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使命:中国派军赴海地维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0 01:03:46

点击下载

作者:王治国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和平使命:中国派军赴海地维和

和平使命:中国派军赴海地维和试读:

前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同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罔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2010年1月

一、决策准备

●5月,在联合国的请求下,中国政府迅速作出决策,决定派遣一支防暴警察队伍到海地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

●6月4日上午,第一期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培训班举行了开班典礼,主管这项工作的孟宏伟副部长做了重要讲话。

●8月中旬,联合国通知参加集训的队员于8月22日进行甄选考试。甄选考试除了测试语言外,还要看队员们的实战技能。

中国决定参加海地维和

2004年5月,在联合国的请求下,中国政府迅速作出决策,决定派遣一支防暴警察队伍到海地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

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派遣成建制的具有武装性质的警察队伍参加维和行动,第一次向未建交的国家派遣维和警察,也是第一次参加联合国在西半球的维和行动。

海地位于加勒比海北部,西面与古巴和牙买加隔海相望,是个面积不到2.8万平方公里、人口800多万的岛国,也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2004年2月,海地反政府武装发动兵变,占领了首都太子港等城市,并与阿里斯蒂德总统的支持者爆发内战。尽管阿里斯蒂德在内外压力下被迫辞去总统职务流亡海外,海地的动乱局势仍难以稳定,骚乱、抢劫、交火等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2004年4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1542号决议,决定派遣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以平息海地动乱局势。

其实早在1993年,联合国就开始介入海地,当时联合国和美洲国家组织共同组建了国际海地民事特派团。

1993年9月,安全理事会建立了该国第一个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组织——联合国海地特派团即联海特派团。

然而,由于海地军事当局不予以合作,联海特派团当时无法充分部署和执行任务。

1994年7月,安全理事会授权部署一支编制两万人的多国部队,协助迅速恢复合法海地当局,维持该国的安全和稳定环境,并促进法治。

多国部队进驻后,从1994年到2001年,部署了一系列联合国维持和平特派团,包括1995年3月充分行使职能的联海特派团、联合国海地支助团(联海支助团)、联合国海地过渡时期特派团(联海过渡团)和联合国海地特派团(联海团)。

在这一时期,海地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包括恢复一定程度的民主,出现首次两位民主方式当选的总统间的和平权力交接,多元民间社会的发展,及其在民主价值基础上越来越多地介入政治文化的形成。但是也存在挫折,由于该国持续不断的政治危机和缺乏稳定,真正的改革从未持久下去。

在2000年总统和议会选举中,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总统及其范米拉瓦拉斯党宣布获胜,但投票选民占选民总数仅10%多一点,反对党和国际社会成员均对选举结果表示质疑并指责政府作弊。

随后,政府与反对党之间的对话失败。到2003年年底,由各政党派、民间社会团体和私营部门新组成的联合反对派运动要求总统辞职。

加勒比共同体(加共体)提出进行调解,并于2004年1月31日提交一份《行动前计划》,接着2月又由代表加共体的巴哈马、加拿大、欧洲联盟、法国、美洲国家组织和美国组成的六方集团制定出一项实施计划。虽然这两份计划得到了阿里斯蒂德总统的同意,但是反对党拒绝支持该计划。

2004年2月初,戈纳伊夫城爆发武装冲突,随后数天战斗扩散到其他城市。反政府军逐渐控制该国北部许多地区。武装反对力量置外交努力于不顾,大有直捣海地首都之势。

2月底,阿里斯蒂德总统离开海地,其辞职书由总理伊冯·内普丘恩宣读。几小时后,根据宪法有关继任的规定,最高法院院长博尼法斯·亚历山大宣誓就职为临时总统。

海地常驻联合国代表提交临时总统有关援助的要求,包括授权国际部队进入海地。

据此要求,安全理事会通过第1529号决议,授权建立多国临时部队,并宣布安理会准备组建一只随后联合国稳定部队,支持继续开展和平和符合宪法的政治进程以及维护安全和稳定的环境。

当中国政府决定派遣防暴警察执行维和任务后,许多省市纷纷要求派本地防暴队伍参加这一光荣的任务。

经有关部门领导研究决定,中国防暴警察赴海地第一批维和部队的防暴队员从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4个直辖市中挑选。

选拔组建中国维和防暴队

按照联合国的要求,这次派出人员为125名,相当于部队一个连的编制。

根据要求,这次赴海地参加维和的防暴队员选拔条件非常严格,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才能入选:

一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二是从事公安工作3年以上,具有较强的公安业务技能;三是经过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心理素质良好;四是英语达到四级以上水平,具备相应的听、说、读、写能力;五是具有熟练的驾驶技术,并具有两年以上驾龄。

考虑到在训练中还会淘汰一些人员,所以一开始从各地一共选拔了155名队员。

根据任务区实际工作的需要,这支队伍必须是自我维持。所以在人员构成上,全队除了战斗队员外,还包括负责接听电台、值班的值勤官,负责对外联络的联络官,承担后勤管理协调的后勤官,负责通信、救护、炊事的后勤保障人员。

为了搞好这次培训,武警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张世瑷院长和杨隽副院长亲自督阵,在最短的时间内,尽了最大的努力,为参训队员腾出了一个专门食堂和一个宿舍楼。

培训中心还特地请人做了一个标牌,上面写有公安部部长周永康的批示:

一定要选精兵强将、为国争光,不出任何问题。

标牌就放在宿舍楼下的大厅里,这样,参加培训的队员每天都可以看到这个批示。

6月4日上午,第一期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培训班举行了开班典礼,主管这项工作的孟宏伟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

孟宏伟在讲话中要求,全体队员要充分认识到参与维和行动的重大意义,要牢固地树立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今后的训练中,要时刻牢记周部长的批示精神,刻苦训练、提高政治素质、实战技能,力争在联合国甄选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华社也于当天发了通稿,向外界宣布:

应联合国请求,中国将派出一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参与联合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这是中国第一次派出成建制、武装性质的警察队伍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参加海地维和的这支队伍究竟行不行,武警学院院长张世瑷概括提出三个标准:一是经得起联合国的考;二是经得起周部长的看;三是经得起海地的用。

防暴队员进行艰苦训练

2004年6月3日,经过层层严格选拔出来的防暴队员,全部集中到中国维和民事警察培训中心廊坊武警学院内进行训练。

训练的第一项内容就是走队列、站军姿,培养队员的仪表和纪律性。

6月的天气已十分炎热,操场水泥地上的温度比实际气温高出许多,队员们在操场上一练就是半天。一次下午站军姿时,刚刚站了30分钟,汗就顺着队员们的帽檐往下流,有的队员腿已经感到酸疼难忍,身体开始倾斜。

教官见到这些,冲着队员大声地喊着“收腹、挺胸、抬头,保持身体正直。”又过了半个小时,队员们上身的警服衬衣已经完全湿透,紧紧地贴在身上。教官在队列面前来回地巡视着,不时地给队员纠正站姿。

突然,来自天津的女队员韩轶秋一下子瘫倒在地,旁边的队员急忙去扶她。

原先还是整整齐齐、鸦雀无声的队列马上乱了起来。教官冲着大家喊了声“都别动”,然后他快步走到韩轶秋身边俯下身子把她扶到一边。

过了几分钟,教官吹响了哨子喊道“休息十分钟。”于是,大家赶紧开始活动,放松一下已经站得麻木的双腿和累得酸疼的腰。

当教官也走过来问韩轶秋能不能坚持,如果实在坚持不了就先回房间休息时。韩轶秋摇摇头十分坚定地对教官说“我要站下去!”

整个下午,有7名队员在站军姿过程中倒下了,但被扶到一边休息一会儿后,又接着站下去,始终没有一个人提前回到房间休息。

6月的太阳像火一样烤着大地,一周下来,所有的队员已被晒得黝黑黝黑的。

接着,队员们又开始了艰苦的体能训练,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每天顺着廊坊西外环的马路跑5公里。

这对于一些来自特警队的队员来说还不算什么,但对于那些学语言的和后勤人员来说实在是非常艰难。

在队员跑步的时候,教官就骑车跟着,还有一名队医蹬着三轮车拉着药品和水跟着。当时的天特别闷热,1000米跑下来后,所有的队员浑身就湿透了。

在高强度的体能、技能和战术训练的同时,各种文化科目的学习也开始了。文化课包括英语、法语,还包括海地状况、维和知识、外事礼仪等。

语言是分两个程度进行教学,对于一般队员只要求掌握基本日常用语,对于队长、分队长、值勤官、联络官等人员来说,却要求能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并且最后还要参加联合国的语言甄选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人,才能担任相应的职务。

联合国的语言考试在难易程度上略高于大学英语六级的水准,但在内容上却有其十分独特的一面,许多人把它戏称为“UNENGLISH”(非英语的),如许多电台通话用语,没学过的人,是无法从字面理解它的真正含义的。所以,即使包括在美国留过学或在大学时学英语专业的水平已达到专业八级的队员,对待这类考试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需要参加联合国语言甄选考试的人员承受的压力更大,除了白天参加训练外晚上还要拼命地学外语,准备迎接语言考试。

经过白天高强度的训练后,到了晚上,队员都已经筋疲力尽。有一次,防暴队的大队长赵晓迅学到22时30分,他感到实在累极了,就走到床边,想休息十分钟后再接着学。没想到就穿着衣服躺在床上睡着了,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早上5时了。

这些队员在艰苦的培训和训练当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来自重庆市公安局的罗昭庆在报名参加培训之前,父亲就患病住院。在听到祖国的召唤后,他毅然离开了养育他成长、又特别需要他照顾的父亲,走进了这支担负着神圣使命的队伍。

在紧张的培训中,一天晚上,罗昭庆的母亲打来电话,告诉他父亲已经去世。为了不影响罗昭庆的训练,没有很高文化程度,仅仅是一名普通工人的父亲却深明大义,在临终之前一再交代家人:自己一旦去世,千万不要让罗昭庆回来以免影响训练。

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罗昭庆的内心万分悲痛,他把对父亲的无限思念,把内心巨大的悲痛化作动力,更加刻苦地训练,以实际行动来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

来自上海市公安局特警队的队员陆恩平,在训练时小腿肌肉得了蜂窝组织炎,医生告诉队里领导,如果陆恩平继续参加这样高强度的训练,病情会越来越重,要彻底治好这病,至少需要静养20天。

这就意味着在20天内,陆恩平不能参加任何训练。由于培训时间短,科目多,每天训练的科目都不一样,一下子缺这么多科目是不允许的。

同时,医生还告诉说,即使现在帮陆恩平把腿治好了,在海地那样炎热、卫生条件极差的环境下,承担高强度执勤作战任务,腿上的病很容易复发。这样,唯一选择只有让陆恩平回去。

可时,当队里领导在跟陆恩平谈话,把医生的诊断和我们的意见告诉他时,一直忍着伤痛坚持训练的陆恩平说什么也不愿回去。反过来,他在大队领导面前一再强调这种病很快就能治好,而且在治好之前,他完全能够坚持训练。

陆恩平根本不愿相信医生说的话,他用数码相机对自己病处进行拍照,然后通过网络传给他在上海的朋友,请他们在上海找最好的医生进行诊断。结果,上海那边的医生诊断和这边医生的看法是一样的。

当赵晓迅和其他队里领导再次劝陆恩平时,陆恩平十分坚定地对说:“赵队,作为一名特警队员,为了国家荣誉,就是死也要死在海地。”

后来,经过耐心地工作和劝说,陆恩平终于同意了队里的建议,表示回去后安心养病,等腿好后,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好好工作,等以后有机会再弥补这个缺憾。

在送陆恩平走时,许多队员都依依不舍,一些队员流下了眼泪。

按照联合国的要求,参加海地维和的队伍必须是一支自我维持的队伍,即自己发电、自己安营扎寨等。所以,要携带发电机、炊事车、净水车等许多以前没有使用过的装备。

对这次行动,部领导予以高度重视,不仅在人员选拔上要求挑选精兵强将,在装备上也购置了最精良的装备。如武器配的是九二式手枪、九五式步枪,通信器材配备了最好的耳鼓传导、海事卫星电话、卫星定位仪等。

为了确保队员们在训练中能及时用上装备,有关部门全力以赴。治安管理局的徐沪副局长、外事局的张巨峰副局长和装备财务局的陶军生副局长,都亲自到有关厂家选定装备。

承担这次采购任务的是中国京安进出口公司,公司董事长周永江和副总经理周天天要求所有员工把这次采购任务当成政治任务来完成。

在训练过程中,孟宏伟和有关业务局的领导们经常前来看望。一次,正当队员们在操场上训练散打格斗时,孟宏伟带着治安局、外事局、装财局的领导走过来。

孟宏伟勉励防暴队员们,要牢固树立为国争光的信念,刻苦训练,掌握过硬的本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警察的风采。

装财局的王立峰局长看到队员们满脸汗水、满身泥土,在得知队员们的作训服磨损大时,马上决定给每人再增加两套作训服。

领导们的关心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深深感动着每位队员,激发着每位队员的斗志。

在训练人群控制队形时,大家都必须穿盔甲服。在高温酷暑下,每次训练完毕,脱下盔甲服后里面全是汗水,队员们戏称这是减肥的最好方法。

到任务区要真刀真枪从事执勤作战,射击训练成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从卧姿、跪姿、立姿等各种射击姿势,到白天、夜间等各种环境,大家一丝不苟地训练。一次,队员在练习九五步枪射击时,一直练到枪管打得发烫不能继续打为止。

海地许多地方为山地,首都太子港是依山而建的城市,道路交通十分险要难走。为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全体队员将车开到天津蓟县盘山,在那里进行山路驾驶训练。在3个月的训练中,队员还进行了战场急救、搭建房屋、驾驶装甲车、使用净水车、熟悉军事地图等各种艰苦的训练。

防暴队员顺利通过考核

8月22日,联合国通知中国参加集训的防暴队员进行甄选考试。甄选考试除测试语言外,还要看队员们的实战技能。同时,还要对中国防暴队员们所携带的装备进行检查。

由于甄选小组在中国停留的时间短,所以就把对实战技能的考试和对装备的检查安排在白天,晚上再进行语言考试。

8月22日8时整,队员们在操场上列队完毕,等待着联合国官员的到来。

8时30分,3名联合国官员在学院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操场。带队的官员名字叫阿塔·叶利刚,其他两位分别叫朱利特和约翰。

阿塔和约翰在联合国总部维和部工作。朱利特是土耳其人,当时在海地任务区警察总部工作,主要负责防暴队事宜。

队员们按照队列、散打、射击,到设卡检查、要人警卫、处置骚乱人群、抓捕罪犯等一个个科目顺序,为联合国考官演示。

演示完毕后,阿塔快速走到大队长赵晓迅面前,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一个劲地说“Perfect(棒极了)!”阿塔说,这是他所看到的最精彩的演练,从中国防暴队体现出的实战技能看,应该是一支精锐的队伍。

上午,队员们都十分顺利地通过了实战技能考试。根据计划安排,下午是装备检查。那些要带到任务区的主要装备,已整整齐齐地排放在操场上。

中午吃完饭后,赵晓迅抽调20多名队员,分配了各自的任务,准备下午为联合国官员讲解装备。

13时50分,队员们都已站在各自负责的装备旁。装备检查进行得十分顺利,对于每一项主要装备,队员们都要实地操作一遍,一方面展示装备的性能,另一方面展示队员使用装备的熟练程度。

阿塔一行对装备也十分满意。他认为:一是装备新;二是装备比较先进;三是装备品种十分齐全。

接下来,就剩下晚上的语言考试了。晚饭后,参加语言考试的20名队员来到考场。

考试分两部分,即笔试和面试。笔试主要考听力、阅读和写作;面试主要是由考官提出各种情景,测试考生处置各种案件和事件的能力。待笔试考完,已是22时了。

阿塔和朱利特收完试卷后,宣布休息一刻钟。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进行阅卷。联合国的语言考试采用死亡淘汰法,笔试通过的人才可以接着参加面试。

这次考试不仅难度大,而且要求高。笔试总分为100分,考生必须达到80分才可以进入下一轮面试。出考场后,每个人都显得很自信,感觉良好。

不一会儿,阿塔和朱利特面带笑容走了过来,非常满意地说“恭喜你们,大家都通过了笔试。”

听到这一喜讯后,大家异常兴奋,但由于马上就要进行面试,还是很快冷静下来。

第一个面试的就是赵晓迅。进入考场后,阿塔和朱利特示意赵晓迅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首先是让赵晓迅介绍自己的简历,然后出了一道情景题目,让他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指挥。

这个情景大体是:海地总统府前广场有500名民众示威,请中国防暴队前去处置。

他们问赵晓迅:“我作为一名指挥者需要了解什么情况,如何制定行动方案。”

赵晓迅回答说:“作为一名指挥员,要了解这些人员的背景,如是否属于一个团体或宗教派别,示威的原因和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有无武器等。”

在行动方案上,赵晓迅主要讲述了参与行动的人员、携带的武器装备、通讯联络、医疗救护、后续增援,以及和其他友邻部队的配合等。

接着阿塔又问:“当示威人群扔石块甚至开枪时应该如何处置?”

这个问题是要考队员对联合国迎战原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赵晓迅按照联合国迎战原则一一进行了回答。

阿塔和朱利特见没有什么可问的,点了点头说了声“VeryGood”(很好)。

接着是其他队员一个一个地进行面试回答。当所有的队员都面试完后,结果也很快就下来了。

参加面试的25名队员的语言能力都很好,除了8名队员因缺乏有关防暴工作方面的经验,被列入预备人选外,其他的都顺利过了关。这在联合国的甄选考试中通过率已是很高的了。

8月24日下午,公安部长周永康来到队员的培训中心观看训练。当周永康和其他部领导以及有关部门来宾入座后,学院的院长张世瑷宣布,汇报演练开始。

这时,只见几颗彩色的信号弹飞向天空。与此同时,赵晓迅向队伍下达“立正”的口令,然后转身跑步到周部长面前,做了一个标准的敬礼。

周永康还礼后,赵晓迅开始向周永康报告:“部长同志,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汇报演练准备完毕,请指示。”

周永康用十分洪亮的声音说:“开始!”

随即,队员们从队列到装备,从个人技能到集体战术,一一向周永康做了汇报演练。

当汇报演练完毕后,周永康作了重要讲话:

同志们,在我国第一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即将出征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赴联合国海地维和任务区的全体防暴队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今天汇报演练取得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

选派维和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采取的一项重大外交举措,体现了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展示了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姿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周永康了最后说:

同志们,再过一段时间,你们就要告别亲人,远离祖国,奔赴海地维和任务区。你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神圣,面临的任务复杂而艰巨。

希望你们严格遵守联合国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各项维和任务,为中国警察争光,为中国人民争光。同时,希望你们加强学习,保重身体,注意安全。

最后,预祝你们一路平安,马到成功!我们期待你们的凯旋!

3个月的“魔鬼训练”很快就接近了尾声,根据每位队员的训练情况和工作需要,部里最终确定了中国首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125名队员的名单。

在奔赴海地之前,部里决定让这些队员回去和亲人团聚一下。同时,在队员回家之前,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要把所有带到海地的小件物资装进集装箱,然后随着装甲车、卡车、移动板房材料等一起装船运往海地。

装箱工作十分琐碎,既要让每个集装箱重量基本均匀,还要照顾到物资的性质有的能放在一起,有的不能放在一起。

在装箱时,每个集装箱都画一个物资位置图,这样,到了任务区之后,队员们就能方便地找出需要的物资了。

安南检阅中国维和官兵

2004年10月12日上午,正在中国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的陪同下,来到位于河北廊坊武警学院内的中国维和民事警察培训中心,检阅即将赴海地维和的中国防暴警察官兵。

这天,天气特别晴朗,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安南在观摩了防暴警察的训练情况之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安南在讲话中说:

最出色的维和队员往往也是最出色的士兵,我也曾是你们中间的一员,因为在成为联合国秘书长之前,我曾经多年为联合国维和部队工作。

当我见到曾和我一样是维和队员的人时,我就会感到非常兴奋。你们将和来自各地的男女维和队员为维护和平而一起工作。现在世界各地大概有5万名维和人员,你们要参与的正是一支不断壮大、作出了杰出贡献的队伍。

维和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它令人兴奋,但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困难。因为你们要远离家乡来到语言和文化都不同的地方,要和当地人一起工作,来捍卫和平。这需要你们的理解力、耐心、爱心以及对当地人处境的了解。这有时候是非常苦难的。

我曾和世界上许多地方的维和人员交谈过,他们每一个人都说,维和的这段经历是非常宝贵的。目前,联合国维和部队和警察大部分来自南亚和非洲国家。中国已经作了很多贡献,跻身于20个最大的维和派遣国之列。你们的同胞在维和行动中表现非常出色。

现在,你们已经准备好了要开赴海地,我很高兴你们能承担这份工作。我们会耐心地等待你们,你们的才能、你们的贡献是我们所需要的……

维和队员来自世界各地。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相处很好,而且可以互相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出色地完成使命!

安南的讲话赢得了防暴队员们的热烈掌声。

在和中国防暴队员告别前,这位已是满头白发、66岁的联合国秘书长微笑着挥手说:“GOODLUCk(祝你们好运)。谢谢你们。”

二、出征行动

●中国赴海地首批防暴警察的全体队员高唱着《团结就是力量》,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到专机前面,然后一动不动地在那里等候着部领导的命令。

●枪声持续不断,而且越来越响,越来越近。车内一片寂静,大家都握着手中的枪,紧盯着射击孔,等待着一场激战的爆发。

●队员们利用待命的时间迅速进行了再次的准备工作,根据提供的现场草图确定两辆装甲车的基本停车位置,各战斗小组也根据现场划分了具体的警戒区域、火力封锁控制范围。

中国防暴警察飞抵海地

2004年10月17日4点30分,在首都机场,中国赴海地首批防暴警察的全体队员高唱着《团结就是力量》,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到专机前面,然后一动不动地在那里等候着部领导的命令。

这时,外事局局长刘强宣布:出征仪式开始。

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走到全体队员面前,深情地对大家说:

同志们,今天你们肩负着祖国人民的嘱托即将出征,希望你们恪尽职守,不辱使命,为国争光,我期望着你们凯旋归来!

防暴队大队长赵晓迅从孟宏伟手中接过队旗,后退一步,代表全体防暴队员庄严承诺:

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作为中国第一支维和警察防暴队,我们全体队员请祖国人民放心,我们将严格遵守联合国的各项规定,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团结一致,不畏艰险,圆满完成联合国赋予我们的各项任务,在世界和平事业中写下璀璨的一页,为中国警察争光,为伟大的祖国争光!

飞机经过漫长的飞行,终于到达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

中国驻海地商务代表处张伯清、中国第一个派到海地参与维和的民事警察庞波和先期抵达的防暴警察副队长邵伟民、任务区警察总部警察防暴队(联合国派驻维和任务区的维和警察防暴队)办公室顾问朱利特等,都到机场迎接。

当天,新华社播发了中国首批防暴警察到达海地的消息,并介绍了一些相关的情况:

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95名队员当地时间17日下午乘联合国专机安全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后,防暴队队长赵晓迅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电话采访。

赵晓迅表示,作为中国首支赴国外执行任务的防暴队伍,他们将克服困难,不辱使命,为中国和中国警察争光。

赵晓迅告诉记者,按照联合国的要求,中国防暴队的主要任务是处置暴乱、维护治安、培训当地警察等。海地局势正在恶化,中国维和警察的任务十分艰巨,防暴队员们面临着严峻考验。“但我们是有备而来,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赵晓迅说,“我们一定坚决完成任务,为祖国争光。”

据介绍,中国防暴队此次配备了5类先进的装备。第一类是交通类,如装甲指挥车、装甲运兵车、巡逻车、武器装备车、后勤保障车等等;第二类是武器弹药,如最先进的轻机枪、步枪、手枪和狙击枪以及警棍等非杀伤性武器;第三类是通讯类,如海事卫星电话、手持式电台、车载式电台、耳鼓传导等;第四类是医疗救护类,如流动医院、药品等;第五类是后勤类,如各种野战食品、木板房等等。

赵晓迅认为,有坚强的决心和先进的装备,防暴队在完成具体警务方面不会有任何困难。只是后勤条件有待改善,比如营地要靠自己建,生活设施要靠自己修。他坦言,大家在培训和考核中各门课程都是优秀,但让防暴队员干拌水泥、砌泥墙等活儿还是要适应一阵子。

中国此次派驻海地的维和警察防暴队还包括13名女队员,她们当中既有警察,也有医务人员。除了中国的防暴队,目前在海地还有一支来自约旦的维和警察部队,其人员数量和装备稍逊于中国。赵晓迅表示,这两支维和警察队伍执行任务时既有分工,也会有相互配合。

官兵建设保卫临时营地

中国赴海地防暴警察的营地,是索纳比工业园区一个废弃仓库,约有2500平方米。

由于是新任务区,一切都未步入正轨。虽然联海团的后勤部门联系了当地建筑公司,为中国的防暴警察修缮仓库,但由于这里既是战乱地区又是贫穷地区,会干建筑活的人很少。而且当地一些工人做事效率极低,在国内一小时能干完的活,这里往往要用两三天,所以许多活还只能自己干。

在把劳动任务简单作了分工后,赴海地的维和警察开始了繁重的体力劳动。除了临时营地和新营地站岗放哨的人员外,其他人员都来到新营地干活。

赵晓迅把劳动的人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仓库清扫里面堆积如山的垃圾,另一部分要在仓库周围拉上蛇行铁丝网。

当赵晓迅和一部分队员来到仓库门口时,破烂的铁门上还挂着满是铁锈的锁,用斧子将锁砸开,门上厚厚的积灰溅了一身。进去后,一股浓浓的霉味和臭味扑鼻而来。走进仓库,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眼前的景象令大家大吃一惊。

仓库里不仅堆满了垃圾,内墙也已经严重损坏,屋顶上布满了参差不齐的铁丝和蜘蛛网。大家在地上走时,不时踩到老鼠的尸体。

由于天气酷热,加上仓库通风不畅,队员们先把几个破门全砸掉,然后往外运地面上的垃圾。

10月的海地,太阳非常毒辣,负责在仓库外围拉铁丝网的队员在烈日下往地上砸铁桩。太阳把大家的脸烤得红红的,头上的汗一个劲地往下滴,汗透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

铁桩砸好后,队员们开始拉蛇形铁丝网。铁丝网上到处都是铁刺尽管大家十分小心,仍有不少队员被划得满手是血,汗滴到伤口,格外疼痛。

由于工地距离太阳城很近,为了确保安全,队员们在外面干活时要穿防弹背心。就在队员们劳动的时候,附近的太阳城里不时地响起阵阵枪声。

足足干了一个上午,队员们只清理出一半垃圾。为了节省时间,大家提出就地吃点野战食品再接着干。于是,在仓库外面吃完野战食品后,又进入仓库开始干活。

这时,仓库里面已经超过摄氏40度,为了防止中暑,大家半个小时就出来透透气。后来拉铁丝网的那一组完工后,也走进仓库帮着清理垃圾。

整整用了一天,队员们才把地面上大的垃圾清理完,即便如此,地面上还粘着许多油泥需要清除。

回到临时营地,吃完野战食品后,大家准备洗澡,却发现早已经没水了。正在这时,天下起了大雨,而且也不打雷。

真是老天有眼啊!队员们都高兴地拎起毛巾就冲进了雨里洗了个非常痛快的凉水澡,一边洗着,一边还喊叫着过瘾。

营地有了着落,然后就是运输还在港口里的所有集装箱和其他物资。

从港口到营地运输物资必须经过太阳城,太阳城平时非法武装之间火拼枪战、袭击路人的事件不断,路边经常有被砍了头或脑浆满地的尸体。

由于联海团刚开辟任务区不久,尚未对太阳城采取清剿行动,所以很多人都不敢进城。在中国维和人员到达任务区之前,联合国运来的救灾物资就曾被当地人一抢而空。

联海团警察总部考虑中国的维和警察是刚到任务区,担心遇到突发情况时不能做到有效处置,就派出两名来自加拿大、法国的民事警察协助押运物资。

装好第一批物资后,车队开始出发。两名外籍民事警察开着尼桑吉普车走在前面,高伟开着第一辆装甲车跟在后面。紧接着是拉物资的货车,断后的是刘学锋驾驶的第二辆装甲车。

当车队驶入太阳城地区时,刚过了一个弯,前方20米处的街道上,突然响起激烈的枪声。通过电台,得知当地警察和非法武装分子正在对射。

在前面开道的法国民事警察用电台通知车队停下,刘晓迅马上提醒各位队员,注意观察周围情况,做好迎战的准备。

刘国长反应极快,还没有等前面开道的民事警察反应过来,他就让高伟拉起警笛,将位于第二位置的装甲车迅速开到车队前面,用装甲车的车体挡住民事警察开的吉普车,防备遭到枪击。

那些非法武装见有联合国的装甲车前来增援,吓得四处逃窜。

车队回到新营地后,加拿大、法国的民事警察从车里下来跑到刘国长面前,一边拉着他的手,一边拍着他的肩膀,冲着他竖起大拇指,盛赞中国警察的专业技能。

物资到了新营地,队员们配合联海团运输部门开始卸物资。

除了承受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赴海地的中国防暴警察每天还要忍受艰苦的生活。

由于没有厨房,加上联合国的食品没有供应上,每天依然要吃从国内带来的野战食品。吃几顿还可以,天天吃,队员们身体有点受不了。

一些队员一闻到野战食品里面的防腐剂味道,就开始呕吐,不少队员的嘴上开始起泡。随队医生告诉说,这是缺乏蔬菜维生素的正常反应。

没有桌子,每次开饭时,各小队领完野战食品都蹲在地上围成一圈。一些队员才20多岁,又是独生子女,在国内,家里人都是宠之又宠,哪吃过这种苦,可是来到这里不适应也要适应。

离开祖国之前,北京的天气已经转凉,到了海地仍是酷暑高温,许多队员水土不服,有的人身上开始长痱子,有的开始长疖子。

在值班室值守电台的值勤官兵们成天坐在板凳上,屁股和下面的衣服都粘在一起,汗水把板凳全都浸湿了,个别人还开始发烧。

队医抓紧治疗,并给队员宣讲防病措施。虽然每天都有几名大夫都给临时仓库进行消毒,但苍蝇和蚊子依然很多。

此外,队员每天的大小便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联合国给中国防暴队送来了几个移动厕所,但是全队有125人,使用起来也是十分紧张。

特别是每天早上一起来,很多人站在厕所外面开始排队。在外面等是很痛苦的事,在里面上厕所更是非常痛苦的事。厕所放在外面,每天在太阳下暴晒,里面酷热似蒸笼,而且臭气熏天。

每次如厕出来,人人都是像是洗桑拿一样,而且要站在外面深呼吸好一阵子,才能缓过来。对每个队员来说,都是既怕用不上厕所,又怕进厕所。

任务区生活条件的艰苦程度,远远超过防暴警察当初的想象。没有电力供应,只能依靠自己发电。虽然来时带了两台大发电机、一台小发电机,但两台大发电机体积太大,临时营地没有空地能安装,所以只能凑合用小发电机。

电工沈华把小发电机安好后,又在队员住的屋顶上安了几排日光灯。虽然尽了全力,但一到晚上,仓库里依然十分昏暗,队员们想写日记都无法做到。

当时,防暴队给每人发了一只“海洋王”的电筒,可是用电筒直接照亮不是很方便。后来一个队员想出一个办法,把电筒冲房顶照,再找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子放在上面,瞬时,周围一下子都被照亮了。

在防暴队里,大家都称这种自制的“电灯”为“夜明珠”。一到晚上,临时营地在无数“夜明珠”的照耀下格外明亮。

到达任务区之后,酷热和蚊子对每个队员来说都是考验。

来自重庆市公安局防暴巡逻警察总队的纪岚,负责枪支管理和保障工作。枪库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温度极高,使来自“火炉”重庆的她也难以忍受。

除了高温,最难对付的还有蚊子。这里的蚊子非常凶狠,丝毫不害怕队员们身上涂抹的防蚊油。就是穿着厚厚的作训服,蚊子照样也能叮咬进去。

纪岚对蚊子的叮咬过敏,蚊子叮咬后,身上马上就产生感染,又痒又疼又肿,胳膊和腿上出现大面积红肿和溃烂,一直靠吃消炎药来防止继续恶化。后来这些伤口慢慢地好了,但胳膊和腿上,却留下了一块块黑黑的疤痕。

一天,纪岚很伤感地对赵晓迅说:“赵队,这满腿上都是黑疤,回国后我再也无法穿裙子了。”

在任务区,许多记者都为这位中国女警的坚强所感动,纷纷对她进行采访。但在采访的过程中,纪岚恳求记者,在拍照胳膊和腿上伤疤时,最好不要拍自己的脸,以免妈妈在国内看到伤心。

不仅任务区的艰苦超出了防暴队员的想象,其危险程度也出乎人的意料。

在中国防暴警察到达任务区之后,周围一直是枪声不断,有很多次,子弹就打在临时营地的墙上。

一天,当队员正在吃午饭时,“叭、叭、叭……”一串子弹打在的仓库墙上,清脆的声音在仓库内回荡,刚才大家又说又笑的欢快气氛骤然烟消云散。

按照大队制定的营地保卫预案,队员们迅速进入迎战程序。赵晓迅用电台通知哨兵观察情况,同时告诉他们和一分队备勤小队立即做好战斗准备!

话音未落,备勤的队员戴着头盔,穿着防弹衣已经飞快跑出去。其他队员也马上都聚集到枪库门口,开始领取武器弹药。

这时,“叭、叭”又有两颗子弹打在了仓库的墙上。赵晓迅和邵伟民两人拔出枪就冲了出去。“基地、基地,我是一号哨位,在我们营地南侧围墙外约150米处,发现近20名当地武装分子正在向我们营地方向瞄准观察。营地保安已经关上大门,撤到第二道门了。”“基地、基地,备勤小队已经就位。”电台里不停地传来紧张的报告声。

赵晓迅和邵伟民快速跑到哨兵的位置,大家都以各种建筑物为掩体密切注视着前方。

许峰指着前面,赵晓迅看到前面有人躲在建筑物后面持枪向这边瞄准。

前面是一片居民区,尽管现在这些居民可能因为枪战躲在房屋里,可那些房屋只是一些破铁皮,根本无法抵御九五枪子弹的穿透力,只要防暴警察一开枪,就可能伤害无辜。

赵晓迅用电台告诉所有正在瞄准的队员注意隐蔽,密切观察对方的动向,不要轻易开枪。在房间里的队员领好武器弹药后先不要出来,在里面待命,随时增援。

接着,赵晓迅又赶紧通知在新营地带着一部分队员干活,还没有回来的赵振新教导员:“临时营地正遭到袭击。请他们暂且不要回来,在原地待命,加强戒备,注意安全。”“叭”的一声,又一颗子弹打在了离赵晓迅只有一米远的地上,溅起一阵灰土。

赵晓迅弯着腰跑到狙击手顾群欢的身边,告诉他锁定一个目标。顾群欢说已经锁定了一个。赵晓迅告诉他只要有时机就打他的腿。

赵晓迅用电台告诉队员,狙击手要开枪了,其他人听到枪声后不要跟着开枪。

顾群欢屏住呼吸,准备击发。

赵晓迅用望远镜看着对方,正好有一个家伙拿着枪准备挪动位置,顾群欢就在这一刹那间扣动了扳机,那个人一下子摔倒在地上。

这时旁边上来两个人准备拖他,顾群欢又开了一枪,又有一个倒在地上。另一个人撒腿就跑,可惜又中枪倒在地上。这时,对方再没有人敢出来救自己的人。

双方就这样紧张地对峙着,空气好像都凝固了。过了一会儿,对方看中国防暴警察这边没有动静,几个人赶紧跑出来把躺在地上的人往一边拖。

看到对方已被击中3人,赵晓迅告诉顾群欢先不要再打。

武装分子趁对方没有开枪之机,迅速拖走了被打伤的人员并跑开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防暴警察海地首次行动

11月1日上午,赵晓迅接到警察总监的命令,鉴于太子港局势严峻,每天枪战不断,而当时的维和的兵力和警力又十分不足,因此希望中国防暴警察能立即投入行动。

中国防暴警察参与行动的地点在BeAir(布莱尔),“BeAir”翻译成中文就是美妙的空气的意思。但这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地方,却是太子港治安最混乱的地区之一,该区是当地非法武装分子的大本营,一个时期以来枪战不断。

早在一个星期前,巴西维和部队、约旦防暴队以及其他部分国家的民事警察和当地警察,在该地区的一个区域开展了一次联合行动,将该地区一个区域的部分道路上的路障清除,同时在该区域设立了一个警察局,从战术上说,这叫做“中心开花”。

警察局由部分民事警察和当地警察24小时驻守,以此为堡垒,逐步向外推进。当地非法武装不甘心失去阵地,经常纠集力量进行反扑。

中国防暴警察的任务就是每天派两辆防弹装甲车,12名战斗队员,每车6人到该执勤点担负该区域的警戒守护工作,牢牢守住该阵地。同时,确保民事警察和当地警察的安全,为他们提供强大的武力支持。

中国防暴警察的工作时间为每天12时到24时,此后到第二天中午12点,由巴西维和部队负责。

11月2日上午,大队召开各分队、各小队领导会议,研究布置整个行动计划。

为了确保首战必胜,大队决定从3个战斗分队里各挑选了12名业务技能突出的战斗队员,共36名战斗队员参加行动。

由于3个战斗分队来自于4个直辖市,每个直辖市的队员都迫切要求上阵,所以在挑人时,还要保证每个直辖市都有9名队员参加行动。

因天气十分炎热,每天有两个小队参加行动,每个小队执勤时间为6小时。每辆装甲车配备6名战斗队员,此外,每次行动配一名随队医生,一名法语翻译。

由于当地非法武装分子一般使用MI6和AK47步枪,为了能在火力上要压制住对方,每辆车上的8名战斗队员有一名携带机枪、一名携带狙击步枪,其余的携带九五式自动步枪。

另外,除每个队员携带3个弹匣、90发子弹以外,每辆车还配有充足的备份弹药,以防止在枪战中队员们弹药不足。

行动前,巴西维和部队告诉赵晓迅,有时一些歹徒朝他们开枪,当他们开始还击时,这些人就纠集一些老人和儿童拦住道路。

为此,中国防暴警察在每辆车上准备了一箱催泪弹,同时也防止有人用砖头、石块砸毁车辆。此外,每辆车还配备两个高清晰度望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