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公共基础》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8 15:12:39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7年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公共基础》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2017年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公共基础》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复习指导

第1章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概述

一、教师招聘考试简介

1.概述

教师招聘考试又称教师入编考试,是由地区教育局或人事局统一组织的教师上岗考试。这是一种公开选拔优秀教师的新型录用制度,是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认真落实“凡进必考”原则的具体体现。

2.发展

过去教师入编考核主要采取以学校为单位“自招自聘自负责”,然后向省市上报结果的模式,这种模式容易造成徇私舞弊、托关系走后门等现象的发生。

为保障教师素质和学生的利益,防止在教师公开招聘中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2003年教育部对教师入编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凡进必考”的招教考试制度。自此,教师公开招聘考核方式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各省市考核制度基本统一,部分贫困县的教师缺口,也由国家特岗教师公开招聘措施所补充。

3.教师招聘考试与教师资格考试的区别(1)性质不同

教师资格考试主要是说明个体具有从事教师行业的能力。

教师招聘考试是个体具有从事教育行业的能力后(既获得教师资格证,其中师范生正常毕业后就直接拥有,非师范生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进行的竞争上岗考试。(2)考试内容不同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主要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通过普通话二级乙等,经过当地教育局或学校认证后(认证方式为说课),可取得相应级别的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考试的考试内容按地区的要求存在不同。

二、教师招聘考试的程序

教师招聘考试主要采用当地教育局或人事局组织公开考试的模式,教育局或人事局通过地区教育网或人事网发布招聘简章,包括笔试→面试→考核→录用→签约等一般程序。

三、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

1.教师招聘考试笔试(1)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各省市自主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集中评卷和统分。(2)考试内容

按地区的要求存在不同,一般分为两种:

①第一种考查内容: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改革等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

②第二种考查内容:专业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各地也存在不同,有些地区的公共基础知识即第一种考查内容中的教育理论知识,有些地区则是指文史、法律、数学、政治、时事等综合知识或者行测考试内容。

具体的考查内容,各地的考试大纲会有所不同,考生应以各地教育网或人事人才网公布的考试大纲为准。(3)命题规律

①考试时限

考试时限一般为120分钟或150分钟。

②试卷题型

从近几年招教考试的真题来看,必考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五大类。由于各地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同,所以大多数地区的试卷结构都比较灵活,一些地方会出现判断题、名词解释、辨析题以及案例分析题等,考生应做全方位的准备。(4)命题趋势

纵观近年来各地的招教考试真题,总体呈现以下命题趋势:

①紧密联系教学实际

从历年考题看,那些重要的并与实际教学关系密切的知识点常出现在考题中,并且对于同样的知识点的考查,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反复出现。例如:“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如何正确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和学生课堂‘插嘴’”等。

②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

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以考查识记能力为主的填空题和名词解释的比重则会进一步下降,难度也会进一步降低。

③更加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素质教育能否落实好,归根结底还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达到要求,因此,近年来在招教考试中越来越注重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技能技巧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

2.教师招聘考试面试

主要考查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方式有说课、试讲、面谈(答辩)等,其中面谈和结构化面试相似,问题会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四、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通知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时间没有统一的规定,具体信息可咨询当地教育部门或人事部门,同时也可关注以下网址信息http://jy.100xuexi.com/HF/jy/sichuanjiaoshizhaopin/

第2章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技巧

1.精选复习资料,打有准备的硬仗

考试分数的高低是由试卷上的作答情况决定的,考生取得高分,一定是建立在熟练识记运用知识点、掌握答题技巧的基础上的。因此,考生一定要选取一本或数本质量较高的复习资料。一本好的复习资料应该囊括所有的重要知识点,对知识的梳理简要而清晰,对考题的讲解透彻而深刻。

2.整理笔记梳理重难点,灵活贯通全部知识点

因为教师招聘考试不是统一考试,各地区在考试范围的规定上都是模糊的,出题灵活多变,具体考试内容均不指明教材和参考书,考生备考难度较大。因此,考生备考时应学会全面把握知识点,以不变应万变。全面把握知识点最好的方法就是整理笔记,按照课本内容以章节为单位整理成框架图的形式,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只有头脑中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能谈得上灵活掌握、运用自如。

3.查缺补漏做练习,重点难点全掌握

备考过程中,适当的做题可以让你在练习中查漏补缺,然后结合自己做错的题目或把握不好的题目,总结经验,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再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抓住难点,反复练习。这里要强调,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独立做,之后对照答案,尤其是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一定要摸清得分点在哪里,寻找答题技巧。

4.稳定心态万事佳,乘风破浪会有时

随着近些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多,招教考试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考生本来心态很好,但看着竞争压力的增大以及太顾忌结果,导致自乱阵脚,临阵脱逃,这是万万不可取的。良好的心态在备考过程中十分重要,考生要明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备考过程中唯一能影响你成绩的只有你自己,战胜自己是获取成功的唯一途径。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自己的备考计划,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地复习。

5.策略选择有妙法,事半功倍不狂言

复习策略口诀(一)

时间紧迫分先后,取证提高不矛盾。

打好地基盖高楼,基础知识要学牢。

识记理解要兼顾,看书做题两不误。

考前冲刺做真题,掌握技巧得高分。

复习策略口诀(二)

考点全在教材中,看你会读不会读。

各章框架心中记,思路清晰好回忆。

十指不能一样长,不同章节法不同。

调好准星再射击,事半功倍好复习。

6.注意事项早知道,考试稳过没商量(1)千万不要以为在考试之前背背重点就能考过。教师招聘考试是理论和技能并重,理解和记忆并重,考试有相当大的难度;(2)对习题册的题目不要死背答案,要理解,要举一反三;(3)一定要多做真题,这样才能对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有所掌握;(4)不要相信考前贩卖答案者;(5)审题要仔细。

第二部分 核心讲义

幼儿教育学

第1章 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1.幼儿教育与幼儿教育学(1)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的幼儿教育是指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如幼儿在家看电视、看图书、帮父母做家务劳动,或随成人去旅游、参观、看电影、参加社会活动等。

②狭义的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园(或其他名称的幼儿教育机构)教育。(2)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2.幼儿教育的意义(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幼儿身体尚不成熟,动作发展不协调,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受到伤害。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着眼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教育为幼儿创设一个让其身心愉快的环境,帮助幼儿增强体质,健康地成长。(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阶段开发大脑的潜力,充分发展智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研究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在这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人的个性、性格、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幼儿期如果受到良好教育,就能形成许多好习惯,形成良好的性格、个性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4)培育美感,促进想像力、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思维、情感的特点,他们喜欢用形象、声音、色彩、身体动作等来思考和表达。从这一特点出发,幼儿教育以美熏陶、感染幼儿,满足其爱美的天性,萌发其美感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发展他们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1.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幼儿教育始终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1)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低下,没有阶级性,每个幼儿受到的教育是平等的,幼儿教育融于生产生活中,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2)在封建社会中,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阶级性、等级性出现,只有统治阶级的子女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只允许他们跟随父母学习各种劳动知识和技能。这时的幼儿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分散进行。(3)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极大发展,出现了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

从以上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幼儿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特别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连;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可以说,没有大工业生产就没有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

2.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1)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

德国幼儿教育家,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的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有真正意义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在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之后,幼儿园的名称被全世界普遍采用,幼儿园迅速传到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2)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①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a.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增加迅速;

b.幼儿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样化;

c.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②我国幼教机构的发展

a.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是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

b.通过不断地摸索、实践,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幼儿教育机构逐渐发展,办学形式也开始多元化;

c.特别是1989年以后,恢复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幼儿教育领导机构,同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法律法规,使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从此跨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3)主要的幼儿教育思想

①洛克(1632~1704年)

a.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b.洛克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

②卢梭(1712~1778年)

a.指出教育要顺应自然,强调教育要培养“自然人”;

b.代表作《爱弥尔》集中阐述了“自然教育理论”。

③福禄贝尔(1782~1852年)

a.简介

19世纪中叶,德国的福禄贝儿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而且创立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

b.幼儿教育思想

第一,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

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动机支配的。保育者的任务是帮助幼儿除去阻碍生命发展的障碍,让自我得到发展。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我活动。

第二,游戏理论

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认为幼儿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幼儿通过玩具“可直觉到不可观的世界”。

第三,协调原理

人不是单独一人存在的,他是家族中的一员,社会的一员,也是民族的一员,是宇宙中的一分子。因此,应该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

第四,重视亲子教育

福禄贝尔认为,要让孩子在爱中成长,首先就必须教育母亲。因此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

④杜威(1859~1952年)

a.杜威在自然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概念;

b.他强调学生的直接知识的获得,倡导“从做中学”,确立了新的课程观;

c.在教师与学生的问题上,他提出了“儿童中心论”的观点。

⑤蒙台梭利(1870~1952年)

意大利的蒙台梭利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她的教育理论要点是:

a.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b.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c.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d.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e.重视感觉教育。

⑥陶行知(1891~1946年)

陶行知先生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他的主要贡献和观点如下:

a.强调幼儿教育的基础地位及社会价值,重视人才的早期培养;

b.提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观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c.坚持教学做合一,倡导因材施教;

d.主张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⑦张雪门(1891~1973年)

a.反对以培植士大夫和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主张以发展儿童个性和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b.与南京的陈鹤琴有“南陈北张”之称。

⑧陈鹤琴(1892~1982年)

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的科研工作,是我国以观察实验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最早的学者之一。他的幼儿教育理论观点有:

a.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因当时的幼儿园抄袭日本,模仿欧美,生搬外国的教材、教法,不顾中国国情,他主张“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的条件”。

b.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反对埋没人性的、读死书的死教育,创建活教育。其教育的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体系明确了教育观、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原则等方面的内容,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各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

课程的中心: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主张以儿童的自然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为中心,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

课程的结构:课程内容划分为“五指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

课程的实施: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行分科教学,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主张游戏式的教学。

d.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家庭对幼儿的影响,积极主张幼儿园与家庭合作起来教育幼儿。他说:“儿童的教育是整个的、是继续的”,只有两方配合,才会有大的效果。

⑨皮亚杰(1896~1980年)

皮亚杰的学前教育观是以其儿童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的,其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4)我国幼儿教育制度的发展

幼儿园在我国学制系统中的地位经过了较长时期的演变后,才逐步确立,现今幼儿园已成为我国学制系统的一部分。在发展历程中,为保证教育质量,相应的管理制度也逐步发展起来,比较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法规有:

①1932年10月教育部公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②1939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幼稚园规程》;

③1951年制定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草案);

④1981年10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

⑤1996年6月正式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试行)。

第2章 幼儿园教育概述

一、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1.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1)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3)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制订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1)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2)依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3)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3.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2)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二、幼儿园的任务

1.幼儿园的双重任务(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通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来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2)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幼儿园是一个教育机构,也是一个社会福利机构,负有为在园幼儿家长服务的任务。幼儿园保护和照顾幼儿有助于解决家长参加工作、学习而子女无人照顾的问题。

2.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科技发展的推动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的提出要求幼儿教育须从素质教育入手,从教育思想到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全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意识、价值观念等出现多样化的特点,进而家长要求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多样、灵活、方便,更能适合家长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特点和需要。(3)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家长对幼儿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幼儿园质量的高低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成了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三、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1.教育的一般原则: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均应遵循的,反映了教育对所有教育者的一般要求;(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①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师要将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

②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

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他们享有不同于成人的许多特殊的权利,但儿童是弱小的个体,他们对自己权利的行使必须通过成人的教育和保护才能实现。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①儿童的发展应是整体的发展

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教育必须促进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②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

a.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各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

b.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包括认知、情感、性格、社会性、语言等协调发展;

c.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

d.儿童个体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等。

③儿童的发展应是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除使每个儿童达到国家统一要求的标准之外,还允许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可能性,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让不同的儿童在不同的方面能够实现自己有特色的发展。(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①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儿童,使每个儿童都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要保证每个儿童在学校里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教师必须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儿童。

②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每个儿童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和学习方式等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考虑每个儿童的特殊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使每个儿童都能发挥优点和特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③运用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

集体活动是我国教育机构目前进行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而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相对较少,这样不利于充分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教师应注意在教育中灵活地使用集体、小组、个别的教育组织形式。(4)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儿童自身、儿童群体以及家庭、社会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学前教育要发挥这些资源对儿童的强大作用,充分加以运用这些资源,并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它们真正协调、一致地对学前儿童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有效的影响。

2.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是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提出来的,是幼儿园教育对教师的特殊要求。(1)保教结合的原则

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幼儿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幼儿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①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②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③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基本活动是指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频率最高,对人的生存发展最有价值、最适合那一年龄阶段的活动。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价值。(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出发,以活动为基础展开教育过程。同时,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让幼儿能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①教育的活动性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通过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与人交往,实际操作物体,才能逐步积累经验,获得真知。离开了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发展。

②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幼儿园的活动不应当是单一的,因为活动的内容、形式不同,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注意教育活动的多样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如幼儿的生活活动、劳动活动、教学活动等)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如自由游戏、区角自由活动等)。

①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生活活动不仅是幼儿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也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无论是教师组织的活动还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都各具重要的教育作用,对幼儿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不能顾此失彼,随意削弱或取消任何一种活动。

②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每种活动不是分离的、孤立的对幼儿产生影响,一日活动必须统一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整体教育功能。

第3章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一、全面发展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2.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以及各育之间的关系(1)体、智、德、美四育的意义

体、智、德、美四育不仅对幼儿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①体育:促进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兴旺发达;

②智育:有目的、有计划地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③德育: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和性格,代表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

④美育:通过艺术活动,帮助幼儿借助形象化的方式认识世界,幼儿美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2)体、智、德、美四育的关系

①体、智、德、美四育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不能相互取代;

②体、智、德、美诸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四育融汇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教育力量,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得到落实。只有正确认识四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

二、幼儿体育

1.幼儿体育的概念

幼儿体育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2.幼儿体育的目标与内容(1)幼儿体育的目标

幼儿体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幼儿园体育的内容

①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a.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

b.制定、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和卫生保健制度;

c.积极锻炼幼儿的身体;

d.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膳食;

e.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②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a.基本动作主要指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攀登等;

b.目的是使幼儿的动作灵敏、协调,姿势正确;

c.通过体育游戏、体操、户外体育活动、体育课等来完成。

③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a.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反复训练、培养来形成;

b.基本条件:合理严格的作息制度,成人要求的一致性和一贯性,环境因素的良好影响和示范等。

④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从生活中常见的、与幼儿关系密切的安全知识教育入手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3.幼儿体育的实施(1)幼儿体育的途径

①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a.物质环境的创设:合乎要求的房屋、设备和场地;合理的科学的生活制度;完善、严格的卫生保健制度;合理、丰富的营养和膳食;

b.心理环境的创设: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宽松、自由、愉快的生活气氛。

②精心组织各项体育活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a.形式多样,主要有广播体操、体育课、体育游戏、户内外体育活动等;

b.要重视各种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体育活动。(2)实施幼儿体育应注意的问题

①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②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

③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

④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三、幼儿智育

1.幼儿智育的概念

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2.幼儿智育的目标与内容(1)幼儿智育的目标

幼儿智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2)幼儿智育的内容

①发展幼儿的智力

a.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

b.培养幼儿良好的智力品质;

c.帮助幼儿尝试使用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

②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

幼儿学习的知识包括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常识、社会常识、自然常识,以及幼儿能够理解的科学技术知识,与国家政治生活有关的初步知识等等。

③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a.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并将之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幼儿智育的重要内容;

b.学习习惯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以及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期开始。

3.幼儿智育的实施(1)幼儿智育的途径

①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展幼儿智力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亲自动手、动脑进行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和直接知识,促进智力发展。

②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活动

幼儿智力的发展与环境关系密切,宽松、自由的环境能使幼儿自由思考、自由活动、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自由地想象和创造,自己选择、自己探索,这样,智力才能得到发展。(2)实施幼儿智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处理好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②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③注意幼儿知识的结构化。

四、幼儿德育

1.幼儿德育的概念

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

2.幼儿德育的目标与内容(1)幼儿德育的目标

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情感入手,即: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2)幼儿德育的内容

①发展幼儿社会性

a.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人的道德行为、人际关系方面的要求,遵循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来规范幼儿的思想和行为,构成了幼儿德育的核心,德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核心和导向力量;

b.途经:培养爱的情感;形成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和能力。

②发展幼儿个性

幼儿德育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品质,这些个性品质对幼儿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有重大意义,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3.幼儿德育的实施(1)幼儿德育的途径

①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

日常生活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容,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挖掘生活常规中的教育因素,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

②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

a.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

b.专门性的德育活动可以集体、分组、个别进行;活动内容以周围熟悉的现象或生活中的事例为主;多采用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活动时间长短依内容而定;活动尽可能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

③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德育的基本形式。教师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易被幼儿接受。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2)实施幼儿德育应注意的问题

①热爱与尊重幼儿;

②遵从德育的规律实施德育;

③重视指导幼儿行为的技巧。

五、幼儿美育

1.幼儿美育的概念(1)幼儿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它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2)幼儿美育的特点:通过活动,用具体鲜明的形象去引导幼儿直接感受美;以培养幼儿审美的情感、兴趣为主;以培养表现美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

2.幼儿美育的目标与内容(1)幼儿美育的目标

幼儿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2)幼儿美育的内容

①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美育是最能深入人的灵魂、触动人的情感的教育。通过美育来培养高尚的情感,使人热爱美,为美好的事物、为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情感已经初步发展,具有了培育的基础。因此,培育审美情感应成为幼儿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②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审美活动的开端和基础。培育幼儿的审美感知就是积极引导幼儿去亲身感受和体验现实生活和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美,使其感知活动对美变得敏感起来,能在平常的事物中、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幼儿的审美感知具有表面性和行动性,应当多组织各种活动,发展对美的丰富感受性。

③培养幼儿的审美想像和创造

幼儿表现美的核心是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即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带着自己的特点,表现自己对美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想法。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幼儿能自由地想象、创造,提供开放的环境让幼儿能开阔眼界,获得丰富的刺激,创设幼儿能充分显示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等是美育的重要内容。

3.幼儿美育的实施(1)幼儿美育的途径

①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艺术是人类审美实践的集中体现,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手段。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主要通过音乐活动、绘画活动、手工制作、文学作品欣赏、表演活动等来实施。

②幼儿的日常生活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美育的实施不应仅仅局限在艺术活动方面,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日常生活中的美是幼儿最接近、最熟悉、最容易感知的。幼儿审美教育应当贯穿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认识周围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物的美。

③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美育的广阔天地

a.自然界是幼儿美育内容的天然宝库,为幼儿提供的审美对象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

b.社会生活的美育是引导幼儿去认识、感受、观赏社会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2)实施幼儿美育应注意的问题

①幼儿园美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

②重视通过美育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③重视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第4章 幼儿教育中的教师和幼儿

一、幼儿教师概述

1.幼儿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1)地位

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教育法》、《教师法》为我国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和充分的法律保障。(2)权利

①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③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

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

⑤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

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3)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

③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④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⑤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

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幼儿教师的素质(1)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

对幼儿教师来说,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具体说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表现为对幼教对象——幼儿的热爱。热爱幼儿,把自己的身心奉献给幼教事业,是幼儿教师社会义务感、道德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最实际、最集中的体现。(2)健康的身心素质

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搞好幼教工作,也与幼儿教师的情感、个性、性格、行为方式等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应具有宽阔、慈爱的心胸,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感情,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3)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因此有效地、高质量地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成为教师必备的素质。

3.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1)观察力

幼儿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

①在随机观察时,观察能力的高低表现为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或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快速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②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既可观察幼儿的发展水平差异,也可观察幼儿个体发展的独特性。(2)沟通的能力

沟通与观察不同,它需要一种相互性,是一种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的观点、行为,在双向交流中彼此互相协调的默契。

①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a.非言语的沟通

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来说,动作比语言容易理解,另外,幼儿也需要教师的身体接触。心理学实验表明,身体肌肤的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感到温暖、安全、消除紧张等。非言语沟通的途径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也是沟通的重要途径。

b.言语沟通

教师与幼儿交谈,特别是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与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要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的质量,最根本的是教师从权威的地位转到与幼儿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地位,并真正地面向全体幼儿。其中,必要的技能包括引发交谈的技能,倾听的技能、扩展谈话的技能,面向全体、注意差异、有针对性的谈话技能,结束交谈的技能等。

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a.了解家长的技能

了解是沟通的前提。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双向的,教师了解家长的同时,也要让家长了解自己。尊重幼儿家庭的隐私,是教师与家长相互信赖的基础。一般来说,教师需要了解家长的需求与希望、家长的性格类型、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待人接物习惯等,以确定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沟通策略。

b.与家长交流的技巧

沟通需要行动,行动需要技巧。教师应具备与家长交流的技巧,如与家长面对面交谈时,聆听的技巧,以适合家长的态度、语言、表达方式以及考虑家长的观点、心情的谈话技巧,以及向不同类型的家长传达信息(口头的或书面的)、特别是描述孩子行为、提出建议或意见的技巧等。

c.与家长的情感沟通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特殊的人与人的交流,其特殊在于交流的双方都共同地爱着、关心着一个孩子,为这个孩子而交流。因此,沟通是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诚心、责任心的。

③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

a.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

幼儿之间的交谈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能极大地促进幼儿社会性、智力、语言的发展。促进幼儿之间的交谈需要发展他们自我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听和说的能力,这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注意幼儿口语沟通的特点,在幼儿交谈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要发挥主导作用,随时根据幼儿的情况加以引导。

b.幼儿间冲突的解决

幼儿的冲突是其沟通不畅的最激烈的表现形式,多发生在物的分配或活动机会的选择时。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冲突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帮助幼儿正确地对待冲突、习得解决冲突的策略,通过冲突理解人际交往的规则、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权利、克服自我中心等,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3)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

①分组能力

分组是小组活动的第一步,分组的质量对活动的进行影响很大,因此,分组能力要求教师十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以及清楚地知道完成每项活动所需要的条件。合理的分组表现出三个特点:

a.有层次,指教师分组时纵向地考虑幼儿的水平差异。如根据幼儿的经验、动作、思维、语言等方面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结合活动内容的难易,按水平由低到高地分,让每个幼儿能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

b.有特色,指各组各有特点。幼儿的不同兴趣、性格倾向、学习方式等决定每个小组学习的材料及学习内容和方式;

c.有变化,指分组是动态的,不是一劳永逸的。幼儿的能力、经验等在发展,兴趣、情绪等也在变化。

②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

a.指导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分组活动指导的根本,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分组活动必然失去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这一精髓而流于形式。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不可能摆脱观念的支配,观念不同,即使依样画葫芦,也会面目全非。

b.指导必须了解幼儿,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

分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只有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的指导,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c.灵活地改变教师的角色,灵活地改变指导方法

分组活动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分组活动的指导必须是灵活多样的,教师的角色也要根据情况随时变化。在同时关照几个小组的活动或游戏时,教师时而观察,时而参与,时而教授,时而评判,时而调整等,即教师既是观察者、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幼儿的活动伙伴、知识的传授者。

二、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

1.儿童观

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简言之,就是社会或成人怎么看儿童,把他们看成是什么样的存在。

2.儿童观的变化和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儿童观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而每个时代的幼儿教育与当时儿童观的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1)在欧洲古代和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儿童是父母的隶属品,他们是带着罪恶来到人世的,儿童自身的特点、价值、独立人格完全被忽视,打骂、体罚儿童是那时教育的特点;(2)文艺复兴运动后,儿童观开始出现大转折。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的“白板论”和法国卢梭确立的“自然论”的儿童观体现了儿童观的大进步;(3)20世纪后,儿童观的发展出现重大的飞跃,在新的儿童观指导下,世界各国广泛兴起了新教育运动。如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4)20世纪中、后期,儿童观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儿童巨大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得以发现,并确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现代儿童观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同时,儿童的地位和权利逐渐被社会所肯定,并开始受到法律的保护。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使儿童权利保护实现了从理想向现实的飞跃,成为儿童观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5)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3.幼儿与教师的相互关系(1)从社会大范围来看

幼儿和教师都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其相互关系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这种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是幼儿园所有人际关系中首要而基本的关系,是幼儿和教师相互关系的基础。因此,教育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反对专制的教师中心;(2)从幼儿园小范围来看

幼儿和教师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社会保障幼儿地位和权利的责任具体化为教师的义务和职责,教师成为幼儿生存、发展、学习等权利最主要的维护者,幼儿则是被保护者;教师作为成熟的社会成员,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教育者,幼儿是身心均不成熟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是受教育者。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和幼儿又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

三、幼儿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1.幼儿的发展(1)幼儿的发展要靠个体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①幼儿发展的个体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指遗传素质。遗传素质的差异可能带来幼儿发展上的差异,对幼儿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后天因素是幼儿自身的全部先天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比遗传素质更具可塑性。

②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外部因素。它包括幼儿所在的环境中一切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幼儿并不是被动地接收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发展是幼儿积极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①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幼儿是在与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过程就是“活动”。幼儿通过幼儿园里每天进行的各种活动使自己的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相接触,相互作用才会发生。活动使幼儿的发展成为现实,没有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发展。因此,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②幼儿的活动

幼儿的活动可大致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类。内部活动是指不可见的幼儿的生理、心理活动,外部活动指可见的幼儿的实践活动。内部和外部的活动不可分割、交融在一起进行,都以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

a.幼儿的生理活动

幼儿的生理活动是满足身体的发展需要的最基本的活动,它无时无刻不在幼儿的身体内部进行着,同时,它是生命本身强加给人的、必须由每个人自己去完成,不能由任何人替代。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生长发育的“内部工作”特别艰巨,家长、教师要正确认识并给幼儿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帮助和支持。

b.幼儿的心理活动

与生理活动一样,幼儿的心理活动也是由幼儿自己进行的,幼儿作为自己心理活动的主体,在作用环境的同时,必须自己去观察、理解、记忆、思考、作出判断,靠艰苦的练习和长时间的经验去学习语言等。因此,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幼儿能在其中自由地愉快地活动,是教师和家长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

c.幼儿的实践活动

幼儿的实践活动主要指幼儿与周围环境中的人或物直接相互作用的外部活动。它是与幼儿的生理、心理活动交融为一体、统合进行的最富有发展价值的综合性活动。幼儿实践活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二是人际交往活动。

2.现代社会儿童发展上出现的一些特点(1)儿童生理发展的加速现象

儿童生理发展的加速现象是指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更新,其身体的生长、发育的速度加快,逐渐早期化的现象。生理的发展加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长加速,如儿童的身高、体重比过去有明显的增长;二是儿童的成熟加速现象,如性机能的发展。(2)儿童心理方面的变化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儿童的生态环境发生极大的变化,由此引起的儿童心理的种种变化是幼儿园教育需要认真面对的。

①儿童的生态环境首先是家庭环境,这是儿童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基地。家庭变化中对儿童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居住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家庭生活水平的变化等。

②除家庭环境变化之外,儿童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也与过去大不相同。今天的儿童过早地接触到一些其小小年龄本不该接触的东西,如成人电视节目中、电子游戏中、广告中、家长谈话中关于金钱、性、官位、物质享受等的影响,使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出现了不少过去没有的问题。另外,社会上对高学历、高薪酬的过分追求,也对幼儿园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幼儿成长的压力加大,身心的健全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

3.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1)教师“教”的活动

①直接“教”的方式

a.概念:指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幼儿。如幼儿园作业课上使用的主要就是这一方式。

b.实施环境:对幼儿进行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使幼儿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人类用漫长时间创造的大量精神财富;规定必要的行为规范、行动规则,讲解必要的社会生活常识等;教给幼儿必需的知识或概念,让幼儿能高效率地获得比较系统的有条理的知识;某些技能、技巧,需要教师用同种方法介绍给全体幼儿;传递必要的信息等。

c.优点:在教育内容、方法、步骤等都按照教育目标进行了精心准备下,这种方式清楚明确、系统有序、省时经济,教师操作起来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即使是新教师,也能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

d.缺点:言语是教师使用这种方式教育幼儿的主要工具,教师讲、幼儿听是最常见的形式。由于幼儿缺乏知识和经验,对言语的理解能力又有限,因此对“教”的内容不容易真正掌握。幼儿获得的多是间接知识,难以真正理解和运用。教师与幼儿之间难以双向交流,容易成为教师向幼儿的单向灌输和说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少,其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

②间接“教”的方式

a.概念:指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比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这种方式中的教师从讲授者变成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合作者,游戏伙伴、活动环境的创设者、材料的提供者,教育影响力不直接由教师而是通过中介间接地作用于幼儿。

b.中介:在间接方式中,教师常以物质环境、人际环境为中介与幼儿相互作用。

c.优点:间接“教”的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较充分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给幼儿创造很多的“自我学习”机会;适合幼儿好奇、好动、好创造的特点,给幼儿提供了大量做做、玩玩、想想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有较多的时间通过动手、动脑;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去,增加了教师与幼儿的交往机会,交往的形式也更加丰富;这种方式自然而接近幼儿的生活,幼儿会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影响。

d.缺点:幼儿对活动中探索、尝试所获得的东西缺乏归纳整理、分析判断的能力,使获得的知识、经验容易陷入零乱、琐碎、表面、缺乏系统的状态,甚至会获得错误的结论;间接指导要求较高的技能技巧,需要教育的灵活性、随机性,对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③教师是“教”的主体

教师是“教”的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在备课或活动准备阶段,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经验等来计划活动,制定教案,创设环境;在上课或活动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引导幼儿向着目标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教”的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而幼儿则是教师“教”的对象,是受教育的客体。(2)幼儿“学”的活动

①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

教师掌握着“教”的主动权,无论是教师直接地“教”还是间接地“教”,幼儿都是自身学习的主体。对教师所教的内容,幼儿是否接受、接受到什么程度,主要依赖于幼儿的兴趣、经验、认知能力、情感等,不是取决于教师的意志。幼儿的学习靠幼儿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教师要调动幼儿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幼儿视作主动的灌输对象。

②幼儿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a.接受学习

在教师使用直接“教”的方式时,与之相应的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学习”,即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师能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来讲课,能让幼儿发挥主体性,学得有兴趣,能将教师传授的东西积极地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

b.发现学习

在教师间接“教”的时候,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学习”,即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在幼儿期,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如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发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等。

③影响幼儿学习的内外因素

a.影响幼儿学习的外部因素

家庭条件,如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方法、养育态度,家庭经济、位置条件等;幼儿园教育水平,如老师对幼儿的态度、教师的性格、教育的技能技巧等;幼儿园的环境条件,如环境对幼儿身心的适宜程度(是否安全、优美、安静等),物质条件的好坏(如活动室、户外场地的大小,玩具材料的丰富程度等)。

b.影响幼儿学习的内部因素

主要有两方面,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智力因素主要有:幼儿的注意、记忆、思维、理解、推理能力;表现、想象、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知识、经验水平等。非智力因素主要有:主动性;好奇心;自信心;坚持性。

4.促进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策略(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无论是直接“教”还是间接“教”,教师都始终控制着教育过程的方向,引导幼儿向着教育目标要求的方向发展。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质量主要是由教师决定的,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否认教育本身。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是学习主体并不矛盾,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是通过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引发和促进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体现出来的。正因为此,幼儿主体性调动的程度可以用作衡量教师主导作用质量的指标。(2)直接“教”时要注意的问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