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云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5 10:15:27

点击下载

作者:阿山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山高云远

山高云远试读:

序言

“谁都有自己的经历,这些经历弥漫在人生的岁月,常常被自己看得杂乱无章而平淡无奇。但是,岁月流年你在多少年后,又回过头来看这些已经淡漠的往事时,也许会突然发现,你早已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留下了一篇动人心弦的故事,难道不是这样吗?多少人都是这样写出了或希望写出关于他们自己的小说。我的经历也是这样,在我少年时代,我也和千千万万的普通少年一样,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不值得那样欢乐的欢乐和不值得那样忧虑的忧虑。”礼平在《晚霞消失的时候》中写出的这段感触颇深的话,我觉得十分恰当、非常客观、相当精彩。我在青少年时,就曾萌生过写书的意愿。但后来,我先是读书、参军,后又从事公安、保险等工作,戎马倥偬,往事如烟,青少年之愿一直无暇偿还。光阴似箭,转眼几十年过去,我的“希望写出关于他们自己的小说”的夙愿不但未泯,反而日趋强烈。我已是退休之年,这使我有了时间、精力进行回忆、思考、整理。经过两年多的辛勤耕耘,我终于在2011年底之前完成了《山高云远》的写作,偿还了青少年时期的夙愿,将往日的意愿变成了现实!这本书,首先,献给自己。追忆过去的时光,带给自己快乐、慰藉、美好。再次直面曾经的成功与失败,聊慰我的余生。其次,献给亲友。我试图勾勒出自己成长的过程,倘若我的经历对他们有些许启迪、帮助,我将十分欣慰。多年以来,亲友对我帮助了许多。我回馈给他们什么呢?物质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终会被耗尽,只有文化、精神的力量才是久长、永恒的!母亲的遗愿。在我中学时节,母亲曾向我倾述了许多往事。这本书或许隐含了母亲的遗愿。母亲曾教诲我不要做睁眼瞎。在父亲早逝、家境艰辛的情况下,她供我们兄弟姐妹五人都读到初中以上,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谈何容易!我是苦孩子,能有今天,是靠读书得来的!女儿支持。我的女儿理解、支持我出这本书,她还想资助我!我希望她读了这本书,能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奋进工作。朋友鼓励。有位北京的战友、画家,他多次鼓励我写出在辽宁铁岭、清原,乃至山西忻县的军旅生涯,他觉得那是一幅美丽生动的画卷!再次,献给身后。我已六十有余,生命度过半多时光,作为礼物留给女儿及其他后人,以聊补万一。世界上唯一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越变越美好的东西,那就是回忆。回忆,不是因为那个岁月多么美好,而是因为那个时候我年轻。回忆是美丽的,但也裹杂着遗憾和惋惜。我的生命像一部车。它盛载着少年时无忧无虑的歌声,青年时充满激情的希翼,中年时拼博击打的汗水,老年时安享的幸福与无悔……我的生命像一棵树。稚幼的树苗在大地上成长,几十年后,它盘根错节,宏壮异常。愿我生命之树长青!我的生命像一本厚重的书。它让你写不尽、思不完、读不断!我的生命像一首歌。它高吭、激昂,有时又低回、委惋、绵长。愿我生命之歌,永远唱响!我的生命像一条河。它越过平原,穿过高山,虽偶有蜿蜒、曲折,但始终呼啸奔腾,直奔灿烂的太阳!这样一本孕育了几十年、像我孩子一样的书曾取名《呼兰河西畔》,寓意生我养我的故乡。但亦稍觉欠妥,因为书中之事,大多未发生在西畔。后来女儿高远提议,可叫“山高云远”。我感觉恰到好处,本书就叫《山高云远》!在千百个常用词汇中,不知从何时、何地开始,我喜欢并深爱上了“山高水长”,就像我喜欢并深爱着能耐饥渴、负重在沙漠中数日远行的骆驼一样。“山高水长”中有山、水,故景色定很旖旎;同时,它寓意着一个人经历的丰富、漫长、艰辛、广阔。《山高云远》与“山高水长”,两词相近,意义类同。这是我写在开篇之前的话,即为本书之序。2011年12月

第一章 童年的梦

01.迁徙北上

我出生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兰西镇。在这个北方小镇,度过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快乐的少年时光。1985年夏季,在兰州铁路局任副局级干部的大表哥闫成山(我舅的长子)来哈尔滨省亲。当我问他我的祖籍时,他说:是河北沧州。我的长辈早已过世,他们在时我还是孩童,不知询祖。现在就以大表哥说的话为准了。他是我们这辈人中年龄最大的,已八十了。在生活的煎熬中,祖辈逃荒来到辽宁省凌海市(原名锦县)沈家台镇。在那里生活了许多年。大抵1920年,母亲又随爸爸及奶奶、爷爷、叔叔、姑姑等,挑担北徙,步行月余,行程千余里,来到黑龙江省双城市(当时叫双城县)投奔老乡。在双城生活了一两个月,他们又觉得不遂心,就继续北上来到哈尔滨北面的兰西县,这里也有老乡。生活舒心一些,便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了。一生活便是几十年,真像下棋一样,所有的棋子后来都挪位了。这里的家庭也一样,都先后陆续地离开了原位,只不过有的远些,有的近些,有的全家,有的一两个人罢了。

兰西县,坐落在松花江之北,距省城哈尔滨六十七公里。因为它位于呼兰河西岸,故称兰西。据年长者说,这里曾叫双庙子。在我少年时节,曾见过城南有两座砖砌的大庙,双庙子也许由此得名。兰西县城不很大 ,也就两三万人,全县有十几个乡镇,十几万人口。

兰西县城最繁华的地方就是十字街。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向北,另一条从东到西,两条大街的交汇处就是十字街。这里云集了小城的精华:有商店、药店、粮店,还有医院、饭馆、书店等等,似乎也有茶庄、首饰店、电影院、评剧院等。除了十字街之外,还有东、西两个街道也可以,称之为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街上不算很繁华,只是有木匠铺、磨坊、豆腐坊、个体小商店等。此外,还有四座小学,分别坐落在西北、东南、东北、西南,名称叫一完小、二完小、三完小、四完小。完小即是完全小学。一 — 四年是初级小学,五 — 六年是高级小学,初、高级小学都有的小学叫完全小学。两座初级中学,即一中、二中。

1958年,县里又将一中建成为高级中学,配备的老师也相当不错,像高念祖老师,是从长春空军学校转业来的江西九江人,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在高中部教物理课。化学老师是辽宁人,哈师院化学系毕业的,叫陈科,讲课也好。还有孔庆伦老师,是一位很投入、很钻研的人,课讲得不错,教高中数学。语文课由王金蔡老师担任,他也是哈师院毕业的,课讲得也好。历史老师刘锐,毕业于东北师大历史系,字写得好,课讲得也好。在大学生不多的小县城里,这些知识分子云集在一中,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学生,像1961年高中毕业的王国轩,就考入了北京大学。听说他没考高中,就在他居住的河东长岗子乡里当代课教师,业余时间将附近村里几乎所有小人书都借来认真读了一遍,第二年考上高中,思想较成熟了,当了学生会主席,高中时还入了党,高三毕业考入北大,一时惊动了整个县城。还有打篮球好,留着小胡子的王延邦。

初中毕业第一年也没考高中,就在县文化馆帮忙,学会了拉二胡。第二年上了高中,相当努力,他有时被抽到地区青年队打篮球,耽误十天半月的功课,打完球回来自己奋力追赶,晚上学习至深夜,困了就用凉水冲头,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前几名,受到老师多次表扬。高中毕业时王延邦考入了哈工大。他们一届光考上哈工大的就有九人,其中一人还是女生。还有郑惠义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他的乒乓球打得好。高中1961年毕业这批学生确实挺优秀,据说全地区第一名,升学率90%以上 ,在兰西县引起了轰动,成为学生界一颗耀眼的星。当然,也有考得不理想的。有个女生考电影学院,考她的题目是与恋人在公园散步。她在小县城长大,哪里经历过这样的生活?结果考砸了,尽管她的歌唱得好,长相也不错,但没被录取。1961年高中毕业的学生,经历了国家困难时期,知道只有奋斗才可能成功,结果他们成功了,创造了兰西县有史以来首次高考的辉煌。

02.我的诞生

我的母亲闫秀,是十六岁嫁给父亲高永林的。父亲高永林,母亲闫秀。

母亲是1904年出生的,比爸爸小八岁。1946年9月26日(农历)清晨四点多,我发出了来到这个世界后的第一次啼哭。在我出生之前,大哥、大姐、二姐都相继走了。妈妈说,大哥已有二十多岁了,在臀部长了一个疖子,没留意弄破感染成败血症,后来流脓水久不癒合,酿成了不治之症。他去世时结婚不久,还有个儿子,当时只有三四岁,没承想他的妻子也患病跟他而去了。他们的儿子现已七十岁了,已经退休。

据我母亲回忆,我长得有点像大哥,大哥有点像爸爸。大哥稳重、能干,人也老实。两个姐姐都是在十来岁时去世的,有一个姐姐生得如花似玉,还非常懂事。聪明、乖巧。她得病去世后妈妈觉得,她可能脱生错了,不该生在我们这样平民之家。那时生活很困难,孩子也多,谁家死个小孩子也不很重视,拿捆秫杆把孩子捆上,扔到西门外壕沟里喂狗吃了。穷人家的孩子不值钱。像我能活下来,也算是幸运的了,在我四五岁时得了一场重病,天又下雨了。妈妈怕我死了,就想出一个办法冲一冲,也许有效。

那天下雨,她叫二哥从外面拿回来一捆秫杆,以防不测。结果,我居然活下来了,看来“冲”还真管用!除了死去的一哥两姐之外,我还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二哥1979年5月因心脏病突发客死于吉林市,终年五十三岁,他曾是吉林轻工业学校(院)的语文老师。二哥才华横溢,长得出色,字写得漂亮,又会识谱唱歌、拉二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我十分怀念他。2005年8月2日我去吉林市参加黑龙江省直机关史志培训班时,曾在侄子陪同下为其扫墓。在他的墓前,我朗诵了为他创作的诗,缅怀我敬爱的兄长。

昨日会兄君,

满腹好经纶;

盘天论开地,

诗书漫古今。

今日会兄君,

阴阳两界分;

我言兄不语,

我泣君无音。

少志创学业,

青春献吉林;

七九兄突逝,

我泪松涛淋。

二十六载过,

儿女已成人;

我嫂晚年福,

请兄勿挂心。

国泰吉林美,

民安家不贪;

请君自安息,

来日再看君。

二哥从吉林回家省亲时,经常给我们讲电影,像《英雄虎胆》、《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浪者》等等,他讲得生动,给少年的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他还教我们跳舞,这对传播现代社会文明及文化,起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作用。他的信写得很精彩,对我的文学知识基奠起到一定作用。我怀念这位很有才华的二哥,可惜他过世得太早了。我三哥、四哥及姐姐现已退休。我的父亲是一位忠厚老实的人。心细,关心他人,与母亲感情甚笃。他开饭店,每天四五点钟就要去上班,因为他是大撑柜的,有时,外面的风很大,他就又返回来走到窗子前小声喊,告诉妈妈外面风大要小心。他与别人合伙开饭店,很有人缘,从不亏待工友。在我祖父母健在的时候,有一次我家被盗了。凌晨听到院子里有响声,爸爸、爷爷起来向院子里一看,见有人正在西下屋向外倒腾东西,爷俩赶紧大声叫喊,那贼受到惊吓翻过我家院墙逃走了。倒没丢什么值钱的物品。

当时,也怕那贼带着刀、锤一类的凶器伤人,于是,就放弃了追赶。那时的贼也挺狡猾,听母亲说,有的贼在被盗人家房基地上挖洞先试探,用棍子顶着一顶帽子往屋里送,若屋里有人发现帽子以为有人来了,便会喊叫“抓贼了”,那贼就逃了,若见没动静就爬进去人进行盗窃了。

03.慈父谢世

1947年父亲辞世了,享年五十二岁。爸爸走了,给妈妈、给两岁的我及哥、姐们留下了无穷的遗憾。我们永远失去了慈祥的父亲!我爸爸是老大,下边还有两个叔叔,一个姑姑。二叔脑力不错,会写字,会打算盘,在县烟酒专卖局管理账目,是我家后院在县联社当主任的李叔给找的工作。后来二叔也走了。三叔的名字我不得而知,听妈妈说,三叔成家未育便辞世了。三婶也不久离世,两人脚前脚后走的。我的祖父叫高连魁,农民出身,人品好。

祖母是一般家庭妇女。父亲走后,全家的重担便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身上,夜里睡不着觉了,等我们睡后她便一个人到菜园子里背垄除草,累了就坐在地上吸烟。月亮已爬上了西边的天空,她才收工回屋休息。她就这样打发着自己四十多岁的凄清余生。父亲的坟地就在西门外,虽然有点荒凉,但离家不太远。那时,我可能年幼,似乎不太懂得痛苦,只知道逢年过节要买纸,在家里叠好去给父亲上坟,烧许多事先准备好的黄钱纸。

04. 陪母省亲

母亲酝酿筹备很久,在我五六岁时她回娘家省亲的夙愿才得以成行。也因为二哥在铁路工作有免票的条件,孩子们大了一些,二哥又娶了妻子可以照看我们,她终于决定带上我,赴辽宁省锦县沈家台镇外婆家省亲。这是1951年早春二月。春节刚过,故乡的天气还很寒冷,但母亲回乡省亲的心是火热的。哥哥、姐姐送我们到了兰西客运站,准备乘敞篷汽车出发。哥哥还为我们拿了豆秆放在平板汽车上,以便妈妈和我坐下时御寒。早晨六点半,汽车准时出发了。道路两旁的雪积得很深,车飞奔着,一个多小时便到了肇东县(曾叫满沟)。我们找到一个姓张的辽宁老乡家开的旅店休息,那位叔叔很热情,还给我买了冰糖葫芦吃。

晚上十点多,我们坐火车南下了。车到长春,二哥因为在那里铁路工作就下车了,母亲和我继续前行。列车在广袤的东北平原上风驰电掣般地飞驰。越往南去,我似乎越是闻到了一股春天的气息。火车上已没有了空位,同行的人看到我是个小孩子,就挤了挤让出座位给我坐了。过了一会儿,火车又到了一站,有人下车,我赶紧说:妈,快坐下!母亲见有空位便坐下了。我见妈妈的座位比较窄小,就对妈说:妈,谁要挤你你就吱声!我说的话坐在妈妈左右的人都听见了,觉得这小孩儿说的话挺有意思,有个大人佯装一本正经地说:挤着能怎么的?我接话说:挤着不行呗!我歪着头理直气壮地瞪着说话那人,像是我有什么章程似的!引逗得同车厢的大人都笑了。列车在早春的原野奔驰。过了沈阳、沟帮子,渐近锦州时,天已黑了下来。车厢里电灯亮了,一会车消失在夜幕中。火车到了锦州,妈妈带我住在一个小旅店里,她觉得自己带个孩子孤儿寡母,不很安全 ,晚上挺早就把门插上了。我躺下一会儿就睡着了。但妈妈却没睡,她记挂着安全,回忆着故乡的亲人、小时的朋友,他们现在什么样了?都好吗?已经二十多年不见了,现在要见到他们了,有多少离情别绪要和姐妹们倾诉呀!想到这里,妈妈的心情又有些急切,希望快些到家。想着想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悄悄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天还没太亮,妈妈就起床了。她扒在窗户纸上用嘴呵气,然后向外看。看不真切,但依稀感到天已微微亮。“高云山,起来吧,天快亮了!”母亲轻轻地呼唤着我,我应了一声,很快就起来了。“走,到外面先小便,然后洗漱。”妈妈说。我跟着妈妈到了院子,天已发亮。天上的星辰开始隐退,东方现出鱼肚白色。在压水的机井旁压水洗漱,然后回屋整理物品,我和妈妈便上路了。到了汽车站,乘上开往沈家台的汽车出发。早春的辽西,天气不很冷,暖意的风儿,像是在迎接远道归来的游子。我好奇地观赏着车窗外面的山山水水,被它的风姿和美丽吸引了。

妈妈指着一座山告诉我,这叫鸭板石,又指着前面古城的残垣断壁告诉我说,这叫女儿城,那边的小河叫……母亲回忆着少年时故乡留给她的记忆,想起自己出嫁投奔异乡,现在孑然一身带着孩子归乡探亲,心中翻滚着悽苦和怅惘。但这是回家,一缕归乡的喜悦还是让她脸上挂满快活的神情。母亲给我讲解着,贪婪地观望着远近的景致。我从未见过的奇妙,给我童年的心灵以启迪,外面的世界真美好。大约中午,汽车抵达沈家台镇。这是一个很大的村庄,街上挺繁华。

母亲凭着记忆往自家走着,走得很快,我使劲跟着。前面是一口水井,井旁有一棵高大的柳树,柳树旁边有一条路,我们沿着这条路走着,拐进了一个院落。两边是菜园,前面是三间砖房,中间房门正开着。我们刚进门,外婆就从东屋迎出来,她上前拉住妈妈的手,端详着妈妈的脸庞,嘴里说:你爸在外边接你们呢,没看见他吗?妈妈说没有,边说边走,两步进了东屋,外婆拉着我的手亲热地问:几岁了?吃饭没有?她的眼睛里浸着晶莹的泪花,又疼爱地抚摸着我的脸,把我抱起来放到炕头上坐下。外婆、外公早知道我爸爸去世的消息,所以他们没提这事儿,怕提了妈妈伤心。屋子不算小,南面是炕,北面是地柜,地柜上面摆放着一个古老的钟及其他物品。正在这时外公从外面回来了。只见他稍瘦,中等身材,瓜子脸,下巴上留着胡须,衣着整洁、利索。

他进屋一看,似乎觉得不对,这是我闺女吗?她走时青春年少,眼睛大而有神,衣着整洁……而眼前这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脸庞憔悴,头发已稀疏、灰白,眼神里有几分忧郁,只是精神还好。“不对,这不是我闺女!”他自言自语地说着,然后返身走出房门,又去找女儿了!他走了好一阵又回来时,老人无可奈何地承认,这位有些苍老的妇女就是自己的女儿,我就是他的外孙儿了!我躺在炕上喝水,一会就睡着了。当我醒来时听大人们议论:这孩子后脑勺怎么这么大呢?

一会儿,屋子里已经聚集了一帮人,左邻右舍,还有母亲少年时的小朋友都来看她了,已经有六七个人,外面陆续还有人往屋里进,眼看屋里就没空的地方了!这时,我突然说:妈,快坐下,一会儿没地方了!妈妈回过头来嗔怪地瞪了我一眼,逗得满屋子的客人都笑了!“这回可有人向着你了!”一位妇女说,大家又都乐了。

我舅和姨已相继去世,母亲这一辈只剩她和舅母两个健在。舅家我的小表哥在外地念书,放假也回来了。他挺喜欢我,总逗我玩,一天早晨他带着我,拿着折断的鞭炮放在厨房的窗台上,然后用火点燃,那黑色的火药开始滋滋地燃起烟火,升腾起兰红色的光芒。还有一次我解大手,他为我进行擦拭。外公说:小黑子性格古怪,这就是你呀,换个人他才不干呢!外公怕我想家,带我去溜达,天天给我买好吃的:列巴圈、小烧饼、糖葫芦、糖球……

外婆家也总是尽量改善伙食,还包了好几次饺子,其中有荞麦面的,可好吃了。我闲得无聊,有一次,将邻居家的小猪崽儿哄进外婆家的院子里关了起来,以为这样这小猪崽就归外婆家了,被外公发现后给人家放回去了。谁人给了我一块现大洋硬币(那时可能还可以流通),客人走后,母亲从我衣兜里掏出来放到外婆家的钟里了。我羡慕大人穿的皮鞋,但我当然买不起,于是,我想办法模仿。下雨天,我故意往泥里踩,等鞋底粘了很厚的一层泥时,我将鞋脱下来,用棍子把鞋底中间的泥巴抢掉,这样两头高、中间低了,因为大人们穿的皮鞋就是两头高、中间低的。这是我童年时观察后发现的,也是我对美丽的朦胧创意和追求。妈妈带我走亲戚。老张家我五叔听说妈妈回来了,专程来外婆家接妈妈和我去他家住几天。踏着初春的冰雪,五叔牵着一头毛驴来接我们了,妈妈和我坐在毛驴身上,他牵着毛驴翻山越岭地走,大约小半天才到了他们家。

母亲少时玩耍的小朋友如今都已四十多岁,听说后也来看妈妈,五叔家很是热闹。五叔家专门杀了猪,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我们与客人们一起欢聚一堂,有说有笑,非常开心。傍晚,不知为什么,我闹着要回外婆家,没办法,第二天五叔又用毛驴把我送回到外婆家。客人说,这回老高自己说了不算了,大家都乐了。到了外婆家已是傍晚,我骑驴没骑够,将驴拴在磨坊里我还是不肯从驴背上下来,外公只好依着我,还为我点着了小油灯,我固执地在驴背上坐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外婆家屋里睡觉。第三天,妈妈惦记我就返回了外婆家。母亲信佛,也相信命运,而且很虔诚,但这件事使她发生了改变。不知什么时候,她的眼睛生了白翳(可能是早期白内障),以致影响了她的视力。外婆家对面屋的宋大娘会跳大神,母亲决定让她给看看。一天晚上,妈妈去宋大娘屋里看眼睛,我也好奇地跟了进去。母亲坐在椅子上,顷刻,宋大娘前仰后合,呼风唤雨,闭着眼睛不断地念叨着我听不懂的话,然后用点着的香,在母亲的眼睛上左右各划了许多圆圈,问妈妈怎么样,好些了吗?母亲感觉没好。她又念叨着重复作了第二次,还是觉得没好。从此,母亲对佛、神等产生了疑问,以致后来说,她什么也不信了。事实教育了她,使她从一个有神论者转变成为一个无神论者。一个多月快过去了,母亲从十六岁离开家,二十多年只回过这一次娘家,这在她心中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2001年,我出差到葫芦岛看望战友时,罗振铎、高军礼两位战友用轿车陪我去了沈家台。我走进乡政府一打听,一个男同志说,有个闫成厚,在乡里开个诊所,你可以去打听一下。我们开车去了。一问得知,这个闫成厚是外公哥哥的孙子,个子不高,与我年龄相仿,人很热情,带我去了外公、外婆的坟地。那坟离家不远。周围已荒芜,我买了纸为二老烧纸叩头,以示我对二老的怀念,烧完后我回到了闫成厚家。他非要留我吃饭,因为我用的车是战友借的,不便久留,只好谢辞了。为外婆、外公烧纸尽了孝道之后,我们返回了葫芦岛。我们回故乡时已是春天,大街上,洋沟板底下的冰刚化开,正轻快地流淌,像春天的小溪在欢唱。人们换上轻快的衣装,街道两旁卖冻梨的、卖瓜子的挺多,而且都摆在屋外。受尽寒冷的人们尽情享受着初春的温暖和快活。离别近两个月,我愉快地迈进了家门。啊,一切都是那样亲切,厨房屋顶上的燕子窝,已归的燕子正在欢叫。到家时,嫂子正在烧饭,我放下东西就跑到房后等姐姐放学回来。一会儿,看见姐姐从一完小校门口出来了,她似乎预感到什么,走得很快。我赶紧藏起来,等她要到家时,突然从藏着的地方钻出来,把她吓一跳,她嗔怪又惊喜地将我抱起来,问我什么时候回来的?吃饭没有?我爽快地一一回答。外婆家之行,我看到了故乡之外的山、水,看到了新的生活,领略了异乡风情,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它奠定了我一颗向外跳跃的心。大约1958年,当母亲得知外婆、外公相继去世的消息后,心中十分悲痛。她让我领她到一个宽阔敞亮的地方,准备给外婆、外公烧纸以表哀思。那天,我领她去西门外选了个地方,她对那儿挺满意,于是,边烧纸边哭,最后竟哭得死去活来,我怎么劝也劝不住,我后悔带她出来了。这时过来一辆老牛车,车老板儿见状也来劝,并让她上车,她才逐渐止住了哭泣。那车把我们俩送到离家很近的地方,我们下车了,很是感谢车老板儿。母亲说,多长时间没这么放开哭过,这次哭得很痛快,多亏高云山了!

第二章 我的少年

05.为母争气

光阴似箭。一晃儿,我八岁了,八岁该上学了,妈妈时常念叨着。一天,妈妈带我上街卖布料、羊皮毛,然后给我做一顶帽子,以御上学路上的风寒。途中碰上了一个亲戚,妈妈站下与他说了一会儿话。我在旁边听那人说:是得做顶帽子,要不把耳朵冻掉了!我听后有点反感。妈妈也说这是瞧不起我们呀!我们继续向前走,我心里想,他有什么了不起!他的话激发了我少年的志气,心想,将来好好学习,也为母亲争口气!二嫂手很巧,五几年时街道组织扫盲,有时她让我陪她去上课。她会画画,有一次她给我画了一头老牛,正在田野里耕地,很像,给我记忆很深。她在家里做活计,很能干。嫂嫂生了两个女儿,现已退休。一次老大得了白喉,她毫不犹豫地为女儿献血挽救了女儿一命,那时,二哥正调至吉林工作。

06.人家不干

姑姑家只有两个孩子,生活比我家好。她家对面屋住着一个李弦,是县联社主任,正科级干部,那在县里属中层干部了,他有个姑娘叫小兰,人长得还行,比我长一岁。一次,我陪妈妈去姑家串门,出来时,李弦媳妇很热情地邀请母亲到她家坐一会儿。妈妈并不想去,但盛情难却就去了。李家媳妇从炕琴柜里拿出苹果,一定要妈妈和我吃。妈没吃,我也没吃,都放在炕沿上了,她对妈说:大姐,这就是你不对了,让你吃你不吃,还不让孩子吃!说着,她拿起苹果硬是塞到我手里,说:吃吧,大婶给你的,孩子,吃吧!我接了她拿的苹果,挺高兴地坐在妈妈身后,心里有点满足。大人们拉着家常,拉着拉着李弦媳妇又忽然逗着我要给保媒,李家媳妇问我:宝山(我的小名)你找个什么样的对象?我非常害羞,也很紧张,似懂非懂,由于紧张,不知说什么好,竟顺口说了一句“找小兰”的话,李家媳妇听了不大高兴,赶紧说,我们可不干,我们可不干!我的脸一下通红起来,大人们也显得有些尴尬。一会儿,我们便走了。这件事一直埋在我心底,心想以后好好念书,你就是把小兰给我我还不要呢!当1965年我考上大学到省城读书时,李家媳妇真托姑姑给她们小兰提亲了。这时的我已非五六岁的孩童,我和妈妈都没同意,而且,我还听说李小兰一些趣闻。我们都在兰西一中读书,她高我一年。一天,她爸爸在街里领回一个姓×的年轻人,据他自我介绍说,是空军一司令的儿子。因其父反右中的问题牵连而落难兰西。这人吃得少,挺文明,他说为逃难,离开了家里,在兰西街里遇上好心的李弦同情他,将他领到家里来了。在李弦家住了两三个月,住在李家北炕。白天,经常与小兰谈天,后来升为谈恋爱。做饭时,小兰拉风匣,边拉边唱,那小伙子也和唱,两人甚是情笃,几乎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也不知为什么,可能与李家媳妇绊过嘴,一天此人竟不辞而别,连他带的行李也没拿,害得李家小兰好生思念,他们也打听,但没音讯,也可能他想,两三个月也没交饭钱,这行李就当饭钱了!×××是空军首长,这是我后来知道的。但有否其子、如有又叫什么名字不知晓,为什么流落至兰西?这个故事真实吗?我不得而知,这是邻里们传说的,但似乎也增长了我一点见识。0

07.我家邻居

我家后院有个刘继昌,是县委勤杂员出身,后来当了县委副书记,可出息了,见了妈妈、姑姑都主动说话,大婶长、大婶短的,妈妈、姑姑都说刘人好,当官没架子,为人随和。1958年刮共产风时,他率先拆了自家板杖子交了公。纠正共产风时,也是他最先把交公的板杖子拉回家。我正念小学,学校也号召学生交板杖子等,我看县委书记都交了,也就把板杖子交给了学校,没几天又返回来了。刘继昌后来到绥棱县当了县委书记,在绥棱退休了。姑家东邻居也姓刘。刘燕灵这人非常能干,人也好,他妻子为人也好。刘燕灵父母早逝,扔下江子、秀子两个小姑子和一个小叔子,嫂子待他们非常好,左右邻居都称赞她贤惠。建国初期,刘燕灵媳妇在街上捡了个要饭的,领回来后一商量就留在他家了,那人叫王五,三十来岁,挑水、扫院子、喂猪、鸡、狗,还有磨坊里的活都干得非常勤快,干得好,刘家供他吃、穿、住,每年添点新衣服,王五很满足。一干就是十来年,就像刘家人一样。邻居们都知道他是刘家佣人。后来传出话来,说刘燕灵这叫剥削!人们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熬过来,解放后又扫盲学习了一些文化科学知识,所以用学的知识一套,觉得像是剥削。虽然有些风言风语,但当事人王五不告,谁能管呢?大约五十年代,据说王五在刘家死了。死了死了,一了百了,这个刘家长工也永远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我家后院是个柴火市场,柴火市场中间为一条东西大道,一直通到一完小学。道北住着一个姓丁的老太太,长得结实,就靠搂柴为生。这老太太有个儿子,也不知自己生的还是要来的,可是宝贝了。老丁太太嗓门大,能喊,儿子从外面回家,不论黑天、白天,总是大声喊妈呀,老丁太太一听到儿子喊声在屋里就大声答应,边答应边往外走,满街邻居都听到他们母子俩喊叫声。他们用这样的简单方式进行沟通,增加了安全感,老丁太太生怕儿子在外受屈。有时儿子与人吵了架,老丁太太上前就与人家吵起来,人家都说她护犊子。后院还住了一个姓纪的大姑,妈妈叫她老纪大姐,是位瘦弱的老太太,妈妈很怜悯她。丈夫活着时家里有钱,是出了名的纪秧子,吃、喝、嫖、赌什么都干,吃饺子要把边儿咬掉只吃肚儿。后来他死了,家境败落。真是三穷三富过到老呀。每次吃好东西,妈妈几乎都给她送去一点,妈妈说,她没孩子,怪可怜的,给她点吧,妈妈曾打发我给她送过油梭子、饺子等。母亲的善良、同情心对我有教益。

08.少年轶事

妈妈经常讲二哥求学的故事。二哥考学时,五六个邻居孩子都要考。一天,邻居湖北张大爷对聊天的邻居说:不论谁考上,老高家宝贵(我二哥小名)要考上,我把眼珠子抠出来当泡踩!妈妈听了很生气,当然也不好争辩。结果,这五六个孩子,只有二哥一个人考上肇东师道了。妈妈很开心,对我们说:我真想去找张老大,问他还抠不抠眼珠子当泡踩了?叫你看不起我们,还只有我们一人能考上!妈妈还讲了寒门立雪的故事,给我印象很深。我家西屋姓王,他家独生女王立娟,嫁给了一个叫丁振国的人。这丁振国跳高全县第一,篮球也打得好,是县队的,我喜欢篮球,所以经常看他们篮球比赛。什么欣良、刘德吟、王会林等县队的我都认识,丁振国就是篮球打得好,被调进省商业厅的,他后来当过秘书,又调到省外贸当过一个公司的副经理。王立娟长得漂亮,字写得好,也调到哈市来了。王立娟的父母也是辽宁锦州一带的人,其父是会计,写得一手好字,在街里门窗板上写的水笔字很漂亮。有时怕我赘脚 ,哥哥不想带我去玩。那天三哥、四哥和姑家表哥商量好,就偷偷地离家走了。我发现后就悄悄地跟在后边不让他们发现。但还是被他们发现了!他们撒腿就跑,把我落得老远。我在后边追不上,就大声喊,一开始他们不理我,还跑,但听到我喊叫声,他们只好停下来哄我。不一会看我好了,他们撒腿又跑了。气得我躺在地上向空中蹬脚,并大声呼叫,没办法将我甩掉,只好把我也带上。我跟他们去了河口,见他们脱衣服下水了,那水都到了脖子。他们也不会游泳,在里边走一会儿就上来了,我不敢向深水走,怕淹着。因为我听说,有个孩子早些天在河口被淹死了。还有个老王家的老三,在西大坑被水淹死了。玩完我们返回来了,挺高兴,没当妈妈说,这是哥哥他们告诉我的,要说了,下次他们就不带我去了。那时,母亲和邻里中流传着七月七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故事,我听了觉得很奇妙。传说七月初七之夜,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相会,小孩子晚上坐在黄瓜架下,可以偷听到牛郎与织女相会时的脉脉情话。这段美丽的传说,对我少年文学的奠基有一定帮助。我们玩玻璃球、打弹弓、抠砟、打扑克、打尜、滚苏雀儿、溜冰、踢口袋、毽子等。我弹玻璃球挺准,没上学和上学初期那几年,我和左右邻里的张家小来子、王家王明远、老李、老刘家的孩子弹球,一般我赢得多,互相弹,谁弹上另外一个人的球谁就赢了;或者挖个坑,谁先弹进去谁就赢。冬天弹球可冻手了,手上裂了许多口子,麻麻列列的,长满了茧。妈妈催我捡雀粪,然后用热水把手洗净,把麻雀粪用水弄湿涂在手背上,最后把手放在火盆上面烤,稍有点疼,但很好使,烤完之后再洗净,手上的茧没了,口子也好了,手变得很光滑细嫩。王明远一般弹不过我,但他手巧,扎的鸟笼、蝈蝈笼子又快又好,我挺服他这一点。李天星会扎笼子,还能踢毽子,踢上上千个,我不及他,但也可以踢上五六百个。李天星是后搬来的,山东人,比我大一两岁,还给我讲过画皮的故事。当时,我就喜欢学他们母子对话,母:天星,和人家打仗了吗?子:模(莫)有呀!母:模有人家怎么懒你呀?母子俩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说着教孩子的话可好玩了,有时我也跟着学几句,自讨新奇、乐趣。抠砟我玩得也不错,输赢差不多,赌资是铜钱、1分硬币、马掌钉等。马掌钉可以捡到。马蹄子上边要钉上大半圆形的铁环,这个铁环就叫马掌,往上钉时需要小铁钉,就是这个小铁钉叫马掌钉。抠砟就是在前方三四米处划个方框叫方城,站的这边划个小方框叫小城,小城里参加的人每人放上赌资,然后站在小城这边往前面大城里扔砣子,出城就排在后边,扔在城里的看谁在前边,最前边的就以次序从大城向小城的赌资上掷,掷出赌资归己。我有两个圆柱形的铁盒,一个放玻璃球,一个放抠砟用的马掌钉等。那时可愿意玩了,特别有瘾。七八岁时我看大人们打扑克也跟着学玩,但水平一般,有时晚上还去东院张家玩,引得母亲一顿痛骂!也玩嘎拉哈。但一般是女孩玩得多,与张家的小六、小五等都玩过。七八个嘎拉哈放在地上,然后用布口袋往高处扔,落下之前的空当时间将嘎拉哈摆成一个姿势,最后,将一个姿势的嘎拉哈拿到后边,谁多谁赢。我家后院有个大坑,坑里积存了很多雨水。夏季有时用一块木板放在水面上,我站在木板上用一根木棍往地底上支,木板便划行起来,我称谓这是船。冬季大坑里结了冰,我常在冰上打尜、溜冰。踢毽子还行,刚上学时学生比赛,我踢了六百多个,但在学校没排上名次,人家有踢两三千的。滚苏雀儿要用笼子,要用钱的,我没有钱,所以不玩这个,偶尔也看别的小朋友滚苏雀儿。当时也玩棋落、撸大点,动输赢的,有时见大人不吃不睡也得玩。个别也有打麻将的,有个姓高的街长打麻将成瘾,被公安局抓去判了刑,他们玩大的,而且下乡去玩,玩疯了。我不学这个。我对这些玩的多少会一点,但从未达到痴迷的程度。一个是我家穷,没有钱去玩,再一个就是妈妈管得严,要玩得挨揍。妈妈打人是不轻的,她信奉“棍条出孝子,恩养忏逆儿”的古训,所以,她发脾气我是怕的。有一次,我和邻居老毛家的孩子打架了,人家孩子告到我妈那里。她急眼了,一只手拽住我脖领子,另一只手就打了我一个大嘴巴。我一想,我把她气着了,干脆让她打吧,好让她出口气,别把她气坏了。就将头伸过去让她打,结果,老张大娘她们听到喊叫声跑过来拉架,把我妈气得都背过气了,这次可把我吓坏了,以后再也不敢惹她生气了。那时,过春节有不少习俗,像二十三灶王爷升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香满斗,三十晚上坐一宿。我妈对这些也信一点,其中扫房子每年都很认真,把屋里屋外清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春节。再就是三十晚上一宿不睡觉,我觉得很新奇,大人说,三十不睡,第二年人有精神。

09.倭寇入侵

我家西面百十来米,就是一完小学。这座小学历史悠久,曾出息了不少人。二哥曾在这里读书,当时学校学日语,发日式校服和帽子,早晨出操都要求穿“校服”。出操要军事化,走路、跑步都要很正规,谁要不正规,“穆大板子”就要揍你。“穆大板子”是体育穆老师的外号,他打人狠,学生都怕他。他就用大竹板打学生的手,可疼了。他穆大板子的绰号就这样给起的,我家还有训练中国学生的照片(可惜找不到了)。妈说日本人坏。她告诉我,194几年日本鬼子在东河口从船上登陆,正规军和地方武装组织向他们开枪扫射阻击,但没能成功,他们还是上岸了。上岸后,他们在河口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挨门挨户抓鸡摸狗,杀人放火,吓得人们往柴草垛里钻。日本人上前用刺刀向柴草垛里捅,有的被捅死了,有的被捅伤了,也有幸存者。接着进了县城,进城后,专找年轻漂亮的女子,嘴里喊着谁腰细谁就是我媳妇!吓得大姑娘、小媳妇都纷纷躲避起来。妈妈也怕日本人来,就故意用火盆烤炕蓆,因为小孩子尿了炕就要烤干,这一烤腥臊味就出来了,不好闻。那次日本人进了我家,一嗅这腥臊味,捂着鼻子就走了。姑姑当时未婚,听说日本人来要抢大闺女,吓得她不敢出门。亲友们劝她说,兵荒马乱的年头,还是快嫁人吧!这样,姑姑很快找了个山东人成家了。

10.播音

启蒙一完小有个很大的操场,四周是树林子。还有一个大门,十分正规。我没上学时,就经常与左右邻舍的孩子们去学校玩耍,有时打鸟,有时听大人们唱歌,有时看大人们打篮球,偶尔人手不够也上去滥竽充数。县里开体育运动大会都在这里。县领导很重视运动会,每年都参加。各单位也很重视,开运动会时打着大旗,排着整齐的队伍阔步进入会场。会场上挂着几个高音喇叭,时而播放音乐,时而有人广播大会通知说谁获奖等。因为近,我在自家能听到那广播的声音。那时,我产生了一个美丽的心愿:我真喜欢广播,要我广播多好!后来姐姐在县广播站当播音员,我觉得挺好,要是我当播音员该多好呀。从此,我经常模仿、学习电台播音员广播的腔调进行自我播音。那是一段美妙的时光。

11.毛主席呗

1953年夏季,我报名上学了。那一天晚饭后,姐姐带我去一完小报名。从家到学校也就几分钟时间,这真是我太熟悉的地方了:宽大的操场上长满了嫩绿的小草,我经常在这里捉蝴蝶、蜻蜓,还有蚂蚱。单双扛也是我玩耍的器械。教学房子的墙上,写着当时流行的宣传标语口号,听说那是考初中时泄题的老师吕仁国,下放到这个小学在晚上写的,写得相当不错。方框黑体字,很有功夫。胡惜国老师也写,他也是犯了点什么政治言论方面的错误,写得也相当好。胡老师是原来县政府的秘书,很有才学,后来他妻子得了精神病,但胡老师性格很好,一直耐心地对待妻子和孩子。姐姐带我走进教导主任办公室 。夏玉辰主任接待了我们,他热情而严肃,先问了我姓名、年龄,我一一作答之后,他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张领袖像,然后问我这是谁?“毛泽东主席呗!”我从容不迫地回答。主任很满意,和蔼地看着我,微笑着在报名册上给我登了记。报名成功了,我顺利地上了小学一年级。

12.慈母劝学

上学后我被分配到一年二班,班主任叫高瑞琪,是位个头不高的女教师,家就在我家后院。有一次我不愿上学了,就编理由说肚子疼,在家待了两天。白天没事儿,待得挺寂寞,我就到院子里挖坑玩。母亲看我在院子里玩,好像没什么病,就从屋里走到我身边说:肚子还疼吗?要不太厉害明天上学吧,将来有文化多好呀,你看妈妈,没文化,多憋屈,是个睁眼瞎!听了妈妈说的话,我有点不好意思了,就接受了妈妈的劝说。感谢她没有揭穿我装病,还感谢她用自己的实例对我的教诲。我听了母亲的话,以后再没有装病逃学,心里真的记得她说的话,一定不做睁眼瞎!母亲不容易。有一次,我耍了顽皮,晚上放学后,高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她温和而严厉地说:“你这样对得起谁?你妈一个寡妇母亲带你们容易吗?你对得起你妈吗?”她上前用手在我脖子上划了一个圆圈儿,接着说:“你不想戴红领巾了?”我的自尊心受到了挫伤,我流泪了!“以后不许再犯!”我低头,老师说:“行了,你回去吧!”老师的教诲,我铭刻终生。

13.显示无邪

那一次我无意识的显示,让我出了一点小名。小学二年级时,一次上音乐课。老师说,咱们学校要校庆,想挑选参加文艺演出的同学,谁会演出节目可以举手。老师事先已选好了两个同学,他们举手了。老师让他俩分别演出,他们都唱了歌,过关后可以代表班级参加演出了。在他们唱歌时,我小声对我同桌同学说,我也会演!然后,我就小声背诵姐姐初中课本上的一篇名字叫“渔民恨”里的句子:鸭绿江水白浪翻,滚滚奔下长白山;有个渔民吴春汉,祖祖辈辈种良田……我一连背了十几句。这时,我同桌举手了,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老师就将他叫起来问他有什么事?他说:老师,我推荐我同桌,他会演出节目,可好了!说完就坐下了。我恍然大悟,但心里埋怨他:我随便说说,你怎么还告诉老师了呢?正在这时,老师看了看我,叫着我的名字,让我到前面给同学们演一演。我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就挺紧张,但老师已点了我的名,在勇敢与怯懦相矛盾的心态中,壮着胆子来到了讲台桌与课桌中间,学着人家演节目人的动作,来回走动,嘴里大声背起了“渔民恨”中的诗句。同学们认真地听着,课堂上一片寂静。背了一会儿,我停下来了。老师说,挺好,周六演出时就让他去演出。周六之前这几天,我又打起退堂鼓,但到了周六那天,我还是硬着头皮大胆地参加了全校演出,同学们给予热烈的掌声。人都有惰性、胆怯的一面,但只要你能战胜它,就可能胜利。而胜利对你就是一个激励、鼓舞、教育。展示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个赴北极的科考队员正赶上每年只有十五天的北极之夏,他看见一朵盛开的小花在水边上迎风摆动,立刻想到了这生命的顽强,这生命的展示!于是,他在日记中写道:生命的本质在于展示!这次显示,让我出了点小名,我加入了少先队。

14.大婶、其他

我们班大约有四五十人。有个康民同学,女生,干净,长得好,学习好。听说她家在北京,因为北京搞政治运动,家里受了影响,才返回了兰西县老家。她住在城北康家窝卜屯,距学校不远。听姐姐说,她姐姐与我姐姐是同学,学习也好。我家西边邻居姓梁,人称那老头叫梁老奤,挺利索干练的,他老伴我称梁大婶,识文断字,经常晚上自己戴上眼镜,在桌子上给在北京的孩子写信。梁大婶英俊秀丽,有文化,有修养,是母亲最佩服的人之一。她的长子抗美援朝时去朝鲜打过仗。梁大婶有个女儿在国务院工作,家里那时只剩小女儿梁世园。这个女孩儿长得好,学习也好,和我四哥是同学。后来,康民,梁大婶都返回北京了。梁大婶临走时鼓励我说:好好学习,将来上北京去念书,就能见到大婶了!可惜,我没能实现梁大婶的愿望,没能考进北京念书!我家东面住着张大娘,湖北人,丈夫是挑夫,与张大娘是老乡。张大爷下乡卖木梳、雪花膏、头绳等小日用品。他经常自言自语地念叨:干哪干哪,挑完水就买面呀!有一次,他从乡下返城路上经过野甸子,结果从草丛中钻出两只狼,他捏了一把汗,点火吸烟,那狼跟了一路终于被吓跑了,他出了一身冷汗。他家老大去伊春,后来没信了,听说他一个人走的,到了深山老林就转向了,可能被野兽吃了。他家老四叫张文锐,抗美援朝回来的,在烟草专卖局工作,没几个月,就被他的老战友给弄到北京总后勤部汽车队开车去了。后来张大爷逝世了,张大娘就住在北京四儿子家。张大娘憨厚,性格好,为人好,与我妈关系好。但她家送来的粘豆包妈妈不吃,妈妈只吃梁大婶送来的,其他谁家的也不吃。东院后搬进来一个姓张的乡下小学教师,个子不高。女的三十来岁,长得还行。张老师家住这个院的下屋。上屋住了一个王俭,在发电厂工作,1957年反右时打成了右派,就下放回家了。媳妇也与他离了婚。他待着没事,就和院子里的人打扑克、下象棋,说说笑笑。我那时小,还跟他们下农村遛土豆,用二齿子刨开垄台,里面有时就有剩下的土豆,捡回来自家吃。同去的还有张老师的媳妇,她能干,也能说。那一年张老师媳妇生孩子,爹一声、妈一声的乱叫,王俭急得要命,不停地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嘴里念叨着:咋不上医院呢!左右老太太们就议论,这孩子没准是王俭的!东院上屋还住进个王广绪。他妈挺干净利索的,就是好长吁短叹,我不知从哪里论,还称她为二嫂。她不能生孩子,王广绪是要来的。东门外有个陶木匠,与王广绪的妈有关系,经常来他家。王广绪的爹挺老实,也挺瘦,有时就躲出去。那年扫盲,我还给王广绪媳妇教过字。这一家人生活不错,就是老的小的都没孩子。有时陶木匠白天也来与王母幽会。左右邻居都知道这事,也就不以为然了。东院马文香家搬走后又搬进一个姓廖的,两个孩子,廖大个子很瘦,没活几年就死了。他媳妇又找了个男人,没过一两年也死了。后来又找了第三个丈夫,却离婚了。最后这个是瓦匠,能干,过得还行。一次,这老太太上我家串门,说起她先后找的几个男人时,她说:“这男人要是不行了,你得看他那块儿,要是干瘪了那人就不行了。这也是死亡的兆头。”妈妈听得不耐烦,她还在聚精会神地讲着自己的往事。她家是从农村搬进来的,儿子叫廖士凯,后来参军了。那时过春节,妈妈总是提前买下一角猪肉留着过节。一角也就是猪身的1/4左右。买来后,头几年母亲就亲自把肉卸了。剃出骨头,分开肥、瘦肉,割成长条,然后将肉放进木箱子里锁好,放到外边不显眼的地方。到了大年三十,街里可热闹了,放鞭炮、挂春联,有的人家还挂上了灯笼。孩子们穿上鲜艳的新衣服,心里非常高兴。我家三十晚上必定有炖肉,妈妈做得非常好吃,怕我们吃不好,做得挺多,可劲吃个够。还有别的好吃的菜,做上大米饭。姑姑家的哥哥、姐姐总说姑姑做得没有我妈做得好吃。1956年姑姑家的表姐到哈尔滨毛织厂工作。她当时正在闹眼睛,人家不要她,她硬是跟着拉招工的车来了哈尔滨。结果真成了!到了毛织厂干得不错,年年是厂里的先进工作者。头几年春节回家,偶尔在我家过年。她上毛织厂的成功,就是她个人要强的结果。性格决定了她的职业。正月里要吃粘豆包。用大黄米碾成面,在炕上用被包上发了,然后把大豆或小豆烀熟包上黄米面,蒸熟,相当好吃。把蒸好的豆包放在外面大缸里,正月每天都吃,非常好吃。正月里看热闹,扭的秧歌可好看了。我和同龄孩子去抢掉下来的鞭儿,有一次,我的手背被崩出了三角口子。抢回来的小鞭儿自己放,也觉得好玩。正月十五晚上看秧歌、猜灯谜,可有意思了。十五的元宵好吃,只是挺贵,我家吃得少,因为要花钱买。

15.作文风波

自尊心不容侵犯。大约三年级时,一位叫米圃的女老师上作文课。她出了一道口头作文题,让同学们准备十分钟,然后,她点名到前面对着同学口头作文。十分钟一会儿就到了。“高云山,请你到前边来做。”老师叫到了我的名字。我准备得不太充分,也有点紧张,但当时不容多想,我拿着记分册走到了讲台前开始了作文。作文后老师给我打了3分,我心里不太高兴,拿着记分册往自己座位走,还隔二三排时,我一时冲动,将卷曲的记分册往自己座位桌子上一扔,那记分册弯曲地扣在桌面上,发出“啪”的响声,全班都听到了。米老师挺生气,把我叫起来,严厉地批评说:怎么不满意呀?你这次作文就是作得不太好吗!你摔什么呀?3分也不够,把记分册拿过来,2分!同学们把我的记分册传递给老师,她把3改成了2,我没吭气,自尊心受到了很大挫伤。这“啪”声有对老师打3分不满的一面,也有对自己没作好自责的一面。当时没想太多,但它对我的成长起到了负向激励作用,使我萌生了不屈服、不服输的心理,将来一定要把作文做好!

16.我爱出头

上小学三年级时,一天早晨我正在洗脸。那天,哥哥有事不能上学,正在写请假条,但吴老师的“吴”字一时懵住了。“我会写!”我说。然后,拿起粉笔在炕沿上写出了吴字。哥哥一看恍然大悟。妈妈正好走进来,听了以后表扬了我,我挺高兴。 妈妈的话是一个正向激励,作为一个小孩子是很爱听鼓励话的。 妈妈说我出头。那时,妈妈经常让我到左右邻居家借个工具什么的,反正小孩子也不太惧人。每次临走,妈妈都嘱咐我叫什么,要说感谢的话,我都照她说的做了。回来后妈妈脸上挂着笑意,说我出头。我受到大人的表扬很高兴。二哥的来信是我的启蒙老师。二哥在吉林轻工学校(院)当教师。他的字写得很好,语言非常流畅。记得他在春节不能回家的信中写道:我虽远在异乡,但古老故乡的景象却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那街道、那房屋、那亲人们的音容笑貌……那信像一首抒情诗,给我以教益、启发、享受。他不但是我的兄长,也是我的良师。回信时,哥哥有时也写。后来妈妈又让我写。正式写信之前,她先说事儿,然后,我执笔写,念给她听,她再提点修改意见,然后我重抄一遍即可。妈虽没文化,但她会听,会挑出毛病。我按她的意思修改重念,她满意,我就可邮走了。妈妈夸奖我写得挺好。以后与二哥通信差不多都是我的事,到了高中了,妈妈也不像以前那么挑毛病了,也许是我文化高些写得顺畅些吧,基本都是一遍即可。

17.上台发言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话不假。二年级演完节目后,老师挺愿意在课堂上提问我,有时上黑板做数学题,有时站起来念课文。还有一个王景良同学,老师也喜欢叫他,我们两个几乎成了班级学生的代表,只要有别的老师来听课,老师不是叫他就是叫我,因为我们朗读声音洪亮、好听,也较流畅,平时学习也较好。上小学三年时,学校组织集体活动,像植树造林、下乡劳动、积肥支农等,每次大型活动之前,都要召开全校动员大会,所有班级都要派代表上主席台发言。要开春季植树造林动员大会了,我们班谁当代表呢?“高云山行!”班主任吴彩云心里想。这位中等身材的女教师,脸上有点雀斑,文笔挺好。她写好发言稿后,把我叫去说:学校要组织活动,每个班级出一名代表发言,我们班就挑选你了!这是发言稿。然后,老师要求我读熟,准备大会发言。老师与我说这些时,我高兴地答应了,但心中也有一点忐忑。 召开动员大会那天,天很好,万里无云。全校千余学生集中在大操场上,按年级排队,每班两行,班主任站在本班队伍最后边。前面是主席台,主席台两面是正、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大会由教导主任主持。当他念到请三年二班代表发言时,我没有恐惧,大胆地从队伍中走出去,登上了主席台,打了队礼,然后开始发言。我的发言声音洪亮,语句连贯,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当读到我们要以十分干劲、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努力,去坚决完成好这次植树造林任务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依稀听到有的老师在台下议论:这同学讲得好。还有一位老师说,他姐口才就好,是县里广播员嘛!我听后非常高兴,一种成功感、胜利感激励着我,心里很安慰。打那之后,班级、年级、学校有活动都找我。代表学校的发言是在县政府礼堂或县俱乐部。有时白天,有时晚上,晚上的时候多,还通过有线广播向全县进行现场直播。如果是晚上,开完会后,带我去开会的老师会送我回家。王会民教师曾送过我。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学习受点影响,但主要是促进。上初中时,邱树烽老师创作的长诗《兰西颂》,学校排练准备在县里文艺汇演时集体朗诵。我被选为其中单独朗诵人之一,晚上王金奎老师送我回家。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月夜,我们边走边聊,把雪踩得吱吱响,穿过老赵家门口,他家的狗狂吠了几声,有王老师送我,我没害怕,一会儿就到家了。 大胆、勇敢,有一定文学水平,这使我在口才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到了五、六年级时,我已是学校的代表了。孩子是怕鼓励的,你因为什么事情鼓励了他,下次他就会做得更加出色。

18.摄影师梦

1956年我上小学三年级了。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家里的人都很饿了,就拿来玉米面饼子啃着吃。忽然,有人敲门。我们刚说请进,那人就进到屋里了。是个小伙子。他上前自我介绍说,我是县文教局的,然后脸对着妈妈和姐姐说:现通知高革兵到县新阳乡担任代课老师,并请于×月×日前报到。姐姐正愁没工作呢,一听这个消息,心里乐开了花。那个小伙子走后,我们大伙儿议论,李银中也在那里当老师,她家在北门那个地方,以后姐姐可以与她结伴来回走了。 1955年初中毕业时,姐姐因为当学生会主席,曾保送她到航空学校读书。因为家里困难,她在家又是大的,妈妈没同意,也就没去。后来她又去了一次沈阳舅家那个大表哥家看看,如果在沈阳铁路局工作的大表哥能帮找个工作也可以,但没找到工作,表嫂倾向在沈阳找对象,然后再说工作的事。两次机会都没成,她牵挂家里,惦记妈妈,所以,只能待在家里发愁。这是姐姐的憾事。这时突然有个乡下代课教师的工作,她当然很高兴。经过简单的准备,第三天她就坐着马车去新阳乡报到了。新阳乡离城里40多里路,条件很艰苦,妈妈也为女儿担心。但姐姐很坚定地去努力工作,妈妈也没说什么。大约工作一年多,她被抽回到县广播站担任播音员。这时的她挺神气,工作干得好,全县都知道她的名字。因为播送完兰西新闻之后,都要报个人名字以示负责。广播站归县委宣传部管理,宣传部经常给广播站送电影招待票,姐姐就把招待票拿回来给我,我去看电影,光《五朵金花》就看了五遍。最吸引我的是云南大理的美丽风光,那山水太美了。我萌生了一个理想,长大了去那里拍照片,做一名摄影记者,专拍风景,可以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我少年时期的理想真的成了梦想,没能实现!到了2002年,即过去四十多年我才去了云南,也去了大理,确实很美丽。也许,这也算圆了我少年的梦。1959年姐姐听说哈尔滨有学校正在招生,于是,让三哥到哈尔滨报考无线电工业学校,结果考取了。他本应读到毕业,但在第三年时赶上蒋介石要反攻大陆,1961年国家破格在中专招兵,而且他被检查合格。于是,这一年他参军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