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哥说理财:手把手教你玩转基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0 00:00:50

点击下载

作者:邢力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力哥说理财:手把手教你玩转基金

力哥说理财:手把手教你玩转基金试读:

版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书名:力哥说理财:手把手教你玩转基金作者:邢力排版:Cicy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5-01ISBN:9787308181679本书由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自序未来二十年,买啥更赚钱?

今天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资产是什么?

明天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资产又将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房子。中国老百姓的家庭资产中平均有70%是房子。

但是10年后会不会还是房子呢?

如果未来10年中国不出现楼市整体崩盘的情况,力哥觉得到时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资产依然是房子。

但20年后呢?

力哥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答案是公募基金。

抛开让人纠结的房子,从金融资产的配置角度看,未来公募基金一定会成为财富管理行业的老大。

不信?我们一个个来分析。

老百姓可以买的金融资产主要有九大类:储蓄,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债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保险和企业年金等长期强制性养老资产,以P2P、众筹、比特币等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

历史数据告诉我们,从2007年到2017年的10年间,中国老百姓的整体财富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增速几乎和M2(广义货币)持平!由于中国老百姓财富总量在迅速膨胀,所有类别的这些金融资产规模从绝对值上看也都在快速增长,但从占比上看,却呈现出鲜明的变化。

储蓄

10年前,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中,超过3/4是银行储蓄,但如今占比大幅缩水到了52%。

最关键的分水岭是2013年,这一年以余额宝的诞生为标志,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业迎来大繁荣,大量年轻人将银行存款搬家到了余额宝,导致虽然安全但利息完全跑不过通胀的银行存款持续缩水。力哥的上一本理财图书《力哥说理财:玩转互联网金融》就是从余额宝的发家史说起的。

到了2018年的今天,余额宝的规模已逼近2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崛起的互联网金融势力,未来势必将进一步瓜分银行储蓄的蛋糕。力哥预估,20年后,银行储蓄占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比例会降低到25%以下,银行吸储难度将不断加大。

银行理财产品

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因结构复杂,还是一个非常小众化的产品,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高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巨额亏损,引发了极大的社会争议。随后银监会对银行理财产品加强监管,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风险大幅下降,于是其逐渐演变成为一些理财意识初步觉醒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在储蓄之外最好的选择。

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银行存款加速流失,如果说早先的银行理财产品只是银行并不普遍的变相高息揽储的手段,那最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迅速扩大,就是银行为了留住储户的钱,而被迫采取的大鸣大放的变相高息揽储手段。

力哥预估,未来银行储蓄占比下滑的那部分蛋糕,有一部分储蓄会流向银行理财产品;还有一部分连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看不上,这些钱将彻底离开银行体系。

股票

2007年中国股市经历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轮牛市,此后10年,股票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占比再也没有超越2007年“全民炒股”时的高峰,持续多年的熊市让股票占比不断缩水。2014-2015年的牛市虽然一度让股票的占比有所回升,但因为受互联网金融的强力冲击,加上这轮牛市太短命,并没有形成长时间的吸金效应,所以占比增长有限。2016年股市重回熊市,股票占比再次下滑。

力哥个人判断,未来20年,中国老百姓股票资产的占比会继续下滑,并被公募基金所超越。原因很简单:这是全世界发达国家共同的历史经验。

投资就是投未来,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到基金投资比股票投资更适合自己时,他们会越来越多地把资金投入基金而非股票中,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占比因此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债券

债券的情况比较特别,因为记账式债券投资门槛较高,一般采取购买债券基金来间接投资债券的方式,它被算入基金一类;凭证式或电子式国债和银行存款基本属于同一性质,一般也归于一类;而可转债则往往和股票放在一起讨论,所以此处不做单独分析。

信托和私募基金

这两类资产都是单一产品100万元起才能投资,并要求家庭金融资产达500万元,所以它们和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和富裕阶层关系密切。过去几年此类资产规模的增速远超其他所有大众化投资品类,这说明一个问题——过去10年中国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

不出意外的话,信托和私募基金在未来的市场占比应该还会继续增长,但毕竟高高在上的投资门槛摆在那里,能服务的终究是一小部分人群,所以依然无法成为最主流的投资工具。

储蓄型保险

过去10年,中国储蓄型保险占家庭金融资产的比例略有下滑,这是好事。

保险本来就是以保障作用为主,投资理财的功能是附加的,但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过去很长的时间内,中国的保险公司却本末倒置,拼命推广有高利润空间的储蓄型保险,却忽视了消费型保险的发展,这个趋势在以众安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崛起后,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注意,消费型保险是消费,不是资产,只有储蓄型保险才是未来会返还收益的资产。如果中国的保险公司无法推出更具有吸引力的高性价比储蓄型保险,未来20年,储蓄型保险在中国老百姓家庭资产中的占比必将继续下滑。

互联网金融

力哥在《力哥说理财:玩转互联网金融》一书中详解过互联网金融的产物,这里就不再赘述。总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地位一定会不断提高。

公募基金

2013年之前,公募基金的占比变化和股票有点像,2007年的大牛市也是公募基金的最高峰。

随后熊市来临,股票型基金跌得稀里哗啦,无数人割肉赎回,放弃定投,基金规模迅速缩水。但2013年余额宝的崛起,重新带火了公募基金这个投资品类。

力哥判断,20年后,公募基金的占比肯定会远超银行理财产品之外的所有金融投资品类。如果中国政府今后也像美国政府那样强推401K计划[1],那公募基金占比肯定会超过银行理财产品,成为中国老百姓理财工具中的“老大哥”。

在《力哥说理财:玩转互联网金融》一书的最后,力哥指出:“互联网金融将改变你一生的理财方式和财富命运”,毕竟时代大潮滚滚向前,理财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越来越快,没人能和社会趋势作对。

虽然力哥非常看好互联网金融的未来,但更看好公募基金的未来。毕竟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公募基金是唯一一种能以很低的门槛构建起非常完整的家庭理财需求的投资工具。

这就是为什么力哥决定在系列理财图书的第三本中,专门来聊聊基金的赚钱之道。

和力哥此前理财系列图书的风格一样,这本《力哥说理财:手把手教你玩转基金》中,我也将从“基金是什么”开始,从零起点出发,牵着你的手,稳扎稳打,逐渐走入基金投资的大门,带你领略基金投资的无限魅力。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础干货篇,把“小白基民”最需要掌握的关于基金的核心知识和盘托出,帮你构建起关于基金投资的整体知识框架。要注意的是,在《力哥说理财:玩转互联网金融》一书中,力哥已对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做了详细拆解,因此本书将不再单独讲述货币基金这个基金品类。

第二部分是进阶实战篇,把市场上各类相对复杂的特殊基金进行逐一拆解,助你完成从基金“小白”到基金达人的重要跨越。

第三部分是基金定投篇,可以说是本书的精华部分,既有关于基金定投的基础理念介绍和实例分析,也有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智能定投工具的详细拆解,更有力哥原创的七步定投策略的全方位攻略。

相信看完这本书,定能帮你掌握受用一生的基金赚钱智慧!第1章不懂基金黑历史,千万不要买基金!

在迈进基金生财大门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下基金究竟是什么,知己知彼,方能在投资的路上百战不殆。基金到底是什么?

我们常把股票和基金放在一起讨论,事实上,股票和基金的确是人类历史上集合大量资金用于特定用途的最重要的两项伟大发明。与股票相比,基金的历史要短得多。

基金的英文名叫fund,广义上说,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一个资金池,比如我打算明年出去旅游,预算是5000元,于是就从年终奖中拿出5000元存着,作为明年的旅游基金。当然,这只是低层次的基金,你的钱还在自己兜里,高层次的基金是把你的钱交给别人去打理,这样一来,基金就变成了金融信托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比如今天我们说的信托产品就是一种基金;反过来说,基金也是一种信托,因为信任你,所以才把自己的钱托付给你,设立一只基金。像支付宝的口号叫“支付宝,知托付”,就含有这个意思。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10个农民在他们村子的某块地里分别播下一粒种子。半年后,经过悉心照料,其中一位农民的谷穗长得最大、颗粒最饱满,于是这位农民就成了种植专家。第二年开始,其他9位农民就不种地了,他们信得过专家,这称为信用。他们把自己的种子托付给专家代种,这就是信用委托,简称信托。到了第二年年底,专家把收获的谷物分给其他9位农民,当然他也不是活雷锋,会留出一部分谷物作为自己的提成。把这个故事转换到理财的语境中,这9个农民就是基民,而这个专家就是基金经理。

从广义上说,基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比如公积金是为了帮助大家买房而设立的;社保基金是为了医疗养老这些社会保障支出而设立的;李连杰的壹基金和李亚鹏的嫣然天使基金则是为了做公益慈善而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基金、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基金等都属于基金。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狭义上的基金,一般特指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公募基金。它在不同的国家叫法还不一样,美国叫共同基金,英国叫单位信托投资基金,日本叫证券投资信托基金,但指的都是这种基金。“接地气”的公募基金

相比动辄上百万门槛的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就显得亲民多了。它就是那种可以公开在电视上、报纸上做广告的,门槛非常低的,所有老百姓都可以去买的基金。简单地说,就是你把钱交给这些基金公司,由这些基金公司设立一些具有特定投资方向的基金,并交由特定的基金经理去管理,代替你去买股票、债券、黄金、票据。换句话说,就是你觉得自己炒股水平不行,于是把钱交给基金公司代你炒股,基金公司从中赚点劳务费。

公募基金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在20世纪初传到美国。二战后,美国的共同基金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到了今天,可以说美国家家户户都是基民,因为他们的养老金都和共同基金紧密挂钩。而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的老百姓,日常生活也都离不开公募基金。我们可能会关心,中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不得不说的黑历史

公募基金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其实说起来,才不过20多年。1991年7月,中国证券市场上首只基金产品珠信基金被批准设立,当时募集了6930万元。此后6年里,全国共设立了75只基金,实际募集资金57亿元,业界称之为“老基金”。然而由于当时投资品种匮乏,管理经营混乱,政府也缺乏金融监管经验,更加没有明确的法律指导,所以老基金后来出现了严重的亏损和弄虚作假的现象。

为了改善这个局面,1997年11月国务院公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基金做了许多明确规定,例如基金怎么设立、通过什么方式和渠道募资、基金由谁管理、钱由谁保管、投资有哪些规定的范围、投资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等,由此开启了“新基金”的时代。随着1998年3月基金金泰(500001)和基金开元(184688)这两只新基金面世,此后又有多家基金公司获准开张和发行基金产品,老基金统统改造成了新基金,基金规模也从此前的几十亿元快速增长到了几百亿元。这几年是中国封闭式基金最辉煌的时期,但整个行业依然存在各种乱象。

2000年,上海证交所监察部的一位监管人员对基金操作手法进行跟踪调查后,写了一份研究报告,对当时国内10家基金公司,也就是今天老基民称为“老十家”的基金公司(包括南方、华夏、嘉实、华安等)旗下的22只基金,从1999年8月到2000年4月的操作行为进行了详细、客观的记载,结果发现其中存在大量违规、违法操作。2000年10月,著名的《财经》杂志以“基金黑幕”为题将之公布于众,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股市为之震动,证监会后来的调查也证实了基金黑幕的确存在。开放式基金的新时代

2001年9月以后,开放式基金开始进入投资者视野,华安基金旗下的华安创新基金成为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

但是当时的基金主要投资于股市,而股市往往是“看天”吃饭的。从2002年到2005年,由于股市持续处于熊市,中国公募基金的整体业绩非常糟糕,亏损连连,很多新基金根本卖不出去。2004年,中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国公募基金才真正走上了有法可依的发展正轨,而公募基金的规模也在2006-2007年到来的那轮空前绝后的大牛市里达到了高峰。因为强烈的赚钱效应,基金规模从此前的两三千亿元迅速扩张到了三四万亿元。到这时,基金才第一次成为寻常百姓的理财帮手。互联网基因带来的新面貌

由于中国股市熊长牛短,2008年之后连年的大熊市中,中国公募基金规模没能继续扩大。直到2013年6月余额宝横空出世,马云运用互联网思维对一只货币基金进行了基因改造,瞬间激活了销量,当年余额宝的规模就暴涨到5000亿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余额宝也成为基金界当之无愧的“网红”,还带火了“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名词。

不仅如此,在余额宝的带动下,公募基金的投资门槛也一降再降。以前是1000元起卖,现在许多基金的投资门槛都降到了100元、1元甚至1分钱。

截至2017年6月底,余额宝的规模接近1.43万亿元,而中国公募基金的总规模刚刚突破10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呢?2016年中国首富王健林的资产是2000多亿元,大概是余额宝规模的14%,而中国2016年GDP则是70多万亿元。1997年,中国公募基金规模不到60亿元,20年后的今天增加了1600多倍;20年前,中国只有75只基金,今天则有4000多只基金,数量增加了50多倍。

得益于公募基金的发展,我们拥有了4000多只品种非常丰富的公募基金,从高风险到中等风险再到低风险,一应俱全;从股票型到债券型,从存款到各类票据,从黄金到石油,从人民币到各种外币,从房产到更复杂的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投资范围无所不包。各种投资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并建立自己的资产配置,再加上基金投资门槛极低,因此基金投资优势明显。没错!它就是今天我们普通老百姓理财最重要的工具,没有之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力哥为什么要在开篇,先说这么一大段看起来和你投资赚钱无关的基金发展史呢?

读史使人明智,只有了解了基金的本质和过往的发展史,尤其是那些“黑历史”,才能让我们对基金这个投资品种有更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虽然看起来中国公募基金发展了20多年,今天已经相当规范了,但这个行业因为和钱走得太近,暗地里依然存在各种见不得人的违法违规问题,比如屡禁不绝的老鼠仓,个别基金经理用基民的钱买股票之前,自己先买好这只股票,拿我们基民的血汗钱给自己“抬轿子”,把他自己的钱袋子喂得饱饱的。

投资者需要擦亮双眼,才能挑到称心如意的好基金,然而我国的基金市场有4000多只基金,在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投资选择的同时,也让理财“小白”感到茫然。这些基金怎么看,风险高不高,到底该买哪只基金,力哥都将在这本书里为你逐一解答。第2章基金品种挑花眼,分不清楚怎么办?

上一章说到,今天中国有4000多只基金,那我们该如何给这么多基金分类呢?封闭式基金还是开放式基金?一招见分晓

首先,根据基金能否随时在一级市场或者场外市场申购赎回来划分,可以将基金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

在一级市场或者场外市场能够随时申购赎回的就是开放式基金,也就是你在各银行的网银、蚂蚁财富、雪球蛋卷基金、天天基金网或者基金公司官网等渠道可以直接买到的基金。你一买,基金的规模就变大;你一卖,基金的规模就缩水,这类基金就叫开放式基金。我们现在买的基金,几乎都是开放式基金。

封闭式基金,自然就是不能在一级市场或者场外市场随时买卖的基金,需要你去证券公司开户,下载专门的证券交易软件才能买卖,就像股票一样。这类基金的规模是固定的,成立之后就封闭起来了,你无法再申购和赎回,如果想交易,那就只能把手上的基金份额在场内市场转手卖给其他投资者,或者从其他投资者手里买来基金份额。

这里要解释两个专业名词,在场外市场买基金,也就是在蚂蚁财富、天天基金网等平台买,叫申购,卖基金叫赎回;在场内市场就不这么叫了,直接说买入卖出就可以了。这个区别非常重要,在后面的章节中,力哥说的申购和买入,与此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封闭式基金的没落

我国最早的基金都是封闭式基金。它的好处是基金规模固定,基金经理就可以游刃有余地买卖股票,建立仓位,既不用担心突然有很多人申购,导致很多钱没地方可以投资,只能胡乱投资或者放在手里看着它贬值;也不用担心突然有很多人赎回,手里现金不够,刚买的股票不得不忍痛割爱,亏损离场,打乱原来的投资节奏。

这个对于基金经理而言,方便他操盘,是优点;但对投资者来说,却是缺点。他们一定得开个证券公司账户,到证券交易软件里去买卖基金,而且还必须得在股市开盘的时间,也就是每周一到周五上午9点半到11点半,下午1点到3点之间才行。用现在的话说,封闭式基金的用户体验很差,不符合互联网思维。

所以,在西方100多年的基金发展史中,过去一直都是封闭式基金唱主角,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大发展以后,就逐渐让位于开放式基金了。中国也一样,2001年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基金发行后,第一代封闭式基金很快就被打得溃不成军,2002年以后,就再也没有发行过新的封闭式基金了。

当然,封闭式基金也不是永远都封闭,它会在基金设立之时就约定一个封闭期,我国当时发行的这一批封闭式基金的封闭期都是15年。封闭期结束后,要不就基金清盘,也就是盘点一下还有多少钱,按比例还给投资者,要不就改个名字,从封闭式基金改为开放式基金。目前绝大多数封闭式基金都采取了“封转开”的模式。2017年8月14日,随着最后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银丰到期后,传统的封闭式基金就彻底退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舞台。

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基金虽然已经谢幕了,但那些继承了封闭式基金优点的创新封闭式基金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包括分级基金的子基金、定期开放式基金等。理解了封闭式基金的原理和优缺点后,后面说到这些基金知识时你就更容易理解了。开放式基金的四大门派

开放式基金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这四大类。

顾名思义,把80%以上的资金都拿去买股票的叫股票型基金,简称股基。把80%以上的资金都拿去买债券的叫债券型基金,简称债基,其中一点股票都不碰的债券基金又叫纯债基金。一部分资金买股票一部分资金买债券,但比例都不超过80%的叫混合型基金。在混合型基金中,规定股票占比不得低于50%的,叫偏股型基金;债券占比不得低于50%的,叫偏债型基金;股票和债券的配比都不能超过50%的,叫平衡型基金;对股票和债券占比的上限和下限没有做硬性约定的,叫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市场和一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市场都被称为资本市场,和它对应的是只能交易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债券和各类票据的货币市场。

上面这几类基金都是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要投资标的、在资本市场里玩耍的小伙伴。如果惧怕资本市场的高风险,不买股票也不买长期债券,而是买货币市场中的各类票据,包括购买短期债券、中央银行票据(央票)、银行汇票、债券回购、银行存款等的基金,就叫货币市场基金,简称货币基金或货基。这四类基金投资风险最高的是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次之,债券型基金再次之,货币基金最低。

当然,在这四类基金门派的基础上,又演化出了许多新的基金品种,比如指数基金、ETF、LOF、分级基金、QDII基金、REITs基金、定增基金、量化基金等。乍一看名目繁多,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但这些花式基金本质上大多可以认祖归宗,归入上述四大类别中。不见基金,先闻其“名”

我们如何才能一眼看出某只基金到底属于什么类别呢?很简单,大部分基金看名字就能看出来。

一只基金的完整名字是由这么几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是基金公司的名字,表示这只基金是由谁发行的,比如如果力哥基金管理公司发行一只基金的话,名字一定是叫力哥××××基金。中国今天有100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天弘、华夏、易方达、南方、工银瑞信、建信、博时、嘉实、招商、广发、汇添富、鹏华、富国、华宝兴业等,这些基金公司属于一线梯队。在同等条件下,建议大家优先买这些一线大公司的基金。

第二部分就五花八门了,一般是来概括这只基金的特点或偏好的,比如互联网主题、行业轮动、轻资产、健康环保、经济转型、中小盘、创业成长等,说明基金主要关注某个行业或者方向;也有的会使用一些比较“高大上”的词汇,比如盛世成长、卓越品牌、全球视野、核心优势等,看不出什么特点,让人感觉好像很厉害的样子;还有一些比较文艺的词,比如中国梦、四季红、钻石品质等,这一类噱头成分比较多。我们投资基金时,千万不要一听名字动心了,就觉得这是一只好基金,比如力哥发行一只基金名字叫“力哥包赚不赔吃嘛嘛香最牛基金”,是不是真的能保证你赚钱呢?不确定性太大,吹牛谁不会?但一切还得靠业绩说话。

基金名字的第三部分就比较关键了,一般里面会有货币、债券、纯债、可转债、混合、灵活配置、股票、指数、增强指数、量化、海外、美元、ETF、LOF、QDII等字眼,它是基金的身份证,它限制了基金经理只能在基金名字所规定的范围内投资。如果名字里有货币,就一定是一只货币基金;名字里有指数,就一定是一只指数基金;名字里有美元或QDII,那一定是投资海外市场的。

了解了这些基金的基础知识以后,力哥将分门别类,从低风险到高风险逐一详细介绍各类基金的特点和挑选技巧。其中风险最低的入门级基金是货币基金(简称货基),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余额宝。第3章债券型基金:平稳开车的老司机永恒不变的投资三支柱

投资理财市场包罗万象,但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永恒不变的投资三大支柱是股票、债券和房产,对应的基金化产物是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REITs基金。房产在此处不过多介绍,在金融市场中,股票和债券是最重要的两个工具。

金融,就是资金融通的意思。A急需筹钱做生意,但手里没钱,就跑去向B借钱,正好B手里的钱暂时用不到,不如先给A拿去用,也好钱生钱,这么一来,金融市场就运作起来了。但钱有两种融通方法,一种是B把钱借给A,成为A的债主,A生意做得好不好与B无关,就算生意失败A也得想办法还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但要还B本钱,事先白纸黑字约定的利息也得一分不少。如果B是个保守型投资者,惧怕风险,或者A是个激进型创业者,对自己的生意很有信心,不怕还不出钱,就可以以债券的形式来融资。

另一种是B直接把A的这盘生意买下来,成为A的公司股东,给A的钱不需要还,也不要利息,而是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果B看走眼,A的生意失败了,算B倒霉,但如果A的生意做大了,B作为股东,公司赚到的利润就必须以分红的形式给B分一杯羹。如果B是个激进型投资者,想冒高风险谋求高回报,或者A是个保守型创业者,对自己的生意不是那么有信心,担心失败后欠一屁股债还不清,就可以以股票的形式来融资。

在我们理财的道路上,股票和债券不可偏废,完全不碰股基或完全不碰债基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由于债券投资比股票投资更简单,管理债基也比管理股基更容易,再加上债基的风险和预期收益都远不如股基,所以债基的申购费、赎回费和管理费也相对比较低,但债基的收益再低,长期看也依然高于货基和银行储蓄。2017年的中国有400多只货基,债基的数量则是它的2倍,达到800多只。细数几类债券基金

从可投资债券的期限来分类,债基可以分为短债基金、中短债基金和普通的长期债券型基金。从能否投资股票上看,又可以分成四大类:

一是最多可以拿不超过20%的资金买二级市场股票的债券基金,这类债基一般称为二级债基。

二是不能买二级市场股票,但可以在一级市场打新股的债基,叫一级债基。关于打新股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力哥在后面会介绍,你现在只需要知道,一级债基的风险比二级债基低得多。但不同的一级债基风险也不一样,有的基金合同规定新股打到之后,一旦可以上市交易,必须马上卖掉,烫手山芋拿不得;也有的规定要在一个月内、三个月内或半年内卖掉,允许持有股票的时间越长,这只债基的风险就相对越大。

三是绝对不允许碰股票的债基,叫纯债基金。

四是专门投资可转债市场的转债基金。这是债基家族中的一个另类,风险高于纯债基金和一级债基,但和二级债基相比,到底谁的风险高,真不好说。投资就要投纯的

上面说到的这四类债基中,力哥最喜欢也最推荐的是纯债基金。

力哥有一句理财名言,叫投资就要投纯的,因为只有纯粹的投资对象,你才知道你到底把钱拿去买了什么,这东西的潜在风险和收益到底有多高。只有你心里门清,在资产配置的足球场上,你才知道应该如何排兵布阵——这只基金是当后卫的料,这只是当前锋的料。你心里有底,就不会焦虑不安。但如果你买的理财产品混合了多种风险和收益都不相同的投资品种,而且各个投资品种之间的配比也没个定数,那就会令人困惑,这货到底是放后防线好还是前锋线好呢?

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都存在这个问题,力哥如果要投资股票,完全可以直接去买股票型基金博取高回报,而债券基金原本应该是非常稳健的后防中坚,是不能轻易出现亏损的;但如果我买的债基把20%的钱拿去买了股票,一旦碰到2015年这种百年不遇的股灾,这只债基一样会亏不少钱。

在投资理财的世界里,最大的风险不是亏损的风险。如果我在买之前就知道某项投资风险极高,提前做好资产配置,就算真亏了50%也有思想准备,虽然不爽但还能接受;真正可怕的是原本以为这只基金绝不会亏钱,因此重仓投资,结果突然亏了15%,这是许多人完全不能接受的。这个世界最可怕的风险是你原来压根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承受的风险,就像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出门突然就被车撞了。

正是为了规避这种不可知的风险,我才推荐风险更加可控的纯债基金。

要注意,投资纯债基金千万不能望文生义,名字里没有纯债两个字的也可能是纯债基金,名字里有纯债两个字的也可能还投资了高风险的可转债,力哥认为这类基金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债基金。理财市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从2005年到2016年,整整12年,中国的纯债基金平均收益率年年都是正的,没有任何一个自然年度出现过亏损,哪怕是在债券市场处于熊市的2009年、2011年、2013年和2016年,也都能获得平均1%左右的投资回报。也就是说,虽然纯债基金的合同里不会承诺保本,但长期历史数据告诉我们,如果你持有3~5个月的纯债基金,那盈亏谁都说不准,比如你正好在2016年10月买了一只纯债基金,紧接着就遭遇到了11-12月的债灾,那么可能你持有半年也还是亏本的,但只要持有期限超过一年,就相当于买了一只保本基金,最差的市场表现也是保本;反过来说,如果遇上债券市场的大牛市,比如2006年、2007年、2014年、2015年这些债券大年,许多纯债基金的年收益率都超过了10%。

过去12年,所有纯债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在6%左右,注意,这里说的还是平均收益,如果你挑选了一只优秀的纯债基金,过去12年平均年化收益率或许还能达到8%。如果你有幸挑选了最优秀的纯债基金,收益还会更高。对比一下同期银行定期储蓄利率、国债利率和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在冒那么低的风险的前提下,能获得这样的收益水平,那绝对是“棒棒哒”。

所以力哥把纯债基金称为理财市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资产配置后防线上永不过气的中坚力量。情有独钟的那只纯债基金在哪里?

那我们该如何挑选纯债基金呢?

首先,纯债基金收益高低一方面要看市场大环境,现在是债券牛市还是熊市,现在是加息周期还是降息周期;另外还得看基金经理的水平,而现在已不是基金经理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了,基金公司的整体投研实力比较重要,这时候大基金公司就占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汇添富、天弘、华安、工银、鹏华、广发、南方、银华、长盛、华夏等。

不过,投资有风险,力哥不是神,除了货币型基金这种几乎不会产生亏损风险的投资品种,其他任何产品,包括纯债基金,我都不会给出明确的产品推荐。一是因为这些产品都有亏损的可能;二是花无百日红,过去一段时间表现优异的基金不代表未来会永远优异下去。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但过往业绩一向比较稳健优秀的基金,未来表现继续保持稳健优秀的概率肯定会更大一些,从概率学上说是这个道理。

所以另一个挑选方法就是找到那些发行时间比较久、长期表现比较稳健优秀的纯债基金。操作起来也很简单:第一步,打开天天基金网的“基金排行”功能,在“开放基金排行”一栏中选择“债券型”。债券型基金在我写这本书时已经有900多只了,未来肯定还会进一步增长(见图3.1)。图3.1 债券基金排行(来源:天天基金网)

第二步,在“分类”中选择“长期纯债”。为了把没有经历过足够多历史考验的菜鸟基金排除掉,我们再点击“近3年”这个标签,让所有基金按近3年收益率降序排列,这样成立不足3年的基金就自动被剔除了,取排名前30位的,这样候选基金就只剩下了30只,见图3.2(因版面限制,该图只节选了前5位)。图3.2 筛选出的5只候选债基(来源:天天基金网)

接下去就要辛苦一点,逐个点击这30只基金的名称,在该基金的详细资料页面,找到其具体投资范围,把其中允许投资可转债的基金剔除掉,再把其中名气不够响的小公司的基金剔除掉,再把基金规模超过20亿元的剔除掉,再把同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旗下排在第二名及以后的兄弟基金剔除掉,只留下排名最高的某家基金公司旗下的王牌纯债基金,这么一来,就把包围圈进一步缩小到了10只基金。

最后这10只基金,看一下它们的费率,找出其中综合费率最低的5只。在这5只基金中,再选择成立时间相对更长的、基金经理年纪相对更大的、管理时间相对更长的3只纯债基金,作为你的债基配置。怎么买最划算?手续费里有门道

许多债券基金名字后面都会跟着A, B,C这些字母小跟班,这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只分为A, B两类的,那A类就是要收申赎费用的;B类则在表面上不另外收申赎费用,而是和管理费、托管费等这些隐藏收费一样,把这部分手续费折算到每天公布的基金净值中,预先扣除这部分成本,美其名曰销售服务费,一般每年收取0.2%~0.6%。

而分成A, B,C三类的债基,A类和B类都有申赎费用,区别是A类是前端收费,就是你买基金时直接扣掉申购费;B类属于后端收费,就是等你将来赎回时再向你收取申购费,相当于先吃饭后买单。为了鼓励你尽可能长时间持有基金,好让它们多收你管理费,所以往往持有时间越长,后端收费所收取的申购费就越低,持有很长一段时间,比如5年,就可以免收申购费了;而C类则是不收取申购赎回费而收取销售服务费,和上面那种只有A, B两类的债基中的B类是一个意思。

哪种收费方式更划算呢?

那得看你的投资需求。如果你有一笔钱只是暂时放在基金里试试水,说不定没几个月就要拿出来,那选择不收申购赎回费的模式最划算;但如果你打定主意将这笔投资放在这只债基里至少一年不动,那反而选择一次性收取申购费的模式更划算。

在过去,力哥会强力推荐后端收费模式,因为这种模式用费率杠杆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而历史数据证明,长期投资纯债基金不但风险极低,而且收益也还不错,所以为什么不长期持有呢?反而是很多理财“小白”刚刚入门,心浮气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三天两头换基金,反而很可能得不偿失,还白白浪费了手续费。但余额宝的兄弟品牌蚂蚁财富诞生后,一下子把所有基金的申购费率都压低到了1折。债券基金的标准申购费是0.8%,而你在蚂蚁财富上买债基的申购费只要0.08%,面对这么低的前端收费标准,后端收费已经完全没有竞争力了。更有魅力的定开债

如果纯债基金是你的“真爱”,你希望一两年甚至三五年长期持有,不想多折腾,除了买这些普通的长期纯债基金,你还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定期开放式债基,简称定开债。

定开债一方面吸收了开放式基金可以在场外直接申赎的优点,另一方面继承了封闭式基金可以封闭运作、方便基金经理投资管理以谋求更高回报的优点,因为债券的回报率一般和投资期限成正比。传统的开放式债基,投资者随时可以申购赎回,容易打乱基金经理的投资布局,尤其是为了应付不期而至的巨额赎回压力,基金经理就不敢拿太多的资金去买期限比较长的高息债,这么一来,流动性是有了,但收益率也降下来了。

而定期开放债基设置了最短半年、最长三年的封闭运作期,在封闭期内,不允许投资者申赎,基金经理在这段时间内就可以完全不用考虑申赎压力,可以尽全力去投资,封闭期结束后,会有少则两三天、多则一个月的开放期供投资者集中申购赎回。就像力哥创办的理财社群“荔枝汇”一样,每半年集中招募一次新会员,平时则封闭化运作,既方便我们管理,又有利于会员学习成长。这种机制促使定期开放债基能够比普通债基更容易获得高收益。另外,2016年8月1日以后,普通债券基金的杠杆率不得超过140%,而定期开放债基依然保持了最高200%的杠杆率。

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买了A债券后,在到期前,我就把A债券先质押给银行,找银行借一笔钱出来,再去买B债券,等A债券到期了再向银行回购回来,只要投资债券的收益高于向银行借钱的利息,就有得赚。所以有些风格激进的债券基金的杠杆率可以高达200%,也就是说假如这只基金只有10亿元规模,却可以通过向银行借钱买20亿元规模的债券。

但是请记住,杠杆是把双刃剑,赚钱时可以让你加码赚钱,可一旦亏钱了也会让你加码亏钱。在债券熊市中,高杠杆可能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亏损。

如何挑选优秀的定开债呢?很简单,就像上面力哥介绍的筛选长期纯债基金的方法一样,你也可以点击“定期开放债券”进行筛选(见图3.3)。图3.3 挑选优秀定开债基(来源:天天基金网)

有三点要注意:第一,还是要选择定期开放债基中的纯债基金,千万不要碰股票;第二,别选杠杆率太高的债基,建议最高不超过160%;第三,半年有点短,两三年又有点长,建议选择封闭期为一年的定期开放债基,然后看准下一次开放时间再去买。自己买债券更好吗?

有人可能会问,与买债券基金相比,为什么不直接买债券呢?对于刚刚入门的理财“小白”来说,我真心不建议你去直接投资债券。

一是债券市场分为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这两大类市场,债券的交易所市场就像股票的二级市场一样,虽然投资起点比较亲民,但可交易的债券品种比较少,而且市场流动性比较差,也就是你买了以后,不一定想卖就能马上卖掉;银行间市场的债券品种虽然比较多,流动性也比较好,但投资起点非常高,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资金量能够投资的,而且你还要具备银行间债券交易资格,所以这个市场实际上主要是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这些机构投资者玩耍的地方。

二是如果我们投资的是非流通债券,只有到期才能兑现,平时想卖还不能卖,这样的投资就缺乏流动性,而通过债券基金间接投资债券,只要你买的不是定期开放式债基,随时都可以卖掉,流动性大幅提高。

三是力哥之前说的资产配置的不变真理。投资单一股票的风险总是比投资一篮子股票的风险要高,投资单一债券的风险也比投资一篮子债券的风险要高。所以对不同债券进行组合投资,能在不降低债券整体收益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你的债券投资风险,而投资债基就是让专业投资者用更大的资金量,为你组建一个债券的投资组合。

四是许多人可能觉得股票投资很复杂,债券投资应该相对简单,事实并非如此。如今债券市场的品种越来越多,比如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还有信用债、次级债、垃圾债;发债主体也越来越多元化,比如金融债、国债、地方债、企业债、公司债、国际债;债券的信用等级和风险管理也越来越复杂,还要判断未来的利率走势等宏观经济指标。

另外,和股票一样,债券投资也有很多策略,比如息差套利策略、免疫策略、骑乘收益曲线策略、债券互换策略等,还要计算修正后的久期收益率。

眼下你只要知道,我们普通老百姓想要投资股市,买股票型基金要比直接买股票更合适;想要投资债市,买债券型基金要比直接买债券更合适。只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买凭证式国债,因为它不能上市交易,就像定期储蓄一样,简单易懂,童叟无欺。对于那些玩不转复杂新潮的投资品种,而对投资安全性有极高要求的老年人来说,国债是定期储蓄非常好的替代品。

前面说过,在所有债基分类中,我最推荐纯债基金,所以纯债基金实际上是国债更好的替代品。根据理财教科书的说法,纯债基金的风险特征比较适合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和稳健型投资者,也就是在安全稳妥的前提下,获得从长期看能跑赢或至少跑平CPI的收益率。

不过我个人认为,任何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都适合纯债基金,哪怕你是年轻人,哪怕你是激进型投资者,也应该多少配置一点纯债基金。区别只是在于激进型投资者可以把更多比例的资金拿去股市搏击,只留下10%的资金配置在债基上;而保守型投资者则相反,可以给予纯债基金相对高一些的配置比例,比如20%~40%;对于已经退休的老人,养老金不算高,经常会入不敷出,而纯债基金的分红往往比较稳定,每次分红,他们都可以选择现金分红方式,把收益拿出来用于补贴日常开销。警惕误区!别被分红忽悠了

提到分红这个问题,很有必要专门拿出来说一说。

很多人都知道分红的意思,比如到年底了,公司一算账,发现今年赚了200万元,拿出其中100万元作为明年公司扩大经营的资本,其余100万元就给所有股东按比例分了,比如你持有公司10%的股份,那你就能分到10万元,这10万元就是分红所得。

基金分红也是一个道理,虽然我们不是基金公司的股东,但我们是这只基金的持有人,基金经理是为我们打工的,所以当这只基金赚了很多钱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分红的方式把收益兑现,比如你一年前买了10000元某只基金,当时净值1元,你买了10000份,一年后发现这只基金净值涨到了2元,赚翻了,于是基金公司决定每份基金分红1元,这就意味着你可以拿到10000元分红。

但基金分红和股票分红的性质不一样,因为上市公司如果不分红,钱就会留在上市公司自己的口袋里,我们股民赚不到。但基金里的钱本来就是我们的,我们随时可以赎回,不管分不分红,对我们的切身利益其实没什么影响。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在不分红的情况下,我持有10000份基金,每份净值2元,所以我的基金市值是20000元,不算赎回费的话,我随时可以把这20000元拿出来。而如果每股分红1元,我虽然拿到了10000元收益,但基金净值也从2元降到了1元,我的基金市值又回到了10000元,加起来,我还是有20000元。所以基金分红只不过是基金公司主动帮你把原本就属于你的钱从你的左口袋挪到了右口袋而已。

所以,如果你在几年内都不需要用这笔资金,那就应该尽可能选择不怎么分红的债基。如果分红了,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现金分红,二是红利再投资。你应该选择红利再投资,让这钱继续在基金里面利滚利,发挥复利投资效应。

但如果你是退休老人,希望基金每年能稳定分红补贴日常生活,那就应该选择那些每年都会稳定分红的债券基金,而你选择的分红方式则应该是现金分红。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债基,也适用于所有基金。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经常分红的基金就是好基金,一毛不拔的基金就是坏基金。基金分红并不是衡量基金业绩的关键指标,最关键的指标是基金的累计净值。

我们平时说这只基金净值1元或者2元,指的是单位净值,是把历次分红收益剔除掉以后,方便我们计算基金当下收益的净值。但任何一只基金都还隐藏了一个累计净值,这是把过去所有分红全部算上以后的真实数值。在天天基金网首页点击“基金净值”就能看到,任何一只基金都有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这两个净值,对于从未分红过的年轻基金来说,这两个净值是一样的,但对于经常分红的老基金来说,这两个净值可能会有天壤之别(见图3.4)。图3.4 基金单位净值/累计净值一览(来源:天天基金网)

比如说在2017年4月,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型基金的单位净值只有1.02元左右,但累计净值却高达8.8元左右,后者是前者的8倍多,也就是说如果你从2005年这只基金成立开始就一直持有它的基金到现在,你的真实回报高达762%,但这在单位净值上根本看不出来。所以单位净值往往具有迷惑性,看累计净值才能真正看清楚这只基金的底色。

记住,分不分红和基金好坏没有必然联系,基金净值高低也和基金好坏没有必然联系,不是净值低的基金就便宜,净值高的基金就贵。我们在挑选基金时,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沦为鸡肋的债券指数基金

在本节的最后,力哥还想提前说一下债券指数基金的问题。

在后面的章节里,你会发现力哥最推荐的是指数基金,但仅限于股票指数基金,债券市场同样有债券指数基金,但力哥不推荐。

指数基金最大的特点是被动投资,成本低,指数涨就赚钱,指数跌就亏钱。股票指数的波动大,在力哥独创的七步定投策略中,通过很简单的方法就能明显跑赢股票市场。但债券指数波动小,很难获得超额收益。所以债基比股基更依赖基金经理主动的操盘技巧和投资策略来谋求更高的回报,尤其是在债券市场的大熊市中,单纯持有债券指数基金的回报可能远远不如优秀的主动型债券基金。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目前市场上股票型指数基金的数量越来越多,累计将近1000只,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乃至专业投资者都成了股票型指数基金的坚定簇拥者,包括我本人。而债券指数基金的发展极为缓慢,至今只有20多只,所以市场现状也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第4章混合型基金赚多亏少的奥秘

上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债券型基金的投资知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潜在风险和收益都相对更高的混合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知多少?

混合型基金就是把股票和债券混合在一起投资的一种基金。根据股票和债券投资比例的不同,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股票型基金的股票最低配置比例是60%,但是2014年8月8日新修订并实施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把股票型基金的股票最低配置比例提高到了80%,过渡期为1年,也就是在1年内,所有股票配置比例不到80%的股票型基金必须把股票配置比例提高到80%。然而1年后的2015年7月,史无前例的股灾来袭,股票疯狂下跌,为了减少损失,在2015年8月8日大限之前,许多股票型基金就把名字改成了混合型基金,这样就可以大幅减仓股票,减少亏损。尤其是在8月7日那一天,有69只股票型基金集体改成偏股混合型基金。2016年以后,股市彻底走熊,所以这两年新发行的股票型基金已远远少于混合型基金,这类偏股混合型基金可以近似看成过去的股票型基金,力哥将其放到后面股票型基金章节里再说。

而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又比较接近,也就是可以拿出不超过20%的比例投资二级市场股票的债券型基金,这是我非常不推荐的一类产品,所以这里也不做讨论。风险对冲是什么?

力哥想重点和大家聊的是平衡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因为只有这两类基金才真正体现出了混合型基金的优点,那就是风险对冲。

迄今为止,被广大经济学家和理财师所认可的最经典的投资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科维茨在1952年创立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马科维茨也因此获得了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马科维茨发现,抛开流动性不说,投资者在做出一项投资决策时,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收益有多高,风险有多大。而我们知道,预期的潜在收益越高,意味着预期的潜在风险也一定越高。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投资的风险收益比或者说性价比呢?也就是在预期收益相同的情况下,怎么才能把预期风险降下来呢?

马科维茨通过大量数理分析推导发现,投资的风险分成两种:比如你买了A股票,你就要承担A股票的风险,可能牛市来了,B, C,D, E股票都在涨,就你手里的A股票不涨,这叫作个别风险,也叫非系统性风险,在股市里俗称选股风险;相反,不管你买A股票,还是把A, B,C, D,E股票都买了,都逃不过股灾暴跌的风险,这种风险更可怕,叫作系统性风险,在股市里俗称为大盘风险。

买房子也一样,比如2017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5个房价都在暴涨,只有沈阳、长春等少数几个在下跌,这种房价下跌就是个别风险,不具有普遍性,不能代表全国的房地产市场。但如果中国经济崩溃,楼市整体崩盘,不管你买北上广还是沈阳、长春的房子,都难逃房价下跌的命运,这就叫系统性风险。化解风险的利器:投资资产组合

那这两种风险要怎么化解呢?马科维茨给出的答案是构建一套最优的投资资产组合。

想要规避个别风险,就别只买一只股票,而是买一篮子股票,这样就算某一只股票遭遇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出现暴跌,也不会对整体投资组合产生太大的影响。力哥之所以推荐大家买股票型基金而非股票,买债券型基金而非债券,就是这个道理。

而要想规避系统性风险,就不能只买一篮子股票,而是要买不同类别的资产,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复杂多元的投资组合。我们常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这套多元资产组合理论最通俗的比喻。

我们可投资的资产类别有很多,比如房子、黄金、石油、外汇、P2P、比特币、艺术品等,但最主要的两类金融资产还是股票和债券。股票属于权益类投资,债券则属于固定收益类投资。从理论上说,这两者正好可以风险对冲。股市走牛的时候,市场上的钱就容易集中往股市里跑,没人搭理低收益的债券,债市就容易表现低迷;反过来,股市走熊的时候,投资者都亏怕了,市场上的钱就容易集中往更安全的债市里跑,所以债市就容易走牛。比如说2008年股市大跌的时候,债券收益却好得不得了。紧接着2009年,A股绝地大反弹,而债市却歇菜了。所以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当一只基金同时买入股票和债券的时候,整体的风险收益比或者说性价比,就比你单独买股票或单独买债券时都要高。因为假如股票跌了,债券就很可能涨了;假如债券跌了,股票就很可能涨了,两者的一部分风险就被对冲掉了。投资中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在中学物理课上我们都学过,假如有1牛顿的力把我向右拉,同时有1牛顿的力把我向左拉,那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原地不动,因为两个力形成了力的平衡。假如你把向右的力看成是买股票的风险,把向左的力看成是买债券的风险,当两者的相关系数正好是-1时,也就是当股票涨10%、债券正好跌10%的时候,它们之间是完全的负相关关系,那我同时买1单位股票和1单位债券的风险不就正好中和掉了风险吗?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现实世界中,不存在两种资产的相关系数正好是-1,其中的算法很复杂,我们只要知道,股票和债券的关系不是正相关,而是负相关,也就是其中一个涨了,另一个大概率会跌;一个跌了,另一个大概率会涨。

这就像一个力往右,另一个力往左上方拉,最后这两个力的合成就是这两个力所围成的平行四边形里的那根从原点出发的对角线,这根对角线的长度就是股票和债券的风险对冲合成后的实际投资风险,只要这两个力之间的角度大于120度,那这根对角线的长度一定小于任何一个力的长度,也就是说同时买股票和债券的总体风险一定小于单独买股票或单独买债券的风险,这就是力学上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在投资市场中,类似于股票和债券这种一辈子“相爱相杀”的逆相关的CP(Coupling,情侣档)还有很多,比如股票和房子,银行储蓄和债券,美元和黄金,美元和石油,美元和日元,美元和比特币……在这些CP之间,理论上都存在比较强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一个涨了,另一个跌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但这都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实际上美元和黄金石油也经常会出现同涨同跌的情况,股票和债券同涨同跌的情况就更多了,比如2011年和2013年,都出现了股债双杀的局面,就是股市不赚钱,债市也不赚钱,而2014-2015年,股市和债市又一起走牛了。所以,投资没有绝对的事,短期来看,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也可能会失灵;但长期来看,它的确能帮我们以相对更低的风险谋求相对更高的回报。混合型基金不能说的秘密

前面说的是平衡型基金的优点,而灵活配置型基金还有一个更大的优点,就是仓位变动非常自由。

2015年股灾期间,之所以有那么多股票型基金改成混合型基金,是因为基金经理认为股市接下去要跌,但因为操盘的是一只股票型基金,最低也只能把股票的仓位降到80%,要大把亏钱,感觉自己太对不起投资者了。反过来也一样,如果眼下股市低迷,满地都是没人要的便宜货,适合大量买入,但因为操盘的是一只债券型基金,不能买股票,就只有眼馋的份。而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就没有这样的困扰了,想买啥就买啥,想多买就多买,想少买就少买,想不买就不买。

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世界是对立统一的,灵活配置型基金的优点恰恰也是它的致命缺点。之前力哥说过,投资就要投纯的,因为只有纯粹的投资对象,你才知道它到底把钱拿去买了什么,这东西的潜在风险和收益到底有多高,你就知道该如何做资产配置,这好比把货币基金放在守门员的关键岗位上,纯债基金就属于后防中坚,股票型基金则是进攻利器。

但灵活配置型基金的仓位可以随意变动,投资者就很难确定这只基金眼下的预期风险和收益到底有多高。要知道公募基金每个季度公布一次报告,也就是说已经到了5、6月了,投资者才刚刚知道今年3月底的时候,基金经理到底买了多少股票、多少债券,投资者永远是后知后觉的。到底应该把资产放在前锋线上还是后防线上,投资者心里没底,就会焦虑不安。

如果在股市熊转牛的时候,基金经理误判市场,把90%的钱都拿去买债券,就会满仓踏空!或者股市牛转熊的时候,基金经理又误判市场,把90%的钱都拿去买股票,就会满仓套牢!那怎么办?

这就是混合型基金不能说的秘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