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商品投资(珍藏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4 18:54:00

点击下载

作者:(美)罗杰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热门商品投资(珍藏版)

热门商品投资(珍藏版)试读:

前言

商品投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太多所谓聪明的投资者认为自己的投资已经够多样化了,对他们来说,把钱投到股票、债券、房地产中就已经实现了投资多样化。或许对于某些老手而言,货币或木材也是可以考虑的选择。但是商品投资从来就很难进入投资者的视野。

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人们忽视了一个完整的资产类别——特别是与人们关于商品投资是有风险的、不稳定的、混杂的并且危险至极的所有误解相反,商品期货的投资回报其实非常可观。难道成功的投资者不就是找寻机会,买进价值被市场低估的东西,并长期持有吗?假如果真如此,商品投资无疑将使投资者们眼前一亮。我们只要稍微做些功课就能看清这一切,而且,既然可以赚钱,大家也肯定愿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让我来为大家讲个故事,讲述一个投资人从开始对商品投资(以及其他各类投资)一无所知,到最后做得很好的故事。

1964年,我凭着对未来的幻想,去华尔街的一家公司找了一份暑期工作。此前,我只知道华尔街在纽约市,是1929年股市大崩盘发生的地方;坦率地说,我甚至不知道股票与债券的区别——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的,那就是华尔街是个能挣到钱的地方。对于一个有幸就读于耶鲁大学、来自亚拉巴马州迪莫波利斯小镇的穷小子来说,我急于挣钱,以过上自己想过的自由生活。

尽管我对金融世界的博大精深几近无知,但凭着自己对当今的一些事件及其历史由来的浓厚兴趣,我还是有了一个新发现。那时,我断定智利革命将导致铜价上涨,而且华尔街真的有人愿意因此为我埋单。我有幸得到奖学金去牛津大学继续学业,在那里我学习政治、哲学和经济。我开始运用我在暑期工作期间所学到的东西,把奖学金拿去投资,直到需要给牛津大学巴里奥学院交学费的时候为止。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我进入美国陆军服役。我在部队小有名气,因为我将退役军官的钱投到了股市,并获得了可观的回报。退役后,我于1968年回到纽约,开始了高级职业融资生涯。那时,我口袋里只有600美元。

真是一个巧合,如大家后来所看到的,我到华尔街的时候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达20年的股票大牛市结束的当口。但在当时,谁会知道1968年是股票牛市的终结呢?当然,我也不知道。我当时忙着了解各种各样的市场走势曲线,没能去注意把握全局。我要学的还有很多。

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旦我学到投资的第一课——逢低吸纳之后,我就开始搜寻那些投资价值被低估的市场——各种各样的市场。不像我在华尔街的大多数同事,他们在股市上尝了数十载的甜头,如今遭受打击后有些回不过神,我总是放眼于身边的每一个机会。客观地说,没有多少股票值得你看第二眼。在熊市徘徊的20世纪70年代,我开始注意到商品投资界存在的诸多机遇。我不太记得自己是在何时开始认真地研究商品的,在我的书架上能看到,从1971年起我[1]就订购了《CRB商品年鉴》(CRB Commodity Yearbook),这个年鉴可是商品交易商的圣经。

我还依稀记得自己那时如何分析《CRB商品年鉴》上的各种原材料图表。看到曲线走势陡升的时候,我会分析那种商品的价格为什么会上涨得如此迅猛。我通过分析供应和

需求

来研究走势,紧盯着农作物的成熟迹象和金属矿藏的新发现等。我关注气象报告:寒冬意味着燃料油和天然气会有更高的价格,佛罗里达的暖冬意味着来年的橙汁会更便宜。我对历史和政治的浓厚兴趣总能让我放眼世界,关注各类事件对华尔街的影响。大家或许都知道,19世纪60年代,美国因内战减少了对英国棉花的供应,导致英国棉价飙升,不久,英国人在凡是能利用的土地上种植棉花。这些史实对我们理解百余年后全球范围内商品价格再次上涨的原因非常有用。

在原材料投资领域的自学是多年前的事情,我已记不起所有细节了。真正能清晰记得的,是我发现自己正处在属于本人的第一个牛市中,那是发生在属于商品市场上的牛市,随后10年我都骑在那头牛上。这样说可能颇有些自诩的味道,但你看,股票并不是唯一有着牛市和熊市的资产类别。

实际上,当年作为一家离岸对冲基金的经理之一,我负责分析国际间资本、原材料、货物及信息的流动。在商品投资上的早期教育对我成功地担任对冲基金经理起了重要作用,我因此能在1980年37岁时退休。而股市在那些年份可是一大灾难:道琼斯指数在1966年收于995.15点,在1982年跌到800点——16年后跌了整整20%。(我还没有把通货膨胀的因素计算在内,而这16年可是美国历史上通货膨胀最严重的16年。)事实上,美国人也纷纷把钱从共同基金里取了出来。1979年,《商业周刊》那著名的封面标题宣称:“股票市场已经灭亡!”

但我并不这么看。在1982年我就公开评论股市熊市结束,很可能又到了投资股票的好时机。公众以为我疯了。那是一个好征兆。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已将我大部分的钱投到了别人没有投资的市场。那时炒股的传统智慧是谨慎、谨慎、再谨慎——是另寻他路的时候了。道琼斯指数在1983年上涨到1 200点,涨幅超过了50%。专家们又开始警告:“你最好抛售。这太不合常理了,股票上涨得太快、太高了。”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历史上伟大的牛市之一,道琼斯指数在1999年最高达到11 000点。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期间涨幅超过了10倍。到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飙升至1980年的25倍。

好光景不会永远继续,市场从来如此。18年对于市场来说已经很长了——实际上,算是20世纪股票大牛市、商品大牛市的平均寿命吧。1998年,我开始注意到大多数股票正在下跌。那时,我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CNBC频道的一个周播节目上露面。我开始谈论商品投资,谈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将如何带动对原材料的需求。所有人看着我,以为我疯了——再次发疯。我还在《华尔街日报》和《巴伦周刊》上撰稿谈论商品投资。当编辑们给我来电话让我谈论些经济发展状况、市场走势的时候,我依然我行我素,谈论商品投资。

没有人听我的,毕竟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正值想象不到的高度。平素聪明勤劳的美国人,在个人电脑屏幕的底部滚动显示着股票价格信息;一些不那么聪明的美国人干脆辞掉了工作,靠即日交易养家糊口。1999年出版了3本号称股市专家写的书,分别是《道指36 000点》(Dow 36 000)、《道指40 000点》(Dow 40 000)、《道指 100 000点》(Dow 100 000)。同年,《商业周刊》有超过1/3的封面,外加5份百页增刊都是关于“互联网革命”的。2000年《财富》第24期“全美100家最适合工作的企业”介绍的是安然公司,那年安然公司的股价是90美元。《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上刊登的专业文章都否认有典型的股市投机泡沫。“这次不一样。”他们说。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经济已处在新时代。这不只是“新的经济”,这是“新经济”!成千上万的人涌入股市,共同基金的销售业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当时,一份盖洛普民意测验报告显示,60%的美国人通过各种途径卷入了股市。那个时候,无论你步入美国哪一家路边的酒吧或者高尔夫球场的酒吧间,所有的人都在收看CNBC频道!

他们说我疯了。无论何时,只要有人声称这一次投资会与以往不同,我就会攥紧我的钱逃跑。我唯一能断定的是:新经济之“新”,似乎在于新经济有华尔街捧出来的成堆的市值天价的公司,而那些公司却没有被要求创造利润。这等于公然无视一般常识,更不要说经济常识与历史常识了。公司所得从来不能只凭那些股票价格。阳光下没有新鲜事,在市场铺天盖地的歇斯底里中,失去的是钱,失去的是理智。每每我看到他人竞相把钱赌在那些热门股票上时,我就会想起伯纳德·巴鲁克,这位给好几任美国总统当过顾问的华尔街传奇人物。在股市疯狂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有一天巴鲁克在街上停下来等着擦鞋,给他擦鞋的家伙跟他聊起股票赚钱的秘诀。擦完鞋后,巴鲁克一回到办公室就把所有的股票抛售一空。

我在1998年面临我的“伯纳德·巴鲁克”抉择。当时大多数人被科技板块奇迹般的持续上扬惊呆了,例如思科(Cisco)、北电(Nortel)和JDS Uniphase股价持续上涨,而微软股价则从未跌过。其实,我注意到大多数股票正在下跌。我不再注重股市,而把注意力转回到我的《CRB商品年鉴》和其他资料中,了解商品市场在交易些什么,包括农产品、能源、金属、牲畜市场上的交易,以及交易活跃的其他有价值的东西。事实表明,这些东西的市值被难以置信地低估了。实际上,一旦你把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进来,你就会发现,商品的价格正处在大萧条以来从未有过的低点。可是,在我全力转向商品投资之后不久,美林证券——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纪公司却宣布即将退出商品投资领域。20世纪70年代,美林从商品投资交易中获得了巨额利润,而现在这项收入只占该公司收入的很小份额。

我不禁喜形于色。的确,如果每个人,包括美林证券那些聪明人,都认为没有哪个美国投资者会想要买入商品的话,那么这正该是开始买入商品的时候——不用说,肯定廉价。更多的证实来自一些搞商品交易的人,他们有的读过我的文章,有的收看过我在电视上关于商品的讨论,这些人开始打来电话邀请我加入他们的商品交易,但我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我从职业的交易行当退休已近20年了。除此之外,我正在进行为期3年的驾车环球旅行,我要在旅程中迎接千禧年。在我驾车穿越非洲大陆、西伯利亚和中国时,要我时刻关注涨涨跌跌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市场,这是不可能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想错过只有少数人注意到了的一个新牛市的第一阶段,所以我决定创建一个商品指数基金。多年来的研究表明,最有效、最有利可图的投资途径是“指数基金”,因为它们与主要的指数联系在一起,诸如标准普尔500指数、罗素2 000或1 000指数。无论如何,这些基金都是以一揽子股票为基础来保证达到市场平均水平的,所以要达到市场平均收益水平,你只要购买一只基金就可以了。你投资指数基金,指数基金购买世界500强的股票以构成标准普尔指数,或者购买2 000只小盘股股票或者1 000只成长股股票构成罗素指数,就是这么回事儿。你的投资是不用你操心的。没有一笔笔的股票交易手续费,没有大笔的管理佣金,也不需要你去决策。你的成功依赖于市场平均水平,这比依赖一个天才投资经理要好。标准普尔指数上涨或下跌,你的资金也随之涨跌。有充分的证据显示,这样的平均水平要胜过大多数基金的水平。

确信商品价格将全面上涨,不用再为对商品的投资操心,这正是我要寻找的。我知道4只这样的商品指数,于是开始着手去购买一只[2]我可能获得授权的指数。当时最有名的是CRB期货指数,经营这个指数的人就是出版《CRB商品年鉴》的人——《CRB商品年鉴》可是我认识商品的初级读本。在调查CRB指数的过程中,我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指数的17个组成项目被赋予了相同的权重,这意味着原油与橙汁在基金中占有相同的百分比。我不知道对你是不是这样,但对我来说,汽油所起的作用要远比橙汁重要。

一位在《华尔街日报》工作的大学老友拉着我聊道琼斯指数,我改变了话题。“我想获得你的商品指数的授权。”我说。他看着我,好像我在发傻:“我们没有什么商品指数。”当我告知他其实这样一个东西每天都罗列在他报纸的版面上时,他惊呆了——这给了我更多证据,证明投资者对商品投资的漠视,因为就连美国国内领军的商业报纸的编辑都不关心这些。我随即发现道琼斯商品指数至少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没有修订过。我去拜访了一位在路透社这家国际新闻机构工作的老朋友,路透的指数也搞了很多年,但他也同样不清楚他公司有这种东西。我随即又发现路透商品指数从20世纪30年代以[3]来就没有修订过。

我的下一站是高盛投资公司,该公司1992年建立了自己的商品指数,并一直在推广。我很快便发现了高盛商品指数(GSCI)的主要缺陷——基金65%的权重都分配给了碳氢化合物类商品。虽然石油和其他能源相关产品对世界很重要,但我不认为它们在任何指数中都应当得到近2/3的权重。如果碳氢化合物真的那么重要,你最好赶快买入石油和天然气期货。高盛商品指数是根据价格增长来分配指数的,这意味着指数每过几年就会变得面目全非。在我看来,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指数。

我从《商业日报》有关商品的指数中挑出信息,这些商品指数已经有些年头了,其中包括混杂有皮革和油脂等平常商品的指数。是的,我们都穿皮鞋,我们每年都吹一次生日蜡烛,但如今无论是皮革还是油脂都不在交易所交易,所以给这类物料的标价是有问题的。而大米在交易所交易。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每天吃米饭,但却还没有哪只现存的指数里包含这种商品。其实,所有的指数都太以美国为中心了。

我断定我要找的那种均衡的、稳定的国际商品指数并不存在,这进一步证明没有人关心商品投资。如此明显地漠视商品这种即将腾飞的资产类别,这让我想起20世纪80年代早期许多人抱有的股票市场已经死去的心态,而当时正是道琼斯指数就要从800点上升到11 000点的前夜。我意识到,如果我要去投资商品,我必须建立自己的指数和基金。于是我就这么去做了。1998年8月1日,基于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RICI)的罗杰斯原材料指数基金开张了,该指数以帮助全球经济运转的一揽子36种商品为基础,对这些原材料价格走势进行有效度量,这些度量并不局限在美国,而是围绕全世界。指数中商品选择及权重分配每年评审一次,次年的权重在每年的12月份分配。迄今为止,这个指数的变化是最小的。(参看附录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组成列表。)

1999年1月1日,我开始环球旅行,历时3年,行程24万多公里,驾车穿越了116个国家。在2000年1月1日的千禧年钟声中,我跟我的旅伴——佩奇·派克喜结良缘。很多人问我,当我在遥远的西伯利亚、中国和非洲旅行时,我是如何理财的。当我告诉他们,我有些钱投到了商品指数基金上时,他们吃惊地望着我,一些人还为我的健康和神志担忧。我谈论商品期货美好未来的话音未落,商品市场就跌了。实际上,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到1998年年底就跌了11.14%,不过我还算满意。我作过研究,从而让我确信股票牛市已经结束。1991年,60%的美国股票下跌,1999年又是1991年的翻版。商品牛市正在到来。(现在来看,我的指数走跌时,正是商品市场探底的那几周。)

当佩奇和我结束环球旅行时,美国刚经历“9·11”恐怖袭击事件,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上涨了80%。(到2004年10月,该指数上涨了190%。)就在我们旅行的时候,互联网泡沫破灭了。人们谈论我很“走运”,躲过了所有的损失,我报之一笑。岁月让我懂得,你任何时候远离群体,群体都会责备你,甚至会斥责你,会说你“太不理性”。不过对一个投资者来说这是件好事:几乎每一次我不随大溜,都能赚很多钱。从某种行为中迷失是发现新行为的途径。我到处宣扬商品投资和中国,每个人都说我疯了。但如果你违反大众的思路却能赚钱,那就不再是疯狂,那只会让你“走运”。

让我们回顾一下早些年,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天然气和石油的低价已经持续了有些日子。我记得那时我跟一个对冲基金经理共事,他毕业于哈佛商学院,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出色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我跟他解释说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正在萎缩,天然气管道几乎没有储备,而油气价格却非常便宜,他应该买入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股票,买入那些只要他能找到的与此相关的股票。但他对我的建议不屑一顾——尽管价格已经开始上涨。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油价飙升。阿拉伯国家因美国支持以色列而联合抵制美国。油价涨得更高。我碰见了那个曾共事的对冲基金经理朋友。“你真的很走运。”他说。我惊呆了。在战争爆发和联合抵制之前,我不是已经解释过油气价格会因为供应下降和管道稀缺而上涨吗?我提醒他,石油输出国组织在1960年就成立了,其目的就是要努力提高油价。随后1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部长们每年开会,一本正经地抬高油价。但是市场可不管他们,油价依然很低。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供需平衡又回头眷顾石油,油价回升,这其实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行为无关。高油价并不受阿以局势的左右,可以作为证明的一点是,不到4个月,阿拉伯国家就放弃了联合抵制行动。沙特人并不需要依靠政治手段从创纪录的高油价中赚大钱——在战争和联合抵制结束后好些年,油价依然居高不下(更让人吃惊的是,高油价甚至持续到供应超过需求的1978年之后)。

我的经验是:把该做的功课做完,一旦意识到供应和需求极不正常,就采取行动,肯定会非常走运。

朋友们,眼下正值这种大好时机!注释[1]CRB,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美国商品研究局。《CRB商品年鉴》是该局的出版物。——译者注[2]现在正式的称谓是“路透/CRB期货价格指数”。[3]1999年,道琼斯公司与美国国际集团(AIG)联合创建了一只修订过的指数——“道琼斯/AIG商品指数”,我发现也存在着大问题。现在,路透社已经与美国商品研究局强强联手,推出了“路透/CRB期货价格指数”。

第一章 下一个新事物——商品

在我看来,如果你不了解股票、债券或货币,你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而即便你只投资股票和债券,你也一定要了解商品。商品投资应归入每一个真正的多样化投资组合。以往的表现已经证明,商品投资不是“冒风险的营生”。其实,我认为投资商品将是随后10来年一个巨大的机遇。个新的牛市正在到来,这个新牛市属于商品——原材料、自然资源、硬资产和实物——那些不仅仅是你生活中而且是世一界上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每当你走进超市或者购物中心,你会被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所包围。当你钻进轿车或卡车,你会被另一些来自各地的商品所包围。如果没有商品期货市场制定和调节价格,我们生活中需要的所有东西就会匮乏并且价格昂贵。这些必需品包括石油、天然气、小麦、玉米、棉花、大豆、铝、铜、银、黄金、牛、猪、猪腩、糖、咖啡、可可、大米、羊毛、橡胶、木材,以及其他列在交易商们的圣经——《CRB商品年鉴》上的约80种东西。

商品太普及了。在我看来,如果你不了解股票、债券或货币,你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而即便你只投资股票和债券,你也一定要了解商品。商品投资应归入每一个真正的多样化投资组合。投资商品能成为应对股票熊市、通货膨胀,甚至较大范围的经济低迷的一种保障。以往的表现已经证明,商品投资不是“冒风险的营生”。其实,我认为投资商品将是随后10来年一个巨大的机遇。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商品交易是一片神秘之地。那些有才智的、消息灵通的人,能背诵高市值股票和低市值股票的市盈率,他们研究股价下跌的高科技公司、生物科技公司、半导体公司和小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他们关注债券价格和收益胜过关注棒球个人成绩表,他们兴许会看一看美元对欧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比价,但他们对商品投资一无所知,还自以为是“精明的投资者”。即使说他们知道些什么,也只是停留在二手或三手信息的层面,并且通常是错的信息,那些信息时常掺和着一些警示人的流言飞语,类似“某人的大舅子炒大豆期货赔了个精光”等等。就像那些从没有去过外国的美国人,因为不了解当地的语言和习俗总担心出丑或受骗一样,那些羞于投资商品的投资人,正错过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机遇。

你不能无视一个完整的市场板块,除非你真的想被尊为“精明的投资者”。如果你的某个朋友在过去的20世纪90年代在股市上大量投资而没有买过一只科技股,忽视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微软、思科、亚马逊、eBay甚至IBM,你一定会认为这种行为很不可思议。

那些公司及其股票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表现是如此出色,以至于原材料在这20年处于大熊市:便宜的商品价格,消除了那些依赖自然资源做生意的公司在成本和利润率上的压力。那些指出商品熊市将于20世纪90年代晚期结束的投资人,也认识到了股票牛市即将结束。当CNBC频道那些台柱子们仍在那里高兴得咯咯傻笑,仍建议买入更多互联网公司股票的时候,聪明的投资者正在退出股市转向商品投资。他们能看到交易成本很快会开始吃掉利润,股票价格将很快下跌。

实际上,自然资源商品的交易并非什么业余联赛,而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非金融市场。每天在纽约、芝加哥、堪萨斯、伦敦、巴黎和东京交易最活跃的35种商品,年产值达2.2万亿美元。这些商品交易所的交易额是美国所有股票交易所普通股交易额的数倍。(商品交易所内的商品交易额是外面商品交易额的很多倍。)无论如何,这个市场里面有很多赚钱机会。我知道报纸的商业板块、金融杂志和CNBC频道都把大多数时间和空间给了股票。照媒体和其他股市“专家”的腔调,股票牛市就躲在华尔街的下一个拐角。成千上万在1998~2001年股市里听信了专家关于“新经济”的建议而受到沉重打击的投资者仍在那里试图保本,而聪明的投资者则找寻机会逢低吸纳,密切关注即将发生的可能给投资带来更多价值的动态变化。

今天的商品投资对这两类人都再合适不过了。商品熊市在1998年结束,当时价格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如果把通货膨胀的因素计算在内,相当于大萧条时的价格水平)。1998年,美国最大的经纪公司美林证券决定退出商品投资业,我则利用熊市的结束着手创建了一个商品指数基金。

我确信商品市场的价值和力量将在数年中陆续显现——我们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长期的商品大牛市之中。在20世纪可以看到3个商品大牛市(1906~1923年、1933~1953年、1968~1982年),平均每个牛市持续了17年多一点儿。新千年从商品市场的另一次繁荣开始,在我看来,这个牛市开始于1999年初。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解释为什么我会这么认为,进而展示如何从中赚钱。如果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你就会在各种资产领域成为一个更好的投资者。

商品并不神秘。世界上有什么能比初级物料更简单易懂的呢?玉米就是玉米,铅就是铅,而黄金也只是那种其价格依赖于这种物料有多少、人们对于拥有它有多急迫的东西。去推测金价长期走向的魔力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在金属、碳氢化合物、牲畜、谷物还是其他农产品市场,这些交替出现的大熊市与大牛市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们是历史的主角,是供应和需求基本经济原则的产物:当供应和库存充足时,价格就会下降;一旦供应变得枯竭并且需求增长,价格就会上升。就我而言,不需要任何天赋去理解这种动态,这正是这个世界运作的方式。那些看到供需平衡紊乱并且愿意投资进来的投资者,将获得成倍的回报。

我们现在正处于这样的时代,一个新的牛市正在到来——那是属于商品的牛市。当这个牛市到来,就是你把更多的钱投到商品上的时候。你可曾看到另一个我未察觉的、可能的投资选择?• 股票。从历史水平看,目前大多数股票股价过高,纳斯达克的市盈率被推上了天。实际上,从每一个方面来看——市盈率、股价与账面价值比率、股息收益率——与过去的市场相比,所有公司股票都极其昂贵。你真的认为股价在如此高的价位上还能继续上涨吗?• 债券。利率已经降到了数十年以来的最低点,因此债券市场不会使你致富——尤其是在利率将会逐步走高的情况下。长期政府债券的收益低得可怜,而高收入公司债券又很贵。如果你的金融咨询师建议你买“政府赞助的”抵押代理机构,如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俗称房利美)或者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俗称房地美)发行的债券,你就把电话挂了。白宫、国会、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以及联邦监管机构都在急切搜刮这两个机构的利润。持有7.3万亿美元家庭抵押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丑闻不断。(注意:“政府赞助的”并不意味着“政府担保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中任一家倒掉,山姆大叔都没有义务帮你讨回钱。)• 房地产。在你愿意居住的那些地方,住房作为投资已经太贵了。(你已经错过了很多地方房地产繁荣的时代,如在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房价增长率已经远超过其历史平均增长率的地方。)过去8年多来,美国房价上涨速度超过了通货膨胀增长速度,房屋净值可能被夸大了20%~30%。在纽约和南加州,房价在过去5年已经翻番。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投机泡沫像是在东西海岸间飘来飘去,其破灭(是泡沫总会破灭)将会给成千上万已经用房屋净值抵押贷款的美国人带来剧痛。美国人的房屋净值抵押贷款在2003年已达7 500亿。泡沫破灭带来的财富损失可能在2万亿到3万亿美元之间,这个引爆经济低迷的火花让人想起互联网公司股票泡沫破灭后的结果。即便房地产市场还能撑下去,对于想要赚钱的投资者来说价格也太高了。• 货币。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有超过8万亿美元的国际债务,而且每隔21个月增加1万亿美元。过去20年,美国从国际金融市场大量举债,为巨大的贸易逆差筹措资金——现在贸易逆差每年约6 000亿美元(约合GDP的6%,比过去都高)。仅在2003年,美国为这些债务支付的利息就高达3 300亿美元。美国现在是靠他人的钱生活。白宫与美联储拼着花钱,比它们印钱还快,美元比以往更加动荡。关注着美国资产负债表的外国投资者发现,美国的财政状况正向那些香蕉共和国看齐,于是纷纷撤出。(2003年6月~2004年6月这12个月期间,在美国的净外资投资是负的1 550亿美元。)在过去的贸易逆差期间,是外资投资保障着美国的生活水准;现在美国债券的外国买主——主要是亚洲银行,包括中国人——正注意保持对本国货币的控制。要是那些债主决定不再供养美国人挥霍,美元将会更疲软,利息会上升,如此一来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外国人已经开始抛售美元了。你将何去何从呢?瑞士法郎和日元比美元坚挺,但那些政府也在玩货币垄断,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以使其产品更具竞争力。如果你在2001年年底已经把美元换成欧元,那时1欧元值89美分,而在2004年10月,1欧元涨到1.25美元,你已经有相当不错的40%的收益。但是欧元也是有长期缺陷的货币。如果任何人确信有不存在任何缺陷的货币,一定要让我知道。

多年来,商品其实已经胜过了股票、债券和房地产。我于1998年8月1日创立的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6年来上涨了190%,而在同期,雷曼长期国债指数只上涨了56%,主要股票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下降了0.542%。5年后的2004年年底,把大部分资产置于管理之下的两只股票共同基金——先锋500指数基金和富达麦哲伦基金,都是负增长。

你的股票如何能与这些商品投资的收获相较量呢?当然,你可能是比大多数人更胜一筹的天才选股人,但即使你是一个绝对的奇才,只要你对真正的多样化投资有兴趣,你就应该把赚来的一些钱投到商品上,或者投到生产商品的公司和国家。

当你沉浸在价格起起落落的大豆、糖、棉花、原油甚至黄金的前景之中时,我不信你会不觉得“有趣”。当然,我经常饶有兴致地低价买进很棒的公司的股票并长期持有;而只有找到下一个通用电气、微软或者安进公司(Amgen)才能显示才智,也才是有利可图的风险投资。但是让我确切地告诉你,糖价在1966~1974年间,从1.4美分每磅涨到了66美分每磅,那些持有低价糖的人就这么开心地看着糖价上涨超过45倍。回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石油从3美元一桶涨到34美元一桶只用了6年,兄弟,那不正是你向往的吗?那些在1998年投资商品的人,6年来已有190%的收益。

我不晓得你感觉如何,反正我是很开心。

向商品敞开心扉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打电话给他在纽约一家大投资公司的经纪人,商量将他的投资组合适度转移一部分到商品投资上。“你是明白投资商品有多冒险的,对吧?”经纪人说。我朋友回答说他明白投资任何东西都有风险。那个经纪人以为他不明白,接着讲了一个有关她同事的故事,那是一个曾跟她在同一楼层办公的高层经理。“他大量投资商品。”她说,并随后提供了一些劝导的免费建议。在一阵意味深长的沉默后,她耳语道:“他已经辞职了。”当我朋友坚持要考察商品投资时,她坦言帮不上忙;她从没有费工夫去拿一个商品交易的资格证书,主要是因为从没有一个好的理由要她这样做。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股票大牛市,其持续的时间要比许多在职的理财经理和咨询师的从业生涯都长,更不必说那些以此为生的记者们了,因此,大多数投资者及其顾问还不能坦然面对商品投资。在上次商品投资高峰出现的时候,这些人大多还在念大学或者初中,有的人甚至还只是个婴儿。

大多数投资者能接受一些反向思考。在历史的某些时点上,股票(或债券)也曾经不被认为是最好的投资。例如,如果我在1982年建议你投钱到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你会认为我有精神病。股票已经靠边站10多年了,但商品正当道:糖在1969~1974年期间上涨了1 290%;玉米上涨了295%;石油在20世纪70年代上涨了15倍,达到40美元一桶;金银在10年间上涨超过了20倍;其他许多商品的价格都飙升。到1979年,著名的《商业周刊》曾宣称:“股票市场已经灭亡!” 1982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低于800点——从1966年第一次收于接近1 000点的995.15点下降了接近20%。(直到1972年11月,道琼斯指数没有正式上过1 000点。)每个人都知道,作为一类资产,公司股票算是玩完了。他们不知道的是,一个将持续近20年的股票大牛市已经开始起步了。

今天又轮到了商品。我如何能确定商品价格将持续上涨12~15年呢?我不能确定任何事情。“确定无疑”这个词对任何理性的、负责任的投资者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只有政治空想家、狂热的宗教教徒和疯子才认为他们有全部答案。幸亏,想致富所要做的只是注意市场上哪里有机会,密切关注可能影响它们的主要变化,然后理性地、负责任地采取行动。这也就意味着要认真地考虑其他比房地产、股票和债券更好的市场,因为这三个市场没有哪一个可能在随后10年有明显的增值。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你要认真地接受商品市场。

当然,如果我能声称我得出这个结论是归于我自己不一般的天赋的话,那也很让人高兴。但是每一次商品牛市的来临都归于最基本的经济原则:供应和需求。

为什么现在轮到商品

十分简单,当前世界范围内商品供需紊乱——这是典型的接近长期牛市的信号。

20世纪50年代,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总是驾车从我们居住的亚拉巴马州去俄克拉何马州看望我的外祖父母。我仍能记得在沿途的旷野中吃惊地看到火焰。似乎没有人关心这些。数十年后,当我已经成为一名在华尔街到处寻找投资机会的年轻人时,我了解到儿时俄克拉何马州沿途那些火焰的成因——那里有油田。最高法院在1956年赋予政府监管天然气价格的权力,而华盛顿把天然气价格压得如此之低,以至于那些俄克拉何马的生产商把它“点燃”——在开采石油的时候烧掉这些天然气要比制成产品出售更划算。政府对任何要找新的油气资源的人都没有财务上的激励。其实,油气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十分充足(而且便宜),但钻井公司纷纷破产倒闭,勘探逐渐减少。

大多数其他商品也是一样——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它们的价格开始上涨。为什么?时间把过剩的库存变成了空空的库房。不管曾经有多少商品,如果不能维持供应,库存总会下降,导致价格上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驾驶更大的轿车;寒冷的冬天仍然需要取暖燃油;在那些炎热潮湿得曾令人气馁的地区,空调让更多人百事兴旺。随后,所有那些天然气和石油库存开始消失——没有东西能替代,因为多年来没有人能在碳氢化合物生意上挣钱。很快,投资人争先恐后努力利用逐步上涨的价格。

在1966~1982年期间,股市没有前途,有着两位数利率的债券市场崩溃。与此同时,商品市场十分繁荣,但是高价格很快发挥了正常效用——鼓励新的供应,同时削弱需求。公司开始钻探石油,启用新矿,种植玉米和大豆。黄金从1980年的每盎司850美元急降到1982年的每盎司300美元;糖也一样,从1974年接近每磅66美分的价格回落到1985年的每磅2.5美分;同时石油暴跌到1986年的不到10美元一桶。

随后,历史开始了又一次轮回。伴随商品供应充足、价格低廉,找寻价值机会的投资者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回到了股市。有一点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投资者从不追逐熊市。到20世纪90年代,被互联网泡沫迷惑的美国投资者忙着搜罗他们的每一分钱,注入那些股价已经卖到50多倍于其收益的“成长型”公司股票。单单在1999年,风险资本家就投资了420亿美元到股市——超过前三年投资的总和;首次公开上市发行的股票达到680亿美元,比以往历史纪录高出40%。我能向你保证,没有一只新股的发行是为了一家新的甘蔗种植园、铅矿或者近海钻探平台。同时,金属矿、油气田产量正在衰竭。

对我来说,这一切似曾相识。20年过量供应最终引发商品牛市的低价格——就像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的那一幕。商品又一次充足而便宜。1997年和1998年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导致这些地区商品存货以跳楼价最后清仓——世界各地的商品价格都跌到了最低。在这供应萎缩的几十年,商品需求持续增长。亚洲繁荣起来,西方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也在增长。美国人又一次开始肆无忌惮地高消费。多年廉价的石油让司机们再次挥霍汽油,每个人都像是在驾驶运动型多功能车(那种曾只有电影明星们使用的车),在20年来燃料经济平均最低水平上驾车飞奔;感谢住房抵押率创下新低,那些新建的制式豪宅在全美各地繁荣起来,需要大量取暖制冷的能源。大轿车和豪宅消耗了大量木材、钢铁、铝、白金、钯金和用于汽车电池的铅的供应。欧洲人也在经历住房迅速增长,也在驾驶比以往更多、更大的轿车,包括运动型多功能车。天然气,这种比石油和煤炭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已经成为北美电厂首选的燃料。在亚洲,伴随普遍的经济恢复,对能源和工业金属类商品的需求进一步增长。韩国成为领先的商品进口国之一。日本由于金属废料短缺,精炼铜进口纪录正被刷新。

还有中国,这条注定的经济巨龙正龙吸鲸吞各种商品。我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参观过中国,当我1999年再次到那里时,中国所发生的变化让我感到惊讶。在我上一本书《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里面有张我们在上海拍的照片,可以完美地概括中国的经济增长:一个年轻姑娘,衣着时尚,精心雕琢的发型还作了挑染,骑在低座小摩托上打手机。

在驾车穿越中国时,我们看见那里的男男女女起早贪黑地工作,太阳下山后,他们还在水银灯下改建公路——在我看来,那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公路了。上海很快会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最令人激动、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截至2004年,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已经在上海开了一家新的旗舰店,普拉达(Prada)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在中国的专卖店至少有9家,而意大利品牌埃麦尼吉尔·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从1991年登陆中国以来已经开了29家专卖店。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在2003年和2004年增长超过9%。中国的工厂和建设者们正在成功制造和兴建每一样东西,从电视机、电脑、轿车到购物中心和城镇住房。中国现在是全球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很快会成为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中国还是世界第一的铜和钢铁消费国。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报告,中国在2003年消费了全球钢铁供应的1/3,超过美国与日本之和。不久前,中国还是主要的商品出口国,现在有一半的铜、3/5的铁矿石以及1/3的石油要靠进口。

13亿多人要吃要喝,中国面对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食品需求。中国人现在比以往要吃更多肉,可是他们人均肉食消费水平仍比欧洲和美国要低。那些用于供中国人食用的牛羊鸡本身也需要更多谷物来喂养。另外,中国现在正从遥远的巴西和澳大利亚进口大豆。糖果和其他甜品是串门的时尚礼品,这也促进了中国的食糖进口。

所有需求来得正是时候,事实上中国需要的每一种原材料几乎都短缺。中国邻国也提供不了什么。韩国和日本本国的初级商品也很少,现在正与中国为原材料而竞争。实际上,大多数亚洲国家在过去25年的发展引人注目,对各种原材料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印度经济15年来也达到了最快的增长,在2003年3月和2004年3月之间增长超过8%——这可能使之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上经济增长第二快的国家,也会使其对商品的需求增加。尽管俄罗斯可能蕴藏有巨大的石油和矿藏,但这个国家私人掠夺者和黑手党资本家盘剥国家资产,削弱了全世界的商品供应,进一步使商品价格上涨。

很有意思的是,美国投资者过于分心到本国经济繁荣和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而没有投任何钱去提升原材料、农产品和其他硬资产的生产能力。如此一来,当前商品牛市的种子就已散布到了整个世界——恰巧在供应衰竭、对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投资实际上不存在的时候,激发了对商品的需求。由于这种供需不平衡,价格只能朝一个方向去,那就是上涨。

(再次)在空虚中奔跑

“我们只得忍受那些我们必须要用的商品的价格。”戴维·威尔逊是爱达荷州一家建造豪宅的建筑公司的总裁,他在2004年4月哀叹木材的高价格:“我们不得不支付他们要收的各项费用。”

欢迎来到商品牛市,戴维。事实上,世界各国任何商品用户都会有相同的抱怨。他们需要物料,同时又想要商品停留在昨天的低价,但是,市场没有为你准备任何还会便宜的东西。让我们扫视一下当前几个主要领域的生产能力。• 石油。世界上已经有35年没有找到大油田了。一些最大的油田——那些被称为“巨型油田”或者“大象油田”、储量达数十亿桶的油田——被发现已有50~70年了。美国的产量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顶点,并自那时起开始萎缩,其中也包括阿拉斯加的巨型北坡储层。北海产量在1999年达到顶点。一些地球物理学家和石油分析师断定,当今世界冠军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的油田产量在几年后就会萎缩,或者可能已经达到顶点。无论怎样,那些剩下的石油,其勘探及销售的成本很可能要昂贵得多。美国从1976年后就没有新建炼油厂了——1982年以来,美国炼油厂数量减少超过一半(从321家减少到149家)。1981年年底,美国仍在钻探石油和天然气的钻探平台有4 530座;到了2004年,据产业数字统计,总共只有1 201座了。实际上,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大多数国家究竟有多少石油,因为那些国家从不允许对此进行独立审计。石油输出国组织依据各成员国的石油储量来确定配额,这样就为各国夸大数字提供了激励。扫视一下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名单——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告诉我你相信哪个国家没有夸大其储量数字。美国官方和石油公司经理们把石油储量丰富的俄罗斯视为救星,但是俄罗斯石油技术正在倒退。尽管俄罗斯正大量开采石油,但它的管道运输能力还不足以把其中一半多的石油运到市场。同时,狡猾的私人掠夺者正尽其所能,快速盘剥国家的石油资产,换成钱存进他们在瑞士银行的账户。俄罗斯政府开始再次干预石油商务,不大可能让油价回落。我也会关注委内瑞拉的政局是否稳定,该国是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国;我还会关注拥有巨大近海石油沉积的尼日利亚。除非有人很快发现一些更大而且容易开采的油田,否则世界将面临石油产量的衰竭。• 天然气。北美的天然气产量已经不能与需求并驾齐驱了,供应要想在未来10年左右追上需求,可能性极小。联邦官员和业内的经理们已经公开对天然气长期短缺发出过警告。跟世界各国的油田一样,有名的天然气储层已经上了年纪,生产商已经摘掉了最容易摘到的果实。新的储层已经探明,但是跟新石油一样,那些天然气埋在更深的地下,开采成本更高。美元资本投资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用于寻找新的供应。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北坡地区天然气田仍然缺乏必要的管道基础设施,来加速把天然气输送到市场。环保规制也让钻探新的气井更费力,甚至要获得钻探许可都难,地方约束有时限制一年只能钻探三个半月。在需求和价格增长的2003年,增加天然气产量的必要措施也在逐步落实。2003年,钻探平台实际上增加了1/3——当然它们要在2004年才能增加天然气产量。美国政府鼓励在东海岸、西海岸和墨西哥湾建设新的天然气终端,以便能把大量进口天然气处理成液化天然气。能源公司按计划率先建起了约25个液化气终端,但是它们遭到来自环保和安全方面的强烈反对(液化天然气若从运输槽罐车或贮藏终端泄漏会爆炸)。有7项工程因此被取消。如果其他任何人想接着完成,那将是数年后的事情,这使天然气供应继续减少。有个明确的天然气供应不足的信号:泰德·特纳(Ted Turner),这位在他的美国在线(AOL)股票上受到沉重打击的大亨,已经获准在新墨西哥州他的近23.8万公顷农场上建钻探平台,开采天然气储层。• 金属。事实上,全世界有20年没有开挖新的矿井了。虽然铜、银、铁矿石、铝、钯金和铅的需求都在增长,但新的矿井在哪里?更不用说探寻新的矿床了。小的矿业和金属勘探公司一直埋怨说,风险投资家们多年以来忽略了他们。2004年,我碰到一群加拿大矿业经理,尽管他们的市场正在迅速增长,但他们却不得不承认在近期之内实际上将没有新矿投入采掘。其实,他们邀请我来解释为什么我认为牛市正在到来,也是为了推动追加投入的决策。其他人已经得到了我所发出的信息。但即使更多新的金属矿出现,哪里有新的冶炼厂来冶炼金属呢?2004年,单单铝的年冶炼能力就降至1961年以来的一半。据2004年5月8日《华尔街日报》报道,因为高能源成本,西北太平洋公司在过去几年有10家冶炼厂停产或倒闭。美铝公司,这家世界最大的铝业公司,宣布计划在特立尼达岛建一座10亿美元的冶炼厂,在冰岛破土动工再建另一座——第一座是在20年前建的。然而,与此同时,预期供应在随后几年还是会缩小。美国最后一座铅冶炼厂是在1969年建的。据报道,过去几年搞的矿藏勘探,实际有一半多都是在找黄金。• 糖。近来,你可听说过有谁开了一座甘蔗或甜菜种植园?供应正在减少,据估计,世界糖市场在2004~2005产季产量预期下降340万吨——需求将超过供应,10年来这是第一次。糖还成为一种能源商品,用来制成乙醇,一种清洁的酒精,纯乙醇可以为配备特殊引擎的汽车提供动力,也可以与汽油混合制成“汽油醇”。世界上超过60%的酒精是用糖制成的。巴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产糖国和糖出口国,已经把一半的糖作物用于提供国内汽车动力。到2005年,在巴西新制造的大众、通用和菲亚特汽车有60%将成为“柔性燃料”汽车,能用汽油醇做动力——随着石油和汽油价格的上涨,这个比例还会增加。日本也承诺使用更多更清洁的酒精燃料,并把它作为新的排放标准介绍推广,以配合《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的最后期限。巴西产业组织已经在中国促销酒精。(酒精在美国的使用也在增长,不过大多数用玉米制成。)更多糖用于汽车燃料意味着糖出口会更少,糖价会更高。

供应减少,需求增长,渠道里没有存货。对于商品投资者来说,快乐的时光已经万事俱备。供应链上的瓶颈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世界各国没有足够的船只运送现有的商品到其目的地,那些还在营运的船只会耗光更多更贵的燃料。

尽管准确预报价格不是我的专长(其实也不是我的策略),但我的确知道1999年中期的商品价格,把通货膨胀的因素计算在内,这个价格比大萧条以来任何时候都低。所以即使位于今天的高价,当我们算上通货膨胀因素,大多数商品的价格仍有充足的上涨空间。(原油在20世纪70年代创下的历史纪录,折合成今天的价格也有90美元一桶。)历史告诉我们,在每一个牛市,几乎每一样东西的价格都会冲上历史新高。我还没有算上战争和恐怖主义的因素——即使没有这恐怖的二重唱,商品牛市也会保持繁荣。而从历史看,战争和政治混乱对任何东西都没有好处,除了推动商品价格涨得更高。

价格很可能在随后几年上涨,这个理由足够让大家投资商品——不过还有另一个因素让商品的前景更加令人鼓舞。

当股市走低,商品价格就会走高

从历史看,股票与商品的价格走向呈负相关。在任何一张股票和商品牛市的图表上,二者都呈现出相互平行,但方向迥异的走向。商品在1906~1923年红火,那时股票没有前途;到了20世纪“喧嚣的20年代”,情况则刚好相反。我们中有很多人还记得20世纪70年代火热的商品和冷清的股票;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期间,势态恰恰又反了过来;而现在又轮到市场眷顾商品了。研究已经证实了股票与商品之间的负相关。例如,由巴里·班尼斯特(Barry Bannister)带头的两项新近的研究显示,过去130年间,“股票和商品在固定周期中各领风骚,每一周期平均长度是18年”。班尼斯特是一位来自巴尔的摩一家金融服务公司——莱格–梅森–伍德–沃尔克公司的资本财务分析师。在21世纪初,他听说我在大谈商品,好意地送给我他自己对有[1]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股票和商品牛市的研究成果。

当你看着图表上的这些趋势的时候,或许会感到有些诚惶诚恐。看上去好像上帝是个交易商,喜欢玩股市18年左右,然后转向期货,直到另一个18年左右玩厌后又再次回到股市。为什么会负相关?我不能确定,但我有个理论。让我们琢磨一下家乐氏公司(Kellogg),这个总销售额达80亿美元的世界谷物食品巨头。当家乐氏需要制作和包装的所有不同谷物食品的原材料小麦、玉米、糖和纸的大宗供应价格低廉时,公司很可能赚很多钱。在最坏的情况下,交易成本可控;在最好的情况下,供应价格下滑,家乐氏在更大的利差上赚更多的利润。在商品熊市的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商品价格很低,家乐氏的股票表现很好——从每股2美元涨到了1999年的每股40美元。而到那年年底,也就是商品牛市的第一年,家乐氏股票就下降了50%,并在随后6年缓慢回升——这也是因为家乐氏在谷物食品之外取得了显著业绩——但是再不会有超过1999年的骄人表现了。从1871年到2004年,与商品市场相关的美国股市上升条=股市占上风,商品回落,通货膨胀最终下跌下跌条=商品占上风,股市回落,通货膨胀最终上升股市与商品市场交替了7次,平均周期为18年资料来源:图表版权属于巴里·班尼斯特、莱格–梅森–伍德–沃尔克公司,经巴里·班尼斯特授权使用。美国股票市场指数:1871~2004年,标准普尔公司提供的考列斯委员会美国股票市场综合数据,再加上标准普尔500指数12月年均价格。生产物价指数(PPI)所有商品:1793~1890年的数据,沃伦和皮尔森研究室,美国商品平均数,编制自以下组成部分:农产品、食品、兽皮及皮革制品、纺织品、燃料及照明用品、金属及金属产品、建筑材料、化学品及药品、家用家具物品、酒精,以及其他商品。1891~1913年,来源是美国劳动统计局(BLS)的批发商品价格指数,以及其他机构数据。1914~2004年,来源是生产物价指数(PPI)所有商品现代系列。

显而易见,当家乐氏需要的商品价格上涨时,公司面临更大的成本控制和利润率压力。所以,一个上涨的商品市场会危及许多公司及其利润率,而同样那些商品的价格只有经过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下降,才会有利于这些公司。这就是我对股票和商品价格呈负相关的理论。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商品制造公司(例如石油公司、矿业公司等)和那些支持它们、为它们服务的公司(石油钻探平台制造商、油轮和集装箱轮船主、拖运金属和废料的载重汽车运输公司等)在商品牛市期间的业绩表现往往不错。

我还没有坐下来对这个现象作个研究。其实,我总是习惯把这些作为论文题目推荐给有志向的毕业生,不过具体的数据已能派上用场。班尼斯特及其同事其实已经应客户要求,开始分析商品和股票市场。“商品服务公司应该得到你的资本吗?”他们的结论是,尽管在商品牛市期间大多数公司股票走低,但那些与商品商务有关联的公司——重型农业机械制造商,如约翰·迪尔公司(John Deere)和卡特比勒公司(Caterpillar)——很可能表现十分好。我的理论也可以对此作出解释。当石油价格在2004年创下新高,CNBC频道的选股人就对糟糕透顶的市场摇头——石油公司和其他能源相关公司除外,当然,这也正是20世纪70年代上一个股票熊市(和商品牛市)到来的时候所发生的情况。尽管股票市场普遍没有前途,但在石油公司和石油服务公司股票中,有一些了不起的成功故事。

显然,这种倾向绝非光凭运气——至少耶鲁国际金融研究中心(ICF)所作的一项题“商品期货的事实与幻想”(Facts and Fantasies About Commodity Futures)的研究表明了这一点。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该研究成果已经出版。为研究商品期货作为一类资产的简单属性,作者基于1959年7月~2004年3月的期货合同,创建了他们自己的商品回报率指数。他们也发现投资商品的回报率与股票回报率(还有债券回报率)呈 “负相关”。他们对此解释说:“主要是由于商业周期中股票与商品具有不同的行为特点。”当股市下跌或者靠边儿站时,投资者总是寻求保值。像很多人那样,在股票熊市的时候忽视商品投资,将是非常缺乏理性而且对自己的财务不负责任的行为。注释[1]巴里·班尼斯特和保罗·福沃德(Paul Forward),《2002~2015年通货膨胀周期》,工业投资组合策略股票研究,莱格梅森公司(2002年4月19日)。班尼斯特,《作为美国通货膨胀周期的催化剂的战争、历史遗留债务和社会成本》,莱格梅森公司(2003年5月16日)。在两项研究中,作者指出一个新的商品牛市正在到来。我赞同这个观点。

国家的经济健康不是一个决定因素

20世纪最长的商品大牛市开始于1933年大萧条期间,商品市场在那个时期成长壮大,在美国,那是一个非常标准的“艰难时期”。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在蒙难,商品价格却在持续上涨。30多年后,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经济衰退期间,商品价格再次扶摇直上。

从这两次牛市来看,供应都在之前的几年就已经萎缩,同时需求上涨或者至少持平。供应和需求,这就是原因。当股市正火时,如20世纪20年代和60年代,投资者忽略了公司,特别是原材料和其他商品领域的公司。然后,不管经济有多糟,生活必需品(食品、取暖、遮风挡雨的房子)和启动经济的基本手段(基础建设、矿业、农业)总是支撑着对商品的需求。

甚至在需求减少时,商品价格仍能攀升。为什么呢?如果供应比当前需求下降得更快,供需不平衡只会增大,所以价格就会上涨。铜矿不可能自己遏制开采。把现存的矿藏开采一空只需花几年时间,一旦生产衰竭就会造成供应真空。而找寻新矿、进行开采、把金属带到市场,如我指出过的,需要花数十年时间。

耶鲁的研究还推断出“商品期货与通货膨胀、预期外通货膨胀、预期中通货膨胀的改变呈正相关”。对于我们这些在20世纪70年代期间亲历过商品牛市的人来说,这是显而易见的,当时两位数的通货膨胀肆意猖獗。投资者担心通货膨胀,尤其是意想不到的变数,因为这会削弱他们的投资回报和其他收入的购买力。一些人通过购买股票来寻求保值,另一些人则通过购买国库券来保值。回到20世纪70年代,作为一个寻求赚钱之道的年轻投资者,我其实是第一次涉足商品投资,因为我在其他地方几乎看不到价值所在。在长期的商品牛市期间,我对那个世界的运转之道当然没有什么独创见解(那个时候,我甚至不知道我处于一次大的商品牛市之中)。据《商品期货的事实和幻想》的作者高登教授和瓦温霍斯特教授称,过去45年来,商品已经成为比股票和债券更好的应对通货膨胀的保值手段。

今天,如果两位作者发现有不同的结果,作为一个已经拥有丰富经验的投资者,我会惊讶得目瞪口呆。许多人被通货膨胀搞得手忙脚乱。在讲演活动期间,我坚持不懈地问大家关于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问题。人们谈到它,好像它是独立于市场机制而存在的某种神奇的实体。除了更高的价格,通货膨胀还能意味着什么呢?更高的价格不会毫无理由和原因就发生。如果我是对的,那么当前的供需不平衡将会在随后几年提升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那就是通货膨胀的根源。大多数人恰恰不会注意这点,直到那些更高的商品价格走进他们的生活,例如,当更昂贵的石油和金属让他们的汽车和汽油价格上涨时。如果通货膨胀是一支乐队,更高的商品价格就是指挥着乐队走上大街的乐队队长。而通过投资商品,你能战胜这支乐队。

警告:会有价格下挫!

我不能许诺直达天堂的阶梯。没有任何一种资产牛市曾经直线上涨,总会发生周期性回落,这个牛市也不例外。遇到这种情况,聪明的投资者会买入更多。上一个商品牛市,从1968年持续到1982年,其间头三年商品价格轻微地起起落落,随后CRB指数飙涨超过200%,接着下跌了一点儿,又上扬了一点儿,次年急降53%。到1977年,在CRB上,商品又有了22%的增长,随后的一年又丢掉了15%。在同一幅度内起起落落5年之后,有人可能认为商品市场就这样停滞不前了。但这样想的人完全错了,他会错过在牛市结束前的1982年发生的另一个104%的价格飙涨。

个别商品的故事也充满了价格回落。例如,黄金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35美元一盎司,到1975年冲上了200美元的天价,因为市场预料到美国政府在近期会再次允许美国人拥有黄金。不出一年,黄金失去了50%的价值,下挫到了100美元一盎司,很多人卖掉了他们的黄金。这些人真是太不走运了,因为金价继续上涨超过8.5倍,在1980年1月达870美元一盎司!当石油在20世纪70年代创下40美元一桶的历史新高时,也伴随周期性的短时间小幅下降。看看1998年8月1日开始的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业绩图表,在牛市真正开始前4个月,显示出大量涨涨跌跌,尤其在2001年,当年包括35种商品价格的指数下挫18.51%。有经验的商人指望价格下挫,当看到价格走低时,他们就简单地买进更多。1998年8月开始的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业绩表现

警告二:中国已经带来了一些甜头——也会带来一些苦头!

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伴随10年来显著的经济高增长(2004年超过9%)。市场经济正在迅速膨胀,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依然非常有效,但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加上认识上的不足,可能会导致一两次经济发展的硬着陆。

当政治冲击和经济冲击到来,冲击波将席卷全球。日本当前的增长依靠中国,而日本也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商品。中国总理在2004年春建议放慢经济增长,以遏制通货膨胀之后,新闻报道铜价、黄金和石油价格下跌,亚洲和美国的股市也纷纷下跌。

我会在第五章详细地谈及中国,但在前面我要说清楚,要是中国打喷嚏,全世界都得去吃阿司匹林。特别是商品价格会下跌,许多投资者会恐慌。然而,你和我会买进更多商品。我们知道,历史规律和简单的经济原则告诉我们:供应和需求已经合谋好要创造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商品牛市,那意味着价格会持续上涨,至少直到2015年。13亿中国人不会消失。在市场下挫期间买进更多廉价商品,你会赚到一些实实在在的钱。

牛市的反复与牛市的结束有什么不同

牛市的反复是供需关系不规则运转所致。实际上,当中国政府强制大银行对制造业紧缩贷款,致使经济增长放慢时,金属价格就会被抑制。但是只要世界范围供应仍然不足,需求仍旧旺盛,一旦中国开始再次进口商品,价格就很可能上涨。一次反复仅仅是一次暂时的价格下挫。

牛市结束的信号是我们生活方式上一系列的基本变化。例如,在1972年,罗马俱乐部预言世界将很快用光自然资源,于是石油从3美元一桶涨到34美元,占卜师发布的图表显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将达每桶100美元。卡特总统很快让美国人关掉自动调温器改穿羊毛衫、买更小的汽车,并责难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国家开始使用核电站取代石油发电,进一步削弱了石油需求。后来,从北海和阿拉斯加发现的新储层的石油开始上市,供应增加了。到1978年,石油产量多年来第一次超过需求——这是主要的基本转变,是牛市结束的信号。(然而,石油价格继续上涨两年多,证明人类能使市场沿奇怪的方式运作。牛市的最后一站总是以歇斯底里结束,熊市的最后一站总是以恐慌结束。)如果科学家发现橙汁导致癌症,新闻就不是简单地修正橙汁市场,而只能是宣布这个市场死亡。

当你看到新闻头条上,有关新的石油储藏被发现,或者风车农场在主要城市突然出现,当你看到新的矿藏供应市场,当你发现所有商品的库存都在增加——这些就是基本转变,就是你把钱从商品投资中抽走的时候,牛市就会结束。

在我看来,那样的日子至少是10年之后。

商品点评回顾

•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商品大熊市,很少有商品像近年这么便宜。当你比较一下消费者物价指数或者其他金融资产(如股票和债券)的价格时,你就会看到这一点。• 这个长期的商品熊市造成商品生产能力严重削弱,如此一来,加剧了供需不平衡。十分简单,需求在上涨,同时供应严重不足并下降,需要花数年时间改善这种不平衡。• 亚洲经济持续增长,将带来世界范围所有商品需求的强劲增长。特别是中国迅速从一个商品出口国变为了商品进口国,需要大量消耗铁矿石、铜、石油、大豆和其他原材料。• 从历史看,商品价格与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价格走向呈负相关。股票价格下跌,商品价格就上扬,反之亦然。那意味着如果你不投资商品,你所做的就不是真正的多样化投资。• 商品是有形资产,具备不同特性,没有信用风险。它们也是流动的。商品在世界各国的开放市场中交易,其价格都明列在出版物或者其他媒体上。• 商品价格即使在经济倒退时也能上涨。• 商品投资回报率增长速度超过了通货膨胀增长速度。• 股票价格可能为零,而商品不会。跟公司股票不一样,商品是实物,对某些人总会有价值。•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其他国家中央银行正采取措施使其纸币贬值。硬性的有形资产会再次找到价值及价值增长之所在,成为实实在在的钱。•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货币激励和加速信贷扩张政策将继续提升硬资产的价格,如贵金属和其他商品的价格,因为越来越多的钱在追逐一个正逐渐缩小的资产供应。尽管各国央行有权力尽其所能加速印制钞票,但它们不能无中生有创造出新的原材料或者食品,也不能超越一贯的进程把可用的东西加速带到市场。• 历史显示,战争和政治混乱只会不幸地把商品价格推得更高。

第二章 但是……

那些认为商品比股票和债券风险更大的说法是胡说。在过去43年,投资商品不只是比赌在商品生产公司的股票上更好,而且其投资回报率是后者的三倍。幸运的是,你还有时间去试试水,尽可能学些东西。当下的牛市会持续多年,你还有大量时间可以去挣钱。近,在纽约的一次聚会上,我提到我在美国、欧洲跟很多团体谈及商品中的投资机会。就在我快没什么话可说的时候,一位最女士打断了我。“商品!”她用那种曼哈顿人对于搬到洛杉矶去的人所持有的怀疑性语调喊道,“但我兄弟投资猪腩赔了个精光。他还是个经济学家呢!”每个人似乎都有一个在商品市场受到打击的亲戚,这个事实(或编造的故事)仿佛充分证明了明智的人不会冒风险玩弄如此危险的游戏,就连职业经济学家也成为特别的牺牲者,这警示着更多不祥之兆。对此,我禁不住笑起来。

每天有数十亿美元投到商品上。要是没有商品期货市场,我们生活中所依赖的许多东西——从早晨的第一杯咖啡到新衣服里的羊毛都会匮乏或不存在,当然也会更贵。自然,投资任何东西都有风险。很多经济系的博士也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中损失惨重。(2002年元旦,《华尔街日报》发表了该年度经济学家调查。尽管经济已经下滑将近一年了,但是55位经济学家中没有一个认为经济真的在下滑——百分之百错了,这证明经济学博士跟我们这些人一样都有从众心理。)

另有几个平庸之辈问,为什么“普通人”最好不要投资商品?我要一劳永逸地消除这些神秘,那样我们就能继续做更多有趣的事情,把钱投到下一个牛市,并能开始赚钱。

关于你那个投资失败的亲戚

他没有经验。最可能的情形是,他靠最小保证金——那是经纪人需要的、开盘买卖特定商品的最低存款——来买入,当市场走向对他不利以后,他就很快出局。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跟股票一样,商品也可以用保证金买入。然而,跟股票不同的是,法律规定你必须提供至少股票价格50%的保证金,而商品的保证金可以低于5%,也就是说,你能花5美元买入价值100美元的大豆。如果大豆涨到105美元,你的钱就能翻番。漂亮!但如果大豆下跌5美元,你就得赔本又贴钱。事情并不总是那么漂亮!

富有经验的、聪明的投机者能通过保证金买入商品赚很多钱。他们也知道自己可能会赔很多钱,但是他们通常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你的亲戚可能没有理解这一点。如果他能像购买IBM的股票那样,用买100美元(或者50美元)的钱去买入价值100美元的大豆——那么上涨5美元他不会太高兴,而下跌5美元他也不会太难过。

“但是,技术进步会有影响吗?”

只要我在公众场合提及商品,总会有人指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高科技世界,当我们拥有了大烟囱经济,自然资源再也不如过去有价值。要是你读点儿历史,你就会发现技术进步跟历史本身一样久远:在19世纪中叶,时髦漂亮的美国帆船的介绍令人眼花缭乱,这些帆船装载着货物,顺着信风,航速达20节甚至更快,平均一天一夜行驶超过400英里,在80天内能从美国港口绕经合恩角抵达香港;没出10年,帆船被蒸汽船取代,航速没有更快,但不再依赖风力;不久以后,运输又被下一项大发明接手,当然,那就是铁路——最早的“互联网络”,而商品价格仍在上涨。在进入电气时代的20世纪,电话、无线电(有三个互联网络了),然后是电视(第四个互联网络),还有汽车、飞机、半导体——在所有这些技术革命突破进程中,总是迎来周期性的、长达数年的商品牛市。

即使是一项与特定商品生产相关的技术革命突破,也不必然导致商品价格下降。数十年来,1 524米以下的钻井或者近海钻井事实上都不可能。到了20世纪60年代,休斯金刚石钻头得以发明,带来了石油钻井技术进步和随后的勘探技术进步大爆发。在这项技术突破前,钻井效率和可钻探的石油储层都是不可想象的。很快世界各地就有了7 620米的深井和近海石油钻探平台。

但是,石油价格在1965~1980年这15年间,上涨还是超过了1 000%。在原材料供需严重紊乱的时候,新技术的出现并不必然使其很快恢复平衡。自然,技术在改变,例如技术能让经济更少依赖石油。但是,只要油价涨得不那么过分,我们仍会大量使用石油。电脑或机器人可以做令人惊异的事情,但它们不能离开人去找石油或铜,不能让甘蔗、甜菜、棉花、咖啡或牲畜超自然生长。我们能在电脑上整天下订单买铅,但是若没有新的铅矿,所有的互联网科技都是徒然。技术本身既不能用来吃也不能用来穿,而对商品的需求则永远不会消失。

“但是,商品价格的抬高是否只是投机和美元的疲软造成的?”

当然,在商品市场跳进跳出的投机者能抬升价格。美元从2002年开始直到2004年初对欧元贬值差不多达40%,对日元也是三年来的新低。由于一些商品用美元交易,弱势美元会让其价格显得更高。在过去两年时间,原油价格按美元计算上涨了64%,但按欧元计算只上涨了16%。

美元在2004年春天强势起来,而有趣的是,商品价格也在持续上涨。世界经济的复苏(尤其在亚洲)是真实的。我们现在注视着在商品市场的一个基本的、结构的转变,叫做“供应”和“中国”,中国这个国家将会在未来数年消费掉各种商品的超乎寻常的供应,在以后的章节我会详细解释为什么。眼下的情况是:供应正在缩小,而需求正在增加,美元对二者都不起作用。我还是来回顾一下20世纪70年代的情形,当时美国的年通货膨胀率达10%,按过去的价钱现在买不到东西,经济大范围衰退,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我们正在谈论的另一次长期的商品大牛市的到来,既不靠投机者也不靠疲软的美元。投机者只能带来短期影响,例如,如果你人为推高油价,超额供应的石油生产商会愉快地把石油倾往市场,从而把价格拉低回去。美元和投机者都只能带来有限的影响,市场自身要比它们强大得多。

“但是,我的股票经纪人告诉我投资商品是在冒风险”

请再次告诉我,倒回到2000年,你持有思科股票或者JDS Uniphase、环球电信的股票吗?如此多的高风险股票在进入新千年之际,让许多人高兴不起来,那些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投资被蒸发掉。

如果你做做功课,保持理性和责任感,你可以投资商品,或许比在股市投资风险更小。你不需要我来强调投资任何东西都是在冒风险。让我来指出一些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的:近年,纳斯达克比任何商品指数的波动性都更大。思科、雅虎甚至微软,比大豆、糖或者金属都更容易波动。与大多数科技股的风险记录相比,商品投资还是足够安全的,足以成为任何机构的“孤寡抚恤金基金”。

据《商品期货的事实与幻想》,投资商品“高风险”与事实不符。文章比较了1959~2004年间股票、商品和债券的投资回报率,作者发现商品指数年平均回报率“比得上标准普尔500指数”。商品的回报率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回报率远比同时期的公司债券的回报率高。他们在分析中发现,商品期货的波动性还略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股票。他们也发现了证据表明“与商品相关的股票更具下跌风险”。

用买进商品制造公司的股票替代买进商品本身会如何呢?这是某些金融顾问在商品领域的建议。但是对商品制造公司投资要比坚持购买商品更为冒险。例如,供应和需求会改变铜价,尽管世界最大的公开交易的铜公司——菲尔普斯·道奇公司(Phelps Dodge)的股票价格能依靠这类可预见的因素,但还满足不了股市需要的综合条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管理团队、劳资问题、环保争议等等。石油价格在20世纪70年代飙升,但是一些石油公司的股票表现并不好。耶鲁的研究发现,投资商品公司不能必然地取代商品期货。

让我提醒你商品与股票之间的一个更重要的区别:商品价值不会为零,而安然公司的股票会(而且的确如此)。

“但是,商品价格上涨好几年了,我已经错过了吗?”

在20世纪,商品市场,无论牛市还是熊市,平均周期持续17~18年。我在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比方说你我正在寻求赚钱的机会,我们注意到铅非常便宜。表面上看,铅可能是过时的资产。假设你随便走进美国主要城区里的房间,找到一个政客、一个二手车销售员和一个铅矿业主,你会发现没有人会跟矿主打招呼。他处在世界上一个政治上最错误、最不受欢迎的商业领域。老建筑物里的含铅油漆仍在毒害儿童,空气中含铅汽油的有毒铅残余物仍在毒害我们大家。现在,汽油和油漆里不再含铅,对铅的需求陡然下降,导致某个可能是25年前启用的铅矿仍没有开采完。

但是我们对铅行业的调研让我们确信市场对铅仍有大量需求。这些日子,大多数可用的铅用到了“铅蓄电池”上,你的轿车或者卡车里就有这种电池。伴随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不断加速的经济增长,数亿中国人和印度人开始将自行车换成需要这类电池的小摩托车、轿车和卡车,也需要越来越多的铅。

现存的铅矿一定会用完,矿井不能永远维持。现有的库存若得不到补充也不可能维持。供应下降,需求很可能上升——13亿中国人中只有4%的人有车——铅似乎可以一赌。

而且铅还很便宜,因此我们打算涉足铅生意。

不过,我们还有些事情要做。首先,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新的铅矿床——这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侥幸找到了一个较大的新铅矿床。现在我们必须去华尔街筹钱建我们的铅矿。投资人对我们的商业计划很冷淡:他们可以为一项技术创新给我们数不清的钱,但是没有谁对铅矿这样的“旧经济”感兴趣。但我们坚持不懈,最终在同样看好铅矿前景的聪明的风险资本家的帮助下,筹到了足够的钱,用于投资铅采掘生意。实际上,到现在铅价可能在缓慢上涨。当然,我们必须得到政府许可,然后还有环保主义者要应付。我们骄人地通过了官僚作风和环保关注者的安全关——但是离生产铅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找到的矿藏在没有路的偏远地区,我们必须建公路穿越茫茫荒野,必须投入规模足够大的基础设施,以支持这次采掘冒险,从我们矿业公司的世界总部到卡车、建筑工人、矿工以及我们居住的小屋。建基础设施需要花时间。但我们这样做了,终于在数年后,我们的铅矿投入生产,最后我们开采出了铅。

然而,你不能把铅直接变成汽车电池——你需要一个冶炼厂。但是从最后一个铅矿开采前就没有人建冶炼厂了。如果环保主义者曾经反对你开采铅矿,他们会准备对提到的冶炼厂开战。冶炼厂建在糟糕的地方,向空气中喷涌着有毒的烟尘,没有人想待在方圆几英里内。但我们得在附近找个地方,极力提供跟我们的冶炼厂配套的足够多的工作岗位。现在我们必须去筹钱建这些。

事情就这样继续。在我们赢得了几年时间的同时,铅价呈指数增长,成千上万想赚钱的人涌进来,跟我们几年前一样,想靠弥补铅短缺来赚钱。需求受我们制约——每个人都注意到铅市场本来应该是个聪明的市场。突然间,其他人试图找铅和建铅矿,他们也必须经过漫长的过程。无论怎样,铅价会持续上涨。世界上的汽车还需要铅蓄电池。

这就是使商品牛市持续如此多年的原因。相反,一旦所有的新铅矿投产,业主们会利用高价格和需求尽可能多地生产。新矿必须向投资人给予投资回报。然而,仓库最终会堆满铅,超过市场需求,价格会下跌。要花很多年才能用光所有那些产量,铅价将没有前途——那意味着进入熊市。熊市回来会持续多年,直到现存的铅矿枯竭。

幸亏,我们正处于一个长期的金属商品熊市之后的阶段,生产力下降,同时世界各国的需求已增长。许多公司开始认识到是回到采掘生意的时候了。与此同时,在新矿投产和产量足以把价格重新压低之前,我们这些投资者有10年或更长的时间驾驭价格上涨。

交易的每种商品都需要花时间去寻找、培植、生产和运输。能源产品和金属的勘探和生产要花数十年。北海石油在1969年被发现,而产品上市是在1977年;阿拉斯加北坡石油被发现是在1968年,花了9年时间石油才被运到市场;即便一头1 200磅的食用牛,从阉割到屠宰也要两年;一棵咖啡树要花3~5年时间生长,才能结出咖啡果。这就是为什么商品牛市会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原因:当商品供应因没有新的生产能力的增加而变得衰竭时,人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认识到这个变化,更不用说将产量提升到与需求相匹配的水平了。

所以,给商品一些重视——利用它们,把它们视为潜在的投资。那些认为商品比股票和债券风险更大的说法是胡说——纯粹的荒诞说法终于被推翻。在过去43年,投资商品不只是比赌在商品生产公司的股票上更好,而且其投资回报率是后者的三倍。请把这些告诉下一个警告你远离商品的理财顾问。幸运的是,你还有时间去试试水,尽可能学些东西。当下的牛市会持续多年,你还有大量时间可以去挣钱。

第三章 走近商品

铜不会把它自己看做“屋内聪明人”——铜其实相当笨、相当简单:如果市面上有太多铜,价格就会走低;如果太少,价格就上升。为什么要去买那些生产商品的公司的股票,或投资那些国家呢?这不是自寻额外的烦恼和风险吗?铜不会关心格林斯潘和美联储想什么、做什么,不像那些有问题的公司的股价,铜永远不会一钱不值。到这里,你可能急于找出如何在这轮新的商品牛市中投资,但在你伸手拿支票簿之前,我将向你推荐一些认真的研究——读探究商品行业,还要探究你所具备的心智。

但凡在股市上有点儿经验的人都知道,心理素质对于成功的投资有多重要。情绪能驱动市场起起落落,投资者的个人心态点燃了那些情绪。我们都会恐慌——每个人。1980年,我打赌油价会下降——那刚好是在伊拉克袭击伊朗之前。战争对卖空石油来说,来得真不是时候。每个人都担心石油产量会减少,替代了我赌的产量会有剩余,因此油价飞涨。我平掉了我的空头(我本来是想靠在更低价位买入期货来赚钱的,价格上涨迫使我在更高价位买入期货来填补空仓,我只好自己承担损失),又一次丢盔弃甲。战前存在于石油市场的那些可怜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但我惊慌失措,和每一个投资者一样,一次又一次。

个性造就差异。你必须透过镜子,彻底洞察你对风险的态度,洞察对已犯下错误的容忍能力,洞察你是否愿意离群。商品投资跟其他投资领域一样,是个严酷的学堂。有经验的商品交易商知道他们会多次犯错。如果你因循传统智慧,则很可能会给成功造成障碍。几乎每次我赚大钱,都是跟潮流反方向走。

所以在你把钱掏到桌面上之前,请先“了解你自己”,决定利用面前机会的最佳方式。所有投资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一些人性急主动,想让一切在其掌控之中;另一些人谨小慎微,宁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些人把自己看成大商人,关注价格的下一个大动向;另一些人没有独到之处,更喜欢随大流。

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差劲的交易商。最好的交易商是善于选择时机的艺术大师,他们知道何时进入、何时撤出,勇敢地进出市场。做了数十年的投资者,我已经了解到对我最合适的赚钱方式:寻找一些我喜欢的便宜东西进行投资,并长时间持有。我是个糟糕透顶的交易商,我避免“短期”投资。

与自知之明同样重要的是,你需要挑选你打算投资的商品,然后尽可能去了解其方方面面,这可能比探究自己的心智更考验人。每年的《CRB商品年鉴》列有100多种商品,从酒精、铝到小麦、锌。如何选择?实际上,交易最频繁的商品品种要少得多。路透/CRB期货价格指数包括17种大量交易的初级商品,让投资者能把握商品市场的动向。这个指数正式公布于1956年,在大多数报纸的商业版都有刊载。道琼斯/AIG商品指数有20种商品,也刊载在报纸的财经版。高盛商品指数包括24种商品。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有36种商品。如我在前言中提到过的,每一种指数分配不同权重给各种商品:路透/CRB给所列的17种商品分配相同的权重;道琼斯/AIG的权重数字依据每种商品各自交易活动以及过去5年全球产量数据,按美元计算,取平均值;高盛商品指数的权重依据全球产量而定,这样致使大部分权重向能源类商品倾斜;而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依据各种商品在国际商业中的重要性来平衡各自的权重。然而,这些不同的指数都由相同的5个板块组成:能源、金属、谷物、食品/纤维和牲畜(参看附录)。

这些商品板块就是潜在的商品投资者应该仔细研究的。我将引领大家入门,在一两个板块中搜寻机会,然后锁定一两种能激起你兴趣的商品。比方说铜引起了你的注意(沿用我用过的举例方式),首要的问题如下所述。

价格会走高吗

要定出铜价可能的走向,需要认真地做一些功课。《CRB商品年鉴》是所有商品投资者不可缺少的指南,每年报道有“商品价格趋势”,包括近年来库存和需求的摘要。但是,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想要更精确地定位其在未来可能的价格走向,你必须更深入地浏览商品研究局的研究资料,以及来自政府、行业和媒体的其他资料。

在那些资料中寻找什么?很简单:

供应

和需求信息。供应

有关铜的信息,如过去的趋势、现在的库存和未来的供应都是可公开获得的信息,你必须把这些信息汇集起来。《CRB商品年鉴》报道了不同的政府和行业关于往年的供应量的数据,提供随后数月的估计数字,包括详细的历史图表,还有各种商品和价格趋势的专项数据分析。最近的供应数字可以从美国政府、各州和行业网站上找到,其他国家的数字也可以这样找。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矿物信息,包括月份和年度的价格图表,以及供应、需求和库存数据,还有矿山的关闭和启用信息。行业协会和服务公司(如美国金属统计局、《美国金属市场报》)也是很好的数据和趋势分析资源。

铜在纽约金属交易所(COMEX,该所是纽约商业交易所金属分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有售,交易所也提供大量免费信息。(当你研究某种商品或者板块时,你会很快发现大多数流行的信息资源。当前,各种网站可以提供很多信息。)

要核对的主要变量是:• 全球的产量有多大?储量有多少吨?生产地区可能发生动乱吗?储层是富矿吗?或者只是贫矿?现有库存是多少?世界上有多少座铜矿?这些矿是如何生产的?未来10年潜在的供应是多少?• 有新的供应资源吗?旧矿扩建?何时?花费要多少?会增产多少?新增的供应进入市场前,要花多长时间?• 有新的潜在供应吗?有多少?研发和生产成本要花费多少?这些新资源可用之前,要花多长时间?新供应何时能够进入市场?

这类研究会对你了解未来10年有多少铜(或任何其他商品)很有帮助。当然这里不包括不可预见的事件,如罢工、火灾或其他自然灾害、所在国家的政治问题等等。例如,2003年,在印度尼西亚一家美国所有的铜矿发生一系列事故之后导致铜产量下挫、价格上升,[1]就不在此分析范围之内。注释[1]当然,类似的问题,所有的商品都会问到。我从第六章到第十章更详细地分析了5种商品。需求

想要得出未来10年将需要多少铜,这需要你调查铜行业的来龙去脉。• 这类商品大多用来做什么?• 当前的用途中,哪项用途会继续?(无线应用革命淘汰了对电话线的需求,而电话线用铜。)• 如果铜价涨得太高,何种商品能有效替代铜?(例如,塑料管替代了铜管。)• 有什么新的技术进步可能需要这种商品,而以前不存在这种需要?(例如,计算机创造了新需求,其系统部件有的用铜;电缆系统填补了电话线对铜需求的减少。)

尽可能保证这些研究客观。我们都倾向于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事实和数字,使得投资似乎红火,即使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如果你的研究显示供应充足,而需求不太可能增加,那么你应该学着卖空或者转移到别的商品——但不要在你考虑

替代品

之前。如果塑料管道挤垮了对铜管的需求,聪明的投资者会认识到对铜的这种打击展现了另一个机会:塑料是一种石油产品,更多塑料管道可能增加对石油的需求。

记住,如果铜价充分下降,而油价充分上涨,这种转变就可能发生了。替代品

利用商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有许多方式:

一、买入生产商品的公司的股票,或者服务那些企业的公司的股票。

职业的选股人看见商品价格上涨时,会立即关注专门经营那些商品的公司,比如位于菲尼克斯市的菲尔普·道奇公司,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业公司之一,公司股票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交易。当铜价从1998年的60美分上涨到2004年冬天的1美元,菲尔普·道奇公司的董事局主席J·斯蒂芬·惠斯勒(J. Stephen Whistler)喜形于色地向一群华尔街的经理声明:“我们不但能在这种价位赚钱,而且能赚大钱。”

甚至有一些共同基金也投资跟商品相关的公司,但是股价常常与公司好坏或者其产品的价值没有多大关系。其他与股价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有关的股市状况和心态。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持续上涨,而一些石油公司的股票却没有前途。这不是说能源公司没有投资价值,一些石油公司和石油服务公司做得很棒,但是股票处于熊市,投资者在别处寻找机会。一个公司的基础可能很完善,生产的商品价格可能走高,但公司股票仍可能跟随股市变得萧条。股市经常跟着情绪跑,人们往往陷入期望、贪婪、惧怕和恐慌的状态中,并不关注供需不平衡的变化。2002年和2003年,华尔街预测石油公司会出现低收益;即便在2004年石油超过40元一桶(标准普尔上能源公司的利润在2003年增长了63%),能源分析师仍旧不相信这是真的。为什么呢?他们分析石油就像分析股票——采用错误的假设,以为任何高价都会很快回归到历史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他们忽略了美国和亚洲对石油的需求增长快于供应的事实,更忽略了委内瑞拉的动荡、伊拉克的战争和沙特阿拉伯对恐怖主义的惧怕。换句话说,玩股票的家伙们无视导致石油价格涨跌的每种因素。油价创下历史新高,而石油公司股票陷在一个迟滞的股市中。• 政府政策。2004年第一季度末,尽管大多数公司报告收入增加、工作进度加快,经济学家们翘起拇指对美国的经济实力表示满意,但投资者还是继续抛售股票。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该季度都下跌。似乎没有人能从悬在整个市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上转移视线——利率上涨的威胁会削减利润收入,使债务成本变得更高。过去很多年以来,资金的成本非常低,但如今的股市终于不能回避利率的提高了。来自伊拉克前线的战争消息甚至比以往更糟糕。如此一来,在商品牛市中,生产商品的公司的股票转变为中间状态。政府也控制和改变着其他政策,如环境、劳动、养老金和进出口规制,这些政策常给一些公司带来负面影响,但几乎总是给商品价格带来正面影响。例如,美国决定不在阿拉斯加钻探更多石油——这一决定对从事钻探相关的公司来说很糟,但对油价来说却很好。• 管理。近年来,普通投资者了解了很多关于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们的事,以及任人唯亲选拔出来的管理团队如何破坏公司的事。安然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所作所为,真的可以让你相信这一切。最近有一本有关安然丑闻的书——《屋内聪明人》,让我们知道了该公司曾由那些“足智多谋”、以炮制虚假信息为导向的人们来管理。当油价在2004年春天涨到40美元一桶时,石油公司股票只比那些被认为不景气的市场好一点儿。皇家荷兰壳牌公司的股价大大落后于竞争对手,因为其虚报22%储量的丑闻——一些公司高层管理者对这个虚报的情况完全知情。• 资产负债表和会计惯例。安然、世通、泰科、阿德菲亚、胜腾……还需要我说更多吗?警惕性最高的投资者也不能控制财务欺诈和被夸大的财务报告。眼下有多少公司正在捏造财务预期?这样做只会搞垮它们自己。即使商品价格上涨,有债务问题或养老金问题的公司也可能落后。• 不可预见事件。突发的公司丑闻或政治丑闻、罢工、环境问题、战争和恐怖主义可能导致股市下挫。再精明的投资者也不可能预计到意外事件。尽管美国钢铁公司有诸多利好消息,包括更高的钢铁价格、增长的需求、公司在2004年第一季度利润大大超过了上年同期等等,但该公司的股票还是落后于竞争对手。一个原因是有报道说美国钢铁公司在西伯利亚和斯洛伐克的运营收入下降了38%。斯洛伐克历史性地加入了欧盟,意味着其必须背弃原来对美国公司的税收优惠承诺,从而削弱了美钢公司的扩张计划。在钢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买入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无须用大脑。但是有多少投资者会关注斯洛伐克的局势呢?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新千年的头5年,在股市上“不可预见事件”力量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股市上最能预言的变量之一是:只要股票指数一开始上扬,战争和恐怖,不论是真的还是恐吓,都会伤害投资者,让其远离市场。

全球有数十只铜业公司股票,你要全部分析一遍,分析其不同的管理、资产负债表、养老金计划、政府、当地股市、每份财务报表的注释、不同的会计体系、环保主义者等等,要做这些细活可能是无休无止的。聪明的投资者观察一个铜业公司,必须首先调查铜的供需动态。为什么不在分析完铜的买卖本身后就打住呢?这会省去很多工夫,而且能减少错误。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铜的投资很可能带来一个更高的回报率。耶鲁的研究《商品期货的事实和幻想》称,投资商品的回报率是投资那些商品生产公司股票的回报率的三倍。我在前面章节已经对此作过解释。

二、投资产铜国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主要的初级商品生产国的样板。两国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矿藏的所在地。可以预言,如果商品价格在近年上涨,两国的经济也会增长。商品丰富的国家与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相比,在零售业、餐饮和宾馆连锁业,甚至在每一种类型的行业上,都会做得更好。商品出口国与商品进口国相比,货币表现也会更好。在20世纪70年代商品牛市期间,加元兑美元的汇率是1:1.06。在后来的商品熊市,1加元跌到0.60美元。这些国家的债券与这类国家的经济表现经常是一前一后。同样,它们的股市也很可能繁荣。

我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已有投资,这当然比限制自己只在美国投资要好。我也在新西兰投了钱,新西兰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小国家,近年已相当繁荣。其他富有商品的国家也迎来了经济增长。2003~2004年,世界最大产糖国及糖出口国——同样是商品出口大国的巴西,正从一次经济危机中恢复,巨大的外汇储备使其现金充足。智利是世界铜出口国中的佼佼者。玻利维亚有巨大的天然气储备,而天然气是美国极需要的东西。玻利维亚的财富状况很可能得到改善,最终将值得投资。

并不是简单地找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把钱搁在那里就完事儿了。新兴的经济总是易受外部的威胁。中国在2002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铜消费国,在中国的任何减速都一定会不利于智利。同样,巴西出口铁矿石、纸浆和钢铁到中国,中国一旦减速就会导致巴西的痛苦。上升的美国利率也会波及全球。

商品丰富的国家也会面临来自内部的威胁,这些威胁往往难以被外面的投资者预知,因为投资者不可能成为研究其他国家政局的专家。委内瑞拉是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国,由一个强硬的左派领袖掌权,在他看来,与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友谊比他的国有石油产业更有价值。马来西亚的经济也基于自然资源。巴西仍是世界上我最喜欢去观光的国家之一,但正如巴西人所说:“巴西是世界上下一个伟大的国家,曾经是,将来也是。”(他们也会告诉你:“巴西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然后上帝又送来巴西人让巴西振作。”)

俄罗斯和里海边上几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自然资源也相当丰富,但是在我看来,整个地区已经卷入一场正在酝酿中的灾难,我不会在那里投一个子儿。同样,尼日利亚富有石油但缺少政治领袖。南非是另一个商品丰富的国家,但与之相随的是极度紧张的国内政局和不断增长的犯罪率。良好的基础设施因缺乏维护而逐渐恶化;人们从乡村到城市的迁移,造就了城边密密麻麻的住宅区,家徒四壁,只有敌对和动荡。唯一能把南非团结在一起的是纳尔逊·曼德拉,一个非常有权威的希望的象征,而这位伟人已年过90。

在俄罗斯和南非不可避免的问题是,这两个国家要开发自然资源并供应到市场,将会日益困难,这是我看涨商品的一个理由。

三、投资商品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

我不会建议任何人在纽约或波士顿买房子,包括伦敦也是。那些城市不仅多年来屈从于标价过高的房地产,并且那里的经济太依赖于金融服务——而这个市场板块在以前的商品牛市中做得并不好。如果你想投资房地产,不妨在乡土气息浓厚的州(如艾奥瓦州或内布拉斯加州)的湖边买栋房子,要不就买在石油和天然气地区(俄克拉何马州)或者产矿地区(蒙大拿州或科罗拉多州),那里的社区将会从金属、能源和农产品涨价中获益。如果你在几年前已经在那些商品丰富的国家,如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智利置办了房产,你的资产净值已经翻了几番。

四、买入商品

在我看来,通过一些形式买入商品是利用上涨的价格的最好办法。你不必走进澳大利亚或者科罗拉多去买铜。铜不会把它自己看做 “屋内聪明人”——铜其实相当笨、相当简单:如果市面上有太多铜,价格就会走低;如果太少,价格就上升。即使你买铜业公司的股票,你首先必须确定铜的供应/需求前景。为什么要去买那些生产商品的公司的股票,或投资那些国家呢?这不是自寻额外的烦恼和风险吗?铜不会关心格林斯潘和美联储想什么、做什么,不像那些有问题的公司的股价,铜永远不会一钱不值。

你可能知道有人在银行金库里藏有一些金条或一袋金币银币,但是你会在哪里藏一些价值5万美元的铜、玉米、糖或猪腩呢?幸亏,另有几条途径使买入商品变得不再那么复杂,风险也不再那么高。

许多商品投资者宁愿自己打理他们的交易,就像许多股市投资者宁愿自己打理他们的投资一样。机智的选股人从不随便买股票,他们分析公司、调查公司的业务、查清楚公司的竞争情况。一些商品交易商更喜欢自己分析市场、核对供需趋势、调查商品来源国的政治状况和劳资状况等等。但是不论你动手能力多强,若想成为一个交易商,你仍需要一个人或一个公司做经纪人,代表你去交易;通常,那个人必须在商品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CFTC)注册,该委员会是美国监管商品行业的联邦机构。事实上所有主要的经纪公司都有操作期货交易的部门,尽管它们的服务和研究信息可能不同。一些交易商更喜欢依赖经纪公司或者委托代理人的建议;一些人甚至花钱购买个别的交易建议。

不像我,许多人在交易上真的有一技之长——如果你认为你是个交易商,你可以开设自己的账户:• 个人账户。交易由你来执行,没有别人。你可以直接在注册期货经纪商(FCM)那里开设一个个人账户,他们会接受你的资金、替你管理、确认你的交易,以及确定账户需要的最小金额。或者你可以通过一个中间经纪人(IB),这种公司的业务是寻求或接受客户指令,然后将这些期货指令交由期货经纪商处理。中间经纪人不经手你的钱和交易,他们提供交易相关服务。不经你的批准,任何人都不能动用你的账户去交易(这种账户也称为非全权委托个人账户)。这种账户适用于自信的投资者,他们必须随时准备花时间去追踪所选定商品的期货市场。对那些不那么自信的交易商,这里有另一种选择:管理账户。• 管理账户。这是一种你允许别人来管理的个人账户,经你书面委托授权,你的账户在期货经理的指导下进行买卖交易(这样的安排也被称为委托账户或全权管理账户)。当然,你要对你的这种有期货经理介入的账户的任何损失负责任,所以你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该期货经理的经验和资历,谨记这些期货经理通常同时管理着他人的账户。期货经理必须让所有他们涉足管理的账户保持各自独立,并且他们不能从这些账户中分享利润、分担损失。你还应当确定你与期货经理的交易哲学相一致。当然,你应该确保自己拥有清晰的目标,并彻底弄清楚你的账户要求的最低余额,以及所有的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做商品交易,有时两个脑子总比一个脑子好使。一些交易商喜欢雇一个商品交易顾问(CTA),从称谓上即可看出,他们是只对交易提供建议的个人或公司,包括建议在市场中建哪种仓(也就是赌价格会上涨或者会下跌)、何时退出或者清算那些头寸。当然所有这些都有费用。商品交易顾问是你的私人专家,在电话那头解答你的个人账户交易遇到的问题,你为此付费。商品交易顾问们也会为你管钱,定期给你送报告,报告你的账户/交易状况。商品交易顾问必须具备特定培训资质、交易经验和联邦政府规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交易期货期权。受股市的启发,商品交易所在20世纪80年代对一些商品启用了选择权。就跟交易商品一样,你能交易期货合约期权,投机价格上涨(看涨期权)或者下跌(看跌期权)。看跌看涨都是赋予你的权利而不是义务,你可以按某一特定的基价(协定价)购买特定的期货合约。期权的诉求在于:你能从你所预期的价格上涨潜力中获利,而期货交易合约中没有下跌风险。交易期货合约期权的交易商所能损失的钱,只是为期权支付的价格,也称为“期权费”。就个人而言,我不是购买期权的狂热分子,我所购买的期权大多以失败告终。如果价格没有任何动向,你不能行使你的期权。实际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检查了1997~1999年期间那些已失效的期权和已履约的期权,发现所有期权中,平均超过75%被持有直到到期日而最终一钱不值。这给了商品期权的出售者好处,这些人得到了所有那些过期的期权费。无疑这是一条利用期权的赚钱之道,我就经常出售期权。但是,出售期权(或“出票”)的风险和交易实际期货合约的风险一样,初学者应当明白这一点。整本书都写到了有关商品期货的期权交易,这里谈的期权不属于这个范畴。任何想要探究从商品牛市中获利的可能性的人,都应该了解有关期货合约期权的取舍。对那些急于自己交易商品,而又不想成为股票即日交易商那样的人,商品交易也有跟股市一样的共同基金和指数基金。• 商品基金。一种有风险的、通常是有限合伙并由众多投资者联合,以交易商品期货为目的的基金,也称为“期货基金”或者“商品期货基金”。这种基金的钱是作为个人账户来交易的。归你的那一份利润(或亏损)根据你在基金总额中占的比例计算。跟股票共同基金一样,商品基金肯定比个人账户的投资更加分散化。更重要的是,因为大多数基金是有限合伙,你的下跌风险仅仅限制在你投进基金的那些钱。(可能市场动向很快会对投机者自己的账户交易不利,亏损可能相当大。)不过,和在任何有可能波动的市场中的任何投资一样,价格走向可能对你不利,商品基金的多样化并不是完全保险的。跟共同基金一样,商品基金各有不同。商品基金的投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掌管基金的人,即组织基金的商品基金经理,他们负责雇用和监督用基金的钱在交易所场内天天进行交易的交易商。检查一下各种基金,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期货基金经理们做得有多好。没有什么好害羞的。从法律上说,如果不能揭示期货基金经理的记录,期货基金甚至不能接受你的钱,这些记录包括:基金的股东是谁、他们依靠的商品交易顾问是谁、谁在实际操作交易。• 共同基金。它们极少投资商品。实际上,在我写这本书时,我只知道两只这样的共同基金,并且没有哪只投资商品。最大的是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商品现实收益策略基金(PCRAX),有50亿美元资产,该基金在商品买卖上通过衍生工具与道琼斯/AIG商品指数的表现相关联。而且根据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说法,“通过一个通货膨胀联动债券和其他定息证券的投资组合”相关联。其他最靠近商品的共同基金是奥本海默真实资产基金(QRAAX),有8.85亿美元的资产。据该公司说:“基金主要采用混合金融工具进行投资,包括期货和远期合约、期权、互换、投资级债券、货币市场以及美国政府国债。”奥本海默基金采用高盛商品指数。随着商品牛市的持续和其他资产类别的衰退,大家注意更多商品共同基金的介绍吧。• 指数投资。研究显示,对大多数人来说,最省钱、最明智的投资途径是指数基金。从历史看,指数基金的收益要比需要人去管理的基金的收益高66%以上。你只管签支票,你的资金涨跌依据你购买的一揽子商品的价格。我投资商品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指数基金。前面也提到过,因为不满意已有的商品指数,我创建了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和我自己的指数基金——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基金,对个人投资者开放,还对协会开放。我认为它是最棒的。但请不要听信我自吹。独立评估机构定期对现有的各种资产指数进行评估,如西曼斯资本管理公司(Seamans Capital)所作的那些评估。其他指数不为投资者提供基金。有两只指数以金融期货的形式分别在纽约和芝加哥交易,类似股票依靠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罗素1000指数以及许多其他指数。纽约商品交易所(NYBOT)与路透/CRB期货价格指数联合,基于该指数在市场上交易期货合约,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依靠高盛商品指数提供期货合约交易。

如果你决定要交易商品,你如何找经纪人?一定要当心。问一问你那些有交易商品经验的朋友、亲人或者商业合作者,听听来自他们的建议,这是常见的第一步。要记住,这会是一份重要的关系,只要跟股票经纪人或者理财顾问打过交道的人都明白这一点。你朋友的期货经纪人可能不是你的经纪人。你必须和帮你赚钱(赔钱)的人相处自在,这点至关重要。所以,约未来的经纪人见见面很重要,或许可以聪明点儿多约几个谈谈。

如果你已经涉足过股票、债券以及其他市场,跟某个大的“全面服务” 的经纪公司打过交道,你可以问问你的理财顾问,看这些公司是否交易商品。并不是所有的经纪公司都交易商品,但是值得问问,尤其是你如果已经对该公司在其他领域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的时候。但谨记,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商品熊市期间,那些大的经纪公司的收入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来自商品,大多数经纪公司已经忽视了它们在交易商品这方面的业务。不过,一个值得信赖的理财顾问很可能会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我注意到期货交易所也提供经纪公司列表,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找个经纪人”服务项目。搜索一下交易所的网站,找找相关提示。经纪人公司很可能有他们自己的网站,所以在你打电话之前你可以做些功课,确信你清楚你在市场上的目的,确信经纪人跟你一样清楚。还有,你应该考虑清楚,自己可能对哪些商品有交易的兴趣。我建议你从一个或两个开始。确信该经纪人对那些商品交易有经验,对那些商品的供应和需求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如果你期待大量建议和手把手指导,你必须找个能胜任的经纪人。设法搞到经纪人和经纪人公司的记录。如果任何人告诉你他们绝不会让你亏一分钱,你就赶快逃吧。事实上在任何市场上都不可能常胜不败,你要小心!

要彻底弄清楚各项财务要求——佣金和交易费、他们乐意接受的账户最小额度、那些账户要求的最小余额,以及所有需要的保证金。那些有名的、有资质的经纪公司都有这些费用清单,在你第一次约见未来的经纪人之前,经纪公司会把费用清单送到你手里。仔细研读这些费用项目。其实,在你采取行动找经纪人之前,你可以先读一下本书的下一章,我保证你读完后会成为一个更有素质的期货经纪人选择者。

不管你决定如何投资商品——是否把你自己限制在指数基金、期货基金,或者急于参与期货交易,是用自己的账户还是用某些形式的管理账户,你都应该熟悉商品期货市场如何运作。其实,我相信,不管你偏爱投资什么,如果你理解商品市场,你会更成功。在下一章,我会为新手提供一个入门读本,告诉大家在把真金白银放到桌面上之前必须要知道的东西。

第四章 走进商品期货市场

商品期货的鲜明之处在于,它们把所有那些现货,那些你能摸得着甚至闻得到的值钱的资产,变成你能安心交易的纸币。如此一来,非洲人能卖可可和石油给美国人,美国人能买巴西的糖和智利的铜——而无须乘飞机你来我往。美国商品消费者和生产者能进到期货市场,去证实他们为要出售的和需要买的东西真的谈了个好价钱,而不必担心沦为他们不能控制的市场力量的牺牲品。进商品期货市场很像访问外国,那里是一套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在你投钱之前(即使你是委托别人替你交易),你应该熟走悉商品期货市场的行话。我将带领大家游历一下商品交易所,一个真正奇妙的金融世界,给大家一次不寻常的机会去观察实践中的自由市场。传统商品交易所很快会被更有效率、更便宜的电子交易取代,在此之前,带上你的孩子们一道去一睹商品期货市场昔日的风采。

其实,美国是少数仍存在这些不合时宜的传统商品交易所的国家之一。在一种受管束的乱哄哄的、充满活力的氛围中,数百个身着各色马甲的人在空中挥舞着纸片、打着手势,彼此叫喊着,那场面真是值得一看。这是个纯靠体力活儿的地方,并处在自我陶醉之中(这也是许多女性不愿意在期货交易所谋职的理由)。这些交易商说他们自己的语言:做多、买涨、波动点、最小变动价位、变现、平仓、了结。有很多谈及按金、保证金的词组,如保证金账户、追缴保证金通知、初始保证金、维持保证金。有不少很形象的词:中途介入、中途撤出、期满、到期、暴跌、抛售、清算、清盘。一些词条像是沿袭其他语言:期货溢价,它的反义词是期货折价。跟股市(或任何专业,从篮球到营销、从铅工业到艺术史)一样,商品期货游戏有其自身的行话和代码。只有掌握商品语言,才能理解交易商品是如何运作的。本章将贯穿商品期货市场机制的历史,需要使用必要术语,并会在上下文中进行定义和解释,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商品期货,理解实际操作的交易所。

在转回到行话之前,从商品交易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开始很重要,这就是供应和需求。这两股力量支撑着市场,并驱动着期货价格,这十分简单。然而,要想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就不那么简单了。对商品生产商或用户来说,大的价格波动对于赚钱和亏本是不一样的——这关系到是否出局。商品生产者——种植小麦或棉花的农民、把金属带到市场的矿业公司、坐拥大量石油的公司或国家——都在努力打磨商业计划和策略,力求让商品卖个更好的价钱,使收入超过其生产和营销成本。但是,不可预见事件会带来阻碍,从坏天气、政府政策改变到劳工罢工、恐怖活动,都会导致产量和供应出问题,进而使价格上升。

商品的使用者,例如谷类食品公司、汽油和燃料油运营商,或需要大量铝和铜的轿车和设备制造商,也必须为其产品制定合适的价格,以应对竞争对手的冲击。他们也受不可控事件和趋势的支配,主要是受供应和需求波动的支配。例如,如果铜和铝的供应吃紧,轿车制造商将不得不为其所需的铜、铝支付更高的价格,造成轿车成本上升,从而稀释了利润。

在不规范的商品交易市场,奇怪的事情总在发生,价格波动十分普遍。这类价格浮动会给那些依靠买卖商品的商业企业造成相当大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