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6 21:59:57

点击下载

作者: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试读:

前言

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奠定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评价和审计的制度。为了配合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实施,指导注册会计师编制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在财政部王军副部长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本指南。

本指南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框架下起草,在编写时力求既体现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特点,又体现整合审计的要求,突出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本指南内容涵盖编制审计计划、测试内部控制、评价控制缺陷和出具审计报告等各个重要环节,既阐述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核心程序,又提供核心工作底稿的范例,指导注册会计师编制工作底稿。

本指南是由起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的专家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编写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副秘书长杨志国对指南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总体设计,并对各章节内容进行了审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标准与技术指导部唐建华、张革、张文、陈龙伟、赵际喆、孟莹,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李丹、季瑞华、蒋颂祎、孙晓悦、陈燕宇、武瑶、秦洁,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芮怀涟、杨昕、王晓瑞,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梅放、周琳、李姝,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董迎新,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谢安等参与了编写工作。2011年12月

学习贯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促进我国企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会上的讲话(2008年6月28日)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今天,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在这里隆重举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财政部和谢旭人部长,代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界代表、港澳朋友和国际友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关心、支持财政、会计工作和内控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有关部门、欧盟、世界银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香港会计师公会、澳门特区财政局和有关新闻单位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国务院领导重要指示精神,两年前的7月15日,我们在这里成立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向全国乃至全世界郑重地发出了创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宣言。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国内国际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顺利制定发布了,并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22项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以及内部控制鉴证指引草案也一并公布,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审计准则正式颁布和顺利实施之后,财政、审计、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和资本市场又好又快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是依托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这一科学民主决策平台、举各方之力、取各方之长打造我国内控标准的可贵创新与重大突破。

第一,构建了一个标准框架。先进的标准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基本规范的制定发布和若干指引的公布征求意见,科学构建了一套内部环境优化、风险评估科学、控制措施得当、信息沟通迅捷、监督制约有力的内部控制框架,初步形成了由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应用指引和鉴证指引四个部分组成的层次分明、内容完整、衔接有序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有效解决了政出多门、要求不一、企业无所适从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有利于保障经济安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第二,强化了一种内控理念。内部控制不仅是一套技术和方法,更是一种精神和理念。基本规范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为宗旨,倡导“爱岗敬业、进取创新、团队协作和遵纪守法”的职业精神,强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与监督并重,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反舞弊长效机制,要求企业将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纳入绩效考评体系,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风险防范意识,实现了由内部牵制、单一会计控制向全面、全员、全程的风险控制的观念转变,必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立信守诚、和谐进取、健康向上的内控文化,对深化企业改革,推进金融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三,建立了一套内控措施。控制措施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是企业管理的载体和手段。基本规范借鉴国际内控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扎根于我国企业鲜活实际,总结提炼出一套理念先进、方法科学、操作有效的内控措施,对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提出了严格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对财务报告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约束,提高了企业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四,夯实了一个制度基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将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基本规范的制定实施,既是促进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其他有关法规制度有效执行的配套制度安排,同时也是推动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令行禁止的重要机制保障。这无论对于巩固企业防范风险舞弊的“防火墙”,还是铸牢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安全网”,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第五,确立了一个实施模式。基本规范确立了以政府部门合力推进为主导、各单位组织实施为基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提供服务为支持,自我评价、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有机结合的内部控制标准建设与实施模式。这种模式有效地化解了标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提高了内控标准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认性,增强了标准的执行力。

第六,构筑了一个联动平台。在环环相扣、相互关联的大会计系统之中,完备的会计法规为会计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健全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做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工作提供制度基础;统一的内控规范体系为确保会计审计准则有效实施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构筑一道“防火墙”;协调的会计监管为促进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提供机制保障;创新的人才评价机制和会计考试制度为会计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保证;科学的会计信息化标准和业务规范为会计工作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监管、评价、信息化之间紧密联动、相互支撑。与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等效的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平稳实施后,随着内部控制规范的稳步实施,要求我们加快推进会计、审计、内控、监管、评价、信息化之问的联动研究,力争创出中国特色,扩大国际影响,以利于中国更广泛、更深入、更主动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基本规范的制定发布,有如补齐了“木桶”的“短板”,构筑了一个联动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可以系统地开展联动研究;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将联动研究引向深入;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创出自己的特色,让中国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监管规则、会计人才评价和信息化标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地影响国际规则的制定。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应当有这样一种清醒认识,基本规范的制定发布,只是我国内控标准体系建设所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下一步的任务更加艰巨、工作更加繁重;我们应当有这样一种壮志,基本规范的制定发布,为我们继续推进下一阶段的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并肩奋斗,就一定能够推动我国内控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着力抓好实施准备工作。基本规范对风险管理的职能强化、对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监管理念的深化拓展,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抓好落实。财政部将加强与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及国资委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在吸收借鉴各方面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整合现有内控管理规定或指引,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科学选择部分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试运行测试,确保基本规范平稳实施;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企业实施成本、提升内控效能,在总结经验和优化完善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实施范围,逐步由上市公司扩大到所有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和有关会计师事务所,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基本规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和支持全体员工参加内控教育培训,不断优化企业内控环境,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为实施基本规范作出积极努力。

第二,着力加强内控宣传培训。要利用发布基本规范的大好契机,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介的积极作用,通过会计审计和管理人员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活动和扎实有力的教育培训活动,使广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社会公众了解、掌握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提高对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内控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强化内部控制真正成为我国企业的内在需求、惯常思维和行为习惯,为贯彻实施基本规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第三,着力健全内控制度体系。内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重点突破、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根据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前三次全体会议达成的共识,下阶段,第一步,要抓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应用指引、鉴证指引的研究制定工作,建立健全以基本规范为统领,以评价指引、应用指引和鉴证指引等配套办法为补充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第二步,要抓紧建立健全以完善法制为推动、以企业实施为主体、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保障、以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促进的内部控制实施体系。第三步,要由企业内控标准建设向行政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内控标准建设延伸。总之,要让内部控制这颗幼苗成长为替企业和单位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为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保驾护航的“守护神”。

第四,着力巩固民主决策机制。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为平台、桥梁和纽带,凝聚监管部门、大型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等各个方面的智慧、力量和心血,共同推进我国内控标准建设和事业发展,是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可喜成绩的基本经验,也是令国际同行称道的一大特色。要继续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这一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切实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切实把基层单位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升华出来,切实把理论研究成果和国际先进经验利用起来,为建设高质量的我国内控标准体系提供强大智力支持。财政部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各成员单位、委员和咨询专家的联系和服务,更好地发挥牵头单位的职责作用,为构建我国内控标准体系竭尽所能、倾心尽力。

第五,着力推进内控国际趋同。会计审计国际趋同,谱写了中国会计审计融入国际会计审计之林的壮丽诗篇。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企业境外上市面临的现实环境,要求我们以坚定的信念推进内部控制国际趋同事业,在国际内部控制领域树立中国内部控制的品牌,在国际内部控制舞台确立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进程相适应的地位,通过促成我国内部控制标准与国际内部控制框架的趋同乃至等效,为提升我国海外上市企业市场形象、减轻我国企业海外上市成本、支持我国企业又好又快地走出去提供积极支持。

第六,着力发挥体系联动效应,要在认真总结会计审计准则有效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从内控的视角进行研究分析,致力健全完善会计审计准则及其实施机制;要切实整合监管资源,创新监管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监管效能;要进一步加强与金融和资本市场监管的协调配合,确保会计审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不断与时俱进,更好地促进金融和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和良性发展;要适应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监管、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要求,调整改革会计考试制度,创新会计教育方式方法和会计人才评价机制;要加快会计信息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制定推广步伐,不断促进会计审计准则有效实施,不断促进内部控制手段优化,不断促进市场监管措施持续完善,使会计、审计、内部控制、会计教育与人才评价、信息化建设之间的联动效应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奥运会后,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将总结30年来改革开放的辉煌业绩,探索今后30年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思路和措施、目标和任务。在这种时刻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方面将为中国会计改革开放30周年再添一份光彩,另一方面也将为中国会计事业后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吹响第一个号角!让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真抓实干,精心组织,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学习好、宣传好、实施好,持之以恒地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发布实施内控规范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发布会上的讲话(2010年4月26日)

在万物复苏、经济回暖之际,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见证《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正式发布!在此,我谨代表财政部和五家主办单位,代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世界银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香港会计师公会、澳门特区财政局和有关新闻单位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付出辛勤劳动和汗水、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国际同行表示衷心的感谢!(一)《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制定发布,标志着“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这是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体系建成并有效实施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也是财政、审计、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它再次表明,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在会计审计标准、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内控规范制定等诸多重要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阔步迈入国际前列!《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具有以下鲜明特点和主要创新:

第一,既细化了基本规范的各项要求,又构建了健全统一的指引体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配套规范,细化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所提出的目标、原则和各项要求。其中,应用指引就企业如何围绕内控五要素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供指引;评价指引就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提供指引;审计指引为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提供指引。同时,每类指引又自成一体,构成一个完善的子系统,且三个子系统之间环环相扣、有机衔接、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构成完备的指引体系,连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形成了具有统一性、公认性和权威性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由多个政府监管部门整合资源、合力攻坚,联合制定发布企业内控规范体系,是我国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史上新的里程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堪称首创之举。

第二,既具中国适应性,又具国际先进性。处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可能不尽相同,自身所秉承的管理文化也会有较多差异。在制定内控指引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科学总结我国先进企业的风险管控实务及国内相关法规;另一方面,系统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相关规范及跨国企业易于操作的做法,从而确保了指引既符合中国企业风险管控实际,又符合国际的先进做法。既弘扬了传统会计控制的精髓,又融合了现代内部控制新理念;既适应中国国情为广大企业所认可,又能引导中国企业逐步迈向内控建设世界领先企业的行列。在全球内部控制标准制定领域享有盛誉的美国COSO委员会评价说,中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与国际通行的COSO内控框架在所有主要方面保持了一致,这是我们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的结晶,我们有理由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三,既适应了后金融危机时期社会对内部控制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又切实考虑了注册会计师风险责任的可承担性。在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面引入注册会计师强制审计制度,综合考虑了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给人们的警示,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实施安排中的重要制度安排。这项制度安排将进一步增强公司财务报表信息的可信性,更好地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需要指出的是,有人认为,要求对企业财务报告控制目标以外的内控目标提供审计鉴证,超越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风险承受能力。但是,如果仅要求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又可能导致企业仅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既不利于内部控制规范全面实施,也不利于企业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创造性地解决了上述矛盾。在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成熟做法、汲取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经验教训,并结合国内市场监管要求和实务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注册会计师不仅应当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同时还应当向投资者提示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落实好这一制度安排,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第四,既抓住有利时机推动内控规范实施,又区别对待作出积极稳妥的实施安排。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实施内容、时间和步骤,是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方面特别关注的问题。如果不顾企业实际和市场承受力仓促实施,很可能导致流于形式;如果一味延后实施,就必然会坐失良机。为主动应对后危机时期的各种新挑战,我们在综合上述因素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本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积累经验、稳步推进”的原则,要求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先在管理基础和人员素质较好的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再过渡到主板上市的公司;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内控执行成本因素影响较为复杂,财政部和证监会将就此继续加强协调,更加科学缜密地确定实施步骤。对于非上市大中型企业,鼓励并积极支持其提前执行。具体来讲,从实施内容上,考虑到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仍处变化之中等客观因素,暂不发布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的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待时机成熟与相关部门协调后联合推出。从实施时间、范围及步骤上,作如下稳妥安排: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对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企业,要求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我们相信,这一积极而稳妥的实施安排,必定会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成功实施打下坚实和良好的基础。(二)

当前,我们正处在继续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点上。置身于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政治大格局中,大到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到一个区域、一个经济圈的政策规划和一个行业的振兴规划,小到一个微观主体、一个企业的发展之道,从政策制定、贯彻执行到相机完善、监督检查,实际上都经历了一个围绕战略目标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控制风险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治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具有相通之处,管控好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风险,也对顺利实现一个国家的战略目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发布实施旨在控制经营管理风险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宏观经济形势回升向好的微观基础。2010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1.9%。农业生产总体基本稳定,企业效益大幅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对外贸易加快恢复……要巩固和发展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夯实企业群体的发展基础。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无论是前期遭受挫折需要尽快脱困的企业,还是蓄势待发准备化危为机、大展宏图的企业,都必须清醒而敏锐地认识到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法律法规、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技术进步、环境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分析预判风险并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之策。发布实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防范和化解企业因国内外经营环境急剧变化形成的各类风险,积极促进企业更好更快更稳地实现其发展战略。

第二,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提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认为,这也是为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寻到的又一路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理事莫顿女士指出:“一个良好、综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大有助益。”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那些经历过国际金融危机洗礼后仍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跨国企业,其“经验之谈”中包括持续强化公司治理、秉持谨慎的风险管理理念、确保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运行,并在此基础上随企业内外部形势变化适时调整经营发展战略等。诚如世界银行高级专家南希女士所认为的那样,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虽然无法杜绝企业规避危机的冲击,但却可做到提前预警,从而及时寻求应对策略。在后危机时期,企业将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但要让机会变为现实,就必须时刻注重防范风险,注重稳中求进。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实施,将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健全在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环境风险等方面的管控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有利于促进企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并购是企业实现规模扩张、整合市场资源、获得协同效应的有效途径。其中,境外并购已成为一国企业深度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做大做强的重要选择。根据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的统计分析,在1997年至2008年间,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跨境并购交易多达2219项左右;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值超过30亿美元的特大跨境并购交易仍有20余项之多。随着全球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逐步确立,无论是后危机时期企业需要调整全球战略,还是在危机中逆势前行的跨国公司为了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都在助推国际并购市场快速升温。这不仅带动了我国国内并购市场,而且还引领中国企业在境外并购市场大显身手,在我国汽车行业异军突起的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但是,对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境外并购毕竟还有一个熟识过程,隐含着诸多风险。从并购战略确定到并购对象选择,从并购谈判到并购对价的确定,从并购交易达成到被并购方的法人治理,再到与被并购方经营、管理、人力资源乃至文化的融合……都对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和提升风险管控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此外,随着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赴境外资本市场融资,一定程度上形成“倒逼”机制,要求我们的企业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健全内控机制。当此之时,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针对企业可能遇到的上述风险,从多个角度、以多种方式明确提出应对之策,将可以为我国企业成功开展境外并购、广泛深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提供有力保障。

第四,有利于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社会公众合法权益。企业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肩负着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公众利益的重要责任。历史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一再表明,企业守信并稳健经营,投资者就充满信心,金融市场就风和日丽;反之,投资者就心有余悸,金融市场就人气凋敝。回望过去,“百年老店”巴林银行由于交易员里森私自操控交易期指造成巨额亏损而轰然倒闭,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国债期货也因风险控制不当而出现重大风险;审视当前,日本丰田汽车召回案、美国高盛公司涉嫌欺诈案、印度软件外包巨头萨蒂扬电脑服务公司操纵账户虚夸利润案,以及我国极少数基金公司出现的“老鼠仓”事件,都对强化风险控制做了生动注解。这不仅让我们企业更深刻地领悟到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对于防范内外部风险、维护自身肌体健康的独特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提醒我们经济金融监管部门,为了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确保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市场监管。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实施,不仅为后危机时期的金融监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使监管内容和手段更为丰富,必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更好地保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三)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成之不易,用之更难。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应清醒地意识到推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要拿出比制定内控指引更大的劲头,花费比制定内控指引更大的精力,抓紧抓好内控指引的贯彻实施,使之真正成为中国企业经营管理再上新台阶的助推器,真正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好帮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紧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着力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各有关单位应当以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契机,重视和加强内控宣传。在宣传对象上,既要注重向企业会计、内部审计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宣传,更要注重向企业管理层以上人员的宣传,还要注重向社会公众和相关监管人员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既要注重拓宽宣传渠道,有效利用国内外各相关主流媒体尤其是特别贴近资本市场的经济类主流媒体,又要研究国内外不同受众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宣传形式。在宣传内容上,既要注重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框架体系、重要内容和风险管控措施等内容的宣传,同时还要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内控典型案例,加强对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方面的正确引导。要通过立体、持续的内部控制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注重风险防范、强化责任意识、崇尚诚实守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控文化,为全面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第二,着力实施全方位的内控规范培训。强化培训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2010年下半年起,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统筹规划,通盘考虑,确保培训工作富有成效。培训方案要尽可能具体细致,并依培训对象不同而有所调整。培训范围要力争做到“全覆盖”,既包括上市公司又涉及非上市企业;既涉及企业高管层又面向相关操作人员;既面向注册会计师又涵括相关政府部门监管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人员。培训教材要统一,培训案例要有实务指导性。培训工作要常抓不懈,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形成制度,将内控规范培训纳入会计等专业人员的评价和后续教育内容。

第三,着力做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前的准备。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顺利实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是,财政部等部门将仔细梳理现行法规、规则与内控规范之间的差异或冲突,作出相应修订或调整。二是,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及国资委等部门将继续发扬合作精神,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内控规范实施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注重提高内部控制实施监管的效能。三是,各上市公司和有关企业要注重强化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责任主体意识,成立或指定专门工作机构,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梳理风险管控流程,完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优化内部信息系统,建立内控责任与员工绩效考评相挂钩的机制,为有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做好基础准备。四是,各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既要看到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所带来的业务增长,还应意识到内部控制审计对专业人员素质、审计方法、审计质量标准、审计独立性等提出的严格要求,更应认识到审计责任之重大,全方面做好应对准备。

第四,着力推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国际交流与合作。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在反思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教训时强调,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后危机时期,国际主要资本市场纷纷采用改进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规范,对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政策和风险管控现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披露要求。我们要在抓好内部控制规范宣传、培训和组织实施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密切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内部控制规范制定组织、资本市场监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在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所依据的规范、注册会计师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所遵循的准则及注册会计师相关业务监管要求等方面,建立互认机制,切实降低中国企业境外融资成本。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曾经有过灿烂的内部控制文明。美国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在做了翔实论证后指出:“在内部控制、预算和审计程序等方面,周代在古代世界是无与伦比的。”我们要牢牢抓住当今世界经济大变革的重要机遇期,顺时而动,以发布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为新起点、新契机,创造出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时代的内部控制建设新成就!打造中国内部控制新品牌,谱写内部控制新篇章!(四)

今天,《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隆重发布,为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事业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财政部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会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全面推进各项会计事业。我们规划,到2020年,要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内容更加丰富、重点更加突出、作用发挥更加有效、国际影响更加卓著的中国会计体系。主要包括:健全以间接管理为主,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并用,有利于发挥会计职能作用,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部门、基层单位和会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会计管理体系;健全与国际惯例持续趋同并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经济体等效,实现会计、审计、内控、监督、评价紧密联动、互相支撑,具有中国特色、能够产生较好较大国际影响力的会计、审计、内控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健全与现代企业管理和实施国际化战略相适应,满足不同服务对象需要、国内外不同市场需要,能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精细化、高端化、信息化、网络化服务的会计审计服务体系;健全能够较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调节、企业和投资者需要,充分及时反映企业运行状况、资本市场变化和宏观经济走势并能与世界市场情况作对比分析的会计信息和指标体系;健全能够全面提升会计队伍业务素质和诚信水平,会计基础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相结合、具有国际水平并融入国际的会计人才培养、选拔和评价体系;健全既具中国特色又有国际影响、对会计教育和会计实务具有先导作用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努力,让中国会计在世界会计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为促进实现上述目标,近期财政部将和兄弟部门一道着力抓好四件开拓性的工作:一是抓紧制定发布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XBRL通用分类标准,着力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二是全面贯彻“国办56号”文件精神,以奋力拓展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领域和构建注册会计师行业合理布局为重点,着力培育打造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三是研究推出中国会计指数,着力通过企业综合会计指数及时、形象、有效、科学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四是充分利用已有的平台,着力开展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内控规范、监管规则、会计人才评价、会计信息化标准等系统间各元素的联动研究,形成更加科学、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会计系统。

我们深知,前进的道路不会是一片坦途!艰辛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只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抓战略、抓规划、抓推动、抓协调、抓配合,一件事一件事抓、一步一步抓、一层一层抓、一个系统一个系统抓,信守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保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志,就一定能够越过一岭又一峰、闯过一关又一坎,就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更好地促进会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并将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审计制度重要意义将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做好做实做到位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2011年11月14日)同志们: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培训班今天开班了。这次培训班是全面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机制,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贯彻落实到位的重大行动。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重要意义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核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内部控制建设标准、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和内部控制审计标准,其中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是推进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的监督、保障机制。对于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重要意义已有多种表述,做过大量的宣传和讲解。在这里,我想用四个“新”字来概括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意义。

首先,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是服务国家建设的新任务。今年年初,习近平副主席、李克强副总理,以及李源潮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连续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促进行业科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建设”的目标,对行业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新的、最高程度的概括。今年以来,中注协坚持贯彻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深化对行业战略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服务国家建设的能力。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正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服务国家建设的新任务。

从国际来看,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作为金融体系微观基础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出了问题。再看欧债危机,据报道,当初希腊加入欧盟时提交的宏观数据和债务比例信息是错误的,其真实状况已远超有关标准的底线。可见,无论是国家的金融风险、债务风险,还是企业的经营风险,都与内部控制问题密切相关。所以,以G20峰会为代表的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机构提出,要建立一个持续、透明、稳定的金融体系。其中,内部控制建设是重要内容。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牢牢把握和谐发展的主题,坚持科学发展、有序开放,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防止欧美国家今天的问题在我国重演,就要取长补短,未雨绸缪,全面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在内的各项制度建设,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注册会计师行业承担着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职责,服务于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和企业风险防范。可以说,这是行业为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而担负的新任务。我们要从这个高度上正确认识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意义。

第二,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是市场监管的新抓手。当今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各国监管机构对微观主体的监管重心,逐渐从事后被动监管转变为过程控制,从财务信息质量监管转变为财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管,从大案、要案的查处转变为系统风险的防范,以达到既治标也治本的监管效果。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则是这一监管方式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确立,改变了企业在上市或再融资时才委托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局面,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一样,成为经常性、周期性业务,有利于公司治理层借助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果,更好地履行监督内部控制的责任,有利于防范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2009年关于实施《萨班斯—奥克利法案》404条款的调查研究表明,接受调查的公众公司财务总裁认为,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质量、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信心、公司防止和发现舞弊的能力等均得到提升。

第三,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是提高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新支撑。财务报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传统业务,经过多年的实践已获得市场的认可。注册会计师行业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提供鉴证的作用,有效增强了市场信心,提高了市场效率,维护了投资者利益。这也是证券监管机构重视、支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财务报表审计是以内部控制评价为基础的。即使在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情况下,内部控制评价依然是做好财务报表审计的重要基础环节。今天我们更加强调内部控制审计,是希望借助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鉴证作用,推动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效促进企业主动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报告的风险,筑牢企业防范财务报告错误和舞弊行为的第一道防线,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财务报表审计的基础更为坚实。所以说,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是提高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新支撑。

第四,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是拓展注册会计师服务领域的新机遇。在去年年底的中注协五代会上,财政部谢旭人部长向全行业提出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建立行业发展新增长点的要求。中注协不久前发布的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把新业务拓展作为行业未来五年的一项重要战略。拓展新业务,意味着既要把传统的审计业务做好,覆盖包括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在内的更多领域,又要大力发展咨询业务。其中,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正是鉴证业务新的拓展,是财务报表独立审计制度的延伸。实施内部控制审计不仅有政策做基础,又有充裕的市场资源,是拓展注册会计师服务领域难得的新机遇。从国际会计师行业发展趋势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价值正从经济鉴证向价值管理转变,从合规性治理向经营性治理和风险管理转变。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顺势转变,发挥好“诊断”和“增值”等功能,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注册会计师自身的管理能力、管理咨询服务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都将得到提升,有效锤炼会计师事务所人才队伍,为将来开发新的业务奠定基础。

二、充分认识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挑战

实施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意义重大、机会难得。我们要珍惜机遇,深刻领会肩负的责任。这项业务做得好不好,不仅关乎事务所自身的业务发展,也关乎证券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前一阶段的业务开拓情况来看,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还存在着诸多挑战,希望大家认真对待。概括来讲,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控制系统的多样性挑战。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有效与否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行业、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可能因面临的风险、历史背景、经营管理理念等的差异,采用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各不相同,导致审计程序的通用性、标准化程度差,这给审计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是工作基础的薄弱性挑战。相对而言,我国现代内部控制理念引入较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科学化水平整体不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可利用程度较低。虽然被审计单位可能有很多管理制度,但是这些管理制度需要按照现代内部控制的结构进行梳理,将风险——财务报表认定——控制进行科学对应,实现精细化。这种状况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内控审计的头几年将面临更高的审计风险,投入更高的审计成本。

三是审计技术的创新性挑战。与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不同,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是控制系统,是一套机制,这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要在创新中不断丰富、充实、完善审计技术。首先,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诸多要素,包括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内部诚信文化、组织和治理架构、人力资源政策、执行控制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等,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测试时需要创新审计方法,以有效提高所收集审计证据的说服力,克服得出的审计结论的主观性等技术障碍。其次,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调整传统的审计业务流程,通过审计流程的有机整合,同时实现这两种审计的目的。

四是各方价值取向的博弈性挑战。内部控制审计是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尚未完全到位,仍把内部控制建设和审计作为一种合规要求来被动应付,在认识上还没有从“要我建内控”上升到“我要建内控”,还没有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建设及审计的价值,导致内部控制建设积极性不高或不到位,进而影响客户配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以及支付单独的审计费用的主动性。

五是审计人才的稀缺性挑战。内部控制审计给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控制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复杂系统的研究判断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与非财务部门人士的沟通能力。此外,随着被审计单位信息技术运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很多控制是由嵌入计算机程序自动运行的。在此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普遍感觉到既懂会计、审计又懂信息技术的“两栖人才”的严重匮乏。因此,需要加紧培养和引入复合型人才。

三、对做好内部控制审计的几点要求

保证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到位,既需要事务所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落实,又需要全行业上下齐心协力来抓,更离不开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对于落实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我在这里提几点意见和要求。

一是会计师事务所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将其作为一项单独业务做好、做实、做到位。会计师事务所和广大注册会计师是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主体,大家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认识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与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在审计对象、重点等方面的不同,充分认识两者在对内部控制了解和测试的目的、内部控制测试范围、内部控制测试结果所要达到的可靠程度、对控制缺陷的评价要求、审计报告的内容等诸多方面存在实质性差异。要把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项独立于、而不是附属于财务报表审计的新业务来执行,确保注册会计师将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做好、做实、做到位,避免“走过场”,要让被审计单位、监管部门及资本市场感觉到注册会计师的额外投入和付出,感觉到审计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借此赢得专业上的尊重。

二是会计师事务所要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学习相关制度和文件精神。组织本次培训班从行业层面上体现了对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重视。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曾多次开会研究课程设置和内容要点,我见证和参与了这个过程,深深感受到财政部、证监会等部委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工作层面上,财政部会计司、证监会会计部以及中注协在基本规范、指引和实施意见的研究制定上,在内部控制标准设计、审计程序的研究上精诚合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会计师事务所要组织注册会计师加强对相关文件的学习,特别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监管问题解答、《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吃透文件和政策的精神,掌握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和实务。

在座的各位同志都是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建设的“种子选手”,希望通过三天的培训,为我国锻炼出一批掌握和吃透内部控制审计原理和方法的专家,使得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在中国的发展达到预期的效果,担负起我们行业应当担负的责任。

三是会计师事务所要尽早修改业务操作规程,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质量控制体系。今年注册会计师行业创先争优的重中之重是深入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推进建立包括内部治理、行政管理、业务制度等在内的现代事务所管理制度,是“制度建设年”的三大核心任务之一。希望各会计师事务所把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体系作为“制度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认真加以落实。要根据自身实际抓紧研究整合审计策略,及时更新审计技能,学会运用穿过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综合性方案,调整业务规程。其次,会计师事务所要按照文件的要求,建立对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质量复核制度,做到早实施、早得益,赢得主动。

此外,中注协将继续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强对实施工作的指导和监管。为配合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实施,中注协相继制定了系列指导文件,利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发布之机,精心组织宣传工作,其中特别强调了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特点及需要客户配合的方面,证券业六大报分别予以头版头条或者整版报道、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新浪财经等知名媒体均进行了刊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下一步,中注协将把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列入2012年工作重点。继续加大宣传工作,特别是面向上市公司的宣传,宣传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重大意义,需要客户理解和配合的地方,例如独立性、审计收费等。希望证监会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重视并积极配合事务所工作,形成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与注册会计师的良性互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联动。同时,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中注协将密切关注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动态,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进行研究解答,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中,将有重点地开展对从事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有针对性地加大检查力度,督促其严格遵循执业要求,自觉规范执业行为。发现存在执业质量问题和违背职业道德的,将严格惩戒。同志们: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制定发布,是合作的成果。今天的培训班,也是合作的成果。推动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同样需要我们同心同德、真抓实干,把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切实做好、做实、做到位,把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落到实处,建立起上市公司防范财务报告风险的长效机制,不辜负财政部和证监会领导的信任,不辜负证券市场的期待,共同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和谐科学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期培训班圆满成功!第一章计划审计工作

计划审计工作对于注册会计师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理地计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关注重点审计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恰当地组织和管理审计工作。充分的审计计划既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恰当地分工、指导、监督和复核,又有助于协调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和外部专家的工作。在计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在此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需要作出很多关键决策,包括确定重要性水平、确定执行业务所需资源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等。在整合审计中,内部控制审计计划应当与财务报表审计计划相结合。第一节初步业务活动一、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在计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前,注册会计师需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以实现下列目的:(1)确保项目组具备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接受或保持该项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意愿的事项;(3)内部控制审计的前提条件已得到满足;(4)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针对上述目的,注册会计师在本期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开始前应当开展下列初步业务活动:(1)针对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的接受或保持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2)评价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3)确定内部控制审计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满足;(4)就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约定条款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并单独签订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约定书;(5)根据项目需要,挑选合适的人员,建立项目组。二、内部控制审计的前提条件

内部控制审计的前提条件得到满足,是注册会计师承接或保持一项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必要前提。如果内部控制审计的前提条件未得到满足,注册会计师通常不应承接拟议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在确定内部控制审计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满足时,注册会计师应当:(1)确定被审计单位采用的内部控制标准是否适当;(2)就被审计单位认可并理解其责任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达成一致意见。

被审计单位应当认可并理解的责任包括:(1)按照适用的内部控制标准,设计、执行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2)按照适用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维护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运行记录、授权文件等),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所需要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人员。三、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约定书

如果决定接受或保持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应当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与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单独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约定书,以记录该审计业务约定条款,避免双方对审计业务的理解产生分歧。

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约定书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和范围;(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3)被审计单位的责任;(4)指出被审计单位采用的内部控制标准;(5)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6)审计收费。

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格式和内容可能因被审计单位和业务的具体情况而异,如果需要,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约定书还可以包括其他条款,例如:(1)详细说明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范围,包括提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2)说明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存在不能防止和发现错报的可能性,以及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的遵循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风险;(3)计划和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项目组的构成;(4)企业确认将提供必要的书面声明;(5)管理层同意告知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评价基准日之后至审计报告日之前内部控制是否发生变化,或出现可能对内部控制产生重要影响的其他因素;(6)对审计涉及的其他人员(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其他人员以及在管理层或治理层指导下的第三方)工作的安排。

附录1-1提供了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参考格式。注册会计师可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作出必要修改。四、项目组的建立

在进行初步业务活动时,项目合伙人需要统筹考虑审计工作,挑选相关领域的人员组成项目组,同时组织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培训,以合理安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项目组成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具有执行性质和复杂程度类似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经验;(2)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规范和指引要求;(3)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4)拥有与企业所处行业相关的知识;(5)具有职业判断能力。

此外,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开展审计工作中需要、但当前项目组成员不具备的技能作出评估,并针对此情况制定计划以获取相关资源。例如,当项目组成员不具备与企业信息系统环境相关的知识技能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得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协助以测试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第二节计划审计工作时应当考虑的事项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下列事项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财务报表及审计工作的影响。一、与企业相关的风险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通常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考虑宏观形势对企业的影响并结合以往的审计经验,了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重点关注那些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当年的变化。

例如,在国家货币政策趋于紧缩的形势下,企业可能较以前年度难于获得银行的贷款而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压力,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应收账款余额较高且当年逾期应收账款有明显的上升时,被审计单位的坏账风险很可能高于往年。这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将导致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由于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判断较为主观,审计风险较高,通常注册会计师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