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上海典当业发展报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2 18:40:22

点击下载

作者:韩汉君,误贤达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6—2017年上海典当业发展报告

2016—2017年上海典当业发展报告试读:

序言

典当行业在艰难前行一个时期之后,出现并保持一种低位的稳定和平静状态。2017年是中国典当业复兴30周年,也许这种稳定和平静状态是一种前奏,是一种等待。未来到底如何?虽有些许因不确定而恐惧,但更会是对典当行业发展出现转折的向往。在这样的时刻,冷静的思考也许显得更加重要。

本年度研究报告包括

总报告

、纪念中国典当业复兴30周年特稿和6篇专题报告。总报告以“满怀行业信心、迎接发展拐点”为题,详细分析上海典当业2016—2017年发展状况和特点;同时,研究了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特征、我国当前金融市场动态,结合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典当业发展所处的经营环境。最后,总报告分析认为,在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大背景下,政府管理层运筹帷幄,典当行业从业人员不离不弃,我们相信,典当行业发展必将迎来拐点。

专题报告则就“典当业务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金融产业链中的典和典当行”“大数据技术与典当业的‘互联网+’转型”“典当业如何适应自贸区规则”“利用典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研究”和“论以不动产为标的的典当业务中买回制度的引入”等典当行业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在政府倡导并采取切实措施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大众创业、个人消费、普惠金融服务等领域,都需要典当行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典当业未来发展出现重大转折的时机已为时不远。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2017年8月总报告

满怀行业信心 迎接发展拐点——2016—2017年上海典当业发展

平静,出奇的平静。

我国典当业曾经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虽然行业发展环境不是十分理想,但仍挡不住各路英豪纷纷加盟的热情。特别是2013年、2014年期间,典当行业大受青睐,社会资金竞相注资进入,拓展典当行业。可是,2015年,这种热情突然消退。到了2016年、2017年,整个典当行业变得波澜不惊、静若止水。是无可奈何的疲态,还是不知所措的茫然,抑或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当然,我们更愿意相信,这种平静是一种起跳前的蛰伏。

虽然典当行业迫切需要变革并完善行业制度环境,但是《典当管理条例》出台无望,《典当管理办法》的修订又遥遥无期。然而,实体经济运行依然在呼唤典当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人依然迫切需要典当业提供的小额融资服务。在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大背景下,政府管理层运筹帷幄,典当行业从业人员不离不弃,我们相信,当前典当行业虽然可能会有暴风骤雨来临,但是我们更相信,紧随着典当行业大变革之后,必然会迎来黎明的曙光,典当行业发展将迎来拐点。一、2016—2017年上海典当业经营状况

上海典当业经营自2012年出现近年高点之后,进入连年下降的通道,2016年依然没有走出困境。总体上,全行业经营维艰。(一)典当企业经营网点及分布

截至2016年12月底,上海全市典当企业为253家,其中新设典当企业1家。与上年相比,有4家企业被商务主管部门取消经营资质。典当分支机构65家,与上年相比减少4家。因此,典当企业及分支机构共计318家经营网点,约占全国典当行业经营网点数的3.5%。

按上海市行政区划,典当企业的分布情况如下:表1 上海典当企业区域发布状况(2016)

资料来源:上海典当行业协会。

因新设典当企业数很少,且有个别典当企业和分支机构注销,故同比上年全市典当企业数相应减少。有22家经营网点有地址变更情况,占6.92%,但多限于本区内。浦东新区经营网点最多达54家,其次是静安区,崇明区经营网点最少为2家。中心城区经营网点几近饱和,周边各区经营网点多半集中在区中心商业地段。有近15%的经营网点设在大楼内部。

上海典当企业的注册资本金状况,2016年年底,上海全市典当企业注册资本金(按253家企业计算)为63.25亿元,同比上年减少0.72%,约占全国典当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的3.8%。典当企业注册资本金减少的原因,包括新申办典当企业减少、个别典当企业的减资或注销等。表2 上海典当企业注册资本金规模结构(2016)

资料来源:上海典当行业协会。

数据表明,典当企业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区间的占到87.25%,有6家企业注册资本金达亿,1家企业注册资本金超2亿元,达2.45亿元。

2017年上半年,典当企业数又有变化,截至2017年6月底,全市有10家典当企业被市商务委暂停、终止并收回《典当经营许可证》;另外,新增1家典当企业。因此,上海全市典当经营网点共计309家。相应地,全市典当企业注册资金(按244家企业计算)为615348.5万元。(二)典当企业经营状况

2016年,上海典当行业的主要经营指标继续下降。全行业完成典当总额420.79亿元,同比2015年下降10.85%;典当业务笔数总计300669笔(新当97383笔,续当203286笔),同比下降14.38%;息费收入7.2亿元,同比下降31.45%;应交税金达0.78亿元,同比下降37.1%。

2016年,平均每笔典当业务14万元;平均每月典当规模35.07亿元;年末典当余额约为65.21亿元;资金周转次数6.45次;息费率1.59%,上年为2.1%;全市典当企业平均经营规模约为1.66亿元。图1 上海典当业典当金额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典当行业协会。图2 上海典当业典当收入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典当行业协会。表3 2016年上海典当业主要经营指标

资料来源:上海典当行业协会。表4 2016年上海典当业主要业务结构(1)表4 2016年上海典当业主要业务结构(2)表4 2016年上海典当业主要业务结构(3)

资料来源:上海典当行业协会。表5 2011—2016年上海典当行业业务结构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典当行业协会。表6 从事各类典当业务的企业数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典当行业协会。

2017年上半年,典当行业主要经营指标继续下降。上半年完成典当总额183.14亿元,同比2016年上半年下降16.23%,环比2016年下半年下降8.85%。其中,动产典当业务下降幅度更是超过40%。典当业务笔数总计141418笔(新当55489笔,续当85929笔),同比下降9.12%,环比下降2.44%。典当收入3.75亿元(其中息费收入3.52亿元),同比下降3.62%,环比上升4.74%。(三)上海典当业发展与全国的对比

2016年,全国典当业37个上报数据的省市中,完成典当放贷规模3176.2亿元,上海典当业完成420.79亿元,居全国第四,约占13.2%;全国典当余额为957.3亿元,上海典当业余额为65.2亿元,排名第四,约占6.8%。表7 2016年上海典当业与全国数据对比

注:全国数据为37个上报数据的省市的汇总数。

资料来源:上海典当行业协会。

上海作为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典当业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市场饱和度较高,在行业经营困难时期,发展难度相对比内陆地区更大,因而在一些经营指标上,上海会落后于全国,如息费率指标。但是,从总体上看,上海典当行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水平还是处在全国领先地位。即使遇到各种各样巨大的困难,不少典当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打开思路,想出不少办法和措施,来积极应对不利局面。可以说,这些办法和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行业整体出现更大的下滑,也避免了给企业自身造成更大的损失。这在典当行业发展的各方面环境都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已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二、2016—2017年上海典当业务发展特点(一)业务发展总体分析

经过2015年止跌反弹后,2016年上海典当业经营状况再次出现明显下滑。业务笔数、典当总额、收入、应交税金均有不同幅度的减少,尤其是收入和税金下降幅度较为突出,典当规模增长的企业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31家,为74家,其中同比增长幅度超过10%的为58家,反观业绩下滑企业则增至174家,其中有143家企业下降幅度超10%。企业两极分化情况进一步凸显,规模排名前30的典当企业占经营规模比重的近6成。

行业整体资本实力近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但投入后所获得收益却与资本实力不成正比。这成本与收入所形成的突出矛盾,直接体现在业务笔数减少、单笔数额增大、息费率的降低、企业收入的减少等方面,导致企业业务结构单一、业务风险的加大、资金周转速度减缓、员工收入减少产生的人才流失等情况出现,也使得行业的经营特点从原来短期、小额向不适宜的长期、大额转变,逐渐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同质化,让行业丧失原本差异化竞争优势,不少企业从原本发展盈利的经营方向转变成为生存而努力。另外,典当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其自身也只是小企业,由于各项监管制度的限制,融资渠道单一且成本较高,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同质化经营,那典当行业只有逐渐边缘弱化直至消亡。

2016年,上海典当业务各项数据持续下降原因主要有:

第一,外部整体经济环境欠佳,典当行业面临比较严峻的生存压力,部分企业主动收缩业务规模或者暂停经营,以避免目前不佳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有10%的企业业务停滞,亏损企业占38.9%,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第二,2016年企业诉讼案件增多,逾期贷款数额较大,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导致注销退出企业数增加。依据走访座谈调查结果看,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典当企业几乎每家都遇到诉讼案件。涉及诉讼的典当企业虽然胜诉率在9成以上,但执行到位率不足3成,严重拖累典当企业正常发展。

第三,有近80家企业有地址、法人变更以及股权转让乃至整体转让情况,占企业数的31.6%,有个别企业近些年来转让数次,这直接影响企业经营连续性。

第四,目前民间借贷有法可依,发展迅速,日趋便捷,弱化了典当行业一直引以为傲的短、小、灵、快优势,外加如小贷、担保、融资租赁等与典当有着不少同质化经营竞争行业挤压,让典当行业生存空间减小。

第五,政策扶持较少,《典当管理条例》出台无望,《典当管理办法》的修改和相关指导意见还未跟上,现有法律法规束缚行业发展。

但是,2016年上海典当业的发展也有一些亮点:(1)财产权利业务跌幅趋稳,这也是该业务连续多年快速下跌后出现的首次企稳信号。(2)个别企业与汽车4S店合作并涉足拍卖垫资业务,令业务额大幅增长,使企业员工待遇和积极性得到提升,让企业步入良性循环之中。(3)2016年度已有部分企业增资扩股,也有要求开设分支机构,证明对行业发展存有信心。(4)大型企业华丽回归,优质资本的融入,使业绩大幅提升,给行业注入新的活力。(5)不少企业在逆境中创新业务,如利用“互联网+典当”创新优化融资放贷流程;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搭建远程评估、绝当处置、专业培训的互动合作平台;建立艺术品质押融资平台等,这些创新之举为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思路。(二)各类主要业务发展特点分析

具体业务中,各项业务均有不同幅度下滑,房地产业务依旧是支柱业务,占比超6成,民品业务首次出现下滑,生产资料业务继续大幅度萎缩,财产权利业务下滑趋稳,机动车业务也出现两位数负增长。

1.房地产业务比重增加,支柱业务地位难以撼动

2016年度房地产业务同比去年虽然下滑6.15%,但所占业务比重超过6成,发展趋势还属稳定,说明房地产业务的行业支柱地位难以撼动。由于上海作为少数几个一线城市,楼市价格常年处于高位,且还在连续上涨中,包括2016年度年初的楼市疯涨后,间接助力典当业房地产抵押业务发展,不少典当公司原本长期逾期的房地产业务借助此次上涨纷纷回本收息。

房地产业务还需注意以下要点:(1)要吸取过往教训,业务流程还需进一步完善,如典当企业自身能力有限,可聘请专业律师团队进行打理,避免操作过程中的瑕疵给典当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2)不要片面追求高收益,事前客户筛选审核必不可少,尤其要对客户借款目的、还款能力、抵押物评估等进行了解。如遇到公司客户,还需对该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实现制定多套预案,以便发生绝当情况时有条理操作。(3)从事过程中,定期与客户联系,了解客户近况,对当期超过6个月以上的客户要重点关注还款能力,而对逾期客户更是要加紧催讨,对客户还款无望的业务要及时处置,切不可拖延懈怠。

从政策面来分析,政府坚决定调,房子要回归住的本质,所以严格的限购限贷政策预计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短期爆发式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决定房价涨跌的核心因素还是供需,上海本地土地供需依旧紧张,从近期购买地块的情况看,购地投资成本继续上升,同时2016年下半年的限购和暂缓预售证,也让很多前期高价地开发的楼盘并未入市,而在新的一年,这些高价盘必然会逐渐入市,多种因素叠加,估计楼市价格会保持平缓增长。

而对典当行业来说,在目前上海楼市处于高位且国家调控的较稳定时期,上海典当业房地产业务会继续保持规模大、高比重、高收益的发展状态。各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介入,借助房地产回暖的契机令业务有所增长,虽说2016年度解套企业不少,但风险把控不可忘,要避免再一次的套牢。

2.民品业务出现下滑,发展思路不断开拓

作为仅次于房地产业务的传统业务,一直令行业引以为傲,但2016年度民品业务同比去年出现两位数幅度的下滑,下降达14.75%,是连续多年上涨后首次下跌,业务额下降的主要原因:(1)原本占行业民品业务额较高比重的个别典当企业因公司股权调整,导致民品业务暂停,影响行业整体业务额度。(2)前几年提到的单笔业务金额过大所带来的风险在2016年度有突出体现。部分典当企业由于单笔业务额较大,所当物品流通周转性原本就一般,加之外部整体经济环境不佳,导致民品市场不景气,致使逾期情况、绝当难处置情况增多,过去流通性较好的物品,如高档手表、翡翠玉石等,近年来出现滞销情况,影响业务发展。(3)由于整体民品市场不佳,部分典当企业主动收缩业务,对一些流通性差当物品种严格把关,提高了收当门槛。(4)人才流失情况加剧,行业呈现结构性人才缺失,熟练鉴定技术人员缺少,后备培养技术人员跟不上,让部分典当企业难以开展民品业务。图3 上海民品典当业务规模

资料来源:上海典当行业协会。

下降幅度虽大,但在各典当企业的重视和业务思路开拓下,业务发展势头和信心未变。如2015年民品业务额剔除上述提到的个别股权调整企业业务额158461.4万元,为947229.6万元,而2016年度民品额与之同比仅仅下降0.49%,几乎持平,民品业务并未出现实质性的转势下降,个别企业的数据下降不会影响行业民品整体发展。

行业中有典当企业利用企业品牌效应,创新搭建艺术品质押融资平台,2016年顺利通过了验收。平台通过整合资源,构建从融资到收藏、从推荐到跨界、从交易到流通的一体化平台,并通过各项管理及衍生服务体现价值,建立创新的艺术品质押融资模式,从而形成一套有效的艺术品评估鉴定体系,弥补了国内市场在艺术品质押融资体系上的空白,以质押融资方式体现艺术品的投资价值,从而推动艺术品产业稳健发展。

还有不少企业寻求与第三方鉴定机构合作,搭建了远程评估、绝当处置、专业培训的互动合作平台,借助外来优质、便捷资源典当企业可以实现过去难做、不敢做的奢侈品业务,同时为绝当品的处置提供了新渠道和一定的托底保障,逐步形成民品的合作鉴定新模式之一。相信今后随着沟通的加深或平台的完善,这种合作关系会进一步得到扩大和深化。

3.生产资料业务下滑态势不变,逐渐成为行业边缘业务

2016年,生产资料业务呈现连年下滑态势依旧没有改变,且下滑幅度较大,同比上年下滑幅度增大到41.69%,所占比重下降至3.6%,从事企业数也进一步减少为20家,平均每家从事企业年规模仅7658.3万元,而且新当业务较少,大部分业务额为前期的续当业务,创新活力缺乏。

生产资料业务通过近8年的历程,从原本行业业绩发动机,新兴增长点地位逐步发展至目前有益补充的位置,边缘化趋势凸显。由于钢贸业务的一时兴起,吸引业内企业扎堆式从事,而对风险的预见、控制手段的缺乏,令事后遇险手足无措,“一女多嫁”情况频出,这其中的经验教训需要我们深思。这个演变过程也是一种回归业务本质的过程,原本该业务就处于行业有益补充的地位,有相应渠道背景和监管手段的企业从事较为适宜。

4.财产权利业务下滑趋缓,创新思路有待拓宽

2016年,财产权利业务同比去年下跌仅0.27%,基本持平,下滑幅度趋于缓和,所占比重有所回升至11.5%,无论是从事企业数还是业务品种上看均更趋集中,排名前十的企业占比重的67.3%,业务品种也集中在企业法人股或仓单提单上,新的创新业务品种较少。

财产权业务的发展潜力很大,其涵盖范围很广,包括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货单等的票据质押典当,法人股质押典当,专利权、著作权的典当,收益权的典当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可依据《担保法》等上位法,目前业内做的业务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创新思路上还有待拓宽,遇到的主要困难还是集中在:(1)业务拓展创新能力不够,新业务切入点难觅。(2)专业从事该业务的人才稀缺。(3)外部环境不佳导致的整体业务收缩。

5.机动车业务有较大幅下跌,寻觅新的发展方向

2016年,机动车业务规模下滑幅度较大,达17.35%,基本与2012年水平相当,从事企业数减少到55家,所占比重1.9%。

近年来,机动车典当业务一直呈现高度集中的现象,机动车业务排名前十的典当企业业务量占该业务比重都在60%以上,2016年更是高达72.7%。表8 机动车业务排名前十的典当企业业务量占比

资料来源:上海典当行业协会。

机动车业务发展遇到的瓶颈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1)政策的不断变化,尤其是车牌质押处置的政策变化,即处置车辆时车牌与车辆需要分开处置,转变了过去车牌一并处置的惯例,对业务额有较大影响。(2)车辆的存放、保养等问题一直限制业务的发展。(3)民间借贷等外部冲击行业逐年兴盛,弱化原本典当行快速、便捷放贷的优势。

机动车业务发展需要寻觅新的方向,应该从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良好体验上多加功夫,寻找新的优势点,与外部冲击行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三、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及金融市场发展分析(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

2016年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8个年头,世界经济继续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国际贸易依然低迷。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6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1%,比2015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2017年为3.4%,比2016年上升0.3个百分点。而根据联合国2017年5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2017年年中更新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在2017年增长2.7%,2018年增长2.9%。在贸易方面,世界贸易组织(WTO)2016年9月27日发布报告,大幅下调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至1.7%,2017年的增长预期则为1.8%—3.1%。2016年世界经济增速和国际贸易增速均创新低。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国际贸易增幅日益放缓,表明国际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减弱,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反过来又制约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1.全球主要经济体发展现状(1)发达国家经济缓慢复苏

美国经济在宽松货币政策、住房销售和零售稳步增长等因素推动下继续温和复苏,在经历2016上半年的低迷之后,第三季度GDP增速达到3.2%,超出市场预期,第四季度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持续处于相对高位,表明经济还在较快扩张。同时,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呈平缓回升态势,其中核心CPI在10月同比增速一度升至1.8%,接近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通胀率;失业率总体不断下降,并在11月降至4.6%,为2007年8月以来的最低值。在这种形势下,美联储于12月加息25个基点。2017年美国大选特朗普的胜出,提出了系列重振美国经济的施政纲领,如这些政策真正得到落实,尤其减税政策,这将进一步推动美国实体经济复苏,美国经济有望进入复苏通道。在欧央行加大宽松货币政策力度等因素推动下,欧元区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前三季度增速低于2015年同期水平,但12月制造业PMI上升至2011年4月以来的最高值,且经济信心指数升至5年来新高,表明欧元区经济正在持续复苏。由于经济复苏动能较弱,欧元区失业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11月高达9.8%。展望2017年,受高失业率、银行业巨额不良资产、英国脱欧谈判以及法国、意大利等国大选等因素影响,欧洲市场的吸引力将渐次下降,欧洲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短期内经济复苏难有起色。在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扩张等因素推动下,日本经济延续扩张态势,在前三季度持续缓慢增长基础上,12月制造业PMI创11个月以来新高,核心CPI也在第四季度出现小幅回升,但仍与2%的目标通胀率有较大差距。日本2017年仍将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继续扩张财政,加之将再次上调消费税的时间由2017年4月推迟到2019年,将刺激日本经济进一步回暖,但受制于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国内缺少投资机会、经济缺乏活力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预计日本经济很难有大的改观,仍将面临通缩压力。IMF预计2017年日本经济增长将微弱上升至0.6%。(2)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有升有降

印度经济较快增长,2015年印度经济增长7.6%,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但增速有所下滑,前三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7.9%、7.1%和7.3%,特别是受“废钞”导致的现金不足等因素拖累,制造业PMI在第四季度出现回落,12月降至荣枯临界点(50)下方,表明经济活动放缓。南非经济在第一季度经历收缩之后,随着消费支出和工业生产的增长,第二季度开始止跌回升,第二和第三季度均实现了0.7%的同比经济增长,第四季度PMI保持在荣枯临界点上方,表明经济在持续扩张。由于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降幅趋缓,俄罗斯经济萎缩幅度收窄,制造业PMI自8月以来在荣枯临界点上方持续回升,12月升至53.7,表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IMF预计2016年俄罗斯GDP萎缩有望减弱至0.8%,2017年有望实现1.1%的增长。受投资、消费持续收缩影响,巴西经济深陷衰退,第四季度制造业PMI在荣枯临界点下方持续降至45.2,表明经济仍然在萎缩,IMF预计2016年巴西萎缩3.3%,比201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2017年巴西经济增长有望实现0.5%的增长。表9 2010—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10 2008—2014年各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资料来源:WIND资讯。

2.中国宏观经济运行(1)经济增速下滑压力趋缓,但下行压力未消,区域分化明显

2016年,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适度的货币政策稳定经济增长,全年GDP实际增速为6.7%,经济增速下滑压力趋缓,但下行压力未消。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明显,中西部发展状况良好,东北等产业衰退区域面临严峻的增长压力。2016年,全国31个省市区(除港澳台)中,6个省市区的GDP增速出现上升,其中西藏、重庆继续领跑全国,GDP增速分别小幅上升至11.5%和10.7%。22个省市区的GDP增速在2016年有所放缓,其中辽宁降幅最大并且为唯一的负增长省份,GDP增速降为-2.50%,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安徽、云南、河北三省经济增速与上年持平;全年通胀水平较为稳定,CPI温和上涨,CPI同比上涨2.0%,涨幅较上年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及医疗保健涨幅最高(均为3.8%),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上涨幅度(16.9%)最高,其次是鲜菜(11.7%)。PPI微跌,同比下降1.4%,降幅较上年收窄了3.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同比下降1.8%,生活资料同比没有变化;就业形势良好,2016年年末,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0%,较2015年年末略有下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完成了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000万的预定目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为稳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表11 2014—2016年我国主要经济数据

注:1.增速及增幅均为同比增长情况;

2.出口增速、进口增速统计均以人民币计价;

3.GDP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实际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名义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产业结构继续改善,工业生产企稳向好

2016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9.62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幅较上年减少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为37.2%,较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主要受到去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行业顺周期特点的影响。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6.0%,增速较上年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从分月表现来看工业逐步企稳。与此同时,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出口增速由降转增也反映出了工业生产的企稳态势。在此基础上,企业利润情况持续改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5%,较上年的负增长(-2.3%)改善明显,其中原煤、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拉动了煤炭、钢铁企业利润的快速增长,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行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分别同比增长2.3倍、2.2倍。

2016年以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呈波动上升趋势,制造业持续回暖。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2016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主要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使得传统原材料制造业利润上涨较快,而中游的装备制造业利润情况改善相对滞后,短期内受上游行业涨价影响也会部分导致装备制造业的成本上升、利润收窄。2016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万亿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变动不大,占GDP的比重进一步升至51.6%;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为58.4%,较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服务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显现。然而具体来看,房地产行业增速波动性加大、金融业增速显著下滑等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3)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有所回升

201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59.65万亿元,同比增长8.1%(实际增长8.8%),增速较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中西部增速(均在12%以上)较快,东部(9.6%)相对稳定,东北地区降幅(-23.5%)较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依旧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16年,受信贷宽松、政府补贴等因素的影响,一系列新型城镇化、棚户区改造、交通、水利、PPP等项目相继落地,有助于扩大直接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2016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20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较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同比增幅均超过20.0%,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道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15.1%,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小幅下降0.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增强

2016年,国家进一步重视消费对经济的引领作用,出台一系列措施扩大消费,着力发展绿色消费和新消费。在此背景下,2016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较2014、2015年分别高出15.8、4.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实际增长9.6%),增速较上年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较上年实际增长6.3%,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有利于居民消费的进一步改善。(5)诸多举措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外贸状况有所改善图4 2010—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6年,在外部需求疲软的背景下,监管层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加工贸易发展环境、推进外贸新业态试点等工作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取得了积极成效。与此同时,进口商品价格跌幅收窄以及外需一定程度上的转暖分别带动了进口总值和出口总值的增长。2016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较上年下降0.9%,降幅比上年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同比下降2.0%,进口10.49万亿元,同比增长0.6%,均较上年降幅有所好转,2016年贸易顺差3.35万亿元。分季度看,进出口增速呈现转负为正、稳步回升的态势。从国别来看,“一带一路”规划正式公布,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国对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较快,对俄罗斯、孟加拉、印度、泰国出口额分别增长14.1%、9.0%、6.5%和2.8%,未来的经贸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从产品结构来看,出口方面,航空航天器、光通信设备出口额增长超过10.0%,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额增长超过5.0%,工程机械、汽车、家电、机床、发电机出口均实现了正增长。进口方面,铁矿石、原油、煤、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额保持增长。

3.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

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世界经济新旧矛盾交织,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在增加。(1)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与非理性贸易保护主义交织并存

国际贸易“规则之争”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化博弈的焦点。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与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等三大谈判进行贸易战略部署,搭建美国从双边、区域到诸边、多边的全方位的贸易格局,实质是重构国际贸易新规则。尽管特朗普在选举期间声称要撕毁一切贸易协定,反对TPP,就任后也已签署行政命令宣布退出TPP,但这并不表示贸易规则之争已经结束,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之争和非理性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加剧。同时,世界上反贸易政治论调高涨,非理性贸易保护主义等新贸易保护主义粉墨登场,非理性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升温。在世界经济形势低迷、经济增长动力缺乏的情况下,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竞争与非理性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交织并存,可能会对全球的经济带来拖累。(2)全球新一轮结构性改革与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交织并存

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就《G20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达成了共识,各国将致力于结构性改革提高潜在增长,使G20经济体更具创新性、强劲、有韧性。在各国推进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已经开始并加速。这突出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业的用工成本上升,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成本优势逐渐显现,中国低端制造业开始向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地区转移。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08年以来,“中国大陆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累计上升了71%”。根据非盟组织的统计,非洲国家的人均月工资为154美元。印度尼西亚的人均月工资为100—150美元。可见,原材料成本、土地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新一轮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这些成本优势明显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另一方面,当前全球制造业新一轮产业转移趋势还表现为高端制造业回流欧美,这主要是受发达经济体创新驱动战略影响。麻省理工学院(MIT)2012年的研究表明,33%的海外美国企业考虑将制造业务迁回本土。据美国“回流倡议”机构2016年4月统计,自2010年2月以来,回流企业和外国投资共在美国国内创造了24.9万个新工作机会,仅2015年就达6.7万个。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回流美国企业中,60%是从中国回流的。2016年4月,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在不计算交通成本的情况下,美国制造业与中国制造业在工资和能源等成本上的差距已从10年前的14%缩小至现在不足5%,到2018年美国制造业成本将比中国低2%—3%。(3)逆全球化思潮与全球化深入的内在冲动迸发交织并存

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等“黑天鹅”事件纷纷落地,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浪潮兴起,给人以全球化遭受重大逆转的强烈印象。实际上,全球化正在进入超级全球化内在冲动力迸发阶段,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与互联网革命的结合,导致了世界经济形态、经济表征与产业链接方式产生颠覆性变化。世界经济两种基本形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链接成一体,形成新的实体经济形态,世界经济呈现出网络状态和链状链接,制造业通过产业链的链接,价值链的链接、服务链的链接以及信息链的链接,形成新的产业布局和产业体系。信息作为一种要素禀赋进入流通,成为流通中最大的变量,若干的制造业企业变成一种链状的存在,出现不同国家产业链的组合,不同区域服务链的组合,覆盖全球的信息链的组合。与此同时,互联互通带来的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革命,超越了自然和政治地理边界,发挥实际效用的功能连接网络线将取代名义上的政治国境线,正如世界曾经从垂直整合的帝国体系走向扁平的独立民族国家体系,未来世界正步入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主导下的互联互通全球人类新文明体系,即全球化4.0时代。

在升级了的全球化4.0版本中,中国有着全新的对外利益交换格局和攻略——“一带一路”倡议,以贸易加深跨国经济联系,以投资输出产能和资本,并在这两个过程嫁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最终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会伴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而提升。中长期来看,“一带一路”是中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与对外战略,经济方面则是短期推动基建投资稳增长与中期区域产能合作的策略安排。“一带一路”规划不仅能够促进国内几大线路沿线的地区基建发展,也会带来不少参与周边国家基建的机会。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2010—2020年,亚洲的基建平均每年需要7300亿美元投资,总需求大约是8.22万亿美元,其中68%是新增设施,32%是旧设施的维护或替代开支。

总之,世界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多变,外部环境严峻。中国必须做出清醒认识和正确判断,在面对挑战和困难的同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好自己国家的事情上,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供给结构,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继续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重要作用。一方面,要积极应对政治因素导致的经济风险,尽早制定和研究应对方案。当前全球面临诸多的政治不确定性风险,特朗普上任后中美关系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在2017年全球形势更加复杂、更加多变,外部因素可能导致内部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要形成国家的整体战略、整体推进,来应对外部风险,使我国经济能够在越困难的情况下越能找到突破点,以及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另一方面,要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我国已经连续6年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近年来由于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使得我国制造业优势正在下降。我国制造业正呈现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南亚等低成本地区转移,高端制造业向欧美国家回流的现象,过快、过度的转移不仅会拖累经济增长,还将加大产业空心化和实体经济凋敝风险,加剧资本外流。因此,需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形成以我国东西部和周边国家为重点地区的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供应链的重构和新的产业布局,以应对新一轮制造业转移的风险。(二)金融市场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

2016年,全球经济依旧低迷,不确定事件频发,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年初黄金价格大幅攀升;2月全球股市遭遇黑色一周;6月英国公投“脱欧”重创英镑和欧元;11月美国大选特朗普超预期胜出,推升美元指数大幅上涨;12月美联储上调2017年加息次数预估。在诸多风险的搅动下,全球金融市场难归平静,区域性债务危机、财政僵局、主要货币汇率震荡等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继续上行。据IMF测算,到2021年,世界产出损失将达到约3%。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疲软,金融脆弱性难以改善,总体呈现“低增长、低利率、大分化、高波动”局面。

1.主要经济体金融市场发展现状(1)美国退出,美元逐步走入上升通道

自2014年11月美国退出QE开始,2015年美联储加息一次,2016年美元也仅加息一次。实际上,美国经济仍未从根本上摆脱困境,经济增速和通胀率都偏低,美国货币政策仍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美联储加息能够提振美元,却可能损害美国经济增长;或者放任美元下跌至能够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关口。尽管新一届总统特朗普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可能引发“特朗普通胀”,并加快美元加息进程,但从2017年或更长一段时期看,美元加息仍将是一个渐进的缓慢过程。(2)欧、日等其他发达经济体仍将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

在2016年10月的例行货币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继续维持目前的宽松货币立场以帮助提振经济和刺激通胀回升。2016年12月,欧洲央行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同时决定将资产购买规模缩减200亿欧元至每月600亿欧元,并将延长QE计划至2017年12月,可以判断,2017欧元区仍将保持宽松货币政策。日本方面,自日本央行推出货币宽松政策以来,目前利率水平已非常低,加码宽松的余地并不大。2016年11月1日,日本央行公布了最新的利率决议,维持当前货币政策不变,维持对超额准备金-0.1%的利率,维持10年期国债的利率控制在0.0%附近的利率曲线管理政策,维持每年新增900亿日元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不动产投资信托(JREIT)的资产购买规模。不过考虑到从2016年3月起,日本的核心物价指数(除生鲜产品外)已连续7个月下跌,日本央行下调了对未来通胀走势的预期,将2017财年(2017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核心物价指数(除生鲜食品外)下调0.2个百分点至1.5%,将2%通胀目标的达成时间推迟到了2018财年(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原计划是2017财年)。可以预见,日本宽松货币政策仍将持续一段时间。(3)主要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面临更大挑战

由于国际储备货币中美元占比高达63%,美国的货币政策对国际资本流动有导向性作用。随着美元走强和进入上升通道,美、日、欧货币政策博弈使在全球石油和黄金价格下跌中与商品挂钩的新兴经济体面临更大风险。新兴市场可能因此面临更大的风险。虽然2016年上半年以来,日本、欧洲、英国央行相继宽松货币释放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兴市场资金外流压力,但短暂的提振并不足以化解其困境。美元加息频率缓慢,但仍处于加息通道,一旦美联储加快货币政策调整步伐,新兴市场将面临新一轮冲击。

2.中国金融市场运行(1)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企稳筑底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财政政策继续加码,赤字率达新高。2016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加码,营改增减税效应逐步显现,财政支出依旧向民生项目倾斜,赤字率达新高。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6万亿元,同比增长4.5%,增幅较上年减少3.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同比增长4.3%,增幅较上年减少0.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力度不断加大,着力保障教育及民生项目支出。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78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较上年减少9.4个百分点。从支出项目来看,教育支出(2.81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5万亿元)以及城乡社区支出(1.86万亿元)规模仍然较大,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速(40.6%)最快,反映财政支出依旧向民生项目倾斜,同时政府债务压力加大,债务风险值得关注。

第二,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扩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加强。2016年我国地方债共发行6.05万亿元,较2015年的发行规模(3.80万亿元)大幅增加,有力支持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其中一般债和专项债分别发行3.53万亿元、2.52万亿元。2016年发行置换债规模为4.87万亿元,累计置换存量债务8.1万亿元,在延长债务期限的同时,减轻了地方政府债务付息成本。与此同时,2016年监管层出台了多项政策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定债务率超过100%的区县2016年无新增债务额度,各地不得再向银行举借土地储备贷款,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责任和范围,这些规定加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规范了地方政府的发债行为。

第三,通过税费体制改革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加快发展PPP。2016年,政府加快推进税费体制改革,采取了诸多措施降低企业各项成本。此外,PPP模式的加速推进也是财政政策引导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方面。2016年以来,政策从简化流程、建立合理投资回报机制、构建多元化退出机制以及开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等方面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支持PPP模式的发展,以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PPP入库项目11260个,总项目金额13.49万亿元,项目总量继续增加,落地率(49.7%)稳步提升。PPP模式的发展和完善为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拓宽了融资渠道,促进了经济发展。(2)稳健适度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平稳增长创造了良好环境

第一,市场资金面保持平稳宽松。2016年,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障了市场资金面的适度宽松。2015年,央行进行了5次降息和5次降准,降息和降准幅度分别达到125BP和300BP,2016年2月,央行继续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此外,2016年央行通过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分别向市场净投放资金13050.00亿元、27918.00亿元和9714.11亿元补充流动性;开展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共计7122.30亿元,隔夜、7天、1个月利率分别为2.75%、3.25%以及3.60%,SLF利率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分季度来看,2016年3、4季度央行逆回购净投放量较二季度大幅下降,且于8、9月先后重启14天、28天逆回购,减少期限短的逆回购,表明央行通过“缩短放长”综合提高市场杠杆成本,在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进行预调微调,维持货币供需总量平衡。

第二,利率较上年有所下降,四季度小幅上行。继2015年11月对利率走廊机制进行尝试以来,2016年央行采取了诸多措施对其进行完善。一是央行在2016年1月首次给出1个月SLF基准利率(3.6%),进一步完善了利率走廊机制;二是从1月29日起扩容SLO的质押品范围和参与机构范围,有利于稳定短端利率,使利率走廊的上限更加完整;三是多次下调MLF各期限利率,至3月中旬,MLF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有利于进一步缩减利率走廊区间,促进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四是从2月18日起提高公开市场操作频次,从过去的每周两次改为原则上每个工作日均开展,进一步增强了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引领作用,进而树立7天回购利率作为走廊中枢的地位,为最终建立和完善利率走廊制度奠定基础。(3)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融资结构继续优化

2016年以来,国家不断完善信贷政策和体制建设,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截至2016年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5.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较上年末(12.4%)变动不大,略低于年初13.0%的目标。具体来看,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05.19万亿元,占比(67.4%)最大,同比增长13.4%,增幅较上年减少0.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余额和企业债券融资增长最快,分别同比增长27.6%和22.5%,直接融资余额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15.2%,较上年增加1.3个百分点,融资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债券融资余额占比从年初10.6%增加到年末的11.5%,债券市场在社会融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0万亿元,较上年增加了2.39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2.44万亿元,其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近一半,而居民中长期贷款几乎等同于房贷,表明在2016年楼市销量增加的背景下,居民住房贷款是推动信贷增长的主要力量;2016年5月,央行与银监会公布126号文规范票据交易行为,采取了加强承兑保证金管理等措施,受此影响,2016年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减少4.1%。图5 2011—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尽管稳健适度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环境,但当前一定程度上的资金“脱实向虚”现象值得关注。截至2016年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55.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较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不及年初13.0%的目标;狭义货币(M1)余额48.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增幅较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从全年来看,M1与M2增速剪刀差呈现先扩大后缩窄的态势。2015年下半年以来,我国M1与M2增速的剪刀差持续扩大,或与实体经济下行导致企业缺乏较好的投资机会以及定期存款利率较低等因素有关。为了避免资金的脱实向虚和流动性陷阱,2016年下半年,货币政策在防风险、去杠杆制约下中性趋紧,7月以来剪刀差有所缩窄,企业投资意愿逐步增强,资金开始逐步“脱实向虚”,促进实体经济的回暖。(4)人民币汇率下跌,资本外流风险值得关注

2016年,在人民币面临较大贬值压力背景下,监管层先后采取要求国内部分银行停止向离岸银行提供跨境融资、打击地下钱庄以及动用外汇储备等诸多措施稳定人民币汇率,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截至2016年年末,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较2015年末上浮了6.8%,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参考BIS货币篮子和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较2015年年末贬值6.1%、5.4%和3.4%;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1万亿美元,较上年年末下降3198.44亿美元。从投资来看,2016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与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差额为441.09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大幅增长44.1%的同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仅增长4.1%。虽然人民币加入SDR有利于增加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并带来资本流入,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但是在我国经济未有明显改善以及美元加息预期的双重影响下,我国资本外流风险值得关注。

3.全球经济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1)全球债务水平超过警戒线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债务风险整体处于不断上升通道之中。据IMF2016年10月发布的全球财政监督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包括广义政府、住户和非金融企业在内的全球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总额已膨胀至152万亿美元,占同期全球GDP的225%,创新的历史纪录,比本世纪初的规模多出一倍多,其中新兴市场债务问题尤为严重。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市场企业加大了美元借款力度,充分利用当时的低利率以及因美联储对金融系统大量注资而给全球市场带来的充裕资金。据统计,主要新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比重由2006年的不足60%增长至2015年年末的110%,远高于发达经济体。一方面,高债务与高杠杆是相伴相随的,尽管不是所有国家都处于相同的债务周期,但全球债务规模之大,可能会触发前所未有的去杠杆化过程(即削减债务水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放缓、美联储加息、美元流动性变化、大宗商品价格疲软,新兴市场偿债压力将显著增大,金融风险不断上升。2016—2018年,美元债务支付规模将达到3400亿美元,迎来偿债高峰期。(2)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陷入困境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纷纷启动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带来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恶果。2015年以来,全球货币政策开始面临多重困境:一是货币政策有效性降低,经济复苏依然乏力,诸多经济体处于通缩边缘。研究机构Gefira根据欧央行数据测算,每18.5欧元QE仅能带来1欧元GDP增长。二是在极低利率、巨额购买规模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收窄,例如欧央行、日本央行等将面临无债可买的局面。三是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造成预期混乱,资金短期内频繁异动,加剧全球金融动荡。四是长期低利率刺激下,金融对实体产生“挤出效应”,信贷过度宽松,扭曲资源配置。特别是在负利率时代,全球陷入“资产荒”,金融系统受到较大冲击。据IMF测算,受负利率影响,德国金融系统利润到2019年可能缩水25%。2017年,全球流动性将受到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影响而发生转变,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不可小觑。

总之,中国与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增强,外部风险会通过各种金融和风险传导机制影响国内经济,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制定因应新形势的一揽子战略,拉长我战略机遇期和经济增长的周期。一方面,建立宏观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当前除美国外竞争性货币贬值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仍在加码蔓延,一些金融风险还在集聚,存在发生突发性金融风险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对内稳步推进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对外加强货币政策协调。对内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质量,更加有效地把货币政策效益转化为实际经济增长的动力,为实体经济服务。对外高度重视和防范输入性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在保持现有金融监管体系稳定的前提下,建立由央行为主导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巩固和提高各专业监管部门的微观审慎监管能力,形成两类监管分工合作、协调有效的整体金融监管体系。还要与国际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宏观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另一方面,要提高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当前,各国货币政策实际已经很宽松,面对全球性的高债务风险和高杠杆风险,应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相应增加国债的发行规模。可由中央银行认购,用于国企注资,降低国企杠杆率,提高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要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政策和产业政策支持的方向,定向、精准支持,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不协调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四、典当业经营环境分析(一)小额融资市场竞争格局

2016年对典当行业来说,是洗牌接近尾声、彷徨思考前途的一年。经济基本面的承压、政策面不明朗,这一切让典当企业及从业者无所适从,不仅有来自外部的系统性风险、相似业务的竞争风险、新兴行业的挑战风险,也有来自内部传统经营思路的局限。对比中国的传统银行,它们虽然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阵痛,但破产、停业者却未有所闻,而民营银行及科技金融的新生势力兴起,更有必要作一些分析,以厘清我们的思路、定义典当行业的未来。

1.民营银行发展现状

2016年,已有多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或成立,如四川希望银行、湖南三湘银行、福建华通银行、安徽新安银行获批筹建,重庆富民银行已宣告成立。再加上2015年首批试点的5家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民营银行达到11家。从筹建过程来看,由中国银监会做出批准筹建的批复,当地银监局作出开业批复。从拿到筹建批文,到正式开业,一般要经历5—8个月。从注册资本来看,目前已经获准筹建的民营银行注册资本在20亿元—40亿元之间。在已获批设立的11家民营银行股东类型各异,在定位、业务特点上也有所不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