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平凡到优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4 07:49:37

点击下载

作者:李超源,杨莉莉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改变:从平凡到优秀

改变:从平凡到优秀试读:

前言

当今社会,有的人刻板僵化,不能够适应变化,妄图以不变应万变,结果在竞争中惨遭淘汰;而有的人吐故纳新,锐意进取,不断改变自己,最终成为了王者。这可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社会在进步,你唯有主动地改变自己,才能寻得立足和发展的机会。要知道,“命运不是靠等待,而是要靠争取的。”那些明白了这个道理的人,其人生之旅往往载誉而归。“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我们必须认清这个事实,努力生活下去,切实地改进自己。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就跟着改变。”

在顺境中乘势而进,在逆境中心存喜乐,认真地活在当下,这才是人生的务实智慧。理解了这一点,你闭塞的心灵就会轰然洞开,迂窄的事业就会豁然开朗。

罗兹有句名言:“生活的最大成就,就是不断地改造自己,以使自己悟出生活之道。”环境时时在变,倘若墨守成规、固执己见,迟早要被生活的洪流所吞没;唯有改变,才能紧跟时代,获得发展的良机。也可以说,只有不断改变自己,生活才有出路。

如何改变你自己?练达人情,磨砺心志,历练品质,是改变;克服逆境,顶住压力,知难而进,是改变;优化习惯,驾驭性情,净化心态,革新观念,是改变;乐观自信,勇于进取,创新合作,是改变;不断学习,努力工作,自强不息,也是改变。说到底,凡是能使你上一个新台阶的所有进步,都叫做“改变你自己”。

需要指出的是,改变与适应并不矛盾。适应,是为了改变,是为了实现人生理想;改变,是为了优化自己,进而成就绚烂的人生。良性互动二者,平凡的你将走向不平凡,优秀的你将变得更加优秀。

既能适应又善改变的人,“不管风吹浪打”,都能“胜似闲庭信步”。这样的人,才是自己命运之舟的最可靠舵手。

第1章 认识自己,摆正位置——认清你自己,才可改变你自己

古希腊有座阿波罗神庙,墙壁上镌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阿拉伯也有句类似的格言:“就在你的世界里,才能找到你自己。”确实,要改变你自己,首先得认识自己,摆正自己。毕竟,你自己的人生路,只能靠你自己去走。

一、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诗坛豪杰李白在《将进酒》中留下了不朽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更成了今天人们自我肯定和鼓励他人的至理名言。

看来,老天既然“生”下我来,必有所用。可以想象,李白说此语时的飞扬神采和洒脱豪迈!尽管李白一生并不顺利,但可贵的是他有这种自信心。更可贵的是,李白这话说的是自己,却鼓舞了他人。

细想一下,老天“生”下每一个人,不论男女,无分贤愚胖瘦,不管贫富贵贱……虽然人生之旅有别,但只要努力,不被困难吓倒,的确,每个人必有其用武之地!

李白有过无钱的拮据,有过失业的无奈,也有过贬官的打击……但是,他豪爽乐观,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响亮声音,而且还潇洒自信地进取,怎不让人钦敬感慨!

抚今追昔,今日青年常叹息读书苦,工作难生不逢时。更有甚者,为豆大的小事竟然跳楼自杀!这些人没有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更无潇洒的情绪、乐观的态度和战胜困难的斗志。

我们大家应该积极进取,决不要放弃努力,“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人皆可成舜尧”!做人要有一个进取的心态,相信自己充满着发展的潜力,但首先是要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力的舞台。

其实,成功人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无非是他们更自信一些,更勤奋一些。只要你和他们一样,充满自信,舍得吃苦,那你也一定能创造出辉煌业绩。

二、人生最大的挑战是自己

最大和最初的成功,是征服自己。最可耻和罪过的,莫过于被自己打败。——[古希腊]柏拉图

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一名拳击手累瘫在训练场上,画面下有一行文字:“突然间,你发觉最难击败的对手竟是自己”。这个标题真是耐人寻味。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一部分人失败了,而另一部分人却成功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前者怨天尤人,常常被自己打败;而后者却敢于挑战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美国娱乐明星凯斯·戴莱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凯斯·戴莱生就一副好嗓子,一心想当歌手,但她的嘴巴太大,还有几颗暴牙。初次登台演出时,她极力掩盖自己的暴牙,殊不知,这给观众留下滑稽可笑的印象。

一次,一位观众告诉她:“不要介意你的暴牙,你应该尽情地张嘴演唱,观众看到你真实而大方的样子,相信一定会更喜欢你。说不定,你那暴牙还会为你带来好运呢!”

在大庭广众之下,一个歌手能挑战自己的缺陷,需要勇气,更需要意志力。凯斯·戴莱接受了这位观众的忠告。从此,她尽情地张开嘴巴,发挥出自己的潜质,终于成为美国娱乐界的大明星。

一个人要挑战自己,靠的是信心。人有了信心,就会产生坚强的意志力。在强者与弱者之间,在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力的差异。人一旦有了信心,有了意志力,他就具备了挑战自己的素质,就能做成他想做的任何事情。

说到底,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己。这是因为,其他人都容易战胜,唯独自己才是最难战胜的。罗曼·罗兰说过:“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没错,举凡能征服自己的人,就有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三、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但关键要看你所走的路是否正确。——智者

人的成功与失败首先取决于选择,而不是努力。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勤勉和努力固然不可少,但你还必须知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当自己选择错了时,就要及时修正。倘若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就会南辕北辙,离目标越来越远。

有一个非常勤奋的青年,很想在各个方面都比身边的人强。经过多年的努力,仍然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向智者请教。

智者叫来两个弟子,嘱咐弟子带领年轻人去五里山,打一担自认为最满意的柴火。言毕,三人沿江直奔五里山。

几个时辰过去了,他们都该回来了。这时,智者前来迎接。年轻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扛了2捆柴火,大弟子扛了4捆,但小弟子却弄来了8捆。除小弟子外,另外两人面面相觑,沉默不语。

智者见状,便问:“怎么啦,你们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大师,让我再砍一次吧,”年轻人请求说,“我一共砍了6捆,扛不动时就扔,最后,我只扛回来2捆。可是,大师,我已经很努力了!”

大弟子说,“我只砍2捆,但我跟在施主后。最后,又把施主丢弃的2捆柴挑了回来。”

小弟子接过话:“我个子矮,力气小,路又远,别说2捆,就是1捆,我也挑不回来。所以,我选择走水路……”

智者用赞赏的眼神看着小弟子,然后走到年轻人面前,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走自己的路,本身没有错,但关键要看你怎样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也没有错,但关键要看你所走的路是否正确。年轻人,你要永远记住: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四、敢于叩问自己

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论从任何角度来说,就是自己彻底了解自己。——[法]蒙田

一些人常常反问自己:“我是谁?”多数人的答案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成功学者拿破仑·希尔认为,随着科技发展,人们不断地了解未知世界,但人们对自身的探索却始终停滞不前。事实上,只有了解自己,才能认识世界,也才能接受世间的一切。

现如今,一些人企图通过别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但是,无论别人对你评价得多么动听、多么美妙,唯有你才是自己最好的知己。

任何一位成功者,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谁若看不清自己,摆不正自己,他必将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

哲学家忠告人们:要认识自己。但大部分人把它理解为:仅认识自己消极的那一面,比如,很多自我评估只包括缺点、错误与不足。如果仅认识自己的消极面,就会陷入混乱,使自己感到似乎没什么价值。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些人仅自知其不足,却不知其长处和优势。所以,要认识自己,首先要正确而全面地衡量自己。正如一块价值5元的钢铁,如果铸成马蹄铁,充其量值10多元;若制成磁针,就可值3000多元;倘若制成手表发条,其价值则高达25万元。

事实上,你比你想像中的自己还要伟大。所以,要将你的认识提高到真正的高度,绝不要看轻自己。

要想创造更大的价值,取得更大的成就,你就得树立起更远大的志向。成就伟业与鼠目寸光是格格不入的。许多人到头来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低估自己,妄自菲薄,以至裹足不前。

五、谁说环境决定人生

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维克托·弗兰克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曾经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汪某好逸恶劳,嗜酒如命,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有好几次差点儿把命都搭进去了。他因酒后滋事致人重伤而被判重刑。

此人有两个儿子,是双胞胎。其中,哥哥跟父亲一样,“五毒”俱全,17岁那年,因盗窃而入狱。弟弟就不一样了,他勤奋努力,刻苦学习,终于成了某公司的经理。而且,因表现优异,业绩突出,他曾被评为“劳动模范”。

同出于一个父亲,又在近乎完全相同的环境下长大,为什么两个人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呢?兄弟俩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有这样的父亲,我还能有什么办法?”但他们要表达的意思却截然相反。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爱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事实上,这是一句很荒谬的话。说实在话,影响人生的绝不是环境,而是对这一切持什么样的态度。

有人总喜欢说,是环境决定了自己的人生。其实,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个人能飞多高、走多远,并不是由人的其他因素决定,而是由自身的态度所制约的。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要知道,面对逆境或困境时所持的态度,远比任何事都重要。

六、你有你的优势

浪费的优势,就是“阴影里的日晷”。——[美]本杰明·富兰克林

人生一世谁不想成功,但一些原本很有潜质的人为什么终生也未能成功?这主要是,他们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常常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关键正是要清醒地面对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成功的人生,皆源于对自身优势的深入挖掘和极致发挥。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天,动物们联欢。猴子为大伙儿跳舞助兴,动物们对它的舞姿赞不绝口。

旁边的骆驼好生羡慕,有些按捺不住了,心想:“我也想个办法,让大家夸我一番。”骆驼走上前去,大声地说:“各位,请安静,我给大家跳一曲骆驼舞,怎么样?”动物们听了,都很兴奋。

骆驼向大伙鞠了鞠躬,然后摇摆起笨重的身体,它的舞姿丑陋而滑稽。结果,它不仅没有赢得赞誉,反而让大家欷歔不已……

事实上,如果你没有自我突破,老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招来别人嘲笑才怪呢!你有你的优势,为什么要去模仿别人呢?成功之道,就在于发现优势,利用优势。

如果你天生好奇,这是一种优势;如果你争强好胜,这是一种优势;如果你责任心强,这也是一种优势;任何贯穿始终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模式,只要能产生效益,都是一种优势。

每个人之所以能在不同的领域中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都刻意发挥自身优势。发挥你的优势,无论什么优势;控制你的弱点,无论什么弱点。

生活的真正悲剧,并不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足够的优势,而在于我们未能使用我们拥有的优势。本杰明·富兰克林把浪费的优势称为“阴影里的日晷”。如果你想改变生活方式,用你的优势为别人造福,那你就应该首先改变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

七、放低姿态

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必须低下头来,弯腰做好攀登的准备。——佚名

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们提倡要抓住机会,要勇于表现自己。但在表现自己的时候,你一定要恰当,掌握好时机,把握好分寸;否则,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对自己反而不利。

有位留美计算机博士,毕业后拿着博士文凭去谋职,可每次都被招聘单位拒绝了。苦思冥想后,他决定收起自己的所有证书,以一个最低身份的姿态去求职。结果,一家公司录用他做输入员。这活虽然太简单了,不过,他还是一丝不苟工作着。

不久,老板发现,他竟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还拥有学士证书,老板二话没说,立刻给他换了工作岗位。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很有价值的见解,这可不是一般大学生的水平呀。这时,小伙子又亮出硕士证书,老板看了后,再次提升了他。

在新岗位上,他干得很出色,老板觉得他才能非同一般,于是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个究竟。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来。他也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自己期待的职位。

现代社会,随着生存竞争日益激烈,每个人都要善于“自我推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把自己定在“高价位”上。这位博士的成功就在于“低开高走”,以退为进。其实,做人就是这个理,只有放低姿态,让自己回归“普通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前边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有一次,年轻的罗斯福(后来的美国总统)去拜访一位前辈,当他昂头挺胸迈进大门时,不小心撞到门框上,顿时疼痛难忍。前辈看到他的窘样,意味深长地笑道:“很疼吧!这将是你今天来拜访我的最大收获,也是我想救治你的道理——要想进入一扇门,就必须让头矮于门框;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必须低下头来,弯腰做好攀登的准备。”

八、找准人生目标

无论在斗争中或牺牲中,我们都只对准一个目标、坚守一个信念,这样我们才可以克敌制胜。——[加拿大]白求恩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分工不同,应根据自身情况找准自己的目标和位置。

探索是一种勇气,放弃更是一种勇气,在这中间,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目标和位置。“一个人应知道自己希望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找准自己的目标,知道什么应该坚持,知道什么应该放弃,知道什么更合适自己。不要刻意去做一个成功的人,我们需要做一个找到了自己目标的人,那些令人羡慕的成功充其量只是目标的附属品而已。

还记得赖斯吗,“一个完全的草根”,硬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了华盛顿“最有权力的女人”。从一个种族歧视下长大的黑人到美国国务卿,没有人否认她的努力,可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她16岁那年所做的抉择。

赖斯从小就梦想成为钢琴家,16岁时就进入丹佛大学音乐学院。但在一次音乐节上,她受到了打击。“我碰到了一些十一二岁的孩子,他们只看一眼就能弹奏那些我要练一年才能弹好的曲子,”她说,“看来,我不可能有在卡内基大厅演奏的那一天了。”

于是,赖斯重新设计自己的未来,所幸的是,她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新目标。她攻读国际政治学,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她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对赖斯来说,做国务卿与当钢琴家,哪个更有可能性呢,这似乎很容易判断。哪个更有利于自己成功的道路,哪个就是自己的目标和位置。

找准自己的目标,从来都是很难的。当前的好目标,并总不代表正确的目标。只有坚持认清自己,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就像螺丝钉一样钻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九、化自卑为力量

补偿自卑感的能量,就是人类行为动力的基础。——[奥]阿德勒

维克多·格林尼亚出生在一个富翁家庭,从小养成了游手好闲、挥金如土、盛气凌人的恶习。但是,在他21岁的时候,却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打击。

在一次宴会上,他对一位年轻美貌的巴黎女郎一见钟情。他仗着自己的英俊和钱势,便走上前去调情。没料到,这位女郎却冷冰冰地骂道:“请离我远一点,我最讨厌被花花公子挡住视线。”这让格林尼亚羞愧难当。

他满含屈辱地离开了舒适的家庭,只身一人来到里昂。在那里,他隐姓埋名,发奋求学,整天呆在实验室和图书馆里。

在自己的长期努力下,他发明了一种试剂,后来以他的姓氏命名,被称为“格氏试剂”;不但如此,他还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191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这位法国人诺贝尔化学奖。

自卑感是无形的敌人,你必须设法战胜它;否则,它让你丧失信心,心生恐惧,为你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对于生活中的强者来说,自卑并不会成为前进的阻力;相反,它会成为人发愤图强的动力。

心怀抱负的人,会变自卑为动力,从自卑走向自信,从渺小走向伟大!

记住,远离自卑,不要做自卑的仆人!你若想成就大事,就必须战胜自卑感。那怎样才能战胜自卑呢?

首先,既要看到自己的不如人之处,也要客观地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这样,你就会减轻心理压力,扔掉包袱轻装前进。

其次,要扬长避短,高位截瘫的张海迪就是一例。她身残志不残,以数倍于常人的毅力,刻苦学习。苦心人,天不负,张海迪终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人生之路。

第2章 务实灵活,主动改变——“适”时务者,方为俊杰

“适者生存”,这是自然法则,也是社会法则。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无论你看起来多么强大,如果不懂得务实灵活,适时改变自己,都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立足生活,“适”时务,主动求变,才是俊杰之人。

一、“适”时务者为俊杰

乐不适时必成忧。——[西班牙]塞万提斯

徐某是位美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去年,他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刚一上班,经理找他谈话时,他就直接要求“专业对口”,而且反复说,只有让自己到设计部门工作,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

可是,经理并没因徐某的强调而改变想法,仍然安排他到策划部门工作。这使得徐某很不高兴,甚至感到自己被“埋没”了。带着这种情绪工作,没过多久,徐某就无法再呆在这家公司了,只得主动提出了辞职要求。

据调查,每年走上工作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有一半多会出现“社会不适症”。尽管他们大都对未来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理想,但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角色转移不到位,使得这群新人倍感紧张,或显失望。

为此,专家建议,人的特长应该成为自己适应环境的“催化剂”,而不应成为挑剔的“资本”;应该让特长服从需要,而不是让需要服从特长;应该主动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切成长与进步都是通过“适应”而获得的。即使你想超越别人,你也必须首先从学会“适应”开始。没有模仿,就无法创新;没有适应,就不能超越。

无论是面对新的工作岗位还是面对人际关系,你如果碰上了与自己不合的人或事,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舍弃”自己的特长,“掩盖”自己的个性,把自己归于“零”,从适应环境或他人开始。

要首先让自己适应社会,而不要强求社会来适应自己。这就需要调整好心态,千万不要动气,也不要心灰意冷。须知,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唯一不变的定律——“适者生存”。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适”时务者才是真正的俊杰!

二、是金子就该让它发光

如果是金子,就该让它发光;如果是人才,就该使他才尽其用。——佚名

唐代柳宗元曾讲过这样个故事:一木匠连自己的床坏了都没有能力修好,却自称能建造房子,柳宗元对此将信将疑。后来,柳宗元在一个工地上看到这个木匠:其发号施令,操持若定,有条不紊。见状,柳宗元大为惊叹。

对于这个木匠,应当如何看待呢?如果只看到他因修不了床就弃而不用,那无疑是埋没了这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事有主流支流,人有小节大节,知主流者才能知大势,识大节者才能识大体。

徐邈年轻时嗜好喝酒,而且一喝酒就爱胡说。曹操知道后,大为恼火,欲治其罪。幸好有人出来说情,他才逃过一劫。从此,徐邈汲取教训,极力克制自己,逐渐得到曹操的好感。

后来,曹操任用他做陇西太守。曹丕称帝后,更是委派他到边陲凉州任刺史。在凉州,徐邈克己奉公,一丝不苟。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戍边事务上,建立了卓著功勋,后来被封为都亭侯。

在这里,如果曹操抓住徐邈当年的一点小事不放,那么,徐邈可能一辈子也翻不了身来,更谈不上有所作为。

我们每个人谁能保证没有类似徐邈那样的小节问题呢?一时一事当然不能忽视,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主流和大节如何。都知道,孔雀开屏是美丽的,但是,如果不去看孔雀那美丽的羽毛,只看到孔雀开屏时露出的屁股,就武断地认为孔雀是丑陋的,那么对孔雀来说,就是很不公平的。

在考察、选拔人才时,应当不拘一格,不能因为一个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就将其忽略,甚至打入“冷宫”。如果是金子,就该让它发光;如果是人才,就该使他才尽其用。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识人用人原则。

三、人至察无徒

取其长,不问其短。——王安石

有人指着几十盆青松,要别人辨认出哪些是真松、哪些是假松。有个人很快辨出了真假。旁人问其原因,他说:“这很简单,只要细看枝叶,凡有小虫眼的,一定是真松。”这就叫无疵不真。辨物如此,识人也一样。

人无完人,所以,不宜苛求。古人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求全责备是识人的大忌。对人要求过严,力图“完美”,往往见人一短,就不及其余,甚而不予任用。这种态度压抑着人的积极性,阻碍人的成长,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纵观历史,凡用人求全责备的,终不成大业;而讲究“贵适用,勿苛求”者,多有奇勋。

众所周知,诸葛亮足智多谋,但在识人方面,他却存在着“端严精密”的偏见。他用人“至察”,求全责备,正如后人评价说:“明察则有短而必见,端方则有瑕而不容。”

诸葛亮用人总是“察之密,待之严”,要求人皆完人;而对一些确有特长又有棱角的雄才,往往因小弃大,见其瑕而不重其玉,结果,使其“无以自全而或见弃”。

比如,魏延“长于计谋”,而诸葛亮老是抓住他“不肯下人”的缺点,将其雄才大略看做是“急躁冒进”,始终用而不信;刘封本是一员勇将,诸葛亮却认为他“刚猛难则”,劝刘备趁其上庸之败而除之;马谡原是一位既有所长也有所短的人才,诸葛亮在祁山作战中先是对他用之不当,失街亭后又将其斩首。

正因为诸葛亮对人“求全责备”,处之极端,而致使许多官员谨小慎微,以致他临终前将少才寡,正应了“人至察无徒”之断。

与诸葛亮相反,春秋时的齐桓公可谓高风亮节。他对曾辅佐对手公子纠,并对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不仅不计前仇,相反,还委以重任,坚持用其长。而管仲也是感恩不已,竭心尽力,辅佐桓公,终使齐国雄霸诸侯。

四、立足现实,量力而行

反抗障碍没有好处,自怜也没有好处。人应该有勇气接受自己认为各种可能性的组合的事实,并从事世上最有趣的游戏——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美]福斯狄克

古时候,有位知名武术大师,他隐居深山,但远近的人们纷纷前来跟他学艺。

人们来到深山,发现大师正从谷地往山上挑水。大师水挑得不多,只有大半桶。有人不解,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大师语重心长地说。

众人有些不解。这时,大师笑道:“你们看看这个桶。”众人顺着大师的手势望去,只见桶里画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决不能超过它,否则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立足现实,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底线应该定多少合适呢?”

大师说:“通常情况下,往低处定比较好。因为,较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锐气不易受挫,进而还会培养起更大的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我们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诚然,挑水如同武术,武术如同做人。看来,大师的话还真有道理。

立足现实,量力而行,这是制定和实施目标的基本要求。

所谓“立足现实,量力而行”,就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考虑,通盘运筹,既不能只强调需要,不考虑可能,也不能只强调有利因素和成功机会,不考虑不利因素和失败风险,更不能脑子发热,不顾客观条件,以理想代替现实,制定过高的指标,选择不切实际的方案。

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取法平上”,但又不要太脱离实际。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去实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许多无谓的挫折。如果贸然行动,不仅浪费资源,还会造成工作被动,锣齐鼓不全,以至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矛盾重重,最后归于失败。

五、士为知己者“用”

人并不仅仅为金钱而工作……要使人们努力工作,还应该以诚相待……就像对每个家庭成员一样尊重他们。——[日]盛田昭夫

在领导素质方面,孙权既比不上曹操,也比不上刘备,但他信任下属,大胆起用新秀,在这一点上,他又远远超出了曹操和刘备。如果说曹操手下对曹操是个“怕”字,刘备手下对刘备是个“敬”字,那么,孙权手下对孙权则是个“亲”字。在吴国,君臣上下真诚互信,亲如一家。

信任是相互的,孙权对部下以诚相待,换来的是部下的极力拥戴。在吴国阵营里,将士们竞相发挥自己的忠勇才智,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也毫无怨言。顾雍总理朝政,呕心沥血;吕蒙绞尽脑汁,奇兵败关羽,终因积劳成疾,40岁就英年早逝;周泰在火与剑的严峻关头,“胆气逼人”救驾孙权;诸葛谨父子至死都未动摇过对孙权的忠诚。

从古至今,不论是个人、组织还是国家,没有互信就难以成就事业。大家只有以诚相待,有了信任感,才能激而励之。物质奖励尽管必要,但要和精神鼓励相结合,才能有更大的功效:奖金再多也有价,真诚信任价无比!

用人,就要诚恳,让下属充分施展他的才能。要做到这一点,对领导来说,关键是要“知人”。有言道,“士为知己者死”,如果把它改成“士为知己者用”,也是非常贴切的。士能否被用(即人才能否施展出才能),关键在领导能否“知己”,能否以诚相待。

相互真诚,会使人受到感化,从而在内心产生积极的感情。日本企业家盛田昭夫说得好:“人并不仅仅为金钱而工作……要使人们努力工作,还应该以诚相待……就像对每个家庭成员一样尊重他们。”

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佚名

观察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能准确抓住细节,并发现问题之所在,这就需要不断训练自己的观察力。

首先,学会有目的地去观察。

在观察之前,要制定观察任务,尤其要去注意不易觉察的地方。例如,到某地参观,事前要先了解参观的重点,明确参观的目的。参观时,在导游的指点下,注意力就能集中,观光的效果才会好。

其次,了解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你的观察目的虽然明确了,但也会因观察顺序不对或方法不好而影响观察的效果。例如,观察油画就应离得远些,而观察一幅工笔画就要靠得近些。在观察时,要弄明白首先要观察什么,然后再观察什么,这才可能对观察对象进行完全而正确的观察。

同时,要掌握观察的方法,提高你的观察效果。例如,搞清楚某个观察对象需要观察的重点是什么,哪些是可能对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关的,而哪些是无关紧要的。

最后,要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

人的观察类型有三种,即分析型、综合型和混合型。

分析观察型的人,其特点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人能发现事物的特点,但不善于把许多特点联系起来,在一个整体上看问题。

综合观察型的人,其特点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这种人把观察停留在事物的整体上,而对事物细节,却难以有重点关注。

混合观察型的人,其特点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种人既能把握事物的整体,又能细致地看到事物的细节。

一个能适应社会的人,就应该把训练自己的混合型观察能力当作一项重要任务。

第3章 认清时世,练达人情——待人圆融,处世机智,顺畅人生路

在中国,人们很看重人情关系。有的白手起家创大业,有的从穷光蛋一跃而成大富豪。究其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能力之外,注重人脉是关键。在这个社会生态复杂的时世里,要想游刃有余,稳操人生胜券,至少待人要圆融,处世要机智灵敏。

一、戏谑调侃,左右逢源

幽默是当代社会的润滑剂与解愁丸。——蔡文居

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即便才高八斗,也不算真正有智慧。

戏谑调侃,是一种带有机智、哲理的开玩笑,目的是增加沟通双方的亲切感。表面上看,它带有一定的攻击性,其实,在熟人之间,它并没有多少攻击意味,对越亲近的人越是如此。

一般情况下,亲朋好友之间,戏谑调侃用得最多,因为大家知根知底。相互调侃,既活跃了气氛,又增进了友情,是皆大欢喜的事儿。

抗战胜利后,国画大师张大千准备从上海回故里四川。临走前,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京剧大师梅兰芳知道后,也前往赴宴。

宴会上,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您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您一杯。”

梅兰芳有些不解其意,赶忙笑问张大千:“此作何解?”

张大千笑了笑,若有情趣地答道:“您是君子,您动口(指唱戏);我是小人,我动手(指画画)。”

张大千的诙谐幽默,博得诸位宾客哄堂大笑……

在众多幽默中,戏谑调侃算是很有个性的。若运用得好,它能使你左右逢源,赢得别人的好感。

人与人之间戏谑调侃,是常有的事,但把握好分寸感。这种戏谑要无伤大雅,最好是带有“笑果”的。这样,它就能展现你的智慧和情商,从而沟通双方的心灵。

运用戏谑调侃时,特别讲究适宜原则。在某些场合下,它能充分地展现你自己,但在别的场合,它的表现力则可能大打折扣。所以,面对不甚了解的人,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

二、小不忍,则乱大谋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关汉卿

学会忍耐,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重要因素。不会容忍,就可能冒进,以致自毁前程。成大事者往往是:能忍则忍!

人人都有情绪,但有的人却能把它收放自如。这个时候,情绪已不仅仅是一种感情上的表达,更是成了攻防中的锐利武器。“小不忍,则乱大谋”是古人告诉我们的一句金玉良言,意即:懂得容忍,不仅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更是在平常的细节小事上。

隋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许多官员纷纷倒戈投降。因此,隋炀帝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格外猜忌和警惕。李渊位居高官,广交朋友,声望很高。这样,大家很担心他遭到迫害。

正在这时,隋炀帝要召见李渊。李渊因病未去,隋炀帝十分恼火,遂对李渊起了疑心。那时,妃子王氏系李渊的外甥女。隋炀帝问王氏,“李渊为何未来朝见”。王氏说因为生病。隋炀帝又问:“他会死吗?”

这个消息很快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他深知,自己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若过早起兵,力量又不足,只好隐忍观望。于是,李渊故意败坏名声,整天沉湎于酒色之中,并大肆宣扬。

隋炀帝听到这些消息,果然放松了对他的监视。这样,才有后来的太原起兵,以及大唐帝国的创建。

懂得容忍,乃为人的一大智慧,它有助于你在攀登理想的征途中,消除潜在的情绪危机。因此,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它既是实现既定目标的保证,又是取得更大成功的起点。

生活中,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手,有时,采用何种手段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要如何保持好自己的情绪。

懂得容忍,处理好情绪,可以化阻力为助力,可以帮你渡过人生难关!

三、重视感情投资

打动人心的最高明的办法,是跟他谈论他最珍贵的事物。——[美]戴尔·卡耐基

袁世凯编练新军后,曹锟投入他的帐下。在清末,袁世凯地位显赫,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曹锟明白,要想升官发财,必须依靠袁世凯。曹锟做过生意,练就了一套溜须拍马的本领。但光会拍马还不行,见不到袁世凯什么用也没有。

正当曹锟犯愁时,他意外得知曹克忠与袁世凯有深交情。于是,他备上厚礼,登门造访曹克忠。

拜见曹克忠时,曹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与曹克忠攀起宗亲来。曹克忠在他花言巧语的蛊惑下,认了曹锟这个族孙,并当面答应他向袁世凯说说情。

曹锟走后,曹克忠让夫人亲自出马,为曹锟办事。曹夫人没少在袁世凯面前替曹锟说好话。有了曹克忠这个策应,加上自己的吹捧逢迎,曹锟很快就受到了重用。几年后,他由一个小帮带爬上了总兵的职位。

有人说,人是情感的动物,故情感有时能比理智起到更大的作用。为此,要多关注他人的情感变化,注重情感上的联络。

培植感情的办法很多,比如,平时和他人在无拘束的气氛中聊聊天,就是一种有效而又简便的方法。另外,一餐便饭,一封感谢信,一份小礼品,几句祝福语,也是不错的选择。

感情投资忌讳目光短浅,因为它是一项长期行为,“平时不烧香”,遇事只能“抱佛脚”。另外,不可轻易许诺,因为轻诺必寡言。再者,应避免带有恩赐色彩,否则可能会给双方造成损害。

要想搞好关系,就必须下足工夫培养相互间的感情。须知,良好的情感沟通,极具人情味的交往,可以产生良好的默契,大大提升你的人气指数。

四、常联络,多交流

常言道:亲戚只可走着,不可守着。朋友交往亦应如此:经常联络,经常交流。——佚名

常联络,多交流,是培育出好人脉的秘密所在。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维持与拓展,简单地说,就是尽可能从既有的关系网络中创造出新的人脉来。

然而,在人际关系的维系上,重要的是应该树立“互利互重”观念。“互利”,即不要心存占便宜的动机,该掏钱的就掏钱,该出力的就出力。而“互重”,则是指尊重对方,哪怕对方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际关系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其实,这是很肤浅的认识。

比如:你认为,目前供职的这家公司的待遇不高,工作又枯燥无味,让自己感到很郁闷。于是,便心生跳槽之念。殊不知,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你的薪酬已相当不错了!

你在与朋友联络后发现,自己在许多方面还略胜他们一筹!另一方面,积极地看,说不定朋友的公司还正缺人,他们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呢!这“天上掉下的馅饼”,岂不正好“砸”到你的头上!

总之,在跟朋友联络、交流后,你再也不会那么冲动了。甚至,你会发觉,你的工作似乎变得有趣味了,心情也不再压抑了。这才是你与人联络后冷静得出的答案!

另外,保持联络,还是成功建立关系网络的关键。例如,纽约时报记者采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问他是如何保持自己的政治人脉的。克林顿回答道:“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在一张卡片上列出我当天联系过的名单,注明其中的重要信息(如有关细节、时间、会晤地点等),然后,添加到关系网数据库中……这些年来,朋友帮了我不少的忙。”

年轻时,不要只顾赚钱,要多跟朋友联络,多在别人身上投资。改善人际关系,完全是为了自己更美好的未来,为了自己更幸福的人生。

五、善机变,巧应对

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英]莎士比亚

善机变,巧应对,是机智的外露,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技巧。但为人处世要做到“善机变,巧应对”,还需具备一定条件:

首先,自己得有个宽广的知识面。

其次,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对外来信息迅速作出分析和反馈,并会出“言外之意”,听出“弦外之音”。

在交际中,“善机变,巧应对”有着重要的作用,其现实意义不容忽视:

第一,可以巧除尴尬。日常讲话中,有时会出现令人难堪的局面。处于不利的一方,若心慌意乱,无言以对,就越发被动。此时,需要沉着冷静,出其不意,巧妙地回答对方,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第二,可以化险为夷。说话失误在所难免,而且,有时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紧急发挥机变技能,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不良后果挽回来。

第三,可以变不利为有利。说话不当,可能要得罪人,要办的事还办不成,令自己十分不利。但若巧妙应付,则有助于窘况的改变。比如:

农历大年三十早六点,某煤气站门外,人们等着开门换气。工作人员正要开门,一小伙子隔门与负责换气的师傅对话:“刘师傅,有气儿吗?”“大年三十的,你小子会说话吗!”

显然,小伙子的话冒犯了换气的师傅。此时,另一人接过话,说:“刘师傅,他是问您有没有财气和喜气啦?”刘师傅一听,乐了:“这年头能没喜气儿吗?”于是,开门换气。一句机敏应变的话,变不利为有利,皆大欢喜。

六、礼尚往来,有情有义

今天的送礼人,如果明天高兴,又可变成取走礼物的人。——贺拉斯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历来就讲究礼尚往来。朋友之间,你来我往,送点礼物,都很正常,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因为在中国,这是人际交往的一项重要内容。

人家送点东西给你,是他的一番诚意。盛情之下,却之不恭。怎么办呢?你可以暂时收下,待日后回访时,再带上一份更重的礼物。这样,你来我往,朋友之间的联系才会越来越密切。

在人际交往中,尽管礼尚往来是原则,但重要的学问还是在“送”字上。礼送得好,送得巧,你的才智将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你若一时糊涂,则可能落得个鸡飞蛋打。请看下面两个巧妙送礼的例子:

老邱想给一个朋友送点土特产,以联络联络感情。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好由头:“老家来人,捎来点土特产,东西不多,也没花钱,分点给你尝尝鲜……”朋友觉得老邱这人够意思,盛情之下也就收下了礼物。

张某有事,想求柳局长办。于是,想送点礼物疏通疏通关系,但又怕局长拒绝,驳了自己的面子。张某的爱人与局长的爱人同是一家单位的职工,两人关系挺好。张某便做起了“夫人文章”——他让爱人带着礼物去拜访局长爱人。果然,对方把礼收下了,事也给办了,两全其美!

另外,随便提一句,若礼送时机合适,地点得当,会使一般的礼品产生特殊的精神价值,使受礼者格外受感动。人们常说的“雨中送伞”、“雪中送炭”,就有这个意思。

朋友互帮互助,讲究礼尚往来是对的,不过,凡事都要讲个度,不要超过这个度,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七、良言一句三冬暖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俗语

一次,在一家食品公司的销售柜台前,许多顾客正拥挤在柜台前买东西,柜台里面只有一位营业员忙着接待顾客。忽然,一位女士嚷了起来:“我来了好半天,你们却不理我,你们就知道卖大号。”

这时,公司的销售经理正巧走过来,他赶忙答话道:“实在对不起,因为本公司人手紧缺,没有照顾到您,您买点什么,我来给您拿。”他迅速地给她拿了东西,还一再说:“让你久等了,您还需要别的东西吗?”这位女士接过东西,一肚子大气全消了,还不好意思地说:“都怪我态度不好,请别在意!”

顾客与销售人员争吵,这是常有的事。然而,主顾之间应和和美美,互谅互让,言归于好,这才是皆大欢喜的事。其实,消除矛盾的最好办法是:良言沟通。

所谓良言沟通,就是沟通时,应采用礼貌用语,以和蔼的态度调动对方的情感,使彼此在感情上达到融洽。在交往中,要达到感情融洽,就要学会多用良言美语。使用良言沟通法,要注意以下儿点:

第一,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因为礼貌用语是打动人心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正确使用称呼语。称呼语是表示对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的称谓。称呼应妥贴,要注意尊重各国的礼仪风俗。

第三,要注意使用文雅语。文雅的语言表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与修养,因而要谈吐得当。

第四,注意良言伴善行。在使用良言沟通法时,除了语言有感情色彩外,在表达方式上,也应辅之以必要的感情流露。语言的感情色彩除了来自词语本身外,表达者的语调、表情以及适当的形体语言都起着很大作用。

八、变则通,通则灵

当得意时,须寻一条退路;当失意时,须寻一条出路。——陈继儒

有时候,当遇到对方的疑虑或拒绝时,你如果直接反驳他,则可能会越说越僵。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微笑着面对,将对方的拒绝暂时搁置起来;然后转换话题,用分散对方注意力的办法,来瓦解对方内心筑起的“心理防线”,等到时机成熟,再言归正传。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可能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转机。请看下例:

中国某玻璃厂欲与美国某玻璃公司就引进玻璃生产线一事进行商谈,但是在部分引进还是全部引进的问题上陷入了僵局,中方的部分引进方案遭到美方拒绝。这时,我方的谈判代表刘女士适时改变战术:由直接讨论变为迂回说服。“众所周知,贵公司的技术是一流的,设备是一流的,产品是一流的!”刘女士转换话题,在微笑中开始谈天说地。她三个“第一流”称赞,既显诚恳,又切实际,让对方舒畅了不少。“如果贵公司能帮我厂跃居中国一流,那我们会非常感激。”这里,刚离开的话题,很快又转了回来。“现在,几家欧洲玻璃公司也来我国商谈合作事宜。如果我们因一点点儿小事而谈判失败,那么,不仅是我厂,更重要的是贵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目前,我厂的确有资金困难问题,不能全部引进,这点请对方谅解……希望贵方能在我们困难的时候,伸出友谊之手……”

在这里,刘女士使用了迂回法,将话说到了对方的心坎上,声明双方是朋友,不是在做生意,是朋友间的互助,既通情,又达理。

迂回战术打破了僵局,问题迎刃而解。这样,协议很快就签订了。

九、细心赢得信赖

凡是不能获得他人信任的人,永远不要想获得成功。——[法]纪德

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要时刻细心,万万不可疏忽大意!

历史上,关羽“大意失荆州”,成为千古遗恨。而在现实中这种事也比比皆是,譬如说,司机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车祸。故凡事皆要细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都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就像以网捞水,终不能有什么成就。

生活中,有些人尽管为人诚实,可就是大大咧咧的。有时,他虽然在帮别人的忙,但却让人哭笑不得。时间久了,其朋友都不敢把要事交由他办理,因为害怕他把事弄砸了。自然地,别人对他就失去了信赖。

小许是个乐于助人的小伙子,一旦别人有困难,他都主动搭把手。但他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丢三落四。

有一天,邻居家的王阿姨病了。小许听说后,冒雨把王阿姨送到医院,并及时通知了其儿子小刘。小刘很受感激,向小许表示感谢。

但王阿姨病重,须动手术。

然而,动手术需一大笔钱,小刘家一时难以周转过来。这时,小许又主动提出借给小刘一万元钱。

不料,小许一走就杳无音信,急得小刘团团转。无奈之下,小刘只得另想其他办法……几天后,手术刚做完,小许又身揣一万现金,急忙赶到了医院。

原来,小许回家取钱时,又遇到了急事。结果,他把借钱的事抛到了脑后。等他再想起时,已经是几天之后了……小许本是好心帮别人,却由于自己的粗心,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一般说来,粗心之人性格外向,待人热情,乐于交往,较容易冲动,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因此,在行为方式上,粗枝大叶,丢三落四,缺乏严谨性。虽然别人有时能够理解和原谅,但作为粗心大意的人,也应该正视自身的缺点,并加以克服。

第4章 磨砺心志,改变胸襟——内心要像钢铁那般坚强

老舍先生说:“只要有极强的意志,往前赶,便可以做出点事业来。事业的大小虽然不同,可是那股坚强的心力与成功是一样的,全是可佩服的。”由此看来,要改变自己,就得先磨砺心志。因为,“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的”(茅盾语)。

一、只怕一曝十寒

天也可及,海也可入,泰山可平,地狱的人都可救;唯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成功。——天玄子

一个人若想做成自己的事业,首先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

人们常说:困难优于圣贤,挫折胜似英雄,失败好过成功。因为是它们锤炼了你坚定和不屈的意志品质。

老子认为精神超越物质,这个精神就是不可动摇的坚定意志。有这种坚定意志,才会有必胜的信念;有了必胜的信念,才能闯过各种难关,勇往直前。

意志,作为人类行动的支点,如不坚定,智慧就没有着力之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皆因意志不顽强使然。

一日曝晒,十日寒冻,生物难以生存下来;今天做这,明天做那,功业绝无成就之日;倘若今年往东,明年往西,那么,行动就永远达不了目的地。

我们从事一项事业,就应该有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的执著精神,用“生死”去从事它、坚持它,如此一来,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大禹治水,九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才成就了惊天伟业。

从前的亚历山大,以区区五万骑步兵,粉碎了拥有数百万大军的波斯帝国。成吉思汗以蒙古一族的力量,横扫欧亚大陆。如不是坚强的意志,他们岂能如此?!

拿破仑说在他的字典里没有“难”字,也就是说,他具有坚强过人的意志。所以,谚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玄子说:“天也可及,海也可人,泰山可平,地狱的人都可救;唯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成功。”

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而心中总是摇摆不定,拿不出应有的主见,怎么能有成就呢?所以说,大凡不立功业、没有成就的人,如果只说自己天赋不如人、环境不如人、机遇不如人,那纯是不合情理的胡言乱语!

二、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拿破仑·希尔曾说:“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如果不是“志在成功”,拿破仑·希尔必定没有决心与信心,当然,成功也就与他无缘。

不过,决心与信心毕竟只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要想事业有成,自身还须具备其他条件;否则,信心就会失去依托。

决心与信心,不仅能使一个人成为商界富豪,也会使一个人成为政坛领袖。美国第40届总统里根,就是这样一个幸运人物。

里根是个演员,却立志要当总统。里根要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并非突发奇想,而是与他的阅历和胆识分不开的。有几件事帮助里根树立了从政的雄心。

早年,里根做过电视节目主持人。为办好电视节目,他煞费苦心,花大量时间深入车间,同工人们交谈,工人们对他是无话不说。里根把这些话题加工后,在节目中反映出来,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后来,有位眼光敏锐的人对里根说:“认真汲取这方面的经验,为自己总结几条哲理,然后身体力行,您将来必有收获。”这番话,无疑坚定了里根从政的信心。

当里根引起了共和党幕后人物注意的时候,又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他在好莱坞的好友乔治·墨菲,在竞选加州议员时,意外地大获全胜。原来,演员的经历不但不是从政的障碍,而且,如运用得当,还会成为赢得选票的利器。

里根发现了这一秘密,他首先从塑造形象上下工夫。然而,对手讥笑里根,说他在政治上是一个“稚嫩的婴儿”。里根来个顺水推舟,干脆就扮演一个纯朴无华、诚实热心的“平民政治家”。

后来,里根如愿以偿,当上了州长。再后来,在与卡特竞选总统时,他又胜利了。

里根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想事业有成,信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

三、活在当下,感恩生活

过去的,让它过去,永远不要回顾;未来的,等来了时再说,不要空想;我们只抓住了现在,用我们现在的理解,做我们所应该做的。——茅盾“当下”,给自己一个展翅高飞的机会。“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生活方式。当你“活在当下”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此刻,生命因此而具有一种巨大的张力。

哲学家劝诫世人,要努力“活在当下”。可是当前,很多人都无法专注于“当下”。他们总是若有所想,心不在焉,明明活在今天,偏偏望着来日。

譬如,有人说“我明年要赚多少多少的钱”,有人说“我几年后要换多大多大的房子”,也有人说“我准备找一份年薪多少多少的工作”。作为人生理想,这些憧憬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它让你难以得到快乐,总感到不满足。事实上,这就叫没有“活在当下”。其实,人生真正要重视的是“当下”——此时此刻。

假若你将精力都耗费在未知的未来,却对“当下”的一切视若无睹,你永远也得不到快乐。一位文人说过:“当你存心去找快乐时,你往往找不到,但如果你让自己活在现在,并全神贯注于眼前的事物,快乐便会不请自来。”

毕竟,“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明日又尚不可知,只有“当下”才是上帝赐予你的最好礼物。

一些人爱“预支”明天的烦恼,想尽早解决掉它。然而,明天若真有烦恼,你今天是无法解决的,因为每天都有每天的人生功课,努力做好当天的“功课”才是最重要的!

用平常之心对待每一天,用感恩之心对待“当下”的生活,我们才能理解生活的真谛!或许,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要获得成功,更多的是,要享受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四、用乐观“瓦解”悲观

我所见过的获得极大成功的人,总是欢欢喜喜、满怀希望的人。他们处理事情时脸上总带着笑容,像个男子汉那样,接受这尘世生命中的变迁与机会,不会轻率地面对来临的艰苦和顺利。

——[美]查尔斯·泰士里

当人生处于不如意的境遇时,只有勇敢地去面对这一切,并从中寻求新的道路,才是求得快乐的最好办法。要知道,人生的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要快乐。但快乐是在内心,而不是外表,真正的快乐就是知足,就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俗话说,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要想快活起来,就得学会“随遇而安”。以宽容之心去包容不幸,不幸便将会远离我们。

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永远都风平浪静。在诡谲多变的环境中,唯一能使我们不觉其难过的办法,就是使自己“随遇而安”。“悲观的人即使在晴天,也如同生活在阴天里。这是因为,在其心理和性格上,都烙上了想字。”这是皮鲁克斯的一句名言。另一方面,乐观是美好生活之源。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让我们感觉到一切都是美好的!

乐观的人,其生活一定富有情趣。他的快乐不是赚来的东西,也不是应得的报酬,而只是其“思想愉悦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与之相反,那些悲观的人,则会常常躲在阴沉消极的世界中生活。

正如舒伯特所说:“只有那些能安详忍受命运捉弄的人,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才能感受生活的阳光。”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一样,人生的自我感觉至少有80%源于生活态度。如果你发现自己“到某个时候就快乐了”,那么,你此时此刻最好让自己享受这种快乐。

当你快乐的时候,应该尽情享受眼前的时光。一切性情中最难能可贵的,便是善于珍惜眼前的每一刻,乐观地面对现在的每一事。

五、一切皆有可能

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美]罗伯特

永远不要消极地认定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在这个世界上,你首先要认为自己能,然后再去尝试,最后你才会发现,你确实能做任何事。这样,在任何领域,你都能获得成功。

在困境中坚持不懈,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这种坚持的力量,是一种即便面临逆境也要继续前行的能力。敢于面对逆境的人,能从失败中恢复,并继续坚持前进

约翰是一家报社的广告业务员。工作期间,他列出一份名单,准备一一拜访那些重要客户。拜访前,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对着镜子前念几遍客户名单,然后对自己说:“在月底前,你们将购买我的广告版面!”

之后,他怀着坚定的信心去拜访客户。第一天,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与20个“不可能”客户中的3个谈成了交易。后来几天,他又做成了几笔生意。但月底前,第20个客户始终不买他的版面。

尽管约翰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他锲而不舍,坚持要把最后一个客户搞定。第二个月,他不去开发新客户。每天一早,他就去拜访那个客户。而这位客户都回答说:“不买!”

每次,约翰都假装没听到,然后继续前去拜访。到第二个月底,对约翰连说了30天“不”的商人口气缓和了:“你为了让我买你的版面,已经整整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我现在想知道你为何要坚持这样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