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芳华,倾城之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1 01:09:08

点击下载

作者:王思渔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绝代芳华,倾城之恋

绝代芳华,倾城之恋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绝代芳华,倾城之恋作者:王思渔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08-01ISBN:9787543696211本书由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亚马逊发行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第一章

林徽因:醉了一座城的水芙蓉楔子

犹记得,那年春末夏初,西子湖畔的白莲开的甚是惹人喜爱,朵朵白莲宛若仙子般,带着初夏的温润,淡雅素净的随着细雨微风轻盈。有人说,生于白莲初开时节的林徽因,才是一朵绽放的白莲,淡淡的莲香袭来,惹得心底阵阵涟漪。

一场细雨卷着荷风,把江南染得几分迷离,杭州陆官巷的林府小院里,青石台阶上,冒出了一层细细密密的青苔,温润的雨中,青苔纯净的生长着,那份浓绿,在朦胧烟雨中,竟带着些稍稍的哀伤。

这个季节,很多人都会撑着伞去西湖看荷,粉荷初露,在清澈的湖水上显出几分妖娆。茉莉花开,暗香涌来,在幽幽余香中,多少人还记得那从陆官巷里走出来的素雅的女子,在她一句“人间四月天”中,又有多少人,会舍了粉荷去念一番初夏的白莲。

一个人,品一盅茶,看一本书,做一帘幽梦,醒来却是滑过心间的惆怅,脸上显露出了几分寂寞。或许,寂寞总能让人记住,而欢笑却容易被遗忘,她是寂寞的,自始至终,哪怕身边多了些俊彦男子,却也抹不去她的寂寞。

烟雨中,书卷上,一字一句间,读的是一份淡淡的忧伤,在潮湿气息中寻得一份安宁。夏初的风不带半丝凉意,吹拂过,翠柳轻摇。青石小巷上传来脚步声,一柄久违的油纸伞,遮住了漫天烟雨,掩去了伞下清秀丽人的容貌。低过屋檐的燕巢里,钻出一只小燕,努力的发出声音,企图惹女子注意,却怎知,伞过人去。风中小燕无趣的回到燕巢,雨如珠帘散落在它的巢前。

又或,晴天好日,烟雨散去,独坐院中,一杯青梅煮的春茗,一纸思念写下的文字,誊了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夏去秋来,风渐凉,草木亦有了些倦怠,褪去翠绿的衣衫,然的浓郁一片,如女子深深地情怀。秋日,小燕长大,毅然飞出屋檐的巢,去寻觅水乡旧梦,此时,油纸伞伫立在青石台阶旁,带着一番落寞。

林徽因,这个出生在杭州烟雨中的女子,似是西湖清水上的白莲,惹了人一番惊艳。而她传奇的一生,却也让人无限感叹,世间女子多寂寞,且如她惊了一泓的春颜,拂了一瞬的秋梦。

在雨雾中的伦敦,浪漫多情的徐志摩为她写下一首首肺腑情诗,句句令人心悸不已,爱在其中,情意浓浓。这一场空前绝后的爱情,在她全身而退后,只留徐志摩慢慢徘徊在康桥,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

林徽因,在深深浓情中带着她独有的寂寞走出来,安静的等待着一场旧梦。与梁思成携手一生,踏过千山万水,相伴白头。

伴着一场情到深处意更浓的恋爱,随着一世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姻缘中,是一段静望等待的情意。金岳霖,这个对林徽因付了一生的痴情男子,将爱变成随风而落,随景度日的执著。

林徽因,却懂得随遇而安,当爱情接踵而来,她不是慌忙无措的选择,而是短暂思索后的抉择,只要一个转身,便是带着优雅的决绝。仿佛彼此隔世,永不相逢。她的内心是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平静,让她多了几分安然,断不会在纷呈世相中,迷失了自己。

这就是林徽因,一个沉浮中尝尽世间人情几多无奈的女子,却没有失掉自己那份纯净淡雅的心思,如芬芳的清茶,留在每个喜欢着她,爱慕着她的人心中,久久萦绕,余香不散……庭院深深锁不住玲珑

雨打芭蕉,滴滴雨水轻落,在浓郁绿意的芭蕉叶上溅起,晶莹的水珠蹦起,带着份惊喜一跃而起,落下,散落在青石台阶上。看着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的打落在窗檐上,溅起水花发出浅浅的声响,清冷的后院一到了晌午时分,便是清净的让人有些寒意。

何雪媛颠着她三寸金莲起了身,走到门前,将杵在门旁边的油纸伞拿起来,看也不看,顺着门口扔出了门外,被丢弃在雨中的油纸伞,悲凉的任雨打风吹。何雪媛看着地上无助的油纸伞,突然觉得它像极了如今的自己,心里不知道起了些什么思绪,又命人将油纸伞捡回来,继续杵在门旁边。

她的脾气一向是这般不惹人喜欢,从前在嘉兴何家做姑娘的时候如此,嫁入了林府却还是不知改正,一如既往的使性子、耍脾气。所以,从入门至今,终不得林家老夫人喜爱,最后落得被遣入冷清后院的下场。在她被遣入冷院后,不仅不思己过,积极改正,反而越发的无理反缠,喜怒无常,只是可怜了与她同住的女儿。

春意断了烟雨愁,翠绿拂柳扬喜色,残月盼来皎月明,清晓等待晨曦过。语不多,情未了,回首当年,却还是一番新意入了闺房,只记得,绿萝裙衫,彩绸袄,处处芳草惹人怜。

想当年,何雪媛也是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她和别家的女儿一样,盼着自己有一场令人羡慕的姻缘。开小作坊的何家在当时的嘉兴,也算上家境殷实,家中的幺妹何雪媛自然是家里捧在手心的宝贝。

父母兄长的疼爱与迁就,却让她愈加的任性起来,既不愿意读书写字,又不愿意做女红学手艺,整日在家无所事事,除了小姐脾气,当真是一无是处。这样的小家碧玉在家里的时候,父母尚可容忍,但是,嫁到林府就需讲究传统妇德。

何雪媛似乎没有意识到嫁到林府还要学什么规矩,懂什么妇德,在她心里,嫁入了林府,便是做成了高攀官宦的美梦。只是她没想到,入了林府的她,不仅没有实现她贵为官家夫人的福分,却是尝到了门不当户不对的苦果。

行云流水,不道春将暮,百花妖娆,千草食寒,谁家女子夜低泣,谁家媳妇诉凄苦。却不知,女儿家性子哪做的官家夫人,必是泪洒衣襟,独自不甘。见双燕来时,心有余怒,谁让它成双成对入巢穴,谁允它卿卿我我诉情肠。倒是缭乱了愁,跌碎了梦,如柳絮般,悠悠风里寻不到落脚之处,苦了一片美梦成真的心思。

说起林家,曾经也是福建闽侯林氏是望族,但林孝恂这一支已经式微沦为布衣,他年轻时已没有了养尊处优的公子生活,不过是给富户人家做教书先生养家糊口。身为林夫人的游氏出身大户人家,却跟着林孝恂一同勤俭持家,她不仅贤淑良德,且女红了得,因精通古书典籍又写的一手好字,与林孝恂夫唱妇随,夫妻间很是相濡以沫。

后因林孝恂中了进士,林家有了转机,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在林孝恂辞了京官,到了杭州做知府后,林家也就成了杭州府的官宦人家。

林长民依父母之意娶了当年指腹为婚的叶氏。叶氏同林夫人一样出身大户人家,性情贤淑,入门之后深得游氏喜爱。怎奈叶氏身体孱弱,早早离了人世,所以,林长民再娶何雪媛。

何雪媛嫁入林府虽然挂的是继室之名,却实为原配,本来是值得庆幸,可她自身的性格短处却让这难得的庆幸成了不幸。

何雪媛嫁到林家,她不仅不识一字,而且不懂女红,就连操持家务也不会,不论从学识还是在素养上,何雪媛与游氏都有着天壤之别。这样一来,引得婆母游氏不满。令游氏最反感的更是何雪媛不知进取,不思悔改的态度,整日埋怨,久而久之,不仅游氏,就连林长民也越加的厌烦了何雪媛。

本是繁华正厅的夫人,却冷落到了深院做了幽怨妇人,小庭院空空,只听风声。无奈,夜长人不能寐,夜深思绪难平,数着日子度年,看着院内枯树度日,这般凄凉怪不得旁人,只因自己平庸,无处寻得半分怜。

倘若,一字不识、不懂笔墨诗书,无妨;任性肆意,性情不可人,也罢;不会女红,手间一无是处,尚可;可不能给夫家传宗接代,便是大大的罪过。本来婆媳之间因素养悬殊就生了深深芥蒂,但游氏虽然不满何雪媛,却看在她能为林家传宗接代的份上,忍她三分。

不过,世事难料,何雪媛或许也因为自己能为林家传宗接代而暗自庆幸,长女林徽因深的林长民喜爱,之后的一男一女也让林家颇为欣喜。但好景不长,一男一女相继夭折,仅留下长女。祖父林孝恂与祖母游氏再如何喜欢漂亮乖巧的孙女,却也不免会有断后之忧。

起初,林家考虑或是因林长民长年在外的缘故,所以,对于何雪媛还是容忍半分,许久没有考虑添妾之事。只是,何雪媛至此再无子嗣,林家不得不为林长民再续一室,上海女子程桂林嫁入林家。

灵鹊漫语,送喜入林家,前院欢声笑语,后院一派凄凉,不肯喜迎娇娘,只为愤愤不平。哀怨双目间,尽是恨意浓浓,锣鼓声声,孩童轻笑,惹了她一身颤抖,再看,却是泪如珠帘染衣襟。

新嫁入林家的程桂林虽然也是大字不识的封建女子,但却性情温和,很是乖巧,不同于何雪媛,她总是低眉顺目的听从婆母安排,且会做的一手好女红。这样一来,游氏便觉得程桂林虽说也是出身小家的碧玉,却传统守德,懂本分守规矩,对她便也生了几分喜爱。

程桂林嫁入林家却也争气,一连生下几个儿子,游氏心里高兴,自然就对这个媳妇更是嘘寒问暖,得到婆母喜爱的程桂林既没有骄傲,也没有仗着母凭子贵肆意妄为,而是仍一副乖巧模样的孝敬长辈,服侍夫君,育养子嗣。

这样程桂林显然也让林长民很是喜爱,所以,他一度沉湎于“桂林一枝室”。这让被冷落在后院的何雪媛满腹忿恨,她不知道同为小家碧玉的程桂林到底是哪点好,凭什么她要守着清冷,而程桂林却万千宠爱。

何雪媛不停地翻缠这些事,被长期冷落的她越加的不可理喻,孤单的生活也让她本来就坏的脾气更是无可救药。只是,可怜了当时幼小的林徽因。

春半过,夏初来,触目间,却是淡淡的惆怅。飞絮如雪,拂了一身满,雁去雁来一季春秋,走廊路遥遥,前厅后院两重天。前院里的欢愉,后院里的沉闷,前院里的嬉笑,后院里的埋怨。如何是好,前院再热闹,不过是她人房,后院在凄凉,却是自家院。

小小的林徽因踱着步子,走到清冷的后院,一股悲伤由心而起,小小的年纪,眉梢间却多了几分哀愁。她是林府璀璨的明珠,林府上下虽然对何雪媛大都避之不及,但对于林徽因却都是喜爱不已。

聪颖乖巧的林徽因显然与她的母亲有着天壤之别,她虽然年纪小,性格却很好,每每遇到程桂林,都会笑意满满的唤一声二娘。当程桂林生因为孩子太多无暇腾身照看时,年仅八九岁的林徽因,却彻夜守着同父异母的弟妹,一夜不眠。

在林长民携全家迁入天津前,林徽因的祖母游氏去世,时隔一年,祖父林孝恂病故。这时候的年仅十二岁的林徽因,稚嫩的肩膀上却撑着莫大的责任,由于林长民长期在北京忙于政事,所以林徽因成了家里的主心骨。而她与父亲的交流,就是凭靠一封封书信,信中林徽因讲述家里的情况,问候父亲的近况。

父女俩这样的交流是在林徽因七岁那年,当院子里的小孩围在树下嬉戏时,林徽因却要像个大人一样前庭后院的打点着;当别的女孩儿在母亲怀里撒娇时,她却看着一脸冰霜的母亲痛诉着祖母与二娘的不是,冷冷的语气和愤怒的表情,刺痛了她的心;当别人家小孩轻偎在父亲身旁聊天诉说时,她却只能对着冰冷的信笺,一墨一字的写下对父亲的思念。

这便是童年的林徽因,她爱着她的父亲,却又恨他如此无情的冷落了她的母亲;她怜悯她的母亲,却又恨她不求进取,一味痛诉的性情。虽然已经告别了杭州陆官巷的林宅,离开了古朴的深深宅院,也离开了温润惬意的江南,但是随她入了北方的,却还是一言难尽的惆怅与伤感。

北方的干燥是江南从来不曾有的,但北方的雪,带给林徽因的是惊喜。刚刚到了北方,就赶上了干燥的秋天,看着枯叶从树上飞落,这样的情景在江南是没有的。枯叶片片,落在林徽因脚下,金钗年华的女孩儿轻轻拾起一片,看那残缺着发了枯黄的叶子,眼角间是化不开的浓郁忧伤。

秋天的萧瑟让林徽因感到了北方的残酷,当树木突兀兀的挺立在街边深巷时,冬天已然来了。江南的冬天似乎只是有些清凉,带着潮湿,树上的叶子有些瑟瑟,但却不像是北方的冬天,总让人打心底由生出几分寒意。

雪洋洋洒洒的来了,不知道第一次见到雪的林徽因有没有被它的清澈所感动,或许小小的江南女孩也曾用摇铃一般的笑声穿破沉沉的天,随着雪花飘落,她的头上、衣襟上已是潮湿一片。她或许会用手心接住片片雪花,看它们在手心淡淡的滑了,变成水珠沿着手掌心的纹路跌落,便消失不见。

随着冬去,是春来,大雁门从南方又开始陆陆续续的飞回来了,老旧的木门前,埋了一冬的花草也开始舒展着身子。林徽因终于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告别了繁琐的家务,踏入了学堂,同样挥别了她的童年。

在北京城里,林徽因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纷繁的古都中,她如一点彩墨,惊艳了整幅浓重的墨笔之作。尽管十四岁的女孩子还谈不上风华绝代,但是她俊秀的容貌,玲珑的性情,和那明净的双眸中璀璨的光芒,却让人迷醉了。

一个人,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成了另一个人眼中的风景,邂逅一个人,或许只是擦肩而过的半秒,但是爱上一个人,却需要一生的时间。萍水相逢间的片刻,随即转身的瞬间,爱意或许已经蕴藏,只是不曾显露。

雨潺潺,落入花间,帘外朦胧,看不清水滴点点。春意飘然,阑珊独在,五更天不寒,唯有思念连连。梦里不知,身在何处,是客,远游了四方,惊然,那擦肩而过的陌路人竟是梦中的看客。流水潺潺,春花染香,何为姻缘,非是一颗红线牵,不知道,一念相见,再隔几春秋。

十四岁的林徽因与十七岁的梁思成,在北京城的春天相遇,很自然的,想久别的老友一般相遇。当梁思成看到亭亭玉立却还带着稚气的林徽因时,或许是有些不自在,林徽因笑意吟吟的小脸上,带着可爱的酒窝,她身着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下的黑色绸裙,俏笑着翩然转身,宛若小仙子,将身影留给了梁思成。

清新动人的林徽因,似是出水芙蓉,带着淡淡的清雅,如同绝尘的水中白莲,将梁思成的心搅起了几番悸动。两个人坐在一起畅谈,没有初次见面的生疏,没有羞涩不堪的拘束。

两人谈着北京城与江南的不同,聊着满城飞雪与烟雨迷蒙的迥然,交谈中或许也不乏那爽朗轻快的笑声,第一次的见面,便是这样美好。不带有任何的色彩,不带有任何的拘谨,待到暮色将近,梁思成才依依不舍与林徽因道别,随着父亲梁启超回家。

春宴散了席,西亭雁去,重重暮色掩了喜悦,淡淡心思染了愉悦。一次相见,是欢笑中的相识,并无少年言红颜解的尘俗,也无少女谈悲欢,少年怨离合的多情。画船画舫江上游,暮色晨曦天际边,想来是有缘人,方才一见如故,谈聊甚欢。

一面之见,一见之缘,似是被春水浸泡的往事,带着些微凉,任风吹拂。洗去铅华,砺尽时光,看烟火纷然,岁月沧桑。初见时的少男少女本无意,怎知多年后却喜结了天配的姻缘,当然,这是后话。因为,年仅十六岁的林徽因便随着林长民远渡重洋去了英国,在那里相遇了浪漫,也品尝了如火如荼的爱恋,或许那一年梁思成不曾走出过她的思绪,却也只是淡淡的停留。一场为她而断的姻缘

美丽的女子大都带着些安静和优雅,似是一树梨花,别致而安静,看到她时总有一种平静,有一种安心。梨花随风而落,落入潺潺溪水上,伴着素色的荷莲轻轻地在湖面飘摇,这个时候,想掬一泓溪水,将白色的梨花瓣捧在手心。

流年过,梨花谢,看着满树让人垂涎欲滴的梨子,才明白,春去秋来,光阴易老。只是那美丽的姑娘,依然带着那非凡的美丽与情怀,静静的独立,红尘阡陌上,她随着缘分而走,却又倔强的把似情非情的红线扯断,为的,便是自己那份安静。

林徽因清纯的内心,洁净的文字下,是没有浓烈的感情,像是初开的梨花,纯的让人心中悸动。倘若不是浪漫多情的他,或许她会一直这样无言的优雅着,似是水乡江南里的一筑小屋,有着珠帘的梦,有着如烟思绪般的窗。倘若没有独在异乡的孤独,或许她会一直守着自己的寂寞,带着安静,蹉跎流光,让时间滑过她的手尖,让日子随风随景。

可是,那些倘若不过是一番假设,她却真的遇到了爱她入骨的男子,男子将一生的柔情送予了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妻儿的平淡幸福。当年那一幕幕在伦敦的雾雨中,显得有些朦胧了,时至今日,已经说不清当年那场似爱非爱的热恋,是不是打动过林徽因,只是,封封书信之中的爱不减情更浓的话语,如今看来,倒有些痴人梦话了。

如红尘的梦,他们在梦里过了一场春华秋实,做了一场夏朝冬夕的沉迷,在斑斓的凡尘中,她与他一封封书信,写下了那些漫漫尘路上,无可言明的心意。算来,那一年,她十六岁,豆蔻年华的少女,他二十四岁,血气方刚的男子。

月色浓,红蜡泪,光照画堂似家秋,眉翠薄,鬓云冷,夜长独自枕寒凉。窗外梧桐,随风轻响,三更时分,细雨濛濛,起身立窗前,才想,这不是如烟的江南,亦不是如尘的北京城,而是离情在外的伦敦。一叶叶,一声声,嘀嗒嘀嗒落入心间,化作一片愁。本是寂寞无所依,雨中更显几分惆。

林长民带着林徽因来到了伦敦,刚到伦敦,林长民还不算很忙,所以带着他的掌上明珠漫游了欧洲大陆。小小年纪的林徽因,饱览了瑞士的湖光山色,赏析了比利时的钻石,领略了法国的灿烂文化以及德国满是战火的痕迹。一切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惊奇,那些景致风俗,都给她带来了不同的震撼。

也正是巴黎的浪漫风情,感染了林徽因,在欧洲城堡建筑的艺术与华丽中,林徽因感到了世界的宽度,她被异国风情的美所折服,在熙攘中她看着城堡带给她的冷漠。原来,山是山,水是水,不同的却是伫立在山水间的每一幢楼,每一处建筑,它们将同样的山水分成了不同的情调,风格迥异的建筑带着风情渲染了繁华的都市,点缀了优雅的景致。

从这时候起,林徽因便再也没有放弃对建筑的追求,她喜欢这种将山水装扮的或圣洁或古朴的建筑,她追逐着表面繁华后的静寂。她与父亲一起走过了欧洲的山水,看过了欧洲的美景,那些日子,她融入了快乐与惊喜中,而那些风景建筑却融入了她追求美的心意之中。

不过,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林长民也开始奔走于欧洲各国,忙于政事,每当他去开会时,几天的时间里只有林徽因一个人,独在异乡的孤独让十六岁的林徽因很难过。她会每天看着窗外的雨,在安静的饭厅中边吃边默默流下泪,毕竟是个女孩子,那份沉淀到心底的烦闷让她实在没有办法控制住自己的眼泪,在这个时候,徐志摩出现了。

经历过繁华感情的女子,想要留一世清白,似乎并不容易,跳不出三丈红尘,只得妥协。在俗世纷扰前,就算跪地,也免不了被唾弃,因为世间待女子终究是苛刻,所以女子尚不能过多的流连于男人之间,留恋与红尘中。

林徽因自小就懂这个道理,当她看到了母亲的婚姻,她便知道了三个人的婚姻,注定了一个女人的不幸。她默默的妥协着,用温润的情感去接受,去拒绝,似乎这样便没有了伤痛。但是远望,这小女子身上却是无法弥补的寂寞。

林徽因的聪慧与淡然是与生俱来,不必经过时间的打磨,不必通过磨砺的修炼,她处事的聪颖与乖巧,总是让人由心的感叹。在她还是孩童时,就已经成熟的在母亲与二娘的身边周旋着,看似简单的人际,却有着最难处的关系。然而,她既没有惹恼了絮絮叨叨的母亲,也深得看似低眉顺眼的二娘喜爱,这样的处事,这般游刃有余,并非一般孩童所能做到。

但是,不论经历了多少,她的那双眼睛,却永远透着清澈水灵,干净的像是不谙于世的幼儿,怎知却是个自小背负着忧伤的女孩子。她的明媚迷惑了所有的人,她的笑靥让人轻松自如,在她一句一字中,满满自信后,却是察觉不出的寂寞,即便是遇到了浪漫如火的徐志摩,她却仍将寂寞带在身旁。

说起徐志摩,谈不上有多么欣赏,总觉得不过是家境殷实富裕的公子哥,少了几份男子的担当,多了几份肆意的逍遥。无法单纯的评价徐志摩,也不必复杂的去剖析他,因为徐志摩不过是一个殷实家境里处处受宠从而恣意任性的公子哥罢了。

当年的年轻才子徐志摩从美国到了英国,他为了结识狄更生先生,故而拜访了林长民,徐志摩与林长民相见如故,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在林长民的家里,徐志摩第一次见到了十六岁的林徽因,想来,也是第一眼的惊艳,霎时间的相识便已经刻骨铭心。

风流倜傥的才子,有着俊俏的面容,儒雅的风度,温润似块璞玉,那眼神中有意无意的光芒中,是爱慕、是眷恋。多少红颜女子在他这份儒雅中倾倒,在他细言软语中倾心,当时豆蔻年华的少女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怎会不对这样的男子有了几分异样,平静的心思当真能够如水宁静?

林徽因多多少少也是有些动心,只是并非一见钟情,也非相见如故,只是面对俊彦时,舒展了少女的情怀罢了。谁都有这样的感觉,十六七岁时,遇到俊秀优异的男子,总会经不住的一阵心动,虽然,内心并无他意,只是被那份优秀所吸引,在心底荡起了几分涟漪,却与情爱无关。

漠漠如烟平林升,碧山清水撒心念,惊艳如许落幕色,半点忧愁上眉梢。少女清丽似仙子,男子眉目不相离,一季花开惹月浓,一月皎洁惹花香,才知,不过是昙花入了夜,开了一瞬,淡淡余香。一份心思生了异样,一份孤单有了依偎。

这时候的徐志摩却已经是两岁孩子的父亲,一直追求着理想,畅谈自由恋爱的他,却不得不被约束在媒妁姻缘中。他痛恨封建的婚姻,继而迁怒了无辜的张幼仪,面对张幼仪,他所表现出来的是烦不胜烦的厌恶,避而不及的态度。看着张幼仪深得父母喜爱,徐志摩更是对她言行苛刻,甭说爱了,就是一个正眼儿也不曾看过无辜的女子。

徐志摩认定自己的婚姻是灰暗的坟墓,他无时无刻不在想逃离这个坟墓,他多情的面对世间女子,却用无情和冷漠面对着张幼仪。徐志摩的表现想一个心智不健全的孩子,他永远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敌人是谁,只是学会了持强凌弱的欺负比他还无辜的女子。

当张幼仪为了挽回与他的婚姻时,背井离乡,在遥远的他乡,举目无亲的生活,看到的是徐志摩不耐烦的脸色,感受到的是如冬日凌冽寒风的无情。多情的人,此时的无情令人心寒,徐志摩对贤淑稳重的张幼仪是冷漠的,仿佛眼神看过之处,便能结了冰凌一般。

在张幼仪来英国的时候,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的情感似乎已经像春笋一般,除了头,趁着一场场的春雨成长。他看到张幼仪就恨不得与这个低眉顺眼的女子一刀两断,恨不得将她从生命中抽离。只是,可怜了无辜的张幼仪,只能在冷漠中默默的活着。

情思长,春夜短,细雨微微落心间,花余香,鸟啼悲,花屏之上满凄凉。独坐家中,心境难平,似是雨落,又如花折,那份孤独寂寞从何来,却是夫君易怒如天寒。雾中,花香飘来,外面街灯点点,心中悲伤无处倾诉,那份悲戚涌向心头。垂了一帘的泪珠,惆怅了一心的忧,梦了君,君无言,只将眉梢凝成川,惊醒,却已是泪流满颊,衣襟湿。

徐志摩解了林徽因的孤单,在异国为她送上温暖与快乐,红颜愁,君子解,红颜诉说,君子倾听,那份感情,如此让人感动。那双含情明澈的双眸,那如精灵一般讨喜的林徽因,让徐志摩的心里充满了激情。彼此对视时的瞬间,竟是根生在徐志摩心间,久久难忘。

人生如戏,人是戏中的戏子,徐志摩是个优秀的戏子。当他面对林徽因时,脉脉含情,恨不得将自己真心掏出来为她倾诉,这是怎样的一痴情男子。只是,徐志摩转身,却是一脸冷漠,冷冷的注视着低眉垂首,为他无悔生养的张幼仪。

徐志摩肯为林徽因写下无数真情惬意的诗句,肯做她裙裾边的沙尘,与她相随。但林徽因与徐志摩是有缘无分,还是缘分尚浅,这就无从而知了,不过,拉近两人距离的并非缘分,而是同在异乡的孤单寂落。寂寞的人容易衍生些情感,或许不是爱,或许只是为了那暧昧之间的关怀。

十六岁是花季也是雨季,十六岁的女子心中有着情窦初开的美梦,林徽因的十六岁是幸福的,虽然这份幸福是建立在另一个女子痛苦之上,却不得不说,她是幸福的。

在这样的季节里,遇到了徐志摩,给了她一个少女对浪漫爱情所有的幻想,笔纸上的诗意,见面时的温馨,在伦敦的雨雾中,林徽因遇到了与她一同做一帘幽梦的男子。

爱情对于婚姻而言一无是处,但对婚姻之外的男女来说,却是意犹未尽,即便这份爱情如海市蜃楼一般,即便这份爱情不那么光明,即便因为这段爱情会伤痛了另一个女子,但是,婚姻外的爱情,总像是罂粟一样,让人着迷。

徐志摩深深的陷入了对林徽因的爱情,即便这份爱情不过是他一个人的臆想。他还是无可自拔的沉醉在少女的情怀之中,他们说着诗意的梦,牵着彼此的手,或安静或雀跃的走过了一段有一段的路程。

春意满山,灿星满空,皎月清冷,带着几番的醉意。彼此之间,多了些浓浓素情,入暮色盼晨曦,语不尽思不断,一念长长长过夜。裙裾间,见绿萝,少女轻灵的笑声,惹得芳草都几分醉意。

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许下山盟海誓的承诺;不知道,他们除了暧昧之外,有没有一亲芳泽的羞涩;不知道,他们一起欢歌笑语时有没有想过,那无辜女子独在异乡的悲伤。

徐志摩是不曾想过的,因为在他心中,从没有给张幼仪母子一个位置,他的心中装着满满的都是林徽因,哪怕最后娶了陆小曼,还是给林徽因留了一个永不入幕的位置。

他们就这样携手走过雨中的康桥,像是两只美丽的蝴蝶,身上带着斑斓的花纹,快乐的飞在花丛中。只是,蝴蝶再美,也飞不过沧海,蝴蝶注定凋落在秋末的枯叶中,这便是宿命。

很多时候,烟雨中携手的恋人,长椅上温情依偎的情侣,总是抵不过提篮买菜的平凡夫妇让人心动。恋人不知明日几何,情侣只将情爱相诉,只有平凡到油盐酱醋茶的夫妇,才会有着携手白头的浪漫。

但是林徽因从来没有将徐志摩看成会与自己携手白头的男子,或许只是当做一个知己,当做一个寂寞时候需要的伴侣,在对抗孤单时总要有人陪,所以林徽因选择了徐志摩。

知己也罢,红颜也罢,不过是有缘相逢,相伴走过一段寂寞,走过一段苦楚,走过一段山水后,厌倦了这份感情,便可以转身而去。但是,徐志摩却误以为林徽因与他的情感一样,他将这一切当做是姻缘的前传,当做是自由婚姻前的浪漫恋爱。

林徽因希望的是,当两人一起雨中,一起林下,一同走过潺潺小溪上的木桥,一同在雨后轻轻的抚摸枝杈的嫩芽,却能在最后笑着说分手。但徐志摩并非此意,他不要林徽因做知己,做红颜,因为他心里是盼着一份姻缘。

伦敦的雨雾让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暧昧更加的浪漫,每一天情愫就飘在彼此之间,无休无止,两人坐在温暖的室内,听着音乐,读着文字,点点滴滴,都是浪漫的无以言表。过了昨天,期待明天,他们似乎总有着说不完的话,总有着诉不完情。也会偶尔的沉默,在沉默中对视的那一眼,便是心湖荡漾。

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欢,踏野草,闻阵阵草香,欣喜不已。一笑一颦间,一举一止间,是喜悦,是在一起难得的相融。雾气茫茫,林叶瑟瑟,风起时分,伫立桥上,看尽水茫茫。如此相沫,如斯一双佳人,却看斜阳引来红霞偏偏,映了水上点点红。相视一笑,又是一天滑过指尖,似乎每一天的夕阳总让他感到忧伤,而她看,却并未惆怅。

毕竟,这份感情在林徽因心中或许与爱还有着距离,她或许只是沉浸在这样让人无法去形容的愉悦之中,那一眼的含情脉脉,一眸的多情,搅的心思乱了,却不过是一场孤独而衍生的暧昧。对于徐志摩却是不一样的感觉,所以徐志摩终于按耐不住,将心中的感情全部倒出来,这样,反而吓坏了林徽因。

林徽因孤独的时候,渴望着能够与自己惺惺相惜的人在一起相互倾诉,当世俗缠身时,一些感动就变了味道。林徽因亲近徐志摩因为两人算是难得的老乡,同为江南山水滋养出来的男女,自然多了些情意。只是,林徽因忘了,江南的雨是烟雨,细细的微微的,落在地上无声无息,但是伦敦的雨是大雨,带着雾气,易让人迷失了方向。

康桥的美丽相约,不知有没有一次热情相拥,就算世人所说的康桥之恋,是不是又真的发生过。十六岁的林徽因和二十四岁已有家室的徐志摩,曾经相互温暖过,在一起畅聊过,但真的在一起谈过情爱,说过姻缘吗?

康桥,留给了徐志摩美好的回忆,留给了他一生难忘的爱恋,康桥留给林徽因的又是什么?倘若是轰轰烈烈的情爱,试问,林徽因如何能全身而退?

林徽因不是个无情的女子,她不会抽刀断水的断了自己曾经付出的爱,也不会旁若无事般的不去理会徐志摩的追逐,她能够心静如水的嫁给梁思成,就说明,当年她对徐志摩,有过知己的爱,有过依赖,有过在孤独中寻得一份暧昧的心思,却从未生出真正的情爱。

这是徐志摩一个人在爱,或许林徽因对他还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喜欢,单纯的依偎,徐志摩却误会了一个少女的心思,他心中起了求一段姻缘的想法,而这个想法,将林徽因震惊了。

所以,林徽因最后选择不辞而别,在不辞而别之前,还把自己的父亲拉出来为自己“断后”。可见,林徽因并非真的想要与他结成一段良缘,也可见,林徽因面对这份情感是理智的,是聪明,她很清楚即便心中的喜欢也已慢慢成了爱,却也要避开这段并不适合她的感情。

林徽因和所有女孩一样爱做梦,但是,不同于其他女孩,林徽因不会沉迷在梦里,她时刻保持者自己的清醒,读林徽因的文字,有一种感觉,不痛不痒。她的文字并不深刻,犹如她的个性,似乎一直是温温的。就连徐志摩那样的一团火,都点不燃她的心,这个女孩到底有多清冷。

或许林徽因也忘不掉康桥的浪漫,忘不掉两人在一起谈论诗歌的惬意,忘不掉一同听着音乐安静的感受对方气息的晌午。但是,这不是爱情,至少林徽因不把它当做是可以成一段姻缘的爱情。这只是感情,流淌在她与徐志摩之间,一份流淌在寂寞与暧昧之间,会演绎成友谊,却不会成为爱情。

但是这份感情被徐志摩演绎成了天配姻缘的前传,他不能因为张幼仪失去追求林徽因的权利,不能因为张幼仪而失去了与林徽因一结连理的资格。所以,他开始逼迫着身怀六甲的张幼仪,逼迫着她与自己离婚。他所持的理由是,“林徽因已经回国,倘若再不离婚,他会失去最好的时机”。

看过了徐志摩的冷酷无情,尝过了那份寒心苦楚,张幼仪也并不是个懦弱的女子,她挺着肚子走上了法庭与徐志摩签了离婚协议。肚子里是徐志摩的孩子,徐志摩却在离婚之后,迫切的将离婚一事昭告天下。所以,走下法庭的他,第一件事就是在报纸上自费登了启示。“故转夜为日,转地狱为天堂,直指顾问事矣。……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前途无限,……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摘自‘离婚启示’)

徐志摩的这一番启示,不仅遭到父母的痛斥,而且还遭到了林长民以及梁启超的不满,当时,梁启超以师长的身份写信给徐志摩,大意就是痛斥他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殊不知,徐志摩当真是才子,一封书信回了梁启超,倒是将梁启超气的无话可说。

不过,徐志摩的行径,并没有为他与林徽因之间的关系发生转机,因为林徽因根本没有给他留半点余地。在林徽因的心里,徐志摩的出现解了她的孤独,他用浪漫和热情感动了她,像是知己一般,相谈甚欢。但感情中,有友情也有爱情,林徽因用友情丈量着她与徐志摩之间的距离,而徐志摩错将爱情做了量尺。

虽说,林徽因本无心插入徐志摩的婚姻之中,但徐志摩面对璀璨如明珠的林徽因,却是起了幻想,他也因此下定决心与张幼仪离婚。只是,付出一生,爱着林徽因的徐志摩不知道,他的离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与林徽因有着丝丝联系,这对于一生追求完美的林徽因来说,却也如画卷上错点的一墨,让人心生遗憾。

还好张幼仪不是个懦弱的女人,她不是孙荃,所以没有守着青灯读佛禅,她不是朱安,所以没有怨天尤人的卑微存活。她是张幼仪,所以,在离婚之后便坚强的如雨中玫瑰,一展自己的美丽。成功之后的张幼仪,不知道是该感谢有意栽花花不开的徐志摩,还是该感谢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林徽因。

徐志摩终是栽种不出与林徽因喜成姻缘的花,但却因这一场似烟如梦的感情改变了他一生。在徐志摩的《猛虎集序》中写道:“但生命的把戏是不可思议的!我们都是受支配的善良的生灵,哪件事我们作得了主?整十年前我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从此起我的思想就倾向于分行的抒写。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我;这忧郁,我信,竟于渐渐的潜化了我的气质。”

徐志摩的忧郁是因追求林徽因未能遂愿所致,然而一场痛彻的失恋却造就了一个诗人,好比西谚说的“愤怒出诗人”。然而优秀诗人不仅需要愤怒,还需要艺术锤炼。所以,失恋之初的徐志摩笔下并没有让人感慨的诗作,落了半年之久的花雨,也不过是他诗歌路途上的一抹青苗。而后,便是浓郁了的青草地,每一处都让人心碎,每一行文字,都让人意犹未尽。

回到北京城的林徽因再次相遇了当年的梁思成,这时候的梁思成与林徽因已经建立了恋爱关系。

两个人的恋爱也如所有年轻人一样,带着浪漫,舞着青春,个子瘦小,却白净秀气的梁思成在旁人眼里也是个潇洒的小伙子,与美丽清纯的林徽因很是相配。两个人一同走在清华学堂,在池边畅谈,在柳树下戏耍。

当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逛太庙的时候,刚入门,就不见了梁思成的身影。在林徽因感到困惑时,却听顶上传来她的名字。抬头一看,却见梁思成早早爬到树上,大声呼喊着“林徽因”。

灿烂的阳光照在年轻的脸庞,林徽因心中升起了暖暖的柔情,这方才是两厢情愿的爱情。道是无心,恣意正浓

久散不去的思念,离亭西去的一双人,背影竟是如此般配,不必浮萍说客,两人生出了年轻的爱慕。很难说清楚缘分,似是烟柳重重再相见,孤燕拂云终有伴。

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同携手走过北京春天的绿色,踏过夏日的繁花,踩着干枯的黄叶度过秋日,又将欢声笑语洒在雪白的冬天。这样的爱情似乎让所有人都感动了,除了一个人,而这个人在梁家却又是非常重要,她就是梁思成的母亲李蕙仙。

一九二三年五月七日是国耻日,这一天梁思成与弟弟梁思永骑着摩托车去街上参加示威游行,当两人骑着摩托车到达长安街时,却意外被国务院权贵金永炎的汽车撞倒。梁思成与弟弟思永顿时倒在血泊中,一场突袭而来的车祸打乱了梁家的寿席,当时在梁家为梁启超二弟庆寿的还有林长民一家。

林徽因听到梁思成出了车祸,一下子慌了神,对于她而言,梁思成已经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亲人,如果说当年与徐志摩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但是与梁思成却是两厢如意的爱情。心爱的人突然倒在血泊之中,年仅十八岁的林徽因只能是跟着急。

北京城的五月还是芳草清香,人杳春景的时候,那些草绿花红,总让人心生几分陶醉。去年银杏树上的燕巢中又飞来了新的燕子,淡淡诉情,情意绵绵。三月的雨刚过,四月的梨花开,入了五月本想一同赏樱花,怎知却出了岔子,这般让人有些烦愁。

让林徽因烦愁的似乎就是这场车祸,但是让梁思成烦愁的却是车祸带给自己的创伤。当时梁思成与思永一同被送入了医院,梁思永的情况很好,只是皮外轻伤,不出几日便出了院。但是梁思成却大伤了筋骨,落下了残疾,左腿比右腿短了一截。

李蕙仙看到儿子这样很是心疼,几乎每天都要到医院看望儿子,但是每当她到医院里时又总能看到林徽因。按理说,林徽因不过是与梁思成谈恋爱,却并没有谈婚论嫁,所以连没过门的准媳妇都算不上。

林徽因却在梁思成住院期间每天坚持前往医院服侍,说明了林徽因对待梁思成的真情真心。但是,出身大户名门的李蕙仙却不这样想,因为当时正值初夏,北京的天很是闷热,所以躺在病床上的梁思成常常汗水淋淋。这时候,林徽因当着李蕙仙的面也不避讳,为梁思成揩面檫身,照顾的是无微不至。

这样你情我浓的画面看在李蕙仙的眼中却是对林徽因有了些不满,毕竟是连订婚都没有举行的男女,这般亲密的动作让人看起来并不适应。况且,李蕙仙也是知道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竟做出抛弃妻子之事,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只筷子不成器。在林徽因狼狈的逃回国后,又将与梁思成的恋情公之于众,这样的做法在李蕙仙看来更是重重心机。

本就对这看似乖巧的江南女孩颇多不满的李蕙仙,看到她竟然在没有名分的情况下为儿子宽衣解带,为他擦身揩汗,这样不矜持的举动更是让她对林徽因更是厌烦几分。但在梁启超眼里,林徽因这般照顾梁思成是因为爱情的力量,也让他感觉到了林徽因对梁思成不离不弃的感情。

不管林徽因心中如何想,但是这段感情确实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就更加甜蜜了,梁思成也不再沉溺在消极之中,每天等着林徽因,盼着林徽因,待到她来之后,便是一同读书、一同聊天。频繁而又亲密的接触,让两人的恋情更上一重楼,那双眸对视时的含情脉脉,那会心一笑与莞尔笑意间的浓情,都让人感到了一丝丝的甜蜜。

风过雨过叶清灵,听风听雨听花笑,医院里虽然充斥着浓浓的消毒水味,但是楼前绿暗花明着实惹了人心醉。一丝柳,一阵风,一拂轻摇,带了一寸柔情。庭院中,青草上,树下谈情,西亭旁,秋千上,情爱摇晃,这般美妙不可言,这般惬意印双心。蝶恋花,风恋荷,有当时,纤手香凝,手中书页被风错翻了一页,两人竟不知,只道是情在梦中梦相宜,爱随风过爱如云。

虽然是一场谁也没有想到,谁也不愿意遇到的车祸,却成全了一对羞涩的年轻人,从手指相碰的悸动到如今相依相偎的踏实。梁思成与林徽因经过这场车祸之后,两人便有了同甘共苦过的心思,有了携手相约一生的决心。

因为这场车祸,梁思成本来的计划就被完全打破,他所计划在一九二三年赴美留学的日期因此推后一年,而这一年的延迟却是等来了林徽因。当时林徽因中学毕业后考取了半官费留学,这样一来,梁思成与林徽因正凑到一起,两人比翼齐飞,漂洋过海。说起来,这场车祸来的是恰到好处。

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个人一同到了大洋彼岸,身处异国他乡,家人都在遥隔万里的家乡,一双朝夕相处的恋人,更是在日久中生了浓浓的依恋与相偎。当年林徽因到英国就是因为孤冉一人,倍感寂寞,认识了风趣多情的徐志摩,但怎知对方却错把情谊当情意,将感情幻化成了爱情,最终自己落得一身伤痕,还连累了无辜的林徽因。

如今不同,林徽因与梁思成带着他们弥笃的爱情一同到了大洋彼岸,在越洋的航船上,年轻的人带着青春的梦想,迎着海上扑面而来的海风,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他们的前程将似越行越加辽阔的海面,更似头顶上越加湛蓝的天空,一种感动油然而生,这便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然而就在两个人动身时,梁思成的母亲却已经到了癌症晚期,为了不阻碍儿子的学业前程,李蕙仙忍着疼痛与儿子诀别。当梁思成与林徽因到美国后第三个月,母亲李蕙仙逝世的噩耗传来,当梁思成回到北京时,李蕙仙的后世已经办完。

李蕙仙虽然对林徽因颇多不满,但是当梁思成与林徽因同赴美国时,她还是带着笑意,掩着疼痛与他们挥别。每个当母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安康幸福,或许她最后也明白,林徽因是真心实意的爱着梁思成,才会不顾忌世俗的流言蜚语,在没有名分的情况下悉心照顾着梁思成。

又或许,在李蕙仙的心里并不是觉得林徽因的举动少了些矜持才对她颇有意见,只是,林徽因的风华容貌让她有些不安,她不知道自己木讷的儿子能不能守住美丽的女子,这份担心让她对林徽因有了小小的敌意。

但是,当林徽因与梁思成手牵着手,在所有人的祝福声中转身离去的背影,深深打动了李蕙仙。也许,此时在她心里有了几分了然,绝代风华的女子也有着单纯天真的性情。

李蕙仙走了,羁绊林徽因与梁思成这段感情的枷锁落了地,但是林徽因并没有愉悦,她毕竟还是个传统的女子,所以面对未来婆母的离世,她也被悲痛围绕。看着梁思成因思念母亲而消极悲伤的样子,林徽因压住心中的难过,用尽心思的劝慰梁思成。

时间冲刷一切,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随着课程一天天的加重,梁思成走出了痛失母亲的阴影。两人沉浸在了建筑学的庄严美丽之中,每一处建筑,每一处雕梁画柱,每一处的风情,都让两人雀跃。

深深巷子,悠悠花香,梧桐片片,随风觅花音,一同走过异域的风情,一同在别样的天地欢笑。她的美丽,他的稳重,她的巧然一笑,他的憨憨醉意,满满的将这里的春天装饰。琴声悠扬,乐曲流畅,谁能料曾经那一晌午的畅谈,换成如今携手共舞的青春。

他们会携手一同游走在美国,从街旁的民宅,到严肃华丽的教堂;从牧场里的别墅,到谱着神秘的城堡。他们用尺丈量着建筑的美丽,用欢笑充溢着孤独的留学生涯,就这样度过美好的时光。

只是这般美好,并没有行的太久,一个噩耗将林徽因从骄阳下打入了三尺冰窟中,一九二五年林长民身亡。暂不说林长民身亡丢下了一大家子的老幼妇孺,就说那个曾经被他捧到手心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的女儿林徽因,就因为他的离开而备受打击。

林徽因在得到林长民身亡的噩耗时,不过是个二十一岁的女孩,虽说童年时代就已经撑起一大家子的林徽因有着很强的性格,但是,面对挚爱的父亲逝世的消息,林徽因还是悲痛欲绝。梁思成看着娇小的林徽因独自承受着丧父的痛苦,心中有着万般的疼惜,看着她清秀的小脸上那倔强的神情中总会飘过伤心,梁思成又何尝不难过。

在林徽因的身旁,性格微微有些木讷的梁思成用自己的方式劝慰着林徽因,用自己不善健谈的话语,为她轻解心结。在北京,梁启超也沉浸在好友身亡的悲恸之中,他在得知林长民的死讯之后,第一件事是给梁思成写了一封信。梁启超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和林叔的关系,他(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何况更加以你们两个的关系。我从今以后,把他(她)和和思庄(梁启超二女儿)一样的看待他,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他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渡过他目前的苦境。他要鼓起勇气,发挥他的天才,完成他的学问,将来和你共同努力,替中国艺术界有点贡献,才不愧林叔叔的好孩子。”(《与思成书》)

梁启超并没有直接将信邮寄给林徽因,而是通过儿子梁思成传达给林徽因,他此时明白,遥远的大洋彼岸,只有两个年轻的人才能互相予彼此温暖。梁启超虽然是义无返顾的资助林徽因,但是他自己的经济状况在此时并不是很好。

当时,梁思成的学费也是要靠借贷,而梁启超为了继续供林徽因在美国攻读学位,更是动用股票利息解难。在经济困难的时候,梁启超竟说出“只好对付一天是一天,明年再说明年”的话。由此可见,梁启超已经将林徽因看作是家庭一员,对林徽因有了一份舔犊之情。

在梁启超的帮助下,林徽因最终没有丢下学业重返回国,而是与梁思成共同待在美国一同学习。只不过,一同学习的两个人,性格却是颇有些差异。林徽因是满脑子的创造性,在她的桌子上,常常是堆了一堆的设计稿,当她想到了便就画出一幅草图,但是随着工作的进展,她不停地用心想法覆盖就想法,草图就会随着这些想法一张张的增加。

最后,到了要交设计稿时,看着那一大堆的草图,林徽因就会加班加点,但她无论如何临阵磨枪也完不成要求。这时候,梁思成就会以他准确而漂亮的会花功夫,把那些乱七八糟的草图拼成一张能够交卷的设计图。

有人说婚姻中的男女彼此都是相补的,一个活泼热情,另一个必然是木讷少言;一个有着天马行空的想法,另一个必然是有踏实稳重的行动;一个是阳光灿狼,另一个必然会是皎月当空。不知道这样的说法对不对,但如矛与盾,总是有些互补。

林徽因激情四射的性格,脑子里的天花飞舞,不停地创新不停地用激情画出一幅幅草稿,不过,这些草稿在她的手里却是难成一幅设计作品。这样的细节,也透出了林徽因的性格缺陷。其实,不论是在建筑学上还是在文学上,林徽因似乎没有一部作品能够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而大都是平庸之作。

但是在泛泛的作品中,每一首词、每一篇章中,却又有着让人突然惊艳的一句话,似是她这个人,总是给人一种突然的美丽。只是,林徽因过于在乎那些束缚她的名称号,过于在乎那些虚无缥缈的虚荣,她的作品,说不出好,却也说不出不好,只是,没有了极致的性格。虽不是庸俗但也不在优雅之内,虽有些让人回味久远的句段,却也无法调动整部作品的情绪。

或许正是因为林徽因的性格与梁思成差的太多,所以当时大梁思成八岁的长姐梁思顺就非常反对两人的婚姻。大概是受母亲李蕙仙的影响,梁思顺总是看不惯貌美的林徽因,她随着丈夫常驻国外,就是为了时时刻刻的看护自己的弟弟。

只是,梁思顺的确是想错了,因为林徽因与梁思成之间的爱最终打动了她,数月之后,这位极力阻挡林徽因与梁思成的长姐,终与林徽因化解了冲突。得悉自己掌上明珠思顺与林徽因不但和解,而且如朋友般相处后,梁启超心中欣喜,并作千言长信给海外子女们:“思顺对于徽音感情完全恢复,我听见真高兴极了。这是思成一生幸福关键所在,我几个月很怕思成因此生出精神异动,毁掉了这孩子,现在我完全放心了。”(《给孩子们书》)

这时候,梁家没有人再阻拦这一份感情,经过五年的磨合沉淀,两人终于踏上了婚礼的殿堂。为俩人操办婚礼的是当初一再阻挠两人婚姻的梁思顺,一九二七年底,林徽因穿着一亲自剪裁的礼服与梁思成在加拿大的总领事馆举行了婚礼。

婚后,梁思成对林徽因无比关爱,两人在精神上息息相通,虽然很多人也对这段看似郎才女貌的婚姻揣着怀疑的态度,甚至觉得,这场婚姻是梁思成的不幸。但是不论旁人如何看待,这段婚姻,的确是在相扶相携,相濡以沫中携手了一生。薄衣度寒,冷暖自知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婚姻是一双鞋,鞋的大小只有脚知道。不必妄自菲薄的猜测林徽因与梁思成是否是幸福的,也不必去猜测徐志摩在林徽因的世界中扮演了如何的角色。

因为,林徽因与梁思成拥有的是携手一生的姻缘,而徐志摩似乎一直在林徽因的心门外徘徊。说到这里,徐志摩还不及他的好友金岳霖,虽是一生未娶却也曾经得到过一丝青睐。

每个人都在庸庸碌碌中,寻找着自己歇脚的一片地,每个人又都祈求圆满的结局,和美好的过程,但不知道这是心求美好还是过于贪婪。都说美丽的花需要精美的花瓶,上好的茶一样需要好的茶具沏泡,就如美丽的佳人须配才子一般。

实际上,有些缺陷的美却更能让人记忆深长,比如在林徽因的生命中,出现过,一直存在着却又一直默默无闻的男子。他不如徐志摩一般爱如火,心似骄阳,不如他有着无法比拟的家庭背景;他不似梁思成一样爱如水,心似皎月,不如他有着近水楼台的机会。

但是,金岳霖却站在林徽因的身后,看她的笑靥如花,看她悲戚如草,看她与徐志摩纷纷扰扰,看她嫁入梁家为妇人,看她离开这个给她带来了诸多悲伤与欢乐的世间。看过一切后,便是铭记于心,将爱记在心中,将思念系在岁月的风中,即便到了古稀之年,还会想起曾经自己深爱过的女子,曾经真挚面对婚姻与爱情的女子。

雨过清明,寒风退却,暖风袭来,阵阵青草香。柳枝纷飞,柳叶轻柔,楼前驻步,思念涌来,不见她笑如春花,却见她眉梢紧锁,倘若是苦愁,为何不寻他一解清愁。红颜愿语,君子爱听,这便是一份情意。念不完的惆怅,思不完的忧伤,一生的爱却无半生后悔。

说起金岳霖要从徐志摩想方设法与张幼仪离婚说起,金岳霖是徐志摩的好友,虽然是好友,处事风格却迥然不同。徐志摩完全为诗人气质所驱遣,致使狂烈的感情之火烧熔了理智。而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出一种超脱凡俗的襟怀与品格。

很多人都说金岳霖为了林徽因一生为娶,一直伴在林徽因左右,像是花枝上的绿叶,一直相伴。其实,这也不过是世人美好的愿望,在梁思成的续弦林洙的回忆录中,曾经记录着这样一个故事。

刚结婚四年的梁思成与林徽因聚少离多,而风华正茂的林徽因却是诸多男子倾慕的对象。她的美丽在岁月的打磨中,更显的几分雍容,有几分沧桑,又带着些同龄女子少有的天真。那份美丽不可寻,那份气质让人倾心,再加上林徽因滔滔不绝的话语,说话时神色间的自信,终是如雁过留声,一份幽香淡然弥久。

一九三二年,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回家后,见林徽因并没有欢悦欣喜,而是挂着一副哭丧的模样,梁思成关心的询问之后,林徽因却说道,“我苦恼极了,因为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

不知道,当时梁思成听到这样一句话是怎样想的,但面对一脸无辜的林徽因,梁思成并没有马上质问她,也没有匆匆的给了答案。只是梁思成不知,呆板的金岳霖到底比自己好到了哪里,梁思成带着冷漠的表情出卖了他心中的痛苦。看着泪流的林徽因,他的眼泪也随之而落。

梁思成的那一夜是彻夜未眠,或许他在猜测是不是当初的徐志摩,又或许是哪一位俊彦。看到熟睡在身边的林徽因,梁思成的心里不知道有没有一丝后悔,或许是有的,毕竟对于一个男人而言,妻子无奈且有无辜的一句“爱上别人”,是对自己的否定还是对自己的不满,梁思成不得其解,不论如何,这样的纯真与无辜到底是伤了梁思成的心。

那一夜,梁思成是在繁琐的思绪中慢慢度过,第二天,清早起来,梁思成并么有责问林徽因,只是颇有些无奈且淡淡的说了句,“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他,祝你们永远幸福。”得到梁思成的答复之后,林徽因又将这些话转告给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直率坦然,“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从此之后,金岳霖便与林徽因夫妇毗邻而居,成了他们夫妻俩一辈子的邻居,一辈子的朋友。

只是,这段故事是从梁思成的续弦林洙女士的回忆录中所写,想来也有几分戏剧。毕竟在林洙嫁给梁思成时,梁思成已过花甲之年,却仍没有忘却那段往事,不知道梁思成对于林徽因那段似有似无的婚外感情,如此久久不能释怀,到底是在意还是不在意。

这样的故事即便是真实的,也有种童话的意境。或许,林徽因当真是个天真无邪的女子,所以她能够将心中的感情倾洒;或许,梁思成是爱极了林徽因,所以容忍她的感情出了偏差;又或许,金岳霖面对爱情有着越人的理智,才最终将爱掩在平静的外表之下。

这件事儿似乎就是一个插曲,过去了,也就音消云散了。再说金岳霖,虽然最后放手,却让自己留在了林徽因的心中。很多人都说金岳霖一生未娶,一生没有爱过别人,一生站在了林徽因身旁。

其实,金岳霖和徐志摩一样,他们在心底为林徽因留了一方位置,不会被时间顺滑而去,不会被琐事尘土掩埋,但是,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生活和感情。不过,金岳霖经历了几段感情,偏偏女主角大都是庸庸无碌的角色,再加上他的每段感情又都无疾而终,就这么一直单身着,一直盼不到一场洞房花烛夜,也就许注定了他为林徽因守着一辈子的孤单。

林徽因的成就不在建筑学领域,不在一篇篇诗章之中,只是在她的情感上。为她痴狂的徐志摩,与她携手的梁思成,肯为她孤独一生的金岳霖,每一个男子都是一个领域的翘楚。

然而,这样三位男子所痴迷的女子,是被胡适称之为“民国第一才女”的林徽因,只是,这个称呼不过是胡适送予她的,却并非被所有人认同。“林徽因”三个字完全是因为“徐志摩”三个字的存在而响亮,不识徐志摩,谁识林徽因?或许,林徽因一生最成功的便是邂逅了徐志摩,与他谱上了一曲扑朔迷离的感情。

但很多人又是因为林徽因才知道了梁思成,说来,梁思成还真带着些悲剧色彩,让人不由的有几分同情。虽说,从史学资料到当时一些名人墨客的回忆录中,林徽因与徐志摩之间并没有发生轰轰烈烈的恋情,不过是一场“襄王有意神女无心”的感情,但是,这段感情却比所有的爱情都来得汹涌,来的让人惊艳。

当灵动的精灵林徽因将爱给了年龄相仿的梁思成时,梁思成不是不知道她与徐志摩之间的故事,比较起浪漫激情的徐志摩,木讷的梁思成实在想不到林徽因为何会选择他,问之,却得到一句让他无法拒绝,打心底感动的话;“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的行动来回答你!”

林徽因知道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所以她对徐志摩的热情显出了避而不及的态度,她知道自己选择的是能够陪伴一生的男子,即便在爱情之外,不存在那般火热的炽烈,不得不说,这便是林徽因的聪明。

每个人,从降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爱与被爱,一辈子都在爱中度过。但是,爱情不过是爱中的一缕,并不是人生全部的爱。

林徽因一生没有缺少爱,虽然童年时有一位性格缺陷的母亲,但她却有着视她如珍宝的父亲给予她的父爱;当她孤独的在异乡时,又有着徐志摩送予她执著、炙热的爱,这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曾经给了她快乐与温暖;豆蔻年华,她拥有着一份两厢情愿的爱情,与梁思成将恋爱的喜悦洒遍了北海的景致。

再后来,林徽因的父亲身亡,作为未来公爹的梁启超却接过了林长民的接力棒,将她视作自己的女儿,倾之所有的培养,让她能与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