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数字化供应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3 15:29:45

点击下载

作者:黄滨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透明数字化供应链

透明数字化供应链试读:

透明数字化供应链黄滨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透明数字化供应链 / 黄滨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10

ISBN 978-7-115-51994-8

Ⅰ.①透… Ⅱ.①黄… Ⅲ.①供应链管理 Ⅳ.①F252.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92201号◆  著 黄滨责任编辑 陈宏责任印制 彭志环◆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开本:787×1092 1/16印张:17  2019年10月第1版字数:330千字  2019年10月北京第1次印刷定价:69.00元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656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47号内容提要

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拥有强大供应链的企业必然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如何打造强大的供应链?供应链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什么?企业应该用什么样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开展供应链管理工作?本书将全面、详细地回答这些问题。

本书紧紧围绕透明数字化供应链这个主题,从基础理论、思维意识和工具、实践应用三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认识供应链、把握供应链、改善供应链的一个独特视角。为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运用相关内容,全书给出了90道思考讨论题,读者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这90个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获得新的管理思路。

本书适合各类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培训机构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序一

黄滨的新书《透明数字化供应链》问世了,本书与之前出版的《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物流透明3.0》等一脉相承,既是黄滨领导的理论团队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也是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多年来的实践结晶。

自从2007年首次召开了“物流管理透明峰会”,易流科技每年都会举办一场这样的公益活动,在业界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可以说,易流科技在推进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面是有贡献的。易流科技之所以能够形成自己的品牌,是因为他们长期坚持一个主题——透明化,并持续不断地进行理论探索,形成了一套关于透明化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在物流领域既能概括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又能适应信息化的动态发展。可以说,他们形成了物流信息化的透明化学派。在国内的物流领域,在学术上能够自成流派的还不多见。

狭义地讲,透明化原本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介的属性,人们用信息衰减或失真的程度来表示媒介的透明度高低;广义地讲,透明化是指能够更容易地获得更多的信息。即便如此,透明化的概念仍然不能替代信息化。因此,本书所说的透明化实际上是把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应用的全过程包含在内的,包括信息采集技术的数字化、信息传输的互联互通、信息应用的智慧化和可视化等。这些过程可以把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概括进去,从而使透明化在技术层面上可以替代信息化,并产生更加生动、具体的效果。

建立透明化理论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体现了理论探索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必然规律。物流领域的透明化理论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物流透明1.0”“物流透明2.0”和“物流透明3.0”。“物流透明1.0”解决了最基础的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采用数字技术识别管理对象的身份信息和时空状态信息。这对没有信息化基础的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物流透明1.0”解决了数字信息从无到有的问题。“物流透明2.0”则覆盖了物流的基本作业流程和相关的利益主体,使信息流可以与业务流一一对应。“物流透明2.0”体现为流程信息的及时、准确,基于这样的信息可以解决优化流程、不断提高物流运营效率的问题。“物流透明3.0”则从物流作业管理扩展到与上下游的分工协作关系,进而形成了“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理论。“物流透明3.0”解决了掌握供应链的状态及风险,实现分工协作体系的均衡与发展的问题。通过这一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技术上的差异并非主要因素,决定性因素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或需求导向始终是理论研究的基本规律,这也是认知的基本规律。

本书还有许多应用案例、方法工具、思考题目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们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思考书中的内容。黄滨曾亲自去过上百所院校和诸多企业,开展关于透明化的理论交流和实践,并在交流中不断完善了透明化理论体系。因此,我丝毫不怀疑本书的实用性,我也十分赞赏黄滨和易流科技在理论研究上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

物流行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专业特点,一直缺少基础理论作为支撑,甚至能够在物流领域做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都不多。目前,绝大多数物流理论研究都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的的,研究人员和机构之间缺乏交流和传承,所以至今业界还难以形成一个凝聚了共识的基本认知框架。没有基础理论框架的指导,具体的研究往往就是低水平重复的。基础研究有时被一些人称为“无用之学”,这是因为,在一个过分追求使用价值的环境中基础研究是很难得到重视的。如果能够降低一点对基础理论的实用性的要求,更加重视其开拓认知的作用,将会形成有助于基础理论研究的良好社会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黄滨和易流科技能够坚持10多年的透明化理论研究,实属难能可贵,是非常有远见的。

衷心期待透明化理论能够不断完善,与时俱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于2019年7月序二

信息是现代物流的神经。信息透明是推动物流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从墙上挂的小黑板到计算机,再到移动互联网和App,从物流要素中人、车、货、仓的透明,到单据流转、流程节点和业务网络的透明,再到基于供应链、需求链的产业信息透明,物流信息透明推动着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物流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信息透明。

在《透明数字化供应链》成书之际,我有幸先睹为快。掩卷深思,不禁感慨系之:将“物流透明”进行到底,“物流透明”永远在路上。本书作者黄滨担任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思路和见解。他创办物流透明管理研究院,兼任多所院校的兼职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既是学者型企业家,也是企业家中知行合一的研究者。在“物流透明”理论研究领域,黄滨称得上是不畏艰险的拓荒者、不知疲倦的先行者。十几年来,他始终坚持在“物流透明”领域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先后创作了《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物流透明3.0》《互联网+物流导航》等多本专著;辗转十余万里,举办近百场专题讲座,传播“物流透明”理论。《透明数字化供应链》是黄滨近年来在“物流透明”理论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兼具创新性、实用性和普及性的力作。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作者邀我为其作序。就本人的学识水平与业界影响力来说,本无力担此重任,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顽强执着的精神感染着我,只好欣然领命,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请读者批评指正。

黄滨坚持“将透明进行到底”的理念,围绕数字供应链发展的实际,从基础理论、思维意识和工具、实践应用三个层面渐次展开,为读者呈现了认识供应链、把握供应链、改善供应链的独特视角。本书不仅追求理论创新,也追求实用性,这正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为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每个章节的内容,全书列出了90道思考讨论题。如果读者能够结合自身企业的特性,围绕这90个问题做深度思考,一定能打开管理思路。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实践领域的推动,也需要理论体系的探索。黄滨多年来坚持实践,对“物流透明”理论的普及深化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黄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耕耘,不断前进。也希望更多的物流工作者和理论研究人员投身到我国物流行业经营规律的探索、挖掘、提炼和普及工作中来,为推进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物流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执行)副会长“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于2019年7月序三

今天收到黄滨先生的又一部著作《透明数字化供应链》,我欣然受邀为其作序。

黄滨先生是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校外导师,在过去的10余年中,我们开展了多个方面的合作。以我的了解,黄滨先生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企业家。在2006年,他合伙创办了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天,易流科技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企业,在物流科技、车货配载、无车承运人等领域做了诸多创新性的工作。

在经营企业的同时,黄滨先生深入研究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将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地提出了“透明管理”理论和技术。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他连续出版了《物流透明3.0》《互联网+物流导航》等多部著作。

难能可贵的是,他给自己定下了举办100场透明管理讲座的计划,希望将自己的心得传播给更多企业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到今天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这个目标。我真心为黄滨先生这位朋友和合作伙伴而自豪,为其付出而感动!

今天,互联网、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加速了社会活动的透明化进程。《透明数字化供应链》可以说是黄滨先生对透明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进一步升华。本书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思考供应链的演进发展规律,对企业如何规划自己的供应链战略,供应链从业人员如何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给出了非常务实的建议。

概括地讲,这本书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特点:一是结合企业实践,阐述和分析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技术;二是给出了企业开展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的思维、技术和工具;三是将思想、技术和方法应用于实践,提出了构建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的实施路径。

黄滨先生的这部新著既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又有具体的落地实践指引,是一本既切合实际又不乏理论支撑的实践指南。在书中,他还特别提炼了90个思考问题,读者可以将这些问题与书中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以加深对书中理论知识的理解。

我们有理由相信,生产、流通和物流等领域的诸多企业家和管理人员,以及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能通过阅读本书而受益。我们真心地希望广大企业运用本书所提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方法,推动企业的持续改善,打造出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的、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西安企业家学院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于2019年7月序四

易流科技的黄滨先生长期从事物流及供应链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先后出版了《物流透明3.0》《互联网+物流导航》等多部专著,为物流及供应链领域管理经验的提炼总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适逢黄滨先生的新著《透明数字化供应链》完稿,邀请我作序,我欣然接受。

黄滨先生始终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围绕“透明”这一核心理念不断丰富物流行业的理论研究,从最开始提出的“运输过程透明”,到随后的“物流透明3.0”,再到本书所提出的“透明数字化供应链”,透明理论逐渐形成并得以完善。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难发现,它不仅提供了认识供应链的历史视角、时代视角以及优化供应链的企业实践视角这三种视角,而且系统地阐述了认识供应链、优化供应链所需掌握的基本思维与工具,通过介绍供应链管理方法来帮助管理人员掌握供应链管理的一般规律,让他们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应对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书中介绍的十四种思维意识与七种管理工具,正是黄滨先生结合自身多年的学习与实践经验所形成的对于供应链管理规律的认识。对任何一位希望掌握广泛适用的供应链管理方法的管理人士而言,这些思维意识与工具都是值得了解和应用的,它们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一条有效的能力提升途径。

相信每一位耐心阅读本书的管理人员都可以在学习和应用本书所介绍的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读者朋友在看完本书后,还要进行持续的反思与实践,推动企业的持续改善。值得注意的是,黄滨先生在书中还特别提出了90个思考问题。结合这些问题,管理人员可以对自身所处的供应链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本书兼顾理论与实践,既有理论支撑,也有实践指引,对企业的经营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相信本书的出版将进一步丰富国内的供应链管理理论,我期待着本书能为国内供应链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我也希望本书能够促进企业界涌现出越来越多能力杰出的供应链管理人员,并进一步推动国内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授中欧普洛斯供应链和服务创新中心主任于2019年7月序五

易流科技在创业伊始,就想做一家有灵魂且能够长远发展的企业。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和目标,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需要构建自身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易流科技下大功夫探索和建设“透明理论”体系,不仅是出于行业探索的需要,也是出于构建企业自身理论自信的需要。“透明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易流科技对行业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从2007年的《运输过程透明管理》,到2015年的《物流透明3.0》,再到如今的《透明数字化供应链》,“透明理论”体系的研究视野,从最开始的运输过程,逐渐拓宽到物流全链条,再到如今的供应链生态体系,我们对行业认知的广度和深度是在不断增加的。“透明理论”体系,不仅是易流科技对行业探索和研究的总结,也是易流科技进行“透明服务”创新的指南。在“运输过程透明”阶段,易流科技的产品体系主要聚焦于车队管理和运输过程的可视化;在“物流透明”阶段,易流科技的产品体系更加聚焦于货物本身的移动过程。在接下来的“供应链透明”阶段,易流科技将会通过持续创新,为广大的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企业等提供更加广泛和更深层次的产品服务、数据服务、应用功能服务、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等。

本书的作者黄滨老师是易流科技的联合创始人。2006年9月19日,我们共同创办了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黄老师一直致力于物流及供应链理论的研究和传播,对丰富和完善“透明理论”体系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黄老师所带领的理论研究团队的新著《透明数字化供应链》是“透明理论”体系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透明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易流科技将会持续地加大理论研究和建设方面的投入。

最后,希望此书能给广大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给不同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变革带来有益的借鉴!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2019年7月自序

亲爱的读者,祝贺您即将正式开启阅读本书之旅!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知识碎片化、男女老少都被智能手机俘虏成“低头族”的时代,如果您还能静下心来手捧书卷进行系统的阅读和学习,那么您定会获得与众不同的洞见。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不是体形与外貌的差异,也不是财富与地位的差别,而是每一个人看待世间万物的视角不同、认知不同、感受不同。

在供应链领域,每个人看问题的视角是不同的,对供应链的认知与理解也是不同的。本书的宗旨就是带领读者以系统的视角来重新认识供应链,剖析供应链,并探讨如何驾驭供应链。

大家在阅读正文内容之前,有必要对本书的基本视角和内容结构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请大家以学以致用的心态来阅读各个章节的内容。本书的基本视角

本书以三大基本视角来看待问题,这三个基本视角分别是历史的视角、时代的视角和实践的视角。

首先,我们要以历史的视角来认识供应链。有人认为供应链博大精深,穷尽一生都无法全面了解供应链,把握供应链的本质。他们如此恐惧,是因为他们在供应链里面看供应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仿佛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

也有人认为,供应链只是一个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概念,是一幅只有轮廓而没有具体内容的画像,似乎谁也说不清供应链究竟是什么。他们如此困惑,是因为他们缺乏对供应链的深入剖析与感受。

要想客观、深入地理解供应链,就要以历史的视角来认识供应链。供应链的出现早于“供应链”这个概念的出现。供应链在远古时代就出现了,只不过最近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供应链”。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一个人的名字来判断这个人的品行与能力。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根据供应链的概念和定义来粗浅地判断供应链。历史目光如炬,只有它才知道供应链为何物,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来认识供应链。

其次,我们要以时代的视角来洞察供应链。时代之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供应链历来都是顺势发展的,供应链接下来的发展也必定是顺势而为的。

当下的时势是什么?当下时势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透明数字化。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都在不断地强化透明数字化。人们所说的数字经济、数字时代,都建立在扎实的透明数字化的基础之上。在这样的趋势下,传统供应链必将转型为透明数字化供应链,这正是本书的主题。

最后,我们要以实践的视角来驾驭供应链。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视角纵然能让智者“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但若对改变供应链艰难的现实与现状没有帮助,又有何用?所以,我们要以实践的视角来探讨如何驾驭供应链。

在现实中,是谁在驾驭供应链呢?不是博学的学者,不是勤勤恳恳、精益求精的产线工人,也不是单独的某家企业。驾驭供应链的是市场,是经济政策,是供应链整个链条上各家企业之间的协作。其中,不同企业之间的协作才是驾驭供应链的真正舵手,每一家企业只能驾驭自身所能掌控的某些供应链环节而已。因此,我们要以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视角来探讨如何驾驭供应链。本书的内容结构

本书共分为五篇,分别是供应链历史观、透明数字化供应链、供应链的局、思维意识和工具以及透明数字化供应链实践。

第一篇以历史的视角来阐述供应链。该篇包括五章内容。

第1章主要阐述了供应链的重要性。如果读者早已认同供应链很重要,那么可以略读本章。

第2章主要阐述了供应链发展的历史脉络。本章讲述了很多关于供应链的历史和经济知识,比较有趣,建议读者仔细阅读。

第3章和第4章阐述了供应链的基本知识。如果读者对供应链非常熟悉,那么可以略读这两章;如果读者未曾系统地学习过供应链的相关知识,就要认真阅读这两章,并了解供应链相关概念背后的知识。

第5章主要剖析了供应链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如果读者对经济发展趋势已洞若观火,那么可以略读本章。

第二篇以未来的视角来看待供应链。该篇包括五章内容。

第6章对透明数字化进行多维度剖析,阐述了透明与数字化的基本常识,透明与数字化之间的关系,以及透明数字化的基本观点。如果读者的对科学理论研究感兴趣,那么可以认真阅读本章;如果读者对科学理论不太感兴趣,那么可以略过本章。

第7章、第8章和第9章系统地阐述了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的内涵,建议读者认真阅读。

第10章主要阐述了实现透明数字化供应链所需的相关条件。如果读者是业界人士,建议重点关注前两个小节;如果读者是政策制定者或行业协会等方面的人士,建议重点关注第三个小节。

第三篇以企业实践的视角来阐述如何推动供应链变革。该篇包括四章内容。

第11章主要阐述了如何以全局的视角来看待供应链,主张用企业系统思维来看待供应链。如果读者对企业系统有非常深入的了解,那么可以略读本章;如果读者对企业系统的运行认知不足,那么请认真阅读本章。

第12章主要阐述如何了解供应链及企业系统的现状,建议读者认真阅读本章。

第13章主要介绍了如何设计供应链升级方案,第14章主要介绍了如何推动企业供应链的变革,建议读者仔细阅读这两章。

第四篇以思维意识和工具的视角来阐述从事供应链管理应该掌握的思维意识和工具。该篇包括两章内容。

第15章主要介绍了供应链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思维意识,提供了认识供应链的多个视角,建议读者仔细阅读。

第16章主要介绍了开展供应链管理的一些必备工具,介绍了一系列适用于特定场景的问题处理方法,建议读者结合实践加深对工具的理解。

第五篇以实践操作的视角为分析、优化、构建透明数字化供应链提供了实践路径。该篇包括四章内容。

第17章主要介绍了对供应链进行定性评估的一些思路。

第18章主要介绍了对供应链进行定量评估的一些思路,建议读者结合自身企业的情况仔细阅读。

第19章主要介绍了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的实践路径,建议读者仔细阅读。

第20章主要介绍了供应链达人的进阶路径,为供应链管理人员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建议读者仔细阅读。本书力求学以致用

如果您想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那么请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做到三点:一是结合现实情况理解书中的知识和观点,二是将书中介绍的工具和方法内化,三是在经营管理实践中进行灵活应用。

结合现实情况理解书中的知识和观点,是指结合现实中行业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理解书中的知识和观点。读者可以根据本书提供的脉络,结合自身经验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补充和丰富。书中的知识、观点和理论是用来帮助读者理解现实的,所以大家必须结合现实情况来对书中的内容进行独立思考、理解和吸收。例如,供应链的重要性、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供应链管理的本质等是不是第1章、第2章和第4章描述的那样,读者要结合现实情况加以判断。

将书中的工具和方法内化,是指对书中的各种工具和方法的内在逻辑建立清晰的认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例如,判断企业的现状时,自然就会想到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分析企业系统时,自然就会想到用SIPOC模型来分析,等等。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独立思考。同时,建议读者认真对待每一章后面的思考讨论题,结合这些问题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在经营管理实践中进行灵活应用也非常重要。《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任何知识、观点、方法及工具的应用都需要结合现实场景,都有前提条件。例如,管理者要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企业供应链升级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路径。要想做到灵活应用,就要忘记书中的原文是如何叙述的,但要能够运用书中的知识、观点、理论、方法和工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学会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读薄是指提炼出书中的关键知识点,理解关键知识点;读厚是指围绕关键知识点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把书“读没了”,形成自己的一套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及方法体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的整体架构

数字化一切、将一切数字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物流及供应链领域的数字化研究和探索方兴未艾。

本书所介绍的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的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理解透明数字化供应链可以从技术基础、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结构、数字化场景和消费者感知四个层次入手。图1 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示意图(1)技术基础。透明数字化供应链建立在一切可用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包括但不限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装备和工业工程等。(2)供应链结构。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的结构与传统供应链有很大的不同。在透明数字化供应链中,用户的需求触发供应链流程。这个流程从用户的需求表达环节开始,到用户使用或享用商品或服务环节结束,这是一个端到端的闭环流程。而设计服务商、生产商、流通交付服务商、零部件供应商和售后服务商等供应链参与角色,在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的机制下,为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快速有效响应而密切配合、紧密协同。(3)数字化场景。透明数字化供应链将表现为多元的数字化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流动等场景。(4)消费者感知。消费者对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的感知,可能来自对便捷的个性化定制、扫描追溯、无人超市、无人配送等消费场景的体验,也可能来自无人工厂、定制服务等工作环境及工作方式的变化。

总之,图1只是对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的简单描绘,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的未来形态肯定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而本书的任务,就是对透明数字化供应链进行定义、解构和剖析,介绍做好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工作所需的意识和工具。全书思考与讨论题汇编

苏格拉底说,最好的授课方式是提出问题,启发学员思考,学员的思考过程比问题的答案更加重要。

在编著本书的过程中,笔者围绕每个章节的内容,一共给出了90道思考与讨论题,这些问题基本都是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读者能够深入理解本书的内容,对供应链产生更全面的认识。

请您认真思考这90个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时,可以跳出本书找答案,不要被本书的框框所限制。对这90个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也是把这本书“读厚”的过程。

您可以一个人思考,也可以组织团队共同思考。

1.企业如何获得供应链的话语权?

2.为什么在招商引资时要考虑供应链的整体配套?

3.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看,深圳为什么会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4.结合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对未来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有什么影响?

5.请您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供应链下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

6.供应链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请阐述供应链的演进过程。

7.假设您是古时候的君王或宰相,您打算怎么管理粮食、盐和铁的供应链?

8.您怎么看待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供应链发展?

9.牛鞭效应会带来什么样的消极影响?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牛鞭效应所带来的问题?

10.供应链的管理难题有哪些?

11.假设您是一家大型企业的CEO,您打算怎么管理企业的供应链?

12.您打算如何培养您所在企业的供应链人才?

13.请谈谈您对供应链管理本质的理解。

14.请谈谈供应链中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商流、单据流和业务流之间的关系。

15.请谈谈您对供应链“正三流”集成和“副三流”集成的理解。

16.请列举现实生活中消费升级的例子。

17.请谈谈您对C2B和C2M模式的理解,它们的瓶颈分别在什么地方?

18.哪些因素在影响和推动着供应链的变革?

19.请谈谈您对供应链数字化的理解。

20.什么是透明?请谈谈您对透明的理解。

21.透明与数字化之间是什么关系?您如何理解透明数字化?

22.一个透明的世界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什么?请谈谈您的理解。

23.“物流透明3.0”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4.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的定义是什么?

25.透明数字化供应链与数字化供应链有什么异同之处?

26.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的理论框架是什么?

27.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的需求传导机制是什么?怎样才能够做到先明确需求再组织供给?

28.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其与传统供应链的结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9.透明控制塔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企业如何构建透明控制塔?

30.相比于传统供应链,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的角色关系会发生哪些变化?

31.透明数字化供应链为什么能够消除牛鞭效应?

32.透明数字化供应链在数字经济中的作用和价值是什么?

33.在透明数字化供应链时代,个人如何才能够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34.如何让传统供应链接受技术赋能,使之转变为透明数字化供应链?

35.如何在业务运营层面让透明数字化供应链取代传统供应链?

36.透明数字化供应链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推动?如何培养这个方面的人才?

37.如何理解宏观政策对透明数字化供应链发展的重要性?

38.站在企业的立场,如何看待供应链全局?

39.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涉及哪些方面的事务?

40.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看,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

41.供应链的价值链延伸有哪几种方式?如何理解?

42.了解企业的供应链现状时,具体要了解企业的哪些方面?

43.企业推动供应链变革的目标有哪些?

44.假如您是企业的供应链负责人,您敢不敢接手企业的供应链变革工作,敢不敢挑战企业的供应链残局?对于企业的供应链变革,您将如何做到胸有成竹?

45.企业的供应链升级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46.制定企业供应链升级目标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47.对于企业的供应链升级,您会在自身的权责范围内做些什么?

48.推动企业的供应链转型为透明数字化供应链可能面临哪些困难?企业应该如何布局?

49.推动企业的平台化转型,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事情?

50.为什么要培育企业的透明数字化基因?如何培育和壮大企业的透明数字化基因?

51.如何理解“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这句话?

52.思维意识如何影响工作?

53.您在平时的工作中是否应用了供应链管理人员应具备的14种思维意识?

54.请试着列出一个您最想解决的问题。

55.对于该问题,您绘制鱼骨图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将问题分类,还是找出原因和对策?

56.您认为“五问法”能否帮您将问题细化到不能再细化?

57.请运用PDCA循环对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包括计划、采购、库存、生产和运输等环节,尽量做到真实和详细。

58.在供应链的运输环节,如果出现延迟交货、配送时间过长等问题,请试着运用PDCA循环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关对策。

59.请列出贵公司(部门)的客户,包括最终用户。

60.您认为贵公司(部门)客户的需求是否明确?请列出您所认为的客户需求。

61.贵公司(部门)的核心流程有哪些?其产品或服务是否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62.贵公司(部门)需要向上游公司(部门)获得哪些支持?

63.贵公司(部门)的关键供应商有哪些?它们分别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

64.基于对价值流的理解,请试着画出贵公司的价值流现状图。

65.基于现状,贵公司主要存在哪些问题?请根据这些问题尝试画出价值流未来状态图。

66.画出价值流未来状态图后,请尝试制订价值流改善计划。

67.您认为改善计划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如果不能,请谈谈主要的阻碍有哪些,如何克服?

68.如果您是贵公司运输部门的负责人,您认为贵公司运输业务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69.请用图表描述该问题的具体状况,对问题进行细化描述。

70.造成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有哪些?如何确定?

71.列出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所需采取的对策,由谁负责实施?需要多久?

72.能否用可衡量的数据来解释该问题得到解决后应获得的效果?

73.问题是否得到了预期的改善?该问题的解决能否为其他部门提供帮助?

74.您认为能否利用瓶颈来控制贵企业的供应链运行?

75.如何找到贵企业的瓶颈?

76.您是如何改善瓶颈的?

77.您认为六顶思考帽与传统的思考方法相比有哪些特点?

78.请在一次会议中运用六顶思考帽进行团队讨论。

79.请试着运用某种思维意识和工具分析贵公司所处的供应链,新的认识与以前的认识有何不同?

80.请写下您在供应链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您认为哪些思维意识和工具能够帮助您解决问题?

81.您认为哪些思维意识和工具值得在整个企业推广?

82.用哪几个定性评估指标能够描述贵公司的供应链水平?

83.提高供应链协作能力有什么价值?

84.如何评价供应链的协作性?

85.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试着用有效产出、营运费用和投资三个指标分析自己企业的考核指标设置是否合理。

86.如何在考核中把时间的价值因素考虑进去?

87.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供应链优化路径?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供应链重构路径?

88.在供应链优化及重构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传统供应链向透明数字化供应链转型?

89.结合本书内容,给自己制订一个供应链技能提升计划。

90.结合本书内容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给自己企业的初、中、高三个层次的岗位画像。第一篇 供应链历史观

供应链涉及经济、管理、科技、人文等方方面面,既有抽象的和复杂的一面,又有浅显的和常识性的一面。要想更好地理解供应链,就要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中去洞察供应链的发展脉络,并回归常识去发现供应链的朴实与灵性。

本篇包括以下五章。

第1章 供应链的“输赢”

第2章 供应链的发展史

第3章 供应链的困境

第4章 供应链管理的“三流演义”

第5章 供应链变革的时代动力第1章 供应链的“输赢”

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或经济话语权、一个地区的贫富程度、一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与供应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各地区主管经济发展的官员、企业的掌舵者,都要充分认识到供应链的重要性。供应链输,则满盘皆输,供应链赢,则发展潜力及后劲无穷。1.1 国家间竞争的供应链较量

日美汽车贸易战以及各国“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的变化均说明了国家间的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供应链的竞争。从供应链视角看美日的汽车贸易战

美日双方在汽车领域的贸易战,实际上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日本拥有完整且不断升级的汽车供应链体系,日本汽车仍旧风靡全球。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工业特别是汽车产业快速崛起。1980年,日本的汽车年产量就已突破110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日本汽车以卓越的性能和节油特色,受到全球市场的欢迎。出口到美国的日本汽车达到200万辆以上,这对美国的汽车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美国的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三大汽车公司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亏损。美国政府开始重视,并决定进行干预。

美国从1981年开始对日本汽车的整车进口采取限额政策。1981年是168万辆,1982年是193万辆,1993年是230万辆。到了1994年,日本出口美国的汽车数量又被迫降低到165万辆。从2007年开始,美国开始利用日本汽车出现的一些质量瑕疵来打压日本汽车,丰田汽车的召回事件就是在2007年从美国开始爆发的,并持续了数年时间。即便美国对日本汽车进行打压,同时大力扶持美国本土汽车品牌,可一旦放宽限额,日本出口美国的汽车数量就会增长。2017年,出口到美国的日本汽车达243余万辆。

从全球汽车销量来看,近年来日本汽车一直占据领先地位。其中,丰田在2013年—2017年连续5年,每年的销量超过1000万辆。日本汽车的成功可以归功于丰田模式在汽车供应链方面的长期积累。虽然日本汽车比较依赖全球市场,但由于其供应链从整车研发设计到零部件供应再到整车组装调试的完整性和自主性,所以不会因为受到美国的打压而伤筋动骨。从供应链视角看全球产业转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差不多每隔20年就会发生一次全球性的产业转移。在产业承接的过程中,有的国家或地区完成了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和升级,从而走向现代化;有的因为没有及时完成对供应链的构建和升级,最终被其他更具优势的国家或地区替代(见图1-1)。图1-1 全球产业转移示意图

第一次产业转移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美国将钢铁和纺织等部分中低端制造业向德国和日本转移。德国和日本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成功地构建和升级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迄今为止,德国和日本仍旧是制造业和经济强国。

第二次产业转移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和德国将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亚洲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在这个过程中,新加坡、韩国和我国的香港、台湾脱颖而出,成为“亚洲四小龙”。就目前来看,在制造业供应链的升级方面,韩国做得更加出色,并在电子、汽车等产业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次产业转移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亚洲四小龙”把制造业转移至我国沿海的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经过30年的发展,在珠三角、长三角及沿海的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供应链生态(1.2节将进一步介绍)。我国沿海地区能够成功承接这一轮产业转移,与我国努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初等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蓬勃发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供给充分等因素有极大的关系。

第四次产业转移发生在2010年左右,部分制造业向我国内陆地区和周边国家(如越南、泰国、印度等)转移。我国内地及周边国家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时候,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得一般,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应用供应链思维来做好产业集群的构建(1.2节将进一步介绍)。从供应链视角看“世界500强”企业的变迁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好坏,除了看GDP,还可以看各个国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见图1-2)。“世界500强”企业的诞生,表面上依赖于市场或资源垄断,实际上依赖于完整的供应链生态以及有组织的价值创造。图1-2 中美日“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变化对比《财富》杂志在1995年正式推出“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排名依据是企业的年度营业收入。1995年,中国仅有3家企业上榜;美国有151家企业上榜,位居世界第一;日本有149家企业上榜,位居世界第二。

在2019年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我国企业的数量已达到129家,超过美国的121家,位居世界第一。多年来,我国构建了门类齐全的工业及制造体系,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供应链生态逐渐完善,已经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这也使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不断增强,国际经济话语权逐渐增强。1.2 区域经济的供应链生态

一个地区的贫富程度与当地的产业有关,凡是经济发达的区域都构建了自己的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供应链生态。本节将从产业集群和招商引资两个方面来探讨供应链对区域经济的重要性。区域产业集群与供应链

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三个省份浙江、广东和福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区域性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区域性的供应链生态,这让当地经济产生了滚雪球式的规模效应,凝聚形成了区域性的经济竞争力。

浙江省民营经济最有特点的两个地方,一个是温州,另一个是金华的义乌。

温州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县域产业集群:乐清(县级市)的断路器,瑞安(县级市)的汽车、摩托车零配件,鹿城(区)的皮鞋,永嘉(县)的泵阀,瓯海(区)的眼镜,龙湾(区)的制笔。每一个产业集群都是一个非常完整且高度互动的供应链生态。以乐清的断路器产业集群为例,一个断路器根据型号不同有数十个至数百个零部件,整条供应链还是比较复杂的。在乐清,断路器的设计、模具制造、零部件生产、整件装配、包装材料与印刷等,都有完整的配套。每一个供应链环节,都有数十家中小企业或数百家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不仅供应链上下游紧密互动,而且每一个环节中的各家企业也充分竞争。同时,在德力西、正泰等大型电器集团的牵引力作用下,不断有人才和技术溢出。大型企业不断升级产品,转向中高端,低端产品则不断溢出,由广大的中小微企业生产。由于产业集群优势,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断路器类电子产品大部分都是在乐清生产的。

义乌是全球闻名的小商品产业聚集地,以针织、拉链、印刷、毛纺、工艺品和玩具等产品门类为主,集生产与批发贸易为一体。这些小商品的单个品类的供应链并不长,但把很多小商品聚焦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不同产品供应链之间的交叉,从而实现了部分供应链环节的规模效应。例如,把纽扣、拉锁、鞋带、围巾、袜子、饰物、打火机和五金工具等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对上游的塑料、金属材料和纺织品的聚合拉动效应。这些小商品聚焦在一起的时候,不仅催生了庞大的批发贸易市场,也增强了商品对下游贸易商及终端客户的吸引力。

在广东的珠三角地区,也有类似于温州和义乌这样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东莞虎门的服装产业、中山古镇的灯饰产业和佛山的陶瓷产业等。在福建泉州的晋江市,形成了由特步、安踏、361度和鸿星尔克等数十家企业构成的运动鞋服产业集群。在江苏丹阳,形成了眼镜产业集群。我国80%的镜片、全世界50%的镜片都是在丹阳生产的,世界各地的镜架流转到丹阳,和镜片一起被装配成眼镜,最后流转到世界各地。这些例子充分说明,区域性产业集群的形成,都是供应链的聚合效应使然。招商引资与供应链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地进行招商引资。然而,招商的成败与供应链有着密切的关系。

长期以来,各地开展招商引资时多以土地配给、基础设施建设、税费减免等方式来吸引企业入驻。在欠发达地区,即便有很多优惠的招商政策,企业也不一定来,即便来了,也不一定就能实现产业落地。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招商引资方缺乏供应链的视角和思维。一家企业决定在哪里落地,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地区有没有相应的供应链配套设施,如果没有,企业是不会轻易落地的。

广西某边境口岸是热带坚果进口的主要通关口岸,但坚果的进口商绝大多数是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多年来,口岸所在地的政府一直下大力气想促成坚果的就地深加工,也推出了诸如提供土地建厂房、给予税费减免等政策,然而效果很不理想。虽然口岸所在地有几家小型加工厂,但深加工产业的规模十分有限。

笔者经过实地走访发现,这些小型加工厂内只有小型生产线。为什么不在口岸所在地进行深加工呢?因为口岸所在地的供应链配套实在太弱,连包装材料都是从长三角地区运过来的。深加工后,由于口岸所在地太偏,成品离下游客户太远,送货的物流成本过高。即便该地有口岸通关优势,但对整条坚果供应链来说,它也仅仅是一个物流节点。坚果的深加工步骤有很多,包括分级拣选、清水浸泡、裂壳、清洗、调味、烘干和包装等。在调味环节,加工企业通常要根据下游经销商客户的要求做调整,以满足每个市场区域内终端客户的需求;在包装环节,加工企业很多时候要使用下游经销商客户的包装。因此,在口岸所在地进行坚果深加工,还有很多的供应链条件不具备,招商引资的效果并不理想。

重庆曾用供应链的逻辑成功地开展过招商引资。重庆在2008年开始大规模向全球的笔记本电脑企业招商,包括惠普和宏基等。重庆不仅招品牌商和组装企业,还招零部件供应商,从而“无中生有”地在重庆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笔记本电脑供应链体系。如今,重庆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球三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都是在重庆生产的,而且70%~80%的零部件实现了本地供应。

总之,各地应该从供应链的视角来思考招商引资政策,从供应链的视角来思考当地的产业发展政策。招来单个企业无法形成生态,企业没有供应链配套便无法生存。1.3 企业发展的供应链基础

企业是基于供应链生存的,极少有企业能掌控供应链的所有环节。企业要想发展得更好,就必须重视供应链。没有供应链的紧密配合,再好的产品、营销或商业模式都没有办法落地。关于手机供应链的两个案例

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看,小米创业之初获得广泛赞誉的“饥饿营销”实则是供应链约束下的无奈选择;锤子手机出货量低与关注度高的反差,同样是供应链约束下的无奈。

小米在2011年推出了第一款手机,当时小米以网络营销和预售的方式将小米手机推向市场。小米第一款手机于8月16日发布,8月19日发售1000部工程纪念版,9月5日接受预定,10月20日正式销售,12月28日开放第一轮购买(限量)。随后,2012年1月4日开放第二轮购买,1月11日开放第三轮购买。第一款小米手机从发售到开放第三轮购买,经历了5个月的时间。当时,小米的营销策略被称为针对发烧友的“饥饿营销”。

小米选择“饥饿营销”,实际上是在供应链约束下的无奈选择。一家初创公司,可以有很好的产品设计理念,也可以引进尖端的设计人才,但若缺乏供应链话语权,则很难调动供应链资源来紧密配合企业的市场行为。

锤子起步时与小米一样,也是明星企业。锤子成立于2012年5月28日,其产品锤子手机的设计理念和营销宣传每一次都能吸引市场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一度被誉为“最有工匠精神和情怀”的手机。然而,锤子手机的迭代速度和出货量与其所受到的关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2012年到2018年年底,锤子用7年时间推出了8款手机,2018年的出货量大概是300万部。同时期的小米推出了近20款手机,2018年的出货量高达1.1亿部;同时期的华为推出了40多款手机,2018年的出货量高达2亿部,并已经成为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二位的手机品牌商。锤子手机受到了市场的极大关注,但是锤子手机的迭代速度和出货量与其所受到的关注不成正比,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锤子自身的实力和体量不足以支撑供应链的快速运转,从而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煤炭新零售模式落地的障碍

笔者曾调研过北方某省的“世界500强”企业S公司,该公司想通过构建煤炭新零售平台来实现煤炭新零售模式的落地。尽管领导层的设想很宏大,但在落地环节却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阻碍,其根本原因是该公司缺乏供应链运营能力。

S公司是当地有名的企业,掌握着当地的很多煤矿资源。S公司旗下拥有众多的子公司,且子公司各司其职,例如,矿业公司负责挖煤,交易中心(公司)负责煤炭的在线交易撮合,运销公司负责收煤款结算、发提煤单等。实际上,煤炭供应链的核心掌握在经销商手中,供应链的信息流、资金链和物流都是通过经销商来协调的(见图1-3)。图1-3 煤炭供应链示意图

S公司想构建煤炭新零售平台,通过平台与终端客户接触,压缩经销环节,从而实现以终端价格把煤炭卖出去。这样的设想在落地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障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S公司没有物流服务能力。在煤炭供应链的诸多增值环节中,末端的四个环节完全由下游的经销商客户控制,如图1-4所示。因此,打造煤炭新零售平台的关键不在于交易,而在于对供应链下游环节的整合。图1-4 煤炭供应链的增值过程

该例子说明,局部的资源垄断不等于对供应链的掌控。若没有供应链延伸服务的支撑,企业要想增加市场份额,也就只能想想而已。

思考与讨论

1.企业如何获得供应链的话语权?

2.为什么在招商引资时要考虑供应链的整体配套?

3.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看,深圳为什么会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4.结合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对未来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有什么影响?第2章 供应链的发展史

在“供应链”这个概念被提出来之前供应链就已经存在了,要想全面地认识供应链,首先要了解供应链的发展史。2.1 供应链诞生的经济基础

当社会有了较大规模的商品交换,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交换时,较完整的供应链就诞生了。完整的供应链是由采购、生产、流通、消费四大基础环节和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三大基本内容构成的。供应链四大基础环节的演进过程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供应链有四大基础环节,即采购、生产、流通和消费。

然而,在远古部落时期,最开始的经济活动只有生产和消费。生产者与消费者来自同一个部落或同一个家庭,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式的。那个时候,谈不上有什么供应链。

后来,人们开始使用工具,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日常所需物品有了富余。于是,在不同的部落和家庭之间发生了物品的交换,但这个时候也谈不上有什么供应链。直到后来,当人们的生产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物品交换的时候,供应链才算正式诞生了。因此,供应链的雏形结构包括生产、商品交换和消费三大环节。为什么没有采购环节呢?因为最初的商品都是人们通过狩猎和农业生产得来的,只经过一次交易就到达消费环节,所以没有采购环节。

后来,随着商品的进一步丰富,从生产到消费环节需要经过多次交易,人们便把商品经过多次交易的过程统称为流通。随着商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倒买倒卖”的事情,我国古时候把这些人统称为“商贾”。

在我国农耕社会时期有“士农工商”的说法,为什么商贾的地位最低?因为古时候的商品以农产品为主,农业生产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商业交易只是互通有无而不是直接创造财富。而且,从事商品流通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不少丧失了家园无处安身或者社会地位低下的人迫于生存需要才去做商贾。在古人眼里,商品的“倒买倒卖”所创造的价值最低,对社会的贡献最小。古时候,信息闭塞,交通条件和社会治安差,战争频发,这些都增加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风险。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看,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商品流通只是供应链中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环节。

从商贾的角度来看,上一个交易环节“买”是为下一个交易环节“卖”而服务的;相对于“卖”,“买”被称为采购。从供应链的演进来看,流通采购要早于生产采购。那么,生产采购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是在手工业品成为商品的时候出现的。例如,买棉花用来纺成棉纱,买棉纱用来织成布,把布卖给人们做衣服,这个过程中的买棉花和买纱就是生产采购。

有了生产采购之后,采购、生产、流通和消费四大基础环节便构成了供应链的基本结构。不管现在的供应链结构有多复杂,都是在这四大基础环节之上演化出来的。供应链信息流、实物流和资金流的演进

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一定会涉及信息流、实物流和资金流,这三个流也是供应链的基本内容。那么,这三个流是怎么诞生和演进的呢?

信息流一定是最先出现的。供应链的雏形结构是“生产—商品交换—消费”;生产商品是为了实现交易,是为了交换到不同的商品。在远古的部落社会中,每个部落或家庭都要知道谁有什么、哪里有什么。要想实现商品交换,首先要有信息沟通。如果能通过沟通达成一致,那么双方就把各自的东西拿出来交换。因此,实物交换是在沟通的基础上实现的,实物流是基于信息流实现的。

在开始出现商品频繁交换的远古社会,当时制约供应链效率的环节是物品交换。为了提高物品交换的效率,人们开始使用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经过进一步发展,最终变成了货币。

什么是一般等价物?2只羊=1把斧子,2只羊=1担谷,那么就把羊当作一般等价物。最初,人们把自己的物品换成一般等价物,再拿一般等价物去换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最初的一般等价物都不便于流通,那些便于流通的商品逐渐就变成了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般等价物有贝壳、黄铜等,还有后来的金、银。这些一般等价物也是第一阶段的货币,即自然货币。

在供应链的结构中,一定有商品的交换,因而一定会涉及一般等价物的交换,发展到最后就变成一定有货币的流通。商品交易规模越大,货币流通规模也就越大。因此,资金流是伴随着供应链上下游环节之间的交易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如果没有货币(或资金链中断),那么供应链的交易就会变得很困难甚至无法进行,供应链的运转也会停滞,生产难以为继,企业将面临倒闭。美国强大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其货币美元是世界流通货币,国际贸易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一个国家若没有美元,就很难开展全球贸易活动,无法融入世界经济。2.2 我国古代的供应链发展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我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那时,我国的供应链能够代表同一时期全球供应链的最高水平。

古代社会的商品以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我们可以从粮食、盐、铁和丝绸等商品的供应链来窥探漫长的农业经济社会的供应链形态。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供应链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将其视为千秋功业。古代的粮食供应链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粮食就是非常重要的大宗商品。古代的粮食供应链主要掌控在官府和地主手中。

粮食是古代农业社会主要的财富形式,而土地和劳动力是生产粮食必备的两大生产资源。因此,古代的征战以掠夺土地和人口为主要目标。古时候的官府也是直接以“纳粮”的形式向老百姓征税。此外,官府还严格控制粮食的存储和流通。

早在夏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官方的粮仓及粮食仓储制度。到了隋朝,我国建造了著名的黎阳仓,并一直使用到北宋年间。官府控制粮食的仓储,一是为了平定动乱和储备战争物资,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二是为了调节丰收年与歉收年的粮食供应;三是为了赈灾,开仓放粮帮助老百姓渡过灾荒。

古时候,官府严格控制粮食贸易,主要手段是禁止粮食出口、鼓励粮食进口,甚至还会发动贸易战,以削弱他国的粮食自给能力。在春秋时期,齐国想打败南方的楚国,但是楚国土地辽阔,粮食储备丰厚,战争能力强,于是齐国向楚国发起了“买鹿制楚”的贸易战。齐国出高价向楚国买鹿,使楚国上下疯狂去捕捉鹿而荒废农时,造成楚国粮食歉收,自给不足。当楚国出现粮食短缺时,齐国联合其他诸侯发起了对楚国的战争,并下令各诸侯国禁止与楚国进行粮食贸易,使楚国被迫屈服。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土地主要被地主阶层所占有。在该阶段,粮食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地主把地租给佃户耕种,或雇佣长工和短工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