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士怡教授学术思想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7 09:37:16

点击下载

作者:张伯礼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阮士怡教授学术思想研究

阮士怡教授学术思想研究试读:

《阮士怡教授学术思想研究》编委会

主编 张伯礼

副主编 张军平

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化良 王竹瑛 王学美 李艳梅

何聪 张培 段晨霞 祝炳华

徐宗佩 高秀梅 郭利平 韩煜

出版说明

人生七十古来稀,阮士怡教授已95岁,神清体健,仍然工作在临床一线,除坚持门诊外,不时发表中医科普文章,并思考着中医药发展问题,为医院和学校提出很多建议和意见。学生们及心血管科同仁以阮士怡教授95岁寿辰为契机,将其70余年临床经验及科研成果编辑成书,以传承和弘扬阮教授的中医心病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

阮士怡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近70余年,是我国现代中医医院的奠基者,也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阮教授学贯中西,理论联系实践,善于总结临床经验,并升华为理论假说。强调“治病必求于本”,重视脾肾二脏的摄护调治,总结了“固护正气,御邪于外”的学术思想。阮教授以心血管病、老年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对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常见疾病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研发了一批疗效肯定,安全可靠的中药制剂,数十年应用历久弥新;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阮教授倡导并组织了中医临床科学研究,提出了中医药保护血管、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策略,创造性提出“软坚散结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设想,并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阮士怡教授医德高尚,医技精湛,大医精诚,深受患者爱戴。在教书育人方面,他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他的诸多学生都已成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骨干力量。

本书以阮士怡教授医学实践为主线,共收录、梳理阮教授主持的7项科学研究成果、相关临证经验及部分经典医案。另汇辑了反映阮教授健康、养生理念的科普文章。同时收录了弟子们的研究报告及学位论文摘要。希望能从不同视角反映出阮教授的学术思想及育人风范,以启迪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全书基本以年代为序编纂,以期从不同时期阮教授从事的临床、教学、科研、科普等学术活动中,勾勒出其学术发展演变的轨迹及学术思想全貌,以飨读者。

弁言——阮士怡教授从医七十余年追忆

1917年2月我出生在河北省丰南县宋家营镇,自幼便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叔祖父是当地的中医郎中,家父曾业中药铺,幼年时常教我汤头歌诀,如“人参味甘,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荣养卫……”记得上学时每逢假期,常给父亲帮忙,也从中学习了许多中药知识。从小耳濡目染,脑海中形成了对中医、中药的初步认识。本人在家中排行最小,长兄阮士奇毕业于北平大学医学院,后来在天津医科大学从事医教工作。所以说,家人对我今后从事中医行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1938年我参加了北京高中数理化会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工学院及辅仁大学同时录取,因当时崇尚理科,遂选择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就学。时值日寇侵华战争全面发动,国难之时如无强健体魄,何以御外武强敌?为展国强体健的抱负,于次年我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开始走上医学之路。1944年我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日籍教授畑邦吉指导下,留校续读了两年研究生。因医学院工作被德、日两派控制,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医学院研究工作因许多客观原因无法继续。1946年本人便携爱人章秀玉(北京大学医学院妇产科研究生)回到天津,辗转铁路总医院、第五医院等多家医院,从事西医内科临床工作近10余年。1955年天津成立中医医院,又奉调协助建院,当时办中医院无前例可循,而本人又是医院里屈指可数的临床医生,对于全院医疗活动的开展及诊疗水平的提高责无旁贷。一方面要照顾全局制订每年的工作计划,同时还承担了全院的会诊、急诊抢救等临床工作,经常会遇到各种疑难杂症,还有经西医院治疗无效的危重病人送至我院,在夜间急诊抢救任务是常有的情况,那时候是夜以继日,终日不离开医院。也就是那时候艰苦的医疗条件和环境,促进了大家对中医院医疗水平和环境改善的决心。为此,医院先后举办了两届“徒弟班”,培养了一批临床专科医生,并在当时首次成立我院的内科中医研究所,逐步提高了临床科研水平的建设。本人也亲眼见证了天津中医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艰辛和曲折。

1964年为了能更好、更系统地学习掌握中医药学,我个人要求参加了天津市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两年的学习,全面精读了中医基础理论,潜心研究中医古籍,虚心求教,深得系统学习之益。每读经典便体会到,两千多年前古人能撰写出如此巨著,实叹为观止。书中理论充满了哲学思想,是指导临床治病的“道”,是现代医学所不及的理论。我从多年体会中,仅取其三点作为我临床治疗及科研的指导思想。即: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②《素问·遗篇刺法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其本”。“文革”期间,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许多知名的中医专家深受打击,甚至因此而辞世,很多中医的研究工作受到影响。由于种种原因,我也被免去了临床及研究所的各项职务。正因如此,我有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加强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也有意识地拜访当时天津市几位名老中医,向他们学习,丰富了自己的中医理论和临证实践能力。直到十年动乱后,院党委任命我为内科主任,恢复并主管内科诊室及病房建设。当时出版的《中医内科》就是天津市贯彻落实发展中医政策后的第一本书。我带领内科科研小组,接受了董晓初主任的“651”丸研制工作,初次将中药运用于动物实验当中,以验证和补充其临床疗效。历经7年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12月,在全市第一次举办的中医科研成果鉴定会上该成果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同行和相关领导的认同和重视。此后“651”丸被更名为“通脉养心丸”正式投产,时至今日仍在市场畅销,造福广大患者。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天津中医学院成立了中医研究所,建立了细胞培养室,为中医药研究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我当时担任研究所副所长,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本人重视实验室的研究,积极提倡将现代医学方法和科学手段融入到传统中医药的研究当中。中医药研究所也成了当时天津市最早开展中医药科研工作的单位。刚开始时科研仪器设备有限,早期也经历过一段坎坷和艰难,但随着科研工作的开展及人才队伍的壮大,逐步得到了发展。期间本人先后带了几批研究生,有张伯礼、王化良、王学美、张军平、郭利平等,都是在研究所和实验室建立后培养出来的优秀的学生,并渐渐形成自己研究的团队和研究领域。此后的许多研究成果奖项接踵而至,近几十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市卫生局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并研制开发了治疗冠心病方药4种、治疗慢性心衰方药1种、抗老防衰药1种,目前都在一附院药厂生产,应用甚广,颇受病人信赖。因工作突出曾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本人担任过主任、教授,副院长,并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理事、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及老年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也许是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拙见,得到医疗界同仁的认可和赞同,在1994年和2007年我先后被授予天津市卫生系统“伯乐奖”,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伯乐奖”。我先后带了13名研究生和数十名“师带徒”医生,他们当中大部分都在医学界各领域卓有成就,如张伯礼教授已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我的许多学生们目前活跃在国内外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在教学、临床及科研领域中发挥着骨干作用,此皆他们个人努力勤奋钻研的结果,非我之功。

我热爱中医事业,愿意解除病人的疾苦,尽力把我所学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奉献给我的病人,患者的康复是我最大的欣慰。我一生崇尚“医乃仁术”的医德,自问做到了医德、医技并重。视患者如亲人,不使用大方大剂,不曾与患者急言厉色。我愿做好榜样,将毕生所知所学授予好学求知之才,从中也能获得欣慰和鼓舞。我愿意做病患的知音,普及健康知识,让更多的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通过报刊传授科普、传授疾病的预防知识。

从医七十余年,对于工作我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医技,我始终虚心好学、精益求精;对患者我始终一视同仁、合理诊治。而今虽九十有五,已过鲐背之年,仍坚持在医疗第一线为患者服务,每周应诊,继续钻研医学,发挥余热,造福百姓,“生命不息、工作不止”。阮士怡口述 弟子张军平整理2011年12月

阮士怡教授的生平简介

阮士怡(生于1917年2月21日),男,河北省丰南县人,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194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班。

1955年调入天津市市立中医医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历任中医内科主任,研究室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兼任天津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一直从事心血管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期间,于1964~1967年,参加天津市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系统学习中医药。

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理事;天津市中医学会理事;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及老年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0年被评为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历届天津市高教卫生系统评审委员会委员。1989年阮教授因年龄已高主动请求辞去所有行政职务,专心从事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工作。

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市卫生局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及编写《中医内科》、《临床中医内科学》、《中国长寿大典》等学术著作3部;培养毕业研究生13名,并于1994年和2007年获教书育人“伯乐奖”。

阮士怡教授的生平简介

主要获奖情况(以年代为序):

1981年“益气养阴法651丸防治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得天津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7年“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天津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89年“益肾健脾、涤痰复脉法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天津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1年“软坚涤痰强心法新生脉片治疗慢性心衰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天津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1年“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补肾抗衰片延缓衰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天津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6年“疏肝活血法方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学影响的实验研究”,获天津市卫生局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益气养脉法方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获天津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及天津市卫生局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年“补肾软坚法方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获天津市卫生局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益气活血软脉方药对老年动脉硬化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中药对肾虚型动脉硬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阮士怡教授潜心研读古籍原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振先生题词原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坚先生题词原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化岭先生题词学生王学美教授贺阮士怡教授九十五岁寿辰阮士怡教授(右一)和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交谈阮士怡教授(左一)与原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中垣交谈阮士怡教授(右一)和石学敏院士在一起阮士怡教授(右一)与其学生张伯礼院士在一起阮士怡教授(右一)和天津市卫生局副局长林立军交谈张金钟书记祝贺阮士怡教授(右一)荣获“伯乐奖”阮士怡教授研读《老年病学》阮士怡教授在实验室阮士怡教授在门诊应诊阮士怡教授(前排右一)在病房查房、带教阮士怡教授(中)与医学专家切磋学术问题阮士怡教授(前排右一)与医学专家合影阮士怡教授(右三)与医学专家合影阮士怡教授(前排右二)参加天津中医学院首届硕士学位证书颁发大会天津中医学院第一届研究生师生合影(前排左六为阮士怡教授)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研究会协作会议代表合影(前排左六为阮士怡教授)为革命而科研——心血管科研小组(前排左一为阮士怡教授)阮士怡教授(左三)参加学术研讨会阮士怡教授(前排右二)与专家们合影阮士怡教授(前排左四)与专家们合影阮士怡教授(右二)荣获“伯乐奖”阮士怡教授(中)九十大寿之际与弟子合影阮士怡教授(前排中)与学生们合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