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风云(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8 21:59:19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战史风云(十)

战史风云(十)试读:

内容简介

对于战争,或许其他的很多问题,我认为看关于战争的文章是有用的,但是一个问题,要去探究它的为什么,应该回到那个问题的本身的最微小的元素。战争,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本性,为利益而争夺的本性。一个人,有着自己的利益,当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或者为了争夺别人的利益时,就会形成一个集团,也就是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就有着共同利益就代表了团体内每一个人的利益。一个团体,一个种族,多个种族,一个国家,再到一个军事联盟,比如二战时候的德意日。其实国家之间的战争也是利益、生存空间的争夺。

第一章

回忆红军长征中最年轻部队:“少共国际师”

红军长征中曾有过一支几乎全部由同龄人组成的部队:全师平均年龄18岁,历任师长都是20多岁,师政委肖华上任时年仅17岁,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极为罕见。

这支部队叫做“少共国际师”,1933年8月5日成立于江西博生县(今宁都县),由周恩来亲自授旗。全师共一万余人,党团员占70%,下辖三个团,归红一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

第五次反“围剿”前,为了扩大红军,进一步激发群众参军参战的热情,在红军总政治部和共青团中央的倡议下,经党中央批准,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中央苏区1万多名青少年踊跃报名。

为了把这些初离家门的娃娃培养成能征善战、作风过硬的战士,“少共国际师”成立后,随即投入了战斗训练。中央军委任命陈光为师长(后为吴高群、曹里怀、彭绍辉),冯文彬任政治委员(后为肖华、罗华明)。部队中许多红小鬼,人还没有枪高,起初是用各自带来的红缨枪,后来才陆续开始练习射击、投弹、刺杀等技术。

两个月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刚结束,“少共国际师”便投入了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第一仗是在闽北拿口与国民党军周志群部的遭遇战,“少共国际师”奉命配合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在东线抗击敌人。发现敌情后,陈光和肖华商定,以1个营分兵迂回,布成口袋,将敌人团团围住。枪声一响,战士们勇敢地冲入敌阵,展开肉搏,不到两个钟头,就干净利落地全歼敌军一个连。随即挥师渡过闽江,又击溃敌军200多人,还在莲花山歼敌一个排哨,前后共歼敌300多人,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

初次遇敌,就打了胜仗,“少共国际师”的士气更加高昂。朱德、周恩来和杨尚昆特电祝贺,称赞他们这次战斗是“铁拳初试”,勉励他们在胜利中要更百倍地提高军事技术,迎接更加艰巨的战斗,争取更大的光荣。

1933年12月,在黎川东南的团村战斗中,敌人以三个师的兵力发动了进攻。“少共国际师”和三师一部从左翼钳击敌人。肖华和师长吴高群冒着敌人的炮火,深入前沿指挥。傍晚,战斗将要结束时,吴高群正在指挥所旁的一棵大树下观察敌情,忽然一颗炸弹在附近爆炸,他的头部和腰部七八处负伤,英勇牺牲,年仅二十三岁。肖华热泪盈眶,他带领战士们向烈士宣誓: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把“少共国际师”的光荣旗帜永远打下去!

此后,“少共国际师”又在将军殿、邱家隘等地进行过几十次战斗,其中石城保卫战一役伤亡过半,一万多人的部队只剩下5000余人。1934年春,他们改称第15师,由在第四次反“围剿”中丢掉左臂、日后被称为“独臂将军”的彭绍辉出任师长,但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少共国际师”。7个月后,红15师开始长征,担负掩护和殿后任务。

湘江战役中,红15师奉命在湘西延寿圩一带抗击敌人4个团的追击,掩护主力渡过湘江。他们以一个团直扑全州东南的鲁塘圩,配合红五军团佯攻以牵制全州敌人,另以两个团和尾追的敌人死打硬拼,保卫湘江界首渡口。敌人沿湘桂公路猛攻,情况十分紧急,红15师有被敌人切断的危险,于是全师赶快收缩兵力,跑步渡河。彭绍辉和肖华率领主力渡河以后,发现还有一个团没有过来,而敌人已逼近渡口。根据军团部的命令,又不容许他们回头去接应这个团。当他们翻越了大王山到达油榨坪集结时,这个团竟神奇地出现在面前。原来,他们被敌人切断后,从层层包围中杀开一条血路,奋勇抢渡湘江,甩开了敌人的尾追,并连夜强行军赶上了师主力。湘江战役中,面对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红15师拼死实现了战略意图,但官兵伤亡惨重,仅剩下2700余人。

1935年遵义会议后不久,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军委决定对全军进行整编。“少共国际师”和红一军团主力合并,分别编入红1师和红2师。至此,这支存在不到一年半的“少共国际师”走完了短暂而光辉的战斗历程。陈正湘、谷广善、何廷一、黄定基、江拥辉、李景瑞、彭盛、宋景华、孙文采、谭云开、吴岱、谢明、杨思禄、袁佩爵、赵复兴……这些从“少共国际师”走出来的“红小鬼”们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共和国的开国将领。

永记中国的恩情:二战来华犹太人几乎全部幸存

春又至,哈尔滨犹太公墓的工作人员李芳斌用清水擦洗过他很熟悉的每一块写着希伯来语和俄语的墓碑,再摆上一枝鲜花。多年来,在中国传统的祭扫先人的日子清明节和其他重要节日,中国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告慰长眠于此的犹太人:灾难已经过去。

以色列副总理访华,专赴哈尔滨祭扫亲人墓地在哈尔滨近郊,一座被称作“皇山墓地”的公墓中完好地保存着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犹太人公墓:一处犹太建筑风格的大门连接着由葡萄藤搭成的甬道,甬道两侧是600余个保存完好的大理石、花岗岩墓碑——这些写着列文、考夫曼、奥尔梅特等犹太人名字的墓碑和不远处成百上千的中国人墓碑静静地比邻安息。

2004年6月,以色列副总理奥尔梅特访华期间专程到哈尔滨犹太人公墓祭扫祖父母和亲友的墓地,他说:“感谢你们保护好我们家族的过去,并让在这里的犹太人感受到尊严,我们将永远铭记中国人的恩情。”

同年9月,100余位原居中国的犹太人及后裔来到这里拜谒先人,他们把中国视为“自己的再生之地和故乡”,因为中国是“一个给了我们健康童年、幸福青年以及高贵人格的国家”。

上海、哈尔滨曾是犹太难民的“诺亚方舟”

原居中国犹太人的“中国故乡寻根热”掀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中国,尤其是以上海、哈尔滨为代表的城市,曾经是犹太人在远东栖息的乐土,从欧洲纳粹屠刀下逃命来华的犹太难民在这里寻到了东方的“诺亚方舟”。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犹太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述笑向记者介绍,哈尔滨曾是犹太人在近代远东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欧洲的反犹浪潮妄图将犹太民族灭绝的时候,哈尔滨曾一度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人聚集中心,这里的犹太社区人数最多时达到2.5万余人,他们在这里形成了完整的社会体系。

随着1931年日本入侵并占领中国东北,一系列由日、德法西斯党徒支持的反犹活动猖獗起来。法西斯党徒频频冲击犹太人的商店、学校,打碎犹太会堂的玻璃,绑架勒索犹太富商。

中国接纳的犹太难民超过加拿大等5国接纳的总和2004年,73岁的原居中国犹太人伊萨克·夏皮罗重游哈尔滨中央大街时,不禁回忆起这一段他经常从母亲口中听到的历史,尤其是当时引起世界震惊的“卡斯普事件”。

1933年,哈尔滨著名的犹太富商、马迭尔宾馆经理约瑟夫·卡斯帕之子西蒙·卡斯普遭绑票并被杀害的事件,使哈尔滨的反犹活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西蒙是一位卓越的钢琴家,1933年8月,西蒙携女友(伊萨克·夏皮罗的母亲)外出途中,西蒙遭人绑票并被杀害。事后,哈尔滨和上海的犹太社团都就此事向日本外务省提出了抗议。哈尔滨犹太社团为西蒙举行了盛大的葬礼,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侨民参加了这一葬礼,并高呼反对日本当局要求惩办凶手的口号。

伊萨克·夏皮罗曾对记者说,后来他的母亲移居美国几十年,还经常回忆起在中国的岁月。“我母亲告诉过我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日子,中国人自己也处在民族危机之中,但是他们对犹太人的友善和帮助从来也没有间断过。中华民族是一个令人钦佩的民族!”

此后,法西斯对犹太人迫害增多,大批犹太人纷纷从哈尔滨辗转到中国的其他城市——天津、上海等地。仅上海一地,从1933年到1941年,就先后接纳了3万多名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除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时,仍有大约2.5万犹太难民在上海栖身,当时中国接纳的犹太难民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印度所接纳的犹太难民的总和还要多。几乎所有在中国的犹太人都熬过二战而幸存下来我国著名犹太学者潘光今年年初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同属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列,代表了两大古老文明。中国一度成为失去祖国的犹太人安居乐业的乐土,在中华大地上,中国人和犹太人在上千年的交往中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尤其是60多年前,当纳粹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之时,中国向犹太难民敞开了大门,共同的磨难将两个古老的民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上海社会科学院犹太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健说,从纳粹屠刀下逃亡的犹太人不仅在中国找到了避难所,还得到了同样处于困境中的中国人民的鼎力相助。纳粹德国的不断施压以及日本对犹太人政策的反复无常,使在中国的犹太难民处于前途未卜、有时相当危险的境地。所幸,最终几乎所有在中国的犹太人都熬过二次大战而幸存了下来,靠的就是世界各地犹太人以及中国人民无私的帮助。“八一三”后,上海市民仍克服种种困难接纳大批犹太难民“八一三事件”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上海,在这种困境下,上海市民仍然克服种种困难接纳了大批欧洲犹太难民,并给予了无私地接纳和真诚地帮助。

当年的上海市民,特别是欧洲犹太难民聚居的虹口地区市民纷纷腾出自己的住房给犹太难民居住,中国医院收治了许多犹太难民,抢救了其中不少人的生命。1945年7月,美国飞机误炸虹口犹太难民居住区,造成31名犹太难民死亡、250名难民受伤,周围的中国居民虽同样伤亡惨重,但仍奋不顾身地冲入火海,抢救出许多犹太难民,在现代中犹民族关系史上写下了动人的一页。

从最新发现的材料来看,当时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馆总领事何凤山也向身处危境而又走投无路的奥地利犹太人伸出了救助之手,签发了大量入境上海的签证。中国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还曾提出一项计划,建议在云南建立一个犹太人寄居区,以接纳更多的欧洲犹太难民。

改革开放后,当年的中国犹太人纷纷携子女重返“故里”寻“根”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当年的中国犹太人纷纷携子女重返“故里”寻“根”访友,有的还来华投资经商,参与到“故里”经济发展的热潮之中。在时隔30年之后的1978年,劳伦斯·嘉道理勋爵再次造访“故里”时,在留言簿上写到:“我们对自己从小生长的国家充满感激之情。”此后,他在大亚湾核电站投资数亿美元,被誉为该工程的港方开拓者。

以色列已故总理拉宾在1993年访问上海时,代表以色列人民向上海在二战期间为犹太难民提供避难地表达了诚挚的谢意。1999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参观了上海拉希尔犹太会堂,他在贵宾簿上写道:“我们知道许多被迫害者在上海找到了避难处,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段历史。今天,我们在此向那些尽其所能帮助受害者的人们表达感激与敬意。”

中国当代最大的汉奸的判国电报

汪精卫叛国艳电

1938年12月29日 汪精卫

重庆中央党部,蒋总统,暨中央执监委员诸同志均鉴:

今年4月,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说明此次抗战之原因,曰:“自塘沽协定以来……吾人所以忍辱负重与日本周旋,无非欲停止军事行动,采用和平方法,先谋北方各省之保全,再进而谋东北四省问题之合理解决,在政治上以保持主权及行政之完整为最低限度。在经济上以互惠平等为合作原则。”

自去岁7月芦沟桥事变突发,中国认为此种希望不能实现,始迫而出于抗战。

日本政府本月22日关于调整中日邦交根本方针的阐明:

第一点,为善邻友好。

并郑重声明日本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无赔偿军费之要求,日本不但尊重中国之主权,且将仿明治维新前例,以允许内地营业之自由为条件,交还租界,废除治外法权,俾中国能完成其独立。

日本政府既有此郑重声明,则吾人依于和平方法,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亦得以保持,如此则吾人遵照宣言谋东北四省问题之合理解决,实为应有之决心与步骤。

第二点,为共同防共。

前此数年,日本政府屡曾提议,吾人顾虑以此之故,干涉及吾国之军事及内政。

今日本政府既已阐明,当以日德意防共协定之精神缔结中日防共协定,则此种顾虑,可以消除。防共目的在防止共产国际之扰乱与阴谋,对苏邦交不生影响。中国共产党人既声明愿为三民主义之实现而奋斗,则应即彻底抛弃其组织及宣传,并取消其边区政府及军队之特殊组织,完全遵守中华民国之法律制度。三民主义为中华民国之最高原则,一切违背此最高原则之组织与宣传,吾人必自动的积极的加以制裁,以尽其维护中华民国之责任。

第三点,为经济提携。

此亦数年以来,日本政府屡曾提议者,吾人以政治纠纷尚未解决,则经济提携无从说起。今者日本政府既已郑重阐明尊重中国之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并阐明非欲在中国实行经济上之独占,亦非欲要求中国限制第三国之利益,惟欲按照中日平等之原则,以谋经济提携之实现,则对此主张应在原则上予以赞同,并应本此原则,以商订各种具体方案。

以上三点,兆铭经熟虑之后,以为国民政府应即以此为根据,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

日本政府11月3日之声明,已改变1月16日声明之态度,如国民政府根据以上三点,为和平之谈判,则交涉之途径已开。

中国抗战之目的,在求国家之生存独立,抗战年余,创巨痛深,倘犹能以合于正义之和平而结束战事,则国家之生存独立可保,即抗战之目的已达。

以上三点,为和平之原则,至其条例,不可不悉心商榷,求其适当。其尤要者,日本军队全部由中国撤去,必须普遍而迅速,所谓在防共协定期间内,在特定地点允许驻兵,至多以内蒙附近之地点为限,此为中国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所关,必须如此,中国始能努力于战后之休养,努力于现代国家之建设。

中日两国壤地相接,善邻友好有其自然与必要,历年以来,所以背道而驰,不可不深求其故,而各自明了其责任。今后中国固应以善邻友好为教育方针,日本尤应令其国民放弃其侵华侮华之传统思想,而在教育上确立亲华之方针,以奠定两国永久和平之基础,此为吾人对于东亚幸福应有之努力。同时吾人对于太平之安宁秩序及世界之和平保障,亦必须与关系各国一致努力,以维持增进其友谊及共同利益也。

谨引提议,伏祈采纳!

汪兆铭,艳

二战中真实的搞笑场景

一、第一个在二战战场上阵亡的德国军人,却是1937年在中国被日本人即德国的轴心国盟友杀死的;第一个在二战战场上阵亡的美国军人,杀死他的是苏联人(芬兰,1940)。美军二战阵亡名单中军衔最高的是莱斯利·麦克奈尔少将,杀死他的竟然是美国陆军航空队。麦克奈尔是陆军地面部队司令,协助马歇尔掌管陆军人事。他在1944年参观诺曼底战场美军“眼镜蛇”行动时被盟军轰炸机误炸而死。那天,盟军动用了1500架重型轰炸机、380架中型轰炸机和550架战斗轰炸机向德军阵地投掷了大约4000吨炸弹和燃烧弹,狂轰滥炸之下,三星中将麦克奈尔也成了“炮灰”,为了不影响士气,布莱德利为麦克奈尔举行了秘密葬礼。

二、二战中最年轻的美国军人是在海军服役的卡尔文·格拉汉姆,当时只有12岁,结果在后方养伤时被发现慌报年龄,军方本打算起诉他,但被美国国会平反。

三、日本袭击珍珠港时,美国的海军司令的姓名是辛克斯(Cincus,英文中和sink us发音相同,意为“击沉我们”);美陆军第45步兵师的吉祥物是纳粹标志的万字符;而希特勒的私人专列的名字是“美国”(Amerika),以上3点因为影响恶劣很快被各自纠正。

四、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阵亡率要高于海军陆战队;而一个航空兵想返回后方要完成30个任务,阵亡的可能性高达为71%。

五、一般地说,没有“水平一般”的飞行员。他要么是个王牌飞行员,要么活该倒霉到送命。例如日本的王牌飞行员西泽广义,击落了80多架飞机,却死于一次货机事故。

六、战斗机所装的弹药里,每5发中就有一发是曳光弹(含磷,可以像烟火般显示弹道轨迹,以方便瞄准目标),但这显然是个错误。因为曳光弹在长距离上有不同于普通子弹的弹道特性,所以如果你的曳光弹击中目标,说明你射出的其他80%的子弹都打空了。更糟糕的是,曳光弹能让你的目标清楚地发现是谁、在哪里向他射击。最糟糕的还不止于此,如果你把曳光弹都装在弹仓尾部,那么你射出曳光弹之刻,就是你的敌人知道你已没有子弹之时。所以放弃使用曳光弹的部队发现,他们命中率和损失率分别上升和下降了两倍。谁发明了这么糟糕的东西?

七、当盟军部队开至莱茵河畔时,无论是温斯顿·丘吉尔、巴顿将军,还是普通一兵,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无一例外地都是撒尿,丘吉尔和巴顿还为此合影留念。

八、德国的Me-264轰炸机能够轰炸纽约,但缺乏有价值的目标。1942年7月中旬,Me-264原型机基本完成,准备经过试验后就在10月投入批量生产。但由于生产起落架和发动机的配套厂商在交付时间上出现了耽搁,导致Me-264直到该年底才首次试飞。此后,希特勒又改变了轰炸美国东海岸的想法,认为用少数飞机轰炸美国东海岸的目标,不能在军事上产生有价值的作用,只能激起平民的愤怒和增加抵抗意志,于是Me-264轰炸机的用途转为了海上运输机。

九、德国U-120号潜艇的沉没原因,竟然是艇上的一个抽水马桶操作失灵。值得说明的是,造于1938年的U-120潜艇本来是准备卖给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政府的,可是1939年德国与日本成为“盟友”,所以拒绝将此潜艇卖给国民党政府,否则“中招”的很可能就是国民党海军了。

十、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第一批被俘的“德国人”竟是几个朝鲜人,他们先是被日军抓壮丁抓到,后来苏军战胜日军,成为俘虏的他们又开始为苏军服役,再后来德国人又从苏联人手里俘虏了他们,他们在德军中服役,直到在诺曼底被美军俘虏。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的最终结局

建威上将军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祖父佩公少年时曾与刘铭传贩私盐、因之结识,官至淮军统领。爱其孙,随营伴读。稍长,迭遭变故,祖,父,母皆丧,生计窘迫,绝意科举,投武幕,入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以最优毕业,保送德国习军事,返,任威海随营教官,历日清甲午之役。小站练兵,得荫昌保荐,出要职,军中誉为“北洋之虎”。辛亥,率师南讨,暗有反正意,曾馈南帅黎氏以密函,中有:“杯酒话前尘,万马涛声天际涌。登临怀故国,八公山色望中收”之句。不数日,果有逼宫之齐电出,共和遂成。民元后,历陆军部长多要职。袁公去,摄大政,出国务总理。及至丁巳复辟,讨平之。谓之再造共和。此后谋南北统一,文倚安福国会,武编参边二军,声势日隆。不意,曹,吴反,以清君侧,诛小徐为号,发兵来攻,一战而败。隐。其后虽曾东山再起,出执政一职,又为马二,俄狄所煽之暴民,匪党所诬,迫去职,明心迹。抗战中,全大节,为国府迎于沪上,上亲执以弟子礼。以病薨,年七十有一。宿敌吴氏挽之曰:“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时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

镇安上将军

张锡銮,字金波,浙江钱塘人。父为四川驻防军官。幼即在军中,习兵事,通战阵。稍长,又取监生。军中皆称其智谋胆略,学识兼备。绰号“快马张”,任通化知县、锦州凤凰厅候补道。曾历日清甲午之役,后以东督锡銮以事去职。复任东边道。兼安东开埠局总办。任满,升署度支司。辛亥,授命西征,定三晋。民元后,因惧东督赵氏仍恋故朝,兼之张,冯二将与张有早年招抚之谊,故调赵入京出清史馆馆闲职,而授张以镇安上将军,节制东三省军务。徐放湖北将军。洪宪改元,封一等伯,列名将军府,兼参政院参政。越年,主崩臣退,赋闲津门。筑网师园,以风月自娱。民十年,病卒。

定武上将军

张勋,字少轩,江西奉新人。少孤贫。投效广西军,累保至参将。日韩衅启,随毅军防守奉天。袁公练兵小站,充管带。庚子,防剿拳乱,叙功擢副将,赏壮勇巴图鲁。两宫回銮,随扈至京,谕留宿卫,日俄战后,调奉天,节制三省防军,赏黄马褂。旋命总统江防各军,驻浦口,调江南提督。武昌变起,与总督张人骏、将军铁良等筹战守,江浙军合攻江宁,粮援胥绝,乃退屯徐州。人骏、铁良走上海。命勋为摄两江总督,赏轻车都尉。逊位诏下,并请优待皇室,保卫宫廷。民元后,倡丁巳复辟,事败,避入荷兰使馆。旋赴津居,卒,年七十,谥忠武。老友绍英挽曰:“宿望重兼圻,峻节不随风会转;孤忠依故国,大星竟陨海天寒!”

宣武上将军

冯国璋,字华甫。直隶河间人。武备学堂毕业,留堂任教习,后投淮军聂士成幕府。曾历甲午之役。小站练兵,因此为人好滔滔不绝,群僚笑其为北洋之狗。辛亥,率师南犯,挥北军猛攻武汉,火烧汉口,既下汉阳,封男爵。欲攻武昌,因袁欲反正,于三小时内连发七通电报召回。改任清廷禁卫军统领,察哈尔都统,反对南北议和。时宗社党拟遣其回前敌,接段军,提控湖广。事不济。民元后,出掌两江,失忠义,暗阻洪宪事。段势起,明授总统职,暗施调虎离山计,失兵柄,徐去职,卒于北平,年六十。其人言大号空,子孙亦有染,孙巩,出入于倡优之间,俨然伶人矣。你想挑战您的牌技吗?你想边玩边赚钱吗?休闲棋牌,家里的棋牌室,现金退币,让你体会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彰武,镇武上将军

段芝贵,字香岩,安徽合肥人,北洋武备学堂出身,后留学日本。返,任北洋新建陆军讲武堂教官。善逢迎,由道员累迁至黑龙江署理巡抚。后以袁故去职。辛亥,随袁复起,民元后,出武卫军总司令,第一军军长,授彰武上将军,署理湖北军务。继与张锡銮对调。授镇武上将军,节制奉天、吉林、黑龙江军务,兼奉天巡按使,上表劝进,洪宪成,封一等公。其后与族弟结皖系,任段政府京畿警备总司令、陆军总长,皖人呼之小段。直皖战起,临阵失机,大败。去公职,隐。年五十六,卒。

振武,隆武上将军

龙济光,云南蒙自人,滇南世袭土司,与陆荣廷有姻亲之谊。投广西藩司张鸣岐麾下,张升两广总督,时广东水师提督李淮跋扈,不受张命,因之,龙得援引,官至广东提督,提三千济军入粤,以监水师。辛亥,粤变,李降,张走,时局混沌,龙按兵百粤,初则静观其变,继则遥受北命,期年间,竟出广东巡按使,凛然封疆。然党人多不忿,欲屠龙,奋战经年,龙终去职,年五十八,卒。

昭武上将军

姜桂题,字翰卿,安徽毫州人。少投行伍,僧格林沁卫队官出身。后随左宗棠剿回民,以功加提督衔,隶毅军,授云南临元镇总兵。甲午役,溃走金州,革职留营,观后效。后应袁招入新建陆军,统左翼。历屯泰安,青州、潍县。以功加太子少保衔,赏穿黄马褂,加尚书衔,调直隶提督兼统武卫左军。辛亥,奉袁命,以毅军换防京师,热河,山海关等各处旗兵,助袁登位。民元后,授热河都统,陆军上将、昭武上将军。其后久掌毅军,洪宪,丁巳皆参与其事,调和于各派之间,然事皆不顺。暮年,出陆军检阅使闲职,年七十九,卒于京。为人极护桑梓,凡亳州商贾无论良莠,即运烟土,但经热河亦庇护之。

德威上将军

王士珍,字聘卿,直隶正定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随袁创北洋军,任新军督操营务处帮办兼讲武堂总教习、工兵营统带。与冯,段并称三杰。其人不好张扬,人谓之神龙见首不见尾,故称之“北洋之龙”。历任练兵处军学司止使,又兼第六镇统制、署理陆军部侍郎。辛亥,袁氏起,充陆军大臣。民元后,隐居,受袁邀复出,获陆军上将衔,任陆军总长。袁崩,出段内阁参谋总长,代理国务总理,兼任陆军总长。其后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多次居间调停直、皖、奉各系间的矛盾。年六十九,卒。一说其为暴卒,乃其女孙为张宗昌辱所致。

耀威上将军

陆荣廷,原名陆阿宋,广西武鸣人。家境赤贫,两2岁丧父,五岁丧母,流落街头,以割马草为生。后入三点会,纵横清越边界,专与法人为敌。受招安,以功进广西边防督办,保送日本士官学校深造。赐号“提勇巴图鲁”。亡父母亦皆封为“建威将军”,“一品夫人”,然不思报效,却与革党相通,辛亥,反于西南。继沈秉坤为广西都督,民元后,依违与孙袁之间,坐大于边陲,及至国民政府削藩,方失势,隐居沪上,年七十而卒。

熙威上将军

刘冠雄,字子英,又字资颖,福州人,父为箍桶匠,家贫如洗,投马尾船政学堂,习水师。绩优,官送英国留学,习炮术。返,供职海军,历甲午之役,战后任“海天”舰管带。平步青云之际,却因舰只触礁获罪,幸袁援手,方得免,遂入袁幕。民元后,出海军总长。洪宪时,封二等公。其后历多届内阁,曾为福建镇抚使,闽粤海疆防御使。晚来隐居津门,年六十七,病卒。

虎威上将军

曹锟,字仲珊,河北天津人。早年以贩布为生,后入天津武备学堂。随军入朝鲜,历甲午役,战后投袁世凯,升嫡系第三镇统制。辛亥,军移驻京郊南苑,为袁禁卫。民元后,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上书请求改变国体,授虎威上将军,洪宪初,再封一等伯。护国讨袁军兴,率军入川弹压,与护国军战于叙泸间,屡有斩获。及上崩,始退,调直隶督军。丁巳复辟,任西路讨逆军总司令,破之。段继位,互不容,时方南下汉口,率部入岳州、占长沙、取衡阳。遂与南军通,主七省同盟,讨段,讨奉,皆胜,控北京政府。以贿选手段为总统。二次直奉战起,马二倒戈,被软禁。后获释,于洛阳与吴会,相顾涕泠。晚年寓居天津,日军入,许伪职,不受。年七十六,卒。国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

英威上将军

李纯,字秀山。直隶天津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历任北洋军政司,督练公所教练处提调,陆军第一镇骑兵营管带、标统,第六镇第十一协统领等职。辛亥,所部改编为混成协,随冯国璋南下同革命军作战,旋任第六镇统制。民元后,随冯南下,任江西都督。及冯为段所挟,邀往京师,特调其为江苏督军,驻节金陵。时与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并称为直系之“长江三督***。任上治工商主实业,恤民生。然突以四十六岁壮年,暴卒而亡。官档谓其:因忧国忧民而自戕。巷议其妾与马弁私通,被李发现后,马弁将李纯击毙,莫衷一是。”

孚威上将军

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传其母有娠时,其父梦前明戚继光,故以佩玉名之。六岁丧父,失教诲,少无赖,染烟瘾,兼以揽讼词,圤卦词为生。后因事亡走他乡。投武卫军,为戈什哈。庚子军溃,复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习测绘科。业成,入北洋第三镇。辛亥,擢炮兵管带,移驻长辛店。翌年,袁以汤乡铭督湘,命曹部驻岳州互为犄角。汤慕其才,延揽之,为曹所觉,与人云:“与若为他人用,不若吾自用之”。遂连拔数级,出第六旅旅长。至是,赞襄军务,无役不予,战必胜,攻必克。及至,连败皖,奉二师,天下震怖。时方寿于洛阳,有联谓之:“牧野鹰扬,百岁勋业才半纪;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眼见江山唾手,不意冯二阵前倒戈,功亏一篑。其后游历川,辽以诗酒自娱。晚来,居北平,东师入,拟请出山,辞不受。旋暴卒。事闻,上亲临致祭,联曰:“三呼渡河,宗泽壮心原未已。一歌见志,文山正气自常存”。

壮威,襄武上将军

王占元字子春,山东馆陶人。初读私塾,稍长投身卒伍,选送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毕业。历任淮军哨官,新建陆军工程营队官,第七营管带,累升至新军第三协协统。辛亥,任北洋第二镇统制。民元后,继任第二师长。率部调湖北,晋壮威上将军,授襄武上将军,督理湖北军务。袁崩,任湖北督军,兼省长,两湖巡阅使。因湖北境内多兵变,加之湘鄂战起,鄂军败北,为吴子玉联合湘军驱逐。匿居天津。办实业,置房产,兴教育。年六十九,病卒,归葬馆陶。

益威上将军

田中玉,字蕴山,直隶抚宁人。北洋武备学堂出身。曾任北洋第一镇炮队第一标统带、兖州镇总兵等职。光绪三十四年,出东三省督练分所总参议。民元后,历任代理山东民政长、曹州镇总兵、兖州镇守使、陆军第五师师长多职。调京任陆军部次长,转年任察哈尔都统。袁崩,归鲁,任山东督军,兼省省长。后去职,于天津寓居。置房产,办恒源祥纱厂。年七十三,卒。

老八路真实的回忆:日军中也有中共地下党

我父亲是38年1月参军的小八路(因当时仅13岁多一点)。他当时的身高就有1米6左右。由于上级后来调查发现他还不满14岁,又离开了家乡无法退回,只好让他去给首长当公务员(当时叫公务员,其实是勤务兵)。

到38年9月我父亲当上了公务班长。有次他服务的那位首长负伤住院,我父亲当然陪他到医院。而野战医院又要经常转移,就在一次转移中出事了。

这次是我父亲的公务班带领四十几位伤员过路。按惯例班长都是在前开路,副班长在后押队。这次我父亲也仍然在前开路,可部队刚过去二十几人,鬼子的巡逻队来了。他们只好往山上跑,没过来的就地隐蔽。很不幸的是那些没过来的伤员被鬼子发现了,从此下落不明。而我父亲和另一个战士领着已过路这批伤员上了山。鬼子知道还有已经过路的,就开始搜山。

我父亲立刻把这批伤员安置到一个山洞里。自己带着战士上山头观察。结果山洞被发现了。这批伤员全部被押到洞外跪下,为首的鬼子拿刀在一个伤员头上比划,好像马上要砍头的样子。我父亲他们两个当时全傻了。这都是一些老红军首长呀!雪山草地都过来了,今天却要死在这里,他们两个都急得哭了。

可奇迹发生了。鬼子队伍中有个鬼子官出来不知说了些什么,这些鬼子突然收队,然后往山上来抓我父亲他们了。于是他们就玩命的跑,鬼子发现就开枪了。当时父亲已经打过不少仗,有一些经验,马上叫那个战士装做被打中,两人就滚在地上。鬼子也没上来看,就这样回去了。

历险后我父亲回到山洞见到那些伤员问他们,为啥鬼子没杀他们?其中有个伤员是东北抗联的会日语。他说,那个后来讲话的鬼子是个副官,他劝那个主官说:这些八路都已经没有战斗力了,不杀他们算了。后来这些伤员分析那个副官可能是个中共地下党员,而在抗战初期日寇也还没有实行三光政策,所以得以活命。我父亲服务的那位首长和那位抗联老战士后来在上党战役中牺牲了。

我和父亲82年还去长治市烈士陵园悼念他们。这是一段真实的经历。我父亲一直在讲我们的地下工作者了不起(当然无法证实那个副官是否是我们的地下工作者,但那些老人很固执的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日本女间谍谋刺蒋介石的始末

南造云子是与川岛芳子齐名的日本王牌女间谍,两度谋刺蒋介石、收买国民党高官、窃取吴淞口要塞军事情报等,皆出自这位“帝国之花”之手。由于行动诡秘,半个世纪过去了,仍难寻觅一张南造云子的照片。

南造云子1909年出生于上海,深受其父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浸染,13岁被送到日本一所特工学校,拜大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为师,除学习文化、外语(汉语、英语等),还学习射击、爆破、化装、投毒等专门技术。

1926年,南造云子17岁时,被派到中国大连,专门从事间谍活动。1929年又从大连调到南京,化名廖雅权,以失学的青年学生身份为掩护,打入国民党国防部的招待所——汤山镇温泉招待所做招待员,进行间谍活动。

汤山温泉招待所,是国民党国际部出资建造的。国民党军事领导人常在这里举行秘密军事会议。日本特务机关早就盯上了汤山。派南造云子打入温泉招待所,就是为了窃取军事情报。南造云子长得娇俏动人,能歌善舞,很有交际手腕。她利用美色勾引国军军官,不费劲就窃得了好几份重要的军事情报。其中一份是吴淞口要塞司令部向国防部作的扩建炮台军事设施的报告。里面有炮位的设置、炮兵分布情况、秘密地道的部署、70余座明碉暗堡的分布位置等重要军事机密。

封锁长江老蒋用计 沉迷酒色黄浚投敌为了配合日军攻打南京,1937年7月中旬,南造云子化装成中国银行的职员,混在难民中秘密潜入南京。她利用各种关系,迅速将生活糜烂的国民政府行政院主任秘书黄浚、外交部副科长黄晟(黄浚之子)发展为间谍,编织了一个足迹遍布国军参谋总部、海军部和军政部的间谍网。

1937年7月28日,蒋介石在南京中山陵孝庐主持最高国防会议,决定采用“以快制快”、“制胜机先”的对策,利用日本关东军与日军其他部队的行动暂未统一的有利时机,抢在敌人大部队向长江流域发动大规模进攻之前,选定长江下游江面最狭窄的江阴水域,在江中沉船,堵塞航道,再利用海军舰艇和两岸炮火,将长江航路截断。这样,一方面可以阻止日舰沿长江西进,另一方面可以将长江中上游九江、武汉、宜昌、重庆一带的70艘日军舰船和6000多日海军陆战队队员围而歼之。会议属高层机密,由侍从室秘书陈布雷和行政院主任秘书黄浚担任记录。黄浚在会上听了蒋介石的这一军事部署,惊出一身冷汗。会后,他立即将这个绝密情报密告南造云子。狡猾的南造云子一看情势紧急,火速将情报交给日本大使馆武官中村少将,由他直接用密电报告东京。

结果,日本海军陆战队抢先一步,连夜东行。就在蒋介石的命令刚刚下达、封锁江阴要塞长江水面即将实施之前,所有在长江中上游的日本军舰和商船,于8月6日、7日两天,全部飞速驶来,冲过江阴江面,撤往长江口。日本侨民也都随船撤离。封锁江阴要塞的军事计划就这样破产了。

搅乱时局日谍刺蒋 临时变卦英使遭难抗战初期,日本政府为了一举制服蒋介石与国民政府,曾命令潜伏在华的日本间谍把暗杀的矛头指向蒋介石。“八一三”抗战爆发前的一天,蒋介石突然指示中央军校举行一次“扩大总理纪念周”活动,正当与会人员列队整齐静候蒋介石出来讲话时,总值日官惠济突然向大家宣布:有两名可疑分子混入军校,正在进行搜查。原来是两名日本间谍乘坐轿车混入军校,刺探情报并图谋杀害蒋介石或其他军政人员;被发现后,立即乘轿车逃跑了。事后,也未查缉到杀手,暂时成了悬案。

几番怪事发生,都未能引起政府当局的重视。不久,爆发了“八一三”淞沪抗战。上海与南京近在咫尺,蒋介石几次准备去上海前线视察和指挥作战,却因为宁沪之间的铁路和公路都受到了日军飞机的严密封锁,狂轰滥炸,极不安全,一直未能成行。8月25日,在蒋介石召集的最高军事会议上,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向蒋建议,次日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要从南京去上海会见日本驻华大使川樾茂,可以搭乘他的汽车去。当时英国还是一个中立国,可免遭日军飞机的轰炸。蒋介石对此表示同意。殊不知黄浚也在这个会上。会后,黄浚立即向南造云子传递了这一情报。

第二天,蒋介石有急事缠身,临时终止了上海之行。结果,英国大使的汽车在嘉定地区沪宁公路上遭到两架日军飞机的轮番追逐袭击,汽车被打翻,许阁森大使背骨受伤,肝部中弹,生命垂危。随行人员慌忙为许阁森大使草草包扎止血,抬到车上,送到沪西宏恩医院急救。

事件发生后,举世哗然。这可以说是南造云子出道以来最大的败笔。

限期破案军统卖力 礼帽泄密父子遭擒连续几次最高军事会议的泄密,使蒋介石意识到有日本间谍打入了中枢部门。因此,他密令宪兵司令谷正伦秘密调查内部,限期破案。

破案小组分析,上述几次泄密,乃是最高军事会议的内容,参加会议的除几位高级军政人员外,只有陈布雷和黄浚担任记录。黄浚平时生活放荡,与日本人素有来往,被列为重点嫌疑对象。不久,宪兵又查清“中央军校刺蒋案”中,两名日本特务乘坐的正是黄浚的轿车。案情逐渐清晰。为扩大战果,谷正伦又派员策反了黄浚家的女仆莲花,令她监视黄浚的行动。

一天,莲花密报:黄浚的司机从外边回来后,径直去找黄浚,把一顶礼帽交给了他。谷正伦立即命令特工盯梢司机。第二天,特工跟着司机进了那家“国际咖啡馆”,只见司机把一顶礼帽挂在墙边的衣帽钩上,然后坐到一张桌子边喝咖啡。特工注意到衣帽钩上已经挂着一顶与司机挂上去的式样与颜色完全相同的礼帽。不一会儿,一位喝咖啡的日本人离座走到衣帽钩前,伸手取下黄浚司机的礼帽戴在头上,走出门去。此人就是日本大使馆管理员小河。这一切都没有逃脱特工的眼睛。

隔了一天,小河头戴礼帽骑车又去咖啡馆,途中突然被一个骑车者猛地撞倒在地,摔得头破血流,礼帽也飞落一边。几个“好心”的过路人及时出现,有的将肇事者扭送至警察所;有的拦下一辆汽车,把小河塞进车子送往医院抢救。其实,这些“肇事者”和“过路人”都是军统特工装扮的。

特工拣起礼帽检查,发现内藏日本大使须磨弥吉郎给黄浚的指令,便换入一封事先写好的假信,内容为:须磨指示黄浚,次日深夜11点,聚集间谍集团成员去黄浚家,由须磨亲自颁发奖金。

特工飞车赶往咖啡馆,见已有一顶相同颜色的礼帽挂在衣帽钩上,就伸手换了一顶退出门外。回去一看,帽中果然有黄浚向须磨提供的情报。

谷正伦得报后火速报告蒋介石,蒋介石立即下令次日夜间行动,秘密逮捕黄浚等一伙间谍。第二天入夜,特工人员按照既定方案,化装成各种身份,陆续进入预定位置。深夜11点时,黄浚家中楼上手电光闪烁三次,这是莲花发出的信号:黄浚一伙已聚集在内。一会儿,一个装扮成邮差的特工以送交特快邮件为名,叩开大门。众多特工突然蜂拥而入,直扑小客厅:“都不许动!谁动就打死谁!”

天理昭彰汉奸伏法 善恶有报女谍殒命审讯中,黄浚对其罪行供认不讳。经军事法庭审判,以卖国罪判处黄浚父子死刑,公开处决;判处南造云子无期徒刑;其他成员皆判有期徒刑。

本来,按照国际惯例,战时抓到敌方间谍,三天内就可处死。国民政府当局可能是为了牵制日方,才未判南造云子死罪。黄浚父子被处决后,南造云子被关押在南京老虎桥中央监狱。几个月后,日军进攻南京,南造云子凭借过去的一套手腕,恩威并施,征服了看守,竟逃出了监狱。因身份已经暴露,国统区她是不敢去了,就潜往上海继续进行间谍活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南造云子在上海日军特务机关任特一课课长,经常进入英、法租界,抓捕过大批抗日志士,还摧毁了军统留下的十几个联络点,诱捕了几十名军统特工人员。以丁默村、李士群为首的汪伪特工总部,也是她一手扶植起来的。国民政府情报部门对她恨之入骨,多次策划暗杀行动,都因她太狡猾而未得手。

1942年4月的一个晚上,南造云子单独驾车外出活动,被军统特工发现,迅即秘密跟踪,终于在法租界霞飞路(今上海淮海中路)的百乐门咖啡厅附近,乘身穿中式旗袍的南造云子下车走向店门之际,三名军统特工手枪齐发,南造云子身中三弹,当即瘫倒在台阶上,在被日本宪兵送往医院途中死去,卒年33岁。这朵“帝国之花”就这样得到了应得的下场。

二战纳粹美女军官用囚犯人皮做灯罩

26日报道,曾被纳粹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英军战俘、现居住在英国约克郡唐开斯特市的85岁老人诺曼·库柏,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之际,向记者回忆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中最可怕的梦魇——一个绰号叫做“金发死亡天使”的邪恶女看守。“金发死亡天使”最邪恶

身为英军战俘的诺曼是在1943年6月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当时他被迫脱光衣服,剃成光头,最后送到一个坑里驱逐虱子。此前诺曼已在其他纳粹集中营中熬过了2年时光,他来到奥斯维辛的第一天,就发现这是个与众不同、充满魔鬼气息的地方。诺曼回忆道:“在离我们5米远的地方,就躺着3具犹太男孩的尸体,没有一具尸体的年龄超过26岁,他们半裸而瘦削的尸体就像垃圾一样随便抛在那里。我的同伴安慰我说:‘他们是政治犯,我们不用担心。’”

然而,奥斯维辛集中营恐怖的第一印象只是诺曼后来目击的众多恐怖事件的开始,在1945年1月被解放前,超过100万囚犯死在了那里,而诺曼亲眼目睹了其中许多血腥而恐怖的屠杀罪行。在众多残忍的党卫军军官中,最让诺曼不寒而栗的人是一个绰号叫做“金发死亡天使”的纳粹女军官——厄玛·格丽斯,诺曼说:“她不是人,她是一个妖魔。”

她11岁加入希特勒青年队,19岁成了集中营女看守据报道,纳粹“死亡天使”厄玛·格丽斯是奥斯维辛集中营中一名党卫军高级女军官,她掌管着该集中营里的3万名女囚犯,奥斯威辛集中营内一些最残暴的恶行,都和格丽斯有关。格丽斯原来是一名德国农业劳工的女儿,她11岁时加入臭名昭著的希特勒青年队。19岁时,就成了拉文斯布鲁克集中营的一名女看守,由于她极端崇拜希特勒,极为忠心的她频频获得调动升迁,最后她在1943年3月被调往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了党卫军集中营女看守中第二高级别的人物。“美丽野兽”用囚犯人皮做灯罩

诺曼回忆,这个“美丽的野兽”是个超级虐待狂,她经常残忍地鞭打囚犯,放出饥饿的阿尔萨斯狗对囚犯进行撕咬,挑选她看不顺眼的囚犯送入毒气室处死,当格丽斯对囚犯施展的暴行越残酷时,她嘴角的笑意也就越浓。

诺曼称,格丽斯还残忍地射杀过许多犹太囚犯,此外,她对在犹太囚犯身上进行的可怕人体“医学实验”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嗜好。当奥斯威辛集中营被解放时,盟军士兵在她位于奥斯威辛集中营的住宅内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灯罩,检查发现,这些灯罩竟然全都是用3名遇难犹太囚犯的人皮制成的!

行着纳粹礼走向绞刑架

诺曼对记者说:“她总是穿着厚重的皮靴,带着一根鞭子和一把手枪。我们经常看到她残忍地殴打那些女囚犯的场景。有时你能看到她手中的鞭子都被打断了。她是一个冷血心肠的残酷女人。”

当二战结束后,丧心病狂的格丽斯被逮捕,并被战犯法庭控以战犯罪,然而她对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却没有流露出丝毫悔恨之意。1945年12月13日,22岁的她被战犯法庭执行绞刑时,居然“平静镇定”地走向绞刑架,一只手臂竟然还抬起来行着纳粹礼。

朝鲜战场被美军刻意掩盖了50年的绝密行动

2001年10月18日,当参加过朝鲜战争的一群美国老兵在华盛顿纪念战争50周年聚会时,竟然曝出一桩惊人的秘密:当年的美军不但在朝鲜半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全面交战,而且还多次派改装的最新喷气式战斗机深入中国的沈阳、哈尔滨、满洲里和苏联的远东各基地实施绝密的侦察行动!

被压抑了50年不得不说出口的美国国家机密乔治·塞勒是美国亚历桑那州蒙哥马利城的退伍军人,在朝鲜战争中是一名美军飞行员。在一次与昔日朝鲜战争的老战友塞勒电话交谈之后,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愧疚之情,向妻子和女儿讲述了隐藏在自己内心50年的秘密。

这是一个不久前还被美国政府列为“最高机密”的真相:他和他的战友曾经驾驶RF-86“佩刀”战斗机深入中国东北和苏联境内2000公里执行过绝密的照相侦察任务!

当这伙在朝鲜战争期间曾经秘密入侵过中国东北和苏联领空的美国飞行员50年后第一次聚集在华盛顿的时候,他们终于敢把硬压在心里整整50年的美国最高机密一古脑儿地倒了出来。塞勒说:执行过那种任务的每个飞行员当年都签署了一份保密誓言,发誓在任何时候都绝不向任何人任何机构谈及自己的行动,否则任由美国政府处置!所以我整整憋了50年不敢吐露只言片语,连睡觉的时候都得蹦紧脑瓜子,生怕在梦中说了出来。当年的行动实际上成了我一生中最大的精神负担厂家住德克萨斯州罗阿诺克城的爱德华·泰勒感慨地说:“现在回头想想50年前干的那种事真让我感慨万千,那真是一种见不得人的勾当,不然的话政府怎么会让我们闭口整整50年,不然怎么会在美国朝鲜战争史上连一笔都不敢提到呢?”

被“米格走廊”逼出来的间谍飞机

1951年的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中朝边境鸭绿江上空铸成的“米格走廊”早已让美国空军飞行员闻风丧胆。当时,美国将军们和华盛顿最高当局最迫切要了解的情报是:中国空军到底有多少架米格战斗机和多少架轰炸机?苏联到底能给中国多少军事支援?为什么去中国东北和苏联的空降武装间谍从来都是有去无回?

被中国空军米格-15吓破了胆的驻南朝鲜金浦的第15战术侦察机中队的飞行员们把目光转向了体积小而灵活便于逃生的F-86“佩刀”战斗机。为什么不能把这种小型喷气式战斗机改装成照相侦察机呢?空军高层指挥官没有人对这一建议感兴趣,于是,保命要紧的第15战术侦察中队飞行员想方设法说服了其直接上级第4战斗机大队的指挥官,让他们自行改装这种飞机。第4战斗机大队又说服驻日本的远东空军司令部允许他们将2架弹痕累累的F-86A战斗机进行改装。技师们于是在日本的立用拆掉了战斗机的备用油箱、航炮和机枪,在原来位置上装上了航拍相机,于1951年冬对改装后的F-86A进行了首度试飞。

试飞成功后,2架改装的F-86侦察机混在常规的F-86战斗机编队中逼近了赫赫有名的“米格走廊”。当中国空军的米格战斗机与F-86战斗机在空中进行激战的时候,其中一架改装的F-86悄悄地溜到一边,对远东空军司令部特别需要的中朝军队建立的战俘营狂拍滥照,不过,代价是其它5架美国F-86被击落,4架被打伤!最后,这架改装的侦察机总算逃得一条性命,带回美军指挥官梦寐以求的战俘营照片,因此美国的将军们觉得这还算值,紧接着就下令把第15战术侦察机中队的一半力量,也就是6架战斗机改装成适合完成侦察任务的RF-86。

不久,侵朝美国空军换装更先进的F-86F型战斗机,自觉尝到甜头的远东空军司令部下令秘密改装新型战斗机,这就是后来一直在朝鲜战场上扮演最绝密角色的RF-86侦察机。1953年春天,首架新型侦察机飞抵朝鲜半岛,此后一直服役到朝鲜战争结束。“粪桶”中队的绝密侦察活动

有意思的是,大约也知道自己的行动实在见不得人,所以泰勒所在的绝密侦察中队干脆给自己起了个“粪桶”的绰号。那么“粪桶”中队到底都干了哪些肮脏的勾当呢?

接到美国政府最高当局行动的绝密指令后,第15战术侦察机中队立即精心挑选20名飞行技术最拔尖最可靠的飞行员组成绝密行动小组。每当实施侦察行动的时候,其中一架外形与其它战斗机没有什么两样的RF-86就会混在编队中,当编队一抵达著名的“米格走廊”,其它的F-86战斗机与中国空军激烈交战的时候,这架间谍侦察机就会乘乱溜人中国东北地区,对准可能的目标一顿狂拍,其中最冒险的时候甚至飞到沈阳和哈尔滨!尽管美国政府从来不承认其战斗机曾在朝鲜战争期间入侵过中国的领空,但第15战术侦察机中队的RF-86实际上不但多次入侵中国领空,而且还偷拍了东北境内的少数机场、大坝和工厂的照片。他们还把侦察目标转向苏联的西伯利亚。每次对苏联实施侦察行动的时候,美国远东空军司令部就先放风说,美国飞机准备对风向进行研究,为自己找借口。对苏联西伯利亚的间谍行动倒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参加过对苏联侦察行动的泰勒说:“我们拍到了许多令人感兴趣的情报,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发现了一处美国军方根本不知道的大型机场。另一次我们拍到了苏联突然出现在太平洋上的一个舰队。”

如今,凡是愿意谈起当年这段历史的美军飞行员对执行绝密行动时的共同感觉是恐惧,入侵中国和苏联领空时的极度恐惧仍是历历在目:飞行员比尔·比赛特后怕又愤怒地说:“我们驾驶RF-86侦察机执行绝密飞行任务时的高度是50000英尺,时速为600英里。我们的指挥官告诉我们说,虽然你们驾驶的飞机一点武装也没有,并且还得深入对方的腹地,但敌方的雷达探测不到38000英尺的,所以你们尽可以在这种高度上大胆放心地飞!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完全是可怕的谎言,中国军队和苏联人的雷达不但可以捕捉到我们,而且可以派飞机轻而易举地击落我们,我只是凭运气才得以逃回来!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我真是太年轻太幼稚了,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危险,也不知道上层的险恶。”家住圣安东尼奥的梅尔·弗拉德维奇回忆说:“说什么中国空军发现不了我们根本就是谎言。有一次,我刚准备溜进中国的领空,结果发现周围一下子冒出了50多架米格战斗机!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那些跟我一起出动的兄弟们不是被击落就是被打伤,我赶紧掉头一边往黄海上狂跑,一边就跟傻瓜似地呼救!”

朝鲜战争后被刻意掩盖的国家秘密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长达50年的时间里,美国政府和军方想尽一切办法掩盖这段非常肮脏而又敏感的历史。他们除了让当年参加行动的飞行员签署保密宣誓书外,还让美国的国家安全局时时敲边鼓,使许多飞行员始终生活在压力与恐惧之中。美国政府和军方更是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抹去这段实在不光彩的历史:翻开美国空军的战机作战记录史,大家会发现RF-86战斗机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只字未提,而只是淡淡地说,该型飞机到1961年才投入供日本空中自卫队使用。更重要的是,由于这种飞机在朝鲜战争期间只有第15战术侦察机中队飞过,所以美国政府轻而易举地把该型飞机“隐藏”在该中队其它普通型的F-86战斗机中。

美国政府和军方的做法确实蒙住了不少人,就lRF-86到底什么时候投人朝鲜战场为例,连美国当今最有名的F-86战斗机研究专家拉里·戴维斯都一直认为这种改装的间谍飞机也就在朝鲜战争停战前,也就是1953年夏才投入使用;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历史专家哈尔说:“连我现在仍不知道当年到底有多少名飞行员参加了这种绝密行动。”

记惨遭全师覆灭的180师志愿军

在解放军的百万大军中,这不是一支头等的主力部队。

它不象新四军三师、东野二纵五师、解放军39军115师,有从井岗山、鄂豫皖、山甘宁走来的辉煌军史,有万里长征、平型关大捷、打义县、打锦州、打天津、打到镇南关的赫赫战功。

即使在志愿军第60军中,它也远不如兄弟部队179师和181师,有“临汾旅”和“皮(定均)旅”那种明星般的显赫声望。

这是一支默默无闻的部队,一支默默奉献的部队,一支在抗战后组建,在1947年才编入野战部队序列的部队。一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奔袭运城飞机场,伏击美械装备248团,歼灭由日军组建的国军第10总队,夜袭剑门关天险的部队。

1951年3月17日,这支部队,一支新战士、学生兵和起义人员过半的部队,跨过了鸭绿江,踏上了极其悲壮的征途。(一)坚苦转战

为防止联合国军的反攻和两栖登陆,第五次战役将提前在4月22日发动。

作为第五次战役的参战部队,3月16日志愿军第3兵团在北京组建,由二野3兵团第12军、4兵团第15军、18兵团第60军组成。第二天,兵团前卫——60军过江入朝。

在1951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的18个春夜里,180师的战士背着40公斤以上的武备,从新义州、经定州、新安州、海南里、江东、到三登,每夜强行军100多里。在部队跑步通过敌机封锁区时,往往一跑就是二三十里,不少指战员累得大口吐血。

4月5日,180师赶到伊川,匆忙整补后,就接替63军和26军的防线,抗击联合国军的猛烈进攻。

4月22日,五次战役打响,在60军当面,181师作为第一梯队,突击、割裂美25师和土耳其旅,179师作为第二梯队,180师作为预备队。

4月23日,181师突破联合国军防线,控制了汉滩江以北的全部阵地。

4月25日,181师和179师全部渡过汉滩江。

4月29日,181师兵至汉城东北10公里的龙井里、退溪院里地区,与敌相持。

4月30日,预备队180师跑步赶到汉城北20公里的釜谷里、退溪院里地区。

5月16日,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打响。60军的任务是在楸谷里至大龙山地区,割裂美军和韩军的联系,牵制美陆战1师和美7师。由于在战役打响之前,179师和181师分别被三兵团调拨给12军和15军,60军的战斗任务全落在了180师指战员肩头上了。

5月16日夜,180师538团和539团在玄岩和发雷地区分别强渡北汉江。

5月17日,180师全师渡过北汉江。539团克杜武洞,540团克仓村里,538团在新店里与美陆战1师遭遇,击毁坦克10辆,歼敌一个连。

5月20日,180师538团和539团进占远水洞一线,与美陆战1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5月21日,志司彭德怀电令:目前由于我运输工具缺少,粮食弹药接济不上,西线美军又已东援,使我继续扩大攻势困难增加,为此,第五次战役暂告结束。

志司的撤退命令:各兵团(3,9,19)准备23日晚即开始向涟川、铁原、金化、华川一带转移……

三兵团的撤退命令:决以60军担任本兵团之阻击任务,该军置于白逸里、白积山以南,东起与9兵团分界线,西起与19兵团分界线……利用华川西南山区节节阻击敌人,于22日晚开始向指定地区转移……

5月22日夜,60军发出撤退命令……180师附炮2师两个连,以一个步兵团北移汉江以北构筑阻击阵地,师主力置北汉江以南掩护兵团主力北移及伤员转移,师作战地域为新延江、芝岩里、白积山、上海峰以南地区,并注意和右邻的63军的联系。

这天,180师主力与美陆战1师竟日对攻,主阵地反复易手。(二)临危受命

5月23日。

凌晨,180师收到撤退命令。上午11时,180师发现其右邻的友军63军已不告而撤。师长郑其贵急电军部。

60军军长韦杰电令:注意派出部队掩护右翼,并准备于23日晚将北汉江以南部队移至春川以西地区继续防御。

180师派出两个连,占领原63军的防区。师主力开始北渡北汉江,向春川转移。

夜,3兵团急电……由于运力缺乏,现战地伤员尚未运走,12军5000名伤员全部未运;15军除已运走外,现水泗洞附近尚有2000名不能行动之伤员;60军也有1000余伤员,为此决定,各部暂不撤收,并于前沿构筑坚固工事阻击敌人,运走伤员之后再行撤收。望各军以此精神布置并告我们。

60军将兵团急电中“各部”误解为“60军必须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

60军五次电令180师:停止北撤,继续在北汉江以南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180师的)江南部队应争取坚守5天时间。

是夜,180师的左右友邻部队全线后撤,180师孤军滞后。

是夜,3兵团兵团部与下属失去电台联系。

5月24日。

180师当面之敌美7师,美24师,韩6师已发现180师两翼空虚,迅速从3兵团和19兵团的空隙穿过,渡过北汉江。坚守城皇堂渡口的540团炮营和一营三连在营教导员任振华的指挥下,坚持到最后一兵一弹,任振华拉响最后一枚手雷,与敌同归于尽。

联合国军控制北汉江渡口,180师三面受敌。

下午,60军电令180师:撤过北汉江,继续沿江步防。

当夜,60军军部撤离马迹山指挥所。

深夜,在有线和无线联络中断并在先后派出12名通讯员都没能传达撤退命令之后,180师参谋樊日华和朗东方亲自将撤退命令送到正在南岸坚守激战的538团和539团。eMz5月25日。

凌晨,538团和539团靠着三根电线,带着伤员,偷渡过北汉江。偷渡中,600多指战员被激流卷走。

538团在上下芳洞、西上里以西,539团在明月里、九唇岱山地区,540团在鸡冠山、北培山地区,组成防御线,掩护整个兵团北撤。

坚守九唇岱山的539团二营五连,在年仅20岁的指导员杨小来的指挥下,打垮敌一个营,打死敌130名。在打完所有的弹药之后,全连指战员在白刃格斗中阵亡。

坚守鸡冠山的540团一营三连、二营六连、三营八连九连的指战员在弹尽之后用刺刀英勇拼博,流尽最后一滴血。

是日,180师粮尽,弹药不多,势态仍然滞后,三面受敌。

如果180师不沿北汉江步防,而继续北上与179师并肩防御,即可迅速摆脱险境。但从全局看问题,联合国军有可能趁机沿公路向北快速突击北撤的3兵团和19兵团。

据此,60军电令180师:军里决心不变,一定要完成兵团给的掩护转移的任务!

下午5时,60军军长韦杰发现了势态极不利于180师,立即电令郑其贵:180师以两个团迅速向北沿公路进至马坪里北侧占领有利地形阻击敌人,一个团沿山上路到驾德山阻击敌人,掩护伤员撤退。

师长郑其贵立即命令:师直和师医院立即北移,538团为前卫,539团跟进,540团坚守阵地掩护。

下午5时10分,中断联络达三天的三兵团兵团部急电60军……180师应以两个团在驾德山一线阻击敌人为宜……

当180师538团收到师部转来兵团的命令时,团队已在撤往马坪里的途中。538团团长宠克昌政委与就近的540团政委李楸召商量,结论是:上级总的意图是向北转移,180师已陷入不利处境,部队断粮几天,十分疲劳,调来调去更加疲劳,将可能陷入不拔。因此,主力应该继续北移。

180师师部对538团和540团的意见是:按命令执行。

当180师539团背抬着全师300多名重伤员冒雨行军到梧月里,接到师部命令时,已是5月26日的拂晓,细雨蒙蒙中,东方发白了。

命令是:部队停止前进,抢占梧月里要点步防。(三)突围!突围!

5月26日。

拂晓,538团反身南下,重新占领驾德山阵地。

此时,180师左面的美7师已突破179师阵地,将179师和180师分割,并深入180师侧后,切断了180师的退路。

在25日继续北撤,通过了马枰里的180师的师机关,直属分队和没接到回防坚守命令的539团三营都脱离了险境。

忠实执行军部和兵团部命令的180师主力,在芝岩里以南陷入了5倍敌人的重围。

180师收到军部的命令:固守待援。

180师此时已无固守抗击联合国军5个满员师的弹药和兵源了。它向军部提出突围的请示。

下午4时30分,军长韦杰口述命令:立即向180师发报,他们决心突围是正确的,批准他们的突围计划,向西北方向突围到鹰峰集合。立即给181师发报,命令他们从华川附近出发……策应180师突围!直接给179师536团发报,命令他们迅速占领马坪里向芝岩里出击,接应180师!

政委袁子钦补充电文:告诉180师放心,有部队接应,越过公路,马坪里以北鹰峰山下就是我军阵地,坚信他们一定能胜利突出重围!

下午6时30分,180师分两路突围。

山上的538团、540团、师直为一路,由驾德山,经蒙德山,突向鹰峰。山下的539团为另一路,经纳实里、马场里、芳确屯,突往鹰峰。

5月27日。

拂晓,经过惨烈的浴血战斗,180师的两路突围队伍,以伤亡2/3的代价,突出包围,越过公路,抵达鹰峰山下。全师指战员已不到2000人。

然而在鹰峰主峰上等着他们的不是179师和181师的接应部队,而是美24师的部队,180师再次陷入包围。

538团在团长宠克昌和参谋长胡景义的组织下,把全团班以上的共产党员集中起来,组成突击队,全部带上冲锋枪,攻上主峰东侧东台山高地。

539团团长王至诚和政治部主任李全山集中全团能战斗的干部战士组成5个排,夺下了主峰。

180师与60军再次请示进一步突围方案,军长韦杰亲自上机:命令你们集中向史仓里方向突围!军部派部队接应。

5月28日。

在漏夜大雨中,179师的接应部队没能赶到史仓里。

在彻夜苦战中,180师最后的400指战员编成三个突击连,在师长的亲自指挥下,向西北突围。

在突破三个阵地后,这支不断突围不断拼杀了整整十天并断粮了三天的部队,在最后一个阵地——128.6高地前,耗尽了最后的力气。

至此,为了坚定不移地执行掩护任务的180师,建制基本打没了。师长郑其贵命令分散突围。

根据战后《180师突围战斗减员统计表》,180师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为7644人,其中师级干部1人,团级干部9人,营级干部49人,连级干部201人,排级干部394人,班以下6990人。(四)壮哉,180师!

从3月17日过鸭绿江,到5月28日被打散在鹰峰,整整73天,180师的指战员忠实地履行了军人的职责,他们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地与强敌鏖战在战场,他们无愧于军人的荣誉。

他们在能脱险的情况下,为了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移而陷于重围,他们的功勋可能不能与坚守上甘岭的15军45师相提并论,但是,180师的指战员和烈士们一定比撤离不给友军打招呼的63军更坦荡。

对“180师一万多人,突围出去一个营1000人。被俘了7000人,足以说明这个师没怎么进行抵抗”和“由原国军战俘组成的180师集体阵前起义”等此类有辱英烈的无知或无耻滥言,根本不屑一驳。

关于重新评价180师,“在重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和补辑中国人民志愿军功臣名册时,应该加上吴成德(180师政治部主任)的名字”,是十分有见地的。

不知道究竟是63军的哪个师长在1953年5月22日弃战友伤员不告而撤,翻了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63军三个师(187师,188师,189师)的师长政委参谋长多在将帅名录之中。而忠实执行命令殿后掩护的180师的师长却无缘与那颗金光闪闪的将星。

历史知道,这一定是共产党在思想思维的某个方面出了某种问题。(五)悲哉,180师

胜败乃兵家之常识,世界上没有百战百胜之师。

怎样来总结“第五次战役”的经验和教训?

我很遗憾地看到,从志司、到3兵团、到60军在这个问题上都是文过饰非地、极其不公正地将责任推给了忠实执行命令,一路奋战的180师指战员。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大骂60军军长韦杰:“你像不像个指挥员?把部队搞成什么样子?这是我们志愿军的耻辱!我们的教训在哪里?主要是指挥员用将的问题。那个180师师长负有直接责任,得军法从事,拉出去枪毙”!

这是什么话?

且不说这“第五次战役”本身就是一个判断有误、准备仓促的战役,就拿撤退一事,根据志司的总结:此次战役的第二阶段,由于我军突入敌人纵深过远,粮弹接济不上,使我军继续扩大攻势发生困难……为此,在战役暂告结束之际,决定主力向北转移休整。

但是,收兵时对转移的组织缺乏周密计划,没有估计到敌人很快向我反击,特别没有估计到敌人以其快速纵队为先导向我反攻和追击……因此收兵时没有组织好交替转移,高级指挥机关没有实行交替转移,因此全线出现多处空隙,使敌特遣队得以乘隙而入。造成我军回撤失利,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其中60军180师遭受损失极其严重……

是谁不像个指挥员?

是谁把部队搞成这个样子?

是180师师长郑其贵吗?

说句极其负责的话,真正要军法从事要拉出去枪毙的,应该是不顾友军(180师)擅自撤退造成空隙的63军三个师长(张英辉、宋玉林、杜瑞华)中的一个。

由于志愿军司令员开了口,3兵团和60军对180师的处理就没法不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了,他们把180师的失利定性为“指挥员的政治动摇,右倾怕死”。

3兵团政治部主任:“谁叫你们搞分散突围的,把一个师让敌人给消灭了,是罪人!郑其贵,我要点你的名,你提出和决定分散突围是错误的……这是政治动摇,右倾怕死”。

60军政委:“我再说一次,180师这次全师覆灭这样的失败,军事指挥不是主要原因,政治上动摇是基本原因,只能说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是造成被围的原因,不是覆灭的原因。比如情况判断错误、机械执行命令、对公路控制不明确、情况紧急友邻不能及时支援、粮食供应等等,都有关系,也很重要,但不是基本原因……这次只要我们政治上顽强,(180师)不但完全可以出来,打得好还会取得胜利”。

1987年原60军军长中将韦杰在弥留之际说:“我认为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180师失利,把棍子打在180师屁股上是不公道的”。

然而,在韦杰回忆录(1986年)中却还坚持这样的说法:“该师主要负责干部政治动摇,惊慌失措,右倾畏缩,贪生怕死,丢掉部队,单人逃跑,未能果敢沉着,细密组织与部队同德同心”。

在3兵团和60军文过饰非、推诿责任,企图把军和兵团应负的军事责任说成是180师师长政治动摇使其陷于不公不义之时,带兵杀出重围的538团参谋长胡景义拍案而起:“我认为政治动摇逃跑的结论不切实际。180师的失利,主要是指挥上的问题,不能把军事问题说成是政治问题,不能把失利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政治动摇。”

实际上是,28日拂晓前,集中突围的条件没有了。当27日夜再次突围中在敌人炮群、飞机、坦克的袭击下,部队失去掌握,没有完整建制单位,各机关、连队、干部、战士实际处于分散无法指挥的状态,成了敌人的炮击目标,更主要的是饥饿,走不动路,敌情、道路不明,又没有部队接应。在这种情况下,师长才采取分散突围的办法,争取减少损失,摆脱被动,保存现有的力量。我认为这是不得已而行之,应该说这个措施是正确的,一个师指挥员对于险恶情况的紧急处理是允许的。

在今天军事学院的战例分析中,大概没人会反对胡景义实事求是的立论。

许多与郑其贵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都不同意韦杰的评论,因为他们都认为:郑其贵的军事指挥并不一定称职,但政治上是坚定的。

郑其贵和他指挥的180师,坚决执行掩护兵团撤退和伤员转运的命令,无愧于军人的责任、荣誉和道德。

50多年过去了。

不知道今天是否还有一支部队叫180师,或者有一支部队承认180师是它的前身部队?不知道郑其贵和他的战友们是否还在人间?

这是一支曾受到不公正处理或者有意污辱的部队。

希望人们不要忘了在北汉江畔、鹰峰之巅、济州岛上的那些弹尽粮绝为国捐躯的忠魂,不要忘了那些回到祖国后长期饱受曲辱的战俘……

别忘了,千万别忘了,要象记住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一样,记住志愿军180师的将士。

一个女地下党员在台湾的身后事

1999年,我为了编辑《二十世纪台湾》画册,在许多单位的档案室搜寻有价值的历史照片。一天晚上,我在一家过去很有影响力的报社的相片柜底部找到一袋沾满灰尘的照片。打开袋子,赫然看见一批血淋淋的枪杀照片,发布单位是“军事新闻社”,发布时间是1950年。

香港《亚洲周刊》

原题:追寻“匪谍”沧桑探索国共和解一个女共产党员在台湾的身后事(从1949年开始,国民党在台湾枪决了数以千计的中共地下党员及左翼异见人士,甚至牵连了一些与政治无涉的老百姓。2000年,还是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曾积极推动有关“白色恐怖”时代的回顾与反思,追溯当年被国民党枪决的中共地下党员和左翼人士的历史,为逝者的亲人寻找先人骸骨提供方便。作为一名台湾的新闻工作者参与其中,本文的作者意外地发现了当年许多震动人心的秘密。)

徐宗懋

如今,两岸新世代大多忘却了你死我活的年代,重新回顾这段历史,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两岸人民不能再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要成为两岸和平双赢的推动力量。

1 她在台湾被判死刑

上世纪50年代初,数以千计的中共地下党员在台湾被枪决,朱谌之(1905年~1950年)是其中的一位。

2001年,我在大陆的《老照片》系列书籍中发表了文章《战争后的战争》,写的是1950年中共地下党在台湾被摧毁的惨烈过程,尤其著名的是,在“吴石案”中,国民党原“国防部”次长吴石、副官聂曦、原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中共华东局派遣人员朱谌之,在法庭上被判处死刑,随后被送往马场町枪杀。

相关的照片首度刊载在《老照片》里,立刻引起注意。2002年,《老照片》的编者收到朱谌之在大陆的女儿朱晓枫的来信:“一年前,我看到了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第16辑中的一幅照片,照片真实地记载了我母亲朱枫(朱谌之)1950年在台湾临刑前受审的场景。这是我在50年后第一次看到当时的情景,一时间感慨万分……照片中的母亲,穿着一件在上海家中经常穿的小花旗袍,上身加了一件毛线背心,面庞仍然是那样的消瘦,身影仍是那么熟悉。照片中的母亲已面临死神,但她是那么镇定自若……她长期做着时刻有生命危险的地下工作,曾两次被捕,经受了严刑拷打以致拇指伤残,但信念始终坚定如初……母亲在全国大陆即将解放、为执行任务赴台前,在书信中盼望同家人团聚;在给我的3封信中,第一封信要我寄照片给她(因为工作,母亲已与我几年未见);第二封信要我近期到广州,等她从香港来见上一面;第三封信说她已要出发赴台,个人的事先放一放……母亲重感情,但能为了事业牺牲个人的一切。母亲牺牲在全国大陆已经解放的1950年,她一天也没有享受过解放后的幸福生活,更没有盼到与家人团聚。”

2 血淋淋的老照片

那时,我还没有告诉朱晓枫,她看到的那些老照片是如何与世人见面的。

1999年,我为了编辑《二十世纪台湾》画册,在许多单位的档案室搜寻有价值的历史照片。一天晚上,我在一家过去很有影响力的报社的相片柜底部找到一袋沾满灰尘的照片。打开袋子,赫然看见一批血淋淋的枪杀照片,发布单位是“军事新闻社”,发布时间是1950年。这些照片是“国防部”发往特定新闻单位,以便刊在报纸上作为警示之用,或许画面过于血腥,绝大部分均未曾公布。后来我向该报购买了这批珍贵的照片,还不确定能否以某种形式向外公开。

2000年,我向台北市“文化局”局长龙应台提到此事,把照片给她看,最后决定以“文化局”的名义在“二·二八纪念馆”的地下展厅举行特展。这是一项极为勇敢的决定。台湾社会还没有成熟到能客观看待不同政治颜色的献身者的程度,在长达50年滴水不漏的反共教育后,把共产党员以正面形象展示出来,无论其中强调何种人权或人道思想,结果都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

但我们觉得这一关一定要过,一个强调人权的社会必须要从自己最阴暗的地方开始,否则那些漂亮的人权说词和承诺最终只是掩盖自己、打击政敌的工具。

2000年8月25日,《1950仲夏的马场町——战争、人权、和平的省思》特展在“二·二八纪念馆”揭幕。这次展览打破禁忌,客观陈述了上世纪50年代初国民党政权在台北马场町刑场大肆枪杀共产党员与左翼人士的历史。由于选题特殊且披露了新史料,这个展览被媒体广泛报道,展览场每天都挤满了观众,说这是该纪念馆开馆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展览,应该不为过。

参观者的留言板上出现了大量感言,也出现了许多立场殊异、相互抨击者,有人说这是替共产党讲话,也有人说这是用另一种方式帮国民党脱罪。反应最激烈的是支持台独的人,因为展览客观地指出一项基本的历史事实,两岸分裂是源于国共内战的创伤,颠覆了台独的论述。为此,台独分子连续几天在纪念馆外示威,说我们“扭曲历史真相”,还透过他们掌控的政府机器施压,对龙应台进行了诸多人身攻击。

揭露历史真相确实会引发情感的挣扎,带来的痛苦超过慰藉,但如果社会要继续前进,只能不断面对过去的痛苦,以获得心灵的解放,取得真正的进步。

3 400多名中共党员在台湾被抓

据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的记载,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中共高层由延安派台籍高级干部蔡孝干任台湾省工作委员会书记,赴上海组织相关干部。从1946年4月起,首批干部从上海搭船进入基隆、台北开始活动,蔡孝干在当年7月进入台湾,陆续成立了“台湾省工委会”、“台北市工委会”等组织。

1949年10月31日,“国民党保密局”逮捕了“台湾省工委会”委员陈泽民,根据其供词,于1950年1月逮捕了蔡孝干。意外的是,作为台湾地下党的最高领导人,拥有丰富革命斗争经验的蔡孝干在一周内供出了所有同志,造成400多名中共党员被抓。国民党政权使出流血肃清手段,书记以上未供出同志者悉遭枪决。

朱谌之也是被蔡孝干供出的。她由大陆来台湾与吴石接触,取走了吴石转交的重要军事资料,向蔡孝干报告工作。后在吴石的安排下,朱谌之搭乘国民党空军飞机前往当时仍在其控制下的浙江定海,准备搭船前往已由共产党掌握的上海。“保密局”得知情况,立即拘留吴石进行调查,并通知定海方面逮捕朱谌之,将朱押回台湾。

4 “母亲的遗骨能从台湾回大陆吗?”

2002年,朱晓枫透过媒体写了一封信给我,感谢我提供关于她母亲朱谌之在台湾的详细报道和珍贵的照片,并问我能否协助寻找她母亲的遗骸,希望将先人的骨骸或骨灰迁回大陆。我感觉这件尘封已久的旧案可能会变成我的新任务,一个不可承受之重的情感任务。

2003年春节,我带着家人到大陆旅游,在上海停留时,朱晓枫和她先生以及作家冯亦同由南京赶来看我。74岁的朱晓枫说,自己唯一的心愿就是死前迎回母亲的遗骸,此外,她还提供了一篇朱谌之的友人陈修良在大陆写的文章。

陈修良的文章说,朱谌之本名朱枫,出身浙江镇海名门,就读宁波女师时积极参与学生活动,毕业后远嫁东北一富裕陈姓人家,此前,丈夫与原配已有子女数人,朱谌之又生下女儿陈悼如(后改名朱晓枫)。后来丈夫过世,朱谌之带着女儿回到镇海,与后来加入共产党的革命青年朱晓光结婚。

抗战爆发后,朱谌之跟着丈夫朱晓光,在新四军的随军书店工作,因干练被派往上海、桂林等地,从事左翼文化宣传活动。1944年,朱谌之在上海遭汪精卫逮捕,不久获释,第二年,朱谌之加入共产党。1948年她被派往香港。1949年,中共华东局为了与去了台湾的吴石重新联系,要找一位适当的人选,他们选中了朱谌之,因为她前夫的女儿陈志毅与丈夫王昌诚在台湾,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朱谌之突然接到上级的这项命令,只好取消返回上海的计划。

据朱晓枫提供的情况,朱谌之当年寄居在女婿王昌诚(王朴)、女儿陈志毅的家中,如果收尸,应是王昌诚去。王昌诚一家的下落成了唯一的线索。

受朱晓枫之托,我开始寻找王昌诚的下落,一开始只能从户政登记着手。我拿着朱晓枫的委托书,向台北市政府申请寻人,大约两周后,承办人员来电说,他们过滤了16个“王朴”,发现其中一位的年龄与省籍背景相当符合我的陈述。对方将这位“王朴”的住址传真给我。

那天夜晚,我怀着万分期待的心情,循着地址找到一家专门安置贫穷老人的公寓。按了门铃之后,一个穿着汗衫的老头应门。那是一间狭小的居室,从门外可以看见房里有些脏乱。“您是王朴先生吗?”“没错,有什么事?”老头一口纯正的北京腔。“您以前是不是在警务处工作?”“没有!”我心中的火焰顿时被浇灭了。

5 找到了王昌诚的夫人

这次寻人受挫刺激我要继续下去。既然媒体具有强大的力量,我不妨改由媒体着手。2003年8月,我在台湾《中国时报》大陆版上发表长文详述此事,同时在电视台播出了对朱晓枫的访问,海外与大陆一些主流媒体也做了转载。

不过,我还是没有收到王昌诚的任何消息。难道他们已移民海外?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王昌诚的家人读到了报道,但不愿出面。

这段时间,我经过南京时,常和朱晓枫、冯亦同小聚。我说寻人的事毫无进展,实在抱歉,朱晓枫好像反而看开了,提到她母亲时反而有一股宽慰与笃定。

为了追寻朱谌之的下落,我发出了许多报道,意外地使朱晓枫获得了更多关切,朱谌之也被赋予诸多荣誉,朱晓枫的内心已有一般人所没有的满足。母亲将流芳史世,永远活在世人心中,骨骸在哪里似乎已不那么重要了。

今年2月,我突然想到托台北市前任“民政局”局长林正修帮忙。此君熟识户政管理人员,曾投身社会运动,生性仗义,举办过许多纪念“白色恐怖受难者”的活动。我有一种莫名的预感,觉得这次会有突破。

果然,春节后,我接到正修的电话,说王昌诚已过世,不过陈莲芳(陈志毅的别名)还活着。王昌诚为朱谌之收尸,陈莲芳当然知道朱谌之葬在哪里,找到陈莲芳就意味着解开谜底。经过3年的寻求,答案终将出现。

正修查出,陈莲芳白天待在一个老人健康疗养院里,晚上才回家。于是,一大早我们就在这家疗养院碰头,他向我出示了一份户籍数据的复印件,上面写着:“王陈莲芳,出生地:浙江省镇海县,父:陈傅良,母:朱氏。配偶:王昌诚(殁)”陈莲芳正是我们要找的人。

我们上了4楼,告诉医护小姐我们要找陈莲芳,小姐客气地引我们到一个房间,老太太坐在一把健身椅上。根据资料,她已有85岁。擅于处理群众关系的正修马上几句嘘寒问暖,老太太也以和颜悦色相报,接着跟我们到另外一间无人的小礼堂去谈。我开门见山地说:“我受您的妹妹朱晓枫的委托来看您。”“妹妹?”老太太脱口而出,“我没有妹妹!”我解释说:“她是您同父异母的妹妹呀!”老太太好像还没明白,脸色变得凝重。于是我提到她的继母朱谌之,她马上说:“朱谌之跟我没关系,我们一家都是国民党。”我于是赶紧从包里找出朱晓枫寻人的委托书,老太太看着委托书上的一堆名字若有所思,神色趋缓,她已经记起 朱晓枫这个小妹妹:“我跟她不太熟,不过,她那时好像不是用这个名字。”

这段往事在我们之间架了一道桥梁,我继续追问最重要的事情:“朱谌之被枪杀后,是您的先生收的尸?”老太太说:“没有,我先生为了这事还被关起来查了几个月,尸体是政府处理的。”“您知道埋在哪里吗?或火化后放在哪里?”“不知道,这件事我们都不知道。”

6 疏忽了关键人物

我的失望可想而知。我再问:“如果您妹妹来台湾,可以来看您吗?”老太太犹豫了,随后说她女儿在公家机关做事,怕会影响到她。我清楚地感到老太太心中有一道钢铁般的墙。话实在说不下去了,我只好告别。

照陈莲芳的说法,现在问题又回到了当时的行刑单位、验尸的法医等,这些单位必然留下某些记录。正修说:“林郁芳是我的亲戚,他的助理可以跟‘国防部’查阅数据。”林郁芳是亲民党籍的“立法院国防委员会”委员。

我回到办公室,还是感到不对劲,好像少做了什么。过去我一直把重点放在朱谌之和王昌诚上,没有考虑到陈莲芳。我突然想起来,朱晓枫曾提到陈莲芳的大姐陈兰芳还活着,身体不好,一直躺在床上,渴望见到妹妹,还写了一封信给她,但无处投递。朱晓枫复印了这封信给我,还让我翻拍了一些她们小时候在东北的照片,里面有陈家的全家福。此刻,这些东西都变得极有意义。

我马上打电话告诉在南京的朱晓枫与冯亦同。在电话那头,朱晓枫说:“我跟她不太熟,可北京的陈兰芳是她的亲姐姐,陈兰芳88岁了,很希望能见她一面。”冯亦同的话更有含义:“找到还活着的人比死去的人还有意义。”我似乎也想明白了,陈家分离了半个多世纪,盼着团圆,现在知道彼此还活着,岂不喜极而泣?

于是我又赶回疗养院,陈莲芳和其他老人正在教唱室里唱歌,我耐心等着,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过了一阵子,老太太出来了,这回她显得亲切了许多。我拿出她童年时在东北的全家福照片。她说:“你怎么有这个……”接着凝视着照片,久久不能言语。慢慢地,她开口说起东北的事情,谈起了她的父亲。我说她的两个哥哥已经过世,可姐姐还在,身体不好,希望死前能见她一面。她显得惊讶,露出高兴的笑容,不过对于双方重新联系这件事却迟迟无法决定:“主要还是怕影响到我女儿,让我再考虑一下。”至此,老太太已不把我当外人,用惆怅的口吻谈到家里的事,谈到过去的事:“那些名字都是我的化名……”

7 两岸特工居一家

听到这话,我脑袋里一片空白。后来几天我一直在骂自己笨,怎么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如正修告诉我,透过户政档案是找不到王昌诚和陈莲芳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想让人找到。两岸相互探亲通商已经快20年了,可王昌诚夫妇从没回过大陆,甚至刻意躲避亲人的寻访,发生在那个杀伐时代的事,正是一个共产党特工寄居在国民党特工的家中以执行重大任务,而两人是母女关系。我回想陈莲芳说的一些话,恍然大悟。

其实,陈莲芳的忧虑在今天早已不成问题,问题是我们没办法让任何人的人生重来一遍。接下来的几个月,我来往在两岸间。事情已彻底超越了我的能力范围,原本我向陈莲芳承诺,如果她不愿意,我不会把她的电话和地址交给北京的姐姐,但后来我违背了这个承诺,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阻绝亲情的权利,她们姐妹的任何事情都应由她们自己面对面来决定。

据我所知,陈兰芳后来打电话到陈莲芳家,得到的是“没这个人”的回答。由于我的无能,原本家庭团圆的喜剧最终没有促成,也由于自己的食言,我再也没脸回去问陈莲芳任何事,只是偶尔想起小学时的课本:“海峡的水静静地流,上弦月啊月如钩,勾起了恨,勾起了仇……”我们曾经被这样灌输,两岸中国人流的鲜血好像只是为了换来更多的仇恨,这绝非流血的人所愿,我相信他们一定愿意自己的生命能换来更宽广的世界,敞开的心胸,宽容的情怀,一个理性与法律超越个人权力欲念的中国……

8 陈莲芳为什么没去收尸

台湾“国防部”对于我们通过林郁芳委员提出的档案查阅申请做出响应,还派人拿着原始文件亲自前来说明,其中确有新发现。

与朱谌之骨骸下落有关的文书有两份,一是1950年9月底陈莲芳写给“军法局”局长的一封信,请求领取母亲朱谌之的遗骸和遗物,此时离朱谌之被枪杀已有3个多月。不久,“军法局”发给陈莲芳一份公函,同意所请。“国防部”根据这两份文书回函林郁芳“国会办公室”。他们觉得陈莲芳已领回了朱谌之的遗骸,不过他们也承认,没有发现陈莲芳签署的遗骸和遗物的领据,而吴石案中枪决的所有人士的遗体和遗物,都由其家属签下领据领回。

我跟陈莲芳本人谈过话,加上眼前的文件,已经可以拼凑出大致的真相。我认为陈莲芳确实没有领回遗骸和遗物。1950年6月10日朱谌之被枪决后,即由台北市“卫生局”火葬管理处派人送去火化,然后埋在台北某处。3个月后陈莲芳写信向“军法局”陈情,希望领回继母的遗物和遗骸归葬大陆故里,“军法局”也同意了,但她改变了主意。为什么?是什么事或什么人阻止了她?到底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她自己也被牵连了吗?还是她的政治信仰最终战胜了亲情?

我已经没有能力再追下去了,因为历史毕竟不能重来。台北市“卫生局”火葬管理处这个单位早已没了,相关文件也不知去向。

到后来,我发觉自己真正追寻的并非朱谌之的遗骸,而是试图回答许多中国人心中都有的疑问,那是所有愿意付出生命让下一代活得更好的中国人都曾问过自己的问题。

本来在这件事上,我的工作已画上句号,但是冯亦同建议我把整个过程平实无误地记下来,作为对中国社会的交待。10多年前,流行音乐制作人童安格有一首传遍大街小巷的歌《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作为落笔后的心情,我倒觉得应该是“其实我们懂得彼此的心”。

二战情色女魔鬼:T-4护士组

凶狠恶毒、罪行累累的纳粹女战犯

自古以来,德国就是盛产美女的地方。德国人的主体——日耳曼民族自远古时代从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南下,定居在欧洲大陆中部。在这里,他们又吸纳了来自东部的哥特人、马扎尔人、斯拉夫人,吸纳了从西部迁人的高卢人、色尔特人,吸纳了从南部到来的罗马人、伦巴地人。萨宾人等种种民族成分,造就了具备众多人种优势的特征,孕育出一代又一代举世闻名的美女。大多数德国妇女身材修长而丰满,却又不显赘肉;淡粉色的皮肤与一头浓密的金发相得益彰;较长的蛋型脸线条分明,鼻梁高挑,碧蓝色的长眼睛好似秋波荡漾,两片红唇构成的嘴较大,但又没超出得体的范围。再配上丰乳圆臀,即使最强调禁欲的清教徒,也难免要多看上两眼。难怪当年叱咤风云、不可一世,而又令欧洲各地居民无不谈虎色变的匈奴首领阿提拉,经历了几十年戎马生涯后,英雄气短,不禁拜倒在一位日耳曼少女的石榴裙下,乐极无悔地在她的怀抱中阖然长逝。数十代人以后,又是一位来自德国黑森公国的小公主索菲娅,孤身一人来到异国他乡,凭借美貌与计谋,征服了俄罗斯帝国的君君臣臣,摇身一变而成为令整个欧洲刮目相看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然而另一面,远在中世纪就有这样的传闻: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是男人比女人残忍;只有德国相反,那里的女人比男人还要凶残。在纳粹当道的年代,数以百万计的德国妇女为希特勒蛊惑人心的说教所迷惑,大约有230多万名德国妇女加入了纳粹党及其所属的希特勒主义青年团、德国少女联盟等各种各样的法西斯团体,数万多名中青年妇女穿上了褐色的党卫军制服,戴上了主体为万字符号的袖章,狂呼:“哈伊,希特勒”,6000多名女青年充当了集中营和灭绝营的看守,抡起皮鞭和棒,对无辜的犹太囚犯大打出手,直至把他们赶进毒气室。数以百计的德国、奥地利女护士,直接投身于T-4行动,把注射器、灌肠器变成杀害重病人的凶器2还有近百名凶悍的德国、奥地利少女,直接开枪杀害无辜的犹太居民,成为臭名昭著的特别行动队的一员。此时,德国妇女的美貌已黯然失色,她们的负面因素却无以复加地恶性膨胀,演变出来一大批穷凶极恶的女战犯。下面则是几个突出的典型:

伊尔玛·格蕾泽——酷好杀害美女

伊尔玛·格蕾泽,生于1923年,1945年被美国占领当局组织的军事法庭判处死刑时,只有22岁。她并非出身名门,却以小小年纪就成了一名狂热的纳粹党徒。她所学专业是护士,却选择了集中营女看守的行当。凭着虐待、折磨、杀害犹太女囚的异乎寻常的热情,她十八九岁时就获得了令众多女看守羡慕不已的铁十字勋章,在20岁之前又被破格晋升为女囚集中营的看守长。从相貌上看,她是一个无可挑剔的美女,不仅她所任职的拉芬斯布吕克、奥斯维辛、贝尔森三个集中营的男女看守这样评价,就连被她毒刑拷打的女囚,也众口一词地承认这一点。但若从心灵上看,她所具备的无疑是蛇蝎一般的心肠,就是在以凶狠成性的纳粹女看守当中,也是相当突出的。她出言粗鄙,姑娘本不该说的淫秽话语常常脱口而出;她放荡成癖,先是在男性看守中物色过几个小白脸,以后相当长时间内同风度翩翩的门格尔医生作了露水夫妻;以后发现门氏用情不专,甚至同犹太、茨冈女囚私通,她气得要命,同他一刀两断。最终,她追随粗壮如牛的比克瑙男囚营长官克拉莫来到贝尔森集中营,成了他的情妇。

但是,这些劣迹并不构成罪行。她之所以被推上断头台,还在于她极其残酷地杀害了成百上千的女囚。在比克瑙分营的女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美女见到门格尔可以起死回生;美女见到格蕾泽,却要出生入死。确实有不少这样的事例:出于好色,门格尔把不少美貌的犹太女囚,从毒气室前拉到自己的诊室,使她们至少是暂时逃离了死亡;而更多的犹太女囚,仅仅因为自己的美貌,被嫉妒成性的格蕾泽无端杀害c据传,门格尔和格蕾泽断绝露水夫妻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让一个绝色犹太女因是生还是死的分歧上。那是1943年秋天的一个下午。门格尔照例在执行“挑选”的公务,3000多名刚刚走下火车的荷兰犹太人挨个从他面前走过,并按照他的手势分别走到左边或者右边。忽然,一个身材高挑、留着棕红色披肩长发的姑娘,猛然一下于跪在门格尔面前,抱住他的皮靴,苦苦哀求道:“救救我吧,仁慈的医生,我才23岁呀”。门格尔低头一看,不禁心花怒放,他感觉今日总算找到了“倾城倾国”一词的真实写照。这个姑娘,粗看很像自己曾经朝思慕想的党卫军女医生赫尔塔·欧勃霍泽;细看起来,却比后者更年轻,更白嫩,一双大眼睛也更加深邃动人,乳房则更加高耸丰满……在众人面前,他不得不压抑一下满腔的欲火,用力将她拉起来,和颜悦色而又庄重地说:“放心吧,姑娘,你一定会得到一个乘心如意的工作”。“真的吗,医生?”姑娘还是有些不放心。当然,我门格尔医生向来一言九鼎。等我一把这些人安排好,马上带你去报到。

现在,你先站在我身后等一等“他用力握了握姑娘的手,”只管放心,我是绝对可以信赖的“这一幕,被十几米开外的格蕾泽看得一清二楚,她顿时醋意大发,一个箭步奔了过去。她的从天而降,使门格尔不仅大吃一惊。他深深知道,格蕾泽对其他美女的嫉妒简直到了病态的地步。一旦发现集中营里出现了跟自己相差不多甚至胜似自己的美貌女囚,她就要歇斯底里大发作,千方百计地把她们折磨死。想到这里,他本能地感到,他的好事要吹。”格蕾泽,你好呀。好几天没见了……“好个屁,你心里还有我,今晚上等着金屋藏娇吧“话锋一转,她冲着那个心魂甫定的犹太姑娘吼起来”好一个美女,居然连医生也要勾引。今天老娘叫你舒服个够。“说着,一个箭步蹿到姑娘面前,抡圆了皮鞭向她的脸上猛抽,姑娘脸上顿时出现了一大条紫痕。门格尔连忙上来劝解”:她哪里得罪了你,我罚她关刑罚室还不行“哼,你能罚她,鬼才会相信,八成罚她进了你的被窝“门格尔一阵脸热,”你说话得有点分寸吗,你我都是有身份的人,当着那么多囚犯……”老娘今天豁出不要脸了,非要她的命不行。看哪个犹太女人、茨冈女人还敢勾引德国医生。“她怒火万丈,一把推开门格尔,挥舞皮鞭向姑娘脸上不停地抽来抽去。没有多一会,姑娘的脸已经肿成一个紫茄子,血珠不停地往下滴。格蕾泽的火并没有消去,鞭子倒是停下来了,一个更恶毒的念头又映人脑海。”来人,把她的上衣扒下来。“两个女看守立刻跑过来,迅速地执行命令。”你这对大奶子也不能留下,省得你又去找那些不要脸的德国男人卖弄风骚。“她用手一指姑娘的胸部,吩咐那两个女看守,给我使劲地抽,什么时候我叫你们停,你们才能住手。”女看守上下扬鞭,很快招致姑娘声嘶力竭的哭嚎。不知抽打的时间持续了多久,但见姑娘的胸部血肉模糊,两只高耸的乳房早已不知去向。“住手吧,怎么样,小姐,今天夜里去敲门格尔医生的房门吧,你知道你现在有多么美。快去拿镜子给她照一照。哈哈……”格蕾泽觉得总算出了满腹的怒气。“滚吧,看你也没有几天蹦头了”。“不行”,格蕾泽心中暗想,“门格尔是个挺高明的医生,他会不会给她治愈呢?”想到这里,格蕾泽不禁打了寒战,“这太可怕了,看来斩草还得除根。”她向刚刚缓缓离去的姑娘大喊一声,“你回来,犹太婊子,事情还没完。”“我要叫你彻底死了这条心”,“现在躺在地上,两条腿叉开。”姑娘使劲瞪了她一眼,极不情愿地落实她的指令。“你他妈快一点”,格蕾泽上来又是一脚,把被折磨得混身虚软的姑娘踢倒在地。姑娘的两条腿刚刚分开,格蕾泽端起手枪对着她的阴部就是三枪。血呼呼地浸红姑娘的裤子,她尖叫了一声,再也不动了。

不仅俊俏的女子会被格蕾泽无端害死,即使长相一般但拥有一双丰满的乳房的囚犯,也会被格蕾泽视做大逆不道而狠下毒手,千方百计把她们的这个优势毁掉。有时,她亲自动手,把女国的乳房抽烂;有时,她把这个任务交给女看守;有时,她还会请来一个绰号叫“神鞭”的党卫军恶棍。他的绝技是在几米之外,用一根极长的牛鞭,把女国的奶头抽断;而且迄今为止保持百发百中的记录。在比克瑙分营,至少五六十个女国的乳房被她无情地毁掉,而且其中大多数人仍没有逃脱被杀死的命运。

怀孕的女因也是格蕾泽打击的重点,她的逻辑是:说不定这个犹太娘们会生出一个长大后比我还美的小崽子。她一旦发现某个女囚有怀孕的迹象,马上就打发她进毒气室;有时还要朝孕妇的腹部一阵猛踢,直到把她踢得流产或者被折磨死。

至于挑选出已不适合劳动的女囚进毒气室这个主要业务,格蕾泽反倒不是很热心,因为那些衰老、于瘦、拖儿带女的女囚,无论哪一个也不会在相貌上对她构成威胁。她不止一次把这项工作交给对此津津乐道的女营副看守长哈斯女士。但是,有一点她决不含糊,那就是,无论哈斯准备把多少名女囚送进毒气室,她都会毫不犹豫地签字表示同意。

直到被押上贝尔森集中营审判案的被告席,格蕾泽才领会到惊恐和忧愁的滋味。她曾经大喊冤枉,因为所有一切的罪行都是按上峰的指令执行的,她作为一个小女子怎能抗命不遵;她也曾效法那个曾被她鄙夷不屑的犹太姑娘的做法,在死神降临之前自报“我才22岁呀”的妙龄,企图引起人们的怜悯;她也曾破釜沉舟,悄悄地拉着一个英国老法官的衣袖,用不流利的英语说,我愿意当你的女仆,伺候你一辈子,包括陪你上床。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无济于事。甚至连强调应用德国的法律对纳粹战犯进行定罪和量刑的英国法官,也认为格蕾泽十恶不赦。那位上了年纪的法官,望着格蕾泽如花似玉的美貌,未尝没有一丝心动。然而,按照哪一国的法律,格蕾泽的罪恶都只能判处死刑。他万般无奈地对格蕾泽说:“姑娘,我实在无法帮助你,你的罪孽实在太大了。在你心中,到底还有没有上帝呀?”

薇拉·莎尔弗夸特——为虎作伥,害命取乐从她被人们亲呢地称做“维罗尼卡”(意即“小薇拉”)时起,左邻右舍就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这个漂亮出众的小姑娘。不过,由于父母过分的溺爱,她长大后变得相当自私,薄情寡义。那一年大学毕业,她最要好的一个女友邀她见见自己的男友。她一见到那位英俊的、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就为他的相貌与才华所倾倒。第二天,她就给自己的“心上人(其实是别人的”心上人)寄去一封毫不掩饰地袒露自己爱情的信。而且,自此一发不可收拾,隔三差五地给那位英俊少年写情书,而丝毫不考虑女友的利益。她如此厚颜无耻地充当第三者,导致了女友同她绝交。后来,她也得到了心仪已久的白马王子。他是一位律师,耶拿大学的高材生;相貌比起前女友的那一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况且,小伙子很是体贴人,对薇拉关照得无微不至。但是,1933年1月以后,薇拉的丈夫开始运交华盖,因为他是犹太人。起初,薇拉认为,这可能同欧洲各国早就存在的排犹运动一样,闹上一阵就会缓和下来。孰料,自1938年门月以来,犹太人的命运每况愈下,就连同犹太人结婚的雅利安妇女的日子也是日益艰难。这一天,医院院长满脸严肃地对她宣布:莎尔弗夸特女士,鉴于你是犹太人的妻子,不能晋升为主治医生。这是上级的规定,抱歉。聪明、能于又极富上进心的薇拉顿时如同五雷贯顶,痛哭失声。不过,她不是憎恨纳粹制度,而是憎恨自己的丈夫,是他拖累了自己。从此,她不再为他做饭,也很少同他谈话,后来干脆回了娘家。T-4行动开始不久,薇拉就获知到其中的奥秘。

她假意带着患有轻微精神病的小姑去看病。眼看着医生把小姑送进“淋浴室”消灭掉,她心里感到出了一口恶气。1943年1月,4000多名同犹太男子结婚的日耳曼妇女,为了保护自己的丈夫免遭进集中营的厄运,勇敢地在柏林的大街上,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迫使希特勒放回了她们的丈夫。与此同时,薇拉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却冷漠无情地宣布同犹太丈夫离婚,听任他被关进集中营。然而,由于有人诬告她暗中接济犹太人,她还是被开除公职,并送进拉芬斯布吕克集中营进行思想改造“作为日耳曼人,她在集中营的生活条件比其他民族的女国优越得多,劳动也轻得多,她和所有的德国女囚一样,可以保留长发,每天有充分的水供她洗浴和洗衣服,24小时内可以随时去厕所,不从事累活、脏活,干活可以戴上手套,来月经即可免于出工,餐餐都可以吃到肉食或香肠……非日耳曼女囚简直羡慕死了,但薇拉还是感觉不可容忍,无法承受。她提出要去当营妓,因为干这个行当就完全摆脱了体力劳动,吃穿也会加倍地改善。可是女舍长没等她说完,就给了她一个耳光,并大骂她无耻;因为在那里,甚至立功受奖的非犹太人卡波,都有权获得性服务。最后,她想到了告密。此后,她随时留意女囚们的一言一行,稍微沾边的,她便悄悄地密报给看守长,并且添油加醋。这些被告密的女囚,不是遭到公开鞭答,就是被送进刑罚室。于是,她受到看守长多萝塞亚·宾兹的赏识。”莎尔弗夸特女士“看守长第一次称呼她的姓氏,而不是喊她第36508号囚犯,”看来你的思想大有转变,为了表示对你的奖励,我决定调你去青年集中营卫生所当护士。如果你工作称职,我还要进一步重用你。薇拉千恩万谢,当天就上任去了。

\上班的第一天,党卫军护士长玛赛尔吩咐她,去给那三个犹太母狗静脉注射,随后两手叉腰,冷眼看她如何操作。注射后也就是过了五六分钟,那三个犹太妇女很快摔倒在地,嘴角。鼻孔、眼睛都淌出鲜血,几声急促的呼吸后,全部断了气。薇拉没有露出任何惊恐的神色,她用力踢了踢尸体,冷冷地说,’你们早就该死了。此时,玛赛尔女士发话了:“看来你还有点种族觉悟。你这里的病人基本上都是犹太人。头疼脑热的,还可以给她们一点药;病情严重的,你就送她们回老家。喏,这个灰色纸盒里面的针剂,就是你刚才用过的催命灵丹。哈哈,今后你要是干得出色,我就发给你党卫军的制服;到那时,你的待遇就同我们一样了。”薇拉听完这番训示,乐得心花怒放:这可真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既可以受到重视,提高待遇;又能合理合法地杀死犹太人,解自己心中郁闷多年的恶气。她连忙向护士长深深鞠躬,表示一定照她的指示办理。没多久,薇拉又进一步展示了她的种族觉悟:一天旁晚,230名斯洛伐克犹太妇女被送到诊所附近的一个临时性帐篷中。薇拉发现她们绝大多数是老太太、女孩、孕妇和残疾妇女,知道她们属于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头脑中迅速生成。

一经请示,玛赛尔女士连连点头,称赞道:“想不到你还真有两下子。”次日清晨,薇拉和几个党卫军护士来到帐篷中:“营里现在正流行霍乱,为了你们的健康,长官命令我们给你们发预防药,请尽快服用。”说着命令她们10人一组,排队到诊所去服药。当薇拉把一包包掺上氰化钾的粉末发到每个女囚手里,并看着她们口服下去后,她得意地笑了。只有多半天工夫,230名犹太妇女的尸体,已经出现在送往焚尸场的路上。薇拉的心计没有白费,玛赛尔已确信薇拉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同伙,她成了诊所的负责人,甚至党卫军女护士希勒也要听她调遣。她也有了决定犹太妇女生死的大权,现在该淋漓尽致地运用了。从这天起,患病犹太妇女的死亡率更高了。对于来诊病的犹太女囚,除去极少数身高马大、步履强健的少女,薇拉大都把她们带到注射室。她亲自从灰色纸盒内取出针剂,监视几个女囚护士给她们注射;有时觉得女囚护士手脚太不利索,就夺过注射器,自己给犹太人女囚打针。有一次,一个比较年轻的女囚,经过注射后,居然倒地后没有很快死去,而是喊叫起来,骂薇拉一伙是杀人犯。薇拉急了,硬是把一块抹布塞进她嘴里,使她窒息而死。工作得时间越长,薇拉也就越像一个党卫军刽子手。这大,她接待了一对前来就诊的犹太母女。薇拉感觉那位少女体质尚佳,就给了她一些药,打发她赶快走,留下老太太单独收拾。不料少女已经听到不少集中营医院秘密地注射杀人的传闻,又当过医务人员,非要问清母亲的病情,并且要陪着母亲接受治疗。

这样一以来,老太太也从注射室里走出来,不肯接受注射了。“简直是没有王法了”,薇拉大吼起来。她喊来两名党卫军士兵,把少女毒打一顿后按在地板上,勒她的脖子,迫使她张开嘴,然后把一瓶贴着骷髅标记的毒液全部灌了进去。看着少女不再喘气,薇拉又转向由于悲愤而不能走动的母亲,“现在该打针了吧,老太婆”,说着她把老人连拖带搡地拉进注射室。“给她点颜色看看,往心脏部位扎”,她气呼呼地拿过一个针头超长的注射器,猛地一下子扎了进去。“刽子手”,老太大喊了一声就闭上了眼睛。那几个女囚护士,看着藏拉的残忍行径,都惊呆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一传十,十传百,闻知薇拉如此残暴,犹太女囚们于是鲜少光临医院。薇拉自有她的办法,她模仿着希特劳斯基、欧勃霍泽、容塔克、霍夫曼等纳粹医生、护士的做法,到女四们的囚舍里面寻找目标,并由党卫军士兵押送到诊所进行死亡注射。在两年左右的时间,经薇拉亲手杀害或由她监督着被杀害的犹太女囚,竟超过500人。她对犹太人横加报复的愿望总算实现了。正当玛赛尔女士将晋升薇拉·莎尔夫夸特为党卫军下士的报告呈送上峰之时,苏联红军解放了拉芬斯布吕克集中营。来不及逃走的薇拉,被愤怒的女因打得鼻青脸肿,若非苏军官兵苦苦相劝,为的是将来审判她,她当时就会见阎王。许多女因对她的憎恶,甚至已经超过对玛赛尔的憎恶。

只是当薇拉出现在汉堡审判纳粹战犯法庭的被告席上的时候,她才反复强调自己的女囚身份,强调自己是犹太人的妻子,为的是让法官承认她的受害者身份。然而,没有一个女囚给她做证,承认她是被迫担任护士的普通女囚;相反,人们接连不断地控诉她的一件件令人发指的罪行,证明她并非什么受害者,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纳粹战犯,同穿制服的党卫军罪犯并无二致;并一致要求将她处以死刑。法庭经过认真调查取证,接受了众多受害者的强烈要求:1946年,在波兰举行的玛伊达奈克集中营审判案中,薇拉和爱尔萨·埃利希作为该案的第三号主犯被法庭宣判了死刑,并在不久以后执行绞决,终年不满35岁。不少当年玛伊达奈克集中营幸存的囚犯,闻此消息笑逐言开,纷纷端起满杯的香摈酒开怀畅饮;并且奔走相告,欢庆上帝惩罚了那个戴着美女面具的魔鬼。

当然,纳粹女战犯并非都是绝色美人,长像一般甚至较丑的也大有人在。

第二章

叶挺舌战蒋介石劝降“笔录”揭秘

1942年,叶挺将军在重庆囚室里写就的“囚语”、“囚歌”,表明了他“宁愿坐穿牢底,而决不乞求由狗洞里爬出来”的“自由”的浩然正气。而今发现的当年将军写就的“笔录”,则是叶挺讨伐蒋介石的又一篇檄文,弥足珍贵。

编者按1946年4月8日,刚出狱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同志,与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人,由重庆乘飞机回延安,因气候骤变,飞机失事,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至今已61年。我们特发此文,以纪念先烈。

66年前的1月14日,是北伐名将、抗日英雄、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在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皖南事变”中被无理扣押的日子。

日前,笔者访问了叶挺将军的长子、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叶正大中将。他向笔者展示了一份1942年5月12日晚,叶挺舌战蒋介石劝降“笔录”的复印件。这份“笔录”真迹,还原了当年鲜为人知的历史一幕。

附:叶挺“笔录”手迹及原文

三一年五月十二日晚上八时半

甲步入客厅频点首,口哼哼不止。三人三角对坐甲:身体很好?

乙:还好!

甲:一年来修养怎样?有什么反省觉悟的地方?这几年没有很好让尔做点事。

乙:屡经挫折失败,自觉能力薄弱,无法应付环境。

甲:尔这人太老实,上了人家的当还不觉悟,人家叫尔回去尔就回去,叫尔打就打,人家利用尔完了还会杀了尔。去年(实是前年)为什么不来见我就跑回去,人家要尔回去,尔就回去。

乙:因为辞职没批准,只好回去,案子我已尽了自己的能力,第一次给我们移动的命令是我到上饶去商议决定的。大意是:因皖南敌情和地形关系无法渡江,必须走苏南渡江过苏北,在移动期间苏南皖南各军部署不变动。假如调几师迫在我们周围则我是不能负责的,我预早已说过了,又渡江必须经过重重封锁线,必然会对敌作战,所以弹药须酌量发给。但到后来这个命令完全变更了,第二次命令要我们依期限由皖南渡江,又新调来了三个师连原有的共七个师,在我们一百里路内的周围,弹药又不发给,这个时候我打电去辞职,又没有批准。我只好带着部下去逃命,孝经上有这样说:小杖则受大杖则逃,我们不善逃命而至遭受灭亡,则是我对部下不起。现在上饶还监禁几百干部,我对他们应该负责。我处置失当,我愿受军法裁判。

甲(大声):尔的部下就是党,他们破坏抗战,搅乱后方,尔上了当还不觉悟,还对他们负责,这样我关起一百多人是我错了吗?

乙:如果这样说,军开始就不应该成立了。

甲:话就说到这里止!再说就不好听,尔是不是党?

乙:到现在止,我没有任何党籍。

甲:尔觉得党对,尔就到那里去,尔觉得国民党对,尔就到国民党来,没有中立的地方。我指示尔一条正路,尔能绝对服从我,跟我走,尔一定可以得成功,不然,尔就算完了。

乙:我早已决定我已经完了。

甲:也不是那样意思,我叫尔到第二战区去好好休养,尔的前途是光明的。

乙:如果照这样做,大家一定说我自私,怕法律处置,我不能这样做。

甲:回去好好想一想,同郭司令商量好了答复我。

乙:起立鞠躬:谢谢委员长。

乙回来还同郭谈话约一时,最后结语:我不能够这样做,请枪毙我吧!“笔录”的信息是杨尚昆同志告诉我的叶正大将军对笔者说:这样一个笔录,过去我并不知道。那是1996年在延安参加纪念“四八烈士”殉难五十周年活动时,杨尚昆同志对我说:“正大同志,我想起一件事,说明你爸爸真不愧是北伐时率部打出‘铁军’威风的硬汉。‘皖南事变’他被关押,连老蒋(指蒋介石)亲自劝降,威逼利诱,他也巧妙地顶回去了。这件事的过程,你爸爸亲笔追记了一个‘笔录’。我那时就在党中央办公厅工作,看见过这个‘笔录’。后来转到哪里去了,我就记不清了!”

事后,我曾托人打听“笔录”的下落,均无结果。前年我去北京办事,呆的时间长一些,设法通过组织再多方查寻,终于在中央档案馆浩繁的文件资料中查出来了。这是用毛笔写在十行纸上的,我一看就知道是爸爸的笔迹。为了不被人识破便于传出,“笔录”以甲(蒋介石)乙(叶挺)对话的形式记录两人之间谈话内容,并以“△△△”代表“新四军”,“△△”代表共产党,回避了这两个在当时犯忌讳的词。文中的三人,就是蒋介石、叶挺和郭忏(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是蒋介石得力干将陈诚的心腹)。中央档案馆的同志理解我们兄弟的要求,同意将原件复印给我,我们兄弟视为传家宝珍藏起来。

俄间谍蒙骗康熙20年“尼布楚”险遭破坏

1689年,中俄双方通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此后,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150多年的安宁。然而,在中俄双方谈判过程中,由于中方的两名外籍翻译充当俄方的间谍,险些导致谈判破裂。

获得康熙信任

明末清初,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康熙年间,传教士获得了一个发展机遇。由于康熙对西方的历法和科技兴趣浓厚,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便趁机推荐张诚、徐日升二人来京任职。张诚是法国人,徐日升则是葡萄牙传教士。南怀仁夸说他们通晓科学、历法。

康熙立即派遣耶稣会士前往澳门,传诏他们入京。此时,沙皇俄国对中国的入侵,似乎给张、徐二人传教提供了新途径。尽管沙俄的东正教与张诚、徐日升二人传播的天主教有所不同,但他们还是错误地认为,俄国入侵中国,会加速实现他们“追求的事业”。

1689年,康熙皇帝派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佟国纲任钦差大臣,率领使团前往尼布楚,与沙俄谈判。

在中俄商定谈判阶段,南怀仁就和沙俄秘密通信,他建议俄方使用拉丁语作为谈判语言。因为中国无一人能通拉丁语,康熙只好命徐日升和张诚两人担任翻译。康熙帝给索额图的谕旨中写道:“朕鉴于所用西人,皆忠贞可靠,足资信赖,特令徐日升随尔前往俄国。”康熙还命令钦差大臣信任、尊重徐日升等人,使徐日升等人具备了类似顾问的地位。

大量泄露中方机密

中方谈判团一离开北京,俄方负责谈判事务的代表吉诺夫多次秘密会见徐日升。徐日升假装派人给吉诺夫送酒菜,避开清军守卫,将一封拉丁文书信秘密交给俄方。他还向俄国人献媚,并露骨地说:“我们看到永远拯救无数生灵的圣旗已经升起,我们的时代已经开始!”更为严重的是,徐日升还把中方首席谈判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的情况事先透露给了俄国。

1689年8月初,中方代表团到达尼布楚,中俄双方开始了唇枪舌剑的谈判。首次谈判尚未开始,俄方代表戈洛文就派人来无理取闹,认为中国军队离会场太近,企图对毫无谈判经验的中国官员施加心理压力。

这时,徐日升和张诚奉命前去调解。戈洛文一见到他们,就公开表示,希望他们在谈判中帮助俄方。两人也十分“配合”,向俄国人泄露了很多中方的机密情况,并透露中方的谈判底线。

后来,在谈判中,徐日升还暗中捣鬼,竟然在索额图的话中擅自加入“中方已向雅克萨派出大量军队”等话,致使戈洛文等人出言不逊。

整个谈判期间,徐日升和张诚一直对俄方暗送秋波,俄国代表也乘机对他们信口许诺,并私下赠送给他们大量的珍贵礼品。

但无论徐、张二人如何捣鬼,索额图等人始终秉承康熙的谕旨精神寸步不让,加上中方在雅克萨的大胜,双方最终签订《尼布楚条约》。

康熙始终没有觉察《尼布楚条约》签订后,这两个惟恐天下不乱、企图浑水摸鱼的传教士闷闷不乐。不过,由于中俄双方都不愿大动干戈,他们只好把传教“伟业”寄托在康熙身上。

1692年,康熙取消了亲政之初颁布的只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京师传教禁令,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自由传教。而康熙对这两个“忠心耿耿”的内奸也一直没有发觉。1708年,徐日升去世后,康熙还对其进行了表彰,赐银200两,大缎10匹,以示优待和抚恤,而两人充当间谍的这段经历,也一直未被揭发。

二战初期美国曾打算帮助德国打击苏联

近日,一些俄罗斯历史学家在研究了相关历史资料后得出结论:苏德战争爆发时,美国曾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审视这两个巨人之间的厮杀,不少美国政客甚至希望借战争同时消灭这两个大国。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发动侵苏战争。对于新爆发的战争,一开始美国政界态度不一。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战争爆发后,立刻对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美国将同英国一样把苏联当做自己的盟国看待。

但美国政界也有另外一种声音,时任联邦参议员,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就指出,为了美国的利益,政府应当持坐山观虎斗的立场:如果德国要赢得这场战争,我们就帮助苏联;如果苏联占上风,就帮助德国。尽可能地让它们相互残杀,这对美国是最有利的。

不过,罗斯福总统没有采纳这些建议,他于6月24日发表演说表示,为了抗击德国的入侵,美国将向苏联人民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后来,德军快速推进到苏联的纵深地带,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受了战争史上罕见的巨大损失。当苏联在基辅等地惨败的消息传来时,美国的第一反应是:苏军是否是一支有希望的部队?苏军是否还有能力抵挡德军的进攻?美国提供给苏联的援助是否有意义?

7月初,美国获情报称,日本近期可能发动对苏战争,这使美国更加感到不安。这一情报是十分准确的,因为1940年美国情报机构已破译了日本的外交密码,从而掌握了日本与各国大使馆的往来电文内容。7月3日,美国侦察到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对苏联实施打击的情报后,向苏联通报了这一情况。

此时,莫斯科也从其他渠道得到了这一情报。由于面临着要在东西方两条战线同时作战的局面,斯大林非常希望美国采取措施,阻止日本对苏发动侵略战争。为此,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致电苏驻美大使:“我们关心的是美国政府能采取什么措施阻止日本发动对苏战争。美国应向日本政府清楚地表明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将采取何种立场。”

同时,苏联驻美大使在与罗斯福会面时,要求美国总统向日本表明:“无论是从海上还是陆上,对苏联发动战争的冒险行为,都会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此时,半个月前还信誓旦旦要帮助苏联的罗斯福,却拒绝就此事给予苏联正面答复。因美国无法确认苏联能否顶住德军进攻,在这种形势下美国不想得罪日本。

美国这一实用主义路线引起了莫斯科强烈不满,因为在日本的威胁下,苏联无法将远东的部队大量调往苏德战场,从而严重影响了西部战场的作战行动。但后来,戏剧性局面出现了——斯大林获得确切情报,日本的“御前会议”决定推迟实施预定于1941年8月29日的侵苏战争。斯大林立刻将远东部分军队调往莫斯科,在莫斯科城下挡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

此时,两个月前还一副“爱莫能助”嘴脸的美国政府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1941年秋,美国与苏联达成协议,美国开始向苏联大量提供武器、作战物资和食品等。虽然苏联在战场上仍处于劣势,但至少已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从目前解密的资料可以看出,当时日本作出对苏联进攻的态势,其实也是为了迷惑美国,为偷袭珍珠港制造烟雾。可以说,日本的这种欺骗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久,日本就在珍珠港向美国海军动手了,造成美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灭。

邓小平指挥陆海空三军进行西沙自卫反击战

邓小平口述作战命令电文,作战参谋复诵一遍,他改动了几个字和个别标点,问其他领导,有没有不同意见。然后,邓小平把手一挥,果断地说:“发。”舒云/文

1.1951年8月15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声明:西沙群岛一向是中国领土1974年1月19日,人民海军对入侵西沙群岛的南越军舰进行自卫反击,击沉敌护卫舰一艘,击伤敌驱逐舰三艘,毙伤敌100余人。

这场以劣胜优的海战,已经成为指导我军海上作战的经典战例。在西沙海战33周年之际,笔者采访了时任海军榆林基地副司令员的魏鸣森老人。

中国四大海岛之一的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200多海里,西临越南,东靠菲律宾,是亚洲东北部通往东南亚的必航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汉武帝时期,中国人就开发了西沙群岛。1951年8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声明:西沙群岛一向是中国领土。

1956年5月,南越当局提出西沙和南沙群岛归他们所有,派军队非法侵占,构筑阵地,并竖起所谓主权碑。中国政府再次声明西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1973年9月,南沙群岛中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被划进南越当局的版图。

1974年1月,南越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派出一艘驱逐舰和三艘护卫舰侵入西沙永乐群岛海域。

2.1974年1月17日,南越侵占了金银岛和甘泉岛1974年1月11日,中国外交部重申中国对西沙群岛等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决不允许任何人侵犯。1月14日,海军南海舰队指示榆林基地在春节前巡逻西沙,为渔民护航。主持工作的榆林基地副司令员魏铭森提出:猎潜艇大连号已退出现役,还有两艘猎潜舰正在大修,小艇出海困难,建议派兄弟编队去。

1月15日13点,南越军舰骚扰我在甘泉岛附近正常生产的渔轮,并炮击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甘泉岛。

1月16日,海军南海舰队指示:西沙情况紧急,调兄弟舰队已经来不及,由魏鸣森任海上编队指挥员,照以前指示,在任何情况下决不打第一枪。如敌人进攻,坚决自卫还击。19点37分,两艘刚刚抢修出厂的轻型猎潜艇出发,驶入西沙海域。1月17日南越军队侵占了金银岛和甘泉岛。

3.总的方针是:后发制人,政治上争取主动,既要寸土必争,又不使战争扩大1月17日深夜,周恩来打电话问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李力,有关西沙的细节,说西沙可能引发一场战争,这个问题很大,需请示毛主席定。1月18日20点,周恩来召开作战会议,总的方针是:后发制人,政治上争取主动,既要寸土必争,又不使战争扩大。

已经到达西沙的魏鸣森在艇上召集紧急战备会议,转入战时状态。

太阳快落水时,发现8海里处有一艘南越的美式驱逐舰,立即减速,发出战斗警报。南越军舰的排水量为2600吨,是我们轻型猎潜艇的10倍。它打出灯光信号:我们是在越南共和国领海巡逻,你舰离开。我猎潜艇也打出灯光信号:自古西沙就是中国领土,你立即离开!1月18日凌晨3点,从情报中得知南越军舰准备拂晓前强行登陆晋卿岛。南越军舰总吨位在6000吨左右,装备有127毫米口径以下的火炮约50门。我们虽然也是四艘军舰,但总吨位才1600吨,火炮数量少,口径也小,又处于被动的内线阵位。但小也有小的好处,机动灵活。魏鸣森运用近战原则,贴上去,钻到敌舰火炮的死角,敌舰就只能乖乖挨打了。最终我们的小艇取得胜利,将五星红旗插到岛的最高处。时近黄昏,又有三艘南越军舰全速向西沙开来,对我的灯光信号和喊话置之不理。双方编队相距100米,面对面地“站”了好长时间。

1月19日一大早,四艘南越军舰分左右两群又来了。5点40分,周恩来再次给总参作战部打电话,看来西沙情况发展很快,恐怕今天就有打起来的可能,原计划调动的兵力不一定来得及了。中央研究决定,由叶剑英、邓小平、王洪文、张春桥、陈锡联、苏振华六人组成领导小组,叶剑英、邓小平负责,代表党中央到总参作战部指挥西沙海战。

周恩来的电话刚放下,邓小平、叶剑英等就到了总参作战部值班室。副总长向仲华、海军副司令员孔照年、空军副司令员张积慧也来了。

此时,邓小平经毛泽东提议刚刚复出,1974年1月5日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这是他停职7年后指挥的第一个重大军事行动。邓小平第一句话就说,先把情况汇报一下。然后说,要首先明确一下指挥关系,陆海空参战部队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接着,邓小平口述作战命令,作战参谋复诵一遍,他改动了几个字和个别标点,问其他领导,有没有不同意见。然后,邓小平把手一挥,果断地说:“发。”就这样,一份份电报发往广州军区。

4.接到捷报,邓小平捻灭香烟“说我们该吃饭了吧”

魏鸣森指挥两只小艇在南越军舰距离50米时,突然退车左转,右舵进车,与南越军舰成一字形同步漂泊。因东北季风的影响,南越军舰不时调整舰位和队形,我编队也随着变换,始终躲在敌舰的炮火盲区中。

1月19日8点5分,南越16号军舰违规插进我389号艇的航线,将389艇的舰舷栏杆挂断。魏鸣森命令389艇冷静,尽量回避。9点04分,一艘南越军舰后甲板上的小口径机枪打了两枪。我向南越军舰发出灯光信号:你首先向我射击,我提出严重警告,一切后果由你承担。魏鸣森看见南越军舰上一个军官打了机枪手几个耳光,让他把全部枪炮归零,以示无意。南越军舰首先射击,无论有意无意,是把进攻的主动权交给了我们,只是苦于兵力弱小,又被岛屿分散,魏鸣森不得不另选战机。

10点21分,南越四艘军舰成战斗队形开来,并猛烈开炮,企图强行登陆广金岛和琛航岛。魏鸣森立即命令全速接敌,冒着强大的炮火,我两组编队相靠,从2000多米一直冲到敌舰几十米处,首先把敌舰冲散。

我274艇在接敌中,通信和操作设备全部打坏,政委冯松柏、副艇长周锡通牺牲,只剩艇长李福祥指挥。我389艇中弹起火,仍随编队冲向敌舰。

战斗打响一小时后,南越三艘军舰一艘重伤,两艘重创,先后逃离战区,只剩一艘军舰活蹦乱跳了。我们的271艇和396艇也负了轻伤,弹药已经不多,要击沉南越10号舰,只有靠271和274艇上的100发深水火箭弹了。11点32分,我281编队经过两天一夜的航行,抄近道闯过有名的风浪险区七洲洋增援来了。第一个冲击就把南越军舰打着了火,第二个冲击敌舰机舱起火。到第三个冲击,281艇的一排重炮弹打出去,也就十几分钟,位于羚羊礁以南1.5海里处的南越10号舰起火,弹药库爆炸,右倾下沉。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战史上的第一次对外海上作战,取得赫赫战果。14点,总参作战部收到前线战报,叶剑英连声说打得好,打得好!他兴奋地拿起电话向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纯仁祝贺。

邓小平轻轻捻灭手中的香烟,说我们该吃饭了吧?离开作战值班室前,邓小平给广州军区发电报,定下指挥西沙海战的最后一个决心:发扬我军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继续扩大战果,收复被南越侵略军非法侵占的珊瑚、甘泉、金银岛。

1月20日13点,3座海岛全部被收复,俘虏48人,其中包括一名美国联络官。2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将俘虏全部遣返。西沙海战牺牲的18位烈士,战后被安葬在琛航岛的最高处,航标灯建在烈士纪念碑顶上。

西沙海战规模不大,但情况突然,持续时间较长,战斗形式复杂多样,是一场以海战为主的陆海空三军和渔民共同参加的协同作战。1月23日,中央军委、国务院颁发嘉奖令,表彰参战部队英勇顽强,机动灵活,创造了以小舰打大舰的海战奇迹。

参考资料

越南的南北战争与统一

1858年,法国入侵越南。1884年,越南阮朝与法国签订《顺化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1885年,中国清朝政府与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结束了与越南的“藩属”关系。

二战中的1940年9月,一纸《日法河内协定》,越南又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在法国和日本殖民统治期间,越南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45年8月19日“八月革命”总起义成功,阮朝的末代皇帝保大被迫宣告退位。1945年9月2日,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发表《独立宣言》,宣布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同年9月法国侵略军卷土重来,1946年12月法军对越南发动全面武装进攻,越南历史进入了“抗法战争”时期。1954年5月,越南军民在中国支援下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越南北方获得完全解放。从1955年~1965年,越南北方基本上进行了10年的和平建设。

1955年,美国取代法国,在越南南方扶植南越“内阁总理”吴庭艳建立“越南共和国”,形成南北分裂局面。经过越南人民的持久抗战,并得到中苏等国家的大力支持,美国被迫于1973年1月27日在法国巴黎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1976年7月2日,越南正式宣布南北两方实现统一,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最新解密档案表明英国曾否决刺杀希特勒计划

英国最新解密的二战档案表明,当时有个双重间谍计划安放炸弹和希特勒同归于尽,却始终没有得到上级允许。英国《泰晤士报》9日引用档案内容,讲述这位间谍的故事。

这位策划自杀袭击希特勒的间谍名叫埃迪·查普曼,可算作二战时期最成功的双重间谍之一。在被军情五处审讯时,查普曼就提出,他愿意以双重间谍身份返回德国,利用某次纳粹集会的机会,炸死希特勒。

当时负责审讯的军官龙尼·里德警告查普曼,任何刺杀希特勒的企图无异于自杀。“无论最后成功与否,你都会被立即清算。”

知名二战史专家M·R·D·富特教授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刺杀希特勒计划被否定由许多因素造成,其中包括英国政府对查普曼这个臭名昭著的惯犯并不完全信任。

红军当年几乎截获敌军全部电报

当年红军电台有一条基本要求:“人在密码在,人亡密码亡”。遇到危急关头,首先砸电台毁电码。机要人员都会毁掉一切机密,直至牺牲也不泄露。国民党军队被红军成师、成旅地消灭时,却一再出现电台连同密码一同被俘获的现象。

长征期间曾任红三军团长、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说过:“凭着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和出色的侦察工作,才免于全军覆没而到达陕北。”在万里征途中,红军时时受敌重兵围追堵截,却未中过一次埋伏,在国民党军设置的包围圈中都能准确地找到空隙钻出,这主要是依靠电台侦察及时掌握了准确的情报。

提前开始培训电讯人员掌握破敌密码独特方式红军长征的先头部队中,有一批侦察兵,抓舌头、化装探路立下了大功,不过这类侦察一般只具有战术价值,很难了解到敌军高层计划和整体部署。在长征途中不间断地侦破国民党的密码,才是红军侦察工作最出色之处。如今,尘封的档案已公之于世,那些隐蔽战线英雄的历史功绩也终于可以大白于天下。

1976年深秋,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同当时的中央调查部长罗青长谈起了情报工作说:“《长征组歌》中不是有这么一句吗?‘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不错,毛主席用兵确有过人之处,但他也是以情报做基础的。”“红军之所以敢于在云贵川湘几个老军阀的防区内穿插往返,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我们在龙云、王家烈、刘湘、何键的内部安插了我们的人,并且破获了他们的密码。”

长征期间,红军能在无线电侦察中取得杰出成就,归功于中共中央对电讯工作早有远见。1929年,周恩来便在上海秘密组建无线电人员培训班,并委托苏联帮助训练了一批电台工作人员。苏联的无线电侦破和保密技术,在世界上已处先进之列,中国共产党的无线电通讯工作从建立之初,便体现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本国人员艰苦奋斗相结合的精神。打入国民党高层和特务机关内的中共中央特科人员,也智取了敌核心部门的一些密码本,不仅以此译出许多重要情报,也掌握了其编码规律。

进入上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在苏联和国内培训的电讯人员被分派到各支主力红军中,他们结合学到的技术和获取的敌情,又结合实践刻苦钻研,终于掌握了破译敌人密电码的独特方式破译成功率几达百分百红军多次避过口袋阵红军从1931年的第二次反“围剿”开始,便开始截获破译国民党军的电码,使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在指挥反第二、第三次“围剿”时对敌情了如指掌。不过到了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国民党军各部大都在苏区周围相对固定的位置作战,主要靠有线电话指挥,红军便难以全部掌握敌军的指挥和部署情况。

长征开始后,敌我双方的军队都在时时运动之中。由于当时国内没有建立有线电话网,蒋介石对国民党军各军、各师下达命令主要通过无线电报发送。此刻,红军的电码破译活动达到了最高潮,敌军的电令大多数都能截获,破译成功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例如红四方面军的电台台长宋侃夫,内部外号“本子”,意思是他拿到电台收到的国民党军电码,不用查对密码本,便能心中有数地把它的内容念出来,基本上不会有差错。

国民党效率低下“玻璃杯赌宝”红军胜在红军长征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战争中,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内情大都能细致掌握,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行动却基本茫然不知。毛泽东称赞长征时担任军委二局局长的曾希圣说,曾希圣同志是搞“玻璃杯”的,我们和蒋介石打仗,好像玻璃杯里压宝,看得准、赢得了。

在长征中,国民党军的密码红军能够侦破,红军的密码敌军却从来无法破译。当年红军电台有一条基本要求:“人在密码在,人亡密码亡”。遇到危急关头,首先砸电台毁电码。如中央苏区失陷时、红十军团在怀玉山失败时,机要人员都会毁掉一切机密,直至牺牲也不泄露。国民党军队被红军成师、成旅地消灭时,却一再出现电台连同密码一同被俘获的现象,不少电讯人员受到教育后还参加了红军。

在电讯保密问题上,充分体现出国民党当局的效率低下。1931年4月,中共中央负责保卫工作的顾顺章被捕叛变,国民党特务头子徐恩曾知道了自己的秘书钱壮飞是共产党,而且已破译了他身上的密电码。徐恩曾却害怕蒋介石追究他用人失察,多年间一直和同僚们串通一气,共同隐瞒密电码已被破译一事。蒋介石从在大陆失败一直至1975年病死,都不知道这件事的真相。

在中央红军长征时,负责电讯侦察的军委二局提供的一个个准确情报,帮助中央摆脱了危险。如湘江之战后国民党军在湘西设下口袋阵,一渡赤水后川军以三十多个团在长河南岸准备拦截,过大渡河前敌军在大树堡一带布有重兵等情报,都使毛泽东等领导人下决心迅速改变前进方向。长征结束后,毛泽东高度评价和赞扬曾希圣和他领导的军委二局说,没有二局,红军长征是不可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

四方面军接力值班几乎截获敌军全部电报中央红军(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后的半年间,大部队白天行军,电台人员只好收起机器跟随行动,路上无法进行工作。此时,红四方面军的电台还在川陕苏区的固定位置,于是在白天负责截收敌台信号,并将其破译出来。天黑后,一方面军的电台到达宿营地,四方面军的电台马上把截获内容发给一方面军。接着,一方面军的电台在夜间工作,截收国民党军夜间的电报通信。一、四方面军相隔数千里仍保持着接力式的相互配合,才确保了在长征中几乎不间断、无遗漏地截收敌军的全部电报。

1935年秋天,红一方面军先期到达陕北,在电讯侦察方面同四方面军相互配合的关系又有所改变。后来红四方面军从四川西部长征北上,白天电台停机行军,又是一方面军的电台截收破译敌军电码,再通知四方面军的电台。

当中央红军长征时,红六军团有一部电台,先后由一、四方面军的电台同其保持联络,也能分享到情报。在长江以北活动的红二十五军没有电台,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前,他们同中央联络要靠交通员,走一次需要几个月,沟通信息非常困难。毛泽东到达陕北后,见到由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合编的红十五军团首长徐海东,马上分配给他一部电台,这样各支主力红军都有了电台,都可以保障电讯联系并对敌实施侦察。

在长征中进行无线电侦破的无名英雄,除了军委二局局长曾希圣,还有红一方面军的电台台长王铮,红四方面军的宋侃夫、王子纲等人。红四方面军密码破译专家蔡威在长征中带病工作,被担架抬出草地时病逝。总司令部的领导人非常伤感地说:“我们失去了一双宝贵的眼睛。”出于保密需要,直至上世纪80年代,蔡威的福建老家才公布了他的英雄事迹,并把埋在甘肃的遗骸运回家乡隆重安葬。

第三章

揭密日本“武力崛起”:军国主义危害世界

“强兵富国”路线的推行,使日本与侵略战争捆在一起,陷入从战争走向更大战争的恶性循环之中。

日本是东北亚地区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的岛国。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还只是一个弱小、落后的东方封建国家。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建成了当时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大日本帝国”。“大日本帝国”,其兴速,其亡也速,存在不足百年。以1868年的明治维新为起点,日本骤然于19世纪末叶出现在东方,1945年8月,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走军国主义道路的“大日本帝国”迅速崩溃败亡。

日本军国主义不仅危害了世界和亚洲,特别是对中国、朝鲜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也使日本国家败亡,遭致灭顶之灾,日本人民蒙受苦难,危害深重。

军国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发展是与日本崛起同步的。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第一阶段是孕育形成阶段,大体从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起至西南战争结束的1877年。在这10年中,日本确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起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军国主义的武装和警察、监狱,并开始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标志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初步形成了。

第二阶段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完全确立阶段。大体从陆军卿(国防部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的1878年至签订《日英新通商航海条约》,发动侵中、侵朝的甲午战争的1894年。其间,1881年建立宪兵制度并发布《军人敕谕》,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1890年发布《教育敕语》,1893年军部的形成等均为其路标。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各领域确立起军国主义体制。

第三阶段是发展与演变阶段。大致从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至法西斯军国主义确立的1936年或直到其败亡的1945年。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确立后就不断地从战争走向战争,几乎是每五年就对外用兵一次,直至其彻底败亡。1936年“二·二六”政变标志法西斯上台,则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法西斯主义确立,则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最高形态。

缘何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就日本来说,军国主义的形成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渊源于古代中世纪的日本武士、武家当政及武士道精神。日本武士产生于8、9世纪,并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化,于11世纪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以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被大权旁落的天皇“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建立镰仓幕府(在镰仓地区建立的大将军府)为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