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爷刘晚苍:刘晚苍武功传习录 (拳道薪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6 05:02:29

点击下载

作者:刘源正,季培刚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三爷刘晚苍:刘晚苍武功传习录 (拳道薪传)

三爷刘晚苍:刘晚苍武功传习录 (拳道薪传)试读:

前言

清末民国时期,知识与制度发生大幅度转型,西式新学日渐成为官方知识形态,参照东西两洋的制度体系也随之建立。但在民间社会当中,实际仍然延续着过去儒释道三教特别是理学的传统,无论在为人处世,还是一般技艺上,仍透着过去传统的影响。这本书要叙述的中心人物——刘晚苍,就是从这样一个中西文化交杂更替的时代背景中走过来的。

刘晚苍早年没接受过新式教育,他的观念和做派都是受长辈、同辈等周边人的影响。他一生长期身处藏龙卧虎的北京城里,别无所好,业余时间身体力行地接续了老北京城里谭腿、太极、八卦等多个门派的练功传统。这方面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刘光斗以及王茂斋、王子英父子等一些师辈的人。刘光斗出身于读书世家,虽毕业于新式的朝阳大学,而家学渊源更深;王茂斋父子虽经商为业,但心性仁义……刘晚苍一生见识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阅历丰富,眼界也随之开阔。他在日常生活和日积月累的练功过程中,凭着良知把德性都体会到身上,为人本分、正派、仁爱、和善,做事讲理,不昧良心。在技艺上慎重吸取众家之长,形成了“沉粘古朴、灵潜宏伟”的自身风范。

在过去的北京城里,很多人都称刘晚苍为“刘三爷”。这是一个很尊重又很亲切的称呼。见过刘晚苍的人,都说他功夫好,能将人发出两三丈远而不伤人,发与被发者皆身心愉悦,不觉痛苦,谈笑风生。而且,他的为人做事也很有份儿,都说他德高。

过去人都说“德高艺才能高”,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古人说,在天为“道”,在人为“德”,德即人道。假如说一个人真正明了“道”,甚至不需思虑而行为自然合乎“道理”,那么,他自然就是真正的有“德”。

刘晚苍一生都在琢磨太极二元对立统一的平衡关系,特别在推手发放中有很深的体会。由此推及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一般是保持相互平衡,而对待不合理的人与事,则是保持自身的平衡并破坏对方平衡。其实,内家功夫是非常可取的理学修为工夫,虽然不如宋明儒的静坐工夫彻底,却更容易让人切身感知。且其工夫着力于动中求静,动以修身,静以修心,便是性命双修,由此身心皆能受益,便于检验,而不偏于一端。

如何才能从心所欲地处理平衡关系呢?古人经验概括起来,便是要明于“道”而合其“理”,即知晓阴阳、虚实、动静、刚柔、有无,知行合一。只是后天习惯的“实”“动” “刚”“有”易练,返先天的“虚”“静”“柔”“无”难求。儒释道三教工夫的着力处,便是在虚,在空,在无为。

所谓“大道至简”“道不远人”。听起来很玄,要做到本应不难,老子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正因其简之又简,损之又损,与一般思维反向,所以才玄而难为。

然而,虚空而无根便为浮。其根处,在内即是丹田,在外为腰。所以,传为张三丰所作《十三势歌》中就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也便是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养气功深,便合于丹道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便是“阶级神明”。所以,刘晚苍说,功夫不在外面的样式,而在内在的气势。《孟子》所言“善养吾浩然之气”,也便是《中庸》所讲的“致中和”,后来王阳明说是“致良知”,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好的心态,或者说气息顺畅、问心无愧的心理感受,有所不顺即顺势调整,便是“道法自然”的自然而然。心态时时处处保持静定中和的话,便能达到自身及与外界的平衡。能“致中和”就是“仁”,在太极功夫里是“中定”与“松净”。

在推手中有较深体会的人都知道,没有“中定”是发不了人的。太极功夫的一句经验之言“站住中定,往开里打”,要是从理学上说就是把向外有所欲求的私心定住,“反求诸己”,凭良心感知来做人做事。也是《孟子》所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太极功夫中,能“中定”,才敢于彻底“松净”,只有“松净”才能发挥“虚”“空”“无”的妙用,“舍己从人”,感知灵敏,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才能“引进落空”。至于发不发放,全由他自己掌握。《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他有“无为”“不争”的需要,这样,心里才觉着顺畅、对劲儿,才能“无为而无不为”。所谓“无形无象”,一切外在形象都是顺应对方之势而变化出的,变化的目的仍在“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虚无,而使对方落空。

在“中定”与“松净”以外,如要时时处处顺遂,还要“圆活”。《庄子》说:“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太极拳论》讲:“立如秤准,活似车轮”。被刘晚苍运用纯熟的“滚轮效应”,从腰的圆转到小臂的里卷外翻,在对方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虚实转换,使对方拔根失重,如坠于十里云雾,这其中便蕴涵着圆融之智。

在发放时,要达到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的效果,还要“劲整”,实际能做到“松”而有“中”,放下手臂,求于腰腿,不整自整,因而本不需特别强调。

功夫归结起来,便是如上“松”“中”“圆”。由此可千变万化,而万变不离其宗。“中”可以得“仁”,“松”可以得“勇”,“圆”可以得“智”。“智”“仁”“勇”,古圣先贤视为“三达德”。

只有明于“道”,合乎“理”,才可能有“德”,功夫才可能纯正。否则,思维不转换,气质不变化,顶多是好狠斗勇的拳脚力量与技巧,养成争强好胜、贪求外在的心性。心性不正,久必成病,且拳病难改,因那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功夫不能盲修瞎练,练对了是修为,练反了却毁人。而对于高明的老师来说,无非是教人做个好人,这本也没有什么保守、自秘可言。所以,刘晚苍一向以仁爱之心待人,有教无类,有问必答。不过,他教人始终保持着一个风格,就是像《礼记·学记》所说的“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以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就是说,不多讲,又绝不是故意保守不讲,而多是让人从他身上体会和从练中自悟,以让功夫真正上身。问到了,他都会讲得很好;问不到,就还要自己去慢慢下功夫体会。否则,易如《孟子·公孙丑》所讲宋人揠苗助长的故事,孟子说:“天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说到这里,忽然发觉,讲这么多的道理,其实并不是刘晚苍的风格。要想了解他,还是翻开这本书,从那些实在的言语和具体的事例中仔细品味、静心感悟吧。第一编起源1981年仲秋,刘晚苍作《溪山烟艇》(赵德奉保存、赵金中提供)潭腿说略张玉连 稿[1]

编者按:刘晚苍是跟老师刘光斗从谭腿 入门的。民国六年(1917年)前后,六岁的刘光斗即在北京城拜张玉连先生为师习练谭腿门拳械。本篇原载于北平特别市国术馆《体育》月刊第一卷第四期(1932年4月30日版),其时,张玉连正是北平国术馆教员,将家藏底本交由国术馆登载。然而,根据当时按语来看,编辑人员认为“底本较为复杂,极加删润”,导致词句删削更动,内容所剩无几,非常可惜,如今已无法得知该拳谱底本的原貌,甚至连拳谱的原名也无从得知,《体育》月刊登载的篇名《查拳简明说略》应是改动过的。另外,该篇最后有“待续”字样,显然未登载完,然而,此后《体育》月刊却未见继续登载,不知是否因张玉连先生见家传拳谱底本被“极加删润”而不允再登。如哪位读者存此底本,望与编者或出版社联系,以解此谜题。无论怎样,这篇《说略》虽非原本、全本,但从中也可大致看出一点刘光斗—刘晚苍所传习的教门谭腿的渊源信息。因《查拳简明说略》与拳谱原意不符,今改为《潭腿说略》,其余内容未动。

此稿得诸清真(回教)门底本,由本馆教员张玉连先生交来。张君籍临清,其伯父张桐义,于清光绪年间在北平国术界素著盛名。张君为其犹子(即侄子,编者注),艺属嫡传。惟底本较为复杂,极加删润,庶乎略尽保存国粹之意云耳。

武术流传七十二家名门,各有精粹。明时武殿章先师传钩镋橛代四种兵器,至清初武盘师,即武祖之后,住南京二龙岗,传徒授艺。至武熙熊时,北迁至临清州,授门徒四人,即杨刘沙马四姓,创潭腿门。至潭腿中最要者,即十腿八式也。十腿为母,八式为子,各有式法,运用于一身,练者依其式而研究之。十路之式要注重十字,即潭、蹬、踩、跺、踢、撑、抹、拌、盘、勾,此为十腿之法。八式要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方之式,要将十腿八式合而为一。再天地阴阳五行八卦生克之理,出入进退内外变化之法,合成四个拳架。一名六家式,二曰二十四式,三曰老拳架子,四曰黄莺架子。共有六路短拳,十路查拳。有无穷之妙。以四个拳架为根,以六路短拳为辅,佐以十路查拳。细参其理,引用于一身,为运用全身耳目之法。六路短拳更为应用,学者宜深加推求,使手眼身法步相合,心意相遂,可以能尽其妙。练习方法

先将十路潭腿踢熟,再上操手桩板,然后练六路短拳。将其步法,二人对打,按次序再练四个架子。将拳法步法式法练习精熟,然后再练兵器,则不难矣。练习之时,宜按一式一法,细考其中妙处,由手眼身合一,不可仅知能说而不实践。练习之时宜安静,不可卖弄自夸,保持谦让和平之美德。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31日出版的《体育》月刊目录影印件,“研究”栏目下的《查拳简略说明》清晰可辨,然正文题目为《查拳简明说略》《查拳简明说略》正文影印件(部分)交手方法

若遇对试,先听其拳理正与不正,再看其拳腿式法。观其形,听其言,察其色,思其理,便可知其艺深浅,然后可以试之。若对敌者为拳脚或是棍棒刀枪各样兵器,要安神、定位、断门、提防诸法。

一、目观敌人务要安放式法,门路出入,知其短长,敌欲动而神先动。吾见敌人情形神色,便可知敌人心性。此谓之先知。

二、对敌时不可太猛,猛则无准。

三、不可太死,死则不灵。先用诈法诱之,如观其定而后急进,知其不真,自可用式法补助。

四、急退者不可欺,欺者必败,须加十分注意。

五、如进敌人身,万不可善回,务要伤敌,所谓捉虎容易放虎难。总而言之,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传习方法[2]

传习武术,原为强国强种,然传之不慎,更贻 误社会。古制有八不传,列后以备参考。

一、不孝父母者不传。不孝父母者,必不以身体为重。书曰:[3]“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心无父母之辈,逞匹夫之勇。故传艺者,首先禁传。

二、性情好斗者不传。因练习武术非为私斗而设,故禁传也。

三、面无沉稳之色或面带贼气者,禁传。

四、言语欺人者不传。平日拨弄是非,再加以拳术恃力欺人,故在禁传之列。

五、心毒意狠者不传。

六、嗜酒者不传。

七、好色者不传。

八、不服管束者不传。

谨按以上八不传,知古人慎术如此。是以练习拳术者,首宜洁身自爱,然后方得其传。其行动鲁莽,气质粗俗,难得拳术真谛必矣。论十路潭腿(用原口诀)头路顺势人难挡,二路十字奔脚尖。三路劈砸摇山晃,四路撑抹代提篮。五路栽拳路要正,六路引手式单勘。七路双勘十字腿,八路桩跺代转环。九路捧锁阴阳手,十路飞追箭步潭。世人莫看式法单,临近自己自己变。奥妙无穷随心意,防身护体能壮胆。论六家式(用原口诀)六家仙师六家传,批盖叉锤是占先。引手栽拳提纲势,跨虎穿手稳如山。换式偷步是穿掌,左右片闪把路拦。左右飞脚人难进,二起飞脚虎蹬山。金鸡独立变川式,斜门跨虎敌人观。二起飞脚下捧锁,白鹤亮翅后箭潭。提腿刁手左腿跺,十字腿藏定机关。上步挑掌栽拳式,迎面铁掘走汤连。开步急步回马腿,犀牛望月敌人观。四面躜敌人难走,旋风脚急把式安。汤瓶式左右冲打,仙人换影回手观。十字拳左右拦挡,卧虎式妙法无边。头荡腿单边顺式,抱桩跺速把身翻。川袖掌犀牛望月,使冲捶盖面三拳。穿手掌急按定位,片闪掌一连三环。抱瓶式归定正位,六家式变化无边。(待续)

[1]谭腿,也写作潭腿、弹腿。本书统一用“谭腿”。但为保存历史资料以供研究之用,本文尊重原文仍用“潭腿”。

[2]原文误为“遗”。

[3]原文误为“肤发”。谭腿证悟刘光斗

编者按:《谭腿证悟》及《太极功精解》《八卦功妙艺谱》《刘光魁传妙艺功箴言》各篇均为刘光斗所作,曾交刘晚苍、刘焕烈二人各誊录一份以作保存。此后,二人均将誊本带回蓬莱老家。刘晚苍誊本及所保存刘光斗照片等,曾长期放在蓬莱东许家沟的老宅里。1966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期间,被其长兄的后人交出,与村中刘姓东西两支的族谱、牌位及各家各户交出的被视为“四旧”的物件等等被一起烧毁。刘焕烈誊本也长期不知去向,直到近年才得以发现,可惜仅剩此篇《谭腿证悟》。所幸刘培一早年据其父刘焕烈誊本抄录了一份,带了出去,才得以保存下来。这次收录本书的刘光斗拳论,除《谭腿证悟》外,均系根据刘培俊所存刘培一抄本复印件核校整理而成。第一章 劲论

夫劲者,非刚非柔,盖刚以柔化,柔以刚制,刚柔不偏胜,偏胜则埒,然后灵活之劲尚焉。故取法乎刚柔之中,通其变化,出其神机,是谓之招。大要不出于拳法之外,故以拳式为母,庶由此登乎峰极,然不遇其人不传之也。

劲法之区划夥矣,手有长短,长短劲之别各有不同;其有虚实之分,尤不许混同;手有出入之势,其劲亦异,要皆出乎刚柔之外,而刚柔之道于其中大备焉。故大体稍异,惟用不失于中和则一也。

譬喻棉花不足以拒刀錾,刚刀不足以洞腐木。故过柔则秃,过刚则折,二者皆不便于适用。故知中和之劲,灵活变幻,堪深玩味也。

夫人之体量有限,气质之发达亦非无底止。况人生而有力,本不须如何锻炼,能不敝其所用,斯已矣!故不尚其力,在乎变化之灵妙,理在斯乎?

虽不尚力,然用功之久其力尤非人之所能知,是则在乎专精,非敢为浅尝人道也。刘光斗《谭腿证悟》刘焕烈誊本影印件(部分)

养由基之射,初非以力胜,庖丁解牛,技在乎精,固非粗浅而易为也。用劲之法在专在恒,久之自得其妙,非敢尚外人语狂焉。凡百工杂艺,非亲身造诣者不知其艰辛,艺深者机欲藏而外示以拙,虽道中人不能识其浅深,况外人乎?

得其中和之道,而后求之于长短、虚实、出入之间,开合变化,神智以出,所谓神无方而用无体,使不用之中,妙用常存,则在拈花微笑之间,须悟之而后出之可矣。第二章 腿论

腿之奥妙,非言足以出其万一也。其变化使用之方,则在习者遂时应机而用之。若出其端末,难免识者糟糠之诮。惟腿之用法,于吾门中为大备焉。以腿直击之法,欲速欲重,见缝插针,实有不容缓者也。至若以手或推、或挽、或封、或闭、或搪、或打、或躲、或进,逢迎接迎之间,广而化之,其用何可究极哉?是谓之踢法。

踢为由下而上之,踹为由我而之彼。踢如掀土,踹如弹簧。踢力在脚背,踹力出于脚根,一发而即回,使人无可捉摸,则踢不如也。然则用踢取其便利,而用踹尚其猛力也,其变化之法,亦不似踢法出手之平凡,似为奇以制胜,一啄而即回也。

跺为横劲,足扁而出,用以击胁或腰胯之间。身扁斜似败,或因败以取之也。其用在神而速,不然易为人所乘。然用之以破奇招时,而甚为得法也。

扁踩者亦似横劲,脚向外斜出,腿低而速,中在人之膝或迎面骨上,愈见手快者愈宜用之。愈见手密者愈宜用之,在取其下低不防也。

高扁踩者与扁踩无异,惟踢处以胁腋为的,出手以叠劲掩护而用之。其劲以轻率为妙,非劲浊者易为之也。

高跺子其劲甚猛,大致亦踢在胸前、胁腋诸处。其妙全在手法变幻之神妙,出奇而用之,则无所不当也。

外撞腿,即不问虚实可亦。硬打硬上,全在跟桩稳固。因腿过高,而下部防虚也。

箭弹腿者,飞身出腿,变化不测,为腿中之最。此外,尚有回马腿、分手跺子、蹶子腿、篙腿,为腿家之密,习者自求之可也。第三章 拳论

拳法以谭腿为本,曰十路谭腿、十路查拳、十路剑。此外,十路行谭为短手中最著者也。行谭者,内含十路谭腿,为使不失其本也,以行拳过步为过门,然后分合变化,则不可以方物也。其手率为短而捷,身轻步灵尤在稳重周详,至始至终,一气贯之,气欲平而劲欲整,可为如虎之威,如豹之猛,如熊之狠,如蜈蚣之出入,如鸟之飞翔,如蛇之趋走。目如悬铃而声如宏钟者,盖由此而来也。

崩谭者,今不见其传矣。昔见之,知其变化之法尤出于行谭上,然与以上所从事尤不能出其外也。

二十四式者,以腰腿为能,以步法为宗,以变转为奇,行如盘根之树,尤有蟠龙之巧,其双飞脚之奇,黄龙折腰之妙,世尤罕能之。至于传身入化,尤在精心造诣者所能肇造引深而用之,其有方乎,其有方乎?

六家式者,以长手为用。其制敌之法,其精妙则在用时而后见之。其式简,其用至繁。所为六家式者,兄弟六人,相互传艺,各出一趟,因以制成云。

钩者为吾门器械之一。自常遇春、伍殿章一来,传有浊钩、查钩之分。查钩者为常遇春之侄所作,非其本也。对敌之方,犹大可观也。浊钩者出于北派,北派者,巴沟回七八之传也,不若南派之清捷灵活。南派者,常遇春所传于武城杨、刘、沙、李四家也,为谭腿门之大宗也。而浊钩之用法,其稳过胜于查钩者多矣。

橛者,短兵之双者也。其法以缠头裹脑为用,徊环八路,尤有出乎神奇者也。夫鞭、锏、橛不分,其为用之广可知也。尤有进双枪、三枝枪之使法,不似行钩只进单枪而已也。

镋者,为而今张氏门中之绝传也。有进单枪之使法,亦有进双枪之法,另有进三枝枪之法,而与进双枪加大刀之法又别,自昔为艺中之绝响,其贵可知也。

双手带者,大刀化形也。其砍、抹、劈、扫与大刀无异,而灵活便于应用在大刀而上之。亦有进枪之法,而掩护周密,尤宜于防身之用也。

其入手法自以谭腿为始,其用法周备而式至简也。然后习查拳宜于锻炼其身躯也。再习掩手母子,其劲庄重而步有根也,再习短打母子,而气足以内敛,发而足以击人也。得此拳法之根本而后,凡于徒手及器械皆得之矣。第四章 干净

凡无论何种拳术,出手皆须干净。若不干净而稍有迟滞逗留,若在练艺之时,体内行气不顺,劲亦不整,尚何有工夫足言哉?若在对手之时,鲜不为人所乘,盖以手快打手慢为不易之理也。常以此为评论工夫之标准,其可忽诸?初学者架式尚练不齐全,况无劲者既不能见长,而有力者用劲易失之浊,欲求出干净尤不可得也,故知干净为要紧之诀矣!

譬喻衣裳不净不足以称美,饮食不净不足以称甘,故知拳式不整亦非好拳法也。

世人练拳者多不知干净之妙用,须知惟干净而后能精细,惟干净而后人无所捉摸也。

细而审之,拳式无不求其美。其花法变幻之处,不干净不足以表现也。

内外家拳皆不求其美,而求其实用,此乃兼而有之,然干净为拳中之通例,非本派所独有也。

此皆最细之处,而不容言语以表现之。夫艺之精于极微,苟不言之,未有能知之者,此非独创出,其实学道其口诀焉尔。吾国技击自战国以来四千余年,谈技击者莫不折衷于是,今虽不失其传,而得其神意者有几人欤?此篇之作,犹派中之蒿矢乎?第五章 稳着

外家以快为习尚,内家以致柔为用,此派独以稳着胜。稳着者,不失之浊,亦不失之怯。怯者为内家致柔之弊所致,浊者为外家用劲尚快之所致。内外家各有偏弊,独吾派能得其中和也。

劲能稳着,然后欲快易,欲柔亦易,惟稳着之劲为不易得。出劲不得其稳着,其劲浮而无力,生强而易折,不能入于技击之门也。得其劲之稳着者,其劲实而多力,随刚柔而变化之,致用不难也。

语云:“慢中求快,稳中求巧。”惟稳而后能快,不稳而求快,其劲浮,脚无根,而易于受制也。稳中之快则不然,其劲活而不受制,其力实而坚,然后无巧不生,所以致变化也,济之以慢中诈出,其用法略备。

而今练谭腿门者夥矣,率不知稳着之要,所以或贪求多学,而鲜知多练多磨,用功在求其精也。所以学无所成,盖在此乎!有不能已于言者,因其诀虽微,而工夫之程度率由兹以见矣。

昔闻人曰,练艺之诀在稳、准、狠三字而已。若以此三字而言,似言尤须准而狠方足以制敌也,岂知未有能稳出手而不准者也。狠之一字,于练艺人道德上犹有取与不取也,此不知稳字用意所在也。

对手时,因妄动致败,皆不知用劲欲稳而使然也。夫出手欲心娴而手敏,必由稳而致之,故知用劲尚稳,宜三复斯言矣。

艺深者,虽不知何谓之稳,用而不失法度,稳自在其中矣。此造乎上乘,登于峰极,未可以常理绳之也,惟恐彼能出其用不能出其理也。

考稳之诀法何由来乎?谓出于经验,此一说也;谓出于制作与发明,此一说也。然谓为由经验而来,然观其确切,似不宜由经验而能得之也。谓出之于制作与发明,中国自古无研究武学之拳术家,何制作与发明之云乎?率为由锻炼身体与较艺而来,内含实际参修之工夫,所谓由真参实悟而得来者,非皮毛之研究者可以致之也。第六章 灵活

此艺以手灵活制胜。手法非灵活不能出,非只花法为然,至使用之法,莫不以灵活而后能出也。盖劲不灵活则浊,劲浊则体僵,体僵必不能发而击人矣。

因灵活而后能快,未有不快而能击人者。故出手以灵活为要也。灵活而不能快,则其劲滞,然灵活犹与快不同,盖其欲慢亦可,而欲快亦无不可也。

常见习技击者,虽有力而不足以致用,其弊不在无力,在不知灵活而用出之也。凡能灵活必能知变化,此又其得利之一端也。

一招可用则千招皆可用,一招不可用则千招无所用之。欲知不灵活不足以制人矣,然则其必一招不能出矣。凡欲出手者,于此其可不三思乎?

内家拳法有不然者,其以慢制快,仍不背此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莫少痴”,原即灵活之意也。

彼之以慢致快,此其独异也。盖与吾派折衷快慢之法不同。彼为慢中之快,其快与快又不同。惟吾派为兼快慢皆有者也。

外家者流专用其快,此又其异也。或以快中之慢为其神化之方,其慢又与慢不同也。何若吾派兼而用之?彼方出其快也,而我以慢制之,彼以快尚不能出,况能出慢乎?我以慢优其快,亦能以快制其慢。盖其快本不足以击我,但制其快,慢无由出也,我以快何所用乎?此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是矣。

总之,各家虽有不同,但以内家言,其劲不活则滞,若以外家言,其劲不活则橛。况吾派折衷于灵活者,非惟于艺不可缺,其机要独在此欤?第七章 功劲

熟能生巧,久能通神。然非精通不能神化。一拳之奇,一足之功,一手之长,一腿之妙,皆非专心有恒者不能有所成就。故专门技击者,功劲不能一致如是。各立奇方而有多门,总之皆不外乎内外软硬之不同耳。

人之秉性不一如其面焉,因其所长而导之,俾能尽其所长,即能成为专门,而不能贯通一切,此其所短也。如人有手足四肢,各有所用,而不因其长去其短也。吾艺素忘偏颇,有鉴于此矣。

腿门数十家,功劲之奇,无所不备。飞檐走壁、穿房越脊之术无所不能,一招一艺,洵足可观也。

张飞夜走,虎豹熊蜈,各有练法然,多至七十二门,凡山川之精奥,鸟兽之奇能,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囊括五行,包含阴阳,然则动静变化,致胜无方也。

以阴阳论,有阴掌有阳掌,阴胸、阳胸,背功为阳,腹功为阴。缩阴骨、达摩渡江,燕子穿帘,虽不外乎阴阳劲之别,而内外软硬俱备矣。

金刚虽坚,羚角可破,刚刀虽坚,不斩棉花。谨慎用之,庶几不负所学也。

练艺保身为人生之福,修身之为道,体炼成真,穷理尽性,俾能大彻大悟,方能成矣。第八章 去病

人能去病而体健,国能去病而少人亡,拳能去病而无敌。要之,修身忍性,去欲存诚,去其邪道而归于正。除恶之为戒,守戒之心如去病也。

天地乖戾而狡狯生,阴阳失调而天灾降,人不修身而性命危,行不知道而迷亡途。鬼神嫉恶若仇,天地奉善罚恶,金刚锄奸去邪,大德敕法护善。天人同契,万众共睹。知者修之方能成。

技也,进乎道矣!由精熟而致效能,致效而可无敌。如举火炼丹,火到丹成。又如磨杵成针,手到器成。檐水成渠,洞金入石。功夫无涯,修行无境。大道无边,大海无底。高山不可摸,行云不可追。呜乎!呜乎!叹观止已。

功夫无多,精而至已。一通百悟,登峰造极,固非难事。然有层次深浅、毫厘千里,不可躐等也。

虎不伤人人自伤,行险必然有难,不可忽也。善败人者,使人自败。善挫人者,使人自挫。遇其空,击其敝,无敌之道成矣。

手以紧凑为第一,以空松为弊。能去其弊,是为最要,其余类推可也。然未有不知其弊而能制胜者,尤在学者细心领悟,自有奥妙也。

凡学子入门,必先去心病,方能修身。御敌之道,要知其有病无病。苟其功夫无病,尤须寻其底蕴,不可忽也。爰备此篇,以为学者防身之宝鉴也。八卦功妙艺谱宋派 兴福师/传授[1]刘光魁 /重订

此八卦功,一名董仙拳,自咸丰六年传自而今。

董海川祖师,京东文安县朱家坞人氏。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无朕兆。

老八手之名:第一手换掌,又名望斗式,又名指天画地;第二式回身捶;第三式挑手三穿;第四式转身掌;第五式回身掌;第六式斜星拗步;第七式四龙取水;第八式卧蟒翻身。

后四手之名:第一式顺式掌;第二式狮子揉球;第三式老虎大张口;第四式抽身掌。

叠步为太极步,左旋右转为两仪,三环套月为三才。

闪门艺,一手分八手,八八六十四手,一手又分八手,五百一十二手。其式之形,掌如莲花,步如杨柳,龙蹲虎坐,燕翻龟缩,形似槐虫。闪转趋避为四象,手、眼、身、腿、步为五行,腿、手、眼、心、神、意为六合。刘光斗《八卦功妙艺谱》刘培一誊本影印件(部分)

掩手为飞九宫,变化神奇,中通消息谓之手音,随高就低谓曰上盘,身如天秤,手如滚板,而与辘轳劲不同者,此纯系上手劲也。

宋派叠步换掌三不教:不孝、淫、盗是也。

八卦枪,点、劈、崩、钩、挂、提、拦、撩、刺,神乎?叹观止已!

八卦刀,点、钩、片、旋、劈、刺、顿、剉。图一 宋派八卦老八掌与后四手图二 八卦功指掌图之名图三 八卦功妙穴图图四 八卦大丹诀图

[1]“刘光魁”为刘光斗曾用名。刘光魁传妙艺功箴言刘光魁

赞曰:天地之理,玄牝之门,太极之道,阴阳而已。圣人观象画卦而察万物之情,于是焉,列三才,配五行,而晓神明。明乎休咎,方成大智,隐潜行藏,自在游戏。

天地大德曰生,有德者生,靡德者死。此妙艺功自董海川僧三传至今,穷理尽相,精于极微,统名曰“相门艺”,或曰“闪门艺”,先师论辟极详。今则承授衣钵,传以规箴,故传神睹,明珠掌上,映应万方,规止传神,按图索骥,模范可得,藉慰仙心,以示不忘,乃立规旨三章,敢铭于左:

曰防身。天地间一草一木俱有情况,人而无情不如草木。故人不害我乃我不伤人,苟谓虎不伤人人自戕,岂不为虎无伤人之心,人有害虎意耶?存公去私,窥见天地之情,以德刈暴,天地以潇飒之为心,自善其身,不彼恶果,其与我间哉?刘光斗《刘光魁传妙艺功箴言》刘培一誊本影印件(部分)

曰保身。明哲保身,亦有所本乎?观夫万物各善其生,人而独不,可乎?还虚抱朴,古有明训,祛病延年,元自仙传。道按阴阳,无极伊始,太极判生,乃出八卦而四象于是定位,化成二十四气,周流于天地之表,出入于太虚之间,消息于五行之变化,权度三才万物之机。故晦朔寒暑,昼夜生死,抽算移度,何必假鬼神手?我一念一息操之耳,如月色百花耶,情耶,孰解语耶?而流水花开,流耶,苞耶,孰解蒂耶?行善明情理,夺星移斗转,今合天地。故判理定情而通形相之变化,亦曰相门出诸智用之无涯。花开见性是真,自在受用,明明不朽,养生故斯乎?

曰衣钵。自僧董海川于皖游九华山,梦遇二童子,既悟,上山面壁三年,忽遇圣僧,仅得一睹而艺遂成。三传至今,衣钵未绝,名扬海隅,几遏行云。光魁不敏,谨作尺谍,用传不朽,因拈一偈曰:清风作伴,明月为家。以笔代耕,眠云立雪。铁笛无人吹,白云无人扫。冷笑两三声,看空山秋月。太极功精解刘光斗

编者按:本文为《太极功精解》刘培一手抄本原文,是刘光斗不同时期的太极门功夫体悟记录,由四篇独立文章组成。编入本书时文字未擅做改动,仅就原文的句读加以整理。因在转抄过程中部分语句出现错漏等问题,在注释中略作说明。署名“刘正刚”“刘光魁”均为刘光斗曾用名。太极门精到的堂奥刘正刚

我并不精于太极拳术,我就不佩来作这个题目。况且论到太极门[1]精到的堂奥,也不许我来讲话,就是许我夸海口 。况且世上不知名的高人多着哩!但我十年以来并未曾听见哪一位老师傅讲过这个题目,这个题目自然是不许我来讲了!自然也有不用我来讲一点就是太[2][3]极拳的劲意 。人门 都知道那是神妙难测了,诸位老前辈也殁有 [4]不是得着这一点才成名的。这一点劲意为什么神妙呢?虽然人们不得而知,或者当代高明诸位前辈并未曾具体的研究。让我讲给读者听吧,并且我要补充前者所述的劲意是由变转虚实讲来的。刘光斗《太极功精解》刘培一誊本影印件(部分)

变转譬喻转则是可虚可实的。虚呢?实呢?譬喻伸出一手以虚劲可以空敌就是虚,以实劲可以击敌就是实!怎样就该虚,怎样就该实?这点子活机关就是劲意。既莫有标准,就不必言喻了!然而,据我所见,莫非一分合就是他的标准,并不问利害,无非由分中求合,但以合救其分之为敌所乘;由合中求分,但以分济其合之为力不足制敌。循环相求,可知劲意之妙就在其内了。

譬喻敌人击我,我忽然由分而合,或由合而分,虽然我微有移动,但敌按原意打来,不是打不到了,就是过力了,殁有打到那自然不用说。若是打过了,虽然人拳脚可以到了我的身上,但敌人的劲并殁有发出来,仍然是殁有打到,这就有隙可乘了。虽然我不须乘他的空隙,但我随有变化,敌人就会败的。

太极门的奥妙正在这里,不可以忽视。虽然它有自然的变化,惟独最善于因循。因人成事的就是太极门,这是自然的道理。能够随着敌人的锋棱,在武术里不怕失去个人自己的个性,但我无处不可随顺,就是我无身体之患,无处可以伤我了。我另有蓄藏着的力量,焉知不[5]可以击人呢?这是太极门的特长,这是国术里一家与 家的不同。

但我所见,尚不止此。凡精于此道的,能分出敌手中之里外劲。他的妙处在横着敌的外劲,随处可以拿敌人的里劲。里劲就是根,所以敌人沾着他的手,莫有能站住脚的,何况能胜他,这并不着因循和什么分合变化!那么这又是怎样一回事?刘光斗的太极功师父王有林(茂斋)先生

这也算不了什么例外,也是由因循里来的!就是譬说太极向来是柔中寓刚,这不只是用劲上的差别就是了。本算不了什么,不过,愈是细微,才见出神奇奥妙,偏是遍处都有用,前者也不过如此!

另外我见解以为太极门是在虚里讨巧,自然,这是道家的传授,挂着道门的色彩了。所以,它最不讲固执,能够像水一班才好。水执[6]最阴,所以,她的阴挚也与道家的 。“鸷鸟将击,其挚先伏;圣人[7]将动,必有愚色。” 见解完全一致,虽然它的目的在于独善其身,也无害于人。

太极门并不怕坚强的敌人,因为身上的劲在技击上不能有双重,就是说用一个式出手打人同时自己殁有能防护住了自己的力量,所以它不怕力气大的、武艺高的。我听说杨班侯(的太极拳练的最高)也[8]殁有长着三头六臂哪(也就是锻炼而亦 )。本文说的太啰嗦了,不及前辈说的万一啊!太极门堂奥的质难刘正刚

我把太极门的工夫轻轻地说了,我是打算抖囊而罄的。况且我说的工夫,既莫有骂人也莫有胡说,我不招灾惹祸!不过把这点国术的贡献送给同胞四海兄弟,强是国破家亡卖给外国人呢!

虽然我所讲的处处都有重要之点,但可以说大处都说得齐全,还有细密之处,当另有文章发表他。然而,那也不甚需要,因为“入门引路须口授,工夫无息法自修”,只要能入门自会深求的。

如果尚有人以为我说的不齐全,我请问他怎样就可以“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就是说,若要应敌,怎样才能俯仰进退都随心如意呢?前篇所说的也不过这个,可不要小看了这个题目。

我作这篇后的质难,不是指别人的质难,因为别人与我同抱着济世的热心,是不会质难我的。我所质难的是晚近拳术成了国家的利器,是否能让人人会的,也得看人们的机缘如何,不敢遽断。虽然可以自卫,可以防身,但恐怕是不容易得的!得着自爱,未得着之人勉励着吧!太极内功精解刘光魁

太极门内功的根本在太极拳里,自然,我是要来讲太极拳了。但我决不画图作说来讲太极拳的式子。太极拳的式子,有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学》讲的很好,虽然他与此地杨派所传的不同。另外许禹生先生著的《十三势图解》,倒是这派所传,尽可以参考。并且,虽未著书而精于口授的老师傅多的很,须知孙许二先生都是由口授得来的。我所讲的,在学会式子以后怎样用功的方法。我原不愿意讲这个难题,虽然,恐怕再过些年也殁有来讲的,所以我决然的来讲!太极拳架子学会了以后,只要学者用流水不腐的眼见时常去练,永不搁下,自然檐水穿石的工夫也就出来了。虽然是熟能生巧、精就通神,然而,的确是自然的道理。日子久了,工夫自然不可思议!但有必须注意的一件事情!运动时候,手里要稳沉,然后以意运行,前后左右一贯而下。劲是断非断,手似连非连,即是不丢顶,所以,说是无间然!

这是难得很了!玲珑好像九曲之珠,无处是不可以变化的。手里的智灵劲好似潭深之月,差毫厘都不是了。所以初学的人讲不得这个,虽然过来的人是明白的。那么,对初学的人应该怎样呢?须要告诉他,工夫练快了,是求不出工夫的,须要越慢越好!越练得慢些,气力越能长些,下苦工夫的人常一趟架子一百多手练一点钟,这也不能不知道吧?

练太极的人很注重涵养了,我们不必打趣他说是弱如处女。其实处女要练得该弱的到什么样子呢?练习久了,性体非常的平静、自然,[9]在这一门里他自有平静的须要 ,所以才练得如此。就仿佛墨贼在水里放墨汁保护他自己的身体一般。您想,用智而必操胜算的拳法,那得不是精明而平静的人呢?惟独心地平静然后才能精明,最后把人们练得迷而复醒,才算是了结了这一面事!

工夫不到此种不能受用。凡是发劲都是由含蓄里来的,心非涵养定不下,劲非含蓄然后得不着那个手中自然的真劲。真劲就是心神专一发出来的,所以涵养得到,然后工夫才能受用。自然,得着这个劲,蝇虫不能落,微羽不能加,其神妙也就可想而知了,也不仅仅就像放箭样那么厉害,有说得好的,给这种劲叫崩弓。

工夫练得好了,自然无处顾不得到了,这个自然更要有深一层的锻炼,把他得着的一点真劲按着架子指点着,使他处处都揣摩到了,比给他看,教他处处都挂上这点真劲的意思在内。这时学者才知道,自己所练的太极拳,描龙画虎的样子,处处都不是殁有用的。自然,他会精益求精,把自己所练出来处处的锋棱掩藏起来,并且他练的更圆活了。大概越是精于太极的人,手里更含浑,就是这个理。他的手[10]自然容易哄人,但他就会把人当作瞎子看的,虽他自己以 不用眼睛了。

会太极的人不难与外门人斗气。他自有胜人的奥妙。他瞧不起人家讲究力大、手快、手毒那些说。他的手毒不毒,他可以自主,决不[11]倚着手毒讨便宜。他的手就是慢,但比得别 快,因为他懂得取势,所以别人快,也殁得用处了。就是说人家讲力气,他最瞧不起。真的,他听着劲,描龙画虎的指划,人家就殁奈何他了。

太极拳练到这里就算是九尺竿头,学者愿欲再进一步,须看自己的力量。人家说太极门殁有力量怎么会打人呢?这话说出来,不算稀奇!因为外人不能懂得太极门至纯刚的道理。虽然他殁有浊劲,外表纯是柔弱,不过内里纯是坚刚,自然,人家若单知道他是柔弱,怎能不吃他的亏呢!所幸不欺负他,他决不至于暗算伤人,若是欺负他,只消他一拳手就可以伤人。他用不着暗算,但是他也不怕暗算,他有这样的拳德。还有那些碌碌之辈,外表本不强健,但殁有得着这点子内劲,就可以同日而语吗?内功要旨刘光魁

太极功最益于养身,那么,他养身方法何所从来?太极门最精的道理就是阴阳生克,譬喻人身有动静二脉,因为过动伤阳,过静伤阴。然而阴极生阳,阳极阴伏,但能导其过使之极,即能有济。虽偏阴、偏阳在人身皆是病,而能藉其病养身。其理安在?就譬喻禹王治水一样,使水之大者入海,小者入江河,但不用堤防,就是这个理了。[12]

这理 应该注意的一点,不管偏于阳,也不管是偏于阴,都用[13]一个方法,同样的可以补救。这样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面 所说的因势利导,就是以静化动、以动运静的趣旨。阴阳的假理,处处可以推着用,所以,人们听得阴阳两个字也都烦了。其实医家有仔细的研究,但是也与拳术的理不合。太极拳就是动静相生的情形,说是由以静化动、以动运静相生来的。虽然不能说是绝对的静,或是绝对的动,然而,若不知盈虚消长的消息,就难知其实了。

[1]此处可能漏一“不”字,即“就是不许我夸海口”。

[2]此句“自然也有不用我”之后可能缺漏内容,导致不通。

[3]“门”,应为“们”。

[4]“殁有”,即“没有”,后文同此。

[5]此处漏“一”字,即“一家与一家”。

[6]此处可能漏字。

[7]语出《六韬·发启》,原文为“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8]“而亦”,即“而已”。

[9]“须要”,即“需要”。

[10]“以”,应为“已”或“亦”。

[11]“别”,应为“别人”。

[12]“理”,可能为“裡”的误抄,即“里”。

[13]“面”,前应缺“前”字。蓬莱刘氏志略刘本钊

编者按:刘光斗六岁开始在北京城从师习武练功,自然是他父亲刘本钊(康甫)的安排。刘本钊,字康甫,号远哉,早年在老家蓬莱城读书。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之前,他与一些人在蓬莱城里建立同盟会组织,并以此为基地,在当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为登州起义光复营造内部条件。在一次登台演讲时,被民团枪击,腿部中弹,只好居家养伤。约于1916年,考入北京朝阳大学学习法律,并与凌霄馆主徐彬彬合办小京报。大学毕业后,于1920年前后去朝鲜大学(日办学校)留学。三年后回国,参加全国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及格,安排到北洋政府外交部任主事,当时的外交总长是顾维钧。这一时期,刘康甫还在北京负责蓬莱同乡会的事宜,担任蓬莱同乡会主办的《蓬莱旬刊》的主编。1928年起,受时任国立清华大学教务长的蓬莱同乡友人杨振声之邀,任清华大学会计科科长。1930年,杨振声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名国立山东大学)首任校长,刘本钊应聘转赴该校任总务长、会计主任等职务。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辗转到达昆明,担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期间,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南迁合并组成)校务委员会秘书。抗战胜利后,山东大学于1946年复校,受校长赵太侔邀请,刘本钊返回青岛工作,从是年8月起担任山大秘书主任。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国民党撤离,刘本钊受迫搭船赴台湾。到台后,应梅贻琦之邀,到新竹的清华大学工作,直至退休。1968年因病在台湾逝世,终年76岁。这篇《蓬莱刘氏志略》,就是刘本钊刚到台湾时所写,从中可以了解刘晩苍的老师刘光斗的家族与身世。

我在抗日战争之初南下时,曾经一度回到蓬莱,探视老母。当时,虽兄弟业已分炊,依然同寓故宅,仍是二十口人的一个家庭。我还是十个儿女的爸爸。抗战胜利后,我回到青岛,不仅一家不能团圆,甚至抗战中死人的数字都无从明确。未几,老母噩耗传来,尤为终身大憾。过去,南北奔驰,只有长女相随;北归以后,仅得见两子与一小女。而战祸蔓延,又从青岛仓卒来到台湾,只剩长幼两女,余均音讯断绝。现战事延绵无期,残躯又复多病,风烛之年,旦夕可虑,刘氏家世不可不急速有所记述。惟我素以善忘著称,所能记述的,也只有斗粟的颗粒,井水的点滴而已。我离青来台时,曾将多年携带的祖谱以及祖、父两代的朱卷托刘寿轩氏转交次儿光鼎,似亦未曾代转,思之惘然!

相传蓬莱刘氏原籍河南开封,以旱灾移民东来,一支在福山,一支在栖霞孟家沟,一支到蓬莱许家沟,分别落户,并早已蔓延达数十户。余家即从许家沟迁入县城的,而其时代早已无可考了。

可怜的我,在今天只能从太高祖略记一鳞半爪。我的太高祖名日学。太高祖母出自蓬莱卢氏,早卒。日学公在东北,续娶盖州焦氏,生元登公。日学公卒于东北,元登公方三岁。焦高祖母正在青年,乃招商店从伙,告以决计送刘氏骨肉回故土,愿将商业奉送诸伙友,只盼予以资斧,俾将来放养有所依据。众伙友欣然以纹银五万两饯送。焦太夫人扶柩越海来到蓬莱,投靠前房卢氏,未两年即行自尽。时元登公方五龄,由卢府教养成人。有“松操画荻”一匾,即旌表焦太夫人的。刘光斗的父亲刘本钊(康甫)先生,20世纪60年代摄于台湾(刘光鼎保存、提供)

元登公以优贡选鱼台训导。任满告归时,以鱼台贫瘠,教官清苦,乃自出资购土地四百亩,捐于鱼台学署。蓬、鱼两县《县志》均有记载。

高祖母孙氏,生曾祖希亮,号顺三。希亮幼年以家业殷实,不事生产,而以诗酒自娱,远游南北,结交天下士,以致所有商业均为同伙侵蚀倒闭,生活遽生问题。幸得友人相助,在京代为纳捐杂职。三年后铨选湖北南沱司巡检,乃尽变余产,始得前赴任所。翌年曾祖母弃养于鄂,越年巡检公又卒于官。巡检公原配袁氏,生伯祖雨岑公,续娶王氏生先祖子珍公。当先曾祖赴鄂任,伯祖及先祖均已早入觷宫,以教读为生涯。先曾祖在鄂临危,请汉阳太守某公函招先祖去鄂迎柩。先祖乃以制钱三千枚,步行离家,经年无音讯,邻里亲友咸为失望。先祖半载以后始抵武昌,彼时灵柩业已改停于寺观,所有余资数百金,又为两仆盗窃遁去。所幸某太守犹在任所,予以张罗,越岁乃得扶灵柩归葬祖茔,乡里惊奇。因有刘孝子之称谓。某太守曾捕获两仆,欲置于法,先祖乃请自作处置,询以先曾祖在鄂两载一切生活状况后,温语安慰,令速远避。先祖一生待人处世,事多类此。

先伯祖名贤声,号雨岑,一生以教读为业。伯祖母无所出,晚年由先祖供养,并为择祖侄毓麟公(原名汪涟,号清之)为嗣。雨岑公性情拘执暴躁,对子珍公向不假以词色,而子珍公也迄不与争,更从无人闻及子珍公谈说雨岑公之性情者。因此,里邻论兄弟友爱者,咸为推重,称子珍公为模范。

先祖子珍公以光绪丙子优贡,朝考一等,以即选知县任用。惟子珍公历年游幕各州县,或掌书院山长,深感州县诉讼,用刑残酷,自感不胜,而一时师友也以不入翰院为可惜,乃纳资改教职,选授郯城县训导。又于庚壬中山东乡试,年已五十有二。彼时弟子辈为大兴陈冠生勉、莱阳王爵生垿兄弟等,或点大魁,或入翰苑,俱已成名,亦复不再图进取功名。在郯任十二年,卒于觷舍。余生于郯,时方八岁,犹记起灵还乡时,当地士人执拂途塞。余年稍长,每忆及此,深讶一教职,何以与地方人士发生若是的情感!先祖归葬后,地方人士议乡谥曰孝达。

先祖母郭氏生二男一女。姑氏名元春,年最长,配同邑经历曹少浦,生曹伯垣、仲华兄弟,瀛滨表妹。吾父居次。有叔氏名赐麒,未冠即卒。余嫡母陶无所出,继母马为孝廉芝圃公之次女,进士公兰圃之侄女,生数妹均早夭,弟本炎年最幼,少余九岁,娶栖霞商人李如山的长女,有子光銮、光铭,女光鎏。

先君子幼年就读于邑中名士吴次白先生,后随先祖读于济垣大兴陈寿卿家,后肄业于泺源书院,极为荣成孙佩南先生所赞许。辛卯中乡试,以大挑二等候选教职,历掌通州、赤源、栖霞各县书院山长。于光绪二十八年选授武城县训导。彼时清廷已决停止科举,先君乃商诸邑侯和在学员生,就书院设立学堂,并聘请名家教课。旋以清室经营东北,徐东海氏任总督,乃以补用知县见召北行,为调查局编纂,派赴各省调查自治情况,参酌日本自治法规,编纂讲义并附规范,设自治讲习所,召集各州县自治会人员入所讲习,成为东北自治规范的端倪。筹备立宪规模初具,调查局撤销,局长李家熬氏迁滨江道,任先君以柳河税捐局长,管辖海龙全境,分布二十余处。先君以一骑各县巡视,昼夜不停,使税收增加一倍。赵次珊总督以为奇迹,乃不拘成例,令再连任。适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东北人民亦复骚动,柳河人民也张旗而起,逐知县,惩污吏,唯对税捐局不曾骚扰。其他各税捐局多观望不解税款,甚至挟款而逃,仅先君亲自解款送省,赵督更为惊奇,备予慰藉。而先君则以国体变革,应以新人办,坚辞回籍。以往柳河一任局长囊以十万计,先君连任两年回籍,仅有小洋不足八千元,亲友均无人置信。先君居家恶衣粗饭,常云:余幼年遭际,还无今日的享受。民国以后,自治取消,地方事情改为绅士制度,遇事由县府咨询,或予建议。先君曾与慕平甫、茹沛沣、杨椿圃四人同时被聘为绅士,遇事力求公道,无赖敛迹,官吏侧目。街谈巷议,都称为是数十年里地方上比较有是非曲直的一段时间。先君于十九年八月弃世,享年六十有九。地方人士议谥曰“敏惠”,以资纪念。

余妻董琳,字德玉,为董西桥先生(号绶若,又号不觉子)三女。岳母张世娟为同邑巨室名士张香海先生(捻军作乱时,殉难于四川酆都县任内)庶出幼女。妻兄董瑚、董珪俱早流离他乡。大姨为前房所生,嫁某氏早卒。二姨董珊为邑中名女士,以作画著称,后嫁商人徐环五,生一女三子,抗战时期,全家已迁居天津。

余妻多产。抗战之初,夫妻最后离别时,尚有三子七女。长男光斗,长女光裕,即筠实,次光运、光荣、光耀、光礼、光仪,八、九男性为光鼎、光鼐,十女光昆。我到大后方的湖南川滇,只带光裕一人前往,由于她是国立艺专图书馆的职员,当时在北京。而蓬莱则发生重大的变化。敌伪更迭占踞,荣、耀等适在乡教书,乃相继参加地下工作。光斗以学武术,适归乡里,敌伪即藉口兄妹同谋,严刑拷问,几次死去。德玉闻变,孤立无援,乃以安眠药自杀。光斗出狱,受刺激过甚,神经失节。幸表兄曹伯垣旅京,收留光鼎到故都读书;徐姨收留光昆于津沽;光仪则为友人张禹山氏收留于烟台读书。此后,光斗妻陈铎又不安分,变产而去,光斗亦失传闻。惟光鼐在家,形同乞丐,无以为生了。

自从先君子弃养,先母即嘱令兄弟分炊。先母亦以女佣老沙独自生活。抗战胜利,余于翌夏回抵青岛,曾多方探询返乡探母之途径而不可得。传闻老母已无以为生,而汇兑又复梗塞,只光鼐为人带出,以黄金一两赎之。复从天津招来光昆,而光鼎更中学毕业,考取山东大学。正以一家团聚有日,忽传老母以旧病弃世。终天之痛,真无涯岸,而交通阻塞,连二三十年的女仆老沙,亦不知如何生存,更复无法予以接济。乱世家庭,真可谓欲哭无泪了。惟尚有两男两女在左右,稍解苦闷。未久,光鼎即以山大初创,主张转学北大,更以青岛中学不佳,劝以携弟回北平读书,在势无可阻止,相率而去。不意战事蔓延,青岛退却,余又仓卒来台湾,只剩长幼两女,其他消息俱早断绝,生死莫卜。更惨的则是光斗生有一子一女,俱为陈氏售于他人。我这一生遭际若此,可谓孽障重重,罪通于天了。毫无应付乱世的才具能力,以致左支右绌,怪事丛生,还是举世少见的一个家庭离散的惨剧。

至于我这下辈的情形,他们知道的比我更多得多,他们如有聚首重逢的一天,当可互相记述。唯有一事,不能不于此有所记述,就是刘氏祖先的坟墓问题。我家是从高祖日学公才营葬于蓬莱县城附近。太高祖乃葬于离城六十里外的许家沟附近的小邱山中麓。我只十数岁时前往瞻拜过一次,是经清之先叔携同前往指示的。地若十余亩,坟墓以百计,亦称为老茔,以与各户的新茔作分别。更有百十坟墓,均无碑记,而可以一一指认,某为某世祖的坟墓。先清之叔曾云,各家轮流于每年春秋两季上坟,值年需预备午饭,辈行高和年过五十以及外村来者,在家庙设席有座,余者都在街心,以门板为桌,席地进餐。古风可真令人向往,惜余未能参加。

余家靠县城的茔地,一在西关,一在芦家夼。西关之墓地约仅亩余,上坡微高。光绪初年忽发现坟墓一座,而于春季上坟时,彼此相遇。先祖子珍公询之为某姓,伊跪地哀求,谓代人酿酒为生,母死无葬处,不得已而葬于此。子珍公即嘱速另觅地迁移,不可侵占。伊叩头而去。先君子于民初上坟时,见该地已一排密接起了九个坟堆,且亦无地再葬。乃一笑置之。此家经商业成殷实,已购得太平街阳宅,整理一新。余家此一坟地,只有先高祖父葬于此,后又附葬吾叔。先曾祖颇谙阴阳地理之术,常去城看地寻穴,在离城七里之芦家夼看地一处,购作自用坟地,所以先曾祖、先伯祖、先祖及先父俱葬于此地。余以老残而苟且偷生,亦只希望大乱平息,得归故里,瞻拜祖茔而已。但是,时局为此,亦不知朽骨终将葬身于何处?与刘晚苍跟刘光斗老师学拳的经过刘焕烈/口述 刘培俊、季培刚/整理

编者按:该文并非刘焕烈先生口述原话照录。刘焕烈九十岁以后,曾在其四子刘培俊询问下,讲述了一些此前不曾讲过的经历详情,由刘培俊作了简单笔录。此后刘培俊又结合刘焕烈先生一生陆续所述的其他经历片段,先后整理出几篇文章。由于这几篇文章有的内容重复,有的地方或详或略,有的可相互补充,所以,在最终收入本书时,由季培刚按照大致的时间脉络进行了技术层面的合并整理。其中,为了叙事的相对完整清晰,抗日战争时期刘光斗在蓬莱城期间的整个大家庭情况,参考了刘光斗的两个妹妹刘光运、刘光耀所作《国破家何在》(载于《蓬莱文史资料》第二辑,1986年)一文。20世纪80年代初,刘光运等作该文之前,曾专门到蓬莱大辛店东许家沟村看望刘焕烈,并听其讲述了他所知道的各方面情况。特此作一简单说明。老梅石写亦精神

我家祖居山东省登州府蓬莱县的东许家沟。我父亲兄弟四个:刘桐森、刘桐枟、刘桐棡、刘桐橘。我父亲在家里排行第三,他早年就在北京城从事粮店生意。老大刘桐森就是刘晩苍的爷爷,他出生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和其他几个弟兄一直在村里,没出去。

刘晚苍的父亲名叫刘焕廷,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五岁,去烟台聚茂栈学徒,后升管事,做收花生出口的生意,买卖兴隆。刘焕廷的原配张氏,是蓬莱县潮水集人,生长男培桂、次子培兰、三子培松。刘培松就是刘晚苍,“晚苍”是他后来的号。刘晚苍生于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还不满生日,他父亲刘焕廷在烟台娶了二房褚氏,母亲张氏在老家想不开自尽了,年仅36岁。之后,刘焕廷把继配褚氏领回老家理家。刘晚苍十二岁前后,父亲和继母相继去世,只能跟着爷爷刘桐森生活。不到两年,刘晩苍的爷爷于民国八年(1919年)过世,他们兄弟的生活陷入困境。在这之前,我父亲(也就是他们的三爷爷)已把刘晩苍的二哥刘培兰带到北京,在粮店谋生。民国九年(1920年)秋,刘晩苍也跟着我父亲到了北京,起初是在东四七条的复兴粮店学徒。

我于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在蓬莱县东许家沟老家。民国十四年(1925年)十五岁的时候,父亲把我也带到北京,开始在粮店学徒。

我父亲在京城与同乡刘本钊关系很好。刘本钊,字康甫,朝阳大学毕业后,留学东洋,回国后在外交部工作。他祖上是西许家沟的,我们两家从祖上就算是世交了,按老家的辈分,刘康甫比我父亲小一辈,他在北京日常所用的米面等,也都是由我父亲的粮店给送过去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