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画家作品鉴:王个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2 06:43:06

点击下载

作者:周玉全,潘嘉来,魏武 著,范达明,周玉全,潘嘉来,魏武 编,

出版社: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历代画家作品鉴:王个簃

中国历代画家作品鉴:王个簃试读:

总序

范达明

中国画渊源于华夏古老的农业文明,它以独特的笔墨形式、诗书画印“四全”的承载方式,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在世界艺术之林展现出东方绘画的魅力与风采。这或许就是它绵延千年而不衰,在当下仍以其勃发的生命力获得极大发展并影响世界的根本原因。

中国画与传统西洋绘画同样具备“外师造化”的艺术本原,然而它在其具象造型的外在形态里,强调“以形写神”的观照态度,注重“以象取意”的表达方式,中国画家将画面视觉图像背后的寓意或隐喻意义,即“意象”之象征意义(所谓“能指”背后的“所指”意义),视为艺术旨趣和“中得心源”之所在,甚至以此作为中国画的审美规范与内在诉求,从而凸显出它与西洋绘画殊为有别的品格特色。从古代的画工画、院体画到近古的文人画,包括工笔的画面形态与写意(或笔意)的画面形态,以及两者兼容的画面形态,中国画在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别或画法上尽管千变万化,而上述的审美规范与内在诉求却基本不变,其独具的品格特色亦依旧存在。

时至今日,中国画不仅被视为一种民族绘画的技艺,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重要学问。与此同时,历代中国画名家的作品,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为艺术机构所研究、收藏与展览,更在艺术市场流通中为越来越多的民间藏家及画廊所青睐。各类媒体已然把与它们相关的种种情况与信息列为文化宣传的热点。而有关历代名家佳作的知识,同样也不独为美术专家与专门机构所关注,更成为普通人文化常识范围的求知需求。推介中国画名家作品的各类图书,不仅有固定的读者群,更有日益增多的喜好者与收藏者,它们成为出版界图书发行的热门品种,艺术书店常销热销的上佳读物。这其中,又有“中国历代画家佳作品鉴”丛书应运而生——这是经由诸方面的通力协作,由浙江摄影出版社策划与出版的。

相比同类书籍,“中国历代画家佳作品鉴”丛书的特色,在于它突出了“品鉴”的要义。品鉴,即品评、鉴赏,它以画迹即绘画作品本身为观照品评对象。你若想认识、了解中国画,学习其技艺,探求其学问,就应从具体作品的品鉴开端。

黄宾虹有言:“有形影常人可见,取之较易;造化天地,有神有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1948年,与王伯敏书)在这里,宾翁把中国画佳作有神有韵有内美却为“常人不可见”的矛盾情况提了出来。而“品鉴”作为由行内专家以审美理性面对画作所做的描述、品评与解读,显然是化解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中国历代画家佳作品鉴”丛书所确立的目标,正是把佳作品鉴视为其要务与题中之义。丛书在遴选刊印历代绘画名家佳作的同时,特邀艺术理论专家撰写相关文字,包括名家生平、名家艺术成就与风格特色综论,以及佳作品鉴。后者是对特定名家所有被遴选佳作所做的一画一评文字解读,力求如实、贴切而有审美专业水准。

我们相信,打开书页,一并呈现于你眼前的解读文字与佳作画图,能够满足你对于某位名家之所以取得如此艺术成就的真切认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丛书因此也一定不失为美术学子和普通读者步入中国画艺术殿堂的良师益友。2015年12月23日于杭州笔墨丹青承前启后 壮心不已继往开来——王个簃艺术解读

1927年,一代艺术大师吴昌硕溘然长逝,而此际他所开创的吴派金石大写意画风正如火如荼地影响着整个中国画坛。近现代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家如齐白石、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王个簃、刘海粟、朱屺瞻、沙孟海、诸乐三、吴茀之等,无不受到吴昌硕的影响。王个簃则因其为人笃实、天赋超群而得到吴昌硕的特别青睐,成为吴昌硕的衣钵传人和促进吴派艺术发扬光大又自出新意的佼佼者。

王个簃自幼攻读经、诗,在南通求学期间开始学习书画、篆刻,得李苦李、陈师曾、诸宗元等指点,奠定了深厚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功底。自1924年到上海拜师于吴昌硕门下起,王个簃与吴昌硕朝夕相处,在吴昌硕的精心指导下,刻苦钻研书画、篆刻艺术。吴昌硕曾在王个簃31岁时所作《龙幻图》上欣然题诗:“猛笔个簃临大涤,题诗老缶碍秋毫。涛声浩浩天风落,聊当滹沱一战鏖。”并长跋:“个簃大弟泼墨处,浑穆生动兼而有之,时手鲜有其人。缶亦当退避三舍。”后又有“老学师何补,英年悟最宜”五言诗相赠,以及“启之(个簃)大弟,印学独开门径,铸不钝行,笔无纤意,真英年独步也,钦佩钦佩”之评价,寄托了老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

王个簃在七十余年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为吴派艺术的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仅如此,王个簃还跳出吴昌硕的影响,在继承中创新,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将吴派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王个簃绘画深得吴昌硕真传,继承了吴氏“重、拙、大”的绘画特点,与此同时潜心研究青藤、白阳、八大山人、石涛等明清大家的作品,取各家之长,用自己的天赋和阅历统驭画笔,突破前人的藩篱,形成独有的俊逸洒脱的风格,毕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王个簃七十年的绘画历程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追随吴昌硕的艺术风格,浸淫于传统文化的探求;中期外师造化,深入生活求新创;晚期重构新局,开笔墨设色新境界。

20世纪30至40年代是王个簃绘画历程的早期。这一时期的王个簃受吴昌硕影响较大,常以花卉蔬果为绘画题材,同时吸收明代大写意画家徐渭、陈淳用笔、用墨之法,章法严谨,笔墨精到,造型准确生动。现藏南通市个簃艺术馆的《刀鱼图》最能体现这一时期的风格。《刀鱼图》为王个簃1932年参加英国伦敦、德国柏林“中国绘画展览”获奖之作,以水墨大写意笔法绘刀鱼篮筐,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深得吴昌硕绘画三昧。书法题款行草篆隶兼有,用笔神似吴昌硕,刚健沉厚。画幅之上有吴昌硕长题,赞赏勉励之情溢于言表,为画作增色不少。此外,早期作品如《龙幻图》《菊石图》《岁朝图》等,笔墨酣畅、古朴淳厚,均有吴昌硕的和诗长题,可见师徒情谊深厚。吴昌硕逝世后,王个簃遵循老师“画当出己意,摹仿随尘垢,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的教诲,开始寻求自己的风格。刀鱼图松柏长春芋肥芝香翠柏泻秋声墨葡萄

20世纪50至70年代是王个簃绘画历程的中期。在特殊的政治环境和时代背景下,王个簃绘制了一定数量从内容到形式高度统一的作品。作为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他带领画院画师深入农村、工厂、部队,体验生活,写生创作,开拓出新的绘画题材。现藏南通市个簃艺术馆的《稻菽千重浪》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图以中国画的笔墨、西画的构图,绘出了一派农村丰收的景象,反映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追求,是王个簃不满足于古法套路,敢于尝试和创新的具体体现。

20世纪80年代初,王个簃厚积薄发,进入了晚期开启新境界的历程。此时国家百业待兴,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传统与现代互为砥砺。面对大变革的时代,王个簃坚持以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己任,从文人画的笔墨传统中求创新发展,融贯古今中西。其85岁之后的作品面目一新,风格独特,开辟出一方源于吴昌硕而又不同于吴昌硕的笔墨设色新天地。王个簃90岁以后创作的《松柏长春》《芋肥芝香》《翠柏泻秋声》均为神来之笔,随意点化,妙在似与不似,“脱头落瓣”“色墨斑驳”,笔墨在意象与抽象之间,而金石气息弥漫,诗、书、画、印意趣横溢,俱臻化境。沙孟海先生称他“游刃从容,不假矫饰,烟云舒卷,莫可方物”。紫藤花芭蕉栀子红荷

王个簃晚年常有“声画”与“心画”之偶得,神与物游、妙想悟得之境界。综观王个簃后期绘画,笔力雄健遒劲,线条奔放流畅,兴之所至,是篆、是草、是写、是画,八面出锋,不可方物。藤本类作品如《墨葡萄》《牵牛花》《紫藤花》,行笔飞动,腾蛟起凤,缠绕交织,刚柔并济。施墨浑穆华滋,烘染秀润雅致,干墨、湿墨、浓墨、淡墨、宿墨、焦墨、带水泼墨兼而用之。大写意作品如《芭蕉栀子》《红荷》《夹竹桃》等,水墨恣肆,元气淋漓,设色厚重浓艳,腴古苍润,随意点染,斑斑驳驳,色墨融汇,古意盎然。章法奇绝新颖,从有法到无法,“纵心所欲而不逾矩”,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惨淡经营,画从意出,佳构自成。题款挥毫立就,佳句喷薄而出,行笔方圆枯湿,斑驳飞扬,字体灵活多变,直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以诗意入画,以书法入画,以情景入画,灵感所至,随所皆适,诗、书、画、印并茂天成。从《南国风光》《红枫》到《长白初秋》组画,泼彩之新奇,用色之瑰丽,色墨之交融,构成浑然一气之交响华章。南国风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