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世界著名城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3 13:35:08

点击下载

作者:《看图走天下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走进世界著名城市

走进世界著名城市试读:

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进步程度的集中体现。现代交通工具的进步,大大压缩了城市间往来的时间,于是人们便可以行走在城市间,感受不同城市的繁华,享受不同城市的气息,猎奇不同城市的风景。

是的,尽管报纸广告里面叫嚣着完美的住宅应该拥有夏天的萤火虫或是冬天的温泉;尽管很多城市犹如一张硬生生的拼图,虽然被建造得非常完美,但拥挤的楼房却让城市失去了原有特色的美;尽管很多人对于城市的噪音、污染、拥堵,当然还有花哨,都是那样地不适应;尽管蓝天白云难得一见……且慢,如果你这么想,未免也太以偏概全。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是那样地张扬或急于表现自己,比如澳大利亚的悉尼,它只是静静地仰躺在南太平洋的一角,以一种柔柔淡淡的目光打量着初来乍到的人们,那目光里含有一丝不易察觉、但一经察觉又会恍然大悟的自信,回应着每一个赞叹的表情。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与大自然格格不入,比如冰岛的首都雷克雅未克,它与自然相处得如此和谐,在崇尚回归自然的当今社会里,游客们可以在这享用一些特独的户外运动,午夜高尔夫、三文鱼垂钓、驾驶帆船出海、登山、冰川探险、乘坐狗拉雪橇、骑马以及出海观鲸鱼。也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充满排斥的情绪,比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它对于外来文化的接纳热情和包容胸襟都是世界一流的,就像迎风飞扬的郁金香,无论用什么养料浇灌,只要生在荷兰这片土地上,开出的一定是姹紫嫣红的美丽;再比如多灾多难的巴格达,城内的古建筑却保留了完美的风貌,不得不令人感慨万千……

诸如这样的城市还有很多,本书限于篇幅,不可能将所有具有魅力的城市全部收入,只能选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城市予以介绍。本书将简要介绍入选城市的地理位置、起源、发展历史和现状,重点描述这些城市的主要特色或特征,而不对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面面俱到的叙述。希望在您读完这本《走进世界著名城市》之后,对每个城市都能留下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如佛罗伦萨是世界艺术之都,威尼斯是水上的城市,等等。

北京(中国)

本篇简介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为中国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陆、空交通的总枢纽和最重要的国内国际交往中心。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让世人领略了北京这个伟大城市的风采。地理环境

全市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368.3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54.2平方千米;山地面积10417.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62%;平原面积6390.3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38%。

北京中心位于北纬39°54′,东经116°23′。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北京的西、北和东北部群山环绕,东南部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北京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为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9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寒冷干燥,春、秋短促。2007年全年平均气温14.0摄氏度(北京市气象局)。1月份温度为-7~-4摄氏度,7月份为25~26摄氏度。极端最低-27.4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常有暴雨。历史沿革

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公元前11世纪,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前770~前476)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辽是由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一个多世纪以后,另一个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辽灭亡,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兴的蒙古族军队的进攻,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蒙古铁骑入占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年2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溃亡,北京作为帝都的历史到此结束。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出任,首都迁至北京。

在此后的30多年里,北京历经苦难:先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使当年的帝都变得衰微破败;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城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

现状

北京CBD:综合性产业城市。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总部所在地。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2008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10488亿元,同比增长9%。人均GDP达到63029元,在中国大陆仅次于上海市。北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8亿、2217.2亿和5405.1亿元(2006年),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当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19978元,比2005年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620元,实际增长8.7%。北京居民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2006年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32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依据2005年国家统计局资料,北京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低到31.8%,按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标准,北京已达到“富裕型”社会,但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在北京同样存在。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之一,国家金融宏观调控制部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均在北京。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中国人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等全国性保险公司总部均设在北京。北京同时还聚集了大部分国有大型企业总部,其中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力、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等企业。大量境外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地区总部。天安门

北京市商业总体布局形成多处有较大规模、有良好购物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商业文化中心。著名的商业中心包括王府井、西单、前门,新兴的以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和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为中心的北京商务中心区、金融街、亮马桥、丽泽商务区等。以电子产品为闻名的中关村、上地;以古玩闻名的潘家园;以经营服装闻名的动物园、大红门商业圈。北京城至今仍有有大量的传统商铺,有众多代表百年不变的传统文化的特色独树一帜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北京堪称是集全国之美味的荟萃之地,在这里几乎可以品尝到中国任何一种菜系和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另外,北京出产的象牙雕刻、玉器雕刻、漆雕、景泰蓝、地毯等传统手工艺品驰誉世界。人文风情

北京是有着3000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五代都城,在从辽朝起的8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我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雍和宫全景格和东方格调,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天坛以其布局合理、构筑精妙而扬名中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颐和园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圆明园是我国最有名的皇家园林,园中山青水绿,在中外园林史上享有盛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万园之园”。明十三陵是北京最大的皇家陵寝墓群,内有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尤其是现代发掘的明定陵,规模浩大,极为壮观。

庙宇

北京的宗教寺庙遍布京城,现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等;道教的白云观等;伊斯兰教的北京牛街礼拜寺等;藏传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宫等;天主教西什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门教堂等。

燕京八景

燕京八景指北京旧时的八个景观,包括蓟门烟树(西土城)、卢沟晓月(卢沟桥)、金台夕照(金台路)、琼岛春荫(北海公园)、居庸叠翠(八达岭)、太液秋风(中南海)、玉泉趵突(玉泉山)和西山晴雪(香山、八大处)。北京地区八景的说法最早见于金代古籍《明昌遗事》,此后历代方志包括《宛署杂记》(明)、《宸垣志略》(清)等对燕京八景均有提及,早期的燕京八景与之后的燕京八景略有出入,至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修订了燕京八景的说法并下旨建造御书燕京八景碑,燕京八景的景观和描述才固定下来。八达岭长城

京剧

京剧是地道的中国国粹,深受京城老百姓的喜爱,走在北京的街头,经常可以听到路边传来抑扬顿挫的京戏段子。京剧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黄”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特色,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京剧集歌唱、舞蹈、武打、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与西方歌剧有类似之处,所以被西方人称为“peking opera”。除京剧外,北京还有双簧、相声、评书、京韵大鼓等,样样堪称国粹。

胡同

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最早起源于元朝,“胡同”一词在蒙古语中是“小街巷”的意思。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经调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庙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最长的胡同是东西交民巷,全长3.25千米;最短的胡同,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米;而位于东城区的南锣鼓巷,现在已经成为北京八条特色商业街之一。

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东南西北四面建房,合围出一个院子,院子的外墙又组成了胡同的边墙。院内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侧为厢房,除大门外,没有窗户或通道与胡同相连。四合院里宁静、封闭,是老北京的传统民居。散落在市区的名人故居和王府一般都是比较正宗的四合院,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近年来北京的高楼大厦越建越多,四合院已经不多见了,现在只有在二环路里还有两片较完整的四合院区。

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千米。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永定门、中华门、地安门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毁,而近年来又重新修建了永定门城楼。故宫

城池

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曾经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门的总称。根据等级以及建筑规格的差异,分为宫城城门、皇城城门、内城城门、外城城门四类。明清北京城有宫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皇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或七座)、内城城门九座、外城城门七座,在民间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清朝灭亡后,北京城池逐渐被拆毁,除宫城保留较好外,现皇城城门只有天安门被保留,内城仅存正阳门、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以及崇文门一段残余城墙,外城则完全被毁,只有永定门被重建。

鸟巢“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本篇简介上海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上海(中国)

上海全景

上海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第三产业在上海的经济占了一定比重,其中最主要的产业包括了金融业、房地产业、保险业以及运输业等。位于浦东新区的陆家嘴是上海的新兴金融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职能是管理公开市场操作。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区总部、分公司和办事处。上海历来上交的税款达中国国内总税款的一半,成为全中国纳税率最高的城市。上海风光地理环境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1′~122°12′,北纬30°40′~31°53′,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趋势是由东向西低微倾斜。以西部淀山湖一带的淀泖洼地为最低,海拔仅2~3米;在泗泾、亭林、金卫一线以东的黄浦江两岸地区,为碟缘高地,海拔4米左右;浦东钦公塘以东地区为滨海平原,海拔4~5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等岩岛。大金山海拔高度103.4米,为上海境内最高点。佘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全市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东西最大距离约10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约120千米。陆海岸线长约172千米。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由长江挟带下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为1041.21平方千米,海拔3.5~4.5米。长兴岛面积88.54平方千米,横沙岛面积55.74平方千米。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全年平均气温18.4℃,日照1638.2小时,降水量1042.6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历史沿革

吴淞江以南于公元751年(唐天宝十载)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之地置华亭县。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第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辖有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贤、南汇7县和川沙抚民厅。吴淞江以北上海孔庙于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设嘉定县,后又析出宝山县。长江口的沙洲于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镇,1277年升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为崇明县。上海市区原是吴淞江下游的一个渔村,至唐宋逐渐成为繁荣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建上海镇,镇因黄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经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设上海县,辖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东西两岸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乡,为松江府属县。

昔日的上海,只是一个以渔业和棉纺织手工业为营的小镇。19世纪,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开始展露锋芒。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成为中国开放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并很快因成为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发展。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开展贸易和商务的枢纽,是亚太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但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外国人几乎全部离开了上海,上海随即没落。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上海又开始重现往日的繁华,成为今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上海人民广场

上海目前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上海的地标——浦西的外滩和新天地。但在一江之隔的浦东,却呈现出另一番繁华景象:东方明珠电视塔与金贸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共同组成了全球第五大天际线——上海天际线。而在建的全国最高建筑——上海塔,则会使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建筑呈现“品”字形的三足鼎立之势。

今日的上海,不光是中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会成为未来的全球城市。国际主流媒体更将上海形容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典范”。人文风情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6项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4座上海市级历史文化名镇。

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现已修复。

1949年以前,上海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当时上海著名的“百乐门”舞厅享有盛名,“大世界”也是很有名的娱乐中心。很多电影院也是非常豪华。例如国泰电影院(原名国泰大戏院),建于1930年,由鸿达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采用紫酱红的泰山砖,白色嵌缝,属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1932年1月1日,国泰大戏院正式对外营业。当天登在《申报》上的广告用语是:“富丽宏壮执上海电影院之牛耳,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化之大成。”1949年以后,更名为国泰电影院,“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一度改名人民电影院。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优秀历史建筑。上海老街

1918年至1925年间,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也曾经在繁华的淮海路以南,思南路东侧的香山路上的一幢欧洲乡村式样的小洋房居住过。现被改为孙中山故居。上海行知公园设有陶行知纪念馆。鲁迅公园(虹口公园)内有鲁迅纪念馆。

上海拥有许多欧美式样的老建筑,其中位于外滩的一组欧洲风格的外国银行,商家和饭店遗留下来的建筑群一直以来就是上海的标志,例如花旗银行、和平饭店等。但事实上在市内还有很多二三十年代遗留下来的风格迥异的花园别墅,例如丁香花园、沙逊别墅、马勒住宅以及现在被用作上海市少年宫的嘉道理花园等。在上海的市中心,还有当时的面积庞大的上海跑马厅。

海派文化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它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文化)的基础上,与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欧美文化等融合而逐步形成,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区别于中国大陆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举办过多次大型文化活动,并建造了多所全国一流的文化设施,包括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影城等。欧洲风格的上海音乐厅因市政建设需要被移位,但在内部改建之后已经重新对公众开放,以举行交响乐音乐会为主。每年上海还举办国际艺术节、国际电影节等文化活动。

上海话

上海话(Shanghainese)是上海地区独有的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南方方言的一种。比照有人称广东话为粤语,台湾闽南话为台语,也有人称上海话为沪语或申语。上海话语音受早期移民中占优势的苏州和宁波两地影响巨大,和宁波话、苏州话发音接近。据最新考证,认为上海话是松江方言的发展结果,宁波话、苏州话的合成可看成是影响了这种方言的部分因素,如语调等。松江方言是上海话的主脉。

20世纪30年代,是上海话发展的黄金时期。和香港类似,上海的作家们意译或者音译很多英文新单词,用到书面文本中去,通过当时上海极其发达的各种平面媒体进行传播,然后被普通话吸收。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上海各学校统一用普通话授课,很多学校对学生说方言的行为以扣品行分处理。政府还取消了很多广播电台和电视节目中的上海话内容。这使得上海话的造词能力出现严重衰退。随着中国各地移民的日益增加,会说上海话的人比例开始减少。现在,已经很难招聘到发音合格的年轻沪剧演员。从21世纪开始至今,上海舆论界掀起一股“保卫上海话”的浪潮。

影视

1949年前,中国的电影业基本上集中于上海,而在上海有过制片活动的电影企业总数约200家。上海的电影制片业,若从资金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外商、民营和国民党官办3种类型,而雄踞上海影坛的当推民营电影企业,占总数的90%以上。但是,在众多的民营企业中,大多数公司只是昙花一现,有的公司甚至一片未拍,即已销声匿迹,而稍具规模、能均衡制片生产的也只有十几家。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都在上海设立发行机构,几乎垄断了上海的整个电影发行市场。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起过较大影响和作用的,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影坛五虎将”——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明星)、天一影片公司(简称天一)、联华影业公司(简称联华)、艺华影业公司(简称艺华)、新华影业公司(简称新华);战后时期主要是昆仑影业公司(简称昆仑)和文华影业公司(简称文华)两家。30年代的电通影片公司和40年代的昆仑影业公司,实质上是在中国共产党以民办面目出现的电影公司。

上海因此出现了很多知名的歌星和影星,如周璇、阮玲玉、赵丹等。毛泽东的第三任妻子江青也曾在上海做过演员,名为蓝苹。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成立了国营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并对私营电影制片公司进行改造。1953年2月,上海实行了国营与民营电影的并轨,民营的电影公司从此消失。

戏曲

海派特色的滑稽戏产生于抗日战争中期。上海的曲艺“独角戏”受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新兴戏曲剧种。因为方言隔阂,新兴戏曲只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艺称作“独角戏”,上海比较著名的滑稽演员有王无能、江笑笑、刘春山、严顺开、周柏春、姚慕双、杨华生和王汝刚等。

沪剧是上海的代表性剧种,流行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它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清代道光年间,浦江一带的滩簧发展为张爱玲与胡兰成二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和三人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伴奏的“同场戏”。1898年已有艺人流入上海,并固定在茶楼坐唱,称作本滩。1914年,本滩易名为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在最近几年又相继应来高风。

小说

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张爱玲曾经写过很多和上海有关的小说。《半生缘》原名为《十八春》,是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几对青年男女的情感纠葛和人生遭遇。

文化节日

上海的文化节日有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南汇桃花节等。上海电视节是中国创办的最早的国际电视节,自1986年创立至2008年,已成功举办了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设有“金爵奖”,创办于1993年,次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的认证,被归于A类即非专门类竞赛型电影节。至200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已举办了11届。

人文古迹

上海的人文古迹有:枫泾古镇、朱家角镇、老城隍庙、玉佛寺、大观园、七宝古镇、陈云故居、上海文庙、上海老街、静安寺、下海庙、鲁迅故居、方塔园、古城公园、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玉佛禅寺、韬奋纪念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刘海粟美术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李白烈士故居、德艺陶瓷陈列馆、上海鲁迅纪念馆、陶行知纪念馆、宝山烈士陵园、黄炎培故居、崇明前卫生态村、张闻天故居、叶家花园等。

本篇简介香港文化和历史遗迹遍布每个角落,有传统的祖先宗祠、新界氏族围村,以至坐落闹市的庙宇。

香港(中国)

香港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1980年,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全景地理环境

香港位于东经114°15′,北纬22°15′,地处华南沿岸,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组成。香港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香港与西边的澳门隔江相对61千米,北距广州130千米,距上海1200千米。

香港总面积约1095平方千米,略大于上海市的六分之一。其中香港岛面积约78平方千米;九龙半岛约50平方千米;新界及262个离岛约共968平方千米,土地和水域的管辖总面积为2755.03平方千米,水域率达59.9%。香港的已发展土地少于25%,郊野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多达40%。

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夏天炎热且潮湿,温度约在26~30℃之间;冬天凉爽而干燥,但很少会降至5℃以下。5月至9月间多雨,有时雨势颇大。夏秋之间,时有台风吹袭,7月至9月是香港的台风较多的季节。香港全年平均雨量为2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

香港邻近大陆架,洋面广阔,岛屿众多,有得天独厚的渔业生产的地理环境。香港有超过150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海鱼,主要是红衫、九棍、大眼鱼、黄花鱼、黄肚和鱿鱼。受自然环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资源匮乏,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广东省供给,矿藏有少量铁、铝、锌、钨、绿柱石、石墨等。香港土地资源也很有限,林地占总面积的20.5%,草地和灌木地占49.8%,荒地占4.1%,沼泽和红树地占0.1%,耕地占6.7%,鱼塘占2%,城郊区建设发展土地占16.8%。农业主要经营少量的蔬菜、花卉、水果和水稻,饲养猪、牛、家禽及淡水鱼,农副产品近半数需中国内地供应。历史沿革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331)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757),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明朝万历元年(1573),香港隶属新安县。

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新界的租借,使当时香港的面积扩大了10倍之多。

历史年表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归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香港回归后,保持自己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经济运作模式,有独立的司法制度,发行和流通自己的货币港元,独立发行邮票(邮票的标记是“中国香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国际体育比赛、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香港运行自己成熟的财政和金融体系,也有自己的出入境政策。截至2007年年底,全世界有170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或居民可以免签证进入香港。人文风情

香港文化和历史遗迹遍布每个角落,有传统的祖先宗祠、新界氏族围村,以至坐落闹市的庙宇。

宗教文化景点

香港的宗教文化景点有:香港岛上的文武庙、铜锣湾天后庙、圣约翰大教堂;九龙的黄大仙祠墓、侯王庙、慈云山观音庙、九龙清真寺;沙田的万佛寺、车公庙、蓬瀛仙馆、半园春、道风山基督教堂;荃湾的竹林禅院、东普陀、荃湾天后庙;龙门的青山寺、青松观、妙法寺;元朗的灵渡寺、云浮仙观;西贡的佛堂天后庙、蚝涌车公庙以及大屿山宝莲寺、长洲北帝庙、坪州天后庙等。

民俗文化景点

香港的民俗文化景点有:九龙的九龙城寨、宋城、宋王台、李郑屋古墓;屯门的宋帝岩、红楼;沙田的曾大屋、五国六村;荃湾的三栋屋、海坎村屋;元朗新田大夫第、锦田吉庆围、水头村古迹、聚星楼、厦村邓氏宗祠;西贡上窑民俗博物馆;港岛炮台、大屿山东涌炮台、东龙岛佛堂旧炮台等。

博物馆香港圣约翰大教堂一侧

私人开办的博物馆有:香港海事博物馆、东华三院文物馆、保良局历史博物馆、香港医学博物馆等。

政府开办的博物馆有:香港文化博物馆、屏山邓族文物馆、三栋屋博物馆、上窰民俗文物馆、香港电影资料馆、香港艺术馆、茶具文物馆、香港历史博物馆、罗屋民俗馆、李郑屋汉墓博物馆、香港海防博物馆、香港科学馆、香港太空馆、香港太空馆、香港视觉艺术中心、香港文物探知馆、孙中山纪念馆、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

郊野公园和海岸公园

香港虽是现代化的都市,但境内的超过1000平方千米土地,约3/4仍是郊野。为了保护和发展郊区,香港政府开设了郊野公园,这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大自然,另一方面是向香港市民和游客提供郊野的康乐和教育设施。郊野公园的群山之巅,有草坡茂林。海岸公园则是在海边的离岛划出来的,在其大海之滨,有浅滩岩岸。从海岸公园的海边远眺或由郊野公园的山巅下瞰,均可见香港的山水相连,风光如画。

香港有23个郊野公园和4个海岸公园,市民和游客都可以免费进入。郊野公园中,八仙岭郊野公园是较著名的一个。八仙岭因有8个山岳而冠名八仙,此公园是全香港最具挑战性的山脊步行径所在地之一。最佳选择就是从水塘由北往南走到沙螺洞,那里有景色如画、年代久远的村庄、林木与田野。八仙岭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1996年,香港一家中学的师生到八仙岭郊野公园郊游,当时有学生在烧烤之后没有处理好火种,酿成山火,两位老师和一班学生被大火困在一个山崖,两名带队的老师为了拯救学生,不把全部学生撤离险境就决不肯离去,结果不幸身亡。香港政府为了纪念这两位教师,在八仙岭修建了一个春风亭。春风亭的名字,是缅怀两位教师春风化雨、舍身救人。春风亭内有这个故事的介绍,还有一副很感人的对联。看过春风亭,会感受到香港暖暖的人情味。香港海岸公园

海岸公园之中,比较著名的是东平洲海岸公园,该处有多样化的海洋生态,遍布茂密的珊瑚群落,有超过60种石珊瑚,同时有超过130种珊瑚鱼类及超过100种海洋无脊椎动物。在海洋植物方面,东平洲海岸公园有40多种海藻。在其沿岸地带,长满棕色、红色及绿色的海藻床,是香港海藻床之冠。该公园海水清澈,肉眼可以清晰看到水下的珊瑚和鱼类。

香港八景

香港的旧八景为:旗山星火、仙桥雾锁、赤柱朝曦、鸭洲帆影、宋台怀古、扶林曲径、浪湾水软、鲤鱼夜月。随着时代的变迁,旧八景的景点已有三处完全改观,而其他一些景点也渐显陈旧。现在的香港八景是:(1)“旗山星火”,八景中之首景,它与历代八景中的“香江灯火”、“飞桥夜瞰”一样,均指从太平山顶观看夜色中的港岛如群星满天的万家灯火之瑰丽景色。(2)“赤柱晨曦”,指每当晨曦初上、旭日东升之时,沐浴在万道霞光中的赤柱半岛,殷红如赤。此景又称“赤柱朝阳”、“赤柱朝曦”。(3)“浅水丹花”,指碧水盈盈的浅水湾与万紫千红的杜鹃花交相辉映所构成的美丽春景。(4)“虎塔朗晖”,指虎豹别墅院内六角形的白塔在日出之时,迎着朝阳,披满彩霞的壮丽景观。(5)“快活蹄声”,指快活谷的赛马盛况,马蹄声声牵动成千上万马迷之心。(6)“鲤门月夜”,指夜晚在鲤鱼门观赏月光辉照下维多利亚港的美景。(7)“残堞斜阳”,指九龙城寨的残垣断堞在如血斜阳余晖中的景色。由于近年九龙城寨已彻底清拆,这一景色也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九龙寨城公园。(8)“宋台怀古”,指在香港启德国际机场旧址附近的宋王台公园,它记载了宋朝历史的最后一幕,人们到此怀古之心油然而生。

此外,夕阳西下青洲岛的景色“青洲落照”,风声浪涛交织的“石澳风涛”,汽车在港岛盘山公路上奔驰的“飞车绝壁”,春雨朦胧的“石排烟雨”等,也是今日香港美丽动人景色的写照。

本篇简介首尔地处朝鲜半岛中部,是韩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也是韩国陆、海、空交通枢纽。

首尔(韩国)

首尔夜景

韩国首都首尔(Seoul,旧译“汉城”)地处朝鲜半岛中部,因位于汉江之北,古称“汉阳”。14世纪末,朝鲜王朝定都汉阳后,改名为“汉城”。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汉城的英文名字按韩国语固有词发音用SEOUL标记,意为“首都”。2005年,在市政府推动下,汉城的中文译名由使用了600多年的“汉城”改为SEOUL的谐音“首尔”。地理环境

首尔是韩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也是全国陆、海、空交通枢纽。位于朝鲜半岛中部、地处盆地,汉江迂回穿城而过,距半岛西海岸约30千米,距东海岸约185千米,北距朝鲜平壤约260千米。全市南北最长为30.3千米,东西最长为36.78千米,总面积605.5平方千米。首尔全市被海拔500米左右的山和丘陵所环绕,市区40%是山地和河流。整座城市北部地势较高。北汉山、道峰山、鹰峰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东北部有水落山、龙马峰,南部有官岳山、三圣山、牛眠山等,东南部和西部是百米左右的丘陵,形成了首尔的外廓。城市的西南部为金浦平原。城中部由北岳山、仁旺山、鞍山等环绕成内廓,中间形成盆地。

韩国第一大江——汉江,自东向西穿城而过,把首尔分为南、北两部分,流经市区的河流长度约41.5千米,宽度为400~1000米,水深达6~10米。江中由冲积而形成的两个岛屿──汝矣岛(约7平方千米)和蚕岛。

首尔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8度,四季分明。春、秋季节少雨,气候温和。夏季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城市寒冷。历史沿革

人们开始以汉江下流为中心生活在首尔地区的时期大致从旧石器时期开始,但可以通过遗址得以证实的时期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江东区岩寺洞的新石器时期遗址,经推算大致是距今7000~3000年以前的遗址。从公元700年左右起引进了青铜器,人们的居住地也渐渐从河边扩散到了内陆。

但首尔地区开始显示出集体居住地的形态是从三国时期。相传为高句丽朱蒙之子的温柞于公元18年在江北的河北慰礼城定都并创建百济国,不过据说4年之后迁都到汉江南边。

作为百济的都城首次出现首尔的名称是从比流王时候起。定都首尔的百济于4世纪中叶近肖古王时期迎来了全盛时期。

39年,广开土大王即位,始扩张势力侵略百济,这样便开始了围绕汉江流域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之间的争斗。经过激烈的争战在475年的时候百济守住了5个世纪多的首都首尔被攻破,高句丽占领了韩半岛的要塞——肥沃的首尔。

551年,新罗联合百济圣王打败高句丽,占领了汉江上游地区10个郡,并在2年之后扩张到汉江下游地区。占领汉江流域的新罗真兴王在视察新开辟的边防领土时立了巡狩碑。北汉山碑峰的巡狩碑,便是于真兴王十六年(555)所建立的。

汉江流域在文武王十六年(676)新罗统一三国之后被叫做汉山州。于景德王十六年(757)设了汉阳郡,从这时候起开始用汉阳的名称,后来朝鲜王朝留用了这个称呼。在高丽时期首尔被叫做杨州。还有,成宗时期(983)作为12牧之中的一个——杨州牧,成为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单位,从这时候起由中央派遣了地方行政官。特别在文宗二十一年(1067)同平壤的西京、庆州的东京晋升为三小京之一——南京。

后来在忠烈王三十四年(1308)改地方制度时,首尔被降级成为汉阳府。从那以后在共愍王时期(1352~1374)首次谈论迁都问题时,因为当时特别流行的地理图谶思想的影响多次制定了迁都计划。汉阳迁都曾在禑王八年(1382)被实现,但因为宗庙、社稷和诸多官府在开京的理由在第二年2月又重新返回到开京。

在共愍王之后国力开始衰弱,为了重新立国,振奋精神,曾经两次实现迁都汉阳,但高丽终于被灭亡。

朝鲜于1876年2月24日和日本签定《江华岛条约》时起开放门户。首尔也随之被开设西方列强的公馆并成为政治、经济、外交的争斗场。由于大量流入西方文明,在各个领域开始努力实现近代化。

1888年,首尔铺上了仁川、义州、釜山之间的电线;1899年起开通了铁路;1899年4月8日,开通西大门至洪陵之间的电车。

日本帝国于1910年施行韩日合邦并把首尔府改成京城府,把首尔归京畿道的一个郡,试图消除首尔的首都概念。首尔的城市规划是在1936年4月1日颁布的。为了收容持续增长的人口把原属于高阳郡、金浦郡、始兴郡的部分区域编入京城府的管辖区。这样京城府的领域第一次越过汉江扩大到永登浦区和冠岳区的地区,它的面积也比从前增多了近4倍。

1946年10月18日,首尔脱离京畿道的管辖成为“首尔特别市”,还为了收容不断增加的人口而编入了原属于京畿道高阳郡和始兴郡的部分地区。这样,首尔发展成了大城市,行政区域面积达269平方千米,比从前增加了2倍多,人口也达到160万。

但这样持续保持发展势头的首尔由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韩国战争而受到严重的破坏,城市的基本设施在一瞬间被毁坏。政府临时定都釜山,于1953年8月1日宣布回到首尔。这样首尔从光复到20世纪50年代为止一直处于混战状态,六七十年代起创造出发展成现代城市的基本条件。其内容就是,开始正式制定有关法案,限制由于首尔为主的城市建设而引起的首尔人口的过渡密集谋求国土的均衡发展。

首尔的基本规划是从第三共和国制定经济开发规划时开始步入正规。特别是,首尔由于1962年制定的有关“首尔特别市行政的特别条例法”成为国务院总理的直属机构,逐渐脱离了中央政府的监督开始作为一个自治城市继续它的发展。

在1963年为了收容增加到300万的人口划分了原属于杨州郡、广州郡、金浦郡的部分地区归到首尔,行政面积达到600平方千米,比以前增加了2.3倍。

从1960年后半年到1970年,由于开发江南,从现在的新盘浦、鸭鸥亭到蚕室的汉江边开始林立高层公寓。江南地区不断扩大占据了整个首尔的近一半。由于江北的人口流入,江南和江北的人口各占了首尔人口的一半。到70年代首尔成为名符其实的现代都市。

80年代由于申请主办奥运会和同年亚运会,首尔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并迎来了作为一座国际都市具备条件的机会。首尔积极推进汉江综合开发工程,不仅修建了蓄水池和河岸,还修建了汉江边城市高速公路。

1990年,开始努力把首尔培育成东北亚的枢纽城市。21世纪是信息化、世界化、地方化和统一化的时代,首尔成功举办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向世界各国广大宣传首尔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在经济商贸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帮助。首尔市为了建设温馨的首尔、以人为本的首尔和活气的首尔,以不屈的勇猛精神和超越时代的革新思想,鞠躬尽瘁,将会创造出“首尔的神话”。人文风情

城池

古汉阳城有八门,包括四大门和四小门,分别是:崇礼门(南大门)、兴仁之门(东大门)、敦义门(西大门,俗称新门)、肃靖门(北清门);惠化门(东小门,初名弘化门,中宗六年(1511)为避昌庆宫东门弘化门之号而改为今名)、昭德门(西小门,避章顺王后之讳,改昭义门)、光熙门(水口门)和彰义门(俗称紫河门)。英祖十九年(1743),都城门无醮楼处并令设立门楼。汉阳城外西郊曾经有迎接中国使者的“迎恩门”,韩国独立后拆除,新设独立门。

里坊

朝鲜王朝前期的都城只包括汉江以北的部分,所以被称为汉阳。当时汉阳的人口为11~12万。壬辰倭乱之后,人口曾经减少到4万以下。城外为四军门防御区。环绕城市的四山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在城内北部偏西的位置,营建了朝鲜朝的正宫——首尔独立门景福宫。景福宫东南为宗庙,西方为社稷,这是和周礼“左祖右社”的规制相吻合的。城内中心部分,按网格状进行区域分隔和道路划分,但是城内大部分地区的道路都是随地势迂回曲折的,而且有很多死胡同,这与中国的都城不同。

汉阳城内有五部五十四坊,里坊划分如下:

中部八坊:澄清、瑞麟、寿进、坚平、宽仁、庆幸、贞善、长通;

东部十二坊:莲花、瑞云、德成、崇敎、燕喜、观德、泉达、兴盛、彰善、建德、崇信、仁昌(后二坊在城外);

西部十坊:仁达、积善、余庆、养生、神化、皇华、盘松、盘石(二坊在城外)、龙山、西江;

南部十四坊:广通、会贤、明礼、太平、熏陶、诚明、乐善、贞心、明哲、诚身、礼成、屯之、豆毛、汉江;

北部十坊:观光、明通、广化、阳德、嘉会、安国、俊秀、顺化、义通、镇长。

宫殿坛庙

首尔除王朝正宫景福宫之外尚有王宫多处,包括现存的昌德宫、昌庆宫、庆熙宫、德寿宫(明礼宫,后改号庆运宫,现名德寿宫),以及已荒废的仁庆宫、于义宫、龙兴宫、彰义宫、龙洞宫、梨岘宫、衍禧宫等。

首尔还有招待中国使臣的慕华馆(原为南别宫,在会贤坊,本为公主第,仁祖朝太平馆撤后以是宫为华使留馆,为华使迎送之所)、招待日本琉球诸国使臣及诸岛倭人的东平馆(壬辰倭乱后废)和招待女真之来朝者的北平馆(壬辰倭乱后废)。

首尔东崇教坊成均馆内有文庙(现统称成均馆),祭祀孔子,两庑以中国、高丽和朝鲜先贤鸿儒(如中国的程颢、程颐、朱熹,高丽的安裕、郑梦周,朝鲜的金宏弼、赵光祖、李滉、李珥等人)配享。首尔东南兴仁门外有神宗万历三十年由明朝以银四千两诏付修建的武庙,祭祀关羽。

首尔的社稷坛在西部仁达坊,此外,在城内的小公洞还有朝鲜王室祭天的地方——圜丘坛。用于祭祀土地的方坛则在社稷坛内,这和中国的规制有些区别。祭祀大明太祖、明神宗和明思宗神位的大报坛(皇坛)在昌德宫秘苑春塘台。祭祀神农氏和后稷氏的先农坛在东大门外的龙头洞。祭祀风云雷雨、山川城隍的南坛在崇礼门(2008年2月11日遭人为焚毁,城楼木制结构全部坍塌)外。先蚕坛在惠化门外。此外还有圆坛、灵星坛、老人星坛、马祖坛、先牧坛、马社坛、马步坛、愍忠坛等。经过朝鲜王朝前期100多年的精心建设,汉阳成为一座壮观恢弘的东方王都。

本篇简介东京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日本海、陆、空、交通的枢纽,是现代化国际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之一。

东京(日本)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全称东京都,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日本海、陆、空交通的枢纽,是现代化国际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之一。东京是全球最富的城市之一。地理环境

东京位于关东地区南部,大致位于日本列岛中心。东部以江户川为界与千叶县连接,西部以山地为界与山梨县连接,南部以多摩川为界与神奈川县连接,北部与埼玉县连接。东京圈由东京和三个邻县埼玉、神奈川、千叶组成。这个地区的人口占日本总人口的26%。首都圈由东京和周围的七个县埼玉、神奈川、千叶、群马、枥木、茨城、山梨组成。东京是都行政机构,它由更小的行政单位组成,包括区和市町村,“中心”区域被分成23个区,西部的多摩地域由26个市、3个町(cho)、一个村(son)组成。23个特别区和多摩地域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地带,东西宽90千米,南北长25千米。在太平洋上的伊豆诸岛和小笠原诸岛,尽管地理上与东京都分离,但也属于东京行政区划的一部分。23个特别区总覆盖面积约621平方千米,商业办公设施在这23个区内相当集中。东京拥有充实的交通网络,交通和购物相当便利。但随着办公和其他商业设施的增加,该地区作为居住地的基本功能在减退,而逐渐减少的水区和绿化也致使舒适的生活空间逐渐消失。由于该地区木质房屋非常集中,地震灾害在此倍受关注。历史沿革

东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当时称为“江户”,1603年德川家康在这里建立德川幕府后城市开始繁荣起来。作为日本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江户在18世纪中叶开始成为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这一时期,天皇一直居住在京都,京都是国家正式的首都。江户时代持续了将近260年,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德川幕府统治瓦解,皇权复兴。天皇迁移到江户,将江户改名为东京,从此东京成为日本的首都。

1923年9月,关东大地震使东京变成了废墟。由地震引起的大火把市中心夷为平地。据报道,死亡及行踪不明者超过14万人,30万栋房屋毁坏。地震之后规划了城市修复计划,但是由于工程花费超过了国家预算,只有一小部分得以实现。关东大地震结束后不久,昭和时代在昏暗中拉开帷幕。即便如此,日本的第一条地铁于1927年在浅草和上野之间开通了。东京的至高点——东京塔

1928年首次举行全民众议院议员选举。1931年羽田的东京机场竣工,1941年东京港开港。到了1935年,东京居住的人数增长到636万,与纽约和伦敦的人口相匹敌。然而1941年爆发的太平洋战争对东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适应战争需要,东京原来所存在的双重的行政机构东京府和东京市被取消。1943年,府和市合并形成东京都。因此,建立了都行政系统,并任命行政长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东京被轰炸102次,最严重的空袭是在1945年3月10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战争结束。经轰炸后东京的大部分地区成为废墟,到1945年10月,人口下降到349万,是1940年的一半。1947年5月,日本的新宪法和地方自治法生效,通过公众投票安井诚一郎被选举为新体制下东京第一届都知事。同年8月开始了现在的23区制。20世纪50年代是日本逐步恢复的一个时期。1953年开始放送电视,1956年日本加入联合国。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特殊景气使经济得以迅速繁荣起来。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由于进行技术革新和引入新工业新技术,这一时期,人工合成纤维和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开始进入大量生产时期,致使东京居民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1962年东京人口突破1000万。196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东京举行,新干线(高速列车)开始运行,首都高速公路开通,为东京今天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进入20世纪70年代,高速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开始日益明显,日本开始被空气、水污染、高度的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所困扰。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多年快速的经济成长开始出现停滞。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际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信息社会的出现,东京在经济发展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东京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都市之一,并且还有很多引人自豪的魅力,如最尖端的技术、信息、文化和时装以及高度的公共安全。但是,这些快速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环境水平下降、交通拥挤和救灾物资准备不足。1986年以后,土地和股票价格开始呈螺旋式的上升,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泡沫经济”现象。日本在泡沫经济下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的破裂,长期的经济萎靡产生税收衰减,导致了都政府的财政危机。步入21世纪,现在东京处于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通过落实多方面的开拓政策,东京正在努力战胜自身所面临的危机,力争把东京建设成理想的极具吸引力的都市。人文风情

东京国立博物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Tokyo National Museum)是日本最大的博物馆,位于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它由一幢日本民族式双层楼房和左侧的东洋馆、右侧的表庆馆以及大门旁的法隆寺宝物馆构成,共有43个展厅。馆内收藏了十几万件日本历史文物和美术珍品,其中有70件被定为国宝。展品分为雕刻、染织、金工、武具、刀剑、陶瓷、建筑、绘画、漆工、书道等类别,反映了日本社会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和人民生活概貌。

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西洋美术展览设施,内收藏展示已故松芳幸次郎的作品集和大量的中世纪末至20世纪的西洋美术作品约2200余件。其中包括罗丹、鲁本斯、莫奈、雷诺阿、凡高、毕加索等著名近代欧洲画家的美术作品200余件。除馆藏作品外,这里每年还经常举办各种专题展活动。美术馆的建筑雄伟壮观,别具一格,馆外的数尊雕塑,表现了西洋美术的造型美。

东京艺术剧场

由东京都政府建造的东京艺术剧场是东京文化和艺术的信息发源地,这里拥有以管弦乐演奏为主的音乐会专用大型厅,配置全世界最大的管风琴;日本第一个侧舞台可以向着观众席滑动的中型厅;舞台大小、高度和形状可以自由调整的小型厅等等。东京艺术剧场作为一个文化艺术场所,致力于成为深受广大市民喜爱的娱乐场所。东京银座

江户东京博物馆

江户东京博物馆主要是为了保护已面临逐渐消失的江户东京历史的遗产及回顾东京的历史及文化,并以未来的东京而设想于平成五年(1993)3月28日创立的。该馆是一栋造型奇特的博物馆,拥有两层宽敞展示厅,以展出东京的历史发展为主,一入馆可看见一座仿制的木拱式日本桥,日本桥自古以来即为东京的代表建筑,多次出现在精美的浮世绘上而闻名。馆内收藏包罗万象,充分展现出东京每个时期的生活风貌,有实物比例的复制品,有早期的生活用品,也有手工艺品与医药相关收藏,展示品还包括了18世纪的茶房、剧院和妓院模型,反映出江户曾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以及政治与消费中心。

旅游景点

东京迪士尼度假区(包括迪士尼乐园、迪士尼海洋,实际位置在千叶县浦安市境内)

浅草:浅草寺、仲见世通、雷门

上野:上野恩赐公园、上野动物园、博物馆群

水道桥:小石川后乐园、东京巨蛋城、LaQua

秋叶原:电气街、交通博物馆(已闭馆)走在东京街头的艺伎

两国:两国国技馆、江户东京博物馆

九段下:日本武道馆

神田:古书店街

日本桥

芝:芝公园、增上寺、东京铁塔

丸之内:皇居、二重桥、东京车站、丸大楼

银座:步行者天国、有乐町

日比谷:日比谷公园

筑地:筑地市场

汐留:汐留SIO-SITE、滨离宫恩赐庭园

御台场(临海副都心):彩虹大桥、调色板城大摩天轮、东京国际展览馆

月岛:月岛文字烧街

葛西:葛西临海公园、钻石与花之大摩天轮

麻布:麻布十番商店街

六本木:六本木新城、东京中城、国立新美术馆

惠比寿:惠比寿花园广场

涩谷

原宿:表参道、竹下通、神宫外苑

代代木:明治神宫、代代木公园(国立代代木竞技场)

新宿:东京都厅、西新宿高楼群、歌舞伎町、新宿御苑

池袋:太阳城、丰田Amlux

练马:丰岛园

吉祥寺

自由之丘

下北泽

三鹰: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

本篇简介新加坡风光绮丽,终年常绿,岛上花园遍布,绿树成荫,素以整洁和美丽著称。

新加坡市(新加坡)

新加坡市是新加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花园城市”之称,是世界上最大港口之一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夜色中的新加坡

新加坡市道路宽阔,人行道两旁种着叶繁枝茂的行道树及各种花卉,草坪、花坛小型公园间杂其间,市容整洁。桥上,围墙都种有攀缘植物,住宅的阳台上放置着五彩缤纷的花盆。新加坡市拥有2000多种高等植物,被誉为“世界花园城市”和东南亚的“卫生模范”。地理环境

新加坡是一个亚洲热带岛国,由一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它的气温变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动植物繁衍,体现了热带岛屿的特征。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运输、通讯、旅游中心。它位于赤道以北136.8千米,面积682.7平方千米。本岛以外的其余岛屿,较大的有德光岛(24.4平方千米)、乌敏岛(10.2平方千米)和圣淘沙岛(3.5平方千米)。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

新加坡风光绮丽,终年常绿,岛上花园遍布,绿树成荫,素以整洁和美丽著称。全国耕地无几,人口多居住在城市,因此被称为“城市国家”。历史沿革

新加坡早期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古时新加坡的马来语名为Negeri Selat,意为海峡之国。公元3世纪,中国将新加坡叫作“蒲罗中”,即马来语的“半岛末端的岛屿”。《新唐书》称“萨庐都”,《宋史》称“柴历亭”,而后来有华人称新加坡为石叻,这新加坡风光些名字都是“Selat”(海峡)的对音。史料记载,1320年元朝派人到“龙牙门”寻找大象,1325年龙牙门派使臣到中国。“龙牙门”就是新加坡南岸的海峡,古称Selat Panikam,今天的岌巴港(Keppel Habour)。1330年,中国元代航海家汪大渊首次来到新加坡岛,在其著作《岛夷志略》一书中将新加坡岛称为“单马锡”,据他记载,当时已经有华人居住。该书中还记载“近年”速古台王朝曾派70多艘兵船攻打单马锡,一月不下。绘制于明代宣德五年(1430)的《郑和航海图》称新加坡为“淡马锡”,1365年的《爪哇史颂》也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Tamusik,海城)。类似的名字还出现在同一时期的一份越南文献上。单马锡、淡马锡都是马来文Temasek的对音,来自梵文tamarasa(黄金)。一直到14世纪末,梵文名字Singapura(意为“狮城”)才首次出现。

18世纪中叶,英国正在扩张其在印度的版图以及与中国的贸易。他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让其船只停泊、维修的港口,以在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他们在槟城(1786)和新加坡(1819)建立了贸易站。

随着1860年代中蒸汽船的发展以及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新加坡成为航行于东亚和欧洲之间船只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代前后,随着当地橡胶种植业的发展,新加坡也成为全球主要的橡胶出口及加工基地。到19世纪末,新加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1873年到1913年间,当地的贸易增长了8倍。经济的发展也吸引了区域内的移民。到1860年,人口已经增长到80792人,其中华人占61.9%,马来人和印度人分别占13.5%和16.05%,其他人种,包括欧洲人,则占到8.5%。

1941年12月7日,日本攻击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开始。日本的目标是要攻占东南亚,取得这里的天然资源来应付自己的战争需要。新加坡作为盟军在东南亚的据点,必须要被日本拿下。英国军事人员认为日军无法穿过马来亚浓密的森林,所以会从南部海域攻击新加坡。军方坚信新加坡是座堡垒,能够承受日军的攻击。

珍珠岛事件隔天,日军在马来亚北部的哥打峇鲁降陆。皇家海军派来了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战舰”、巡洋舰:“击退号”和一艘航空母舰:“不屈号”。

不屈号在途中搁浅,不得不回航。派来的两艘船舰在彭亨关丹岸外遭日本空军击沉。日军势如破竹地用轻型坦克穿过了森林。盟军节节败退,最后撤至新加坡,撤退时还将连接新加坡和柔佛的长堤炸毁。1942年1月31日,战争开始仅55天,日军占领了整个马来亚半岛。新加坡城市雕塑

1945年9月,英军回到新加坡,英国军管开始。到1946年3月,军管结束时,海峡殖民地也正式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为直辖殖民地,而槟城和马六甲则于1946年成为马来亚联盟的一部分,1948年成为马来亚联邦的一部分。

战后的新加坡已经与战前大不相同,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发言权。总督的权力被分散,一个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组成的顾问组成立。该体系于1947年7月变为两个分开的行政及立法会议。虽然总督依然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人民已经有权选出立法会议中的6名成员。

1948年6月,由于马来亚共产党企图使用武力夺取马来亚及新加坡的政权,新加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持续时间长达12年。到1953年底,英国政府任命了一个由蓝带尔爵士率领的考察组重新评估新加坡的宪法地位,并提供相关建议。政府最后接受了蓝带尔的建议,并最终修改新加坡的宪法,赋予新加坡更大程度的自治权。

1955年的选举是新加坡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新的登记制度使原本只有75000人的合格选民增加到30万人。而且华人选民的数量首次大幅度增加。最后,劳工阵线取得10个席位。大卫·马绍尔于1955年4月6日成为新加坡的首任首席部长。他领导的劳工阵线与巫统及马华公会组成联合政府。

在与伦敦政府关于新加坡完全自治的宪制谈判破裂后,马绍尔于1956年6月6日辞职,由劳工部长林有福出任新的首席部长。1957年3月由林有福所率领的代表团成功地在伦敦与英国方面达成协议。1958年5月28日,双方在伦敦正式签字。协议内容包括让新加坡成为自治邦和给予新加坡更多权力等。

新加坡在1959年取得完全自治。当年5月新加坡的第一次大选举行,选举第一届完全民选的立法会的51名成员。人民行动党在选举中获得了43席,成为最大党。6月5日,新加坡最后一任总督顾德爵士宣布新宪法生效,新加坡成立自治政府,他本人担任首任元首,李光耀成为首任总理。

独立后,新加坡寻求国际承认,深怕有朝一日会被马来西亚强行合并或被印尼攻击(印尼的对抗活动还没结束),所以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共和联邦。1967年8月8日新加坡也加入亚细安(东盟)。

作为一个蕞尔小国,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除了主权纠纷,其他重要的问题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与天然资源短缺。当时失业率高达12%。社会主义阵线当时也宣布进行民主抗争,抵制议会,动乱随时会发生。

新加坡开始一连串的措施,发展工业及经济。于1961年设立的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实行国家经济发展方针,重视新加坡的制造业。裕廊工业区于1968年成立,除此之外在加冷、红山和大巴窑等地也建立了轻工业基地。为了吸引外资,政府决定给予外国企业优惠。同年,经济发展局重组,裕廊镇管理局以及新加坡发展银行(现称星展银行)也在该年成立。工业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制造业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作为世界主要的港口,新加坡成功吸引著名的石油公司,如蚬壳石油和埃克森美孚,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国。为了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工作团队,教育部决定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住房问题被放在首位。1961年,河水山的平民窟发生大火,多达16000人流离失所。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的政府组屋,廉价提供给民众。直到今天,建屋发展局仍然为新加坡建造组屋和新镇,高达87%的居民居住在组屋里。

进入1980年代的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政局稳定。失业率低至3%,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8%。这时的新加坡开始将目光转移到芯片制造业以及其他高科技产物已和邻国的廉价劳动力抗衡。樟宜机场于1981年开幕,新航也成为区域主要航空公司。旅游业和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文风情

节庆活动

新加坡日历上印有公历、中国农历、印历和马来历4种历法,依各种历法有许多节日。在保留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新加坡政府鼓励人们向新加坡统一民族文化习俗演变。

主要节庆有新年、印度族丰收节、新加坡河木筏大赛、印度族大宝森节、伊斯兰教斋月及开斋节、耶稣受难日、哈芝节、卫塞节、端午节、新加坡美食节、国庆节、中秋节、齐天大圣诞辰、中秋赏灯会、印度族屠妖节、印度族九宵节、九皇爷庆典、印度族盗火节、印度族万灯节、圣诞节等。

重要节日

华人新年:同中国春节。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0月新月出现之时。泰米尔新年:4、5月间。卫塞节:5月的月圆日。国庆节:8月9日。圣诞节:12月25日。

新加坡法定公共节日共计11天。除上述外,还有元旦、复活节、哈芝节、劳动节等。

饮食

新加坡餐饮汇集了当地的风味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佳肴,有中国菜、马来菜、泰国菜、印尼菜、印度菜、西餐、快餐等。由于历史的原因,新加坡在饮食方式和习惯方面融合了马来族和华人的烹调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是“娘惹食物”。娘惹是指过去居住在新加坡、马六甲及槟榔屿一带的华人女性。就口味而言,娘惹食品是最特别、最精致的传统佳肴之一。

旅游者在餐厅、酒店消费,须付10%的服务费与7%的政府税及1%的观光税,郊区餐厅或小吃店不收服务费和小费,集市小吃摊也不须另付小费。为了大众健康,所有有空调的餐厅一律禁止吸烟。

购物

新加坡商品丰富,来自世界各地的货品琳琅满目,从古典精致的东方手工艺品、款式新颖的欧洲高档时装和皮革制品到先进的高新技术电子器材等无所不有。新加坡市场上有特色的商品主要有马来蜡染花布、珠宝、古玩、陶瓷器、玉器、字画等。新加坡的物价水平较高。

圣淘沙

位于新加坡本岛南部,离市中心0.5千米。这个田园式的度假岛屿,其马来文名字是和平与宁静的意思。它由一个渔村圣淘沙变为英国的军事基地,后来又于1972年变成一个度假岛屿。

岛上青葱翠绿,有引人入胜的探险乐园、天然幽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等等,让人远离城市喧嚣。爱海的人,可以沿着沙滩享受轻松的水上活动;热爱自然的人,可以沿着天然人行道──龙道,浏览海底世界、胡姬花园、蝴蝶园、世界昆虫博物馆。在历史景点方面,有西乐索炮台、海事博物馆和新加坡万象馆。

在主题公园方面,有梦幻岛、火焰山和高尔夫乐园。高37米的鱼尾狮塔,可让游人从圣淘沙远眺市区的高楼大厦及环绕四周小岛的景色。入夜后的音乐喷泉,随着交响乐的节奏而翩翩起舞。

圣淘沙是由圣淘沙发展机构负责管理和发展,它也管理10个较小的岛屿,包括龟屿、圣约翰岛、姐妹到及鬼岛。这些岛屿是热爱游泳、潜水和钓鱼人士的乐园。

岛上也有自设的交通设备。游客可以免费乘搭单轨列车、巴士、沙滩小火车前往不同目的地。此外,岛上也有脚踏车出租店。

新加坡动物园

于1973年开幕,园内以开放概念为设计,利用热带森林与湖泊为屏障,使游客可以不受铁笼和铁柱的遮栏而看得一清二楚。动物园占地28公顷,收罗了250种哺乳动物类、鸟类和爬虫类动物,总数接近3000只。所展示的许多濒临绝种的动物之中,包括科摩多龙、睡熊、金丝猴以及世界最大的群居人猿。

游客可以在动物园内一尝和人猿共用早餐的难忘经验,或者观赏每天四场精彩的动物表演。参与表演的动物有灵长类、爬虫、大象和海狮等。人们可以观看矮小河马在水底潜游,以及加勒比海海牛悠游自在的游姿。在儿童天地里,孩子们可以从“动物之友表演"中获得无比的快乐,参与演出的动物有德国牧羊犬、大牧羊犬、麝猫、鹦鹉以及一群绵羊。

除此之外,园内也设有游园列车,带您畅游动物园。

福康宁山

俗称“皇家山”或“升旗山”。这个占地19公顷,高约50米的山丘曾是当年莱佛士的住所。1819年,莱佛士在新加坡河口登陆后,便看上这座俯视新加坡河口的小山,并在山顶建总督府。1823年,他也选择在此处兴建住所。

其实,福康宁山的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据历史记载,这里是14世纪岛国苏丹皇室的所在地。新加坡最后一位苏丹依斯干达沙便安葬在靠近山顶的地方。

目前,山上还残留着许多文物,并且不时有新发现。山上的福康宁文化中心便展示了被挖掘的14世纪至19世纪文物。

在英国殖民地时代的1859至1861年期间,山上也建有一座堡垒。1867年,堡垒上还设印度和欧洲兵士的营房、医院和弹药库,是19世纪防御新加坡的主要炮兵连。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因为局势太平,这里的军械就不派上用场了。

英军也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这里建造占地1306.10平方米、深约9米的地下指挥室。现在的文化中心后面便是隧道入口处。它是英国在马来亚驻军的指挥总部,英军投降后,成为日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少将的指挥总部。

目前,这个指挥室已辟为展览馆。馆内的许多物件,如无线电话、桌椅、电灯等都是原有的历史遗物。展览馆共有22个房间,包括通讯室、兵士休息室、密码室、统帅指挥室等。展览馆有意重造56年前的历史,让游人有如身历其境的感觉。

在山上的一处也辟有香料园,是当年19公顷植物园的缩影,种植著丁香、肉桂等香料。此外,殖民地时代遗留下来的墓园,也完好的保留在山的东侧。

花柏山

位于新加坡南部,总面积达56.46公顷。山上的花柏山公园建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1994年开始重新整修。整修后的花柏山增设了更多的基础设施,对周围的园景也重新设计一番。

肯特岗公园

占地47公顷,旧称鸦片山,是新加坡自然保护区之一。它是一座次森林山丘,也是候鸟的集居地。园内有一条长达800米的山径,是游人探索自然生态的好地方。此外,山丘的后侧也有两个一大一小的池塘。前面部分最高处设有了望台,可以眺望新加坡西海岸景色。左边可看到炼油厂林立的岛屿,右边又可看到箱运码头。

根据国家公园局的资料,肯特岗公园是拥有最多健身设施的国家公园,共有20种不同的健身站供使用者选择。此外,它的不平地势也常吸引了许多远足及大自然爱好者前来考察或举办“寻宝”游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曾经是马来军团和日军抗战的地点之一。1942年2月13日,日军第18师攻打防守这座小山的第一马来军团、英国第二效忠军团和第44印度旅,这场长达48小时的搏斗有不少日军与马来军人战死。新加坡陆军最近“认养”了肯特岗公园,成为“陆军公园”(Army Green Park),园内永久摆放了两架M114型榴弹炮和一架AMX-13轻型坦克,突显公园的历史和军事意义。

鱼尾狮公园

新加坡著名的鱼尾狮像坐落于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该塑像高8米,重40吨,狮子口中喷出一股清水,是由雕刻家林南先生和他的两个孩子于1972年共同雕塑的。

狮头鱼身坐立在水波上的鱼尾狮,其设计概念是将事实和传说合二为一:狮头代表传说中的“狮城”新加坡,鱼尾象征古城“淡马锡”,代表新加坡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

据古书记载,古时新加坡叫做淡马锡,在爪哇语中为海城之意。公元14世纪,传说有一个古印尼的王子发现了这座小岛,他在这里看见一头神奇的野兽,后来得知是头狮子。就此,王子就将这座小岛命名为“Singapura”——在梵文里的意思是“狮子(Singa)城(pura)”。

如今,每年有一百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专程造访鱼尾狮公园,与世界著名的鱼尾狮拍照留念。

公园周围地带,聚集了新加坡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如滨海艺术中心、政府大厦、高等法院、维多利亚剧院、莱佛士铜像等等,为游客必到之处。

本篇简介曼谷的佛教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佛庙之都”之誉,是泰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曼谷(泰国)

泰国首都曼谷是东南亚第二大城市,主要港口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佛教之都”。泰国人称曼谷为“军贴”,意思是“天使之城”。将其泰文全称转为拉丁文字,长达167个字母,其意为“天使之城、伟大的都市、玉佛的宿处、坚不可摧的城市、被赠予九块宝石的世界大都会、充满著像似统治转世神之天上住所的巍峨皇宫,一座由因陀罗给予、毗湿奴建造的大都会”。鸟瞰曼谷地理环境

曼谷地处经度100°31′,纬度13°45′,位于湄南河三角洲,距河口约40千米,面积290平方千米。城市地跨湄南河两岸,地势低洼,平均海拔不足2米。

气候湿热,年平均气温27.5℃,年降水量1500毫米。全年最高气温为35°C(6月),最低为11°C(1月)。

湄南河纵贯南北,把曼谷一分为二,最后汇入泰国湾。整个曼谷的建设是以大皇宫为中心向外扩散,第一圈是寺庙和官方建筑,第二圈是商业圈,第三圈是住宅区,最外面是贫民区,王宫和佛寺大多建在湄南河圈。曼谷玉佛寺

曼谷下辖24个县、150个区,主要部分在湄南河以东,共有6个主要工商业区,以挽叻区的是隆路最为繁荣;以王家田广场“最大”;以施乐姆街最为“洋气”;以唐人街市场最为庞大繁华。湄南河沿岸地区,是泰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旅游景点密集区;达思特地区,则是泰国新的政治中心。历史沿革

200多年前,曼谷尚是小渔村,直至1782年,泰国国王拉玛一世将首都从一河之隔的吞武里迁至曼谷,曼谷才自此逐渐扩大、繁荣起来。如今,已一跃而为泰国最大、东南亚第二大城市。

近几十年来,曼谷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如今,马路宽广,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繁华异常,已集中了全国50%以上的工业企业,约80%的高等学府。闻名遐迩的朱拉隆功大学和以政治、经济著称的法政大学均设于此。曼谷大皇宫建筑与雕塑

曼谷又是国际活动中心之一,每年有多达二三百起的各种国际会议在此举行。城内设有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总部、世界银行、世界卫生、国际劳工组织以及20多个国际机构的区域办事处。曼谷还是“世界佛教联谊会”(32个成员国)总部及国际“亚洲理工学院”所在地。人文风情

曼谷的佛教历史悠久,东方色彩浓厚,佛寺庙宇林立,建筑精致美观,以金碧辉煌的大王宫、鎏金溢彩的玉佛寺、庄严肃穆的卧佛寺、充满神奇传说的金佛寺、雄伟壮观的郑王庙最为著名。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佛教寺院400多个。漫步城中,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佛塔,红顶的寺院,红、绿、黄相间的泰式鱼脊形屋顶的庙宇,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彩。每天早晨,全城香烟袅袅,钟声悠悠,磬声清脆动听,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寺庙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缘,成为曼谷街头的特有景观。曼谷众多的寺院中,玉佛寺、卧佛寺、金佛寺最为著名,被称为泰国三大国宝。曼谷的寺院

大皇宫

曼谷的旅游热点就是大皇宫,大皇宫位于曼谷湄南河东岸,分为外宫、内宫、主宫,占地约26万多平方米,四周有高5米,长1900米的白色宫墙,始建于1782年,是拉玛一世到拉玛八世的寝宫。1946年拉玛八世在宫中被刺之后,拉玛九世便泰国大皇宫顶部搬到新宫居住。大皇宫是泰国历代王宫保存最完美、规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官,现仅用于举行加冕典礼、宫廷庆祝等仪式。

国家博物馆

曼谷的国家博物馆位于na phra that路,大皇宫和玉佛寺北侧,是东南亚最大的博物馆。该馆建于1782年,收藏了泰国各个时期的雕刻和古典艺术品,包括木偶和皮影戏用具,远至石器时代,近至当代的曼谷王朝时期的各种文献、民间器具、古佛像、国王御用武器、船及各种用品和工艺品。其规模在东南亚仅次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馆内分多个部分,其中,最精致的是phutthai-sawan礼拜堂,建于1787年,用以收藏被视为极神圣的佛像。墙上的丰富壁画,描述了佛祖的一生。

金佛寺

金佛寺,又称黄金佛寺,是泰国华人对该寺的称呼,位于华南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