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民《园林树木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4 19:15:30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第1章 绪 论

一、园林树木学的定义、任务和学习方法

1.定义(1)园林树木

园林树木是指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的统称。(2)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学是指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2.任务

学习园林树木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学会应用树木来建设园林的能力,并具有使树木能较长期地和充分地发挥其园林功能的能力。

3.学习方法

在学习方法上要注意理论联系世纪,多对树木及标本作观察记录,勤思考,多作分析、比较和归纳工作,并善于抓住要点。

二、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园林树木具有美化及文明教育、改善环境因子和经济生产等多方面的功能。

三、中国丰富多彩的园林树木资源和宝贵的科学遗产

1.中国丰富多彩的园林树木资源(1)概况

中国被西方人士称为“园林之母”,园林树木资源极为丰富。(2)特点

①种类繁多

由于中国幅员广大、气候温和以及地形变化多样,以及地史变迁的因素,中国原产的木本植物近8000种,在世界树种总数中所占比例极大。

②分布集中

很多著名观赏树木的科、属是以中国为其世界分布中心,在相对较小的地区内,集中着原产众多的种类。

③丰富多彩

中国地域广阔、环境变化多样,所以经过长期的影响形成许多变异种类,仅以常绿杜鹃亚属而论,植株习性、形态特点、生态要求和地理分布等差别极大、变幅甚广。

④特点突出

在中国,有许多植物是世界他处所无而仅产于中国的特产科、属、种,确实是举世无双的。例如银杏科的银杏属,松科的金钱松属,杉科的台湾杉等。

2.中国在园林树木方面宝贵的科学遗产

中国有关园林树木的古籍,除了各种以分类记载或医药为主的本草集等不计外,专门论述园林树木方面的也极多,例如《竹谱》《菊谱》《荔枝谱》《洛阳牡丹记》《梅谱》,《橘录》《海棠谱》《全芳备祖》《群芳谱》《花镜》《广群芳谱》等。

上篇 总 论

第2章 园林树木的分类

一、植物分类学方法

1.概述

植物分类学科在分类系统上可分为两类:(1)人为的分类系统

人为的分类系统是着眼于应用上的方便。多在应用学科中使用。(2)自然的分类系统

自然地分类系统是着眼于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又成为植物统计学。多在理论学科中使用。

2.自然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

自然分类系统既然是以客观地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关系为目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对物种应有较明确的概念及判断进化的特征标准,以及分类系统上的等级。(1)物种

①概念

物种又称“种”,是指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这个类群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延续,它们在自然界又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②特征

a.“种”与“种”之间有明显的界限,除了形态特征的差别外,还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即异种之间不能交配产生后代,即使产生后代,此后代不具有正常的生殖功能。

b.“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但它又不是绝对固定永远一成不变的,它在长期的种族延续中是不断地产生变化的。

③“亚种”和“变种”

a.“亚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这个类型除了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的变化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b.“变种”也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虽然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变化,但是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2)分类系统上的等级

①各系统统一用下述的等级顺序,即界、门、纲、目、科、属、种。各级又可根据情况再分为亚级。

②植物分类学家不以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作为自然分类系统的对象,这类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植物,当达到一定数量成为生产资料时即可称为该种植物的“品种”。

3.植物命名法(1)双名法

双名法规定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作为植物的学名。头一个字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多为名词;第二个字是种名,多为形容词。

①异名同物

为了避免造成“异名同物”的误会起见,所以常在正式学名之后,附上缩写字“syn.”,再将其余的异名附上。关于种以下的变种,则在种名之后加缩写字“var.”后,再写上拉丁变种名。

②栽培品种

关于栽培品种,在种名后将品种名用正体写于单引号内,首字母均用大写,其后不必附命名人。(2)中文名的命名原则

①一种植物只应有一个全国通用的中文名称。

②一种植物的通用中文名称,应以属名为基础,再加上说明其形态、生境、分布等的形容词,例如卫矛、华北卫矛。

③应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用广泛,与形态、生态、用途有联系而又不致引起混乱的中名作为属名。

④集中分布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植物,宜采用少数民族所惯用的原来名称。

⑤凡名称中有古僻字或显著迷信色彩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可不用,但若已广泛应用,废弃时会引起混淆者仍可酌情保留。

⑥凡纪念中外古人、今人的名称尽量取消,但已经广泛通用的经济植物名称,可酌情保留。

4.常用自然分类系统(1)恩格勒系统

①概况

德国的恩格勒主编了《植物自然分科志》和《植物分科志要》两部巨著。这两部书由目、科、属至种采用他自己的系统描述了全世界的植物,内容非常丰富并有插图。世界各国及中国北方多采用此系统。

②特点

a.认为单性而又无花被(柔荑花序)是较原始的特征,所以将木麻黄科、胡椒科、杨柳科、桦木科、山毛榉科、荨麻科等放在木兰科和毛茛科之前。

b.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为原始。

c.目与科的范围较大。(2)哈钦松系统

①概况

英国的哈钦松在其著作《有花植物志科》中公布了这个系统。它继承了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边沁与虎克的系统,并以美国植物学家柏施的植物进化学说为基础加以改革而建立的。中国南方多采用此系统。

②特点

a.认为单子叶植物比较进化,故排在双子叶植物之后。

b.在双子叶植物中,将木本与草本分开,并认为乔木为原始性状,草本为进化性状。

c.认为花的各部分呈离生状态、花部呈螺旋状排列、具有多数离生雄蕊、两性花等性状均较原始;而花的各部分呈合生或附生、花部呈轮状排列、具有少数合生雄蕊、单性花等性状属于较进化的性状。

d.认为在具有萼片和花瓣的植物中,如果它的雄蕊和雌蕊在解剖上属于原始性状时,则比无萼片与花瓣的植物较为原始,例如木麻黄科、杨柳科等的无花被特征是属于废退的特化现象。

e.单叶或叶呈互生排列现象属于原始性状,复叶或叶呈对生或轮生排列现象属于较进化的现象。

f.目和科的范围较小。(3)克朗奎斯特系统(本教材被子植物使用此分类系统)

克朗奎斯特系统的两本著作《有花植物的一个整合的分类系统》、《有花植物的进化和分类》。克氏系统中科的范畴与哈钦松系统想死但比哈氏的科为大。目前认为克氏的系统更为先进,北京植物园、上海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均采用了此系统。(4)其他系统

①美国甘德生的双子叶植物分类系统;

②前苏联塔赫他间的高等植物新系统;

③中国的郑万钧的分类系统(本教材裸子植物使用此分类系统)。

5.植物分类检索表

分类检索表是鉴别植物必不可少的工具。一般分为分科、分属及分种3种检索表。常用的检索表有下列2种形式:(1)定距检索表

本类检索表中,对某一种性状的描述是从书页左边一定距离处开始,而与其相对的性状描述也是从书页左边同一距离处开始;其下一级的两个相对性状的描述又均在更大一些的距离上开始;如此逐级下去,距书页左边越来越远,直至检索出所需要的名称为止。(2)平行检索表

本类检索表中每一相对性状的描写紧紧并列以便比较,在一种性状描写之末即列出所需名称或是一个数字。此数字重新列于较低的一行之首,与另一组相对形状平行排列;如此继续下去直至查处所需名称为止。

二、园林建设中的分类法

1.依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1)乔木类

树体高大(通常6m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分为伟乔(30m以上)、大乔(20~30m)、中乔(10~20m)和小乔(6~10m)4级。(2)灌木类

树体矮小(通常在6m以下),主干低矮。(3)丛木类

树体矮小而干茎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的主干。(4)藤木类

能缠绕或攀附他物而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依其生长特点又可分为绞杀类、吸附类、卷须类和蔓条类等类别。(5)匍地类

干、枝等均匍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出不定根而扩大占地范围,如铺地柏等。

2.依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分类(1)按照热量因子

①根据树种自然分布区域内温度的状况,可分为热带树种、亚热带(暖带)树种、温带树种和寒带亚寒带树种。

②通常各地园林建设部门为了实际应用的目的,常依树种的耐寒性而分为耐寒树种、不耐寒树种和半耐寒树种3类。(2)按照水分因子

可分为耐旱树种、耐湿树种以及湿生树种。(3)按照光照因子

可分为喜光树种、中性树种、耐阴树种,每类中又可分为数级。(4)按照空气因子

可分为抗风树种、抗烟害和有毒气体树种、抗粉尘树种和卫生保健树种4类。每类别中又可细分为若干组。(5)按照土壤因子

可分为喜酸性土树种、耐碱性土树种、耐瘠薄土树种和海岸树种4类。每类中再分为若干级。

3.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1)赏树形树木类(形木类);(2)赏叶树木类(叶木类);(3)赏花树木类(花木类);(4)赏果树木类(果木类);(5)赏枝干树木类(干枝类);(6)赏根树木类(根木类)。

4.依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1)独赏树(孤植树、标本树、赏形树)类;(2)庭荫树类;(3)行道树类;(4)防护树类;(5)林丛类;(6)花木类;(7)藤木类;(8)植篱及绿雕塑类;(9)地被植物类;(10)屋基种植类;(11)桩景类(包括地栽及盆栽);(12)室内绿化装饰类(包括木本切花类)。

5.依树木在园林结合生产中的主要经济用途分类(1)果树类;(2)淀粉树类(木本粮食植物类);(3)油料树类(木本油料植物类);(4)木本蔬菜类;(5)药用树类(木本药用植物类);(6)香料树类(木本香料植物类);(7)纤维树类;(8)乳胶树类;(9)饲料树类;(10)薪材类;(11)观赏装饰类;(12)其他经济用途类。

6.依施工及繁殖栽培管理的需要分类(1)按移植难易

分为易移植成活及不易移植类。(2)按繁殖方法

分为种子繁殖类及无性繁殖类;其中又可依繁殖特点而细分。(3)按整形修剪特点

分为宜修剪整形及不宜修剪整形类;其中又可依修剪时期及特点而细分。(4)按对病害及虫害的抗性

分为抗性类及易感染类;其中又可细分为许多类别。

第3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树木的生命周期

1.树木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1)离心生长与离心光秃

①离心生长

a.定义

离心生长是指树木自播种发芽或由营养繁殖成活后,以根颈为中心,根和茎均以离心的方式进行生长。

b.特点

树木因受遗传性和树体生理以及所处土壤条件等的影响,其离心生长是有限的,根系和树冠只能达到一定的大小和范围。

②离心光秃

离心光秃是指在树体离心生长过程中,以离心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和树冠的“自然打枝”。(2)向心更新与向心枯亡

随着树龄的增加,由于离心生长与离心光秃,树木会进行更新或枯亡,他们的发生一般都是由外(冠)向内(膛)、由上(顶部)而下(部),直至根颈部进行的,被称作“向心更新”和“向心枯亡”。(3)不同类别树木的更新特点

不同类别的树木,其更新方式和能力大小很不相同。

①乔木类

a.有长寿潜伏芽

有些乔木具有长寿潜伏芽,在原有母体上可靠潜伏芽所萌生的徒长枝进行多次主侧枝的更新。

b.有潜伏芽,但寿命短

有些乔木虽具潜伏芽,但寿命短,也难以向心更新,即使由人工更新,树冠多不理想。

c.无潜伏芽

有些乔木无潜伏芽,只有离心生长和离心光秃,而无向心更新。

d.有顶芽无侧芽

有些乔木只具顶芽无侧芽,只有顶芽延伸的离心生长,而无侧生枝的离心光秃,也就无向心更新。

e.根蘖更新

有些乔木除靠潜伏芽更新外,还可靠根蘖更新,有些只能以根蘖更新。

②灌木类

灌木离心生长时间短,地上部枝条衰亡较快,寿命多不长。

③丛木类

干、枝可向心更新,但多从茎枝基部及根上发生萌蘖更新为主。

④藤木类

藤木的先端离心生长常比较快,主蔓基部易光秃。其更新有的类似乔木,有的类似灌、丛木,也有的介于二者之间。

2.实生树与营养繁殖树的生命周期特点(1)实生树的生命周期

实生树的生命周期主要是由两个明显的发育阶段所组成,即幼年阶段和成年(熟)阶段。

①幼年阶段

幼年阶段是指从种子萌发时起,到具有开花潜能(具有形成花芽的生理条件,但不一定就开花)前的一段时期。

②成年(熟)阶段

成年(熟)阶段是指幼年阶段达到一定的生理状态后,即获得形成花芽的能力。这一动态过程叫“性成熟”。(2)营养繁殖树的生命周期

营养繁殖树,一般都是以冠外成年期的枝芽繁殖的,都已通过了幼年阶段,因此没有性成熟过程,只要生长正常,有成花诱导条件,随时就可成花。

3.有关树木发育阶段的研究(1)实生树幼年期与性成熟的研究

①实生树的早花现象

一般需经数年才能开花的树木,有的也偶见很早就开花的现象。实生树的早花现象说明有些树木的实际幼年期可能比习惯认为的要短;或可以通过树木育种和早期改变栽培条件来缩短。

②幼年阶段的标志

a.形态标志

第一,从叶形上;

第二,从分枝角、长势上及其附属物看;

第三,从叶的脱离性上;

第四,从叶序上;

第五,从扦插、压条生根能力上看。

b.解剖学特征

第一,某些多年生草本和树木的幼年和成年两个阶段的顶端分生组织存在着质的差异。

第二,树木幼年期向成年期转变过程中,顶端分生组织确实发生了变化。

第三,幼年期和成年期的分生组织,在基因表达上,存在着稳定的差异,并可通过细胞分裂周期传递。

第四,树木顶端分生组织的“成花感受态”,在组织和赤霉素处理等条件下是可以逆转的。

c.生理生化特征

树木幼年期的还原糖、淀粉、纯蛋白、果胶物质、灰分等营养物质较少,而纤维素、半纤维素较多。

③加速实生树苗开花的一些试验

a.绝大多数的树木,没有春化的要求。许多春季和春夏间开花的温带花果树木,都是在去年夏秋间温度较高的季节分化的花芽。

b.一般来说,生长素对成花起阻碍作用,但对有些树种也有促进作用,

④达到性成熟的条件

对实生幼苗达到性成熟的条件,有以下两种看法:

a.经过一定次数的季节性生长周期(生长—休眠—生长);

b.达到一定大小和形态学上的复杂性(或复杂程度)。(2)实生树成熟阶段与营养繁殖树老化过程的研究

①实生树成熟阶段与老化过程

a.成熟与老化

第一,成熟

成熟是指木本植物从幼苗到成年状态的发育过程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比较稳定的,一般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逆转。

第二,老化

如枝干的增大和复杂化、每年延长生长量的逐渐降低、顶端优势的逐渐丧失、枝条变得下垂等变化,被称为“老化”。

b.老化的原因

第一,从养分竞争和整体营养水平方面来看,优先开放和发育着的果实和种子,消耗了大量的贮藏营养,从而使其他花、果、种子、新梢和根系的生长受阻,同时植物也会以落花落果来自动调节。根系弱了会影响吸收,无机营养少了,新梢长势减退,进而使整个植物处于光合产物不足,常引起部分小枝和侧根等的衰老与死亡。

第二,不适宜的环境条件,错误的栽培技术,以及污染物、病虫害的危害等。

②营养繁殖树的发育特性

由于头几年缺少成花诱导条件或枝叶与根系接近,在无机营养供应充分和根系某些生长素的影响下,出现复壮,造成碳水化合物积累不够,有利于成花的激素减少等原因,取自成年树上的枝,经营养繁殖后需经一定年数的生长才能开花。

二、树木的年周期

1.树木的物候期(1)落叶树的年周期

落叶树木的年周期可明显地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成年树的生长期表现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方面。生长期和休眠期之间,又各有一个过渡期。即从生长转入休眠期和从休眠转入生长期。

①休眠转入生长期

这一时期处于树木将要萌芽前,即自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起,到芽膨大待萌时止。树木休眠的解除,通常以芽的萌发作为形态标志。树木由休眠转入生长,要求一定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

②生长期

从树木萌芽生长至落叶,即包括整个生长季。在此期间,树木会发生极为明显的变化,如萌芽、抽枝展叶或开花、结实等。萌芽常作为树木生长开始的标志;其实根的生长比萌芽要早。

③生长转入休眠期

秋季叶片自然脱落是树木进入休眠的重要标志。秋季日照变短是导致树木落叶,进入休眠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气温的降低。过早落叶,不利养分积累和组织成熟。

④相对休眠期

在树木休眠期,短期内虽看不出有生长现象,但体内仍进行着各种生命活动,这些活动只是进行得较微弱和缓慢而已,故,休眠是个相对概念。根据休眠的状态,可分为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

a.自然休眠

自然休眠又称深休眠或熟休眠,是由树木生理过程所引起的或由树木遗传性所决定的。

b.被迫休眠

被迫休眠落叶树木在通过自然休眠后,如果外界缺少生长所需的条件时,仍不能生长,而处于被迫休眠状态。(2)常绿树的物候期

常绿树,叶的寿命较长,多在1年以上至多年;每年仅仅脱落部分老叶,又能增生新叶,因此全树终年连续有绿叶存在。常绿树的落叶,主要是失去正常生理机能的老化叶片所发生的新老交替现象。

2.园林树木物候观测法(1)观测的目的与意义

①掌握树木的季相变化,为园林树木种植设计,选配树种,形成四季景观提供依据;

②为园林树木栽培(包括繁殖、栽植、养护与育种)提供生物学依据。(2)观测时间与方法

①应常年进行;

②应选向阳面的枝条或上部枝(因物候表现较早);

③应靠近植株观察各发育期,不可远站粗略估计进行判断;

④观测记录物候观测应随看随记,不宜凭记忆,事后补记;

⑤观测人员物候观测须选责任心强的专人负责。(3)园林树木物候观测项目与特征

①根系生长周期利用根窖或根箱,每周观测新根数量和生长长度、木栓化时期;

②树液流动开始期从新伤口出现水滴状分泌液为准;

③萌芽期树木由休眠转入生长的标志;

④展叶期;

⑤开花期;

⑥果实生长发育和落果期自坐果至果实或种子成熟脱落止;

⑦新梢生长周期由叶芽萌动开始,至枝条停止生长为止;

⑧花芽分化期一般按树种的开花习性以主要花枝上花芽分化期为准;

⑨叶秋季变色期是指由于正常季节变化,树木出现变色叶,其颜色不再消失,并且新变色之叶在不断增多至全部变色的时期;

⑩落叶期观测树木秋冬开始落叶,至树上叶子全部落尽时止。

三、树木各器官的生长发育

一株正常的树木,主要由树根、枝干(或藤木枝蔓)、树叶所组成。把树根称为地下部;把枝干及其分枝形成的树冠(包括叶、花、果)称为地上部;地上部与地下部交界处,称为根颈(如图3-1所示)。

1.根系的生长(1)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①土壤温度;

②土壤湿度;

③土壤通气;图3-1  树体的组成1-主干;2-中心干;3-中央领导枝;4-主枝;5-侧枝;6-主枝延长枝;(1)根颈;(2)水平根;(3)主根;(4)垂直根

④土壤营养;

⑤树体有机养分。(2)根系的年生长动态

根系的伸长生长在一年中是有周期性的。(3)根的生命周期

不同类别树木以一定的发根方式(侧生式或二叉式)进行生长。

2.枝条的生长与树体骨架的形成(1)树木的枝芽特性

芽是多年生植物为适应不良环境和延续生命活动而形成的重要器官。

①芽序

定芽在枝上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顺序性称为芽序。

②芽的异质性

由于芽形成时,随枝叶生长时的内部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使处在同一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着大小、饱满程度等差异的现象,称为“芽的异质性”。

③芽的早熟性与晚熟性

a.晚熟性芽

已形成的芽,需经一定的低温时期来解除休眠,到第二年春才能萌发的芽,叫做晚熟性芽。

b.早熟性芽

有些树木在生长季早期形成的芽,于当年就能萌发(如桃等)有的多达2~4次梢,具有这种特性的芽,叫早熟性芽。

④萌芽力与成枝力

各种树木与品种其叶芽的萌发能力不同。

⑤芽的潜伏力

树木枝条基部芽或上部的某些副芽,在一般情况下不萌发而呈潜伏状态。当枝条受到某种刺激(上部或近旁受损,失去部分枝叶时)或冠外围枝处于衰弱时,能由潜伏芽发生新梢的能力,称为“芽的潜伏力”,也称潜伏芽的寿命。(2)枝茎习性

①枝的生长类型

树木依枝茎生长习性可分以下3类:直立生长茎、攀缘生长茎、匍匐生长茎。

a.直立生长茎

依枝的伸展方向可分为:紧抱型;开张型;下垂型和龙游(扭旋或曲折)型等。

b.攀缘生长茎

在园林上,把具缠绕茎和攀缘茎的木本植物,统称为木质藤本,简称藤木。

c.匍匐生长茎

这种生长类型的树木,在园林中常用做地被植物。

②分枝方式

a.总状分枝(单轴分枝);

b.合轴分枝;

c.假二叉分枝。

③顶端优势

一个近于直立的枝条,其顶端的芽能抽生最强的新梢,而侧芽所抽生的枝,其生长势(常以长度表示)多呈自上而下递减的趋势,最下部的一些芽则不萌发。如果去掉顶芽或上部芽,即可促使下部腋芽和潜伏芽的萌发。这种顶部分生组织或茎尖对其下芽萌发力的抑制作用,叫做“顶端优势”(或称先端优势)。

④干性与层性

a.树木中心干的强弱和维持年限的长短,简称为“干性”。

b.使主枝在中心干上的分布或二级枝在主枝上的分布,形成明显的层次,称之为“层性”。(3)枝的生长

①枝的加长生长:新梢的生长可划分为开始生长期、旺盛生长期、缓慢与停止生长期。

②枝的加粗生长。(4)影响新梢生长的因素

①砧木嫁接:植株新梢的生长受砧木根系的影响;

②贮藏养分:树木贮藏养分的多少对新梢生长有明显影响;

③内源激素;

④母枝所处部位与状况树冠外围状况;

⑤环境与栽培条件温度高低与变化幅度、生长季长短、光照强度与光周期、养分水分供应等环境因素对新梢生长都有影响。(5)树冠的形成

随树龄的增长,中心干和主枝延长枝的优势转弱(顶芽成花、自枯或枝条弯曲),树冠上部变得圆钝,而后宽广。(6)树木生长大周期

树木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其各器官(或一部分)的生长规律都是起初生长缓慢,随后逐渐加速,继而达到最高速度,随后又减慢,直到最后完全停止。

3.叶和叶幕的形成(1)叶片的形成

叶片是叶芽中前一年形成的叶原基发展起来的。(2)叶幕的形成

叶幕是指叶在树冠内的集中分布区。

园林树木的叶幕,随树龄、整形、栽培的目的与方式不同,其叶幕形成和体积也不相同。

4.花芽的分化(1)有关概念

①花芽分化

植物的生长点既可以生成为叶芽,也可以分化为花芽。这种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②花芽形成

从生长点顶端变得平坦,四周下陷开始起,逐渐分化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以及整个花蕾或花序原始体的全过程,称为“花芽形成”。

③形态分化

由叶芽生长点的细胞组织形态转为花芽生长点的组织形态过程,称为“形态分化”。

④生理分化

在出现形态分化之前,生长点内部由叶芽的生理状态(代谢方式)转向形成花芽的生理状态(用解剖方法还观察不到)的过程称为“生理分化”。(2)花芽分化期

①花芽分化期的划分

根据花芽分化的指标,可分为生理分化期、形态分化期和性细胞形成期。

a.生理分化期

生理分化期是指芽的生长点内部转向分化花芽发生生理代谢变化的时期。生理分化期是控制分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也称“花芽分化临界期”。

b.形态分化期

形态分化期是指花或花序的各个花器原始体的发育过程。一般又可分为以下5个时期:分化初期、萼片原基形成期、花瓣原基形成期、雄蕊原基形成期和雌蕊原基形成期。

c.花器与性细胞形成期

②花芽的着生与分化期的关系

花芽按其着生形式有顶生的,也有腋生的。

③树木花芽分化的类别

a.夏秋分化型;

b.冬春分化型;

c.当年分化型;

d.年内多次分化型;

e.不定期分化型。

④树木花芽分化期的规律

a.都有一个分化临界期;

b.分化的长期性;

c.相对集中和相对稳定性;

d.形成花芽所需时间因树种和品种而不同;

e.分化早晚因条件而异。(3)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与理论

①影响因素

a.实生树的遗传性与首次成花的关系;

b.枝条营养生长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c.叶、花、果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d.矿质、根系生长与花芽分化;

e光照的影响;

f.温度的影响;

g.水分的影响;

h.栽培技术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②花芽分化的内因学说

a.碳氢比学说

b.内源激素平衡说;

c.遗传基因控制论。(4)控制花芽分化的途径

控制花芽分化应因树、因地、因时制宜。

①首先了解花芽着生部位(顶生、腋生)类别和花芽分化的类型或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其花芽分化时期与特点。

②抓住分化临界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促控。

③根据不同分化类别的树木,其花芽分化与外界因子的关系,通过满足或限制外界因子来控制。

④根据树木不同年龄时期的树势,枝条生长与花芽分化关系进行调节。

⑤使用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类似激素的生长调节物质。(5)树木开花

一个正常的花芽,当花粉粒和胚囊发育成熟,花萼与花冠展开时,这种现象称为开花。①开花的顺序性

a.树种间开花先后树木的花期早晚与花芽萌动先后相一致。不同树种开花早晚不同;

b.不同品种开花早晚不同在同地,同种不同品种间开花也有一定的顺序性;

c.雌雄同株异花树木的开花先后雌、雄花既有同时开的,也有雌花先开,或雄花先开的;

d.不同部位枝条、花序开放先后,同一树体上不同部位枝条开花早晚不同。

②开花类别

a.先花后叶;

b.先叶后花。

③花期延续时间

花期延续时间长短受树种和品种、外界环境以及树体营养状况的影响而有差异。

④每年开花次数

因树种与品种而异多数每年只开一次花,但也有些树种或栽培品种一年内有多次开花的习性。(6)坐果与果实的生长发育

①授粉和受精

a.影响因素:自交不亲和;营养条件;环境条件。

b.提高授粉受精的措施:除配植授粉树外,应提高氮素营养贮存和喷施硼等。

②坐果与落花落果

a.落花落果次数;

b.落花落果的原因;

c.坐果机制。

③果实的生长发育

从花谢后至果实达到生理成熟时止,需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种胚发育、细胞膨大和细胞内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等过程。这种过程称为果实的生长发育。

a.果实生长发育所需的时间;

b.果实生长图形;

c.果实生长的分期;

d.满足果实发育的栽培措施。

四、树木的整体性及其生理特点

1.树木各部分的相关性(1)各器官的相关性

①顶芽与侧芽;

②根端与侧根;

③果与枝;

④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2)根系与地上部的相关性

a.地上部与根系间的动态平衡;

b.枝、根对应;

c.地上部与根系生长节奏交替。

2.树木的生理特点(1)年周期中树体营养变化规律

①营养代谢类型的变化

a.碳素同化作用;

b.氮素同化作用。

②营养物质的运转和分配

a.运输的途径;

b.养分运转分配特性。

③营养物质的消耗与积累

a.树木各部分的生长发育、组织分化和呼吸作用都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

b.树体营养物质的积累,主要决定于已经停止生长的健全叶片同化功能的强弱和各器官消耗养分的多少。(2)树木生命周期的营养特点

贮藏营养是多年生植物不同于一、二年生植物的重要特性;树木尤其突出,表现出“大小年”。(3)树木的生理特点与栽培

树木的季节贮藏养分是调节不同季节性供应的营养水平,影响到器官建造功能的稳定性;常备贮藏养分影响分化水平,适应能力及健康状况。

第4章 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一、概述

1.相关概念(1)生境

通常将植物具体所生存于其间的小环境,简称为“生境”。(2)生态因子(因素)

环境中所包含的各种因子中,有少数因子对植物没有影响或者在一定阶段中没有影响,而大多数的因子均对植物有影响,这些对植物有直接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因素)”。(3)生存条件

生态因子中,对植物的生活属于必需的,即没有它们植物就不能生存的因素叫做“生存条件”。(4)间接因子

在生态因子中,有的并不直接影响植物而是以间接的关系来起作用的的因子,称之为称为“间接因子”。

2.基本观念

在研究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中,尚必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观念:(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3)生存条件的不可代替性;(4)生存条件的可调性;(5)生态幅

各种植物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变化强度的适应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这个限度就会引起死亡,这种适应的范围,叫做“生态幅”。

二、温度因子

1.季节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植物,由于长期适应于当地季节性的变化,就形成一定的生长发育节奏,即物候期。物候期会随着每年季节性变温和其他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而含有一定范围的波动。

2.昼夜变温对植物的影响(1)种子的发芽;(2)植物的生长;(3)植物的开花结实。

3.突变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温度的突变可分为突然低温和突然高温两种情况。(1)突然低温

①寒害;②霜害;③冻害;④冻拔;⑤冻裂。(2)突然高温

突然高温主要是指短期的高温而言,当温度高于植物能忍受的最高点就会对植物造成伤害直至死亡。

4.温度与植物分布(1)根据植物对温度变化幅度的适应能力的强弱,可将植物分为“广温植物(广布种)”、“狭温植物”。(2)根据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热量需求的强弱,又可将各种植物分为大热量种、中热量种、小热量种以及微热量种。

5.生长期积温

生长期积温是指植物在生长期中高于某温度数值以上的昼夜平均温度的总和。分为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1)有效积温

①计算公式:S=(T-T)n0

式中T—n日期间的日平均温度;

T—生物学零度;0

n—生长活动的天数;

S—有效积温。

②生物学零度

在温带地区,一般用5℃作为生物学零度;

在亚热带地区,常用10℃;

在热带地区多用18℃作为生物学零度。(2)活动积温

活动积温以物理零度为基础。

三、水分因子

1.由于水分因子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植物生态类型(1)旱生植物

旱生植物是指在干旱的环境中能长期忍受干旱而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类型。根据它们的形态和适应环境的生理特性又可分为以下3类:

①少浆植物或硬叶旱生植物

体内的含水量很少,而且在丧失1/2含水量时仍不会死亡。它们的形态和生理特点是:

a.叶面积小,多退化成鳞片状或针状或刺毛状;

b.叶表具有厚的蜡层、角质层或毛茸,防止水分的蒸腾;

c.叶的气孔下陷并在气孔腔中生有表皮毛,以减少水汽的散失;

d.当体内水分降低时,叶片卷曲或呈折叠状;

e.根系极发达,能从较深的土层内和较广的范围内吸收水分;

f.细胞液的渗透压极高,常为20~40个大气压,有的可达80~100个大气压,这类的叶子失水后不萎凋变形;

g.同一属中少浆植物单位叶面积上的气孔数目常比同属中生植物的气孔数为多,因此在土壤水分充足时,其蒸腾作用会比中生植物强得多,但在干旱条件下蒸腾作用却极低。

②多浆植物或肉质植物

a.茎或叶具有发达的储水组织而多肉;

b.茎或叶的表皮有厚角质层,表皮下有厚壁细胞层,这种结构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

c.大多数种类的气孔下陷;气孔数目不多;

d.根系不发达,属于浅根系植物;

e.细胞液的渗透压很低,为5~7个大气压。

③冷生植物或干矮植物

一般均形体矮小,多呈团丛状或垫状。其生长环境依水分条件可分为两种:干冷生植物;湿冷生植物。(2)中生植物

大多数植物均属于中生植物,不能忍受过于和过湿的条件,但是由于种类众多,因而对干与湿的忍耐程度方面具有很大差异。(3)湿生植物

根据实际的生态环境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喜光湿生植物;

②耐阴湿生植物。(4)水生植物

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叫水生植物。它们可分为3个类型:

①挺水植物;

②浮水植物:a.半浮水型植物;b.全浮水型植物。

③沉水植物。

2.耐旱、耐涝树种(1)耐旱树种

根据耐旱能力的强弱共分为5级。

①耐旱力最强的树种

雪松、黑松、菝葜、响叶杨、加拿大杨、垂柳、旱柳等52种。

②耐旱力较强的树种

马尾松、油松、赤松、湿刚松、侧柏、千头柏、圆柏等99种。

③耐旱力中等的树种

罗汉松、日本五针松、白皮松、落羽杉、刺柏、香柏等85种。

④耐早力较弱的树种

粗榧、三尖杉、香榧、金钱松、华山松、柳杉、鹅掌楸等21种。

⑤耐旱力最弱的树种

银杏、杉木、水杉、水松、日本花柏等9种。(2)耐淹树种

将116种树依其耐淹力分为5级。

①耐淹力最强的树种

垂柳、旱柳、龙爪柳、榔榆、桑、柘、豆梨、杜梨、柽柳、紫穗槐、落羽杉等11种。

②耐淹力较强的树种

水松、棕榈、栀子、麻栎、枫杨、榉树等23种。

③耐淹力中等的树种

侧柏、千头柏、圆柏、龙柏、水杉等29种。

④耐淹力较弱的树种

罗汉松、黑松、刺柏、百日青、樟树、枸橘等27种。

⑤耐淹力最弱的树种

马尾松、杉木、柳杉、柏木、海桐、枇杷、百楠、桂花等26种。(3)树木的耐阴耐旱特点

①对阔叶树而言,一般情况是耐淹力强的(1~2级)树种,其耐旱力也表现得很强;

②深根性树种大多较耐旱(1~2级),浅根性树种大多不耐旱(3~5级);

③树种的耐力与其原产地生境条件有关;

④在针叶树类(包括银杏)中,其自然分布较广及属于大科、大属的树木比较耐旱;

⑤就某个具体树种而言,其分布区域广大者,常具有较强的耐性。

3.水分的其他形态对树木的影响(1)雪

①降雪可覆盖土地,增加水分,保护土壤,避免结冻过深,有利植物越冬;

②雪量较大的地区,会使树木受到雪压,引起枝干倒折的伤害。(2)冰雹

对树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3)雨凇、雾凇

会在树枝上形成一层冻壳,严重时,冰壳愈益加厚最终成为冰挂使树枝折断。(4)雾

多雾即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大,虽然能影响光照,但一般言之,对草木的繁茂是有利的。

四、光照因子

1.光质对植物的影响

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言,以红光的作用最大,其次是蓝紫光。

2.日照时间长短对植物的影响

每日的光照时数与黑暗时数的交替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按此反应可将植物分为4类:(1)长日照植物;(2)短日照植物;(3)中日照植物;(4)中间性植物。

3.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关系,可分为3种生态类型:(1)喜光(阳性)植物;(2)阴性植物;(3)中性植物。

4.树木的耐阴力(1)华北习见乔木耐阴能力的顺序(从强到弱排列)

冷杉属、云杉属、椴属、千金榆、槭属、红松、裂叶榆、圆柏、槐、水曲柳、胡桃楸、赤杨、春榆、白榆、板栗、黄檗、华山松、白皮松、油松、风桦、红桦、辽东栎、蒙古栎、白蜡树、槲树、栓皮栎、臭椿、刺槐、黑桦、白桦、杨属、柳属、落叶松属。(2)判断树木耐阴性的标准

①生理指标法

a.光补偿点

植物的光合作用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是与光强有密切关系的,当光强减弱到一定程度时,树木由光合作用所合成的物质量恰好与其呼吸作用所消耗的量相等。

b.光饱和点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亦提高,因而产生有机物质的积累,但是当光强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就达到最大值而不再增加。

②形态指标法

a.树冠呈伞形者多为喜光树,树冠呈圆锥形而枝条紧密者多为耐阴树种;

b.树干下部侧枝早行枯落者多为喜光树,下枝不易枯落而且繁茂者多为耐阴树;

c.树冠的叶幕区稀疏透光,叶片色较淡而质薄,如果是常绿树,其叶片寿命较短者为喜光树。叶幕区浓密,叶色色浓而深且质厚者,如果是常绿树,则其叶可在树上存活多年者为耐阴树;

d.常绿性针叶树的叶呈针状者多为喜光树,叶呈扁平或呈鳞片状而表、背区别明显者为耐阴树;

e.阔叶树中的常绿树多为耐阴树,而落叶树中多为喜光树或中性树。

五、空气因子

1.空气中对植物起主要作用的成分(1)氧和二氧化碳;(2)氮气。

2.空气中的污染物质(1)氧化性类型。如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类、二氧化氮、氯气等;(2)还原性类型。如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甲醛等;(3)酸性类型。如氟化氢、氯化氢、氰化氢、三氧化硫、四氟化硅、硫酸烟雾等;(4)碱性类型。如氨等;(5)有机毒害型。如乙烯等;(6)粉尘类型。

3.城市环境中习见的污染物质和抗烟毒树种(1)二氧化硫

①在北京地区,抗性强的有:臭椿、槐、榆树、加拿大杨、马氏杨、垂柳、旱柳、馒头柳、栾树、小叶白蜡、杜梨、山桃、君迁子、北京丁香、胡桃、太平花、紫穗槐、野蔷薇、木槿、珍珠梅、雪柳、黄栌、白玉棠、丁香、构树、泡桐、柿树、小叶黄杨、云杉、连翘、山楂、火炬树、紫薇、胡颓子、海州常山、五叶地锦、大叶黄杨、地锦等。

②抗性中等的有:北京杨、钻天杨、桑树、金银木、西府海棠、金星海棠、榆叶梅、栗、合欢、元宝枫、枫杨、悬铃木、接骨木、桂香柳、银杏、华山松、侧柏、白皮松。

③抗性弱的有:黄金树、五角枫、紫薇、桃、白玉棠、复叶槭、山杏、美国凌霄、油松、黄刺玫等。(2)光化学烟雾

①抗性极强的有:银杏、柳杉、日本扁柏、日本黑松、樟树、海桐、青冈栎、夹竹桃、海州常山、日本女贞等。

②抗性强的有:悬铃木、连翘、冬青、美国鹅掌楸等。

③抗性一般的有:日本赤松、东京樱花、锦绣杜鹃、日本梨等。抗性弱的有:日本杜鹃、大花栀子、大八仙花、胡枝子等。抗性极弱的有:木兰、牡丹、垂柳、白杨、三裂悬钩子等。(3)氯及氯化氢

①耐毒能力最强的有:杠柳、木槿、合欢、五叶地锦等;

②耐毒能力强的有:黄檗、伞花胡颓子、构树、榆、接骨木、加拿大接骨木、紫荆、槐、紫藤、紫穗槐等;

③耐毒能力中等的有:皂荚、桑、加拿大杨、臭椿、二青杨、侧柏、复叶槭、树锦鸡儿、丝棉木、文冠果等;

④耐毒能力弱的有:香椿、枣、红瑞木、黄栌、圆柏、洋白蜡、金银木、刺槐、旱柳、南蛇藤、银杏等;

⑤耐毒能力很弱的有:海棠、苹果、槲栎、毛樱桃、小叶杨、钻天杨、连翘、鼠李、油松、绦柳(垂柳)、栾树、馒头柳、吉氏珍珠梅、山桃等;

⑥不耐毒而死亡的有:榆叶梅、黄刺玫、胡枝子、水杉、杂种绣线菊、茶条槭、雪柳等。(4)氟化物

①抗性强的有:槐、臭椿、泡桐、绦柳、龙爪柳、悬铃木、胡颓子、白皮松、侧柏、丁香、山楂、紫穗槐、连翘、金银花、小檗、女贞、锦熟黄杨、大叶黄杨、地锦、五叶地锦等;

②抗性中等的有:刺槐、桑、接骨木、桂香柳、火炬树、君迁子、杜仲、文冠果、紫藤、美国凌霄、华山松等;

③抗性弱的有:榆叶梅、山桃、李、葡萄、白蜡、油松等。

4.空气的流动与抗风树种

风依其速度通常分为12级,低速的风对植物有利,高速的风则会使植物受到危害。(1)抗风力强的有:马尾松、黑松、圆柏、榉树、胡桃、白榆、乌桕、樱桃、枣树、葡萄、臭椿、朴、栗、槐、梅树、樟树、麻栎、河柳、台湾相思、大麻黄、柠檬桉、假槟榔、桄榔、南洋杉、竹类及柑橘类等。(2)抗风力中等的有:侧柏、龙柏、杉木、柳杉、檫木、楝树、苦槠、枫杨、银杏、广玉兰、重阳木、榔榆、枫香、凤凰木、桑、梨、柿、桃、杏、花红、合欢、紫薇、木绣球、长山核桃、旱柳等。(3)抗风力弱受害较大的有:大叶桉、榕树、雪松、木棉、悬铃木、梧桐、加拿大杨、钻天杨、银白杨、泡桐、垂柳、刺槐、杨梅、枇杷、苹果等。

六、土壤因子

1.依土壤酸度而分的植物类型(1)酸性土植物

杜鹃花、乌饭树、山茶、油茶、马尾松、石楠、油桐、吊钟花、马醉木、栀子花、大多数棕榈科植物、红松、印度橡皮树等,种类极多。(2)中性土植物

在中性土壤上生长最佳的种类。土壤pH值在6.5~7.5之间。如大多数的花草树木均属此类。(3)碱性土植物

在呈或轻或重的碱性土上生长最好的种类。土壤pH值在7.5以上。如柽柳、紫穗槐、沙棘、沙枣(桂香柳)、杠柳等。

2.依土壤中的含盐量而分的植物类型(1)喜盐植物

①旱生喜盐植物。主要分布于内陆的干旱盐土地区。如乌苏里碱蓬、海蓬子等。

②湿生喜盐植物。主要分布于沿海海滨地带。如盐蓬、老鼠筋等。(2)抗盐植物

田菁、盐地风毛菊等。(3)耐盐植物

柽柳、大米草、二色补血草以及红树等。(4)碱土植物

能适应pH值达8.5以上和物理性质极差的土壤条件,如一些藜科、苋科等植物。

3.依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而分的植物类型

绝大多数植物均喜生于深厚肥沃而适当湿润的土壤,但从绿化来考虑需选择出耐瘠薄土地的树种,特称为瘠土树种,如马尾松、油松、构树、木麻黄等多种树种。

4.沙生植物

能适应沙漠半沙漠地带的植物,具有耐干旱贫瘠、耐沙埋、抗日晒、抗寒耐热、易生不定根、不定芽等特点。如沙竹、沙柳、黄柳、骆驼刺、沙冬青等。

七、地形地势因子

1.海拔高度

由于各方面因子的变化,对于植物个体而言,生长在高山上的树木与生长在低海拔的同种个体相比较,则有植株高度变低、节间变短、叶的排列变密等变化。

2.坡向方位

山南坡光照强,土温、气温高,土壤较干,适合生长一些耐旱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山的北坡光照弱,土温、气温低,土壤较湿润,适合生长乔木,植被繁茂,甚至一些喜光树种亦生于阴坡或半阴坡。

3.地势变化

地势的陡峭起伏、坡度的缓急等,不但会形成小气候的变化而且对水土的流失与积聚都有影响,因此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和分布。

八、 生物因子

在植物生存的环境中,尚存在许多其他生物,如各种低等、高等动物,它们与植物间是有着各种或大或小的、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而在植物与植物间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

九、植物的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

1.垂直分布

这是指在山区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植物分布带而言。从低海拔处向高海拔处上升,每升高100m,年平均温度约下降0.6℃,而相对湿度却有增加。垂直分布的模式是从热带雨林过渡到常绿阔叶树带、落叶阔叶树带、针叶树带、灌丛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冻荒漠带直至雪线。

2.水平分布

植物的水平分布主要是受纬度、经度的气候带的影响,而地形及土壤因子亦起着一定的作用。

十、城市环境概述

1.城市气候(1)城市的下垫面

城市下垫面会引起气团的变化,进而影响城市气候。从光能利用来说,发展屋顶花园和构筑物、墙面的绿化有广阔的天地。从地面来讲,反射、漫射光较丰富。(2)微尘与细菌

①微尘-8

a.离子。是指比半径10cm大的微粒。

b.核。按大小可分为小核、大核及巨型核。

c.微尘的垂直分布。据国外资料约可分为3层。

②细菌(3)城市空气的气体成分

城市空气中除含一般干洁空气的组成(一定比例的氮、氧、氢、二氧化碳和臭氧、氦、氖、氪、氙等)外,还有些其他污染物。(4)城市雾障(5)城市气候的特点

由于城市下垫面的固定因素和能源集中,因雾障而使热量不易扩散,形成城市气候有以下特点:①气温较高;②空气湿度低并多雾;③云多、降雨多;④形成城市风;⑤太阳辐射强度减弱;⑥日照持续时间减少。

2.城市的水和土壤(1)城市水系与水体污染

①城市水系;

②水体污染。

污染物进入水中,其含量超过水的自净能力时,引起水质变坏,用途受到影响,称为水体污染。(2)城市土壤与污染

①城市的土壤变化;

②土壤污染;

③土壤透气性与紧实度:

a.土壤透气性;

b.土壤坚实度;

c.土壤含盐碱量;

d.挖方与填方。

3.建筑方位和组合(1)东面。一天有数小时光照,约15:00后即成为庇荫地,光照强度不大,不会有过量的情况,比较柔和,适合一般树木。(2)南面。白天全天几乎都有直射光,反射光也多,墙面辐射热也大,加上背风,空气不甚流通,温度高,生长季延长,春季物候早,冬季楼前土壤冻结晚,早春化冻早,形成特殊小气候,适于喜光和暖地的边缘树种。(3)西面。与东面相反,上午以前为庇荫地,下午形成西晒,尤以夏日为甚。(4)北面。背阴,其范围随纬度、太阳高度角而变化。

4.空气污染区

应以当地的风向(主风、季节风)确定污染影响范围(往往影响到厂外)。访问建厂前后不同地段植物种类与演变和现有树木等的生长状况及受害状态、方位、症状、程度,以便分别选用(或先做现场试验)抗耐性较强的树种。

第5章 园林树木群体及其生长发育规律

一、植物群体概述

1.概念“植物群体”是生长在一起的植物集体。

2.分类(1)自然群体(植物群落);(2)人为群体(栽培群体)。

二、植物的生活型和生态型

1.植物的生活型

植物的生活型是植物对所在环境综合条件长期适应而表现在外貌上的类型。(1)树上的附生植物;(2)高位芽植物

依高度可分四型,各型的范围不变。

①常绿的、裸芽的

a.大高位芽植物(巨型:即高30m以上);

b.中高位芽植物(中型:即高8~30m);

c.小高位芽植物(小型:即高2~8m);

d.矮高位芽植物(矮型:即高0.25~2m)。

②常绿的、鳞芽的(芽具保护的)

a.大高位芽植物(巨型);

b.中高位芽植物(中型);

c.小高位芽植物(小型);

d.矮高位芽植物(矮型)。

③落叶的、裸芽的

a.大高位芽植物(巨型);

b.中高位芽植物(中型);

c.小高位芽植物(小型);

d.矮高位芽植物(矮型)。

④落叶的、鳞芽的(芽具保护的)

a.大高位芽植物(巨型);

b.中高位芽植物(中型);

c.小高位芽植物(小型);

d.矮高位芽植物(矮型)。

⑤攀缘藤本的

a.常绿藤本高位芽植物;

b.落叶藤本高位芽植物。

⑥肉茎(多浆汁)的

肉茎高位芽植物。

⑦草质茎的

多年生草本高位芽植物。(3)地上芽植物

①亚灌木地上芽植物;

②蔓生的灌木和亚灌木地上芽植物;

③禾本型地上芽植物;

④泥炭藓型地上芽植物;

⑤垫状地上芽植物;

⑥肉叶地上芽植物(肉叶植物);

⑦匍匐地上芽植物;

⑧地衣地上芽植物(枝状地衣);

⑨匍匐苔藓地上芽植物。(4)地面芽植物

地面芽植物指在对植物的不利季节,植物体的上部一直死亡到土壤水平面上,仅有被地被植物或土壤保护的植物体的下部仍然存活并在地面处有芽。

①叶状体地面芽植物

包括固着的藻类(生于地面上、树皮上或岩石上)、壳状地衣及叶状体苔藓植物。

②生根的地面芽植物

包括莲座状及半莲座状地面芽植物、直茎地面芽植物(具有带叶的茎)、草丛地面植物、攀缘爬行地面植物。(5)地下芽植物

地下芽植物指在恶劣环境下以埋在土表以下的芽度过不利环境。

①真地下芽的

a.根茎地下芽植物;

b.块茎地下芽植物;

c.块根地下芽植物;

d.鳞茎地下芽植物;

e.球茎地下芽植物;

f.根地下芽植物。

②其他地下芽的

a.寄生的地下芽植物(根寄生);

b.真菌地下芽植物:根菌(子实体在地下)和气生菌(子实体在地上)。(6)水生植物

①生根水生植物

包括水生地下芽植物、水生地面芽植物、水生一年生植物。

②固着水生植物

包括苔类、藓类、藻类、真菌。

③漂浮水生植物(7)一年生植物

①一年生种子植物包括匍匐一年生植物、攀缘一年生植物、直立一年生植物;

②蕨类一年生植物;

③苔藓一年生植物;

④叶状体一年生植物(黏菌和真菌)。(8)内生植物

①动物体内植物

指生活在动物体内的微生物,往往是病原性的。

②植物体内植物

指生活在植物体内的植物。

③石内植物

指生活在岩石里的地衣、藻类、菌类。(9)土壤微生物

①好气性土壤微生物;

②嫌气性土壤微生物。(10)浮游植物

①大气浮游植物;

②水中浮游植物;

③冰雪浮游植物。

2.植物的生态型

生态型根据其所以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可分为:(1)气候生态型;(2)土壤生态型;(3)生物生态型。

三、植物群体的组成结构

1.自然群体的组成结构

各种自然群体均由一定的植物所组成,并有其形貌上的特征。(1)群体的组成成分

群体是由不同的植物种类(成分)所组成,但各个种类在数量上并不是均等的,在群体中那种数量最多或数量虽不太多但所占面积却最大的主要成分,称为优势种(也称建群种)。(2)群体的外貌

①优势种的生活型

群体的外貌主要取决于优势种的生活型。

②密度

群体中植物个体的疏密程度与群体的外貌有着密切的关系。

③种类的多寡

群体中种类的多少,对其外貌有很大的影响。

④色相

各种群体所具有的色彩形相称为色相。

⑤季相

由于季节的不同,在同一地区所产生不同的群落形相就称为季相。

⑥植物生活期的长短

由于优势种寿命长短的不同,亦可影响群体的外貌。

⑦群体的分层现象

各地区各种不同的植物群体,常有不同的垂直结构“层次”。

⑧层片

层片是着重于从生态学方面划分的。

a.按较大的生活型类群划分时,层片与层次是相同的

b.按较细的生活型单位划分时,层片与层次的内容不同,例如在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混交群体中,可分为常绿高位芽植物层片与落叶高位芽植物层片等2个层片。(2)栽培群体的组成结构

栽培群体完全是人为创造的,其组成结构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四、植物群体的分类和命名

1.植物自然群体的分类和命名(1)植物自然群体的分类

①植被型组;

②植被型;

③植被亚型;

④群系组;

⑤群系;

⑥亚群系;

⑦群丛。(2)植物自然群体(植物群落)的命名

①分层记载法;

②简要记载法。

2.植物栽培群体的分类和命名(1)植物栽培群体的分类

①单一群体;

②混合群体。(2)园林栽培群体的命名

园林植物栽培群体的命名应充分体现园林植物配植的特点,能给人以明确的概念并具有较丰富的内容。

五、群体的生长发育和演替

1.群体的形成期(幼年期)

这是未来群体的优势种在一开始就有一定数量的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的物质基础,例如种子、萌蘖苗、根茎等。

2.群体的发育期(青年期)

这是指群体中的优势种从始花、结实到树冠郁闭后的一段时期,或先从形成树冠(地上部分)的郁闭到开花结实时止的一段时期。

3.群体的相对稳定期(成年期)

这是指群体经过自疏及组成成分间的生存竞争后的相对稳定阶段。

4.群体的衰老期及群体的更新与演替(老年及更替期)

由于组成群体主要树种的衰老与死亡以及树种间竞争继续发展的结果,乃使整个群体不可能永恒不变,而必然发生群体的演替现象。

第6章 园林树木对环境的改善和防护功能

一、园林树木改善环境的作用

1.空气质量方面(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植物是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调节器,在光合作用中每吸收44g二氧化碳可放出32g氧气。

①C途径3

卡尔文循环,固定二氧化碳后的最初产物是三碳化合物,所以称为C途径(Cpathway)。33

②C途径4

植物固定CO的最初产物是苹果酸或天冬氨酸等4C酸而不是3C2化合物,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COM2同化的C途径(C 44pathway)。

③景天酸代谢途径(CAM)(2)分泌杀菌素

①植物分泌的杀菌素可以杀灭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

②植物的挥发性物质除了有杀菌作用外,对昆虫亦有一定影响;

③植物的一些芳香性挥发物质尚可使人们有精神愉快的效果。(3)吸收有毒气体

①二氧化硫

忍冬、卫矛、旱柳、臭椿、榆、花曲柳、水蜡、山桃等既具有较大的吸毒力,又具有较强的抗性,是良好的净化二氧化硫的树种。落叶树的吸硫力强于常绿阔叶树,更强于针叶树。

②氯气

根据吸毒力较强而抗性亦较强的标准来筛选,银柳、旱柳、臭椿、赤杨、水蜡、卫矛、花曲柳、忍冬等都是净化氯气的较好树种。

此外,银桦、悬铃木、柽柳、女贞、君迁子等均有较强的吸氯气力。

③其他有毒物质

a.泡桐、梧桐、大叶黄杨、女贞、榉树、垂柳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氟力;

b.柑橘类可吸收较多的氟化物而不受害。

④阻滞尘埃

a.树冠大而浓密、叶面多毛或粗糙以及分泌有油脂或黏液者均有较强的滞尘力;

b.草坪也有明显的减尘作用,它可减少重复扬尘污染。

2.温度方面

当树木成片成林栽植时,不仅能降低林内的温度,而且由于林内、林外的气温差而形成对流的微风,即林外的热空气上升而由林内的冷空气补充,这样就使降温作用影响到林外的周围环境了。

3.水分方面(1)不同的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它们的富集能力不同;(2)种植树木对改善小环境内的空气湿度有很大作用;(3)选择蒸腾能力较强的树种对提高空气湿度有明显作用。

4.光照方面

城市中公园绿地中的光线与街道、建筑间的光线是有差别的。阳光照射到树林上时,大约有20%~25%被叶面反射,有35%~75%为树冠所吸收,有5%~40%透过树冠投射到林下。

5.声音方面(1)城市街道上的行道树可以减弱一部分交通噪声;(2)公路上20m宽的多层行道树的隔音效果很明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