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逃不掉的经济大动荡:泡沫大破灭,你该怎么办(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4 14:00:33

点击下载

作者:钰坤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谁也逃不掉的经济大动荡:泡沫大破灭,你该怎么办

谁也逃不掉的经济大动荡:泡沫大破灭,你该怎么办试读:

前言

泡沫的形成与破灭,实际上是财富的快速再分配,是天堂,也是地狱。天堂和地狱之间只隔了薄薄一层纸,天使晚上睡觉说的梦话,地狱中也清晰可闻。我们当然是愿意到天堂里与天使共眠,而不是躲在纸后面听梦话。

但很遗憾,绝大多数投机者都被魔鬼抓到地狱的黑暗深处去做苦力了,有幸聆听天使梦话的只是少部分主流经济学家,因此他们对天使梦话的不同解读也就成为下一轮泡沫中的畅销书。

本书不是解决天堂和地狱问题的,我们也不能聆听天使的梦话,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做苦力,只是做苦力之余,难免会生出一些想法。之所以说是想法而不是思想,是怕上帝他老人家发笑,也怕读者诸君哂然。想法比思想要简单得多,看见美女就想多看看,看见美食就想去尝尝,这些都是想法,而不是思想。

思想是不屑于这些的,因为过于低级。其实,做一个好的思想者很不容易,首先得姿势正确,弯腰屈膝,右手托颌,目光深沉,如罗丹雕像《思想者》一般;其次得恰好站在地狱之门的顶上,可以俯视在不知不觉间走向地狱的众生,并为他们多舛的命运深怀悲悯。

我们有的只是想法,因为自己或许也正在“思想者”的注视之下,那沉重的目光似乎在告诉我们“慢点,再慢点,前面就是地狱!”我们因此觉得心里隐隐作痛,有时候就难免想开溜,或者想在路上多停留一会儿。

其实这很难,因为泡沫的盛宴已经开场,已经有很多人在享受饕餮大餐了,还有少部分人正在漏夜赶往盛宴途中,而肥胖溜圆的大厨们则系着围裙忙不迭地在门口拱手招呼。“守夜人”也赶来了,已经喝得酩酊大醉,拉着大厨的胖手一个劲地称赞“您是我们国家的经济英雄”。

在流动性过剩的今天,与泡沫共舞已经成为必然。面对泡沫这个妖媚动人、才艺多方、身着镂空拖曳长裙的美女,你千万不要以为那是琼瑶笔下纯情的美少女,很不幸,她已经是饱经沧桑的少妇了,“她的最大成就,就是当好拉客的妓女”〔美〕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 1929年大崩盘\[M\]沈国华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我们需要与泡沫共舞,但千万不要被这个窈窕少妇的外表蒙蔽双眼,我们应该在最后一支安魂舞曲响起之前离开,而不是在舞会结束后留下来收拾。

自序

人类在与泡沫的共舞中,不断被忽悠,这是对人类这种高智商动物的莫大讽刺。因此有一些听到过天使梦呓的学者颇为不服,他们不相信在资产泡沫破灭以前,无法确切预测泡沫是否存在。在他们看来,历史就算不会重复,也会押韵,跑不了调,泡沫的一些先行指标还是可以在破灭之前被识别的。

是的,本书也将这些列举出来了,但麻烦的是先行指标有时行得过于超前了,在市场参与者看来没有多少指导价值,他们需要看见“哧哧”冒烟的导火线。很可惜,有时导火线或者是自行熄灭,或者是威力不够,泡沫小挫以后还可以再创新高。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泡沫只有在破灭之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泡沫,而泡沫的生成与成熟其实也很不容易,中途难免会被放些气,经历一些挫折。挫折越多,泡沫就越成熟,其中的某些挫折可能就将部分投资者吓出去了,也可能将新的投资者吸引了进来,而当最后一根“哧哧”响着的导火线燃尽时,也许很多人已经不以为意了。

泡沫经济并不一定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在我们看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也有,但其表现形式却是“短缺”,“短缺”的背后其实是投资饥渴导致的整体“经济增长泡沫”,经济中充斥着虚假、无效,甚至是有毒的增长,并不能带来民众福利的同步提升,很多时候反而会损害大众福利。

市场经济中,资产泡沫的破灭是市场对经济的“强制清算”。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无法发挥作用,经济无法通过市场完成“自我清算”,泡沫经济的破灭通常伴随着剧烈的政治和社会动荡。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资产泡沫破灭过程也远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痛苦和深刻,并会对政治和经济体制形成强烈的冲击,政府介入经济的程度越深,冲击越大。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在创造增长神话的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泡沫经济。不敢说房地产泡沫是否超过波斯湾“明珠”迪拜一千倍,但也远不是所谓的“结构性泡沫”了,其绚烂程度远非沙漠中的港湾可以相比的,“豆你玩”、“蒜你狠”那都是小菜,仅仅将宛如有中华文明印记的玉石、红木和一切真真假假的古董泡沫,呈献在西亚人面前,就会将他们羡煞。

可惜,古老文明依然绵延的只有中国,日本泡沫时再有钱要装文化也只能天价购买凡?高的《向日葵》《向日葵》,布面油画,是凡?高在法国南部画的同一题材的系列作品,创作于1888年。现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画廊。1987年3月,在伦敦拍卖会上,凡?高的《向日葵》以大约59亿日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后来,凡?高的作品《鸢尾花》和《迦赛医生像》分别以73亿日元、127亿日元卖出。,轮不到自己的菊与刀,而中国随意炒炒玉石,价格一年涨几十倍是可能的,无他,泡沫印上文明使然。

但很遗憾,再绚烂的烟花也只是过眼云烟,再刚性的泡沫也终将无情破灭。泡沫破灭对于成长中的经济体而言是经济的“成人礼”。面对“成人礼”的到来,有的跳过一次悬崖后,成为“大人”;有的需要实行“割礼”,丢弃一些东西后方可以成熟;有的则需要独自跨越冰原,或者背负一块沉重的石头游过海峡……如果以为在“成人礼”上喝点酒闹点事,或者任性狂欢一阵就可以通过,那只可能迷失。

泡沫破灭是痛苦的,尤其是当泡沫被当作经济体的“成人礼”时。在经济的“成人礼”面前,各国经济体应对措施的不同使得各国经济状况大相径庭:有的通过彻底的政治和经济秩序再造,顺利走向了成熟;有的则心怀侥幸,希望蒙混过关,因此从“无所不能”跌入“失去的年代”;有的则既不愿彻底割掉“包皮”,也不能独自行走冰原,因此依然在萧条的烂泥塘里打滚。

泡沫破灭是“清算”,也是重建。经济体制的某些缺陷导致的泡沫,唯有通过制度系统性的改革方可跳出泡沫破灭后的泥潭。

我们与泡沫的决战才刚刚开始。如果我们将泡沫的破灭视为新的改革推动力,并以此凝聚人心,形成新的共识,我们完全可以从制度上奠定未来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

资本主义制度是有缺陷的。在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看来,这种制度无法永远存在下去,它会被自己的成功毁灭。被列宁称为“布尔什维克死敌”的凯恩斯也认为不确定性使资本主义经济并不能自动实现均衡,因此需要国家的干预。以凯恩斯正统继承人身份自居的克鲁格曼保罗?克鲁格曼:保罗?萨缪尔森的得意弟子,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96年曾准确预言亚洲金融危机。在面对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时也承认“最近一连串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出了问题”吴易风,王晗霞克鲁格曼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未能发现一个没有不确定性、永远均衡、持续繁荣的经济模式。事实上,由于人性的缺陷,我们也不可能期望建立起没有任何缺陷的经济制度。

美女都已老去,剩下的只是蒙娜丽莎式的微笑和飘荡在大观园上空煎药的余香。如今中国的“美美”们要么姓“郭”,要么姓“卢”,不是“红十字商会总经理”,就是“吸血鬼美人鱼”兼“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来头都大得吓死人,但其本质却不过是利益的代言人,是泡沫。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期待更好的制度、更人性的发展、更和谐的社会。正如顾准所言:“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国,天国是彻底的幻想;矛盾永远存在。所以,没有什么终极目的,有的,只是进步。”顾准顾准文集\[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经济增长本质上应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反映了社会福利的同步改进,而不是数字和货币的游戏。

本书是泡沫经济的附带产物,也许亦属于泡沫。书中一些东西还是碎片式的,较完善的系统性似乎还是缺失。这是力有不逮的缘故。我们希望这些碎片都在一根隐隐的丝线串联之下,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启示。

是为序。

吴学军罗世滨

第一章逃不掉的泡沫大破灭

一只小老鼠见到大象,情不自禁赞叹道:“好大的泡沫!”

大象一听,扑哧笑了,“我是厄里芬特大象英语elephant的谐音。,不是泡沫,但如果你变成我这样,那你就是泡沫。”

狼在一旁听了,说:“小老鼠,厄里芬特就是泡沫,你想不想变成泡沫呀?”

看见大象庄重威严的模样,小老鼠早就羡慕得不行:“当然想,但怎么变呢?”

大象缓缓转过头来:“小老鼠,别投机。”

小老鼠哪里听得进去,盯着狼问:“怎么变呢?”“这简单。”狼说着,抓起小老鼠,将它的嘴掰开,使劲往里吹气。不一会儿,小老鼠变得跟兔子一般大。“怎么样,小老鼠?”狼有些累,将小老鼠放下,问。

小老鼠看见水中的倒影,不禁飘飘然:“哈,这下可以去吓唬猫了!”但看见大象的泡沫模样,它意犹未尽。

狼看出了小老鼠的心思,自己往小老鼠嘴里猛吹了一阵气,也有些饿,心想,将小老鼠变成猪的模样,至少可以多吃几口肉,于是又抓住小老鼠,往它嘴里“呼哧呼哧”吹气。

不一会儿,小老鼠变得跟小猪一样大。

狼看见自己的杰作,心里很满意,盘算着这次可以吃个饱了。而小老鼠感觉自己都快上天堂了,对狼充满了无限热爱,正要开口说“您是我们鼠界的大恩人”时,狼猛地又吹了一口气,只听见“砰”的一声脆响……

自从有了货币,人类疯狂与贪婪的“动物精神”注定了投机会随之出现,货币与投机因此成为连体兄弟。而投机的过度导致了泡沫的产生。

早期的货币投机发生在政府与民间,这时候的政府刚从“丛林”中走出不久,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游戏就不免带有掠夺的成分。集权政府毫无顾忌,因此也就自然将货币投机游戏演变成赤裸裸的财富抢劫。与此同时,民间也开始了互玩,民间的智慧丝毫不逊色于官方,所以民间的投机游戏玩得更是有声有色,不断出现五彩的泡沫迷幻。

最早有记载的经济泡沫是1636年荷兰出现的郁金香泡沫,大约因为玩郁金香确实有些过分、有些傻气,经济学上于是有了所谓的“博傻”理论。说是博傻,其实参与的都是聪明人,但比的却是谁更傻。真正的傻子和真正的聪明人是不投机的。

什么是泡沫?西方经济学界很早就有了明确的定义,泡沫就是任何高度投机的不良商业行为。而高度投机的原因是投资者相信明天他们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自己所购买的商品。至于资产是什么,在泡沫中根本就无关紧要,可以是金属货币本身、花草、农作物、矿山、金属、铁路、运河、债券、新的公司形态、新的技术运用、土地、房屋,以及衍生的金融工具等,也可以是“确保女人贞洁”、“经营和承揽巨大好处,但没人知道它是什么”的公司。

历史上所有泡沫经济的兴起,无一例外都是货币太多、流动性泛滥的结果。郁金香泡沫背后是私人信贷的扩张,南海事件背后是索沃德银行,密西西比泡沫背后是皇家银行。现代金融制度下的信贷扩张、金融创新工具等更是催生泡沫的利器。

现代金融几乎已经渗透到公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泡沫已成为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绝大多数人,被动也好,主动也好,都是泡沫的共舞者。

很多时候,泡沫会发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转型及出现重大技术创新时,“咆哮的20年代”指北美地区20世纪20年代。是如此,日本泡沫、东南亚泡沫,19世纪英美的铁路泡沫、20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依然如此,包括中国现在的泡沫也是如此。在经济转型和重大技术创新推动下的泡沫,很可能被当成新时代的开始。因为自以为是新时代,老的规则就不再有用,人们也不屑于用现有的经验和数据推测未来,人们需要偏执,相信“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很可惜,只要是泡沫,最终都会一一破灭在人们面前。如果是曾经以为的泡沫但最终却并未破灭,那泡沫其实是经济结构性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快速而激烈的自然反应。奇怪的是,即使是在重大技术革命出现后的所谓新时代里,泡沫最终也不得不归于寂灭,铁路投机狂热如是,“COM”公司狂热依然如是。对于泡沫而言,似乎从来就没有什么新时代。

很多研究者认为,适度的投机与泡沫是经济增长的润滑剂。少数学者更是认为超大型泡沫甚至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特性,法国在18世纪不到一百年的工夫,政府和民间互动玩出了超豪华的密西西比和“指券”两个泡沫,搞得法国人从此都有些神经质了,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更为浪漫;而日本泡沫过后,日本民族似乎也更加含蓄和热爱储蓄了。

第一节逃不出的金融投机

货币是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也是绝大多数人向往的好东西。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百姓,无不趋之若鹜,唯恐其少。对于什么是货币,我们一般人倒是搞懂了,那就是钱嘛,但经济学家似乎还没搞懂,因此,经济学上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有说货币是金属的,有说货币是特殊商品的,有说货币只是一个名目的,还有浪漫主义者认为货币是一层美妙的面纱,遮掩在商品之上,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

这就玩得有些深沉了,搞得我们连货币还是不是钱都有些怀疑了,而这正是经济学家的高深之处,说的都是你搞不懂的。那正是我要说的,我说的如果你都懂,我就不如不说。

我们一般人也不要因为搞不懂货币究竟还是不是钱,就自认智商低下,以为自己真是没学问,其实“在研究货币本质中受到欺骗的人,比谈恋爱受欺骗的人还要多”,看来经济学家们也没怎么搞懂。如果真是搞懂了,这个世界也就变成他们家的了,国王都只好做他们的仆役。他们绝大部分和你我一样,都在为饭钱发愁,只不过咱操心的是面包钱,他们操心的是血燕之类。好点的、搞过一些大萧条研究的都已经出任中央银行行长或者美联储主席了,其实也是天天为钱犯愁。

金属货币的进化

货币的进化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到最后谁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这么复杂的一个过程。

原始社会,人们采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这种方式受限太多,需得是双方正好需要彼此的东西方可达成,且一般无法找零,吃亏或者上当大约是免不了的。好在原始人质朴,也就不太往心里去,但终归是感觉不顺,回去可能还得受到族人或者不定是哪个老婆的唠叨。于是聪明人开始寻找一种能被交换双方接受的中介物,这种中介物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被使用过。

作为交易中介物的货币,首先得稀缺,如果是用空气做中介,说,这一堆空气是你的了,你把那群羊给我,这个买卖肯定就黄了;其次是易于保管,时间久了也不会腐烂;最重要的是得有一群人认同。因为金银铜等贵金属稀少,看起来还闪闪发亮,大家就很稀罕,因此它们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相继成为货币。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话听起来有点费解,但在他那个时代是真理。因为是真理,所以就没必要俯身以就,高高在上就足矣,不需要一定让你搞明白,你搞不明白它也是真理。这就是货币本质的金属论,货币也就等于金属,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

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使用时需要先测其成色、称重量,很麻烦,后来就有权威机构站出来铸造成色、重量统一的硬币,这样在使用的时候,既不需要测试成色,也不需要称重量,无疑方便得多。货币的统一推动了交易的发展,但同时也为投机和泡沫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青铜币。青铜那时属于高档奢侈品,非一般人家可以使用,主要功能就在于盛“三牲鱼腊”、“四时之和气”以供祖先晚上享用。当时最主要的货币还是天然海贝。

到春秋中期,出现了包金铜贝,也就是在普通铜币的外表包一层薄金,彰显其华贵,但流通并不多,更大的作用是养眼。战国时期黄金与铜铸币并行,但黄金似乎更多地用于离间和行贿。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黄金为上币,一般用途是赏赐;铜币为下币,以秦国的铜钱为标准,外圆内方,这就是后来我们尊称为“孔方兄”的那个“兄长”。自此之后,铜钱的式样基本定型,历代相沿。铜钱作为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货币一直流通到清朝末年。外圆内方这种形状其实是为了浇铸方便,后来被我们赋予了很多象征性的神秘主义色彩,比如,圆形代表天,方孔代表地,追求天地之间的和谐,等等。也难怪,钱这个东西就是神秘。

西汉承袭秦制,黄金仍为法定货币,但主要集中于皇家手中,用途依然是赏赐和馈赠。东汉至隋朝,黄金愈加贵重,主要用途已经不是货币,和平期间则用来炫耀和礼佛,战乱时则被窖藏。这样,黄金就逐渐退出了市场流通。

唐朝以后,白银货币逐渐得到广泛流通,但很多金银进了国库就不再出来,民间的富户也将白银窖藏起来,市面上流通的货币主要还是铜钱和丝织物,所谓“钱帛兼行”。由于铜钱供应严重短缺,币值不断上升,出现了钱荒,没办法,唐武宗年间甚至出现“会昌灭佛”,利用毁佛所得铜材铸币。

两宋时期,白银的货币性质进一步增强,政府正式规定白银为租税和官俸的法定货币。虽然元、明两朝都曾明令民间交易禁止使用白银,推行纸币,但这种禁令收效甚微,未能阻止白银的流通。明朝中后期,白银已成为和铜钱一样普遍的金属货币。清朝时期,白银已经成为国家的主要货币,清末光绪帝在位期间,中国开始将元宝铸造成银币,并设立了户部银行。宣统二年(1910年),颁行《币制条例》,正式采用银本位制,但银本位制只执行了2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1935年宣布废止,改发行法定纸币。

其实,纸币在中国出现得很早。北宋初年四川就有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之一,其后金、南宋、元、明、清均有纸币发行,但这时的纸币基本上都是乱搞,所以理论界一直不认为这是现代意义上的纸币。中国古代纸币的鼎盛时期在元朝,当时政府下令纸币通行全国。

在欧洲,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始于何时,也是稀里糊涂,但一般以为黄金作为交换媒介最早可能出现在今伊拉克的两河流域一带。当货币逐渐流行时,统治者认识到了货币的公共商品这一特性,于是开始为辖区内的铸币厂定下标准,并督促他们遵守。在这点上,中外皆通,中国统一铸币始于秦朝,西汉武帝时期,铸币成为皇家专营。

在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欧洲的通用货币是银子,但其他金属也用做货币,比如金和铜,有的也用铁。统治者向被统治者征收到金银后,一般就存在国库里,当时没有经济学这门“显学”,大家都不知道再投资的重要性,因此市场上贵金属越来越少,出现了钱荒和通货紧缩。聪明的斯巴达人就开始实施世界上最早的“外汇管理”,严格控制货币流出。

早期的欧洲,地中海沿岸,尤其是古希腊贸易发达,有的城邦甚至出现了债券,因为古希腊人长于哲学思考,所以债券管理还跟得上,发行债券须得经过城邦议会的批准。此时的雅典号称西方首富,它的城堡里堆积了大量的金银,发行的“德拉赫马”德拉赫马是古希腊货币,1德拉赫马相当于436克白银。银币据说可以媲美今天的美元。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希腊疆域广阔,一度南达今天的苏丹北部,北至今天的俄罗斯境内。

古罗马时期,人们对货币的追求经常演变为战争。那时发动战争并不需要购置昂贵的飞机大炮,只要有人有勇力就可以。通过战争,罗马经常可以获得不菲的收益,日渐壮大起来。此时商业贸易更加发达,并出现了银行业的雏形。古罗马早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就开始铸造自己的金币,但流通中的主要还是银币,因为金子很稀少。

中世纪时期,由于贸易日益扩展,商品交易量逐渐增大,许多银子南流到威尼斯,然后被运往地中海东部换取香料、丝绸以及其他奢侈品。银子出现了净流出,加上每年流通过程中的损失以及有意的窖藏,到15世纪时,欧洲出现了大规模的钱荒,有时甚至用胡椒替代货币,以至于德国各诸侯称他们的银行家为“胡椒人”。钱荒的出现推动了欧洲海洋国家的远洋冒险,哥伦布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使大量来自美洲的黄金和白银从16世纪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从而挽救了欧洲的货币制度。

远洋贸易的巨大经济利益促使欧洲沿海国家全力抢占海外殖民地,英国在与欧洲其他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过程中,先后打败荷兰、西班牙,成为头号海洋强国,资产阶级的力量空前壮大,金银开始大规模涌入英伦三岛。1717年,英国将英镑与黄金挂钩,规定每盎司黄金(纯度09)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1774年,英国停止使用白银作为通货。

0

金属货币下的投机游戏

从物物交换过渡到使用金属货币,虽然本质上还是以物易物,但由于货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对分离,投机也就随之开始了。先是控制货币发行的政府用货币游戏民间,以此敛集财富,其后民间开始互玩。在官方与民间的游戏中,因政府可以随时变更游戏规则,民间自是弱势,但如果官方玩得太过火,民间只好悲催地离开游戏场,不和政府玩了,甚至于起来推翻政府。

例如汉初的半两钱,原重12铢,后减为3铢,但名义仍是半两,等于膨胀了4倍。东汉末年王莽货币改制,“大泉”铜币币材比五铢钱加重24倍,面额作价等于五铢钱的50倍,实际相当于贬值到1/20;“契刀”铜币,1枚当五铢钱500枚使用,按其重量则相当于贬值成1/120以下;“错刀”币,1枚当五铢钱5000枚使用,相当于贬值成1/720。如此贬值,物价当然狂涨不已,史称“米石万钱,人相食”。

后世的政府读史知鉴,不想再重复这样的错误,就通过改变币材的金属成分,降低贵金属铜的比重来掠取民间。如宋徽宗时太师蔡京推行夹锡钱,即在铜钱合金配方中减少铜的比重,增加铅锡的比重,含铜量只有57%左右,而标准的铜钱含铜量一般均在83%以上。

在这点上,中外统治者都是无师自通的高手。早在公元元年前后,古罗马统治者就知道通过将硬币中黄金和白银的含量降低,可以使同样的金银变出更多的钱。这样一来,民间钱没少一个,统治者则白捞不少,何乐而不为?古罗马当时1磅的黄金铸造42个叫“aures”的硬币,到尼禄时期,变成了45个,又过了一百多年变成50个〔德〕彼得?马丁,布鲁诺?霍尔纳格资本战争\[M\]王音浩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14。西方统治者这样的“仁慈”,要弄点钱还如此笨拙,周期漫长,真是让当时东方的皇帝笑掉大牙。

罗马时期货币的缓慢劣质化趋向,引起了物价缓慢而持续地上扬,国家也就开始混乱。这样说,似乎将国家混乱的责任全部推到货币身上,那货币是不答应的,应该是国家已经在变坏了,才出现货币劣质化。劣质货币的出现只是使国家变得更坏而已。当然,通货膨胀的起因从来都是那些罪恶的、利欲熏心的投机者。我们现在是这样的看法,古罗马的统治者当时也是这样看的,于是决定用专制手段结束物价飞涨,如颁布限价令,实行国家定价,但很遗憾,史上最早的“社会主义实验”失败得很惨,最终使整个罗马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

降低货币成色这种事,后来在欧洲继续上演。1536—1546年,英格兰亨利八世分若干次将金价从每金衡制磅24英镑升至30英镑,银价从2英镑升至2英镑8先令〔美〕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M\]徐子建,何建雄,朱忠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32。此后的神圣罗马帝国为筹集军资,在辅币中大量采取削边和掺假方式以支付雇佣军工资或兑换邻国货币,从而引起了严重的通胀;西班牙也出现过往银币里加铜,使它们成为不同比例的合金的现象,这个过程叫使钱“变黑”〔美〕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M\]徐子建,何建雄,朱忠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26。但是,当小老百姓认识到新货币贬值了的时候,就没人愿意再接受成色不足的货币了,新货币的流通也就出现问题。

官方可以掺假,民间也有高招,那就是削边。为此官方不得不在硬币上扎上花边,这样的话,一有人削边,官方马上就可以发现。

这样的技巧,我们的东邻日本也玩过,似乎玩得还不错,因此还出现过所谓的“元禄繁荣”。日本17世纪元禄年间,财政不堪重负,加上海外贸易导致金银外流,幕府缺钱得很。为改善窘况,政府决定将市场上一切货币回收改铸,为的是降低货币中贵金属的含量。通过改铸,幕府增加的收入达到557万两以上,而幕府在货币改铸前,年财政收入才110万两左右,真是功在当代。货币改铸后,市场上的货币量大幅度增加,但自然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持续发行劣币终于使幕府声誉扫地。

随着贸易的发展,携带硬通货毕竟很不方便,于是出现了汇票等货币替代物,有了银行家,产生了交易所,甚至是股份公司这种高级的集资方式。有了这些条件,民间就开始自己玩自己的了,开始是商人之间、银行家之间互玩,后来大众经不住诱惑,也参与进来,于是形成投资狂潮和泡沫。

古罗马人早就已经知道股份制运作了,在进行具有风险的海运贸易时常常成立一个将几十份资产组合在一起类似公司的组织。海运一结束,组织就解散,投资者会得到相应的报酬或承担相应的损失。随着欧洲海外贸易的发展,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以股份制形式成立,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公司不再像古罗马时期只着眼于一单生意,而是放眼长远。

东印度公司一上市即获得巨大成功,遥远国度的魅力以及诱人的赢利前景给了投机者无限的遐想。当公司第一批船队出发时,股价已高出面值30%~40%。前景如此诱人,效仿者出现了,西印度公司宣告成立,并对外宣称垄断了与美国人的贸易,但可惜其主要业务却是做海盗,专门劫掠装载丰富货物的西班牙船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印度公司经营得不错,但也充满了投机与泡沫。1688年,从好望角总督那里传来好消息,东印度公司船队正满载货物赶回荷兰,于是行情开始上涨;没过多久,有消息说船队搁浅,货物丢失,行情当然下跌;正在这时又有消息说,船队已脱离危险,货物非但没减少,似乎还有增加,于是行情暴涨。

当船队最终抵达荷兰时,人们欢欣鼓舞,但马上又失望了,因为没有人们预计的多。做空的人以为机会到了,他们需要股价大跌,开始不遗余力地散布消息说与法国的战争很快要开打了,并描绘出凄惨的局面和严重的后果,股东开始出现惊慌,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持续下跌,几乎无法卖出,交易所里也一片恐慌。由于这次下跌,荷兰证券市场很长时间才从这场崩溃中走出来。

投机的最高境界——货币成为掠夺工具

一般以为信用本位是金本位破灭以后才开始建立的,但如果追根溯源,信用本位最早应该出现在中国的元朝,只是当时政府无信用可言,信用很快就演变成了无信用。货币成为掠夺工具的典型事件有以下几个。

第一,中国古代纸币案。

北宋时期出现在四川的“交子”,虽然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之一,但严格地说,它更像一种汇票,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货币。

在四川成都,商业贸易一直比较发达,为方便交易的执行,成都地区出现了专业的经营货币保管业务的商户,存款人把货币交付给商户,商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一张专用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纸券便谓之“交子”。

后来“交子”商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的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工具向市场发行。这样的好事难免被利用过头了,有时就不能兑现,从而引起很多纠纷,市场迫切需要制度来规范。益州知州开始规定专由16户富商来经营“交子”,但赚大钱的买卖政府还是希望自己来做,于是政府设立“益州交子务”,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

说是“革伪造之弊”,其实政府参与进来看中的就是“伪造”之利,政府首届发行“官交子”126万贯就只准备了本钱36万贯,准备金率为28%。后来政府发现其中好处越来越多,干脆就不要准备金,大肆发行,于是“官交子”只好变成废纸。政府当然聪明,又改“交子”为“钱引”,从这个名字就知道政府希望靠这个玩意“引”钱出来,“钱引”自是弄得一文不值,虽然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也只好供“糊墙专用”,这大约也是世界上最早最精美的墙纸了。

与北宋同时期的金朝,初期发了战争财,后来军费开支太大,就跟着宋朝学发行纸币。不限数量,不管兑现,不备钞本,新钞不断,面额随意扩大,结果币值跌成千分之一,一贯钞币实际只值一文钱,百姓的资财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瞬间化为乌有,俗称“坐化”。当时“万贯唯易一饼”,民间只好拒绝用钞,许多商人罢市,远逃他乡。

到了元代,官府干脆禁止民间买卖金银,拘收全国铜钱,强制推行“中统元宝交钞”,以白银为本位,面额仍沿用铜钱单位,从10文到2贯分为10等,每2贯同白银1两,不限地区,不限年月行使,开创了纸币新时代。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见小小一张纸片竟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惊叹不已,“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但这种状况未能维持多久,政府很快就开始大发钞币,并宣布不再兑现,永久通行,物价随之大涨,甚至于贿赂一下小官吏,所需钞币都要用车拉。

明代也发行了“大明通行宝钞”,沿用元制,不限地区和流通时间,不定发行限额,没有发行准备金。政府规定支付俸给、军饷都用宝钞发出,而租税却不收宝钞,光投放不回笼,或多投放少回笼,一开始就处于通货膨胀的阴影之下。于是币值不断下跌,到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大明宝钞1贯实际只值160文钱;正统九年(1444年)宝钞1贯只值10文钱;弘治元年(1488年),宝钞1贯值钱1文(实际上这时民间已不用钞了);嘉靖元年(1522年),政府规定入库只用银不用宝钞,宝钞作废。

清朝政府也发行过两种钞币。顺治八年到十八年(1651—1661年),因军费支出浩大,发行“钞贯”,后战事减少,经济好转,即停止发行。咸丰三年(1853年)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发行“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但人们拿到钱票却换不回现钱,因此钞价大跌:第二年宝钞价格下跌50%,第三年就只有面值的10%左右,许多省份因此拒不使用。而外国商人却从中发现了商机,乘机压价收购钞币后,按规定的五成用钞币去缴关税,逃避税费,钞币转成政府之累。同治元年(1862年)宝钞停止流通使用。

第二,密西西比纸币案。

通过纸币掠夺财富,其实不是中国古代政府的专利,在享有高雅和文明气息的法国也大肆出现过,就连素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也没能逃脱得了。“太阳王”路易十四后期,法国因连年作战,导致国库空虚,债台高筑。这时享有骗子“盛誉”的约翰?劳出现了,他主张不受金银储量限制发行货币,这和我国宋元政府真是心有灵犀,但还是落后了几百年。他认为发行货币的银行应有权管理国家的税收,并以税收和不动产为基础发行纸币,以保证提供足够的通货来支持经济繁荣以及进行宏观调控,正是因为这点,约翰?劳被誉为现代货币之父。只可惜他那时还不知道中国的教训,一个集权的中央政府怎么会因为税收和不动产而自缚手脚呢?

银行纸币发行正好迎合了路易十四死后摄政王的需要,因此约翰?劳备受重用。1716年,法国政府特许约翰?劳在巴黎建立了一家资本约600万利弗尔的“通用银行”,获得了发行纸币的权力。最初银行发行的纸币可以随意兑换成硬通货,因此很受欢迎。不久后,银行就发行了6000万利弗尔的新纸币。

当然,仅仅靠银行发这点货币肯定是不行的,于是约翰?劳开始包装一家刚成立的公司。该公司拥有法国与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和河西岸路易斯安那州贸易的独一无二的权力(因为当时传说这两个地方遍地可见金银),然而要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需要先行购买政府公债,而政府公债此时信誉低落,二级市场常常是大比例折价销售,因此公司股票最初销售很是缓慢,但好歹都卖出去了。

1718年12月,路易十五批准“通用银行”改名为“皇家银行”。皇家银行被授予以法国王朝的信誉做保证发行纸币,拥有了事实上的印钞权。有了皇家的保证,玩一把大的那是理所当然的了。

此后密西西比公司相继拥有了在法国、东印度、中国、南太平洋诸岛以及塞内加尔进行垄断贸易的权力,因此该公司又称为印度公司。1719年7月,约翰?劳向法国政府支付了5000万利弗尔,取得了皇家造币厂的承包权。在利好的刺激下,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终于从一股500利弗尔涨到750利弗尔。当然,股价仅涨到这点远远不够。

1719年8月,密西西比公司开始试探性发行5万股新股,每股1000利弗尔,此时公司资助的宣传品已在巴黎满天飞:据说有确切证据证明殖民地存在一个巨大的宝藏,有人甚至已经为发现这处宝藏悬赏了一笔重金;还有人说路易斯安那是真正的黄金国……有了这么大的利好,公司就宣布新股不对外发行,要奖励那些忠实的老股民,只有在出示4股老股的前提下才能购买新股。约翰?劳的这套把戏很快将股票价格推升到了一股1800利弗尔。

约翰?劳发财了,不仅是因为内幕消息,也因为绝顶聪明,但他是个有理想的人,他向摄政王许诺同时解决所有令法国政府棘手的财政问题,并接管国家15亿利弗尔的国家债务,法国政府则为公司提供的贷款每年支付3%的利息。此外,约翰?劳还于1719年8月取得了农田间接税的征收权,同年10月接管了法国的直接税征收事务。

为刺激股价,约翰?劳开始慷慨给投资者融资,股价在短短5个月时间里(1719年8月—1719年12月)涨幅接近500%,达到12500利弗尔。此时,约翰?劳为向政府支付15亿利弗尔,开始了新一轮融资。印度公司连续三次共发行30万股新股,每股5000利弗尔,上市即被抢购一空。为了在高位继续吸引投资者购买,约翰?劳甚至宣布公司将维持最低股价9000利弗尔,低于此价则无限量回购,整个市场为之疯狂,股价最高达至20000利弗尔,是两年前的40倍。

印度公司的股票猛涨不落,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本国资金,也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大量资金流入。投机活动刺激了对货币的需求,于是每当印度公司发行股票时,皇家银行就跟着发行货币,因为约翰?劳始终坚信增发银行纸币,然后换成股票,最终可以抵消国债。1719年7月—1719年12月,皇家银行发行了89亿利弗尔纸币,纸币与股价之间互相追赶,股价自是迭创新高。

此时的约翰?劳已是法国科学院名誉院士、新任财政部部长,但公司股价和他的人生一样也已到了峰顶。大量纸币的滥发,不仅仅影响了股票,物价也因此大涨,位于股票交易所附近的房租甚至上涨了一百多倍。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直接动摇了民众的信心,人们纷纷涌向银行,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纸币兑换成黄金。随之而来的是国内的流通硬币极度匮乏,于是政府颁令禁止任何人拥有超过500利弗尔的硬币,严禁收购金银首饰、器皿和珍贵的宝石。

如此一来,狠狠打击了股民的信心,密西西比股价开始出现下跌。为了维持住公司9000利弗尔的股价,政府使尽浑身解数,约翰?劳也于1720年3—5月发行了共计11亿多利弗尔纸币,使得一个多月内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一倍多,但股价还是在9月出现暴跌,11月跌到2000利弗尔,12月跌到1000利弗尔,到1721年9月就跌回到了1719年5月500利弗尔的水平。至此,昔日的繁荣泡沫彻底破灭,代之以经济衰退、民生重创。

短短几年时间,约翰?劳为摄政王减少了高达25亿利弗尔的债务,还帮摄政王的私人钱柜聚敛了巨额投机收益。最终他也是在摄政王的帮助下逃离法国,1729年在威尼斯于贫病交加中死去。

第三,其他纸币案。

经历这次投机事件之后,法国经济每况愈下,1789年终于爆发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解决财政危机,革命政府发行了“指券”纸币,甚至规定谁不按全价接受“指券”,就要被送上断头台,但“指券”这种革命性产物却很不革命,到1795年贬值了90%,到1796年年初价值仅剩1%。

其后的德国更是经历了一场天价通货膨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财政空前恶化,战后,胜利的协约国希望由战败国来赔偿损失。1921年,特别赔偿委员会宣布德国应赔偿1320亿金马克,此外还得上交所有1600吨以上的船只、所有殖民地,承担占领军的费用,甚至包括军中妓院的费用。

战败后的德国只好充分开动印钞机,流通中的货币大量增加,物价飞涨,马克迅速贬值。1923年年初,21万马克兑换1美元,6月就变成10万马克兑换1美元,8月变成500万马克兑换1美元,9月28日,交易所的收盘价是1马克兑换000000068美元。在人们还没习惯10亿马克时,德国人就不得不适应万亿马克。

当时每份售价300万马克的《柏林股票交易报》上写道:“请在所有价格后面都加上9个0!”一则刊登在报上的提示是:“面包的最新售价是1200亿马克。”为了买到一磅黄油,工人不得不在车床边工作9个小时。1923年年底,工人的实际平均工资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低了775%。这大约也是一种剥夺,只是变成了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剥夺。在通货膨胀中,倒霉的永远是老百姓。

与此同时,世界另一边的俄国政府宣布股票、债券和其他有价证券毫无价值,加以没收,而印纸币也成为政府自救的妙法。1919年,俄国政府就印出1630亿卢布,1920年为8550亿卢布,1921年人们就已经快绝望了,因为4个人4个月时间里只能依靠1英镑生活,而同期的英国,1英镑也只够1个人生活一周。〔德〕彼得?马丁,布鲁诺?霍尔纳格资本战争\[M\]王音浩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173

在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也出现了恶性通胀。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结束了银本位制,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规定1法币兑1银元。法币初期与英镑挂钩,可在指定银行无限兑换,1936年,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抗日战争爆发前,法币发行量为148亿元。

抗战期间,日本为破坏中国后方经济,在日占区强行以日本发行之货币收兑法币,再加上以走私物资套得法币,兑取国民政府的外汇。国民政府虽分别从英国和美国那里得到1000万英镑及5000万美元贷款,但根本不足以支撑法币汇价,1940年不得不取消外汇兑换。为应付巨大的抗战支出,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加大法币的投放,到抗战胜利前夕,法币发行量达到了5569亿元,8年时间增加了376倍。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后,法币发行更是失控,到1948年8月达到了604兆元,3年间增加超过1000倍,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

第二节无所不在的泡沫迷幻

投机过度,自然就走向泡沫,金属货币下如此,信用货币体系下更是如此。在一个不断“金融创新”的时代,金融其实已经变成了一种无孔不入的幻术,货币的再创造、杠杆信贷、风险对冲、资产债券化等已经落后,衍生金融产品这种高杠杆信贷,使经济体更容易出现泡沫,并急速放大泡沫破裂的后果。本来,金融衍生品最大的作用在于价格发现,对冲风险,但理论上的好处在现实中却变成泡沫助涨与助跌的动力。

因为有了现代金融,泡沫被华尔街的投行精英从投机玩成魔术,并进而上升为了艺术。精英们身穿阿玛尼燕尾服,在聚光灯下用数学公式不断将现实变成浪漫,将资产诉诸情感和想象,并以此吸引观众。此时媚惑观众的托儿已经不是电视台的美女主持人,而是大腹便便的银行家们了,他们其实都受过专业的演艺培训,努力瞪大的小眼睛中流露出的惊讶与欢喜丝毫不比美女少,而其假嗔做痴的神态更是让人忍俊不禁。

现在我们所知的泡沫,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西欧。当时,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确立为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大开方便之门,对新时代的向往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欧洲由此进入了一个充满炫耀、猎奇和好大喜功的时代。新的时代、美好的未来、充足的货币、信用的创造,泡沫产生的条件基本具备,于是人类开始了不断的泡沫游戏。

郁金香泡沫

17世纪,荷兰经过尼德兰革命洗礼后,堪称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世界海上霸权,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荷兰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首都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1608年,世界上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交易所即诞生于此。

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非常有限,价格极其昂贵,所以一块豪华的郁金香贴片、一次用郁金香加以装点的聚会,甚至用郁金香装饰的窗框,都成为人们昭示社会地位的手段。

1634年以前,郁金香和其他花卉一样是由花农种植并直接经销,价格波动幅度并不大。1634年年底,荷兰的郁金香商人组成了产业协会,基本控制了郁金香的交易市场,强行规定任何郁金香买卖都必须向产业协会缴纳费用。由于产业协会通常是在小酒馆里进行交易,他们收取的费用也就被称为“酒钱”。

控制了交易,价格上涨自是情理之中,于是人们开始普遍看好郁金香的前景,纷纷签订郁金香的买卖合同。到1636年年底,荷兰郁金香市场上不仅买卖已经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在1637年收获的郁金香球茎,价格更是离奇上涨,不到两年时间,郁金香普通品种的价格被抬高了25倍。几乎每一个投机者都沉浸在突然大发横财的美梦之中。

1637年2月,倒买倒卖的人逐渐意识到郁金香交货的时间就快要到了,一旦把郁金香的球茎种到地里,就很难再转手买卖,于是郁金香价格开始直线下降,短时期内平均下跌90%,那些普通的品种更是一文不值,郁金香市场全线崩溃。

在这个打击下,荷兰的郁金香投机市场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恢复过来。但这并不妨碍郁金香成为荷兰的国花,也不妨碍后世因此发明经济学上的“博傻”理论。

南海泡沫

荷兰人玩郁金香之后90年,英国人开始大玩股票。与荷兰纯粹的民间玩不同的是,英国政府参与了玩股票的游戏。当时,政府与私人企业互为对方提供逐利的机会和便利,这种在后世被任何市场经济国家禁止的行为,现在在我国依然流行。

1711年南海公司成立之初,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商品实行了永久性退税政策,并授予其对南海(即拉丁美洲)的贸易垄断权。这种垄断权当时似乎意义不大,因为英国对南海的贸易最早只能在1717年开展,且由于西班牙捣乱,南海公司一年最多只可派三只船前往拉美,到1718年,因英国和西班牙交恶,贸易不得不中断,但南海公司并不在乎,因为它意本不在此。

1720年1月,南海公司向政府表示愿意支付750万英镑,以换取国债管理特权,同时,承诺向国会的主要议员和皇室提供一笔巨额贿款。有了这个“利益均沾”的承诺,南海公司的要求自然完全得到满足。

南海公司于是开始发行新股集资,就像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一样,招股说明书是可以“乱”说的,南海公司不断散布“在墨西哥、秘鲁一带发现巨大金银矿藏”、“金银财宝就要源源不断运回英国”之类虚假而美妙的消息。民众是不经骗的,对于有政府背景的公司尤其缺乏免疫力。南海公司股票刚发行即遭疯抢,票面价值100英镑的股票,3月初达到200英镑,3月末超过400英镑,4月初飙升到900英镑,进而又疯涨到1050英镑。

南海公司轻而易举地筹集到了一大笔资金,而这笔资金的第一个用途就是兑现自己的诺言,向与此事有关的贵族、议员和官员们提供了大约200万英镑的贿赂。

看看南海公司IPO(首次公开募股)之后的盛况,我国证券市场的IPO制度真得跟南海公司好生学一下,不要首发时一下子就几倍地溢价,得慢慢来,老鼠偷鸡蛋——大头在后面。

在南海公司飙升的股价面前,连国王也不再淡定,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议员们不消说,大多数都是南海公司的董事或股东。股票如此好卖,英国于是一下子冒出来二百多家“股份公司”,有正研发“可以永久转动的车轮”的高科技企业,有“确保女人贞洁”的公司,有“在适当的时候才公布营业性质”的公司。这类骗子公司为了销售新股,甚至在交易所附近租赁一天的摊位,24小时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而那些可怜的股东则必须去寻找更愚蠢的下家。

市面上如此混乱,政府觉得该出面了。因此英国议会快速在当年6月通过了被民间称为“泡沫法”的《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规定如果没有议会法案或国王特许状给予的法律权利,禁止以公司名义发行可转让股票,或转让任何种类的股份。本来此举是南海公司派驻议会的有关企业代表(名义上是国会议员)为保护南海公司的垄断利益而作出的决定,但时机选择得不对,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投资者对一些公司的怀疑逐渐扩展到南海公司身上。从1720年7月开始,首先是外国投资者抛售南海股票,国内投资者纷纷跟进,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9月份直跌至每股175英镑,12月份跌到124英镑。“南海泡沫”由此破灭。

在这场泡沫中,仅仅通过一个苹果掉下来就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也以亏损2万英镑离场,不得不感叹“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因为这句话,很多成功预测出了过去3次经济衰退中的1次的经济学家,心里会好受一些。看来,再厉害的科学家也搞不过商人,更别说只有“一只无形的手”的经济学家们了。

华尔街大崩溃

进入20世纪不久,新兴帝国美国就出现了一次泡沫自爆,并引发了全球经济萧条,以此“证明”自己不愧为全球老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经统治世界的欧洲成为一片废墟,而美国却毫发无损,且发了不少战争横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纽约也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美国人信心满满地以为这个世纪是他们的了,于是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不断“咆哮”,以为依靠爵士乐和现代科学可以化一切不可能为可能。

新兴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方法在美国企业生产中的大量运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整个20年代的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工人的工资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消费能力增强,反过来又刺激了生产。“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

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了股票市场持续上涨,财富和机会似乎向每一个美国人敞开了大门。曾有人这样描述华尔街的投机气氛:“从来没有像20世纪20年代那样有如此多的人参与投机,但是只有少数人明白他们是在投机。”投机活动、内幕交易的盛行,使股市逐渐脱离基本面的支持,形成了股市泡沫。道琼斯指数从1921年的75点升到1929年顶峰时的386点,平均年增长率高达34%,而据美国商务部后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1921—1929年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增长了25%。

只可惜,乐观情绪完全冲昏了人们的头脑。“人人都应该富裕”,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如是说。刚当选的胡佛总统也认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即将从美国消失”。当时美国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欧文?费雪在1929年10月22日的《纽约时报》头条表示,“我认为股票价格还很低”。此时,没有谁会想到在这个“黄金年代”的美国还有300多万的失业人口。

就在费雪认为股价还很低的几天后,10月29日华尔街就出现了“黑色星期二”,道琼斯指数继周一下跌13%后,再次大跌22%,整个交易所淹没在抛售股票的旋涡之中,由此结束了美国股市长达10年的上涨。到1932年11月,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与1929年最高点相比,惨跌90%。

在这次股市泡沫中,美国同时也经历了一次佛罗里达州房地产泡沫的洗礼。佛罗里达位于美国东南端,地理位置优越,冬季气候温暖而湿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成为冬日度假胜地。许多美国人来到这里,迫不及待地购买房产,随着需求的增加,佛罗里达的土地价格开始逐渐升值,尤其在1923—1926年,地价出现了惊人的涨幅。

例如棕榈海滩上的一块土地,1923年价值80万美元,1924年涨到150万美元,1925年则高达400万美元。一股炒卖房地产的狂潮开始,据统计,到1925年,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房地产公司,当时该市仅有75万人,其中竟有25万名房地产经纪人。可惜好景不长,到1926年,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

硬通货虚化为不靠谱的信用

我们现在说的“硬通货”指的是信誉良好、币值稳定、汇价挺而坚的国际货币,与此对应的是“软通货”。其实,不管硬也好,软也好,都是一张纸片,和金属货币这种坚硬的实物货币相比,都是不靠谱的信用支撑下的软货币。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为金属货币使用上的不便,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代理人——纸币出现了。

在欧洲,现代意义上的纸币最早出现在法国,法国的这场实验最终以大泡沫告终。早在13世纪,意大利的银行就开始发行汇票,其后又出现了融通汇票、本票,这就是所谓的“私人货币”。私人货币的出现和存在完全依赖于私人信誉和汇兑网络。

亚当?斯密曾指出,“一个像法国、英格兰这样的大国的货币,一般几乎完全是由自己的硬币组成的。因此,如果这种货币在任何时候遭到磨损、削边或其他原因达不到标准价标,国家可以通过重铸货币有效地重建自己的货币”。亚当?斯密引用了阿姆斯特丹存款银行的有关资料,强调了发行一种可用于支付汇票的银行票据的必要性。

这时的银行和我们现在理解的银行完全不一样,它不能贷款和贴现,也不能透支,当然也就不能创造货币,只能百分之百地进行储蓄。亚当?斯密之所以提到银行,是因为他发现了伦敦和阿姆斯特丹之间存在汇率差异,这种差异就是银行货币的溢价。

由于有利可图,欧洲各地相继成立不少官办银行。1656年成立的瑞典银行在欧洲近代银行业中具有巨大的意义。它一开始就分为汇兑银行和贷款银行两个部分,并于1661年发行了欧洲的首张银行券。作为货币的替代物,银行券排行老三,在汇票和存款之后。

1668年,瑞典银行被收归国有,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其后,英格兰银行也于1694年成立。银行券流通渐兴,并逐渐演变成现代的纸币,流通中的贵金属铸币则日益减少。到19世纪,工业化国家纸币的发行权逐渐集中于中央银行。

纸币的发行最初是以白银为基础的,纸币与白银可以自由兑换,可同时流通,这就是银本位制。同时一些国家也采取金银复合本位、银铜复合本位、金本位等。英格兰于1717年决定将英镑按黄金价值固定,此后金本位制逐渐普及,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破坏,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逐渐被各国放弃,代之以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自此之后,各国货币动荡不定,国际贸易呈现出无政府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坐上了西方盟主的宝座,美元也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于是在1944年7月,44个国家及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