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文行动:探索器物之谜(谷臻小简·AI导读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9 01:35:06

点击下载

作者:CCTV《走近科学》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教科文行动:探索器物之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教科文行动:探索器物之谜(谷臻小简·AI导读版)试读:

版权信息

教科文行动:探索器物之谜

CCTV《走近科学》 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9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

或图表。

DNA-BN:ECFD-N00018017-20190505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9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一、时间的足音

北京的钟鼓楼,是明清两代的报时机构,它的职责就是每日向全城发布时间的信息。晨钟暮鼓,都是报时的信号。然而,在900多年前,钟声鼓点是根据什么发出的?前不久,北京鼓楼上展出了一座碑,解开了人们心中的谜团。原来,这座碑全名叫“碑漏”,像钟表一样能够用来计时。在工作人员的现场演示下,记者看到碑漏的下部有一个铙,铜球下来以后击响了铙,就发出了相当于报时钟报时的那种声音。启动开关后,小球自上而下开始沿着轨道滚动,当小球与碑漏内壁碰撞时,速度降为零,滚落到下一轨道,并继续滚动,经12根轨道后,击铙报时,同时又有一个小球重新开始沿轨道滚动。关于小球能计时的解释是,小球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沿轨道倾斜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当碰到碑体内壁时,小球速度降为零,落到下边的轨道上,又开始在这一轨道上做同样的匀加速运动。在每条轨道的长度和水平夹角相等的条件下,小球做这种反复运动,保证了往复周期的恒定性。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日晷,它是利用日光的投影变化来测定一天当中的不同时刻。但是,日晷在阴雨天或者黑夜都无法使用,计时误差很大。这样的计时器显然不能用来计算小球滚动时间。与日晷相比,水漏刻计时不受天气的影响,计时精度也较日晷有很大的提高。但水会蒸发,或当漏孔中生长出水苔或水结冰后,自然要影响到计时的精确度,因此,文诰制造了碑漏。

采用滚动小球计时在后世机械表中也有很多的应用。在北京的古玩城里,记者看到了两座座钟采用的就是钢球驱动。这些英国古钟,采用发条为动力,等时滑动的小球相当于钟摆,起到控制周期的作用,设计非常巧妙有趣。二、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1.我国最早的货币——夏贝

史料记载:我国夏代使用贝作为货币。1975年在对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进行考古挖掘时出土了十余枚夏贝。而对夏以后的考古发掘中,学者们发现贝的应用日益广泛。2.四大货币体系的诞生——青铜时代

在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铸造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进入了“青铜时代”的鼎盛阶段。初时先是以青铜块充当货币,使用时需要称量计算其价值,后来为了便于携带和计数,长期受货币影响的人们就用青铜仿制海贝制成铜贝。其后随着黄河中游农耕经济区的发展,出现了一种高效能的农具——青铜铲,当时的名字叫“钱”。由于“钱”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常用于交换,便渐渐地转化为典型的实物货币,“钱”也就成了货币的同义词。

货币的发展也从早期货币开始,遵循逐步符号化的思路,经历了实物货币至称量货币,再至金属铸币的发展过程,最终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3.唯我独尊:“秦半两”

秦国规定以“两”作为秦币的单位。数年后,外圆内方的重半两的铜钱问世,史称“秦半两”。它的特点分别是更注重实用、简约以及上面镌刻的“半两”钱文明示了币值,代表着一种无可置疑的王权。

遗憾的是,秦虽采取了统一货币、颁布我国最早的货币立法以利其统治的重要举措,但没能进一步控制全国的铸币权。这无疑是当时帝王御国术的一大败笔,其危害在历史的发展中是显而易见的。4.私铸与乱世:汉“五铢”横空出世

汉初中央政府因无力大规模发行货币便允许民间私人铸币。而这一政策导致了货币样式、大小、轻重、质量混乱不一,不仅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还使地方豪强积累了叛乱的雄厚资本,导致“七王之乱”。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废除一切旧币铸造“五铢钱”,此外,还颁布严刑峻法:“盗铸诸金钱罪皆死”,“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

汉武帝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货币本身的标准化。这一举措不仅肯定了封建王朝必须实施货币铸造发行的中央集中统一,明确了货币稳定与否对国家社会都有重大影响,还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大小适合、百姓乐于接受的五铢钱形制,促进了汉代经济的发展。5.开创新纪元的流通宝货:开元通宝

针对南北朝以来劣币泛滥、扰乱流通的现象,唐高祖李渊果断地废除旧钱,铸行新的全国统一货币:开元通宝。它不再以重量命名,从古代秤量货币发展到脱离了自身价格,作为纯粹价值尺度投入流通的抽象的货币,这是一种单纯的“钱”的概念,已达到自身发展的高级阶段。

历史上钱的形成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契约,最初人们一直是选择某种等价物充当交易中介,但如果人们普遍接受某种中介的话,它是否等值并非关键,比如纸币的产生。而开元通宝正是在这一点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6.铜钱盛极而衰,纸币昙花一现

宋朝是我国经济贸易较为繁荣的时期,随着大宗交易的增多,价贱体重的铜钱显得越来越不方便。宋太宗初年,成都16家富商集资联合兴办“交子铺”,发行“交子”,可以在外地兑取现钱使用。于是中国第一张纸币在民间诞生了,并以其无与伦比的便利风行于世。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伪造纸币案件,且其另外的弊端在于,中国元、明、清的纸币在诞生不久即由政府控制起来,是为政府的财政服务的,当政府财政出现危机时,它的货币功能便遭到扭曲。7.贵重金属货币化的曲折历程

我国虽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国曾出现过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至少在春秋中叶曾出现过银铸币;西汉时黄金在社会上层也曾广泛使用;王莽时期还规定金银是六大法定货币之一。但是自东汉以后一千多年中,这种天然优越的贵金属却突然沉寂下来,基本退出了流通。直到公元1436年,明英宗正式解禁,允许将税粮折成白银征收,才标志着白银终于冲破历史的长期禁锢。

这一曲折的历程首先是由东西方历史发展背景的差异决定的:西方采用金银货币的历史最早源于古希腊。由于当时古希腊是由许多独立的城邦组成的,各城邦之间需要普遍认同的“硬通货”,这一环境促进了贵金属货币的发展。而中国自秦汉以来基本是统一的封建国家,长期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传统上盛行重农抑商的思想。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老百姓日常交易量并不很大,贱金属铜基本可以满足人们日常所需。三、青铜器1.司母戊大方鼎

1939年,河南省安阳武官村村民的一次偶然探宝,发现了惊世国宝“司母戊鼎”。然而,在战乱年代,司母戊鼎命运多舛,它一现世即陷入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几乎惨遭肢解毁于古董商人之手;频繁遭到搜查,差点被侵华日寇掠走。幸而最终仍得以幸存,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鼎为长方形,上面有兽面纹饰,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大鼎腹内壁有3字铭文,为“司母戊”。“司母戊鼎”由此得名。

3200多年前的商代留给我们种种猜测和设想,那是一个怎样的王朝?在仅有青铜器和石器的时代,古人们是如何创造辉煌的?司母戊鼎留给人们的是更多的未解之谜。2.商周青铜器的鉴别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主要分为制模和烘烤两步,由于其中任何一步的不确定因素都很多,因此在2000年前,青铜器的诞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每一个模子只能制作一件物品,所以夏商周铜器都只有一件存世,而正因为数量稀少,青铜器真品往往价值连城,而其中刻有铭文的青铜器更为昂贵,于是古董商为了牟取暴利,常常在假器或者旧器上进行錾刻,仿制商周铭文。

在青铜器鉴定过程中,有一种技术,就是观察铜器上锈蚀的质地。如果是真的几千年前制作的铜器,那么它的锈蚀都是非常牢固和坚硬的,自然生成,而且外表也很光润。3.一项与历史对话的工作:重在传承与发展

而今在河北唐县,有很多人专门从事商周青铜器的仿制,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瞒天过海,而是为了让古老的工艺流传下去。

孟宪忠师傅是民国时期北京青铜器伪造名店“万隆合”古铜局的第四代弟子,他正在着手准备仿造长信宫灯。孟师傅首先会制作出宫灯的石膏模型,模型上的纹路必须和原物分毫不差。当石膏模型完成后,孟师傅将带着它前往工厂进行浇铸。经过整个下午的准备,长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