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5 13:50:55

点击下载

作者:高锦萍,徐慧娟,田耒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财务会计学

财务会计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财务会计学作者:高锦萍,徐慧娟,田耒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3-01ISBN:9787121256844本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PREFACE

会计作为人类的一项专业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深受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等环境影响。现代会计特别是财务会计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以专门的方法与程序对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与反映,主要通过会计报表的形式向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通用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学》这本教材正是从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报告的角度来组织内容的,自2010年第一版出版以来,得到全国众多高等院校老师和同学以及其他读者的认可与厚爱,一些读者还对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我们谨向选用本教材和提出修改建议的广大读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2版《财务会计学》在编写时仍然力求突出第1版的特色和要求。(1)会计基本原理与现行会计准则紧密结合。本书以财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紧密结合中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和最新的会计改革,阐述有关会计核算与会计报表的知识。(2)内容结构满足不同的教学要求。本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会计基础篇,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等会计学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会计要素核算篇,主要结合我国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阐述企业日常业务活动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核算等内容;第三部分会计报表篇,主要讲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基本会计报表的编制与阅读分析。三部分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满足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MBA和EMBA学员等的初级和中级财务会计知识学习。同时,可作为广大财会从业者、爱好者的参考及自学用书。本书配套电子课件等教学辅助资源,读者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免费注册下载。(3)编写体例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本书每章前都列出学习目的,并配有章前案例与导引,章后进行章节小结,并配有思考题和练习题。章前案例与导引提出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兴趣,章后小结与思考题、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本章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014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生了较大规模的修订和变化,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三项新会计准则,并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等五项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和读者的需要,我们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完善。与第1版相比,第2版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教材的结构以及内容等方面。

教材结构的变化

调整了部分章节的结构。将第1版中的第4章即会计规范删除,该部分内容更新减缩后放入第1章中,并对第1章的结构做适当调整;增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调整后的章节结构更科学、合理和完整。

教材内容的变化

更新了全书每章的章前案例、讲解案例和章后练习题的时间,并扩充了部分内容。

在第1章中更新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容、突出了国际会计准则协同的意义。

在第2章中重新编写了会计账户的分类、增加了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与记账规则、会计账簿的格式与登记方法、错账的更正方法以及账簿的保管等内容。

在第5章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更新了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增加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在第6章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更新了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界定了职工的范畴,将职工薪酬划分为短期薪酬和长期薪酬,增加了短期带薪缺勤等方面的核算;增加了“营改增”方面的内容。

在第7章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更新了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增加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核算。

在第11、12、15章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更新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和结构。

此外,对第1版中存在的个别错漏进行了校正。

本次修订由北京邮电大学高锦萍副教授、徐惠娟副教授和田耒三位教师担任主编,由高锦萍负责确定教材的修订大纲并负责稿件的校对和最后总纂。各章节编写具体分工如下:

第1章 彭晓峰 韩利燕

第2章、第3章、第13章和第14章 徐慧娟

第4章、第5章、第11章和第12章 高锦萍

第8章、第9章、第10章和第15章 田 耒

第6章 兰 君 傅四保 徐慧娟

第7章 兰 君 傅四保 田耒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我们对会计学的理解与把握所限,本书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邮件可发至doc·gao@126·com。高锦萍会计基础篇第1章会计基本理论学习目的

本章主要阐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通过本章学习应:

⊙认识会计的本质和目标

⊙了解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容

⊙掌握会计要素及其恒等式

⊙掌握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基础

⊙掌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章前案例与导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会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关于这一点,仅从当今人们的社会职业选择与发展中就可窥视一斑。CPA(注册会计师)正成为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青睐的职业;通过ACCA(特许执业会计师)、CMA(注册管理会计师)等会计执业资格考试成为许多人进入经济领域高级管理者队伍的桥梁。

P教授是国内某所大学的会计学教授,长期从事会计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为大学生或者MBA、EMBA学员讲授会计学课程前,他都会问学生们这样的问题:对会计有哪些认识?会计是做什么的?对于这些问题,同学们会给出各种各样的回答。那么,应该如何认识会计的本质?如何认识当今社会经济中人们所从事的会计活动?1.1 会计的本质1.1.1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的生产活动中。当生产有了剩余时,作为生产活动的附带行为,人们把收获和消耗的财物记录下来,作为对所发生事件的一种记载。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剩余产品的考量成为必要时,会计就逐渐从附带行为演变成一种必要的活动,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由专职人员去完成的一项特殊任务。

会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它随着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变化。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体制下,会计旨在保护拥有者的财产物资安全,明确财产管理者的职责。此时,由于各个经济主体之间互相独立、自给自足,会计行为产生的数据是私密的,不对外报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会计被称为“簿记”,像欧洲的封建宫廷一样,中国的簿记官主要为宫廷的税收和各种支出服务,根据“量入为出”的原则为皇室提供相关数据。

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与发展,特别是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经济活动日益复杂以及货币的使用,会计的内涵有了长足发展。会计可以利用货币作为计量标准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报告、分析、控制”,衡量、记录财产物资的使用情况和生产经营活动的耗费及其经营成果。马克思指出:“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因此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民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

复式簿记及其相应会计概念和方法的产生与广泛应用,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会计出现。会计可以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并且能够核对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会计的数据资料能够为经济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的职能已经成为管理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资本市场的出现与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企业的经济活动,不管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管理部门,这些利益主体越来越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此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会计报表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比账簿本身更为重要的公开的会计信息。1.1.2 会计的含义

对于会计含义的认识,反映了人们对会计本质的认识,而会计本质决定了会计的作用与职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会计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丰富。由于所处历史环境不同,人们对会计的含义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认识。概括而言,人们对于会计的认识主要有以下观点。

1.计量活动论

会计是一种计量的活动,它是应用特有的会计方法与程序对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衡量、记录的活动。从说文解字来看,“会计”两字,我国古籍中有“日计、月要、岁会”、“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等记载,它反映了会计古已有之的特征,即会计是用数字记录组织或者个体的财产及其变动的一项活动。随着人类商品经济的出现与发展,会计更多得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计量活动论反映了会计的簿记特征。

2.管理活动论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是人们基于特定目的、利用特定方法对特定内容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讲求效果。管理活动论强调了会计的反映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会计包括会计核算与会计控制两方面主要活动。

3.信息系统论

会计是一种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通过特有的会计方法与程序对组织的经济活动(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与反映,为组织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信息系统论强调了会计收集、处理、储存、分析和提供有关财务信息的职能。

从当代各国的会计实践来看,将会计看作一种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1.1.3 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会计信息1.1.3.1 会计信息使用者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信息系统,应该提供什么信息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关注或需要的会计信息也有所不同。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作为考察对象,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如下。

1.投资者

投资者即企业的所有者(或者称为业主、股东)。他们对会计信息格外关注,是因为作为企业永久性资本的投资者,他们必须对自己投入企业资本的风险和回报进行判断和估计。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产生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信息成为投资者可以从管理者那里获得的非常有用的信息,是其判断投资风险、选择投资方案的重要媒介。作为企业投资者,他们有权要求企业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据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资本结构、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利润分配情况和现金流动情况,以便为下一次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是增加投资还是保持原有投资规模?是放弃投资转让股权还是考虑其他资本运作?因此,企业投资者是企业第一位最为重要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2.债权人

债权人也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债权人包括向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债券的持有人、企业往来资金的债权人等,这些债权人作为企业信贷资金的提供者,必须对自己所做的信贷风险以及回报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便估计出企业偿还信贷资金的能力和时间。债权人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阅读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偿还债务能力、资产的流动性、现金流转情况、权益资金比例等,进而对自己的信贷行为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且为以后是否与该企业保持信贷投资债权、债务关系做出决策。

3.政府有关部门

政府有关部门,比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计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等也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人。首先,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各级政府部门需要企业的会计信息据以了解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情况、资源利用效率情况、国民经济的宏观走势。其次,政府的有关部门还担任着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角色。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审核,检查监督各个经济主体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对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规范各个经济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行为,保证国民经济的有序、稳定发展。

4.管理层

管理层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其必然性。由于自身的受托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身份,使得企业管理层必须时刻关注所受托经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对会计信息的解读与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企业投资报酬问题、理财问题、产品成本问题、产品销路问题等,从而为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调整经营方针与决策提供依据。会计信息还是反映企业管理层经营业绩的主要载体。作为受托人,企业管理层可以用会计信息所反映出来的经营成果展示和评价自己的工作业绩,反映其在受托经营管理期间所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承诺对投资人委托财产的保值增值实现情况等。

5.员工

员工付出劳动从企业获得报酬以维持自己及家庭的生活。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必然关注其劳动报酬、福利水平及其未来的增长。现有的工资、福利水平是否合适?未来的工资、福利水平如何变化?是否在企业中有不断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可能?员工所关心的这些问题,都离不开会计信息。

6.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

除了以上几类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外,还存在一些打算对企业进行投资的组织或个人。这些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出于获得投资收益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的考虑,对未来的投资方向和具体投资项目必然要做出慎重的考虑。他们考察投资项目的参考依据之一就是企业的会计信息,根据他们所感兴趣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分析,从而为是否投资找到可靠的依据。

从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参与程度来分,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分为“内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企业的管理层和企业员工属于内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其他为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1.1.3.2 会计信息分类

会计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按照会计信息的记载或者呈现形式划分(1)原始会计信息

原始会计信息是指会计系统未经整理和登记的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原始凭证上记载的会计信息。原始会计信息通常可以告知经济业务发生的原貌,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经手人、业务内容、数量、金额等。通过对原始会计信息的采集和审核,会计系统首先要判断原始凭证上记载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或者组织内部的有关规定,对违法、违规经济业务应及时予以揭示和制止,对合法、合规经济业务根据会计核算程序进行下一步相关处理。(2)凭证和账簿会计信息

凭证和账簿会计信息是指经过会计系统的初步审核后,对合法合规的原始会计信息依据会计原则和方法做出相应账务处理的会计信息。记载在记账凭证上的会计信息属于凭证会计信息。与原始会计信息不同的是,凭证会计信息是经过专业会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加工处理后的会计信息,其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具有条理性和分类性的特点,不再是散乱无序的;记载在账簿上的会计信息属于账簿会计信息,账簿会计信息是会计系统根据凭证会计信息登载到账簿上以后所形成的分类、汇总的会计信息。与凭证会计信息有所不同的是,即使很专业的会计人员去阅读账簿会计信息,也无法准确掌握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概貌,因为在账簿中,我们所看到的是经过又一次加工整理后,按照会计要素和经济业务类别归类汇总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的集合信息。但是,账簿会计信息又无法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括情况。(3)报表会计信息

报表会计信息是指记载在财务报表上的会计信息。报表会计信息是会计系统对凭证会计信息、账簿会计信息进一步加工处理形成的有一定格式表现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系统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形式。(4)其他会计信息

其他会计信息包括会计报表分析信息、会计预测信息等。

2.按照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划分(1)财务会计信息

财务会计信息是会计系统主要为外部信息使用者需要而提供的会计信息。它是在一定会计规范(会计准则或者会计制度)约束下会计系统记录和反映组织经济活动所生成的会计信息,具有规范性、总括性的特征。某一组织特别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其会计系统一般都是以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来组织和建立的。(2)管理会计信息

管理会计信息是会计系统主要为内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满足内部管理需要而提供的会计信息。其不同组织经济特征、规模大小和管理的内容千差万别,内部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具有非规范性、详细性的特征。大量的管理会计信息是在会计系统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加工、处理而形成的。(3)税务会计信息

税务会计信息是会计系统主要为纳税人纳税和满足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纳税行为进行监管需要而提供的会计信息。从会计的发展历史来看,簿记以及会计资料是纳税人纳税和税务部门对纳税人进行税收征管的重要基础。

3.按照会计报表信息反映的经济内容划分(1)财务状况信息

财务状况信息包括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等信息,是资产负债表所要反映的主要内容。企业的财务状况受其所控制的经济资源、财务结构、资产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以及其适应所处经营环境变化的能力的影响。企业所控制经济资源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预测企业将来产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企业财务结构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借款的需要以及了解今后的利润和现金流量是如何在对企业拥有权益的那些人中间进行分配的,同时还有助于预测企业将来筹资成功的可能性。企业资产流动性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预测企业承兑其到期财务承诺的能力。(2)经营成果信息

经营成果信息包括经济产出、耗费及其差额等信息,是利润表所要反映的主要内容。企业经营活动的产出、耗费及其差额等信息是评估企业今后有可能控制经济资源的潜在变动所必需的资料,它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预测企业在现有资源基础上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判断企业利用新增资源可能取得的效益。(3)现金流量信息

现金流量信息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差额等信息,是现金流量表所要反映的主要内容。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有助于评价企业在报告期内投资、筹资和经营等方面的活动,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估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以及企业对使用那些现金流量的需要。(4)所有者权益变动信息

所有者权益变动信息包括投资者投入资本变动和经营成果分配等会计信息,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变化和企业经营成果的分配等情况。1.2 会计目标1.2.1 会计目标的概念

会计目标,是指作为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会计系统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关于会计系统所要达到目的的抽象范畴。由于会计系统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主要是通过会计报告(也称财务报告)形式,因此会计目标常常是指会计报告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基本理论的出发点,因为系统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形成的相互关联的集合,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系统的建立。会计要素的设置、权责发生制的采用、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等都取决于会计目标的确定。1.2.2 会计目标的确定

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形态,会计目标会有不同的表述和确定。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1978年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号——企业财务报告目标》中提出:财务报告本身并非目的而是要为企业决策和经济决策提供有用信息。财务报告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受财务报告发生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且财务报告的目标还受到财务报告所能提供的信息类型特征和限制的影响。公告中特别提出企业的一般对外财务报告目标是:应该提供现在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进行合理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应该为现在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评估分红、利息等可能的现金收入和证券、贷款的销售、赎回、到期中利益的数量、时间性和不确定性等提供有用信息;应该提供企业经济资源、经济资源索取权和改变经济资源及其索取权的交易、事件及环境等影响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2年发布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中提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方面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很大一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是有用的。财务报表还反映了管理当局对交托给它的资源的保管责任或受托责任的实施成果。使用者之所以希望评估管理当局的保管责任或受托责任,是为了能够做出经济决策。例如,这些决策包括是保存还是出卖其对企业的投资,是延聘还是调换管理人员。1992年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1条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从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发展来看,关于会计目标可以抽象概括为以下两种观点。

1.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信息主要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各种投资、信贷或者类似经济决策的需要,特别是经济资源如何有效配置和使用的经济决策需要,会计系统应该提供有助于人们衡量、评估会计主体资源的价值信息。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系统的信息生成与提供强调资产的价值保全,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信息主要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明确和解脱委托和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会计系统应该以恰当的方式有效地反映资源受托者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系统的信息生成与提供更强调资产的实物保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以上两种观点下强调的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存在矛盾,因为某些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信息目前可能缺乏公允的方法来计量,会丧失一部分可靠性;而强调可靠性,某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就无法提供,会丧失一部分相关性。但是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并不完全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在关注受托责任的同时必然需要做出有关决策以评估代理人履行受托责任的好坏;而要关注决策有用,做出决策时也必然受委托代理关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以上融合需要一种机制来调节,而这种机制就是会计规范。1.3 会计规范

所谓会计规范,是指权威部门或者机构制定的、在一定范围(国家、地区、地域等)对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等活动的处理原则、标准与方法,是对人们会计行为进行约束的各种法律、法规、准则及制度等统称。1.3.1 我国的会计规范

我国的会计规范,是由不同层次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等组成的,这些不同层次构成的会计规范称为会计规范体系。从会计规范的制定和作用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次:会计规范体系的第一个层次,是由国家立法机构审议通过的规范会计行为的各项法律,如《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和《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等中对于会计的规范等。会计规范体系的第二个层次,是财政部发布的各项会计规定,主要包括各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

2006年2月26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即《企业会计准则(2006)》,它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2006年10月30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随后又于2007年11月16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到目前已发布了六项会计准则解释。这标志着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框架结构的建立与完善。基本准则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财务报告的内容等;具体准则是对各个会计要素和具体的、特殊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所做的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对会计准则做出具体解释,并就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做出统一规范,用以指导企业的具体实施;而会计准则解释公告是对于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关问题所做的进一步解释。《企业会计准则(2006)》于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实行,并逐步应用到中国大陆所有企业。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后,财政部发布的有关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相应废止。

2014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订,新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合营安排》和《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三项具体会计准则,并对《长期股权投资》、《职工薪酬》、《财务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和《金融工具列报》五项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

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具体内容见表1-1。表1-1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截至2015年1月)1.3.2 世界各国的会计规范

世界各国会计规范的形式、内容和制定模式存在着差异,它与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体制有着紧密的关系。从会计规范的制定模式来看,可以将世界各国的会计规范分为两种类赢利:以习惯法为特征的美英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和以成文法为特征的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以习惯法为特征的美英法系国家,其会计规范主要是由官方支持和干预下的民间组织和机构来制定的,代表性的国家有美国、英国等;以成文法为特征的大陆法系国家,政府对本国的会计规范一般实施直接的干预和制约。虽然民间的会计组织也颁布一些与会计规范有关的公告等,但其影响力和制约力远远比不上美国、英国等,这类代表性的国家有法国、德国等。1.3.3 国际会计准则

1973年6月29日,由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法国、德国、英国、荷兰、墨西哥、日本等国的会计团体之间达成一项协议,成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Committee,IASC),负责制定并发布国际会计准则(the Stat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IASs)。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日常事务是由下属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IASB)负责执行的。

国际会计准则本身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其能否在世界各国实施、执行取决于各国准则制定机构、证券监管机构的认可。世纪之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实施“重塑未来”计划。2001年起,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仿照“FASB”模式,建立起新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并改名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加强了高质量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并积极与其他国际会计职业组织和国际证券监管机构组织合作,努力赢得国际会计准则在世界更多国家、国际资本市场的接受和认可。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并正在转化为实际行动。据统计,世界上已经有包括欧盟各成员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在内的117个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推出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路线图,尤其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有加快之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2008年11月14日推出了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2010年2月24日又发布了一份委员会声明,重申了其对建立一套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支持,为在美国推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订了一套具体的工作计划。2005年,我国已经建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自2007年起逐步在上市公司和其他大中赢利企业得到持续平稳的有效实施。2010年4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强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持续趋同是在已有趋同基础上的后续趋同。我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顺应会计国际趋同大势,推动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是全球化背景下做出的理性选择,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1.4 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1.4.1 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人们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是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用会计的方式记录和反映组织经济活动及其结果,就是要确认和计量该活动对相关会计要素的影响。会计要素也是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会计报表应该具有什么形式、包括哪些内容都需要会计要素的建立,因此会计要素也被称为会计报表要素。

如何对会计对象进行基本分类即应该建立哪些会计要素,取决于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会计信息要满足的目的以及会计信息的性质。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内容、关注点等需求可能不同。但从会计目标的确定来看,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会计信息需求。其中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会计信息需要:一是反映组织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会计信息需要,二是反映组织在某一时期经营成果的动态会计信息需要。1.4.2 我国的企业会计要素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会计要素应该包括如下要素。1.4.2.1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基础,其规模大小和结构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特征。

企业开展经营活动需要拥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它包括各种货币性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也包括专利技术、商标、特许权等无形资产。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筹资、分配等活动都会导致资产的变化。

2.负债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负债反映了企业债权人对企业财产的要求权。

企业赊购原材料、商品、设备等会产生负债;从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也会产生负债;企业开展各项业务,会产生相应纳税义务;员工付出了劳动应该从企业获得相应报酬,而企业尚未支付也会产生负债等。未来企业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了各项义务,相应负债就会减少。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或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总额扣除负债总额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企业净资产是从价值量角度所体现的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的差额。投资者投入资本、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收益等都会带来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相应地,投资者抽回资本、企业向投资者分配收益也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1.4.2.2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但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成果的价值表现,是企业弥补费用、获取收益的来源。

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从而带来企业的收入增加。

2.费用

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与所有者分配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反映企业获得相应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3.利润

利润是企业收入扣除费用后的净额,它是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收益,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是进行成果分配的基础。1.4.3 会计恒等式

会计恒等式,是指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的等式关系。以企业组织而言,其会计要素存在以下等式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

收入-费用=利润 (3)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4)

会计恒等式体现了会计要素所反映会计对象中存在的各种经济关系。等式(1)是从静态角度反映某一特定时点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产都有其一定来源,企业的资产或者是所有者投入或者是举债所形成的。它体现了会计“主体理论”的思想。等式(2)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是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揭示了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优先于所有者,它体现了会计“所有权理论”的思想。等式(3)是从动态角度反映某一期间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影响,它反映了组织在一定期间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等式(4)是等式(1)的扩展,它既从静态反映了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也从动态反映了企业日常经济活动对企业资产、负债的影响。

等式(1)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了市场经济中企业最基本的产权关系,是基本的会计等式。对于某一组织,任何时点、任何活动的发生都不会破坏这种等式关系,故称为“恒等式”。会计恒等式是账户设置、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基础。1.4.4 会计要素及会计恒等式概念的应用

我们以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来认识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的概念。世纪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贸易的公司。张明和李刚各自投资50万元资金注册成立了这家公司。注册成立后世纪公司开始了经营活动。它从某电子生产厂家购进5000件电子产品,每件的购进成本是150元,用于对外销售。当年共对外销售了5000件,每件销售价格300元。期间,公司支付经营场地租金、水电费等共30万元,支付员工工资等共2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共10万元。为来年扩大业务需要,世纪公司通过担保方式从银行借入资金60万元。第二年,公司又从厂家购进1万件电子产品,每件购进成本140元。由于与厂家建立了一定的信任,世纪公司从厂家进货中有2000件是赊账,可以在第二年支付。当年共对外销售了9000件,每件销售价格280元。期间,公司支付经营场地租金、水电费等共32万元,支付员工工资等共25万元,缴纳各种税费共15万元,偿还银行借款本息共68万元。年底,张明和李刚想从公司分些红。公司有没有分红能力,今年能够分红多少?这些都需要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而这正是会计系统所要提供的。

根据上述资料,会计系统记录并反映的世纪公司经营活动的情况如下:

根据上面记录所提供的信息,张明和李刚可以了解世纪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据此制定世纪公司的分红方案。1.5 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基础1.5.1 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也称会计前提,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据的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因素进行的抽象与概括,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发展的前提与制约条件。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特定的研究目的与对象,并建立起具有逻辑的、可验证的概念与方法体系,而这种具有逻辑的概念与方法体系都有一定的不需验证或者不能验证的假设或前提。会计假设或会计前提,是人们建立会计概念与方法等理论体系用于解释和指导人们日常会计信息生成、加工与报告等活动所做的限定和起点。会计假设主要包括内容如下。

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所反映的空间范围和界限。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会计信息系统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必须针对一个特定的、独立的或者相对独立的核算主体。

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法律主体,也可以不是法律主体,这取决于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会计信息的用途和需要。只有在一定的会计主体前提下,针对组织的某一活动所影响的要素确认才有了判断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可预见的将来,会计系统所反映的某一会计主体的活动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会计持续经营假设使会计信息处理原则与程序保持一致性与稳定性。持续经营环境下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者收入、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和非持续经营环境下是不同的。比如,在持续经营环境下对设备等固定资产应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在清算状态下则需要采用公允价值如市价、评估价值等。

3.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就是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某一会计主体的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会计期间,以便人们能够按照会计期间来衡量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会计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是会计上的递延、应计、预提、待摊等处理方法存在的基础。

4.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以货币为度量单位来计量某一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会计事项)的结果;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会计计量中其币值应该相对稳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其会计信息的生成、存储等按照复式记账的原理进行,而货币计量假设是复式记账的基础。1.5.2 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核算基础,是指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下,人们进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核算时所遵循的原则。会计核算基础主要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1.5.2.1 权责发生制

所谓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指会计主体在某一会计期间收入与费用应该以“发生”而不是以实际“收付”为基础进行确认,进行经营成果核算的一种会计核算原则。凡是本期已经发生或拥有权力获得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该负担的费用,不论相应的款项是否收付,都应该作为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进行记账;凡是不应该归属于本期的收入与费用,即使相应的款项已经收取或者支付,也不应该作为本期的收入与费用加以入账。1.5.2.2 收付实现制

所谓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指以收到或者支付现金的时间为标准来确认收入与费用,进行经营成果核算的一种会计核算原则。

按照权责发生制,交易和其他事项的影响应当在它们发生时,而不是当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收到或支付时加以确认,并且将它们在会计系统中加以记录,以及在与它们相关期间的会计报表中予以报告。按权责发生制编制的会计报表,不仅向使用者反映了涉及现金收付行为的过去发生的交易,而且也反映了将来支付现金的义务,代表将来可以收到现金的资源。因此,它有助于持续经营前提下评价会计主体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对未来经营成果进行分析预测。但是,权责发生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在某一会计期间基于其核算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不一致。当以会计核算的经营成果作为向投资者分红和缴纳税金的依据时,权责发生制下核算的某一期间经营成果与现金流的不一致有可能引起会计主体的财务困境。

从会计目标的角度看,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不仅要反映会计主体现在的经营成果,而且要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预测会计主体未来经营成果。在持续经营的环境下,权责发生制所确定的收益信息比收付实现制所确定的收益信息更有助于人们对会计主体未来经营成果的预测。因此现今世界各国的会计核算主要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

应用权责发生制进行经营成果核算,就会产生应计收入、费用和递延(或者待摊)收入、费用等概念。1.6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目标的实现需要会计系统提供高质量的有用会计信息。高质量的有用会计信息应该具备必要的特征。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认识,有助于人们判断会计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有用,也有助于会计系统对会计主体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怎样进行会计处理。1.6.1 可靠性

所谓可靠性,是指会计系统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生成、提供会计信息。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有用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真实反映其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以供使用者作为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会计信息可靠性可以进一步表现为客观性、中立性和可验证性等。客观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以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会计事项)存在为依据,不能无中生有,虚构经济活动的发生来编造会计信息;中立性是指会计系统提供会计信息特别是会计报表信息时要不带有偏向。如果为了达到预定的成果或结果,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列报,使会计报表影响了人们的决策或判断,那么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就不是中立的了。可验证性是指会计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事后进行核对、检验。1.6.2 相关性

所谓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相关性是会计信息有用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

会计信息相关性可以进一步表现为反馈作用和预测作用。当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证实、验证或者修正过去的计划、决策,则会计信息就具有反馈价值;当会计信息有助于使用者对未来的判断,从而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决策,则会计信息就具有预测价值。1.6.3 可理解性

所谓可理解性,是指会计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便于使用者阅读与理解。会计信息如果表达不够清晰、明了,其有用性就会受到影响。

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是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征相关联的,即不同的使用者对于会计系统提供的同样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认识有可能不同。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可理解性,要求会计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为对商业和经济活动以及会计有恰当的了解并且愿意花费适当的精力去研究信息的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所理解。当然,有些复杂事项的信息由于它们与使用者做经济决策的需要相关,尽管对于一般使用者而言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但是通过专业认识的帮助就可以理解,会计系统仍然应该提供这些信息并认为这样的会计信息具有可理解性。1.6.4 可比性

所谓可比性,是指会计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在不同会计主体或者同一会计主体不同会计期间之间可以比较。

会计系统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记录并生成会计信息时可能有许多会计处理的原则、方法(会计政策)可以选择。会计信息要有用,需要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即同一会计主体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不同会计主体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质量特征,不应混同于单纯的统一性。如果采用的会计政策不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会计主体就不宜继续以相同的方式核算某一交易或其他事项。当存在更具相关性和更具可靠性的备选方法时,如果会计主体仍保持会计政策不变,也是不适宜的。1.6.5 实质重于形式

所谓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会计系统对于会计主体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不应仅以表面形式或者法律形式为依据,而应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作为其处理的依据。

如果会计信息想真实反映它所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交易或事项的实质不总是与它们的法律或设计形式的外在面貌相一致。例如,企业将一项资产处理给另一单位,可以在文件中声称将法律所有权转让给该单位;然而,还可能存在协议,可以保证企业继续享有该项资产所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报告一项销售就不可能真实反映所达成的交易。1.6.6 重要性

所谓重要性,是指会计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反映与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会计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足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这样的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也具有重要性。但是重要性的质量特征更强调的是,会计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在发生遗漏或错报的特定环境是否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产生影响。如果信息的遗漏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所做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会计信息重要性的质量特征为会计系统能够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简化处理会计主体某些交易或者事项提供了依据,即会计系统对于会计主体的一些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其不按照保证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等质量特征要求进行的会计处理也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那么就可以进行简化处理。因此,重要性与其说是会计信息要成为有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倒不如说是提供了一个门槛或取舍点。1.6.7 谨慎性

所谓谨慎性,是指当处于某种不确定性或者存在风险的情况下会计系统提供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应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会计信息谨慎性特征要求对有可能导致会计主体资产贬值、费用增加的交易或事项,会计系统应该进行充分的估计并进行必要的会计处理;相反,有可能导致会计主体资产升值、收入增加的交易或事项,在没有获得可靠的证据前不应进行会计处理。1.6.8 及时性

所谓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在没有失去价值前提供。信息的价值与时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报告信息的过程中如果有不恰当的延误,信息就失去了其相关性。

会计系统需要权衡及时报告与提供可靠信息这两者的相对优点。为了在及时的基础上提供信息,往往在了解某一交易或其他事项的所有方面之前,就可能必须做出报告,这样就会损害可靠性。相反,如果要延误到所有方面都了解以后才予以报告,信息可能会相当可靠,但对于必须在事中做出决策的使用者来说,用处可能就会很小。为了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做出权衡,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最好地满足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需要的问题。在会计实务中,质量特征之间进行平衡或做出取舍经常是有必要的。通常来说其目的是在各质量特征之间取得适当平衡,以便达到会计目标。在不同的场合下判定质量特征的相对重要性,是一种专业判断的问题。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会计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与发展而不断变化与发展。现代社会,会计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是不同的,会计系统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来建立和组织的,是以会计报表作为会计信息的主要提供方式。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财务会计报表提供的是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所有者权益变动等通用的、总括的会计信息。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也是财务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会计系统记录经济活动(交易或者会计事项)就是要用货币的形式记录经济活动(交易或者会计事项)对会计要素的影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要素包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等,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等式关系。会计系统生成与提供会计信息需要建立必要的会计前提与假设,只有在一定的会计假设和前提下会计系统的建立与运行才能保持逻辑的一致性。会计核算的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当今全球普遍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系统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是不同会计环境下人们对会计系统提供会计信息目标的主观认定,要实现会计目标,会计信息应该具备必要的特征与要求。思考题

1.会计的本质是什么?应该如何认识会计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2.会计报表主要提供哪些会计信息?

3.什么是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存在哪些等式关系?

4.什么是会计假设?建立会计假设有什么意义?

5.什么是权责发生制?什么是现金收付制?核算与反映经营成果,为什么全球普遍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

6.什么是会计目标,它有哪些不同观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哪些?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什么意义?

7.什么是会计规范?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包括哪些?什么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练习题

1.每年春节期间,北京都会举办各式庙会,庙会上各种活动以及各种小吃摊点会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在短短的几天庙会期间,许多摊点都为摊主赚得可观收入。小张在鼠年春节来临前3个月,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了个体工商营业证,他将自己几年所积累的现金5万元投入到春节庙会的准备中。首先,小张通过竞拍花费4万元获得一庙会摊位经营特许权,获准出售家乡的风味小吃。他用了3500元购买有关材料来制造摊点,预计庙会结束时摊点的剩余价值为500元。另外,他用1500元买了许多一次性餐具并向供应商买进价值8000元的小吃原料。此时,他仅有现金5000元,无法完全支付供应商的货款。由于它与供应商有很好的个人关系和自身良好的信誉,供应商只收取了4000元货款,并允许庙会结束后即刻结算。如果卖不出去的原料可以退回,届时余款当即支付。由于小张的摊位位置优越,风味小吃深受欢迎,庙会期间他共获得10万元营业收入。在此期间,小张向庙会组织者支付卫生费800元,支付火炊等费用2000元。收摊时,小张付给两位雇来的帮手各3000元;还有成本价为700元的小吃原料尚未售出,需要退给供应商。要求:(1)根据上述信息说明一下小张在春节庙会上的经营情况;(2)小张在这次庙会期间赢利是多少?

2.小李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国内有名的大公司。工作了两年后他辞职了,原因是他感到公司的工作环境严重压制了自己的创造力。辞职后,小李利用自己的积蓄作为资本申请注册了一家创意策划公司。公司开业第二个月的有关信息为:(1)对外提供创意策划,获得劳务收入10万元,已收款60%;(2)收到客户上个月欠款2万元;(3)预收客户定制款3万元;(4)支付当月水电费1万元;(5)预付全年办公室租金12万元;(6)应付未付本月工资2万元;(7)支付上月所欠利息1万元。

要求:(1)请分别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来计算小李开业第二个月的经营业绩;(2)如何评价两种不同的经营成果。第2章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学习目的

本章主要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通过本章学习应:

⊙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含义与关系

⊙掌握复式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能够准确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

⊙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

⊙了解会计账簿的作用和种类章前案例与导引

假如你大学毕业后,准备和几个伙伴投资开办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由于软件开发公司刚成立,需要首先做建账的工作。结合本章学习的会计核算知识,描述一下该软件开发公司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大致有哪些?应该开设哪些基本会计科目与账户?应该如何建账?

会计系统需要应用一系列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对各项经济业务数据进行归类、加工、汇总,以生成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审核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等。本章将主要介绍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等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2.1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设置2.1.1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定义

会计系统要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核算,首要的任务就是对会计核算的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尽管会计要素已经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分类,但是几个简单的会计要素仍不能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不能满足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多样化需要,因此还需要在会计要素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分类。

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按照经济内容所做的进一步分类。例如,对于资产要素,按照流动性的不同进一步分类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等;流动资产中按照经济内容的不同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等;而货币资金可以进一步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照经济内容所作分类的名称或标志。要对经济业务产生的原始数据加工成有用的会计信息,还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登记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

账户就是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