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1 02:23:59

点击下载

作者:孔德兰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试读:

前言

本书根据教高14号文件和教高16号文件的精神,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充分吸收了国家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本书以《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准绳,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参照,以会计职业岗位为起点,以7种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线,以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材体系,设计并开发了11个学习项目,充分考虑了作为会计行业的入门者,上岗时所必备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本书在借鉴国内外同类优秀教材的基础上,利用编写体例的设计,在强调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本书根据会计工作流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来安排总体结构和各工作项目的内容。每个学习项目包括学习目标、情景案例、任务描述、基本知识与技能、实例专栏、知识拓展、职业判断训练和职业综合训练等主要内容,使学习者系统地了解、掌握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过程,对会计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认识,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成为主动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本书主要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的相关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也适用于财经院校的教师、经济管理干部及自学者参考使用。

本书由长期从事会计教学与科研的骨干教师和会计行业实务专家共同编写,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孔德兰教授担任主编,负责拟定编写大纲,对全书总纂和定稿;沈应仙副教授和施金影副教授担任副主编。全书共分十一个项目,具体分工如下:项目一、项目三由施金影编写,项目四、项目五由姚军胜编写,项目六由李华编写,项目七由沈应仙编写,项目八由杨艾编写,项目九由曹慧英编写,项目二、项目十、项目十一由孔德兰编写。

虽然我们对本书的撰写作了很多努力,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纰漏或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1年1月项目一总论学习目标

□了解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内容,正确划分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会计要素分类操作

□能够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变化分析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情景案例

2月底3月初是新疆各大院校开学的日子。大学生拿着新学期父母给的生活费回到校园,与以往一样,男生请客聚餐,女生美容买衣服,有的还购置了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短短几天的时间,一些学生就花去了将近一个学期的生活费。

3月1日和2日午饭时间,记者先后走访了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农业大学附近的小餐馆。随便走进一家餐馆,都可以看到一些大学生三五成群地聚在餐桌旁拿着菜单点菜。据了解,新学期伊始,女大学生做离子烫、包月护肤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她们每次的花费达300~400元。

据了解,大学生把电脑、手机、CD、MP3、录音笔称为“五件武器”。新学期伊始,为了买这些“武器”,有些大学生花光了一个学期的生活费。正在赛博数码广场购买电脑的新疆大学张建说:“这台电脑共花了3 500元,大部分都是父母给的生活费。”

讨论分析:(1)大学生生活的花费与来源是什么?(2)大学生的这些开支形成了哪些资产、哪些费用?(3)我们日常生活的开支和财产从哪里来?我们得到的“钱”又花在哪些方面?我们得到的“钱”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开支和财产有什么关系?(资料来源:“新学期刚开始大学生花光生活费”,《新疆都市报》,2004年3月3日。)任务1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任务描述】

能够正确理解会计产生的原因,了解西方会计和我国会计发展的历史变革。【基本知识与技能】

会计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基于管理经济活动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力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会计发展的历史说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期,人们的生产活动非常简单,生产成果与生产耗费的计量、计算、比较以及生产成果的分配,单凭人脑的简单思考、记忆或者直觉就能完成,无需专门的记录、计算,因而也无需会计。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日趋复杂,仅凭人脑的记忆和计算,已不可能满足管理生产活动等经济活动的需要,必须通过观察、计量、计算、记录,于是出现了极简单的记数、记录行为,如我国古代的“结绳记事”、“刻石记数”,古巴比伦的“泥板”,古埃及的“刻石”等。这些简单的记录、记数行为从会计角度看,就是会计产生的萌芽。然而,由于生产力的低下,这些极为简单的会计活动仍从属于生产过程,即仅仅是在生产之余附带地做一些记数、记录工作,因而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产品,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需要记数、记录的事项,此时,人们已无法在“生产之余”完成记数、记录工作,于是人们有必要而且也有可能把会计活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活动,会计终于诞生了,会计职能活动也便独立于生产职能。二、会计的发展(一)西方会计的发展

西方的会计发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14世纪中叶,意大利商业、金融业非常发达,繁荣的商业、金融业经济为会计方法的创新准备了十分有利的前提条件,促使意大利金融业者将使用多年的人名账户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复式簿记。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所著的《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从而结束了古代会计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发展迅猛,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之间竞争空前激烈。企业的生存、发展除了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之外,还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做好企业预测、决策和内部生产经营的控制工作。传统会计为了适应这种管理上的需要,其内部发生了分化,逐步发展成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财务会计是根据公认会计准则,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运用数学、统计等方法,向企业内部各级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经营决策信息的对内报告会计。一般认为,管理会计的形成与财务会计相分离而成为单独学科,是现代会计的开端。

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动对会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是出现了会计的电脑化,传统的会计工艺(手工或机械的簿记)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会计的电脑化为会计人员节约了大量的日常工作时间,使会计人员能够腾出时间来从事分析复杂经济业务、解释财务报表等财务分析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益。(二)我国会计的发展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伏羲结绳记事,古人刻契记事,就是最早期的会计计量记录行为,那时的计数行为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属职能而存在的。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会计开始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职能。西周时期《周礼·天官》中有“月计岁会”的说法:“司会……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这是我国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的“会计”一词,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西汉时期出现了用来登记会计事项的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宋代的官厅在办理钱粮报销或移交时,要编造“四柱清册”,并通过“旧管(期初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的平衡公式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明末清初,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山西商人发明了中国最早的复式记账法——龙门账,运用“进(收入)-缴(支出)=存(资产)-该(负债)”的平衡公式进行核算,俗称“合龙门”。清乾隆至嘉庆年间,我国经济界又创立了一种比较成熟的复式记账法——四脚账,对每一笔账项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会计的发展,封建社会的繁荣孕育了我国古代灿烂的会计文化,为世界会计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2年以来,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逐步建立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接轨的科学的现代会计体系。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对我国原会计准则作了修订,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一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施行,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已基本建成。任务2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任务描述】

能够正确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目标,从而明确什么是会计。【基本知识与技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的功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会计的职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国会计法中规定了会计的基本职能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会计所意欲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最终结果。一、会计的职能(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记账是指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算账是指在记账的基础上,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收入、费用(成本)、利润和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行政、事业单位是对一定时期的收入、支出、结余和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净资产进行计算);报账是指在算账的基础上,对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行政、事业单位是对其经费收入、经费支出、经费结余及其财务状况),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报告。

会计核算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1.会计主要核算过去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

2.会计核算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

3.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4.会计核算必须遵循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即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各行业会计制度等。(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合法性审查是指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合理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特定对象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奢侈浪费行为,是否有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等现象,为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把关。

会计监督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2.会计监督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后、事中和事前监督;

3.会计监督必须以财经法律、法规为依据。

上述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和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其职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除了上述基本职能之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务等功能。二、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主要解决向谁提供信息、如何提供信息和提高何种信息这三个问题。由于会计是整个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目标自然要从属于经济管理的总目标,或者说会计目标是经济管理总目标下的子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管理的总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作为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也应该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基本目标。

会计具体目标是会计基本目标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化。会计的服务对象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会计对内和对外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对内的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为内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并利用会计信息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管理工作。对外的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为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对外提供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的外部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三、会计的概念

什么是会计?通俗的说法就是记账、算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关系的复杂化,会计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变化,会计已逐步发展成为以货币单位额来综合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价值管理活动。会计的概念可以表述为: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价值形式,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核算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从会计的概念中可以得出会计有以下特点: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在核算中可以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单位、劳动计量单位,其中只有货币计量单位才能反映各种事物的价值,提供综合指标,便于统计、评价经济得失,具有统一的标准。

2.会计以凭证为主要依据。会计核算工作要有凭有据,企业每项经济业务的完成都要以凭证进行如实记录和反映。

3.会计核算具有全面性、综合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是指对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业务都要进行核算;连续性是指会计核算时对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按时间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系统性是指会计从开始记录经济业务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中,对会计资料系统化,通过分类、汇总和加工整理,得到各项经济指标。只有提供全面、综合、连续的和系统的数据资料,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情况,考核经济效益。

4.会计具有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方法。会计具有独特的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是实现会计目标的基本手段,是整个会计体系的基础。它们是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一套科学的方法。

5.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需要会计提供资料为之服务。会计除了提供资料之外,还可以参与一些预测、决策和计划的制定等。因此,会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例专栏】

李红是一名服饰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自己开了一家服饰设计兼制作的小公司。她利用大学期间勤工俭学所得的10 000元和父母投资的30 000元,另外又向朋友借了10 000元,筹集了所需的资金。开业半年后她算了一笔账,发现亏了2 000元。收支如下:开业期间装修费等5 000元,支付1年门店租金20 000元,添置缝纫设备6 000元,购置布料及辅料4 000元,其他开支2 000元,取得服装设计收入20 000元,服装加工制作收入15 000元。请你分析一下,李红真的亏了吗?【知识拓展】张仓与会计

张仓是秦汉时期著名的会计专家。秦时张仓任柱下史,主管郡国上计,明习天下图书计籍,是一个善于抓会计核算的老手。西汉时归顺刘邦,萧何因他在秦国做过上计事务,能算计,对管理地方图书计籍有经验,就推举他以列侯身份居相府主持郡国上计事宜。具体办法是:

1.各封王侯国和各郡,都专设上计史,主管地方财政会计,掌握包括户口、垦田、物价、农业丰歉等基本情况和数字资料,每年底由各县核实情况后,上报郡国。

2.每年年末专派上计史携带计籍到京师参加正月朝贺,向皇帝汇报工作,并据此考核官吏的治绩,成绩优良者奖励,差次者予以督责,违法乱纪者治罪。通过这些办法,使上计制度在秦汉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加强了会计核算和监督,使汉初的经济逐步得以恢复和发展。任务3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任务描述】

能够准确理解会计信息质量的8个标准,即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基本知识与技能】

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标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规定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共8项。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坚持可靠性的要求,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坚持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客观判断,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具有可验证性。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经济信息是否相关是以是否对企业的决策有关来判断,在会计核算中坚持相关性原则,就要求会计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尽可能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要。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提供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只有了解会计信息的内容、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样的会计信息才能使用和有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时,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编制会计报表时,项目的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的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实需要变更的,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规定一致的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对于同一企业,由于经济业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对于某些交易或事项准则中提供了多种会计核算方法。例如,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如果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将不利于会计信息的可比。

对于不同企业,可能出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交易或事项发生于不同时间。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只要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可能会碰到一些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的经济业务或事项,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不是法律形式上的所有权转移,而是会计事项的经济实质,企业在相当长的租赁期内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在租期结束时企业有权享有对该资产的优先购置权。总之,企业能够控制该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会计核算应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为自有资产。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具体来说,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对于那些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作重点说明;而对于那些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则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手续。重要性原则运用的关键是对重要性的判断。一般来说,重要性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进行判断。从质的方面来讲,只要该会计事项的发生足以对企业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则属于重要性的事项;从量的方面来讲,当某一会计事项的发生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如某项资产价值达到总资产的10%或10%以上)时,一般认为其具有重要性,应将其作为具有重要性的会计事项处理。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具体来讲,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使本期资产和利润较低的方法或金额,即资产计价时从低,负债估计时从高,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但如果有合理的基础可以估计时,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其目的在于避免因虚夸资产和收益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可以在没有潜在损失的情况下提取秘密准备,人为调节利润。

在实际工作中,计提各项财产和减值准备、关注和反映或有负债、固定资产计提加速折旧,以及坏账损失采用备抵法等,都是谨慎性原则具体运用的突出表现。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对于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按照及时性原则的要求:一是要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二是要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三是要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从而可以把信息及时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知识拓展】对孔子“会计当而已矣”的理解

中国最早对会计进行论述与评价的著名人物孔子,他曾主管仓库,提出“会计当而已矣”的名言。这里的“当”应理解为三层含义:(1)“当”蕴含了复式记账的思想,体现的是会计“资产=权益”的平衡;(2)“当”有“应当”的意思,即会计的反映、监督应当体现经济业务的实质,体现的是会计的客观性;(3)“当”还有适当的意思,即会计是否适当地记录、反映、监督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有没有夸大利润或资产,有没有缩小成本或费用,体现的是会计的谨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任务4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任务描述】

能够正确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内容,能正确划分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会计要素分类操作;能够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变化分析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基本知识与技能】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内容的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它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础,是设置账户、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由于它是会计报表最基本的内容要素,因此又称为会计报表要素。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属于静态会计要素,反映企业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属于动态会计要素,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是指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来描述会计要素之间内在经济联系的数学表达式。一、会计要素(一)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资产的特征:(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它是资产形成的前提。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而非预期的,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增加企业的资产,而不能根据购买计划或谈判合同的经济业务来确认资产。如企业欲购买设备一台,只签订了购买合同,但这笔交易还未发生,因此该设备不形成企业的资产。(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企业中所计量的资产必须归属于某一特定的主体,这是会计主体假设的必然要求。“拥有”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能够排他性地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如企业拥有的各种财产、债权等;“控制”则是指企业虽然不拥有某些资源的所有权,但该项资源的风险与收益都转移到企业内部,企业可以自主使用并长期支配该项资源,也能够排他性地从中获取经济利益,如企业融资租入设备等。如果不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就不属于企业的资产。(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企业将某项经济资源确认为资产,即确认该资源具有直接或间接为企业增加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直接产生现金流入,也可以通过减少现金流出来增加现金净流入。对那些预期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虽然可能曾花费了很大的代价才获得,但也只能作为费用而不能作为资产来确认。例如,技术上已经被淘汰的设备,其本身的价值已经失去,企业应将其作为一项损失,记入相应的费用,而不应将其再作为资产仍保留在账面上。

2.资产的分类。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的强弱,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1)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被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

货币资金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存货是指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资产,包括原材料、在途物资、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等。(2)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除了流动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应收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长期待摊费用和其他非流动资产等。

长期应收款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超过一个正常营业周期的各项债权。包括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采用递延方式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产生的应收款项等。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等。

无形资产是指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商誉是指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由于其不可辨认性,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其从原来的无形资产项目中划分出来,并作为一个单独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按照现行制度,企业自创商誉平时不予确认。

其他非流动资产是指持有期限超过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但又不能归入上述各项的资产,如银行冻结存款、诉讼中财产等。【实例专栏】资产要素的确认

东方公司6月份与销售方签订购买一台设备的合同,但该台设备实际是在10月份购买的。请分析:企业能否在6月份将该台设备确认为资产?企业库存的一批材料因为水灾而损毁,企业能否还应将该批材料确认为资产?为什么?

分析提示: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6月份与销售方签订购买设备合同,10月份实际购买。因此,6月份不能将该设备确认为资产。企业库存的一批材料因为水灾而损毁,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因此,企业不应将该批材料继续作为资产确认。(二)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负债的特征:(1)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负债是由企业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债务,是企业在现实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即“现时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2)负债的偿还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清偿需要在未来通过转让资产、提供劳务或举借新债来实现,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偿还,最终都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的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即偿付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1)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它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应交税费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等。

短期借款指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借款。

应付票据是指企业通过商业汇票支付方式发生购买活动时须偿付给持票人的债务。

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等而发生的、应该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预收账款是指买卖双方根据协议的规定,由购买方预先支付部分货款给供货方,而给供货方所带来的一项债务。如企业在销售商品之前收到的买方的预付款。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应付而未付给职工个人的各种薪酬。

应付股利是指企业应当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在未付之前所形成的一项负债。非上市公司称为应付利润。

应交税费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纳的各种税费。(2)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又称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它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专项应付款等。

长期借款是指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债券本金及利息。

长期应付款主要包括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等发生的应付款项。【实例专栏】负债要素的确认

东方公司2009年底有关情况如下:(1)2009年1月4日向银行借入的一年期借款200万元,将要到期,尚未偿还。(2)2009年4月从甲公司购入商品一批,价款98万元,货款尚未支付。(3)2009年9月,乙公司向法院起诉本公司,要求赔偿34万元,法院尚未审理宣判。(4)2009年11月公司财务处做出2010年银行借款计划,计划向银行借款500万元。(5)2009年11月应向职工发放工资107万元,因资金紧张,至年底尚未发放。请分析:上述哪些属于东方公司的负债?哪些不属于?为什么?

分析提示:上述(1)、(2)、(5)属于东方公司2009年底的负债,(3)、(4)不属于。因为(1)、(2)、(5)是东方公司2009年1-11月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时债务,符合负债要素的定义,因此属于ABC公司2008年底的负债。而(3)是2009年9月乙公司起诉本公司要求的赔偿,但法院尚未审理宣判,不满足负债定义中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的特征,因此不能作为东方公司的负债确认。(4)是2009年11月公司财务处做出2010年向银行借款500万元的计划,不满足负债定义中负债必须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时债务的特征,因此也不属于东方公司2009年底的负债。(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所有者权益金额为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所有者权益按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其中利得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权益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所有者权益通常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实收资本(股份制企业也称为股本)是指投资者(或者股东)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包括国家投资、法人投资、个人投资和外商投资等。

资本公积是指归所有者所共有的非收益转化而形成的资本。资本公积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资产、关联方交易差价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的税后利润按照规定进行分配以后的剩余部分,这部分可在以后年度进行分配。(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收入的特征。(1)收入是从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而不是从偶然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如工业企业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活动等。有些活动在企业中不经常发生,但与日常活动有关,如工业企业出售不需用的原材料,其取得的经济利益构成收入。有些偶然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它不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也不属于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活动,其流入的经济利益是利得,而不是收入。如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不作为收入核算,而作为营业外收入。(2)收入既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如收到货款;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如用货物抵债;还可以二者兼有。(3)收入能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为所有者权益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由于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二者兼有;所以,无论收入表现为哪一种形式,都会使所有者权益增加。

2.收入的分类。按照日常活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收入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1)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主要经营活动产生的业务收入,它占企业总收入的较大比重,是企业经济利益的主要贡献者。如制造业的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业提供的服务收入等。(2)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一些规模较小、非经常性的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如制造业的材料销售收入、包装物出租收入等。(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1.费用的特征。费用是与收入相对应的概念,可以将其看做企业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因此,与收入相对应,费用具有如下特征:(1)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必然要消耗原材料、支付工资和其他各项生产费用。这些消耗和支出是企业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应当作为费用。而那些偶尔发生而且不是日常活动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就不属于费用,如处置固定资产损失,应作为营业外支出;又如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2)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例如,以现金购买办公用品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如企业应付的利息表现为负债的增加;也可能二者兼有,如企业发生的广告费用,部分款项以现金支付,部分款项并未支付,而以负债的形式存在。(3)费用能够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2.费用的分类。费用按照是否构成产品成本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1)生产费用是指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能够予以对象化的、构成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的费用,主要有为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和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单位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等。(2)期间费用是指与产品无直接或间接关系,不能予以对象化的、应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如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为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销售费用。(六)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实现利润是企业的发展条件,企业在实现利润以后,才能进行积累,从而进行扩大再生产。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损益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计量属性是指予以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的方面,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确定的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取得或制造某一财产物资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在采用历史成本的情况下,要求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成本,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如企业购入一台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在取得该固定资产时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其入账价值,确定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就是其历史成本。(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的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的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重置成本是现在时点的成本,在实务中重置成本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方面。如企业进行财产清查时发现盘盈固定资产一项,此时对于该盘盈的固定资产,则采用重置成本进行计量,即以该盘盈固定资产相同规格型号、相同新旧程度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作为其重置成本,对其进行计量入账。(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除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可变现净值是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以资产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可带来的预期净现金流入的金额对资产进行计量。(四)现值

现值是指对某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现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现值通常应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等方面。相对于可变现净值,现值计量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五)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在公平交易中由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主要应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等方面,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的空间信息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三、会计等式(一)基本会计等式

企业的资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向债权人借入和由企业投资者投入。显然,人们不会将其拥有的资本无偿地让渡出去,也就是说,企业中任何资产都有相应的权益要求,谁提供劳务资金,则他对于企业资产拥有相应的索取权,即权益。从价值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

权益包括两种:一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投入资产而形成的所有者权益;二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提供资产而形成的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因此等式(1-1)又可以转化为:

等式(1-3)就是基本的会计等式。它反映了某一特定时点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所以,我们又称之为静态会计等式,它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是现代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石。(二)动态会计等式

如果收入大于费用,企业为盈利;如果收入小于费用,则企业亏损。另外,我们知道,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之后的余额,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进行配比,以此可判断企业的盈亏。用公式表示为:

企业筹集了资金经过一段时期的经营,就会产生收入和费用,收入会使资产增加,而费用会使资产减少,那么,会计等式就可写成:

还可以将等式(1-5)改写成:

利润最终会归所有者,成为所有者权益,则期末账务处理后,等式(1-6)又会恢复为等式(1-2)的形式。

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的基本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联系,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三)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会计主体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中能用货币计量的并会引起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数额发生增减变动的业务活动称为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如购入材料、支付工资、销售商品等业务活动,都是企业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商品的购销合同等,尽管属于企业发生的业务活动,但不属于企业的经济业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发生大量的经济业务,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然引起会计等式的变动,但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1)引起会计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同时增加的经济业务;(2)引起会计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同时减少的经济业务;(3)引起会计等式左边会计要素发生增减的经济业务;(4)引起会计等式右边会计要素发生增减的经济业务。

下面我们通过举例来加以说明。

1.资产、权益变动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飞鹏公司成立时,拥有资产800万元,其中甲、乙两投资人共投资600万元,从银行借入200万元。企业成立之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是:

8 000 000元(资产)=2 000 000元(负债)+6 000 000元(所有者权益)

成立之后发生了以下一些经济业务:(1)引起资产和权益项目同时增加相同金额的经济业务。【例1-1】公司购入机器一台,价值15万元,货款暂时未支付。

购入机器,使资产增加了15万元,但由于未付款,负债也同时增加15万元,使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发生增加,且增加金额相等,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不变。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8 000 000+150 000=(2 000 000+150 000)+6 000 000

8 150 000=2 150 000+6 000 000(2)引起资产和权益项目同时减少相同金额的经济业务。【例1-2】数日后,公司用银行存款10万元归还部分购机器货款。

用银行存款还购机器货款,使银行存款这一资产减少10万元,同时负债减少10万元,因此,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发生减少,且减少金额相等,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不变。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8 150 000-100 000=(2 150 000-100 000)+6 000 000

8 050 000=2 050 000+6 000 000(3)引起资产项目之间发生一增一减相同金额的经济业务。【例1-3】公司用银行存款购入材料一批,价值6万元。

用存款购入材料,使材料这一资产增加6万元,但同时使银行存款这一资产又减少了6万元,且因为增减金额相等,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未变。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8 050 000+60 000-60 000=2 050 000+6 000 000

8 050 000=2 050 000+6 000 000(4)引起权益项目之间发生一增一减相同金额的经济业务。【例1-4】前欠甲公司货款5万元,经协商转作甲公司对企业的投资。

欠款转作投资,使投入资本这一所有者权益增加5万元,但同时欠款已转销,负债减少5万元,且增减金额相等,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未变。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8 050 000=(2 050 000-50 000)+(6 000 000+50 000)

8 050 000=2 000 000+6 050 000

从以上实例可知,经济活动会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要素产生影响,但最终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以上四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九种类型,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可以用图1-1表示。图1-1 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2.收入、费用变动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例1-5】接上例,公司赊销产品一批,售价7.2万元,暂不考虑增值税。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收入增加7.2万元,另一方面使资产增加7.2万元。会计等式仍然保持平衡。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8 050 000+72 000)=2 000 000+6 050 000+72 000

8 122 000=2 000 000+6 050 000+72 000【例1-6】企业购买办公用品花费1 500元,用现金支付。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费用增加1 500元,另一方面使资产减少1 500元。该项经济业务使得扩展会计等式左边资产和费用要素一增一减,且增减金额相等,会计等式仍然保持平衡。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8 122 000-1 500)+1 500=2 000 000+6 050 000+72 000【实例专栏】

长江公司2009年初拥有库存现金1万元,银行存款5万元,轿车10万元,房屋100万元,银行借款20万元,欠交税金10万元,投资者投入资本80万元,未分配利润6万元。要求指出资料中具体项目的归属类别(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说明数字之间的关系。

分析结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轿车、房屋是企业的资产,金额合计116万元;银行借款、欠交税金是企业的负债,金额合计30万元;投资者投入资本、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的所有者权益,金额合计86万元。数字之间的关系是:资产1 160 000元=负债300 000元+所有者权益860 000元。【知识拓展】我国对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的探索

1956年闵庆全首次将社会主义会计核算对象表述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的运动”,由此形成了“资金运动论”的观点,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

20世纪80年代影响较大的会计对象观点是“双重对象论”。1986年葛家澍首次将会计对象(价值运动)和会计本质(信息系统)相结合,形成会计反映和控制的对象是价值运动,而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是价值运动信息的会计双重对象观点。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西方会计学的引进以及对会计准则研究的开展,会计对象的概念逐渐为“会计要素”所取代。1991年,娄尔行在《关于会计要素的若干思考》一文中,首次提出资产、负债、净权益、营业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等会计六要素观点。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

20世纪90年代会计准则颁布后,会计要素的概念被广泛接受。《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会计内容划分为六个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职业判断训练】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主要计量单位是( )。

A.货币计量单位

B.实物计量单位

C.劳动计量单位

D.以上都是

2.( )要求,会计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应在财务报告中说明理由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的影响。

A.重要性

B.可比性

C.可理解性

D.及时性

3.企业对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法,这一做法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

A.实质重于形式

B.重要性

C.谨慎性

D.可靠性

4.企业“每两年改变一次折旧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违背了( )的要求。

A.可靠性

B.合法性

C.可理解性

D.可比性

5.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 )。

A.经济利益

B.经济资源

C.经济效果

D.经济效益

6.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在数量上等于( )。

A.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费用

B.全部资产减去收入

C.企业新增的利润

D.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

7.现金、存货、机器设备都属于企业会计要素中的( )。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费用

8.下列项目中属于负债的内容是( )。

A.预付账款

B.预收账款

C.实收资本

D.投资收益

9.未分配利润属于企业会计要素中( )的内容。

A.负债

B.所有者权益

C.收入

D.利润

10.引起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的业务有( )。

A.从银行提取现金

B.从银行借款存入银行

C.用银行存款上缴税金

D.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欠购货款

11.某企业资产总额为150万元,当发生下列两笔经济业务后:①向银行借款20万元存入银行;②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10万元,其权益总计为( )万元。

A.180

B.130

C.160

D.170

12.下列经济业务中,影响会计等式总额发生变化的是( )。

A.以银行存款50 000元购买材料

B.结转完工产品成本40 000元

C.购买机器设备20 000元,货款未付

D.收回客户所欠的货款30 000元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的基本职能有( )。

A.核算

B.监督

C.预测

D.决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