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兔高效养殖新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4 12:43:56

点击下载

作者:王桂芝,娄德龙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獭兔高效养殖新技术

獭兔高效养殖新技术试读:

一、獭兔生产概况及发展前景

獭兔,又名力克斯兔(Rex rabbit),是一种典型的皮用型兔,因被毛极似水獭皮且色泽美观鲜艳,色彩丰富,故人们以獭兔称之。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兔形目、兔科、穴兔属、家兔变种。

1919年,法国一个名叫卡隆的牧场主发现其家中的一窝灰色兔中出现一只短毛多绒的后代兔,绒毛褪换后出现一身漂亮的红棕色短毛;同时,另一窝中又出现一只同样的异性变异个体。一位名叫吉利的神父买下了突变兔,经几代选育,扩群繁殖,逐渐自成一系,因这种兔子绒毛短而整齐,枪毛不露出绒面,故命名“Rex rabbit”,即“兔中之王”的意思。

1924年,獭兔首次在法国巴黎国际家兔博览会上展出,得到了养兔界人士的高度评价,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新品种之一,从而迅速流传到世界各地,20世纪30年代后,英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等相继引入饲养,并培育出许多其他色型的獭兔。目前,在英国得到认可的獭兔色型有28种,在美国有14种。

(一)獭兔生产特点及发展前景

1.繁殖力高,适于规模饲养

獭兔属于多胎高产动物,具有性成熟早、妊娠期短、胎产仔数多、哺乳期短、四季可繁殖等高繁殖力特点。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一般年产5~6胎(多达10~11胎),每胎产仔6~8只(多达14只),每只母兔可提供断奶仔兔40~50只。商品兔生长发育快,5月龄体重达2.5千克左右即可宰杀剥皮,故生产周期较短。实践证明,獭兔既可小群饲养,也可进行规模饲养。从繁殖力高和生产周期短的特点来看,獭兔是最适合发展规模养殖的畜种之一。

2.食草节粮,缓冲人畜争粮

獭兔是食草畜种,其全价日粮中饲草可占到40%~50%,每只成年兔全天耗料量仅为150克左右。同时,獭兔所需的青粗饲料来源广泛,如农区或丘陵山区的零星草地所产的鲜草、干草或作物秸秆、蔬菜等均可用作獭兔饲料。因此,对于粮食紧缺而饲料不足的发展中国家,饲养獭兔是缓冲人畜争粮矛盾、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最佳选择。

3.发展前景

獭兔为皮兔品种,贵在其毛皮,亦可兼用其肉,有双重直接效益。以兔皮而言,因其被毛短、密、平、牢,毛皮轻柔美观,符合当今人们衣着崇尚天然、讲求色型与轻薄的趋势,故制裘价值高,市场前景好。据多方估测,目前世界獭兔皮市场需要原皮达300万~1 000万张,缺口相当大,并且原皮经鞣制增值效益高。例如,我国出口的合格獭兔皮生皮为每张3~5美元,而国外鞣制后价格为每张10~20美元。以兔肉而言,獭兔肉与肉兔肉没有明显差别,同样是营养丰富、鲜嫩多汁、容易消化吸收的保健食品。

(二)獭兔生产概况

1.国外獭兔生产概况(1)生产现状:国外饲养獭兔最多的国家有法国、美国、德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均在100万只以上。例如,法国作为养殖獭兔最早和最多的国家,存养獭兔200万只以上,獭兔生产以兔皮为主,年产獭兔皮1亿张左右。美国自1929年从欧洲、新西兰等地引种饲养开始,20世纪70年代曾掀起全国饲养獭兔的高潮,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獭兔饲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国家之一,拥有獭兔100万只以上,各种类型的獭兔场1 500多个,其中商业性兔场有200多个,以种兔和生皮出口为主。此外,近年来不少国家如韩国、加拿大、墨西哥、秘鲁等也相继从美国引种饲养獭兔。从国外养殖獭兔的情况看,农户饲养仍占主导地位,每户规模为基础母兔20~50只,其主要饲料来源多为谷物、糠麸、青饲料和干草等;集约化饲养方式的兔场较少,但技术水平较高,普遍使用的技术已经配套如种兔选育、颗粒饲料养兔、仔兔中期断奶(35~40日龄)、自动饮水、疫病综合防治等。(2)市场状况: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在64个发展中国家中,70%的国家认为家兔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食物来源和抗寒毛被制品的仓库。同时,由于廉价的羊皮生产量有限且以皮革原料皮为主,而貂皮、银狐皮等高档毛皮皮量少而贵,故中档的獭兔皮能起到很好的衔接与补充作用。因此,獭兔裘皮制品将成为最受欢迎的毛皮产品之一。国外对优质獭兔皮的需要量很大,主要市场在欧洲、美洲、东南亚及我国港澳等地区。欧洲毛皮加工业中兔皮占60%,原料皮需要量很大。法国獭兔皮有60%出口到比利时、巴西、美国、西班牙、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地。美国既是獭兔皮的进口国,也是出口国,随国内消费情况而定,其出口国主要是韩国。香港特区是兔裘皮大衣的制造地,销售到世界各地;近年来也生产皮褥子及其他产品。(3)发展趋势:人们对獭兔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将不断刺激獭兔养殖业的发展。獭兔生产总的趋向是,在保持和提高兔皮质量的基础上,从品种改进、科学饲养和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增加商品生产的经济效益。

①培育皮肉兼用的重体形品系:重体形的獭兔是获得面积大的皮张和更多兔肉的重要基础。例如,美国以商品生产为主的獭兔场,已开始从实用的角度选择重体形品系,改变了过去以观赏为目的的色型选择方向。许多国家的獭兔留种标准,由原来要求的成年兔体重3.5~4千克调整为4~4.5千克,商品兔群中已出现6.5千克以上的皮肉兼用型獭兔。

②推行仔兔早期断奶技术:国外仔兔断奶时间分为超早期(12~14日龄)、早期(21~28日龄)、中期(35~40日龄)和晚期(50~60日龄)四种。研究表明,仔兔25日龄断奶对幼兔生长无害,并能促进母兔的繁殖和改善其营养状况,这为实施早期断奶提供了依据。

③实现饲料生产标准化:目前在国外已广泛采用颗粒饲料喂兔,如法国和美国都生产出适于不同用途和不同生理阶段獭兔的颗粒饲料。但由于獭兔营养需要研究积累甚少,至少尚无专门的饲养标准问世,这使全价性的颗粒饲料生产受到限制。随着獭兔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的迅速发展,研究和推行标准化的颗粒饲料已势在必行。

④注重獭兔疫病综合防治:獭兔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特别易感巴氏杆菌病、球虫病、疥癣病和脚皮炎等,故从综合防治措施着手提高仔幼兔成活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2.国内獭兔生产概况(1)发展现状:我国早在1920年就曾引进獭兔。20世纪50~60年代曾出现过獭兔热潮,当时从前苏联引进大批獭兔品种,相继推广到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吉林等10多个省市饲养,后因饲养管理和育种技术问题而使獭兔生产受挫。20世纪70年代獭兔生产掀起热潮。20世纪80年代再次出现獭兔热潮,从1979~1986年先后由农业部、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等单位或个人引进美国獭兔4 000多只,并普及推广到全国各地,其中浙江和四川成为獭兔饲养大省,如四川省存养量达到50万只,但因争相引种倒种,忽视皮张生产及国内外市场开拓,而以失败告终。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外贸部门首先将獭兔皮推向国际市场,继之北京、吉林、山东、四川等也开展了此项出口业务,将我国獭兔业推向新阶段。特别是近年来,獭兔皮在市场上走俏,价格由前些年的每张10多元上升到每张30~40元,獭兔生产受到政府部门及个人投资者的重视,又出现新一轮热潮,并呈现出规模饲养趋势。据统计,目前全国獭兔存栏量为100万~120万只,以华北、华东、东北及四川等地饲养量较大,但多为分散饲养的粗放生产方式。(2)存在问题:我国獭兔生产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是种兔和皮张质量不佳。

①种兔退化严重:具体表现在毛色混杂和体形变小。据报道,国内不少种兔场的种兔毛色普遍不纯,如黑色獭兔带有白色杂毛或变为胡麻色,红色獭兔变为土黄色,蓝色獭兔变为灰色,海狸色獭兔的腹部乳白色扩展到体侧部位;獭兔体重仅为2.5~3千克,母兔年均育成幼兔10只左右。主要原因归结为重引种轻培育,重繁殖轻饲养和科学养兔技术普及不够。

②商品兔皮量少质差:据估测,目前全国商品兔仅占饲养量的66%,出口原皮量仅占生产量的75%。现有商品兔皮质量从整体上好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不同省份差异较大。獭兔皮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绒毛显粗,尤其是臀部和腹侧;二是部分皮密度仅为10 000根/厘米2,低于标准要求的15 000~18 000根/厘米2;三是整张皮被毛平齐度差,如有鸡啄状、背侧部毛长不一致等;四是板质粗硬厚重或较薄似牛皮纸;五是皮张皱缩干硬,边缘内卷等。造成皮质差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种兔退化、饲养粗放、老弱病残兔取皮和宰杀剥皮技术差等。

③经营管理混乱:我国獭兔经营与开发的主要形式是群众自繁自养或倒种繁殖饲养,饲养管理条件粗放,缺乏科学的育种技术,加之经营思想不端正,以至种兔近亲交配而严重退化,生产和市场非常混乱。例如,不少地方出现倒种公司或以卖种为赢利目的的个体户,有的象征性地养几只獭兔,甚至连兔笼都没有,有的以高价回收为诱饵,却不执行回收合同等,造成獭兔生产误入“倒种怪圈”。在某些地区,虽做了一些跨地区联合开发、产销一体化开发等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但因市场开拓不力、产销环节配合不紧密、组织松散而责权利不清等原因,以至经营效果差而失败。(3)发展趋势:獭兔产品的市场潜力和价格升高,促使我国獭兔养殖业得以快速发展,一些地方政府正把养殖獭兔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国内獭兔生产总体趋势将是注重商品生产,提高獭兔生产水平,以经济技术力量雄厚的经济实体或国营、集体企业为龙头,办好种兔场,开展场户联合,形成区域优势,实现产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开发。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现区域性规模饲养:为了实现獭兔生产中的原料优势、产品优势、质量优势和市场优势等优势的集成,在龙头企业的正确带动下,獭兔的区域性规模饲养将具有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河北省临漳县存养獭兔65万只(其中可繁母兔8.8万只),专业村79个,养兔户4.1万户,200只以上的养殖场59个,在县獭兔养殖服务协会的组织协调下,建立屠宰加工及购销服务实体8家,取得良好的效果。1997年,全县獭兔养殖纯收入3 600万元,户均增收300元,人均增收70元。

②推广科学养兔技术:科技养殖是确保獭兔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许多发展区域性规模饲养獭兔的地区,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龙头企业,都逐渐把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来建设,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从趋势上看,将要推广普及的技术主要有颗粒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系列化生产技术、笼养笼育饲养工艺、间歇性频密繁殖技术、适时适龄宰杀取皮、皮肉兼用兔培育方法及应用、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

③注重獭兔产业化经营:加工销售是獭兔产业化发展和适应市场需要的前提,对獭兔生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以销促产、以销定产已成为发展獭兔生产的基本原则,也给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出现了某些地区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例如,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以10年远销香港50万张獭兔皮的销售合同为保证,发展该镇獭兔养殖业。又如河北临漳在大力发展养殖生产的同时,对肉联厂、皮革厂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新上毛皮加工厂、红烧玉兔厂等企业,构成养殖户与加工企业的利益共同体,1997年仅肉联厂就实现利税130万元。

二、獭兔的品种特征和特性

獭兔与其他家兔相比,既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又有独特的品种特征。了解并熟悉这些特征和特性,对发展獭兔生产是非常有益的。

(一)品种特征和生产性能

獭兔是典型的皮用兔种,其毛皮特点、外形结构、生产性能等与其他家兔相比,有独特之处。

1.毛皮特点

獭兔的毛皮可用“短、细、密、平、美、牢”六个字来概括。制裘后轻柔、美观,深受消费者喜欢。“短”就是指毛纤维极短。普通家兔毛纤维长2.5~3.0厘米,长毛兔毛纤维长6.0~10.0厘米,而獭兔的毛纤维长度仅1.3~2.2厘米,最理想的毛长为1.6厘米。公兔毛略长于母兔毛,但差异不显著。“细”就是指毛纤维横断面直径小,粗枪毛含量少,仅为4%~7%,绒毛含量多为93%~96%。绒毛平均细度为16~19微米。“密”就是指皮肤单位面积内着生的毛纤维根数多,手感毛被丰满柔软。据测定,每平方厘米皮肤面积内着生的毛纤维根数,獭兔为2.5万~3.5万根,而长毛兔为1.2万~1.3万根,普通家兔1.1万~1.5万根。“平”就是指毛纤维长短一致,整齐均匀,表面看来十分平整。如果粗枪毛含量多而突出于绒面,则就失去了獭兔毛皮的特色。“美”就是指由于獭兔毛色类型很多,毛色纯正,色泽光润,柔软而富有弹性,外观多彩绚丽。“牢”就是指毛纤维与皮板的附着度良好,绒毛不易脱落,板质坚韧。

2.外形结构

獭兔的整个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等四部分。

头:獭兔的头小而偏长,颜面区占头长的2/3左右。口大嘴尖,围以肌肉质的上、下唇,上唇中央有一纵裂,门齿外露,口边长有较粗硬的触须。眼球大而几乎呈圆形,位于头部两侧,单眼的视野角度超过180°。獭兔的眼珠有各种颜色,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同色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如白色獭兔呈现粉红色,黑色獭兔呈现黑褐色,蓝色獭兔呈蓝或蓝灰色。耳长中等,且可自由转动,酷似雷达装置,可随时收集外界环境信息,迅速产生反应。

颈:獭兔的颈粗而短,轮廓明显可见。从外形看颈喉交接处的肉髯明显。肉髯越长,皮肤越松弛,其年龄就越大。

躯干:可分为胸、背、腹三部分。胸腔较小,腹部较大,这与獭兔的草食性、繁殖力强和活动少有关,选种时应挑选腹部容量大,但不松弛而富弹性者。背腰弯曲而略呈弓形,臀部宽圆而发达,肌肉丰满,发育匀称。

四肢:獭兔与其他家兔相同,前肢短,后肢长而发达,这与跳跃式行走和卧伏的生活习性有关。前脚五指,后脚仅四趾(第一趾退化),指(趾)端有锐爪。爪有各种颜色,这又是区别獭兔品系的依据之一,如白色獭兔爪为白色或肉色,黑色獭兔爪为暗色。

3.生产性能

獭兔体形中等,成年兔体重3.5~4.0千克,体长45~50厘米,胸围33~35厘米,每年可繁殖4~5胎,每胎产仔6~8只。商品獭兔在5~6月龄、体重2.75~3千克时宰杀剥皮,毛皮品质最好,产肉率较高。

近年来,国外獭兔的选种方向已由观赏为主的选色型,逐渐向皮肉兼用为主的重体形方向发展。目前的留种标准是公母兔多为3.5~4.5千克,一般对公兔要求较高。在商品生产中,已有体重高达6.5千克的皮肉兼用型獭兔出现。

獭兔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不适宜于粗放管理;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特别易感巴氏杆菌病、球虫病和疥癣病,也易患脚皮炎。

(二)生活习性

各种家畜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獭兔也不例外。要想养好獭兔,须了解其生活习性,以便在实际生产中制定具体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1.昼静夜动性

据观察,獭兔与其他家兔一样,具有昼静夜动,喜欢睡觉的习性。日间獭兔表现非常安静,除采食、饮水外,常呈静伏或闭目养神,甚至睡觉状态;夜间表现却非常活跃,跺脚声、尖叫声时有发生。据报道,獭兔的夜间采食及饮水量占昼夜总量的60%左右。獭兔的这一习性与其进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及在动物界中的地位不无关系,故在饲养管理中必须考虑到这一特点,合理安排饲养程序,晚上要饮足水、喂足料,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更要加强夜饲。白天除喂料、饮水和日常管理工作外,应尽量保持安静的兔舍环境,以利休息。

2.喜干厌湿性

在一般情况下,獭兔喜欢躺卧在清洁干燥的地方。实践证明,清洁干燥的环境能够保证獭兔有好的健康状况,正常地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而潮湿污秽的环境往往会招致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和蔓延。獭兔的抗病力弱,一经感染疾病很难治疗,会带来严重损失,甚至导致养兔失败。

3.喜凉怕热性

獭兔的汗腺不发达,主要散热方式是呼吸,温度对呼吸的影响很大,在15~25℃的适宜温度下,每分钟呼吸次数为40次左右,气温高达28~30℃时,呼吸次数达120次左右,气温超过30℃时,呼吸次数可高达280次以上。呼吸次数的增加,会消耗体内的大量养分,引起食欲减退,造成体力衰竭,若不及时解除,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甚至死亡。所以,夏季是獭兔最难养的季节,应特别注意兔舍通风,尽可能保持凉爽。

4.高度警惕性

獭兔是抗敌能力很弱的动物,若遇外敌毫无自卫能力,但警惕性很高。在长期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为了防御外敌,獭兔凭借一对听觉敏锐、活动自如的长耳,一旦发现危险信号,就会逃跑躲避。獭兔的听觉非常灵敏,时常竖耳聆听周围动静,突然的声响和喧闹声,遇到陌生人或狗、猫等动物,都会表现出惊慌不安,在笼内奔跑和乱撞,孕母兔可导致流产,拒绝哺乳,甚至残食仔兔。因此,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创造安静的环境条件,使其免受惊吓,饲养管理动作切忌粗暴。否则,就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兔舍建筑应有防御野兽、狗、猫、鼠等入侵的设施,门、窗必须牢固。

5.啮齿啃咬性

獭兔有门齿、前臼齿和后臼齿,共计28枚。獭兔的门齿为“恒齿”,4枚大门齿出生时就有,以后也不出现换牙现象,而且不断生长,发达而锐利,并靠采食和啃咬硬物的不断磨蚀,来保持上下门齿的吻合及维持门齿正常长度。因此,獭兔与其他鼠类动物相似,具有啮齿行为和啃咬硬物的习性。故在建造兔笼和选用用具时,应注意其坚固性和耐用性。有人建议在笼舍内投放一些硬质树枝和木棒,供兔子啃咬,一方面照顾了獭兔的磨牙习性,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对笼舍的破坏。另外,根据獭兔的这一习性,最好将粉质混合饲料加工成硬质颗粒饲料,以利门齿的磨蚀,促进饲料的咀嚼和消化。

6.喜欢独居性

獭兔与其他家兔一样,具有性喜独居、合群性差的特点。在群养条件下,无论是公、母兔,还是性别相同的中、成年兔,相互殴斗、撕咬的现象时有发生,尤以公兔为甚,往往咬伤严重。对于獭兔,更应引起注意,一旦咬伤皮肤,毛皮质量下降,将会严重危及皮张的利用价值。因此,在生产中必须引起重视,凡年龄在3月龄以上的公母兔,应及时分笼饲养,一方面可防止撕咬争斗,另一方面可防止早配和乱配。但是,性成熟前的幼年兔,争斗、撕咬现象较少,所以在商品生产中,3月龄前的幼年兔多采用群养方式,以节省笼舍,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7.打洞穴居性

獭兔有打洞穴居的本能,只要不加人为限制,一旦接触到地面就要掘土造洞,以隐藏自身并繁殖后代。因此在建筑兔舍和确定饲养方式时,应针对这一习性,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因选材不当或设计不合理,致使獭兔在舍内打洞造穴甚至逃逸,给饲养管理带来麻烦,并严重影响毛皮质量。

(三)消化特点

獭兔属草食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性饲料,为了适应其食草性特点,獭兔与其他家畜相比,具有独特的消化系统和生理机能。

1.消化系统

獭兔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管为一条长管,由于各部分的机能分工不同,在结构上又可分为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腺、胃腺和肠腺。

2.消化生理

獭兔属单胃草食动物,胃的容积可达160厘米3,小肠和大肠的总长度为4.0~4.5米,约为体长的10倍。盲肠长约40厘米,与体长相近,容积占全部消化管道的40%左右,是所有家畜中盲肠比例最大的动物。在回肠和盲肠的连接处,獭兔与其他家兔一样还有一个膨大、具有发达肌肉组织的圆形球囊,即“圆小囊”。

獭兔依靠盲肠中的微生物和圆小囊的协同作用,对粗纤维有较强的消化功能。据测定,在獭兔的盲肠中含有大量的低级脂肪酸和微生物,圆小囊又有机械压榨、消化吸收、分泌碱性溶液、中和微生物所产生的有机酸的功能,故獭兔在利用低质高纤维饲料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

据报道,獭兔如果饲喂高能量低纤维的玉米、豆粕日粮时,生长速度相对降低,而肠炎发生率相对较高,如果添加10%纤维素,则可降低肠炎发生率。由此说明,日粮中供给适量的粗纤维饲料对獭兔生长是非常有益的。

3.食粪行为

獭兔与其他家兔一样,在正常情况下排出两种粪便,一种是大颗粒、硬粒状的粪便,一种是小颗粒、软团状的粪便。据测定,獭兔排出的软粪量占全天总粪量的45%~60%,软粪粒中所含的蛋白质和水溶性维生素均高于硬粪粒。

据观察,獭兔从采食饲料开始就有食粪行为。食粪姿势多呈坐立式,两前肢离地竖起,两后肢呈八字形,口对肛门,边排边吃,并有咀嚼动作。一般每昼夜食粪2~3次,每次持续时间为2~3分钟。獭兔通过食粪和消化,使其能够充分利用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食粪是獭兔的正常行为,突然停止食粪,应视为患病的前兆。

(四)生长规律

獭兔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生长发育,大致可分为胚胎期、哺乳期和断奶后期三个阶段。

1.胚胎期

从母兔怀孕到仔兔出生,这一时期称为胚胎期。根据胚胎发育情况,又可分为胚期(1~12胎龄)、胎期(13~18胎龄)和胎儿期(19~30胎龄)。据报道,獭兔在妊娠前期(胚期和胎期),胚胎绝对增长速度很慢,其重量仅为初生重的10%左右;妊娠后期(胎儿期),胎儿重量大幅度增长,约占初生重的90%。据观测,胎儿在胚胎期的生长速度不受性别的影响,但受怀仔兔数、母兔营养水平和胎儿在子宫内排列位置的影响。一般规律是怀仔多,胎儿体重小;母兔营养水平低,胎儿发育慢;近卵巢端的胎儿比远离卵巢端的重。

2.哺乳期

从仔兔出生到断奶这段时间称为哺乳期。这一时期,胎儿生长发育很快。仔兔初生体重仅40~60克,1周龄体重可增加1倍左右,3~8周龄期间每天可增重30~50克,8周龄后生长速度逐渐下降,直至10~12周龄,生长曲线见图1。图1 獭兔生长曲线

据试验,獭兔在哺乳期的生长发育主要受母乳的影响,一窝多仔虽然窝重增高,但个体重较低。生后最初几周,仔兔的生长潜力很大,如能供给双份乳汁,生长速度将会大大增加,这说明仔兔生长潜力的发挥与母兔体况、泌乳量多少相关。哺乳量和断奶重将影响獭兔一生的生长速度。

3.断奶后期

幼兔断奶后的增重速度,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饲料、管理、自然条件等)的影响,一般规律是生长前期快,后期慢,在正常生长发育情况下,4月龄时体重可达2.0~2.5千克。据试验,8周龄内性别对獭兔生长速度的影响不明显;8~26周龄的獭兔,其生长速度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公兔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母兔。

(五)色型标准

獭兔的色型是区别不同品系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毛色纯正度和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獭兔的色型很多,据国外报道已达20余种,其中以白色、黑色、红色、青紫蓝色和加利福尼亚色等较为流行。

1.白色獭兔

全身被毛洁白,没有任何污点或杂色毛,是毛皮工业中最受欢迎、最有价值的毛色类型之一。目前所见的白色獭兔均为白化体,即眼睛呈粉红色,爪为白色或玉色。

被毛带污色、锈色或黄色,或带有其他杂毛,都属于缺陷。

2.黑色獭兔

全身被毛纯黑,每根毛纤维基部色较浅,毛尖部较深,富有光泽。既不呈褐色,也不带锈色,是毛皮工业中较受欢迎的毛色类型之一。这类獭兔的眼睛呈黑褐色,爪为暗色。

被毛带褐色、棕色、锈色、白色斑点或杂毛均属缺陷。

3.红色獭兔

全身被毛为深红色,没有污点,一般背部颜色略深于体侧部,腹部毛色较浅,最为理想的被毛颜色为暗红色,是毛皮工业中较受欢迎的毛色类型之一。眼睛呈褐色或榛子色,爪为暗色。

腹部的毛色过浅或有杂色、白色、锈色与带白斑均属缺陷。

4.蓝色獭兔

全身被毛为纯蓝色,从毛尖至毛基部色泽纯一,为最早育成的獭兔色型之一,是各类獭兔中毛绒最柔软的一种,是毛皮工业中较受欢迎的毛色类型之一。这类獭兔的眼睛呈蓝色或瓦灰色,爪为暗色。

被毛带霜色、锈色、杂色、白色或有白色斑点均属缺陷。

5.青紫蓝獭兔

这类獭兔系由青紫蓝兔和海狸獭兔杂交而成,全身被毛基部为瓦蓝色,中段为珍珠灰色,毛尖部为黑色。颈部毛色略浅于体侧部,背部毛色较深,腹部毛色呈浅蓝或白色。眼睛呈棕色、蓝色或灰色。眼圈线条清晰,有浅珍珠灰色狭带,爪为暗色。

被毛为锈色或淡黄色,白色或胡椒色,毛尖部毛色过黑或四肢带斑纹均属缺陷。

6.加利福尼亚獭兔

全身被毛除鼻端、两耳、四肢下部及尾为黑色外,其余部位均为纯白色,即一般所称的“八点黑”,黑白界线明显,色泽协调而布局匀称,毛绒厚密而柔软。这类獭兔眼睛呈粉红色,爪为暗色。

鼻端、两耳、四肢及尾部无典型黑色毛或黑毛中掺有白色斑点均属缺陷。

7.海狸色獭兔

全身被毛呈红棕色或黑栗色,背部毛色较深,体侧颜色较浅,腹部为淡黄色或白色。毛纤维的基部呈瓦蓝色,中段呈深橙或黑褐色,毛尖部略带黑色。这是最早育成的獭兔色型之一,被毛绒密柔软,深受消费者喜爱。眼睛为棕色,爪呈暗色。

被毛呈灰色,毛尖过黑或带白色、胡椒色,前肢有杂色斑纹均属缺陷。

8.巧克力獭兔

全身被毛呈棕褐色,毛纤维基部多为珍珠灰色,毛尖部呈深褐色,不出现褪色或变黑现象,是毛皮工业中较受欢迎的毛色类型之一。皮肤颜色与被毛色泽相似,眼睛为棕褐色或肝脏色,爪为暗色。

被毛带锈色、白色,或出现褪色,被毛带有白斑、粗毛为白色均属缺陷。

9.蛋白石獭兔

全身被毛呈蛋白石色,毛纤维的尖端部为紫蓝色,中段为金褐色,基部为深瓦蓝色。背部毛色较深,腹部毛色较浅,多呈白色或棕色,体侧部的毛色多呈金黄色。这类獭兔眼睛为蓝色或砖灰色,爪为暗色。

被毛呈锈色或混有白色、杂色斑点,毛尖或底毛颜色过浅均属缺陷。

10.猞猁色獭兔

全身被毛色泽与山猫颜色相似,毛基部为白色,中段为金黄色,毛尖部略带淡紫色,是目前毛皮工业中最富吸引力的毛色类型之一。毛绒柔软带有银灰色光泽,腹部毛色较浅或略呈白色。眼睛为淡褐色或棕灰色,爪为暗色。

毛根或毛尖部呈蓝色,或与白色、橙色混杂,或带斑纹均属缺陷。

11.紫貂色獭兔

全身被毛为黑褐色,腹部、四肢呈栗褐色,颈、耳、足等部位为深褐色或黑褐色,胸部与体侧毛色相似,多呈紫褐色。眼睛为深褐色,在暗处可见红宝石色的闪光,爪为暗色。是目前毛皮工业中较受欢迎的毛色类型之一。

被毛呈锈色或带有污点、白斑及其他杂色毛均属缺陷。

12.海豹色獭兔

全身被毛呈黑色,类似海豹色。体侧、胸腹部毛色较浅,毛尖略呈灰白色。体躯主要部位毛纤维色泽一致,从基部至毛尖均为墨黑色。从颈部至尾部均为暗黑色。这类獭兔的眼睛为棕黑或暗黑色,爪为暗色。

被毛呈锈色或暗褐色,毛纤维自基部至毛尖颜色深浅不一或带杂色均属缺陷。

13.水獭色獭兔

这是新近育成的、较受毛皮工业欢迎的一种毛色类型。全身被毛呈深棕色,颈、胸部毛色较浅,略带深灰色,腹部毛色多呈浅棕色或略带乳黄色。被毛绒密,富有光泽。这类獭兔的眼睛为深棕色,爪为暗色。

被毛呈锈色或暗褐色,体躯主要部位带白斑、污点或其他杂色斑纹均属缺陷。

14.花色獭兔

这类獭兔的被毛颜色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全身被毛以白色为主,杂有一种其他不同颜色的斑点。最典型的标志是背部一条较宽的有色背线,以及有色嘴环、有色眼圈和体侧对称的斑点。颜色有黑色、蓝色、海狸色、猞猁色、紫貂色、海豹色、青紫蓝色、巧克力色、蛋白石色等。另一种是全身被毛以白色为主,同时杂有两种其他不同颜色的斑点。颜色有深黑色和橘黄色、紫蓝色和淡金黄色、巧克力色和橘黄色、浅灰色和浅黄色四种。花斑主要分布于背部、体侧和臀部。这类獭兔的眼睛颜色与花斑色泽一致,爪为暗色。

花色獭兔又叫花斑兔、碎花兔或宝石花兔,它的花斑表现为一定的典型图案。具体表现是两耳毛色相同,鼻部有花斑,背部、体侧、臀部均带有花斑。花斑面积一般占全身的10%~50%。

花斑面积低于全身面积的10%或高于50%,或有色部位出现其他杂色斑点均属缺陷。

其他色型的獭兔还有米色、奶油色、橙色、银灰色、烟灰色、钢灰色等品种。

三、獭兔的遗传育种

獭兔的遗传育种,就是根据遗传规律,通过系统的选种选配和繁育方法,固定优良性状,排除不良性状,不断地选育出生产性能更高、毛色更美、繁殖力更强、适应性更好、遗传性能更稳定的新品系。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生物的性状变异多种多样。例如,各种獭兔品种的毛色、体形、皮用性能、生理生化性状、繁殖性能都各不相同。但是,这些变异概括起来,又大致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变异就是指变异发生后能够遗传下去,继续在后代中重新出现。不可遗传的变异就是指獭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一般只表现于当代,不能遗传给子代,或性状的遗传力(h2)很低。据美国P.R.Cheeke分析,一般与繁殖力相关的性状其遗传力较低(低于0.15),而家兔的生长速度和屠体品质的遗传力较高。

1.遗传的物质基础

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已证实,遗传的物质基础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由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的染色体是细胞内最大的遗传单位。在遗传学上,通常把DNA分子上特异的碱基片段序列称为基因。基因能够复制;能发生重组;能发生突变,出现各种突变体;能转录翻译产生氨基酸和蛋白质;能控制调节代谢和生长发育。因此,DNA中蕴藏着大量的遗传信息。基因是控制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功能单位。

2.遗传的基本规律(1)分离规律:分离规律就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相对基因在配子形成时,将互不干扰地独立分离到各个配子中去。例如,黑色公兔与白色母兔杂交,结果子一代(F1)只表现出双亲中一方的性状,即全部为黑色。当F1自交时,子二代(F2)中黑色兔与白色兔的数量比为3∶1。在遗传学上,把F1表现的黑色性状称为显性性状,F1中未表现出的白色性状称为隐性性状。把F2既表现出白色性状又表现出黑色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这种遗传和变异现象就是独立分离规律。(2)自由组合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就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在配子形成时,是互不干扰、相对独立分离的,而基因的相互结合又是自由的、随机的,因而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例如,白色黑眼兔与灰色褐眼兔杂交,F1全部表现白色黑眼;子二代F2中出现了白色黑眼、白色褐眼、灰色黑眼、灰色褐眼四种类型,性状分离比为9∶3∶3∶1。

如果有3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则F1表现为全部显性性状,F2表现为(3∶1)3的分离比例。如果有n对相对性状,则F2表现为(3∶1)n的分离比例。(3)连锁互换规律:在獭兔养殖生产实际中往往会观察到多对性状的分离比例与正常自由组合的分离比9∶3∶3∶1不一致,其原因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在形成配子时,随着染色体一同进入配子而遗传给下一代,这就是连锁遗传。但也有部分染色体片段彼此之间会交叉并互换,因此就在形成配子时,由于染色体片段的交换而出现了新类型的配子,这就是互换遗传现象。

在獭兔的杂交改良中,经常可以观察到两种性状的遗传是相依不分、同时遗传的,当改变某一性状时,往往另一性状也得到相应的改变,性状间具有一定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在测交时,也可发现后代出现的亲本表现型较多,说明有连锁遗传。出现的新组合性状虽然较少,但仍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有基因交换。

(二)獭兔的毛色遗传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经了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獭兔与其他各种生物一样,也有自己独特的毛型和色型遗传规律,了解并掌握这些遗传规律,对养好獭兔、提高毛皮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獭兔对普通兔而言,毛型是隐性遗传的,即獭兔与普通兔杂交时,子一代全部出现普通毛型,子二代中才能出现獭兔毛型,比例为3∶1(图2)。图2 獭兔与普通兔杂交毛型遗传规律

獭兔被毛是一种短、细、密而柔软的绒毛,经过大量的杂交试验和基因型分析发现,獭兔的极短毛型主要受三对隐性基因控制,即r1r1、r2r2、r3r3,这三对基因并不在同一个位点上。经查明,r1和r2同在第Ⅲ染色体的两个不同位点上,因而两者呈连锁关系;r3则在另一条染色体上。据试验,当不同色型的獭兔进行杂交时,r基因与各种毛色基因结合,形成各种不同色泽的獭兔。

与獭兔极短毛型隐性基因r1r1、r2r2、r3r3相对应的有三对显性等位基因,即R1R1、R2R2、R3R3,无论何种情况下,只要具有其中的一对隐性基因,就可产生具有极短毛的獭兔毛型。最初育成的獭兔毛色基本呈红褐色,受基因r控制,所以当不同品系间的獭兔杂交时,r基因与各种毛色基因结合,就可形成各种多姿多彩、不同色泽的獭兔色型。

但是,必须指出在二对或更多基因控制下的性状分离现象,在大量的杂交试验中,还可能出现其他的变型比例,这是由于基因互作引起的,杂交可能产生更为复杂、数目不等的类型。

如果选择由二对基因控制毛型的两个个体进行杂交时,出现的基因组合为4×4=16。例如,海狸色獭兔(rr)与青紫蓝兔(Cch Cch)杂交时,子一代全部为青紫蓝兔。子一代互交,在子二代中则可能出现灰色兔、青紫蓝兔、海狸色獭兔,其比例为9∶3∶3∶1。出现4种表现型,其比例恰恰是(3∶1)2。

如果选择三对基因杂交,出现的基因组合则为4×4×4=64,子二代中可能出现8种表现型。例如,海狸色獭兔(rr)与哈瓦那兔(aabb)杂交,子二代中出现的灰色兔、肉桂皮色兔、黑色兔、哈瓦那兔、海狸色獭兔、肉桂皮色獭兔、黑色獭兔、哈瓦那色獭兔的比例为21∶9∶9∶9∶9∶3∶3∶1,这恰恰是(3∶1)3。其中普通兔(48)和獭兔(16)的比例仍然是3∶1。

如果牵涉到更多基因的杂交组合,只要控制这些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都属于独立分配方式遗传的,都可应用(3∶1)n的遗传性状传递公式推算出,其中n是指相对性状的数目。

常见獭兔的色型与基因符号见表1。

(三)选种及引种技术

选种就是指选择优良的公、母兔留作种用。獭兔的选种方法和选种重点,应该根据獭兔的品种特征、毛色类型和种用要求来进行,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细致的工作。

1.选种依据

獭兔选种主要根据品种特征及毛色、体重、体形、头型及腿爪标准来确定。(1)毛色标准:毛色既是区别獭兔不同品系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评定商品价值的主要依据。目前獭兔的色型已多达数十种,从选种要求而言,无论何种色型,都要求毛色纯正,色泽光亮,具有该品系特定的色型要求。就獭兔毛色而言,最忌讳的是毛色混杂,即在同一张皮上混有异色斑块或异色毛,毛色混杂就会降低毛皮质量和商品价值。(2)体重标准:要求成年母兔6月龄以上体重达3.4~4.3千克,平均为3.6千克;成年公兔6月龄以上体重达3.6~4.8千克,平均4.1千克。因为体重大,毛皮张片大,可利用的面积大,商品价值高。所以,当前獭兔选种的评分标准,已逐步由重色型转向重体形,有向皮肉兼用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是我们在今后选种工作中应该引起注意的动向。(3)体形标准:要求各部位发育匀称,肌肉丰满,臀部发达,腰部肥壮,肋骨和肩部与体躯对称,体躯长度与其他部位成比例,腿短,骨骼大小适中。窄肩、体躯瘦长、后腿呈X状、臀部瘦削、骨骼纤细等均属严重缺陷。体质瘦弱,后肢过高或弓背等均属不合格的獭兔体形。

在实际生产中,达到种用体况的标准是:

一类膘:用手抚摸腰部脊椎骨,无算盘珠状的颗粒凸出,双背脊,为9~10成膘,过肥暂不宜作种用,需改善饲养管理后,方能作为种用。

二类膘:用手抚摸腰部脊椎骨,无明显颗粒状凸出,用手抓起颈背部皮肤,兔子挣扎有力,说明体质健壮,为7~8成膘,是最适宜的种用体况。

三类膘:用手抚摸腰部脊椎骨,有算盘珠状颗粒凸出,手抓颈背部,皮肤松弛,挣扎无力,为5~6成膘,需加强饲养管理后,方能作为种用。

四类膘:全身皮包骨头,手摸腰部脊椎骨,有明显算盘珠状颗粒凸出,手抓颈背皮肤,挣扎无力,为3~4成膘。这类兔不宜作种用,应酌情淘汰。(4)头型标准:要求头部宽大,与身体各部位比例相称;耳厚薄适中,直立挺拔不下垂;眼睛明亮有神,眼睛色彩与本品系的标准色型相一致。凡头部狭长,鼻部尖细;耳过大或过薄,竖立无力或出现下垂现象;眼无神、迟钝,眼睛色彩与标准色型不相一致,均属严重缺陷,不宜留作种用。(5)腿爪标准:要求四肢强壮有力,肌肉发达,前后肢毛色与体躯主要部位基本一致。黑色、红色、蓝色、青紫蓝色、海狸色、巧克力色、蛋白石色、猞猁色、紫貂色、海豹色等獭兔的爪应为暗色,加利福尼亚獭兔的爪最好为暗色或黑色,白色獭兔的爪应为白色或肉色。如果腿长而瘦,骨骼过于纤细则属严重缺陷。爪的颜色与本品系要求不相一致者均属不合格者,不宜留作种用。

尾型虽然不很重要,但也应大小适中,与体躯和谐协调,尾毛颜色要求与体躯主要部位毛色基本一致。

为了正确评定獭兔的种用价值,英、美、德等国家根据獭兔的被毛、色泽、体形、四肢及健康状况等项目,制订了獭兔评分标准(表2)。

由表可见,国外獭兔评分标准的重要项目是毛色类型、被毛品质、体形大小和健康状态等。目前,我国尚未制订出具体的獭兔评分标准,但优良种兔的选种标准要求:毛绒品质好,色泽纯正;体形较大,生长发育良好;体质结实,抗病能力强;繁殖力高,遗传性能稳定等。

2.选种方法

獭兔的选种方法很多,目前生产中较为常用的主要有个体选择和家系选择两种。(1)个体选择:根据獭兔本身的质量性状或数量性状,在兔群内选择优秀个体,淘汰低劣个体。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遗传力高的性状选择,因为遗传力高的性状,在兔群中个体间表现型的差异比较明显。所以,选出表现型好的个体,就能比较准确地选出遗传性能优秀的个体作为种用。就獭兔而言,选择体形大、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被毛品质好的这些性状,使用个体选择的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采用个体选择时,就要选择生长发育快、体重和体形大的个体留作种用,以期把这些优良特性遗传给后代;被毛品质方面,应选留毛色纯正、毛密、被毛平齐、枪毛量少的个体留作种用,以期不断提高被毛品质。

对不同性别的獭兔,选择时亦应有不同的侧重要求。

种母兔:要求繁殖力高,要从多产窝中选留母兔。如果连续7次拒配,连续空怀2~3次,连续4胎产活仔少于4只的母兔应该淘汰;泌乳力要高,母兔的泌乳力一般可用仔兔21日龄的窝重来衡量,21日龄窝重大说明母兔泌乳力高,切忌从患病、腹泻、杂色兔中选留种兔;另外,初生仔兔要求大小均匀,产仔大小不匀说明仔兔和母兔的健康状况不好,而且仔兔死亡率高,还会有发育不良的矮小兔。切不可从第一胎里选留种母兔,最好在2~3胎以后,这样才能对亲本繁殖的遗传性能作出准确估计。

种公兔:公兔的主要性状是繁殖力,包括性欲、受精率、产仔数、仔兔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适应性能及毛皮品质等。选种时应掌握健康、活泼、性欲强、被毛品质优良、体形大的个体。懒惰、行动迟钝、性欲不强、隐睾、单睾或睾丸一大一小的公兔都不能留作种用。(2)家系选择:又称亲缘选择,就是以一个家系为单位,选出家系均值较高的个体留作种用。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遗传力较低的性状,如繁殖力、泌乳力和成活率等。因为遗传力低的性状,其表现型的好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只根据个体选择,准确性较差,采用家系选择法则能比较正确地反映家系的基因型,所以选择效果比较好。

家系选择的主要形式有系谱选择,同胞、半同胞测验和后裔鉴定等。

①系谱选择:“系谱”是记载祖先情况的一种资料表格。系谱选择就是根据系谱记载资料,如生产性能、生长发育等,进行分析评定的一种选择方法。根据遗传规律,对子代品质影响最大的是亲代(父母),其次是祖代、曾祖代。祖先愈远,影响愈小。因此,应用系谱选择时,只要推算到2~3代就够了,但在2~3代以内必须有正确而完善的生产记录,才能保证选择的正确性。

②同胞、半同胞测验:同胞、半同胞主要是指同父同母全同胞家系和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半同胞家系。采用同胞、半同胞测验进行家系选择所需的时间短,效果好。獭兔的利用年限较短,在较短时间内就可得出结果,优秀的种兔就可留种繁殖,所以能够缩短世代间隔,加速育种进程。进行同胞、半同胞测验时,性状的遗传力愈低,同胞、半同胞数愈多,测定效果就愈好。

③后裔鉴定:这是通过对大量后代性能的评定来判断种兔遗传性能的一种选择方法。一般多用于公兔,因为公兔的后代数量、育种影响都大于母兔。具体做法是:选择一批外形、生产性能、繁殖性能、系谱结构基本一致的母兔,饲养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每只公兔至少选配10~20只母兔,然后根据生长发育、饲料利用率、毛皮品质等性能进行综合评定。鉴定仔兔时,也可根据仔兔品质,给予一定分数,高分仔兔多,则表明公兔的种用价值高。(3)多性状选择:在实际獭兔的育种工作中,为了使种用獭兔的几个主要经济性状,如被毛密度、长度、皮张品质、肉用性能、繁殖性能、抗病能力都能符合理想型要求,通常采用多性状选择法,具体可采用下面三种方法:

①顺序选择法:就是先把所要选择的性状,按先后、重要性排列成一定的次序,然后一个一个地依次进行选择,在第一个性状达到理想要求后,再选择另一性状。这种方法适用于选择一组相互呈正相关的性状。否则,往往会出现此升彼落的现象,顾此失彼,事倍功半。

②独立淘汰法:当同时选择几个性状时,先对所选每一个性状规定出最低标准,当各个性状都达到最低标准时就留种,其中任一性状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就淘汰。这种方法能较全面地照顾各种性状。但也容易淘汰掉某些性状优异的獭兔个体。

③指数选择法:选择时根据各个性状在经济上的重要程度,予以加权,分别规定评定分数,然后选总分最高的个体作为种兔。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江浙地区普遍开展的群众性的赛兔大会,是一种广泛的、有效的选种、改良方法。主要就是在群众性选种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最优秀个体之间的竞赛,来发掘广泛的良种资源,推广优良品种。

3.引种技术

獭兔养殖是一项有待开发的新兴养殖业,在新近发展地区,引种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在引种工作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从实际出发,防止盲目引种:过去,一些地方发展獭兔养殖业之所以失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盲目引种,盲目发展。引入的种兔必须有良好的种用价值、经济价值和适应性能。为了正确判断一个品种是否适宜引入本地区饲养,最好的办法是先引入少量个体进行引种试验,经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种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又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后,方可大量引种。引进种兔的年龄,最好选择幼年健康个体,这种个体能较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引种工作的成功。(2)加强饲养管理,创造良好环境:种兔引进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为了便于引种试验观察,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更好利用引入种兔,最好采取相对集中的饲养管理方式,在饲料和饲养管理上要逐渐由原产地向引入地区方向改变。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要逐渐加强其适应性锻炼,提高耐粗、耐寒、耐热和抗病能力,详细观察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习性的表现,为进一步扩大饲养和选育提高提供必要的依据。(3)加强防疫工作,实行隔离观察:为了保证引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引进种兔时必须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和切实做好隔离观察工作,以防止各种疫病的传入。实践证明,如果检疫制度不严,常常会带入各种传染病,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引种时必须搞好检疫工作,种兔引进后必须隔离饲养1个月左右,证明健康无病后才能进入健康兔舍或繁殖兔群中饲养。

(四)选配方法

所谓选配,就是有意识、有计划地选择配对的公、母兔,目的在于获得变异和巩固遗传特性,以便逐代提高兔群品质。选配是选种工作的继续,是獭兔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獭兔的选配方法,目前生产中最常用的有品质选配和亲缘选配。

1.品质选配

又称表型选配,就是根据表型上的异同来选择配对的公、母兔。据此又可分为同质选配、异质选配和年龄选配三种。(1)同质选配:就是选择性状相同或性能表现一致的优秀公、母兔进行配种,目的是为了把这些性状在后代中得以保持和巩固,使优秀个体数量不断增加,群体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例如,为了提高獭兔的体重和生长速度,就应选择生长速度快、体形大的公、母兔进行配种,使所选性状的遗传性能进一步稳定下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实行同质选配既然能使优良品质在后代中得以稳定,同时也会使不良品质或缺陷在后代中得到巩固,所以不能选择具有同样缺点的公、母兔进行配种,尤其是体质外形上的缺点。只能选择体质结实、结构匀称的公、母兔配种,否则将会带来非常不良的后果。(2)异质选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公、母兔配种,目的是将两种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以期获得兼有双亲不同优点的后代。例如,选择体形大的公兔与产仔性能好的母兔配种。另一种是选择同一性状但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兔配种,目的是以优改劣,丰富遗传性,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例如,就獭兔而言,虽同属皮肉兼用兔,但表现不一定完全相同,有的体形较大,但毛稀而均匀度差,有的体形虽稍小,但毛密而均匀度好,对此,为了打破兔群的停滞状态,综合双亲的优良品质,就可选用异质选配的方法。(3)年龄选配:就是根据配种双方的年龄进行选配的一种方法。因为年龄与獭兔的遗传稳定性有关,同一只兔子,随着年龄的不同,所产后代品质也往往不同。因此,獭兔配种应根据年龄的不同而进行选配。

实践证明,壮年公、母兔配种所产后代,生活力和生产性能均较高,遗传性能比较稳定。因此,年龄选配的原则是:壮(公)×壮(母),壮(公)×青(母),壮(公)×老(母),青(公)×壮(母),老(公)×壮(母)。

在生产实践中,为了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和生活力,年龄选配中应严禁采用以下选配方式:青(公)×老(母),老(公)×青(母),青(公)×青(母),老(公)×老(母)。

2.亲缘选配

就是考虑配种双方有无亲缘关系。如配种双方有亲缘关系,则称亲缘选配;如配种双方无亲缘关系,则称非亲缘选配。在畜牧生产中,一般认为7代以内有亲缘关系的选配,为亲缘选配。而7代以外的亲缘关系,因祖先对后代的影响极为微弱,故可称为非亲缘选配。(1)亲缘程度的计算:獭兔的亲缘程度主要是由与配公、母兔之间的亲缘关系决定的。例如,父—女、母—子或同胞兄妹间的配种,因亲缘关系近,所以亲交程度高;而曾祖代—曾孙代或远堂兄妹间的配种,因亲缘关系远,所以亲交程度低。亲缘程度的高低,通常可用近交系数(Fx)来估测。

嫡亲交配:Fx=0.25~0.125

近亲交配:Fx=0.125~0.03125

中亲交配:Fx=0.03125~0.0078

远亲交配:Fx=0.0078~0.0020(2)亲缘选配的应用:对亲缘选配在家畜育种史上曾有过各种各样的看法,时而完全肯定,时而又完全否定,其实都是不全面的。在养兔生产中,亲缘选配主要用于固定优良性状,使基因纯合,遗传性进一步稳定。亲缘选配有益还是有害主要决定于遗传基础,运用得当,就可充分发挥有益作用。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必须注意:第一,必须明确亲交目的。在养兔生产中只宜在培育新品系、固定遗传性状时才可采用。例如,巩固獭兔的某一优良色型或毛皮品质,保持獭兔的某一优良特征或特性时,才可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亲缘选配,不能滥用,更不能长期连续使用。第二,灵活运用亲交形式。亲缘选配的形式很多,要使优良公兔的遗传性能尽快固定下来,可以采用父—女、祖父—孙女或叔侄交配等亲交形式;要使优良母兔的遗传性能占优势,则可采用母—子、祖母—孙子或姑侄交配等形式。第三,控制亲交的程度、时间。亲子配或兄妹配,是亲交中的极端形式,运用得当,收效最快;如为半兄妹配,则基因纯合的速度虽慢些,但风险较少,且可连续几代进行。关于近交使用时间,原则是达到目的,适可而止,及时转为程度较轻的中亲交配或非亲缘交配。(3)近交衰退及其防止:近交衰退是指近交后产生的各种不良现象,包括生长发育缓慢,繁殖力和生产性能下降,抗病力和存活率降低,畸形兔出现,死亡率增加等。据报道,不恰当的近交对家兔繁殖性能的危害最为突出,近交系数每增加10%,就会使每窝断奶仔兔数减少0.37只(表3)。

近交有害,所以一般应谨慎使用。在亲缘选配中为防止近交衰退现象,通常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育种计划。在育种过程中,除为了迅速巩固獭兔的某些优良性能而允许采用亲缘选配外,其他情况下必须严格控制使用。在种兔群内,最好以公兔为中心,建立一些亲缘关系较远的“系”,以便有计划地利用这些“系”间交配,来避免不恰当的亲交。

第二,严格淘汰制度。近交很容易使遗传上的缺陷暴露出来,在表型上表现为品质低劣,甚至出现畸形。所以应严格淘汰品质不良的隐性纯合子,一定要选择体质健壮、性能优良的公、母兔留作种用。

第三,加强饲养管理。近交后代遗传性比较稳定,种用价值也可能较高,但生活力较差,表现为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如能满足要求,就可暂时不表现或少表现近交衰退现象。所以,对近交后代必须加强饲养管理。

第四,保持一定数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亲缘选配,在种兔场内必须保持有一定数量的基础群,尤其是公兔数量。一般种兔场至少应有15只种公兔和85只种母兔,而且应保持有较远的亲缘关系。必要时还可输入同品系、同类型而无亲缘关系的公、母兔进行血缘更新,以丰富种兔场的遗传结构。

(五)繁育方法

獭兔的繁育方法,根据育种目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纯种繁育和杂交繁育两种。

1.纯种繁育

纯种繁育(简称纯繁),就是指同一品种或品系内的公、母兔进行配种繁殖与选育的方法。目的在于保留和提高与亲本相似的优良性状。纯种繁育又包括本品种选育和品系繁育两种。(1)本品种选育:就是指同一品种或品系内的公、母兔进行繁殖与选育的方法。一个优良的品种或品系,其优良性状在该群体中有较高的基因频率。进行本品种选育,可以保持、提高这种基因频率,淘汰、减少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否则,由于基因频率的随机漂变、突变、自然选择等作用,优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就会降低,品种就会退化。

近年来,我国已从国外引进了不少具有不同色型的獭兔良种,为了保持、提高这些外来良种的优良性能和扩大兔群数量,必须采用本品种选育。凡国外或国内其他地区引进的种兔,首先应集中饲养,然后逐步扩群。凡新建兔场或有一定建场历史的种兔场,可根据系谱材料和生产性能,通过清理、整顿和鉴定,按兔群品质好坏,分为核心群、生产群和淘汰群。

核心群:应由整个兔群中个体品质最好,遗传性能优良的种兔所组成。核心群的规模应当少而精,一个规模为500只繁殖母兔的种兔场,核心群中应保持繁殖母兔50只左右,种公兔8~10只,主要任务为提供充足的后备种兔。

生产群:凡经鉴定合格的种兔均可列入生产群,繁殖的后代主要提供给繁殖兔场(二级场)和商品兔场(三级场)。生产群由于数量大,繁殖过程中可能发现性状突变的优秀个体,可随时选留后备兔转入核心群。

淘汰群:任何品种的稳定性都是相对的,个体的遗传力不可能完全一致,尤其不一定全都适用于种用。所以,凡经鉴定品质极差,无种用繁殖价值者,一律转入淘汰群屠宰取皮;尚有繁殖价值者可转入商品兔场。(2)品系繁育:长期的纯种繁育可能由于近交而导致后代生活力和繁殖性能的下降,这就是“退化”。所以,在进行纯种繁育时,除采取选种、选配和培育措施外,最好采用品系繁育的方法。

品系就是指品种内来自相同祖先的后裔群。这群后裔不但一般性状良好,而且在某一个或几个性状上表现特别突出,它们之间既保持一定的亲缘关系,同时彼此间也较相似。就獭兔而言,由于毛色不同,通常把每一种毛色称为一个品系,为了开展獭兔的品系繁育工作,可以根据不同性状,例如毛质、毛色、体形、生长发育、繁殖性能等特点进行选育,形成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小群,然后进行小群间杂交,就有可能在后代中综合不同小群的优良性状而提高獭兔品质。

品系繁育的方法,目前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系祖建系:在兔群中选出性能特别优良的种公兔,然后选择没有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特点的优良母兔5~10只与之配种,在后代中继续通过选种选配,使之得到具有系祖优点的大量后代。

②近交建系:就是选择遗传基础比较丰富,品质优良的种兔通过高度近交,使加性效应基因累积和非加性效应基因纯合。然后通过选种选配培育成近交系。其优点是时间短,效果显著;缺点是可能使有害隐性基因纯合,引起生活力下降。

③表型建系:就是根据生产性能和体形外貌,选出基础群,然后闭锁繁殖,经几代选育就可培育出一个新品系。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如果是养兔专业户,一家就可承担建系育种任务,而且环境条件一致,选育效果更好。

④专门化品系:根据獭兔的全部选育性状可以分解为若干组的原则而建立各具一组特性的品系,分别作为母本和父本,分别选育,然后通过父、母本品系间的杂交,以获得优于常规品系的兔群。

⑤配套系:由若干品系经过杂交组合,选择具有最佳特殊配合力的配套品系。

⑥合成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系通过杂交选育而合成的一个新品系。

⑦相互反复选育:这是国际种兔品系繁育广泛采用的一种繁育方法。主要是根据两个品系或品种正反交杂种后代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生活力等进行选育。例如,要选择獭兔的多胎性,先将品系A的公兔与品系B的母兔交配,由后代AB的产仔数选择A系最好的公兔与本品系的母兔繁殖,这样循环往复,就能得到一个特性已经加强而且与B系的配合力已经过考验的A系。同样,把B系的公兔用A系的母兔进行检验,使B系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品系繁育是纯种繁育中的重要一环,是促进品种不断提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比较高级、深入的有效育种技术。

2.杂交改良

杂交就是指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公、母兔之间配种,获得兼有不同品种(或品系)特征的后代。在多数情况下,采用这种繁育方法可以产生杂种优势,即后代的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等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双亲的均值。

杂交,一方面可以育成新品种,另一方面又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在生产中常用的杂交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经济杂交:又称简单杂交。采用两个或三个品种(或品系)的公、母兔交配,目的是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生产兔群的经济效益。在獭兔生产中,采用这种杂交方式时,应认真考虑杂交亲本的选择。杂交亲本必须是纯合个体,另外要根据毛色遗传规律,掌握好毛色的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作用关系,切忌无目的和不按毛色遗传规律的盲目杂交。(2)导入杂交:又称冲血杂交。当一个品种具有某些缺点时,就可采用能弥补这些缺陷的另一品种或品系进行导入杂交,以克服某一明显缺点,使原品种更趋完善。引入外血一般不超过1/4,在回交2~3代后就可自群繁育,横交固定(图3)。横交固定2代以上,可将优良性状固定下来。引入外血过高,则不利于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图3 导入杂交示意图(3)级进杂交:又称改造杂交、吸收杂交、改良杂交。参加杂交的两个品种可分为改良品种与被改良品种,目的是改良与提高当前不能满足于社会经济要求的一些特性。方法是用改良品种连续地与被改良品种进行杂交,经一定代数,获得能满足要求的大量优秀个体之后,为了巩固和稳定其遗传性能,可行自群繁育(图4)。图4 级进杂交示意图(4)育成杂交:主要用于培育新品种,世界上现有的獭兔品种几乎都是用这种方法育成的。根据杂交过程中使用的品种数量,又可分为简单杂交育种和复杂杂交育种。通过两个品种杂交以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称为简单杂交育种;通过三个以上品种杂交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称为复杂杂交育种。育成杂交的步骤,一般可分为杂交—固定—提高三个阶段。

(六)常规育种技术

1.编耳号

为了便于识别獭兔和做好记录工作,对种用獭兔必须进行编号。编号的最适宜部位是在耳内侧,最适宜的编号时间是仔兔断奶前后。目前许多种兔场为便于区分性别,一般公兔打印在左耳,个体号编为单数;母兔编在右耳,个体号编为双数。

编号方法:一般使用专用的耳号钳。先将要编的号码插入钳子口,再在耳朵内侧无毛而血管较少部位,用碘酒消毒要打印部位,待碘酒干后涂上食醋墨汁,然后将耳号钳夹住要刺部位,用力紧压,刺针即穿入皮内,取下耳号钳,用手揉捏耳壳,使墨汁浸入针孔,数日后即可呈现出蓝色号码。如无专用耳号钳,也可用大头针刺成数码编号。

2.体尺测量

獭兔的体尺通常只测定体长、胸围和腿臀围,必要时再测量耳长和耳宽,单位以厘米(cm)计。(1)体长:指鼻端到尾根的直线距离,最好用卡尺或直尺测量。(2)胸围:指肩胛后缘绕胸廓一周的长度,用卷尺测量。(3)腿臀围:指腰椎后部绕臀部一周的长度,用卷尺测量。它反映獭兔后躯生长发育的情况及屠体的产肉性能。(4)耳长:指耳根到耳尖的距离。(5)耳宽:测量耳朵的最大宽度。

獭兔的体尺测量时间可在育成期末进行。

3.生产性能测定(1)体重测量:所有体重测量均在早晨饲喂前进行,单位以千克(kg)或克(g)计算。

①初生重:指产后12小时内活仔兔的全窝重量或个体重量。

②断奶重:指断奶当日饲喂前的重量,分断奶窝重和断奶个体重,并需注明断奶日龄,一般频密繁殖4周龄断奶,种兔6周龄断奶。幼兔、青年兔、成年兔均应在期末称重一次。(2)繁殖性能:包括以下7个方面。

①受胎率:

受胎率(%)=1个发情期配种受胎数÷参加配种母兔数×100

②产仔数:指1只母兔实产仔数,包括死胎、畸形。

③产活仔兔数:指测定初生重时的活仔兔数,种母兔成绩以连续3胎平均数计算。

④断奶成活率:

断奶成活率(%)=断奶仔兔数÷产活仔兔数×100

⑤幼兔成活率:

幼兔成活率(%)=13周龄仔兔成活数÷断奶仔兔数×100

⑥育成兔成活率:

育成兔成活率(%)=育成期末成活数÷13周龄幼兔成活数×100

⑦泌乳力:用21日龄仔兔窝重来表示,包括寄养仔兔,母兔成绩按连续3胎的平均数计算。(3)皮用性能:包括以下3个方面。

①皮板大小及质地:皮张面积越大越好,皮张的长度指从颈中部到尾根间的长,宽度是指皮张的中部尺寸,长宽相乘即为面积。皮板质地要洁白、致密、厚薄适中。

②被毛长度和密度:被毛的长度对皮张质量影响不大,主要是看其长度是否均匀,如果被毛表面平整,长短一致,则质量较好;如果被毛表面凹凸不平,则被毛还未长齐,皮张质量差。被毛密度越大越好,被毛密度大,表面整齐,皮板完整,富有弹性的皮张既美观又保暖。

③被毛的颜色与类型:被毛颜色要统一,有花斑及杂色毛的质量较差。被毛类型一般要求粗细毛有一定的含量,用手逆毛方向推后,立即恢复原状,说明细毛丰厚,弹性较强;如毛竖起,说明绒毛不足,弹性差。

4.育成记载

为了正确进行育种工作,每个兔场都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统计工作,这是改进工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开展系统育种工作的基础。(1)个体记录卡:成年公、母兔都应有个体记录卡,一般挂在兔笼前壁上。工作人员应及时把每只公、母兔的情况分别填写在记录卡中(表4、表5)。(2)种兔卡片:凡成年公、母兔均应有记载详细的种兔卡片,主要记录种兔耳号、系谱、生长发育、繁殖性能、生产性能和各种鉴定成绩等资料(表6~表11)。(3)种公兔配种繁殖记录:主要记录种公兔的初配年龄、体重、与配母兔及配种日期、配种效果等(表12)。(4)青年兔生长发育记录:主要记录出生日期、断奶体重、3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和体尺、成年体重和体尺等(表13)。

当然,在日常工作中,各场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再设计一些较详细的原始记录表,以便到时进行整理统计,并将结果转记在种兔卡上。(5)獭兔的育种措施:獭兔的育种工作涉及面广,所需时间也较长。因此,要迅速、有效地完成獭兔育种任务,必须有明确的育种方向,以及相应的育种措施。

①育种方向:獭兔育种,必须坚持“獭兔是专门的皮用兔种”这一基本原则。育种工作必须以獭兔的毛皮品质为中心,要求绒毛丰厚、平整;毛色纯正,色泽光亮;皮板强壮,质地坚韧。同时要求选育耐粗饲,生长快,体形大,产仔多的种兔。

②育种计划:培育新品种(品系),或是改良现有品种,都要有一个周密的育种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现有兔群的基本情况和基本条件,育种目标,具体的育种措施。

③育种记录和种兔档案:在獭兔的育种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好编号、体重、体尺和生产记录的记载工作。

体重主要包括初生重,窝重,断奶窝重,2月龄、3月龄、6月龄、周岁重,所有称重均应在早晨空腹进行。

体尺主要测量体长、胸围、腿臀围。

种兔档案是育种、繁殖和饲养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资料,主要是日常记录积累。常用的有种兔卡片、种兔配种繁殖记录和种兔生长发育记录等。

四、獭兔高效繁殖技术

繁殖是獭兔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不断增加数量和逐步提高质量,以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研究獭兔的繁殖技术,就应了解獭兔的繁殖特性、繁殖季节、繁殖生理特点、繁殖方法和提高繁殖率的各项措施。

(一)繁殖特性

獭兔与其他家畜相比较,具有繁殖力高、双子宫型、刺激性排卵、公兔夏季不育和母兔“假孕”等特性。

1.繁殖力高

獭兔繁殖力高,不仅表现在每窝产仔多,怀孕期短,而且表现在一年多胎,母兔产后不久即可配种受孕。另外,还表现在仔兔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早。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技术条件下,一只繁殖母兔每年可繁殖5~6胎,多达10~11胎,平均每胎产仔7只,最多可达14只,每年可获断奶仔兔40~50只,表现出较高的繁殖力。

2.双子宫型

獭兔属原始的双子宫型动物,两个宫颈共同开口于阴道。獭兔的阴道长达8~10厘米,但公兔的阴茎却很短,由于这种奇特的生殖器官构造,故獭兔有“异期受孕”的情况,即两次排卵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受孕,并在不同时期产仔;在人工授精时,输精管不宜插入过深,以免插入一侧子宫颈,而导致一侧子宫受孕,另一侧空怀,降低产仔数的现象。

3.刺激性排卵

獭兔与其他家畜不同,属于刺激性排卵动物,即在母兔卵巢内经常有许多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存在,在没有交配或其他性刺激的情况下一般不轻易排卵,必须经公兔交配或注射性激素后,才能出现排卵现象。生产实践证明,给母兔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也可促使排卵,但长期使用会使子宫壁增厚,影响繁殖。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强制交配的方法,使母兔妊娠受胎,正常产仔。

4.公兔夏季不育

根据獭兔的繁殖实践,大多数公兔具有“夏季不育”现象。当外界温度超过30℃时,公兔性欲减退,射精量减少;当外界温度高于35℃时性欲丧失,精子活力下降,浓度降低,死精子和畸形精子比例增高。据测定,公兔睾丸重量以7~8月份最轻,产生精子最少,性欲最差,有人将公兔夏季不易繁殖的现象称为“夏季不育”。

5.母兔“假孕”

有的母兔受性刺激后排卵未能受精,但由于黄体存在,孕酮分泌,也会出现类似妊娠母兔的“假孕”现象,如拒绝公兔交配,乳腺膨胀,衔草垫窝。造成假孕的外因可能是不育公兔或其他母兔的爬跨刺激,引起母兔的排卵未孕;其内在原因是排卵后黄体形成、孕酮分泌,经16~18天,黄体退化,孕酮分泌停止,假孕结束。

(二)繁殖季节

獭兔繁殖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配种繁殖,但因不同季节的温度、光照、营养状况不同,对母兔的受胎率和仔兔成活率均有一定的影响。

1.春季

气候温和,饲料丰富,母兔发情旺盛,配种受胎率高,产仔数多,是獭兔配种繁殖的最好季节。据实际观察,春季獭兔的性机能表现最旺盛,母兔的发情率可达85%~90%,受胎率高达80%~90%,平均每窝产仔数达7~8只,最高达14只。所以,一般獭兔场应尽力抓好春季配种繁殖工作。但南方各省春季多雨水,湿度较大,兔病多,死亡率高,尤其是仔兔,故一定要做好防湿、防病工作。

2.夏季

气候炎热,尤其是南方各省,高温多湿,獭兔食欲减退,体质瘦弱,性机能不强,配种受胎率低,产仔数少,北方比南方好些。据实际观察,夏季母兔的发情率仅为20%~40%,受胎率为40%~50%,平均每窝产仔数为3~5只,最少为1只。即使产仔,由于哺乳母兔天热减食,泌乳量少,仔兔瘦弱多病,成活率很低。但如母兔体质健壮,又有遮荫防暑条件,温度低于32℃的地区,仍可适当安排配种繁殖。

3.秋季

气候温和,饲料丰富,营养价值高,公母兔体质开始恢复,性欲渐趋旺盛,尤其是晚秋季节,母兔发情旺盛,配种受胎率高,产仔数多,是母兔配种繁殖的又一个好季节。9~11月份公兔性欲渐趋旺盛,精子活力增加,密度增大;母兔发情率为60%~70%,配种受胎率为70%~80%,平均每胎产仔5~7只。但初秋季公、母兔的体质刚刚开始恢复,晚秋又为换毛季节,营养消耗很大,对配种繁殖的影响较大,必须加强管理,调整日粮。同时,公兔因夏季休闲后可能出现暂时性不育,首次配种必须进行复配;人工授精时,首次采集的精液最好弃去不用。

4.冬季

气温较低,青绿饲料缺乏,营养水平下降,种兔体质瘦弱,配种受胎率较低,所产仔兔如无保温设备,极易冻死,成活率很低。据观察,冬季母兔的发情率为60%~70%,配种受胎率为50%~60%,平均每窝产仔数为6~7只。但是,冬季如有较多青绿饲料供应,又有良好的保温设备,仍可获得较好的繁殖效果。冬季配种繁殖的仔兔,体质较为健壮,毛绒茂密,抗病力较强;相反,冬季种兔如长期不配,则可能引起生殖机能障碍和性机能下降,影响春季的繁殖。

据观察,当外界温度高于35℃时,妊娠后期母兔死亡率很高,且青年母兔高于老年母兔,初产母兔高于经产母兔。所以,每年6月20日至8月1日停止配种繁殖40天。但是,一般兔场如能做到夏季防暑,冬季保暖,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种兔有健康的体质,仍可四季繁殖,获得较好的育成率。

(三)繁殖生理特点

獭兔的繁殖生理特点是:性成熟早,发情周期短,表现不明显。

1.性成熟与初配年龄

性成熟系指断奶后的幼兔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公兔睾丸能产生成熟精子,母兔卵巢能产生成熟的卵子。一般獭兔的性成熟时间为3.5~4月龄,但因品种、性别、营养、季节等因素的不同,性成熟早晚也略有不同。一般白色獭兔的性成熟时间略早于有色獭兔,母兔早于公兔,饲养条件优良、营养状况好的早于差的,早春出生的仔兔早于晚秋或冬季出生的仔兔。

公、母兔达到性成熟后,虽然已能配种繁殖,但因身体各部器官仍处于发育阶段,过早承担配种繁殖任务不仅影响公、母兔本身的生长发育,而且配种母兔受胎率低,产仔数少,仔兔初生体重小,母兔乳汁少,育成率很低。根据獭兔生长发育规律,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初配应掌握在5~6月龄,体重在3千克左右。

獭兔的利用年限一般为3~4年。如果体质健壮,使用合理,配种利用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年龄过大的种兔,性机能降低,繁殖力下降,所产仔兔品质不良,所以应及时淘汰更新,以免影响兔群品质。

2.性细胞发育与性行为

精子是由睾丸中的精原细胞经过分裂、增殖和发育等生理变化后形成的。睾丸生成精子的能力与睾丸重量呈正相关,獭兔睾丸重6~7克,一般每1克睾丸每周可产生精子5 000万个左右。据观察,成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