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变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7 01:42:01

点击下载

作者:吴大有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变革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变革试读:

前言

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颠覆性地改变工业革命所形成的经济形态和增长模式。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平等性与共享性等特征使得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与身处不同地域范围的人随时随地进行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由此产生的时空距离的缩短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企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方便了消费者获得市场信息。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供过于求,市场的支配力量逐渐由企业向消费者转移。消费者权力的上升驱动企业资源配置从以工业时代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制造过程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原本为直线的价值链逐渐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圈环式价值创造单元转变,市场部门、研发部门、制造部门等各个价值创造环节都直接与消费者进行对接,企业与消费者实现价值的共创共享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消费者权力的上升也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更加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个性化的价值主张;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促进了多元价值的传播,推动市场进入价值个性化时代。消费者在社会阶层、价值观念、审美趣味、消费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得到彰显,大众消费正在向分众消费深入发展,市场正在裂变为难以计数的“碎片”,“碎片化”的市场反映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如何应对不断发生的市场裂变,充分挖掘快速裂变的消费者需求,已经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环节。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互联网大佬们全都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甚至被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的互联网新秀们逼到墙角,面临着死亡的危机。

曾经在传统互联网时期称雄一时的网易,还在举办一次互联网大会之前发出过这样志得意满的声音:“我在,你呢?”但是,才不过两三年的时间,网易在一些新兴互联网公司的夹击下,影响力大不如前。

独占鳌头的仍然是我们熟悉的那几家企业: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BAT”三巨头不愧是重量级的公司,依旧领跑互联网界,因为它们的实力太强,一时还难以被新兴的势力挤下去,不过就连它们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全都在积极改进和完善自己。

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大潮席卷而来,传统的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如果还想固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是绝对行不通的。当新的东西出现的时候,传统行业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而互联网企业受到的冲击比传统行业还要大得多。互联网对公司是没有什么要求的,你是传统的大公司也好,你是新兴的小公司也罢,只要你做对了事情,就可以迅速发展壮大,你没有跟上潮流,那对不起,再大的公司也要退居二线,甚至倒闭。正如曾任一起网CEO的谢文说的那样:“是谁做不重要,做什么很重要,这是大势所趋。”

总之,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都有可能一夜成名,也有可能瞬间凋零。互联网时代是不允许有人止步不前的,只有我们迎接挑战,去主动开创新的时代,才能成为时代的领跑者。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的兴起是一个风险,当然同时更加是一个机会。如果传统企业能够成功转型,那么她可以借此走上互联网发展的道路,甚至开创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对于传统企业而言,移动支付、大数据、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结合,会带来怎样的商机?会促成竞争格局怎样的变化?这就是本书要探讨的内容。

本书从八个方面全面介绍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变革”,包括它的准确定义、所带来的商业模式变革、“互联网 ”时代的大数据思维、如何有效实现O2O模式、互联网作为工具如何解决用户的刚性需求、“互联网”带来的营销变革等。

不论你是否是企业经营者,这本书都会带给你全新的感受,让你更加了解互联网所带给商业的一些变化,并且学会利用互联网工具。第一章互联网,颠覆传统商业逻辑◆新商业文明时代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做产品的公司,估值能达十亿,做平台的公司,估值能破百亿,而如果要破千亿,一定是做生态的公司,把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这一紧扣时代脉搏的表述,形象地揭示了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的伟大变革,显示了传统企业在时代变迁中的疾速变化,甚至是爆炸式裂变。

在人们看来,实业难做,但要看怎么做。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交互,知识分享的互联网思维正在改变着中国的制造业。作为传统企业,要想在这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颠覆式蜕变,就应顺应时代潮流,运用互联网思维,去改变和经营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过程,本质是让互动变得更加高效,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包括人机交互。Web1.0,门户时代的典型特点是信息展示,基本上是一个单向的互动。从1997年中国互联网正式进入商业时代,到2002年这段时间,代表产品有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Web2.0,搜索/社交时代的典型特点是UGC(用户生产内容),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双向的互动。方兴东创造了博客中国,开启了用户生成内容的时代,典型产品如新浪微博、人人网等;Web3.0,大互联时代的典型特点是多对多交互,不仅包括人与人,还包括人机交互以及多个终端的交互。由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开端,在真正的物联网时代将盛行。一开始仅仅是大互联时代的初期,真正的3.0时代一定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能生活时代,实现了“每个个体、时刻联网、各取所需、实时互动”的状态,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思维指引下的新商业文明时代。

而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他说:“我们这些企业家们今后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以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这一思考方式,是人对全生态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企业。不单指桌面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是泛互联网,因为未来的网络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手机、手表、眼镜等等。从认识论看,网状思维是全生态思维的样本;从方法论看,它是价值环流思维;从价值观上看,它的样本是全体的肖像;从世界观上看,它是全生态世界观;它的范式是万物皆可以互联,互联成全生态;它的时代标志是大数据在线模式、世界伦理社会化;其精神实质是求真、开放、平等、协作、分享。

我们大都知道,工业社会的构成单元是有形的原子,而构成互联网世界的基本介质则是无形的比特。这意味着,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学是一种稀缺经济学,而互联网时代则是丰饶经济学。根据摩尔定律等理论,互联网的三大基础要件——带宽、存储、服务器都将无限指向免费。在互联网经济中,垄断生产、销售以及传播将不再可能。而且,一个网状结构的互联网,是没有中心节点的,它不是一个层级结构。虽然不同的点有不同的权重,但没有一个点是绝对的权威。所以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决定了它内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所以,互联网商业模式必然是建立在平等、开放基础之上,互联网思维也必然体现着平等、开放的特征。平等、开放意味人性化。◆网络渠道与网络媒体

互联网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联”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互”的阶段。

互联网发展的第一阶段,“联”的阶段。这个阶段以新浪、搜狐等门户类网站为标志。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人们上起了网,开始在网上获得信息,了解外部世界。但是,信息主要还是由媒体推送,而不是由网民自己产生。人们开始从网上购买商品:在网上选择商品之后,由快递将商品送达自己。

经销商中网络渠道的出现,受到最大冲击的是地面渠道。

相比于地面渠道,网络渠道不但因为其方便、快捷、便宜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且,网络渠道突破了地面渠道的空间这个物理限制,可以面对全国甚至全球的消费者。而这么做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也就是说,网络渠道会有动力不断地尝试扩大自己的消费者范围,越来越多的地面渠道将受到侵入。

相比于网络渠道,地面渠道从成本角度而言显得“更重”,它要拓展自己的消费者范围,就必须受空间这个物理条件限制,到其他的地方设点,这不但增加了成本,同时还要面对其他地面渠道的竞争,不管这个地面渠道是当地原有的经销商还是意图新进入当地的经销商。

成本的“更重”带来的是行动的“笨重”,行动的“笨重”导致的是竞争的劣势。“轻”“重”之争几年时间就分出了胜负:地面渠道开始消亡,网络渠道高歌猛进。典型的例子是淘宝2012年全年销售额突破1万亿元,2013年“光棍节”(11月11日)一天的销售额达到350亿元,这是任何一个地面渠道都不可想象的数字。而作为地面渠道的典型,苏宁和国美,势头都大不如前,它们也开始拥抱互联网,建立自己的网上销售平台。

网络渠道依旧是销售中介,中介的特性必然要发挥作用。尤其是在网络渠道强大之后,作为生产商的企业发现,地面渠道的一些常用招式——返点、进场费、展示费,等等,被网络渠道全盘继承,甚至有的还变本加厉。全网销售量第一的精油品牌阿芙精油就因为资金账户的争议从京东撤柜。而一家著名的售书网站,与一家文化公司就某本书签订了半年独家包销1万册的合同,但半年之后,该网站完全无视合同的约定,将没卖完的7000册书直接退回了文化公司的库房,且不承担任何成本。

而在传统媒体之外,增加了网络媒体这个传播企业声音的中介。做广告,卖广告位,这些传统媒体的经营方式,也被网络媒体所继承。

从上面关于销售中介和信息中介变化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到,在“联”的阶段,商业世界的逻辑并没有什么本质改变。不管是销售还是声音,都依然受到销售中介(渠道)和信息中介(媒体)的限制。不同的是,现在增加了一个与以前不同的中介类别。经销商中出现了网络渠道,媒体中出现了网络媒体。网络渠道和地面渠道进行竞争,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竞争。

商业世界的逻辑是这样的:

1.企业通过销售中介—经销商(网络渠道和地面渠道)—销售产品;

2.企业通过信息中介—媒体(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传播信息。

在“联”的阶段,互联网于企业而言,处于一种“互联网+”的位置,互联网成为新增的渠道和工具,是对原有渠道和工具的补充与丰富。

只有在互联网发展的第二阶段,也就是“互”的阶段,商业世界的逻辑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产生了互联网思维,并开始在不同的行业展示力量。◆互联网是渠道和工具

互联网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互”的阶段,这个阶段以微博、微信等社交类产品为标志,也被称为社交阶段。

与第一阶段只是信息、商品这些外部物质出现在网上不同,在这个阶段,人也出现在网上。人,真正成为网络的主体。

由此,互联网不再仅仅是人们原有生活的补充和丰富,而是和人们原来的生活融为一体,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进一步的发展,很可能到达“互联网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互联网”的阶段。这一趋势,目前已经开始露出了端倪,这就是可穿戴设备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但是,它们也还是“互”,不过是将“互”推向了一个更全面的阶段,不否定和推翻“互”这一阶段的逻辑和规定性。

人成为网络的主体之后,于商业世界来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原来的线性关系,也不仅仅是交互的关系,而成为网状关系。

不管是人还是企业,都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可以与无数的任何其他节点建立联系。这已经被六度互联理论所证明。而只要双方达成了意愿,它们之间还可以建立直接联系。具体就商业世界来说,就是企业可以和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消费者之间也可以建立直接联系。

这种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变化,导致商业世界的逻辑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1.企业可以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2.企业可以直接将信息传播给消费者,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反馈信息给企业;

3.消费者相互之间不再隔绝,信息在其中自由传播。

企业可以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因而销售中介被取消。不管是地面渠道还是网络渠道,都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自然,那种因为渠道而带来的竞争优势也将不复存在,不但不称其为优势,还是沉重的负担。雷军领导的小米科技公司就是这么做的。他们在销售手机的时候,通过企业自己的官网进行预售,这不但可以免除与渠道打交道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不受渠道的控制,还能够准确地把握产品的生产数量,避免传统厂商常见的沉淀在渠道的货物销售不出去造成的产品浪费和成本增加。

从企业的组织结构来说,要求企业由有电商部门统筹生产、销售、发货等相关事宜。

企业可以直接将信息传播给消费者,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反馈信息给企业,因而信息中介被取消。不管是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对企业传播信息而言,都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与媒体良好的关系不如企业自己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来得有效和直接。

从企业的组织结构来说,要求企业有营销部门统筹企业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一般而言,其会与客服部门合二为一,两者共同负责企业形象的塑造和维护,打造好的品牌和口碑。

消费者相互之间不再隔绝,信息在其中自由传播,因而他们可以形成合力,在与企业的关系中占据优势地位。企业如何对待一个消费者,会被其他的消费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影响他的购买选择。消费者关于产品使用体验的吐槽,企业需要小心应对,避免导致企业品牌减分,降低销售;而消费者关于产品使用体验的好说辞,企业也应该积极加以传播,为企业品牌加分,促进销售。最好的情况当然是只有好的评价没有吐槽。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成交不再是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从企业的组织结构来说,要求企业有强大的客服部门来跟踪和应对消费者的体验反馈。可以看到,这些商业逻辑的改变,并不是对传统商业逻辑的补充,而是颠覆。因此,互联网思维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如何认识、如何应对、如何运用的问题。

尤其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这种颠覆性更为彻底,不但是利益的颠覆,而且是思想的颠覆。它们之前花费数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所积累的销售中介(渠道)能力和信息中介(公关)能力,对自己而言不再是优势资源,对其他新进入者而言也不再是竞争门槛。

新的进入者用新的玩法绕开以前的障碍,直达用户。相当于是对传统企业的釜底抽薪。这不但可以节约渠道和广告成本,还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产品的用户是谁,从而建立起关系,更好地服务,提高品牌附着力。这是传统企业多少年梦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同时,传统经营者的脑子还处于“互联网思维”之前的阶段,无法应对这一阶段的竞争。

但是,一旦理解了互联网思维,明白了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如何行动,在传统行业多年关于产品和用户的理解与积淀,将会有助于传统行业从业者获得竞争的胜利,迎来企业的再一次腾飞。

在“互”的阶段,互联网于企业而言,不再处于一种“互联网+”的位置。互联网就是渠道,是销售产品和传播信息的渠道;互联网就是工具,企业和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交流传播。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是主体,未来,互联网将是全部。◆产品是一切思维的焦点

互联网发展到了“互”的阶段,使得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塑造品牌具备了可能性。而要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则需要企业具备与“互”阶段相契合的思维。这种思维,被称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又可以区分为产品思维和口碑思维。

新的商业世界,关键词是消费者(也就是用户)、口碑和产品,企业通过产品与消费者建立起直接联系,消费者使用产品之后,可能会有坏的吐槽,也会有好的口碑。

消费者(用户)、口碑、产品,这就是互联网“互”的阶段商业世界思考的逻辑起点。将它们整合起来,关于互联网思维,可以得到两句话:1.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2.诱发、引爆和吸纳用户的尖叫。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而将用户思维分解开,就是产品思维和口碑思维。

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是产品思维。诱发、引爆和吸纳用户的尖叫,是口碑思维。两者合在一起,指明了企业应对新商业世界挑战的努力方向。

那么,如何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呢?“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这是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的话。对于小米成功原因的分析,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曾经比较有影响的大约有四种:一种是营销说,认为小米的成功是因为营销做得好;一种是粉丝经济说,与小米有关的各种微博、微信,粉丝量总高达几千万,这么大的粉丝量保证了小米的销量;一种是参与感说,雷军自己和小米副总裁黎万强都曾经提到过这个概念;还有一种是预售电商说,典型的就是说小米在搞饥饿营销,每次只开放部分购买,故意造成缺货。

但是,雷军本人始终认可并一直在强调的则是:小米成功的关键是产品。他说自己99.9%的精力都是在做产品。

在一次演讲中,雷军讲述了他如何花了两年时间只为寻找一张壁纸的故事:为MIUI找一张壁纸,我们看了接近一百万张照片,我们甚至开发了一个软件,专门挑选壁纸。然后发现找一张好壁纸很难很难,因为再好的壁纸都是要放到锁屏里面好看,放到壁纸里跟图表不打架,还要有意义,有细节,还要90%人喜欢,没有人反对、反感。

我觉得这样的壁纸实在是太难找了,不信大家把自己的iPhone打开看一看,能用的就那张水波纹,其他都不可以;把Windows打开,除了星空能用,别的都不能用。

去年7月份,我们发动人民群众找壁纸,十万人民币征集壁纸,一张一万块,共征集了四万五千张,然后他们花了一通宵时间都看完了,给我挑了十张,说这十张挺好,我看完后,跟他们说一张都不行。找到好的壁纸,就跟投到好项目一样困难。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逼着我们所有的设计师去画壁纸,反正过去的8个月,我把所有的设计师都逼疯了。最后画了五张壁纸,其实不错,但跟我的要求相比还是有差距。上周礼拜二,我夸了海口,如果谁能做出比这五张壁纸更好的图,我们承诺一百万人民币买一张壁纸。

我大概花了10分钟讲过去两年做壁纸这件事情,想跟大家表达的是,你是不是真的在你的产品上花了这么大力气,如果你没有花的话,用户是看得见的。

在2013年8月14日召开的互联网大会上,接受采访的时候雷军说:“我们努力做出让大家能够尖叫的产品,只要把这个做到,其他的都会纷至沓来。我们想得真的很简单,我有时候觉得我们创业者想得太多了,你真的竭尽全力,你真的理解什么是关注、一致、口碑,你就理解我刚才讲的,其实真的是很简单的事情,就是竭尽你的全力,很专注地把你的产品做好,你就能够成功。”

在互联网思维中,产品是一切思维的焦点。

当渠道被取消,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与消费者发生关系的媒介就只有产品。消费者通过产品来认识企业,判断制造产品的企业家;通过吐槽产品的使用体验,来观察企业对待消费者的态度,并决定以后面对产品和企业的态度。渠道消亡,产品为王。

在互联网“互”的阶段,终于迎来了产品话事的时代。可惜的是,这还是一个过剩经济的时代,同一种功能的产品,消费者面临着多个不同的选择。产品想要卖得好,就必须能够从一堆挤在消费者面前抢夺消费者宠幸的产品群中跳脱出来,被消费者选中。如何才能做到呢?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要注意的是,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其中的核心关键词是“让用户尖叫”。以前,人们常说的是要提供好的产品。好,指向的是产品的功能;让用户尖叫,指向的是用户的使用体验。从“好”的产品到“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不是说产品功能的好坏不重要,而是说看待产品的视角要变化,要从关注产品功能转移到关注用户使用体验上。

功能是冷的,抽象的,有距离的。体验是热的,具体的,可触摸的。体验无非是从人的感官出发,嗅觉、触觉、听觉、视觉和味觉,综合起来,形成感觉。这是提升用户体验的着力点。乔布斯曾经说:“要把图标做到我想用舌头去舔一下。”

要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必须得知道用户会为了什么而尖叫。这个用户会为之尖叫的“什么”,被称作用户的痛点。能不能找到用户的痛点,能不能找到用户最痛的点,这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产品经理是否合格的标准,也是判断产品会不会成功的前提。◆“互联网思维”的认识

很多人都对“互联网思维”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其中有雷军七字诀、免费、少即是多、微创新和快速迭代、大数据、粉丝经济、参与感,等等。现在用本文中提到的互联网思维逻辑,对它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审视,就当是做一个小小的思维训练。1.雷军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这是雷军对互联网思维的总结。这是几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观点中,相对比较完整的说法。

雷军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解释过“七字诀”的内涵,整合一下雷军的各种说法,主要的意思如下:

专注:专注核心就是讲少就是多。当你少做一点事情的时候,当你专注把事情做好的时候就是多。

极致:极致就是做到你能做得最好,就是做到别人达不到的高度……就是要做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做得非常好。

口碑:不仅是好的产品有口碑,最重要是超出用户预期,就是比用户想象得还要好,才能真正有口碑。

快:速度慢的话,在今天互联网领域基本没有机会。快就是一种力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往往风险是最小的,当你速度一慢下来,所有的问题就都暴露出来了。

这个说法,明确包括了口碑思维。专注、极致和快,也涉及产品思维。不过,他所谈到的产品思维主要是有明确的产品时如何去做,但如何确定做某一种产品,什么条件可以判断开发这种产品是对路的,这是前提。而这,恰恰是最难和最关键的,因为如果起始就错了的话,后面就容易跑偏。2.免费

免费是奇虎360周鸿祎谈得比较多的一个词。

对于边际成本为零的行业,这种做法很容易操作。但是对于传统企业,这种操作就成为了问题,因为传统企业产品的边际成本不为零,多增加一个产品就多增加成本。面对传统企业的这种状况,周鸿祎将免费的概念修正为以成本价销售。

免费,可以看作口碑思维的一种,因为它出乎消费者的意料,所以能够带来尖叫。它将竞争的门槛推向极致,关键是要构建合适的商业模式,能够找到愿意付费的第三方,实现转移支付。

传统企业不需要为自己做不到免费而担惊受怕。目前以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传统企业的案例中,产品都不是免费的。苹果的产品、特斯拉汽车、小米手机、黄太吉煎饼、雕爷牛腩、roseonly、江小白酒,等等,都不免费,但都做成功了。

其实,从逻辑上思考一下,我们就可以明白,免费不可能成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概念。试想,如果免费是一般性的互联网思维,那么,这个思维必定适用于所有的行业。这个行业免费,那个行业也免费,那么,就存在一个终极的问题:究竟谁来最终支付呢?没有最终付款人,免费又如何进行得下去?除非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大家都以劳动为乐,产品按需分配,免费才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不过到那时候,企业也跟现在不一样了。3.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是乔布斯关于产品的看法。他提出的时候,并不是以互联网思维的角度来说的。少即是多关乎产品思维也关乎口碑思维。

从产品方面看,意思是要做少而精的产品,也就是雷军说的专注。从体验来看,是说要求用户的操作少,但是在操作少的背后,企业做了大量的事情。周鸿祎很赞同这一点,他领导的360杀毒软件,即强调要傻瓜也能够操作。

少即是多,从用户体验上来看,是互联网思维下的必然要求。但是就精品角度说,并不是必然,如果有能力多开发精品,那自然是多开发为好。4.微创新和快速迭代

微创新和快速迭代,基本上是在一起的概念。出现微创新的时候,接着一定就是要快速迭代。

比起免费来,这一对概念更像是为软件企业量身定制的。很难想象,做冰箱或者电视这样的传统企业,在将冰箱和电视销售出去之后,如何将自己的一些微创新快速迭代给用户。

即使是软件行业,快速迭代也不必定是受欢迎的事情。最典型的案例是微软的Windows系统,现在都已经是Win10了吧,但是,使用最多的可能还是前几代的Windows XP等。因为使用有习惯,迭代改变了习惯用法的话,给用户带来的是不便和不爽。

用金山傅盛的话说,微创新是大企业给小企业的陷阱。小企业所发现的微创新,大企业几分钟就可以做出来,小企业将毫无还手之力。快速迭代本身并不应该是目的,迭代不来自于时间的要求,而来自于用户的推动。看起来似乎是产品思维,但并不是互联网思维的根本。5.大数据

大数据是2013年最热门的概念之一。

可以说它基本不属于互联网思维。因为它既不在产品思维中,也不在口碑思维中。它原来更多地是被当作一个理念,大数据时代是最经常性的说法,现在则更多地被IT企业当作一个炫耀的技术。

大数据挖掘可以成为一种更加了解用户的工具。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于打造产品有帮助。

但只是抓住大数据分析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数据如此之大,只要有一个观点,就很容易找到大量的数据来支撑。乔布斯的苹果之所以从来不做消费者调查,是因为不相信消费者给出的大数据,他喜欢引用老亨利·福特的话:如果你问消费者需要什么,他会告诉你需要一匹更快的马。这样得出的大数据有什么意义呢,能带来汽车的诞生吗?6.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的概念曾经风靡一时,尤其是微博出现之后,很多人对于粉丝的数量时刻在心。好像只要关注他的人,就都是他的粉丝,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像明星那样调动粉丝,让他们欲罢不能。

现在提粉丝经济的比较少了,因为大家都明白,每个人都是成年人,都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不会因为关注过你就成为你的粉丝然后购买你的产品,也不会因为买过你一次产品就变成你的粉丝,然后像木偶一样任由你摆布。

它本身属于用户思维,不过是站在企业角度来看待用户,把用户当作玩偶。在一个网络社会,这当然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也是不可能的。7.参与感

粉丝经济的概念不能忽悠人之后,参与感接过了大旗。参与感属于口碑思维的一种。但是关键的不是参与感本身,而是搞清楚用户为什么会看重这种参与感。只有这样,才能让用户更积极地参与。

或许还有其他的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观点,当不明白的时候,可以用产品思维和口碑思维去验证一下,就容易判断这些观点是有逻辑支撑还是只是个人感受。◆从流量时代到场景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PC互联网逐渐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我们经历了流量时代、数据时代,最后迎来场景时代,下面将具体介绍这三个时代。1.第一阶段:流量时代

在流量时代,互联网是在流量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商业模式,如何吸引众多用户便成了互联网行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任何事物在兴起阶段都将入口之争、流量之争以及注意力之争作为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流量时代的用户争夺战的主要特点就是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能够在短时间内满足用户的需求,吸引大量的用户,形成高访问量。此外,互联网行业还形成以相应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发展成为中国的四大门户网站,而在团购行业,也迅速出现了龙头企业,拥有一批规模庞大的消费者。2.第二阶段:数据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的基本需求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满足,数据时代逐渐来临,流量入口失去优势,互联网行业开始挖掘流量的增值价值。

例如,在流量时代,腾讯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时代则在这一基础上充分挖掘其增值服务以及潜在价值;淘宝网在奠定了电商巨头的地位之后,为用户提供推荐服务;百度在具备一定的用户黏性后,又致力于流量变现的开发,以及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在数据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开始步入分工精细阶段,以达到更深层次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数据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挖掘产品和服务的增值价值。3.第三阶段:场景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场景时代。消费者的需求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得到满足,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也会出现饱和状态甚至是满足的疲态。这时,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服务的要求就会出现,并且向着垂直化、精细化、独特化方向发展。例如,在经过“双十一”等促销优惠活动之后,电子商务的线上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订单量激增,对线下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用户可以实现实时在线,这意味着线上需求与线下需求各自实现的渠道日渐清晰。◆互联网转型是个系统工程

雷军有一句话非常有道理,他说:“你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包括现在最热门的互联网思维,大家也都只是在战术层面,把互联网思维当工具、手段使,根本没考虑战略层面,而用互联网思维来武装大脑,转变行为才是战略层面,思路决定出路。现在各行各业排名第二、第三的企业都很难受,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一直在追赶、学习的行业老大也很难受,追上他又能怎样?他们也都在问自己一个全国保安最爱问的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

大部分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时,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必须从“工具”上升到“思想”与“体系”,品牌、营销、产品开发乃至人力资源、文化、组织架构、战略都需要“互联网化”重构。对于企业转型有两种。第一种是被迫转型,当问题集中到不能解决的时候,倒逼企业转型,这种转型成本是很大的,也是很痛苦的,但不动手术肯定没救。第二种是预见式转型,基于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洞察能力超强,这种企业家稀缺,比如IBM当年把PC业务卖给联想,就是在PC机快不值钱的时候提前卖了个高价,至此IBM提前完成转型。但这种具有超前眼光的企业家在全世界都是凤毛麟角。

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传统产业和传统社会运行体系的参与者和维护者都不愿承认互联网变革的广度和深度,而更愿意把互联网看作一种工具,一种可以或不得不加以利用但决不能改变和取代传统的东西。结果,不管他们对互联网如何认真观察、思考、分析,无论如何也产生不了互联网思维。这是立场使然,是利益使然,与智商无关。于是,互联网思维被肤浅扭曲地归纳为产品设计上的极致化追求、服务上的客户导向、市场推广上的狂轰滥炸。一场本该触及根本的论道之战变成了庸俗无聊的术辨之争。可以断定,在不改变立场,不放弃既得利益,不重定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无论花多少钱,招多少人,买多少设备,模仿多少网络服务,都不可能使传统产业和传统社会运行机制彻底摆脱被动挨打的态势。简而言之,面对互联网大潮汹涌澎湃而来,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与勇气,很难避免死无葬身之地的悲惨下场,这已经被一个个昔日庞然大物的结局所证明。

马化腾认为移动互联网不仅是PC互联网的延伸,更是一个颠覆。“每个行业都可以把移动互联网变成工具,都可以升级自己的服务。有人称之为改良,我觉得改良肯定不行,一定要有颠覆。”未来移动互联网将改变每个行业,传统企业即使想不出怎么与移动互联网结合,也一定要具备移动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思维不是做加法,不是说传统企业建个网站,搞个APP什么的。而是做减法,减掉面向终端用户不必要的环节,减掉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减掉一切与最终用户直接沟通的障碍,减掉层层加价的中间渠道,减掉组织多余的架构层级……

2014年,准确说是这一年的后半年,众多传统企业觉醒了,开始着急了,也开始彷徨了,因为他们没有前车之鉴,只有不再管用的陈腐经验。时代会无情地淘汰那些所谓的传统企业家明星,然后新的草根创业英雄迅猛崛起。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不能置身事外,都必须转型。对于规模过10亿的传统企业,转型最难,但因为手里有钱,一旦痛下决心转型,成功概率很大;相反,对于规模5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存在颠覆行业的弯道超车机会,船小好掉头,找对商业模式,开发好产品,就能一夜火遍长安城。第二章利用互联网思维,建立新商业模式◆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误区

一说到互联网,大家都认为传统制造业会被互联网整合掉、消灭掉,其实不要把互联网想得太神秘,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的关系没严重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相反,互联网只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可利用的思维、模式和渠道。“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讲过一个笑话蛮有道理的:曾经有个听觉障碍者看人放炮仗,说好好的一个花纸卷,怎么说散就散了呢?因为听觉障碍者的感官世界缺少听觉维度,因此他没有办法理解炮仗如何被引爆。如果你没有办法理解互联网将如何改变世界,就仍然会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在微信、微博、京东、淘宝、唯品会上卖东西,所有的行为就跟听觉障碍者看放炮仗是一样的。

浩浩荡荡的互联网浪潮之下,一面是互联网企业的高歌猛进,一面是传统企业触网后的慷慨悲歌。无论是对互联网公司,还是对曾经居高临下的传统企业而言,这就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盈开投资创始人项建标说:“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传统企业若是‘体’不变,即原来的生产、销售、管理方式等不变,只是将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嫁接进企业,建个网站、开个微信,毫无用处。美特斯邦威搞过‘邦购网’,许多传统企业都曾试图做网上商城,投入极大,但几乎无人成功,因为梧桐树长不出玫瑰花。”

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被许多企业视为必走之路。但是已经尝试转型的这些企业效果如何呢?不少传统企业发出“没转型前,我感觉不转型互联网是等死;当我尝试转型后,发现转型互联网是找死”的感慨。十几年来,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成功率不足5%。一般而言,传统企业对互联网转型的错误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微信、微博不等于网络营销

对于网络营销的看法,传统企业主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不以为然,漠然视之,“我有很多朋友都做了,没看到啥效果”,看不到这些营销方式有什么价值;另一类则是“病急乱投医”,什么流行就追什么,微博流行就玩微博,微信流行就做微信,生怕自己的企业落下。这两类企业主的看法并没有把握住网络营销的本质。

微信、微博并不代表网络营销,它们只是互联网产品的形态。网络营销的本质还是营销,要想做好网络营销就必然完成整个营销体系的梳理,包括品牌定位、产品定价、渠道建设和服务体验等。如此,在传播环节,运用互联网营销工具,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提升传播效率。微博微信都只是工具,而不是模式或者解决方案,仅仅指望通过微信或者微博解决目前企业转型的问题是靠不住的。2.把传统生意简单照搬到互联网上

现在一讲互联网就是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移动终端等,这让很多企业陷入误区,好像花钱用上互联网的东西,就变成互联网企业了。传统企业做电商可能是时下最火热的商业动作了。但是,太多传统企业对电商的认知停留在表层,很多人都以为入驻天猫或者京东,就算做电商了。这是多么大的误解!很多企业认为电商是未来,已经在天猫开店,在京东卖自己的产品,已经实践O2O了,就是拥抱互联网了。但是,在网上卖产品只是多了一个销售渠道,依然不代表互联。

电商是什么?“企业利用电子网络技术和相关的技术来创造、提高、增强、转变企业的业务流程或业务体系,使之为当前或潜在的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简言之,电商是一种方法而非目标。

增加销售当然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但绝不是电商的唯一目标。传统企业应认识到电商具有五大价值:增加和顾客互动交流、在线品牌拓展、增加服务价值、降低成本、增加销售。如果让销售一叶障目,就极易陷入开网店、出更多产品、打价格战的怪圈之中。而增加和顾客互动交流、在线品牌拓展、增加服务价值才是传统企业发展电商之因,增加销售和降低成本是随之而来之果。否则,增加销售不过是无源之水。

电商战略不能等同渠道战略。如果把线下业务仅当作最底层的渠道销售策略,而非企业战略,就一定会忽视消费行为的全过程、消费者满意度、品牌策略,轻视诸如咨询、反馈、互动、供应链管理、用户体验、企业形象、在线增值服务等能给核心业务和流程带来根本性变化的机遇。

雷军说:“今天大家可能更多地认为向互联网转型仅仅是电商化,电商确实提高了渠道效益,但更为重要的是用互联网思想来武装自己。不是把产品放在互联网上就是互联网公司,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做事情。你就能事半功倍,你就有办法做得比用户想象的要好。互联网其实不只是技术,互联网更是一种观念,一种思维方式。”3.信息化不等于互联网化

信息化是企业内部行为,比如内部使用OA进行协同办公,或者安装了ERP、CRM等管理软件。而互联网化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人”的作用,这里的“人”既包括企业员工也包括企业的用户,即消费者。

在信息化阶段,企业强调的是如何用技术使得内部生产和外部销售更加智能化、专业化,而在互联网化时期,企业必须认识到员工在生产销售中的作用,也必须重视消费者的反馈。

例如,在社交媒体上,企业员工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影响,而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对企业的评论则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利好或利空消息。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企业生产什么就购买什么的旧有模式,开始向企业“定制”自己的产品需求,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由B2C向C2B逐步转变,这是企业互联网化的特有现象。

在企业业务处于规范化管理、精细化运营阶段,企业IT往往处于信息化阶段,IT仅仅是模块化、功能化的工具,它主要关注内生问题。IT所扮演的角色也基本分为业务支持、内部服务两种。伴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各种新兴信息技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企业业务已经逐渐发展至价值链整合、持续创新发展阶段,企业IT进入互联网化阶段,IT系统逐渐外化,并直接面对终端用户。企业IT也随之走向合作、驱动业务层面。4.外包方式不能根本解决人才瓶颈

对于电商运营和新媒体营销这两块业务,很多传统企业没有合适的人才团队运作,所以大多数选择外包,找第三方的电商或者新媒体营销代运营公司,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如果长期依赖第三方代运营公司,那么最主要的负面影响就是,传统企业会越来越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未来,所有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如果无法培养对互联网深度理解并且具备电商运营和新媒体营销能力的人才队伍,企业无法长远发展。

何况很多第三方代运营公司又不仅仅服务你一个客户,经常是第三方的一个团队会服务多个客户,客服、运营人员采用流水作战方式,如果他们对你的品牌理念缺乏理解,又怎么可能给你的用户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所以,一定要在借助第三方公司外脑和外力的同时,大力发展自己的互联网人才队伍,借助第三方力量是权宜之计,发育内生能力、做好企业人才培养才是长久之计。5.用传统思维企图实现互联网模式

有的传统企业以为转型互联网就是招揽一批互联网人才、建立一个网站或者构建手机上的一个APP(互联网应用);有的认识很肤浅,认为通过互联网进行口水战或者虚假宣传,就能忽悠一大批消费者。有的企业认识上有进步,但也只是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宣传渠道或者销售渠道。很多企业认为自己建一个网络平台,做做网络推广就叫转型或与时俱进,此乃大错特错:开个网店、建个网络平台根本不叫转型,因为企业的本质一点没变。很多企业在线下开个工厂或开个商铺,然后通过广告拉业务,销售员跑业务。线下生意不好做了,跑到网上建个平台,通过网络广告拉业务,网络销售跑业务,想一想,本质变了吗?哪里变了?其实很多企业把互联网当成一个新的销售渠道,这是典型的老思想加新模式。很多人把互联网称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什么叫革命?因为互联网这种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覆盖了许多行业,一些行业也随之被淘汰,所以叫革命。雷军强调,用互联网武装传统企业,用新模式做传统的事情,这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企业都挡不住的。所以想真正转型,不是变渠道的问题,是变思想。可以说转型互联网就是闹革命,要先革自己的命,看看自己有多少环节、多少利润是依靠信息不对称而获得的。

如果将经营传统企业比作在湖里捞鱼,那向互联网转型就是到海里捕鱼:虽然一些企业在传统领域已经非常成功,在湖里驾船的水平及捕鱼的技术非常娴熟,但是湖里的成功并不一定能复制到海里。例如李宁几年前全面转型互联网,转型时决心、力度、投入特别大,但仍沿用传统工业思维和传统模式来经营企业,仅伦敦奥运会就花了几个亿的广告费,可是结果呢?大家都懂的。6.多数人急功近利,今天播种,明天就想收获

当互联网真如洪水猛兽一般冲向传统企业时,一种莫名的恐惧将传统行业的“大哥”们冲击得晕头转向。为了拯救企业于水火之中,企业管理层狠心咬牙自我救赎,按照互联网思维改造企业,改造思想,精神可钦。但企业本身对互联网思维改造企业能否成功的观望心态,让其对成功或者说立竿见影的效果充满期待,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这种期待容易转变成急于求成。之所以很多人追随互联网思维,无非看中其投入小、见效快、低风险,若持有这样的认知理念,只能得出一个赚快钱的结论。赚快钱是当前社会中的一种病态存在,与投机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它警示人们要循序渐进,但往往事与愿违,经常被变异与扭曲。

一方面,由于受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传统企业很想尝试突破;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经验与知识体系的束缚,传统企业根本不知道互联网的运作思维与经营方式。于是,在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下,他们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方式。在O2O转型的过程中他们选择与微信合作,共建微信微商城,打通线上与线下交易,“触网”试水。对传统企业而言这也许叫“摸着石头过河”,他们根本没有搞清楚什么样的“触网”形式适合自己,意图通过一个简单的微信账号承载起O2O转型的业务模型肯定不可能。有的企业对互联网认识不清,以为互联网是灵丹妙药,有起死回生的神效。于是纷纷开始主动或被迫学习了解“互联网思维”“O2O”,也开始研究“粉丝经济”“雕爷牛腩”,参加各种冠名了O2O或微营销的会议,恶补各种知识,然后回到公司大刀阔斧进行转型。前几年微博火,纷纷研究微博,这两年微信火,纷纷上马微信,继而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他们眼里除了销量就是收益。在他们看来,互联网就是另一条销售和揽客的渠道。但是三个月过去后才发现原来不是那么一回事。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相当于二次创业,其中的艰辛几乎是必然的。别说没有互联网基因的传统企业,即使百度、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尝试新项目时,都需要等待。无论是淘宝还是QQ想当年连靠什么赚钱都不清晰,到后来才慢慢发现赢利模式。包括最近新进的一批互联网新贵从京东到途牛几乎像约好似的集体亏损。外行根本看不懂,其实人家玩的是模式,看中的是先圈用户,再变现的过程。就像小米,你以为该公司仅仅是卖手机的吗?人家玩的是社群经济。不过终了,再回头看看传统企业主们,其实大家也是蛮拼的!◆整合资源,跨界经营

现在,由于互联网的存在,原来没有联系的领域统统被绑到了一起,就是所说的跨界。和实体的企业不一样,由于互联网跨界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或者模式,会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展开,如果没有做好准备,那就只能看戏了,没有参与的份。

在开始的时候,很多的企业都很自信,觉得这样的交易模式不会有前途,做实体经营才是王道。可是现在来看,这些人有点自信过头了,互联网还是在高速发展,谁也没法阻挡,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恋互联网,而互联网也开始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如果没有做好准备,那么这场互联网的大戏,就没有你的位置了。

在几年前,国美还是家电业的老大,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老大会面对相当困难的局面,在国美还在不断扩张、信心满满的时候,京东已经悄悄崛起,并且开始抢占国美的市场,国美醒悟得有点晚,就只能是呜呼哀哉了。苏宁比他的情况要好,意识到了危险,提前改变了经营模式,建立了“苏宁易购”这个电子商务平台,适应了市场的发展,避免了被淘汰的厄运。

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都是电信业的龙头,一直是两家平分天下,所以并没想到互联网给自己造成的危机,不过当微信的市场成熟之后,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把原来属于移动和联通的市场也瓜分走的时候,这两家巨头才如梦初醒,而且微信的收入比起这两家巨头也丝毫不少,赚钱的速度更快,这就显示出互联网强大的威力,它可以进入任何一个行业,去占领任何一个市场,对于互联网来说,跨界没什么难度。

就专业性来讲,互联网实在是没什么专业性可言,从实体店来说,开业了几十年,这种经验,还有这种发展,都是要优于互联网的,但是从实际来看,状况恰恰相反,互联网利用自身的优势,从一个圈子跳到另一个圈子,打破了很多传统行业的既有规则和运营模式,而且比这些行业现有的模式更加高效、全面,市场更大,把各种行业的全新的一面挖掘了出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把各种行业的经营模式打散、重组,把各个老大的资产拆分开,然后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商业模式。

在2011年的时候,腾讯又推出了微信,这个产品可以被看作是手机QQ的全面升级,它不仅可以用文字聊天,还可以发送语音、视频、图片等等,一经上市,就得到了广泛关注,只用了一年多,就拥有了上亿的用户群,微信的推出,也标志着聊天软件开始向手机等移动终端靠拢。

微信的载体就是智能手机,也就是说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推广就是微信推出的基础,而微信也是可以在各种智能手机上运行,提供沟通交流的服务,而且还有交友的功能设置,这些设置就是实现跨界的桥梁。

在2013年的时候,微信又进行了升级,可以支持多人的语音,就像是手机端的YY一样,而且添加了二维码,这个功能给客户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因为不需要再手动输入,直接一扫就可以完成。

二维码的推出,就使得各方的沟通更加方便,合作更加快捷,因为只要扫一扫,所有的想要知道的信息就一目了然,不管是什么行业的产品,未来的终端都是移动终端,只要手机在,就可以知道关于商品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微信最新的5.0版,又有了新的改进,新添加了丰富的表情,还可以绑定银行卡,添加收藏,绑定邮箱,等等,甚至可以帮你打车,直接把原来在PC端的服务都添加到手机上。

微信可以被看作是现在最火的聊天软件,并成为进军移动端的一个大门,克服了原来客户端的各种弊端,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电子平台,还彻底改变了营销的模式与状态。可以想见,以后微信还会有商城这样的移动购物平台,这种平台也会成为互联网模式的一个特色。

未来的互联网的发展,就是向移动互联方向而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尤其现在的智能手机使用人数越来越多,而用户的感受则是抢占市场的关键,也是企业的互联网模式好不好用的试金石,只有抢占市场了,才有资本去跨界经营,然后把各方面的资源重组,根据客户和市场需要,订制产品,不断改进和优化,最后就是建立一个依托于移动互联的成功企业。

互联网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速度,变化的速度太快,可能今天还是这样的东西受欢迎,明天就换了,因此企业都要有很强的危机感,不断地改进,避免跟不上节奏,就会被甩得远远的。

由于预言,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互联网群雄并起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跨界经营,要在移动互联市场上分一杯羹。

在现实当中,客户的转换成本很高,没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一家一家店转,也不可能背着个电脑来回走,台式机就更不可能了,所以移动终端就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产品和信息,或者是进行理财。如果企业想在互联网中称王称霸,那就必须不断地拓展市场,整合资源,跨界经营,把客户需要的尽量全都满足,否则的话,如果只是吃老本,面临的结果就是市场份额缩小,因为你不去吃掉别人,想着稳定自己,但是别人想着吃掉你,想把你的市场占为己有。◆制造业要融合互联网

现在很多人从制造业企业的角度去谈互联网思维,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先去想两个问题: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为什么和我们有关?它到底改变了什么?

举一个实体型产业和互联网结合的例子。

深圳有一家叫“壹点壹客”的蛋糕店,是几个年轻人租用一个厂房开的店。他们搞的不是传统的门店模式,而是搭建一个网站,把蛋糕通过网站卖出去。据说,2013年的销售额就做到了一个亿。相比之下,那些抱着传统门店模式不放的蛋糕店,日子却一天比一天难过。壹点壹客蛋糕店的本质还是实体,只是利用了互联网思维、模式、渠道来做实体。实际上,这种做法,其他传统蛋糕店是完全可以学会的。

实体企业,尤其是家电制造企业,首先要在产业中继续深耕,其次可以利用互联网思维来补充企业的发展方式。这两个战略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符合用户需求的好产品、创意产品,即使嫁接互联网思维,也只是赶时髦,并不能真正让企业产生现代竞争力。

接下来,我们以家电制造企业创维公司为例。

2013年的双十一购物节期间,创维公司在电商领域推出的新品牌“酷开”高清一体机,24小时内销量达到56272台,创造了电子商务网站上LED智能TV销量的吉尼斯纪录。这个产品为什么会创造这样的业绩?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第一是制造,创维将这个产品定义为“互联网+电视机”模式,而这一模式的背后,实际上蕴含了创维在显示技术、芯片技术、外观设计以及互联网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制造基础;第二是电商渠道,创维和阿里巴巴深度合作,通过淘宝平台进行互联网渠道销售。“酷开”的成功,证明“制造”还是制造企业之本,而引入互联网发展方式,能使“制造”与时俱进。

除了影响“制造”之外,引入互联网发展方式后,传统制造业的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改变主要集中在三点:价格管理、库存管理和供应链体系改造。

家电制造企业最烦心的就是价格战。各企业所掌握的技术虽然有差异,但只要将产品在市场上投放,再先进的技术,也会很快就被对手学会,并随时有被超越的可能。怎么办?只能靠成本管理,要么控制上游资源,要么搞内部成本控制。而在互联网时代,网上购物是大部分消费者的首要选择,于是各企业都要去开通电商渠道。但问题是,把线下产品搬到对价格更敏感的线上,不仅要面对线上的价格战,还难以平衡线下经销商的利益。

如果想在互联网有好的发展,就要规避价格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为互联网渠道单独创设一个新品牌,创维的“酷开”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个新品牌和该公司的线下渠道没有关系,也不和传统竞争对手去比较,它是和乐视、小米等新兴的互联网新贵对手做竞争。“酷开”好不好,2013年双十一的表现已经有了证明。

除此之外,互联网还对库存管理起到优化,并给供应链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在线下的竞争中,尽管创维公司有销售预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