液态氮。当液态氮到达极其寒冷的表面时,马上被冻结成冰晶射流,高达8公里。这股射流遇到海卫一大气的微风后,就形成风吹的条纹,落回到海卫一的表面。

所有的都只是猜测,它是否正确,最终还只有靠人类的科学去下定论。

14、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今天,人们生活的地球是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但地球是如何形成,如何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呢?

诸多学说

从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布封提出彗星碰撞说,打破上帝“创世说”之后,关于地球成因的学说已达10多种。主要有彗星碰撞说、陨星说、宇宙星云说、双星说、行星平面说、卫星说等。

拉普拉斯假说

一是康德的陨星说与拉普拉斯的宇宙星云说。虽然在具体说法上有所不同,但二者都认为太阳系起源于弥漫物质。因此,后来把这个假说统称为———拉普拉斯假说,而被相当多的科学家认可。

碰撞说

另一种是碰撞说。现代宇航科学家发现越来越多的太空星体互相碰撞的现象。1979年8月30日,美国的一颗卫星P78-1拍摄到一颗彗星以每秒560公里的速度,一头栽入太阳的烈焰中。照片清晰地记录了彗星冲向太阳被吞噬的情景,12小时以后,彗星就消失了。

1887年,人们观测到一颗彗星在行经近日点时,彗星被太阳吞噬;1945年,也有一颗彗星,在近日点“失踪”。苏联天文学家沙弗络诺夫还认为,地球之所以侧着身子围绕太阳转,是地球形成1亿年后被一颗直径1000公里、重达1012亿吨的小行星撞斜的。

既然宇宙间存在天体相撞的事实,那么,布封的“彗星碰撞说”便得到很多人认同。

15、地球生命的来源

现代科学指出,生命的化学演进最少需要10亿年,仅从无核细胞进化到有核细胞就需要10亿~20亿年。这就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自产自生的说法并不准确,地球不是生命的母亲,而仅仅是位品格高尚的“奶娘”。“天降论”

由此可见,生命到底来自哪里呢?只能到那广袤的宇宙中去寻找。于是就产生了天降论这种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宇宙间普遍存在着生命物质,而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是以彗星、陨石为载体实现的。简单地说,彗星、陨石就像播种机,地球正好具备养育生命的条件,于是最终形成今天万物生机勃勃的世界。宇宙间无数的星球当然应该享有同等的机会,不过是否具备生命存在繁衍的条件就非常难断定了。支持“天降论”观点的证据是,他们在许多坠落地球的陨石上发现有由孢子或细菌转化成的碳粒。

本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乔治·克劳斯和巴特·内吉,在1938年坠落于澳大利亚塔斯尼亚的一块陨石上,发现一种奇怪的结构:这颗陨石上有丝状表层,形状与蘑菇特别相似。通过精确的辐射鉴年法显示,这颗陨石有与整个太阳系一样古老的年龄。这显然说明,早在地球诞生之前生命就存在。

彗星论

法国博物学家希丰提出地球形成与彗星有关。他认为彗星与太阳相撞,把太阳撞下了一块碎片,冷却以后,便形成了地球,推翻了地球是上帝创造的学说,是由于天体运行规律而自然形成的。希丰还进一步解释说,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和巨大的太阳间存在着“亲缘”关系,就像小鸡与母鸡的关系一样。

1981年,生命携于彗星的说法进一步得到辅证。因为一批日本天文学家通过对彗星缜密的观测发现,彗星彗尾中粒子的大小与细菌的大小完全一样。同一年,美国天文学家又提出,彗星粒子释放出的辐射光与有机物释放出的辐射光完全一样。不久以后,科学家们在金星、木星、土星的大气层中也陆续发现了与细菌相似的粒子。这证明,生命之源普遍存在于宇宙中。

生命源于宇宙

近年来,射电天文学家们的发现更让人无法相信,在目前已判明的存在于星空中的50多种化学物质中,具有生命意义的至少有45种,好像整个宇宙,就是一部制造生命的奇妙机器。

持“生命源于宇宙”观点的人认为,生命和宇宙同源,大爆炸产生宇宙,也同时创造了生命。用这种理论勾勒出的生命历程简明而清晰:

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形式;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础;

碳、氢、氧、氮是构成氨基酸的四大要素。

大爆炸时产生碳、氢、氧、氮,同时产生氨基酸等生命前物质,并在宇宙尘云中演化为原始生命形式,然后通过彗星、陨石为载体广泛播撒在无数颗星球上。比如说地球,由于条件适宜,于是生命之种就在上边繁衍、演化、进步、发达。

这里所说的仅是宇宙创造的无限生命形式中的一种———蛋白生命。因为地球的条件适合蛋白生命的存在,所以蛋白生命就选择了地球,但其它的星球———以我们地球人类现在的认识范围,认为不可能存在“生物”的那些荒漠球体上,也同样生存着一种或多种我们并不了解的生命形式,这种推测应该是合乎逻辑的。不过要作具体的断定,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16、地球有多大年龄

地球到底有多大年龄,一直以来是让许多人感兴趣的谜。

早期的推算

早在1862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汤姆森,根据地球形成时是一个炽热火球的设想,并考虑了热带岩石中的传导和地面散热的快慢后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其它热的来源,那么,地球从早期炽热状态冷却到现在这样,至少不会少于2000万年,最多不会超过4亿年。

最佳的方法

直到20世纪科学家才发现用同位素地质测定法测定地球年龄———这是最佳方法。科学家运用这种方法测定出岩石中某种现存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以及测出经蜕变分裂出来的元素的含量,再根据相应元素放射性蜕变关系,就能够计算出岩石的年龄。目前,科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岩石,它有38亿岁。然而,也有人认为,38亿岁的岩石是地球冷却下来形成坚硬地壳后遗留下来的,它并不是地壳的年龄。

地球的年龄

那么地球的年龄到底是多少呢?60年代以后,人们在广泛测量和分析那些以流星形成坠落地球的陨石年龄以后,发现大部分陨石在44~46亿年,60年代末,美国阿波罗探月飞行,测取月球表面岩石的年龄也是44~46亿年。所以,在我们今天的教科书上,或一些科普读物上,都将地球的年龄定为46亿岁。

但是,对于地球46亿岁的结论还存在各种争论。如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认为地球大概在60亿年前开始形成,到45亿年前才成为一个地质实体。

前苏联学者施密特根据他的“俘获说”,从尘埃、陨石积成为地球的角度进行计算,结果推测出76亿年的年龄值。

然而,多数的结论都是依靠间接证据推测出的。人们至今也没有发现地球上有它本身超过40亿年以上的岩石,因此地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还有待于做深入的研究。46亿年这个数字,也只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17、为何地球上有伤口

在许多人的眼中,我们生活的地球应是一个圆形的,其实不然,在这个“圆满”的地球上,有许多难以愈合的伤口,最大的伤口是东非大裂谷和海底深处的大裂谷。谁也不知道那“伤口”是怎样形成的。几万年过去了,至今仍留给我们许多未解之谜。

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从北亚的南土其耳一直延伸到非洲东南的莫桑比克海岸。裂谷跨越50多个纬度,总长超过6500公里。人们称它是“地球上最大的伤疤”。裂谷底部有些地方深不见底,积水形成40多个条带状或串珠状湖泊群。其中东非坦噶尼喀湖,是全球最深的湖泊,水深超过1400米。而在无水的裂谷带,巨大而狭长的凹槽沟谷,两边是陡峻的悬崖峭壁。同时裂谷带上活跃着火山带和地震带。在裂谷带的基伍湖下层,还发现至今形成机制还不清楚的甲烷气,储量高达500多亿立方米。68年代以来,在东非高原的裂谷带找到好几个碳酸岩火山,竟自地下深处喷涌出类似碳酸盐岩性质的岩浆来。但碳酸岩的形成原因各说不一。

人类的发源地

东非大裂谷还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英国人类学家李基夫妇在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于1959年发掘到175万年前的东非人头盖骨,打破了人类历史不超过100万年的传统观点。后来,人们又在坦桑尼亚、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境内的裂谷地带,找到更多更早的古人类骨骼或足迹的化石,报道年代有早至250年前、300万年前甚至500万年前的。关于东非人起源的绝对年代以及他们为什么选择在裂谷带生活,至今还是个谜。而东非大裂谷究竟是由河流冲刷而成,还是因为地壳沉降形成一个夹在两边的峭壁间的“地堑”,至今未有定论。

总之,地球上的伤口,现在仍无法知道它的形成原因,只有等科学的不断发展,再去破解。

18、地球上的水来自何方

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水。但是地球上的水到底来自何方呢?

彗星假说

迄今为止,许多科学家一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的水在地球形成之日就先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而在地球最初5亿年的燃烧过程中,水蒸气从火山口爆发出来,冷却而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他们还认为,地球上的水在渐渐地蒸发,穿越大气层并散逸到太空中去。

但是不久前,美国衣阿华大学一个以天体物理学家弗兰克为首的著名研究小组,提出了与这一传统理论相相反的观点,发表了地球上的水有来自彗星的可能性的新假说。他们提出,地球上的水是来自太空,而不是来自地心。是从地球形成之后才慢慢地注入地球,而且水的总体积也在缓慢地增加。

黑色斑点

弗兰克是位极认真负责的学者。关于地球上水来自彗星的新假说的提出,他与他的同事们整整研究了五年多。1981年,弗兰克与克拉文一起为“动力学探测者———I号”卫星研制了一套光学系统,配置了两台可见光摄像机和一台紫外摄像机,其作用是拍摄大气和大气层中电活动现象的照片。

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当用紫外摄像机拍照并用计算机着色后,地球受到太阳照射的那一面,上空的大气应该形成均匀一致的、明亮的桔黄色。但恰恰相反,科学家们很快就发现桔黄色的地轴上出现了许多黑色的小斑点,而且每个黑色斑点突然出现,几分钟后又突然消失掉。这些黑色斑点是何物?开始时,也许是因为弗兰克正聚精会神研究极光、等离子体等而没有注意到。因此他并没有重视这一现象,只是简单地认为,它们是因为某种电子干扰造成的,并以此来回答其他科学家们提出的疑问。直到1982年底,他的学生利用计算机对卫星照片进行信息处理时,发现计算机“读出”的照片上黑色斑点数据时而运行时而停止的反常现象。这时才引起了弗兰克的注意,促使他去揭开黑色斑点之谜。

不过那时弗兰克仍坚持说这些黑斑是由于卫星在传送照片的过程中,非常偶然地受到来自其他卫星、闪电或地面无线电波发射台的干扰而形成的。为了证实他的观点,他将过去十年间陨星进入大气层的雷达记录都收集到一块,把陨星残骸的运动与黑色斑点的运动进行对比分析。他没有料到的是,黑色斑点与陨星残骸的运动方式完全一致。这明显向他表明,黑色斑点不是电子干扰造成的,而是与陨星一样,是某种客观存在的物体。因为,若是后者的话,黑斑的运动方式应该完全是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

为了证实黑斑是客观存在的物体是事实,1985年,弗兰克又深入做了如下试验:把紫外摄像机镜头对着大气层外缘的氢气云进行拍摄,发现氢气云与“早晨的浓雾”一样。当他们把镜头的焦点调到氢气云的里面时,他们惊喜地发现“几十个黑色的大圆盘”从大气层外起飞,然后坠入大气层之中,朝着地面迎面飞来。开始时这些圆盘很小,但一段时间之后,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黑。这一观测结果,毫无疑问地向他们表明:黑色斑点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某种物体。弗兰克还估算出,这种物体的直径大约在48公里左右。

那么,它们到底是何物体呢?弗兰克等人提出了许多种假设,但很快又都否定了。

最后,弗兰克研究小组对大气中所有数量充足的分子都逐个地进行分析。后来他们发现,能吸收频带足够宽的波长而呈现黑色只有水分子。这使他们证实了,照片上黑色斑点,是高层大气中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云造成的。那么,这么多的水分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此时,他们才开始关注到彗星,也就是银河系中往返运动着的冰雪球。他们计算出,冰球的直径必须为9~12米,而且要覆盖有足够厚且松软的雪,才可以在大气外层形成48公里宽的气体云。于是,照片上的黑色斑点的出现和消失就很好解释:当彗星进入大气层,在大气摩擦、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被粉碎而形成云时,就有黑斑出现;当云以水蒸气形式消散到大气下层时,黑斑也就消失。黑色斑点之谜终于破解了。

假说的意义

假如弗兰克的假说可以成立,将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的地球物理学之谜。例如,当来到地球的彗星太多,形成过厚的球状冰云覆盖地球、遮挡阳光时,可能就会出现冰河时期。而且由于该覆盖层而导致剧烈的气候变化,从而使我们所知的整个生物物种包括恐龙都大量灭绝。又如,当复杂的有机物分子被包在冰雪覆盖着的彗星内部时,绝对可以安全地穿越大气层而降落到地面上,从而可能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空间这一长期设想提供新的凭证。

由于这一假说涉及生命的起源、海洋、冰河时期和火星运河的成因等多个领域,所以,有关科学家们自然会给予极大关注。虽然有少数科学家曾对这一假说提出了各种疑问,但就目前而言,这一假说是最激动人心的新思想,谁都不可以轻易否定,只能对它做深入的研究。

19、地球里面是什么

我们所生活的地方是地球的表面,对于表面的许多东西已相当熟悉,于是,人们又开始探索地球的里面有些什么东西?

难以了解的地心

我们采掘的矿井,最深能达到一两千米。而钻井的一般深度也只有三到五千米。为了特殊目的而打的超深钻井,最大钻探深度也不过万米左右。而地球的半径足有6300多千米。那么地心深处到底是什么呢?怎样去了解呢?

地球上的火山活动告诉我们,地下有炽热的岩浆,而岩浆又可分为酸性岩浆和碱性岩浆。但是,岩浆并不是来自地下很深的地方,最多也不过来自地下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那么更深的地下是什么呢?

地震的利用

科学家们又通过地震了解地下。人们发现,地球内部有两个引起地震波变化的深度。一个在地下33千米处,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33千米深处,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加速;到地下2900千米深处,地震波速度突然下降。

地震波传播速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原来,地震波如果是在固态物质中传播,速度就低;如果在液态物质中传播,速度就快。据此,科学家判断,在地表33千米以内,一定是固态的物质,这一层称为“地壳”。由33千米到2900千米,地震波速度与地壳内的传播速度相比明显加快,这里可能存在着一种近似于液态的岩浆物质。这一层称为“地幔”。当地震波传到地下2900千米以下,一直到地心,地震波再次减慢。于是科学家推测,这一部分可能又变成了固态物质,称它为“地核”。这样,地球就划分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心似说

地壳以下究竟是些什么东西呢?是不是与地壳的元素分配相同呢?科学家推测,在地幔层,氧和硅的含量会比地壳有所减少,铁与镁的成分有所增加。在地核部分,大概铁与镍有明显增加,所以有人把地核又叫做“铁镍核心”。但这些还都停留在假说阶段,至于地球里边到底藏有哪些物质,还有待研究。

20、一颗地球卫星来自何方

1983年1月~1983年11月间,美国发射的一颗红外天文卫星,在猎户座方向两次发现一个不知名天体。从某些情况还表明它在空中有稳定的轨道。

地球外的卫星

1988年12月,前苏联科学家通过地面卫星站发现地球轨道上有一颗神秘的巨大卫星出现,当时他们以为这是美国“星球大战”中的卫星。不久之后前苏联方面才弄清楚,美国的科学家也同时发现那颗神秘的卫星,而美国人却以为它是属于苏联的。

美苏两国高层官员通过外交途径接触和讨论,双方才搞清楚那颗卫星不属于它们任何一方。以后的一系列调查表明,法国、西德、日本或地球上任何有能力发射卫星的国家都不曾发射它。

198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前苏联的宇航专家莫斯·那诺华博士公开了此事。他强调说:“这枚卫星是1988年底出现在我们地球轨道上的。它绝对不是来自我们这个地球。”

五万年前的人造天体

根据前苏联的卫星和地面站的跟踪显示,这颗卫星具有异常巨大的体积,具有钻石般的外形,而外围有一维的强磁场保护;内部装有十分先进的探测仪器。它对于地球上每一样东西似乎都可以扫描和分析,包括所有生物。同时它还装有强大的发报设备,能够将搜集到的资料传送到遥远的外空去。

此事公开之后,至今世界上已有200多位科学家表示,愿意协助美苏去研究这颗可能是来自外太空某一个星球的人造天体。法国天文学家佐治·米拉博士说:“很明显,这颗卫星它飞行了许久才来到地球,它的设计也证明是如此。虽然只是初步猜测,但我敢断定它至少有5万年的历史!”

外星残骸

不仅有完好的外来人造卫星运行在地球轨道上,而且有爆炸后的外星太空船残骸。前苏联科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首次发现一堆离地球达2000公里的特殊太空残骸。在多年研究后,他们才搞清楚那是一艘由于内部爆炸而变成10块碎片的外星太空船的残骸。

莫斯科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玻希克教授说,他们运用精密的电脑,追踪这10片破损残骸的轨道,发现它们最初是一个整体,据推算它们最早是在同一天———1955年12月18日从同一个地点分离,很明显这是在一次强力爆炸下形成的。他说:“我们确信这些物体不是从地球上发射的,因为苏联在大约2年之后,也就是1957年10月才成功发射第一枚人造卫星。”

著名的前苏联天体物理研究者克萨耶夫说:“其中两个最大片的残骸直径约为30米,人们可以猜想这艘太空船最少长60米,宽30米;从残骸上看,它外面有一些小型圆顶,装设望远镜、碟形无线电以供通讯之用,另外,它还有供探视使用的舷窗。”这位研究者补充说:“太空船的体积表明它有好几层,可能有5层。”

另一位前苏联物理学家埃兹赫查强调说:“我们从多年搜集到的所有证据可以看出,那是一艘机件故障的太空船发生爆炸。”他还说:“在太空船上非常可能还有外星乘员的遗骸。”

鉴于前苏联科学家的发现,美国同行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美国核物理学家与宇航专家斯丹顿·费德曼说:“如果我们到太空去将这些残骸收回,相信我们能够将它们拼合起来。”

有趣的记录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前苏联人宣布他们发现外太空飞船残骸的10年前,美国一位天文学家约翰·巴哥贝曾在国内一份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有10块不明残片像10个小月亮似地围绕地球运行;这位天文学家提出,它们是一个庞大母体的分裂体,而这个不明物体分裂的时间就是1958年12月18日。这正好与前苏联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同时巴哥贝也驳斥了炸裂物体的存在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的可能性。

这颗神秘的地球卫星到底来自何方,还在研究之中。

21、地球的未来怎么样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的未来会如何一直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但我们也只能进行推测,而推测的结果也是千奇百怪的。苏格兰的地质学家赫顿是第一个试图不靠神学去详细研究地球的过去和可能会有的未来的人。他在1785年,发表了第一本现代地质学著作,他在书中坦白他在研究地球本身的过程中,并没有能够看出它开始和终结的迹象。于是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一旦形成,如果它的表面一直覆盖着一层水和空气的话,它就会这样存在下去直至永远。

太阳的影响

后来,人们又有了新的研究,开始考虑到外来因素对地球的影响。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太阳,因为它离地球最近,并且有左右地球的足够能量。在过去的几十亿年中,太阳维持着目前的活动水平,因而地球大体上没有变化。可是太阳会一直维持现状吗?如果它发生变化,会给地球带来什么影响呢?

二十世纪30年代之前,人们觉得终有一天太阳的能量会耗尽,终会渐渐冷却,由耀眼的白色冷却变成橙色,再变成红色,最后变成一个光能枯竭的黑暗星体。这一变化也会导致地球因得不到足够的太阳能量而逐渐冷却,越来越多的水冻结起来;冰天雪地的南北两极不断扩大,直至赤道地区也变成天寒地冻;整个海洋将冻结成一块坚冰;空气也会液化,随后还会冻结成固体。在此之后,冰冻的地球不会有生命存在,但仍会履行它作为太阳行星的职责,而不停地旋转若干年。

但是,到了30年代,核物理学家第一次探测出太阳和其它恒星中所发生的核反应,因而推测出,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它上面的核反应,太阳的一生将度过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以及致密星阶段,其中太阳的稳定时期是主序星阶段,我们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而且才度过了一半时间,但随之便是红巨星阶段,那时,氢燃料大部分消耗尽,因此就会发生其它核反应,使太阳变热膨大。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也就接近死亡,它会被烤成灰烬,最后又挥发掉。当然这到几十亿年以后才会发生。

件星的影响

影响地球寿命的因素,除了太阳外,是否还有其它的什么呢?

有的科学家提出,或许太阳有一个兄弟———太阳的伴星,这颗伴星日夜不停地绕日运行,每隔2600万年,就会转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来搞破坏,它的强大引力会导致许多彗星失控,有10亿颗彗星将在太阳系内东跑西窜,地球和其它行星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假如质量足够大的彗星与地球相撞,那后果真不堪设想,轻者生物灭绝,生态剧变;重者山崩地裂,地球将毁灭。这种类似的灾难以前也有过。科学家们发现,在过去的2.5亿年间,生物发生过多次灭绝,其间隔恰是2600万年。例如,9100万年前、6500万年前、3800万年前、以及1100万年前,分别发生的大灾变,使75%以上的生物在劫难逃,恐龙的灭绝时间就是在6500万年前。不过,这颗可能会给地球带来灾难的太阳伴星人们还没有发现,但是,许多科学家都相信有这样一颗星。

地球究竟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地球的明天将会怎样?这些疑问现在还都无法解决,有待科学的深入研究。

22、“中华”星为何失踪

1928年11月,中国留美学生张钰哲,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天文学史上的一大光荣记载。

发现“中华”星

当时,张钰哲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他利用叶凯士天文台的60厘米反射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当他检查拍摄的一张底片时,意外地发现一颗条状的星象,他连续一个月对这颗星进行观测,并对此进行了精确的计算,证实这是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

根据国际惯例,星座的发现者有权为它命名。为了表明中国人在国际天文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张钰哲就将这颗编号为1125号的小行星命名为“中华”。

重视“中华”星

50年代,张钰哲从美国留学归来,准备对“中华”再次进行观测。1957年10月,他利用紫金山天文台的一架60厘米望远镜寻找这颗他已经20余年未再见面的小行星。这期间,他与同事已发现了好几颗小行星,其中有一颗与“中华”非常相似,但不能确定。他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自己的观测结果。

1977年,张钰哲仍未找到原“中华”的踪影,但是对1957年观测到的那颗酷似“中华”的小行星有了很准确、很精密的结果。后来,国际小行星中心决定用这颗小行星替代“中华”。

原来的“中华”到底是不是现在的这颗,它是否还在太空中遨游,如果它已不存在,那它突然失踪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许许多多的疑问只是一个谜,一时之间还没法解答。

23、黑洞的秘密

关于黑洞的预言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于一七八九年提出的,他认为有一种天体,能够吸引所有物质,包括光线在内,看上去像一个黑漆漆的洞,也就是黑洞。

黑洞的真面目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公布之后,黑洞问题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利用广义相对论对黑洞进行了新的研究,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也对黑洞进行研究,并肯定它的存在。

1965年,人们观测到一束来自白天鹅星座的X射线,科学家称它为“天鹅座X-1”,它是一个明亮的蓝色星体,它还有一颗看不见的伴星。科学家根据“天鹅座”发射出来的强射线,找到了编号为HDE226868的星体,它就是X射线的射线源。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星体,质量为太阳的30倍,它围绕另一颗星高速运转。后经研究认为,X射线不是从HDE226868上发射的,这颗伴星质量是太阳的5至8倍,但看不到它的位置,这是黑洞发源地的可能性非常大。

本世纪7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惠勒推断出黑洞的构成极其简单,用不着压强、温度,也用不着谈它的化学组成,仅需一个物理量就足够了。

黑洞成因

关于黑洞的形成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恒星在其晚年,因燃料被消耗完,便在自身引力下开始坍缩。如果坍缩星体的质量超过太阳的3倍,那么,其坍缩的产物就成为黑洞。还有人认为当超新星爆发时,一部分坍毁的恒星便会变成黑洞。也有人认为,在宇宙发生大爆炸时,其产生的巨大力量把一些物质挤压得非常紧密,形成了“原生黑洞”。

直到今天,人类还没有真正找到黑洞,但基本上肯定了它的存在。人们推测,也许一些星团的中心就是黑洞,银河系中心也可能是一个质量巨大的黑洞。除了大黑洞之外,很可能还存在比小行星还要小的黑洞。甚至有人认为,地球本身也存在着黑洞。这种说法虽然没有确切的科学根据,但有人提出,就有一定的道理,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不久之后,人类就会解开黑洞之谜。

24、白洞的秘密

20世纪60年代,当黑洞的热潮还未退去之时,有人又提出白洞的预言,于是又多了一个关于白洞的谜。

白洞理论

黑洞是一个无底洞,不管什么物质一旦掉进去都别想再出来,只进不出。白洞恰恰相反,它允许内部的超高密物质离开它的边界,进入广阔的太空,却不允许任何物质进入它的边界之内,是只出不进。白洞像个无穷无尽的源泉,不断向外界喷射物质,即向外界发出辐射,抛出最终能够构成气体和恒星的物质。

白洞的提出是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产物,例如,60年代人们发现的类星体体积特别小,但亮度却特别高,人们猜测其中可能就存在白洞。

白洞物质来源

白洞源源不断往外喷发的物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人认为,它来自黑洞。甚至有人提出一种假设,即白洞与黑洞是相通的,二者之间有一条通道,正是这条通道把黑洞吸积的物质运到白洞喷发出去。进入黑洞的物质没有完全被黑洞消化,而是以“热辐射”的方式稳定地向外发射粒子,即“自发蒸发”。英国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认为,黑洞具有一定的温度,其数值与黑洞的质量成反比。自发蒸发使黑洞质量减少,温度升高,又反过来促使自发蒸发加剧。由于这样地正反促进,使黑洞的蒸发越来越强烈,最后便以反收缩方式猛烈爆发,形成了不断向外喷射物质的白洞。黑洞把宇宙中的物质吞食,白洞又把物质还给宇宙,这是一个多么和谐、平衡的宇宙啊!“核延迟”理论

前苏联科学家诺维柯夫把白洞的形成同宇宙爆炸的理论联系起来,提出了“核延迟”理论。他认为,宇宙在大爆炸的最初时刻,由于爆发不均匀,有些超高密度物质并没有立刻膨胀,而是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生爆炸,成为新的局部膨胀的核心,这就是白洞,有的核心延迟了上百亿年才发生爆炸。

对于白洞的存在与否,与黑洞一样,只是一种假想,必须在找到了确切的证据之后,才可以给它下一个正确的定论。

第三节、空中奇景

1、太阳奇景

太阳晚上出来,呈现蓝色和方形,日月同照,竟相争辉,太阳奇景,令人称奇。

蓝色的太阳

一九六五年的春天,一天下午,北京上空出现了一次特大的尘暴,倾刻间天昏地暗,黄沙滚滚,粉末似的黄土簌簌地从空中洒落下来。顿时,人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太阳忽然失去了耀眼的光芒,将变成了蓝莹莹的,尘暴过后才慢慢恢复原状。为什么太阳会变成蓝色?至今仍是一个谜。

日月为何同照

日月同照就是指太阳和月亮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这是一种世人罕见的奇特天象。我国古书上早有记载。

在我国浙江海盐南北湖鹰窠顶上经常发生这一现象,它和钱塘江边的“海宁观潮”被称为双绝而驰名中外。

日月同升现象一般在每年十月初一那天出现,最短5分钟,最长31分钟,一般15分钟,每次景象都不一样。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太阳先升起,月亮随即跃入日心。

太阳升起不久,在太阳旁边出现一个暗灰色月亮,围绕着太阳跳来跳去。一会儿跃在太阳右边,一会儿跃在左边,一会儿落在上面,一会儿又落在下面。当月亮经过太阳时,太阳表面大部被月亮遮盖,颜色变暗,未被遮没的部分就闪现出金黄色的月牙形状。

太阳和月亮重叠,合为一体,同时从江海上升起。太阳直径比月亮稍大一点,太阳外圈显示出血红或青蓝色光环。或月影先在日轮中,后又跳出日轮,在太阳四周跃动。

月亮先出,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太阳随之出来,太阳托住月影一起跃动。

上述几种现象,有的与日食过程非常相似,但又显然不是。因为日食不会每年正好发生在十月初一,也不会仅发生在鹰窠顶一带。有人认为这大概是太阳光线的折射造成的假象。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称为“地面闪烁”。

如果说是地面闪烁造成的假象,为什么一年一度只有在农历十月初一才会出现呢?鹰窠顶上到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人们能目睹这一奇景呢?日月同升是否就是中国史籍上所记载的日月合璧呢?这一切还没有科学的事实根据,只是一个未解之谜。

太阳夜出

我们平时看见的太阳,都是在白天出来,但你是否看见过太阳在晚上出呢?

一九八九年八月七日晚上的八点四十七分,江苏兴化市唐刘乡姜家村西南方向约一千米远、二十米高的空中,出现了一个圆圆的火球,像太阳一样,放射耀眼的光芒,河水都被映得火红一片,大约持续十几分钟。当时那个村有近百人亲眼所见了这一奇观。但人们并不知道太阳夜出的原因。

四方形的太阳

1939年9月,在美国西北部沿海,美国人查贝尔发现方形的太阳,并拍摄了下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方形太阳的记录。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查贝尔来到这里的高纬度地带观察夕阳的变化。他迫切希望能够看到一种奇异的景象,然而,整整3个月过去了,他仍然什么也没看到。不过,他并没有泄气,9月13日傍晚,他照常进行着紧张的观测。就在太阳快要落下去的时候,梦寐以求的奇景出现了:开始又圆又红又大的太阳变成了椭圆形,不久,太阳的下侧就像用刀切过一样,变成了一条和地面平行的直线。接着,上面一侧的圆弧也渐渐变得平直,最后竟也成了一条直线,本来圆盘似的太阳此时变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太阳。查贝尔兴奋极了,迅速按动照相机快门,拍下这一珍贵的镜头。

查贝尔的发现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他们争先恐后地赶到极地来观看这一奇景。但是,看到这一奇景的机会并不会太多,拍摄下照片的就更少了。日本学者最近在北极地区有幸目睹了这一奇观,并拍下了太阳由圆变方的一系列镜头。

不过,太阳变成方形的原因,至今也未破解。

2、天降奇物

老天爷有时会和我们开一些小小的玩笑,仍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下来。

天降“金字塔”

1834年8月26日,意大利帕多地区下了一场罕见的冰雹。有些冰雹呈盘状,厚达1英寸。其中有些表面上呈现若干层平面,有直线构成的,也有曲线构成的,有透明的,也有不透明的。若把盘状冰雹翻过来,从45°角的位置观察背面,可以看到一些四面的水晶体,1.5英寸长,底部相互交错,每一个顶上面都盖着一个四面形的金字塔。

另外的那些冰盘子都是双面凸出,边缘不规则的,可以看出有四面水晶体形状。还有一些是圆形和椭圆形的,由若干层同心的透明和不透明的冰层交错在一起而构成。它的中心是白色不透明的核儿。这些不太规则的冰盘状物体的直径约1.25~4英寸。

后来,这些冰雹都变成了透明的小冰块,中间薄,边缘厚。边缘部分由3~5层透明或半透明的冰组成。中间部分是一些白色的圆环绕着一个清晰的核,核心部分融化较快,形成了一个冰环。这些不寻常的冰体的直径有1.5~3英寸。

天降“冰盘子”

另外,1901年,在纽约亚历山大湾村附近的圣劳伦斯河上,一场暴雨过程中也连续降了几次冰雹。起初这些冰雹呈圆柱状,有铅笔杆粗细、0.375英寸长。后来冰雹变成胡桃般大,最后变成了圆盘状,厚约2英寸,直径有3英寸。它们非常硬,落在岩石上能弹起来,而且摔不碎。待它们融化成只有原来体积的一半大小时,在许多冰盘子的中心都可以看到像人眼的东西,中央是瞳孔,周围是眼眶,许多纤细的线条向四周呈辐射状。

天飘“蚕丝”

1741年9月21日,在英国赛尔伯恩的一片旷野上,从高空中有蜘蛛丝像雨一样地落下来,而且一直不间断地落了一整天。这些蛛丝并不只呈薄雾样的丝状在空中任意飘荡,它们简直就像絮片一样。有的厚达一英寸,长五、六英寸,落下时的速度也特别快,显然比空气要重。向四周看去,映入眼帘的是连续不断地落下的新鲜丝絮,在太阳光下就像闪闪发光的星星。这场丝雨的波及面究竟有多大是很难断定的,但是我们知道在布来得利、赛而伯恩和埃尔来期福德都下了丝雨,三个地方呈三角形,最短的一条边约有8英里长。

1881年10月下旬,在格林湾麦尔沃基和威星康星州的几个小城市上空落下了很结实的白色蛛网状物质。它们是小颗粒大小至60英尺长的丝。这些网状物像是从密执安湖地区向内陆飘过来的。有时,这些丝很粗,扫在人的眼睛上很难受,它们从天空垂下来,长得看不见尽头。令人惊奇的是,在任何报道中,都没有提到在这次蛛网降落过程中有任何蜘蛛出现。

1883年10月16日,在法国吉伦特地区蒙图萨上空出现一片厚厚乌云,一会儿,从乌云中落下拳头大小、白色绒毛状物质。许多看到这一现象的人认为,天空厚厚的乌云也是由这种物质构成的。从这些降落物中取样送给科学杂志《自然界》的主编,但主编先生也不清楚是什么东西,只是用火烧的时候发现都变成了炭。在降落这些奇怪物质时,天空正下大雨。

彩色的雪花

人们通常见到的雪花都是白色的。其实,雪花除了白色的以外,还有其它颜色。1959年,南极下过一天的红色大雪。在珠穆朗玛峰也曾下过色彩鲜艳的红雪花。在奥地利也曾多次下过黄雪。在保加利亚还飞过绿色的雪花。苏联高加索地区还飘过青色的雪花。17世纪中叶,探险家们在南北极多次发现过红、黄、绿、褐、黑等彩色的雪花。至于这些彩色雪花的形成原因,还未研究透彻。

3、留下图案的闪电

闪电在人或动植物身上留下图案的原因,目前还无人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只有等科学地研究之后才能作定论。

闪电留下的图案

1896年6月17日,在法国的南方,两名工人在棚子里避大雷雨。一个闪电出人意料地正“打中”他们避雨的地方,结果两人都倒在地上。

闪电使其中一个男子的皮鞋“开了线”,还撕破了他的裤子。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是另一情况:闪电仿佛是个技术高明的摄影师,它在死者的手臂上出色地拍下一幅松树、杨树及这个人表带的“照片”。

卡米尔·法兰马利昂在分析这一情况后提出一个设想,即死于闪电的人所停留过的棚子可能成了一个摄影室,闪电起了“透视”的作用。不过这种设想无法解释,为什么“拍摄”时有如此奇特的“选择性”:因为“拍下来”的只有某些物象,而且仅仅取自四周的景观。同样,穿透衣服而取景拍照的现象也令人无法解释。

1823年9月有个水手被闪电击毙,当时他就坐在停泊在阿米罗湾的一艘帆船的甲板上,离桅杆非常近。顺着他的脊背,从脖子到大腿,灼出了一条线纹,而且在线纹结束的地方可以看见清晰的马蹄铁的图形,而马蹄铁是钉在桅杆上的,恰好在水手的头顶上方。

这类情况中最富悲剧性的还有一个例子。一个小男孩爬到树上去掏鸟窝取蛋,他受到了惩罚:这棵树遭雷电劈击,趴在地上的小男孩胸前清晰地烙上他爬过的那棵树的图像,还有一只呆在枝头上的鸟,它身边就是鸟窝,这一切都显现得极为清楚。

1892年7月19日两个黑人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海伦公园一棵树下避雨,被闪电击毙。

当人们从死者身上脱下衣服时,在殡仪馆经理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令人震惊的奇景:死者的前胸留下了闪电发生地点一角的自然景色,这幅照片是绝对令人信服的。上边还有一片发干的略带棕色的橡树叶,还有藏在青草中的羊齿草,它跟青草稍有区别之处,就是它也有点发棕色。树叶和羊齿草的图像如此清晰,连肉眼也能看见最细小的筋络。

大约四小时后,“相片”便开始模糊,变成紫红色的斑点。与闪电有关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例如,1852年7月24日在圣维谢特一些干树叶上发现了由棕榈盖成的农舍及它们前后左右景物的图像。在另一个地方,位于同一个岛上的锡巴科亚,1823年8月,闪电把一颗弯钉子的图像烙在树干上。安·波埃伊补充说,这是钉进同一棵树上部一枝树桠上的钉子的复制品,图像复制得绝对精确,只是颠倒过来罢了。

印在皮下的图案

还有一种更神奇的现象———图像被印在皮下的状况。例如,1812年在科姆布———亥有六只羊在橡树和榛树林附近的野地上被闪电击毙。当人们剥下它们的毛皮时,在它们的身上,说得准确些是在它们的毛皮里面发现了四周部分景物的逼真图像。并且在一百多年之后,1971年2月在南卡罗林纳再次发生了这类情况。杰斐逊城有个叫杰西耶·巴列特的人出外打猎,把打死的野兔带回家。他妻子动手给他做晚饭时发现,在他们剥了皮的兔子的一条前脚上有一个黑色妇女的侧面像。像的横断面有2.5厘米:微微噘起的小嘴唇、卷曲的头发和长长的睫毛———与20世纪的摩登女郎一模一样。

4、闪电之谜

雷雨天时,天空会有明亮的闪电劈过天际,当然,大自然也会有开玩笑的时候,将奇形怪状的闪电展现我们面前。

球状的闪电

一九八八年八月三十日晚上九点,雷雨交加,河北省定州市东亭区大辛庄乡西四旺村村民赵普的窗外,突然出现一道刺眼的亮光,随之,一个紫红色盆状火球落于窗下,后来又有一个紫红色盘状火球落于屋内,紧接着便是大小不一的光环到来。房屋顶棚上破了一个特别大的洞,墙上的电灯插座连同木垫、铁钉都不翼而飞,屋内地上留下拳头大的一个坑。这天晚上,西四旺村有十五、六家的电视机被击坏,而赵家的电视机却安然无恙。更奇怪的是,赵普的老伴过去长年患偏头痛和腰酸脚麻、手脚哆嗦等病症,需服药才能入睡,如今却全好了。这一神奇的球状闪电至今仍是一个谜。

树状的闪电

一九八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凌晨四点,位于四川省南川县的金佛山,雷鸣、闪电、大雨交加。在金佛山南麓的金佛山水电厂的总指挥胡德厚一觉醒来,发现办公楼后面的玉林村四组后山坳异常明亮。开始以为房子着火了,但仔细一看,光亮呈扇形,顶部仿佛一瓣一瓣的,特别像莲花,估计高约四五丈。颜色白中略带红色,下部明亮,顶部较淡。光亮度比汽车前灯还要强得多。但光亮朝天空散射,照射不开,四周依然暗黑。与此同时,还有一条带状云气轻纱似地飘于山间,高与光亮顶部相平。随着一声巨大的雷响,闪电中,只见光亮中间好似一株伞形的树,青枝绿叶,奇美异常。目前这种奇怪的闪电还是一个谜。

第二章 植物奥秘

这是一个看似无声无息的世界。实则里面纷繁复杂,奇趣无穷。你以为植物都以进行光合作用而生存的吧?其实有些怪花异草却是恐怖可怕的食肉一族!你以为植物是沉默无言的吧?其实它们全都有自己的奇特语言。不仅如此,植物还有听觉、嗅觉、触觉和视觉。你以为植物的根就是向下生长的吧?其实有些植物竟长出了向上的根。你不知道植物也会睡觉吧?你知道植物也会飞吗?你知道树干为什么是圆的吗……植物世界奥秘无穷,让我们一起出发探索吧!

第一节、植物探索

1、植物也进行呼吸吗

植物虽然没有呼吸器官,但是,实际上植物在它的一生当中,无论是根、茎、叶、花,还是种子和果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呼吸。只是植物呼吸,人的肉眼看不出来。

植物进行呼吸的原因

种在田地里的庄稼,它们所进行的呼吸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出来的。如果科学家用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器,就可以测出庄稼呼吸时进行气体交换的情况。

那么,植物为什么要进行呼吸呢?

其实,生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只不过是呼吸活动的表面现象。而呼吸的本质是生物的身体里的有机物质氧化分解的过程。对植物来说,通过呼吸才能把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加以利用。植物身体里有许多有机物质,比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要通过呼吸作用来进行氧化分解。

平常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被彻底地氧化分解,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这叫“有氧呼吸”。有氧呼吸能够释放出很多能量,这些能量可以供给植物本身生命活动的需要。比如细胞里的分裂、组织分化、种子萌发、植株成长、花朵开放等过程,以及植物的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肥料,营养物质在身体里的运输等活动都需要能量。

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是一步一步进行的,整个过程中间会生成许多种化学成分不同的物质。这些物质是植物用来合成蛋白质、脂肪和核酸的重要材料。所以,呼吸活动跟植物身体里各种物质的合成和互相转化有密切关系。

植物呼吸的理解

植物如果处在缺氧的环境里,它不会像动物那样马上停止呼吸,很快死亡。植物在缺氧的时候,虽然没有从外界吸收氧气,可是它照旧能够排出二氧化碳,这叫“无氧呼吸”。但这种无氧呼吸对植物是很不利的,因为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不彻底,会造成植物体内的细胞中毒,最后导致植株死亡。

植物的呼吸作用跟农产品的贮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粮食、水果和蔬菜等收下来以后,呼吸活动还在进行。在贮藏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呼吸继续进行,这样,粮食、水果和蔬菜等才不会变质;另一方面又要使呼吸尽量减弱一些,以减少消耗。

2、植物也有血型吗

人体内的血液有各种各样的类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然而,植物却也有血型。

凶杀案的发现

1983年初,在日本东北部的一个城市,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件。日本科学警察研究所法医、第二研究室主任山本茂亲自负责这一案件的侦破工作。为了对照鉴定血型,他同时化验了受害者枕套上的血迹及其旁边没有沾到血迹的部分。令他吃惊的是,没有沾到血迹的枕套也有血型,为AB型,这是怎么回事呢?山本茂打开枕套,发现里边是日本人常用的荞麦皮枕芯。难道荞麦皮这样的种子外壳也有血型吗?山本茂再次对它做了血型化验,证实它确实为AB型。

植物的血型

这一意外而又惊人的发现,引起了山本茂的浓厚兴趣,他又对150多种蔬菜、水果和500多种植物种子分别进行血型鉴定。结果发现有19种植物和60种植物种子显现了血型反应。

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现在已经知道:萝卜、芫荽、葡萄、山茶等为O型;梧桐、玉米、葫芦等为A型;扶芳藤、罗汉松、大黄杨等为B型;李子、荞麦、侵木、金银花等为AB型。有趣的是,枫树却有O型与AB型两种血型:到了秋天,属O型的,树叶变红;属AB型的,则泛黄。这也许是血型与枫叶颜色有某种联系的缘故。

植物血型的鉴定

植物体内没有血液,科学家们是怎样进行血型鉴定的呢?

人体血型鉴定,即是用抗体鉴定人体内是否存有某种特殊的糖。科学家鉴定植物血型的方法是利用从人体或动物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抗体,然后观察抗体与植物体内汁液的反应情况,由此即可得知植物的血型。

植物血型的发现,也许有助于生物学家对细胞融合、品种杂交、种苗嫁接等的研究。

3、奇怪的竹斑“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干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是诗人在九嶷山上观赏秀美的斑竹时有感而发所作的诗句。

斑竹

九嶷山位于湖南省,离宁远县约25千米,原名“九疑山”,山上碑刻亦多称之为“九疑”,只有清代同治年间王方晋的碑文中写为“九嶷”。据说它是因为有舜源、娥皇、女英、萧韶、石城、石楼、桂林、杞林、朱明等9座山峰,使游人为之惊疑而得名。九嶷山海拔2000米,山上1500米高处生长有一种直径1~3厘米的斑竹,早先农民常砍下它拿回家里用来挂蚊帐,此外也无大用,所以并不贵重。可它经过“名人”题诗作赋之后,却似乎一下子身价百倍。山中的古代碑文铭刻中,提到斑竹的就有好几处:“往往幽踪传帝子,万竿修竹晕成斑”、“竹痕空点斑竹苔”……

美丽传说

斑竹又名“湘妃竹”,古时产于湖南湘江一带,因《楚辞·九歌》中湘君、湘夫人的影响,而产生了美丽的传说。说是舜帝南巡时暴薨于此,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因夫远足,又不忍心同他天各一方,随着也追到这里,听到舜帝已薨,悔之不及,撼竹恸哭,泪溅竹身,于是,“斑斑的泪痕”便留在了竹上。这才引出了诸如“美色已成灰,泪痕犹在竹”等丽句名诗。唐代诗人高骈在他写的《湘妃庙》一诗中咏有:“帝舜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这首诗是千古流传的最早咏唱斑竹的好诗,诗中把斑竹和民间传说中的二妃故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读起来使人情涌如潮,叹息不已。

竹斑成因

当然,这竹斑并非什么妃子的“泪痕”。那么竹斑到底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它是因为斑竹生长的环境所造成的。斑竹生长在苦竹丛下,环境湿度高达95%,温度在28~29℃之间。这里生长有一种寄生的青苔,竹笋一出土,就会被缠上,一直随着竹子生长。当人们把竹子砍下,刮去青苔,便露出了密密的斑痕,这便是诗人笔下的“千滴泪”。它实际上是真菌寄生在竹身上留下的美丽花纹。竹中还有一种刚竹,其上生有茶褐色或赤褐色不规则的斑点,斑点渐渐扩大,相互愈合,形成云纹,则称为“虎斑竹”。寄生在竹上的这种真菌,对竹子的生长无害,反而增添了竹材的工艺价值。据统计,九嶷山上现在仅存有万余根斑竹,已被保护起来。

4、植物的“武器”

花草树木不会主动袭击别人,它们通常只能被动地受侵犯,完全是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然而,植物为了自身的需要,也会给自己装备某些“武器”。例如,利的芒刺、坚韧的树叶、难以钻穿的树皮等等,都是植物保护自己免受敌害的“武器”。此外,有些植物的武器非常有趣。

毒箭

在非洲中部的森林里,长着一种坚硬有刺的树木,当地人称之为“箭树”,箭树含有剧毒,人兽如被它刺中,便会立即致死。

我国西双版纳的箭毒木,树皮里白色乳汁毒性极大,且有刺鼻气叶。如果误入人眼,马上使人双目失明;人吃了,一刻钟就可使心跳停止。它的原名叫“加独”,我国植物学家译为“见血封喉”,可谓名副其实。

巨炮

有“箭”还有“炮”。美洲沙箱树的果实成熟时,它的种子能在一声巨响中,炸飞到十几米以外。生长在非洲和前苏联高加索地区的喷瓜,果实像个大黄瓜,它成熟落地时,里面的浆液和种子就会“嘭”的一声,像放炮似地向10米外喷身,人称“铁炮瓜”。喷瓜的黏液有毒,不能让它滴到眼中。

地雷

南美洲的热带森林里,有一种叫“马勃菌”的植物,状似地雷,每个重达10多千克。如果不小心踩着或触动了它,它就会发出像地雷爆炸般的“轰隆”巨响,同时还会散发出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人喷嚏不断,涕泪纵横,眼睛刺痛。人们管它叫“植物地雷”。

5、树木年龄奥妙

人们都会唱“HappyBirthday”这支生日歌,每年自己或朋友过生日时,大家都唱生日歌以示祝贺。那么,树木也有年龄吗?怎么计算它们的年龄呢?

年轮

许多人家的厨房里都有一个圆圆的厚木墩,那是切肉用的。当刚刚买来这种木墩的时候,你对它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上面有一圈又一圈的密密麻麻的木纹,这些木纹有深颜色和浅颜色,宽度也不一致,这就叫做年轮。树木的年轮记录着它们的年龄,每年长出一轮,因此数一数年轮就知道树木的年龄了。一年四季当中,树木生长的速度并不相同。春天阳光明媚,雨水充足,气候温和,树木生长得很快,这时生长出来的细胞体积大,数量也多,因此细胞壁较薄,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也浅;而在秋季,天气渐渐凉了,雨量减少了,阳光也失去了夏天的炎热,树木生长速度就减慢了,这时生长出来的细胞体积小,数量少,细胞壁变厚,质地紧密,颜色就比较深。到了第二年,在去年深颜色的秋材之外,又生长出浅颜色的春材,这样年复一年,深浅不同的颜色互相间隔,就形成了一圈又一圈层次分明的花纹。根据树桩的年轮就能知道树木的年龄了。

高龄古树

和植物的年龄比起来,动物的年龄就太短暂了。鲸鱼大约可以活70多年,大象可以活60多年。但是,许多树木至少都可以活100年以上,葡萄树能活80~100年;杏树和柿子树能活100多年;枣树能活100~200年;苹果树能活200年;柑橘和板栗树能活200~300年;梨树能活300年;核桃树能活300~400年;杨树能活200~600年;榆树和国槐能活500多年;红杉树能活将近4000年。山相是落羽杉的近亲,墨西哥南部的圣玛利亚德图尔教堂就有棵山相,它身高47米,周长将近40米,年龄大约有4000年了。50年代科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一棵刺果松,据说它的年龄已有4500岁。

在我国也有许多1000多年的老树。据说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皇帝的陵园里,有一棵“黄陵古柏”是轩辕皇帝亲手栽种的,到现在已有近5000年的树龄;在山东曲阜孔庙有一棵松树,据说是孔子种植的,距今已有2400多年;南京有一棵六朝松已经活了1400多年;江西庐山的黄龙寺有一棵晋朝的银杏树年龄将近1600年了;北京西山的潭拓寺也有一棵高大繁茂的银杏树,树高约40米,直径将近4米,据说是辽代种植的,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其它地方的树木爷爷也很多。西伯利亚松可以活到1200岁;欧洲的雪松和紫杉可以活到3000岁;前面讲过的坦桑尼亚的波巴布树年龄最大的竟然有5150岁了。1749年,法国科学家亚当森到非洲西部的一个小岛上旅行,发现了300年前英国人刻在一棵大树上的文字,经测量,他判断这棵树已有了6000年的树龄了。在大西洋的一些岛屿上,有一种龙血树,活5000岁或6000岁的树木只能算是中年。早在500年前,一位西班牙人在位于非洲西北部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上测定过一棵龙血树,估计它的年龄大约是8000岁到1万岁,但是,在1827年受到暴风雨的袭击死去了,这可能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年龄最大的树木了。

年轮的信息

根据树木的年轮,科学家不仅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还可以了解到许多重要的信息。年轮的宽窄与树林生长的气候有很大关系。如果树木生长时雨量丰富,阳光充足,气温适宜,年轮就宽;反之雨量稀少,气温偏低或偏高,阳光也不充足,年轮就狭窄。因此科学家往往要根据年轮的变化来推测自然历史和气候变迁的情况。美国科学家就根据从年轮得到的信息,发现美国西部草原每隔几年就发生一次干旱,因此成功地预报了1976年的严重旱情。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部有一个梅萨费尔德国家公园,古代印第安人在那里留下了300多座住宅,它们代表了印第安人的村落普韦布洛的最高水平。但是,在13世纪后期他们突然离开了自己的家园,那里成了一片废墟,为什么?根据年轮提供的气象信息分析,原来在13世纪最后的25年里,那里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人们只好背井离乡。

年轮在环境科学和医学方面也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帮助。德国科学家用光谱法对三个地区的树木年轮进行对比,掌握了将近120年到160年间这些地区铅、锌、锰等金属造成的污染,找出了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国科学家发现黑龙江省和山东省一些地区的树木中钼的含量变化与克山病的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关系,年轮中钼的含量低,克山病发病率就高。另外,美国科学家还利用年轮进行地震研究。由于地震往往会造成地面倾斜,而树木又有笔直生长的倾向,因此年轮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就可以了解当地历史上发生地震的时间、强度和周期,于是就有可能做出成功的地震预报。

6、植物发电奥妙

1918年,英国的一名钟表匠托尼·埃希尔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两个电极插入一个柠檬,一边用铜钱,一边用锌线,把柠檬与一个小型钟表上的电动机的电路相连接。有趣的事情发生了:钟表的指针开始走动,就像接了电源一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小小的柠檬竟使这只表一直走了5个月之久。这个实验向人们证实:植物中蕴藏着相当大的能量,可以用来发电。这一发现,无异于给正在千方百计寻找新能源的科学界注入了兴奋剂,许多科学家从中受到启迪和鼓舞,专心致志地投入到这项有意义的研究之中。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索莫杰伊认为,工业上从水中提取氢气和氧气要消耗大量电能,而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如果模似绿叶制造出一种能利用太阳能的“人工绿叶”,就等于造了一座发电厂。为了证明这一点,索莫杰伊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把氧化铁粉分别掺入镁和硅中,制成“PN”型半导体结盘形板作为催化板,然后将它们浸在导电的硫酸钠溶液时。在阳光照射下,盘面两级产生了电流,并开始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的最大障碍是氧化问题,掺镁盘面的氧化铁在8个上时后就逐渐变成了氧化亚铁,从而降低以至最终失去了催化作用。所以这个简单的实验与投入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生物化学家们运用生化技术做了更为复杂的实验。他们先把完整的叶绿体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来,然后把叶绿体涂在微型过滤膜上,用这种薄膜来分隔两种溶液:一种溶液中含有释放电子的化学物质,另一种溶液则含有电子受体。当光线透过电子受体溶液照射到叶绿体上时,电子就会从释放电子的溶液中通过叶绿体进入电子受体溶液。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研究者们发现根据覆盖在薄膜上的叶绿体面积计算,光能只有3%左右能立刻转化为电能。这个数字显然太不理想了,因为在理论上,用植物产生的电应该远不止这些。

虽然对植物发电的研究面临很多困难,但人们并没因此而放弃它。首先,植物作为能源是取之不尽的;其次,它比光能电池有更明显的优越性,在能源匮乏的今天,植物发电具有广阔的前景。

7、植物能源奥妙

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资源是有限的,随着能源危机的一天天逼近,人们迫切地希望早日找到能代替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能源植物”。

产油树

最先引起科学家注意的是银合欢树,它生长迅速,七八年即可成材。它的汁液里含油量很高,有“燃烧的木头”之称。银合欢树原产于中美洲,它在东南亚潮湿温暖的地区也能很好地生长。菲律宾曾引种了12000公顷的银合欢树,获得了相当于100万桶石油的能源。这种树的缺点是不耐寒,无法在更多地区推广种植。

菲律宾北部有一种汉加树,每年开花结果三次,一棵树每次结果量可达15千克。当地人原本是把它作为药来用的:吃汉加果可以治胃痛;涂汉加果汁可以消除皮肤被蚊虫叮咬后的痒痛。后来人们发现,汉加果遇火会迅速剧烈地燃烧。经检测,原来汉加果内含有16%的酒精。这个消息令菲律宾政府非常兴奋,准备扩大栽种面积,以期用果实提炼物代替石油。

在巴西的热带丛林中,有一种常绿乔木———香胶树,只要在它高大的树干上打一个洞,半年内就可分泌出20-30千克胶汁。这种胶汁的化学性质与柴油十分相似,不需要加工提炼,就可以直接当柴油使用。据估计,100棵香胶树每年可产胶汁25桶,这个产量是很可观的。巴西政府已经开始对香胶树做进一步的研究。

生长在我国海南岛的油楠,也是一种能产“油”的树,只要在树干上钻个洞,便会从破口处流出黄色的油状液体来,一棵高13~15米、直径在50厘米左右的油楠树,可产油300~4000克,其可燃性与柴油相似。

能源树

人们不仅多方寻找能源植物,还通过多种方式培育能源植物。在日本,科学家培育出一种大戟科植物蓝珊瑚,从每千克这种植物中,能提炼出可产生30千卡热量的石油。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也成功地培育出了“石油树”。它的汁液中含有同原油相似的石油烃,经过脱水和分馏,可以得到汽油和航空用油。美国已有三个州种植了“石油树”。每英亩可年产10桶石油。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学者培育出一种杂交的白杨树,起名为克隆388。这种树生长迅速可以密植。几经砍伐后,仍能从树桩上迅速长出新的枝条来,而且越长越密,是理想的直接燃烧材料。

总之,在没有找到理想的能源植物之前,科学家们是决不会放弃努力的。

8、植物叶面色斑之谜

姹紫嫣红的花,金光灿灿的果,一直是人们观赏的佳品,但现在,绚丽多姿的观叶植物开始崭露头角。它们有的以叶形特异称奇,有的以姿容秀雅见长,有的则以色彩斑谰著称,其中最吸引人们的是那些似花非花的斑叶植物。“叶斑”植物

斑叶植物,可谓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如白玉万年青,它打破了以往人们常见的万年青的格调,在叶片中央出现白玉般的色泽,显得优雅脱俗。蔓生的黄金葛,还有那常春藤,其叶中有黄,根间白,犹如一串翡翠,悬空而下,令人目不暇接。彩色球兰则在它的一片叶上,混有粉红、乳白和淡紫等色素,犹如大理石的彩纹,令观赏者叹为观止。那金边巴西铁、银边巴西铁、金心巴西铁,都生长着一簇簇阔长如带、反卷下垂的叶子,看上去犹如一朵硕大的花,绿叶中央还镶嵌有一条条金色的飘带,十分雅丽动人。还有橡胶榕、勒杜鹃、彩叶竿,以及肉质的仙人球等,都先后出现了许多色彩鲜艳夺目的斑叶“新伙伴”,观叶植物大家族变得更加色彩斑斓!

当你看到悬在窗前的金边常春藤那白绿相间的叶片在微风中摇曳,桌案上的花叶芋那碧绿的叶上泛起点点红斑时,你可能会想到,这些植物的叶上怎么会出现这等迷人的彩色斑点呢?这在植物生态学上称为“叶斑”,它的种类可多了。有一种生长在热带的有名的观叶植物“变叶木”,它那多形的叶上显现出的叶斑有黄斑、橙斑、粉红斑和褐色斑,缀于绿叶之中,有条状的,也有斑点状的,植物学家把这种斑点,叫做“星斑”;有的观叶植物的绿叶上有殷红的线条勾勒出叶脉清晰的轮廓的叫“网斑”;有的观叶植物的叶面上有黄色金丝带状的斑纹的叫“缟斑”。

叶斑产生原因

植物的叶子本为绿色或红色,那为什么有的植物叶面会长出这般奇异的色斑呢?经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叶片细胞中的色素起了魔术师般的作用的缘故。植物生长时,在叶子中的叶绿素生成机制受阻或细胞产生基因突变后,叶子的某一部位若让花青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得以登台,便会在叶面上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奇观。这一有趣的植物生理变化,还能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实现,如用X光照射可使植物叶内发生突变,诱使叶片产生叶斑。

9、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开时节,那一枝枝,这一丛丛,如云似霞。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白的像雪,千姿百态,万紫千红,满园春色。

花儿颜色多变原因

为什么花儿能盛开得这样璀璨夺目、绚丽多彩呢?原来,花瓣的细胞液中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等有机色素,它们像魔术大师把花变得五颜六色。遇到酸性时,细胞就成红色;遇到碱性时,细胞变为蓝色;遇到中性时,细胞又变为紫色。你可以摘一朵牵牛花做试验:把红色的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因为遇到碱性,它便由红色摇身一变变为蓝色;再把这朵花放在醋里,由于遇到酸性,它又恢复原色。花青素的“变魔术”本领更为惊人,它不仅能使许多鲜花色彩斑斓,而且还能使花色变化多端。如棉花的花朵初绽时为黄白色,后变红色,最后呈紫红色,完全是受花青素影响的结果。当不同比例、不同浓度的花青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等色素相互配合后,就会使花呈现出千差万别的色调。大部分黄花本身不含花青素,而完全是胡萝卜素在起作用;有些黄花当含有极淡的花青素时,就变成橙色。由此可见,万紫千红的花完全是由于花青素和其他各种色素相互配合的结果。

一般来说,有机色素以叶绿素为主体时,花可显青色和绿色,如绿月季等;以花青素为主体时,可呈红色、蓝色和紫色,如玫瑰等;以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为主体时,则呈黄色、橙色和茶色,如菊花等。

万紫千红的花世界

世界上开花植物多达4000余种,其花异彩纷呈,常见的有白、黄、红、蓝、紫、绿、橙、褐、黑等9种颜色。大多数花在红、紫、蓝之间变化着,这是花青素所起的作用;其次是在黄、橙、橙红之间变化着,这是胡萝卜素施展的本领。据统计,世界上各种植物的花色中,最多的是白色,约占28%,白色的花瓣不含任何色素,只是由于花瓣内充斥着无数的小气泡才使它看起来像白色;其次是黄色;红色列为第三;再其次是蓝色、紫色;较少的是绿色,如菊花中的“绿菊”,其花瓣就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绿色;最为罕见的是黑色,花瓣为黑色,如“墨菊”,为菊中之珍品,“黑牡丹”、“黑郁金香”也被列为花之名贵品种。

花色万紫千红,还有其生理上的需要。由于光波长短不同,所含热量不同,各种花对光波的反射能力也不同,只有适者才能,得以生存。

10、花儿有香味之谜

众多植物中,除少数外,多数植物的花是都芳香的。但你知道,花为什么会有香味,这香味又是怎么产生的吗?

芳香油

原来,在花卉的叶子里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在阳光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产生了一种芳香油,它贮藏在花朵里边。这种芳香油极易挥发,当花开的时候,芳香油就随着水分挥发而散发出香味来,这就是人们闻到的花香。由于各种花卉所含的芳香油不同,所散发出来的香味就不一样:有的浓郁,有的淡雅。一般来说,花香的浓淡和开花的地点有着密切的关系。生长在热带的花卉,香气大都浓而烈;而生长在寒带的花卉,香气多是淡而雅。另外,通常花的颜色越浅,香味越浓烈;颜色越深,香味越清淡。白色和淡黄色花的香味最浓,其次是紫色和黄色的花,浅蓝色花的香味最淡。一天当中,阳光强烈、温度高时,花香较浓,香飘得也较远,而在阴雨天或阳光弱、温度低的情况下,花香就较淡。然而,也有一些花例外,如蔷薇、丁香等。

香精的重要用途

我们日常生活中,人和花香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从人们吃的冰棍、糖果到喝的汽水、果汁;从人们用的牙膏、香皂到各种化妆品,样样离不开香精。要从花卉的花、叶、茎、根、籽、仁里面提取出具有不同香味的物质,那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般要提取1千克的薄荷油,需要采集成吨的鲜薄荷;要提炼1千克的玫瑰油,则需要采摘300万朵玫瑰花,大约相当于2吨的玫瑰花的花瓣。在国际市场上,要用1.7千克的黄金才能买回1千克的玫瑰油,可见其价格是多么昂贵。玫瑰油不仅是香料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宝贵原料,在其他制造工业中也被广泛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揭开花香的秘密之后,已经试制成功人造香料了,这样花香对人类的贡献可就更大了。

11、晚香玉夜里开花之谜

月朗星稀、微风轻拂的夏夜,晚香玉悄然绽开洁白似玉的花蕾,飘散出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这盛夏的娇儿,不知让多少喜爱花草的人们心醉神迷。

晚香玉

晚香玉,又叫“夜来香”、“月下香”。它名副其实,夏季里,每当晚7点钟前后,花苞相继开放。如果你有留意,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花苞是怎样绽开的。一朵花苞开放只需4~5秒钟的时间。晚香玉的花苞一开放,便飘散出股股清香,它的香清而不浊,和而不猛,使人心旷神怡。

晚香玉十分受养花人的钟爱,它不需要特别细心的培植、管理。只要把一个晚香玉小块茎埋入土里,凭借着天然雨水滋润,它就会抽芽、长大、开花、结果。

晚香玉的株茎,是从叶中抽出的柔嫩的枝条,然而,它能在这一枝条上开花多达30多朵,自下而上盛开出来的喇叭形花朵,花期达1月有余。晚香玉不仅可美化庭院,且其花可插瓶,用作室内观赏的佳品。另外,其叶、花、果均可入药,有利于人体健康。

晚香玉夜里开花之谜

那么,晚香玉为什么总是在夜里传送浓郁的花香呢?原来晚香玉花瓣上的气孔,是与外界交换气体的通道。在空气湿度大时,这个通道张开,空气干燥时合拢。因为白天的气温高,那花瓣便含羞似地合拢着;傍晚的时候温度降低,气候凉爽,蒸腾减少,空气的湿度增大,于是,花瓣上的气孔便全部张开。随着花呼吸作用的进行,把它内在的挥发性芳香物质飘散到空气中去,也就把缕缕清香带给人们了。

12、花开花落时间之谜

花开花落是植物生长的一种自然规律,那为什么有的花喜欢白天开放,而且是五彩缤纷,有的花则愿意在傍晚盛开,花则多为白色,又有的花是昼开夜合呢?

白天开花植物

在常见的植物中,大都是在白天开花。这是因为在阳光下,清晨,花的表皮细胞内的膨胀压大,上表皮细胞生长得快,于是花瓣便向外弯曲,花朵盛开。花儿白天开,在阳光下,花瓣内的芳香油易于挥发,加之五彩缤纷的花色,能够吸引许多昆虫前来采蜜。昆虫采蜜时便充当了花的“红娘”为其传授花粉,这样有利于花卉结籽,繁殖后代。

晚上开花植物

那么,为什么有的花则偏偏喜欢在晚上开放,而花朵又多是白色的呢?植物之所以要开花,是为了吸引昆虫来传粉。植物在夜里开的花,最初也是多种多样颜色的,但由于白花在夜里的反光率最高,最容易被昆虫发现,为其做媒传授花粉。因此,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夜里开白花的植物被保存了下来,而夜里开红花、蓝花的植物,因不易被昆虫发现并为其传授花粉,而失去了繁衍后代的机会,逐渐被淘汰了。

花开花落的起由

植物中还有的花是白天盛开,而夜里又闭合起来。如睡莲、郁金香,它们的花白天竞相开放,而当夜幕降临时,便闭合起来,到来日则又继续开放。这又是为什么呢?花的昼开夜合现象是植物的睡眠运动引起的。这种运动的产生,一种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如晚上温度低时它便闭合起来。如果把已经闭合的花移到温暖的地方,3~5分钟后便会重新开放。另一种是由于光线强弱的变化引起的。如花在强光下开放,弱光下闭合。

有的植物在白天开出艳丽的花朵,有的植物则在傍晚开放出洁白的花朵,这些都是植物长期适应外界生活环境而形成的一种遗传习性。而植物的睡眠运动,则是由于花瓣两侧的生长素分布不匀而引起生长不平衡的结果。

13、花叶先后之谜

花,被誉为“春的使者”,春天一到百花争艳。当你置身于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观赏那多姿多彩的花朵时,是否注意到一种奇妙的现象:有的是绿叶伴着鲜花开,有的则只见花盛开而不见绿叶出。这是为什么呢?

花叶有先后

在木本花木中,有的是先开花而后吐叶;有的是先吐叶而后绽开花蕾;也有的花和叶差不多并肩而出。常见的先花后叶的花木品种,有玉兰、腊梅、迎春等。那玉兰花,在春寒未尽的3月,便好似一群娇羞的少女,亭亭玉立于枝干的上边,白的似玉,紫的如胭,喷吐着芬芳,为生机勃勃的早春增添无限的情趣。在这繁花过后,枝头才露出一片片嫩绿的叶儿。可是,苹果、橘子这些果树在枝头已是翠绿一片的时候,那朵朵小花方才露出“笑脸”,点缀于绿叶之间。

花叶先后的原因

这些植物都属于植物王国的一员,甚至同长在一块土地上,但是它们为什么会有先花后叶和先叶后花的差别呢?这可是个有趣的问题。原来多数树木的花和叶都是在上一年的秋天就形成了的,它们都被包在芽里,有叶的叫做“叶芽”,有花的叫做“花芽”,既有叶又有花的叫做“合芽”。这些芽要越过寒冬,等到来年春天,才吐叶、开花。每一种植物的各个器官的功能对环境、温度条件都有它的特殊要求。有的植物如玉兰花等,其花芽生长时需要的温度比较低,所以它就先开花后吐叶;像苹果、橘子等果树的花芽,生长时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它先吐叶而后开花;还有些植物的花芽和叶芽对温度的要求差不多一样,所以,花和叶就差不多同时出现在枝头上。

植物各式各样开花吐叶的现象为大自然装点出一幅奇妙的图画,使春天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4、水果奥妙

水果是日常生活中最经常食用的,关于水果你又了解多少呢?

水果的色香味之谜

水果在尚未成熟的时候,在果皮里含有大量的叶绿素,所以,一颗颗果实都呈翠绿的颜色。水果到了成熟期时,叶绿素也随着渐渐地消失了,而黄色素源和花青素源则悄悄露面。这时,一种被称为“去氧黄酮”的黄色素源与水溶解而成为了黄色素和胡萝卜素,于是,像金橘、香蕉之类水果成熟后的果皮呈现为黄色,这便是黄色素和胡萝卜素混合的颜色。黄色素经还原作用会变成红色的花青素,所以,像荔枝、西红柿等水果成熟期时的果皮颜色是由泛黄而后转红的。花青素遇到碱性会变成紫色,葡萄成熟时变得红得发紫的秘密就在这里。色素变化要受氧化还原酶的影响,这要在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下才能发生,所以,刚成熟的水果得到阳光照射的一面已呈现或黄或红的颜色,而背面仍在泛青,形成青中泛黄、青中泛红的色彩。

水果在未成熟时,果实里充满淀粉、单宁和有机酸,细胞间还有一层不溶于水的果胶质粘膜,所以吃起来发硬且酸涩;水果成熟时,由于在多种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果实中的淀粉经过磷酸化酶、淀粉酶的作用,变成了糖,所以口感是甜的;果胶质经果酸胶酶的作用,变成了能溶于水的果胶酸和醇,糖也溶于水,所以吃起来会觉得松软多汁;果实中原来含酸较多,酸和醇经酯化反应变成具有香味的酯,所以人们会嗅到果品的芳香气味;未成熟的水果中的涩味是单宁的作用,到成熟期,果皮变得松软后,氧气可以渗透进果实的组织,氨化酶在氧的协助下,把单宁逐渐氧化,果实的涩味也就随之而消失。

水果剥皮后变色之谜

水果剥皮后果肉同空气接触变成了褐色,时间越长颜色越深,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水果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植物酸导致的。这种酸一旦遇着铁质,就会引起化学反应,生成鞣酸亚铁。鞣酸亚铁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当它与空气中的氧分子化合时,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种性能稳定的鞣酸高铁盐,而这种鞣酸高铁盐通常是呈颗粒状态的,很容易使水果变成褐色。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水果的肉质细胞内普遍含有活性较强的多酚氧化酶,像苹果、梨这类水果剥皮或碰伤后,就会变成棕褐色,这是多酚氧化酶作用的结果。

水果剥皮后变色出现的微量鞣酸亚铁,食用后对人体并无影响。如果你想防止变色,可把剥皮后的水果放在凉开水中浸泡一会儿,即可如愿。

15、指南草指南之谜

如果你到广阔的内蒙古大草原旅游,那里美丽的草原景色迷住了你,你不幸迷了路,正在那儿放牧的蒙族牧民一定会告诉你:“只要看看‘指南草’所指的方向就知道路了。”“指南草”是人们对内蒙古草原上生长的一种叫野莴苣的植物的俗称。一般来说,它的叶子基本上垂直地排列在茎的两侧,而且叶子与地面垂直,呈南北向排列。“指南草”指南奥妙

为什么“指南草”会指南呢?

原来在内蒙古草原上,草原辽阔,没有高大树木,人烟稀少,一到夏天,骄阳火辣辣地烤着草原上的草皮,特别是中午时分,草原上更为炎热,水分蒸发也更快。在这种特定的生态环境中,野莴苣练就了一种适应环境的本领:它的叶子长成与地面垂直的方向,而且排列呈南北向。这种叶片布置的方式有两个好处:一是中午时,亦即阳光最为强烈时,可最大程度地减少阳光直射的面积,减少水分的蒸发;二是有利于吸收早晚的太阳斜射光,增强光合作用。科学家们考察发现,越是干燥的地方,其生长着的“指南草”指示的方向也越准确。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内蒙古草原除了野莴苣可以指示方向外,蒙古菊、草地麻头花等植物也能指示方向。“指北草”

有趣的是,地球上不但有以上所说的会指示南北方向的植物,在非洲南部的大沙漠里还生长着一种仅指示北向的植物,人们称它为“指北草”。“指北草”生长在赤道以南,总是接受从北面射来的阳光,花朵总是朝北生长;可它的花茎坚硬,花朵不能像向日葵的花盘那样随太阳转动,因此总是指向北面。

在非洲东海岸的马达加斯加岛上,还有一种“指南树”,它的树干上长着一排排细小的针叶,不论这种树生长在高山还是平原,那针叶总是像指南针似的永远指向南方。

在草原或沙漠上旅游,如果了解了这些能够指示方向的植物的习性,就不会迷路了。

16、植物报时钟的奥妙

报时,大家大多会想到钟和表,但是植物报时是怎么一回事呢?

报时钟

18世纪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经过对植物开花时间的多年研究之后,把一些开花时间不同的花卉种在自家的大花坛里,制成了一个“报时钟”。人们只要看看“报时钟”里种植在哪个位置的花开了,就大致知道时间了。因为每种花开放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蛇麻花约在凌晨3点开,牵牛花约在4点开,野蔷薇约在5点开,芍药花约在7点开,半支莲约在10点开,鹅鸟菜约在12点开,万寿菊约在下午3点开,紫茉莉约在下午5点开,烟草花约在傍晚6点开,丝瓜花约在晚上7点开,昙花约在晚上9点开。林奈正是根据各种花卉的开花时间而设计出“报时钟“的。

报月钟

就一天而言,植物的开花时间大体是固定的;就一年来说,植物开始开花,进入花期的月份也是大致不变的。有人把始花期月份不同的12种花卉编成歌谣:

一月腊梅凌寒开,二月红梅香雪海;三月迎春报春来,四月牡丹又吐艳;五月芍药大又圆,六月桅子香又白;七月荷花满池开,八月凤仙染指盖;九月桂花吐芬芳,十月芙蓉千百态;十一月菊花放异彩,十二月品红顶寒来。

如果有人在一个适当的地方,把这12种花卉按一定的顺序栽种,那么也可以组成一个“报月钟”。

遗传控制开花时间

为什么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开花时间,而且固定不变呢?

这是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形成的,以利于植物自己的生存。如在海滨的沙滩上,生活着一种黄棕色硅藻,每当潮水到来之前,它就悄悄地钻进沙底下,以免被猛烈的海潮冲走;当潮水退去时,它又立刻钻了出来,沐浴在阳光下,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科学家通过对细胞分子的研究发现,这种现象是由遗传基因控制的,因此可以代代相传,形成一种习性。如果把硅藻装入玻璃缸里,拿回家观察,就会发现:即使是已没有潮汐的涨落,可它仍然像生活在海滩时一样,每天周期性地上升和下潜,其时间与海水的涨落时间完全一致。

17、跳舞草的奥秘

在清人所写的《秋坪新语》中记述了“弹琴菊花动”的故事,说是菊花听到悠扬的琴声以后翩翩起舞。这当然只是作者的想像罢了。

跳舞草

不过,在我国的广西、福建、台湾,以及越南、印度等地确实生长着一种会跳舞的草,人们管它叫“舞草”。

舞草与大豆一样属豆科,是大豆的“近亲”。它的叶片是由3片叶组成的复叶,中间的那片叶特别大,为长圆形,而两侧的叶子很小。开紫红色的花,结一种直镰刀形的荚果。

有趣的是,舞草的两片小叶,可自由地回转运动,大约每分钟转1次;中间的大片叶只作角度约为6°~20°的摇摆运动,看上去好像在不停地跳舞。

舞草舞动之谜

舞草为什么会跳舞呢?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舞草的跳舞行为与阳光有关系。如把舞草移到黑暗的地方,它的动作就会慢慢减弱,以致最后停止;如再把它移回阳光下,它又开始舞起来了。

此外,舞草的跳舞行为与温度也有关系。如外界温度达到30℃,西侧的小叶跳得最欢,而且“舞步”呈圆圈状;如气温低于或高于30℃,它就跳得没有那么畅快,且“舞步”呈椭圆形。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进一步揭开了舞草跳舞的奥秘。

原来,舞草叶柄的叶座细胞在阳光和温度的刺激下,会收缩或者舒张,由此导致了叶片的运动。这种运动有利于舞草本身的生存:减少阳光的直射面积,减少水分的蒸腾,防止昆虫等动物的危害。

这么说来,舞草跳舞并不是要给人欣赏的,而是出于它自己生存的需要。

18、发光植物的奥秘

动物会发光这是大家所知道的,比如萤火虫便会发光。然而,如果有人告诉你植物也会发光,你会相信吗?

真菌发光

据报道,在江苏丹徒县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有几株生长在田边的柳树居然在夜间发出一种浅蓝色的光,而且刮风下雨、酷暑严寒都不受影响。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人说这是神灵显现,有人说这些柳树是神树,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科学家们得知这一消息后,对柳树进行了“体检”,并从它身上刮取一些物质进行培养,结果培养出了一种叫“假蜜环菌”的真菌。答案找到了!原来,会发光的不是柳树本身,而是假蜜环菌,因为这种真菌的菌丝体会发光,因此它又有“亮菌”的雅号。假蜜环菌在江苏、浙江一带较多,它专找一些树桩安身,用白色菌丝体吮吸植物养料。白天由于阳光的缘故,人们自然看不见它发出的光,而在夜晚,就可以看见了。

细菌发光

其实,不但真菌会发光,其他菌类也会发光。

据说,在1900年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有人把发光细菌收集在一个瓶子里,挂在光学展览室里,结果这一“细菌灯”把房间照得通明!

菌类为什么会发光呢?

原来,在它们体内有一种特殊的发光物质叫“荧光素”。荧光素在体内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被氧化,同时以光的形式放出能量。

这种光利用能量的效率比较高,有95%的能量转变成光,因此光色柔和,被称为“冷光”。

19、除草剂奥妙

化学除草剂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并且具有除草彻底而不伤害秧苗的特点。说来这事可真新鲜,草和苗都属于“植物王国”的成员,为什么除草剂只杀草却不伤害秧苗呢?它又是怎样区分“敌”和“友”的呢?

除草剂分辨“敌”“友”奥妙

草和秧苗虽然都是“植物王国”的成员,但它们的科属不同,因而,它们之间又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你到田地里观察一下,便可发现,青菜、萝卜等一些蔬菜幼苗的叶子都是对生的,而玉米、高粱的叶子则是互生的,因此,在植物学里把青菜、萝卜等蔬菜叫做“双子叶植物”,而把玉米、高粱等作物叫做“单子叶植物”。如果在菜地里使用“2,4-D”除草剂,一种有趣的事便发生了。除草剂遇到双子叶植物时,它大开杀戒,而遇上单子叶植物则秋毫不犯。这是什么道理呢?秘密就在植物的叶子上。双子叶植物的叶片,横向生长,较宽大,角质层和蜡质比较薄。这样,除草剂的药液容易停留在叶面上,并向植物体内渗透。药液进入双子叶植物体内,可以使形成层细胞产生肿胀,从而破坏其韧皮部、运输系统,造成植株无法运送营养而死亡。而单子叶植物的叶片直立而窄长,角质层和蜡质也比较厚,药液落到叶面便流失掉,另外它茎的维管束没有形成层,因此除草剂伤不着它。

除草剂的利用

生长在稻田里的稻苗和稗草只有有经验的农民才能识别出来,一般人往往是草苗不分。但“敌稗”这种除草剂,在稻苗1~2叶期施用时,可不是那种“敌友”不分的糊涂虫。它是专杀稗草、狗尾巴草等杂草的,对稻苗毫无伤害。其原因是水稻幼苗里有一种叫“酰胺水解酶”的物质可以分解“敌稗”,使它失去毒害作用,而稗草一类没有这种防御功能,所以就被“敌稗”杀死。

棉花是双子叶植物,因此,不能使用“2,4-D”和“敌稗”这两种除草剂,只能用“敌草隆”等除草剂,才可以杀死双子叶和单子叶一年生的杂草,保障棉花苗平安无事。这是因为在棉花体内具有分解尿类的高活性酶,这些酶和溶在植物组织中的氧气协作,可以把“敌草隆”转变成为对棉花无毒的化合物。但是,杂草却没有这些酶作为“护身法宝”,所以难免让“敌草隆”在其体内大闹一场,抑制其光合作用,破坏有机养料的制造,落得个活活“饿死”的下场。

20、雪松难生贵子奥妙

在松树的大家族中有个佼佼者,名叫“雪松”。雪松以其亭亭玉立的身姿和洁净如碧的美色,被誉为世界著名的三大观赏树种之一,故有风景树“皇后”之美誉。遗憾的是,过去这娇“皇后”从来没有在我国繁殖过后代,这是什么原因呢?

雪松

雪松,属于松科常绿乔木,又名“香松”、“喜玛拉雅松”、“喜玛拉雅雪松”,它祖籍远在喜马拉雅山西部,从阿富汗至印度特里加瓦尔的海拔1300~3300米地带,都有雪松的身影。

雪松,在原产地树高可达50米,胸径3米,其干高而亘,树冠如宝塔,枝叶繁茂,终年浓绿叠翠。它的枝条坚韧,长枝斜展,呈不规则轮生状,顶部与小枝呈现微微下垂的样子,显得格外婀娜多姿、肃穆秀雅、苍翠欲滴,为园林风景增添了无限秀色,所以,在公园、街心、机场适当配植绿化,不仅会使环境幽雅,还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因为雪松木材坚实,纹理致密,是一种优良的用材。

难生贵子的雪松

美中不足的是,雪松自从引进我国后,这尊贵的“皇后”迟迟不肯生贵子。这是为什么呢?松树一般都是雌雄同株的裸子植物。春天新枝的基部生出雄球果,顶端生有1~2个雌球果,它的表面分泌出粘液,雄球果上的花粉被风吹散时,就能粘在雌球果上,使其授粉结籽。

但是,在雪松结的松塔里全是空的,很难找到一个松子。经科学家的长期观察发现,原来雪松绝大部分是雌雄异株,雌雄同株者只占5%。我国引进的雪松多是孤株栽植,很少成林。特别是我国的地理条件和印度、阿富汗有很大不同,这使雪松雌球果和雄球花的成熟时间相差10天左右,所以,当雄球花上的花粉吹散时,雌球果尚未成熟,虽有线为媒也难结良缘。因此,这“皇后”也就一直未能生下“一儿半女”。为了繁殖雪松,人们把成熟的雄球花摘下,筛选出花粉,放在0~5℃的冰箱里保存,待雌球果成熟时,进行人工授粉。从此,结束了我国雪松一直靠从外国引进的历史,使得雪松家族在我国也能繁衍昌盛。

21、劲松奥妙“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陈毅同志以松喻志的著名诗作。松树,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赞颂。

劲松

松,有11属1200余种。松的可爱,不仅在于它苍劲、古朴、典雅的风貌,还在于它可贵的倔强、峥嵘的风骨,贫贱不移的品格。它不论是在骄阳似火的炎夏,还是在冰封雪飘的寒冬,无论是在条件优越的公园沃土里培养,还是在瘠薄的山坡、陡峭的岩缝上生长,都是那样苍翠葱茏,奋然向上,顽强地成长壮大。

这古朴、苍劲的青松,为什么能在北风呼啸的隆冬,万花凋零、草木枯萎之时,不脱下绿色的“盛装”,仍然是生机勃勃呢?为什么它能在瘠薄的岩石缝里,在其他树无法安身的地方,立足并得以昌盛呢?

松不畏严寒,早已为人所知。古代哲学家荀子曾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松柏为针叶,在冬天寒冷的情况下,水分的蒸发量比其他落叶树要少几十倍,因此,叶子不易脱落。但它也不是不落叶,植物中根本就没有不落叶的现象。松树的叶子是不断更新、不断生长的,周期比较长,从发芽到长成树叶往往需要3年的时间,新叶长出老叶才脱落,所以人们看到松树总是四季长青的。

松之本色

松之所以能够顽强地生长,功在于它的根系。松的主根明显,侧根发达。成年松的主根可深扎土层5米以下,侧根四下扩散,像无数个锚抓住土壤。哪怕是半风化的花岗岩和沙岩,它都能穿入。在它的根上还长着一种渗透力很强的菌根。菌根是一种叫做“真菌”的微生物,它能够寄居在树木的根部,和树木“相依为命”。这些真菌的菌丝像网一样包围在树木须根的根尖上,形成一层白色或黄色绒毛状的菌丝体。即使遇到干旱、瘠薄的土壤,它也能从中吸收水分和有机盐。松的木材纤维长约4毫米,数不尽的纤维拧成一股难以断裂的力量。二针一束的叶子,细长柔韧,增强了耐压的强度和弹性。针叶有角质层和蜡质层,表皮细胞壁厚,含有大量可溶性的糖,所以松的抗寒力强。根、枝、叶的优势三者兼存,故松居于松、竹、梅“岁寒三友”之首位,被作为长青不凋、永垂不朽的象征,使千古佳话“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如松之茂,如竹之苍”流传至今。

22、植物耐寒奥妙

当严寒到来,许多动物都加厚了它们的“皮袍子”,深居简出,或者干脆钻到温暖的地下深处去“睡觉”的时候,不少植物却依旧精神抖擞地屹然不动,若无其事地伸出它那绿油油的叶子,好像并没有“感觉”到严寒的来临。

怕寒植物

难道植物当真“麻木不仁”,对寒冷完全无动于衷吗?不!过度的寒冷一样可以将植物“冻死”。比如,当植物细胞中的水分一旦结成冰晶后,植物的许多生理活动就会无法进行。更要命的是,冰晶会将细胞壁胀破,使植物遭致“杀身之祸”。经过霜冻的青菜、萝卜吃起来不是又甜又软吗?甜是因为它们将一部分淀粉转化成了糖,而软就是细胞组织已被破坏的缘故。

植物耐寒缘由

不过要使植物体内的水分结冻,并不太容易。比如娇嫩的白菜,要在-15℃才会结冰,萝卜等可以经受-20℃而不结冰,许多常绿树木,甚至在摄氏零下四五十度还依然不会结冰,秘密何在呢?

如果说,粗大的树木可以用寒气不易侵入来解释,那么,细小的树枝和树叶、娇嫩的蔬莱何以也不易结冰呢?白菜、萝卜、香薯等遇上寒冷时,会将贮存的部分淀粉转化为糖分,植物体内的水中溶有糖后,水就不易结冰,这也确是事实。但如果我们仔细一算,就知道这并不是植物耐寒的主要理由。要知道,1千克水中溶解180克葡萄糖后,水的结冰温度才会下降1.86℃,即使这些糖溶液浓到像糖浆一样,也只能使结冰温度下降七至八度。可见这其中一定另有缘故。

原来植物体内的水分有两种,一种为普通水,还有一种叫“结合水”。所谓“结合水”,按它的化学组成而言,和普通水并无两样,只是普通水的分子排列比较凌乱,可以到处流动,而结合水的分子却以十分整齐的“队形”排列在植物组织周围,和植物组织亲密地“结合”在一起,不肯轻易分开,因此被叫做结合水。有趣的是,化学家发现结合水的“脾气”和普通水大不相同,比如普通水在100℃沸腾,摄氏零度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普通水减少了,结合水所占的比例就相对增加。由于结合水要在比摄氏零度低得多的温度才结冰,植物当然也就比较耐寒了。

23、圆柱形树干之谜

树干为什么大都是圆柱形的,而不是别的形状呢?为什么形形色色的树木在这一点上能够“统一”起来呢?

几何学优势

几何学告诉我们,圆的面积比其他任何形状的面积要大,因此,如果有同样数量的材料,希望做成容积最大的东西,显然,圆形是最合适的形状了。怪不得人们把用以输送煤气的煤气管,用以输送自来水的水管,都做成圆管状的,实际上这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仿造。

其次,圆柱形有最大的支持力。树木高大的树冠,它的重量全靠一根主干支持,有些丰产的果树结果时,树上还要挂上成百上千斤的果实,如果不是强有力的树干支持,哪能吃得消呢?

生存的压力

树木结果的年龄往往比较迟,有些果树,如核桃、银杏等常需要生长十多年,甚至几十年才开始结第一次果实。在这一段漫长的时间里,它们主要的任务首先是建造自己的躯体,这需要耗费大量的养分,如果不是采用消耗材料最省而功能最大的结构,就会造成浪费,使结果年龄推迟,树木本身繁衍后代的时间也拉长了,这对树木来说是不利的。

再说,圆柱形结构的树干对防止外来伤害也有许多好处。树干如果是正方形、或是长方形、或是圆以外的其他形状,那么,它们必定存在着棱角和平面。有棱角的存在是最容易被动物啃掉的,也极容易摩擦碰伤。我们知道,树木的皮层是树木输送营养物质的通道,皮层一旦中断,树木就要死亡。而四方茎干遇害的机会又这么多,岂不危险吗?好在树干是圆柱形的,就是机械碰伤或摩擦损伤了树皮,也只能是局部地方而已。

另外,树木是多年生植物,在它的一生中不免要遭到风暴的袭击,由于树干是圆柱形的,所以,不管任何方向吹来的大风,很容易沿着圆面的切线方向掠过,受影响的就仅一小部分了。你可以设想,如果树干是具有平面的任何其他形状,不用说,平面比之圆面上的一点受风力不是就大大增加了吗?这样,树就会被风刮歪,严重时还会使树倒毙呢!

进化的结果

一切生物都在进化的道路上前进着,它们驱体的特点总是朝着对环境最有适应性的方向发展。圆柱形树干可能也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24、森林树木直之谜

一定的自然环境往往会赋予各种植物以一定的外形。森林里的树木大都长得很直,而且只有树梢一段有树枝和树叶,这也是森林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如果让它享有充分的阳光,有足够发展的空间,它就决不会是那样的了。

高拔的森林树木

如果请你画一棵树,你一定会画得枝干纵横,叶子稠密,树冠团团地像个宝塔,也许还会长条拂地,迎风摇曳哩。

的确画得不坏,随便到哪里去看看,树木不是都长得这样吗?

倘使有人也画树,但他画的树又高又直,没有纵横的枝条,只在顶上有那么一小段长着树枝和树叶,看上去仿佛在一根电线杆顶上扎了一把伞。你可能会看得哈哈大笑,这还像树吗?

可是别笑,有这样的树哩。要是只有云杉、红松、杉树、松树等组成的原始的纯针叶林,那么,在你眼前的,就只有一根根粗大的木柱子,非要你仰起头来,才能看到枝叶,而这些树木的枝叶,就只有小小的一簇,盘踞在高高的树顶上,跟你看见要笑的那张画上的怪树一样。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是谁把它们的枝条砍得那么光光的呢?

其实谁也没有来砍过这些树的枝条,这些枝条是树木本身落掉的。

生存竞争

原来,树木的生长首先必须依靠阳光。哪一棵树能够在没有阳光的照射下,长久地生存下去呢?许多树木挤在一起生长时,得到阳光的机会,自然比单独生长的树木少,但是生存是一切生物的第一要求,于是树木都争先恐后地向上长,都想多得一些阳光。然而在一定面积上,阳光给予的能量是有限制的,就使得树木不得不改变它的生长状况,以适应自然环境。

在众树密处的森林里,大量的枝叶既影响通风,又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因而不能给树身制造养料,在消耗了枝叶本身的养料以后,就自然而然地枯死了,掉落了。这种现象叫做森林的自然整枝。

可是树顶部分的枝叶,在同其他树木作了竞争以后,大家均匀地长到相差不多的高度,在那样的高处,有着充足的阳光照射,根部又源源不断地送来水分与无机盐,使它紧张地制造着整棵树所需要的养料,因此这一部分枝叶生命力强,长得很好。

25、不怕扒皮的树

俗话说:“人怕打脸,树怕扒皮。”虽然在世界上不怕打脸的人不曾听说有过,但不怕扒皮的树倒确确实实存在。

树皮的用处

树皮可是个大家族,有多少种树就有多少样的树皮。树皮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薄,有的厚;有红色,也有白色……真可谓形形色色,千奇百怪。树皮有长在树外面的那层表皮,有长在外表皮和木质中间的韧皮。外表皮像忠诚的卫士,终日顶风冒雨,遮挡烈日霜雪,护卫着树的全身,保证树体内韧皮部上下运输线的畅通无阻。如果树皮遭到破坏,就会使运输线受阻,造成根部得不到营养而“饿死”,树上的树叶得不到水分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会慢慢枯萎。可见,树怕扒皮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不怕扒皮的栓皮栎树

然而,树中也有在扒皮之后,仍能死里逃生的“硬汉子”。栓皮栎树就是一个例子。栓皮栎树在一生中,虽要经过几次扒皮,却不会“伤筋动骨”,而且仍然生命不息,健壮地成长。这其中的奥秘在于栓皮栎树的皮下长有一层栓皮的“形成层”,它可以向内分生出少量活细胞,称为“栓内层”,向外侧分生出大量的栓皮细胞,称为“软木”。随着树木的生长,栓皮也逐年加厚,5—6年就可以扒1次皮。“处女皮”要等20岁以后才能剥去。但扒皮时要注意留下有生命的栓皮“形成层”,只要它不受伤害,就仍然可以照常输送水分和营养,栓皮栎树也就能死里逃生。

栓皮栎树皮———软木,看上去很像鳄鱼皮,它的用处可大了。用于生活上可作桶盖、瓶塞等;用于工业、交通、国防建设方面,它是物品冷藏中最佳的隔热材料;它又是物理、化学试验中良好的保温材料;还是汽车汽缸中优良的密封材料。在人们追求“自然美”成为高雅时尚的今天,软木又在建筑装饰上获得了一席之地。

科学家对树木“形成层”的研究正在应用于对杜仲、黄柏、厚朴等制作中药材的树木的取皮上,从而告别了过去那种“杀鸡取蛋”、“砍树取药”的笨办法。如果这方面的研究能应用于更多的树种,人们的生活中将会有更加丰富的树皮制品。

26、植物出汗

人会出汗是很自然的事,出汗是调节人体温度的主要途径,是一种生理活动。通过出汗人体可排出不需要的代谢物质,并通过汗液带出大量的热。出汗还可调节体表,避免皮肤的脆裂和防止微生物进入体内。那么,你看见过植物“出汗”吗?

植物也出汗

植物怎么也会“出汗”,它为什么要“出汗”呢?据植物生理学家研究认为,植物在夜里,根部仍在为吸收水分和养料而紧张地工作着,但此时叶片上的气孔却已关闭起来,已没有办法充分发挥蒸腾作用。植物体内所吸收的水分,大大超过代谢蒸腾作用的消耗,因此产生水分过剩的现象。而这些含无机盐、糖类和简单有机物等物质的过剩的水分,便从叶尖和叶边缘的小水孔分泌出来,然后,逐渐凝聚成明亮的“水珠”,这便是人们所见到的植物“出汗”现象。植物“出汗”,对它本身没有害处。如果是生长在盐碱地的植物,还可以借助这种“出汗”,把从土壤中吸收来的多余盐分排出去,使植物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促进植物发育和生长。“出汗”现象的利用

植物的这种“出汗”现象,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可用以诊断植物的生长情况。一般“出汗”多的植物,说明它生长得比较健壮。如水稻“出汗”多,则表明其根系发达,生理活动旺盛,吸收能力强,稻苗长势好;若在开花灌浆期,“出汗”越多,籽粒就越饱满,是一种丰收的预兆。假如植物“出汗”的颜色发生异常变化,像水稻叶尖冒出黄水,这可能是因为水稻感染上白叶枯病等。人们掌握了植物“出汗”的奥秘之后,就可以观察到植物的生长状况,分析植物的生态,这对更好地管理植物、及时防病是十分有益的。

27、为什么有的水仙不开花

暮冬岁末时节,百花还在酣睡,而与寒梅为伴的水仙已经开始吐蕊送香,装点环境了。

水仙

水仙花为多年生草本球茎类花卉,祖籍在法国和希腊,唐代时引入中国。水仙在“植物王国”里是个大家族,全世界约有60余类,共8000多个品种。水仙花长着翠绿欲滴的叶片,亭亭玉立的花梗衬托着银白的花朵、淡黄的花蕊,它生长在一勺清水、几粒石子的花盆里,犹如在一泓清水之上凌波曼舞,并时时散发出醉人的芬芳,洁白而又高雅,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

水仙开花解释

栽养水仙花,有时也会碰到令人扫兴的事:精心栽养了一冬却只见其叶,不见其穿箭开花。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有养花经验的人研究认为,原因主要在水仙球茎上。有些球茎没有长到能开花的程度就提前上市出售。按水仙生长的要求,要在球茎直径长到7~13厘米后,才能再按不同的标准用竹筐分级包装。一般分为20装、30装、40装、50装、60装等5种规格,以20装为上,每个球茎可开花5~7个箭,60装的球茎只能开花1~2个箭,而球茎直径在6厘米以下的只可做种子用,再培育1年后,才能供人们栽植。如果球茎直径达不到7厘米,就不是标准品,一般是不会开花的,即使开花也是箭少花小而且纤弱。如果球茎直径超过了7厘米,栽植后仍不开花,就可能是有些花农为使水仙提前上市,用化肥催花,虽然球茎大小达到标准,但生长周期不足,它也是不会开花的。

水仙花的球茎形态扁平,其花芽在上年生长中就已形成。选购球茎时,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球茎四周捏摸,凡球茎内有柱形侵手指的便是花芽,有几个就会开出几箭花,软而不硌手指的是叶芽,不能开花。

家庭栽养水仙多用水栽。水栽要先将水仙球茎晒上几天,剔去褐色外皮,然后直立于浅盆中。开始一段时间可于夜间把水倒掉,白天重新灌水,温度保持在15℃左右。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球茎即可正常生长开花,花期约10天左右。如开花后在水中放少许细盐,还可以延长花期。

28、无籽瓜果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培育出了许多的无籽瓜果,这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够品尝到更多的无籽瓜果。

无籽瓜果

在炎热的夏天,你一定常吃西瓜解渴,可在瓜瓤里布满了瓜籽,吃起来既麻烦,又难以品出瓜的滋味。瓜果中要是没有籽,那该多好呀!

瓜果中为什么会有籽?籽有何用呢?瓜果中的籽,就是种子。瓜果有了种子才能传宗接代。有趣的是有些瓜果则是无籽的。说到无籽的瓜果,你可能会想到香蕉,其实香蕉并不是生来就无籽。在植物世界里,有花植物开花结籽,这是自然规律。香蕉属于有花植物的一种,所以,它也不例外要开花结籽。那为什么人们在吃香蕉时吃不到籽呢?这是因为我们现在吃的香蕉,是经过人工改良,长期培育出来的。原来野生的香蕉不仅有籽,而且那一粒粒籽还很硬呢,所以野生香蕉吃起来很不方便。后来,经过人工长时期的培育、选择,香蕉才改变了结硬籽的本性,逐渐成为了不结籽的三倍体植物。如果你在吃香蕉时注意观察一下,还可以从果肉里看到一排排褐色的小点。这便是原来种子退化的痕迹。

无核密橘

在品种繁多的橘子中,有的有核,有的无核。如无核蜜橘就没有核,这种橘子吃起来不但汁多味美,而且入口后易消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说起来十分有趣,相传有这样一段故事:早在公元14世纪的时候,日本有个僧人来我国浙江天台山进香。他见温州一带的柑橘个大籽小、味甜如蜜,于是,便带了些回日本,然后,他把橘子种子播种在家乡的土地上。12年后,橘苗长成了橘树,结出好多金灿灿的果实。人们在采吃橘子时,无意中发现有一株橘树上的果实没有籽。为什么呢?这在栽培学上称做“变异”现象。

无核瓜果的培育

果实没有了种子,如何进行繁殖呢?这不是断种了吗?这倒不必担心,因为果树不像有些植物非用种子繁殖不可,它还可以无性繁殖:就是将树上的枝条或芽取下来进行嫁接后,长出新的植株。这种无核的橘就是这样繁殖起来的。

无籽西瓜的问世,解除了人们以往吃西瓜要吐一把籽的烦恼。这西瓜从有籽到无籽的秘密在哪里呢?如果你还以为是变异而来的,那可就错了。无籽西瓜不是由植株变异来的,而是径由科学家特殊培育的结果。

在每种植物的细胞核里,染色体的数目相对不变,而且一般都是双数,这种植物叫“二倍体植物”。进行有性繁殖时,染色体双双配对,正常结籽。西瓜的染色体是22条,配成11对,所以能传宗接代。1939年,日本有位育种专家用秋水仙碱溶液滴西瓜幼苗,使其染色体成倍增长,由22条变为44条。由于染色体为双数,仍可结籽,科学家称它为“四倍体西瓜”。然后,又把四倍体西瓜的种子和二倍体西瓜的种子种在一起,进行杂交,结出的西瓜体内染色体既不是22条,也不是44条,而是33条,成为“三倍体西瓜”。用这种瓜籽种的瓜秧,因为染色体不成双,结出的西瓜便是无籽西瓜。

那无籽葡萄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无籽葡萄的形成,既不同于香蕉、无核蜜橘,也不同于无籽西瓜。无籽葡萄除了有天然形成的外,多数是由于使用赤霉素等刺激素分别在葡萄开花前和开花后,对果穗进行处理的结果。

29、神秘果

说起果子,人们都熟悉,有的人一口气可以说出几十种,有产于南方的,有产于北方的,有甜的,也有酸的,红若珍珠,绿似翡翠。果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可有的果你也许还不曾相识,当然也就说不出它是什么滋味了。有一种果,偶然得之,你就会觉得它奇妙无穷,神秘非凡,这便是鲜为人知的一种有热带森林“魔术师”之称的神秘果。

神奇的神秘果

近年来,到西双版纳旅游的人多起来,涉足于原始森林,置身在那拥有5000多种植物的“植物王国”之中,那多姿多彩的植物奇观一下子展现在人们眼前:有开花的,有结果的,有爬藤的,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最让人惊奇的是那被称为“神秘果”的一种小红果。那么,这小小的红果有何神秘之处呢?

旅游者漫步在密林中,有的赏花,有的观果,人人笑逐颜开,可有人刚吃下一口林中的酸柚,就被酸得咧嘴皱眉,一副苦不堪言的样子。幸好导游小姐赶来,从另一株树上摘下一枚仅有花生粒大小的红果,让那人将这小红果放入嘴里慢慢地嚼着,那人不仅顿觉满嘴酸味全无,且觉口内一股清香。这小果的灵验,比起“铁拐李”葫芦里的灵丹妙药也毫不逊色。无怪乎,这小红果被称为“神秘果”。

神奇的卖味果

这小小的红果为何会使人的味觉发生魔术般的变化呢?原来神秘果中含有一种属于糖类的物质,俗称“变味素”,也叫“神秘素”,这种物质能引起人的味觉神经发生变化,暂时地改变人的味觉功能。吃过这种神秘果后,几小时之内,不管你是吃山楂、柠檬,还是吃苦味的橙皮、黄连,嘴里的感觉仍然是甜的。

这种神秘果树,每年5月是它开花结果的季节。这时树上挂满花生粒大小的红色小果。果外有一层薄薄的红皮,其内是洁白鲜嫩的果肉,视之令人垂涎欲滴。果肉略带清甜,可口诱人。

长神秘果的这种树不仅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可见,在海南也可以看到。据载,海南岛的兴隆华侨农场从1971年开始引进种植这种树。这里的亚热带气候,适宜神秘果树的生长,经过多年的培植繁衍,神秘果树已在农场的温泉一带“安家落户”。如果能广泛栽植这种神秘果树,采其小果,制成干果,人们则再也不用受那酸、苦的烦恼,生活将永远都是“甜蜜”的。

30、千年古莲开花

1955年,中国的植物学界有一条重要的新闻:千年古莲开花了!

千古开花

这些古莲的种子是1952年我国的科技人员在辽宁省新金县附近的泡子屯村一个旧池塘底下挖出来的。当时挖出来的莲子的外皮已经变得很硬,简直像小铁蛋。

1953年,科学家曾把它们浸泡在水里20个月,可这些古莲子依然发不出芽。后来,科学家给古莲子做了个小“手术”:用锥子在古莲子的外壳上钻了一个孔,然后再泡在水里,结果仅过2天古莲子就抽出了嫩绿的幼芽,而且发芽率高达95%。

1955年的夏天,古莲开出了淡红色的鲜花。当时人们在北京的香山植物园可以欣赏到古莲的风采。其实它与人们常见的莲花很相似,只是花蕾更长些,花瓣更红些。

科学家用放射性C14测定,它的年龄为835~995岁。

据报道,日本千叶县曾发掘出2000多年前的古莲子,而且经过培育,也发芽、开花了。

特殊的密闭结构

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古莲怎么还会开花呢?

这与莲子的结构有关。莲子的外皮坚硬致密,像个小小“密封舱”,把种子密闭在里面,可防止外面的水分和空气渗入。也可防止种子内的水分和空气散失,因此莲子的生命极为微弱,相当于休息状态。这是古莲子还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此外,与古莲子所埋藏的环境也有关。这些莲子是被埋在深约30~60厘米的泥炭层中,而泥炭的吸水防潮性能良好,再加上泥炭层的上面又有很厚的泥土覆盖,因此古莲子几乎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古莲子不具有生根、发芽的条件,便得以长期保存。

31、叶子的奇异功能

世界上绿色植物的叶子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叶子从外表看起来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只要太阳一照射到这些叶子上,它们都能够在阳光的作用下将从空气里吸收来的二氧化碳和根部送来的水分,合成为有机物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叶子大小不同,生长的位置也不一样,它们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也有高有低。如小麦的旗叶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就特别高,这已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注意。

贡献巨大的旗叶

小麦的一生中在主茎上先后长出的叶片一共有19片,其中以旗叶的寿命最短,从吐叶到枯死只有44天,比寿命最长的第三片叶的寿命短一半以上。旗叶的个子是最小的,可它制造出来的有机物质却是最多的,约占小麦一生积累下的有机物质的一半。它对于小麦的生长、成熟,可以说贡献是最大的。

旗叶高效能缘由

为了揭开小麦旗叶光合作用效率特别高的秘密,科学工作者深入研究小麦叶肉细胞的结构,发现小麦的叶肉细胞形状是千姿百态的,有的像一个山楂果,有的像好几个山楂果串在一起那样,中间有几个细腰。还有一些细胞,个子很大,就像一串糖葫芦那样,中间有10多道环。小麦旗叶的叶子里,大多数细胞都像糖葫芦那样,个子比较大,而那种小个子的细胞很少。旗叶里的细胞个子比较大,数量比较少,这对于进行光合作用是有利的。因为细胞大,细胞之间的空隙也就大一点,这样水分和二氧化碳气体容易进入到细胞空隙里,有利于细胞吸收,而且在对光合作用时产生的有机物质进行运输时也占有优势,可以很快把营养送到小麦籽粒里去。这是旗叶光合作用效率高的原因之一。

另外,旗叶细胞里的叶绿体之中,光合膜要比一般叶片里的多2倍左右。光合膜多了,固定在膜上的那些酶也多,这样就有助于吸收太阳光,光合作用的效率也就特别高。

揭开小麦旗叶光合作用效率高的奥秘,对促进小麦增产有重要的作用。

32、奇妙的探矿植物

有些植物人们叫它为“探矿植物”为什么这些植物会指示矿藏呢?

常见的探矿植物

1934年,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有两位科学家研究某地种植的玉米的化学成分时,发现把玉米烧成灰后,每吨灰中含有10克黄金,以后他们还在长那种玉米的地方找到了金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