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突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6 22:54:45

点击下载

作者:陈继荣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逻辑突围

逻辑突围试读:

前言

世界上一切触手可及的东西,无一不是思考的产物;即使不是思考的产物,也是在思考的指引下取得的。借助思考,人类丰富了生活,改变了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考力是万力之源。我们生活着,生活给了我们希望和梦想,我们好像有无限的机会,却始终不知道如何抓住它们。我们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思考力。

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想,而在于怎么把想变成现实。

如果没有审慎的逻辑思考,我们就很容易犯下蒙昧无知、事倍功半的错误:我们很容易把自己有限的认知、五花八门的经验当作普遍道理。一旦你的思想被这些“道理”禁锢,你做人做事就会形成惯性依赖,一旦你形成惯性依赖,你就很难再找到人生的突破口。

只有领悟做事方法背后的根本逻辑,才能依据逻辑形成正确的思考,我们现在的思考以及行为方式显然已经无法与时代对接,我们需要大幅度地优化它们。

有些人注意到自己的思维已经陈旧了,会想到去学习,但他们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大脑钝化的原因不完全是学习不够,而是对事物运营更深层次的逻辑不够了解。如果总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简单的方法模仿和学习上,或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剽”来的东西往往见效快淘汰的也快,真正解决脑子里的顽疾还是要靠大脑自己的本事。

所以我们应该从突破自己根深蒂固的错误逻辑做起,将那些超价观念彻底从脑子里清除出去,然后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事物发展的趋势。也就是学会了思考的方法,你就有了掌握趋势的能力。

要想更有建设性的思考,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大脑的工作套路,以及看清各种思维陷阱,更好地利用思维工具,那么这本书,应该是对思考者的一个很好的启发。它会将阻碍你发展的那些错误逻辑进行解剖和重建,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就该仔细读读这本书。

本书通过从源头上解剖我们对事物的基础认知,曝光它们的内在逻辑,披露大部分人的认识误区,颠覆固化思维,戳中认知盲点,直指生活中真正重要的道理,让思考优势成为你先人一步的竞争力!让你思想洗牌,观念进阶,思维开挂,认知升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聪明人。第一辑思考定格局——人的价值在于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正确的思考是一切成就的基础。思考力欠缺,就无法对形势做出准确预断,只能被动等待机会出现。而思考逻辑性很强的人,则能顺藤摸瓜,找到问题的根源;能够旁逸斜出,见人所未见,得人所未得,从思考和创造中体会到丰富而深刻的满足感。思想,支配我们的一切

思想是支配一切行动的指南,是令人惊奇而又无可比拟的利器。因为人具有丰富的思想,而使人睿智和高贵,又因为人具有丰富的思想,而在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

正如法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先生在他的《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中说:“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人有自己的思想。”在帕斯卡尔看来,如果人没有思想,就与芦苇没有区别,而且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也是社会上最可怜的。帕斯卡尔一句话解剖了人类存在的根本——即人的思想是最强大的利器,这也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人有了思想,就具有了自我认识的过程及反省的过程,就能够认识哪些是可贵的,哪些是可悲的,也可以区别事物的好坏和所作所为之善恶,可以因此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评估自己为人处世的水平,同时可以反思自己的错误,吸取经验教训,防患于未然。

有一次,浙江工业大学举办了一场“生存基金”增值比赛,每组6人,每组领50元钱,看哪个组能在一天时间内,让它迅速增值。

比赛中,许多同学选择了临时工,但只有少数人成功了,一些建筑工地、网吧、送水站等,根本不需要他们,因为大部分大学生很难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虽然有的同学央求只需要一餐饭作为回报就可以了,但仍然被拒之门外。大部分同学“颗粒无收”,早上领走的50元,除了乘车、买饮料、用餐之外,所剩无几。

但有一组同学却带回了669元。他们事先在杭州最繁华的武林广场附近做了一个商业调查,决定制定一个直销方案,以这次活动为品牌,说服武林广场附近商家在他们的帽子、衣服、队旗等上面进行冠名。结果,一位饭店老板被同学们说动了,愿意购买冠名权,经过谈判,饭店老板最终以九百元取得了冠名权。于是,同学们在花费了200多元的成本制作饭店广告标识之后,盈利669元。这个结果令组织者也意料不到。

组织者事先认为,最明智的办法是批发一些饮料进行售卖,稳扎稳打地让50元基金增值。但出售冠名权这个突破常规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只是一场比赛游戏,但是如果这是一场长长的人生比赛呢?同样也会因为你的思想差异而形成结果差异。人与人最重要的不同就在于想法和思想的不同,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成败,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就像同一生长环境里的双胞胎一样,有可能长大成人之后性情各异,成就也迥然不同,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于发生在周围的事有了不同的想法,逐渐地这些想法形成性格、思想、做人做事的态度,最终决定他的一生。

任何一个人的内心想法,都是一个构造独特的世界,蕴藏着极大的能量。它的爆发,既可以将你推入万丈深渊,也可以助你走向成功的彼岸。我们要想获取成就,就必须先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思想,意识处于混沌时期,连认识自己和看清别人都无法做到,更难对身边的状况做出良好回应。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踏入社会,以后要怎样生存?又要怎样发展?遇到困难如何解决?……种种问题都需要我们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确立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从而扬长避短、趋吉避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生管理,从战略思维开始

我们的生活,其实也像一场战争,因为其中充满了竞争,如果想让自己安然无恙地脱颖而出,那么首先就需要我们给自己制定周到细致、全面可靠的人生战略。这一切,都要依靠思考来完成。

思考是一个人进阶过程中的最大挑战,它既能成全你,也能埋葬你,把思考力用好了,它就是穿透所有屏障的尖矛。

任何一个人,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对日常的经营做出判断、推理,从而制定有效的规划和策略。并且只有静心思考了,才有可能在众多信息中进行正确筛选,取其利而弃其弊。

然而,思考可不是一拍脑袋的事情,特别是在通过思考建立人生战略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思考,无论是对个人,对企业、对团体来说,都重要到了极点,只有当非凡的思考力出现时,个体或团队才能在它的带领下持续向前发展,进入欣欣向荣的状态。倘若思考力缺失,对战略的制定没有一点先见性与科学性,那么不管是个体还是团队,都会出现大问题。

那么,究竟在策划未来景象、制定发展战略时,我们应该怎样思考呢?

1.知道自己要什么

无论个体还是团队,在制定发展战略之前,首先要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只有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渴望,才能围绕着这个目标做正确思考,才能带有目的性的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我们这里所讲的思考,要将凭空想象和胡思乱想等无价值思考排除在外,如果思考毫无限制,那么很可能将我们带上偏路。所以,在制定发展战略之前,一定要想明白,现阶段我们最需要也最有可能实现的是什么,分析一下自身状况及外界因素,然后做出理智的决定。

2.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对思考以及制定发展战略来说,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的情况下,才能够让思考不要在那些地方浪费时间以及精力,才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拿企业战略来说,比尔•盖茨就非常注意这一点。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们不是被网络控制生活,就是以追求实现一个电信社会作为目标,迷失在信息系统之中。”战略管理大师、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对此做了进一步解释,他强调:“战略的核心部分是选择出不需要做的部分。”

3.做一些新鲜尝试

战略与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我们的思考要尽量地去挖掘新鲜的东西,适当地去做一些与众不同的思考。也就是说,在思考时要注重创新。德国著名连锁超市阿尔迪销售的产品与其他超市并没有多少不同,但阿尔迪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低廉的价格为特色,这使得它与众不同;爱尔兰“瑞安航空”是很著名的低票价航空公司,其运作模式不模仿任何传统航空公司,而是自己另外找了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应该说,战略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法国哲学家•波根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科学是经常重复的,所以我们很容易发现其规律性,这和战略是不同的。”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一再强调:“战略不是重复,不能模仿!”然而,大多数人制定战略时常陷入思维误区——过于强调战略的安全性,索性一味学习成功事例,并模仿他们。但这会给思考造成很大的局限性,使我们的未来发展变得狭窄,失去更多的可能性。

4.持之以恒的精神

不管我们的思考有多到位,也不管我们制定的战略有多优秀,但如果在执行过程中被放弃,那么所有的思考就只是无用功。所以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制定了发展战略以后,我们还要为自己的战略去坚持,让战略真正指导我们的行动,帮助自己或团队发展。米切朗基罗说过:“天才总是有着忍耐力。”让我们回顾一下成功的故事:哈兰•山德士在经历1009次失败以后才迎来成功;英特尔花了35年才有今天的成就;马云在困难时期始终不放弃梦想才缔造了今天的商业帝国。这些事实表明,把战略变为现实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谋事,就不足以成事《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极其深刻,即“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与无算乎?”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做任何事之前,必须先在脑中思考清楚才好行动,切忌盲目冲动,不能毫无计划地蛮干。再者,还要注意“多算”与“少算”的关系——越充分谋划,越周密推算,越能赢得胜利;反之,就可能招致惨败。做事之时,我们必须明白“谋”字的重要性,即不谋事无以成事。

汉高祖刘邦在平息了梁王彭越的叛乱和杀死韩信后不久,曾为汉朝天下的建立做出重大贡献的淮南王英布兴兵反汉。刘邦向文武大臣询问对策,汝阳侯夏侯婴向刘邦推荐了自己的门客薛公。

汉高祖问薛公:“英布曾是项羽手下大将,能征惯战,我想亲率大军去平叛,你看胜败会如何?”

薛公答道:“陛下必胜无疑。”

汉高祖道:“何以见得?”

薛公道:“英布兴兵反叛后,料到陛下肯定会去征讨他,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所以有三种情况可供他选择。”

汉高祖道:“先生请讲。”

薛公道:“第一种情况,英布东取吴,西取楚,北并齐鲁,将燕赵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固守自己的封地以待陛下。这样,陛下也奈何不了他,这是上策。”

汉高祖急忙问:“第二种情况会怎么样?”“东取吴,西取楚,夺取韩、魏,保住敖仓的粮食,以重兵守卫成皋,断绝入关之路。如果是这样,谁胜谁负,只有天知道。”薛公侃侃而谈,“这是第二种情况,乃为中策。”

汉高祖说:“先生既认为朕能获胜,英布自然不会用此二策,那么,下策该是怎样?”

薛公不慌不忙地说:“东取吴,西取下蔡,将重兵置于淮南。我料英布必用此策——陛下长驱直入,定能大获全胜。”

汉高祖面现悦色,道:“先生如何知道英布必用此下策呢?”

薛公道:“英布本是骊山的一个刑徒,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目光短浅,只知道为一时的利害谋划,所以我料到必出此下策!”

汉高祖连连赞道:“好!好!英布的为人朕也并非不知,先生的话可谓是一语中的!”

汉高祖于这一年(公元前196年)的10月亲率12万大军征讨英布,他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也深谙用兵之道。双方的军队在蕲西(今安徽宿县境内)相遇后,汉高祖见英布的军队气势很盛,于是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待英布的军队疲惫之后,金鼓齐鸣,挥师急进,杀得英布落荒而逃。英布逃到江南后,被长沙王吴芮的儿子设计杀死,英布的叛乱以失败而告终。

汉高祖在战前听取谋士的意见,懂得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条件进行充分的谋划计算,料敌在前,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能在战争中避免失误而稳操胜券。而英布虽然有万夫不当之勇,却目光短浅,不懂得深谋远虑,只顾一时利益、安稳,自然被刘邦打得落花流水,只能成为手下败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人活着,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上,都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在处理问题时,如果凡事不动脑筋先想一想,在没有充分考虑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情况下就莽撞行事,必然碰壁,遭遇挫折,甚至留下后患。而如能事先全面考量,做到心中有数,计划周全,就容易完美解决问题。所以说,凡事应三思而后行,不谋事无以成事。多做思考,才能少些后悔

做决定时人们往往会经历两个阶段:一是做决定前的思考阶段,一是做决定后悔恨、无奈的阶段。事实证明,这两个阶段正好成反比。也就是说,你用于思考的时间越少,你的悔恨无奈就越多,反之亦然。

有一个父亲过世之后,只留给儿子一幅古画,儿子看了十分失望,正要把画束之高阁,突然觉得画的卷轴似乎异常的重,他撕开一角,惊奇地发现不少金块藏在其间,于是立刻把画撕破,取出了金子。然后他又看到卷轴中藏有一张字条,写着画是古代名家所绘的无价之宝。可惜画已经在他冲动之下撕得破碎不堪了。

许多人做决定时最常说的话就是:“做了再说!”“唉,船到桥头自然直!”虽然说任何决定的意义都取决于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需求,但这却不代表我们可以凭情绪随便行动。

在某大公司里,一群前来应聘的年轻人正面临着最后的考验——一场定时10分钟的考试。谁通过了,便可进入这家著名的大公司工作。

试卷共30道题,面宽而量大,这完全出乎这些在前几次招聘考核中表现出色的佼佼者的意料。这么多题,10分钟的时间实在是太紧了。因此,许多人一拿到试卷便半秒也不肯耽搁地慌忙抢做,全然不顾监考官“请大家先将试卷浏览一遍再答题”的忠告。

试卷在10分钟后悉数收齐,总经理亲自批阅,然后从中挑出6份试卷。这6份卷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1至28题全都未做,仅回答了最后两个问题。而其他试卷则做了前面不少题,最多的做了12道。

然而,该公司最后录用的竟然是那6个仅答了最后两道题的年轻人——原来秘密就藏在第28题中,它的内容是:前面各题均无须回答,只要求做好最后两道题。

这些参加考试的应聘者能在多次遴选中胜出,学问已没什么问题了。但这场考试显然是要测试学问以外的东西——一个人面对紧急的事情时,能不能保持冷静,能不能三思而后行。

人生有很多抉择,都是在过急的情况下出错的。因此,做决定前,请给自己一分钟做最后的检查、比较和判断,或许,你会发现新的盲点。所谓“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决定在你脑海中形成而尚未付诸行动之前,这个决定还只是个构想,你随时要修改都可以。一旦做出实际行动,要改就很难了。因此,如果你投入诸多心血去规划一件事,那么在做出某一决定前,请再给自己一分钟的思考时间,在决定前,给自己一分钟,决定后你就可以省下几十个小时甚至几个月的修正、改过时间。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前多想想,事后后悔的概率就小一点。故事中的儿子如果多想想再动手,也许就可以多获得一份财产了。结果他因为想得不够多,才在发现小利而急于争取时,破坏了自己获大利的机会。

当我们面对时刻变化着、发展着的世界时,对事物的认识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因此,我们经常会遇到因考虑不周、鲁莽行动而造成损失的情况,所以,我们遇事才要“三思而后行”,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好的智慧。危机,最害怕深思熟虑

思考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还能给我们减少遗憾,规避危机。我们在思考未来发展的同时,还要懂得用思考去为自己减去一些麻烦,让自己少走一些弯路。

正确利用“思考”这个工具,让自己的想法能够更加顺畅地推进,这应该是我们要不断去做的事情。有一句话叫:“慎思明辨敏于行”。我们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不可能把未来看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所以要想做得更好,就一定要学会思考,对身边的每一件事都进行细心观察,然后通过观察与思考做出最好的判断。

成功者都是会思考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失败者未必都不思考,但大多数失败者都是在思考时犯下了大错误。生活不会重新来过,我们要在思考时慎独慎微,不要让自己有后悔的机会。

威廉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他从事的是风险投资工作,从白手起家到如今身价过亿,他这一路走来可以说是如履薄冰。当有人向他请教成功经验时,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不是先进的管理水平,也不是问他成功的经验时,他诡异地一笑:“思考力。”他说,不管做什么决定,不管出现怎样的危机,他都会好好思考一番,衡量一下利弊,然后尽量让公司的损失减到最少。就这样,他通过一次又一次地思考,让公司避开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险,最终有惊无险地发展至今。

他特意强调,有一次,自己几乎满盘皆输,但也正是那一次的决断,让自己的事业迎来了重大转机。那时公司刚成立不久,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公司差一点被这阵风暴吹倒了,看着刚刚起步的事业横遭打击却无能为力,威廉颓废了好一阵子。但终于有一天他想通了,不再颓废,他认识到,虽然导致这次危机的不是自己,但如果继续颓废下去,公司倒闭就完全是自己的错了。他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次危机,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他决定放手一搏,以这次金融风暴为契机,展示自己作为风险投资公司的优势,积极引导人们如何去进行风险回避……就这样,他一步步按着自己的思考去行动,最终挽救了自己的事业。

威廉说,如果他当时只是一味颓废,没有做认真的思考,那么他以及他的公司断然无法逃脱那次风暴的伤害。所幸,他及时醒悟过来,做了积极的思考,从而避免了那些遗憾,也让公司不仅度过了危机,同时还在危机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然后才慢慢做大。

每个人前行的路上都有风风雨雨,可以说我们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要让自己惊慌失措,要学会冷静下来谨慎思考,去想出相应的对策,然后去解决,让自己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度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人生中,有些事情我们的确不能左右,就像威廉公司遭遇的那次金融风暴,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用思考去改变自己的现状,让自己少一些遗憾。当我们为一次失败而伤心不已时,我们要学会思考,明白自己现在的伤心并不能改变任何事情,然后在冷静思考中走出低迷,去为接下来的成功做准备;当我们遭遇情感变故时,我们也要学会思考,从中寻找变故的原因,然后在下一次感情中尽量避免,从而收获一份更好的情感;当我们做出了错误选择时,不要浪费时间去追悔,因为追悔无济于事,我们要懂得思考,在这次选择中吸取教训,确保下次做出更好的选择。

当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出客观的考虑时,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圆满,也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遗憾。生命,因此而更加充实。关键性决断决定人生格局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我们的一生之中会遇到很多抉择,也会遇到很多机遇,面对抉择和机遇,很多人惊慌失措,有时眼睁睁看着这些美好的东西从自己手里滑落。不是上苍不眷顾,也不是命运弄人,是自己没有考虑好、把握好,也没有准备好。

1999年,李彦宏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百度公司正式成立。不久,他顺利融到第一笔风险投资金120万美元。9个月后,风险投资商德丰杰联合IDG又向百度投入1000万美元。如此出色的成绩单,对于一家创业企业来说,已经非常令人咂舌了。平平稳稳地度过创业的三年危险期,公司进入发展期,业内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公司登门寻求合作。当时,百度为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服务,仅凭这一项业务,他们就可以不费力气的赚钱。

这个时候,李彦宏体内的不安分的因子开始蠢蠢欲动了。在公司董事会上,他提出一项惊人的方案——建立独立搜索网站,并提出竞价排名的经营模式。

当时,正值“互联网的冬天”,多数互联网企业都选择保守经营,稳扎稳打,不轻易出招,所以他的方案一经提出便遭到了董事们的一致反对。董事们认为,做独立搜索网站,门户网站这块就指不上了。你不给它打广告,它凭什么给你钱?竞价排名模式听上去很美好、很光鲜,可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搞起来的,弄不好,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与其逆流而上,不如坐收渔利。

那次会议,从下午两点一直开到深夜,争执声从未间断。李彦宏就像一头愤怒的雄狮,不断用事实和数据驳斥反对者的言论,然而他们始终无动于衷。在董事会上无法得到支持,李彦宏又转向几位大股东寻求帮助,但同样没有得到认可。这时的李彦宏完全没有了平时儒雅的风范,他大声质问着、吼叫着,他的执着与激情终于打动了一个股东,答应把资金投给他。他也破釜沉舟,把所有家当都押上去,完全是“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势。

结果我们知道,他成功了,他的百度公司于2005年8月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上市公司之一,李彦宏本人也跻身福布斯富豪榜前一百强。

人生的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只要考虑清楚了,看清了方向,认准自己是对的,大可以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这个时候,别管别人说些什么,总有一天,事实会让他们改变看法。

人的思考决定选择,选择决定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我们之前的思考与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思考与抉择将决定我们以后的生活。所以,不必彷徨,更不必犹豫不决,天赋、才华、金钱、资本都不是影响一个人的先天之本,关键在于自己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关键时就看自己如何思考与把握。谁是我们思考的导师?

一个人,吃饱了就睡肯定没有发展,人要想活得有声有色就要思考。然而,这些思考是谁教会了我们?是社会,是生活,是不断的失败,是经验。这一切,让我们不断地在思考中,学会理解,学会忍让,学会生存,学会决策。生活中的老师比比皆是,只要你有一颗学习的心,时常发挥自身的海绵属性,就一定会从中获益不少。

一位做投资银行经理的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时候,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玩具。有一次,祖父用纸给他做了一条长龙,用来装捕捉来的蝗虫。

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半大不小的蝗虫慢慢地爬行过去,祖父把捉到的蝗虫都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

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多年以后,当他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偶然想到了这件事,重新审视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蝗虫的死是因为它只知道不停地挣扎,不懂得换一条路,所以只有死路一条;而青虫却变通得很,在挣扎无效后,选择了另一个出口,最终活了下来。

于是,这位朋友重新审视手头棘手的项目,并在发现弊端时果断中止了追加投资,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青虫懂得变通,所以才会最终活下来,这是青虫给他上的职场的重要一课,当然也是通过这堂课,让他明白了这样的职场道理:当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盲目的抱怨以及挣扎不仅不会有用,还会让我们走进死胡同,反而面度一件棘手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静静地思考,找寻变通的方法,那么有可能我们会将问题完美的解决,也会重新看到另一条路。

在不断失败的经验中静静地去思考,当然思考通常也是走向成功的道路。世界上永远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永远的失败。让这些失败教会我们思考,我们才能面对失败,拥抱成功。生活原本就是一个万花筒,我们不知道下一次的变数是什么,但是每次的改变中如果我们都能够学会思考,去静静的欣赏,去细心的观察,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有收获。

人生总是在起伏中前进的,谁都不知道前面究竟是什么。有的时候一件好事可能会变成坏事,有的时候你觉得是坏事,却反而变成了好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缺少的是思考,是不断的坚持的努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问题解决,才能迎向未来。

正是生活教会了我们如何思考,让我们从这些思考中发现生活的问题,让我们学会了怎样面对那些不如意的事情,怎样面对名与利的追逐。也是社会教会了我们思考,让我们从社会的思考中品尝酸甜苦辣,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从美丑中,从酸甜苦辣中,学会总结,学会经验。去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学而无思,等于所学无用

关于“学”与“思”的关系,人们在理论上大概都能认识到必须并重,但在实际中,很多人往往会偏废一方面。可见这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方法问题。“学”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内,在于明理。这种外学和内省,在人的成长中应是相辅相成的事情,是同等重要的。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犯糊涂而无所得;只顾思考而不去读书,则容易陷入空想而出现问题。”人的走路也如同学习,必须用两条腿,否则,轻则发生倾斜,重则寸步难行。

古语有云“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庸;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其意为:枉读诗书,却不能参透先贤的精髓,最后只能成为一个卖字先生;教书却不能身体力行,和一个只会念经却不懂佛理的和尚一般无二。

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

在某市场有一个卖生姜的小姑娘,一天下来,她会收到几百甚至上千枚1元硬币。这么多的硬币怎么数?一个个数下去,岂不是要累到手抽筋?

她用的方法很特别:先在电子秤上“滴滴滴”地输入了一个单价——16.6元每公斤,然后把一元的硬币堆在电子秤上。于是,电子秤立刻显示了金额,这个金额就是准确的一元硬币的个数。

也许你会认为,这不过是小事一件,但凡有点知识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再看看下面这件事,或许你就不这么认为了。

2007年10月9日,几十名福建农林大学学生,拿着17个募捐箱挨个宿舍跑,为给班上女同学小吴凑手术费。一天下来,正当他们为募集了3万多元钱而倍感欣喜时,10月10日上午7点,他们却接到小吴去世的消息,并得知其父母下午就要将小吴火化,然后回家安葬。为了把募集来的钱顺利交到小吴父母手中,3名同学赶到银行,准备将其中的30多斤、总计3000多元的硬币兑换成大额纸币,没想却遭到银行拒绝。无奈之下,小陈他们找到该银行另一分理处,并表明这是捐款时,柜台职员也表示无能为力。

看到了吧,这个方法可不是谁都会的,银行这种天天数钱的机构,面对3000多元的硬币,就觉得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即便明知这是善款,也不愿“大费周章”。而那个卖生姜的小姑娘,三五分钟之内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掉。看来,这个方法简单不简单,也要因人而异啊!

不信,下次存钱的时候,你也可以问问柜员:“一元硬币多少钱一斤?”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银行职员算得上学识丰富、经验丰富了吧?但他们不懂变通,而小姑娘介乎知识与经验之间,她知道当下怎样做最合适。可见,学的关键是用,那么如何用?显然不能照本宣科或是拘泥经验,这里面要有变通。

这是我们必须领悟的一种能力。只会纸上谈兵,何以致用?何以展现才能?现在很多人都说就业太难、成功太难,是成功的难度大,还是我们能力不够?又或是你的方法不对?

举个例子:每个人读同一篇文章、同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处于人生的迷茫与失落阶段,有的人读一本心灵励志,就能够触类旁通,启发心灵的力量,hold住人生;而有的人就算读几遍也是枉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知识,而是不懂得领悟与运用。其实,很多人生道理都是相通的,你能在一个道理上开悟,多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就是学以致用,因一叶而知秋。

有人问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的是什么?”李嘉诚非常肯定地回答说:“靠学习、不断地学习,并把所学的东西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可能一直以来,你都认为李嘉诚的成功在于幸运、在于机遇、在于当时的大环境,但事实上这些都是次要因素,最关键的还是李先生能够不间断地学习,并学以致用,才使得他获得了如此的成功。你可以在头脑中想象一下,如果李先生不学无术,那么给他再好、再多的机遇他能把握住吗?如果他不思进取又不能学以致用,在竞争大潮的冲击下,他还能坐稳这“亚洲第一首富”的交椅吗?

会学和会用,这是成功必备的两个条件,是一种使自己轻松进取的智慧。善学而不会用,不能把知识变成能力,这样的人华而不实,经营人生也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难成大事。

事实上,现在的企业根本不会唯学历论,你的证书再耀眼,不能把它转化成可利用的价值,不能创造相应的财富,就等同于废纸,这是一个残酷又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企业需要的永远是那些有利用价值的人。

曾见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当时临近大学毕业,但已经是IBM的正式员工了。不过,这不是强调的重点,其实是他的学习感悟对我们更有启示意义。他的学习成绩不拔尖,但却能够学以致用,比如他的英语就不够理想,但在外企工作、沟通已经绰绰有余,当然,他还在不断提高。他了解自己的基点,自己的需求,所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与之交谈时他曾说:“刚上大学那会,我也想做学霸,那多风光啊。可是牛人真多,无论我怎么努力,成绩也不如人家,后来看了些成功学方面的书籍,我开始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并尽力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最好,这也算是扬长避短吧。”

这只是生活中一个平常的场景,可就是如此简单、平常的事情,却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尽力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最好,这是人生发展的保证。在社会上求生存,光“学”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不能将学到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整合,变成自己的东西,就永远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学问。

所以无论你处在哪一个领域,都要不断提高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具体方法与策略则有两点:

1.多读书,读好书

人生课题的攻克不像过去科举考试那样是死的,它是灵活多变的,但这个“多变”的基础则是认知。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些好书来丰富自己的人生认知,并把它消化吸收为自己的营养,应用到生活中去。那么,这个“好”的界定又是什么呢?是“正能量”。它可以是专业类书籍,也可以是心灵启发书籍,总之,它必须能够将你引导到“正”的方向上去。

2.要多思考,多联想

学习的价值在于运用所学的原理和知识指导实际操作,如果只会说话不会做事,这不是学习的目的所在,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情景。想要学以致用,就要做到多思考、多联想:只有多思考,才能发现所学东西的真正价值,知道怎样用才能最有效;多联想,就可以找出相通点,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做起事来事半功倍。“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庸;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固有知识是前人在探索世界以后,总结出的直接经验,对于你而言则是一种间接经验。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成果,确实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但若想知识真正成为事业的推动器,我们就必须摒除只重理论,不注重实际运用的错误做法。把思考培养成一种生活习惯

不管我们的现状如何,我们多数人都在努力并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竭力去寻求人生新的突破口,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的思考力,但我们不能不切实地去凭空臆想,最根本的思考才是最关键的。

既然要把思考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思考就不能再是年幼时“长大我要当一名科学家”那样的美好和纯粹,而要加上实际和真实。我们不用特别限制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也要给思考订个合理的框架,切忌漫无边际。

这里讲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就要提到提问的习惯,这是互通的。提问的前提是你发现了问题,这就说明起码你还在思考,就像我们在聊天中问别人问题时,对方会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其实就是再说你的问题很有想象力,你很有思考力!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也会有疑问,“事情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吗?”“他隐瞒了什么没有?”这样,就会出现更多的延伸推理,“按他说的做将会怎样呢?”“如果他隐瞒了什么我该怎么办?”,接下来心里就会盘算应急预案。如果我们经常能够发现问题,我们会下意识想方设法解决它,久而久之,我们会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

把思考变成一种习惯,对有些人来说,显然需要慢慢培养,需要坚持不懈的运用。有些东西可能超出了我们理解的范围,但这正是我们思考、探索的契机,如果没有对未知知识刨根问底的精神,牛顿根本不会发现万有引力,苹果砸到他脑袋上,他可能捡起来就给吃了。

总而言之,我们身边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思考的线索,当我们对一切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以后,我们就给自己建立了独立思考的基础,并会逐渐对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把握。倘若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偏僻或者是一知半解,这个时候不妨多去请教和咨询,先积累知识结构和问题构架,然后分析推理确定问题的关键点,这样绝大多数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辩证地说,这个世界不存在偶然,所谓偶然的背后,必有许许多多的必然在支撑着它,我们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出“后果”之前的“前因”,取其优而弃其弊,这对我们的人生将有莫大的裨益。

正如《世界史纲》作者韦尔斯所说的那样:“整个人类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思想(思维)的历史。”有效的思考,引领人们去把握自己的命运,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去完成所有的伟业。思考者,不会害怕狂风暴雨的袭击,越是艰难的境地,越会激发他们的反思及对抗意识,他们因为思考而能量充沛,因为深入思考,而完成了一些别人认为完不成的事情,所以他们现在站在了比你更高的地方。所以从现在开始,你也应该让思考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除非你不想出人头地。心想事成,不是一句空话“心想事成”,此话一点也不假,思考中若带有坚定的目标和不屈不挠的决心,就会产生排山倒海般的力量,势不可挡。

美国著名实业家艾德温•艾德温就领悟到这一点:人真的可以思考致富。当然,他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顿悟出来的。这个顿悟是随着他想成为爱迪生事业伙伴的热切渴望而日益显现的。

艾德温的想法有许多特点,其一是他的渴望很“坚定”——他要和爱迪生“共事”,而不是“帮”爱迪生做事。

这种渴望或思考的冲动刚开始在他心中闪现时,他根本无力付诸行动。阻碍他的有两大难题:首先他不认识爱迪生,其次他根本付不起到爱迪生所在地新泽西州橘郡的车费。这两大难处已足以阻碍大部分人采取行动,但是他的渴望非同小可!

他出现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声称要和爱迪生合伙做生意。多年以后,爱迪生回忆两人首次会见的情景时说道:“他就站在我面前,看起来和寻常的街头流浪汉没什么两样,但是他脸上的表情别有意味,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人。以我多年和人交往的经验,我知道,当一个人真正深切渴望某个东西的时候,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孤注一掷,而且志在必得。我把他想要的机会给了他,因为我看出他已打定主意要坚持到底。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并没有错。”

当时艾德温的衣衫褴褛,处境艰难。他得以在爱迪生的事业里起步,不是因为他的外表,而是他的“信心”。

艾德温初次会见爱迪生时,并没有成为他的合伙人,而是在爱迪生的公司里谋得了一份差事,薪资寥寥可数。

过了好几个月,艾德温起初设定为目标的理想,一点也没有实现的苗头。但是艾德温却为了这一目标不停地努力着,他不停地加强自己想成为爱迪生合伙人的渴望。

心理学家说过:“当一个人真正准备好要迎接一种事物的时候,这个事物就会来临了。”说得一点也没错。艾德温已经准备就绪要成为爱迪生的合伙人;更重要的是,他要锲而不舍,想直达目的。

他并没有告诉自己:“唉!你看,有什么用?我看我还是算了,找个推销员的工作吧!”他反而告诉自己:“我来这里是要和爱迪生合伙的,即使穷尽一生之力,也要达成目标。”

机会到来时的身姿和角度,都不符合艾德温当初的期望。这正是机会的诡诈之处。它可能会狡猾地从后门溜进来,而且常常伪扮乔装成一时的失意和不幸,可能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没能把握住已经降临的机会。

那时候,爱迪生刚改良完成一种新型的事务机器,并且命名为爱迪生听写机。但他的业务员们对这项新产品并不热衷,他们不相信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新机器销售出去。艾德温却敏锐地觉察到,机会正蹑手蹑脚登门造访,藏身在一架奇形怪状的机器里,除了爱迪生和艾德温,没有人对这架机器感兴趣。

于是,艾德温挺身而出,立即把握住机会。他真的把机器卖出去了,而且他销售的手法非常高明,以至爱迪生跟他签了约,由他一手主掌全国的行销配合事宜。艾德温一举致富,而且努力不懈,不断地超越自己。他因此也证明了一个人真的可以“思考致富”。

艾德温最初的渴望兑换成了多少现金?这已无法考证,也许是在两三百万美元之间,但是金额总计是多少,与他运用既定原则所证明的观念——“无形的思考动力,可以转换成实质酬劳”——相比之下是无足轻重的。他得到的是这则坚定不移的认知,这才是更重要的财富。

艾德温从一文不名到摇身一变成为爱迪生身边的合伙人,完全是“想”出来的!只靠心想,当然不会事成

思考可以让人心想事成,但只心想肯定不会事成。好点子肯花钱能买一打,最初的思考只是一连串行动的起步,接下来需要第二阶段的准备、计划和第三阶段的行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有想法的人,但懂得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现比在家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要有价值得多的人却很少。

世界上牵引力最大的火车头停在铁轨上,为了防止它滑车,铁路工人只需在8个驱动轮前各塞一块一英寸见方的小木块,这个“大家伙”就会乖乖地原地待命。然而,一旦它开始启动,世界上就很少有东西能够阻挡它了。当它的时速达到100英里/小时,即使是一堵5英尺厚的钢筋水泥墙,也会被它在瞬息之间撞穿。

从被几个小木块卡住到轻松撞穿一堵钢筋水泥墙,火车头何以变得如此威力无穷?因为它开动了起来。

其实,人也能够迸发出无比巨大的威力,许多看似厚重的障碍也能够轻松突破,但前提是:你必须让自己思考的结果启动起来,否则,如果只是虚空想象,就会像停在铁轨上的火车头,连些许小木块也无法推开。

有一位满脑子学问的教授与一位卖鱼的小贩比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性格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快富裕起来。每天,教授跷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卖鱼的小贩就在一旁虔诚地听着教授说:“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成功!”小贩非常佩服教授的学识与智慧,并且开始依照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做。若干年后,小贩成了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家里等着致富机会。

这位教授可能有一百种致富方法,但他却很难成为真正的富翁,因为他习惯了消极等待,缺少行动精神。消极等待的习惯除了磨去我们的锐气,让我们一事无成外,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决不能让这种恶习控制了我们,应该随时提醒自己:除非我们付诸行动,否则一切的思考毫无意义。

有一位名叫曼迪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西雅图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做教授。

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她从念大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寐以求地想当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使是陌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并和她长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称她是他们的“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

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意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她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这种奇迹当然永远也不会到来。因为在她等奇迹到来的时候,奇迹正与她擦肩而过。

我们不能不为曼迪感到惋惜,如果不是习惯于等待,她是很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故事还没完,曼迪有个同班同学雪利也非常喜欢主持人的工作,不过说实话,她的条件要比曼迪差多了,她来自纽约的一个贫民家庭,她没有曼迪漂亮,没有曼迪会说话,但她却是个敢想敢干的姑娘,“想到了就要去争取”,是她的口头禅。大学毕业后,她白天在医院工作,晚上就去上播音主持的培训课,有机会就向各电视台投简历,结果3年后,雪利成了一个颇受观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

两个怀着相同梦想的女孩,最终却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结局,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结果,就是由于一个习惯消极等待,而另一个却习惯主动出击。等待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你希望把自己的思考实现梦想,那就要努力去争取,只是坐在家里等待有用吗?不行动是无法成功的。

现如今想法是宝贵的,思考是无价的,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之所以思想能够有价值,是因为我们能够把想法变为现实。我们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要看这个人最终能否做出什么,而不是想出什么。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思考的根本是为了行动,我们不是为了思考而思考,思想的最终价值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行动的呈现。行动的前提就是思考,万事要三思而后行。盲目的行动会带来很大的风险,也或许会全盘皆输,所以思考是必不可缺少的。但是,没有了行动,任何的思考也只是空想。第二辑觉醒!刻不容缓——从初阶到进阶,思考能力的升级进化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的运行机制十分相似,记住这一点会令你受益匪浅。如果你想拥有好身体,你需要去健身房挥洒汗水。经过几分钟的高强度练习,你会觉得肌肉紧张,如果能咬牙坚持下去,你的体态就会越来越好。与之相似的是,你对自己的大脑锻炼得越充分,并且时常提醒自己绞尽脑汁,它也会越来越强健。当思想落伍,人生便没了进步

随着时代的转变,我们的思想也应该有所转变,你一定看过穿越题材的电视剧或者是小说,如果你要一个唐朝的人活在现代,那么许多事对于他们真是难以想象,在他们的眼里,或许我们经常看到的汽车就是怪物,或者我们吃的菜肴就是毒药,或许我们的穿着就是不伦不类。这就是说,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是不同的,因此,想要实现自己的成功,就要让自己学会转变思想对待成功。

在这个社会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如你所愿的,相反,在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往往是不如人意的。所以说在这个时候你就要想办法改变自己。如果你改变不了外界,那么你只能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转变思想,一个人的思想很重要,如果你能够让自己的思想顺应事情的发展,那么你就能够很快得到你想要的或者是达到你的目标。在选择面前也是一样,如果你能够让自己的思想转变,然后你会发现自己的选择就是成功。

不管你想要什么样的选择,都不要让自己的思想和事物的发展不相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在事物的发展面前都要学会转变思想。如果你的思想转变得跟实际相符合的时候,你就能够实现自己的发展和获得让自己成功的机会。

不过思想不是说转变就能转变过来的,在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情绪往往会左右一个人的思想,如果你控制不好你自己的情绪,那么你很有可能会让自己变得偏激。在这个时候,即便你希望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即便你希望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也会因为你的情绪而让自己失去选择的机会。所以说在选择的时候要先控制自己的思想,从而让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

一个人的思想如果能够顺着事物的发展而转变,那么就能够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不管你是否能够成功,最重要的是你能够实现最终的梦想,一个人不管选择什么,最重要的是能够让自己从选择中获得欣慰和快乐。如果你能在考虑事情的时候,从别人的角度出发,那么你会感受到事物发展的两面性,你也就能够获得成功的机会。

世界上有一种昆虫,它没有眼睛,但是它总是会朝前走,一直走到它碰壁之后才会调转方向,但是不管是怎么调转方向,它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家。这种昆虫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家在哪个方位,它在碰壁之后懂得转变方向,即便是转变方向也总能够找到自己的家。

这小小的昆虫,即便是没有眼睛,但是凭借着自己的感觉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家。人也应该做到这样,即便你不能够看到社会的变化,那么你也应该先学着转变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思想得到更大的进步,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最终你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成功。

人也应该如此,当你在转变方向的时候,你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选择的时候,你要知道自己的转变是为了找到自己的“家”,而不是无谓的转变。在你能够转变自己思想的同时,希望你能够让自己感受到一丝丝的快乐。最终,也能够实现自己的成功。

在这个变化的社会中,一切都在发展,如果你的思想不跟随时代的发展,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思想已经脱离了社会,自己的人生也必将会被边缘化,所以说你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转化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思想紧跟时代的潮流,最终实现自己的进步,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机会,从而拥有更辉煌的未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是怎样的人生,只要你懂得跟随社会的脚步,那么你就不会被落下。

要想转变自己的思想,你就要敢于去认识世界,敢于去认知世界,尤其是认识自己周边的一切,因此这个时候你就要放远自己的眼光,让自己的眼光中充满快乐。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样的,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生,你所需要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快乐。如果你能够认知世界上的新鲜事物,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中充满激情,自己的生命中也会存在不一样的光彩,最终自己的成功也将会变成必然。

你的思想转变得有多快,你的成功就有多快,所以说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你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发展规律,让自己取得更快的飞跃,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人的思想都可能有落伍的那一天,因为世界在不停地变化,社会在不停地发展。但是,如果在不同的事情面前你能够更好地转变自己的思想,那么你就会找到自己成功或者是找到自己选择的机会。静下来,与思想单独约会

就像周公一样,我们也要和我们的思想进行约会。有人疑惑,什么是和思想约会呢?就是静静地聆听我们的思想,与思想做沟通,反思我们过往中思想上的错误,寻找进化思想的方法,策划我们的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生活,表面看起来越来越喧嚣与缤纷,但实际上,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独处的机会。有人会觉得这种独处孤独难耐,但对有思想的人来说,这一点都不可怕。孤独,正是升华思想的绝佳环境,是我们与自己的心内进行交流的绝好机会,正如诸葛孔明所说的那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不能致远。”

在美国文学史上有一位以寂寞而成名的伟大作家,他就是梭罗。17世纪中期,梭罗为了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在一个森林里造了一个圆木小屋,便在那里居住了长达两年多。也就是在那里,他留下了传世经典《瓦尔登湖》。

在他的笔下,森林和瓦尔登湖不再寂寞,而是充满了美感。这种孤独和寂寞,让梭罗更明白人世的名利和纷争是多么的没有价值。长时间与寂寞为伴的梭罗体会到了一种难得的美,也让他有了更积极的思考。在梭罗看来,虽然寂寞与空虚看起来很相似,但它们之间并不能画等号。他通过自己的行动、自己的思考,在寂寞的洗涤下,成为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人,并被更多后世的人所理解。

也许,孤独与寂寞很难被人们所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消极。我们根本不必六根清净,避世隐居,只需在繁忙的生活中给自己截留一些孤独时光,寻找最初想要的本真。经历过与思想的约会,我们可以学会感受人生的悲喜与无奈,也会更明白如何改变生活的态度。让自己的心灵小憩在寂寞小舟之中,就能享受寂寞。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寂寞,它不仅不会把一个人淹没,反而能够成为我们休息、调整的空间。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不一样的感受,找到心灵的新起点,找回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思考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如果我们能够敞开自己思想的大门,与自己的思想约会,交谈,那么我们会解开很多纠结在自己心中的问题,也会在思考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宁静与祥和,这都是我们对人生的感悟。当然,思考时我们要注意调理自己的心境,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问题,因为只有保持平静,我们才能真正有所领悟。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应该住着另外一个自己,那个自己可以和自己对话,可以和自己交流思想。那个自己不是平时忙忙碌碌的自己,而正是自己思想的本身。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应该手持一杯香茶,在茶香缭绕中询问自己的内心,询问自己的思想。和自己做一次思想对话,抛下一切伪装,和自己的思想赤裸相对。当思想深刻的时候,不妨为自己鼓掌,当思想低俗的时候,也不要逃避,要对自己进行理性批判,让自己的思想更加纯真,更加美丽。让美好的沟通与思想为自己美好的人生开路,为自己的远行护航。调动思考力,也要走程序

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而规定的途径,在现实中更多地表现在步骤方面,好像程序就是步伐(比如先迈左脚、后迈右脚)一样简单易懂,但我们讲思考也要求程序,就很抽象了。也许有人会说:“思考吗,想就是了,难道还得分先后啊?”当然!思考也需要一定的程序,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所有的思考都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只有有章可循才能事半功倍。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故事。

古时候,有7个人住在一间牢房里,每天供应的食物是一小桶粥,7个人共喝一小桶粥,显然是不太够的。

最开始的时候,狱卒要求他们7个人轮流分粥,于是一周下来,每个人都有一天是饱的,那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其余的人则抱怨连连。

于是,狱卒又想了一个方法,让他们推选一个人来分粥,这个人在分粥这件事上拥有绝对权力。然而问题又来了,强权就容易滋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讨好他,贿赂他,没多久,这个小团体就乌烟瘴气、四分五裂了。

再后来,狱卒要求他们7个人分别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两股势力互相攻击扯皮下来,虽然粥分得稍微公平了一些,但吃到嘴里都已经凉了。

最后,狱卒依旧让他们7个人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得最少,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这样,7个人都没了怨言。

这是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四种分粥方式,从最开始的“轮流分粥”到“强权分粥”,再到后来的“议会式的小团体分工分粥”,到最后的“轮流分粥,分者后取”,这在语言层面上是很好理解的,从稍微深点的公平层次上理解也不是很难。在这里,我们要着重分析的是狱卒的思考力。

显而易见,这个狱卒是很有思考力的。他首先想的是,这是一个人多粥少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必须给予一定的外力压力,才能保证分粥的权威性;其次他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是谁来分粥,他最开始认为,让7个人轮流分就好了,自己不用插手,随他们自己分去;当问题出现以后,他把思考的重点转移到了如何分粥才能得到普遍满意上,并逐步实践,最终,把问题解决了。

大体上说,这就是思考的程序性总结或者说是思考的步骤总结:首先,界定我们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其次,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什么?第三,将思考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重心上,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第四,也是不能缺少的,就是要体会自己思考的快乐,以总结自己在解决这一问题中的经验和教训。

一直致力于“约束理论(TOC)”研究的高瑞特博士在总结思考的程序应用时,也曾提到过通过思考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五步骤:

一是从负面现象或问题当中找出核心问题;

二是矛盾冲突发生时思考的假设,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

三是验证解决方案一旦实施,是否可获得预期的好结果;

四是如果问题被克服,就可按步就班地达成最终目标;

五是列出一个详细的措施计划。

我们也可以用三段论来简略一下,那就是我们思考的程序应该是:要改变什么、为什么要改变、怎样去改变。把这三个问题想明白了,并落实到行动中,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