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7 12:19:51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关注心灵

关注心灵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分六章,分别是:在环境中留有一份最美的心情、在生活中享受一份淡泊的人生、良好的心态从健康的身心开始、克服缺陷才能拥有好心情、摆脱病态的忧虑心理、不要让烦恼扭曲自己的灵魂。

第一章 在环境中留有一份最美的心情

保持一份心的宁静

我们当中许多人都不乏这样的经历,到一个陌生环境里吃不好,睡不好,有的甚至还生了病,还有一些人因为总是拘泥于以前的状况,对于新发生的一切觉察不到,结果被环境逐渐淘汰。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克服这些坏习惯,去拥有一份好心情呢?

1.入乡随俗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习惯和风俗,如果你希望到一个新地方去发展,就应该用心去了解和感受这种因地域而产生的差异,这一点你可千万不要轻视。举个浅显的例子吧,假若你想去东北开个菜馆,你可以不全卖东北菜,但最起码的东北四大炖菜你可一定要保留,并且一定要请当地人做菜,假若你想靠什么湘菜或其他菜在东北站稳脚跟,那你压根就是做梦。因为东北人最爱吃的就是炖菜,哪怕是东北乱炖也比你那精工细做要美味得多。另外,再加上东北炖菜实惠,而南方菜系讲究味道,分量较少,自然难以被东北人接受。再比如,因为东北人豪爽,讲义气,所以你只要服务态度好,他下次肯定还会光顾你的莱馆,而假若你态度太差,即使给予他一定的打折,他也未必下次再来,因为他会认为你不够义气。

同样的道理,你想要在四川开菜馆,假若川菜不十分拿手的话,你一定会输得血本无归。由此可见,了解风土民情,对于开拓自己的事业至关紧要。说到入乡随俗,禁不住又要提洛杉矶华人的遭遇了。其实不仅仅是在洛杉矶,就拿我们国内人来说吧,你总不能到了西藏还对喇嘛不敬,到了北京还满口家乡方言,这只能让你四处碰壁,惹尽麻烦。

如何才能了解风土民情,做到入乡随俗呢?首先要有一份宁静的心,多读书。到一个地方之前,先找出与当地人生活习惯相关的书籍来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次是要多走动,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的地方多了,见识自然就多,有些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必须实地考察才能有所收获。再一个方法是多向别人请教,不知者不为过,不懂装懂的人迟早会碰壁。

2.与本地人交朋友

一个外乡人到一处做生意,如果不笼络本地的人甭说你赚他们的钱了,即使不赚钱还有人想找茬欺负你。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总容易受到冷遇。因此,假若你想在陌生的环境里有所作为,最好要有几个本地朋友,他们不但可以及时地给你反馈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告诉你一些在此发展的注意事项。

3.不要锋芒毕露

到异地做事还应该藏起自己的锋芒,咄咄逼人者只会给自己添麻烦。每个地方都有一些地方保护势力,锋芒太露会危及他们的利益,当然会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因此真正聪明的人应懂得有所保留,慢慢取得他人的信任。

以上几条是说我们应如何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学会适应生活环境,还应该学会适应环境的变化。自然界的物种越来越少就是因为人为的破坏使得许多生物难以适应的结果。人类虽然是自然界的高等智能动物,但有时也会有对周围生存环境变化不太敏感的时候,这也严重地影响事业的拓展。

4.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中国人有个通病,大多数乐于安于现状,而美国人则居安思危,总感觉危机就要来临,因此一生都在奋斗,其实我们的生活和美国人不知道差多少倍。我们不能把这些都归为我们国民人性中的劣根,这其中包括着许多因素,历史的、文化的、现实的等等。A君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不错的公司,总觉得还不错,因此便有安于现状的想法,他的上司教育他说假如你感觉不到提高的话便肯定在后退,在这个竞争年代里,后退的结果只能是遭淘汰,因此A君决心进一步深造。现在好多人仍在国营单位等那少得可怜的一杯羹,真不知道万一这杯羹突然打翻了他们该咋办?

成功的人生是不断进取与创造的人生,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应该成为他们的座右铭。

5.把成功作为一种信仰

只有把成功作为一种信仰,时时不忘成功的人才会不断进取,才不会受制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他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并预测到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在他心中只会有一点是历久不变的,那就是成功人生的信条。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生活中的不利因素,并对于可能发生的变化采取积极可行的防范措施,而不是消极地等待,他们的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让心与环境相融

一个人不可能总是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即使是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环境也会时常发生变化,如果适应不了环境的变化或者适应新环境,让心及早安定下来并融于其间,则终归会失败。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这种适应能力,并时刻在这种新的环境下保持一份平和愉悦的心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炼就这种可塑性呢?

有人说:“树挪死,人挪活。”还有人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其中尽管有诸多合理的成份在里面,但总感觉仍然是个人的适应能力欠佳之缘故,这样说并不是反对上述两种观点,但也决不是完全同意这些说法,是金子总会发光,至于什么时间发光完全看个人的适应能力。A君大学毕业后去了一家外资企业,和他一起加盟的还有不少才华横溢的大学生,可不到半年就有人开始跳槽,等到该君考上研究生离开公司时,和他一起去的已差不多走完了,而他们频繁地更换工作也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收益,因为外企的加薪制完全是看你能否为公司发展作出贡献来定的,不要说加薪了,干不到一年就离开公司的人连年终奖金都拿不到,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有人说,不断跳槽可以锻炼人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实不敢完全苟同,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代价也稍微偏大点。也许有时可以找到一个更具发展潜力的工作,但总的来讲会使自己身心疲惫,反而得不偿失。如今,有许多年轻人在不断跳槽,似乎这东西也有“成瘾性”。他们动辄就拿“美国人怎么怎么”来吓唬人,真不知道这种超前意识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好处。一生之中换几个工作环境不足为奇,而一年之中就更换几个,连美国人自己都感到吃惊。

这明显是一种适应能力的问题,那么问题的根源何在呢?

1.过分看重自己

刚参加工作的不少大学生,总是踌躇满志豪情万丈,渴望在好的工作岗位上一展自己的才华,因此大多数人都要求工作单位考虑自己的专长。其实仔细想想,这恰恰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为什么除了专长就不能做点别的什么,要知道你自己所谓的专长其实并不一定是用人单位所期待的专长,用人单位更重于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对不同岗位的胜任能力。说穿了,用人单位更期待那种一专多能的人才,在机会合适的时候才会考虑你的专业。大多数情况用的正是你的非专业才能。当然,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有一定的关系,专业面过窄造成了这种状况,但是总有一部分人具有较高的的综合素质,所以成功最终归于他们。难道这也是天意?这难道还不值得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天之骄子们深思吗?

即使是真正的才子,真有一技之长,也不要期待能一步到位,而应抱有一股极大的热情,心情愉悦地投入其中,因为开始的工作对于以后干本专业将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这是许多工作多年的人们经验的总结。某大学新闻系素有“才子”之称的沈某,在大学期间已经小有名气,不时有作品见诸于报端,有的甚至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大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分到了一家大的报社。他个人认为以他的才能,肯定会被分到“新闻部”,至少当记者。可是分配方案让他好生失望,他被单位分到总编办公室工作,其实领导这样做是为了考察他的综合才能,让他尽快熟悉报社运作的全过程,可他却埋怨领导不具慧眼,结果可想而知。如果领导大度爱才,也许会重用他,假定遇到另外一种领导他肯定会倒霉。还有某著名审计学院的赵某,没毕业之前因其才华出众而被某检察院检察长看中,毕业后令人羡慕,进了该检察院。他满以为检察长会安排他进反贪局工作,让他一试身手,惩治贪官污吏,可没想到检察长却让他先留在办公室工作,幸亏他适应能力极强,把办公室的工作弄得井井有条。一年后他如愿以偿地进了反贪局,据说工作仍相当出色。

因此,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过分看重自己是不足取的,关键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虚心学习,这样才能享受工作的乐趣。

2.好高骛远

有的人也确实很有才气,对自己手头的工作也能够胜任,可总以为自己没得到重用,总以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因此当听说某某到什么单位拿了多少钱和升了什么职时,便也跟着频频跳槽,几年下来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白白浪费了几年光阴,要知道许多资历与经验要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积累,需要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终难有所收获。有一位博士毕业后,她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去攻读博士后,两年后她又到了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牛津生涯还没结束她又到了伦敦大学做客座教授。在常人看来,她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一定是国内许多用人单位仰慕的人才,可当她回国找工作时,却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受她,更不用说别的了,原因是她在国外多年中,因频繁更换工作岗位而使自己所从事的研究不成体系,没有发表什么有价值的论文,而她的许多同学,有的只在国外名气不很大的学院做研究,却因成就卓著而入选了中科院的“百人计划”。要说她算够有“才”的人了,可是就因为她对现状不满而使自己的才华白白流失,不知道她现在难过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这些?

当然,绝不是主张一个人非要在一个地方干一辈子,因为那样有时会限制一个人的潜能的最大发挥,许多人希望能够在工作一个阶段后换工作环境,去迎接更大的挑战。但是,在换工作环境之前一定是感觉到自己已经尽职尽责了,如果再不离开就难以进步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更换工作环境才是合适的。

总之,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一份好的心情、一种平和的心态是绝对不能少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有一个稳定融洽的氛围,也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不俗的成绩。

平稳的心态最重要

人是这个社会的一个分子,社会对每一个人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当然了,有正面影响,也就会有负面影响,我们不能总祈求正面影响而埋怨负面影响,让它破坏我们的心情,相反我们应该学会适应这些影响,时刻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的确,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社会制度还不完善,还存在种种弊端,比如以权谋私、任人惟亲、鲸吞公款、仗势欺人、徇私枉法等等不正常现象。可是如果老是盯着这些阴暗面又怎么能行呢?人类社会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但总的来说是在朝着良性和健康的方向向前发展。人们正不断抛弃一些阻碍社会进步的东西,社会正一步步地向着理想的方向,向着大多数人期望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极其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不能奢望一蹴而就。我们必须认清这个道理,我们必须学会去适应。

1.尊重历史与现状

经常听到有人发牢骚,说当今社会如何糟糕人心不古,到处尔虞我诈,如何不公平等等。禁不住反问一句:“你有办法解决吗?”大多数人哑然,然而还有少数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说假若我是国家领导人怎么怎么云云。同这样的人争执没什么意义。难道说别人都不如你吗?其实情况刚好相反,假若这样的人一朝得志,那一定是社会的悲剧,别说他自己的劣根未除,即使他能像俄罗斯总统普京那样铁腕,我们也绝对不会支持他。我们主张的是稳定,只有在稳定的社会环境里,个人的发展才有保障。

其实那些老是抱怨社会阴暗面的人,压根儿就是不懂压力,总是拿国外和我们比,殊不知国外的发展经历了多少年,他们从前还不如我们。一个生在穷人家的孩子和一个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发展轨迹怎么能比?就拿读书来说吧!穷人的孩子读着书还得想着下顿饭能不能吃饱,而富人家的孩子早在想要多方面发展要成为多面手了。所以贫富差距造就了他们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平等。即使有少数穷人的孩子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了才,那和我们国家勒紧裤带造出原子弹又有什么两样?我们能一下子生产出那么多航母,那么多F-18战斗机吗?所以我们不可能样样都和发达国家攀比,我们正在向人家学习,这有一个过程。认不清这一点的人徒有一腔忧国忧民之心是没有用的。

有人说,社会的成功建立在个人的成功基础之上,我们大家都好了,社会自然也就好了。假若你仍然不明白,你不妨反问自己:到底你能怎么改变现状?如果无能为力,那么就拼命工作,为社会多做贡献,大家都这样的话,现状终将成为历史。

其实,我们的社会还是有许多值得肯定的方面,只不过电视或新闻报道老是歌颂正面,造就了人们的逆反心理。我们的综合国力在当今世界也占据前列,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市场经济逐渐形成,社会弊端逐渐根除,反腐败力度越来越大,中国的国际地位正日益提高……且不说和解放前比,就和10年前比甚至和5年前比我们都能体会到变化是多么大,否定这些成果就是不尊重历史,连历史都不尊重的人是难以实现个人成功的。

2.逃避现状难成功

还有一部分人不敢正视现实,总想逃避现实,这主要表现在一些怀才不遇的人和一些出众的高学历人员。他们渴望一步登天,即想方设法出国,主要是去美国。每年出去的各方面人才不下10万,回来者才3万,我们并不是不主张出国发展,可假若心中没有信仰,盲目出国,也未必会有什么成就,即使取得了什么成就,也会陷入无人喝彩的局面。你可以改变你护照的颜面,可你却无法改变你的肤色,你更不能改变你的遗传基因。你可以改变你的价值观,可你却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许多在美国的同胞都拿到了美国绿卡,可他们生活得并不幸福,工作压力太大,种族歧视严重,付出和报酬不成比例,各方面都不稳定,为了生活不得不拼命赚钱,根本就没有几个人从事科研或干一番自己的事业,他们也渴望能够回来报效祖国,可由于专业丢得太多竟没有单位愿意要他们。这的确是可以反映出在美的绿卡族们的心态,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使他们的人生发生了严重的错位,根本无法去营造成功。逃避现状的结果只能使他们半生漂泊不定。当然并不否认有少数人在美国取得了成就,可那毕竟是外国,毕竟少了许多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3.明天会更好

现实终归是现实,弊端一下子难以克服,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只要坚信一条“明天会更好”,只要心中充满希望,现实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阴暗面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成功的道路多的是,锲而不舍的人终将会有收获。

其实那些对现实充满牢骚的人恰恰是一些心理不平衡的人。比如他们常常想,某人赚了钱,某人升了官,某人买了车,某人出了国等等,我本来比他们都强,可我却不如他们风光!这种心理不平衡本来是人之常情,聪明的人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追求新的平衡,靠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奋斗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牢骚不满的人整天怨天尤人,这些人一旦有了机会,必然会不择手段,不顾道德约束去追求那些东西。正是这些人造成了社会的阴暗面。这样的人真该认真反思自己的品行才对。

有一句歌词唱得特好:“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要做就做最好。”我们不要一味去埋怨,我们更应该多想一些,我们到底为社会做出了什么?我们凭什么祈求社会给我们以最大的回报?假若你真的付出了,早晚总会得到回报,即使自己得不到,也可能会给自己的亲人造福,既然来到这个世上,既然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让我们做得更好。

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

人逢喜事精神爽。在一个处处充满着人间温暖的环境下工作,将会是一件多么令人惬意的事情。当今这个社会,一个企业要想留住员工,让员工无悔地奉献自己的青春,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办不到的。

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以生产HP3000系列电脑闻名全球的惠普公司,其成功的秘诀就是被称为“惠普方式”的以员工为导向的公司哲学。

以下是惠普公司的创始人普利特的说法:

这个哲学就是由一种坚定的想法演变而成的政策做法。我们的想法是:不论男女,大家都想有份富有创造力的好工作,而且能得到好的工作环境,大家都会把工作做好。

惠普公司的传统是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尊重员工,并且认定员工的个人成就。这听起来似乎是陈词滥调,然而公司的创办人惠利特和普卡德都真挚地信仰这套想法。每个员工的尊严与价值是“惠普方式”极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大家都有这种想法,惠普公司多年前就不用打卡钟了,后来又干脆改用弹性工作时间。这表示他们信任员工,而且让他们有机会以工作进度来配合个人的作息时间。“惠普方式”是不能以数字和统计来表达的,它是一种精神、一个观点,“惠普方式”是个感觉,它认为每个人都是惠普的一分子。诚如我们开始所说,惠普方式是重视每个人的观念,它之所以存在,乃因员工已看见它发挥了功效,也深信惠普今日的局面,正是这种感觉所造就的。

惠普很早就开始决心要重视员工(以员工为导向)。早在20世纪40年代,惠利特与普卡德就决定:“惠普不能只是个雇人然后再解雇人的公司。”在那个时代,这是个勇敢的想法,当时美国电子业几乎完全要靠政府支持。70年代,美国经济不景气造成生意疲软,惠普方式受到考验。然而惠利特与普卡德以及组织中其他的主管绝不裁员,而只是减少20%的薪水,同时每人减少20%的工作时间,在不惜牺牲金额雇人的情况下,惠普成功地渡过了难关。

惠普不但早就施行用人哲学,而且也自我修正,并且一再写出公司目标,包括公司哲学说明,分发给全体员工。再者,公司应有激发全体员工工作热忱的领导人物与目标。身居重要管理之职的人们不仅自身有工作热忱,而且应有能力激发同事的工作热忱。公司修订目标声明的序言又说:“惠普公司不应是严格苛刻的军事化组织,而应给予员工自由,以他们所决定的最好的方式工作。”“公开实验室存货”政策是惠普公司信任员工的明显证据。实验室存货区保存着电器零件与机械零件。这个政策不只让工程师们能接触设备,而且也鼓励员工“拿回家让个人使用”。惠普的想法是,无论员工使用该设备是否与他们正在进行的计划有关,在家里或办公室里使用该设备,有助学习,因为这促使公司更能创造发明。据说惠利特曾于某个星期六视察工厂,发现实验室存货区大门紧锁,他马上找来锯子锯下锁头。人们在星期一上班时看到他留下的字条:“永远不得再把这扇门锁起来。”

简而言之,惠普公司的最大特色是承诺一致,他们不但在口头上重视员工,关怀员工,而且做法与态度也一致。不论你走到惠普王国的任一分公司,你都会发现员工在谈论产品品质,并且对该部门在该行业的成就引以为荣。全体员工都表现出无限的精力与热忱,甚而我们许多人在接触惠普公司的经理、工程师、生产线工人之后,都忍不住发问:“这是装的?还是的确如此?”

也许在这里你会为这种人性管理所吸引,也许你会为自己没有这种际遇而叹息不已。其实,人生存在这个世上为何偏要活得如此疲惫,多一点轻松,多一点享受,那不是更好,不要因自己工作的环境差而懊丧,拿出一点自我欣赏,自我娱乐的勇气,这样你就会觉得生活原来是这么的美好。

时时改善工作的环境

做老板的,也应适当关注下属的工作环境。若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整洁而富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无疑会使人心情舒畅而提高干劲。

据某些报刊说毛泽东年轻时曾专门在嘈杂的大街上读书,以锻炼自己思维集中的能力。不少人认为这有点不可思议,即使有这样的事情,读书的效果总还是不如在宁静而雅致的书舍内好。

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这样的细节对我们的影响自然是更为显著。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终日暮气沉沉,毫无生气可言,就如同被别人遗弃一般,既无人视察,也没什么人事变动,提升的机会也很少。或者工作固然不受重视,但却终日忙碌;每一次申请增加人员立即被驳回;请求的预算也常常会被削减;任何建议都不被采纳。整个的感觉如同“后娘养的孩子”一样没人疼爱。像这种工作场所,可想而知,其中的工作人员是何等的苦闷和不快。

处在这种场所中的人很容易变得孤僻、冷漠,刚开始还会不时的抱怨几句,但过不了多久,就什么话也不说,什么事也不做。而一旦这样下去,那么,能干的职员就更无法重见天日了。

到这种地方就任的主管,很容易会产生被贬的感觉,有的因而自暴自弃,如此一来,这样的主管就更奈何不了下属了。

试问一下你所在的企业中存在这样的工作场所吗?如果没有,那很好!如果有,那就尽最大的努力去彻底地改变这种状况吧!

改善工作环境,使它具有吸引力——去除陈腐,让下属开拓新视野,并参与创造新局面;改善工作场所格局,使之整洁而富有生机。

在适当机会,进行察看,亲近下属,相互勉励,共同努力。多和外界建立密切的联系,和别的部门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譬如联欢、比赛、郊游等,此外还应该多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教导。

总之,使工作场所变得富有生机和效率,不要把他们遗忘。

学会寻找乐趣的艺术

有人身处于某一陌生环境便全身不自在,有人却如鱼得水,悠游自在,这是每个人的个性、适应力有所差别的缘故。

有部小说中的一位少女,就是一个无论身处何种困苦环境,都能从其中发现可爱有趣事物的典型。在身为牧师的父亲熏陶之下,她学到了“寻找乐趣的艺术”。她的父亲则是用以下方法教导女儿的。父亲问女儿:“你认为《圣经》是不是一部戒律,充满说教意味,严肃而难以理解呢?”这位少女回答说:“我想是的。”父亲接着说:“《圣经》中有关于令人心生喜乐的文句,你可曾留意到?你不妨试着找出《圣经》中令你愉快的文句,作专门的阅读。”少女照父亲的话去做了一段时间后,对父亲说:“《圣经》中美妙可爱、发人深省的语句太多了,简直数也数不尽。”这位少女由阅读《圣经》而改变了以往的观点,从此阅读任何书籍,都能从中发现乐趣。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捕捉到美好愉悦的片断。后来她把亲身的经验告诉身边的朋友,原本苦闷的人也因此变得活泼起来,从此,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如果你能用少女的方法和态度处世的话,就可使人生发生蜕变,脱颖出全新的人生观,从而使你的生活充满乐趣和希望。并且用这种寻找乐趣的方法,能使你很快适应环境,接受环境,融入环境,从而使你重整旗鼓,振作精神,发挥能动性,创造更好的天地。希腊哲学犬德派的始祖安提希尼斯,是个很有哲学涵养的思想家。戴奥真尼斯希望能投入他的门下,但安提希尼斯一向不收门徒,因此遭到拒绝。戴奥真尼斯却非常真诚,不作他的弟子誓不罢休。结果,这位犬儒学派始祖拿起拐杖照他的头打去,戴奥真尼斯说:“请您教训我吧!你的拐杖也许打得倒我的身体,但是打不倒我的决心。”戴奥真尼斯不怕皮肉之苦,下定决心不离开安提希尼斯一步,这种精神应用到今天,就是成功的力量来源。戴奥真尼斯过着困苦的生活。当时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听到戴奥真尼斯的大名,还亲自到他所住的酒肆拜访他。有一次,戴奥真尼斯走在街上,向着广场上的塑像说:“请给我1分钱吧。”然后磕头哈腰,每天反复着相同的动作。有人不禁好奇地问他:“你在做什么?”戴奥真尼斯说:“我在练习遭遇拒绝也不灰心的功夫。”

推销员拜访顾客,常会尝到闭门羹,往往因此受到极大的心理打击。

从事推销访问工作,按了10家、20家门铃也未必有人肯买。被拒绝于门外本是理所当然的事,千万别生挫折感,仍然要积极努力地推销。欲保持业绩稳定成长,就要练习被拒绝也不灰心的功夫。

访问说服的过程,固然需要靠着说话技巧和推销魅力才能使顾客掏腰包,但是任凭你有三寸不烂之舌,如果未及开口就吃了闭门羹,因此而心灰意冷丧失自信,那么推销员这一行就干不来。所以,要效仿戴奥真尼斯,培养宽阔包容的胸襟。

作为推销员,如果你练好了适应被拒绝境遇的功夫,那么你已经成功了。因为你敢于不断尝试,哪怕100人中有95人拒绝你,那你多尝试的5个人不就是你的成功吗?

尽快地适应环境,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赢得成功,就能获得一份成功后的雀跃之情。

在淡泊中享受情趣

人面对着的现实世界,存在许多令我们心境不宁的事情。

每天,当我们打开电视和报纸,都会看到许多令人不安的新闻。欧洲又发现了一例“疯牛病”。你情不自禁地会想:我今天吃的牛肉汉堡可别有“疯牛病”……股市又下跌了,你开始担心自己买的股票……美国发生了校园枪击事件,你在震惊之余,又为你在美国留学的孩子揪起了心……医生说,坐便马桶不卫生,会传染性病。你忽然紧张起来,因为你白天刚刚使用了开会的大楼里的公共卫生间……

在家中,在单位,甚至走在大街上,你也会遇到许多烦心的事:孩子功课不好,又不用功;单位领导莫名其妙地冲你发火,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足足批评了你一小时;路上,一人嫌你挡了他的道,骂骂咧咧没完……

正如古人所说,人面对着外界的这些干扰,心情怎么能够承受得了。

那么,该如何办?古人说,保持心情的宁静。只要稍微宁静下来,你眼前的一切就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情形。

让我们试着用平和宁静的心情来看待那些曾让我们心烦意乱的外界干扰。

电视和报纸上总会有许多坏消息。世界就是这样,不可能天天都是“莺歌燕舞”。坏事报道出来了,说明人们已经有了警觉,如果自己无力改变,相信会有人去改变,自己以后当心一点儿就是了。孩子让你操心,但最终要靠他自己努力,你尽到责任就可以了,不必为此闹心。领导可能是有烦心事,不过是拿你当出气筒,不要太在意,受点儿委屈,也就过去了。路上那人是很无礼,但你现在早已离开了那人,忘了那人吧,那人早已走了,你还为他而生气,不是替那人继续折磨自己吗?魏晋时有一个人叫王蓝田,特别容易着急发怒。一次他吃茶叶蛋,用筷子夹,夹不住,于是就大怒,拿起鸡蛋扔到地上,鸡蛋未破,在地上打转。王蓝田更生气了,干脆用穿的木屐去碾鸡蛋,鸡蛋又滚一边了。这位老兄眼睛都瞪炸了,简直要气死了,他一把捡起鸡蛋,放到嘴里狠狠咬了一口,又吐了出来。

这可能是个极端的事例,但我们在平日里不也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破坏了我们平静的心情和平静的生活吗?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打乱我们的心境,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也会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有时还会误大事。《三国演义》里有一故事。曹操发兵打刘备,刘备欲联合袁绍共同对曹,便派说客去见袁绍。说客给袁绍分析兵情:曹操征讨刘备,他的老窝许昌就空虚了。袁绍发兵乘虚而入,就可打败曹操。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谁知袁绍根本无心谈论此事。但见袁绍形容憔悴,衣冠不整,一口一个“我要死了”。原来是他的第五个儿子生了疥疮,他的心情也就恍惚不宁了,哪有心思去打仗。说客用手杖敲着地说:“这样难得的打败曹操、夺取天下的机会,就因为儿子生病而不要了。真可惜呀!”跺着脚叹着气走了。

不要因外界的纷纷扰扰而自坏阵脚,乱了自己生活的步子,更不要心生烦躁、忧虑、焦灼,要保持你心的宁静。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作诗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居住在嘈杂的人间,却听不到车水马龙的喧嚣。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心是宁静的,身在闹市也如在偏僻的地方一样。

台湾作家刘庸译著的《不要为琐事烦恼》一书中,介绍了一种如何在一片混乱之中保持平静和安宁的方法,这就是找到你的“风暴之眼”。所谓“风暴之眼”,原是指台风、飓风甚至是龙卷风的中心地带,一块自始至终风平浪静的地带。这片地带以外的任何事物都被席卷而去,只有这个中心地带仍旧保持着平静。如果我们能在“社会风暴”和“人际风暴”中找出它的“风暴眼”,则不论周围环境有多恶劣,噪声有多大,我们都能够做到耳根清净、心情平和、临危不乱。而这个“风暴眼”其实就是我们自己镇静从容的心境。

而要保持这种平静心境,就要学会去注意我们的感觉,注意我们生命的质量,注意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停止担忧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衣服不太合身,交通又堵塞了,有人好像对自己不友好,这次提升又没有我,别人买了汽车而自己还没有,等等等等。我们还要学会不要昧于事理,让生活失去了平衡,就是说,不要让工作上的压力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

世间的事不是我们都能掌握主动权或只要努力就能做好的,有许多事我们只能尽到本分,但仅此而已。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因遭遇外界的压力和痛苦而使自己也变得郁郁寡欢或烦躁不安。对人世间的痛苦我们都会产生同情,这是正常的合乎人性的反应。但我们也要与它保持适当的距离,只有这样,才是处理痛苦的妙方,也是让自己能继续把工作做好的唯一方法。

美国学者马尔登说:“不安和多变,是形容现代生活的贴切词语。我们必须面对不安的生活,使我们的船驶过人生的险道——否则的话,就只有退回子宫,恢复妄想和苦闷。因为能为我们担保的东西很少,我们只有学会尽力去克服那些危险,才能过着更满意的生活。”他说:“只要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值得一活的人,人生的危机就不会妨碍你去过充实的生活。如此,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取代焦虑不安,而你也就可以快快乐乐地活下去,把不安之感减低到最低限度。”有了这种“安全感”,也就自然会有心灵的平和宁静。

要保持宁静的心境,可以在遇到烦心的事时有意识地改变一下想法。比如在乘公共汽车时碰到交通堵塞,一般人会焦躁不安,但你可以想:“这正好使自己有机会看看街道,换换脑子。”如果朋友失约没来找你玩,你也不必心生烦闷,你可以想:“不来也没关系,正好自己可以看看书。”这样转换想法,就可以使烦躁的心境变得平和起来。

有的小男孩生气时不哭也不闹,而是悄悄躲到桌子底下。父母找来找去,终于看到他从桌下探出脑袋。这时父母把他拉出来,小男孩笑了,已不生气了。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调整心态的办法。我们在心烦时也可以找个地方躲起来,比如到电影院看场电影,或者骑车到郊外转转,我们的心情就会恢复过来。

清代人石成金曾写过《惺斋十乐》,讲人生的十种乐境,这十种乐境正是平和宁静的心情所致,或者说,十种境况也是使心情安宁的好办法,不妨一读:乐于知福。人能知福,即享许多大福。当常自想念,今幸生中国太平之世,兵戈不扰,又幸布衣蔬食,饱暖无灾,此福岂可轻看。反而思之,彼罹灾难困苦饥寒病痛者,何等凄楚。知通此理,即时时快乐矣。乐于静怡。不必高堂大厦,虽茅檐斗室,若能凝神静坐,即是极大快乐。试看名缰利锁,惊风骇浪,不知无限苦楚。我今安然静冶性情,此乐不小。惟有喜动不喜静之人,虽有好居室、好闲时,才一坐下,即想事务奔忙,乃是生来辛苦之人。未知静怡滋味,又何必强与之言耶。乐于读书。圣贤经书、举业文章,皆修齐治平之学,人不可不留心精研,以为报国安民之资。但予自恨才疏学浅,年老七十余岁,且多病多忘,如何仍究心于此,尚欲何为乎?目今惟将快乐诗歌文词,如邵子(北宋哲学家邵雍)、乐天(唐代诗人白居易)、太白(唐代诗人李白)、放翁(宋代诗人陆游)诸书,每日熟读吟咏,开畅心怀而已。又将旧日读记之得意书文,重新诵理,恍与圣贤重相晤对,复领嘉训,乐何如耶。乐于饮酒。予性喜饮酒,耐酒量甚小,每至四五杯,则熙熙嗥嗥,满体皆春,乐莫大焉。凡酒不可夜饮,亦不可过醉——宵旦昏沉不知其乐,且有伤脏腑也。乐于赏花。观一切种植之花,须观其各有生生活泼之机,袅袅娇媚之态,不必限定牡丹、芍药之珍贵者。随便各种草本、木本之花,或有香,或有色,或有态度,皆为妙品。但有遇即赏,切勿辜此秀色清芳也。乐于玩月。凡有月时,将心中一切事务尽行抛开,或持杯相对,或静坐清玩,或独自浩歌,或邀客同吟。此时心骨俱清,恍如濯魄水壶、置身广寒宫矣,此乐何极。想世人多值酣梦,听月自来自去,甚可惜哉。乐于观画。画以山水为最,可集明画几幅,不必繁多,只要入神妙品。但须赏鉴之人,细观画内有可居可游之地,心领神怡,将予幻身恍入画中,享乐无尽。不独沧海凄然,移我性情也。乐于扫地。斋中扫地,不可委之童仆,必须亲为。当摸箕执帚之时,即思此地非他,乃我之方寸地也;此尘埃非他,乃我沉昏俗垢也。一举手之劳,尘去垢除,顿还我本来清净面目矣。迨扫完静坐,自觉心地与斋地俱皆清爽,何乐如之。乐于狂歌。凡乐心词曲诗歌,熟读胸次。每当诵读之余,或饮至半酣之时,即信口狂歌,高低任意不拘,调不按谱,惟觉我心胸开朗,乐自天来,真不知身在尘凡也。乐于高卧。睡有三害,曰思,曰饱,曰风。睡而思虑,损神百倍;饭后即睡,停食病生;睡则腠理不密,风寒易入,大则中厥,小亦感冒。除此三害,日日时时,俱可享受羲皇之乐。不拘昼夜,静卧榻上,任我转侧伸舒,但觉身心快乐,不减渊明之得意也。还是魏晋时的事:一个书生在屋里坐时,忽有一只苍蝇飞进来。苍蝇嗡嗡叫,书生好不烦躁,竟拿起剑,满屋子追着砍杀苍蝇。同样是一只苍蝇,是现代的苍蝇,它飞到了一位正在花园里闭目养神的老人的左手上。老人抬抬左手,苍蝇又落到老人的右手上。老人笑了:“它吻了我的左手,又亲吻右手了。”

同是外界的干扰,书生无法保持平静的心态,作出好笑的举动;老人以平静的心情对待干扰,苍蝇成了生活愉快的点缀。谁更幸福?

诸葛亮有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能在一切环境中保持宁静的心态的人,是有高度修养的人,也是能成就大事的人。他能冷静地应对世事的千变万化,永远不迷失自己的目标。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抗干扰能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个“台”,就是宁静的心灵。

第二章 在生活中享受一份淡泊的人生

无视生活中的琐事

生命短暂,精力有限。如果你想真正做一些有价值的事,让生命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就必须设法忽略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有相当一部分人把他们的大好时光浪费在生活琐事上,常常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没有任何价值的事,不少自寻烦恼的家庭主妇,即使家具、瓷器、玻璃上的一个手印,也会让她们擦洗半天,甚至把汤煮过了一点或面色有点变质,也会使她们心烦,从而扰乱日常的生活。她们常常使保姆苦不堪言,即使是一点疏漏,也会斥责个不停。

生活中,像这样的主妇实在太多了,只要一点点琐碎之事,就会让整个家庭鸡犬不宁。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也会使她们情绪激动,喋喋不休,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破口大骂,搞得每个人都疲惫不堪。

如果你想真正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想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就必须设法忽略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它们不给你找麻烦,就甭管他们。不要因为厨师做坏了一顿晚餐而影响了你的心境,也不要因为服务生的一点小错误就唠叨个没完,使他们觉得尴尬,也让客人感到扫兴。

有时,仅仅是因为丈夫或孩子在吃饭时迟到了一会,就使一些女人心烦不安,然后数落个不停。这样的氛围谁能心情舒畅呢?把时间准确到分钟上,认为每件事都应该准确无误,如果稍有出入,就会遭到毫不留情的责骂,与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简直就像在地狱里一般。

这样并不能使生活过得有意义,相反,只能为生活所累。当一艘轮船的载重已经威胁到航行的安全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把那些毫无价值的货物扔向大海。我们应该学会无视那些琐事,让它们顺其自然。否则,只会让自己感到烦躁而没有任何好处。

许多看似不起眼的人总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烦恼,就像别在衣服里面的别针,你拿不掉它,它却不时地戳痛你。不少老师也喜欢小题大做,把学生犯的微小错误任意夸大,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坏习惯。他们喜欢上纲上线,任意歪曲事实,甚至无休止地争论,直到把一件小事变成大事,弄得大家心烦意乱为止。

喜欢在琐事上作文章的人确实可恶,有时却难以摆脱他们。就像掉在鞋子里的沙粒,你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脱下鞋子,倒出沙粒。于是,这些沙子在你行走时,就不停地折磨着你的脚。

许多部门经理也是这般令人厌恶。他们一刻不停地咕哝着,把一些不值一提的事夸张成影响业务的大事,搞得手下人大为恼怒,却敢怒不敢言。假如某个速记员不慎犯了个错误,那么这一整天就别想有一个安宁的时候。如果每天只是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吹毛求疵,这样的生活也太可悲了!

生命短暂,精力有限,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供自己挥霍。如果想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天,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去做值得自己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事。许多人在小事上空耗精力,真正的大事却没有足够精力去做。就像有漏洞的锅炉,蒸汽在还没有驱动活塞,产生能量之前就已泄漏得一干二净。这种人整天做无用功,白费力气,于己于人毫无用处,甚至总是帮倒忙。

众所周知,女人们常常花大半天的时间,在精品店、时装店里挑一些平时根本不穿的衣服,有时逛了大半天却一件不买,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如果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诸如此类的小事上,真是太可惜了。如果能把这样的时间用在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上,或者用来帮助他人,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则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的社会中,把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浪费在无聊之事上的女人实在太多了!她们会不惜代价去挑选一条扎头发的丝带,购一顶适合自己脸型的帽子或一双时髦的手套,这简直就成了她们的生活习惯。在选择物品时,有着较高的品味很重要,也很必要,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分地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琐事上,则是可鄙的,如果形成习惯就更不幸了。

炼就一套忘怀之术

生活中不顺心事十有八九,要做到时时顺心,就要做到放得下,不愉快的事让它过去,不要放在心上。

每个人本来都具有充沛的精神活力,但因为某些心理压力,如紧张、失败、挫折等等,渐渐形成情绪问题。有时反应暴躁,有时反应冷淡,导致心灰意懒,半途而废。为了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一定要学习忘怀之道。忘怀之道,可以使我们真正放下心中的烦恼和不平衡的情绪,让我们在失意之余,有机会喘一口气,恢复体力。脑子的作用,不只是帮助我们记忆,更是帮助我们忘怀。应时时刻刻排解多愁善感的情绪,把恼人的往事放在一边,不要让自己被种种纷扰所困,而要让愉快的心情时时陪伴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有积极的精神和体力去生活、去工作。

乐于忘怀是一种心理平衡。有一句话说的是:生气是拿用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狼狈不堪不值得。乐于忘怀是成功人士的一大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要把惨痛的往事忘怀,是一件不容易办到的事情。比如某人算计你,使你无法加薪,失去升职的机会,此刻,你见之恨不得剥其皮,抽其筋,戮其骨肉,剁其肉,叫你如何忘怀呢?

托尔斯泰说:“我们能够爱恨我们的人,但无法爱我们恨的人。”爱是生命的动力,恨也可以成为生命的动力。向所恨之人报复,而不是忘怀,也可以激人奋发图强。文王姬昌、越王勾践就是因恨而建立国家的成功典型。我们生活在现在,面向着未来,过去的一切,都被时间之水冲得一去不复返,我们没有必要念念不忘那些不愉快和那些人间的仇怨。

做人,不但要忘怀不愉快的往事,也要放下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的情绪,那些情绪,往往陷你于虚妄之中。从心理学角度看,无论你惦记的是快乐的往事还是悲愁憎恨,长期生活在过去的记忆里,就会与现实生活脱节,会严重威胁心理健康和心智的发展。

忘怀,是忙碌的树荫。它让我们在燥热疲倦时,有机会休息,使体力恢复过来。然而,怎样才能做到忘怀呢?只有一个方法:放下。康德是一位懂得忘怀之道的人,当有一天发现他最信任的仆人兰佩,一直在有计划地偷盗他的财物时,便把他辞退了。但康德又十分怀念他,于是,他在日记上写下悲伤的一行文字:“记住要忘掉兰佩”。

真正说来,一个人并不能那么容易忘掉伤心的往事。不过,当它浮现出来时,我们必须懂得如何使自己不陷于悲不自胜的情绪,必须提防自己再度陷入愤恨、恐惧和无助的哀愁里。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扭头去专心工作,计划未来,或者去运动、旅行。

学习忘怀之道,把许多愤恨的往事放下。日子久了,激动情绪就会越来越少,心灵和精神的活力就会得以再生,恢复原有的喜悦和自在。

有时候,我们的悲伤和内疚是因为自己做错事引起的,这时可以用补偿的方法来帮助忘怀。例如用诚恳的道歉,或者用其他方法补救,使自己身心保持平和。

有首禅诗,吟咏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忘怀之道,不愉快的心情自然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勃勃生机,成功将向你再度招手。

生活中的美忽略不得

多数人热衷聚敛钱财,但还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那就是把美和爱倾注于生活之中,让生活美丽动人。不要只一心想着挣钱。富人家藏金山,然而不一定有审美的眼光和高尚的灵魂。他们把这些无价之宝都换成了金钱。

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培养自己审美的情趣、温良敦厚的品格和爱心,其一生的拼搏又有何意义呢?除了利欲熏心,热衷于发财敛富,一心向上爬以外,就没有其他值得自己追求的目标吗?难道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谋求财富、扩大权势吗?难道就没有比这更珍贵、更美的东西,需要我们全力以赴、为之奋斗一生了吗?

你也许会说,无论是繁华的大都市,还是贫瘠的小乡村,那些男男女女只为一个目标而奔波,那就是物质财富,美在生活中是经常被忽略的。看看周围吧,那些方方正正的高层建筑,根本没有艺术美可言;一些桥梁、公园、广场、城市建设也毫无特色,甚至是丑陋到了极点。仿佛实用成了评判万物的最高标准。如果把巴黎那些充满浪漫气息和艺术情调的人迁往纽约或芝加哥居住,他们都会发疯的,那些美的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消失殆尽。

许多美国人的家庭布置也是让人不敢恭维。不是讲究审美情趣,体现自己优雅的格调,而是从生活的实用性来考虑,一切显得不伦不类,让人无法接受。无论是居民住宅还是艺术大厅,都没有精雕细刻的图案,没有漂亮的拱形结构,更没有哥特式的设计风格,那些建筑物就像成品衣服的包装盒一样平淡无奇。

对于那些一心只想攫取钱财的人,人类传承下来的精美文化难道无法进入他们的心里吗?如果一味让高尚的情感、睿智和向善的一面沉睡于心底,难道我们希望永远成为不开化的人吗?谁能准确地估价,那些拥有高雅情操和文明生活的人,究竟拥有一笔多么大的财富?他可以让自己的家庭充满欢乐和愉悦,为所到之处的商店、工厂、办公室带来笑声。据报载,在1853年~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受伤住院的士兵曾说过,当英国女护士福洛伦斯·南丁格尔到来时,他们能够感觉得到;而即使南丁格尔走了很长时间,他们觉得她仍然在眼前。他们能够感受到南丁格尔小姐高雅的情操、优良的品质和无私的爱心,她把自己的快乐和热情映照到了每个人的心中。

这些浑身洋溢着热情和快乐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染别人的情绪,在他们周围,不会有抑郁和失望。就像太阳升起了就不会有黑暗和阴郁一样,在高尚的人面前,任何粗鲁野蛮的人都会觉得无地自容、四处逃窜的。对于凡夫俗子来说,那些在人格修养上有很高造诣的人,给予的最大启示就是:极力塑造和蔼可亲、温文尔雅、轻松愉快的心境。

而那些一心只扑在钱财上的人,与他们相比,是多么的粗俗啊!与他们的高尚品质相比,所有的物欲都会黯然失色。这些情操也可以为之赢得友谊,增添无限的力量。如果只是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或暂时的虚名,你慷慨地牺牲自己的快乐和品质,要知道,这些东西就像敏感的花儿,在自己精心培育下会鲜艳地绽放,为生活增添光彩。反之,将会使自己悲观失望,甚至会毁了自己的一生。

难道生命的分量如此之轻,人情关系如此冷漠,以致人们都相互倾轧,尔虞我诈,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吗?难道只是因为自己强壮有力,就可以不遗余力地满足自己的贪婪之心,疯狂地欺诈和掠夺弱小者吗?难道发达国家寻求的只是强权和实力吗?

要知道,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是人类重塑完美品质的必由之路。现在许多人开始厌恶那种扼杀人的健康心灵的现代紧张生活,也极其讨厌那几乎要压垮人的现代繁重精神负担。世上的男男女女总是在一些小事上较真,无视那些永存在伟人身上的的品质,把宝贵的精力浪费在蝇营狗苟上,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你有没有观察过一些逐利的商人?每天早晨,他们穿过弥漫着花香的花园,或是经过安静的公园,而此时处处透露出来的生活气息都在向他们招手,但是,他们却步履匆匆、目不斜视,根本无视这些美好的东西。那些充满笑意的花朵,郁郁葱葱的灌木,绿意盎然的草丛,根本进入不了他们的眼帘。即便是在乡间小道上漫步,也是同样的冷淡和漠然。叽叽喳喳的鸟儿,欢唱的小溪,争奇斗艳的野花,也无法把他们从冥思苦想中拉出来——他们总是深陷于自己的商务而不能自拔。他们把心思全部都用于淘金掘银上了,根本无暇顾及用美去装扮生活。他们为了金钱,四处奔波,筋疲力尽,又怎么会追求美的生活呢?

英国银行家和博物学家卢怕克爵士说:“几乎没有人能意识到追求内在美的渴望,体验到心灵深处的幸福,感觉到宇宙万物的奇妙。也没有多少人意识到,我们取得的成就不会比期望的多,更没有人会想到,我们内心深处对于幸福的渴望会战胜痛苦和忧伤。”

我们往往习惯于只是把眼光锁定在未来的目标上,并调动全身心的力量去抓住它。于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美丽时刻与我们擦肩而过。经过全力的拼杀,或许我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财富,却是以牺牲丰富有趣的生活为代价的,这往往得不偿失。

非常庆幸的是,我们的孩子还能领略到这个世界的美。一双经过系统训练的眼睛,总能够发现生活的美;而在无知者的眼里,是根本感受不到的。如果经过精心的培育和加强自我修养,就好像在眼前开启了一条通向美的大道一般。加强年轻人的审美教育吧!让他们从所见所闻、所作所为中感受到美,他们的思想就会变得更积极、更健康,他们的生活也就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充满丰富的想像,洋溢着活力,包容着友爱。

找寻生活情趣的窍门

现代人,生活在紧张、繁杂、高速的经济社会中,人们为了达成自己的种种目标,努力工作拼命奋斗,身心却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世界,于是人们感到身心疲惫而空虚,出现了不安、焦虑、倦怠和绝望的心理倾向,究其原因,乃是人们陷入了一种迷惑,只着眼于目标,或只展望于未来,而忽略了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光。享受生活,那么你的生存就失去最重要的一方面。就像爬一座高山,如果只顾登山顶而忘记欣赏路边的鲜花、溪水等美好事物,那么,即使登上山顶,这次登山的意义也损失了不少。更何况,人生是一座没有山顶的高山。

也许你会认为,只有努力成功后,才能放松自己,享受生活,可是怎样才算成功呢?即使你目前自认可以订出这样一个标准,但是,在迈向成功的路途中,你的评断标准很可能不断改变。你如果把成功当作最终目的地,也许你会发现,它和地平线一样难以捉摸。每当你往前移动,它也跟着向前,因而永远距你前面有一大段距离。你完成的事情愈多,会发现有更多事尚待完成,所以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会享受生活,培养自己的享受生活的本领。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没有享受生活的本领,你就会永远被困在梦想、计划、奋斗……之中,也就永远不能达成真正意义的成功。

1.享受现在的时光

叔本华说:“有一种人一心只为未来奋斗,一切只寄望未来,总是焦躁地等待所有事物的快点到来。他们以为,一旦得着这些事物,就能令他们快乐,却不知道自己这副蠢模样,简直和我们在意大利看到的笨驴没两样。意大利人把棍子放在驴面前,棍子尾端悬着一束干草,驴就使劲加快步伐;岂不知干草永远只是悬在面前,看得见,却吃不到;然而傻驴却不断努力地想吃到。这种人一辈子活在幻觉中,始终‘为未来而活,至死不变。’”

一行禅师通过一本名为《步步安乐行》的书教导我们,如何享受“此时此刻”的丰富美好。他提醒我们,无论在心智或情感方面,皆应关注自身经验的丰富性——不可等闲视之。要把握生活中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时刻,尽可能彻底品尝每一行“现在”。

17世纪法国有位大数学家、科学家、宗教思想家巴斯噶,他在《沉思者》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向来不曾把握现在;不是沉缅于过去,就是殷盼着未来;不是拼命设法抓住已经如风的往日,就是觉得时光的脚步太慢,拼命设法使未来早点到临。我们实在太傻,竟然留连于并不属于我们的时光,而忽视唯一真正属于我们的此刻……”

如果检视自己的思想,便会发现,我们关心的完全是过去与未来。我们几乎不考虑“现在”,顶多只是考虑眼前事物对未来计划的影响。我们从来不会把“现在”当作目标,往往把过去和现在都当作手段,唯独把未来当作目标。因此,从来也没真正的去生活,而只是期望如何去生活。而且,由于总是在计划如何让自己快乐,所以注定永远也不会快乐。

这就是我们与时间关系的困境。然而,我们可以让自己脱困,可以学习如何把握现在,完全活在现实中,并且享受此刻所能享有的一切,我们现在就可以快乐。

一行禅师的话,是针对匆忙的人说的。他建议我们暂时停下一切,去感受鞋子里的两只脚丫,感受与皮肤相接触的衣服,以及脸上的空气。他奉劝我们听听四周的声音,看看四周的景物、颜色、形状,并且在优美的气氛下畅饮美酒。这段忠言可能让你即刻受益。

汤姆·莫里斯就有过这种成功的享受经验,他无疑受到了《步步安乐行》的启发,他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启示:读完那本书的当天,我到超级市场排队购物。我向来是个急性子,讨厌排长龙,觉得浪费时间。通常,假如没有看过该书,我便会焦躁不安、东张西望,每隔几分钟就看一次手表。我的心里不断演练接下来该做的事,同时密切注意一切减缓我前进到收银台的事情。就在这特别的一天,我刚刚获得大师教诲,学习如何专心,所以格外注意周围的一切。我鉴赏颜色、形状、声音,心中因此也觉得喜悦。我感觉到夹克布料有点柔软,于是轻轻举起右臂,瞧瞧衣服的衬里;我把目光转回身旁的人,发现其他人都以异样眼神看我,我突然发现,自己陶醉在“此时此刻”的喜悦时,满脸竟堆满了微笑。在排队付账的行列中,很少看到这副表情。

人生最可怜的一件事就是,我们所有的人,都拖延着不去生活,我们都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2.培养享乐的本领

如何充分培养享乐的本领,使自己一路享受人生历程?方法很多,首先,切记要感受“鞋子里的脚丫”。要留意此时此刻,注意并享受周遭“内在的享受”。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每一刻都不可浪费。

其次,尽可能让生活中有更多事情,连结上较大意义的架构。连结的途径包括透过家庭、朋友、社区、工作等方面的关系,不仅思想连结,心灵也要连结。

第三,我们应该设定有意义的目标,努力去实现。心理学家席克森米哈利认为,如果能自己设定合理而颇具挑战性的目标,并且,在致力追求这些目标过程中,随时留意所有的回馈,那么,我们必将获得最大快乐。所以我们不会说:“好好努力,追求成功,假如有机会的话,可以顺便寻找快乐。”因为,适度努力追求目标,就是寻找快乐的最佳途径。反过来,让自己快乐,则可以释放最深处的潜能,而有助于达成目标。人类的心理就是有这种连带关系。我们为追求成功而付出努力,可以增添生活色彩、改良做事技巧、提高成就、增进友谊、改善关系,因而使我们愈来愈有机会享受人生之乐。我们不但因此而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享乐本领,更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

赫胥黎曾说:“人的思想与感觉,多半取决于内分泌腺与内脏的状态。”但实际情形往往相反。

无论任何工作,只要专心致志,多半会觉得其乐无穷。我们若能提升“对焦”本领,就能培养“享乐”本领。倘若心有旁骛,做起事来八成不会太愉快。而且,会觉得好像永远做不完似的。假如专注手头上正在做的工作,时间会仿佛静止一般,但时钟上的指针却加速往前走。每当我们全神贯注于写作,往往好几个小时溜过而浑然不觉。反之,如果有许多不同的追求方向,导致我们分神,甚至严重到让我们什么事都无法进行时,时钟指针就如蜗牛般缓慢爬行。假如我们脑子里想的是观众,而不是自己的表现,必然会妨碍我们充分发挥潜能,因而达不到个人本领所及的卓越境地。假如我们工作只是为了赚钱,或只是为了迎合他人的看法,便需不断得到金钱以及他人的肯定,否则就无法长久维持卓越与快乐。各行各业最拔尖、最快乐的人,都是那些把焦点置于工作上的人。

在每个人的本领范围内,都应该努力为自己及他人创造快乐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得以发挥创意,也可以专心从事所该做的工作。良好的福利与津贴,可以去除员工不必要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得以专心投入眼前该做的事。令人满意的工作条件,可以创造既有意义且人性化的环境,有利于心灵滋长。精彩的挑战,可以刺激心智成长。若能建立重视道德的企业文化,便可驱使成员全心付出,彼此高度信任,且以参与为荣。假如我们能塑造一个全面照顾人性基本需求的工作环境——包括心智、美感、道德及性格等层面都能予以照顾,无异就是提供自己及他人追求最大快乐与最大成功所需要的全部条件。如果所提供的条件有所不足,终不免失败。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工作以外的一切人际关系。

3.利用休闲时间享受生活

如果你想保持年轻,你必须将你所做的每件事与“玩”联系起来。所谓“玩”就是一种乐观的精神。无论工作、学习,还是健身都要保持一种乐观主义。如果你这样做,你将属于这样一种人:他们在每件事上,每一分钟都充满幸福和快乐,在我们看来,乐观的价值无限。

①运用电视。应该使电视这项发明真正成为放松、娱乐的好办法。预先看一下一周电视节目预告,并找出几个你愿意独自观赏、与家人或与朋友共享的节目。在节目开始之前马上打开电视,节目播完后马上关掉电视。不要看那些有关暴力和给人造成紧张的节目(你自己知道哪些内容使你放松,哪些内容令你紧张)。如果地方和全国新闻变得让人沮丧或过于激动,不妨将电视关掉,你可以买新闻周刊来作为了解国家大事的办法。要有选择地去看,去读,去听。

②朋友聚会重叙友情。预先几个星期便发出邀请,请朋友们吃一顿便餐。在请柬中注明晚餐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这样到时才不致于混乱。便餐也可在最好的邻里间举行,这样你会在邻居间结识新朋友。

③明确报偿。把休闲与要完成的工作联系起来,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做任何一件事,要让自己知道:完成这件事后自己会得到什么报偿,永远不要忽略这种报偿!这种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就更有效果。如果家里哪个人每天下班后或是星期六或其他时间打扫房间,做家务,便可奖励他。尝试带他每周出去吃一次饭。

④创造空间。在家中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和爱好的特别空间,即使只是房间的一小部分也行。让这个地方保持安静和轻松。家中的每个人,如果愿意的话都可以在这里冥想,松弛一下,做一些富有创造性的事,或只是简单地待在那儿。

奢侈一下,去理理发、洗头、按摩、桑拿,或是做脸部美容。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男士与女士一样享受着这些服务。

如果你喜欢植物,可以把时间用来更多地了解灌木、树和花,工作之余修整盆栽是最有效的休息方法。

建议去图书馆的期刊部和音像部。在翻阅自己喜爱的杂志时带上耳机听一些轻松的音乐,这会对身心有很大益处。

订一份经常登载美好回忆,或是你喜欢并愿意尝试的活动的娱乐性杂志。每个月只花几元钱甚至更少。杂志会每个月定期给你带来一段愉快的时光。每个图书馆都可以在大量出版的杂志中帮你找到你所需要的那一种。

有时人们会发现很难去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因为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或许是忘记了),那么你不妨心情愉快地用几分钟时间列出一张单子:你的爱好是什么。你是喜欢独自娱乐,还是愿意与同年龄的人一起,并且男女朋友都有?你是喜欢体育运动还是智力活动?你是喜欢社交方面的还是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活动?从娱乐活动中你愿意获得什么感觉?是成就感、被认同,还是轻松愉快的感觉?你愿意将休闲时光,放在城市里度过还是在乡村度过?在湖边森林里度过还是在海滩上度过?你喜欢在什么时候娱乐?早晨,晚上,周末还是假期里?运动,游戏,手工制作或怀旧,哪一种更适合你?

有计划的娱乐。你应学会做一个懂得娱乐的人,定期地让自己放松而不觉得内疚,然后可以制订出一个休闲计划。考虑如何休闲就像计划一次出差一样,要认认真真当回事,计划好。娱乐对许多人来说意味着与朋友共享欢乐。所以,当我们听一些朋友谈话时,最后总是说:“我们什么时候再聚一聚?”然而你知道,大多数时候你们并不知道何时会重新聚在一起,应该多用几分钟来作一下具体的安排,保证朋友们得以重聚。

也许你属于那些做事总是拖延或是对娱乐有内疚感的人,那么有计划的休闲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请考虑选择有关运动,游戏、品酒、厨艺、背包旅行、训练小狗、诗歌欣赏、掷马蹄铁游戏、玩纸牌,地点可选在当地的公园、康乐中心和社区里的活动室(可向社区服务计划部门查询)。一般来说,人们可以在这些地点花费很少就可享受到多种精彩娱乐。

一些人会抱怨因为家务繁重而无暇娱乐。有一个家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用一个晚上全家集体做家务。每个星期三从5:30~7:00,家中的每个人,母亲、父亲和两个孩子会一同做事先已经分工好的重要家务,并保证分工平等。各种家务也尽可能地轮换来做,每个人都努力干活,而报偿是大家一同到餐馆吃晚餐。迅速的回报是很重要的。以前他们的周末都忙于各种家务,而现在全家却用来休闲。

休闲并不简单意味着坐下来休息,尽管也包含着这个内容,它还使你发现自己的童心,并允许自己开怀大笑,嬉戏,因此要经常更新休闲方式。

休闲包括一切使你的身心和精神重新振奋的内容,休闲时间是你享受生活的最好时光。

抓住每一次机会

无论对商人、学者、作家、教师、技师,还是对其他专业人员来说,如果要想不断地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进步,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大脑多吸收一些新鲜养料。新知识和新思想正是人类得以进步、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础。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当时楠塔基特岛上的路很少,且道路状况很差。在那布满沙子的平原上,到处贴着告示,警示过客们“不要重复走老路”。最近,一个作家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奉劝过路人不要每一次都去重复地走前人的老路。最好自己开辟一条新路。这样,自己会有一些收获,也为大家做了好事。”

我们都知道思想僵化的害处。有一句成语叫“熟视无睹”,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处在同样的环境中,对环境的熟悉使我们对于它的缺点视而不见。如果思想缺乏交流,那么思想就失去了灵活性和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如果我们不是常常追求进步,保持如年轻人般敏锐的头脑,那么不仅我们自己的工作会受到阻碍,我们整个人都会变得平庸。大脑像肌肉一样,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到磨练。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停止了思考,那么日渐一日,他的大脑会变得迟钝,他的工作毫无进步,直到最后他失去了进取心,不能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工作。这个时候,他就不再进步了,而开始大步地倒退了。

不断地超越自我,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够催人进步。不管一个人的职业是什么,如果他每年都能够彻底地反省一次,找出自己的缺点和认清阻碍自己进步的地方,那么他将会取得十倍于现在的成就。

涉世之初,我们或许会许诺,永远不会降低我们的理想,我们会永远追求进步,与时代最先进的思想潮流相同步。但言之易,行之难。很多人没有告诫自己,要始终保持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人很快就没有希望了。

保持快乐的唯一方式就是抓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机会,享受生活。并非只有等到你有了金钱和地位时才可以享受生活。一次轻松的旅行,购买一件艺术品,建一座舒适住宅,或者其他的一些抱负并不是只有你有钱有地位之后才可以实现的。一天天,一年年地推迟实现自己的梦想,不仅使自己失去了现在的乐趣,还阻碍我们以追求未来幸福的脚步。

总是把快乐寄托在明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许多年轻的夫妇,整年像奴隶般的工作,放弃了每一个放松和追求快乐的机会。他们不让自己有任何的奢侈行为,不会去看一场戏剧或听一场音乐会,也不会去做一次郊游,不会去买一本自己渴望以久的书,没有阅读兴趣和文化生活。他们想,等自己有了足够的金钱时,就会有更多的享受了。每一年他们都渴望着来年自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或许可以做一次奢侈的旅行。但是当第二年到来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必须再忍耐一些,节约一些。于是,一年年地这样推迟,直到自己变得麻木。

最终,当他们觉得他们可以去追求一点快乐的时候,他们可以去国外旅行,可以去听音乐会,可以去购买一件艺术品,可以通过阅读开阔自己的眼界时,已经太晚了。他们习惯了单调的生活。生活失去了色彩,热情消逝了,雄心磨灭了。长年的压抑破坏了自己享受生活的能力,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和快乐得来的东西却变得一钱不值了。

难道生活就仅仅是吃喝拉撒睡吗?除了美元、土地、房屋和银行账户外,生活难道不应该有其他的一些乐趣吗?既然上帝赋予了我们神奇的力量,为什么要让它磨灭呢?如果人只像野兽那样过得毫无生活乐趣,人就不成其为人了。

品味人生的精妙

世路中人,或图功名,或治生产,尽自正经,争奈天地间好风月、好山水、好书籍,了不相涉,岂非枉却一生。

明人这段话是说:世上的人,有的追求功名,有的从事经济,虽然都是在做正当的事情,但人们却一点儿也不关心天间的好风景、好山水、好书籍,好像都与己无关,这岂不是枉过了一生?

用这段话对照一下今天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会发现,古人的感慨似乎就是针对我们而发的。

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充满着机会。我们不停地开发产品,我们不停地扩大着市场。我们的眼睛死盯着瞬息万变的股市行情,我们的耳朵时时留意着有用的信息,我们在商务谈判中耗去了一个又一个小时,我们在策划广告方案中熬了一夜又一夜……我们梦想着一夜暴富,我们渴望着一朝成名。我们的的确确忘了世界上还有好山水、好风景、好书籍等着我们去欣赏。我们成了经济动物。

我们过的是一种健全的生活吗?难道功名、财富就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停下匆匆的步履,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还有什么呢?”

林语堂也持同样看法,他说:“我总以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是一种人生的自然态度。”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学习、赚钱、功名,还有许许多多的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享受:可口的饭菜,温馨的家庭生活,蓝天白云,花红草绿,飞溅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与草原,大自然的形形色色,包括遥远的星系,久远的化石……此外还有诗歌,音乐,沉思,友情,谈天,阅读,体育运动,喜庆的节日……甚至工作和学习本身也可以成为享受,如果我们不太急功近利,不再单单盯着一己的利益,那么我们的辛苦劳作也会变成一种乐趣。

让我们把眼光从“图功名”“治生产”上稍稍挪开,去关注一下路边正在吐绿的树木,窗台上正在吐蕊的花朵。夜里,不妨暂时推开繁重的功课,去沐浴一下璀璨的星光。假日,也可同三五好友一道,来一次郊外旅游……

据说恺撒与亚历山大就是在战事最繁忙的时候,仍然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他们认为,享受生活乐趣是自己正常的活动,而战事才是非常的活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认为,他们持这种看法是明智的。“这不是要使精神松懈,而是使之增强,因为要让激烈的活动、艰苦的思索服从于日常生活习惯,那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蒙田更提出:“我们的责任是调整我们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去编书;是使我们的举止井然有序,而不是去打仗、去扩张领地。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一切其他事情:执政、致富、置办产业,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在繁华的伦敦,我是一个小小的职员。”生活于18~19世纪间的英国散文家兰姆在《退休者》一文中,描写了自己对当时“囚禁”般的公司生活的深恶痛绝:“我这个人似乎与写字台结成一体了,连我的灵魂也变成了木头。”他认为,“人一旦事务缠身,便失其灵性”。在兰姆稍后的英国作家乔治·吉辛更是对假日大唱赞歌:“我们的休息日总有一种特殊的神圣性。——让每周中有这么一个整天,脱离世上的粗俗生活,超越于通常忧乐之上。这种想法虽然带有宗教狂热,却仍富有福惠;星期天总是把很多好处带给大多数人,对于少数人它更意味着灵魂修养的生活(无论他们对灵魂生活的理解如何离经叛道)。”他甚至说:“如果星期天的这一作用在我们之中消失了,那对我们的国家,就更糟糕了。”

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创造财富,发展经济,这当然是正经的事。享受生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只有衣食无虞,才能谈文化和艺术。饿着肚子,是无法去细细欣赏山青水秀的,更莫说是寻觅诗意。所以,人类要努力劳作。但劳作本身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生活得写意”。一方面勤奋工作,一方面使生活充满乐趣,这才是和谐的人生。

我们说享受生活,并不是说要去花天酒地,也不是要去过懒汉的生活。曾有一则笑话,讲二人谈生活愿望。一人说:“我平生不足的就是吃饭睡觉。有一天得志了,我就吃饱了便睡,睡足了又吃。”另一人说:“我和你不同——我要吃了又吃,哪有功夫睡觉呀。”如果这样“享受生活”,那才叫糟蹋生活。

享受生活,是要努力去丰富生活的内容,努力去提升生活的品质。愉快地工作,也愉快地休闲。散步、登山、滑雪、垂钓,或干脆就是坐在草地或海滩上晒太阳。在做这一切时,使杂务中断,使烦忧消散,使灵性回归,使亲伦重现。用乔治·吉辛的话说,过一种“灵魂修养的生活”。

爱因斯坦刻苦地攀登科学高峰,他也没忘了时时拉拉小提琴,让心灵沉浸在美妙的音乐里。毛泽东一生戎马倥偬、日理万机,仍会忙里偷闲,去江河游泳,和大自然亲近。陈毅国务繁忙,却总要抽空下下围棋,领略黑白世界的妙趣。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挤出一小时研究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他用专门的设备为蜂鸟拍照。他的蜂鸟著作被称为自然丛书中的精品……他们工作着,也享受着生活。

我们现在开始有了更多的假期,双休日、春节、五一、国庆的长假,还有其他一些节日,以及单位给职工的休假,我们的休息日算下来也委实不少了。但这一切来得似乎太快了一些,我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受着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心底深处还摆脱不了“逸怡即怠惰”的阴影。不少人觉得无事可干,除了打打麻将,吃吃喝喝,好像再没有乐趣可言。也有人去旅游,但那近乎“花钱买罪受”,挤火车,挤景点,山上不见风景只见人。这一点上,有些像兰姆笔下19世纪初时的英国:到了星期天,由于积习使然,简直丧失了享受自由的能力,不知道怎样才能高高兴兴地把这一个没着没落的闲日子打发掉。这一天,就是那些郊游的人也不见得能过得多么舒服。

我们会工作,会学习,但还不会真正享受生活,而这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人生的最大遗憾。学会享受生活吧,真正去领会生活的诗意、生活的无穷乐趣,这样我们工作起来,学习起来,也就会感到更有意义。

轻松地度日,潇洒地过活

我们既然来到世上,就有理由充分地享受生命的快乐。这并不意味着一定需要许多物质因素来支持,因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他们在对幸福的感受方面其实并无太大的差别。享受生命快乐的简单且关键要素便是:只要你喜欢并且愿意。

许多人在家里创立了简便而又富有魔力的每日惯例,他们在过节时把家里布置得越富有魔力和教育意义,就越能激发节日的真正精神。你可以用简单的手工装饰品和人工制品使房间改观,这种生活可以靠你的想象力去完成。下面,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一下对快乐生活的见解。

1.增加简单快乐

几个高中时的好朋友,每年夏天都会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来聚会,带上啤酒、烧烤,在宽阔的草地上无拘无束地畅谈各自的生活,或是回忆以前相处的情景。那时候,每个人都很快乐,好像都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因此每个夏天都让他们翘首以盼。当然,更有意义的是,他们这些老朋友之间的友谊也因此而长久保留下来。

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留出固定的时间,一起偎坐在沙发里,彼此提出一大堆与己有关的问题,并各自谈一谈哪些问题对自己是重要的。一方发表意见时,另一方只许听不许评论。这个简单的惯例使他们保持了亲密的情感,而且,还向对方昭示,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们都是十分重要的。

当你预料即将来临的一段时间的工作将很忙时,我建议你写几张充满爱意的贺卡,贴上邮票,随时带在身边,在你觉得有必要相互沟通,但又因工作太忙而抽不出时间时,就把它寄给你所爱的人。瞧瞧,增加简单快乐其实就是这样筒单。

2.在家里度假

如果你也开始想简化自己的生活,在家里度假,是一个绝佳的起点。你可从整理家务开始,度过第一个在家里的假日。试着和全家人讨论,定出一个在家度假的计划,不仅可以为家里带来乐趣,也可以凝聚家人的心。

在家度假,是培养一个新嗜好的时刻,也可以让家里保持整洁的状态,或是开辟一个花园,或是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但是,如果你实在太忙或是不常回家,那就另当别论了。

你也可以在家里看书,消磨掉一个假日。如果你想放下书本,稍微休息一下,你也可以看一些你喜欢看的录影带。在家度假也是简化饮食习惯的最佳时机,在家度假,也可以开始每天例行的运动,或是完成你答应小孩要做的模型船。或者,你也可以试着在假日中发呆,什么事都不做。

3.把周末交给娱乐

连续一周的紧张工作、学习,实在是够累的了。周末娱乐,是种积极休息,是建立有规律生活节奏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这对消除疲劳格外重要。能利用周末,学会强迫自己放下手中工作,和家人,或者同事、朋友尽情地娱乐半天,享受一下原本属于自己的天伦之乐,可使身心得以充分调整,而且还可以避免你成为一个工作狂。

一个英国作家曾写道:我和我丈夫曾利用过不少周末度过一个又一个轻松又有趣的假日。我们花了一个假日的时间去了解我们居住的城市现况,发现原来我们比那些我们城市的访客,还不了解这个城市的特色。因此,我们花了一天去逛市内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我们又花了一天的时间,走遍市中心的每一条街道。我们看见了一些新的店面,还有一些渐渐老旧的店铺,这些改变,是以前我们都不知道的。我们又花了一天,到住宅区去散步,我们也看到了新旧并列的房子,而且也第一次参观了邻近社区的动物园和植物园。我们也在海滩和一些小公园中野餐。这些经验,给了我对这个城市全新的感受,让我感到骄傲和温馨。

4.培养一项业余爱好

如果你还不肯定你真正喜欢什么,可以回忆一下年轻的时候,在养家糊口这种实际的生活打断你的浪漫之前,有什么曾引起你的兴趣。一个叫竹内茂的日本人,他的广泛兴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工作之忙超过一般人,但他对个人兴趣爱好的投入也超过一般人。至今为止,竹内茂曾热衷过的有:自学生时代开始并持续下来的柔道和摔跤,空手道,飞碟打靶,宝石的设计、研磨和鉴定,美术品和古董的鉴定,交谊舞,拔刀术(迅速拔刀劈物的日本刀术)。现在,他又对“整体”(即通过按摩等来矫正肢体的歪扭)发生了兴趣。竹内茂从未半途而废,他说:凡是想做的事,我都忍不住要去做。一旦起步后,不做到成个模样我就不会罢休。我就是这个性格。

如果你在为退休后做打算,那么想得多些,想得广些吧。为什么要等到65岁时再打算呢?现在就想想吧。不要想那些可能让人腻烦的重复性运动。找一些多变的、吸引人的东西。

5.丰富节日生活

节日的到来总是一面让人兴致勃勃,一面又让人发愁不知道怎么庆祝。

许多人过节都是忙着准备礼物,联络朋友,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好好装扮,把自己累得精疲力尽到头来还是非常不快乐。其实庆祝节日有很多办法,比如和家人一起度过一段宁静安详的日子,或者是参加一些义务活动,做慈善工作。以前的圣诞节,Joean总是疯狂购物,想方设法使自己看上去漂亮些,但这样仍让她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毫无收获,而现在Joean都是提前几天准备好礼物,然后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节日很简单,却充满欢声笑语。那些无穷无尽的聚会弄得昏头昏脑的人感到遗憾,他们原本是能好好欣赏一下雪花的飘落的。珍节日期间常常参加教会提供的自愿服务项目,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她是在实践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为变化不定的时尚所左右,她觉得充实。这不是一个花钱多少的问题。

丰富节日生活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把节日当作一个沟通思想、沟通经历的机缘。

6.节日的选择

你可以只选择你喜欢的节日,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过节。

为使自己感觉良好,最好寻求一个向他人施与的方法:在街上与来乞讨的人聊天;探望病人或失去亲人的人;开车带着因病久居在家的朋友或邻居在街区转一圈,看看节日装饰。

你可以决定希望为自己、家人、朋友做的事,挑自己想做的事去做,而不是专门去做你觉得别人认为你该做的事;不要把节日时间都花在应尽的责任上。通过大家努力使节日过得圆满,这不是你一人承担责任。

你无需用以前过节的方式来确定今年过节的方式;你的“传统”可以是,年年过节形式有变化。

不必接受每一个邀请;选择你非常想参加的活动。

为自己留出一天时间:不要安排任何事。

过节不必攀比,不必非得要有什么最贵重的礼物,最大的圣诞树,最精美的晚餐,最多的装饰物,等等。

7.用孩子们的目光寻找快乐

简单快乐就是在日常事物、日常发生的事情中寻找快乐。寻找这些快乐就像是与孩子们在一起散步,他们总是对大人们不屑注意的事情显得兴趣盎然。一天,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围着一棵树迟迟不肯离开,最后,为了弄清究竟是怎么回事,大人们走了过去,原来,有一只啄木鸟妈妈正飞进飞出,好像是在喂树洞里的小宝贝,而这些,大人们却没有看到。每天,孩子们总要聚在那里,后来,小啄木鸟长大了一点儿,它的小脑袋探出树洞,于是,在啄木鸟妈妈喂养她的孩子时,大家就一起观察。

这是一个令人记忆犹新的场面。如果野营只有大人参加,那么,每个人恐怕都不会有机会享受这次与大自然的愉快会晤了。我们成年人可能会忙于自己的生活而忽略掉那棵树,是孩子们对大自然的那份敬畏与好奇唤醒了我们的意识。

8.寻找日常生活中的乐趣

我们可以在简单的家务劳动中找到乐趣。比如说,叠一叠洗好了的衣服,想一想要穿那件衣服的人,看一看她或他对你有多么重要。叠孩子的一套小罩衫时,我心里总不由得涌起一股爱浪。

在简·苏菲的《快速世界中的慢节奏》一书中,她收集了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快乐的办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醒自己慢下来,用新的眼光审视一下这个世界。书中的一位妇女写道,她在铲雪时觉得非常快乐:有时是在凌晨两点钟,整个世界都处于沉睡状态时;有时是在鸟儿归巢的傍晚时分。这位妇女知道,她可以租用一部铲雪机,但那样,就剥夺了她享受感官快乐的机会。

9.快乐样板

去吧,不但可以欣赏音乐、和朋友相聚,还可以参加不定期的专题讨论,有艺术方面的,也有哲学、历史方面的,而且完全免费。只要你有勇气,不至于太害羞,有见解、有想法,就能加入一场精彩的讨论。如果你不想太吵闹,那里有各种棋类,有五花八门的智力游戏,一边喝啤酒,一边静静地动脑子吧。

星期天,礼堂会有礼拜。去那儿听听赞美诗,唱诗班的圣歌是个不错的选择。

很多人习惯于在餐馆吃完饭后去看电影。如果是这样,就得想办法省点钱。很多城市都有一些物美价廉的小餐馆,你可以在一些类似于《城市生活指南》的书上找到它们的具体位置。而且现在便宜的电影院也不少,花3元就能看一出好电影。

春秋雨季最合适郊游了。放风筝、野餐都能让人心情愉快。夏天可以邀集朋友一块儿去游泳,享受一下通体清凉的感觉。

周末和孩子们一起在草地上晒太阳,铺条毯子,放几个柔软的椅垫,读点轻松好看的书,或讲故事给孩子们听。晚上,躺在平台看星星,你一定有很长时间没有仰望星空了。璀璨的星空会让人彻底放松下来。

买点烹调书,尝试研究一下新的烹调术,给家人意外的惊喜。在厨房里尽情地愉悦自己。

在家里看片子,租五、六部同一导演的片子,就像开办一个小型的电影节,这样花不了多少钱,却能大饱眼福。

经常去有作家光临的酒吧。也许,你能在那儿遇上你想见到的作家,跟他聊聊天,一起度过一个美妙的夜晚。

电影资料馆会不定期地组织影展,多留心一下这方面的讯息。逛逛书店,看看有什么新书,没准你能找到心仪已久,却一直没有发现的好书。

去天文台观察星象,那里还有精彩的穹幕电影,是学习天文的好机会。或者去科技馆,了解一下日新月异的新科技。

参加志愿者组织,做一些公益活动,去福利院和老人聊天,打扫卫生;或者去孤儿院和孩子们做游戏,玩剪纸,唱唱歌什么的。

进行户外活动,只要花一点儿钱,就能去郊外玩一次惊险刺激的蹦极跳、攀岩。如果住在海滨,可以去冲浪。报纸上经常有探险者俱乐部组织远足,参加一个,和大家一起探险远游,说不定会发生一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