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小病有小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6 10:23:43

点击下载

作者:裴胜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儿小病有小招

小儿小病有小招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小儿小病有小招作者:裴胜排版:KingStar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01ISBN:9787553769554本书由北京凤凰联动图书发行有限公司(预付加分成整体)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家长多用心,孩子少生病

我做医生已有20余年,接诊的孩子不计其数。这么多年问诊中我发现,来找我给孩子看病的家长,绝大多数都自认为在照顾孩子上特别尽心,日常照护上就怕孩子冻着、累着,有点儿毛病就要带着孩子上医院,饮食上好吃的好喝的全都尽着孩子,什么营养丰富给孩子吃什么,只要是孩子爱吃的东西,家长从不吝啬。然而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甚至会南辕北辙。

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至少跟我小时候比起来,生活日用、食物种类都极大丰富。可是你要说今天的孩子更健康,那可真未必。

就拿积食来说吧,我父亲也是儿科医生,他说以前根本没这么多积食的孩子。我自己也明显感觉到,刚做医生那会儿,也没这么多因为积食来看医生的孩子。

西医会把孩子生病的原因归咎于细菌、病毒,或者是肠道的菌群失调等。但从中医的角度看,其实真正的元凶是我们自己,是家长们对育儿知识、养生知识了解太少,无形中为孩子患病创造了条件。

很多家长不懂得合理地去喂养孩子,不懂得养护孩子的脏腑,导致孩子的身体发出抗议与提醒。给孩子吃得好就真的可以了吗?不是这样的。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清淡适量,这才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就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这是经历了千年检验流传下来的经典,在今天尤其适用。

这个道理,我经常会讲给患者家长听。我真的希望家长们能够掌握一些中医育儿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孩子预防很多疾病,而且在孩子头疼脑热时,还可以第一时间处理,让孩子少受很多罪。

要是你已经为人父母,肯定知道养孩子有多不容易,感冒发烧闹肚子,那简直太常见了。其实孩子得了这些常见的小病,不用总往医院跑。对于这些常见病,能外治不要内服,能看中医就不要用西药。大家只要学会一些管用的小妙招,用食疗、外洗、推拿等方法,就可以安全有效地帮孩子祛除病邪。

很多人有误解,以为看中医就是吃中药,其实中国传统医学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在悠久的历史中,它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发展出了一整套中医传统疗法,从药疗到食疗,从推拿到针灸,建立起了一个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其中有太多宝贝,可以非常安全地呵护我们的健康。

正所谓“衣烂从小补,病从浅中医”,治病最好的时机就是在刚刚发现、症状很轻的时候。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家长才有可能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而且,孩子很多时候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要求家长学会细心观察,帮孩子提早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我衷心希望,广大家长能够用心了解我在书中讲到的这些防病、治病小常识,如果能够因此让孩子少生病、少吃苦,我也就心满意足了。第一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真正有心的家长,会通过不断学习和细心观察,让孩子远离疾病,健康成长。养好脾肺肾,孩子长健康

在门诊上,我经常会听到候诊的家长们这样交流:“我家孩子从小就老生病,每个月至少跑一回医院。”“我家宝宝小时候还好,自从去了幼儿园就不行了。” “我这孩子以前在老家挺好的,来到这儿以后怎么就变得爱得病了呢?”“我家贝贝上次得肺炎在医院输了5天液,从那以后就老是感冒,也没以前吃饭多了。”……

同为家长,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扰呢?中医典籍《黄帝内经》里面说:“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儿科之圣”宋代医家钱乙在其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里也提到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也就是说,孩子出生后,就像一棵小树苗,身体虽然已经长成,但是还没有充实和坚固;孩子的机体功能也在运行,但是没有成熟和完善。孩子的脏腑娇嫩,抵御病邪的能力比较弱,处在一个稚弱的阶段,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和机能都会不断地充盛、完善和成熟。因此,孩子小时候,家长调护方法稍有不当,就会陷入反复生病的“怪圈”。特别是肺、脾、肾三脏,最容易出问题。

肺脏是负责呼吸和主气的,还有保卫于外和防御病邪的作用,但是越小的孩子肺的功能越弱,家长可能稍不注意,孩子就开始感冒发热流鼻涕,甚至咳喘了。

有时来门诊看病的孩子会穿得很厚,天气刚开始变凉,大人还穿一件长袖的时候,就已经给孩子穿得里三件外三件了,甚至毛衣也套上了。有的家长觉得,给孩子穿得严严实实的,不让孩子吹一点风,这样就不会生病了,而这样做真的对吗?

咱们的老祖宗早在《诸病源候论》里就说过“不可暖衣”:“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中医大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里也说:“不可令衣厚……儿衣绵帛特忌厚热,慎之慎之。”

可见,越是穿得多孩子越爱得病。因为孩子穿得太多,容易生内热,变得筋骨软弱,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就像种在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对寒冷的耐受能力差,容易出现反复着凉、感冒发烧这些外感疾病,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妈妈抱怨“同样的条件,人家的孩子都好好的,我们家都这么小心了,还老是感冒”的原因。

除了容易穿出问题,孩子也容易吃出毛病,这主要跟脾有关系。脾胃是后天之本,作用是运化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身体所需要的精微。孩子的脾脏运化功能稚弱,易饥、易饱,饮食稍有不当,就会损伤脾胃,出现厌食、呕吐、泄泻、积滞等现象,严重了还会百病丛生。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能吃是好事,只要孩子肯吃,就使劲地喂,孩子不肯吃,连哄带吓地想办法也给喂进去。所以,这几年看到积滞的孩子特别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小婴儿积滞、拉稀便秘的实在为数不少。

还有的孩子老生病,是乱吃药害的。一有点儿感冒咳嗽的先兆,家长就心急地给孩子吃各种苦寒伤脾胃的药物,时间久了,孩子的脾胃就变得越来越差了。这时候家长又开始急了,我家孩子是不是就是脾虚啊?

中医讲望闻问切,一般脾虚时间长的孩子,小脸黄黄的,眼睛下面一块儿会发青,有的孩子像长了小眼袋一样,有的孩子爱流口水,还有胆小黏人爱哭闹,都是脾虚的表现。

脾是后天之本,孩子脾虚就很容易生病。喂养不当是很大的一个原因,现在人工喂养或者混合喂养的孩子比较多见,宝宝喂养的时候如果掌握不好喂奶量、奶粉的稀稠,或者不能随月龄正确调整奶量,都会损伤孩子的脾胃。

还有的孩子是辅食添加太晚,或者太急,不能掌握正确添加辅食的方法。很多孩子的偏食就是添辅食的时间不及时、品种不多造成的。添辅食的时间要适宜,一般五个半月就可以加点米粉、菜汁、果汁、蛋黄泥、菜泥、果泥什么的,种类可以多一点,但一开始量要少,不能操之过急,要让宝宝养成循序渐进的饮食习惯。

除了肺和脾,孩子的肾也容易出问题。大家别误会,与成年人不同,孩子很少和成人一样肾虚,但肾脏是孩子的先天之本,负责骨骼发育和生殖功能,宝宝长牙慢、囟门闭合晚,大一点的孩子爱尿床都是与肾密切相关的。

既然肾是先天之本,好多准妈妈就要从怀孕的时候注意调护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胎儿期保健很重要。中医讲“胎养以保其真”,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依赖的全都是孕妈妈的气血滋养,妈妈的气血充盛,孩子就安康;有的孕妈妈孕吐特别严重或者孕期情绪波动特别大,导致气血不足或不畅,宝宝就会胎动不安,易患一些先天不足的疾病。

所以,孕妈妈们要保持心情愉悦,饮食健康合理,动静劳逸结合,切勿滥用药物保健品,这样宝宝才能先天之本充盛,身体健康,智力聪颖。

在这里想要提醒大家一点,孩子虽然肾常不足,但是各类补品保健品是不能乱吃的。有的老人疼爱孩子,从小给孩子吃各类补品,认为给孩子多补一补,身体会更强壮,孰不知很多补品保健品内激素含量过高,后果是孩子们性早熟的越来越多,给孩子带来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危害,此类报道屡见不鲜,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病了莫要乱投医,提升免疫力靠自己

虽说放开二胎了,但还有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宝宝,孩子就是家里最重要的宝贝,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孩子一旦有了一点小毛病,很多家长会立刻就医,让孩子第一时间吃上药,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觉得,只有吃了药,孩子的病才能好。这样到底对不对呢?

有一次,我的一个老邻居的女儿,带着她四岁大的孩子来找我,要我帮忙看看,开点好药给孩子。我赶紧问孩子怎么了,她说孩子咳嗽,去了医院,医生看了以后说没事,什么药也没开。她觉得不放心,认为医生是见怪不怪,对孩子的病不重视。

我先了解了大体情况,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孩子咽部没有充血,两边肺的呼吸音也是干净的,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再继续问孩子咳嗽的具体表现,孩子妈妈说上个月孩子得过一次肺炎,在医院住了10天才好,今天早上起来孩子一边喝牛奶一边看电视,看到好玩的地方,孩子忍不住咯咯地笑了一阵,然后就连着咳嗽了一阵子。

很明显,孩子这是呛奶了,这种咳嗽其实是一种生理反射的自我保护现象。单单只有这个问题的话,确实不需要用药。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咳嗽都要见咳止咳,只有当孩子的咳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比如细菌性肺炎,才需要抗生素等药物出马。

大家别觉得这位妈妈大惊小怪,这样的家长现今并不少见。孩子一有点感冒发烧、咳嗽腹泻之类的小病,家长们就恨不得立刻让医生开最好最贵的药给孩子,认为只有吃了最好的药,孩子才能好得快。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病了,只有输液才能管用,看病的时候就会强烈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

的确,依靠药物的强制性作用,通常能迅速缓解病情,比如让孩子的体温快速降下来,止住咳嗽,但这对孩子机体功能的恢复没有积极的作用。

孩子出生时,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免疫力,至少可以维持6个月左右。半岁以后,孩子自身的免疫功能开始逐渐建立,免疫功能从建立到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到1岁时,孩子的免疫力水平大约只相当于成人的60%。到3岁时,孩子的免疫力只相当于成人的90%左右。所以,半岁到三岁之间,孩子的免疫力比较低,同时也是免疫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假如这一时期乱用、滥用药物,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免疫系统的平衡与发育,不仅使孩子更容易生病,而且对孩子一生的健康都可能会有影响。

孩子健康防护的根本,肯定不是靠吃药的。临床中总会见到这样的孩子,反复输液以后,脾胃变得虚弱,体质越来越差。前几天就有个家长来抱怨说:“我这孩子从小吃饭挺好的,去年去医院输过两回液后,开始变得不爱吃饭了,现在一年了没长个儿,体重也没怎么长。”

中医认为,静脉输液用的液体都是属阴的,性寒凉,反复输液,容易对孩子身体的阳气造成损害,长期累积下来,损伤孩子的肺脾肾三脏的阳气,影响孩子的胃口,孩子就会出现不爱吃饭、吃了不消化、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孩子免疫力下降,抵抗力越来越差,孩子就更加容易得病,陷入反复生病反复输液的怪圈。

其实,孩子的感冒发烧、咳嗽、腹泻这一类的常见病,在很多情况下是不需要用药解决的。

就拿感冒来说吧,90%的感冒是由病毒感染造成的,抗生素对病毒感染并没有什么作用。在没有并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不需要用任何抗生素。可是很多家长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就上抗生素,甚至有的家长一味要求给孩子用好药,不管大病小病,都要用贵的、新的抗生素,这样特别容易造成孩子的身体产生耐药性,还可能导致孩子机体内菌群失调,腹泻,甚至出现真菌感染等症状。因此,孩子生病了,吃药一定要慎重,2岁以下的孩子,尤其不要随便吃感冒药。

一般来说,大家只要注意科学护理,很多孩子的疾病不必通过吃药来治疗。而且,如果平时注意预防,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像对待成人一样给孩子吃药,反倒很容易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隐患。当然,这也不是要求家长不给孩子看病,有病了就在家扛着。孩子出现问题,及时就医,医生会做出最适当的判断。不管中医西医,对症了就是良医

前两天,有个朋友带着孩子来找我,说孩子反反复复咳嗽3个月,自己想尽了办法,该用的药都用过了,咳嗽还是断断续续,时好时坏,让我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我这位朋友的妻子就是一名儿童医院的大夫,不过是皮肤科的。他说孩子一感冒就吃药了,后来打喷嚏、流鼻涕这些症状好了,又开始咳嗽,治咳嗽的药也吃了,开始吃的是西药,后来效果不好,也试着给孩子挑了两种中成药吃,结果也不管用。

我问了下孩子生病的大体过程,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药不对症。比如说在咳嗽初期,孩子的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是应对炎症、排出痰液这些病邪的本能方式,这个时候给孩子用含有镇咳成分的药,病邪排不出去,被抑制闭塞在体内,所以孩子咳嗽老是不好。后来他们给孩子用了有清热作用的中药,也是不对孩子的症。

我建议他给孩子停服之前所有药物,根据孩子情况,开了三剂中草药,告诉朋友煎给孩子服用,三天后他打电话过来,说孩子好了很多,又开了三天,后来又用中药调理了一段时间,孩子痊愈了。他特来表示感谢,和我说:“以前觉得中医就是慢慢调理的,想不到关键时刻还是中医管用啊。”

我对他说:“话不能这么说。不管是中医西医,大家都是治病救人的,各有所长。关键是你要对症下药,因证施治,用对了才行。”

很多人的确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中医是调理慢性病的,中药是治本,西药是治标。一遇到孩子发热、咳嗽、腹泻等常见病,家长认为必须使用效果立竿见影的药物,往往选择给孩子吃西药。觉得西药效果不好了,又转投中医。吃什么药让孩子的病好了,就认为什么药好。我这个朋友就是典型例子。

其实,中医西医、中药西药有它们各自的优势,关键是要用得对,不要盲目听信“中医药效慢”这样简单粗暴的结论。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很多家长都陷入了这样的误区,导致孩子一生病就滥用西药,这是无论中医西医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我曾看过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一篇报道,说大多数西医感冒药都含有15种危险成分,而儿童常用的69种感冒咳嗽药的研究显示,这些药对治疗疾病没有明显效果,却会出现过敏、影响睡眠以及引起幻觉等不良反应,最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孩子死亡。

所以,我特别想跟大家澄清这一点,中医不是见效慢,只要用对了,它不仅不良反应小,而且标本兼治,既能祛除在表的病邪,还能扶正固本,防止反复发作,所以被称为“绿色疗法”。

对于反复发作的一些慢性病,如厌食、遗尿等病症,西医并没有良好的解决办法,中医却有独特的优势。对于孩子常见的一些急症,中医也越来越显现出其特色。

明代大医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小儿则》里形容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就是说孩子活力充沛,生机旺盛,一般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基础病的影响,七情的干扰也比较少,所以发病之后,只要选用的中药或治疗对症,就会表现出比较强的生命力和恢复能力,对中药等治疗的反应比较灵敏,病情好转的速度也比较快,疾病治愈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信赖中医,得了急症来看中医的孩子也不在少数。治疗小儿常见病,中医效果不输西医

我认识一个有双胞胎男孩的妈妈,她一直对中医感兴趣,特别相信中医,平时没事就会在家研究一些中医方面的书,儿子如果生病了,她都能及时地发现苗头,并马上用中医的一些小方法进行调理,不让其继续发展下去。孩子一般的小毛病她常常自己就能解决,不能解决的,会到我这里来,我根据情况,或给中草药,或推拿,或刮痧,方法不一,效果都不错。“如今我这俩孩子都六岁了,从来没有吃过西药、输过液。”在门诊其他家长羡慕的眼光中,这位妈妈自豪地说。

在门诊上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家长带着孩子一进门,就自报家门说“我是××推荐过来看的”“我儿子和你上次看的××是幼儿园同学”。很多家长是因为孩子在我这里看好了一次病,特别是那种在西医院治疗一段时间最终仍解决不了的病,从此便对中医由半信半疑转为心服口服,成为中医的“粉丝”。不仅自己家孩子病了坚持看中医,还会推荐介绍邻居、亲戚、朋友及同事的孩子过来。

我知道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很多人对中医存在误解。其实,中医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它是我们老祖宗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是从实践中来的,一直流传到现在。作为伟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绝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不科学。

从发展过程来看,西医更多是先在实验室里研究,然后再用到人身上。中医却是一开始就在人身上验证,几千年来一代一代传承至今。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中医不仅可以和西医一样治疗疾病,还能解决一些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过对小儿病来说,中医现在最被家长看重的一点,就是没有不良反应。

从小,父亲和师公就常常跟我讲,中医的特点是简便廉验。“简”是说中医诊疗过程相当简单,不需要太多复杂且没有必要的检查。有的家长经常会说,孩子生病一到了医院就要抽血,还要拍片,看着孩子受折腾,每次都心疼得不行。虽然中医现在可能也会用到这些常规的生化检查,但目的性更强一些。而且我们中医是尽量采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法,相比西医的一大堆检查,要简便得多。所以,古代的名医经常在家里就可以诊病救人,因为需要的设备少,但西医通常不可以。“便”是指中医取材及采用的治疗手法方便。今天大家可能觉得中药不常见,但在古人的生活中,中药材很多是就地取材,来自大家的日常生活,采集方便。现在我们在中药店也可以很方便地买到所需的药材。有的家长又会觉得给孩子熬中药麻烦,但药店可以代煎,市面上也有各种煎药锅,大家早已不用烧火守在炉灶旁了,熬药并不麻烦。“廉”是指中医治疗费用相对低廉。经常奔波在医院的家长们都知道,找中医看病便宜,开药少。美国总统的医疗顾问方励培先生做过一项研究,结果证明,中医介入医院治疗后,住院时间可以减少一半,费用也减少了一半。“验”就是说中医效果好。孩子处于生机旺盛、经络敏感的人生阶段,对中医治疗的反应特别灵敏,除了中草药外,推拿、刮痧、熏洗这些方法,对于解决孩子的常见病见效都比较快。只要对症,有时效果甚至立竿见影。

另外,中医还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能在疾病的萌芽阶段发现苗头。孩子刚刚有身体不适,西医还检查不出问题的时候,中医就能通过安全、有效又简便的方式解决,这是中医思维的一个特点,就像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所说的“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所以,聪明的家长自己学一点基本的中医育儿知识,就能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孩子身体敏感,小招常显奇效

家里有孩子的人应该都有感触,带孩子时,苦啊累啊都不怕,就怕孩子生病。一旦孩子生病了,哪怕只是有点风吹草动,很多父母就立马慌神了,即使是半夜都要赶往医院。

所以,我在任何时间都会接到亲戚朋友或者他们介绍过来的朋友的求助电话,电话内容不外乎是孩子病了,恳求我帮帮忙。事实上,有的孩子确实需要立即送医,但有的孩子问题并不严重,父母如果懂点简单的中医育儿知识的话,可以在家很快解除孩子的痛苦,关键是,这样还能抓住治疗疾病最有利的时机。

有一次我在外地讲课,晚上刚要准备休息,有位家长带着3岁的孩子到我住的地方找我。孩子腹泻10多天了,每天有十几次,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二十几次。在西医院治疗过一段时间,开始用的是抗生素,后来就是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一直没见好。家里人急得没办法,听到别人推荐我,就连夜赶过来找我。

当天夜里我给孩子推拿了一次,第二天早上又推了一次,效果很明显,孩子腹泻次数马上少多了,胃口也好了很多。我后来又给孩子调理了3天,孩子腹泻完全好了。临走的时候,我教给孩子家长一些调理脾胃的手法,让他们继续给孩子调理一段时间。孩子家长特别高兴,带着当地大包小包的特产赶到机场为我送行。

我给孩子推拿时,用的一个手法就是补大肠,孩子大肠穴的位置是在食指的桡侧(外侧),从食指尖到虎口的那条直线上,补法就是从食指推到虎口,主要是止泻的作用,可治疗腹泻。如果反过来,从虎口推到食指尖,就是泻法,有通便的作用,可治疗便秘。孩子的身体和手上的穴位很敏感,方向一定不能记反了。否则,可能会加重孩子的病情。

前几天我还用食疗的办法,调理好一个反复感冒的孩子。这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一星期感冒一次,基本成了医院的常客,连医院挂号处的人都认识他们母子了。妈妈为了照顾孩子,辞掉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在家当起了全职妈妈。可是,孩子感冒、得肺炎的次数还是没有减少,甚至一吹点儿风就感冒,有几次还出现过高热惊厥。一咳嗽起来,两三个月都好不了。孩子动不动就生病,从小到大药没少吃,可就是不见效,全家人为了孩子真是操碎了心。

我见到这个孩子时,他看上去特别瘦弱,有种弱不禁风的感觉。而且,虽然是小孩,下眼袋却很明显,和大人长的那种一样,我判断这孩子属于正气不足的情况,脾胃较弱,加上经常吃一些苦寒的药物,脾胃更加受到损伤。而且每次生病之后,家长觉得孩子身体亏空了,就想尽办法弄好吃的给孩子补身体,孩子吸收不了,只能积在脾胃里面。时间长了,孩子的身体状况就受到了影响。

我建议这位家长每天给孩子用怀山药加鸡内金煮水喝。除此之外,最关键的是要纠正孩子的饮食习惯,因为这个孩子的问题与家长的喂养不当有很大关系。大概半个月的时间,孩子体质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之后我又建议家长用怀山药加薏苡仁煮水给孩子喝一段时间,家长的反馈非常好,孩子慢慢开始长肉了,身体素质也变好了,不再是风一吹就感冒的那个病娃娃了。

上面开出的食疗方里最重要的是怀山药,怀山药健胃养脾的效果非常好。有人喜欢用山药干,有人喜欢用鲜山药,两者的作用是差不多的,干山药更容易保存,鲜山药口感更好。给孩子调理身体时,可以每次用100克左右的怀山药熬水,大概熬30分钟到1小时之间,熬的时候,可以放点冰糖进去。熬好的山药水,可以代替孩子平时喝的水。但大家要记住,孩子感冒发烧时,暂时就不要喝了,在感冒的后期或者平时都可以服用。小病及时治,孩子不受罪、好得快

在孩子生病这个问题上,我发现家长们的表现可以分为完全相反的两种,一种是特别谨慎小心的家长,孩子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就开始特别紧张,神经一直绷得紧紧的,看不得孩子有一点不舒服;还有一种家长特别粗心大意,神经比较大条,好像什么都能看得过去,直到觉得孩子必须得看大夫了,才开始着急。这两类家长的做法我们都不提倡。

我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案例。有一次,一个年轻时尚的妈妈带着5岁的女儿来我的诊室。她对我说,最近发现女儿比同龄的孩子个头儿要矮很多,担心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其实,小女孩一进诊室,我就发现她小脸黄黄的,下眼袋比较大,头发稀疏没有光泽,个头儿小小的,看起来特别瘦弱,这孩子是典型的脾虚证。

我问这个妈妈:“孩子是不是平时特别爱生病?”孩子妈妈连连点头:“是啊,这孩子可让人操心了,幼儿园每一波感冒都有她。”

孩子妈妈继续说孩子从小就不爱吃饭,她也没当回事,觉得小女孩瘦就瘦点儿,只要精神好就行了,没想到这一年都没怎么长个,跟其他同龄小朋友站一起,明显矮一截。

这位年轻妈妈就是觉得孩子不爱吃饭是小事,没有给予重视,孰不知孩子后来出现反复感冒、体重不增加等情况,都与孩子脾胃出问题有关。问诊之后,我开了中草药给孩子,又让年轻妈妈坚持给孩子捏脊,几个疗程下来,孩子的胃口开了,个子慢慢长上去了,脸色也慢慢好看了,也就不再反复生病了。

不爱吃饭,看起来不是什么事儿,算不上是病,但这位年轻妈妈如果在最开始阶段没有放任孩子这个小症状的发展,后面问题的解决就会更容易一些。

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点小火星,如果不去管它,将来就可以烧掉大片的原野。这个火星好比是孩子身体上的疾病,而草原就相当于孩子的身体。当疾病只是一个小火星的时候,灭掉它很容易,哪怕只是吹一口气,它可能就熄灭了。但如果成了燎原之火以后,想要再熄灭它,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小病如果放任它发展,也会变成相对较大的病,给治疗带来困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消除。而且消除以后,也会给草原带来一定的损害。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多留心观察孩子,一有不对劲的地方,就赶紧找原因,抓住最好的时机把病邪消灭在萌芽阶段。

给大家举个例子,这些年过敏性哮喘的孩子越来越多,除了与环境污染有关之外,有很多病例都与家长不够重视有关。一开始孩子只是反复地流清鼻涕、打喷嚏,还老觉得鼻子痒,动不动就喜欢揉鼻子,这很可能是过敏性鼻炎的表现。这时家长如果及时去控制它,积极给孩子治疗,不让它发展下去,很可能就不会演变成哮喘。但是很多家长没有引起重视,把它当成普通感冒对待,结果孩子的过敏症状越来越严重。一旦确诊是哮喘以后,治疗就相对复杂了很多,孩子也会遭受更多的痛苦。

我们中医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见微知著,意思是从表面很细微的症状里,解读出它背后的问题。其实,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有先兆的,只是平时我们疏忽了,没有观察到。所以,假如你真的爱孩子,就要做细心的父母,见微知著地观察孩子,用中医的智慧养育孩子,这对他的健康大有帮助。爱学习的父母是孩子最佳守护神

我有一个远房表姐,她家有一个6岁的小外孙。每次这个小外孙一生病,表姐的女儿,也就是表外甥女,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我。

有段时间,我这个小外孙生病的次数还挺多,在又一次帮孩子解决问题以后,她半开玩笑地对我说:“您可真是我家宝儿的守护神。”“这守护神啊,不应该我来做,你们当家长的,才应该是孩子真正的守护神呢!我给你推荐几本中医育儿书吧,你晚上少看会儿电视,抽空研究一下中医育儿知识。”我对她说。

我这个表外甥女说:“我不需要研究这个,只要有你在,我每次找你就行了。”我告诉她:“这你可错了,孩子最好的守护神就是自己的父母,我只能在孩子已经出现问题的时候去解决问题,而你如果能学习一些育儿知识,是可以让孩子不生病、少生病的。”

大家自己想一下,每天与孩子相处时间最长、最了解孩子的是谁?又是谁最早能有机会发现孩子的问题呢?

答案是孩子的父母。即便朋友圈里有个医术非常厉害的医生,你每次都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他,但是他也不可能全天守候在孩子身边,他只能在你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被通知到。就算是国外的那种私人医生,也做不到贴身跟随。

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其实很短,更多的是在孩子生病以后,而这个时候,对孩子的病情发展来说,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间,所以医生和父母都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才能恢复孩子的健康。

生活中经常会有父母说,同样的环境,为什么人家的孩子就很少生病,我家这孩子就老爱生病,刚好了没几天,就又接着下一波?其实,我想说,问题不一定完全在孩子身上,那些看起来不爱生病的孩子,他们的背后也许就是勤于学习的家长。

就好比说,我们去别人家做客,看到人家客厅的花养得好,回去看看自己家,同样品种的花就觉得没有人家的好,这一定是花的问题吗?主要的原因,很可能在于养花的人——你是不是会养花;花出现了细小的问题,你是不是知道意味着什么,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如果把别人家里养得特别好的花移植到自己家里,未必也会那么枝繁叶茂。养孩子也是同样道理。

还有的情况是,孩子给家里老人带的时候,不经常生病,而一旦回到父母身边,就变成了老生病的孩子,父母也觉得特别闹心。这是怎么回事呢?

环境的变化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老人可能比父母了解更多的育儿知识,观察孩子心会更细,往往在孩子发病的最初阶段,就已经用一些传统办法解决了疾病。

而年轻的父母欠缺经验,而且不经常带孩子,对孩子的习惯没有那么熟悉,观察也没有老人仔细,所以等到孩子真正出现问题了再去解决,反复下来,当然会觉得特别费心费力。

听说前一段时间,网络有些文章在黑“老人带孩子”,觉得老人会把孩子带得比较“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在这里想说一句题外话,老人带孩子的过程真的非常不易,年轻人一定要学会感恩。

再来说我那个表外甥女,听了我苦口婆心的劝告之后开悟了,向我要了两本中医育儿书,在家慢慢学习,有时还打电话和我探讨,逐渐地,她自己也能在家处理一些孩子的小问题了,有时候还会带着喜悦的心情向我汇报成果,比如她怎样在孩子刚刚生病的阶段,用一些小方法和孩子共同作战,战胜了病邪。

最关键的是,我那个小外孙的体质也明显改善了,以前幼儿园每一波的感冒几乎都有他,在妈妈学习了育儿知识以后,他生病的次数越来越少,已经很长时间不用跑医院了。

养育孩子就是这样,当你用心学会了一些知识,获得了养育孩子的技能和智慧,就可以欣慰地看着孩子茁壮成长,自己家的“花”枝繁叶茂。四原则坚守,健康宝宝轻松有

几乎所有带孩子看病的家长,临走之前都会问我这样一些问题:“裴大夫,我们孩子回去以后该注意些什么?”“等孩子好了以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这些都是有心的父母。的确,孩子的很多健康问题,都与父母护理不当脱不了干系。

想必做父母的人都有感触,不管孩子出生之前准备得有多好,一旦孩子降临到这个家庭,自己真的为人父母了,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手忙脚乱。尤其是孩子一生病,更是惊慌失措、无所适从。老人的经验、保姆的育儿理论有一些道理,但是也不能完全听信这些口耳相传的经验,毕竟育儿时间、环境都有差异。下面我来给大家谈一谈让孩子不得病的几个原则,可能会对大家有帮助。吃得对,而不只是吃得好

现在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少会有孩子存在吃不饱的问题,家长恨不得每天都把全世界最好的给孩子。比如说,有的孩子喜欢吃奶油蛋糕,家长就经常买,由着孩子吃,看孩子能吃就高兴,结果孩子吃多了,脾胃受到损伤开始罢工,就会出现食欲不振、不肯吃饭、抵抗力差、反复感冒等一系列的问题。

再比如说,大部分孩子爱吃甜食,有的家长不加以约束,让孩子吃很多甜食,从而使孩子出现“甜食综合征”,具体表现是动不动就情绪激动、容易激惹、哭闹、发脾气。所以,如果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好带,也要反思一下这方面的原因。

还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从小吃一些补品,比如花粉、蜂王浆、冬虫夏草,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营养口服液。他们觉得这都是好东西,给孩子多补一补,孩子会聪明、长得更好,结果导致近些年来很多孩子开始出现性早熟。原来,这些所谓的“补品”都含有一些性激素在里面,甚至是促性腺激素类的成分,干扰了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拔苗助长”的后果。

所以说,孩子如何吃是很有讲究的,要仔细讲起来一本书都说不完。在这里我只能给大家说一些根本原则,那就是给孩子吃的东西,不能太精细,食物要多样化,让孩子适应不同口味的食物,以五谷杂粮为主,吃应季的瓜果蔬菜,注意荤素搭配,经常变换花样,通过食物的组合相互借味,利用食物的颜色和形状吸引孩子,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件有意思的事。通过合理的营养搭配,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最大的助力。

另外,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挑食,这一点家长是有责任的。除了多变花样,尽量把食物做得可口以外,家长还要给孩子做榜样。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自己就不能在孩子面前挑食,要在餐桌上起表率作用,大人吃得津津有味,就会把孩子的胃口勾出来,就像美食广告,我们看完以后会顿觉饥饿感丛生,馋涎欲滴。“春捂秋冻”穿衣法“春捂秋冻”是民间的一个说法,每当冷暖交替的季节,大家应该经常能听到老人说这句话,意思是说到了刚刚开始变暖的春天,不要着急脱掉身上的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觉得冷,就立刻一件一件地套棉衣,严严实实地捂着。

中医大夫都知道这样一句话,“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适当地冻一点,对身体的健康有好处。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年轻漂亮的妈妈穿的是小开衫,爸爸是长袖衬衣,孩子已经穿上了外套加毛衣。摸一摸孩子的脖子和手心全是汗,这样穿,孩子反而更容易着凉感冒。

前些天,听年轻同事们讲了个网络上流行的小段子,说天气刚刚变冷,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穿着毛衣或两件单衣,只有一个小女孩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老师问她是不是觉得特别冷,小女孩抬头望着天空,说了这样一句话:“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我冷。”

故事可能是假的,但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冷,虽然孩子的产热能力要稍微差一些,但一般只需要比大人多穿一件就可以,摸一下孩子的手,不冷也不出汗正合适。给孩子添加衣服也不可以操之过急,在秋冬季节,加上去的衣服一般不宜再减下来,最后捂得越来越厚,孩子活动量大,也容易出汗,如果不及时换上干爽的衣服,就很容易感冒。

春天也是同样的道理,天气变暖后,妈妈们可以自己先把衣服减掉,适应一两天,如果不觉得冷,就可以考虑给孩子减了。当然还是那个原则,孩子身上的衣服要比大人多一件。远离手机

现在的父母一遇到孩子哭闹,都有一个“撒手锏”:把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塞给孩子,孩子立马止住哭声。但是,手机等电子产品虽然能有效安抚宝宝,却也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经常使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出现睡眠紊乱等问题。家长都知道,经常玩手机对孩子视力会有不良影响。事实上,过早接触各种电子产品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影响更大,主要是容易限制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不管是从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来考虑,父母最好让各种电子产品远离孩子的视野,我们要学会转移孩子的视线,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开。当孩子对手机、平板电脑形成依赖时,一定不要纵容孩子,不要心软,不能孩子一哭闹就满足他们,当然也不能一味责骂。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到户外去参加体育锻炼,与同龄小朋友交往,拓展孩子的视野和兴趣。学会做聪明的父母,用巧妙的方式改变孩子的坏习惯,这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多接地气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了,但是有的方面跟以前比欠缺很多。我记得我小的时候,经常会和小朋友一起到郊外去捉迷藏、捉蚂蚱、捕蜻蜓、玩泥巴。

而现在的孩子除了上学的时间,周末的闲暇几乎都被各种辅导班占据,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学开始就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学习班。所以,现在的孩子们没有自己的时间,天天行走在水泥地和高楼大厦之间,失去了与大自然亲近的权利,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无疑是不利的。

为什么现在孩子患过敏性疾病的特别多呢?除了城市里空气污染以外,与孩子长期缺乏与自然界的接触也有一定关系。中医有“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接接地气。所以,家长们不妨经常带孩子去郊外走走,去接触一下大自然的泥土和植物,认识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及各种小动物,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第二章治风寒感冒,宜温补阳气孩子患风寒感冒,或因免疫力低,或因天气变化太快。此时,除了需要给孩子温补阳气、驱赶风寒之邪外,还要给孩子及时增减衣服。在平时,家长应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御寒能力,提升孩子免疫力。辨寒热:风寒感冒vs风热感冒

感冒是孩子最常见的疾病,几乎没有孩子没得过感冒。按照中医的观点,感冒也是分好几个证型的,辨清寒热最关键。如今市面上的感冒药琳琅满目,一旦寒病用了热药,热病用了寒药,都会加重孩子的病情,导致孩子感冒拖拖拉拉不好,或者病后损伤脾胃。

有人会说,孩子只有冬天才会有风寒感冒,所以暑天孩子感冒了,肯定都是风热或者暑热型的。其实不然,风寒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尤其是现在生活环境改变了,夏天空调吹得多,出现风寒感冒并不罕见。如果在风寒感冒的初期及时识别,给予恰当的处理,是可以有效防止风寒感冒变严重的。

那么,怎样才能确定孩子得的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呢?这要看宝宝全身的症状和局部的表现,下面跟大家简单讲一讲。

一般来说,孩子如果怕冷比较明显,发烧不明显,身体发紧,身上没有汗或者汗发不出来,流的是清鼻涕,咽喉部不红肿,但是嗓子发痒,舌苔偏白,这都是风寒感冒的表现。

如果孩子发热比较重甚至高烧,怕风,身上汗多,鼻涕黏稠呈黄色或者是混浊的,咽喉部红肿明显,舌苔发黄或者舌体偏红,这都是风热感冒的表现。

大家要注意,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关键在细节,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更直观的对比:

另外,通常情况下,小儿感冒热证多于寒证。临床上,对于咽喉红肿疼痛的,即使舌苔薄白而润,也会诊断为风热证。

两种情况的用药是完全不同的,风寒感冒如果错用了清热药,会更加伤害孩子的机体,使表邪入里。

清代著名医家沈金鳌在《幼科释谜》中告诉我们:“感冒之原,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掳。”意思是说,孩子的感冒和卫气不足是密切相关的。卫气是孩子身体的一道门户,就像守卫孩子身体健康的长城,这座长城不结实了,毛孔腠理也打开了,风寒之邪跨过这道长城,束缚在肌表,郁结在腠理,这是感冒的最初阶段。

我们常说热胀冷缩,寒邪也是主收引的,郁结在肌表以后,孩子的卫阳之气就被困在体内,不能宣发出去,所以出现怕冷、发热、无汗;如果寒邪再往里攻克,肺脏被寒邪所困,肺开窍于鼻,鼻是肺的门户,所以会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如果寒邪郁住了孩子的经脉,主要是循行于身体背面的太阳经,那么经脉所过的地方,孩子就会出现头疼、浑身关节酸疼。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孩子是纯阳之体,感受寒邪以后,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处理,寒邪与孩子体内的正气相争,寒邪容易转化成热邪,或者寒邪还留在表面,但是里面已经出现热炽,就会形成寒热夹杂的情况,治疗起来更麻烦。

有的家长喜欢在家里常备一些感冒药,孩子一旦鼻塞流涕、打喷嚏,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药给孩子吃上。有时候如果证型正好对上了,孩子很快会康复;但有时候,一发现孩子感冒,上来就给孩子吃小儿双清颗粒、清开灵口服液这些辛凉清热的药,结果孩子感冒不但没好,反而更重了,那就是没吃对药。如果长期这样不分青红皂白乱用感冒药,对孩子的脾胃也是极大的损伤。

前几天刚有位妈妈带着孩子来门诊找我,说孩子每次感冒都给他吃治风热感冒的感冒灵,效果都挺好的,但这次不但不起效,孩子吃了反而开始拉肚子,精神也不好了,还变得更加不爱吃饭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因为妈妈没有发现,孩子这次感冒和以往几次不一样,以前感冒宝宝是以发高烧为主,流的是黄鼻涕,出汗较多,这次宝宝身上发冷,低热,流清鼻涕,身上一点汗也没有,而且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的舌苔是薄白的,咽喉也没有红肿及疼痛。很明显,孩子这次得的是风寒感冒。

像这种只认感冒不辨寒热,结果寒证硬是给了清热解毒的凉药的情况不在少数,这样用药无疑对孩子的身体是雪上加霜,广大家长朋友一定要避免这种行为。正气不足时,寒邪最易入侵

我们都知道,中医理论在讲到人体的时候是分阴阳的,我们说孩子是“纯阳之体”,就是说孩子的生长发育非常迅速,经常会觉得几天就变一个样,这个带动孩子生长发育变化的,就是阳气。

阴阳平衡是一种健康的状态,而孩子不断发育和成长,就是在不断地打破原来旧的平衡,建立一种新的平衡的过程。孩子的形气未充,身体的各器官和生理功能都是不完善的,而孩子又经常处在这种平衡不断被打破和重新建立的过程中,身体抵抗外邪的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容易生病。

而孩子最经常被侵犯的外邪就是寒邪,那么寒邪是什么呢?

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六气”。自然界有四季,也有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即风、寒、暑、湿、燥、火,寒气就是其中的一种。六气的变化,我们经常会遇到,比如冬天天气会变冷,所以有寒气。由于我们通常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所以正常情况下,寒气是不会让我们生病的。

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生病呢?一个是寒气突然变得太厉害,身体里面的正气干不过它,这个时候的寒气就叫“寒邪”了,寒邪侵袭人体,人会生病。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气候骤变的时候,所以寒流来袭时,通常会有大量孩子生病。

还有就是人体抵抗力变差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身体的正气与病邪之间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的正规军部队——体内的正气不足,也会容易受到寒邪侵袭,使人出现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

举个例子,有的父母一到冬天,喜欢给孩子穿得特别厚,一旦进了有暖气或者空调的房间,温差很大,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减衣服,孩子会觉得很热,小脸通红,出了一身的汗,全身的毛孔都张开了,这个时候突然再带孩子到外面去,温度迅速降低,冷风一吹就打喷嚏,孩子马上会觉得身上一阵发紧,紧接着就开始流清鼻涕,这样就受寒了。

比如医院里冬天就特别热,所以大家在冬天带孩子就诊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给孩子及时增减衣服。

还有一种情况,夏天也有寒邪,而且可能比冬天还重。因为夏天外边天热,我们的腠理特别容易打开,会出汗。而现在的房间里一般都开空调,尤其一些公共场所,会把空调温度设得很低,里外温差过大,屋里屋外一走动,寒邪就会趁机侵袭人体。

外界环境,通常我们是改变不了的。但是,我们能做的是让体内的正气强壮起来。中医大夫常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如果身体调节得好,人体的正气强了,遇到外邪就不容易生病,就好像说国防力量强大了,就不怕外敌侵犯了。所以,想让孩子不受寒邪侵犯不感冒,关键还是要提高他们自身的免疫力,让正气变强壮。看舌苔和鼻涕,第一时间驱寒邪

前面讲了分辨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几大关键点,这里我给大家具体讲讲怎样通过舌苔、鼻涕颜色来判断感冒的类型。

大家都知道,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这是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发明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现在中医诊病也经常需要结合一些生化检查,综合判断疾病类型。但是,望闻问切这四诊还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的望诊并不难,家长们完全可以在家简单地通过望诊的方法,给孩子做初步的诊断。

比如第一步可以从望舌开始。不少经常看中医的家长都知道,每次就诊,医生都会有一个步骤就是让孩子伸出舌头来看一下。那么,孩子的舌头上究竟能提供什么信息呢?

中医认为舌是心脏的苗窍(表露迹象的孔窍),也是脾在外面的应候。经脉的循行很多是直接或间接地把舌和脏腑联系起来的,所以,脏腑的情况、病邪的发展变化,可以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得知。

看舌主要是看舌体和舌苔。要观察孩子的舌苔,首先得弄清楚正常的舌苔应该什么样。正常情况下,每个孩子的舌头上都覆盖有一层干湿适中、淡淡的舌苔。

我建议家长平时可以经常看一下孩子的舌苔,知道孩子平时的舌苔是什么样子,对孩子的舌苔有一个动态的观察,这样有对比,才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体出现的问题。但是要注意,要在孩子进食30分钟以后再看,刚吃过东西以后,孩子的舌苔情况是不准确的。

一般孩子得了风寒感冒,舌苔会比正常的舌苔稍微白一点,舌体是淡红的。得风热感冒的孩子,舌质会比较红,舌苔黄白,有的时候舌苔会略厚一点。如果孩子连续发热好几天,而且温度比较高的话,舌质的颜色会更红一点,舌苔会比较干燥,缺少津液。

除了舌苔之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鼻涕来进行判断。中医认为人体产生的五种液体对应着五个脏腑,其中鼻涕对应的就是肺脏。正常情况下,鼻腔内有适量的鼻涕,起到滋润鼻窍、帮助鼻子维持呼吸和嗅觉的功能。

风寒感冒初期,鼻涕一般是清水样的,这个时候很关键,如果及时护理治疗,就能很快把外感解决。如果鼻涕是黏液样的,一般就不是感冒的初期、单纯的风寒型感冒了,有可能是寒热夹杂。如果鼻涕是黄色的,应该就是风热型的感冒了,这个时候就要用一些清热解表的药了。

学会观察孩子的舌苔和鼻涕,不仅可以分辨孩子感冒的寒热,最关键的是,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能抓住治病的良机,在第一时间对孩子做出正确的护理。寒湿感冒,葱姜红糖水喝起来

我前些年在南方待过一段时间,认识了一对夫妻,两个人都是大学老师。有一次去他们家玩,我们正在边吃水果边聊天,他们的儿子游泳回来了,小伙子刚进门就连打了两个喷嚏,紧接着就是一个寒战。我说这孩子很可能要感冒了,他妈妈说这个夏天他已经感冒好几回了,孩子游泳之后经常不注意,身上还没干,就跑进有空调的屋里,然后就开始打喷嚏,流鼻涕,回来给他喝点热水,有时候他能扛过去,有时候第二天就开始发烧头疼了。

正说着话的时候,孩子在那儿又打了个喷嚏,紧接着有清鼻涕流出来。我让孩子过来,看了看舌苔,舌苔是白的。朋友一直在催着孩子多喝热水。我对朋友说,这孩子现在其实是寒湿感冒,寒战发冷是身体里面正气与病邪激烈交战的表现。

我建议她给孩子煮葱白生姜红糖水喝。正好这些材料家里都有,夫妻俩当即就煮了一大碗,让孩子喝下去,然后让孩子去隔壁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待着,嘱咐孩子晚上盖上小薄被子,早点睡觉。

第二天,朋友打电话对我说,孩子第二天起来,什么事都没有,不像之前那几次,第二天一起来就开始发烧头疼,浑身不舒服。她说很感谢我,幸亏当时我在她家。

人在夏天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寒湿感冒。夏天天气热,人的毛孔是打开的,很多人喜欢贪凉饮冷,比如吃各种冷饮、睡凉席,加上夏天雨水多,外面的湿气重,室内的空调温度又喜欢设得很低,人从外面进来,毛孔一下子就被寒气闭住,湿气排不出去,寒湿感冒的情况就这样形成了。葱白生姜红糖水

原料:带根须的葱白两段,生姜三片,红糖一勺。

做法:1.将葱白段和生姜片放入一碗水中煮开;2.放红糖搅匀,盛出滤渣即可。

用法:趁热给孩子喝下,然后马上盖上小薄被子睡觉,微微出点汗。

功效:治寒湿感冒,效果特别好。

葱白就是大葱底下白色那一段,煮水的时候,需要把外面的膜剥去,洗干净。中医认为葱白有发汗解表邪的作用,特别适合寒湿感冒的初期,还能用来治疗着凉后的肚子疼,将葱白炒熟后,裹一层纱布在外面,放在肚脐上,也能起到驱寒的作用。

因为有红糖,所以这个水煮出来并不难喝,但是姜片不能放太多,不然会很辣,口感不好,小孩就不肯喝了。给孩子喝的药一定要注意口感,否则再管用的药孩子不肯喝,也不会起到效果。如果是太小的孩子,姜片可以只放薄薄的一小片。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治病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抓住时机。我当时因为正好在朋友家,所以抓住了孩子寒湿来临的第一时机,做出了及时的处理。如果等到第二天孩子已经感冒的时候再喝,效果就要打折扣了。所以平时家长一定要善于观察,懂得识别孩子疾病的最初阶段,在寒湿感冒来临的第一时间就解决它。流涕不止,擦迎香按风池效果好

有的孩子在感冒好了以后,鼻涕还会流一阵子,好像止不住一样,同时还会觉得鼻塞,而且是每次睡觉起来感觉更严重。还有的孩子,就是长期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这两种情况都可以试试擦迎香穴、按风池穴。

前面说过,鼻涕是属于肺的液体,中医讲肺开窍于鼻。孩子感冒后流鼻涕不止,很可能的一个原因是病邪没有清干净,留在鼻腔里所致,流鼻涕就成了身体排出病邪的一种方式,就跟咳嗽、打喷嚏一样。

为什么会有残余的病邪留在鼻腔出不去呢?主要还是因为正气不足,身体里的“国防力量”不够强大,有一部分入侵的“敌人”没有被赶出去。

可是,有人会问,迎香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流鼻涕是肺出了问题,跟大肠有什么关系呢?

中医有脏腑之间互为表里的说法,就是这两个脏腑之间有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在生理病理上都能互相影响。肺与大肠就是互为表里的脏腑。取大肠经上的迎香穴来治疗,在疏通大肠经的同时,还能增强孩子肺脏的功能,促进肺脏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

迎香穴在鼻翼两边凹陷的地方,鼻唇沟的中间。迎香穴是治疗鼻部疾病的特效穴。你看迎香这个名字取得也很有意思,中医古代有“不闻香臭取迎香”的说法。迎香穴的位置本来也就是在鼻子的附近,所以擦迎香穴可以疏通鼻部经络,促进鼻部血液循环,对治疗鼻子流清涕不止的情况,效果特别好。擦迎香穴对治疗孩子因风寒感冒而流清涕效果显著

擦迎香穴的时候,要用两手的中指,放在鼻翼的两侧,来回擦个二三十次左右。擦的时候力度稍微轻一些,因为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太重的话孩子会难以忍受。家长可以先在自己的鼻翼两边试一下,感觉力度比较轻柔就可以了。擦完以后,也可以再用中指的指尖点按一下迎香穴,一般点按个三四次就可以了。

曾经有位朋友,他患有鼻炎,老是流清鼻涕不止,十分痛苦。他自己本身学过中医,为了这个鼻炎也用了好多办法,到最后吃药基本是没有效果了,他就去针灸。针灸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扎的时候管用,停下来就不行了。后来,因为没办法每天都去针灸,他试着自己想办法。针灸作用的机理就是通过刺激穴位,来提高自我修复能力,那用其他方法来刺激穴位是不是也能起到作用?想到这一点以后,他坚持每天去擦自己的迎香穴,平时没事的时候就擦。过了段时间,流鼻涕的症状竟然好了。

除了迎香穴,风池穴对外感后期的流鼻涕效果也很好。风池穴在颈后面的发际的位置,位于头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凹陷处。孩子流涕不止,可给他点按风池,效果显著

按风池穴的时候,要用拇指持续地往上点按。风池穴在点按的时候会有点酸酸的感觉,所以力度不能太重,以让孩子不感到疼痛为宜。点按的时间一般在5~10分钟,如果是7岁以上的孩子,时间还可以再长一点。

点按风池穴不仅对治疗流鼻涕不止有很好的效果,对头面部的疾病,也都会有一定作用。成人的颈椎病,试试风池穴,效果也非常好。鼻塞不通,紫苏叶熏蒸鼻孔最宣肺

鼻塞不通气,是孩子感冒以后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很多家长都说,看着孩子鼻子堵着的样子,会觉得特别着急。孩子鼻塞也特别容易观察到,首先孩子的声音会变,说话带着鼻音,声音很重浊,不清亮了;其次有时候鼻塞厉害了,睡觉的时候还会打鼾。

我们前面说了,鼻子是肺在面部的门户。在我们身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邪气通过口鼻或者身上的皮肤侵犯人体,影响到肺宣发的功能,就会出现鼻塞不通气。所以鼻塞不通气,主要还是肺宣发功能失调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向大家推荐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紫苏叶。紫苏叶促肺宣发的功能显著。《滇南本草》中记载,紫苏叶“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紫苏叶有独特的清香滋味,很多地方会拿紫苏叶来做凉拌菜或者腌制咸菜。

紫苏叶有很好的宣肺作用,可以用来帮助鼻孔通气。中药里面有一个规律,一般带叶的药,都是宣肺的功能多一些,作用是往上往外的,因为叶子的性质感觉是比较轻的;而带子的药,比如紫苏子,跟紫苏叶是同一棵植物上的,它的作用是往下降的,肃肺作用就很好,如果喘得比较厉害,就是肺气不降,用紫苏子会有很好的效果。

既然感冒的病邪是通过口鼻和皮肤这几道防线进来的,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几道防线把病邪赶出去。中医治病,很看重的一点就是让病邪有出路,一定不要让体表的这些门户都闭住,邪气留在身体里出不去,那就会很麻烦。

对于鼻塞不通气的孩子,我推荐用紫苏叶熬出来的蒸气熏鼻子,这个方法大人也可以用。用紫苏叶熬水喝,有的孩子不太接受,觉得味道有点冲。那么可以让孩子去闻熬出来的蒸气,通过鼻子这个门户让药的蒸气进来,然后调理身体。不过,紫苏叶的性质是偏温的,所以对于风寒型的感冒更加适合。另外,蒸气温度较高,让孩子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以防烫伤。

我有个朋友家的女儿感冒了,鼻子堵得很厉害,说话的鼻音也特别重,这孩子平时很乖,很听话,但是就是生病了不爱吃药,她觉得药很苦,不吃,宁愿去医院打针,所以哄她吃药是件特别费劲的事。但是很多时候,感冒不需要也不应该打针治疗。怎么办?我让朋友给她熬紫苏叶水,不是让她喝,而是让孩子靠近去闻这个紫苏叶水的蒸气,这样闻了两三次,效果就很好了。

紫苏叶水还可以用来泡脚,小一点的孩子,兑在洗澡或者洗头水里,也是好办法。孩子大一点了,愿意去喝紫苏叶水的,熏蒸和内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