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天性(解密版《认知天性》,找准大脑类型,打破长久“刻意练习”的定律,快速建立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5 14:05:30

点击下载

作者:小沼势矢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学习天性(解密版《认知天性》,找准大脑类型,打破长久“刻意练习”的定律,快速建立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法)

学习天性(解密版《认知天性》,找准大脑类型,打破长久“刻意练习”的定律,快速建立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法)试读:

前言

学习了“学习方法”后,效果大不同

这是一本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的书。“学习”是从我们降生起,直到人生最后一刻都持续着的、贯穿了我们整个生命的终身任务。

我们会从父母、老师、朋友、长辈或上司,甚至一些被称为人生导师的专家那里学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要说人生是由持续的学习行为组成也不为过。

然而,学习虽然应该是持续一生的行为,但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却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学习的方法”。

如数学、语文等科目,确实有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在大学,学校会准备各种各样包括校园文化在内的充满魅力的学习内容,这也是为了能够招收到更多的学生。

最近不仅是课堂上的内容,补习学校中明星讲师团队的多媒体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其“教学方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好的教学方法的老师会很受欢迎,每次上课时甚至还会有很多学生站在教室后面旁听。

那么,接受教育的学生,以及我们这些职场人的“学习方法”又是什么呢?

很多人的实际状态是:在根本没有机会去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甚至在还没意识到这一点的情况下,就开始从学校、职场中学到知识。

撰写本书的契机便是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四个月,托业成绩从350分涨到915分的“学习方法”

我在东京经营着一家咨询公司,每年基本会接受500多人的咨询,在咨询或会议的时候,有一个被称为脑科学界的“龙樱”,也是我的恩师石川大雄所开发的脑科学方法,帮助我解决了我所遇到的一切课题和问题。

我的咨询工作主要面向企业员工及社会人员,帮助职场人士提高能力,以及为企业培育人才。同时我也有很多机会面向大学生做演讲。

虽然如今我的本职工作是帮助别人学习,但我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到努力学习、喜欢学习的。更不如说,我其实并不擅长学习,甚至还曾想尽一切办法去逃避学习。

我是在家乡本地的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大一时的我完全不会英语。我们学校是以国际英语考试托业的分数为基准划分班级的,刚入学时我的托业成绩只有350分,而350分在托业成绩中属于最低水平。况且,作为一名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这可以说是非常令人绝望的分数。

曾经的我处于英语的下游水平,后来因为某件事情醒悟过来才开始努力学习。经过大概4个月的学习,我的托业成绩成功地提升到了915分。那时激动的心情我至今难忘。在刚好20岁的年纪,我头一次发自内心地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自那以后大约10年间,“学习”这种行为,可以说大大改变了我的人生。学习让我发现、感受到了很多很多,我眼中的世界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今,正是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使我在演讲以及接受咨询的时候,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见识,帮助我的客户和学生们。10年前的我绝对想象不到我现在的样子。“学习”这件事,正是蕴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虽然“学习方法”有千千万万,有的放之四海皆适用,有的却因人而异,奥秘就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不同。

A的大脑、B的大脑和C的大脑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也就是说,对于A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可能对于B和C并没有效果。我们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大脑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只有准确掌握自己的大脑属于哪种类型,再配合特性去进行学习,在各种场合所需的记忆力、集中力、积极性、输出力等能力才能够得到飞跃性的提升。

本书在帮助你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也会简单明了地讲解具体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中,我会从专业的脑科学的知识开始,对很多人对于“学习方法”抱有的疑惑进行解答。读了第一章后,我们也许会大大地改变一直以来对于“学习”这一概念的认知。

第二章中,设置了测验,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虽然关于学习技巧的书籍数不胜数,但如果那些方法原本就不适合你的大脑特性,学习的效果也就无法达到最大化。

只有在实践中使用了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学习的效果。希望这一章能够让你掌握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并在今后的学习中起到作用。

第三章至第五章中,我将“学习”在时间轴上划分出三个阶段,针对不同的阶段讲解具体的学习技巧。

第三章中,讲解了能够将学习的效果最大化的“学前准备”。事实上,要想将学习效果最大化,有效的学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懒于做好这些事先准备,不管学习多么努力也可能很难见效。

第四章中会介绍一些从明日便能开始使用的、能将学习效果最大化的技巧和思维方式。哪怕学到其中任意一点,学习的效率也能大幅提高。

第五章中,从脑科学的角度讲解了如何将在学习中使学到的内容记牢。学习后的复习是记住学习内容不可或缺的一环。本章中会介绍有效的复习方法,请务必学习本章的内容。

这本书结合了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和脑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我在咨询工作和研修班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之中的精华。

本书是专门为每天都在努力学习的应试考生,以及有志于考取资格证书或者自学钻研知识的上班族而写的。

我希望这本书中的内容能够多多少少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第一章为什么他学习那么好明明花了同样的时间做了同样的习题,学习效果却不一样“为什么他学习就这么好呢?”

你脑中是否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念头:明明上着同样的课,花了同样多的时间,做了一样的习题,取得的成绩却大不相同。如果自己也能跟别人一样,花更少的时间更高效地学习那该多好!

当你打开这本书时,一定多多少少抱有着这样的愿望。

我们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

那么,擅长学习的人与不擅长学习的人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难道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或是得益于好老师和教材,还是学习的方式不一样?

也许这些都没错,但是我认为,擅长学习之人与不擅长学习之人的区别在于——其学习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大脑。

有些人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大脑,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成效。相反,如果一直使用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很难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

我经常参加各种咨询会及研修班,每年会接触到500多名咨询者。在这些学生之中,有的人能够马上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并取得一定成果,也有的人无法做到。在我最初开始这项工作之时,也不清楚其中的缘由。但是随着对他们的深入观察,我才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正在于“是否使用了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就讲述一下那个让我发现这一问题的故事。使用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K君与一味模仿他人学习的N君

曾经有两位参加我的研修会的学生,分别是K君和N君。他们两个人年纪相仿,彼此把对方视为好的竞争对手,惺惺相惜,但最后他们的成绩却大相径庭。

K君能够将在研修会中学到的知识迅速转化为自己所有,并能够实际运用到生活与学习中。当时,K君正在经营着一家公司,他将在研修会中所学内容活用到了公司员工的培养中,使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他还曾高兴地向我汇报,他们公司的业绩创了历史新高。

但另一位N君却总是很难得到他想要的成果。他在研修会的中期学习得非常拼命,研修会学习结束之后他也认真复习,但却依然没有什么成效。

因为他并没有将所学运用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就算有,也往往半途而废。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见到这样的状况,我决定想办法帮助一下N君。此时我想起了收获颇丰的K君,于是去向他请教学习秘诀。“用什么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够像你这样取得卓越的成果呢?”我直接向K君提出了这个问题。

K君对我说了这样一番话:“小沼先生,我觉得这是因为我大致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所以才能够将研修会中所学立刻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并取得成效。也可以说,我能够把在研修会中学到的知识变成我自己的。比如说,我一边听着耳机中播放的雨声一边投入学习和工作,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我听音乐的话就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只有下雨的声音才会让我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因为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在我想集中注意力在工作或复习研修会课程内容的同时进行头脑风暴的时候,我总是会打开手机听着雨声。这样一来,拓展公司业务的点子也会逐渐浮现在我脑海中。”

实际上,K君非常明确地意识到了“怎么做才能够让自己集中注意力”。

另外,我也同样去采访了N君。但是N君却并没有像K君一样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我的问题,N君是这样回答的:“迄今为止,我尝试过各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我听说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能够集中注意力,于是马上去试了这个方法。但是,当我听着音乐学习时却反而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了。我听说站着学习比坐着学习更能够使头脑清醒,也去试了试。但是即便如此,我也无法保持注意力集中,到最后什么也没做成。小沼先生,是不是因为我真的很无能……”

我从二人的采访内容中发现了问题。K君深知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付诸了实践,所以最后获得了很好的成效。

而N君只是一味地模仿他人觉得有用的学习方法,却并没有确定真正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成效的学习方法

我总结出了心得:原来如此,学有所成之人与学无所成之人的区别在于他们是否采用了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

学习有所成效之人会确立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套方法,所以他们能够获得显著的学习成果。而越是埋头努力却无法获得学习成效的人,越容易一味模仿并反复尝试他人推荐的方法或技巧。可是,如果该方法并不适合自己,那么最终也很难取得进步。这样一来,他们又会去模仿新的学习技巧,陷入一个螺旋形向下的恶性循环。因为不断重复这样的低效行为,最终便很难取得成果。

从那之后,我在咨询会和研修班中接触学生的时候,对他们每个人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很感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确信“学习有成效的人都有一套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

反之,我也深刻地感受到,学习难有成效的人,往往都会在并不了解自己大脑特性的情况下,一味盲目地重复尝试他人的学习方法。

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成果呢?本书会一步一步地教你。如果能够使用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就会有飞跃性的提升,所以请您务必继续读下去。为什么他记忆力那么强

下面应该进入与学习方法相关的内容了,但在此之前,我想先回答一些我的学生曾经问到的与学习相关的问题。先解答了这些疑惑,才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适合大脑机能的学习方法”这个概念。

那么,首先是第一个问题——“记忆力好的人与记忆力差的人到底有哪些不同?”

正在读这本书的你,想来应该也多多少少想要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吧。但是,在这里我有一点想要告诉你的是“人类是一定会遗忘的生物”。

发现这个事实的是19世纪德国的实验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艾宾浩斯在实验中,将无意义的字母每三个一组,分为若干组让受试者记忆,并记录其遗忘的时间和数量,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了图表(见图1)。这个实验的结果表明,人们记住的内容在20分钟后会遗忘四成以上,在1天后会遗忘七成以上。也就是说,如果放任不管,记住的东西在当天就会忘掉大半。图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若要去定义何为记忆力好的人,绝对不是“过目不忘”这种荒谬的词语。

因为人的大脑本身就是为了遗忘而设计的。

对记忆力好的定义准确说应该是“具备优秀的回忆能力,能够将记住的内容想起来”。

相比记住内容,我们更应该在回忆内容上下功夫。营造有助于回忆知识的环境秘诀

那么,要如何营造一个有助于我们回忆的环境呢?

从脑科学的角度而言,我们的学习效果一般由两大要素相乘而得,即“反复×冲击”。

只要尽可能增强这两大要素,学习的效果就会得到显著提高。“反复”即反复学习,比如,通过反复拼读来背诵单词、考前复习时反复做练习题等,这些可以说是最能增强“反复”这一要素的学习范例了。

那么另一个要素“冲击”又是什么呢?

这里所谓的冲击指的是“在学习中带入感受和情绪等‘感觉’”。也就是说,比起机械地反复学习,带着情感的学习更能够对大脑产生冲击,让所学知识留下痕迹。

例如,比起机械地反复背诵单词,一边读有例句的文章一边背诵会给我们的大脑注入情感,让我们更容易记住。

喜欢的电影和小说很容易打动我们的内心。同样的道理,故事也具备唤醒人们情感的能力。

像这样带着情绪、感受、感情去反复学习,就会增强学习内容对大脑的“冲击”。这种冲击便是加强学习效果的要素之一。

记忆力好的人,也就是回忆能力很强的人必然都会反复学习,自然也很擅长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带入“感觉”这一要素。正式考试时容易紧张的最主要的原因“明明为了考试拼命地学习了,在正式考试的时候头脑却一片空白,完全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实力……”

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明明为了正式的考试、工作等拼命地学习,充分准备过了,却总是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这是一件非常遗憾和可惜的事情。

实际上,我研修班的学生中也有很多人会来问我这类问题:“我在正式考试的时候不管怎么样都会非常紧张,有什么方法可以应对这种情况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进行解答。

首先,在正式场合会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针对重要场合的模拟预演不足”。在书桌前解答以前做过的题目时,不管正确率多高,始终不过是练习而已。练习和正式的考试相比,情况非常不一样。

其次,考试的环境和平日做练习时的场景是不同的;考试的时间肯定也是有限制的。

最后,考试当天,除了我们自己外,还有很多同样以通过考试为目标的其他考生。考试当天的着装、文具也和平日有很大的不同。

我有一个学生S君(男性)。他告诉我他在参加托业考试之前,会按我教他的方法进行多次模拟考试练习。S君原本有着极度严重的焦虑症,在正式考试的时候仅能发挥平时一半的水平,他为此每次都十分懊悔。

因此,当我建议他在正式考试之前进行几次模拟考试之后,首先他提前去考场踩点(当时的托业考试是在某个大学的教室中举行的)、熟悉考场,并熟悉从自己家到考场的路线,实地亲身体会教室的环境。

其次,他多次在托业考试当日考试开始至考试结束的时间段进行模拟练习,练习时也会穿上与考试当天相同的衣服,使用相同的文具。

进行了多次这样的模拟考试练习之后,S君在考试的时候发挥得甚至比平时练习更好,最终在托业考试中取得了900多分的好成绩。脑科学领域中“缓解紧张”的方法

这种“模拟考试练习”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讲是有道理的。

我们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多达千百亿个。这些神经细胞之间拥有着被称为“突触”的神经回路。我们获取的信息就是通过这些神经突触在大脑中进行传递的。

而这些突触都具备一种特性,那就是“被反复使用的突触会变大,从而提高大脑信息再现的能力”。多次重复学习能够使特定的神经突触得到强化,从而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因为信息再现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就是神经突触的特性。

拿棒球来举例子。一开始连接球都做不好的小孩子们经过不断地重复训练,渐渐养成习惯,能够在球飞来时条件反射般地接住。这就是主管接球的神经突触在训练中越来越发达,再现能力得到了提高的证明(另外,小脑主要是负责运动机能方面)。

备考复习也是如此。通过尽可能逼真地模拟真实考试的场景,来强化这方面的神经突触。这样一来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就不会紧张了。使学习热情得以持续的大脑构造

虽然我们的脑子里很清楚该去学习了,但是有的时候会完全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从而放弃学习。不管是谁,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最好能够时刻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最佳状态,但实际上这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做到的。

但是如果你学会从脑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大脑的构造,就有可能保持更长时间的学习热情。

学习热情,受我们大脑中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介质所影响。人在分泌多巴胺的时候,会感觉到喜悦和快乐,从而达到充满干劲的最佳状态。

也就是说,保持分泌多巴胺的状态是维持学习热情的本质。如果我们能够使自己持续分泌多巴胺,便可以更长时间地处于学习热情高涨的状态。保持学习热情高涨的秘诀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维持多巴胺分泌带来的情绪高涨的状态呢?

重点在于“不断获得小的成就感”。

如果我们能够一直不断地获得小的成就感,大脑内就会持续分泌多巴胺。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定下“今天的目标是复习30分钟的资格证考试内容”这样的目标,并且设定30分钟后响铃的闹钟,然后在这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学习,完成了这个小目标之后小小地奖励自己一下,可以是吃一口最喜欢吃的点心,也可以是休息5分钟,等等。

像这样对完成了小目标的自己进行奖励,就能够让大脑产生成就感。有了这种成就感,大脑便很容易分泌多巴胺了。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通过达成小目标来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的方式。

我有一位客户叫T君,他在正式考试之前会为自己设定这样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模拟测验3次,复习题测验3次。当他达成了这个目标之后,就会在家里给自己开一个小型的庆祝会。这样一来,他便能够长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相反,如果对自己过于严格,不善于认可自己的努力、奖励自己的人,便很难获得这种小的成就感。

像这样的人往往会有越来越提不起学习欲望的倾向。如果这种状态进一步恶化的话,他们就会因此而责备自己,导致工作和生活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严于律己是非常优秀的品质。

但是为了能够让自己保持学习的干劲,适当的休息也是必要的。我们应当顺应这种天性,好好关爱自己。为什么会有不擅长的科目

当我们在进行应试学习或备考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擅长的科目和不擅长的科目这两种极端呢?如果每一门科目都能够学得很好的话岂不乐哉,可要做到这样是非常难的。

那么,当我们出现偏科的问题时,应当如何应对呢?

首先,在告诉你克服弱势科目的方法之前,我想先谈一谈我们为什么会产生偏科的问题。

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弱势科目是在“他人的批评和评价等反馈”中产生的。

从我们的孩提时代开始,每一刻都在接受着他人的评价,其中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学校考试。

在考试中,老师给学生的试卷评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考试分数本身也正是其他人对我们的一种评价。擅长语文的孩子必定能够在语文考试中获得高分,但是即便是最擅长语文的学生,要是数学不好,也可能在数学考试中得到零分。

那么,数学考了零分的孩子会陷入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

如果有老师辅导也许另当别论,但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多多少少意识到自己不擅长数学吧。

一旦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擅长数学,就会很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因为人就是一种习惯性回避自己不擅长领域和讨厌事物的生物。

如果人产生了弱点意识,回避学习之后会有什么结果呢?

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可能会得到更低的分数,从而对于自己有弱点的意识便会进一步固化。

我并不是在这里否定任何考试本身的正确性。定期进行考试有助于测试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促进今后的学习而言非常必要。

但是,从事教育事业的老师们如果意识到了学生偏科的情况,他们会怎样做呢?

对于那些各个科目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对其低分科目给予更多的重视应该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这种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因材施教,采取具体应对策略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今后教育所追求的方向。战胜弱势科目的攻略

克服偏科问题的重点就在于“返回到能够理解的地方,重新开始”。

不管是多么不擅长的科目,始终都有一个单元或知识点是最初令你产生畏惧心理的“地方”。

比如,当你想备考托业考试的时候,假设语法题和长篇阅读题你都会做,但却不擅长听力题。在这种情况下,在听力这一题型的大体系下,我们要去确定自己到底是在哪个地方摔了跤。

如果是基础的词汇量不过关,那么就有必要去提升词汇量。如果是跟不上英语母语者的语速,那有可能只是单纯的耳朵还不熟悉英文所导致的;这种情况下,主要策略就不是提高词汇量,而是在上班或上学的路上反复听英语母语者的音频,首先让你的耳朵适应这门语言。

判断出让自己产生弱科意识的地方,然后,针对那个问题去解决,就能够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弱势科目的成绩了。

越是让你感到困难的科目,越是要不忘初心,最好能够重新将学习内容复习一遍。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让你感到头疼的单元或知识点,那么就试着“站”到那里去解决它。通宵学习真的有效果吗

关于学习方法和备考,还有一种时常会被人问到的问题:“虽然我听说通宵学习很有用,但是一晚上不睡觉真的会有效果吗?”

我首先将结论先告诉大家: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考虑,通宵学习是不可取的。如果想要有效学习,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一直以来,我也是这么告诫我的学生们的。

我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基于大脑的组织结构来说的。

在大脑中与记忆相关的一个重要部位叫作“海马体”,因形似海马而得名,具有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功能。

也就是说,海马体越发达,短期记忆便越容易转化为长期记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忆力好。

这里有一组非常有趣的数据。根据东北大学加龄医学研究所泷靖之教授的团队对海马体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人的睡眠时间越长,海马体的体积越大。

也就是说,睡眠时间很长的人的海马体是很容易变发达的。不仅如此,最近的研究表明,大脑在人的睡眠期间会整理记忆信息,能够有效地增强记忆力。掌握了学习要领的人是什么样的

我经常会听到我的学生们有这样的烦恼:“别人总能掌握正确的学习要领,而我却总是不得要领,完全无法顺利进展下去……”

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正确要领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以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那么,掌握了学习要领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认为,所谓掌握了学习要领的人指的是做事能够事半功倍的人。

就学习来说,就是能花费较少的时间或精力,取得自己所期望的考试成绩或学习成果的人。这个定义并不局限于学习领域,对于职场人士亦是如此。能够花费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果,也会让旁人产生“这个人很能干”的感觉。你的目标是及格还是满分

那么,掌握了学习要领且学习好的人和不得要领且学习不好的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从哪里开始逐渐产生的呢?

首先有一个很大的特征,那就是掌握了学习要领的人倾向于贯彻“尽量不做无用功”这一前提。

为了能够达到自己所期望的成果,他们秉持着用最小的努力和精力达成目标的念头去行动。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会突然陷入忙乱状态。

他们一旦产生“想考取资格证书”的想法,就会先去了解准备这个考试所需的材料和考试时间,然后由此逆向推算,计划好学习的时间安排以及选择哪些参考教材。

另一个更进一步的特征则是,“为了达成目标,进行‘最低限度’的必要学习”。例如,某个资格证书考试合格的分数线是70分,掌握了学习要领的人便以取得70分为目标进行学习。他们认为取得更高的分数是没有必要的,不会在这上面花费不必要的时间。

但是,有部分学习不得要领的学习者,则朝着拿到100分的目标在学习。因为目标是考到100分,当然也需要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通过资格证书的考试或者学校的考试,如果我们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合格”而已,那么,我们为此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应当都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其他无谓的努力便可舍去。创造明确的“未来记忆”

在上一节中,我列举了学习有要领的人和学习不得要领的人之间的两种不同的特征。那么,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二者又有什么样的差异呢?

如果先从结论说起,二者的差异就在于“是否能够创造明确的未来记忆”这一点。

所谓未来记忆,指的就是关于未来的计划、日程安排、预想、展望以及与未来相关的其他记忆。

也就是说,掌握了学习要领的人,能对与自己所希望达成的成果相关的未来记忆实现形象化。所以,他们的学习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首先明确了通过考试所需的必要条件,然后,以此前提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

另外,人往往还具有一种特性,那就是一旦创造了明确的未来记忆,为了实现它所做的那些行动也会得到一定的促进。

由于明确了未来记忆,所以学习动力也会得到相应的促进,效果也会相应提高。学习的障碍只有三个

在此,我还想介绍一下与学习障碍相关的内容。“专业用语过多”“内容过难”“虽然会基础公式,但不会解答应用题”“不知道具体应该学习什么、怎么去学,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类似的障碍。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可以大致分为三类,这三类障碍被统称为“学习障碍”,它们分别是:

◎学习障碍之一:无法理解语意

◎学习障碍之二:瓶颈阶段

◎学习障碍之三:没有榜样

接下来,我按照顺序分别解说。无法理解语意——学习障碍之一

三大学习障碍中,第一个是无法理解语意,看不懂学习内容。

当我们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突然一下接触到大量的专业词汇,一时会很难理解透彻。你是否也曾有过这种困扰呢?

这种状况其实就是因为“看不懂学习内容”而碰壁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碰到了这种学习障碍,我们就会陷入停止思考的状态中。

理解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能力之一。如果看不懂词汇,那么就不能理解问题真正的意思。譬如,以一道数学题为例,如果不能理解题目中出现的专业术语,那么便无法解答这道问题。

用脑科学的方式来说,这与我们的记忆构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我们至今一切的所见、所闻、所学,都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

我的老师石川教授是脑科学领域的咨询专家,他将这种数据库称为“参考数据库”。暂且不论这些数据是自主获取的还是无意识获取的,我们通常都是以这个数据库为参考来对事物进行判断、理解的。

就好像你现在正在理解这本书所写的内容一样。因为你一直以来的所见所闻组成了参考数据库,并不断积累,所以你才能够理解这本书中所写的内容。

但是,在面对资格证书考试或升学考试的时候,我们会很容易忽略我们这个参考数据库中存在的不足。

因此,如果陷入了“不懂语意”这一学习障碍,应对之法也十分简单——提高理解能力,补充数据库储备。在相应的知识领域内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那么我们能够自行解决问题范围也会相应扩大。瓶颈阶段——学习障碍之二

第二个学习障碍是“瓶颈阶段”。

所谓瓶颈阶段,简而言之,指的是“突然挑战过于困难的内容”这种状态。如果有一门考试科目的学习阶段分为五个阶段,那么就算突然从第一阶段跨越到第二阶段,也会感觉学起来很困难吧。

就像是让不会四则运算的孩子突然去解二次方程,一样会很混乱。这就是一种瓶颈阶段的状态。

考前复习的时候,有时我们会发现从某个单元开始突然一下变难了,有可能是我们陷入了瓶颈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不妨回到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单元,更加仔细地一步一步重新学。总之,为了避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学好每一个知识点。没有榜样——学习障碍之三

第三个学习障碍是没有榜样。这也是很多人陷入学习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一直没有进展的学习者,往往会尝试自己一个人去解决问题。但是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我们是以自己脑内的参考数据库为基础去理解信息的。换言之,对于我们的参考数据库内没有的信息,我们是无法理解的。

不管是资格证书考试还是升学考试,考试合格所应达到的水平或多或少都会高出我们原本的知识或技术水平。正因如此,如果单凭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学习,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如果你认识一些参加过这些考试的前辈,不妨直接去和他们交流经验,最好是可以向刚刚通过这些考试不久的人取取经,听听他们的经验和临场感受。

首先,提前列好想要请教的问题,如关于学习的诀窍、应试的技巧等方面,尽量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这样便可以从前辈那里了解到他们的实用经验。

有时如果没有找到有经验的前辈,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互联网视频、信息平台和论坛,以“××(你想通过的考试名称)学习法”等作为关键词去搜索相关信息,从而获取考试经验。

如果是比较普遍的考试,那么也可以去一趟书店,那里会有很多与应试技巧相关的书籍。

尽可能不要自己独自苦思,学会吸取并灵活运用前辈的智慧,才可以解决“没有榜样”的学习障碍。

三大学习障碍及其应对策略如图2所示。图2 三大学习障碍及其应对策略第二章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托业考了350分的大学生

在谈论适合自己大脑特征的学习方法之前,我想先说一说当初我为什么会写一本书来讨论这样的学习方法。我想先说一段往事,那是我写作此书的契机。那是我大学一年级临近结束时的春天,当时我19岁。

坦白说,大学一年级的我不光学习成绩不好,而且对学习也不上心。事实上,当时我觉得学习很无聊,从大一入学开始,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和朋友在一起疯狂地玩乐。

我当时上的是一所当地的外国语大学,据说女生人数达到男生人数的3倍以上。因此,一个班里的男生通常只有可怜的几个人。由于这个原因,男生们之间的感情很好,那时候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往朋友家跑,大家一起闲聊,玩到很晚,互相谈论着将来的目标和梦想。如今回想起来,不禁感叹那就是青春!

随着这样优哉游哉的日子日复一日,我几乎没怎么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即便是在和朋友没有相约的日子里,我也是每天都在兼职。

我可以拿托业成绩来举例说明当时的我对学习是多么不上心。托业考试是一门检测英语水平的国际考试,对于在外国语大学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必须参加的考试。

自然地,我也参加了托业考试,但是没想到刚入学的时候我的托业成绩只有350分。350分听起来好像很高很厉害的样子,但是实际上,这个分数在托业的分级评分中来说,属于最低的分数。当时的我学习成绩真的就是这么差。

不过,当时的我对自己糟糕的成绩丝毫不以为意。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身边有可以一起玩耍的朋友,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我们有着这样的观念:“人生仅此一次的大学生活,让我们纵情潇洒地玩乐吧!”是的,当时我们就是这样想的。讨厌学习的人因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因为上述诸多缘由而纵情玩乐的我,在大一接近尾声的那个19岁的春天,遇到了一件大事。在此之前同我一起纵情玩乐的好友H君突然跟我聊起托业考试:“嘿,给你看下这个!不久前,我试着靠自学挑战了下托业考试!”“靠自学挑战托业考试?你也稍微有了点学习的劲头嘛。”我嘴上满不在乎地说着,瞅了眼成绩单,却当场呆住了。成绩单上,竟赫然写着750分!

这个分数,对当时的我来说无异于一个莫大的冲击。因为我自认为H君和我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我们入学开始就在一个班,所以我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数的。

然而,H君即便每天和我一样玩乐,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仍然坚持不懈地每天学习。其勤奋的结果,可以说正是这张突然“杀”到我眼前的成绩单。

直到今天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形,仍然清楚地感受到一种被好友远远甩在身后的后悔和不甘心,同时也恨自己的无用,一种无力感从心底深处涌现出来。“我究竟在干什么?什么规划都没有,每天无所事事的,因此而浪费的时间究竟又有多少!?”脑子里被这些想法塞满,回到家里,我兀自后悔着,竟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不过,在发泄完后悔的情绪之后,我的心境已经平和了许多。我暗自下定决心:“H君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我也要开始备考托业!”

当时的首要目标,是超过H君。为此,我努力确保自己要每天更新学习进度,从零开始背单词。我曾一遍一遍钻研那些晦涩难懂的语法问题,也曾宅在图书馆里反复地练习过去10年的真题。在来往学校的路上,我每天听英语课本的音频,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对英语的熟悉程度。

这样拼命学了2个月左右,时间到了大二的5月份,终于到了托业考试的日子。考试当天我将自己之前的努力完完全全地发挥了出来,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此后,从考试结束到成绩发布的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坐立难安,就像等待成绩的高考生一样。当我打开成绩单的那一瞬间,我的手真的在颤抖,那一刻的感受我直到今天依旧难以忘怀。成绩单上写着:815分。

是的,我已经超过了H君的分数,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那份喜悦,直到今天我都清晰地记得。不是因为受到了老师和父母的表扬,而是第一次体验了成功的味道,那是我第一次树立学习目标并将之实现。

顺便告诉大家,在此之后,领悟到学习乐趣的我,又树立了托业成绩超越900分的目标。同年9月开始,我又持续努力学习了2个月,准备在11月再次挑战托业考试。

结果,我最终取得了915分的成绩。我的分数从350分到915分,实现了提高565分的重要飞跃。

这成了我在学习上的第一次成功经历。以这段成功经历为契机,我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并开始了对学习乐趣的深度研究。学习的效果是由二者相乘的成果决定的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后,在备考托业的同时,我也开始学习会计和管理学,通过同时学习不同的学科来实践我的学习方法。

学习效果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即以下方程式:

学习效果=内容×学习方法

也就是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内容”,采用“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取得巨大的成效。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比如说,补习班里的人气讲师所讲的课程是可以称为高质量的学习内容。据说甚至有考生在名师的课堂上找不到座位宁愿站着也要听。此外,汇集了各类优质练习题的习题集也是高质量的内容。比如,只要是学习英语的,在考生中间会流传这样的经验:“如果你想要考××证书的话,这本单词书是必需的,你要攻破它才行。”

如上所述,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以高质量的内容为学习基础会左右考试的成败。如果能够以高质量的内容为基础坚持不懈地学习的话,仅仅这些努力就会让你收获巨大的成果。任何人都可以复制的学习方法真的存在吗

第二个要素 “学习方法”,究竟是指什么呢?

关于学习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人主张“睡眠的时候记忆系统会趋于稳定,所以最好在睡前进行背诵记忆”,也有人认为“上午时人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最高,所以应该在上午进行背诵记忆”。

而关于学习时间,有的说法是最好将学习时间划分为以30分钟为单位的小时间段,也有的说法认为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最长为90分钟,所以应该以90分钟为单位来安排学习时间。

如今正可以说是“学习方法热”的时代。

我自己也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

为了克服学习时的瞌睡问题,我曾经尝试站着学习,也曾经认为便利贴便于梳理头绪而主要使用便利贴而不是笔记本来整理信息。我曾听人说如果把学习目标形象化之后可以提高动力,于是,我将学习目标做成图片或者插图,贴在墙上,努力尝试将目标形象化。

在这些方法中,有的方法能提高学习效果,有的方法却没能奏效。

这样的尝试经验是很好的,但在持续学习的过程中,我的脑中一直留有一个疑问:“真的有谁都可以复制的学习方法吗?”

事实上,毕业后独立生活并从事工作以来,关于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一问题,我咨询了很多客户以及听讲座的备考生。

由此,我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很多案例表明,几乎同样的一种学习方法,对于A来说可能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对于B来说效果却完全相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