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精品蔬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5 10:28:36

点击下载

作者:张建文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瓜类精品蔬菜

瓜类精品蔬菜试读:

前言

精品蔬菜生产技术丛书前言

瓜类蔬菜品种多,营养丰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为适应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发展优质、营养、卫生和安全的无公害精品瓜类已成为必然趋势。

精品瓜类蔬菜一是指选择品种新、价值高、市场上少、营养好、外形奇的品种,这是蔬菜生产中结构调整的趋势;二是良种需要良法,即规范生产过程,提高瓜类蔬菜内在质量,让消费者看上去舒心,吃起来放心。通过生产精品瓜类蔬菜,赢得市场,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也让菜农开心。这是编写本书的初衷。

近年来,随着各类抗病、优质、新奇瓜类新品种的大量推出和设施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瓜类生产已基本形成了周年生产,四季供应的区域性、大流通生产格局。目前,瓜类新品种从抗病优质的普通黄瓜到品质脆嫩的水果型迷你黄瓜;从果形小巧、肉质粉似板栗的印度南瓜到色彩艳丽,观赏、食用兼具的奇异微型南瓜;从各种优质迷你西瓜到外观精美,风味、口感极佳的高档厚皮甜瓜;以及西葫芦、飞碟瓜、金丝瓜、节瓜、苦瓜、丝瓜、蛇瓜等各具特色的瓜类品种应有尽有。同时新鲜、洁净的无公害小包装精品瓜类已开始进入大、中城市的净菜超市和副食品商场,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也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为加快发展无公害精品瓜类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但是,由于目前蔬菜生产仍处于小规模生产、经营状态,环境污染和品种选择、栽培技术不当等造成的盲目使用农药、化肥已成为影响无公害精品瓜类生产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广大菜农的蔬菜精品意识,加快发展步伐,迅速提高无公害精品瓜类的栽培技术水平,不仅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切实提高、稳定精品瓜类的品质与商品性,保障人民食用“放心菜”的关键。

发展、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引导菜农走精品蔬菜生产之路,保障城乡居民真正吃上“放心菜”是时代赋予广大蔬菜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根据无公害食品 蔬菜对产地的环境要求和无公害食品、蔬菜的卫生、质量标准,笔者在广泛吸取近2年来各地瓜类生产先进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编写了《瓜类精品蔬菜》一书。本书以实践性、可操作性为主,系统阐述了黄瓜、印度南瓜、西葫芦、金丝瓜、丝瓜、蛇瓜、佛手瓜、苦瓜、节瓜、迷你西瓜、厚皮甜瓜等十一种各具特色的精品瓜类在不同季节、不同设施条件下的无公害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采收、分级包装及简易贮藏技术。并于书后附录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对产地环境的要求等。本书适用于广大菜农、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院校师生参考。

无公害精品瓜类生产技术涉及内容较广,许多技术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同时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同行的有关学术论文和著作,未能一一列出,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在编写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4年6月于常州市蔬菜研究所

一、 黄瓜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原产印度,我国栽培黄瓜始于2000多年前,栽培历史十分悠久。

随着设施栽培技术、品种的不断更新发展,目前国内黄瓜已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成为面积最大的主要瓜类蔬菜品种之一。

黄瓜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丰富的纤维素,嫩瓜水足质脆,适宜鲜食、凉拌、腌制等。老瓜适宜烧煮,酥软可口。黄瓜除食用外,还兼作药用,常食黄瓜有减肥作用,用黄瓜汁液擦皮肤,有嫩肤防皱功效。瓜蔓入药可降血压、降血脂,疗效显著。

黄瓜为一年生浅根性草本植物。主根入土可达0.6~1米,侧根大部分分布在20厘米左右深的浅层土壤中。根系吸收能力较弱,对土、肥、水、气自然环境选择严格。

茎为蔓生,节间较长,无限生长,不同品种间蔓长分别可达1.5~2米。顶端优势强的品种,主蔓结瓜为主,顶端优势差的侧蔓结瓜较多,中间性的主侧蔓都结瓜。

叶为掌状、全缘、长柄大叶。花为退化型单性花。雌雄同株异花。以虫媒花为主,也可单性结实。果实形状、大小、色泽等因品种而异。

黄瓜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32℃,10~13℃停止生长,0~1℃时受冻害。32℃以上时呼吸量增大,光合效率降低。因黄瓜叶片大而多,蒸腾作用强,必须保持一定的土壤、空气湿度。黄瓜为短日照植物,但大多数品种对日照要求不严格。

(一) 类型与品种

我国黄瓜品种资源十分丰富,依据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可分为华北型和华南型两种类型。按照适宜不同栽培方式的品种分为早熟、露地、温室专用三种类型。依形状、色泽分为有刺、少刺光皮、迷你等类型。在生产上都以适宜不同栽培方式、品种分类。

1. 早熟栽培类型(1) 津优10号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育成。生长势强。早熟。第1雌花节位在4节左右,从播种到根瓜采收,一般为60天。瓜条长35厘米,横径3厘米。单瓜重180克。瓜色深绿,有光泽,刺瘤中等,口感脆嫩,畸形瓜率低。兼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尤其是抗霜霉病的能力十分突出。以主蔓结瓜为主,中后期主侧蔓均具有结瓜能力,亩产5500千克以上。该品种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适宜早春塑料大棚和秋延后塑料大棚栽培。(2) 中农12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该品种为中早熟。植株生长速度快,主蔓结瓜为主。瓜码较密,瓜条长棒形,瓜长30厘米左右,瓜色深绿一致,瘤小,白刺。单瓜重150~200克。口感脆甜、品质佳。从播种到始收50天,亩产5000千克以上。抗霜霉病、白粉病、病毒病,中抗黑星病、角斑病、枯萎病,适宜北方早春保护地、早春露地和秋延后栽培。(3) 中农9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为早熟少刺型杂种一代。生长势强。第1雌花始于主蔓3~5节,每隔2~4节出现一雌花,以前期主蔓结瓜、中后期侧蔓结瓜为主。雌花节多为双瓜,瓜短筒形,瓜色深绿一致,有光泽,无花纹,瓜把短,刺瘤稀,白刺,无棱,瓜长15~20厘米。单瓜重100克左右。亩产7000千克以上。抗枯萎病、黑星病、角斑病等,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弱光能力。(4) 粤秀3号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早熟。播种到始收52天。植株长势旺盛,主蔓结瓜为主,结瓜早,瓜呈长棒形、匀称,刺密瘤小,皮色深绿有光泽,瓜长33~38厘米。单瓜重300克。肉厚、味甜、脆嫩,商品性好。亩产4000千克左右。抗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等,适合全国各地种植。(5) 中农201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为强雌性、半蔓生、极早熟、优质、抗病黄瓜一代杂种。有限生长型,17片叶左右自封顶。植株生长健壮,叶色绿,分枝少,不易徒长。除基部几节有雄花外,以后各节均为雌花。主蔓结瓜,膨瓜速度快,瓜码密,瓜棒形,瓜长30厘米左右,横径约3.2厘米。单瓜重150~200克。把短、条直、无黄色条纹,皮色深绿且均匀,有光泽,白刺,瘤刺细密中等。果肉厚0.6厘米左右,心室小,品质脆嫩,味微甜,无苦味。熟性极早,从播种到第1次采收55天左右,结瓜集中,前期产量高,亩产4500千克以上。高抗黑星病、白粉病、角斑病和枯萎病、中抗霜霉病。(6) 燕白黄瓜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育成的一代杂种。极早熟。品质好。第1雌花节位2~3节,以后每节着生雌花,瓜绿白色、圆筒形、无果把,畸形瓜极少,瓜长20厘米。单瓜重300克。亩产3000千克以上。耐寒、长势强、抗霜霉病、白粉病,适宜早春保护地栽培。(7) 南杂6号上海南九工贸有限公司育成。早熟。长势强,第1雌花着生于2~3节。单瓜重150~180克。表皮光滑,深亮绿色,皮薄、脆嫩、清香可口。亩产5000千克。对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抗性较好。(8) 宝阳5号上海宝山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育成。属华南型春性黄瓜。植株生长势强,节间短,以主蔓结瓜为主,无瓜把。单瓜重200克。瓜长22~28厘米,瓜色深绿光泽明显,刺瘤黑色稀少,心室小,肉色绿白,味甜、嫩、脆,瓜形美观。亩产4000~5000千克。适宜春季大棚和露地栽培。(9) 宝杂2号上海宝山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育成。属华南型春性黄瓜。植株生长势旺,抗性强,雌花多,节位低,以主蔓结瓜为主。无瓜把。单瓜重215克。瓜长20厘米,横径3.8厘米。瓜色深绿有光泽,刺瘤黑色,心室小,肉色绿白。味甜、嫩、脆。亩产4000~5000千克,适宜春季塑料大棚和露地栽培,也可秋季栽培。(10) 沪杂2号上海衡丰园艺有限公司育成的华南型春性黄瓜新一代杂交种。早熟。抗病,长势强,主蔓结瓜。单瓜重250克左右。无瓜把,瓜长26厘米左右,瓜色深亮绿,刺瘤黑色较少,肉厚、味甜、嫩、脆,耐低温阴雨天气。亩产6000千克以上,适宜春季大棚、露地栽培。(11) 龙青岛国际种苗有限公司育成的华南型黄瓜品种。植株长势旺,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节位5节左右,雌花节率在70%以上。瓜短圆筒形,长约20厘米,横径3.3厘米。单瓜重约130克。瓜皮浅绿色,有光泽,果肉嫩绿色,瓜条顺直,青刺瘤,少而小,表面光滑无棱沟。口感清香、甜脆。耐低温弱光,抗枯萎病、霜霉病,较抗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适宜春、秋保护地及春露地栽培。亩产可达7000千克以上。

2. 保护地、温室专用类型(1) 津优30号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育成。耐低温,耐弱光能力强。在温室内6℃时能正常生长发育,短时0℃低温,不会造成植株死亡。在连续阴雨10天,平均光照不足6000勒克斯时仍能收获果实。瓜条长35厘米左右,瓜皮深绿有光泽。在严寒的冬季,瓜条长也可达25厘米左右。瓜条刺密,瘤明显,便于长途运输。(2) 津绿1号天津市绿丰园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育成的杂交一代。抗病性强,高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商品性好,品质佳,丰产性好,生长势强。瓜条顺直,长35厘米左右,瓜深绿色,刺瘤明显,瓜把短,果肉浅绿色。春、秋大棚栽培亩产可达7000千克,秋季大棚栽培亩产5000千克。适宜大小棚栽培,秋季种植优势更为突出,是理想大棚专用品种。(3) 津优5号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育成。早熟。雌花节率高,连续坐果能力强。耐低温,耐弱光,中前期丰产潜力大,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能力强。瓜条长棒状,深绿色,刺瘤大,白刺,有光泽,瓜长30厘米。单瓜重200克左右。果肉厚,品味佳,商品性好。亩产5000千克以上。适宜早春、秋延后日光温室及春季大棚定期。(4) 中农203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为强雌性、早熟、春季保护地主栽品种。从播种到第1次采收60天左右。植株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以主蔓结瓜为主。第1~2节位有雄花,第3~4节位起出现雌花,以后几乎每节有雌花,瓜长棒形,把短,条直,瓜皮深绿色,有光泽,瓜表无棱,瓜顶无黄色条纹,白刺,瘤刺小且较密。瓜长30厘米左右,横径3.5厘米,肉厚腔小,品质脆嫩,味微甜,无苦味,商品性和食用品质好。抗黑星病、角斑病、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亩产5000千克以上。(5) 中农207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的适宜春季保护地栽培的抗病、优质、丰产的全雌型黄瓜一代杂种。属于保护地专用品种。植株无限生长,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主蔓结瓜,瓜棒形,皮色深绿,刺瘤细密中等,瓜长约30厘米,单瓜重150~200克,品质脆嫩,味微甜。早熟。从播种到第1次采收60天左右,抗白粉病、枯萎病、角斑病、黑星病、霜霉病等,亩产5000~8000千克。(6) 中农19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推出的光滑水果型雌性杂种一代。长势和分枝性极强,顶端优势突出,节间短粗。第1雌花始于主蔓第1~2节,其后节节为雌花,连续坐果能力强。瓜短筒形,瓜色亮绿一致,无花纹,果面光滑、易清洗。瓜长15~20厘米,单瓜重约100克。口感脆甜,不含苦味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亩产最高可达10000千克以上。抗枯萎病、黑星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等。具有很强的耐低温弱光能力,适宜日光温室、大棚栽培。(7) 京研迷你1号北京京研益农种苗技术中心育成。耐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生长势强,植株全雌,节节有瓜。瓜长10厘米,无刺光滑、味甜。适宜越冬温室栽培及春大棚栽培,为保护地专用品种。(8) 京乐2号北京农禾蔬菜研究中心育成。植株生长势较强,全雌性,主侧蔓结瓜,一节多瓜,果实表面深绿色,带棱,光滑无刺,有光泽。瓜长13~15厘米,横径2.5厘米。单瓜重60~70克。肉质脆嫩,较耐贮藏,商品性优良。抗白粉病、枯萎病,耐霜霉病,亩产10000千克左右,适合保护地栽培,果实主要用于鲜食。(9) 荷兰黄瓜荷兰进口新一代杂交种,长12~15厘米,粗3厘米,绿色,无刺,肉厚,腔小,耐运输,植株长势旺,节间短,每节可坐多个瓜,抗病、高产,属冬、春、秋保护地高效益品种。

3. 露地栽培类型(1) 中农10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新育成的中熟雌型杂种一代。植株长势及分枝性强,叶色深绿,主侧蔓结瓜,瓜码密,丰产性好,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多种病害。瓜色深绿,略有条纹,瓜长30厘米左右,横径3厘米。单瓜重150~200克。刺瘤密,白刺、无棱,瓜把极短,肉质脆甜,品质好。耐热,抗逆性强,在夏秋季高温、长日照条件下,表现为强雌性。春季亩产5000~6000千克,秋季3000~4000千克,适宜春、秋露地栽培。(2) 广研1号青瓜广州农科所选育的杂交一代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深绿色。以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节位为第5节,瓜长棒形,长约35厘米,横径4.5厘米左右,瓜条顺直。平均单果重约350克。果皮深绿色,有光泽,白刺、刺瘤少且小,瓜把短,果脐部黄色条纹短而不明显。肉质脆、香甜,商品性好,品质优。播种到采收45~55天,全生育期80~100天。抗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较抗疫病,适合南方地区春、秋露地栽培。(3) 津春4号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多,叶较大而厚,深绿色。主侧蔓结瓜,且有回头瓜,瓜色深绿,有光泽。瓜条长棒形,长30~35厘米。单瓜重200克左右。密生白刺,棱不明显,肉厚、质脆、风味清香。抗霜霉病、白粉病及枯萎病。亩产5500千克以上,适宜春、秋露地栽培。(4) 中农8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植株生长势强,株高2.2米以上,主侧蔓结瓜。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第4~7节,瓜色深绿,富有光泽,无黄色条纹。瓜长棒形、顺直,长35~40厘米,粗3~3.5厘米,瓜把短。单瓜重150~200克。质脆味甜,品质佳,商品性好。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和黄瓜花叶病毒。亩产5000千克以上,适宜春、秋露地栽培。(5) 宁丰4号南京市蔬菜研究所育成。植株长势中等偏强,株高200~250厘米。叶深绿色,主侧蔓结瓜,侧枝结瓜多,第1雌花着生主蔓第7~8节。瓜色深绿,瓜条纹明显,瓜条长棒形,长36厘米左右,横径约4厘米。单瓜重290克。瓜把较短,刺瘤稀小,白刺,棱浅质脆,耐高温,抗霜霉病和黄瓜花叶病毒。亩产5000千克,适宜江苏省夏、秋露地栽培。(6) 北京401北京蔬菜研究中心育成。植株生长势中等,节间较短,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第4~5节,瓜色深绿,有光泽,瓜条长棒形,长30~35厘米。棱、瘤不明显,白刺,商品性好。抗霜霉病、白粉病能力强。亩产7500千克左右,适宜春、夏露地栽培。

(二) 播种与育苗

1. 播种期

黄瓜的适宜播种期在各地应根据不同栽培方式、栽培季节而确定。晚春露地及夏秋栽培黄瓜可适时直播。其他季节栽培黄瓜都以育苗后定植为主。由于各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差异很大,播种期必须以当地黄瓜不同栽培方式的适宜定植期来确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黄瓜适宜播种期是如表1所示,可供参考。

2. 育苗技术与苗龄

黄瓜育苗可以应用有土营养钵育苗、穴盘无土育苗、嫁接育苗等技术。(1) 营养钵育苗

① 营养土配制:以有机质含量高、无污染、无病虫来源为原则。取肥沃、疏松、在3年内未种过瓜类的菜园土或者经过冻垡的水稻田土。经过2~3次翻晒,再施入优质农家肥,充分翻倒后过筛。以6份园土∶2份有机肥∶2份碳化稻壳的比例配制。在混合营养土时,加入适量水,以抓在手里不成团略有湿度为宜。配制好的营养土最好堆制在育苗棚内,用薄膜覆盖15~20天后使用。

黄瓜育苗用营养钵以直径8厘米或直径10厘米塑料钵为宜。在育苗或移苗前1~2天装营养土,整齐排放于育苗床内。

② 育苗床准备:冬、春黄瓜育苗期正处于冬末初春的气候条件下,气温较低,长江以南地区都在大棚内用电热温床育苗。电热温床以每平方米100~150瓦的功率加温,一般1000瓦的电加温线可铺设7~8平方米。铺设电热温床时,首先必须整细并刮平床面土壤,然后按规范铺设电热线,安装控温仪。

育苗床宽1~1.2米,高10~15厘米,长度根据育苗量确定。在电加温线铺设好后即可整齐摆放营养钵或铺5厘米厚的营养土用作子叶苗播种育苗床。用于穴盘无土育苗时,在电加温线铺设好后需覆盖一层地膜,防止田间操作不当造成电加温线并线而引起的电路故障。

北方地区在改良日光温床内设置育苗床,因北方地区地下水位较低和日照充足,苗床可低于温室地平10厘米左右,这样更有利于增温、保温。

③ 播种方法:有种子包衣的黄瓜种子可以直接播种。对于未经处理的种子,应首先用55℃温水浸种10~15分钟,不停搅拌至30℃左右,再用清水浸种1~2小时,然后捞出种子用湿毛巾包好,置于30℃温度下,催芽20~24小时,待60%~70%种子破口露白,就可以直接播入营养钵或穴盘内,每穴播1粒,也可撒播在子叶苗育苗床,每平方米播种量以40克左右为宜。

播种前无论营养钵,还是育苗床,都必须浇足底水后播种,并覆盖1~1.5厘米厚盖籽土,用清水稍作喷淋,压实盖籽土,最后在苗床表层覆盖地膜和及时覆盖小棚。

④ 移苗:子叶苗移栽入钵时,应选择晴天适时适期移苗入钵。移苗的最佳适期为2片子叶平展期,大约在出苗后3~5天,移苗后一次浇足定根水后并覆盖小棚。

⑤ 温度管理:出苗前高温促齐苗,温度控制为25~30℃,催芽后的种子约经36小时即可出苗,待60%的种子破土出苗,及时揭除地膜,防止高温烧苗和徒长,同时适当降温至白天22~25℃,夜间温度不低于15℃,有利形成矮壮苗。

在移苗后的2~3天内以高温高湿促缓苗,即使晴天温度达35℃以上时,也不会出现烧苗现象。3天以后则需逐步加大通风量,降温至25℃。在第1片真叶近1厘米大小时表明缓苗期已结束,苗床进入适温管理状态,白天控制25~30℃,夜间不低于15℃,在定植前7~10天适当降温至白天25℃,夜间不低于12℃进行低温炼苗。

⑥ 光照管理:冬、春黄瓜育苗期经常遇连续低温阴雨、降雪天气,光照严重不足,在子叶苗出苗顶土至齐苗期及子叶苗移苗后2~3天内如遇上述天气,则要适当补光。此时仅需用100瓦白炽灯挂于育苗床畦面50~60厘米处,每间隔1米挂一盏,即能有效解决出苗期因弱光照造成的子叶苗黄化现象。在移苗后适当补光,除了光照效应外,还可适当提高苗床的空气温度,提高成苗率。对苗床小棚要使用透光性好的薄膜,只要温度适宜,就应尽量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数。

⑦ 水分管理:黄瓜苗期需水量较少,应以适量少浇为原则。一般在浇足底水的状况下,从出苗到子叶期移苗,无需浇水。营养钵直播育苗或移苗后,以保持土壤表层不发白为宜,适量补水时,应选择晴天上午10时到下午2时进行,经常补充水分,易降低土温而产生僵苗和沤根。在营养钵土壤呈高湿状态,育苗棚内空气湿度达80%以上时,用小竹签浅松土,加大通风,有利增温降湿,减少苗期病害。在低温寒冷天气,为防止棚顶冷凝水滴落幼苗叶片上引起低温冻害症状,最后一层小棚膜待温度升高,冷凝水基本无滴落时再揭除。

⑧ 肥料:黄瓜苗期采用有土营养钵育苗,一般无需补充肥料。但在2片真叶期后,可根据幼苗叶色、长势确定是否补施肥料。如需补充,可以结合补水用0.3%~0.5%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溶液浇施。在一叶一心后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间隔7~10天叶面喷施1次,能提高苗质,增强抗逆性。

⑨ 苗龄与壮苗标准:黄瓜幼苗均以大苗定植,其壮苗标准为:三叶一心或四叶一心,开展度15厘米左右,株高15~18厘米,最大叶8厘米×8厘米,茎粗0.4厘米,叶色嫩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冬、春育苗时,日历苗龄35~45天,夏季育苗为20天左右。(2) 穴盘无土育苗

穴盘无土育苗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的育苗新技术。与营养钵育苗比较,省工、省力、省种,便于包装运输。定植后缓苗迅速、生长速度快;既可在现代化大型温室内采用从播种到成苗完全自动化的育苗设施进行规模化、集约化育苗,也可利用现有的改良日光温室和单体大棚化少量投资,购置穴盘和无土基质就可进行小规模育苗。成本较低,操作简单。

穴盘无土育苗用苗床设置与营养钵育苗基本一致,瓜类育苗均以50孔穴盘为主,质量好的穴盘使用次数可达10次以上。

① 无土基质配方:无土育苗基质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草炭、蛭石基质,其他如苇末、菇渣、稻壳、中药渣、秸秆等有机物,经高温堆制、发酵后,都能使用。煤渣需粉碎至直径0.2~0.5厘米,经过2~3个月堆制雨淋,降低pH值至中性后使用。

穴盘无土育苗完全采用蛭石、珍珠岩等无机基质时,对营养液管理要求较高。根据笔者试验认为:以有机基质草炭5∶蛭石3∶煤渣2或苇末5∶稻壳或菇渣3∶煤渣2的三合一混合基质配方进行配制,同时每立方加入20~25千克消毒鸡粪和1.5~2千克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就能基本满足秧苗生长发育对氮、磷、钾、钙、镁和各种微量元素的需求。

基质拌料时必须充分混合并加适量水分。以手能挤出水分为适宜,然后堆制,薄膜覆盖15~20天后使用。

② 播种与移苗:穴盘无土育苗以直播为主,不仅省工、省力,还可以避免子叶期移苗遇连续阴雨低温出现的倒苗现象。

播种时先将配制好的基质装满穴盘后刮平,整齐堆放,并用力将穴孔内基质压低1厘米左右即可播种,经催芽后的种子每穴播1粒。然后盖籽,摆放于育苗床内,少量淋水压实盖籽基质后覆盖地膜及小棚,增温促齐苗。

若子叶期移苗,则应选择晴天时进行,并浇足定根水,及时覆盖小棚,高温高湿促缓苗。

③ 苗床管理:穴盘无土育苗温度管理与营养钵育苗基本相同,肥水管理则有所不同。因基质的空隙度大于营养土,且基质体积很小,随着温度和苗龄的变化,基质水分蒸发量大,需随时补充水分,尤其在夏秋季育苗每天都需补充水分,补水量以每次每盘500~1000毫升为宜。为确保秧苗的正常生长,补充水分应以前期少浇、中后期多浇、晴天多浇、阴雨天不浇或少浇为原则。在定植前2~3天只要植株叶片不萎蔫,就可以停止补水,以减少定植时脱苗出现的基质松散伤根。

营养液补充根据秧苗长势、苗质而确定。一般在二叶一心后用0.3% 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溶液补充,每10天1次,每次每盘浇液量为750~1000毫升。因基质内含有了20%细煤渣,无需补充完全营养液。如果当地煤渣资源取材困难,在基质配方中也可以不用煤渣,但苗期必须用完全营养液补充肥料。(3) 完全营养液配方

硫酸镁500克磷酸二氢铵155克硝酸钾810克硫酸锰2克硝酸钙950克钼酸钠3克硫酸锌0.22克硼酸3克螯合铁13.9克

注:以上为1000千克水中加各种溶质克数。

在苗期可以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追肥2~3次。

④ 防止徒长苗:黄瓜在冬、春育苗时,只要管理技术正确,就不会出现徒长,而夏、秋高温期间育苗,极易产生子叶苗徒长而引起的高脚苗,因此夏、秋季在大棚内育苗除遮阳降温、加大通风量外,还需应用化学调控技术才能有效抑止徒长趋势。据笔者多次试验认为:以100毫克/升浓度多效唑浸种1小时,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播种,完全可以达到抑制从出苗到子叶期下胚轴伸长现象,而且滞后效应明显,有利秧苗的中后期正常生长。浓度太低,效果不明显;浓度太高,子叶不舒展,叶缘卷曲或皱缩,甚至死苗。(4) 嫁接育苗

保护地栽培连作、重茬现象严重,尤其是常年性菜田,即使换茬,间隔时间也很短,枯萎病、蔓枯病、疫病等土传病害会严重发生。在现有条件下,嫁接是防止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同时嫁接苗用根系发达、肥水吸收能力强、生长势旺的云南黑籽南瓜、日本黑籽南瓜做砧木;用抗病能力强的优良黄瓜品种做接穗,可显著提高黄瓜的抗逆性、抗病性和产量。在北方改良日光温室和其他地区现代化大型连栋温室内生育期长达9~10个月的冬、春茬栽培黄瓜,普遍应用嫁接育苗技术。

① 播种期:根据不同的嫁接方法,黑籽南瓜砧木与黄瓜接穗应错开播种期,采用插接法,砧木比黄瓜接穗应早播3~5天;采用靠接法,砧木比接穗晚播5~7天。

② 种子处理:黄瓜种子用55℃热水消毒15分钟,不停搅拌至水温30℃时浸种1~2小时;南瓜种子用70℃热水消毒15分钟,不停搅拌至水温30℃时,搓洗干净种子表面粘液,经清水冲洗干净,浸种10~12小时,然后从水中捞出;分别用湿毛巾包好置于30℃温度条件下催芽,一般经1~2天有60%~70%的种子露白发芽时即可播种。

③ 播种方法:播种时,采用靠接法的砧木与接穗均可播于育苗床和育苗盘内,若利用无土基质,根系发达,取苗方便,嫁接时移入营养钵或穴盘无土基质内。

采用插接法时,砧木直接播于营养钵和穴盘无土基质内,接穗播于育苗床或育苗盘内。

播种方法与播种后至嫁接时的苗床管理技术和黄瓜营养钵育苗相同。

④ 嫁接工具:主要有双面刀片、小竹签、嫁接专用夹等,嫁接前对所用工具均用70%酒精消毒。嫁接可直接在经消毒过的温室、育苗棚内操作。

⑤ 插接法:当砧木南瓜幼苗第1片真叶有2厘米大小,接穗黄瓜子叶平展时为嫁接适期。此时将南瓜的真叶和生长点用双面刀片剔除,用与接穗茎粗相近的竹签从生长点一侧子叶向另一侧子叶斜插0.8厘米左右,要用力适度,不能插破砧木茎表皮。再用刀片将黄瓜子叶下部1厘米处斜切,将接穗削成0.8厘米左右的切口后插入砧木,插入深度以接穗切口与砧木插孔平为宜,要注意接穗与砧木的子叶要呈“十”字状。

⑥ 靠接法:当南瓜子叶完全平展,黄瓜第1片真叶展开约1.5厘米大小时为嫁接适期。先将南瓜苗与黄瓜苗从苗床中取出后,用刀片切掉南瓜生长点,在子叶下方1厘米处,与子叶着生方向垂直的一面上呈40度角自上向下切茎粗的1/2略多,切口长0.8~1厘米。黄瓜苗在子叶下1厘米处,呈40度角自下而上切茎粗的2/3,切口长0.8~1厘米。然后将黄瓜苗和南瓜苗切口对接在一起,用嫁接夹固定夹牢。嫁接后的黄瓜苗子叶压在南瓜苗子叶上呈“十”字形,然后立即移入营养钵。

⑦ 苗床管理:将移植好的嫁接苗立即排放于苗床内边浇水,边覆盖小棚。高温高湿促缓苗。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保持18~20℃。3~5天后逐步加大通风量,适当降温至白天25℃,夜间15℃,低于12℃时需增加覆盖层或延长加温时间。以保持营养钵内土壤湿润为宜,太干可适当补充1~2次小水。晴天高温时叶片可能萎蔫,要适当遮阴。用靠接法嫁接的秧苗10天后伤口基本愈合,此时可用刀片从嫁接口的基部将接穗断根。嫁接夹最好在定植缓苗后至出藤期去除,以免过早去除,接口处折断。

断根后,每隔7~10天进行一次叶面追肥,增强叶片光合能力,在日历苗龄达40~45天,秧苗四叶一心时即可定植。

(三) 定植

1. 定植前准备

无公害黄瓜生产要求的环境条件,必须符合2002年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要求(表2、表3、表4)。

A 采用喷灌方式灌溉的菜地应满足此要求

B白菜、莴苣、茄子、蕹菜、芥菜、苋菜、芜菁、菠菜的产地应满足此要求

C萝卜、水芹的产地应满足此要求

D采用喷灌方式灌溉的菜地以及浇灌、沟灌方式灌溉的叶菜类菜地应满足此要求

A 白菜、莴苣、茄子、蕹菜、芥菜、苋菜、芜菁、菠菜的产地应满足此要求

B菠菜、韭菜、胡萝卜、白菜、菜豆、青椒的产地应满足此要求

C菠菜、胡萝卜的产地应满足此要求

D萝卜、水芹的产地应满足此要求

栽培黄瓜的田块应远离污染物、离开主干公路100米以上,排灌沟渠配套,土壤肥沃,在3年内未种植过瓜类的田块,以水旱轮作田块为最佳。定植前20~30天深翻25~30厘米晒垡,或在冬季冻垡。结合倒垡,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千克,以猪、羊圈肥及鸡粪经高温堆制发酵后为宜。冬、春早熟栽培黄瓜在定植前10天扣上大棚膜。整地作畦前,每亩可增施含氮15∶磷15∶钾15的三元复合肥30千克作速效基肥。长江中下游地区塑料大棚以6米×30米标准棚为主,棚内一般作南北向畦4条,规格为:净畦高10~15厘米,宽0.8~1米,并覆盖地膜,密闭大棚以利提高土壤温度。定植前按株距打穴。其他季节不同栽培方式种植黄瓜净畦规格与其基本一致。

2. 定植方法

黄瓜为浅根性作物,侧根都在表层土,定植时以浅栽为宜。只需将营养钵或无土基质坨置于定植穴内,覆盖2厘米细土即可。定植密度:早春和秋延后大棚栽培,在6米宽大棚内实行小高平畦双行定植,株距25~30厘米,每亩栽植3000~3500株。春季早熟小棚、春露地和夏秋黄瓜栽培,在0.8米宽小高平畦上双行定植,株距25厘米,每亩栽植3500株左右。为防止土传病害,可用50%多菌灵600倍液浇足定根水。早春大棚黄瓜定植应选择晴天定植,并及时覆盖小拱棚增温保湿。秋延后大棚栽培黄瓜在定植后覆盖遮阳网降温促缓苗。对于晚春及夏黄瓜栽培,可以直播,每穴播种2~3粒,出苗后5~7天及时间苗、定苗。

(四) 田间管理

1. 春季大棚早熟栽培

大棚早熟栽培黄瓜,采用二促一控的管理技术,即缓苗后至伸蔓期,增温保湿以促为主,伸蔓至1米左右适当降温、控制肥水,促根系生长和抑制地上部分营养生长,使黄瓜最大叶片保持在20厘米×20厘米左右,叶色绿而不嫩,平均节间10~15厘米,茎粗0.6~0.8厘米时,第1雌花坐果进入膨大期。当第1雌花果实有12~15厘米,第2雌花果实坐住,进入快速膨大期时,要加强温、光、水、肥管理,加速果实膨大,提高连续结果率,直至终收期。(1) 温度管理春季大棚早熟栽培黄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此时气温仍较低,晴天时棚内昼夜温差较大,且常遇低温阴雨天气,对定植后的黄瓜缓苗发棵不利。因此在这一时期温度管理要以增温保湿为主,促进缓苗发棵。一般定植后3天内以高温高湿密闭大、小棚,第4天逐步加大通风量,直至早揭晚盖,晴天棚内温度控制白天在30℃左右,晚上不低于15℃。低温阴雨天气时白天控制在15~20℃,晚上不低于10℃,特别是遇强冷空气时对小棚要增加覆盖物。3月下旬以后气温回升迅速,但天气变化较大,在温度管理时不仅要防止低温引起的冷害,更要注意晴热天气棚内温度过高引起的烧苗。这时黄瓜生长发育已进入伸蔓出藤期,早定植的黄瓜第1雌花坐果进入膨大期。逐渐要以25~30℃适温管理为主,根据气温加大通风量,降低棚内空气温度和湿度。在4月中旬后,如天气晴好,夜间温度高于15℃以上时,大棚四周可以昼夜通风以常温管理为主,但在阴雨天为防止棚内湿度过大,仍应关闭四周通风口。(2) 肥水管理黄瓜喜湿而不耐渍,生长速度快,连续结果性强。大棚早熟栽培黄瓜的肥水管理应以前轻后重,勤浇为原则,使黄瓜前期营养生长稳健而不徒长,中后期坐果率高,果实膨大快而植株不早衰。

① 在定植时浇足定根水后的7~10天,水分控制以土壤表层略干为宜,促进根系深扎和侧根生长,增加肥水吸收能力。6~8片叶进入出藤期后,每亩施25千克三元复合肥或15千克磷酸二铵,根据土壤湿度可于离根部10厘米处深施或化水后浇施。

② 随着气温升高,植株生长速度加快,在主蔓长至1米左右,第1雌花坐果之前,要根据长势和气候条件控制肥水量,使植株生长稳健,提高雌花坐果率。以阴雨天尽量少浇不浇,晴天高温时适量补水为宜。

③ 当根瓜进入快速膨大期,瓜条有12~15厘米,第2雌花已坐果时,要加大肥水用量,每亩用优质有机肥200~250千克深施,单株施用量为80~100克,再加15~20千克复合肥化水浇施,促进果实迅速膨大,提高连续结果率。

④ 进入采收盛期后,每隔5~7天追施肥水一次,做到轻肥勤浇,保持畦面土壤湿润。采收期间,肥水管理要做到尽量不用化肥,以防新鲜黄瓜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其次不能大水漫灌,防止产生渍害。另外,在定植后至终收前10天,用磷酸二氢钾加尿素各半以0.3%浓度每隔7~10天进行叶面喷施,增强植株的抗逆、抗病能力。(3) 搭架整枝黄瓜定植后10~15天即进入出藤期。当主蔓长25~30厘米时,趁晴天揭除小棚膜后,要经常理顺瓜蔓,以免相互缠绕。在4月上旬,棚内夜温达到13~15℃拆除小棚,用小竹竿搭“人”字形架引蔓上架或用尼龙绳直接系在主蔓基部吊蔓上架,以后每隔3~4节绑一道。绑蔓时不能太紧,方法是:用湿稻草或塑料绳先在竹竿上扣紧,然后松松绑蔓。用尼龙绳吊蔓时则将主蔓缠绕在尼龙绳即可。在引蔓上架的同时,做好整枝、去除卷须等工作。适宜大棚早熟栽培黄瓜品种,多数以主蔓结瓜为主,对15节以下的侧蔓,应及早去除,在15节以上可间隔留5~7侧蔓,每侧蔓留一叶摘心。当主蔓长到架顶时,及时打顶摘心,促使侧蔓生长,继续开花坐果,采收“回头瓜”。在结瓜盛期,为提高棚内通风透光率,减少营养消耗,对主蔓基部的老叶、病叶要经常摘除,集中处理。另外,对有徒长趋势的植株,要加大整枝、疏叶力度,提高坐果率。

2. 夏秋黄瓜栽培

夏秋黄瓜栽培正值高温多雷阵雨季节,黄瓜生育期短,产量较低,必须选择津春4号、津绿4号、中农6号、津研2号等耐热抗病品种。

夏秋黄瓜栽培以直播为主,也可育苗移栽,播种季节依各地气候条件而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于7月下旬到8月上中旬直播。播种后45天左右始收,全生育期80~100天。

选择灌排畅通,土壤疏松肥沃,3年内未种过瓜类的田块,在播种前翻晒10~15天,施足腐熟优质农家肥3000千克,充分倒匀后整地作成畦高 15厘米,净畦宽80厘米的小高平畦,长度依田块而定。

播种前在畦面以行距60厘米开5~8厘米深小沟2行,浇足底水。于次日表土层稍干,经浅松土后按株距10~15厘米将种子点播于沟内,覆盖1~1.5厘米厚湿细土,再喷洒清水,为防止高温水分蒸发,畦面覆盖遮阳网保湿。未出苗前,土壤水分不足需补水1~2次。待黄瓜出苗后,及时去除遮阳网,以免光照不足而徒长。在3~4片真叶时按20~25厘米株距定苗。

育苗移栽,在黄瓜秧苗于四叶一心时定植,最好选择傍晚或多云天气定植。并覆盖遮阳网降温促缓苗。

夏秋黄瓜生长前期处于高温天气,对肥水管理要求较高,不仅要防止高温干旱,还要防止雨涝渍害。从出苗后到定苗期间应2~3天浇水一次,并通过中耕浅松土,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地温,促进根系正常生长。

定植后中耕培土,追施出藤肥,用30%腐熟粪水或每亩15千克三元复合肥化水浇施。黄瓜进入结瓜期后,加大肥水用量,每亩用25千克三元复合肥或15千克磷酸二铵化水浇施,以后根据植株长势和天气每隔3~5天追施0.3%~0.5%浓度的三元复合肥溶液或30%腐熟粪水。其次在夏秋黄瓜栽培的全生育期内每隔7~10天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其他叶面肥喷施,增加叶片厚度,防止病毒病及其他病害发生。

夏秋黄瓜在5~6片叶时就可以搭架引蔓,避免出藤后主蔓叶片受地面高温和雨淋而受伤。

(五) 病虫害防治技术

1. 黄瓜主要病害与防治(1) 猝倒病苗期主要病害之一。土壤和植株残体上的病原菌,通过灌溉水或雨水传染发病。发病适温为15~16℃,30℃以上受到抑制。在子叶至2片真叶期为感病期,一旦发病蔓延很快,致使幼苗成片死亡。

在种子出苗前后,受到该病菌侵染,造成烂种、烂芽。子叶期发病,在茎基部或中部有水渍状黄绿色病斑,后变成黄褐色,并干枯缩成线状倒地枯死,湿度较大时在病斑附近长出棉絮状菌丝。

防治方法:

① 选择无病土育苗,对苗床和床土进行药剂消毒,每平方米用25%甲霜灵或50%多菌灵5~8克加细土4~5千克拌匀。施药前,把苗床底水一次浇足后,取1/3药土均匀撒在床面上,播种后将余下的2/3药土盖籽。

② 加强苗床温湿度管理,苗床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控制在15~18℃。播种前浇足底水,出苗至子叶平展期不浇水,以床土表层稍干为宜,必须浇水也需在晴天中午前后少量喷洒,其次要及时通风降温,即使阴雨天也需适时通风降温,防止出现秧苗徒长。

③ 发病初期拔除病苗,用72.2%普力克或50%多菌灵800倍液灌根,6~7天灌一次,连续2~3次。也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施,6~7天喷一次,连续2~3次。(2) 立枯病主要发生在幼苗中后期,危害幼茎的基部和地下根部。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雨水、农具等传播。发病适温为24℃。高温高湿,幼苗较密时易发病。

发病初期在茎基部出现暗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逐渐向里扩展凹陷,绕茎一周,至茎部萎缩干枯,叶片发黄,幼苗死亡,但不折倒。根部多在近地表根茎处发病,表层变褐色或腐烂。发病初期个别秧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数天后萎蔫死亡。早期与猝倒病很难区别,在后期病株不倒伏,发病部位有褐色霉菌,为病菌的菌丝体或菌核。

防治方法:

① 用50%多菌灵进行床土消毒,方法与防猝倒病一致。

② 加强苗床通风降湿,防止温湿度过高。

③ 发病初期用3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7天喷一次,连续2~3次。(3) 霜霉病在黄瓜全生育期都能发生,是黄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残叶上越冬和越夏,依靠气流、水滴传播。发病适温为15~20℃,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种植密度大、通风、排水不良、湿度高、肥力不足时容易发病。一旦发病,几天内就可蔓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苗期子叶发病时先出现褪绿点,扩大成枯黄色不规则病斑,子叶干枯,湿度大时子叶背面出现灰色霉层。成株期发病大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斑点,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渐变成浅绿色,后呈黄褐色干枯。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缘向上卷曲,潮湿时叶背面病斑有灰霉,病叶由下向上蔓延,除心叶外,全株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① 选择抗病品种,培育壮苗,施足基肥,地膜覆盖,通风降湿,叶面施肥,及时摘除老叶、病叶。

② 定植前密闭大棚高温消毒15天左右或用百菌清烟熏剂杀菌消毒。

③ 在晴天上午关闭大棚高温闷棚,使棚温上升到45~48℃持续2小时,能有效抑制病菌发生。高温闷棚时,棚内土壤必须湿润。在棚内不同部位要挂温度计,高度与生长点持平,当棚温45℃以上达2小时后,要开始慢慢通风降温至常温。

④ 发病初期用百菌清或腐霉利烟熏剂烟熏防治,于傍晚闭棚后点燃,第2天早晨通风,7天一次,连续3~5次。或者用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600倍液交替防治,6~7天喷一次,连续3~5次。喷药时要注意均匀细致,正反面都要喷到,病叶背面重点喷。(4) 白粉病是黄瓜的常见病害。真菌性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瓜类作物上越冬,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发病适温为15~30℃,空气相对湿度为80%,高温高湿时有利病害发生。

发病先从植株下部叶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叶片正反面出现近圆形的小粉斑,以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大粉斑,最后至全叶布满白粉,到后期白色粉斑上出现黑褐色小点,慢慢变黄枯死。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品种,施足基肥,地膜覆盖,加强通风降湿,叶面施肥。

② 发病前用百菌清烟熏剂消毒杀菌,连续4~5次。发病初期用10%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也可用40%百菌清悬浮剂400倍液、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交替防治,7天喷一次,连喷2~3次。(5) 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细菌性病害。病菌在种子和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靠雨水、灌溉水、风传染。发病适温为25℃左右,在10~30℃时均可发病,昼夜温差大、湿度大时更易发病,比真菌性病害发病快、防治难。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柄、茎蔓、果实,病斑呈多角形,初呈淡黄色,再变成黄褐色或灰白色,最后干枯,形成穿孔,湿度大时,叶背出现白色菌脓,干燥后形成一层白色薄膜或白色粉末。病菌可使种子带菌。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高温消毒,选择无病土育苗,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清洁田园,地膜覆盖,多中耕少浇水,通风降温。

② 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600~700倍液、20%噻菌酮500~6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6) 枯萎病俗称蔓割病,是各地普遍发生的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害,严重时可成为毁灭性病害。病菌通过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也可在棚室表面、架材、种子上带菌越冬,通过种子、气流、灌溉水、风、地下害虫传播。气温15℃以上发病,发病适温为20~30℃。在连作、有机肥未充分腐熟时,都容易引起发病。

黄瓜全生育期内均可发病,幼苗发病时,茎部变为黄褐色,子叶萎蔫干枯。成株发病始于在根瓜采收后,初期茎部病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叶色变淡呈缺水状,逐渐遍及全株,数天萎蔫后死亡。病株茎部软化缢缩,初呈水渍状,空气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层。纵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色。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品种,嫁接育苗,高温消毒土壤,实行3~5年轮作或水旱轮作1年。

② 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清水冲洗后催芽播种。

③ 苗床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克与8千克营养土拌匀,播种前撒1/3,播种后覆盖2/3。

④ 定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浇定根水,以后每隔7~10天浇一次,连喷2~3次,发病后用70%甲基托布津和64%杀毒矾各50%调成糊状用毛笔涂抹病部,3~5天涂一次,连涂2~3次,效果良好。(7) 蔓枯病为土传病害。病菌随病残体或棚室表面、架材、土壤上越冬,借助灌溉用水、雨水或田间操作,种子带菌传播。气温18~25℃,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时适宜发病。瓜类连作、土壤湿度大、排水不畅、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足、肥力不足、植株长势弱都极易引起发病。

该病主要危害茎叶,以茎蔓发病较多。茎叶病斑近圆形、半圆形或沿叶片边缘呈“V”字形。病斑黄褐色,病部有不明显轮纹,后期生有很多小黑点,易破碎。茎蔓发病时,多出现在茎节部,病斑呈椭圆形,淡褐色,有时分泌出琥珀色流胶。后期病茎干缩,纵裂成乱麻状物,维管束不变褐色,也不会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① 与非瓜类作物轮作2~3年,在温室大棚内不能轮作时进行高温土壤消毒。

② 小高畦地膜覆盖栽培,增施磷、钾肥,通风降湿,控制土壤湿度。

③ 种子消毒用0.2%~0.3%的50%福美双或多菌灵拌种。

④ 用百菌清烟熏剂在发病前傍晚烟熏,第2天早晨通风,7天一次,连续4~5次。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防治,每隔5~6天喷一次,连喷3~4次,也可用毛笔将甲基托布津调成糊状涂抹发病部位。(8) 炭疽病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依靠雨水传播。发病适温为22~27℃,空气相对湿度85%,湿度大发病重。连作、灌排水及通风降温不畅、植株长势差,容易发病。

幼苗期发病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稍凹陷。重者幼苗近地面茎基部变黄褐色,逐渐缢缩,致幼苗折倒。成株期叶片病斑为淡灰至红褐色,呈水渍状,严重时叶片干枯,病斑连接,干燥时病斑中部开裂穿孔。主蔓及叶柄上染病,产生水渍状黄褐色长圆形病斑,略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接,从病部折断。果实发病,初呈淡绿近圆形病斑,后为黄褐色凹陷斑,湿度大时,产生黄褐色胶流。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品种,种子用50℃温汤浸种15~20分钟后再浸种1小时催芽播种。

② 实行轮作,选用无病育苗床土或苗床土壤消毒,地膜覆盖,增施磷、钾肥,加强通风排湿和肥水管理,清除病叶、病果,减少田间操作时的人为传播。

③ 发病初期,用百菌清烟熏剂10天左右熏一次,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防治,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9) 花叶病毒病是黄瓜主要病毒种类之一。春季发病较轻,但是在夏秋栽培黄瓜时发病较重,对产量有影响。

黄瓜种子不带病毒,病毒在菠菜、芹菜、宿根性杂草等植物上越冬,蚜虫、白粉虱是此病的主要媒介。发病适温为20℃,气温高于 25℃多表现隐性。在高温干旱,蚜虫、白粉虱危害严重时,有利于发病。

苗期发病时,子叶变黄,枯萎,幼叶出现深绿与淡绿相间的花叶状。成株发病时,新叶出现黄绿相间花叶状,病叶小且略皱缩,严重时叶片反卷,下部叶逐渐枯黄。病瓜可见深绿、浅绿相间果色,果面凹凸不平,畸形。发病重的植株节间缩短,簇生小叶,不结瓜,萎缩枯死。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夏秋栽培时用防虫网,防止蚜虫、白粉虱传播病毒,用遮阳网降温。

② 发病初期用20%病毒A或20%毒灭星500~700倍液,也可用10%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交替防治,7天喷一次,连喷4~5次。(10) 绿斑花叶病种子和土壤传毒,遇适宜条件即可进行初侵染,种皮上的病毒可传到子叶上,21天后幼嫩叶片出现症状。该病毒汁液容易通过风雨或农事操作传播,致使多次再侵染。遇暴风雨时植株相互碰撞,枝叶摩擦,或中耕时伤根都是重要的侵染途径,高温时发病重。

该病分绿斑花叶病毒和黄斑花叶病毒两种类型。绿斑花叶型,幼苗染病时顶尖部2~3片叶,呈现亮绿或暗绿色斑驳,病部隆起,新叶浓绿。后期叶脉透化,叶片变小,引起植株矮化,叶片斑驳扭曲,呈系统性传染。瓜条染病呈现浓绿色花斑,可产生瘤状物,果实畸形,严重时减产25%左右。黄斑花叶病毒症状与绿斑花叶病毒病相似,叶片上产生淡黄色星状病斑,老叶近白色。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拔除田间病株。

② 种子消毒,在70℃高温条件下处理种子72小时可杀死病毒,或用10%磷酸钠浸种20分钟,用清水冲洗2~3次干净后催芽,播种。

③ 田间操作尽量减少碰伤植株,中耕时避免伤根,控制浇水量,防止土壤太干。

④ 发病初期用20%毒灭星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7.5%克毒灵水剂700~800倍液,或20%病毒速克灵500倍液交替防治,5~7天喷一次,连喷4~5次。(11) 生理性病害

① 沤根为苗期常见病害,因苗床低温、高湿引起秧苗生长衰弱而造成沤根。采用电热温床和温室育苗,可有效防止沤根的发生。

② 花打顶为黄瓜瓜秧生长停滞,顶端雌花、雄花簇生,不长新叶,龙头紧。由低温高湿、光照不足或土壤水分不足引起。加强肥水管理,中耕松土,保持适宜土壤湿度,提高地温、通风排湿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③ 化瓜,在黄瓜生产中普遍发生,早春大棚内化瓜较多。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光照不足、温度不适宜、密度过大、肥水不当、植株长势过旺或瘦弱等。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控制适宜的温度。加强通风透光,排湿,整枝打杈防止徒长,选用单性结实能力强的品种,可有效预防。

④ 畸形瓜,在黄瓜生长后期容易发生,因营养、水分不足或不均匀,或授粉不良,造成不同部位膨大速度不一,产生弯曲、尖嘴、大肚、细腰等畸形瓜。加强肥水管理、通风透光等工作,对畸形瓜尽早去除,可防止产生畸形瓜。

2. 黄瓜主要虫害与防治(1) 瓜蚜虫体黑色,分有翅蚜和无翅蚜两种,能传播病毒。卵在寄主上越冬,若虫在温室蔬菜上继续繁殖。在6~27℃的温度范围内都能繁殖,适宜温度为16~20℃。瓜蚜世代繁殖速度迅速,长江流域每年可发生20~30代,华北地区发生10余代。在北方超过25℃,南方超过27℃,相对湿度75%以上不利于瓜蚜繁殖。

瓜蚜在幼苗叶背、嫩茎、嫩叶上吸食汁液。嫩叶和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呈煤污状,叶片卷缩,瓜苗萎蔫,生长停滞,直至枯死。成株期受害,叶片提前干枯,缩短结瓜期,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

① 清洁田园,清除田间杂草,消灭越冬虫卵,也可用黄板诱蚜和银灰色地膜避蚜。

② 在蚜虫危害初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0.5%克螨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洒,隔5~6天喷一次,连喷3~4次。要及早防治,在叶背、嫩茎、嫩尖处要集中喷洒。(2) 白粉虱俗称小白蛾,是保护地黄瓜主要虫害之一。在北方冬季露地不能存活,在温室内能越冬危害,一年发生10余代。繁殖适温为18~21℃,夏季高温多雨对白粉虱抑制作用不明显。繁殖1代需21~30天,温度高,繁殖1代天数短,繁殖迅速。冬季温室作物上白粉虱是春季露地栽培的虫源。在北方,露地和温室生产相互交替,紧密衔接,白粉虱能周年发生,还可传播病毒病。白粉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叶背面吸食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直至全株枯死,由于群集危害,能分泌蜜露,在叶片和果实表面形成煤污病,使黄瓜商品性降低和造成减少。

防治方法:

① 在温室大棚通风处设置防虫网和进行黄板诱杀。

② 合理轮作,秋冬茬种植芹菜、小白菜、大蒜等品种,减少虫源,冬春茬黄瓜不与茄果类和豆类混作,以免加重危害。

③ 危害初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25%扑虫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扑虱灵加溴氰菊酯1000倍液交替防治,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也可用天赐利烟熏剂烟熏,每隔7天一次,连续2~3次。(3) 朱砂叶螨(红蜘蛛)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随地区不同,由北向南年发生10~20代以上。越冬场所、虫态也不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成螨或若螨群集于土块下、树皮裂缝或杂草丛中、枯枝落叶中越冬。春季气温达10℃以上时开始大量繁殖,最适温度为29~31℃,相对湿度45%左右,在黄瓜植株自上而下蔓延,逐渐向周围植株扩散。

成螨、若螨群集于叶背吸食汁液,被害处叶色褪绿成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减少虫源。在春季定植前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残枝、消灭越冬虫源。

② 危害初期用0.5%克螨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9.5%螨即死乳油1000~1500倍液交替防治,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4) 美洲斑潜蝇各地普遍发生。幼虫生长适温为20~30℃,发育期4~7天,超过30℃或低于20℃时发育迟缓,且未成熟幼虫的死亡率较高。成虫寿命一般7~20天,成虫的飞翔能力有限,以带虫叶片远距离传播为主。

美洲斑潜蝇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并产卵于表皮下,留下产卵痕。幼虫潜叶危害,取食叶肉而剩表皮。高龄幼虫咬破叶表皮在叶外或上表下化蛹。冬季40~55天,夏季15~28天为1个世代,繁殖能力强。

防治方法:

① 清洁田园,定植前和定植后定期彻底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病虫残叶。利用夏季高温闷棚15~20天,减少或消灭虫源。

② 利用黄板诱杀美洲斑潜蝇成虫,在田间、大棚、温室内悬挂0.5米×0.4米黄板,每隔7~10天涂一层机油,每亩挂黄板30~40块,高度与植株高度相同。

③ 危害初期用天赐利烟熏剂烟熏,5~7天一次,连续2~3次,或用1.8%阿巴丁乳油2500~3000倍液、1.0%阿维虫清1500倍液,98%可湿性巴丹2000倍液交替防治,每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喷药时间一般在上午8~12时效果较好。

(六) 采收与包装

1. 适时采收

黄瓜雌花开放至采收嫩瓜在适宜条件下仅需7~10天,及时采收不仅能保证新鲜黄瓜的品质,而且能提高后续结瓜率。黄瓜采收初期间隔2~3天收一次,在第2~3条瓜采收时,可每天或间隔1天采收。采收前禁止在农药的安全隔离期内用药。采收黄瓜应在上午温度较低时,轻摘轻放,置于清洁干净的容器内,以避免泥土沾污,擦伤瓜把,碰掉刺瘤,致使包装运输中可能引起病菌污染而腐烂变质。

2. 分级包装

采收后的黄瓜要及时清洁,如有泥土沾污用清水冲洗,然后按照外形、颜色、刺瘤等品种的特征进行分级。合格的新鲜黄瓜为色泽鲜艳,瓜条生长适中,弯曲度在4厘米以内,瓜条、长短、粗细基本一致。外观清洁,无其他附着物(如泥土、残留农药等)、无机械损伤、无腐烂变质、无病虫害。符合农业部颁布的《NY5074-2002无公害食品黄瓜》的卫生要求(表5)。

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剧毒和高毒农药不得在蔬菜生产中使用

黄瓜的包装箱为硬质纸箱,规格为:5千克包装箱:长39厘米×宽25厘米×高9.5厘米;10千克包装箱:长39厘米×宽25厘米×高19厘米。黄瓜装箱后注明品种、品质、重量、产地、包装日期等。

同时,为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净菜超市的快速发展,无公害新鲜、洁净黄瓜可以在产地小包装后直接进入净菜超市。普通嫩黄瓜每2~3条为一小包装,重量约500克左右,用保鲜膜包装。并粘贴商标,注明品种、质量、生产日期、产地。

迷你型水果黄瓜表皮光滑无刺,水足,质脆,微甜,口感好。作为高品位的黄瓜可以每3~5条装入泡沫盒或礼品盒,用保鲜膜封口后粘贴商标,注明品种、质量、重量、生产日期、产地,进入各种超市或水果商店。

二、 印度南瓜

印度南瓜(C maxima D.),又称西洋南瓜、笋瓜,因肉质粉糯似板栗,俗称栗质小南瓜。近几年来,该瓜因果形适中、色泽艳丽、品质优良、食用观赏兼备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各地栽培面积发展很快,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印度南瓜的营养丰富,含有糖类、脂肪、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和19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和儿童必须的组氨酸、葫芦巴碱、戊聚糖、果胶、甘露醇、瓜氨酸、可溶性纤维、叶黄素和磷、钾、钙、镁、锌、铁、硅等。其嫩果作为炒菜、清香可口;老熟果蒸煮,风味独特;形状各异的微型南瓜既可观赏又可食用,陈放1~2年不变形。

印度南瓜还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价值,长期食用,对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有积极的预防和明显的缓解治疗作用,并且还能对防止便秘,增强肝、肾功能的再生能力,保护视力,减轻重金属元素及一些放射性元素等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有良好的作用。

印度南瓜为葫芦科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主根可深入土中2米以上,一般直根深60厘米左右,并可分生出四级侧根,形成强大的根群,主要分布在10~40厘米的土壤中,肥水吸收能力强。茎分为主、侧蔓,一般主蔓长5米左右,有的可达10米以上,在主蔓上分生1~2级侧蔓,在匍匐茎节上能产生不定根,起固定茎蔓、吸收肥水的作用。

叶片大,心脏形,棱角和缺裂不明显,叶片有茸毛,多数品种的叶脉间无白斑。在叶腋间着生雌花、雄花、侧蔓和卷须。花为雌雄同株异花,雌花较雄花大,花色黄或橙黄,筒状,花的大小、色泽因品种而异。花一般在早晨5~6时开放,中午前后闭合,为异花授粉。

果实形状各异,有扁圆、梨形、瓢形、碟形等。色泽有绿、橘红、橘黄、黄绿相间。果面光滑,有明显的棱线,部分品种有纵沟。果肉色多为黄、深黄或白色,肉厚1~3厘米,肉质粉栗。

印度南瓜为短日照,喜温性蔬菜。在短日照条件下,有利于雌花形成,且节位较低,长日照时有利于雄花发育,雌花节位较高。生长适温为25~30℃,低于13℃或超过35℃时生长发育受阻。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但生长速度快,茎叶茂盛,蒸腾作用强,对肥水消耗较多,必须适时适量满足不同生育期对肥水的需求,防止徒长,提高坐果率。

(一) 类型与品种

印度南瓜多为早熟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宜早春大棚、小棚栽培和大棚秋延后栽培。可分为以食用为主的小型果和以观赏为主的微型果两种类型。其中以食用为主的小果型印度南瓜栽培面积发展迅速。

1. 食用小果型南瓜品种(1) 东升台湾农友种苗公司育成。早熟。蔓性。生长势强,易坐果,主蔓第8~10节开始坐果。从播种到采收90~100天,开花后40天采收。果皮橙红色,果肉橘黄色,肉厚,粉糯香甜,单瓜重1.5~2千克。商品性好,耐贮藏,较抗白粉病和枯萎病。亩产3000千克左右。(2) 一品台湾农友种苗公司育成。早熟。蔓性。生长势强,分枝能力较强,主蔓第11~13节开始坐果。从播种到采收90~100天。果实扁圆形,果皮墨绿色,果肉黄色,肉厚,肉质粉糯似板栗,味甜。亩产3000千克左右。(3) 吉祥1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早熟。蔓性。生长势中等,主侧蔓均可结瓜,主蔓第5~9节着生第1雌花,开花后40天左右采收。果实扁圆球形,瓜皮墨绿色带浅绿色条纹及少量浅绿色斑点,果肉橘黄色,肉质粉糯,味甜,其胡萝卜素、果胶及钙等营养物质丰富。单瓜重1~2千克。亩产2500~3000千克。适宜各类保护地及露地栽培。(4) 板栗红苏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早熟。生长势强。果实圆形,果皮红色,果肉橙黄色,肉质粉糯,单瓜重1千克左右。从开花到成熟采收45天左右,适宜春季保护地栽培。亩产1500~2000千克。(5) 金星安徽省丰乐农业科学院育成。早熟。蔓性。生长势强,叶片小,叶色浓绿。主蔓第5~7节着生第1雌花,易坐果。单瓜重2千克,果实扁球形,果皮金黄色,果面光滑,果肉橙红色,肉质粉糯而味甜,风味佳,耐贮藏。亩产2500千克左右。(6) 癞可丽江苏正大种子有限公司从泰国引进。早熟。蔓生。生长势强,抗病,适应性广。叶片大,叶色深绿。主蔓第13~15节着生第1雌花,坐果率高。果实扁圆形,果皮暗绿色,果表面密生瘤状突起,单瓜重2.5千克。肉厚,棕黄色,肉质甜美,致密,耐贮藏。亩产3500千克左右。(7) 锦栗湖南省瓜类研究所育成。早熟。适应性广,生长势强。从开花到采收90~100天,叶色浓绿,易坐果,主蔓第6~8节着生第1雌花。果实扁圆形,果皮深绿色,有淡色斑点。果肉橙黄色,肉质粉糯似板栗,单瓜重1.5千克。亩产2000千克。适宜春季保护地和露地栽培。(8) 夷香浙江省农科院从日本引进。早熟。植株生长健壮,侧蔓较少,较耐低温。易坐果,主蔓10节前后着生第1雌花,从播种到采收90天左右。果实扁圆球形,果皮深绿、底浅绿色斑。口味好,嫩瓜时肉质糯,老熟时粉质佳,并带有香味,单瓜重1.5千克左右。亩产2500千克以上。(9) 板栗青苏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早熟。生长势强,侧蔓多,主蔓第15~18节着生第1雌花,开花至采收约30天。单瓜重1~1.5千克。肉厚,橙黄色,肉质致密,口感细腻、香糯,品质佳。亩产3000千克。耐弱光,连续结果性强,抗病性较好,适于春秋保护地或露地栽培。(10) 赤栗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早熟。生长势旺。低温结果性强,开花到成熟采收约40天,耐贮藏。果实厚扁球形,果皮金红色,果肉厚,肉色鲜橙,肉质香甜,风味独特,单瓜重1.4千克左右。

2. 观赏型微型南瓜品种

观赏型微型南瓜品种新奇,色泽艳丽,有红、黄、绿、白、金黄、黄、绿白,双色等各种颜色,外观奇异,有球形、卵形、飞碟形、梨形、佛手形、皇冠形等。单瓜重150~200克。单株结果数多,品质佳,既可观赏又可食用。(1) 龙凤瓢南瓜瓜形似汤匙,下部为球形,上部为长柄,呈黄色,并带有淡黄色条纹相间。嫩瓜可食用,老熟瓜可作艺术品。长15~18厘米,单瓜重100克。坐果率高,连续结果性好。(2) 迷你南瓜苏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生长势中等,结果能力强,果形整齐,果实扁圆形,果皮黄色,果面有深黄色纵形条纹,表面有蜡质感,具观赏性,商品性佳。肉质致密,口感甜、糯、细腻。适宜春秋保护地栽培。(3) 金童南瓜果皮橙黄色,扁圆形,果面有纵向棱沟,外形美观。单瓜重约100克。直径7厘米,高5厘米左右。结果性高,连续结果性好。(4) 玉女南瓜形状大小如同金童南瓜,皮色淡白,扁圆形,有明显棱纹线,直径7厘米,高5厘米左右,瓜小巧,新奇,观赏兼食用。坐果率高,连续结果性好。(5) 皇冠南瓜瓜形似皇冠,又似飞碟、佛手,形状怪异,又名“小丑南瓜”。果皮颜色有浅黄、白色、绿色等。果实直径11厘米,高8厘米。单瓜重约130克。(6) 鸳鸯梨南瓜梨形,果皮有明显的黄绿双色,底部为深绿色,上部为金黄色,有淡黄色条纹相间。坐果率高,连续结果性好。(7) 西瓜皮南瓜瓜形扁圆,果皮由翠绿和白色条纹相间组成,酷似西瓜,直径6厘米,高4厘米左右。单瓜重约80克。坐果率高,连续结果性好。(8) 沙田柚南瓜外形似沙田柚,皮奶白色,直径6厘米,高7~8厘米。单瓜重约130克。(9) 黑地雷南瓜瓜形似鸡蛋,墨绿色,又似地雷,直径6厘米,高8~9厘米。单瓜重约100克。株形中等。(二) 播种与育苗

1. 播种期

印度南瓜虽然适应性广,抗病性高,但为避开高温高湿天气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各地都采用春季大棚早熟栽培、小棚覆盖栽培及秋季大棚延后栽培技术。因此印度南瓜播种期应比当地不同栽培方式的适宜定植期在春季提高前40天,秋季提前20天左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南瓜的适宜播种期如表6所示。

表6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南瓜适宜育苗期

2. 育苗技术与苗龄

印度南瓜采用电热温床营养钵育苗或穴盘无土育苗技术。有关苗床的设置与营养土、无土基质配方可参见黄瓜育苗技术。(1) 浸种催芽印度南瓜种子价格较高,浸种催芽不仅可提高出苗率,降低用种量,还可以减少苗期病害。首先将种子置于50%多菌灵500倍液中浸种1~2小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用55℃温水浸泡15分钟捞起。或者直接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不停搅拌至30℃时浸种2小时捞起,用湿纱布包好置于温度控制在30℃左右的恒温箱内催芽,一般24~36小时即可发芽。(2) 播种与移苗将发芽后的种子直接稀播在浇足底水的育苗床内或每穴1粒直播于营养钵和穴盘内。覆盖1.5~2厘米厚营养土或无土基质后,喷淋少量清水压实。平铺地膜并及时覆盖密闭小棚,温度控制在25~30℃,出苗后及时揭除地膜,降低床温至22℃左右。如需移苗、补苗,则在2片子叶平展后即可移苗入钵,选择晴天时移苗。移苗后浇足定根水,小棚覆盖高温高湿促缓苗。(3) 苗期管理印度南瓜苗期温度白天控制在25~28℃,夜间不低于15℃。要根据气候、苗质,经常通风降温,防止因温度太高而出现徒长。水分管理则以保持营养钵表层土略干不发白为宜。湿度太大时,一是通风降湿;二是对营养钵表土层用小竹签浅松土,穴盘无土育苗需勤浇水,防止失水萎蔫。营养钵育苗时整个苗期一般不需施肥,但可以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在2片真叶期后每隔7~10天叶面喷施1次,增加幼苗的抗逆性。穴盘无土育苗在2片真叶期后用0.3%~0.5%硫酸钾型复合肥溶液每隔7天补充一次营养液,每次每盘浇液量为750~1000毫升。

秋延后栽培育苗时为防止高温徒长,一是对育苗场地要遮阳降温、通风;二是对种子用100毫克/升浓度的多效唑浸种1小时,经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4) 苗龄印度南瓜以大苗定植为主。适宜的壮苗标准是:子叶肥大,具3~4片真叶,叶片平展,叶色绿,最大叶长8厘米×宽8厘米,株高15厘米,茎粗0.4厘米~0.5厘米,无病虫害,在春季日历苗龄40~45天,秋季20天左右。(三) 定植

1. 定植前的准备

栽培印度南瓜的田块必须符合2002年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可参见黄瓜。选择灌排畅通,土壤疏松,非瓜类连作的田块,以水旱轮作为最佳。定植前深翻20~30厘米,晒垡15~20天。并施足腐熟优质有机肥3000~4000千克和三元复合肥30千克,与土壤充分混匀。早春大棚栽培的,于定植前10~15天扣好薄膜,提高棚内土壤温度;秋延后大棚栽培的,需覆盖遮阳网降温和在大棚四周通风处设置1米宽防虫网。大棚内作畦应根据种植方式而确定,爬地栽培,在6米宽大棚内作南北向畦2条,中间走道宽0.5米,净畦高15~20厘米,宽2.5米;上架式栽培,作南北向畦3条,净畦高20厘米,宽1米;小棚栽培,净畦宽2.5米;为提早上市,增加产量,春季定植前分别在大棚内畦面和小棚种植行覆盖地膜。

2. 定植方法

定植时根据不同的栽培方式合理密植,大棚内爬地栽培的,以株距40厘米定植畦面的一侧或中间,亩栽约550株;上架式栽培的,采用单蔓整枝时,在1米宽净畦上双行定植,株距50~60厘米,亩栽1100~1200株;双蔓整枝的,以双行定植,株距1米,亩栽约650株。春季小棚栽培在2.5米宽畦面可单行定植,株距40厘米,也可双行定植,株距80厘米,亩栽约650株。春季大棚早熟栽培,必须在棚内地温达12~14℃时适宜定植。春季露地小棚栽培,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定植,秋大棚延后栽培,8月中下旬定植。定植时选择壮苗,以2片子叶离地面1厘米左右浅栽并浇足定根水,春季在大棚内覆盖小棚增温保湿;秋季覆盖遮阳网,通风降温,促进缓苗发棵。(四) 田间管理

1. 春季大棚早熟栽培

田间管理以前期增温保湿促发棵、中期控制肥水防徒长、后期适时追肥促膨果为原则,做好整枝理蔓、人工授粉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1) 温湿度管理定植后2~3天密闭小棚,高温高湿促缓苗,3天后可逐步加大通风量降温降湿,温度白天控制为25~28℃,夜间不低于13℃。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南瓜从定植到3月底或4月初,夜间必须覆盖小棚,4月上旬后根据气温,可揭除小棚。以后随着温度的逐步升高和每次浇水后,要不断加大通风量。直至6月上中旬在天气晴好时,可以昼夜通风降湿,避免高温高湿引起植株生长受阻和病害发生。(2) 整枝理蔓印度南瓜生长速度快,茎叶繁茂,在大棚早熟栽培过程中一定要整枝理蔓,调控生长速度,提高坐果率。整枝方式根据不同栽培方式确定。高密度上架式栽培,以单蔓整枝、主蔓结果为主,可以比多蔓整枝提早成熟5~7天,且果形整齐。单蔓整枝时应将所有侧蔓及早摘除,主蔓上架。低密度上架式栽培,以双蔓整枝、侧蔓结果为主。在5~6片叶时摘除生长点,促进侧蔓生长。在侧蔓长至2~3厘米时,保留生长势强的二侧蔓,其余侧蔓及早摘除。爬地栽培时都以三蔓整枝为主,可以是一主二侧蔓或在5~6片叶时摘除生长点后,保留三侧蔓。待蔓长至30~40厘米时,把蔓向同方向或分开向畦两侧理顺,防止相互缠绕。

采用上架式栽培,首先应将茎蔓理顺,待蔓有60厘米左右长时在定植穴周围压蔓一次,使其产生不定根,增强肥水吸收能力。然后逐步引蔓上架。架材可用竹竿搭成2米高的“人”字架;竹片搭成1.8~2米高的环形架;用塑料绳或稻草间隔50厘米绑一道,也可以用尼龙绳直接松松扎在茎蔓基部将茎蔓缠绕上架。

在整枝理蔓上架的同时,必须及时去除卷须、病残老叶,对已坐果的植株有2~2.5米高度时摘除生长点,减少营养消耗,加速果实膨大。

对爬地栽培的,主侧蔓每隔50厘米压蔓一次,起到增加不定根、提高养分吸收能力和固定茎蔓防止风吹跑蔓的作用。(3) 授粉与疏果春季大棚早熟栽培印度南瓜,因在短日照条件下育苗,定植后有的品种在5~6节就开始着生第1雌花,但果形小,商品性差,应及早去除。为提高果形的整齐度和商品性,一般对12节以下的第1雌花都需及早去除。在第2雌花开放后,于每天早晨8时前后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后每隔3~5节保留一个雌花,待瓜坐住长至直径有8厘米大小时,进行疏果,每蔓保留一只果形周整美观的瓜。多余嫩果可作为新鲜蔬菜采摘后供应市场。上架式栽培的,在果实膨大至8~10厘米时进行吊瓜,防止果实掉落或折断茎蔓,吊瓜时用塑料绳系住瓜柄,吊在竹架上即可。(4) 肥水管理春季大棚早熟栽培印度南瓜,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一般在缓苗结束后施好提苗出藤肥,每亩施肥量为15千克三元复合肥兑水浇施。以后直至坐果后,施足果实膨大肥,每亩施肥量为20千克三元复合肥,可以在离根部20厘米处或不定根附近深施或兑水浇施。

印度南瓜根系发达,耐旱能力强,因此棚内土壤湿度不宜过大,以免高温高湿引起植株徒长,一般水分补充结合施肥同步浇施。

2. 春季小棚覆盖栽培(1) 温度管理春季小棚覆盖栽培印度南瓜,一般在3月中下旬~4月上旬定植,小棚覆盖时间25天左右。定植后至4月中旬要以增温保温促缓苗,促发棵为主。小棚内晴天控制温度为28~30℃,夜间不低于13℃;阴雨天适当降至白天20℃左右,晚上不低于10℃。低温天气时,夜间小棚要覆盖草帘等保温物,以免低温引起僵苗不发棵。4月上旬后根据天气情况,逐步揭除小棚薄膜,早揭晚盖,进行常温锻炼,直至拆除小棚。(2) 整枝压蔓出藤后及时整枝理蔓,保留一主二侧蔓或三侧蔓,多余侧蔓全部摘除。当瓜蔓长至60~70厘米时压蔓,以后每隔50厘米左右压蔓一次。压蔓时用小铲子挖10厘米长、深1~2厘米浅沟,将茎蔓置于沟内,覆盖松土稍压实,促使不定根生长和固定茎蔓;其次要定期彻底清除田间病残、老叶、杂草,减少病虫害源。(3) 开花、坐果小棚栽培印度南瓜,在中后期已转入露地栽培。虽然雌花开放后,晴天有虫媒花,但在阴雨天则受到影响,最好每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时间为上午露水干后至中午前后。一般主蔓在13节以上,侧蔓10节以上开始留果,每隔4~5节留1果,每蔓留2~3果,以后根据茎蔓长势、果形进行疏果,保留一蔓一果或一蔓二果。在瓜直径有10厘米以上时,要扶正瓜位,使果面着色均匀,提高商品性。(4) 肥水管理小棚覆盖栽培因产生不定根多,肥水吸收能力更强。定植后施肥量:第1次于出藤期亩施15千克三元复合肥;第2次于坐果后施15~20千克三元复合肥即可,施肥方法可以深施或化水浇施。水分管理根据天气、长势而定。土壤太干,应适当补水。一般情况下无需补水,但必须防止雨涝渍害。

3. 秋季大棚延后栽培

印度南瓜秋季延后栽培,前期处于高温期,中期为适温生长期,后期逐步进入低温期。在田间管理方面,以前期遮阳、通风降温,提高秧苗成活率;中期出藤至开花前控制肥水,调整植株,提高坐果率;后期增温保温,加强肥水管理,促果实膨大为原则。(1) 温度管理定植后5~7天必须覆盖遮阳网降温。同时大棚四周通风量要大,以免强光照使棚内空气和土壤温度过高,降低秧苗成活率。缓苗期结束后,根据气候状况逐步缩短遮阳网覆盖时间,晴热高温天气时上午9时前后覆盖,下午4时前后揭去。当外界气温降至28~30℃时,不再覆盖遮阳网,但大棚内仍需保持1米以上的通风口,使棚内外气温基本一致。夜间外界温度降至13~15℃时,通风口应早揭晚关。外界白天气温降至20℃左右时,要以增温、保温为主,促进果实膨大和成熟,一般在晴天中午前后适当通风降温1~2小时即可。(2) 调控植株印度南瓜秋季大棚延后栽培的生长速度较快,但是由于育苗期处于高温、长日照条件下,不利于雌花的形成。第1雌花的着生节位普遍较高,出现在18~20节,有的甚至高达25节前后。因此及时调控印度南瓜的营养生长成为秋季延后栽培的关键技术:

① 及时整枝;整枝方式与早春栽培相同。

② 疏叶、降蔓:因雌花节位较高。在不断去除多余侧蔓的同时,要逐步疏去下部老叶。如果是上架式栽培,则应将茎蔓逐步回落畦面,直至雌花开放坐果,使坐果节位保持在离地1~1.5米处。在雌花出现或坐果后要及时打顶,摘除生长点,减少营养消耗,使结果蔓的叶片数维持在20~25片,以有效提高雌花质量和坐果率。

③ 当雌花开放后于每天清晨6~9时进行人工授粉,尽量减少落花落果而导致的空株。(3) 肥水管理印度南瓜在秋季延后栽培中,除定植时浇足定根水外,因温度高、蒸发量大,缓苗期应利用早晚温度较低时补浇缓苗水1~2次。缓苗期结束,每亩用磷酸二氨10千克兑水浇施促发棵。进入出藤期后,植株根系迅速扩展,叶片数迅速增加,蒸腾作用加强,植株需水量大,这一时期至开花坐果前,应以不施肥和少量补水为宜,保持土壤偏干,而不缺水,以免徒长。在果实膨大期,每亩施15~20千克三元复合肥,兑水浇施,一是促进果实膨大,二是防止植株早衰。其次从定植后至果实膨大期每间隔10天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追肥,增加叶片厚度,增强抗逆性。

上架式栽培的,在果实膨大后应及时吊瓜,防止掉落。

4. 观赏型微型南瓜栽培技术

观赏型微型南瓜适应性广,栽培技术简单,不仅适宜春、秋保护地或露地栽培,也适宜庭园、阳台种植。大面积发展则以春、秋两季保护地上架栽培为主。主要栽培技术与其他南瓜品种基本相同。不同点是:(1) 合理密植观赏型微型南瓜植株蔓生,生长势中等,开展度小,适宜密植、上架栽培。在大棚内可小高畦单行或小高平畦双行定植,平均行距1米,株距0.5米,每亩种植1200株左右。(2) 整枝观赏型微型南瓜以主蔓结瓜为主,且结果数多,对1米以下的侧蔓要全部摘除,保证棚内通风透光良好和减少营养消耗。在主蔓上架后适当保留2~3蔓,增加单株结瓜数。在开花期,除人工辅助授粉外,还要及时摘除老叶。为果实的正常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果形整齐、着色均匀,一般单株结果数10~15个。

5. 观赏型微型南瓜盆栽技术

观赏型微型南瓜盆栽作为庭园、阳台绿化景观,一般都以露地盆栽为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于4月中旬直播或育苗后定植。微型南瓜根系较发达,为保证有足够的营养体,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应选择高30~40厘米、直径40~50厘米的栽培容器。用6份园土加4份腐熟有机肥配成营养土装入容器内。每盆栽培1株。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在缓苗发棵后,每株施15~20克三元复合肥,作为出藤肥。当茎蔓长至30~40厘米时插竹竿或其他架材引蔓上架,1米以下的侧蔓全部摘除。以后根据生长势及周边环境可保留2~3蔓。侧蔓长到30厘米时理顺每一侧蔓,以水平状或垂直引蔓上架。雌花开放后进行人工授粉,同时摘除下部病残、老叶,保持植株生长稳健。盆栽时对肥水管理要求较高,需根据长势和土壤干湿状况经常补充水分。但不能一次浇水太多,以免土壤太湿,引起根系窒息死苗。补充肥料需根据植株长势而定,长势弱时适当多补,长势旺时少补或不补,每次每株施肥量以15~20克三元复合肥或腐熟清粪水为宜,补肥可以深施或兑水浇施。

盆栽时病虫害防治方法与大棚栽培相同。果实充分成熟转色后即可采收。(五) 病虫害防治技术

1. 印度南瓜主要病害与防治(1) 白粉病为南瓜主要常见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或棚室内越冬。发病适温为20~25℃,空气湿度大,气温16~24℃或干湿交替时发病重。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以中后期发病较重,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发病初期在叶片或嫩茎上出现白色小霉斑,条件适宜时霉斑迅速扩大连片,白粉状物布满全叶,致叶片枯黄。

防治方法:

① 清洁田园,清除田间的病残、老叶,加强通风降湿,防止空气湿度过高,尤其是在浇水后要加大通风量,迅速降低棚内湿度。

② 发病初期用百菌清烟熏剂每隔7天烟熏一次,连续2~3次,或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500~2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绿亨2号600~800倍液交替防治,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2) 蔓枯病为南瓜主要病害之一。病菌随病残体或在种子上越冬,适宜发病温度为18~24℃,在连作、排水不良、通风透光较差、肥料不足、植株长势弱时发病重。叶片发病初期,病斑圆形褐色,略显轮纹,茎蔓感病时,病斑椭圆形或长棱形,灰褐色,有树脂状胶状物质流出来,到后期形成蔓枯。

防治方法:

① 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足基肥,灌排通畅,加强通风透光。

② 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800~1500倍液防治,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或用50%甲基托布津加杀毒矾各50%调成糊状涂抹于病部,每隔5~7天涂一次,连续2~3次。(3) 花叶病毒病为南瓜主要病害。秋季栽培时发生严重。主要由种子带毒和蚜虫、白粉虱或汁液摩擦传毒。夏季高温干旱、虫害发生严重时发病较重。叶片发病初呈黄斑和深浅不一的斑驳花叶,严重时叶面凹凸不平,叶脉皱缩变形。新叶病状明显,发病后期茎蔓和生长点卷缩。果实感病后呈现褪绿病斑,果实凹凸不平。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无病种子,播种前种子用10%磷酸钠消毒20分钟,清水冲洗后浸种2小时。

② 秋季栽培时覆盖遮阳网降温,在大棚四周通风口设置防虫网,防止害虫侵入。在全生育期内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喷施宝等叶面肥,每10天叶面追肥一次,增加抗病性。

③ 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毒灭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防治,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2. 印度南瓜主要虫害与防治

印度南瓜栽培过程中,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叶蝇、红蜘蛛等。防治方法见黄瓜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六) 采收与包装

印度南瓜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40~45天,一般在20~25天时果实膨大期已结束。作为嫩瓜已可采收,但消费者对印度南瓜的品质要求较高,都以食用品质优良的成熟瓜为主,因而必须以果柄呈木质化,果形、果皮完全呈现本品种特征,果肉致密、粉质时才适宜采收。采收时,果柄不能太长,以3~5厘米为宜。同时要尽量减少机械擦伤果面。

印度南瓜作为特色瓜果对质量标准和包装要求严格,必须选择具有不同品种特征、果形整齐一致、果皮色泽均匀、有光泽、无机械擦伤、无病虫害斑及腐烂斑的果实包装入箱。

包装箱应选用洁净硬质纸箱。并注明品种、质量、重量、生产日期、产地。包装后在室内整齐堆放,运输途中避免日晒、雨淋,导致品质下降。

印度南瓜外观漂亮,品质上等。为提高品位,在上市前,可以在南瓜果面粘贴无公害产地商标后以散装形式进入超市,也可以每箱2只,重量约1500~2000克,装入礼品盒。注明品种、质量、重量、生产日期、产地和营养成分、食用方法,作为特色保健礼品供消费者选购。

对于观赏型微型南瓜,为进一步提高其观赏效应,可以选择3~5只不同形状的品种装入相应的工艺礼品盒,既可以进入超市,也可以进入工艺品商店。同时还可供应鲜花店,用于装点花篮、果盘等。

三、 西 葫 芦

西葫芦(C.pepo L.)又称美洲南瓜,别名白瓜、茭瓜、青瓜等。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南部。为葫芦科南瓜属中的一个栽培种。具适应性强、栽培技术简单、耐贮运等优点,适宜保护地和露地各种栽培形式,可以周年供应市场。

西葫芦钙的含量较高,在100克可食部分中含有22~29毫克钙,比其他南瓜品种含量均高,其他营养成分含量有蛋白质0.6~0.9克、脂肪0.1~0.2克、膳食纤维0.6~0.9克、碳水化合物2.5~3.3克、胡萝卜素20~40微克、维生素C2.5~9毫克。西葫芦是以食用嫩瓜为主,可作炒菜或菜馅,有些品种因外形奇异可作观赏。

西葫芦根系十分发达,主根可深入土中2米以上,侧根水平伸展达50厘米左右,大多分布在10~30厘米的耕作层内,对肥水吸收能力强。

茎为蔓生、半蔓生和矮生,有棱或沟。蔓生品种主蔓生长势强,侧蔓较多,半蔓生品种主蔓一般为0.8米左右,矮生品种节间短,呈丛生状态。

叶片互生,掌状深裂,叶硬直立,粗糙多刺,叶色绿,近叶脉处有白色花斑,叶柄中空,无托叶。

花为雌雄同株异花,单独着生于叶腋处,花色黄。雌花着生部位因品种而异,蔓生品种为10节左右;半蔓生品种7节左右;矮生品种为5节左右。

西葫芦果实因品种不同而异,果形有圆筒形、椭圆形、圆柱形、飞碟形等,色泽有白、绿、金黄、深绿及绿白、黄白等花斑。

种子淡黄色,长卵形,千粒重150~200克,种子发芽年限2~3年。

西葫芦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强,是瓜类蔬菜中生长势最强的品种。生长发育适温为22~25℃,低于8℃时停止生长,但经低温锻炼后能短时间承受2~3℃低温天气,高于30℃易发生病毒病。

西葫芦为短日照作物,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有利雌花形成,且节位较低。对光照强度要求不严格,既能耐强光,又能耐弱光,但在连续阴雨天光照不足时,容易产生徒长,影响坐果。

西葫芦喜较为干燥的空气湿度和湿润的土壤,高温干旱时,易发生病毒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白粉病。

西葫芦根系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各种土壤上都能生长,但在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条件下,容易获得早熟高产。在生育前其不宜偏施氮肥以防徒长,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依次为钾>氮>磷。

(一) 类型与品种

西葫芦按其生长可分为早熟矮生、中熟半蔓生、晚熟蔓生三个类型,生产上都以早熟矮生类型为主栽品种。(1) 中葫1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早熟。植株矮生,生长势中等,主蔓结瓜为主。瓜形棒状,瓜皮浅绿色。以食嫩瓜为主,品质好。单瓜重150~200克为采收标准。抗逆性好,坐瓜多,节成性强。早期产量高,春露地栽培亩产3000千克,保护地栽培5000千克以上。(2) 中葫3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早熟。植株矮生。果实长柱形,有棱,瓜皮白亮,品质脆嫩,口感好,较耐贮藏。开花后7天左右采收,节成性强,抗逆性好,早期产量高。栽培条件适宜露地定植后25天左右即可采收嫩瓜。亩产3000千克,保护地栽培5000千克以上。(3) 绿宝石西葫芦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早熟。矮生。主蔓结瓜,侧枝稀少。瓜形长棒状,果皮深绿色,品质脆嫩,营养丰富,胡萝卜素及铁的含量高于一般西葫芦品种,生长势旺,抗逆性好,能适应低温弱光环境。开花后7天可采收150克以上的嫩瓜供应市场,2~3天采收一次,结瓜盛期每天可以采收。食用嫩瓜时不需去皮去瓤。春露地栽培定植后28天左右采收嫩瓜。亩产3000千克,保护地栽培5000千克以上。(4) 美玉河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生长势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