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2 17:36:14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0美术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每题3分,共30分)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提到的三个维度的目标指什么?

2.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分为几个学段?

3.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分为几个学习领域?

4.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分为哪几个内容系列?

5.美术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6.什么是四方连续纹样?

7.什么是接受性学习?

8.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9.美国学者费德门创立的美术鉴赏“四步法”指的是什么?

10.什么是教学重点?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案例:

某教师在上《体育场馆设计》一课时,让同学们分组完成,先以文字或草图的形式陈述自己的设计,再利用废旧材料做成立体模型,最后要通过“招标”会,决定哪组的设计和制作中标。同学们都热烈讨论,积极动手制作,各出奇招,纷纷争取中标。其中某个学生很不认真,手上也没有材料,只是乱画了一些图形。当同学们做完交作业时,教师问:“你的模型做得怎么样,为什么还不交?”他说:“不会做,对美术课不感兴趣,也没带材料。”教师说:“那你就别交了!”

问题:

这位老师做得对吗?请说明原因。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2.案例:

某教师在讲授“明暗五调子”知识的时候,在一个光源之下,用一个石膏几何体进行演示,显示物体与光源的距离和角度的关系,在练习环节也别出心载地让学生做沙画练练习,学生表现得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问题:

这堂课有缺陷吗?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

三、论述题(40分)

一个优秀的美术老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四、教学设计题(40分)

以《色彩基础知识》为题完成一个初中一年级(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0美术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简答题(每题3分,共30分)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提到的三个维度的目标指什么?

答:在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目标的描述是依据三个维度进行的,即:知识号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给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1)知识与技能目标维度

在美术课程目标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三维目标中一个重要的维度。美术新课程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是对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最基础、最基本的表现生活美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以及进行艺术创造的基本要求,而不是对专业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及掌握的要求;不仅是对学生的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能力等“美术素养”提出的新要求,还是对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问联系提出的新的要求。(2)过程与方法目标维度

教学目标设计中的过程与方法是对整节课的规范性指导,它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引领课堂教学的整个操作过程与方法,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这一结果性目标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与创新。教师在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目标时,要采取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注意设计新颖而优化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将对“过程与方法”的感受、体验视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美术的过程,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促进学生自我全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维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的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是互动教学中心理因素的体验性目标,而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整个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灵魂所在,如果单纯从知识技能角度去衡量学生,忽略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只一味追求所谓的结果,就不会有力地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教师唯有认识并把握情感目标的层次及其基本水平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认知产生情感的共鸣,经历内心体验并逐步内化为高尚的情操,才能真正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到位。

2.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分为几个学段?

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4个学段:(1)第一学段:1~2年级。本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尝试不同的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自由的把所见所想表现出来,对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造型活动与设计活动的的乐趣;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2)第二学段:3~4年级。本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观赏自然与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3)第三学段:5~6年级。本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运用一系列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的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4)第四学段:7~9年级。本学段的教学目标是,有意图地利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图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美术原理进行创意和设计,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3.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分为几个学习领域?

答:(1)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2)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3)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4.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分为哪几个内容系列?

答:根据高中美术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设置了五个内容系列,具体是: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在五个系列下面分为9个模块,具体是: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系列和模块之间存在一定区别和联系,系列表现为相近内容的集合,享有共同的教育意义和功能,评价标准表述也基本一致。模块则建立在美术学科的基本分类上,更加接近于操作的层面,既是学生选课的基本单位,也是学分计算的基本单位。学生学习时选择的是模块而不是系列,学生在完成了一个模块的内容学习后,能够获得相应的学分。美术教学中的模块有以下特点:一是美术教学安排以模块为单位,完成学业计算学分也是以模块为单位;二是模块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三是模块相对独立,具有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

5.美术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与美术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注意形成性评价。即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调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因此,在美术教学评价中,应依据以下几点原则:(1)认识“评价的核心”原则。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2)把握“评价的难点突破”原则。评价的难点是对每个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对相关的评价领域采用量化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更趋客观合理。(3)注意“静态地评价教学结果和动态地对教学进程进行分析和评价相结合”原则,尊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的原创性和不可重复性。(4)理解“评价的主体”原则。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方法。

6.什么是四方连续纹样?

答:(1)四方连续纹样的定义

四方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所产生的纹样。这种纹样节奏均匀,韵律统一,整体感强。设计时单位纹样之间连接后不能出现太大的空隙。四方连续纹样广泛应用在纺织面料、室内装饰材料、包装纸等上面。(2)四方连续纹样的组织形式

按照基本骨式变化分,四方连续纹样主要有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①散点式四方连续纹样。是一种在单位空间内均衡地放置一个或多个主要纹样的四方连续纹样。这种形式的纹样一般主题比较突出,形象鲜明,纹样分布可以较均匀整齐、有规律。

②连缀式四方连续纹样。这种纹样之间以可见或不可见的线条、块面连接在一起,产生很强烈的连绵不断、穿插排列的连续效果的四方连续纹样。常见的有波线连缀、阶梯连缀、接圆连缀、几何连缀等。

③重叠式四方连缀纹样。重叠式四方连缀纹样是两种不同的纹样重叠应用在单位纹样中的一种形式。一般把这两种纹样分别称为“浮文”和“地纹”。

7.什么是接受性学习?

答:(1)接受性学习的定义

接受性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学生和教材所组成的封闭环境下接受教师所输出的知识,学习偏重于死记硬背、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2)接受性学习的特点

①以掌握科学知识为基本任务;

②认识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③学生认识活动的指导性、可控性;

④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太关注。

接受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知识不仅要反映概念、原理的内在联系,而且反映知识的生产者在探索、创造知识的过程中理论思维的过程及研究方法;不仅反映既定的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的知识,而且反映客观事物的多样性、丰富性和不确定性,追求开放的多种结合,学生不仅要将科学知识作为认识的条件,而且也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不断对自己进行反思评价,不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节。

8.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答:(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又称为专题研习、探究式学习或疑难为本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①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

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

③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④研究性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可以是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是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强调理性质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9.美国学者费德门创立的美术鉴赏“四步法”指的是什么?

答:费德门的美术鉴赏“四步法”的主要内容如下:(1)叙述。即用语言陈述被欣赏作品画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东西,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判断对具像作品,应指明作品表现了哪些东西,而对抽象作品,则应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和方向等。这一点不需要运用美术基础,只是如实地表述眼睛所看见的内容。它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叙述,引起学生对面面的注意,使学生开始进入画面,观察画面内容,并为下一个步骤作必要准备。(2)形式分析。是指探讨一件作品的造型关系,包括各种形状的相互依存及作用方式、色调处理、空间营造、构成原理的应用等。对于形式的观察,少数学生能较快、较敏锐地发现物体形式上的差异,而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自发地观察到,这时,运用对比的方法,则是启发学生的最好途径,特别是同一题材对比法。(3)解释。即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或者说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这也就是指让学生猜测艺术家为什么要画成这样?他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4)评价。既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比较,以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这种比较应尽可能在相当广的范围内进行,不能仅局限于某一流派或时溯。再就是要充分注意形式与表达内容是否有协调性与统一性

以上就是费德门美术鉴赏程序的四个步骤。

10.什么是教学重点?

答:(1)教学重点的定义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它的突破是一节课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2)如何确立教学重点

在教学时,确立教学重点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①教材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重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确定教学重点首先要吃透新课标。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整合起来,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重点。

②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教学重难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言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进行实际分析,了解学情,分析学情,根据学情来确定重难点。要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③体现时效性。教参上的教学重点是相对不变的,但教学实践中的重点是时时变化的,变化的依据是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所以在“备教材”时也要“备学生”。教材是固定的,学生是能动的,只有动静结合,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案例:

某教师在上《体育场馆设计》一课时,让同学们分组完成,先以文字或草图的形式陈述自己的设计,再利用废旧材料做成立体模型,最后要通过“招标”会,决定哪组的设计和制作中标。同学们都热烈讨论,积极动手制作,各出奇招,纷纷争取中标。其中某个学生很不认真,手上也没有材料,只是乱画了一些图形。当同学们做完交作业时,教师问:“你的模型做得怎么样,为什么还不交?”他说:“不会做,对美术课不感兴趣,也没带材料。”教师说:“那你就别交了!”

问题:

这位老师做得对吗?请说明原因。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答:这位教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师没有关注到该同学对美术课不感兴趣,而是放任其随便乱画,教师对该学生没有及时的关注是导致该学生没有兴趣的原因之一;(2)在课程结束后,该学生没有交出作品,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不妥当。这种态度会更加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使该学生对美术课更加不感兴趣。

如果我是该老师,我会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1)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学生对这门课不感兴趣,原因之一是教师的教学不够精彩,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方法,必定有一部分没有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2)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遇到该同学这种情况,应该鼓励他参与到活动中去,在集体中体会制作的快乐。(3)在课下与该同学进行交流,找出该同学对美术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课教学同样需要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才能够顺利开展。因此,应该了解分析该同学对美术教学不感兴趣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2.案例:

某教师在讲授“明暗五调子”知识的时候,在一个光源之下,用一个石膏几何体进行演示,显示物体与光源的距离和角度的关系,在练习环节也别出心载地让学生做沙画练练习,学生表现得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问题:

这堂课有缺陷吗?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

答:我认为,该教师的这堂课有以下几个问题:(1)过多运用演示教学,缺乏知识性的讲授。演示法是美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的特征,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它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与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该教师在本节课中,过多的运用演示法,而忽视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讲解。不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2)练习环节的设置缺乏针对性。“明暗五调子”是素描课的基本知识,在设置练习环节时,该教师在练习环节让学生做沙画,虽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练习缺乏针对性,在沙画练习中,学生对“明暗五调子”这一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刻。

综上,我认为该教师在教学重点的确定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明确教学重点。“明暗五调子”是素描教学中的专业术语,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五调子各自的含义及在素描教学中的应用。(2)加强理论讲授部分的比例。该教师在光源下用石膏几何体进行演示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这一做法能够迅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因此,这一环节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之后重点授课内容应该是讲解“明暗五调子”的相关理论,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3)增强练习环节的针对性。在练习环节让学生选择教师内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物品进行素描,在素描过程中运用这一理论,加深学生对该理论的理解。

三、论述题(40分)

一个优秀的美术老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答: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和能力:(1)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

基于对新的美术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对美术教育实际的思考,在现代美术教育的背景下,理想的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应该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独特的人格魅力;

②多样的美术知识与技能;

③基本的教育知识与技能;

④全面的文化理解力。(2)美术教师的人格特征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划分理论,我认为美术教师的人格特征应该是,外向性中的健谈的、精力充沛的、果断的;和悦性中的有同情心的、善良的、亲切的;公正性中的有组织的、负责的、谨慎的;情绪性中的稳定的、冷静的、满足的;创造性中的有创造性的、聪明的、开放的。(3)美术教师的爱心、同情心和宽容性

美术教师具有爱心、同情心和宽容心,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就会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要求每一位美术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具有起码的责任心。一个美术教师除了需要与学生打交道之外,还需要与同行、同事、家长、学校领导乃至社会的其他成员沟通和交往。一个具有较强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的美术教师能够做到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形成良好的职业环境,调动和运用各种资源促进自己职业成长,抬升职业水准。(4)美术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一个理想的美术教师需要了解与美术教育相关的一些美术与美学基本概念,知道它们的基本内涵。在美术技能方面,应该追求“一专多能”或“几专多能”。所谓“一专”或“几专”指的是教师应该在一个或几个美术领域有较高程度的纵向发展,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社会声誉,提升自己在学校领导和学生中的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弥补成就感的不足,获得更为丰富的人生价值的实现;所谓“多能”指的是应该适应中小学课程的特征,具有相对全面的操作技能。(5)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①教育学知识

美术教育作为一个教育门类,肯定具有教育的一般性特征,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必须借助于教育理论,以便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学。教育学是人类在研究人的教育问题和实施教育行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经过长期的积累,属于比较成熟的科学,它的很多原理、方法对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美术教育的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得益于教育学的理论指导和启迪。在一个美术教师的成长中,基本的教育理论是由教育学提供的。

②心理学知识

美术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情感、思想、个性并处于人生发展特定阶段的人,在现实情景中会有种种的态度和行为,因此了解人的一般心理状态和心理规律,以及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和个性,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工作对象,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一个美术教师的心理学知识首先来源于对普通心理学的学习。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提供了关于心理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原理、领域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③美术教育理论

美术教育理论的基本研究对象是美术学科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具有应用理论的性质,可以分成两个方面:①研究美术教育的理论性问题;②研究美术教育的具体应用性(实践)问题。所谓理论性体现为对现实经验的概括性的知识体系,具有抽象与概括的品性。所谓应用性问题指的是美术教育理论比起一般教育学原理更为具体,不仅要描述美术教育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描述美术教学的具体过程与组织方法。

④文化常识

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文化常识,具体而言需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了解文化的含义;第二,对文化空间性和时间性的认识;第三,了解文化与美术教育的关系;第四,对美术作品的文化解读;第五,在美术教育中,对文化议题的关注。

四、教学设计题(40分)

以《色彩基础知识》为题完成一个初中一年级(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答:(1)教学课题:色彩基础知识(2)学习领域:造型、表现(3)教学课时:1课时(4)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掌握运用色彩的调色方法;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色彩,加深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的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5)教学重点:掌握色彩调配的方法(6)教学难点:运用色彩表达实物及其情感的能力。(7)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8)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色环图、透明色块调色板、颜料等。(9)教学过程

①情境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教师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色彩反差强烈且具有美感的彩色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进入教学情境

a.教师讲授三原色理论以及色彩的基本要素;

教师提问:我们生活在一个彩色的世界中,同学们知道我们经常见到的颜色都是从何而来吗?

b.教师演示三原色调色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激发学生动手调色的积极性。之后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调配颜色

教师提问:现在我需要知道黑色、紫色和绿色三种颜色是由哪几种颜色调配而成,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

c.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不同的颜色会代表不同的知觉与感觉。教师继续播放幻灯片,展示冬夏两季人们的穿衣颜色的差异。

③布置课后作业

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更多的调配方法,调配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0美术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教案

2.教学难点

3.讲述法

4.示范法

5.《考工记》

6.教材

7.教科书

8.美术教育中的工具主义

二、简答题:(每题l0分,共30分)

1.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示范法的要点是什么?

2.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3.美术课程资源可以分成哪几类?

三、论述题:(任选其一,共40分)

1.现当代美术与美术教育

2.民间文化与美术教育

四、教学设计题:(共40分)

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以《线描写生》为题设计一个教案。

要求:(1)写出一篇格式规范、要素完整的简案:(2)注明所属学习领域;(3)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5)合理设计学习活

动和作业要求。

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0美术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教案

答: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学设计、导学案等,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程进度和时间分配等。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没有固定的形式。

2.教学难点

答: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与重点不尽相同。有些课程的难点即是重点,但有些课程难点并非重点。同时教学难点也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的。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落差。分析这个落差,搭建合适的平台,正是教育的艺术所在。

3.讲述法

答:讲述法,又称为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传授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讲,它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运用讲述法,教师可以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并把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发展智力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4.示范法

答:示范法又称为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被广泛采用。但它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与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示范的手段大体有三类。第一,是实物或模型、标本、图片、图画的演示,第二是用连续成套的模型、标本、图片或幻灯、电影等,进行序列性演示,使学生了解客观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第三是音乐、体育、劳动等课上教师的示范性动作或操作等。

5.《考工记》

答:《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书中记载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6.教材

答:教材是供教师和学生教学用的资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课本、练习册、活动册等。第二类是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第三类是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以及配套读物、音像带等。

7.教科书

答:教科书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由称为课本、教材。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科书一般不是原始的研究成果,而是对某学科现有知识和成果进行综合归纳和系统阐述,较少做出新的探索和提出一家之言。教科书一般要经过教育部门审定,经过试用、修订然后推广使用。按使用对象可以分为小学教科书、中学教科书和高等学校教科书三类。

8.美术教育中的工具主义

答:工具主义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别称。美术教育中的工具主义即是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美术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将美术教育当做儿童自然发展的工具,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儿童自然发展;美术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本性,教师不应有过多的参与或指导。在美术课堂上,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美术活动。在教学计划中,美术可以与别的科目相结合。

二、简答题:(每题l0分,共30分)

1.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示范法的要点是什么?

答:(1)示范法的定义

示范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技能或巩固知识技能的方法。示范的手段通常有三类:一是展示事物,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二是用连续的演示,让学生了解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三是课堂示范性动作或操作。(2)运用示范法的要点

①示范要具有启发性。示范必须是启发式的,不能完全模仿。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的余地。示范的范围应该确定为以具有普遍规律或程式的技法训练示范为主,而具有创意性探索性的创作过程就要偏重于启发、引导、借鉴,不宜做完整的示范。

②示范教学应少而精,具有针对性。示范教学不能促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应少而精,适可而止,并善于掌握示范的时机、程度、分寸和范笔的部位,针对技法重点难点进行面向全体的示范、作业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局部性的示范。

③学生参与示范。为了减少学生对教师示范的权威性产生依赖,可以让学生参与示范,进行尝试绘画。学生板演的结果,能给前面交流谈话部分一个及时的反馈,也对学生现有思维及技能状态进行掌握,同时教师和其它同学参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也让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④示范而不临摩。教师的示范可以给学生直观展示绘画过程,把语言难以表达的微妙之处,形象地提供给学生,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供大量的素材,半成品,丰富学生的表现空间,开拓视野,但不提倡去临摩,可以在边示范边讲解后,到学生动笔画画时,再将范画擦除。把学生带领到一个更开阔的空间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2.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答:(1)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定义

①终结性评价:指学习活动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一般是在学期结束或者模块学习结束时进行,因此也将终结性评价称为“事后评价”,即对学习活动最终效果的评价。

②形成性评价:是指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为了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轨道所进行的评价。(2)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①重视评价过程。这种评价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②教师不仅是评价的客体,而且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是否参与评价活动是其重要特征;

③评价的结论服务于为教师未来专业发展提供诊断性意见,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评教师过去的工作实绩和实行奖惩;

④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更能体现出民主与人文精神。

3.美术课程资源可以分成哪几类?

答:(1)美术课程资源的定义

美术课程资源是实施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够采用的一切物质和信息材料,课程资源是完成教学的基本保障。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以及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2)美术课程资源的分类

①按照性质划分: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

②按照功能划分: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其中素材性资源是指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体、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③按照形态划分: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图片资源、实物资源、信息资源;

④按照存在方式划分: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三、论述题:(任选其一,共40分)

1.现当代美术与美术教育

答:略。

2.民间文化与美术教育

答:(1)民间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①民间文化的含义:民间文化指的是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民间文化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

②民间文化的特征:民间文化是一种“自娱自乐”型的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所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

a.自发性。从民间文化作品的创作过程来讲,自发性体现在其创作的任性而作、随处可作的特点上。从作品的写作目的来看,民间文化大多是一种无名无姓的人们在其生活过程中制作的,因此,它时常是在自我娱乐、自我消遣的轻松前提下随口道来、随手作来的;并在流传过程中,率性而作、随心而改,不必顾虑人们是否接受、作品内容是否成熟、是否有吸引力等等

b.传承性。传承性首先体现为一种言传身教,其次体现在口口相传。在民间文化作品的散播和接受过程中,“面对面”是其重要特点。

c.民俗化和程序化。民间文化喜闻乐见的形式秉承着一定的民族文化的传统形式,往往在长期的民间文化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便于民众接受的程序化的审美形式。(2)民间文化转化为美术教学的步骤

要做到民间美术进课堂,教师在具体课题确定和内容编写方面应该考虑几个要素:

①经过提炼的文化主题(选择课题);

②人文地理概况(文化生存状态);

③故事传说民俗风情(文化价值观);

④相关教学提示(美术本体联系);

⑤具体的课题学习(文化资源向教学转化)。

在具体考虑教材的完整编写时,前四个部分都是为第五部分铺垫,前面主要是提供教师参考,相对精炼和理性,第五部分课题学习主要对象是学生,相对具体和感性。

四、教学设计题:(共40分)

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以《线描写生》为题设计一个教案。

要求:(1)写出一篇格式规范、要素完整的简案:(2)注明所属学习领域;(3)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5)合理设计学习活

动和作业要求。

答:(1)教学课题:建筑中的线条美——线描写生(2)学习领域:造型、表现(3)教学课时:1课时(4)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生活中常见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学习用线条造型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条塑造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采用户外写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线描建筑物,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感受线条的艺术美。(5)教学重点:了解建筑物的基本构成要素,学会用线条表现建筑物的轮廓。(6)教学难点:学会用简单的线条表现空间关系,把握现实中建筑物与图纸上建筑物的比例关系。(7)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8)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素描纸、素描笔、画板。(9)教学过程

①情境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a.教师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世界各国著名建筑物,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建筑物的线条美。

b.向学生展示以往学生的线描画作品,使学生对线描画有一个感官的认识。

②进入教学情境

a.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建筑物的基本要素。

b.教师教授学生线描画的基本要领,讲解空间比例关系以及作画步骤,并以教室内一物品为例,现场示范线描画的作画方式。

c.带领学生走出教师,为学生划定一定的范围,在范围内让学生自由选择校园内的建筑物进行线描画临摹。

d.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各自的作品及作画心得,教师予以点评。

e.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学生对线描画学习的兴起和信心。

③布置课后作业

让学生以生活中某一物品为对象,进行线描画的联系,巩固线描画的教学成果,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各种物品的线条美。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0美术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美术

美术教育

美术语言

美术创作

美术鉴赏

视觉文化

设计

工艺

二、判断题:(指出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0分)

1.只要是美术教育就能培养学生的创作性。

2.设计、雕塑、绘画、国画、油画、版画是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

3.班上的学生要么喜欢美术,要么讨厌美术。

4.只要刻苦,就能学好美术。

5.美术教材就是美术科教书。

6.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创造力,能否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并不重要。

三、讨论题(任选其一,共40分)

1.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美术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共40分)

针对二年级的学生,以《书装设计》为题设计一个教案,要求要素完整,格式规范。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0美术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美术

答:美术指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技巧,塑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类艺术形式。美术也被称为“造型艺术”或者是“视觉艺术”。从美术的社会功能角度来划分,可以大体分为审美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大形态。从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及工具媒介来划分,可以分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摄影、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从美术作品的视觉形式及认知归类来划分,可以大致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

美术教育

答:美术教育是隶属于教育学之下的分支学科。是一种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其特点有:①注重感情的投入,以“情”育人;②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与时俱进;③教学方式变化多样,充满创新。

美术语言

答:美术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美术创作

答:美术创作是人的审美创造活动。它是一种复杂的审美认识活动和审美表现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人从审美认识到审美表现、从艺术构思到艺术传达的过程。美术创作的最终成果是美术作品。所以,通俗的说,美术创作就是从酝酿、构图到制作完成美术作品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完整的美术创作过程,一般包括美术家的创作构思阶段和艺术传达阶段。在实际的美术活动中,对“美术创作”还有较为狭义的理解。即与美术习作、美术训练相对应,仅理解为美术家根据明确的审美认识和构思,运用一定的媒材、技艺和语言创制美术作品的活动及其作品。

美术鉴赏

答: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判断的欣赏与鉴别的过程,使鉴赏者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特殊的精神活动,也是鉴赏者对美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美术鉴赏涉及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又涉及鉴赏者的知识、能力、修养和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美术鉴赏会受到主客观两方面条件的制约。

视觉文化

答:视觉文化是指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变现形态的文化。因此,视觉文化不只是艺术,凡是个体可以通过视知觉感受而直接获取信息与解读意义的文化样式都可以纳入到视觉文化的范畴。视觉文化的内容超越了视觉艺术的内容,视觉文化的研究不限于视觉艺术的研究,也不等同于审美研究。

设计

答:广义的设计是指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狭义的设计指与美术相关的创造性活动。现代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领域:①产品设计,从家具、餐具、服装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车、飞机、电脑等高新技术产品都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②环境设计,即针对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环境与室内空间进行设计和组织,使之符合人们的行为需要并满足审美的需要。环境设计包括城市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③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通过各种视觉因素来传递相关信息,主要包括标志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展示设计、数字新媒体设计等。

工艺

答:工艺是指劳动者利用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料、半成品进行增值加工活处理,最终使之成为制成品的方法与过程。工艺是绘画、雕塑和书法等的基础,其范围广泛,种类繁多。通常将其分为日用工艺和陈设工艺两大类。前者指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日用品,后者专指供观赏用的陈列品。

二、判断题:(指出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0分)

1.只要是美术教育就能培养学生的创作性。

答:错误

美术教育是一种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美术教育都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作用。如美术教育中的美术鉴赏活动,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设计、雕塑、绘画、国画、油画、版画是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

答:正确

美术课程内容包括四种类型,分别是造型教学、知识教学、鉴赏教学和综合教学。其中设计、雕塑、绘画、国画、油画、版画属于造型教学的范畴。知识教学主要包括美术学科知识体系和美术术语的学习;鉴赏教学包括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等对象的欣赏和研究,要在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学习鉴赏的方法以及形成个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教学是适应社会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是将多种艺术形式融合于一体的教学。

3.班上的学生要么喜欢美术,要么讨厌美术。

答:错误

4.只要刻苦,就能学好美术。

答:错误

美术作为艺术类课程的一种,与文化类课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学习方式上与文化类课程也就不同。刻苦学习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必要条件。但是要学好美术,除了要刻苦学习之外,还需要一定的天赋。如具有感知美的能力,对颜色搭配比较敏感,具有较强的空间逻辑能力和想象力等。

5.美术教材就是美术科教书。

答:错误

狭义的美术教材指的是美术教科书,但是如果仅仅将美术教材理解为美术教科书,显然缩小了美术教材的外延。广义的美术教材应该是一切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力的物质和信息材料。如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城市中的建筑物、广告设计等。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就应该具有发掘和利用隐形教材的能力。而不应当被课本限制住思路,从而影响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

6.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创造力,能否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并不重要。

答:错误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学校教育目的的分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美术教育目的的确立应该体现这一要求。培养创造力确实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绝不仅仅是美术教育的唯一目的。学习美术知识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而掌握美术技能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美术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

三、讨论题(任选其一,共40分)

1.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美术教学是培养中小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小学开设的必修课。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教学长期以来得不到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美术课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笔者认为,中小学美术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美术教学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教学作为没有被列入考试科目的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层面,对美术教学的资金投入过少,师资力量薄弱,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教师层面,教师教授美术课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陈旧,一味地照搬教材,使得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层面,将美术课当做可以为所欲为的课堂,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以上种种原因严重阻碍了美术教学效果的实现,使得美术课的教学目标不能落实,美术课成为流于形式的课程。(2)教师忽视美术技能技巧的传授。由于教师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不足以及学校投入经费不足,导致美术课堂以鉴赏的形式为主,缺乏对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首先是教师对待美术课的情感态度。有些美术教师本人对美术课不够重视,因此在教学中避重就轻,挑选教学任务最为简单的鉴赏课来开展美术教学;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标的精神就是注重美术文化的熏陶,注重技能技巧的传授则回到了以前的传统教学。其次是学校对美术课投入资金有限,也阻碍了美术课技能技巧的传授。美术课的教具教其他文化课相比比较昂贵,且可重复利用率比较低,因此学校对于美术课的资金投入比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传授美术技能技巧。(3)美术课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与文化课相比,美术课应该是教学形式比较丰富的课堂,并且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将学生囿于教室这一方小空间中,就已经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并且教师的教学形式太过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好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这就更加挫伤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美术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美术教育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与文化的关系是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分不开的。具体来说,美术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文化对美术教育的制约作用。文化与美术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美术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文化影响着美术教育的内容。美术教育的内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美术教育的内容就是人类的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美术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

②文化还制约着美术教育目标的确立。美术教育目标的确立除了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之外,还受文化的影响。

③文化影响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知识及其来源的认识,也影响着人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现在美术教育上则影响着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由此决定了人们对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同应用。(2)美术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美术教育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会反作用于文化,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美术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美术教育的教育内容来源于文化,但并不是所有文化都能成为美术教育的内容,在选取教育内容时就无形中对文化进行了筛选。同时选择文化的过程也是整理文化的过程。在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将教育内容刻画在学生身上,也就实现了文化的传递和保存。

②美术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功能。如果说文化传递是指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的话,那么传播则意味着文化从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传输到另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前者是在文化的时间维度上使文化得以延续;后者是在文化的空间维度上得以扩展。美术教育内容不止局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还吸收了外国的文化中的精髓,这在无形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四、教学设计(共40分)

针对二年级的学生,以《书装设计》为题设计一个教案,要求要素完整,格式规范。

答:(1)教学课题:书装设计(2)学习领域:设计、应用(3)教学课时:1课时(4)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简单的图形结合和书装设计;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图书封皮来让学生体会设计封皮的乐趣,在设计封皮的过程中感受几何图形搭配的规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通过让学生为图书设计封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成功。(5)教学重点:书装的构成要素;通过学生自己设计书装,体会几何图形的搭配规律。(6)教学难点:从理论到实际,通过现场设计书装,学会书装设计的基本规律。(7)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8)教学用具:彩色纸、剪刀、胶棒等(9)教学过程:

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书籍的封皮,让学生对书装设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②进入教学情境

a.教师引导学生对封皮设计形成自己评价标准。的教师提问:刚才看到的众多图书封面中,你更加喜欢哪一种风格?为什么?

b.教师与学生一起了解图书封皮的基本要素。

c.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书装设计要根据书本内容来设计

③自主设计书装,体验设计的乐趣

a.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为书籍设计新的封皮。

b.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设计构思和感受。

c.鼓励学生向班级同学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增强学生对设计书皮的自信心。

④布置课后作业

a.课后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书皮,进一步感受不同种类、不同内容的书籍书皮的设计风格

b.为自己喜欢的书籍设计封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