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者优势(告诉每个内向者如何找到自己独有的优势,并把它充分发挥出来。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人格类型研究专家、羞愧研究所主任联合推荐。本书被译成15种文字,热销全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6 11:41:28

点击下载

作者:马蒂·奥尔森·兰妮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内向者优势(告诉每个内向者如何找到自己独有的优势,并把它充分发挥出来。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人格类型研究专家、羞愧研究所主任联合推荐。本书被译成15种文字,热销全球

内向者优势(告诉每个内向者如何找到自己独有的优势,并把它充分发挥出来。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人格类型研究专家、羞愧研究所主任联合推荐。本书被译成15种文字,热销全球试读:

前言

没有富有创意的少数派,民主绝无存活的可能。——哈伦·F.斯通

还记得小时候比较看肚脐眼吗?肚脐眼向外凸起就代表“外向”,向内凹陷就代表“内向”。那会儿“内”要好过“外”,因为没人想要外凸的肚脐。我也很高兴自己的肚脐眼是向内凹的。

后来,当“内”开始指代“内向者”,“外”指代“外向者”的时候,一切都反过来了。外向意味美好的一面,内向意味问题一堆。不论多么努力,我就是没办法获得外向人的特征,这使我觉得自己可能有点问题。关于自己,我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在别人兴奋激动的场合,我却感到不知所措?为什么在参加完社交活动后,我总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为什么我总感觉自己像一条离水之鱼?我们的社会为何推崇外向性格?

我们的文化看重并鼓励外向者的各类特质。我们看重行动、速度、竞争和动力。

内向性格受排斥没什么好奇怪的。我们的文化对于内省和独处有一种负面的看法。“出来闯”和“干就对了”才是理想。在《追寻幸福》(The Pursuit of Happiness)一书中,社会心理学家戴维·G.迈尔斯认为,幸福的关键在于拥有三种特质:自尊、乐观、外向。迈尔斯基于一些“证明”外向者更快乐的实验得到了这样的结论。这些研究要求参与者对一些陈述表示同意或反对,例如“我喜欢和他人在一起”“我的陪伴让人们快乐”。内向者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看法,于是人们就觉得他们不幸福。对于他们来说,“我了解自己”、“我对自己当前的状态感到舒适”或“我能自由选择前进的道路”才是个人满足的衡量标准。但研究者们并没有询问内向者对这种陈述的态度。实验设计者肯定是外向者。

如果外向性格被视为人格健康发展理所当然的结果,那么内向者就必然会成为“令人担忧的他者”。

奥托·克劳格和珍妮特·M.苏森是两位心理咨询师,他们使用的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他们在《赢在性格》(Type Talk at Work)一书中讨论了内向者的困境:“内向者在人群中占少数,四个人中只有一个是内向者。于是,他们必须额外锻炼一些适应外界的技巧,因为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压力,逼迫他们像其他人一样生活。每天一睁眼,内向者就要被迫面对和适应外界的压力。”

我认为,生活的赛场需要公平一些。以前,一切积极的评价都给了外向者,是时候让内向者认识自己的独特和珍贵了。我们无须为了努力适应世界而“矫正”自己的行为。本书的目标就是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在本书中,你将学会三件最基本的事:①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内向者(你也许会感到惊讶);②如何了解并欣赏自己身为内向者的优势;③如何用数不清的小建议和工具来激发你珍贵的潜能。我没有病,只是内向而已

发现独处并不孤独,这是多么惊喜呀!——艾伦·伯斯汀

30多岁的时候,我从童书阅读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转行成为了一名心理治疗师(你可能也注意到了,这是两种内向型工作,同时对社交能力也有要求)。虽然从很多方面看,我都觉得阅读馆的工作挺好,但也希望能够在更加个人的层面上与人们进行交流。对我来说,促进他人的成长发展会获得更高的幸福感,这是让我感到满足的人生目标。读研的时候,我重新认识了内向性,这是一种独立的性格或气质。作为课程作业的一部分,我做了几种人格测试,其中数个结果都表明我是个内向者。那时我感到十分惊讶!教授讨论测试结果的时候,他解释道,内向和外向处于能量连续体的相反的两端,我们在连续体上的位置预示着我们获得生活能量的方式:落在连续体较内向一端的人从内在汲取能量,落在较外向一端的人则从外界汲取能量。差异表现在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上。教授强调了两种气质各自的积极面,并明确告诉我两者都很好——只是它们有一些不同罢了。“能量需求不同”这一概念在我心中引起了共鸣。我需要通过独处来恢复能量,并逐渐理解自己的这一需求。当我希望暂时离开孩子们一会儿、稍稍休息一下时,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觉得愧疚了。我终于意识到我没有病,只是性格内向而已。

逐渐了解内向者的优势和弱点后,我就不再像以前那样羞愧了。当我知道外向者和内向者的比例为3:1的时候,我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外向者构造出来的。怪不得我觉得自己像是一条离开水的鱼呢!原来我生活在外向者的海洋中!

我也开始明白自己为什么讨厌开大会。当年实习的时候,每周三晚上都要在咨询中心开会。我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在小组会中几乎不发言,为什么屋子里的人一多起来,我的脑子就像封住了似的。

在一个为外向者设计的世界里,内向者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影响。心理分析学家卡尔·G.荣格发展了内向性和外向性的理论,认为我们总是被相反的类型吸引,因为这样有助于强化自我,完善人格中缺失的部分。他认为,内向性和外向性就像两种化学物质:结合之后,两者都会被对方转变。他认为这是人类内心的天性,这种天性能帮助我们欣赏他人身上与自己互补的品质。未必人人都是这种情况,但是对于我38年的婚姻来说,这真是千真万确。我的丈夫迈克尔并不理解我的内向性格,而我也不理解他的外向性格。我还记得新婚后去拉斯维加斯时的情景。我在赌场前愣住了,大脑一片混沌……赢家的硬币滚落到金属筐时发出的“当啷”声在我的脑子里轰然作响。我不停地问着迈克尔:“电梯有多远?”(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有这样一个小伎俩,设计者把路设计成迷宫的样子,在通往绿洲般静谧的客房的路上,你不得不经过闪着金属光泽的机器,穿过香烟的迷雾才能抵达电梯)。

我的丈夫,一名外向者,已经做好了大玩特玩的准备。他激动得脸颊发红,眼睛里闪着期待的光芒,里面的噪声和躁动都让他兴奋不已。他完全不明白我为什么想要回到酒店客房。我脸色发绿,觉得自己像一条半死的鳟鱼,被扔在鱼市的冰床上,但鱼至少还能躺着。

当我从小憩中醒来时,身边是迈克尔赢来的整整两百美元。显然,外向者拥有各种各样的魅力和好运。对于我们这些内向者来说,他们能很好地平衡我们的生活。他们能帮我们走出自己的生活,我们则会帮助他们放缓脚步。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融入多彩的生活中,让天性为你引路。——威廉·华兹华斯

一天下午,茱莉亚正在跟我做头脑风暴,讨论如何应对即将举行的培训会。她是我的来访者,拥有内向型性格。“我怕得要死!”她告诉我。我们制订了几项策略来帮她成功完成这项任务。当站起来准备离开的时候,她低下头,坚定地看着我的眼睛说:“你知道的,我还是很讨厌应酬。”她这样说,就好像我指望她成为交际花似的。“我明白,”我回答道,“我自己也讨厌应酬。”我们相互了然地叹了口气。

我关上房门,脑海中浮现出我与内向性格特质之间的种种搏斗。我回想起这几年接触过的所有内向型访客的面容。我思考一个人在内向-外向连续体上的位置是如何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有的时候,来访者说不喜欢自己身上的某些特质,并为此感到自责。我就会想:天哪!我真希望他们能认识到自己没有病,只是性格内向而已。

还记得我第一次壮着胆子对来访者说:“我觉得你是个内向者。”当时她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你怎么会这么想?”她说。于是我解释道,内向是人与生俱来的特质之一,这和讨厌与人共处甚至容易害羞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她这才看起来如释重负。“你是说,我之所以这样是有原因的?”她问道。这样不自知的内向者真是太多了,多到令人惊讶!

当和其他治疗师讨论内向型性格时,我惊讶地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了解最初的内向型性格理论。他们将内向型性格看作是病理现象,而非个人气质。“内向型性格”是我心理分析学位的论文主题。当我把论文主题递交给学院的时候,同事们的评论让我激动不已。“现在我已经开始用内向-外向连续体的观点来分析来访者了”,其中一位同事说:“这种思路对我帮助很大,我不再一味地病理化那些内向型性格来访者了。我发现之前我一直用外向者的视角去看待他们。”

我很清楚解除身为内向者的耻辱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不再努力扮演不是自己的角色,这真是让人如释重负!想到这些,我就意识到自己应该写一本书,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内向型性格。我是如何写这本书的?

沉默的人往往拥有深刻的洞察力。溪浅声喧,静水流深。——詹姆斯·罗杰斯

对于许多内向者来说,除非对一个主题几乎到了无所不知的程度,否则他们总会觉得还不够了解这个主题。我对于内向性的研究也是如此。原因有三。第一,内向者想象任何主题的内容都应包罗万象;第二,他们经历过大脑仿佛被堵住的尴尬时刻,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就会过度准备,试图把能获得的信息全找来;第三,他们往往不会把思想形诸文字,也就不能通过这些文字来了解自身知识的掌握程度。

虽然多年从事与内向者相关的工作,对这一话题有过深入研究,但我还是希望知道内向者大脑的生理基因层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一名前图书管理员,我的第一步就是探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物医学图书馆。当我将“内向性”输入搜索栏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在人格、气质、神经生理学和遗传学领域有2000多篇文献,多数来自欧洲。欧洲人倾向于将内向性视为先天的气质。在本书第三章,我会谈谈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它们从遗传学和生理特性的角度对内向性做出了解释。

第二步是上网,我想不少内向者大概更喜欢通过网络和别人交流。我找到了好几百个关于内向性的网站。许多网站都有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的链接。这是一种流传甚广的人格测验,基于气质的四个方面对受测者的人格特征做出判断。这个量表的第一个方面是内向-外向连续体,它在统计学上的可靠性也最高。这个量表基于荣格的原始理论,由伊莎贝尔·迈尔斯和凯瑟琳·C.布里格斯开发。最值得称道的一点是,它没有病理化任何一种人格类型。相反,它关注的是人格类型之间的内在不同。因为内向性和智力之间的正相关性,在一些网站上,内向性与天赋相联系(讲个趣事:有个摇滚乐队的名字就叫“内向者”,其表演日程在网上都能找到)。

图书馆和网络搜索都非常有用,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然而,我对于内向性的了解更多还是来自亲身的经历、来访者的经历和我约谈的50多个人的经历,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作家、牧师、心理治疗师、历史学家、教师、艺术家、大学生、学者、计算机专家等。其中有一些被访者接受过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测验,他们已经知道自己是内向者。

我在挑选约谈者的时候并没有设定职业方面的标准,但他们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人属于伊莱恩·阿伦所说的“顾问类型”——他们独立工作,与选择决策打交道,必须学会从他人的视角来看问题,与他人进行交流。这些岗位需要创意、想象力、智力和缜密的思考。他们是观察者。他们的工作往往会对许许多多人产生影响,而且他们拥有提出少数派意见的勇气和洞察力。在著作《敏感的人》(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中,伊莱恩·阿伦写道:“另一种类型是战士,他们是执行者。他们需要顾问的建议,而顾问需要战士的行动来推动。”许多理论学家认为,这恰恰解释了为什么内向者只占人群总数的25%,我们需要的内向者人数比外向者少一些。

在采访过程中,我常常听到内向者为内向的特质而责备自己,尤其在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是内向者的时候。他们因人们对自己的漠视冷淡而感到困惑。我清楚内向者喜欢静心细想自己的经验,于是访谈几周后,才打了随访电话,问约谈者是否有什么新的想法。

我惊喜地发现,谈话结束后,许多约谈者更能够接受自己的本质了。“我了解到我的大脑构造与众不同,我生活在外向者组成的海洋中,这让我更能平静地接纳自己了。”他们中的许多人这样说道。当自我的格格不入有了科学研究做支撑,内心深处的罪恶感和羞耻感便会极大地减轻,其他人对我们建立起来的负面评价也减轻了。这样的经验成为我将此书付梓的更大动力。

这本书主要是为内向者写的。我希望内向者能够明白,他们有时令人感到迷惑的性格气质背后是有原因的,而且是宝贵的原因。我想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

即便是如此,外向者也应该读读这本书,原因主要有二:第一,他们会更了解生活中神秘莫测的内向者;第二,外向者——尤其是人到中年时——需要更多地停下脚步来自省,以减缓逐渐老去所带来的生理机能的下降。用你的方式阅读

没有一件家具像书一样迷人。——西尼·史密斯

因为内向者时常觉得自己有问题,所以他们总是试图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即便生活在外向者的世界里,所谓“正确的方式”对于内向者来说也并不总是正确的。因此,一字不漏地看完此书,或只浏览自己喜欢的章节,这两种阅读方法都没什么问题。学会将新的信息分解为容易消化的小部分,这样做能有效地避免信息过载带来的手足无措。我所说的“无措感”是指一种过量感,就像一辆挂着高挡位却低速行驶的车,让人没法接受任何新的信息。

在我的设计中,这本书是由许多小块信息组成的。你可以逐个章节阅读,也可以把书打开,随便找一节来读。就我个人的偏好,我喜欢从书的结尾读起。这个习惯让我的一些朋友们深感惊讶。总而言之,用你觉得最恰当、最有帮助的方式阅读吧!记住,书的目的是为你的生活提供帮助!

如果你觉得某个章节的内容很重要,那太棒了!如果它看起来没那么有用,那也没关系。本书只是一个工具,协助你了解自己和你所认识的内向者。“玩耍”意味着为新事物的产生建立一个空间。而这本书就像生活一样,应该是你玩耍的对象。

一旦你理解了自己(或者亲近的人)的内向性,这会给你带来极大的解脱。原来是这样!你并不是怪人,无可救药,孤苦伶仃。即使是外向者的海洋,这个世界也会有内向者的鱼群。

这本书将会帮助你学会如何给自己补充能量。你可以为应对每日生活设计一个计划——这对外向者未必有效,对内向者却非常适用。现在,为你的内向者优势感到高兴吧!

思考要点

■世界上75%的人都是外向者。

■内向性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影响。

■内向不是病。

■内向者常常感到精疲力竭,过度应激。

■身为内向者是值得高兴的事。第一部分离了水的鱼我就是我。——大力水手第一章何为内向者?你是内向者吗?

例外可以证明规律。——谚语

内向性是一种气质。它不同于害羞或孤僻的性格特征,也不是病理性的,更不是你能够改变的。但你还是能够学会与它共处,而不是和它对抗。

内向者最具辨别度的特征是能量来源:内向者的能量来自内心的想法、情感和观念。他们是能量的贮存者。外在世界轻易就能让他们感到过度应激,甚至被“过量感”压迫到窒息。这种感觉有时类似于焦躁感或者麻木感。不论是哪一种,内向者都要限制自己的社交活动,避免能量被榨干。然而,内向者也需要平衡独处时间和社交时间,否则在思维视角和人际关系上就要蒙受损失。懂得平衡能量的内向者拥有独立思考的毅力和能力,能够深入思考,并富有创造性地工作。

外向者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呢?他们被外部世界——活动、人群、地点和事物——驱动。他们是能量的消耗者。长时间闲逛、沉思、独自甚至只与一个人相处都会让他们感到缺乏刺激。不过,外向者需要在行动的时间中穿插进静止的时间,以此平衡自己的生活,否则他们可能会在龙卷风似的躁动中迷失自我。外向者向社会展现了更多的自我——能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关注结果,喜欢人群和行动。

内向者就像充电电池一样,需要停止供能去休息,这样才能补充电力。刺激性比较弱的环境能为内向者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恢复能量,那是他们天然的栖息地。

外向者就像太阳能板。对于外向者来说,独处或内省就像生活在厚厚云层的遮盖之下。太阳能板需要阳光才能充能,同样,外向者需要待在外面才能充能。和内向性一样,外向性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人格气质。它无法改变。你得学着与它共处,而不是对抗。内向者和外向者的主要区别

欣赏独一无二的你。——袋鼠船长

汲取能量的方式是内向者和外向者之间最为明显的区别。除此之外还有两项关键不同:对刺激的反应和获取知识经验的方式。外向者适合多种多样的刺激,而多种多样对内向者就是刺激过头了。相似地,在获取知识和经验时,外向者偏向于广博,而内向者喜欢专精。汲取能量的方式不同

再聊聊能量吧!如前所述,内向者和外向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汲取能量的方式。外向者被外在世界所驱动。多数外向者喜欢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喜欢参与需要和他人协作的活动,喜欢围绕着他人和外事外物来做事。然而,与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同,他们并不一定比内向者更加开朗,或者更加充满活力,只不过他们生活的重心是在自身之外。

外向者挥洒着自己的能量,以至于他们常常难于放慢生活节奏。只要到外面做点事情,他们就能轻松恢复精力,尤其是在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中。无法和人们或者外在世界产生联系的时候,外向者可能会感到孤独,或者产生精疲力竭的感觉。他们是那种在聚会结束之后依然兴致盎然,想要知道后面还有什么安排的人。通常,放松休息才是他们的难事。

内向者的动力来自内在的想法、印象和感情。与我们对内向者的刻板印象相反,他们并不一定是安静或者疏离人群的人,只不过生活重心在于内心。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适合自省的地方,让他们将事物参透,让自己充满能量。他们会如释重负地说:“天哪!许久未见,能和比尔说说话的确挺好,但我真高兴聚会已经结束了!”

对于内向者来说,汲取能量并不简单,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储存能量,而能量的耗用又比外向者更快。内向者需要精打细算做某件事花费多少能量,他们又需要保留多少能量,从而做出明智的生活计划。

举个例子,我的来访者桑德拉(一位在家工作的女销售员)有时需要去洛杉矶,在买家之间来回奔波。在这样繁忙的一天之前,她往往会安排一天时间做安静的案头工作,不受外界干扰。她会早早上床,起床后美美地吃上一顿早餐,然后上路。实地销售当天,她会时不时给自己计划休息时间,让自己独处,以便恢复精神。她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的能量需求做好规划,避免能量耗尽的。外界刺激——是敌是友?

内向者和外向者的第二个不同是感受外界信息刺激的方式。外向者喜欢多种多样的经历,而内向者喜欢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体验。

对于内心活动旺盛的内向者,任何外界信息都会迅速提高精神活动的剧烈程度。这有点像被人挠痒痒——只要一眨眼的时间,你就从舒服走向“过头”和难受。

内向者往往在自己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尝试限制外界信息进入的方式,以此调节过量的外界刺激。我的来访者凯瑟琳想在后院建一个花园。她是一名教师,这份工作占据了她大多数的注意力和能量。作为园艺新手,她坐下来细读《业余园艺基础》。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她的脑中渐渐有了计划的雏形。她还需要学习阴生植物、土壤酸碱度、覆盖护根、灌溉、病虫防治、日照等相关知识。她能预见到在烈日暴晒下挑选植物的复杂程度和这些工作所需要的能量——选择实在太多了。她又想到准备土壤、种植植物、除草除虫、驱赶蜗牛、日复一日浇水所要花的时间。最初的快乐逐渐消失了。需要去学着做的事情数不胜数,她开始觉得事情太多了。她的头脑飞速转动,这让她觉得难以承受。于是,她决定限制花园的面积,不使用整个后院,而只用其中的一小片土地。

没有压力地专注于一两个领域时,内向者会享受事物内部的复杂细节。可一旦手头上的任务太多,他们就很容易觉得难以承受。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讨论如何处理过度刺激所带来的紧张感。

对于内向者来说,仅仅是身处人群中就能让他们受到过度刺激。人群、教室……任何吵闹嘈杂的环境都会让他们精疲力竭。他们也许很喜欢和人相处,但是在与某个人交谈过后,他们就想退出去休息一会儿,让自己透透气。这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大脑像被封住一样”的经历的来源。受到过度刺激时,内向者的大脑甚至会直接关闭——“别再给我信息了,谢谢”——然后就黑屏了。

外向者也需要休息,不过是出于不同的原因。

如果是去图书馆,他们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保持学习状态(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他们动不动就要在书架之间来回走动,去自动售货机买点零食,或者和图书管理员聊聊天。他们喜欢“有事做”、有活力的环境。外向者越是觉得内心缺少刺激,就越迫不及待地渴望自己充满能量。不过,休息能够增加外向者所受到的刺激,却会减少内向者所受到的刺激。举个例子,当内向者学习的时候,他们接收的信息多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就像是凯瑟琳在计划搞花园时那样。海有多深,天有多宽?

外向者和内向者的第三个区别是广度和深度。一般来说,外向者更喜欢广度——多种多样的朋友和经验,对所有事情都了解一点点,是个博学家。他们消化来自外部世界的经验时,这些经验并不会在内心展开。他们很快便会转向下一段经历。一个外向型的朋友告诉我:“我喜欢在聚会的人群中穿梭,只听每段对话的精彩之处。”她不愿意错失任何东西。对于外向者来说,生活就是不同经历的累积。外向者将世界看作周日的自助早午餐。他们端着盘子遍历盛满各式美食的餐桌,直到吃饱喝足才离开。他们把来自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刺激都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多样性会使他们兴奋,精力旺盛。

内向者偏爱深度,他们限制经验的数量,但会深入体会它们。一般来说,内向者专注于少而精。他们喜欢深入讨论话题,追求“质”更胜于“量”。这恰恰是他们需要将思考限制在一个或两个领域的原因,否则他们会觉得难以承受。他们的头脑从外界吸收信息,在内心反省和拓展。哪怕信息已经接收很久了,他们依然在咀嚼、消化——有点像牛的反刍。除了内向者之外,还有谁能耐心地研究南非舌蝇的交配模式?热衷于专注地深究、内省,以及安静地思考,这恰恰是内向者痛恨被打扰的原因,我在后面会继续讨论这一点。对于内向者来说,从思考的深井中挣扎出来是十分困难的。他们需要花费额外的能量再重新进入专注的思考状态,但其往往没有那么多能量。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从我和丈夫迈克尔制订的旅行计划就可以看出内向者和外向者之间的区别。如同我之前所说的,迈克尔是外向者,而我是内向者,我们头脑中对于有趣的、令人满足的旅行的设想简直南辕北辙。

我们期望的度假方式如此不同,以至于得轮流选择目的地。一年由我来选择,另一年则轮到他选择。有一年,迈克尔的计划是“九天游遍九国”;而下一年,我选择专门去休闲地探索科罗拉多州利德维尔镇的老矿区。假期的第一个下午,我们坐在酒店的火炉边读着商务部的单页宣传单——《利德维尔镇游览指南》,我的内心激动不已,而迈克尔已经无聊得睡着了。

自从看过电影《翠谷奇谭》后,我就一直想亲眼看看霍拉斯·泰伯发现白银的地方。利德维尔镇上有泰伯歌剧院、历史博物馆、国家矿业名人纪念堂、第一矿业博物馆,更不用说还有利德维尔镇铁路和真实的矿坑游览项目了。这一切是如此丰富而美妙,谁能感到不满足呢?然而迈克尔是这样说的:“看来明天下午2点就能逛完利德维尔镇,之后我们干什么?”

我的计划是每天只去一个景点。我想亲身感受一下百年前矿工们的生活。然而迈克尔说:“看,这里离阿斯彭只有59英里,我们明天下午可以开车去滑雪。”“天哪!慢着,迈克尔先生,”我说,“这趟出来听谁的?”

于是,利德维尔镇之旅就成了我最喜欢的一次旅行。这么多年来,迈克尔常开玩笑说,科罗拉多那四天对他来说感觉就像过了四年。对于他的调侃,我欣然接受。“你难道不觉得幸运吗?”我说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度日如年的感觉,特别是在度假的时候。”卡尔·G.荣格关于内向和外向的初始理论

心智的钟摆总是摇摆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而非正确和错误之间。——卡尔·G.荣格

20世纪初,精神分析学家卡尔·G.荣格正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共事,后两位同为最优秀的精神分析理论家。这时,荣格注意到一件深感困惑的事。当弗洛伊德和阿德勒讨论同一名病人的来访记录时,他们所关注的重点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所建立起来的理论也几乎完全相反。荣格认为他们两人都捕捉到了重要信息。荣格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思考(猜猜荣格是什么型,外向型还是内向型)建立起自己的理论。

荣格认为弗洛伊德是外向者,因为他的个人取向落在外在世界的人群、地点和事物上。弗洛伊德的许多理论都是以他与无数同事的通信和讨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弗洛伊德相信,心理发展的目标在于从外在的世界寻找满足感。而阿德勒是个内向者,因为他的理论内容和关注点在于个人内心世界的思考和感受。阿德勒的理论建立在个体内心克服无助感的抗争上,他将这种内心的抗争称作“自卑情结”。他将人视作塑造自己生活的艺术家。

弗洛伊德、阿德勒和荣格的理论分歧最终以不快收场。三人分道扬镳后,各自沿着自己的理论方向发展。弗洛伊德在他关于自恋症的著作中,开始将内向型性格视作负面的概念,认为它意味着与世疏离。这使得内向型性格的概念逐渐从健康到不健康发展演变,而这一错误观点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荣格继续发展自己的理论。他推测,人们生来就具有某种气质,一端是极度内向,一端是极度外向,每个人都处在连续体之间的某个位置。荣格认为这些气质具有生理上的基础。现在,科学研究也证明他的直觉是正确的。荣格意识到,如果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在内向和外向的连续体之间移动,我们就能更好地适应外在世界。不过,他也认识到气质不是这样的——人们总是更倾向于两种气质类型中的一种,被拉向一端。他总结道:“最好的自我是在‘自然舒适区’中表现出来的。”荣格认为,除去内向和外向的两个极端,连续体上的任何位置都是健康的心理状态。荣格还认为,强行要求儿童大幅度改变内在气质是有害的,这种行为“违背了个体的内在性情”。事实上,他认为这恰恰是某些精神疾病的成因。对双生子的研究揭示个性气质的奥秘

在《缠绕的生活》(Entwined Lives)中,杰出的双生子研究专家南希·赛嘉(Nancy Segal)记录下了一些令人惊讶的发现,这些发现源于她在明尼苏达大学双生子和领养研究中心时的研究。研究比较了同卵和异卵双生子在一起被抚养和分开被抚养两种情况下的表现。有50对在成长过程中被分开抚养的双生子在研究中心接受了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似性令人大为震惊。分开抚养的双生子之间表现出一系列的相似特质,这一点在同卵双生子身上尤其明显。有一对同卵双生子喜欢谈论他们最爱的话题——养马和养狗。另一对同卵双生子都是志愿消防员,而且都吃不下去粗劣的食物。还有一对双生子在接受研究之前从未见过面,但两人开的都是浅蓝色雪佛兰。另外一对双生子用的都是某瑞典小众品牌的牙膏。随着研究的深入,了解到的重聚双生子越来越多,这一点也越来越明显——他们性格的相似性高得超出预料。赛嘉博士写道:“令人惊讶的是,守旧的习俗——传统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并没有以家庭对成员施加普遍影响的方式展现出来。换句话说,与某人一起生活并不一定意味着在行为准则或抚养方式上产生认同。”研究也发现,共同抚养的异卵双生子之间的相似性要远远小于那些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这些研究证明了荣格许久以前的发现——我们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内在气质与个性。赛嘉博士继续写道:“这一发现的言下之意是,共同生活并不能使一个家庭中的人们变得更相似,相似性的来源是家人之间共同的基因。”

然而,他也指出,内向或外向并非永远固定。人们甚至会不知不觉地产生变化内向或外向气质的能力。举个例子,你可以学习储存更多的能量,而这些储备可以让你运用自己不那么自然的一面。试着想一想:一整天只用自己不占优势的那只手写字。你并非不能做到,只不过需要更加努力、更加专注而已。荣格认为,这种感觉就和跳出自然舒适区相似。你并非做不到,但这会消耗额外的能量,也不会为你产生新的能量。你是内向者吗?

看清显而易见的事物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乔治·奥威尔

好玩的来了!你是那条离开水的鱼吗?美国国税局有两种退税申请表,一个长,一个短。我也要给你两个选择。你可以做小测验,也可以做比较长的内向者自我评估问卷,这由你选择。你也可以两个都做,再对比结果。小测验

浏览下面的关键特质列表,哪一个更符合你,或者是在多数时间更符合你?(不一定要完全符合)照实回答,而不要按照你对自己的期望作答。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列表A

喜欢被纷繁复杂的事物包围。

享受多样性,单调让你觉得无聊。

认识很多人,将他们视作朋友。

喜欢闲聊,甚至是和陌生人。

在活动之后觉得振奋,渴求更多。

不经思考就发言或行动。

精力一般比较充沛。

喜欢说多过听。列表B

喜欢一个人,或者和少数几个亲密的朋友一起放松休息。

认为只有深切的关系才能称为友谊。

在户外活动之后需要休息,即使是你喜欢的活动。

在交谈中以倾听为主,但是会围绕你认为重要的话题大量发言。

看起来冷静独立,喜欢观察。

在发言和行动之前通常会思考。

在人群中或压力下有过大脑一片空白的经历。

不喜欢被催促。

以上哪一个特质列表的描述和你更相符?列表A是外向型,列表B是内向型。你大概不会完全符合任何一个,但总有一个更符合。因为我们的社会文化对外向型性格有所偏好,工作和家庭也可能需要你表现出外向者的样子,这也许使你感到难以判断列表A和列表B中哪一个描述更符合你。如果你还不能确定,不妨扪心自问:“我什么时候觉得最精神焕发?在度过安静的时间之后(内向),还是度过活跃的时间之后(外向)?”如果你还是不能确定,试一试下面的详细评估吧!内向者自我评估问卷

挑一个你觉得放松、不紧张的日子,完成下面的内向者自测。找一个别人没法打扰到你的舒适角落,仔细想想,对于一般情况下的你来说,每一个陈述是正确还是错误的,不要想它是否符合理想中的自己,或是否符合个别时候的状态。不要分析这些陈述,或者思考得太深。第一感觉最重要。你可以找伴侣或者朋友来帮你回答,从他们的回答中能获得一些启示,了解他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将你的结果和朋友作答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果分数不同,你们可以聊聊各自的观点。

用“是”和“否”来回答下列所有问题,最后计算“是”的数目,然后看自己属于高度内向、高度外向,还是两者之间。

____需要休息的时候,我更喜欢独自待着,或者和一两个亲密的人相处,而不是处于一大群人之中。

____当我工作的时候,我喜欢拥有不被打扰的大段安静时间,而不是碎片时间。

有时我会在发言之前排练,偶尔还会给自己写备忘录。

通常来说,我更喜欢聆听而不是倾诉。

人们有时候觉得我是个安静、神秘、冷淡或者平静的人。

_____我喜欢和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亲密的朋友一起度过重要的时刻,而不是举办盛大的庆祝会。

我在反应或者发言之前通常会思考一番。

我往往能注意到人们注意不到的细节。

如果两个人刚吵了一架,我会感受到紧张的气氛。

如果我说会做某事,就一定会去践行。

____如果需要在截止日期前完成某事,或者受到别人催促,我就会觉得焦虑。

如果当前发生的事情太多,我可能就会大脑当机。

在决定是否参与某项活动之前,我喜欢先观察一会儿。

我与亲友之间的关系都很长久。

我不喜欢打断他人,我也不喜欢被人打断。

当接收很多信息的时候,我需要一段时间来整理和消化它们。

____我不喜欢有过多信息刺激的环境。我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恐怖电影,或者喜欢玩过山车。

有时候我对气味、味道、食物、天气和噪声等会有强烈的反应。

我富有创意,富有想象力。

在参与社交活动之后,即使玩得很开心,我还是会觉得精疲力竭。

我喜欢被人介绍胜过介绍他人。

如果在人群周围,或者参与太长时间的活动,我可能就会变得脾气很差。

在新环境里我常常觉得不舒服。

我喜欢人们来我家玩,但我不希望他们待得太久。

我往往害怕回别人电话。

有时当我偶遇别人,或突然被要求发言的时候,我的大脑会一片空白。

____我语速很慢,或者在语句之间带有间隔,尤其在疲惫或者要边想边说的时候。

我不觉得一般的熟人算得上是朋友。

____我觉得我必须得确定自己的想法,或者作品彻底完成,才能展示给别人。

有的人觉得我比自己所表现得更加聪明,这让我有些惊讶。

计算有多少个“是”,然后对应下文,了解你属于哪个类型。

20~30个“是”。你的内向程度很高。于是,了解如何避免能量枯竭,维持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你是极其重要的。通过想法、印象、希望和价值观,你将自己和生活联系起来。你不为外界环境所摆布。这本书能帮助你运用内在的知识来开创属于自己的道路。

10~19个“是”。你位于内向和外向之间。就像不分左右手的人一样,你既内向又外向。你有时觉得想要独处,有时又想到户外转转。因此,对于你来说,注意你何时、以何种方式会感到充满能量是十分重要的。你既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又以他人的判断为标准来评判自己。这拓宽了你的视野,但有时你会发现自己能意识到双方的观点,却不知道如何选择。对于你来说,学会评估你的气质与性格是很重要的,这样你才能保存自己的能量和平衡感。我会在第二章中详细说明这一点。

0~9个“是”。你偏于外向。你对自己的判断建立在他人的价值观和现实感上。你喜欢在现有框架下行事,并带来局面的变化。步入中年,身体的机能逐渐下降时,你也许会感到惊讶,因为那时的你会想要在繁忙的社交活动中偷闲休息一下,或者有点时间独处,这也许会让你觉得不知所措。你可以学习一些技巧,发现自己在想要独处时最适合做些什么。为了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学习更多的内向技巧来平衡外向技巧。

如果你还是不确定自己到底是个内向者还是外向者,就问问自己下面这个问题——在一场危机中,你倾向于感到大脑当机、意识飘忽、反应迟缓,还是能迅速做出反应、不假思索地行动?在强大压力下,我们会回归自己的本能反应。如果你有逃避的冲动,沉默像大雾一样笼罩着你,那你就偏内向。如果你更偏外向,你的本能会驱使你行动起来。这两种反应都有其价值。结语:内向者和外向者都有自己的价值

世界是多样的。——谚语

对于荣格来说,美好生活的目标在于达到完整的状态。完整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而是通过了解和珍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来获得一种平衡。就像我之前提到的,荣格认为内向-外向连续体上的任何位置都是健康而必要的。虽然有些人偏内向,有些人偏外向,但所有人都有一个天然的支撑点;在这个点上,他或她都能够获取能量,并较为节省地耗用能量。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我们中的多数人会向着连续体的中间移动。但是,我们仍需要每一种气质的长处来促进生活的平衡。

在这本书中,我会着重强调并讨论内向者的优势和不为人知的长处。外向者在生活中受到的褒奖已经很多了。我不会逐条地将内向者的长处与外向者的长处相互比较。事实上,我会强调内向者的长处如何弥补外向者的短处。这两种气质是互补的。

请记住,所有人都是多面的。内向和外向并不是唯一被强行区分成好与坏的性格特质。人类有一个小小的恶习,喜欢把自己归属为好坏两面。举例来说,在1995年,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奠基性的著作《情感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在此之前,智力一直被认为是理性思维的表现;情感被认为是非理性的,因而价值较低。于是,人类被分为“头脑”和“心灵”两部分。不过,我们都认识到,有一些人非常聪明,可似乎没什么常识,也不太关心他人。另外一些人拥有很好的共情和判断能力,但智力上并不出众。戈尔曼博士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智力进入情感——让生活环境更加文明,让公共生活富有关怀?我们需要头脑和心灵的合作。显而易见,我们需要从天赋截然不同的人身上学习,社会也需要从人性的各个方面获益。

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会强调内向者身上的优势。我们为世界带来了重要的贡献——专注思考的能力、自省的能力、体悟的能力、观察的能力、打破常规的创造力、不随波逐流的勇气,以及让世界慢下脚步的潜力。当然,内向者更愿意把这些特质直接扔给世界,然后赶紧回家去!

思考要点

■内向者与大多数人不同,这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内向者与外向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能量的产生。

·对信息刺激的反应。

·对深度或广度的偏好。

■内向者也同样喜欢与人相处。

■世界需要内向者,需要他们宝贵的特性。第二章为什么内向者是一种视觉幻象?

如果我们不能立即消除彼此间的分歧,至少可以让世界对多样性更加包容。——约翰·F.肯尼迪

在上一章中,我解释了内向者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这样一些人:他们需要私人空间来恢复能量,他们的主要能量来源不是外部活动,他们在发言之前需要反省和思考的时间。在这一章中,我会讨论他们不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并不像受惊的小猫,不是畏缩的胆小鬼,也不是只关心自己的孤家寡人。他们也不一定害羞或者反社会。社会上对内向者的看法并不准确,因为我们是透过磨花的旧镜片观察他们的,总是出于一些错误的假设。多数内向者并不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甚至他们自己都是在对内向者的错误观念中成长起来的。

那么,就让我们磨光镜片,纠正这些错误的假设吧!术语区分:害羞、精神分裂和敏感

活出自己的本色也许从来都是一件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的事情。——帕特丽夏·哈姆普尔

害羞、精神分裂和敏感都是一些容易和内向型性格混用的类似词汇。其实它们和内向型性格的内涵是不尽相同的,不过我觉得每个词汇都准确地捕捉到了人类经验中的一个面向。下面让我对每个词汇给出定义,详细阐述,让它们不再模糊。其实内向者和外向者都有可能表现出害羞、精神分裂或者敏感。

内向型性格:内向型性格是一种能够促使你的精神活动转向内在世界的有益的性格。它是一种建设性、创造性的特质,我们在许多为世界的丰富和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独立思想家身上都能发现这一特质。内向者也可以拥有社交技能,他们喜欢和人相处,享受某些类型的社交活动。但是,聚会上的寒暄会使他们的能量入不敷出。内向者更喜欢一对一的对话,团队活动可能会造成过度的刺激,耗空他们的能量。

害羞:害羞是一种社交焦虑,是一个人面对他人时所感受到的极端的自我意识。它也许有一些遗传学上的因素(表现为恐惧中枢应激性极强),但它的习得通常源自学校环境、朋友相处与家庭经历。对一些人来说,害羞会出现在不同的年龄,或者在特定情境之下。害羞的人在一对一或人数众多的情况下都有可能感到不适。这和能量无关,它是一种社交不自信,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感到恐惧。害羞会导致出汗、颤抖、面部颈部发红、心跳加速、自我批评,以及感到别人似乎在嘲笑自己。害羞的人觉得自己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弧光灯下,希望钻进地缝里去。

害羞并不在于你是谁(比如说内向者),而在于你觉得他人眼中的你是谁。因此,害羞与否,视他人的反馈情况而定。对于那些常常需要和他人在一起,以此获得能量的外向者来说,害羞的代价是巨大的。一个好消息是,学习改变自身行为的策略能够显著降低害羞出现的概率。本书末尾的参考文献部分列出了几本关于害羞的实用书籍。试试采用这些书里的建议吧,它们会对你有所帮助。

精神分裂:患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生活在痛苦的困境里。他们需要人际关系,又害怕与他人过多地交际。多数精神分裂患者在成长环境中蒙受了很多创伤,或者在家庭中长期被忽视、得不到关爱,基于这些原因,他们变得疏离漠然,以避免在人际接触中受到更大的伤害。精神分裂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太多心理治疗师将它与内向型性格和害羞混为一谈,这是不正确的。

敏感:敏感的人往往生来带有一些特质,这些特质常常被人们称作“第六感”。他们具有很高的感受力、直觉力和观察力,对事物细节的分辨能力比常人高很多。他们可能会回避社交场合,因为汹涌而来的感受会使他们痛苦万分。内向者和外向者都有可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参考文献中伊莱恩·阿伦关于敏感人群的出色著作详细阐述了这一主题。

如果你在接受心理治疗,要确保你的治疗师能够区分上述四个术语。性格内向的角色“哦,维尼!你觉得这,这,这是大臭鼠吗?”——小猪皮杰

家喻户晓的文学、电影和电视作品中不乏内向的角色。这也许是因为作家和艺术家有许多是内向的,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带上了这一特质。看一看下面列出的角色,你会想起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非比寻常的智慧、跳出常规的思考、细心、从大局着眼、果断地做出艰难决定:

·《小熊维尼》(The Complete Tales of Winnie-the-Pooh)里的猫头鹰、小猪皮杰(害羞的内向者),以及克里斯多弗·罗宾。

·《风流医生俏护士》(M*A*S*H)里的阿尔达。

·《花生漫画》(Peanuts)中的莱纳斯·范佩特、史洛德和玛茜。

·《星际迷航:下一代》(Star Trek:the Next Genera-tion)里的让-卢克·皮卡德。

·《甜心俏佳人》(Ally McBeal)里的艾丽·麦克贝尔。

·《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里的约书亚·巴特勒总统。

·《大侦探波罗》(Agatha Christie’s Poirot)里的赫尔克里·波洛。

雕塑作品《思想者》(The Thinker)的主人公。

·《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里的阿提克斯·芬奇。

·《赐予者》(The Giver)里的乔纳斯。对于内向者的几个误解局外人

首先,我想破除一些声称内向者都很孤僻腼腆的谣言。与通常看法不同,许多公众人物其实都是内向者,而这些人绝不是靠边站的局外人。

举个例子,你一定知道黛安·索耶吧?她是艾美奖得主,《早安美国》和《周四要闻》节目主持人。她是网上流传的著名内向者名单中的一员,市面上无数讲迈尔斯布恩格斯类型指标的书都提到了她。“人们觉得性格内敛的人没法上电视,”她说,“他们错了。”她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电视网的个人简介中,说她“决心在广播电视行业闯出一片天地,因为她渴望打破桎梏,进入这个由男性主导的行业”。接下来又说她“以冷静、客观、专业的举止知名”。她总是为工作做好充分的研究准备,尤其擅长采访作风独特的政治家,例如菲德尔·卡斯特罗、萨达姆·侯赛因和鲍里斯·叶利钦,这令她在业界声名远扬。有时,她的采访对象惊讶她以迂回的方式问出的问题竟相当强硬直接。“人们认为她性格冷淡,但索耶有趣极了。”她的好友奥普拉·温弗里说。她的朋友们也说,索耶常常给他们写邮件说“我在想你的事”。

凯蒂·柯丽克是一名外向的女性新闻从业者,《今日秀》节目主持人。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她和黛安·索耶一起坐在沙发上的情景。这两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是绝佳的例子,证明了内向者和外向者具有不同类型的能量。柯丽克能量旺盛,反应迅速,侃侃而谈。索耶则矜持低调,开口前先沉吟思索。她们两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很好。

奥斯卡奖得主,演员乔安·艾伦也是一位典型的内向者。她功成名就,但并不炫耀。《暗潮汹涌》中副总统一角为她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尼克松》和《萨勒姆的女巫》则让她两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在百老汇,她赢得过托尼奖和奥比奖。当别人问她获奖的感受时,她说:“得到奥斯卡奖并不是我的人生目标,但我知道母亲一定高兴极了。”当被问起是否将自己的性格特质带进《暗潮汹涌》中时,她说:“隐私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是个很讲究隐私的人。”她以深刻的表演度闻名于世,然而,她并没有离开百老汇,对电影的体验也只是浅尝辄止,因为“我总觉得自己并不是那种能适应快节奏的人”。她逐渐开始享受自己独有的缓慢稳定的生活节奏。她将自己的制片公司命名为“Little by Little”,意为“一点一点干”。一些著名的内向者

·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电影导演

·迈克尔·乔丹,篮球运动员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家

·格蕾丝·凯利,演员

·格温妮丝·帕特洛,演员

·大卫·杜瓦尔,高尔夫球员

·坎迪斯·伯根,演员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演员/导演

·查尔斯·舒尔茨,《花生漫画》作者

·史蒂夫·马丁,喜剧演员/作家

·哈里森·福特,演员

·米歇尔·法伊弗,女演员

·凯瑟琳·格雷厄姆,前《华盛顿邮报》所有者兼撰稿人电影胜过千言万语

有时生活的答案藏在电影之中。——加里·所罗门

以内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为主题的电影有很多。看看这样的电影是一种拓宽对内向者印象的有趣方式。许多内向者能够很清晰地看待别人,看自己反而糊涂;有些人则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通过电影观察内向者的角色,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己身上的优良品质:

·《天使爱美丽》(Amelie),内向的法国姑娘巧妙而不动声色地在幕后为身边的人们牵线搭桥,也遇到了属于自己的内向小伙。

·《BJ单身日记》(Bridget Jones’s Diary),内向的姑娘因为口不择言的毛病而尴尬不断,最终偶然发现了内向的好小伙。

·《浓情巧克力》(Chocolat),内向的姑娘动手补救别人的生活缺陷,最终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伴侣。

·《为黛西小姐开车》(Driving Miss Daisy),主角是一名内向的美国黑人。

·《情迷四月天》(Enchanted April),内向性格在阳光灿烂的意大利备受青睐。

·《迷雾庄园》(Gosford Park),内向的英国女佣看出了阴谋,但保持沉默。

·《诺丁山》(Notting Hill),内向的书店老板邂逅内向的女演员,祸事不断,火花飞溅。

·《亲情无价》(One True Thing),母亲患病之后,内向的女儿学会理解她外向的母亲。

·《普通人》(Ordinary People),心怀愧疚的内向儿子,与偏爱死去外向哥哥的母亲达成了和解。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内向的队长率领众人前进。

·《第六感》(Sixth Sense),对灵异高度敏感的内向型男孩。

有时候,内向者被迫站在聚光灯下。想想英国的威廉王子吧!他不喜欢人们为自己的一举一动大呼小叫,不爱拍照,也比其他王室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