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全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0 10:16:52

点击下载

作者:李卫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做最好的自己全集

做最好的自己全集试读:

前言

21世纪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社会的节奏正在加快,人们的脚步不再悠闲,甚至每一个新生命都要尽可能早地为适应这个社会而做准备。与此同时,商品社会的物质功利性更加醒目地展示在每个人的面前。在这个优胜劣汰、竞争激烈、同时又物欲横流的环境里,新世纪的青年该如何认识生活的本质,实现人生的价值呢?

小时候,你和小伙伴打架输了,你哭得很伤心,想着将来要做一个武林高手。可是,从此你再也没有跟人打过架。后来,你上学了,有一次考试不及格,被父亲狠狠地训了一顿。你含着泪在心里说:下次一定考个满分。然而,在你的学生生涯里,最高的分数不过98分。再后来,你大学毕业了,找到了一个相对还不错的工作,但是没多久你就辞职了,觉得应该开创自己的事业。只是直到现在,你还居无定所……

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的理想,也为此努力过。然而,现实生活中,能够实现理想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并未如愿成为伟人、科学家、宇航员、亿万富翁……是不是这些没有实现理想的人就注定是失败者呢?

当然不是!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成功,并不是取决你拥有多么显赫的地位和巨大的财富,也不在于你取得多么优异的成绩或做出什么壮举……它是一个过程,一个体验生活、感受生命的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一个人如果把财富、名利等作为终身奋斗目标,而从事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时,他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相反,那些一身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并善于发掘自身潜力的人,更容易得到地位和财富的青睐。因为他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就能够更有激情和动力去把事情做到完美,即便他不能从中获取到意外的名和利,也会感到莫大的幸福与快乐。

做自己!做快乐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这就是对成功最好的诠释。它应该是新世纪每一个青年的座右铭。

那么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呢?这是摆在每个青年面前最首要的问题。为了使青年朋友们不再困惑,我们在广泛研究世界各国成功大师的思想精髓及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悉心编译了这本书。其中所选的作者和作品,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道德品格基础。

本书所选的励志类经典著作有:

戴尔·卡耐基的《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优点》《完美的人生》

奥里森·马登的《最伟大的励志书》《一生的资本》

奥格·曼狄诺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塞缪尔·斯迈尔斯的《自励》《品格的力量》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的《英雄宝镜》《智慧书》

叔本华的《处世智慧》

拉塞尔·康维尔的《钻石就在你家后院》

拉罗什福科的《道德箴言》

阿诺德·本莱特的《优游度日》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富兰克林自传》

这些成功大师们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目标和计划的制订、时间的管理、情绪的控制、个性的发挥、待人接物的技巧、语言沟通、自我推销等方面。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而且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这些闪光的思想,恰恰是青年朋友们所需要的。

让我们在这些成功大师的指引下,开始行动吧,抛弃错误的思维习惯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做最好的自己。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当初并不是刻意为出版销售而写的,它完全是由卡耐基授课实践演变而来。这本书刚问世,销量就迅速增加,很快就达到了一天销售5000册的成绩,而且继续以这种速度销售了两年。这本书就这样创造了新的销售纪录,不到一年就卖出了50多万册,创下了当时非小说类图书的新纪录。这本书使得卡耐基的名声传遍了全世界,每个国家的人都知道了这本书和卡耐基的名字,而且很快被译成36种文字。在出版了几十年之后,这本书在全球已经销售了近亿册。作者小传戴尔·卡耐基(1888-1955),美国“教育之父”、著名心理学家、人际关系学家、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人生导师之一。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除了自由女神,卡耐基或许就是美国的象征。”20世纪早期美国经济陷入萧条,战争和贫困导致人们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卡耐基在20世纪初期创办的“卡耐基成人培训课程”开创了人类有史以来一种全新的成人教育理论和模式,集口才学、推销学、心理学、经营管理学、人际关系学于一身。他的课程激励了无数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接受卡耐基教育的有社会各界人士中不乏军政要员,甚至包括几位美国总统,千千万万的人从卡耐基的教育中获益匪浅。卡耐基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著作,是20世纪最畅销的成功励志经典。他的主要代表作有《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语言的突破》、《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伟大的人物》和《人性的光辉》等。这些书出版后,立即风靡全世界,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的奇迹”。作者小传卡耐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几本书和一所学校,其真正的价值是:他把个人成功的技巧传授给了每一个想成功的年轻人。——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第一章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批评、责备是无补于事的

1932年5月7日,纽约街头出现了一场触目惊心、史无前例的激烈枪战。双枪大盗葛洛里——一个烟酒不沾的杀人凶犯——在经过数周的逃窜之后,终于在西米大道他女友的寓所里,遭到警方的围捕。

葛洛里落网之后,纽约市警局局长墨诺尼对外表示,葛洛里是纽约有史以来最凶恶、顽劣的一名人犯,“任何一点芝麻绿豆小事都可能引起他的残酷杀机。”

但这位双枪大盗葛洛里对自己的看法又是如何呢?当战火正激烈的时刻,他竟然还抽空写了封血迹斑斑的自白书,上面写着:“我心虽疲惫,却始终仁慈善良,从未蓄意伤害过任何人。”当葛洛里被判死刑,送上电椅的那一刹那,他依然说的是:“这太不公平了!我杀人完全是出于自卫啊!”

由此可知,双枪大盗葛洛里压根儿就不认为自己有罪,一点忏悔之意都没有。

如果说连这些恶行昭彰的犯人,都还一心文饰自己的过错,那么你我平常接触到的一些平凡人,又会有何种反应呢?

已故美国实业家约翰·华纳克曾说:“早在30年前,我就已经知道,苛责他人是件愚蠢至极的事。因为光是怨上帝没赐给我过人的智慧,使我必须独自奋斗,克服天分上的缺点,就已够我忙得了!”华纳克年纪轻轻,就已参透这层道理,我个人却是花了三分之一世纪的时间才了解,不论是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100个人中间,至少有99个不会反躬自责,诚心认错。

严苛的批评是无益的,它只会迫使被批评者采取防卫的行动,使他刻意地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的解释。这种批评是危险的,因为它会直接伤害到一个人的自尊,引起他的反叛意识。

德军有一条军纪,明文规定遇到有不满的事情,绝对不准当场发作,一定得忍过一晚上,待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再提出讨论。我相信这么一个规定,在一般社会中一样有其需要,惟有如此,才可能让那些唠叨的父母、聒噪的妻子、挑剔的雇主和一些找碴的人平静下来,别再为这社会制造更多的事端。

犯错的人永远只会怪罪于他人,而绝不可能反躬自省、承认错误,其实任何人都有这种毛病。所以,当你我有朝一日突然想批评他人时,不妨想想这些活生生的案例,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我们所要批评、诅咒的人,不论其是否有错,都将会执意强辩,为自己的行径寻找借口,甚至恶言反扑。

我曾经花了十年时间研究林肯的一生,尤其是他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原则。他年轻的时候曾热衷于批评人,经常撰文嘲弄他人,并散发给街人,引起当事者极度的憎恶。有一次因为做得过火,而引发一件令他大彻大悟的事。

1842年他撰文批评一位政客,此人不甘受辱,要求与林肯决斗,林肯骑虎难下,只好勉强答应,以维护荣誉。幸好双方友人从中劝阻,一场生死之争,才在最后关头化解平息。

经过那次教训之后,林肯终于悟出为人处世之道,从此再也不再嘲弄他人,并一生奉为圭臬。

罗斯福总统曾经亲口表示,每当他碰上一些头痛的问题时,他总是会往椅背一靠,然后抬头看一看堂前高悬的林肯总统画像,扪心自问:如果换了是林肯总统在位,他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你是否想帮着去改变你某个朋友,使他在这方面有所改进?很好!我绝对赞成!但何不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呢?站在一个较自私的角度来看,改进自己,总比帮别人改进自己要划算得多,而且,或许还能省下招人嫌心的怨气呢!

如果你我有心让某人仇恨一辈子,只要放开顾忌,毫不保留地予以严厉批评,保证可以奏效,哪怕你的批评完全正确,对方仍是会恨你入骨。

与人相交,一定要切记人本身并不是一种逻辑、理性的动物,而是一种充满感情、偏见和虚荣的动物。

批评就像是个危险的火花塞,足可引爆人们心中的虚荣与自尊,甚至足可置人于死地。

天下再笨的人,也懂得批评、咒骂、抱怨他人,而大部分会做这些事的人,都是笨人。

倒是要学会体谅、宽容,只有品格高尚、能力甚强之人才有可能做到。“伟人表现其伟大的方式,”卡里尔说:“是在于他们对小人物的宽容与体谅。”

所以,我们何妨不试着多去谅解别人,而别再去批评他人,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不受其弊,反得其利。恻隐之心亦将由此而生。与人和睦相处的最大秘密

你可曾想过?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能支配他人去做某事?那就是让他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拥有去做某事的强烈欲望!

我要支配你做任何事,先决条件是要能提供你所需的一切。

你需要的究竟是哪些呢?

20世纪最负盛名的心理医生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只有两个:一是性冲动,一是名位之欲望。

美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杜威博士,说法则稍有差异,他认为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应是:“渴望变得更重要、更有价值。”人类除了维持生存的需要以外,仍有一种超越七情六欲之外,却又举足轻重的欲望,往往却很难得到满足,那就是杜威所谓的“渴望自己变得更重要、更有价值”。

林肯有一次在写信时,开门见山就说:“任何人都喜欢受人奉承。”威廉·詹姆斯也说:“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扬。”而这种深藏心底的人性需求,事实也正是人兽区别之所在。

人类正是因为有这种渴望与价值的冲动,才会有人在一文不名、目不识丁、帮人打杂的情况下,仍不惜花掉仅有的微薄工资,去买法律书来看,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这个可怜的杂工并非虚构,他就是林肯总统。

人类的许多成功和失败都源于对这种需求的满足。

据一些权威人士表示,甚至有人会借着发疯来从他们的梦幻世界中寻求这种满足。我以此问题请教一家规模不小的精神病院的住院医生,他告诉我,有不少人选择发疯,是为了寻求他们在正常生活中无法获得的受重视的感觉。

人们为求受重视,连发疯都在所不惜,试想如果我们肯多给人们一分尊重、赞美,它的影响会有多大?多不可思议!

许多事业上卓有成效的人完全是因为他懂得取人之术。史瓦布说过一番话,真的是金科玉律,值得大家铭记在心,他说:“我最可贵的一项资产,就是我具备了引发属下热诚与冲劲的能力,而要想鼓舞一个人善尽其才,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给他们赞美和鼓励。天下最会使人颓丧不振、冲劲全失的,就是来自上级主管的批评、责骂,我从来不曾批评过任何人,我相信只有赞美和鼓舞,才能刺激他们向上,使他们努力工作,如果碰上我由衷喜欢的事,我会更不吝惜地予以夸赞、褒奖。”

史瓦布用的是这么一套驭人之术,但一般人的做法又是如何呢?碰到不喜欢的事,定会破口大骂,批评得体无完肤,碰到认可的事,却又一言不发,吝于赞扬。

我们往往不惜一切,去供给我们的子女、友人、劳工生理所需的养分,但都从未注意到他们的自尊,一样需要细心的灌溉、滋养。适度的赞美和鼓励,将会像一首优美的音乐一样,在他们心中萦绕不去。

当然,如果赞美并非发自内心,而流于一种肤浅、做作的巴结或谄媚,将是毫无意义的。尽管事实上,有不少人由于过分的渴望满足,而不顾一切地沉醉于这种谄媚之中,就像一个快饿死的人,随手抓到一些树根草皮,都囫囵吞入腹中一样。但那种虚假,非发自内心的赞美,就像假钞一样,胡乱使用,早晚会替你惹来一身麻烦。

人一生中,除非碰上了什么重大问题,否则,至少95%的时间,都花在想自己的事情上。如果我们肯稍歇片刻,试着去想想别人的优点,惟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赞美别人,而不至于口是心非,纯为外交辞令式的恭维谄媚了!

只要给予他人由衷的认可和毫不吝惜的赞美,人们自会感怀在心,牢记着你的每一句话,甚至在你早就忘掉自己的赞美之后,他们仍将视同珍宝般反复地自记忆中取出,慢慢地品味、咀嚼。与人相处的艺术

以往的每年夏天,我总是要到缅因州去钓鱼,虽然我个人很喜欢吃草莓喝牛奶,但钓鱼的时候,我要考虑的却不是我喜欢吃些什么,而是鱼儿喜欢吃些什么?我知道鱼儿喜欢吃蚯蚓之类的小虫,所以我当然不能拿草莓来当饵,而得在鱼钩上挂个小虫,放在鱼跟前问他们:“这玩意儿你喜欢吧?”

这只不过是个极普通的常识,但是你我何尝不能以此原则,来应付人的世界呢?真正要对别人产生影响,最主要的还是得先弄清楚他需要什么,并帮着他去获得满足。举例来说,如果你想帮助你的孩子戒烟,切忌高压禁止,或是教他一堆无法消化的大道理,试着去告诉他抽烟将使他无法参加学校的棒球队,甚至使他输去百米竞赛,或许效果会来得更好。

心理学家哈瑞·欧佛斯在他的著作《影响人类行为模式》中曾说:“人类的一切行为,皆来自某种特定的欲望。不论是在商场、在家中、学校或是政坛上,只要能学会如何去激发对方的欲望,定能支配整个世界,获得广泛的支持,否则必将孤独无助。”

如果你想叫某人去做某事,在你开口之前,最好先静心想想:“我该如何使他心甘情愿地去做呢?”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之后,你保证不会再莽莽撞撞,完全按着自己的需要来要求别人,更不会招致对方的怨言与责备。

纵观时下,有多少推销员忙碌一整天下来,却始终一点成绩也没有,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满脑子想的只是他们自己的需要,而不想想人家并不需要买任何东西,如果真有这个需要,他们也会自己上街去买。相反,如果推销员能使人们了解他的服务,是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会掏钱买你的东西。许多人干了一辈子推销员,却还不懂得站在顾客的立场来想事情。

如果读完本书之后,你只学到一点,开始逐渐尝试去站在别人的立场、替别人设想,那也应该是值得的,够你一生受益无穷了。

威廉·温特曾经说过:“自我表现,才是人类心底最强烈的一种需求。”同样的,何以不能将这些心理常识,试着去运用于实际生活,甚至商场上呢?

当我们想出了某种自认很不错的点子,我们何不试着让别人不认为那是我们想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推敲揣摩出来的,这样一来,他们才被视之为自己的东西,进而乐意积极地去实践它,将它付诸行动。

只要能激起他人强烈的欲望,你自会拥有一切、支配一切,并获得充分的支持;否则你永远都将孤独无援。第二章六个使人喜欢你的秘诀处处受欢迎的窍门

要学会交朋友,可直接向那些最懂得结交朋友的动物学习。这种动物,你在街上随时就能碰到,一见你走近,距离还有十丈之远,它就开始跟你友善地摇摆着尾巴。如果你肯停下来拍拍他的头,它更是乐得巴不得多向你撒撒娇。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你知道在此友善表现的背后,绝不会藏有任何附加的动机,它并不会要你买保险,更不会要你娶它当老婆。

然而环顾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人穷其一生,只知道一味要求别人的关怀与爱,而不知反求诸己。

当然,这些人到头来终究无法遂愿。试想别人为什么要关怀你,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而且无时无刻都是如此。

纽约电话公司曾做过一项统计,想找出在人们通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那些字。结果正如我所料,是“我”字,在500个取样的电话录音中,仅“我”这个字,就被用了3 990次之多。

当你拿起一些你和其他人的合影时,你第一个看的是谁?

如果你认为别人真关心你的事,那么请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今晚病逝,将有那些人会立即赶来吊唁?如果你不先付出对别人的关怀,别人又怎么能关怀你呢?

已故的维也纳心理学家爱佛瑞·艾德纳在其著的《人生真义》一书中曾说:“只有不懂得关怀别人的人,其生活才会面临真正的痛苦,甚至伤及他人。人类之所以充满失败,正是由这些人所造成的。”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只要我们肯表现出真正的关心与爱戴,即使最忙碌的人,也会忙里抽空,帮我们解决问题。

不论是什么人,屠夫也好,国王也好,谁都喜欢受到别人的推崇、爱戴。第一次大战结束后,德国威廉二世因惨遭战败,而广受举国上下之厌恶、唾弃。正当万念俱灰,意欲亡命荷兰时,却收到了一名纯稚少年的来信,并在信中表示:“不论他人做何想法,我永远敬爱您的伟大。”威廉感动之余,忙发函要求与此少年亲见一面,并因而娶了该少年的母亲为妻。

如果我们真想交朋友,就该摈弃自我因素,全心全意去为别人做些事情。多年来,我一直想查出我一些好友的生日,为了不被对方查出我的动机,我经常都是拿占星术做幌子,装作要替对方算命,以套出其生日,并趁对方不注意时,将其出生年月日记在笔记本上,回家后再录到另一个本子上。然后每年都按照日期,寄上我的贺卡和电报,常常使他们感激不已。

同样的原则,在商场上亦将使你无往不利,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

费城一位名叫纳非的人,多年来一直想将煤炭卖给附近一家规模不小的连锁店。但该连锁店始终不肯向他们买,而径向市郊的一位批发商买,使得纳非为此懊恼不已。

于是我建议他改用其他方法推销。我在课堂上安排了一次辩论会,辩论主题是“连锁店规模扩张的利害之争”,并指定纳非为正方主辩。要求他为维护连锁店之发展,自行收集相关的资料,作为辩论的材料。以下所述,即是他前往拜访该连锁店老板的情形:“因为说好只打扰他一分钟时间,问些有关连锁店经营的事情,他才欣然同意跟我谈话,结果却谈了足足一个小时四十七分钟。谈话中除了详述其经营经过及目前业务情形之外,还一再强调连锁店在提供社会服务上所作出的贡献,充分地显示出他对此行业的坚定信心。原本对连锁店业务一窍不通的我,经他这一席说明之后,也茅塞顿开,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起身告辞的时候,他送我到门边,并把手搭在我肩上,热情地祝我辩论胜利,并要我有空再去找他聊,因他正打算向我买一些煤炭,以供应来春的需要。”“对我来说,这真是天下的奇迹,花了十年时间都没法让他对我的煤炭产生兴趣,却因为我花了两小时的时间,表现出我对他所从事的行业的关切,而改变了一切。”

这个道理,并非空前的新知。早在耶稣基督诞生前一百年,就曾有一名罗马诗人说过:“只有付出我们的关怀,别人才有可能反过来关怀我们。”

所以,如果你希望别人喜欢你,第一个要守住的原则就是:真诚地付出你的关怀。留给人良好印象的方法

我最近参加了纽约一个盛宴,席间有位女宾,打扮得珠光宝气、艳丽照人,但脸上表情却是冷漠如冰,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对一个女人来说,脸上的表情,确实要比她穿戴在身上的首饰要重要得多了。可惜的是这位贵妇人显然对此一无所知。

查尔斯·史瓦布曾告诉我说他的微笑价值至少百万美金,因为除了他那高尚、杰出的人格与才华之外,他那富有魅力的微笑,亦是造成他事业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行为的表现往往比语言更具说服力,一脸微笑的人,不假言辞即可告诉你:“我喜欢你,你使我很快乐,我很高兴能见到你。”

这么说来,虚情假意的笑是不是也有此功效呢?不!那绝对是骗不了人的,那种笑容是机械、僵硬的,任何人看了一定都会感到非常厌恶。我所说的微笑,应该是一种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微笑,也只有这种微笑才有可能在人际关系中引起友善的回响。

全美最大的一家橡胶公司的总裁,曾亲口告诉我,说他发现一个人除非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发自内心的喜爱,否则是绝难成功的。这位企业界巨子,一点也不相信单凭辛勤工作即能成功的说法。“我看过的人太多了!”他说:“那些成功的人,哪个不是对工作本身充满兴趣与狂热,而那些一开始工作就板着脸,好似痛苦莫名的人,到头来没一个是成功的。”

我曾经要求过许多生意人,叫他们试着在公司里始终不变地摆出一副笑脸,而且要持续一个星期,然后在课堂上,把经历和结果提出来讨论。许多学员因此学会了以赞美取代责难,凡事尽可能站在别人的立场,替别人设想,而不是一味地关心自己,这些转变对于他们的生活和事业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如果你天生就不爱笑,那就强迫自己去微笑。一个人没事的时候,也最好唱个小调,或吹吹口哨,装出很快乐的样子。只要肯这么做,往往真会带给自己意想不到的快乐。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就曾这么说过:表面上看来,动作表情是随着情绪变化而生,事实上它们两者都是相依相存的。只要能技巧地引导意志所能控制的行动,我们自然能间接地引导我们的情绪——而情绪都是非意志所能控制的。所以,如果你希望享受到快乐,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挺直腰杆,精神抖擞地坐起来,装出一副快乐的模样。

决定快乐与痛苦的主因,并不在于你是何许人、你的成就高低、或是从事何种行业。在同样一家公司上班,工作大同小异,就连薪水也相同的个人,就很有可能一个苦不堪言,一个则是如鱼得水,乐在其中。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全是心理态度使然。

莎士比亚曾说:“世上并无绝对的好坏,那纯是主观意念所造成的。”

以下是艾伯特·哈巴德的一段建议,各位不妨牢记之,而且还得亲身去应用,才会有效:“任何时候出门,别忘先收紧下额、抬头、挺胸,享受一下门外阳光的洗礼,并对碰到的每一位朋友,报以真诚的微笑。握手的时候,都不忘用心去握,让对方明晰地感受到你的友善。不要怕遭人误会,更不要浪费时间去考虑你的敌人会如何如何,专心地进行自己想做的事,能够做到这些,你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朝目标迈进。经常想着一些你所崇拜、尊敬的人物,见贤思齐,向那些人虚心学习,久而久之,你自会变得跟他们一样受欢迎、受推崇。思想的力量是超然的,永远记着要保持一个健康、正确的心态,勇敢、坦白、开朗,这些全是创造生命意义的源泉。只要有信心,一切需求都将满足,一切祈祷亦将应验,抬起头、挺起胸膛,上帝自会赋予我们无穷的力量。”牢记他的名字

吉姆·佛雷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很早就辍学,到砖厂打工、赚钱贴补家用。他虽然学历有限,却凭着爱尔兰人特有的热情和坦率,处处受人欢迎,进而转入政坛。他连高中都没读过,但在他46岁那年就已有四所大学颁给他荣誉学位,并且高居民主党要职,最后还荣膺邮政首长之职。最叫人佩服的是他还有一种非凡的记人本领,任何认识过的人,他都能牢牢记住对方的全名,而且只字不差。

这就是吉姆·佛雷的过人之处。每当他刚认识一个人时,他定会先弄清他的全名、他的家庭状况、他所从事的工作以及他的政治立场,然后据此先对他建立一个概略的印象。当他下一次再见到这个人时,不管隔了多少年,他一定仍能迎上前去在他肩上拍拍,嘘寒问暖一番,或者问问他的老婆、孩子,或是问问他最近的工作情形。有这份能耐,也难怪别人会觉得他平易近人,和善可亲。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成功也与记住别人的名字有关。他早在10岁那年,就已认识到一般人对自己姓名的重视,而且他还凭着这个发现,技巧地加以利用,赢得了许多人的友善合作。数十年之后,他也是凭着这套哲学,替自己赚进了数以百万计的财富。有一次他想将钢铁卖给宾州铁路局长文格·汤普逊,于是他就在匹兹堡成立一家规模宏伟的厂房,并以文格·汤普逊的名字来替那家厂房命名。这么一来,当宾州铁路需要添购钢轨时,你们想想,会向谁买钢铁呢?

安德鲁·卡内基善于领导统御的秘密之一,正是这尊重、牢记他人姓名的良好习惯,他一直很骄傲自己认识许多部属,并能牢记他们的名字,他甚至扬言,如由他亲自来带领手下劳工,罢工事件绝对不会发生。

人们除了对自己的名字格外尊重之外,另外还有一种倾向,就是渴望自己能名垂后世、万古流芳。有的人捐书、捐古物给图书馆、博物馆,为的是在馆史撰写时,记上他们一笔,使他们的大名与馆长存;教会为了鼓励信徒捐款,将捐款者大名镶在玻璃窗上,供人们瞻仰。

人之爱名、好名,于此可见一斑。

多数人记不得他人的全名,理由都不外乎是工作太忙、无暇记这些琐事。

但像富兰克林·罗斯福这样的大忙人,都还不忘花时间去记一些与他们来往的市井小民的名字,就连一个工匠,他都肯花时间将之牢记在心,以求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友善和尊重。

往往,我们被介绍与其他人相识时,随口寒暄几句,而事实上连再见都还没说,可能我们就已忘了对方姓什么叫什么。

拿破仑的侄子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即曾当庭称他能记下他所见过的每一个人的名字。平日政务繁忙的他,犹能做到这点,试问其中窍门究竟何在呢?说穿了很简单,如果他在介绍时没听清对方的名字,他会立即说:“抱歉!我没听清楚你叫什么名字!”如对方的姓名很特殊,他还会问:“请问是怎样拼法?”在谈话之中,他会刻意地提起对方的名字,以加深自己的印象,并暗中注意对方的外形、表情和反应,记下对方的种种特征。

如果对方是个重要人物,那他的态度就更加认真了。一等宾客离去,他就立刻将对方的姓名抄在小纸上专心地端详,尽可能将之映进心底,很久才将纸撕掉,为的就是使对方的姓名,不论是在他的耳里、眼中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爱默生曾说:“完美的品格,是得由无数的小小牺牲才能换来的。”要达到这个目标,绝非一蹴可及,定得当时日之累积方可得。

所以,要人家喜欢你,别忘了:人最重视、最爱听,同时也是最希望他人尊重的就是他们自己的姓名。做个好听众

有一次我在格林柏先生举办的餐会上,认识了一位植物学家,以往我从来都不认得一个学植物学的人,未料才跟他寒暄几句,立即发现此人所学甚精,谈吐高雅,告诉了我许多有关园艺方面的知识,并帮助我解决了不少这方面的困惑。

当天同桌用餐的宾客,至少也有十几个人,但我却顾不得礼貌与否,兀自跟这位植物学家聊了好几个小时。直到将近午夜,我才向所有宾客与主人告辞准备离去,临行前还听到那位植物学家当着主人的面,夸了我好几句,说我很健谈、很有知识和见地,说他跟我谈话,不仅轻松愉快,而且受益匪浅。

但事实上,我在跟他谈话的那几个小时里,我根本就没开几次口,大部分时间全是在听他一个人发表,对植物学我根本就是一窍不通,哪有可能轮得到我插嘴?但他会如此夸我,据我事后想起来,不外乎是:我从头至尾都兴趣盎然地聆听他的演说,而他也明显地感觉到我真的是十分投入,所以他当然会感到很愉快。专注地聆听,所意味的正是一种不假言辞的赞美,它所带给人的满足与喜悦,绝非其他实质的赠予所能相提并论的。

商业谈判,要想掌握先机、处处成功,究竟有何秘诀呢?根据查尔斯·伊利特教授的说法:“商业谈判并无秘密可言,只要懂得专心听对方发表意见,即已占了相当优势,因为天下最叫人迷醉的,亦莫过于这种专注的倾听。”

这种事初听之下,似乎简单易行,但真正能运用到这层技巧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商人不惜重金,在黄金地段租下昂贵的店面,装潢得豪华富丽,摆饰得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接,然而却不懂得请一些真正能耐着性子,听顾客讲话的店员,来促进其销售工作,动不动打断顾客的话,兀自吹嘘,徒然惹人生厌,到头来将再也不会有生意上门。

纽约电话公司在几年以前,也曾碰到过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情,一名顾客非但痛骂其公司之接线生,拒绝缴纳电话基本费,甚至还四处投书,借报纸来攻击该公司,最后还列举出多项罪名,公开指控纽约电话公司。

最后,公司终于派出了他们处事手腕最高明的一位说客,登门拜访这位暴躁凶悍的客户,而他在拜访这位先生时,所做唯一的事就是专注地听对方将满腹牢骚倾泻出来,并一再地点头称是。

表面看来,这位先生固然是义正词严,誓死为公众权利和电话公司争个高下,而事实上,他真正需要的,不过是一种受到重视的满足感。刚开始,他是借着暴跳如雷,攻击谩骂来获得这种满足,一旦他能从电话公司派出的代表身上,获得那种受重视的感觉,原先的敌意自然就消弭于无形了。

世界最著名的影剧记者伊撒克·马士逊,曾明确指出,世上许多人之所以不能留给人良好的印象正是因为他们不能耐心地作一个很好的听众:“由于他们只关心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所以根本不肯耐心地去听人家把话说完……”,多数大人物都曾告诉过我他们喜欢的是肯耐心听话的人,而不是那些争着要发表意见的人。而听人说话这门艺术,却非一蹴即就,真正懂得它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

如果你想让人讨厌你,在背后说你坏话,甚至严重地鄙视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1.永远别听他人的倾诉;

2.滔滔不绝地扯你自己的事;

3.时时伺机打断别人的话,改由自己来发表。

你是否认识这样的人呢?我告诉你,这种人绝不在少数,而且有些还尊为社会名流呢!这种人非但夜郎自大、自视甚高,而且目中无人,和这种人相交,才是天下最无聊的事。

如果你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很好的谈话对象,千万可别忘了,一定要先从一个好的听众做起。不论任何时候,都要问对方乐于回答的问题,鼓励对方敞开心胸、淋漓尽致地吐出心中的话。

千万要记得一件事:不论跟你谈话的人是谁,他对自身问题关心的程度,绝对超出他对你的问题百倍以上;他本身的牙疼,可能比一件致千万人于死地的饥荒事件更让他心焦。只要能随时想到这一点,下次你再跟别人谈话,保证能得到一个满意的收场。

所以,如果要别人喜欢你,原则是:作个好听众,随时鼓励对方谈谈他自己的事。如何引人入胜

任何一个去牡蛎湾拜访过罗斯福的人,相信都会对他博大精深的学识感佩万分。“不论对方是个牛仔,是个驯马师,抑或是个政客、外交官,”一位曾拜访过他的贾马利·布瑞福先生告诉我说:“罗斯福都能跟他们谈得非常愉快。”

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很简单,每当罗斯福要接见某一个人的时候,他都会利用前一天的晚上,仔细地研读对方的个人资料,知道对方的兴趣所在。因为他深知要得人心,就得投其所好。

另一个例子,是一位从事童军教育工作的爱德华·查利弗先生亲自写信告诉我的:“有一次,为了赞助一名童军参加在欧洲举办的世界童军大会,急需筹措一笔经费,于是我就前往当时美国一家数一数二的大公司,拜会其董事长,希望他能解囊相助,共襄盛举。“在我拜会他之前,即曾听说他曾开过一张面额一百万美金的支票,后来那张支票因故作废,他还特地将之装裱起来,挂在墙上供作纪念。“所以当我一踏进他办公室之后,立即针对此事,要求参观一下他这张装裱起来的支票。我告诉他我从未见过任何人开具过如此巨额的支票,很想见识见识,好回去说给我那些小童军们听。他毫不考虑地就答应了我的请求,并将当时开那张支票的情形,详细地解说给我听。”

查利弗先生并没一开始就提起他童军的事,更没提到筹措基金的事,他提到的是他知道对方一定很感兴趣的事,结果呢?“说完他那张支票的故事,未等我提及,那位董事长就主动问我:‘对了,你今天来找我,是为了什么事?’于是我才一五一十地说明来意。“出乎我意料之外,他非但答应我的要求,而且还答应赞助五个童军去参加该童军大会,并要我亲自带队参加,负责我们的全部开销,另外还亲笔写了封推荐函,要求他在欧洲分公司的主管,提供我们所需的一切服务。”

当时若非事前知道他的兴趣所在,一见面就投其所好,引他打开话匣子,事情恐怕就没那么顺利了。

这套方法,在商场上也能出奇制胜。咱们拿纽约一家著名的高级面包公司的例子来看看,就不难知道答案了。

该公司的创始人杜文诺,为了将其产品推销至纽约一家大旅馆,每周都打电话给该旅馆经理,持续4年不断,而且经常租用那家旅馆的房间,希望借此做成生意,但结果还是失败了。

后来他读了一些有关人际关系的书,改变战略,决定先查出对方真正感兴趣之事为何,据以投其所好,引起对方的热衷。后来发现该旅馆经理是全美餐旅业协会的会员,而且还因热心会务,当选为该会的会长,不论该会在何处开会,他都不远千里地赶去参加。

所以后来与他碰头的时候,杜文诺立即以此会为题,跟他聊了起来,结果果然引起了他的兴趣,还热心地邀请他加入组织,作他们的会员之一。当时,彼此从头至尾都未曾提到有关面包的事,但几天之后,那家旅馆的餐饮部负责人却打来电话,要我把面包样品和价目表送去让他们看看。

打电话跟那位旅馆经理攀了4年,却比不上投其所好的一席长谈,当初若非不厌其烦地去调查他的兴趣所在,今天很可能还是在那儿一周一通电话,不得其门而入呢!

所以,要使别人喜欢你,原则上是拿对方感兴趣的事当话题!瞬间博得好感

有一回我到纽约州第二街和第八街交口的一家邮局里,排队等候寄一封信,无意中注意到柜台里那位职员,似乎一脸无奈的样子。成天坐在那里秤重量、卖邮票、开收据,经年累月下来,确实难怪他会如此。于是我突然心生一念,想试试使这位小职员高兴起来,不过我告诉自己:“要使他高兴,使他对我产生好感,我一定得说些好听的话赞美他。”于是我又扪心自问:“这人身上究竟有什么值得我赞美,而且是我由衷地想赞美几句的呢?”我静静地观察片刻,最后终于让我找到了。

当他开始替我把那封信件过磅秤时,我立即随口友善地说了一句:“真希望哪天我也能有你这一头漂亮的头发!”

他抬头望我一眼,显得先是有些惊讶,随即绽放出一抹笑容。“哪里,我这头发,比起以前可差多了!”他谦虚地说道。听了这话,他心情果然好转,并热情地跟我聊了好一会儿,临走,还在我身后对我补充一句道:“其实有不少人都很羡慕我这头黑发呢!”

我敢打赌,那位小职员当天下班时,步伐一定轻快似仙,回家之后,也一定会立即将此得意之事,告知他的太太。

有一次我在演讲时,提到这段小故事,未料听众中却有人反问我:“你当初说这话,是否有求于他呢?”

如果说人生在世,连一句发自善意的赞美,都不能做到,而汲汲于借着赞美来骗取回报的话,那我们一生之中,除了失败之外,还能奢望得到些什么呢?

不错,我确实是对那位小职员有所求,我所求于他的,甚至还是一种无价的满足,而且我确实也从他身上得到了那种满足,正是来自我帮助他得到快乐,却又丝毫不求回报的心灵享受;那样的享受,即使是在事发后20年,亦将萦绕在你心中,使你获得真正的安慰。

人类行为有个至高无上的准则,如果你我懂得遵守,我们自会避开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还会带给我们很多真诚、友善的朋友。这个原则很简单,就是要永远别忘了让别人感受到他的重要性。

约翰·杜威教授曾说:“人类最原始、最迫切的一种欲望,就是寻求建立自身的重要性。”威廉·詹姆斯也说:“人类最渴望得到的,就是外界的认可与尊重。”这些话,在前面几个章节中,也都一再提过。人兽之分野,最重要亦莫过于此,文明的成长,也是以此为动力;否则,人类的文明,又何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

要别人怎么待你,就先怎么待人。

只要是人,都会渴望别人的认可、赞许,都希望自己的价值受到周围人的肯定,希望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那从不是虚情假意的谄媚阿谀;否则,换来的仍将是与人相处的悲痛挫败与失望。

所以,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该守着这个金科玉律:要别人怎么待你,就先怎么待人。

言谈之中,随时说个请字,或是“对不起……”、“麻烦你……”、“你不介意我……”等等客套词句,往往能为你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润滑作用,不但能带你避开许多无谓的争执,更使人觉得你是个有教养的人。

所以,要讨人欢心,原则六是:让别人感觉到他自己的重要性——而且得发自真诚地去做这件事。人性的优点《人性的优点》问世于1948年。在写这本书时,卡耐基参考了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有关烦恼的论述,还阅读了包括上自孔子,下至丘吉尔的几百本人物传记,分析了他们是如何克服忧虑、解决困难的。同时,还拜访了各种行业中的杰出人物,如杰克·邓甫希·布莱德雷将军、克拉克将军、亨利·福特、艾莲娜·罗斯福,向他们请教克服忧虑的办法。这样整理出一套有效地克服忧虑的原则,经过学员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而不断充实和完善,最后终于完成了《人性的优点》这本书。第一章如何抗拒忧虑改变一生的一句话

1871年春天,一位年轻人手拿一本书,他看到了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对他的前途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他是蒙特瑞尔综合医院的一位医科学生,他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忧虑:担心怎样通过期末考试,担心该做些什么事情,担心将来到哪里去,担心怎样才能开业,担心怎样才能生活……

但是他看了那句话,使他成为同代人中最有名的医学家。他创建了世界知名的约翰斯霍金斯医学院,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客座教授——这是英国医学界的最高荣誉——他还被英国国王册封为爵士。在他去世以后,人们用两大卷书——厚达1 466页的篇幅——才能完整讲述他的一生。

他的名字叫做威廉·奥斯勒爵士。他在1871年春天所看到的那句由托马斯·卡莱里所写的话,帮助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一生,这句话就是:我们首要去做的事情不是去观望遥远的将来,而是去做手边之事。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要憧憬明天,不应该为明天而努力,相反,正如威廉·奥斯勒爵士所说,为明天做好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诚,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迎接未来的唯一办法。

现实生活中最可怕的一件事就是,我们的医院里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床位都是留给神经或者精神有问题的人。他们都是被累积起来的昨天和令人担心的明天联合起来所压垮的。而那些病人中,大多数只要能奉行耶稣的这句话:“不要为明天忧虑。”或者是威廉·奥斯勒爵士的那句话:“生活在一个只有今天的密封舱里。”他们也就能走在街上,过着快乐而有益的生活了。

你和我在现在这一刹那,都站在两个永恒的交汇点——已经永远永远的过去,以及延伸到无穷无尽的未来——我们都不可能活在这两个永恒之中,甚至连一秒钟也不行。若想那样做的话,我们就会毁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所以,我们应该为能活在现在这一时刻而感到满足——从现在一直到我们上床。

罗勃特·史蒂文森写道:“不论担子有多重,每个人都能支持到夜晚的来临;不论工作多么辛苦,每个人都能做完一天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很甜美、很有耐心、很可爱、很纯洁地活到太阳下山——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古罗马诗人霍勒斯写过这样一首诗:

这个人很快乐,也只有他能快乐,

因为他把今天称之为自己的一天;

他在今天感到安全,能够说:“不管明天多么糟,我已经过了今天。”

人性中最可悲的一件事就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拖延着不去生活。我们都喜欢梦想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放在我们窗前的一枝玫瑰。

你大概还记得白雪皇后所说的:“这里的规矩是,明天可以吃果酱,昨天可以吃果酱,但今天不准吃果酱。”我们大多数人也是这样——为昨天的果酱发愁,为明天的果酱发愁,却不会在我们今天吃的面包上涂上厚厚的果酱。

就连那位伟大的法国哲学家蒙坦格尼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他说:“我的生活中,曾充满可怕的不幸,而那些不幸大部分都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我的生活,和你的生活,也都一样。

伟大的诗人但丁也说过:“想一想,这一天永远不会再来了。”生命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飞快地溜过,我们的时间以每秒19英里的速度飞驰,但只有今天才是我们最值得珍惜的一段时间,也是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时间。

所以,你对忧虑所应知道的第一件事是:如果你不希望忧虑侵入你的生活,就要像威廉·奥斯勒爵士那样去做,用铁门把过去和未来隔断,生活在只有今天的密封舱里。

现在请你问问自己下面这几个问题,然后写下答案来:

1.我是否没有生活在现在之中,总是担心未来?或是追求“一座遥远奇妙的玫瑰园”?

2.我是否常为过去发生的事后悔,为那些已经过去、已经做过的事而难受?

3.我清早起来的时候,是否决定要“抓住这一天”——尽量利用这二十四小时?

4.如果“活在只有今天的密封舱里”,是否能使我从生命中得到更多?

5.我什么时候该开始这么做?下星期……明天……还是今天?忧虑是健康的大敌

曾经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亚历克西斯·卡锐尔博士说:“不知道抗拒忧虑的商人都会短命而死。”在谈到忧虑对人的影响时,一位医生说,有70%的人只要能够消除他们的恐惧和忧虑,病就会好起来。这些病都是真病,比如胃溃疡,恐惧使你忧虑,忧虑使你紧张,并影响到你胃部的神经,使胃里的胃液由正常变为不正常,因此就容易产生胃溃疡。

忧虑也容易导致神经和精神问题。著名的梅奥兄弟宣布,我们有一半以上的病床上躺着患有神经病的人。可是,在强力的显微镜下,以最现代的方法来检查他们的神经时,却发现大部分人都非常健康。他们“神经上的毛病”都不是因为神经本身有什么异常的地方,而是因为情绪上有悲观、烦躁、焦急、忧虑、恐惧、挫败、颓丧等等的情形。

医学已经大量消除了可怕的、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可是,医学界一直还不能治疗精神和身体上那些不是由细菌所引起,而是由于情绪上的忧虑、恐惧、憎恨、烦躁以及绝望所引起的病症。这种情绪性疾病所引起的灾难正日渐增加,日渐广泛,而且速度快得惊人。

精神失常的原因何在?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极可能是由恐惧和忧虑造成的。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生活,而跟周围的环境隔断了所有的关系,缩到自己的梦想世界,以此解决他所忧虑的问题。

忧虑还容易导致关节炎和其他疾病。康乃尔大学医学院的罗素·塞西尔博士是世界知名的治疗关节炎权威,他列举了四种最容易得关节炎的情况:婚姻破裂、财务上的不幸和难关、寂寞和忧虑、长期的愤怒。

再没有什么会比忧虑使一个女人老得更快,而摧毁了她的容貌。忧虑会使我们的表情难看,会使我们咬紧牙关,会使我们的脸上产生皱纹,会使我们愁眉苦脸,会使我们头发灰白,有时甚至会使头发脱落。忧虑会使你脸上的皮肤发生斑点、溃烂和粉刺。

忧虑就像不停往下滴、滴、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滴、滴的忧虑,通常会使人心神丧失而自杀。这里再重复一次亚历克西斯·卡锐尔的话:“不知道怎样抗拒忧虑的人都会短命而死。”消除忧虑的灵丹妙药

你是否想得到一个快速而有效地消除忧虑的灵丹妙法——那种在你不必再往下看之前,就能马上应用的方法?

开创了空气调节器制造业的卡瑞尔先生是一个很聪明的工程师,年轻时曾经遭遇到一次失败。他对自己的失败非常吃惊,觉得好像是有人在他头上重重地打了一拳,胃和整个肚子都开始扭痛起来。有好一阵子,他都忧虑得无法入睡。

最后,出于一种常识,他想到忧虑并不能够解决问题,于是便想出一个不需要忧虑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非常有效。这一方法共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首先毫不畏惧而诚恳地分析整个情况,然后找出万一失败后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第二步:找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之后,让自己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接受它。

第三步:平静地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拿来试着改善自己在心理上已经接受的那种最坏情况。

忧虑的最大坏处就是摧毁我们集中精神的能力。一旦忧虑产生,我们的思想就会到处乱转,从而丧失做出决定的能力。然而,当我们强迫自己面对最坏的情况,并且在精神上接受它之后,我们就能够衡量所有可能的情形,使我们处在一个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地位。

应用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经告诉他的学生说:“要愿意承担这种情况……能接受既成事实,就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个步骤。”

当我们接受了最坏的情况之后,就不会再损失什么,这也就是说,一切都可以寻找回来。“在面对最坏的情况之后,”威利斯·卡瑞尔告诉我们说,“我马上就轻松下来,感到一种好几天来没有经历过的平静。然后,我就能思想了。”

他的说法很有道理。可是现实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愤怒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情况,不肯由此做出改进,不愿意在灾难之中尽可能救出点东西。他们不但不重新构筑自己的财富,还“与经验进行了一次冷酷而激烈的斗争”——终于变成我们称之为“忧郁症”的那种颓废情绪的牺牲者。

所以,第二条规则是:如果你有担忧的问题,就应用卡瑞尔的奇妙公式吧。运用亚里士多德法则

卡瑞尔的奇妙公式并不是万能公式。当你面对忧虑时要学会用三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来解决不同的困难。这三个步骤是:弄清事实、分析事实、达成决定,然后依此行事。

这是亚里士多德所教并且使用过的方法。我们如果想解决那些逼迫我们、使我们日夜像生活在地狱里一样的问题,我们就必须运用这几个步骤。

首先是弄清事实。如果我们不能把事实弄清楚,就不能很明智地解决问题。没有这些事实,我们就只能在混乱中摸索。已故的哥伦比亚学院院长赫伯特·郝基斯说:“世界上的忧虑,一大半是因为人们没有足够的知识来做决定而产生的。”混乱是产生忧虑的主要原因,如果一个人能够把他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以一种十分超然、客观的态度去找寻事实的话,他的忧虑就会在知识的光芒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所以,在没有以客观态度搜集到所有的事实之前,不要去想如何解决问题。

不过,即使把全世界所有的事实都搜集起来,如果不加以分析和诠释,对我们也丝毫没有好处。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先把所有的事实写下来,再做分析,就会容易得多。事实上,仅仅在纸上记下很多事实,把我们的问题明明白白地写出来,就可能有助于我们得出一个很合理的决定。正如查尔斯·凯特林所说的:“只要能把问题讲清楚,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威廉·詹姆斯说:“一旦做出决定,当天就要付诸实行,同时要完全不理会责任问题,也不必关心后果。”

他的意思是说,一旦你以事实为基础,做出了一个很小心的决定,就要付诸实行,不要停下来重新考虑,不要迟疑、担忧和犹豫;不要怀疑自己,否则会引起其他的怀疑。如果超过某种限度之后,还一直不停地去思考问题的话,一定会造成混乱和忧虑。当长时间的调查和思考对我们有害时,也就是我们该下决心、付诸行动、不再回头的时候了。

现在你可以用以下方法来解决你的忧虑了:

1.我担忧的是什么?

2.我能怎么办?

3.我决定怎么做?

4.我什么时候开始做?将忧虑减半的四个步骤

如果你是一个生意人,也许你现在会对自己说:“这个标题实在荒谬,我干这一行已经19年了,要说有谁能知道这个答案的话,当然是我了。居然有人想要告诉我怎么消除我生意上50%的麻烦——简直是荒谬。”

这话一点也不错。我如果在几年前看到这样的标题,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个题目好像能答应你很多事,但空口白话根本一文不值。

也许我的确不能帮你解除生意上50%的忧虑,我能做到的是让你看到别人是怎么做的。

利昂·席孟金先生是西蒙出版社几个高级主管之一。他曾经被一些无休止的会议弄得筋疲力尽。后来拟出一个计划,对自己的办事效率、健康和快乐来说,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他立即停止15年来会议中所使用的程序,订下一个新的规矩:任何一个想要问问题的人,必须先准备好一份书面报告,并在报告中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问题1: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以前在许多会议中通常花上一两个小时,还没人弄清楚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问题2:问题的起因是什么?许多会议上浪费了很多很多个小时,却没有清楚地找出构成问题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问题3:这个问题能找到哪些解决方法?许多会议中,总有一个人建议一种解决方法,另外一些人与他辩论,大家发起火来,常常讲到题外去。而开完会时,还没有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4:你建议用哪一种方法?许多人会花上好几个钟头为一种情况担心,不断地绕圈子,从没有想过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把它写下来,这是我建议的解决方案。

现在,利昂·席孟金先生说,在我的办公室里,我的手下很少把他们的问题拿来找我了,也不会有人再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担心、去讨论出了什么问题,而会以更多的行动来解决问题。第二章改掉忧虑的习惯将忧虑撵出你的思想“没有时间去忧虑”,这是丘吉尔在战事紧张到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的时候所说的。当别人问他是否为自己身负的重任而忧虑时,他说:“我太忙了,我没有时间去忧虑。”

伟大的科学家巴斯特曾经谈到:“在图书馆和实验室所找到的平静”。平静为什么会在那儿可以找到呢?因为在图书馆和实验室的人,通常都埋头工作,不会为他们自己担忧。做研究工作的人很少有精神崩溃的现象,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来享受这种“奢侈”。“让他们忙着”曾被医生广泛用来治疗“心理上的精神衰弱症”。除了睡觉的时间之外,每一分钟都让这些在精神上受到打击的人充满了活动,比如钓鱼、打猎、打球、打高尔夫球、种花以及跳舞等等,根本不让他们有时间闲着。

忧虑最能伤害到你的时候,不是在你有所行动的时候,而是在你一天的工作之余。那时候,你的想象力会混乱起来,使你想起各种荒诞不稽的可能,把每一个小错误都加以夸大。在这种时候,你的思想就像一部没有载货的汽车,乱冲乱撞,撞毁一切,甚至自己也会变成碎片。消除忧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要让你自己忙着,去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已故的理查德·凯波特博士,在他那本《人类以此生存》的书中也说过:“身为一个医生,我很高兴看到工作可以治愈很多病人。他们所感染的,是由于过分恐惧、迟疑、踌躇等所带来的病症。工作所带给我们的勇气,就像爱默生永垂不朽的自信一样。”

要是你和我不能一直忙碌着,闲坐在那里发愁,我们会产生一大堆被达尔文称之为“胡思乱想”的东西,而这些“胡思乱想”就像传说中的妖精,会掏空我们的思想,摧毁我们的行动力和意志力。

萧伯纳说得很对:“让人愁苦的秘诀就是,在空闲时间来想想自己到底快不快乐。”

所以不必去想它,在手掌心里吐口唾沫,让自己忙起来,你的血液就会开始循环,你的思想就会开始变得敏锐——让自己一直忙着,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一种药,也是最好的一种。不要因小事而垂头丧气

我们通常都能很勇敢地面对生活中那些大的危机——可是,却会被那些小事情搞得垂头丧气。芝加哥的约瑟夫·萨伯斯法官在仲裁过4千多件不愉快的婚姻案件之后说道:“婚姻生活之所以不美满,最基本的原因通常都是一些小事情。”而纽约州的地方检察官弗兰克·霍根也说:“我们处理的刑事案件里,有一半以上都起因于一些很小的事情:在酒吧里逞英雄,为一些小事情争争吵吵,讲话侮辱别人,措辞不当,行为粗鲁——就是这些小事情,结果引起伤害和谋杀。”

罗斯福夫人刚结婚的时候,她忧虑了好多天,因为她的新厨子做饭做得很差。“可如果事情发生在现在,”罗斯福夫人说:“我就会耸耸肩膀把这事给忘了。”这才是一个成年人的做法。就连凯瑟琳女皇——这个最专制的女皇,在厨子把饭做得不好的时候,通常也只是付之一笑。

一条法律上的名言:“法律不会去管那些小事情。”一个人也不该为这些小事忧虑,如果他希望求得心理上的平静的话。

大多数时间里,要想克服一些小事情所引起的困扰,只要把自己的看法和重点转移一下就可以了——让你有一个新的、能使你开心一点的看法。

狄士雷里说过:“生命太短促了,不能再只顾小事。”这句话曾经帮安德烈·摩瑞斯捱过很多痛苦的经历。他说:“我们常常让自己因为一些小事情、一些应该不屑一顾和很快该忘的小事情弄得非常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