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 善于用人的皇帝(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9 09:28:09

点击下载

作者:王子鱼,崔文龙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唐太宗: 善于用人的皇帝

唐太宗: 善于用人的皇帝试读:

前言

汉唐盛世一直是国人引以为历史文化大国的谈资之一,无疑,这个时代无论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都凝结了无数国人的骄傲。作为汉王朝后又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王朝,李唐盛世的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乃至人类史上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与地位,但就是这样的皇帝,也有较大的争议。一方面他被后世的无数皇帝、执政者尊为范本,成为“千古帝范天可汗”;另一方面,后世也有不少学者、史学家称他为“阴谋家”,民间演绎更是无数版本,纷乱复杂。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力求从多个层面客观真实地来讲述这位皇帝波澜壮阔的一生。书中既有通过雁门关崭露头角这样的事件来表现其少年英勇的讲述,也有如通过西取长安、玄武夺权等大事对其青年、中年时代南征北战的记叙,既有通过像怂恿父亲起兵这样的谋略对其夺取最高权力前过人之处的突出,也有像鼓励积极谏言等事件对其执掌唐帝国最高权力后奋发作为的考察,既有其对内政务处理的列举,也有其对外政策的发掘。

当然,由于能力所限,本书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不吝赐教,及时批评指正,我们一定虚心接受!

第一章 生于乱世,高于乱世

一代雄主李世民出生在渭水大地上,这个豪族出身的英俊少年将彻底改变隋朝末年起义军混战的局面。十六岁在雁门关出奇谋解救隋炀帝而崭露头角登上历史舞台,而后,随着父亲在镇压天下义军的过程中解救父亲于危局。隋大业十三年(617),十八岁而少年老成的李世民和刘文静、裴寂等人拥护李渊起义,从而确立了武装夺取天下的战略。在说服李渊起兵的重大事件中,李世民居首功。

出身豪族的英俊少年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十二月,群雄逐鹿、诸侯割据的战乱局面已经终结,赤县神州处处安宁祥和,黄土高原也难得风调雨顺,祖居渭水北岸武功县的百姓还沉浸在秋后丰收的喜悦中,一片太平,过去几十年确实难得这样的景象。

武功县南十八里,一处名为“武功别馆”的大宅之内一片繁忙景象,紧张的气氛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此时,武功别馆的主人李渊正在焦急地等待他的第二个孩子的降生。在有了长子建成之后,李渊对孩子有了一种莫名的牵挂之情。作为一方豪强,他深知时局并不像普通百姓看到的那样平静祥和,而是处处潜藏危机:突厥人正在不断地骚扰西北边境,东方的高句丽也在谋划着大举入侵,农民起义在严酷统治下的中原地区暗流涌动。但此时,李渊却顾不了那么多,孩子的顺利出生才是他的头等大事,他只满心希望母子平安。炊烟袅袅的日落时分,在夕阳的余晖中,一个男婴在这个大宅里呱呱落地,这便是日后名垂青史的唐太宗李世民。

据传,李世民出生之时,武功县的天空出现了两条金色的巨龙,这两条巨龙穿行在云层之间,旋游于武功别馆上空,嬉戏了三日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去。武功县内百姓奔走相告,无不称奇。当然,这类怪异之事只是当权者为了宣扬天意、维护统治而玩弄的一种把戏而已,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就像传说“世民”这个名字那样,说李世民六岁那年,算命先生说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名字当然不是算命先生给起的,当然是出自李渊之口。“世民”这个名字,寄托了李渊对儿子美好未来的殷切希望,他希望这个刚出生的儿子能够“济世安民”。

纵然“世民”这个名字饱含胸怀天下、志向远大的意味,然而世人更相信“龙生龙子,豹养豹儿”,李家如果没有一个好背景,李世民又岂能凭空干出一番掀天揭地的大事?李世民最后蜕变成一代雄才伟略的帝王,是跟他的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的。

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在西魏时被赐姓大野氏,官至太尉,被封为陇西郡公,与李弼、独孤信等八人同被封为柱国,时人称为“八柱国”;而他的祖父也是袭封唐公,是名噪一时的柱国大将军。他的父亲李渊,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姨丈,曾任刺史、太守、少监、少卿等职务。其母是隋朝贵族窦毅的女儿,她聪明能干,尤擅长笔法,有一次模仿李渊的笔法,别人竟然辨别不出来,可惜的是他的母亲在大业九年(613)于涿郡去世。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家世和父母对李世民之后的人生道路具有很大的影响。

李世民上有一个哥哥建成,下有玄霸、元吉、智云三个弟弟。建成、世民、元吉以及玄霸都是窦氏所生,只可惜玄霸早年夭折,而异母之子智云又在之后的晋阳起兵后被隋朝官吏所杀。因此,李氏家族就只有这三个儿子了:老大建成,老二世民,老三元吉。

李渊十分崇尚武术,重视子女的军事教育,因此,很小就让儿子们受到了良好的军事陶冶。而李世民也显露出了他超越别人的军事天赋,当别的孩子还偎依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当邻家小孩还懵懵懂懂不问世事的时候,年少的李世民就已经开始练习拉弓射箭,策马扬鞭,驰骋操场。

十几岁的时候他就能举起几十斤重的弓,高强度的训练使他经常受伤,被粗硬的弓箭磨出血泡、从战马上掉下跌落在地更是家常便饭。但是,李世民却丝毫没有畏惧,他在这其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艰苦的训练使他具备了坚强的意志、坚毅的品性。军事贵族的出身使李世民极重视军人的荣誉感,自小在父亲的军营之中成长也是他一生中难以抹去的美好回忆。

大约在大业九年,李世民十六岁的时候,他就和长孙氏成亲了。长孙氏家族与李氏家族一样也是军事贵族,长孙氏的祖父曾任北周将军,而其父也曾任隋朝右骁卫将军,但是这样的军事贵族并没有给长孙氏造成多大的影响,因为长孙氏跟李世民相反,对武艺一窍不通,反而喜欢读书,“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而正是这兴趣相反、看起来绝对不可能在一起的两个人却携手共度了一生。

少年时代的李世民在书法上也有很好的造诣,这对他的性格有些许影响,使得他豪放洒脱,意志坚强。成亲之后的李世民受长孙氏的影响,也对书籍颇感兴趣,所以他涉猎了各种兵书,这也使他之后在各种战役中凸显出了非凡的才华。而身为妻子的长孙氏,也给了李世民很多的建议,让他能够更快脱颖而出。

雁门关崭露头角

早在隋朝建立的时候,北方草原上的突厥族始毕可汗的力量日益强大起来,开始露出异心。隋炀帝时期,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裴矩向隋炀帝提出了一个建议,他提议让一位公主嫁给始毕可汗的弟弟叱吉为妻,然后再拉拢叱吉,让叱吉自立为汗,来分化瓦解始毕可汗的势力,缓解来自北方的威胁。可是,叱吉本人不敢接受这次和亲,而且这个消息被始毕可汗得知之后就对隋朝廷产生了怨恨。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裴矩干脆把始毕可汗的心腹史蜀胡悉诱骗到马邑杀死,这样,彻底激发了始毕可汗的反隋的意念。

大业十一年(615)八月,上天终于给渴望建功立业并为之准备已久的李世民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这年,隋炀帝杨广巡幸塞北,抵达雁门郡。突然始毕可汗阿史那咄吉带领数十万骑兵出现在雁门郡,并且对雁门郡发动了来势汹汹的袭击,由于没有充分准备,雁门郡治城池被接连攻下,只剩下雁门郡和淳县还在坚守。隋炀帝和他所带的文武百官、后宫佳丽以及大小侍从,还有雁门郡内军民十五万人,都被困在雁门关内,形势岌岌可危。隋文帝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中国渐入盛世。

在这个时候,萧皇后的弟弟、内史侍郎萧瑀提到了杨广的堂妹,即始毕可汗阿史那咄吉的皇后义成公主。义成公主原是隋文帝宗室女,599年与东突厥启民可汗和亲的安义公主去世,为发展与突厥友好关系、扶植亲隋的启民可汗,隋文帝将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后嫁给始毕可汗为突厥皇后,按照突厥的风俗,皇后有权参加军事会议。萧瑀建议派人去联络义成公主想办法让始毕可汗撤军。同时,隋炀帝又将求救的诏书捆在木板上放进南流的汾水中,命令各地募兵救援,得到这个消息,天下各郡县官员纷纷组织兵马前往雁门郡救驾。

当时,李渊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李世民在河中拾得隋炀帝的求救诏书,便决心应诏前去救驾,这个想法得到了父亲李渊的支持。于是李世民就去找了屯卫将军云定兴,并且投在云定兴将军部下前往雁门救驾。云定兴知道李世民出身名门,很有才干,因此对他非常器重。但是,北上擒王的云定兴只带了几万人马,根本无法与始毕可汗的数十万铁骑相抗衡,所以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向云定兴献上了一条疑兵之计。李世民对云定兴说:“将军,突厥的始毕可汗之所以敢公然包围皇上,因为他料定没有人会去救皇上,现在敌众我寡,如果贸然迎敌,那就相当于以卵击石,必然失败。如果将军把带领的士兵特地布置成几十里长的部队,浩浩荡荡赶往雁门郡,然后在附近的山头遍插旌旗,到晚上,故意擂鼓,命令军士大声呐喊,敌军一定以为我们大批人马已经到来,必然会不战自退。”

云定兴听从了李世民的建议,让下属在附近的山头布置士兵迷惑敌人,然后又四处插上旌旗,并日夜擂鼓,营造大批援兵已经赶到雁门郡的假象。始毕可汗的侦察兵看到这个情况,赶紧返回营中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始毕可汗。而正在这个时候,义成公主也写了封假情报送到了始毕可汗的大营中:“边境告急,速回!”始毕可汗一看,内外交急,六神无主,心里非常着急和害怕,于是,在九月十五日下令全军撤退,雁门之围得解。就这样,十六岁的李世民以虚张声势的奇谋化解了隋炀帝的雁门之围,开始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雁门关

镇压义军,委以重任

十六岁的李世民因用虚张声势的奇谋化解了隋炀帝的雁门之围而声震天下,也就这个时候,天下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对自己的帝国有着强烈的经营的决心,他创造了别人难以创造的丰功伟绩,比如开通大运河、三征高句丽。但是,隋炀帝不关心人民疾苦,视百姓如牛马,以致于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导致天下人心惶惶,时局不稳。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每次一召一百万人民,男的没了召女的,导致人人自危、民心惶惶;后来他又不惜花费人力财力,造大船南游;三征高句丽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陷入战争泥潭。隋炀帝的一系列政策,致使长久以来对其不满的士兵将领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当时起义已经发展到整个黄河甚至长江流域,许多武装地主也乘机加入了讨伐隋炀帝的大军,天下开始大乱。

隋大业七年(611),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首先率众起义,之后两三年间,起义席卷全国,农民军多达百余支,人数百万众。大业九年(613),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趁隋炀帝出兵高句丽而公然起兵,李密自长安应召到杨玄感军中,为其出谋划策。一番商议后,杨玄感以“为天下解倒悬之急”为号召,从者如流,余杭民众纷纷举兵响应。得知这个消息,隋炀帝赶紧班师回朝,命李渊为弘化郡的留守,来抵御杨玄感,此时关右各个郡守的兵马都由李渊掌管。

隋炀帝虽然把部分军权交给李渊,但是,隋炀帝对李渊还是存有戒心。他试着找借口召李渊入宫,恰巧李渊生病了,没有入朝拜见。隋炀帝就找来在宫中当差的李渊的外甥王氏问原因,当知道李渊由于生病不能入朝后,猜忌心很重的隋炀帝非常生气地说:“李渊得了什么病,居然不能来见朕,是病死了吗?”这个消息传到李渊的耳中,他非常害怕,赶紧贿赂隋炀帝身边的亲信,然后常常故意喝得酩酊大醉让别人误以为他没有异心,这样才逃过一劫。

大业十一年(615),李渊被拜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去讨伐毋端儿率领的河津农民起义。李渊率部在霍州与毋端儿激战,杀敌一万余人,俘获六万多人。匪首毋端儿战死,仅有四千残匪逃亡,河东诸州县都已尽归朝廷。面对朝廷的镇压,毋端儿虽然率领起义军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起义烈火被扑灭,自己也身中七十余箭而亡。

大业十二年(616),隋炀帝杨广坐龙船南下到江都游玩,又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李世民等人跟随着父亲一起来到太原。刚到太原,号称拥兵十万的甄翟儿率领义军攻打太原,并杀死隋将潘长文。李渊得知这个消息,亲自率兵出击,和甄翟儿在永安雀鼠谷展开了激烈的厮杀。由于兵力薄弱,李渊被甄翟儿大军包围了圈着打,尽管他们多次尝试突围,但均以失败告终,李渊和他带领的兵士们性命垂危。正是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李世民亲自率领铁骑数十,奋勇杀入重围,李渊和士兵也拼命杀出包围圈,这双向的奋勇厮杀,让敌人非常忌惮,不敢围攻。这个时候,另一支部队也杀来,与李渊父子的部队合二为一,里应外合,迫使甄翟儿不敢恋战,率军狼狈逃窜,李渊的军队则反败为胜。不到二十岁的李世民就这样从数万敌军中救出了自己的父亲。

数次平定各种起义大军,使得隋炀帝渐渐地开始倚重李氏父子,而李世民也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锻炼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李世民原本就饱读兵书,精于骑射,经过战争的洗礼,增加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很快就成为了李渊依靠的最重要的军事将领。每当有重大的军事行动,父亲总是把这个机会给李世民。

然而,李氏父子平定的叛乱越多,就发现越多的农民起来反抗。到大业十二年,先后在全国各地兴起的大小起义军队伍不下百余支,义众达数百万。起义军攻陷许多郡县,消灭大量隋兵。隋炀帝调杨义臣率辽东还兵镇压河北起义军,自率禁军到江都,镇压南下江淮的起义军。在和隋军主力作战的过程中,起义军败而复聚,由分散走向集中,逐步形成了瓦岗军、河北夏军和江淮吴军三支主力。而且这些义军大多得到民间老百姓的支持,瓦岗军开仓放粮的义举,更是赢得了无数老百姓的赞颂。而与越来越多的起义相比,更让李氏父子害怕的是隋炀帝的多疑和猜忌。隋炀帝始终不放心李氏父子,甚至派人监视他们。这样也就致使年轻的李世民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怂恿父亲起兵

正在李世民开始思考未来的时候,有个人走进了他的视线,并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个人就是刘文静。刘家世代为官,刘文静的父亲战死疆场,他自己又官运不佳,虽然长着一张丰润宽长的脸,意气轩昂,但四十来岁仍然只是个晋阳令的七品之职,与他的才干权略很不相称。他长期在李渊的手下做事,从李渊收买人心的诸多举措中观察到李渊有四方之志,于是主动和李渊交好,两人的交往也是日渐频繁起来。

刘文静见了李渊之子李世民后,对自己的朋友裴寂说:“唐国公(李渊)之子不是平常之人,豁达有如汉高帝,神武好似魏太祖,其人虽然年轻,实为上天赋予。”裴寂和李渊的交情很好,便自以为很了解李世民,对刘文静的话很不以为然。

杨玄感的叛乱被平定之后,杨玄感的谋士李密遭到全国通缉,太原有人揭发晋阳县令刘文静的妻子是李密的亲戚,隋炀帝便下诏把刘文静关进了太原郡监狱。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李世民便想办法买通了狱卒入监去探视刘文静,摒除了外人后,监室内只剩下他们两个。刘文静看到李世民心中也非常高兴,两人就谈论起天下的形势。刘文静故意对李世民说:“现在天下大乱,如果没有商汤、周武、高帝等人的才能是不能平定的!”李世民回答说:“您怎么知道没有这样的人呢?恐怕一般人看不出来罢了。我今天到狱中看您,不单单是来探视您,现在天下大乱,我是特地前来和您共商大计的。请您对现在局势谈谈详细的看法。”刘文静说:“如今李密长期围攻洛阳,炀帝又去江南玩乐,天下到处都是起义的义军,天子的宝座只等待一个真正有抱负、有才干的人去夺取。这个人如果真的能够顺应天命人心,举起义旗大呼,那天下就会很快被平定。现在天下很多的老百姓都逃到太原郡躲避战争,那是因为唐国公和公子您的仁德。我在这里任县令几年,知道这些逃难的人中哪些人是豪杰之士,一旦把他们聚集起来,至少可以得到十万的人马,唐国公又统领了几万兵马,如果他出面号召天下义士,有谁敢不从?召集到人马后,咱们再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到半年,便可以登上皇帝的宝座。”听了刘文静的话,李世民笑道:“您刚才所说,和我想的完全一样。”于是二人就商议安排笼络义士,布置宾客,暗中筹划起义,准备待机而起。刘文静担心李渊不同意,知道李渊与裴寂友情深厚,便建议李世民找来裴寂商议。京杭运河图由于大运河的滋养,到清朝时,南方地区已是被称为“人间天堂”的秀美繁华之地。

李世民想了个办法,自己拿出几百万私钱,买通龙山令高斌廉与裴寂赌博,每次叫高斌廉故意输给裴寂,让裴寂赢很多钱;李世民就借这个机会,每天和裴寂一起游玩,并趁裴寂赢钱心情很好的时候,和裴寂谈了他的起兵计划,没想到裴寂当即表示支持,并答应说服李渊。

大业十二年(616)十二月,突厥人兵犯马邑。朝廷让李渊迎敌,李渊派副留守高君雅率兵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同力抗击。高君雅、王仁恭与突厥交战不利,被突厥打败,留守的李渊受到弹劾。李渊怕一起被治罪,心中十分忧虑。这时,裴寂劝说李渊道:“现在各地人民都在起义,天下已经大乱,大人现在还要被炀帝治罪,可要想个万全之策。您的手下高君雅等人兵败,已经被抓起来,情况已经非常紧急。晋阳这个地方,兵强马壮,府库盈积,您又在这个地方经营了不少时间,如果您在这里起义,肯定能建立起一番事业。关中是天府之地,如果您发兵西向拿下关中,再图大事,那不是天下就在您手中了吗,何必要当这个暴君的囚徒呢?”李渊认为裴寂说得很对,心中已有了举行起义的想法。此时李世民也暗中结纳敢死之士,和刘文静等商议,甚至约定了日期发兵。但是,后来隋炀帝又派人赦免了李渊的罪过,这样,起义的计划暂时被搁浅。

同时,李世民常常在李渊面前称赞刘文静,他把刘文静对当今天下局势的看法讲给李渊听,李渊深深表示赞同。在李世民的建议下,李渊派出亲随携带金银珠宝前往江都,经历千难万险顺利到达后,他们将金银珠宝分别送给了皇上身边的亲信御史大夫裴蕴和王公公等,请他们为刘文静说些好话。不久,隋炀帝果然下诏将刘文静放出,而且官复原职。有了这番牢狱密谋的经历,李世民和刘文静终于成了最要好的朋友,他俩常一道出入,暗中收买宾客,招纳壮士。刘文静将晋阳城内各路江湖豪杰引荐给李世民,李世民花费心思和大笔钱财和他们交朋友,不管对方是卖布的、赌博的,还是看门的,做大户家奴的,只要有一技可称,一艺可取,都和他们结交,以上宾对待。所以这些江湖豪客非常喜欢李世民,也很乐意跟他相处,相约有朝一日跟着他干出一番事业。

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李世民乘机秘密地对李渊说:“如今炀帝昏庸无道,百姓困顿贫穷,晋阳城外都成了战场。父亲您要是恪守小节,下有流寇盗贼,上有严刑峻法,您的危亡就要来到了,还不如顺应民心,兴起义兵,转祸为福,不要枉费了这上天授予的好时机啊!”

听了自己儿子的话,李渊装出大吃一惊的样子,气愤地对李世民说:“你怎么能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来,你信不信我现在就向县官告发你?”说完就命人取来纸和笔,要写状表。李世民看见父亲的反应,反而很镇定地说:“父亲不知,孩儿观察天时、人事已久,才敢这么说。若父亲定要告发孩儿,孩儿甘愿认罪领死。”听儿子这么回答,李渊怒气顿消,温和地对李世民说:“我哪里会去告发你,我只是提醒你这是个大事情,望你说话谨慎,万勿走漏风声。”不久,李世民又劝李渊:“如今反贼日盛,遍布天下,父亲与孩儿这些年一直奉诏讨贼,可是为什么叛乱会越讨越多?不仅如此,父亲您多次讨贼有功,却差点被炀帝投进牢狱。即便您将全天下反贼都剿灭干净,又能得到什么奖赏呢?恐怕连您自身安危都是问题!孩儿前日所说的办法就是使您摆脱这种灾难的万全之策,望父亲早下决断。”听了李世民的话,李渊思考良久:“我这些天一直在考虑你的建议,你说得很对,但是这种事情有很大风险。好吧,今天我们就算家破人亡也由你,变家为国也由你了!”

得到父亲的支持,李世民让刘文静伪造炀帝敕命,征调太原、西河、雁门、马邑等郡二十岁到五十岁的男子服兵役,年终在涿郡集结,讨伐辽东。诏书一出,民心大乱,想造反的人越来越多。恰逢此时,马邑的刘武周起兵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并借兵突厥,图谋攻打太原。李世民于是委派刘文静等人以讨伐刘武周的名义招募士兵,又秘密让刘文静和裴寂伪造文书,调出府库大量物资以作发兵之用。

李渊以讨伐刘武周为借口,召集大小将领开了个军事会议,提出由自己自行募兵,然后去讨伐刘武周等人。负有监视李渊行动使命的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迫于非常形势,只好同意。李渊随即命令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将领以讨伐刘武周为名各自募兵。听到太原募兵的消息,附近老百姓纷纷来投,数天之内竟有万人应募。募集的这支队伍是李渊、李世民父子自行控制和直接指挥的,后来就成为了他们晋阳起兵的主力军。

西取长安的军事行动

正在李氏父子准备发兵之时,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两个人有了二心。这两个人本是隋炀帝派到太原来监视李渊的亲信,不除掉这两个人,起兵之事定会受阻,很可能以失败告终,万一这消息传到炀帝耳中,他们李家必遭灭门之灾。面对这种情况,刘文静暗中指使鹰扬府司马刘政会到留守府上紧急奏疏,告发王威和高君雅二人秘密谋反。等到李渊和王威、高君雅共同议事时,刘文静就带着刘政会进入李府,向李渊报告说:“唐公,大事不好,有人向我告密状,说是有人谋反。”李渊听后,佯装大惊失色,慌忙指着刘政会手上的密信让王、高二人取来观看,但是刘政会不肯给:“唐公不知,这状子所告之人正是此二人!”李渊大惊,遂接密状来看,看罢对王、高二人说:“有人告发你们,如何是好?”二人知道李渊想置他们于死地,破口大骂道:“这不过是真正谋反的奸贼想杀我们灭口罢了!”没等骂完,刘文静马上命令手下士兵擒获王、高二人,并迅速将其斩首。至此,李氏父子起兵反隋再无阻挠,开始发兵起事。李渊李渊(566~635),字叔德,祖籍陇西。唐朝开国皇帝,史称唐高祖。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618年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玄武门之变后,退位成为太上皇。

李渊自称为大将军,以刘文静为军司马,并将自己在太原本来拥有的部队和招募来的人重新改编。刘文静劝李渊改换旗帜以彰义举,又请联结突厥以增兵威,李渊对这些计策都予以采纳。刘文静奉命出使突厥,始毕可汗问:“唐国公起兵要干什么?”刘文静说:“先帝废嫡嗣而传位后主,故而天下大乱。唐国公为国家近戚,担心王室毁灭,故起兵想废黜不当即位者。希望与可汗兵马一同进入京师,百姓、土地归于唐国公,财帛和金宝归于突厥。”始毕可汗大喜,立即派遣其将康鞘利率领两千骑兵随刘文静而来,又献马一千匹。这个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接到李渊的密报,从河东赶到太原。李渊就把所有的部队分为左、中、右三军,并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率领左、右军,自己亲自统领中军,开始正式起兵。

太原起兵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占领太原南边的西河郡,李氏父子决定对西河郡先礼后兵。但是当李渊传檄至西河郡的时候,西河郡的郡丞高德儒坚决地拒绝了。看来战事不可避免,李渊只好派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军攻取西河,这是李氏父子晋阳起兵后的第一战,事关非小,所以李渊非常重视。临行前,李渊对当时参战的太原令特地嘱咐道:“我的两个儿子年纪尚轻,请您多多参与谋划。”事实证明李渊多虑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得到广大士兵的拥护,这些新入伍的士兵纷纷表示要追随他们为李姓王朝建功立业。而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也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战场上身先士卒,战场之外严明军纪,禁止士兵偷吃或抢夺附近百姓瓜果,如有类似现象发生立即找物主给予赔偿,也并不责备偷窃士兵,深得军心和当地老百姓的爱戴。

义军到达西河郡城下,高德儒闭城拒守,但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带领的军队一鼓作气,很快就攻下了西河郡。抓住高德儒后,李世民历数其罪过,说:“你当初指野鸟为凤凰来欺骗君主,才获得了这样的高官,我们兴义兵,正是要诛灭你这样的奸佞小人。”随后,李氏兄弟将高德儒处死,其余官员一个不杀,还亲自抚慰大小官员和百姓,这样,西河很快被平定了。西河首捷,往返仅九天,极大鼓舞了士气。李渊高兴地说:“要是都像这样用兵,我们很快就可以横行天下了。”于是就定下了直取长安的计划。西河战役后,李渊封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负责指挥左三军。封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负责指挥右三军。任命裴寂为长史,唐俭和温大雅为记室,温大有参与机密,长孙顺德和刘弘基等为统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军事、政治机构。

大业十三年(617)七月,李渊誓师于野,公开指责杨广的罪责,不再承认他的皇帝身份和地位,而是拥立年幼的代王杨侑为皇帝,留三子元吉守太原,亲自带领建成、世民率兵共三万人马进军关中。消息传到长安,代王杨侑非常震惊,赶紧派遣虎牙将宋老生率领精兵三万屯驻在霍邑,又派遣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镇守河东,遥相呼应,来抵御李渊。

正值两军准备浴血奋战之时,突然下起连绵大雨,李渊的军队受阻,和宋老生的部队相持了起来。雨下了很长时间不停,李渊的军队粮草缺乏,军心开始动摇,人心浮动,李渊召集众将领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裴寂等人说:“宋老生、屈突通联合踞守险要,很难在短时间内攻下。现在大雨不停,军中缺粮,且士兵家属多在太原,人心思归,不如先返太原,重整旗鼓后再次进军关中。”李渊同意裴寂的观点,李世民却极力反对:“现在遍地都是稻谷,怎愁没有粮食?而且宋老生此人轻狂浮躁,孩儿只需一战就可将他擒住。刘武周虽然徙远攻打太原,但他也不会忘记就近的马邑,久攻不下自会离去。我们本是兴大义而救百姓,理应进入咸阳,号令天下,如今只遇到了宋老生这样的小敌就想班师回朝,若退兵之时士兵哗变,义兵解体,即使安然退回太原,也落下不好的名声,以后还怎么保全自己?哥哥李建成也支持李世民的意见,但李渊心意已决,下令军队返回太原。

到了晚上,李世民再要进入李渊的营帐劝阻,但李渊已经在帐中躺下歇息,命任何人都不得进帐。李世民进不去营帐,就在帐外放声大哭,哭声传到帐中,吵醒了李渊,李渊把儿子召进帐中问话。李世民说:“父亲,我们举兵是为了天下的大义,进军攻战才能取胜,后退必定溃散!如果贸然撤退,我们的军队溃散在前,敌军追击在后,我们就只有灭亡了,想到这里我非常难过,忍不住哭了起来。”

李渊听了李世民的话,幡然醒悟过来,说:“我只考虑将士们的家眷都在太原,等退回去修整再战,但没有考虑到行军作战进则胜退则败的道理。要不是你提醒我,真不知道是什么结果。但是现在军队已经出发,我们怎么办呢?”李世民回答说:“右军整装而未发,左军虽然出发,估计还没走远,请让我去追赶他们。”李渊答应了他的请求,让李世民和李建成连夜把左军追了回来。过了几天,太原的粮食也运到了。八月初的时候,连绵不断的大雨也停了,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李渊随即命令部队晾晒铠甲、器械、行装。初三早晨,李渊率军从山脚下的小路向东南直抵霍邑。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率领几十骑到城下,举鞭挥旗辱骂宋老生。宋老生大怒,率三万人从东门、南门分道出战。李渊、李建成与宋老生交战,李世民率一队轻骑从南原率兵驰马而下,冲击宋老生的军阵,出击宋老生军的背后。宋老生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军士大乱。李世民趁机大喊:“已经抓住宋老生了!”宋老生的士兵听到这个消息,纷纷逃窜。李渊的兵士迅速直抵城门,将城门关闭了。宋老生下马跳入壕沟,刘弘基就将他杀死。那一战隋军的死尸遍布几里。天黑了,李渊命令登城,当时没有攻城的器械,将士们赤膊登城,攻下了霍邑。

一鼓作气拿下霍邑后,大军沿着汾水挺进,临汾郡、绛郡的隋兵望风而逃,大军顺利进入河东,到达龙门县。李渊组织了先遣部队从壶口渡河据守西岸,自己带李建成、李世民兄弟沿河南下,围攻河东郡。

河东是战略要地,宛如关中之门户。隋朝骁卫大将军屈突通闭城拒守,一时间难以攻下。为了争取时间,李渊采取“两从之”的办法,分兵两路,大军渡河入关,重点攻取长安,同时留相当兵力对付屈突通。李渊父子率主力部队渡河后,建成和刘文静等屯守永丰仓和潼关,屈突通得知李渊去攻长安,赶紧驰援,兵败被俘。而李世民率统军刘弘基、长孙顺德等数万人拿下了包括泾阳、云阳、武功等渭北诸县。李世民所到的地方,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人心。

接着,李世民派人报告李渊,请李渊赴长安。李渊命建成率精兵赴长乐宫,世民率新附诸军北屯长安故城。十月,李渊到达长安,设营于春明门之西北。得知这个消息,在关中的李渊家族和宗室的人,都纷纷起兵接应。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和女婿柴绍给予这支军队巨大的支援。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得知李渊起兵,和长安大侠史万宝等人也起兵响应。这些人,一方面牵制了隋朝的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军力,另一方面对攻打长安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就这样,长安被李渊所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围困,到十一月就攻克了长安。

平定长安后,李渊立年幼的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即隋恭帝,改元为隋义宁元年。李渊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以武德殿为丞相府,独揽军国机务,成了实际的皇帝。618年五月,李渊安排隋恭帝禅位,李渊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国号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武德元年六月,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右仆射、知政事,刘文静为纳言。不久,唐高宗李渊立李建成为皇太子,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

第二章 一统江山,运筹帷幄

李世民随父亲李渊入主长安后,李唐王朝正式建立,但这只是个开始,当时的李唐王朝只占有长安和太原等小片土地。为了争夺天下,巩固新建的政权,秦王李世民作为李唐王朝实际的最高军事统帅,开始了

争夺关中之地

、东都洛阳,进而统一中原的南征北战,消灭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割据的政权,使李唐王朝完成了真正的统一和完整。在这一系列战争中,功勋最大的莫过秦王。争夺关中之地

实际上,在李渊坐上皇帝宝座的前两个月,隋炀帝在江都被亲信宇文化及杀死,隋王朝已经正式灭亡。等到李渊即位,也仅仅是占据关中和太原等地,大片的领土还被各地起义的首领占据,因此新建的李唐王朝迫切需要一统江山,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才能巩固李氏王朝。“君之嗣嫡,不可以出师”,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皇帝不能出征,大哥是太子,也不能出征。因此,一统天下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秦王李世民的肩上。

李唐王朝的第一个敌人就是近在陇西的薛举。薛举原是汾阴的富户,喜好结交豪杰人士。早在大业十三年四月,就据郡起兵反隋。薛举先是开仓赈贫,然后自称西秦霸王,封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为齐公,一个为晋公,很快就占有陇右之地,号称拥有部众达13万人。七月称秦帝,立妻子鞠氏为皇后,大儿子薛仁杲为皇太子。然后攻下了天水等地,收编了唐弼的部众,势力空前强大,号称麾下有20万人。唐武德元年(618),薛举派自己的儿子薛仁杲出兵泾州,一直打到幽州、岐州一带,威胁到长安的安全。

李世民以西讨元帅的名义,和刘文静、殷开山等奉父亲的命令,率八总管兵前往抗击。七月,双方对垒于高墌,李世民采取“以静制动”的战略,加深壕沟,不和薛举的军队正面交锋。正在这僵持的时刻,李世民忽然得了疟疾,不得不把指挥大权委托给刘文静和殷开山二人,并反复强调:“薛举孤军深入,粮食不多,假如敌兵来挑战,坚守不战。等我的病痊愈后,再和二位一起出兵攻打他。”谁知殷开山和刘文静非常轻敌,背着李世民在高墌西南列阵,和薛举正面开战。结果,薛举以精锐的轻骑从背后包抄掩袭,唐军的八总管纷纷战败,溃不成军,大将军慕容罗睺、李安远在战役中阵亡,高墌城也陷落了,李世民和残军不得不退回长安。

武德元年八月,薛举病死,儿子薛仁杲继位。李渊再次任命李世民为元帅,攻打薛仁杲。九月,唐军逼近高墌,李世民仍然“坚壁不动”,用军令驳回了诸位将领请战要求。双方相持了六十多天后,薛仁杲的军粮紧张,开始有将领来投降。李世民从降将那里了解到薛仁杲手下的很多将领士卒有叛变之意,就命令行军总管梁实在浅水原扎营引诱薛仁杲部下。结果,薛的部将宗罗睺率兵进攻,一连数天攻不下。这个时候,李世民率领大军出其不意从浅水原北面出现,大破宗罗睺的部队。接着,李世民率领两千多骑兵追击宗罗睺,一直追到泾河面对薛仁杲营地,薛仁杲手下又有很多将领到唐军阵前投降。薛仁杲被逼无奈退回城中。随后到达的唐军包围了城池,半夜,又有人下城投降。薛仁杲无计可施最终出城投降。讨伐薛举、薛仁杲父子的这一场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薛仁杲的五万多人马尽数编入唐军,大大充实了李世民的武装力量。而且解除了唐王朝来自西北方面的威胁,消灭了想夺取关中政权的强劲对手。战争胜利后,因在高墌之战中失利被撤职的刘文静被封为了户部尚书,殷开山也恢复了爵位。

在战败薛举、薛仁杲父子后,李世民又不得不去讨伐刘武周。大业十三年(617),刘武周趁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自称太守。为了立稳脚跟,刘武周派人出使突厥,获得突厥突颜始毕可汗支持后,刘武周自称皇帝,改元天兴。之后,刘武周接受宋金刚“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的建议,率兵2万南侵并州,直逼太原。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派车骑将军张达率步卒抵御,全军覆没。唐高祖派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抗击刘武周,又全军溃败,李元吉连夜携其妻妾弃州奔还长安。李唐的发祥地晋阳就这样被刘武周占据。十月,刘武周又连下晋州、浍州等地,至此,晋州以北的城镇,除了浩州以外,全部落到刘武周手里。消息传到长安,连唐高祖都惊慌失措。李渊甚至发布手敕:“贼势到如此地步,很难与之抗争,宜放弃黄河以东地区,谨守关西。”秦王李世民坚决不同意,上表请战,于是,高祖扩充李世民的部队,让他挂帅讨伐刘武周。

李世民率兵从关中出发,先到了龙门,然后渡过黄河,在柏壁驻军和宋金刚相持。李世民仍然是坚守不战的策略,反而安抚百姓,征集军粮,整日操练兵马而已。直到几个月后,李世民得知宋金刚的部将尉迟敬德等人率兵回浍州,就派兵在半道设伏,大败尉迟敬德与寻相率领的军队,经过劝说,尉迟敬德与寻相投降。李世民非常高兴,赐他们为右一府统军。又相持了好几个月后,宋金刚因军粮缺乏、人马困乏而不得不后撤。李世民看到机会来了,率军奋勇追击,大败宋金刚,宋金刚带领残兵败将逃走。李世民一直率兵追到雀鼠谷,终于追上宋金刚,一连交锋八次,都打了胜仗,俘斩敌军数万。当晚,在雀鼠谷宿营。第二天,李世民带兵赴介休城。这时,宋金刚还有两万多部队,李世民命李靖、程咬金、秦叔宝当其北,翟长孙、秦武通当其南,他本人则亲率三千精骑冲其阵后,结果,宋金刚大败而逃。

刘武周听说宋金刚大败,非常惊恐,带了一百多个随从弃太原逃往突厥。宋金刚收拾残部,准备再战,但部众都不肯跟随他与唐作战,于是宋金刚也和一百多骑兵逃往突厥。不久,宋金刚打算跑回上谷,被突厥捉回,腰斩。得知宋金刚被杀,刘武周担心自己迟早会被突厥人所杀,就与部下密谋逃回马邑,以图东山再起,但是这个事情很快被突厥人得知,结果刘武周被杀。

刘武周之死,标志着李世民彻底消灭了盘踞在中原的又一支割据势力。

经过半年的战争,李世民圆满完成使命,不但收复了并、汾旧地,还消灭了另一个“争天下”的强劲军阀,捍卫了新生的李唐政权。在这次战役中,李世民不仅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作风上也堪称模范,每上战场必定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极大感染了士兵,这也是他取胜的重要保证。战役结束以后,李世民留将领李仲文镇守并州,自己则引军凯旋长安,受到长安百姓的夹道欢迎。

图谋洛阳

消灭刘武周后,武德三年(620),李世民又奉命出兵潼关,去洛阳征讨王世充。这个时候,关东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在关东主要是王世充、李密、宇文化及和窦建德四支强大的军阀力量,江南则主要是萧铣和杜伏威两个人的势力。后来,李密被宇文化及打败,又受到王世充的攻击,无奈之下,经过魏征的游说,李密率领剩下不多的兵将投降唐王朝。李密的部将徐世绩和其所管的汝州、魏郡等地也归于李唐朝廷。徐世绩被封为黎州总管,李唐在河南、山东也有了部分领土。但是不久,窦建德率兵西征,在武德二年打败宇文化及,然后在九月南下,接连攻下相州、黎阳等地,还俘虏了李神通、徐世绩和魏征。王世充则乘这个时机夺取了李唐在河南的部分领土,这样,李唐王朝在关东的领土全部丧失。

武德三年七月,李渊正式下诏东征,第一个目标就是王世充。东征大军由李世民统帅,他十八岁的弟弟李元吉为副将。这个时候,李密和宇文化及的势力已经被消灭,关东只剩下王世充和窦建德两支武装势力,而李世民的目标首先是王世充。王世充是隋新丰人,隋炀帝时任江都郡丞,因镇压起义军而升为江都通守。隋大业十四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等缢杀以后,留守东都的隋朝官员拥戴隋越王杨侗即皇帝位,改年号为皇泰,封王世充等七个人共同掌握朝政。开始的时候,王世充对皇泰主礼节相当谦敬,后来慢慢变得骄横了。武德二年四月,王世充正式篡夺帝位,国号郑,改元开明。但由于王世充性情多疑、残酷多诈,将领没有安全感,时有叛离。名将秦叔宝、程知节等先后降唐,成为李世民军队的骨干力量。看似势力强大的王世充集团其实正在走下坡路。隋炀帝陵隋炀帝陵位于扬州邗江区槐泗镇,现为省级文保单位。大业十四年,江都兵变,叛军司马德勘等煽动兵变,推宇文化及为首缢弑隋炀帝。

为了扫清外围,李世民先派将领罗士信拿下距离洛阳三十里的慈涧,然后命史万宝驻扎龙门,黄君汉攻占回洛城,将军刘德威自太行东围河内,上谷公王君廓自洛口切断东都粮道。自己则带着主力部队进驻洛阳城北的北邙山,准备攻城。这样,筑成了对东都的包围圈,断绝其粮饷供应,使王世充陷于孤立挨打的境地。昭陵六骏·飒露紫飒露紫系李世民征伐王世充时的坐骑。邙山一役,飒露紫身中数箭,太宗身陷敌阵,与大军相失。随骑猛将丘行恭护驾突阵,下马拔箭,保太宗得入大军。为表彰丘行恭与飒露紫的战功,“贞观中,有诏刻石为马,以象行恭拔箭之状,立于昭陵阙前。”

武德四年(621)正月,李世民挑选一千多精锐骑兵,全部黑衣黑甲,编为左右两队,分别由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统领,对王世充展开全面进攻,俘虏、歼灭六千多人。二月,李世民将军营移至洛阳城西北的青城宫,防御的壁垒尚未修好,王世充就率二万兵马猛烈杀过来,唐军大乱。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让精骑在北邙山列阵,自己登上北魏宣武帝陵观察郑军阵势。李世民命令屈突通率五千步兵过谷水进攻王世充,自己带领骑兵向南冲击。王世充也率领部队进行殊死的搏斗,军队几次三番被打散后又重新集合起来继续进攻,战争持续了将近一整天,李世民挥军追击到洛阳城下,俘虏、歼灭了七千多人。王世充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回了洛阳城中。

王世充逃往洛阳城中之后,紧闭城门,坚守不出。李世民下令强行攻城,遭到王世充的坚决抵抗。洛阳城本来就非常牢固,王世充拥有的大炮可以把五十斤重的石头射出二百米远,此外,他还有八弓弩的箭杆像车辐,射程很远,可谓装备精良。面对这样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楼,唐军尽管出动精锐部队昼夜不停地攻城,但是连续十几天下来,还是不能攻克,反而伤亡惨重。在这种情况下,唐军士气低落,加上出征很久,有了思归之心。其中,有不少将领鼓动总管刘弘基,要求班师回朝。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他说:“诸位随我从长安城长途跋涉才来到洛阳,一路所向披靡,洛阳以东的州县都归于我大唐的版图。现在只剩下洛阳这座孤城,虽然洛阳坚固,但怎么能经得起我们的长期围攻,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怎么能放弃眼看就要到手的胜利而班师回朝呢?”将领们听了这话,都非常惭愧,不敢再提班师的事情。李世民看到这个情况,紧接着下达军令:“洛阳不破,决不回军,再有胆敢提出班师的一律斩首。”他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法治人,在这之后,将士们都不再提回朝之事。与此同时李世民停止了大规模的围攻,反而静下心来修筑战事,对洛阳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打算长期守在这里。

在这唐郑两军都消耗相当的情况下,战局就这样僵持了下来。这个时候,忽然另一个人兵发洛阳,来驰援王世充,这个人就是窦建德。窦建德是贝州漳南人,世代务农,家里稍有资产。窦建德年轻时候非常讲义气,有次乡人家中丧亲,因家贫无法安葬,时窦建德正在田中耕种,闻而叹息,便将自家的耕牛给了乡人,让其发丧,后来因此事被乡里人所敬重。大业十三年窦建德起兵反隋,于乐寿称长乐王,年号丁丑,随后率兵攻占信都、清河诸郡,并俘斩隋将杨善会于清河。河北郡县闻后,都争相归附于窦建德。618年,窦建德建国号为夏,改元五凤,自称夏王。后吞并另一个起义将领魏刀儿的领土和士兵,势力得到迅速发展。武德二年二月,窦建德打着为隋炀帝复仇的旗号,大败宇文化及,势力大增。

窦建德每次攻克城池后,所缴获的资财全部分给将士,自己一无所取。他的生活也非常简朴,不喜欢吃肉,常食菜蔬,得到士兵和老百姓的尊敬。窦建德原来为了扩充实力,极力结交王世充,但是王世充称帝后,他就断绝了与王世充的关系。王世充被围困洛阳,无奈之下想起了窦建德,就派其侄王琬、长孙安世等向窦建德求救。虽然和王世充断交,但是考虑到唇亡齿寒的关系和越来越强大的李唐王朝,窦建德毅然决定联郑抗唐,待机灭郑,然后再与李唐王朝争夺天下。

大战武牢关

窦建德率军经河南,攻克周桥、荥阳等地,水陆并进,很快就抵达成皋的东原,一直西向,以救洛阳。窦建德特地派使者到达唐军军营,给李世民送信,要求唐停止进攻洛阳,返回长安。面对来势汹汹的窦建德,李世民手下的将领陷入了争论。屈突通、封德彝、萧瑀等将领主张撤退,他们说:“王世充凭借坚固的洛阳城,我军连月攻打,都没有攻下,现在,窦建德又率数十万大军乘胜而来,兵锋正盛;我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如果腹背受敌,肯定会全军覆没,不如撤退保守新安等地避其锋芒,等时机再出来决战。”这个意见得到薛收、郭孝恪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王世充虽然凭借洛阳抵御我军,但是长期的攻打和围困,洛阳城破已经成了时间问题。而窦建德亲自统帅大军远道赴援,带的兵将都是精锐,刚打了胜仗,有骄兵的情绪。如果让王世充和窦建德合并一处,把河北的粮食和士兵给洛阳,那么如果开战,他们相互补充,里应外合,我军必败。现在我们应当留一部分士兵假装继续围困洛阳,如果王世充出兵,要尽量不和他交战。大王亲自率领骁勇精锐,磨快兵器,带着训练过的精锐,在半道先占据有利地形,等窦建德的到来,以逸待劳,一定能出其不意地将其打败。打败窦建德后,王世充自然也就会败亡,这正是一石二鸟的计策啊。”洛阳虎牢之战示意图

听了将领们的争论,李世民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争,王世充的将领已经损其大半,洛阳城中缺粮,上下离心,我们不用攻打,洛阳城指日可破。而窦建德刚刚打了一路的胜仗,将领骄傲,士卒疲惫,我们如果占据武牢,发动出其不意的进攻,必定能把他击败。如果不去攻打窦建德,窦建德一旦进入武牢,拿下周围的城池,和王世充合并,势力必然强大,我们怎么能将其打败呢?所以,郭孝恪等人说得有理,我决定出兵武牢关!”听到这个决定,屈突通等人又恳求李世民三思而行,李世民不答应。而是让屈突通等人辅助齐王李元吉围困洛阳,他自己率兵向东奔赴武牢。昭陵六骏·青骓“青骓”为一匹苍白杂色骏马,是李世民和窦建德在洛阳武牢关交战时的坐骑。李世民赞其“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武牢关也就是虎牢关,又称汜水关,因为避李渊的祖父李虎名号而被唐人称为武牢关。武牢关离洛阳城东只有一百多里,地势险要,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李世民抢先带领五百名精锐骁骑到武牢关,来对抗窦建德的数万兵马,其勇气和魄力可见一斑。等到窦建德的先行部队到达,李世民大喊“我乃秦王李世民!”窦建德的先行军大惊,被打了个猝不及防。窦建德得知消息,派出五千骑兵追杀过来,李世民假装逃走,把窦建德的五千骑兵引入埋伏,两边的程咬金、秦叔宝等人突然杀出,将窦建德的五千骑兵冲散,并杀死三百多人。窦建德受挫,不敢轻易进军,李世民又派大将王君廓率兵偷袭了窦建德的粮道,夺取了大批粮草,窦军的士气衰落下来。之后,唐军奉李世民的命令,故意在黄河北岸放马,引诱窦建德。窦建德率领大军从牛口出发,摆开二十多里的大军向武牢关扑来。李世民对将领说:“窦建德从山东起兵以来,没有遇到过强大的敌人,今天率领所有的士兵来攻武牢关,骄傲轻敌,我们只需坚守住关隘,等他们的勇气衰退、粮草不济的时候,再及时出兵,就能大破之!”

果然,战况的发展正如李世民的预料,扑赶上来的士兵,因为急行军,再加上天气炎热,都非常疲惫,开始松懈起来。甚至很多士兵纷纷找阴凉的地方歇脚,看见河流就抢着饮水,毫无纪律。李世民看见时机已到,就下令自己的人马全线出击。李世民的铁甲骑兵先渡过汜水,以逸待劳,勇猛地冲进窦建德的大军。窦建德正在营帐议事,忽然听到唐军杀到,急忙召集兵士迎战,可是在李世民的骑兵过后,大部队纷纷杀过来,四面杀入,窦建德的军队乱作一团,没有招架之力。窦建德见唐军来势汹汹,带领亲兵赶紧逃窜,退到武牢关,程咬金、秦叔宝等大将杀出,挡住了窦建德的退路,窦军看见唐军,丝毫没有了抵御的胆量,纷纷投降或者继续逃走。看到这个情景,唐军挥动大旗,大喊:“窦建德已经投降,其余投降者免死。”投降的人越来越多,窦建德率领残军继续抵抗,被唐军活捉。

武牢关消灭窦建德以后,秦王李世民押解着窦建德到洛阳城下,故意给王世充看。王世充看见窦建德被活捉,知道大势已去,非常恐惧,就召集诸将商议突围,准备南奔襄阳。王世充手下的将领不愿意突围,他们说:“我们本来指望夏王窦建德来支援,如今夏王已被俘,我们现在突围,根本无法成功,还不如投降。”迫于手下将领们的压力,王世充最终决定投降。投降这天,王世充身穿素衣,带领所谓的太子、大小官员及其他将领到唐军营门投降。这样,占据关东的王世充、窦建德势力被李世民艰难平定。武德四年七月,战功赫赫的秦王李世民凯旋。十月,唐高祖见到王世充,先是历数其罪行,然后下诏赦免王世充,贬他作为平民,将其和家眷安置到蜀中,并在闹市中将窦建德处斩。后王世充等人被仇家独孤修德等人杀死。

一统江山

窦建德被杀后,唐高祖李渊又下令窦建德旧将范愿、董康买、曹湛、高雅贤等人赴长安领罪。范愿等人对窦建德被杀一事对唐朝心怀怨恨,看见王世充即使投降了也没有好的结果,就决定起兵反唐。范愿等人经过一番占卜求卦,卦象显示一位姓刘的能够给反唐事业带来好运,他们便首先去见窦建德的旧将领刘雅,想请刘雅出面组织起兵。刘雅不愿意,说:“天下刚刚安定,我不想再过战乱的生活,所以打算在乡下养老,你们回去吧!”众人很生气,又怕刘雅泄露他们的起兵计划,就杀了刘雅。随后,他们去拜见了一位在漳南隐居的刘姓将军,这个将军欣然从命,于是他们开始了为求自保的起兵计划,这个刘姓将军就是刘黑闼。

刘黑闼原是窦建德的同乡,常常受到窦建德的资助。后来,随着全国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刘黑闼在李密的手下成为偏将。武德元年(618),李密降唐,刘黑闼被王世充俘虏。后来刘黑闼率部逃回河北,投奔好友窦建德,被封汉东郡公。窦建德被唐军消灭后,刘黑闼回归乡里,种蔬菜自给,过起了隐居生活。窦建德被杀后,经范愿等人劝说,刘黑闼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决定起兵反唐。武德四年(621)七月,刘黑闼在漳南亲自祭奠窦建德,自称大将军,正式起兵。九月,刘黑闼大败淮安王李神通、幽州总管罗艺联军,击走徐世绩,接连吞掉唐朝数座城池。窦建德的旧将听到刘黑闼起兵的消息,也纷纷杀死唐朝官吏,响应起义,甚至突厥颉利可汗也派人马来援助刘黑闼。仅仅花费了半年光景,刘黑闼便将窦建德原先的地盘全部恢复。武德五年(622)正月,刘黑闼自称汉东王,改年号为天造,设都城于洺州。窦建德时期的文武官员全部恢复了原来的职位。刘黑闼的法令行政,全部效法窦建德。罗艺罗艺(?~627),字子延,隋末唐初将领。隋末任虎贲郎将,驻守涿郡。619年归唐后,赐其姓李,初封燕公,后晋封燕郡王,助唐击败刘黑闼。贞观元年(627),率军反唐,进据豳州,后被击败,败亡为其部下所杀。

武德四年年底,李渊再次把平定刘黑闼的任务交给了秦王李世民。这次,唐军占据着明显的军事优势,但是刘黑闼却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究其原因就是窦建德和王世充被杀后,李唐王朝不遗余力地铲除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旧将,不少人被杀死,引起河北、山东等地人民的不满,他们纷纷支持刘黑闼。刘黑闼的军队是窦建德的旧将,战斗力较强,又占据有利地形,使得李世民的军队在刚开始的时候常常吃亏,不能取胜。

李世民先收复了相州,接着进入肥乡,列阵水边,进逼刘黑闼的军营。刘黑闼率主力抗击唐军,最后遭到秦叔宝的截击,刘黑闼失利。后来,刘黑闼的军中缺粮,被迫在洺水主动出击,而李世民看时机已到,下令决开堤坝,河水顷刻间涌到战场,水深一丈多,刘黑闼的军队大败,一万多人被杀,几千人溺死,刘黑闼和范愿等两百多人逃入突厥。李世民趁机攻下圆朗等十几个城池,看到刘黑闼大势已去,就把兵权交给李神通和徐世绩等人,自己班师回朝。昭陵六骏·拳毛拳毛是李世民与刘黑闼作战时所乘的一匹战马。后人或因马周身旋毛卷曲,称之为“拳毛”。

但是,唐军在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得到河北、山东老百姓的支持。过了几个月,刘黑闼又回到山东,重新起兵,他的旧部属曹湛、董康买重新召集兵马响应。九月,刘黑闼再次攻陷瀛州,杀死刺史马匡武。盐州人马君德以盐州城反叛归附刘黑闼。河北一带的局势再度动荡。唐朝派出齐王李元吉镇压,但是其行军总管李道玄被刘黑闼杀死,大将史万宝也被打败。无奈之下,唐高祖派太子李建成亲自率兵出征镇压刘黑闼,魏征随行。魏征对太子李建成说:“以前我们攻打刘黑闼,刘黑闼手下的将领凡是战败被俘都处以死罪,他们的妻儿被俘虏,因此,他们都对朝廷非常憎恨和害怕。齐王前去平乱,虽然有诏书赦免刘黑闼手下将领的罪过,但他们都不相信。现在如果太子全部放掉那些被囚禁和俘虏的将领,并且加以安慰晓谕并放走,这样刘黑闼的势力就会很快崩溃瓦解!”李建成听从了魏征的意见,果然不久,刘黑闼的军粮用尽,很多士兵都逃跑,有的甚至捆着首领投降唐军,刘黑闼也逃走。武德六年(623)正月,刘黑闼在洺州被杀,长期以来割据的北方终于得到统一。

几乎与此同时,李渊派李孝恭和李靖灭掉了江陵的萧铣,然后顺势收复了长江下游的杜伏威的部将。这样,除了边境的少数民族之外,中国的中原版图基本上又回归大一统,而大一统最主要的缔造者就是李世民!

第三章 囊括天下,

登基九五

随着统一全国的战争接近尾声,李氏兄弟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展开了明争暗斗。唐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庚申日,秦王李世民带领兵马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确立为新的太子,之后顺利地登上了渴望已久的帝位,也就是后来的唐太宗。

兄弟夺权

随着统一全国战争的结束,另一场战争也早已经开始了,那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争夺大唐帝国继承权的“战争”。在平定全国的统一战争结束后,李世民战功赫赫,父亲李渊册封其为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位居所有王公大臣之上。不久,李世民又被册封为尚书,官居宰辅,在当时的李唐王朝中占据特殊的地位。李世民势力的增强早已经引起了太子党羽的警惕,太子中允王珪和洗马魏征也看出了这点,他们提醒太子说:“秦王连年征战,平定天下,天下的百姓都非常拥护他,殿下因为年长才被册封为太子居东宫,没有大的功劳来镇天下啊!”因此建议太子找机会建功立业,这个时候刘黑闼被李世民打败后又卷土重来,魏征等人建议太子亲征。李建成最终在魏征的主张下领兵出关,而李世民被留在长安,李世民自然知道太子的用意,因此事兄弟二人的矛盾渐渐浮出水面。

其实,李世民的集团早在晋阳起兵之时就已经开始经营了。那个时候,正是在李世民的极力劝说下,李渊才决意起兵。在晋阳起兵过程中发挥过重大作用的能臣刘文静、左骁卫大将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刘弘基等,都成了李世民的亲信。在起兵和征战的过程中,他又广泛召集人才,形成了以自己为核心的集团。这个集团里,既有像秦叔宝、尉迟恭等等勇武善战的武将,也有刘文静、房玄龄、杜如晦这样运筹帷幄的谋臣,更有博学多才、满腹经纶的儒生,甚至有许多绿林豪杰。李世民用虔诚的态度费尽心机来得到各样的人才,渐渐萌生出夺储的野心。唐·三彩绞胎骑射俑此俑人物横跨马上,身体右倾,头颈扭动,目光凝视上方,左臂伸向空中,右臂回勾作射箭状,手中弓箭已失。腰间佩剑,胯下马匹神态安详,驻足直立。作品反映出唐代胡服骑射风尚。

李世民苦心经营着自己的势力,太子也不是庸才,也在不断地扩充实力。自武德五年(622)李建成讨伐刘黑闼后,唐王朝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尖锐。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也从激烈的暗斗演变为一系列的公开争斗。

李渊的三个儿子,已经形成三大集团势力,即太子东宫、秦王府和齐王府。在平定刘黑闼之前,李世民和李元吉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但是,在李元吉跟随李建成第二次讨伐刘黑闼的过程中,很快就被李建成拉拢过去了。李元吉也企图取得皇位的继承权,如果继续跟随李世民,显然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而投靠李建成或许有利些,他甚至认为:“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东宫与齐王府的联合,秦王府必然处于不利的地位。自武德六年开始,随着江山一统,李世民再也没有从前那样显赫的军功,而且遭到了接连不断的排挤。李元吉曾经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甚至对他说:“我当为兄手刃之!”随着争斗的白热化,无论是在后宫、外朝还是在地方上,几乎都分为两派:一派支持李建成,一派支持李世民。至于唐高祖李渊的态度呢?既然坚持嫡长制,那就要维护建成的皇太子地位,对李世民采取了抑制的态度。而这个态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刘文静被杀。刘文静是最早参与李渊起兵的重要人物,他在起兵的时候极力劝说李渊与李世民父子,然后联络突厥,击败隋朝的屈突通等,功劳极大。但李渊称帝后,由于和裴寂的私交等原因,给裴寂封了大官,刘文静屈居其下,因此有了怨言,他也常常和裴寂争斗。李渊自然是偏袒裴寂,裴寂诬告刘文静谋反,刘文静申辩说:“刚刚起义的时候,我任司马的官职,而裴寂是长史,我们的地位相当。而陛下登基后,裴寂做了仆射,微臣只和其他大臣一样,微臣这么多年东征西讨,家里人连点安慰都没有,所以才有几句怨言而已。”而李世民也亲自向李渊求情说:“前几年在晋阳的时候,是刘文静定了起兵攻长安的计策,后来也是他告诉裴寂,裴寂才告诉您的。等到父皇登基,两个人的官阶相差很大,刘文静有些怨言正常,但说谋反,他绝对不敢!”可是李渊没有听李世民的劝告,处死了刘文静。

李渊处死刘文静,不单单是为了裴寂,也不是故意杀害有功之臣,而是别有目的。李渊之所以处死刘文静,就是因为他觉察到刘文静支持李世民结党,才故意杀掉刘文静,来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玄武门之变

刘文静被杀后,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表面上兄弟情深,来往密切,但暗地里争斗得更加激烈。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动用后宫的势力,伙同李渊的妃子诽谤李世民。李渊听信谗言,要治李世民的罪,幸亏陈叔达苦谏说:“秦王对国家有那么大的功劳,怎么能随便贬黜他?况且秦王生性刚烈,如果把他贬黜了,他肯定心中苦闷,若因此长期抑郁而得病,那陛下后悔也就来不及了。”李渊听了陈叔达的规劝,才没有将李世民治罪。虽然没有治罪,但是这个事件引起了秦王府所有幕僚的恐慌。武德九年(626)六月,太子请秦王去府上饮酒,可是秦王在喝酒后心口疼,还不停吐血,在李神通的搀扶下才回到秦王府。这更加加重了秦王幕僚的恐惧心理。

看到这个情形,房玄龄对长孙无忌说:“现在,秦王和太子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明显了,一旦发生什么事情,不仅仅是秦王府被铲平,更严重的是江山社稷有可能被毁,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劝秦王殿下像周公那样行大道义,主动出击,这样才有机会!”长孙无忌非常赞成房玄龄的话,回答说:“我思考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和你观点一致,但是没有机会告诉秦王,今天你说了这话,那我们一定要劝说秦王。”于是他们就去找秦王将自己的见解阐述给李世民听。李世民问:“按你们的意思,那我该怎么办?”房玄龄说:“秦王殿下南征北战荡平天下,功劳最大,应该继承皇位!现在的局势非常危险,殿下您不能有稍微的迟疑,越早决断越好!”事后,房玄龄又和杜如晦召集谋臣一起再次劝说李世民尽早除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其实,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