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3 15:16:28

点击下载

作者:吴玉林,代蕾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基础会计学

基础会计学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是在总结现有教材优缺点的基础上,依据现行会计法规,为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需要而编写的。

本书突出了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遵循了“够用、实用”的原则,体现了内容新颖、通俗易懂、适用性强的特点。为了便于教学,除附有必要的案例分析外,各章都明确指出学习目的和要求,并附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和业务练习题,教师可选择性地布置作业。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教材,也可供广大会计、审计工作者参考。

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教材编委会

主 任 宁宣熙

副主任(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传松 王树进 迟镜莹 杭永宝

   都国雄 钱廷仙 詹勇虎 王维平

   秘书长 张绍来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宗红 王水华 邓 晶 华 毅 刘大纶 刘金章

   刘树密 刘葆金 祁洪祥 阮德荣 孙全治 孙 红

   孙国忠 严世英 杜学森 杨晓明 杨海清 杨湘洪

   李从如 吴玉林 邱训荣 沈 彤 张 军 张 震

   张建军 张晓莺 张维强 张景顺 周忠兴 单大明

   居长志 金锡万 洪 霄 费 俭 顾全棂 徐汉文

   徐光华 徐安喜 郭 村 常大任 梁建民 敬丽华

   蒋兰芝 缪启军 潘 丰 潘绍来

出版说明

“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教材编委会”自2003年3月成立以来,每年召开一次研讨会。针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课程改革、教材编写、实验实训环境建设等相关议题进行研讨,并成功出版了《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教材》近60种,其中33种被“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工作研究会”评为优秀教材和江苏省精品教材。可以看出,完全从学校的教学需要出发,坚持走精品教材之路,紧紧抓住职业教育的特点,这样的教材是深受读者欢迎的。我们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对原有品种反复修订,淘汰一批不好的教材,保留一批精品教材,继续开发新的专业教材,争取出版一批高质量的和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并申报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协作网”是一个自愿的、民间的、服务型的、非营利性的组织,其目的是在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间建立一个横向交流、协作的平台,开展专业建设、教师培训、教材编写、实验与实习基地的协作等方面的服务,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协作网”首批会员单位名单:

南京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职业大学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新华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山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商骏创业网络专修学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校

东南大学出版社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教材编委会2011年1月序

高等职业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面对当前难以预测的技术人才市场变化的严峻形势,造就大批具有技能且适应企业当前需要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岗位的合格人才,是人才市场与时代的需要。

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高等职业教育再也不能模仿、步趋本科教育的方式。要探索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方式,就要真正贯彻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即“基础理论适度够用、加强实践环节、突出职业技能教育的方针”。为此,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次教材编写的特点是:面向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实际情况,按需施教,讲究实效;既保持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方法的科学性,更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理论部分为实用而设、为实用而教;强调以实例为引导、以实训为手段、以实际技能为目标;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为了做好教材编写工作,还要求各教材编写组组织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经验的老师参加教材编写的研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经过多方的努力,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教材已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在几十所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参与下,上百位具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经验的老师共同努力高效率工作的结果。

值此出版之际,我们谨向所有支持过本套教材出版的各校领导、教务部门同志和广大编写教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次教材建设,只是我们在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上走出的第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跟踪教材的使用效果,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同时也希望广大教师和读者不吝赐教和批评指正。目前我们已根据新的形势变化与发展要求对教材陆续进行了修订,期望它能在几番磨炼中,成为一套真正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优秀教材。宁宣熙2011年1月

再版前言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又是会计、审计专业的主干课程。

会计是“国际商业语言”。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加快。我国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制度在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向国际接轨是必然趋势。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满足21世纪教学的新要求,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自2003年出版发行以来,已为高职高专院校广泛采用并多次印刷,2006年被评为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七届优秀教材。随着会计改革的深入,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经修订后的38个《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标志着会计改革的深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鉴于原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如无形资产投资总额比例的规定等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有些内容,如溢价发行股票的账务处理及有关习题,学习难度较大,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修订时作了适当修改。

本书突出了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遵循了“够用、实用”的原则,体现了内容新颖、通俗易懂、适用性强的特点。为了便于教学,除附有必要的案例分析外,各章都明确指明学习目的和要求,并附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和业务练习题,教师可进行选择性地布置作业。

本书由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主任吴玉林和代蕾(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担任主编,蒋银花(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吴鑫奇(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教师分工如下:第一、十二、十三章由蒋银花编写;第二章由沈浴宇(南京金肯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三章由景诚(南京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李俚(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四、六、八章由王茂盛(南京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五章由汤玮(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七、十七章由代蕾编写;第九、十六章由袁燕(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十、十一章由张慧(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十四章由吴鑫奇、蒋银花编写;第十五章由吴鑫奇编写。吴玉林教授负责总纂,刘金生教授(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主审。

本书在编写和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潘春林、院长张连发、副院长谢玉声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崔玉卫老师、张海芹老师,三江学院王静静老师,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丘春华老师参加了讨论,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教材中存在的缺点与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1年7月

1 总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联系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了解会计的基本目标和对象;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

1.1 会计的意义

1.1.1 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演进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生产活动中,为了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必然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人们一方面关心劳动成果的多少,另一方面也注重劳动耗费的高低。为了力求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人们除了采用先进技术外,还必须加强对生产活动的管理,对生产过程的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和计算,并进行比较分析,以求所得大于所费,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在人类社会处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劳动产品只能维持人类生存的情况下,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完成简单的记录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产生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特别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后,会计也逐步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特殊的、由专门人员从事的职能。在古希腊、巴比伦曾有在树木、石头、粘土版上刻记符号的会计遗迹。我国在伏羲时期,则有“结绳记事”的记载。不过,这种处于萌芽状态的会计,没有统一的计量尺度和记账方法,只是人类的原始计量和记录行为,通常称为“史前会计”。

我国会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国礼·天官·司会》记载,西周朝廷已设有专门的会计官吏——“司会”,执掌会计事务,“凡上之用,必考于司会”。司会还负责掌管财政,并建立有财物赋税“日成”、“月计”、“岁会”的报告文书,初步具备了日报、月报、年报等会计报表的作用。这里的“计”是指零星计算,“会”是指总合计算。而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把“会计”两字连缀使用,则见于《孟子·万章篇》的记载:“孔子尝为季吏,曰‘会计当而已矣’。”在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各级官府为了记录、计算和管理财物赋税,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收付式会计,官厅会计就成为我国古代会计的中心。西汉时期采用的“记簿”和“簿书”,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会计账簿。唐朝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造纸业的发展,官厅会计也从“盘点结算法”发展为采用“入-出=余”的三柱结算法。宋朝总结并广泛采用的“四柱结算法”,则是我国古代会计的一大杰出成就,使我国的收付记账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和“实在”,分别相当于我们今天会计核算中的“期初结存”、“本期增加”、“本期减少”和“期末结存”。明朝山西商人傅山创建的“龙门账”及其设计的“该+进=存+缴”平衡公式,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复式记账法。“该”、“进”、“存”、“缴”分别相当于我国今天会计核算中的“业主投资和债务”、“收入”、“财产物资和债权”、“支出”。我国明朝开始采用了以货币作为统一量度,及至嘉庆年间(公元1529年)已采用“盘点表”,并规定了年终盘存制度,这是会计核算和管理上的一大进步。清朝民间采用的“三脚账”和“四脚账”,则反映了我国会计从单式记账向复式记账发展的趋势。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方的确立和发展,能明确产权、保护投资人利益的借贷复式记账法应运而生。13—15世纪,意大利的地中海沿岸城市,海上贸易兴盛,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广泛的信用交易,需要详细记录和反映债权、债务关系。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在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城市先后出现了借贷复式记账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所著《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一书在威尼斯出版发行,对借贷复式记账法作了系统阐述,并介绍了以日记账、分录记账和总账三种账簿为基础的会计制度,以后相继传至世界各国。由于该书为现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卢卡·巴其阿勒被称为“现代会计之父”。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技术的广泛运用,生产日益社会化和企业组织的不断发展,会计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技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现代会计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的盈利组织会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贸易和经济协作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集团、跨国公司大量涌现,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会计已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会计对内管理的职能有所扩大。加之数学、生产力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科学成果的渗透和利用,事前核算的导入,致使会计从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和报账扩大到事前预测、参与决策和加强事中控制。到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会计技术也从手工操作、机械操作逐步向采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向发展。一国乃至国际范围内的公认会计原则逐步形成体系,会计工作日益规范化,从而使会计的发展过程进入到一个比较完善的现代会计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曾建立了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模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85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正式施行。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1992年11月财政部制定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执行。这是适应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的会计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摆脱了传统会计模式的束缚,明确了会计发展的方向。1994年国家对财税制度也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推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度,统一了企业和个人所得税费用,并实行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税制,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合理税负,公平竞·2·

争,并确保国家财税收入的重大举措,对于企业财会制度的深入改革,也有重大影响。2000年7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及一系列具体准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会计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阶段。

从会计发展的历史看,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生产的发展不仅要求会计进行数量的核算,还要求会计根据数量的变化,加强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管理。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则由简单的计量、记录、计算发展为主要通过货币形式进行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据以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指挥和调节,进而又发展为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从会计工作的实践可以说明,会计核算与管理是密切联系的。管理需要核算,核算是为了管理,在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在核算的过程中加强管理。

综上所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1.1.2 会计的作用

1)核算经济业务,提供财务信息

企业单位发生的能够以价值形式表现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办理会计手续,通过会计核算,连续、系统、全面地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向有关各方及时提供进行正确决策所需要的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2)实行会计监督,维护财经法纪

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律和有关财经纪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通过会计工作,可以随时查明各项财产的结存情况,了解财产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加强财产管理的责任制;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收支,财会人员可以拒绝办理或向单位负责人报告,从而有效地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维护财经法纪。

3)分析财务状况,考核经济效益

通过会计工作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分析企业单位的财产构成、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可以考核企业资金、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升降原因;可以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低,并总结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意见和措施,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4)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

会计信息是企业单位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根据会计提供的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对经济前景进行分析并结合发展规划作出预测,提出方案并参与企业单位的经营决策,以发挥会计工作在指导未来经济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1.2 会计的目标和对象

1.2.1 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通过会计工作而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要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同时又要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通过会计工作进行加工处理并提供的信息,既要满足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的需要,又要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的需要。

对企业内部来说,会计目标是:通过参与经营决策,协助企业管理当局制定长期计划,指导和控制当期的经营活动。其重点是管好、用好各项资金,确保资本保值增值,并不断提高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对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会计目标是:正确反映权益关系,及时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信息、收益及其分配情况的信息,以保证投资者和债权人能够全面分析、评价和预测企业的资产、权益结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并据以作出信贷和投资决策。

可以看出,通过会计工作为有关各方面提供的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主要服务于经营决策。决策本身不是目的,正确的决策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1.2.2 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所谓资金,是财产、物资、权利的货币表现。明确了会计的对象,才能进一步理解会计的作用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会计采用的专门方法。

资金运动包括各种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等过程,而具体到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又有较大差异。即便同样是企业,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及金融业等也均有各自资金运动的特点,其中尤以工业企业最具代表性。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

从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看,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值运动首先是生产经营资金的筹集。企业通过不同的渠道,以不同方式筹集的资金,称为资金来源。资金来源按承担企业经营风险责任和享有企业经营收益的权利不同,分为负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负债是借入资金来源,企业必须按时还本付息;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投入的供企业长期使用的资金,属于自有资金来源,投资者享有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权利,但当企业资不抵债和发生亏损时,投资者应承担风险。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除了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及其增减变化外,还表现为费用、收入和利润的形成及其分配过程。费用是一种投入,是资产消耗的货币表现,费用的发生是为了获得收入。以产品销售收入补偿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利润。

可见,资金运动只是对会计对象的一般描述,比较抽象。工业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六要素及其增减变化和结果。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组成项目。会计要素又是会计主体主要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内容,因而又称为会计报表要素。资金运动具有相对静止状态和显著运动状态,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静态表现,也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企业经营成果的动态表现,也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会计要素的组成内容如图1.2.1所示。图1.2.1 会计要素的组成

1.3 会计基本前提、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3.1 会计基本前提

会计基本前提是为了实现会计目标而假定的,所以又称为会计假设,它是对决定会计存在与发展的各种前提条件所作的暂且认定。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市场物价的波动、企业的倒闭等,都有可能影响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为了及时向内部管理当局和外部有关各方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发挥会计的作用,有必要对某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合乎逻辑和事物发展规律的判断、提出假设,从而为会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否则,会计工作将无所适从,难以进行。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公认的会计基本前提主要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等。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即独立会计核算单位。会计主体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就企业类主体而言,其经济活动就是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下同)。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本人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是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相关。企业在主体范围内组织会计工作,可以正确计算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和承担的债务,正确计算和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所有的企业法人都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企业法人。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会无限期地、持续正常地进行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而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可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了基础。持续经营假设是在会计主体假设的基础上,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所作的限定。

企业将持续经营作为前提,才能对资产负债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并对历史成本计价提供可能;才能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对费用进行分配和对收益进行确认,才能对所承担的债务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清偿。

3)会计期间

会计期间也称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首尾衔接、等间距的期间。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公历日期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一个会计年度。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贯彻落实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

企业将会计期间作为前提,就是要求企业对各项费用在各会计期间进行合理分配,对营业收入按各会计期间进行合理确认,同时要求各会计期间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应保持一致,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信息主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并假设币值稳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确认了以货币为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同其他三项基本前提一起,为各项会计原则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企业将货币计量作为前提,才能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活动按历史成本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计算和综合汇总,才能对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在会计核算中也会涉及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但只是作为辅助量度使用。

上述会计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3.2 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在实务中,企业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本期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1.3.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作出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是,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并非表明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1.4 会计的职能和方法

1.4.1 会计的职能

1)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从簿记发展到现代会计,从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来观察,主要有两个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1)会计核算职能 是指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其基本程序是:经济业务发生后,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按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根据账簿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通过会计核算,可以正确计算和及时提供资金、成本、利润等经济指标,从而为分析、研究和掌握生产经营过程及其资金运动过程的规律提供依据。长期以来,人们把会计核算只理解为对经济活动的事后核算,事实上,从核算的时间看,它既包括事后核算,又包括事前和事中核算。(2)会计监督职能 是指对企业资金的组织、分配和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其基本程序是:确定和掌握标准、检查分析、结果处理。通过监督,可以促使企业自觉地按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来组织和安排经济活动。

上述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核算和监督又是交叉的和不可分割的。监督职能又寓于核算职能之中,贯穿于核算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作用是实现会计目标的保证。

2)会计的其他职能

会计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和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其职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除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1.4.2 会计的专门方法

会计的方法是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的方法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要求的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改进和发展的。

会计是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三个部分组成的。会计核算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的基础;会计分析就是用账,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深化,是会计核算资料的具体运用;会计检查就是查账,是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的必要补充,是保证会计核算资料和会计分析客观、正确的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析的方法和会计检查的方法。会计分析的方法和会计检查的方法分别列入“管理会计”、“审计学”等有关课程讲解,本书只介绍会计核算工作所运用的一系列手工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

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是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进行核算和监督而运用的一系列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的方法。一般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复式记账、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在这些专门方法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基础环节,登记账簿是中心环节,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最终环节。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通常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按照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对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要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并经审核无误后运用复式记账法在账簿的有关账户中登记;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区别成本计算对象进行成本计算;期末在财产清查和账目核对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在会计习惯上,往往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过程称为一个会计循环。应当指出,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并不是完全按照固定的顺序来进行的,往往可以交叉使用。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会计

2.会计对象

3.会计主体

4.权责发生制

二、单项选择题

1.会计的本质是()。

A.反映与分析

B.核算与监督

C.一种管理活动

D.记账、算账、报账

2.()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A.核算与预测

B.核算与监督

C.分析与检查

D.决策与预算

3.下列()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

A.存货

B.厂房

C.机器设备

D.专利权

4.()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的中心环节。

A.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B.复式记账

C.登记账簿

D.编制会计报表

5.从特定企业看,下列各项目中,属于流动负债的是()。

A.生产设备

B.现金

C.欠银行的贷款40万,将于3年后偿还

D.欠银行的贷款10万,将于6个月内偿还

6.计提坏账准备是体现()的要求。

A.可比性

B.谨慎性

C.重要性

D.相关性

7.企业不得任意改变会计处理方法是体现()。

A.谨慎性

B.相关性

C.重要性

D.可比性

8.在会计基本前提中,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是()。

A.会计分期

B.持续经营

C.货币计量

D.会计主体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目中,属于会计职能的有()。

A.会计预测

B.会计决策

C.会计核算

D.会计监督

2.下列项目中,属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A.可靠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持续经营

D.重要性

3.下列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有()。

A.会计分析

B.成本计算

C.财产清查

D.复式记账

4.下列()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A.资产

B.成本

C.负债

D.费用

四、判断题

1.会计核算只能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2.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而法律主体一般是会计主体。()

3.会计的职能都是一成不变的。()

4.会计期间假设为会计核算规定了空间范围。()

5.会计处理方法应始终保持前后各期一致,不得变更,这是会计核算的可比性要求。()

6.会计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

7.谨慎性要求企业尽可能低估资产,少计收入。()

8.某一财产物资要成为企业的资产,其所有权必须属于企业。()

五、问答题

1.简述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会计核算的方法及其相互联系。

3.简要说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4.会计的作用和基本目标是什么?

5.简述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

2 会计科目和账户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会计科目的概念、设置原则及其分类;掌握会计账户的概念和各类账户的基本结构;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1 会计科目

2.1.1 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而第1章所述六项会计要素仍显得过于粗略,难以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为了全面、系统、详细地反映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就有必要按照各项会计对象分别设置会计科目。例如,为了反映和监督各项资产的增减变动,设置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为了反映和监督各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设置了“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和“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等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加以科学归类、进行分类反映和监督的一种方法。

企业设置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进行账务处理的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条件。它可以将会计主体发生的繁杂的经济业务按其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影响,分门别类地进行核算,提供经济管理所必须的一系列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便于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掌握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情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1.2 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作不同的分类,而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明确地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来说明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

按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等五大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与资产负债表有关,损益类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与“利润表”有关。(1)资产类科目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按流动性大小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①核算流动资产的科目: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核算流动资产的科目有:

●“库存现金”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存放在企业保险柜中的那部分货币资金;

●“银行存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那部分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用于核算企业除了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货币资金,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外埠存款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用于核算企业购入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投资。包括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

●“应收票据”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而发生的应收款项;

●“应收账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

●“坏账准备”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

●“预付账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按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货单位的货款;

●“其他应收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或暂付的款项,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备用金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等;

●“原材料”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实际成本;

●“低值易耗品”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库存的低值易耗品的成本;

●“在途物资”科目,用于核算企业购入的尚未办理验收入库手续或正在运输途中的材料商品的实际采购成本;

●“库存商品”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包括库存的外购商品、自制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等;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②核算非流动资产的科目:非流动资产是指可供企业长期使用(1年以上)和长期受益的资产。核算长期资产的科目有:

●“固定资产”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各项固定资产的原价;

●“累计折旧”科目,用于核算企业现有各项固定资产因磨损而减少的价值;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科目,用于核算企业进行基建工程、安装工程、改扩建工程和大修理工程等所发生的实际支出;

●“无形资产”科目,用于核算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已经支付,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包括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等;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及其处理情况。(2)负债类科目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按其流动性大小,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①核算流动负债的科目:流动负债是指需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核算流动负债的科目有:

●“短期借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各种借款;

●“应付账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外单位提供劳务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预收账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在产品销售业务中,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货款;

●“其他应付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应付租金、暂收的押金等;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支付情况;提取的用于职工个人的福利费及开支情况;

●“应交税费”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按规定应向国家交纳的各项税金及其缴纳情况;

●“应付股利”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应支付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及其支付情况;

②核算非流动负债的科目: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以上或超过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核算长期负债的科目有“长期借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种借款。(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即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它在数量上等于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核算所有者权益的科目有:

●“实收资本”科目,用于核算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

●“资本公积”科目,用于核算企业从不同渠道取得的资本公积金,如资本溢价等;

●“盈余公积”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等;

●“本年利润”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在某一特定会计年度利润(或亏损)的形成情况;

●“利润分配”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在某一特定会计年度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和历年分配后的积存金额。(4)成本类会计科目 这里的成本即产品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由产品负担的各项耗费。核算成本的科目有:

●“生产成本”科目,用于核算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等。(5)损益类会计科目 损益是指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所取得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扣除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后的净额。如果收入大于费用支出即为利润;如果收入小于费用支出即为亏损。损益类科目包括核算各项收入的科目和核算各项费用支出的科目。

①核算各项收入的科目:收入是指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由于销售产品(商品)、对外提供劳务或对外投资等取得的收入。核算各项收入的科目有:

●“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用于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材料销售收入、运输收入、房屋出租收入等;

●“投资收益”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对外投资获得的利润、股利、利息等收益或发生的投资损失;

●“营业外收入”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所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如库存现金盘盈、清理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②核算各项费用支出的科目:这里的费用支出是指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不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和损失。核算各项费用支出的科目有:

●“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

●“销售费用”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展览费、广告费、销售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包装费、运输费等;

●“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日常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用于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成本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及税金支出等;

●“管理费用”科目,用于核算企业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如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折旧费、业务招待费、工会经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无形资产摊销费等;

●“财务费用”科目,用于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营业外支出”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罚款支出等;

●“所得税费用”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所得税费用费用的发生情况。

2)按照会计科目所反映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同分类

按照会计科目所反映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一级会计科目、二级会计科目和三级会计科目。(1)一级会计科目也称总分类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是设置总分类账户的依据。如“固定资产”、“原材料”等科目。(2)二级会计科目也称子目,是对有关一级会计科目的进一步分类,如在“原材料”一级会计科目下,可根据需要设置“钢材”、“铝材”等二级科目。(3)三级会计科目也称细目,是对有关二级会计科目的进一步分类,如在“钢材”二级会计科目下,可根据需要按照钢材的具体型号、规格再设置三级会计科目。二级会计科目和三级会计科目统称为明细分类科目,是设置明细分类账户的依据。

2.1.3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1)既要科学而完整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又要符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会计科目作为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其设置应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全部内容,不能有任何遗漏。同时,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反映会计对象的特点,除各行各业的共性会计科目外,还应根据各行业的会计对象的特点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例如,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既要设置反映生产过程的会计科目,又要设置反映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会计科目。而商业企业的经济活动是组织商品流通,需要设置反映商品购入、储存和销售过程的会计科目。行政事业单位则应设置反映经费收支情况的会计科目。

2)必须满足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的要求

设置会计科目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满足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方针政策的需要;满足投资人、债权人及有关方面对单位经营和财务状况作出准确判断的需要;满足单位内部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置会计科目要能够提供上述各方面的相关信息,要有利于有关方面进行经济决策。

3)既要执行统一的规定,又要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

为了保证会计核算指标口径一致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企业应按国家统一制定的行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统一的会计科目。同时,企业还应根据各行业自身的特点,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的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4)既要含义明确,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每个会计科目都有特定的核算内容,名称要含义明确、通俗易懂,各科目核算的经济内容必须有严格的界限,便于开设和运用账户,避免使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混同记入按同一科目设置的账户中。另外,为了将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会计科目一经确定,就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随意变动。

我国会计科目名称及核算内容是由财政部统一规定的,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会计科目,一般在其分类和编号的基础上编制会计科目表,常用的工业企业会计科目表如表2.1.1所示。表2.1.1 企业会计科目表

2.2 会计账户

2.2.1 会计账户的概念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用来系统、连续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工具。

账户与会计科目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其联系是: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会计科目的名称就是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决定了按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所要核算和监督的经济内容。其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指账户的名称,而账户除了有名称(会计科目)外,它还具有一定的结构,具体表现为若干账页,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前事先确定的对经济业务分类核算的项目,账户是经济业务发生之后,进行分类连续登记的一种手段。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账户提供的资料是编制会计报表的重要依据。账户的开设应与会计科目的设置相适应,会计科目分为总账科目、二级明细科目和三级明细科目,账户也应相应地分为总分类账(一级账户)和明细分类账(二、三级账户)。

2.2.2 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相关的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为了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就需要在有关账户上进行记录。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应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在账户上记录会计要素数额的增加、减少和结余情况。

不同的记账方法,具有不同的账户结构;同一记账方法下不同性质的账户,其账户结构也不尽相同。无论采用何种记账方法、账户属于何种性质,其基本结构都是由左右两方组成的,一方记录增加额,一方记录减少额。

在实际工作中,账户的结构即格式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账户的名称 即会计科目;(2)日期和摘要 即经济业务发生时间和内容;(3)凭证号数 即账户的来源和依据;(4)增加、减少的金额及余额。

如表2.2.1所示。表2.2.1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表中账户左右两方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增加额和减少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即为账户余额。余额按其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因此在账户中所记录的金额有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上述四项金额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借贷是记账符号,分别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为了便于教学,通常用简化了的“T”型账户来表示,如表2.2.2所示。表2.2.2 账户的基本结构

2.2.3 对各类会计账户基本结构的进一步说明

1)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

资产类账户是按照资产类会计科目设置的,它核算企业各类资产的增减变化及其结存情况,包括“库存现金”、“原材料”、“固定资产”等账户。该类账户的借方登记有关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有关资产的减少额,期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企业期初、期末有关资产的结存数。其结构如表2.2.3所示。表2.2.3 资产类账户基本结构

2)负债类账户的基本结构

负债类账户是按照负债类会计科目设置的,它核算企业各类负债的增减变化及其结存情况,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交税费”、“长期借款”等账户。该类账户的借方登记有关负债的减少额,贷方登记有关负债的增加额,期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期初、期末有关负债的结存数。其结构如表2.2.4所示。表2.2.4 负债类账户基本结构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基本结构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按照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设置的,它核算企业有关所有者权益类项目的增减变化及其结存情况,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账户。该类账户的借方登记有关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减少额,贷方登记有关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增加额,期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期初、期末有关所有者权益项目的结存数。其结构如表2.2.5所示。表2.2.5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基本结构

4)成本类账户的基本结构

成本类账户是按照成本类会计科目设置的,它核算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情况,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账户。“制造费用”账户核算企业各车间本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由该车间生产的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间接生产成本,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的厂房折旧费、机物料消耗、办公费等。平时有关制造费用发生时,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期末一般将该账户借方归集的全部制造费用在该车间生产的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从贷方结转入“生产成本”账户。因此,“制造费用”账户一般没有期初、期末余额。“生产成本”账户核算企业各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如材料费、人工费等)和期末分配转入的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平时发生直接生产费用和期末转入制造费用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期末如有在产品,应将该账户借方归集的全部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结存的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期末借方余额表示结存的在产品的价值。其结构如表2.2.6所示。表2.2.6 成本类账户基本结构

5)损益类账户的基本结构

损益类账户是根据损益类会计科目设置的,它核算企业在本期实现的各项收入和发生的各项应记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支出。因此,损益类账户又分为收入类账户和费用支出类账户。(1)收入类账户的基本结构 收入类账户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账户,其贷方登记企业在本期实现的各项收入;期末将贷方汇集的收入总额从借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结转之后,该类账户没有期末余额。其结构如表2.2.7所示。表2.2.7 收入类账户基本结构(2)费用支出类账户的基本结构 费用支出类账户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等账户,其借方登记企业在本期发生的各项期间费用、支出和损失;期末将借方汇集的费用支出总额从贷方结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结转之后,该类账户没有期末余额。其结构如表2.2.8所示。表2.2.8 费用支出类账户基本结构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会计科目

2.会计账户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科目属于资产类会计科目。

A.应收账款

B.预收账款

C.应付账款

D.实收资本

2.某账户本期期末余额是指()。

A.本期增加发生额减本期减少发生额

B.本期期初余额减本期减少发生额

C.本期期初余额加本期增加发生额

D.本期期初余额加本期增加发生额减本期减少发生额

3.假如某账户本期期初余额为2800元,本期期末余额为2850元,本期减少发生额为400元,则该企

业本期增加发生额为()元。

A.450

B.5250

C.350

D.6050

4.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有着()的关系。

A.金额相等

B.名称一致

C.统驭和从属

D.互相依存

5.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表现在()。

A.两者结构一致

B.两者体现的经济内容一致

C.两者登记依据一致

D.两者均能记录、加工、整理、汇总会计信息

三、多项选择题

1.()属于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

A.应收款

B.应付款

C.银行存款

D.库存现金

E.无形资产

2.在会计工作中,账户的格式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账户的名称

B.日期

C.凭证号数

D.摘要

E.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和余额

3.在下列账户中与资产账户结构相反的是()账户。

A.负债

B.费用

C.收入

D.成本

E.所有者权益

4.按借贷记账法的要求,下列会计事项登记在贷方的是()。

A.资产增加

B.负债增加

C.所有者权益减少

D.费用增加

E.收入增加

5.在下列账户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的账户有()。

A.应收账款

B.实收资本

C.资本公积

D.利润分配

E.生产成本

6.在下列账户中,属于损益类的账户有()。

A.制造费用

B.管理费用

C.营业外收入

D.生产成本

E.所得税费用

四、判断题

1.所有的账户都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

2.账户的左边均记录增加额,右边均记录减少额。()

3.会计科目与账户是同义词,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4.在借贷记账法下,费用支出类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

5.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6.“制造费用”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平时有关制造费用发生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

五、问答题

1.设置会计科目要遵循哪些原则?

2.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账户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各类账户的结构是什么?

六、业务练习题

练习一(一)目的:练习常用会计科目的分类。(二)资料:1.银行存款2.实收资本3.材料采购4.原材料5.制造费用

6.应付账款7.应收账款8.生产成本9.库存商品10.主营业务收入11.主营业务成本12.库存

现金13.短期借款14.累计折旧15.固定资产16.财务费用17.利润分配18.盈余公积19.销

售费用20.管理费用(三)要求:上列会计科目属于哪一类就将其序号填入适当栏内。

练习二(一)目的:练习各账户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与本期发生额的关系。(二)资料:见下表。(三)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每个账户的未知数据。

练习三(一)目的:掌握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类别。(二)资料:

1.由出纳员保管的现金500元。

2.存放在银行里的款项144500元。

3.向银行借入3个月期限的短期借款600000元。

4.仓库中存放的材料380000元。

5.仓库中存放的已完工产品60000元。

6.向银行借入1年以上期限的借款1450000元。

7.房屋及建筑物2400000元。

8.所有者投入的资本200000元。

9.机器设备75000元。

10.应收外单位的货款140000元。

11.应付给外单位的材料款120000元。

12.以前年度积累的未分配利润280000元。(三)要求:判断上列各项所涉及的科目名称及所属类别,填入下表。

练习四(一)目的:掌握会计科目的级次。(二)资料:

1.某工厂购入生产用钢材一批,其中:A型钢100吨,单价2500元;B型钢50吨,单价4500元。

2.某工厂生产一批产品已完工,经验收入库,其中:甲产品100件,单位成本500元;乙产品80件,单位成本1500元。

3.某工厂在采购过程中因资金紧张,货款未付,共欠M公司货款25000元,N公司货款15000元。(三)要求:列明上述资料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名称及级次。

3 借贷记账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记账方法的意义和种类;掌握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联系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具体运用。

3.1 记账方法的意义和种类

3.1.1 记账方法的意义

记账方法是指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时所采用的方法。记账方法一般都是由记账符号、所记账户、记账规则、过账、结账和试算平衡等内容构成。记账方法随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从一个国家记账方法的多样化到逐步走向国际趋同化,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的记账方法在科学性、严密性和表现的技巧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利用有着重要影响。

3.1.2 记账方法的种类

记账方法按照记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大类。

1)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记账方法,它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或不予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的主要特征是:(1)账户设置不完整,账户记录没有相互联系,一般只登记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和人欠、欠人的往来账项;(2)在所有账户之间没有数字上的平衡关系,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单式记账法的优点是记账过程和方式简单,但存在严重的不完整性,这是与经济不发达相联系的。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单式记账法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起来的,它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的主要特征是:(1)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至少在两个账户上相互联系地进行分类记录,并形成科学的记账规则;(2)对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簿记录、计算是否基本正确。

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我国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都是采用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又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三种。

①借贷记账法是我国学习借鉴国外的一种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法;

②增减记账法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商业系统在改革记账方法时提出的一种记账法;

③收付记账法是在我国传统的单式收付记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复式记账法。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自1993年7月1日起,所有企业统一采用了借贷记账法,自1998年1月起,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也统一采用了借贷记账法。

3.2 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3.2.1 会计平衡公式

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必须拥有资产,即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其中,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形成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因此,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两者必然相等,可用等式表示如下: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平衡公式又称为会计等式或会计方程式,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各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但不管发生什么类型的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都不会影响上述平衡关系,资产的总量必定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和。当经济业务发生,可能引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增减变化的具体情况分析,一般可概括为以下九种类型:(1)一项资产增加,同时一项负债等额增加;(2)一项资产减少,同时一项负债等额减少;(3)一项资产增加,同时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4)一项资产减少,同时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5)一项资产增加,同时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6)一项负债增加,同时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7)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同时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8)一项负债增加,同时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同时一项负债等额减少。

现对上述增减变化情况举例说明如下:

阳光工业公司2010年5月初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简明情况如下:

该公司5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业务①:向供货单位购入原材料50000元,货款暂欠(增值税略)。

这笔经济业务,使资产方增加原材料50000元,同时使负债方增加应付账款50000元。这时,会计平衡公式为:

业务②:以银行存款归还短期借款20000元。

这笔经济业务,使资产方减少银行存款20000元,同时使负债方减少短期借款20000元。这时,会计平衡公式为:

业务③:国家投入流动资金80000元,款存银行。

这笔经济业务,使资产方增加银行存款80000元,同时使所有者权益方增加实收资本80000元。这时,会计平衡公式为:

业务④:某投资者收回投资的一台设备,计价100000元。

这笔经济业务,使资产方减少固定资产100000元,同时使所有者权益方减少实收资本100000元。这时,会计平衡公式为:

业务⑤:企业从银行取出1000元现金。

这笔经济业务,使资产方减少银行存款1000元,同时使资产方增加库存现金1000元。这时,会计平衡公式为:

业务⑥:开出一张30000元的商业承兑汇票,偿还欠款。

这笔经济业务,使负债方减少应付账款30000元,同时使负债方增加应付票据30000元。这时,会计平衡公式为:

业务⑦:经批准,将40000元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这笔经济业务,使所有者权益增加实收资本40000元,同时使所有者权益减少盈余公积40000元。这时,会计平衡公式为:

业务⑧:按照有关政策和公司章程,将未分配利润20000元分配给投资者。

这笔经济业务,使所有者权益减少未分配利润20000元,同时使负债增加应付利润20000元。这时,会计平衡公式为:

业务⑨:根据协议,某债权人将30000元的商业承兑汇票转作对该公司的投资。

这笔经济业务,使所有者权益增加实收资本30000元,同时使负债减少应付票据30000元。这时,会计平衡等式为:

3.2.2 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论意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公式不同于一般数学上的等量关系。会计平衡公式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而且体现了企业的产权关系和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实行“两权”分离的要求。平衡公式的左方体现的是企业经营者运用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和承担的相应责任;平衡公式的右方体现的是债权人和投资者的权益,但两者的权益存在着差异,会计平衡公式可以移项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了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但在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清算时,必须首先保证债权人的权益。因此不能移项为“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否则,就颠倒了资产分配的顺序,侵犯了债权人权益,不符合法制要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公式包含的经济内容和数量上的平衡关系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构成会计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经济内容是确定会计基本要素的基础

企业利用资产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中,最终获得利润,而利润的确定是将收入补偿费用成本后的差额。因此,会计要素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外,还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拓展,是与生产经营过程相联系的必然结果。

2)构成会计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既是会计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账户分类和账户设置的基础

联系生产经营过程,为了全面、完整地核算和监督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和结果,全部账户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企业则可根据生产经营的特点、规模大小和管理的要求,在五大类账户基础上分设若干具体适用的账户。

3)构成会计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不仅决定了各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还明确了各类账户登记的方向

各类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哪一方记增加额,哪一方记减少额,余额在哪一方,会计平衡公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公式的左方为资产,右方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联系账户结构,左方表示借方,右方表示贷方。资产类账户的增加额登记在借方,减少额登记在贷方,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增加额登记在贷方,减少额登记在借方,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登记在成本类账户的借方,期末成本费用的结转一般登记在贷方,期末成本类账户如有余额,一般在借方。损益类账户可分为收入类账户和费用支出类账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取的各项收入登记在收入类账户的贷方,期末应将本期所获取的各项收入从该类账户的借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结转之后该类账户没有余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期间费用和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支出,登记在费用支出类账户的借方,期末应将本期的各项费用支出从该类账户的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结转之后该类账户没有余额。

4)构成会计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是进行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试算平衡的依据

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只会引起各类账户发生额和余额的增减变化,不会影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根据这一基本理论,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账户记录、计算是否基本正确。

5)构成会计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是设置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为基础的,因而它不仅描述了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和结构,也反映了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及其构成,同时还明确反映企业一定日期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

综上所述,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论指导作用在于明确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什么;在掌握账户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应设置哪些账户;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何登记到有关账户中去;期末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同时,如何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基本正确;以及设置和编制有关财务报表。因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公式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3.3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3.3.1 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借”和“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表示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加或减少。这里的“借”、“贷”已失去了其原有的含义,变成了一对纯粹的表示增加和减少的记账符号。“借”或“贷”是表示增加还是表示减少,只有与不同性质的账户结合在一起,才具有明确的含义。根据以上所列举经济业务的处理,可以总结如表3.3.1所示。表3.3.1 记账方向与账户结构

从表3.3.1可以看出,“借”和“贷”都具有双重含义,即“借”既表示资产类、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增加,又表示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利润类账户的减少;“贷”既表示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利润类账户的增加,又表示资产类、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减少。

3.3.2 账户设置

采用借贷记账法,除按经济内容分类设置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账户外,还可以设置双重性账户。例如:“内部往来”账户是核算企业与所属单独核算单位之间以及各个单独核算单位之间发生的各种往来款项,具有应收和应付双重性质。因此,该账户属于资产类或负债类双重性质的账户,但在某一日期不是资产(债权)类账户就是负债(债务)类账户。这可根据该账户的余额方向来判断。若余额在借方,为债权;若余额在贷方,为债务。“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是核算企业在财产清查中,财产物资盘盈盘亏及其处理情况的账户,它是由“待处理财产损失”和“待处理财产溢余”两个账户合并设置的,同样可以根据余额方向来确定其性质。若余额在借方为资产类,表示盘亏而造成的财产损失;若余额在贷方为负债类,表示盘盈而形成的财产溢余。可以看出,采用借贷记账法,账户的余额都是以数额较大的一方减数额较小的一方求得,根据账户的余额方向,反过来判别账户的性质,设置双重性质的账户可以减少账户设置,简化核算手续。

3.3.3 记账规律

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

记账规律是指运用记账方法记录经济业务时应当遵守的规律,是记账方法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记账规律因记账方法不同而不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是由复式记账原理和账户结构所决定的。

现以阳光工业公司发生的前述9项经济业务为例,说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

业务①:属于资产类的“原材料”账户增加5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同时,属于负债类的“应付账款”账户也增加5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贷方。

业务②:属于负债类的“短期借款”账户减少2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同时,属于资产类的“银行存款”账户减少2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贷方。

业务③:属于资产类的“银行存款”账户增加8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同时,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的“实收资本”账户增加8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贷方。

业务④:属于资产类的“固定资产”账户减少10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贷方;同时,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的“实收资本”账户减少10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

业务⑤:属于资产类的“银行存款”账户减少1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贷方;同时,属于资产类的“库存现金”账户增加1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

业务⑥:属于负债类的“应付账款”账户减少3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属于负债类的“应付票据”账户增加3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贷方。

业务⑦: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的“盈余公积”账户减少4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同时,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的“实收资本”账户增加4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贷方。

业务⑧: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的“利润分配”账户减少2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同时,属于负债类的“应付利润”账户增加2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贷方。

业务⑨:属于负债类的“应付票据”账户减少3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同时,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的“实收资本”账户增加3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贷方。

从上述举例可以看出,在借贷记账法下,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相对应的账户,一个记借方,一个记贷方。由此可以归纳出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会计分录

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在记入有关账户之前,首先应根据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在记账前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会计分录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分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分录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可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是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为了清晰地反映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和简化记账手续,可以编制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复合会计分录。一般来讲,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分解为若干简单会计分录。

例如,以银行存款购入一批材料共8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50000元,余款暂欠,材料已验收入库(增值税略)。

该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库存材料(资产)增加80000元,银行存款(资产)减少50000元,同时应付账款(负债)增加30000元,应编制复合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8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应付账款 30000

以上复合会计分录是由两笔简单会计分录组成的,即:

借:原材料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借:原材料 30000

贷:应付账款 30000

会计分录习惯上先标借方、后标贷方,每一个账户名称占一行,借方与贷方错位表示,以便醒目、清晰。

根据上述发生的9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①借:原材料 50000

贷:应付账款 50000

②借:短期借款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③借:银行存款 80000

贷:实收资本 80000

④借:实收资本 100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0

⑤借:库存现金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⑥借:应付账款 30000

贷:应付票据 30000

⑦借:盈余公积 40000

贷:实收资本 40000

⑧借:利润分配 20000

贷:应付利润 20000

⑨借:应付票据 30000

贷:实收资本 30000

实际工作中,编制会计分录就是编制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中的借方账户与贷方账户存在着对应关系。凡具有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通过编制会计分录使登记账簿有了规范的书面依据,同时可以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每一笔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3.3.4 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指为保证会计账户处理的正确性,依据会计等式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对本期各账户的全部记录进行汇总和测算,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在借贷记账法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律,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分别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必然相等。推而广之,一定会计期间内的全部经济业务记入有关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也必然相等。可用公式表示为:

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阳光工业公司2010年5月底结出各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贷方发生额合计如下:

根据上述各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和贷方发生额合计,编制发生额试算平衡表如表3.3.2所示。表3.3.2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

2)余额试算平衡法

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可分为期初余额平衡和期末余额平衡两类。期初余额就是上期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平衡是指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期末余额平衡是指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阳光工业公司2010年5月底结出各账户期末余额如下:

根据上述各账户的期末余额,编制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表如表3.3.3所示。表3.3.3 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表

在实际工作中,对账户的试算平衡是通过综合编制“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编制试算平衡表如表3.3.4所示。表3.3.4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可以看出,正确进行试算平衡,必须掌握以下步骤:(1)将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编制会计分录,并全部登记入账;(2)计算出各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和贷方发生额合计数;(3)结算出各账户的期末余额;(4)编制“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均已记入试算平衡表。因为缺少任何一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都会造成试算平衡表计算的错误。

②如果试算平衡表借贷不相等,则肯定账户记录、计算有错误,应认真查找原因,以保证试算平衡。

③如果试算平衡表实现了平衡,只能说明账户记录、计算基本上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如“漏记”、“重记”、“颠倒记账方向”等等。因此在编制试算平衡表之前,应认真核对有关账户记录,以消除上述错误。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复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

3.会计分录

4.试算平衡

二、单项选择题

1.复式记账法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中进行登记。

A.一个账户

B.所有账户

C.两个账户

D.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

2.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

A.平衡账户

B.“T”型账户

C.相关账户

D.对应账户

3.下列经济业务应记入有关账户借方的是()。

A.资产的增加

B.负债的增加

C.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D.收入的增加

4.下列经济业务应记入有关账户贷方的是()。

A.费用的增加

B.负债的减少

C.资产的减少

D.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5.“库存商品”账户期末余额为95000元,本期产成品生产完工入库150000元,销售155000元,则“库存商品”账户期初余额为()。

A.90000

B.100000

C.400000

D.210000

6.下列各项属于简单会计分录的是()。

A.一借一贷

B.一借多贷

C.一贷多借

D.多借多贷

三、多项选择题

1.损益类账户的借方登记()。

A.费用增加额

B.收入增加额

C.收入结转额

D.负债增加额

2.下列经济业务中,()会引起基本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发生增减变动。

A.购进材料尚未付款

B.从银行提取现金

C.向银行借款并存入银行

D.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材料款

四、判断题

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如果借方金额合计数与贷方金额合计数相等,就可以肯定账户记录和计算是正确的。()

3.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等式两边发生变化。()

4.采用借贷记账法,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每一个账户的左边均为借方,右边均为贷方。()

5.一个账户的借方如果用来记录增加额,其贷方一定用来记录减少额。()

6.一般地说,各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与记录增加额的一方都在同一方向。()

五、问答题

1.试比较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说明其优缺点。

2.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说明其理由。

3.在借贷记账法中,不同账户中的“借”、“贷”各表示什么涵义?

4.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是什么?

5.简述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方法。

6.采用借贷记账法,账户设置有什么特点?

六、业务练习题(一)目的:练习借贷记账法的具体运用。(二)资料:

1.某工业企业2010年9月份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初余额如下(金额单位:元):

2.2010 年9月该企业发生下列经济业务:(1)用银行存款购入新汽车一辆,价值100000元。(2)其他单位投入资本30000元,款存银行。(3)向银行借入半年期借款8000元,款存银行。(4)用现金支付前欠款项1000元。(5)开出商业承兑汇票一张12000元,支付前欠货款。(6)以现金暂付某职工的出差费1000元。(7)收回外公司前欠货款4000元现金。(8)用盈余公积金弥补职工福利费10000元。(三)要求:

1.根据2010年9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2.开设有关账户(T型),并登记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3.编制“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表”。

4 资产的核算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在了解资产概念的同时,掌握企业的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及固定资产的核算内容及其核算方法。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从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出,它具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谓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资产之所以成为资产,就在于其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果某项目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第二,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企业拥有资产,就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有些资产虽然不为企业所拥有,但是企业能够支配这些资产,因此同样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第三,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也就是说,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是由于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至于将来的交易或事项以及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则不属于现在的资产,不得作为企业的资产确认。

资产按照流动性大小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有些企业经营活动比较特殊,经营周期可能长于1年,如造船企业、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等,其从购买原材料至建造完工,从销售实现到收回货款,周期比较长,往往超过1年,此时,就不能以1年内变现作为流动资产的划分标准,而是将经营周期作为流动资产的划分标准。除流动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都属于非流动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4.1 货币资金的核算

货币资金指的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流动资产。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拥有货币资金,持有货币资金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因为货币资金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所以,货币资金的核算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货币资金按其存放地点或用途不同,可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在途资金等),本节仅介绍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核算。

4.1.1 现金的核算

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货币资产,可以随时用其购买所需的物资,支付有关费用,偿还债务,也可以随时存入银行。现金的概念有狭义的概念和广义的概念之分。狭义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广义的现金是指除了库存现金外,还包括银行存款和其他符合现金定义的票证。本章现金的概念是指狭义的现金,即库存现金,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

现金的核算包括现金的序时核算和总分类核算。

1)现金的序时核算

现金的序时核算是通过“库存现金日记账”进行的,库存现金日记账是由出纳人员根据现金的收、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的付款凭证,逐笔序时地登记的,现金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所列明的现金收入登记在“库存现金日记账”的“借方”(收入),现金付款凭证中所列的现金支出登记在“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贷方”(支出),每日业务终了,出纳人员应合计当日现金的收入数和支出数,并结合前一日的余额计算出当日现金余额,并与实际库存现金余额相核对,做到账款相符。“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一般格式及登记方法见第13章第2节。

2)现金的总分类核算

现金的总分类核算是通过设置“库存现金”总分类账户进行的,收入现金时借记“库存现金”账户,付出现金时贷记“库存现金”账户,该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表示期末企业库存现金的实际金额。现金总分类账户一般不设明细账,但当企业既有人民币现金,又有外币现金时,应按货币的币种设立相应的明细账,对各种货币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例1:企业开出现金支票,到银行提取现金5000元备用。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了5000元,应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的库存现金增加了5000元,应借记“库存现金”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现金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例2:出纳员将现金5000元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了5000元,应借记“银行存款”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的库存现金减少了5000元,应贷记“库存现金”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库存现金 5000

4.1.2 银行存款的核算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凡是独立核算的单位都必须在当地银行开设账户。企业在银行开设账户以后,除按核定的限额保留库存现金外,超过限额的现金必须存入银行。除了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使用现金直接支付的款项外,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货币收支业务,都必须通过银行存款账户进行结算。

银行存款的核算包括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和总分类核算。

1)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

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是通过“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的。银行存款日记账是由出纳人员根据银行存款的收、付款凭证和现金的付款凭证,逐笔序时地登记的,用于反映企业的银行存款按时间的先后次序的收付情况。出纳人员将银行存款的收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中所列明的存入银行的款项登入该账户的“借方”(收入),反之将银行存款付款凭证中所列明的支取存款的记录,登记在该账户的“贷方”(支出)。每日业务终了后,出纳人员应合计当日银行存款的收款总数和付款总数,并结合前一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结算出当日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基本格式见第13章第2节。

2)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

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是通过“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户进行的,存入款项时登记在该账户的“借方”,支取存款时登记在该账户的“贷方”,该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表示期末企业银行存款的实际金额。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户可按账号或币种设立明细账。

例3:企业收到A公司送来的用于归还前欠货款的转账支票一张,面值为5200元,企业已填了进账单,连同支票送存银行。

企业将收到的支票送存银行,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了5200元,应借记“银行存款”账户,另一方面应收A公司的货款减少了5200元,应贷记“应收账款”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5200

贷:应收账款——A公司 5200

例4:企业开出36000元转账支票一张,支付前欠甲企业的货款。

企业用支票支付前欠甲企业的货款后,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了36000元,应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应付甲企业的货款减少了36000元,应借记“应付账款”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甲企业 36000

贷:银行存款 36000

4.2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债权,泛指企业拥有的将来获取现款、商品或劳务的权利,包括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应该收取而尚未收到的各种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等;预付款项是指企业预先支付,以后应收回或分摊的各种款项,包括预付账款和待摊费用等。

4.2.1 应收账款的核算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账款或代垫的运杂费。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种短期债权,也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收账款的发生不可避免。应收账款的作用十分明显,就是通过赊销业务可以促进销售,保证稳定的销售渠道。但是应收账款的发生也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企业资金被占用,二是可能发生坏账损失。所以,企业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尽可能防止资金损失的角度出发,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特别是对那些赊销业务较多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为了核算和监督应收账款的发生和结算情况,企业应设置“应收账款”总分类账户,并按付款单位,分别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应收账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应收账款的增加数,即登记企业赊销商品或提供商业性劳务而应收的款项。该账户的贷方登记应收账款的减少数,即登记企业已经收回或无法收回而转为坏账损失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到期末为止,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所欠的赊销金额总数。若企业将“预收账款”合并入“应收账款”账户进行核算,“应收账款”账户可能会出现贷方余额,其贷方余额一般表示企业预收的账款。

例5:某企业向实德公司销售A产品一批,售价10000元,增值税1700元,货款尚未收到。

企业将产品售出后,一方面使企业销售收入增加了10000元,应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为国家代收的销项增值税增加了1700元,应贷记“应交税费”账户,另一方面由于货款暂未收到,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了11700元,应借记“应收账款”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实德公司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例6:企业收到实德公司开来的转账支票一张,归还前欠本单位购货款11700元。

企业将收到的支票送存银行,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了11700元,应借记“银行存款”账户,另一方面应收实德公司的货款减少了11700元,应贷记“应收账款”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1700

贷:应收账款——实德公司 11700

4.2.2 应收票据的核算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收到的经承兑人承兑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按照承兑人的不同,可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承兑是指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行为。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为承兑申请人的开户银行,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为付款人。商业汇票的结算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根据我国现行制度的规定,应收票据应按票据的面值入账,到期收回时,按其面值记录减少数。

企业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进行款项的结算时,应设置“应收票据”总分类账户,以总括核算应收票据的增减变动及变动结果,同时按付款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应收票据”账户的借方登记企业收到的经承兑的商业汇票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商业汇票到期收回票款或到期不能收回而转入“应收账款”账户而引起的应收票据减少数;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尚未收回的商业汇票的实有金额。为了加强对商业汇票的管理,企业应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逐笔登记每一应收票据的种类、号数和出票日期、面值、承兑人、收款日期等详细资料。应收票据到期结清票款或退票后,应在备查簿中逐笔注销。

例7:接例5,企业收到经实德公司承兑的商业汇票一张,面值11700元,抵付其所购A产品货款。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应收票据增加了11700元,应借记“应收票据”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应收账款减少了11700元,应贷记“应收账款”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票据——实德公司 11700

贷:应收账款——实德公司 11700

例8:上述商业汇票到期,收到实德公司转来到期票据款11700元,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企业收回票据款,使企业应收票据减少了11700元,应贷记“应收票据”账户,另一方面企业将收到的票据款存入银行,使银行存款增加了11700元,应借记“银行存款”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1700

贷:应收票据——实德公司 11700

4.2.3 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即指企业除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之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应收各种赔款、罚款、应收出租包装物租金和存出保证金、备用金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为了核算和监督其他应收款的发生和结算情况,企业应设置“其他应收款”总分类账户进行总分类核算,同时应按其他应收款的具体内容和不同债务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种其他应收款,即其他应收款的增加数;贷方登记收回和转销的其他应收款,即其他应收款的减少数,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应收未收的各种其他应收款项。

例9:企业代职工支付水电费15000元,以银行存款付讫。

企业代职工支付水电费后,一方面应从企业职工的工资中扣回15000元,因此其他应收款增加,应借记“其他应收款”账户,另一方面企业银行存款减少了15000元,应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代垫水电费 15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

例10:李厂长外出开会预借差旅费2500元,以现金支付。

职工预借差旅费,一方面使企业的应收款项增加了2500元,与企业的应收销货款相比,应收的预借款项属于其他应收款,应借记“其他应收款”账户,另一方面企业用现金支付差旅费,使企业的库存现金减少了2500元,应贷记“库存现金”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李厂长 2500

贷:库存现金 2500

例11:李厂长开会回来报销差旅费2380元,余款120元退回现金。

差旅费开支应计入管理费用,故应借记“管理费用”账户;财务部门收回现金,现金增加,应借记“库存现金”账户,李厂长在报销了差旅费,并退回了多借的预借款后,应冲减其他应收款,故应贷记“其他应收款”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2380

库存现金 120

贷:其他应收款——李厂长 2500

4.2.4 坏账损失的核算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包括无法收回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由于发生坏账,而给企业带来的财产损失,称作坏账损失。坏账损失在会计上表现为一种费用。由于应收账款的减少而增加的费用,最终影响企业的净利润。

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两种,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一般应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备抵法就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并将其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从而形成坏账准备金,以备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冲销应收账款之用。

采用备抵法对坏账损失进行核算时,企业应设置“坏账准备”总分类账户,该账户属于应收账款的备抵调整账户,其账户结构与应收账款账户相反,即贷方登记企业按期计提的坏账准备金,借方登记在实际确认坏账损失时冲销的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可能出现在贷方,也可能出现在借方,如是贷方余额表示已经提取、尚未使用的坏账准备金,如是借方余额表示本期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期初结存坏账准备金的数额。

例12:天创公司2010年年末“应收账款”账户余额为100000元,按5%计提坏账准备金5000元。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管理费用增加了5000元,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预提的坏账准备金增加了5000元(实为应收账款的减少),应贷记“坏账准备”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5000

贷:坏账准备 5000

例13:因某客户财务状况恶化,4000元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经批准后列为坏账损失处理。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坏账准备金减少了4000元,应借记“坏账准备”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减少了4000元,应贷记“应收账款”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坏账准备 4000

贷:应收账款 4000

4.2.5 预付账款的核算

预付账款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的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是企业的一项债权。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虽然都是企业的短期债权,但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的销货款,即由销货引起的,应向购货方收取的款项;预付账款是企业的购货款,即由购货引起的、预先付给供货方的款项。

为了核算和监督预付账款的发生和结算情况,企业应设置“预付账款”总分类账户进行总分类核算,并按供应单位的名称分别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该账户的借方登记预付账款的增加数,即登记预付给供应单位的货款及补付的货款;贷方登记预付账款的减少数,即登记收到货物时应付的货款及退回的多付款项。期末余额若为借方,表示企业实际预付的款项;若为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

例14:某企业开出转账支票一张,预付给甲单位购买A材料款25000元。

企业开出转账支票预付购货款,一方面使企业银行存款减少了25000元,应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预付账款增加了25000元,应借记“预付账款”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付账款 25000

贷:银行存款 25000

例15:企业收到甲单位发来A材料一批,货款20000元,增值税3400元,材料验收入库。

企业收到A材料,一方面使企业库存材料增加了20000元,应借记“原材料”账户,应交给国家的增值税减少了3400元,应借记“应交税费”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预付账款减少了23400元,应贷记“预付账款”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

贷:预付账款 23400

在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预付账款”账户,而是通过“应付账款”账户来反映企业预付账款的情况。企业的预付账款,若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滞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时,应将已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账户。

4.3 存货的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处于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物料等。为销售而储备的存货包括企业的各种库存商品、产成品等。仍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存货包括在产品、半成品等。为了生产或提供劳务而储备的存货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由于存货一般在1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所以从性质上看,存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

4.3.1 原材料的核算

原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原材料包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原材料在企业存货中占有的比重较大,资金占用多,因此,加强对原材料的核算具有重要的意义。原材料的核算方法包括按实际成本计价和按计划成本计价两种,本节仅介绍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方法。

对原材料进行总分类核算时应设置如下两个账户:“原材料”账户。为了核算和监督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原材料”总分类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借方登记原材料的增加数,即登记各种途径取得原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原材料的减少数,即登记发出、领用、对外销售、盘亏、毁损等各种原因而减少的原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该账户应按照原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设置原材料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在途物资”账户。为了核算和监督已付款但尚未入库的原材料,企业应设置“在途物资”总分类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借方登记购入材料时发生的实际采购成本;贷方登记材料经验收入库已结转到“原材料”账户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在途材料的实际成本。该账户应按照供货单位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1)原材料收入的核算

原材料的收入,主要是从外单位购入,由于采用的结算方式不同,收料与支付货款的时间不同,其账务处理也是不同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货款已经支付,同时,材料已验收入库。

这是在途物资业务中最简单的情况。企业在支付货款、材料验收入库后,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和收料单等凭证,借记“原材料”和“应交税费”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例16:某企业购入甲材料一批,价款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以银行存款付讫,甲材料已验收入库。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库存甲材料增加了100000元,应借记“原材料”账户,应交给国家的增值税减少了17000元,应借记“应交税费”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了117000元,应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甲材料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

贷:银行存款 117000(2)货款已经支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对于已经支付货款或已经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但材料尚未运达的采购业务,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等凭证,借记“在途物资”和“应交税费”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账户;待收到材料后,再根据收料单,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在途物资”账户。

例17:某企业购入乙材料一批,价款6000元,增值税1020元,以银行存款付讫,另以现金支付运输费300元,乙材料尚未运到。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在途材料增加了6300元,应借记“在途物资”账户,应交给国家的增值税减少了1020元,应借记“应交税费”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银行存款减少了7020元,现金减少了300元,应贷记“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途物资 6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

贷:银行存款 7020

库存现金 300

当乙材料运到,并验收入库后,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乙材料 6300

贷:在途物资 6300(3)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发生这种业务,要将已到达的材料先验收入库。但由于有关结算凭证未到,应按合同价或计划价暂估入账。下月初,再用红字冲减。等收到有关结算凭证后再按照正常的程序处理。

例18:某企业从A公司购入丙材料一批,合同价为200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但有关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在材料验收入库后按合同价暂估入账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丙材料 200000

贷:应付账款——A公司 200000

下月初,应当用红字编写与上列会计分录相同的分录,冲销暂估入账的记录。冲销的红字分录如下:

收到A公司寄来的结算凭证等凭证后,根据凭证,以存款支付货款210000元,增值税35700元,再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丙材料 2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5700

贷:银行存款 245700

2)原材料发出的核算

原材料的发出,主要是企业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领用。由于企业的库存材料是分批购入的,购入的时间、供应单位和运输方式的不同,采购相同品种、规格的材料的实际成本也不一定相同,因此,在发出材料时,必须明确按照哪种实际单位成本计价的问题。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领用或发出材料,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参见第11章)确定其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后,不得随意变动,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由于企业材料的日常领发业务频繁,为了简化日常核算工作,平时一般只登记材料的明细分类账,反映各种材料的收发和结存金额,月末根据发料凭证,按领用部门和用途,汇总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据以登记总分类账,进行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

企业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在建工程”等账户,贷记“原材料”账户。

例19: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产品领用甲材料一批,价值5000元,行政管理部门领用修理用乙材料200元。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生产A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了5000元,管理费用增加了200元,应借记“生产成本”账户和“管理费用”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库存材料减少了5200元,应贷记“原材料”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A产品 5000

管理费用 2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5000

——乙材料 200

例20: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领用消耗性丙材料500元。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的共同性费用增加了500元,应借记“制造费用”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的库存丙材料减少了500元,应贷记“原材料”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500

贷:原材料——丙材料 500

4.3.2 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价值较低,使用年限较短,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设备,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为了核算和监督低值易耗品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低值易耗品”总分类账户。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入库的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的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该账户应按各种库存低值易耗品的品种、规格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1)低值易耗品收入的核算

低值易耗品的收入主要是从外单位购入。若购入数量较少,不需入库且直接领用的,可直接计入成本费用,应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类账户,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等账户。低值易耗品收入的核算,与“原材料”收入的核算处理相同。

2)低值易耗品摊销的核算

由于低值易耗品可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多次周转使用而不改变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也是在使用中逐渐转移损耗的,因而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在使用期内进行摊销。具体采用的摊销方法,应按不同低值易耗品的价值大小、使用期限的长短以及每月领用数量的均衡性等情况分别确定,主要有一次转销法和五五摊销法。(1)一次转销法 是指企业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就将其价值一次全部计入成本费用的摊销方法。

例21: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本月领用玻璃器皿一批,价值800元,一次摊入成本。

企业领用玻璃器皿,一方面使生产车间的共同性费用增加了800元,应借记“制造费用”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库存的玻璃器皿减少了800元,应贷记“低值易耗品”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800

贷:低值易耗品——玻璃器皿 800

当低值易耗品报废时,直接将残值作为当月低值易耗品摊销额的减少,冲减有关成本费用。

一次转销法虽然比较简单,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不能准确反映低值易耗品的损耗程度,而且不利于低值易耗品的实物管理。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单位价值较低或使用期限较短,一次领用数量不多的低值易耗品。(2)五五摊销法 即领用时先摊销其成本的一半,在报废时再摊销其成本的另一半。

例22: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办公用家具一批,价值2000元,采用五五摊销法。

管理部门领用家具,领用时,摊销成本的一半,管理一方面使企业的费用增加了1000元,应借记“管理费用”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的库存家具减少了1000元,应贷记“低值易耗品”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低值易耗品——家具 1000

报废时,摊销成本的另一半,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低值易耗品——家具 1000

五五摊销法有利于成本费用的合理均衡负担,适用于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或一次领用数量较大的低值易耗品。

4.4 固定资产的核算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从固定资产的定义看,固定资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即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用于出售的产品。其中“出租”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不包括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后者属于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属于固定资产。(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比如自用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表现为企业对该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年限。对于某些机器设备或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其使用寿命表现为以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例如,汽车或飞机等,按其预计行驶或飞行里程估计使用寿命。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意味着固定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随着使用和磨损,通过计提折旧方式逐渐减少账面价值。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对固定资产进行后续计量的重要内容。(3)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具有实物特征,这一特征将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区别开来。有些无形资产可能同时符合固定资产的其他特征,如无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但是,由于其没有实物形态,所以,不属于固定资产。

4.4.1 固定资产购入的核算

购入的固定资产是指用现金或者赊购的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其原价应包括固定资产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及相关税金,如果购入的固定资产是需要安装的,还应包括安装费。

若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则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纳入固定资产成本核算,可以在销项税额中抵扣。

为了对固定资产的购入进行核算,企业应设置如下两个总分类账户:

第一,“固定资产”账户。为了核算和监督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企业应设置“固定资产”总分类账户。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的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贷方登记减少的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现有全部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固定资产”属于资产类账户,一般按固定资产的类别、使用部门以及固定资产的具体名称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第二,“在建工程”账户。为了核算和监督企业所购建的各项固定资产在实际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实际支出,企业应设置“在建工程”总分类账户。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因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实际支出,贷方登记结转已完工并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实际成本(原始价值),该账户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尚在购建中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建工程”属于资产类账户,应按在建固定资产项目名称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分别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这种情况是指购入固定资产不需要安装就可以直接交付使用,其会计核算比较简单,购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交付的价款作为购入固定资产原价,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例23:实德公司购入生产用车床一台,直接交付车间使用,价款50000元,增值税税额8500元,发生运输费1500元,保险费5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企业购入车床一台,一方面使企业固定资产增加了52000元,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增加了8500元,应借记“固定资产”账户和“应交税费”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银行存款减少了60500元,应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车床 5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

贷:银行存款 60500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这种情况是指购入的固定资产需要经过安装以后才能交付使用。会计核算上,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以及发生的安装费用等均应通过“在建工程”账户核算,待安装完毕后再由“在建工程”账户转入“固定资产”账户。购入时,按实际支付价款,借记“在建工程”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安装完成交付使用时,按其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在建工程”账户。

例24:实德公司购入需要安装的冲床一台,价款40000元,增值税税额6800元,发生运输费2000元,包装费10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企业购入冲床一台,一方面使企业固定资产安装工程增加了43000元,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增加了6800元,应借记“在建工程”账户和“应交税费”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银行存款减少了49800元,应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冲床 43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0

贷:银行存款 49800

例25:在安装上述冲床过程中,共发生安装费用3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发生安装费用,一方面使企业固定资产安装工程支出增加了3000元,应借记“在建工程”账户,另一方面使企业银行存款减少了3000元,应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冲床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上述冲床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在建工程”账户已汇集了冲床的实际成本,即该冲床的原始价值为46000元,这时,应从“在建工程”账户转入“固定资产”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冲床 46000

贷:在建工程——冲床 46000

4.4.2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企业的固定资产虽然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使用过程中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都会引起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固定资产的有形磨损是指固定资产的物质磨损,因为这种磨损会使原有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发生损耗。固定资产的无形磨损是由于科技进步而引起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损耗而减少的价值称为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而引起的价值损耗应在其使用年限内用计提折旧的形式实现其价值补偿。计入一定会计期间成本费用的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称为折旧费。

1)影响折旧的因素

企业计算各期折旧额的依据或者说影响折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折旧的基数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一般为取得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即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企业在具体计提折旧时,一般应以月初所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2)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预计的固定资产报废时所取得的残值收入扣除发生的清理费用后的数额。残值收入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残体中可回收利用或出售的废料、零部件等的价值;清理费用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发生的工资和其他费用等。由于在计算折旧时,对固定资产的残余价值和清理费用只能预先估计,就不可避免存在主观性,但一般将净残值控制在固定资产原值的3%~5%的范围内。(3)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各期应提的折旧额。在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时,不仅要考虑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还要考虑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由于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也很难估计准确,因此,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也只能预计,同样具有主观随意性。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2)计算折旧的方法

会计上计算折旧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平均年限法(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本节只介绍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为:

例26:实德公司一幢办公楼的原值为1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30年,预计残值收入为5万元,预计清理费用为3万元。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为:

在会计实务中,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是以月初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乘以月折旧率来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指一定时期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现以上例资料求得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和月折旧率分别为:

在直线法下,可将折旧年限相同的固定资产的原值相加后乘以相应的折旧率求得各期的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为:

某类固定资产的月折旧率=某类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12

某类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值×该类固定资产的月折旧率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比较简便,但它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固定资产在其使用前期工作效率相对较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就多;而在其使用后期,工作效率一般呈下降趋势,因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就逐渐减少。平均年限法不考虑这一点,明显是不合理的。其次,固定资产在不同的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将随着其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大,而平均年限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弥补了平均年限法只注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其计算公式为: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27:实德公司一台挖掘机原值60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4%,预计全部工作时数为30000小时,2010年8月份实际工作时数为200小时,计算该项固定资产8月份的折旧额。

8月份折旧额=19.2×200=3840(元)

工作量法是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能随着它的使用程度的增加而减退,因此,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根据该项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量摊配于各个会计期间的。其优点在于把固定资产的服务效能与固定资产的使用程度联系起来。但这种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预计的总工作量难以估计,而且没有考虑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服务潜能的影响。这种方法适合于各期完成工作量不均衡的固定资产。

3)折旧的核算

企业为了核算和监督固定资产的折旧,应设置“累计折旧”总分类账户。该账户是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调整账户,其贷方登记累计折旧的增加额,即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借方登记累计折旧的减少额,即登记企业出售、报废和毁损固定资产已提折旧额的转销数,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的累计已提折旧额。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借记“制造费用”(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等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

例28:实德公司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本月基本生产车间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为50000元,管理部门应计提的折旧为15000元。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50000

管理费用 15000

贷:累计折旧 65000

习 题

一、名词解释

1.流动资产

2.货币资金

3.坏账损失

4.低值易耗品

5.五五摊销法

二、单项选择题

1.企业自行购建固定资产时应按()入账。

A.购进价

B.购进价加运杂费、包装费

C.购进价加运杂费、包装费、安装费

D.原始价值

2.对于各月使用程度相差较大的设备采用()计提折旧最合理。

A.平均年限法

B.工作量法

C.年数总和法

D.双倍余额递减法

3.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金应计入()。

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

C.资产减值损失

D.其他业务成本

三、多项选择题

1.通过“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的结算方式有()。

A.银行本票

B.银行汇票

C.商业汇票

D.信用卡

2.存货是指企业拥有的为()而储备的各种物资。

A.筹资

B.销售

C.投资

D.耗用

3.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有()。

A.一次转销法

B.净值摊销法

C.分期摊销法

D.五五摊销法

4.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要考虑的因素有()。

A.固定资产原值

B.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

C.固定资产的净值

D.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

5.商业汇票按承兑人的不同包括()。

A.银行汇票

B.银行承兑汇票

C.商业承兑汇票

D.银行本票

四、判断题

1.货币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在循环周转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它由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2.商业汇票的结算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3.已经支付货款,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在途商品属于存货的范围。()

4.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有形资产。()

5.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包括功能损耗和无形损耗。()

6.现金的序时核算是通过设置“库存现金”总分类账进行的。()

五、问答题

1.什么是资产?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广义现金和狭义现金的区别是什么?

3.什么是存货?在会计核算中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4.什么是固定资产?它与低值易耗品的区别是什么?

5.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什么是折旧费?影响折旧的因素有哪些?

6.什么是固定资产的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六、业务练习题

练习一(一)目的:练习货币资金的核算。(二)资料:

1.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0元备用。

2.职工李顺出差,预借差旅费1500元,财务科以现金付讫。

3.开出转账支票一张,支付前欠A公司货款48000元。

4.收到B公司偿还的货款98000元,存入银行。

5.收到C公司商业汇票一张,归还前欠货款18000元。

6.企业办公室报销业务招待费1800元,财务科以现金付讫。

7.职工李顺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1300元,其余200元财务科收回现金。

8.企业将当日多余现金32000元存入银行。(三)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练习二(一)目的:练习存货的核算。(二)资料:

1.企业从某供货单位购得钢材50吨,单价2000元,增值税率17%,货款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钢材尚未运到。

2.企业用转账支票支付上述钢材的运输费15000元。

3.上述钢材验收入库,按实际成本转账。

4.企业本月共发出甲材料30吨,乙材料900千克,实际单位成本分别为2200元和180元。上述材料的用途分别为,用于生产A产品的甲材料为18吨、乙材料为300千克,用于生产B产品的甲材料为12吨,乙材料为400千克,生产车间一般耗用乙材料为150千克,管理部门耗用乙材料为50千克。

5.企业外购一般用工具一批,发票上注明价款为8000元(不考虑增值税),工具已验收入库,货款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了5000元,其余暂欠。

6.基本生产车间领用工具一批,实际成本为4500元,采用五五摊销法。(三)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练习三(一)目的:练习固定资产的核算。(二)资料:

1.企业从某机床厂直接购得一台机床,价款100000元,增值税税额17000元,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了50000元,其余暂欠,该机床已交付安装。

2.企业用转账支票支付上述机床的运杂费5000元。

3.上述机床在安装过程中从材料库房领用原材料8000元,另用现金支付安装工人工资2500元。

4.上述机床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办理决算手续。

5.企业从五金交电公司用转账支票购入一台电动机,直接交装配车间使用,电动机价款为200000元,增值税税额34000元。(三)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练习四(一)目的:练习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二)资料:

1.按规定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88000元,其中生产A产品用设备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65000元,管理用设备应计提折旧23000元。要求: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2.基本生产车间新增一台价值为50万元的设备,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20000元。要求: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该设备每月应计提的折旧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5 负债的核算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负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掌握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利息和长期借款的核算方法。

前已讲到,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以上定义强调负债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负债是“现时义务”;二是偿付债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这样界定有利于防止利用负债类账户(如“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账户)隐藏利润、转移资金等造假行为。企业的负债一般可按流动性的大小或偿还期的短长,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5.1 流动负债的核算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等。

5.1.1 短期借款的核算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含1年)以下的各种借款。短期借款应按实际发生的借款数额确认和记录。

短期借款的核算是通过设置“短期借款”总分类账户进行的。同时应按债权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并按借款种类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短期借款”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该账户的贷方登记借入的短期借款,借方登记归还的短期借款,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本金。

企业借入的短期借款,除了按期归还本金外,还应按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金融机构一般按季结算利息,而企业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实际支付利息前按月预提利息,计入预提月份的财务费用。因此,企业应设置“应付利息”账户和“财务费用”账户。“应付利息”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该账户核算企业按规定从费用成本中预先提取而尚未支付的费用。其贷方登记按规定预提计入本期费用成本的各项支出,借方登记实际支付数,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企业已经预提而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期末如为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实际支付的费用大于预提数的差额,即尚未摊销的费用。

例1:4月1日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向某农业银行借入600000元,期限3个月,年利率6%。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了600000元,另一方面使企业的流动负债增加了600000元。因此涉及“银行存款”和“短期借款”两个账户。“银行存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短期借款”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应分别登记在“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和“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600000

贷:短期借款——××农业银行 600000

例2:按权责发生制要求,按月预提600000元短期借款的利息。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因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增加了3000元,(600000×6%÷12),另一方面使企业应付利息增加了3000元,因此涉及“财务费用”和“应付利息”两个账户。“财务费用”账户属于费用类账户,“应付利息”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应分别登记在“财务费用”账户的借方和“应付利息”账户的贷方。4月份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3000

贷:应付利息——借款利息 3000

5月份预提利息时,作相同的会计分录。

例3:以上600000元短期借款到期,以银行存款还本付息。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筹集资金的费用(第三个月的利息费用)增加了3000元,另一方面由于以银行存款支付本金和利息,银行存款减少了609000元,同时使应付利息(第一、二两个月应付利息)减少了6000元、短期借款减少了600000元。因此涉及“财务费用”、“应付利息”、“短期借款”和“银行存款”四个账户。“财务费用”账户属于费用类账户,“应付利息”和“短期借款”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银行存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应分别登记在“财务费用”、“应付利息”、“短期借款”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3000

应付利息 6000

短期借款 600000

贷:银行存款 609000

5.1.2 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核算

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购买材料物资或接受劳务而发生的,尚未支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上述业务以外的应付款项,如应付租金、暂收的押金、应付赔偿款等应列作其他应付款。

应付账款的核算是通过设置“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进行的,同时应按供应单位名称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应付账款”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该账户的贷方登记应付账款的发生数,借方登记应付账款的偿还数,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偿还的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预收购货单位的货款。预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负债,但无须用现金偿还,而是以商品或劳务抵偿。

预收账款的核算是通过设置“预收账款”总分类账户进行的,同时,应按购货单位名称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预收账款”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该账户的贷方登记预收账款的收入数,借方登记预收账款的结算和退还数。期末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应由购货单位补付的款项。按制度规定,如果企业预收货款的经济业务不多,也可不设置“预收账款”账户,而将预收货款并入“应收账款”账户核算。

例4:企业向利民公司购入甲材料一批,买价80000元,增值税13600元,其中以银行存款支付50000元,余款暂欠。甲材料已验收入库。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库存材料增加了80000元和应交给国家的增值税减少了13600元,另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了50000元和应付账款增加了43600元。因此涉及“原材料”、“应交税费”、“银行存款”和“应付账款”四个账户。“原材料”账户和“银行存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应交税费”和“应付账款”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应分别登记在“原材料”账户、“应交税费”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甲材料 8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36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应付账款——利民公司 43600

例5:按合同规定,企业收到南京市民生商场订购A产品预付的货款100000元,已存入开户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银行存款增加了100000元,另一方面使企业的预收货款增加了100000元。因此涉及“银行存款”和“预收账款”两个账户。“银行存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预收账款”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应分别登记在“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和“预收账款”账户的贷方。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预收账款——南京民生商场 100000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