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达治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5 11:55:37

点击下载

作者:黄雪薇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豁达治疗

豁达治疗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豁达治疗/黄雪薇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ISBN 978-7-117-17720-7

Ⅰ.①豁… Ⅱ.①黄… Ⅲ.①精神疗法 Ⅳ. ①R749.055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3)第 180741 号

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

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豁达治疗

主  编:黄雪薇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8年1月版 本 号:V1.0格  式:epub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7720-7策划编辑:张令宇责任编辑:孙雪冰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编 委 名 单

  黄雪薇 (广东药学院)

  杨润涛 (广东药学院)

  戴 蓉 (广东药学院)

  钱 琳 (广东药学院)

  陈 蕾 (广东药学院)

  武兰兰 (广东药学院)

  利红宇 (广东药学院)

  孙宏慧 (广东药学院)

  张柏芳 (广东药学院)

  皇甫丽 (广东药学院)

  林荫龙 (广东药学院)

  吴祥焕 (广东药学院)

  黎俊荣 (广东药学院)

  莫小凤 (广东药学院)

  林慧明 (广东药学院)

  潘家欣 (广东药学院)

  庞 锐 (广东药学院)

  黎润仪 (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陆惠仪 (中山市陈星海医院)

  郭 芳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王秀利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吕保祥 (广东省生命之光俱乐部)

  刘桂香 (河南煤化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向 阳 (广州睿享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插 图

  陆惠仪 (中山市陈星海医院)

  庄文敏 (广东药学院)

心理治疗系列丛书编写委员会

特邀顾问 张厚粲 薛崇成 李心天 王效道 徐 斌 黄光英 李恢樵

总 主 编 顾瑜琦

副总主编(按姓氏笔画排序)

     孙宏伟 杜文东 杨艳杰 洪 炜 徐又佳 黄雪薇 霍莉钦

编  委 丁晓娟 王 伟 王 峥 王 健 王胜男 王建平 王艳郁

     王宗琴 丛杰兹 乐 岭 付文波 付亚亚 田 峰 叶沐鎔

     刘晓丽 孙红梅 许蔓笭 朱志先 朱金富 纪 瑛 齐宝全

     向 阳 何少津 何金彩 何江军 李 瑛 李 坤 李 涛

     李凤兰 李 琛 李凌霞 李林英 李红政 李 颖 李艺华

     冷 平 余秀冰 杜亚牧 陈 莺 陈向一 陈玉辉 陈顺森

     陈允恩 陈苗苗 张 宁 张 畬 张 悦 张 博 张新风

     张 泽 张瑞蓉 张鹏飞 况维宏 况 利 宋雪佳 宋 磊

     辛 光 杨 奕 杨绍清 杨秀贤 杨丽莉 杨美荣 杨润涛

     孟 馥 范学胜 易 媛 杭荣华 林蕙瑛 罗红格 周秀云

     柳 苗 柳长征 段建勋 赵玉梅 胡鸿勤 胡姣姣 胡晓华

     胡 青 胡 珍 胡 征 郝春东 施 越 姜能志 郭聪荣

     徐又佳 徐 红 徐 晔 夏 倩 涂哲明 贾东明 顾 怡

     陶 林 席晓慧 高丽珍 章 华 盛晓春 崔光成 隋嫚秋

     黄林邦 黄雪薇 谢念湘 葛 操 葛 超 韩熊燕 韩刚亚

     舒 成 阙墨春 蒙 衡 蔡克银 熊 卫 谭余龙 戴 蓉

审  定 马 莹 马立骥 方 新 方 刚 仇剑蓥 邓明昱 田维才

     包小兰 刘 丹 刘 波 刘 盈 刘修军 江光荣 孙宏伟

     杜文东 何少津 佘双好 杨凤池 杨艳杰 杨彦春 杨蕴萍

     严光俊 严加盛 李晓驷 李建明 吴任钢 吴均林 吴汉荣

     吴献群 余 琳 余建华 余毅震 余秀冰 余承宁 陈玉辉

     陈向一 陈玉华 张海音 张 宁 张 颖 张国民 张树峰

     张 本 辛 光 郑晓边 柳长征 赵旭东 洪 炜 侯志瑾

     段建勋 胡 征 施琪嘉 姜乾金 闻公玉 姚树桥 钱铭怡

     钱福永 高丽珍 徐 红 徐又佳 徐汉明 徐震雷 徐良荣

     唐登华 贾晓明 戚玉才 隋嫚秋 黄光英 黄尚珍 黄雪薇

     渠淑坤 熊承良 潘 丽 樊富珉 霍莉钦 戴晓阳 瞿 伟

     魏常友丛书总主编的话丛书总主编顾瑜琦主任医师/教授

当马加爵事件在人们心里造成惊叹和惋惜,当上海袭警事件在社会上引起波澜和热议,当深圳某公司员工跳楼惨剧以难挡之势连续发生,当部分名校的学生不堪压力结束生命,而使人们为之扼腕,当我们在新闻里看到地震遗孤那惊恐不安又深邃难懂的眼神,当抑郁症已被称为“心理感冒”,跃上高致死率疾病榜时,人们开始反思,良药哪里找?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方兴未艾的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于是街头巷尾的议论中,茶余饭后闲聊时,“心理咨询”这个词汇渐渐多了起来。大多数人们开始摒弃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偏见,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找到医术精湛、适合自己的心理医生,如何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治愈疾病,解除痛苦,重新享受健康快乐的人生。

然而,在我国,来访者所期盼的专业心理医生的数量有限,这个从业队伍需扩大。于是在我国,开设了心理学专业的高校逐渐增多,心理学继续教育也面向有志者开放。这两个群体是心理学从业队伍的主要来源。其中继续教育群体是非常重要、非常难得的。因为接受继续教育者多是已经有了其他事业或家庭生活的成人,他们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但他们要学好心理学、通过心理学职业资格考试也有一定难度。但是除了心理学的队伍需要他们外,我们知道,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出现,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面对新形势,人们的知识结构、学识水平、生活观念、综合素质等都需要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继续教育则为那些上进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人们有机会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去适应时代、实现自我。

那么,继续教育需要的各种优秀教材和业务书刊就是必不可少的了!故而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领导们决定委托我们,以传播专业知识,介绍治疗方法,推广先进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系列丛书编撰出版,不仅仅是适时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这套系列丛书涉及了心理学的多个方面,其特点是:①突出实践。实践出真知。通过对来自临床实践的第一手资料的整理、总结、推广和应用,以及在应用中的检验和积累,使之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不仅为心理治疗在理论上的升华提供了佐证,也为促进本土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②注重实用。丛书的重点内容在于“治疗”二字,实用性强。针对来访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详尽地介绍了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便于读者操作。③面向实际。丛书根据我国心理治疗的实际情况,对以往书刊中未涉及的内容以及较薄弱的环节,都作出了必要的有益的填补。拾遗补阙,兼收并蓄。通过多侧面多角度地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的信息,力图使本书臻于全面和完善。尽量打开更多的窗口,让学生看到一个充满活力、丰富多彩和充满人性光辉的心理学世界。

在编写过程中,各位专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同时也得到了海内外相关的著名高校的领导和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从而使丛书编委会人才济济,阵容强大。在此,谨向各位著者、相关高校的领导、文献资料的提供者、出版社、特别是编审排校人员及所有为本丛书编辑出版提供鼎力相助的单位和个人,致以深深的谢意!

科海深幽,医理博精。由于水平所限,时间所限,丛书中一定存在不足,甚至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进一步修订完善。丛书总主编 顾瑜琦2011年1月1日前 言

我常常跟我的朋友、同事和学生笑称自己是个强迫症患者,因为我从小就追求完美,然而,以世俗的标准衡量,我的人生一点儿都不完美。

我曾有两次撕心裂肺的痛苦经历,将那时的我推至崩溃的边缘,当时我非常清楚,这个世上唯一能救我的人,就是我自己。

于是我开始阅读和欣赏有关佛、禅的书籍,蓦然发现,尽管之前也了解其中不少理念,但在那些日子再阅,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彻,感悟良多,竟还有豁然开朗、刹那顿悟的体验。我喜欢诗,在学习、欣赏、思考、感悟佛家唐诗时,觉得自己就如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蓑笠翁”,进入空灵、恬静、清澈、宽阔的境界。本书主编黄雪薇教授/主任医师

一切痛苦、困难源于心,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切问题。就这样,佛、禅的理念,特别是佛家唐诗,结合自己的心理、精神科专业底蕴,逐渐形成了一套创新性的心理修复方法,帮助自己渡过了难关,并逐渐达到和习惯了“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般从风变幻、舒卷自如、放旷随缘、平和愉悦、宽容豁达。

我是一个喜欢做美梦的人,有了一颗豁达宽容之心,就更加勇于去实现美梦,于是,我让自己的很多美梦变成了现实。

尽管我的人生不完美,但值得骄傲的是,我每天都过得幸福快乐!

从那时起,我就萌发了一个美梦:将自己的方法进行规范的科学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豁达心理治疗,让每个人每天都可以过得幸福快乐!

1997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到澳大利亚,开始了癌症心理研究历程。十多年系统的系列癌症心理实证研究为创立豁达治疗、完成这本书、实现我的这个美梦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我在悉尼时曾住在Manly海滩的房子里,无论有任何烦恼,当看着窗外一望无际的湛蓝色大海,听着“Forgotten dreams”的飘飘仙乐,心胸就会慢慢变得可将大海装进去……音乐的魅力是如此的神奇,难以抗拒,无法抵挡,于是,我确立了豁达治疗一定要有配乐的版本。

我把豁达治疗定位为行之有效、生动有趣、吸引力强、简单易行、依从性强、种类丰富、形式优美、能够达到灵魂层面之进取-豁达-放松的心理治疗。

豁达治疗从癌症心理研究中吸取精华,又应用于癌症心理干预,并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癌症被公认为最痛苦的疾病,罹患癌症被公认为经历最重大的心理打击。可见,豁达治疗可帮助人从极大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恢复平衡。同时,我们还将豁达治疗应用于精神心理临床,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不少具有抑郁、焦虑、恐惧情绪和饱受失眠困扰的患者恢复了健康,重拾了快乐,看到他们描述他们恢复后的喜悦心情和变得开朗、豁达的转变与成长,我感到由衷的、无比的高兴。

本书阐述了豁达治疗的创立渊源、理念理论、显效技术、分类、内容、方法、疗效评估系统、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估、豁达治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近期与远期作用分析,豁达治疗的人性学与社会学意义等,并探讨了其显效机制、特点与优势、研究与应用展望。

由于豁达治疗就如同自己生的孩子,其诞生、成长与自己的经历、感悟、专业旅程息息相关,因此本书的绝大部分内容由我亲自执笔,我的团队成员杨润涛老师等撰写了部分内容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我的几位研究生均以不同角度的豁达治疗研究作为她们的学位研究课题,她们撰写了各自研究的内容,我还指导了一个优秀的本科生团队,他们对大学生豁达治疗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其内容也收编于本书内。

非常感谢顾瑜琦教授的关心与提携,他对我的研究和创立的豁达治疗非常感兴趣,并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顾教授本身就是一位令人尊重、值得学习的豁达之人。

感谢所有爱我和曾经爱我的人,他们的爱滋养了我的生命,让我品味了人间的温暖与幸福!

感谢所有曾经伤害过我的人,他们给了我成长的机会,让我变得更加勇敢进取与豁达宽容!

感谢我亲爱的爷爷、奶奶和爸爸,我是如此的幸运,可以降生到这样的家庭!本书献给我亲爱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在天堂的他们一定会倍感欣慰与骄傲!“进取豁达”和“美梦成真”是我的人生感悟,也是专业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临床实践的结晶,这些结晶和这本书,是我真诚地送给世人、送给这个世界发自内心的、最珍贵的礼物!

若我们可以把积极进取与豁达放松在生命中交汇得自然随性与顺畅舒适,那么,我们将永远感受到阳光灿烂,芳草鲜美,万紫千红!黄雪薇2013年7月于广州Table of Contents第一章 创立豁达治疗的渊源 第一节 实证基础第二节 经验启示第三节 专业需要第四节 现实需要第五节 理论支撑第二章 豁达治疗的理论构思 第一节 豁达治疗相关术语的含义第二节 豁达理论第三节 豁达治疗的目标第三章 豁达治疗的显效技术 第一节 治疗理念第二节 技术特点第三节 技术流程第四章 豁达治疗的分类与内容 第一节 治疗分类第二节 治疗类型选择第三节 治疗工具第五章 豁达治疗方法 第一节 豁达治疗第二节 豁达放松治疗第三节 进取豁达治疗第四节 进取治疗第五节 进取-豁达-放松治疗第六章 豁达治疗的疗效评估系统 第一节 豁达治疗达标评价第二节 豁达治疗的心理学疗效评估系统第三节 豁达治疗的生理学疗效评估系统第四节 豁达治疗的社会学疗效评估系统第五节 豁达治疗疗效评估系统综述与展望第七章 豁达治疗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估 第一节 个体故事版操作豁达放松治疗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估第二节 个体故事版电脑豁达放松治疗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估第三节 团体故事版电脑豁达放松治疗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估第四节 个体游戏版电脑进取-豁达-放松治疗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估第五节 大学生游戏版操作进取豁达治疗的应用与效果评估第八章 豁达治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节 豁达治疗在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中的应用第二节 豁达治疗在实现美梦中的应用第三节 豁达治疗在睿享人生中的应用第九章 豁达治疗过程的近期与远期作用分析 第一节 心理功能的近期与远期变化分析第二节 生理功能的近期与远期变化分析第三节 社会功能的近期与远期变化分析第十章 豁达治疗的人性学与社会学意义 第一节 豁达与人性第二节 豁达与社会氛围第三节 豁达治疗的人性学与社会学意义第十一章 豁达治疗显效的机制探讨 第一节 心理学机制第二节 心理-生理学机制第三节 心理-社会学机制第十二章 豁达治疗的特点与优势 第一节 豁达治疗与其他心理治疗的关系与异同第二节 豁达治疗与一些哲学思想的关系与联系第三节 豁达治疗的特点与优势第十三章 豁达治疗的研究与应用展望 第一节 不断完善豁达治疗体系和丰富治疗方法与工具第二节 将豁达治疗不断推广应用到广阔的领域第三节 深入研究豁达治疗的生理学机制参考文献

第一章 创立豁达治疗的渊源

豁达治疗(magnanimous therapy,MT)是黄雪薇及其所带领的科研课题团队通过十多年包括在澳大利亚和国内的癌症心理系列的系统研究,以及长期的精神心理临床实践,结合对经历的锤炼、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间的观察,总结、感悟,研究的创新心理治疗。

黄雪薇从1997年赴澳进行访问学者合作研究起,就开始进行癌症心理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从研究癌症患者的信息需求、医患交流到整合医学心理技术在癌症临床与预防中的应用,从澳洲到国内,进行了十多年不懈的系列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分析、总结,感悟到:对于癌症,最负面的影响是不豁达、紧张、压抑,而最积极的作用是豁达、放松,因此创立了豁达放松治疗(magnanimous-relaxing therapy,MRT)。

接着采用豁达放松治疗对大肠癌、乳腺癌等癌症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应对调节水平,提升生活质量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于是将此疗法不断完善、发展,试用于常见的心身疾病——高血压患者,同样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在研究、发展豁达放松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思考、感悟与沉淀。癌症寿星们提出的重要经验中包括“积极地治疗”。另外,黄雪薇是精神科医师,其团队成员有半数以上是临床医师,长期的精神与心理临床实践发现,有一些人完全不思进取,甚至不知自己应负什么责任,他们的学习与工作无法满足最基本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给家人和同事造成了麻烦和不快,而这些来访者竟不乏儿童、少年、青年,这类人显然是过于“放松”了,他们需要“进取”治疗,于是,补充了进取治疗(enterprising therapy,ET)。

豁达治疗是总称,具体疗法包括豁达治疗(核心和基础)、豁达放松治疗、进取豁达治疗、进取治疗、进取-豁达-放松治疗。

如何让治疗更有效、更快速地发挥作用?治疗的吸引力是首要因素,因为主动性是让心理治疗成功起效的最重要的元素,因此,豁达治疗必须是一套生动有趣、富于吸引力的治疗。

如何让治疗更有效、更长久地发挥作用?让进取-豁达-放松进入灵魂,衍生出进取-豁达-放松的心理行为习惯?对这个层面的思考使创立者联想到信仰对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于是豁达治疗借鉴了哲学、宗教的一些方法,并以深刻丰厚的理论为底蕴,将治疗设计简单易行,希望豁达治疗能成为深入到灵魂并影响灵魂的治疗。

本章将阐述和介绍豁达治疗的创立渊源,包括实证基础、经验启示、专业需要、现实需要、理论支撑,以及思考和创立的历程。第一节 实证基础一 癌症心理研究

1. 癌症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

早在2世纪,美国医生Calen通过对妇女癌症的临床观察,发现性格内倾、情绪抑郁的人,其癌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性格外倾、情绪活泼的人,从而最初提出了心理特征与癌症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的研究、现代其他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癌症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联系。(1)与癌症发生有关的心理特征:

Baltrusch研究发现,癌症患者有共同的个性特征,他于1988年发文,将与癌症的发生有关的个性特征概括为C型行为模式(type C pattern),并编制了C型行为量表。C型行为包括:

1)不善于宣泄生活事件造成的负性情绪体验者,习惯采用克己、压抑的方式,其癌症发生率较高。Grossarth(1980)指出,不愿表达个人情感和情绪压抑是癌症发病的心理特点,面对挫折癌症患者的消极情绪反应比对照组明显。

2)过分谨慎、细心、忍让、追求完美、情绪不稳而又不善于疏泄负性情绪的个性,往往使个体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更容易“遇到”生活事件,在相似的不幸事件中也更容易产生失望、悲伤、忧郁等情绪体验。这种不良情绪不但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了癌症的治疗及预后。

3)童年时期遭受过挫折、经历坎坷。

4)容易焦虑、抑郁。

经过十多年的癌症心理研究,对C型行为模式进行了补充,提出了T型心理及T型心理量表(见附录)。T型心理包括:

1)认知习惯:

悲观、消极、狭隘、片面、固执。

2)情绪表现:

压抑、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

3)个性特征:

谨小慎微、过分理智、不善疏泄、循规蹈矩、矛盾犹豫。

4)潜意识:

压抑心理创伤与内心冲突。

研究证实,癌症患者比健康人更多地表现为T型心理行为。

以上所有这些心理特征可概括为:压抑、紧张、不豁达。(2)癌症疾病过程与心理的关系:

确诊癌症对患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刺激,大多数癌症患者在患癌后性格、认知、情绪、行为等都有或多或少的改变。如:依赖性增加,被动性加重,行为变得幼稚;自我克制,压抑情绪,性格变得内向,缺乏自信心,自尊心增强,疑心加重,甚至认为别人低声说话就是在谈论他的病情;主观感觉异常,内心矛盾,有不安全感,情绪易激动,焦虑和恐惧,害怕孤独,长期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失望等,正是这些心理特征的变化影响着癌症病情的发展和预后。

由于个性特征、家庭、社会和文化背景各异,患病后的心理状态也不同。个性随和、处事客观、应对良好、积极乐观、情绪稳定的患者患病后心理状态可在较短时间内调整好,能较好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从而对临床疗效产生正面影响。相反,固执、主观、偏见、敏感、多疑、紧张、悲观、情绪不稳的患者,往往对医生、诊断、治疗抱怀疑、不信任的态度,对治愈自己的病缺乏信心,不配合甚至抗拒某些治疗,从而对临床疗效造成负面影响。而对于癌症,个性本身就是致病因素之一,如上所述,癌症患者多有“C型行为模式”或“T型心理”的个性特征,改善个性可促进康复。另外,患者患病时的心理状态如有否应激、情绪状态是否良好等也会对临床疗效造成影响。

患者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影响与医生的配合和疾病本身的康复,并通过心理与生理的相互作用影响身体功能及临床疗效。

可见,豁达的心态、良好的情绪、坚强的信念等精神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改变癌症的发展和转归。(3)癌症预后与心理的关系:

有学者做过这样的研究:将已经确诊的癌症患者按情绪反应情况分为4组,得分最高的为积极乐观组,最低分的为悲观绝望组,然后追踪观察所有病例5年。5年后发现,积极乐观组的患者,有75%还存活,而悲观绝望组的患者只有25%的人在世。

Stoll B. 的临床研究证明,具有以下一些心理行为特点的癌症患者,平均生存期明显延长:

1)能始终抱有希望和信心。

2)能及时表达或发泄自己的负性情感。

3)能积极开展有意义的和有快乐感的活动。

4)能与周围人保持密切联系。

我们的研究分别在广州和悉尼访问了共20位在癌症临床工作超过20年的肿瘤科医生,全部为正高职称的医生,男性13名,女性7名,年龄在41~65岁间,平均年龄54.36岁。了解他们对提高癌症临床疗效的看法与建议,现将其观点整理如下:①医生的医术非常重要,诊断必须准确,治疗必须是最适合患者的;②患者的心态、积极配合至关重要,绝大多数被访医生认为,“如果患者的心态不好,什么治疗都不起作用”,开朗、有信心的患者临床疗效普遍较好;③较好的经济条件是各种治疗的基础;④家人的配合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一个因素;⑤合适的饮食、合理的作息、恰当的运动等均有助于提高和巩固临床疗效。

我们还分别在悉尼和广州采用患者聚焦小组讨论共调查了96位癌症患者及其亲属,结果显示,癌症患者及其亲属的观点与上述观点类似,强调了医生医术和患者心态的重要性,不少患者认为:“开心也能治病”、“心态平和最重要”。根据研究,并参考大量研究,将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概括如下:

1)诊断:

众所周知,某些癌症治疗效果普遍较好,如鼻咽癌、乳腺癌等;而有一些则疗效较差,如肝癌、肺癌等。而细胞类型也是决定疗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同样是肝癌,细胞分化高者疗效较好,而分化低者则较差。

2)诊断、治疗时期: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者临床疗效较好,若诊断时已是癌症晚期、已经发生转移,则疗效较差或目前在主流治疗已经无能为力。

3)主流治疗:

是否进行主流治疗、治疗是否恰当等显然是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4)患者的心理状态:

这是一个已被众多研究证实、公认的影响临床疗效的无法忽视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①无法承受因患癌症带来的刺激,极度恐惧、焦虑、抑郁甚至绝望,拒绝治疗,或在短期内身体状态急剧下降甚至死亡,也有个别的自杀身亡;②情绪一直处在恐惧、焦虑、抑郁状态,使主流治疗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却使不良反应显得特别显著,或无法坚持完成所有疗程的治疗;③过分关注疾病,感觉异常敏感,常处在心身感觉均不适的状态,影响了临床疗效。

5)患者的经济状况: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却又是残酷的事实的影响因素。

6)社会因素:

包括家人是否关心、支持、照顾等,单位的态度等,均对临床疗效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可以认为,上述因素均与患者心理有关,因此,国内外均有研究探讨心理治疗包括支持疗法、认知治疗、行为治疗、集体心理治疗等均对患者有较明显的帮助。目前,癌症治疗已逐渐趋向于包括心理治疗在内的整合治疗,整合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癌症的最好方法。

可见,豁达、轻松而满怀信心的心态,对于癌症患者坚持治疗、增强疗效、改善预后、延长存活期和提高生活质量均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反,消极的心理行为反应则加速癌症的恶化过程。

2. 癌症“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探讨

研究发现,提到“癌”字,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死”,“癌”意味着衰弱与痛苦,人们谈“癌”色变,闻“癌”丧胆。我们常常会听说与下面典型案例类似的情况:

某39岁男性,电工,体格强壮,单位体检时发现肺部有阴影,要求其拍片明确诊断,他取结果时发现上面写着“肺癌?”他马上觉得自己“死期已到”,从此一蹶不振,茶饭不思,失眠衰弱,2周后去世。

这是一个“非正常死亡”的典型案例。所谓“非正常死亡”,一般指患者的生存期比根据其躯体基本状况进行专业预测的生存期显著缩短,这种情况被公认为患者是被“吓死”的,表现为躯体的急剧衰竭、自杀等形式。也许是因为“非正常死亡”难以进行客观的界定,因而国内外在这方面均没有充分的统计数据,仅有少量研究统计了患癌症后患者自杀的比例为0.016%~0.115%,自杀多发生在诊断后的前2年内。

癌症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非正常死亡”?最重要的原因是不豁达,钻到“死、惨、痛苦、完蛋、绝望”的死胡同走不出来,心理的急剧衰竭导致身体的急剧衰竭,使人生的终点加速来临。

3. 癌症患者常见的心身问题及其发生原因探讨(1)焦虑、抑郁、恐惧、绝望、愤怒等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癌症作为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源,给大多数患者心理上带来强大的冲击,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身反应,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所引起的多种症状以及不良的预后状况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根据国外文献记载,34%~44%的癌症患者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其中18%的患者符合重症抑郁发作的诊断。Mary Jane Massie和MD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癌症过程中的抑郁率进行文献分析发现,抑郁在口咽癌、胰腺癌、乳腺癌、肺癌、肠癌等发生率均很高;Kirk W.Brown等对205名癌症患者进行了1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普遍存在抑郁、绝望、焦虑等心理障碍,而且心理负担越重的患者存活期越短。陈德凤、郞红娟等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198例胸部肿瘤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发现入院后45.84%患者有焦虑症状,27.87%患者有抑郁症状,12.17%患者同时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李斌、罗建远等对186例恶性肿瘤患者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并选取健康组100人作为对照,结果发现恶性肿瘤组的阳性项目数、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人际关系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恶性肿瘤患者中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问题。吴鹏飞、强咏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38例恶性实体瘤和28例白血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将同期其他内科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发现白血病组的躯体症状及抑郁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恶性实体瘤组的阳性体征数目、躯体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白血病组、恶性实体瘤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这两类癌症患者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低的心理特征,且病后的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方面均明显降低。(2)癌症患者通常会经历否认期、愤恨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等5个阶段:在癌症的不同阶段,患者的心身状况通常会有不同的表现。癌症患者在得知确切诊断后,常会立即感到一种严重的精神打击,出现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日常生活的秩序被打乱,情绪低落,甚至举止失措,食欲下降,睡眠障碍,体重减轻等,患者会密切关注各种与诊断有关的信息,担心患癌症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损容、死亡等,害怕手术以及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担心形象的改变;诊断期患者会出现部分的否认、焦虑、抑郁、愤怒、敌对等心理反应,其心理状态可表现为对癌症患者来说,心身间的相互影响以至形成恶性循环:癌症的诊断消息→情绪反应(焦虑,悲愤,忧郁)→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加重→情绪更消极。大多数癌症患者在发病前都遇到过程度不同的生活事件,重要情感的丧失使他们长期处于悲哀和孤独之中。当这种悲哀和孤独达到不可控制的程度时,他们就会处于一种失控状态,导致了机体内环境的变化,诱发癌细胞的生长。(3)患者的心身问题涉及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癌症是一种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它既有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同时心理、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等又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研究证实癌症患者的心身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其中心理行为因素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癌症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心身问题可概括为:确诊癌症→遭受刺激→心理应激→不豁达→应对调节不良→心身问题。

4. 癌症“自愈”的原因探讨

一直以来,国内外的媒体不时有报道,某人确诊癌症以后不治而愈。

案例1:

伦敦联合晚报(2004-11-10)报道:英国一对夫妻环游世界竟然治愈癌症。

在2002年,一对英国夫妻,妻子罹患乳癌,先生则有严重的心脏病。医生向夫妻俩表示,他们都活不了多久。夫妻俩在伤心之余,认真讨论列出死前要做的50件事,并希望能一一完成。因此,在一年半时间里,这对夫妻总共花了4万英镑,选择以乘坐豪华游轮到世界各地旅行的方式,完成了他们的人生梦想。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对夫妻返回医院进行身体检查,竟然发现妻子的乳癌已经痊愈,而丈夫的心脏疾病情也相对稳定。

案例2:

摘录刘家瑞的文章:《精诚念佛治癌症 愿力宏深求往生——癌症患者昌艾青的学佛经历》:

艾青14岁时就患上难治的皮肤病,虽然用尽了方法,但病魔始终不愿离开他,搅得他20多年苦不堪言。1992年,他40岁时,病魔突然翻了脸,转化为皮肤癌。他先做放疗,因身体不适应,同年7月手术治疗。3个月后,转移为腹股沟淋巴癌,家人送他到长沙做手术,刚出院1个星期,又转移为腋下淋巴癌,无奈又上手术台。就这样,从1992年到1993年,癌细胞像捉迷藏一样和他兜圈子,挥之不去,割了又生。1997年8月,局部皮肤又发生癌变,再次开刀切除。那几年,他所遭遇的病痛折磨,经济压力,以及给家庭带来的负担,是可想而知的。昌居士提及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还声音哽咽。

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昌艾青听到梵音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即心生欢喜,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以后逐渐接触到一点佛法,愿意学佛念佛,但不精进。2000年在当地一所寺院,他有幸听闻了传授三皈依的一些佛教光碟后,豁然开朗,明白了学佛的目的和方法。但因家庭等种种原因,他仍未专心念佛。

2003年7月,皮肤癌又一次向他袭来。这时,他想起法师开示:要修自己的清净心,只需内心清净,病就会好的。他曾看到癌症患者念佛而愈的报道。这次他思想平静下来,不像以前每次癌变都造成恐慌,他有了主心骨,因此不惧怕,他相信精诚念佛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放下万缘,专心念佛。他说他念佛时的愉悦是难以形容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结果,昌艾青的癌症竟奇迹般地好了。

从个案分析看,癌症为什么不治而愈?其中有很多奥秘,但共同的特点是:他们豁达地对待癌症,使自己平和愉悦。

再看一些有关研究:

美国癌症协会2006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有10%的癌症患者在不接受任何治疗或接受少量治疗的情况下出现自愈,癌症一经自然消退很少复发。该协会对176例自然消退的癌症患者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只有10例复发,2例转移。

美国医学协会期刊2010上有论文称,二十多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一些小的肿瘤疾病可以不治而愈。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即使不人为遏制肿瘤细胞,这些细胞也会停止生长或不断地减少。研究人员称,这是因为这些细胞会不断产生变体,变体和癌细胞周围的环境,如免疫系统相互配合等。

日本肿瘤协会1992年对6700例66岁以上老年人的病故原因研究,其中发现有癌瘤者1159例。这些有癌症的老年人中,许多人在生前并无任何症状,死因也并非癌症。也就是说,这些老年人不知不觉中与癌共同生存了许多年。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学术界较公认的解释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中心理神经免疫是防治所有疾病的关键,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激发免疫细胞抗癌活力至关重要。而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奠基石就是豁达。

5. 癌症长期存活者的共同特征

不少个案证实,癌症患者战胜疾病,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与工作,一样地健康长寿的,大有人在,这是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如不少绒毛膜上皮癌患者,经过治疗,痊愈后生育了小孩;不少年轻的癌症患者,如乳腺癌、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康复后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就是被称之为“癌中之癌”的肝癌患者,经治疗后重返工作岗位的例子也不少。

尽管癌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治疗也尚无突破性的进展,但患者经有效的综合治疗后,在康复过程中积极地锻炼,健康地生活、工作,成为“寿星”的例子,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确是不少的。且不去说那些自行消退和经过根治手术或放疗的人,就是带癌生存者,存活5年、6年、7年、10年,甚至三四十年的人也为数不少。这些“癌症寿星”长寿的原因虽然一时尚难完全阐述清楚,但是不少癌症患者可以长寿,确是不争的事实。(1)定性研究结果简介:

以面谈法访问了广东省生命之光俱乐部26名“癌症寿星”,所有被访者被确诊癌症时均发现有转移,而治疗后正常生活了10年或以上,生存最长者为42年。其中乳腺癌8例,鼻咽癌7例,肺癌6例,肝癌3例,膀胱癌、卵巢癌各1例,年龄在52~75岁,平均年龄(62.23±10.03)岁,女性18人,男性8人,文化程度本科或以上2人,中专或高中22人,初中2人。问题是:“您认为对于患者,患癌症后什么是最重要的?”综合所有观点,整理成下列方面:

1)一定要积极地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兼顾其他综合治疗。

2)心情开朗、乐观、豁达、放轻松非常重要。不少人在得知癌症诊断时很平静,有的老者认为其实活到现在,自己已经赚了,多活一天就多开心一天;有的平静接受命运的安排;有的则认为一切都可能有转机。

3)改变生活及行为方式。

4)不要恐惧,意志坚强,相信一定能战胜癌症。

5)中医中药治疗。

6)饮食配合,保证营养。

7)作息规律,保证休息。

8)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如坚持散步等。

9)适当参与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

10)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11)亲人、朋友、同事及社会对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12)参加群体抗癌及与同类患者交流使自己获益匪浅。

13)自己已做努力后,万事随缘。

所有被访者认为,其中“1)、2)”点是最重要的。上述观点被癌症患者概括为“医、心、体、食、休”。(2)典型个案简介:

下面是在2009年采访的成功抗癌的典型病例:

曾先生,工程师,75岁,多次受报章、期刊的采访与报道。20年前(1989年)4月下旬,被确诊右肺肺癌,5月5日在中山肿瘤医院行右上肺叶切除根治术,术后病理切片示“腺癌Ⅱ级”,术后45天肿瘤复发,转移到胸壁及纵隔,再次手术、进行了6个疗程的化疗,他身上的静脉都已淤青,只剩下小指还可以扎针,当时医生预言他最多只能活3年。但他没有被癌症吓倒,反而把患癌症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转机,他改变了自己内向的性格,戒除了不良的饮食习惯,持之以恒地运动,并独创了抗癌的舞蹈疗法。他已存活20年,75岁的他生活质量甚至要好于其他同龄人。20多年中,他读了500多本书,内容涉及哲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艺术、运动、摄影等,并学会了舞蹈、摄影、书法、电脑等,并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其他患者。在谈到自己的抗癌经验时,他指出:要战胜癌症,重要的是要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恐惧,战胜自己的软弱;战胜癌症要靠“五疗”,即医疗、心疗、体疗、食疗和休疗;要完全康复,离不开医护人员、家庭及社会各方的关怀和支持;而强调最多的是良好的心态对癌症康复的重要性。谈到癌症对他生活的影响时,他感谢癌症,由于癌症,他重新认识了自己,把癌症作为重塑自己人生、开发潜能的转机,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他红光满面、神采奕奕,他得出一个结论,“癌症是可治的,而且治疗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很好”。经常帮助开导其他癌症患者,强调“医疗”与“心疗”。他一直热衷于国际标准舞活动,1995年通过了由国际主考的国际标准舞国际级教师资格考证,获得英国国际舞蹈教师协会银牌证书。并曾在标准舞比赛中获奖。他心态非常年轻,觉得自己只是“中年人”。

曾先生的哥哥今年89岁,42年前患肠癌一直活得很好,直至现在,他身体好,思维敏捷,在2003年获得了美国华侨桥牌比赛第3名。

红姨,65岁,12年前被确诊乳腺癌并有淋巴转移,做了手术并进行了3个疗程的化疗,1年前发现有肺转移,又做了手术,目前恢复良好,心身状态很好,她个性非常乐观、开朗,说:“马克思说不要我,所以我就要好好地活着。”下图是她画的“舞者”(图1-1)。图1-1 患癌12年并转移的红姨之作品

钟先生:1984年被查出患有中晚期肝癌,当时医生说他只能活几个月,有人劝他保守或放弃治疗,但他不愿消极面对,而是在亲人、朋友、单位的支持下,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勇敢地与癌症抗争,采取积极治疗,实施了手术、放疗,之后坚持配合中医中药、气功等方法,并结合饮食、运动等,增强自己的体质,终于战胜了癌症,至今已存活26年。为了更多的癌症患者能够康复,钟老于1993年参与创办了广东省生命之光俱乐部,使许多癌症患者得以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2003年又把自己收集的抗癌资料整理好,成立了个人防癌抗癌阅览室,供广大的癌症患者免费观看;并先后出版了抗癌文集《中外名人抗癌录》、《癌症患者奇闻趣事》和《生命之光文集》等。在谈到自己的抗癌经验时,钟老总结为:在战略上要有信心,战术上要细心;要多与同类患者尤其是癌症成功康复患者交流。他指出:癌症患者常常犯两个错误,要么整天阴沉消极,觉得自己完了,这是战略错误,没信心;要么盲目乐观,但不遵医嘱,不仔细规划自己的康复计划,这是战术错误,不细心;与同类癌症康复成功的患者交流,可以激发战胜癌症的勇气和信心。(3)定量研究结果简介:

以自主研究编制的、有较高效度和信度的T型心理量表、癌症应对问卷、癌症患者心理调节量表和癌症临床常用的1984年Schipper等编制的癌症患者生活功能指标量表对151例“癌症寿星”进行了规范的调查,按下列公式计算初始样本量:

假定可接受的误差限e为0.10,调查估计值的置信度为95%,因此z=1.96;方差取最大,即=0.50,并在此基础上再增加50%。入选的患者从广东省生命之光俱乐部和深圳康复乐园抽取,符合下列条件:①确诊为癌症,有病理诊断;②自癌症确诊后已存活5年以上;③年龄18岁以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④自愿参加研究;⑤无精神疾病及药物依赖。

患者确诊时年龄20~82(52.09±9.12)岁,确诊后存活时间60~423 (137.64±76.96)个月,平均138个月,即11.5年,其中已存活5~10年者81人,10~15年者37人,15~20年者17人,20年以上者16人;乳腺癌、鼻咽癌、肺癌和其他诊断分别为24.50%、21.19%、14.57%和39.74%;确诊时病期为一、二、三、四期分别占35.76%、48.34%、13.24%、2.65%,其中60.26%无转移,39.74%已有转移。

结果显示:①癌症寿星们的T型心理明显改善:癌症长期存活组在“个性特征”、“情感表现”、“潜意识”、“认知习惯”4个维度及总均分上得分均低于癌症患者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T型心理量表的得分看,可以说癌症寿星们的肿瘤心理特征已不明显。②癌症寿星们能进行有效的心理应对:癌症长期存活组与癌症患者平均水平相比,在“面对”、“回避与压抑”、“屈服”、“幻想”和“发泄”5个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且表现为“面对”和“发泄”维度,长期存活组得分高于癌症患者平均水平得分,在“回避与压抑”、“屈服”和“幻想”维度则是癌症长期存活组分值低于癌症患者平均水平的得分。③癌症寿星们具有较高的心理调节水平:癌症长期存活组和癌症患者平均水平相比在“情绪/自尊”、“主观感觉”、“人际关系/社会生活”、“日常生活”和“其他”5个维度上均有统计学差异,且均表现为长期存活组癌症患者得分高于癌症患者平均水平。④癌症寿星们的生活质量均较高:癌症长期存活组和癌症患者平均水平在“躯体良好与能力”、“心理良好”、“因癌造成的艰难”、“社会良好”和“恶心”5个维度及总均分上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⑤癌症存活时间的心理影响因素分析:癌症存活时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型心理量表的个性特征和潜意识、癌症心理调节量表的情绪与自尊、人际关系或社会生活和其他、癌症心理应对方式、癌症患者生活功能指标均为癌症存活时间的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癌症应对方式中的“面对”与“发泄”维度、癌症患者生活功能指标中的“心理良好”和“社会良好”维度是癌症患者存活时间长的保护因素。

癌症寿星们注重改善自己不良的个性特征,因而情绪也随之改善,他们更多采用“面对”和“发泄”的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幻想”、“回避与压抑”和“屈服”的应对方式;他们在“情绪/自尊”、“主观感觉”、“人际关系/社会生活”、“日常生活”和“其他”等心理调节情况明显较好;生活质量明显较高,在活动能力、执行角色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情绪状态及主观感受方面均表现较好,他们对生命更多地表现出信心,对疾病更多地采用面对、乐观的态度,更乐于向亲人及朋友倾诉,这一方面使之具有相对良好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也更容易获得社会方面的各种支持,因而具有较好的生活功能。

综上所述癌症长期存活、且生活质量高者有共同的心理特征包括积极乐观、意志坚强、豁达放松、理解接纳、任运随缘。二 精神障碍探讨

1. 精神障碍的发生与心理因素(1)个性特征:

几乎每一种精神障碍都与患者的个性特征有关。如抑郁症患者具有明显的内倾性、情绪不稳定、不太合群、思考细致、小心谨慎、多愁善感、优柔寡断,对刺激耐受差、反应过强、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等个性心理特征。而焦虑症患者则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急躁、较内向、具有掩饰性等,不少焦虑症患者具有A型行为特征,表现为:①时间紧迫感,行为急促,工作速度快;不仅是怕误时,而且总想提前;脾气急躁,缺乏耐心,常因急于考虑做什么事情彻夜不眠,甚至半夜起床做事情。②争强好胜、暴躁:常常是雄心勃勃,目标远大,措施强硬,行为刚毅、果敢勇猛,只想到奋斗目标,不顾不良后果。有时甚至一意孤行,独断专横。走路办事匆忙,说话快、急、声音响亮,常带爆破性音调。③敌意:总是把周围的人看作自己的竞争对手,把外界环境中不利因素比重看得大,有很强的他人和环境控制欲。恐惧症患者常常敏感多疑,严肃谨慎,害怕负面评价,过分自卑。强迫症患者往往有做事追求完美,缓慢、迟疑未定,对自己和对别人要求都非常严格,刻板认真,按部就班,非常细致,注重细节、求正确、爱整洁,比较内向、固执、倔强。疑病症患者具有明显的对健康过分担心、胆小、固执、刻板等个性特点。神经衰弱患者往往具有内向、自卑、敏感、多疑、缺乏自信、主观、好强、急躁、自制力弱等特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性特征多表现为敏感多疑、孤僻内向、表情冷淡、对人冷漠、有奇异的信念、想法、行为等。

综上所述,尽管不同的疾病患者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不豁达。(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精神障碍患者常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典型的包括:①内向投射:即把原本是外在的东西吸收到自己的内心里,变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其特点通常是毫无选择地,广泛地吸收外在的东西,并产生仿同作用,又进一步分为“反感性仿同”、“向强暴者仿同”、“向失落者仿同”,这些都是儿童早年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未成熟的心理活动。如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不良,可通过内投射成为子女性格的一部分,形成偏差心理。②倒退:也称为退行,是指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弃已学到的比较成熟的对应技巧和方式,而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如一个成年人,当遇到困难无法对付时,便觉得自己身上的“病”加重了,需要休息,以此来退回到儿童时期被人照顾的生活中去,这就是无意识地使用心理防御的倒退机制。③幻想:是指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利用幻想方法,使自己在现实中脱离开,存在于幻想境界,以得到内心的满足。如一名体弱的儿童受大孩子的欺负时,就幻想自己变成一个大力士,使别人都怕他。④否认:把不愉快或不希望的外界现实现象在意识中加以否定,倾向于否定已经发生的不愉快或不能接受的事实,认为根本没有发生过,以避免痛苦。⑤躯体化: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转化成躯体症状,以逃避痛苦与不安。⑥被动攻击:以被动的形式表达攻击,如迟到、消极怠工,或通过软弱和痛苦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以受苦来表达敌意,用自己的不幸和痛苦让对方产生内疚感而使自己内心平衡。(3)心理应激与不良环境:

不少精神障碍患者在病前曾遭遇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失性事件:失恋、离婚、亲人离世、事业失败、失业、破产、经济损失等。又如挫折性事件:希望得到的东西得不到、无法得到自己深爱的人、学习成绩差、升学不顺利、工作陷入困境、任务无法完成、就业困难、经济困难、仕途不顺、家庭出现问题等。慢性长期的不良处境,如家庭关系破裂、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及慢性躯体疾病等也是在精神障碍的病因范畴之内。

可见,精神障碍发生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可概括为:不豁达的个性;或由于不豁达的个性和采用不豁达的防御机制,无法应对心理应激和不良环境所致。

2. 精神障碍的发展、预后与心理因素

精神障碍是精神心理疾病,其发展、预后显然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众多的研究与临床病例证实,下列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展与预后:(1)与上述的3个因素有关:

病前个性特征、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改善得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负性生活事件少、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改善,则发展与预后就较好。(2)与疾病类型有关:

如神经症预后相对较好,精神分裂症预后较差。(3)与患者的社会功能有关:

社会功能无缺陷者,发展预后较好,反之较差。(4)与患者对治疗的主动性有关:

主动性强,发展预后较好,反之较差。(5)与患者的领悟力有关:

领悟力好,发展预后较好,反之较差。

对于轻症精神障碍如神经症等,心境障碍如抑郁症等,个性特征的改善是最重要的因素,进取—豁达—放松的个性特征与行为模式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3. 精神障碍康复的心理状况分析

尽管有的精神障碍(重症,如精神分裂症等)预后较差,然而有的如神经症、心境障碍等,预后相对还是较好的,而要让这些预后较好的精神障碍不复发,患者个性特征与行为模式的改善是最重要的,治疗这些精神障碍,药物治疗是治标,改善个性特征与行为模式是治本,如果神经症患者、抑郁症等患者能养成进取-豁达-放松的心态,他们将彻底康复。三 其他疾病探讨

1. 其他心身疾病探讨

上面已详细分析了豁达对最令人关注的心身疾病—癌症康复的积极作用,这里分析豁达与其他心身疾病的关系。

众所周知,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与A型行为模式(上述)和情绪的不稳定性有关,改善与矫正A型行为模式和情绪的不稳定性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也有助于预防这类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倾向于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较高掩饰性等神经质与精神质个性特征;消化性溃疡患者大多具有神经质倾向、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情绪不稳定、协调性差等人格缺陷;支气管哮喘患者主要表现为依赖型个性特征,男性表现为缄默、孤独、顺从、随和、工作有恒负责、做事尽职、不与人角逐竞争,有事事不如人的感觉,不十分欣赏诙谐有趣的场面,有时过分现实,忽视生活情趣。女性患者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强,依赖、随意附和、需要集体的支持以维持自信心,紧张困扰、心神不安、时常感到疲乏,易于激动,焦虑水平高。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水平较高,多采用消极应对,有较高的精神质和掩饰性表现。

可见,很多心身疾病患者的最重要的共同心理行为特征仍为不豁达。

2. 躯体疾病探讨

上面讨论了心身疾病,尽管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学心理学专家仍主张保留“心身疾病”的诊断,但事实上,哪一种疾病与心理无关?因此,不少专家主张取消“心身疾病”的诊断,因为所有的疾病都是“心身疾病”了,即使是病因为细菌、病毒的传染病,其发生发展也与心理有关。

绝大多数人都有亲身经历,当经受挫折、不如意,或心理压力大时,特别容易罹患感冒或其他疾病。

2002年底至2003年在我国肆虐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引起了全民的恐慌与紧张,心理的负面影响远比疾病本身的负面影响大。不少患者甚至医护人员出现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症状表现。

一些特殊的疾病如艾滋病、性病等,特别是前者,患者容易出现精神症状,最多见抑郁症状,如入眠困难、早醒、食欲减退、精神运动性抑制、快感消失、注意力不集中等,此外有的患者还出现悔恨、焦虑、激越、惊恐及记忆力受损、幻觉、精神错乱、昏迷等。个别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出现消极自杀行为。

上述种种,都与未能豁达地看待与应对疾病所导致的心理应激状态有关。

一些特殊疾病患者出现心理障碍,也与社会和周围的人对他们不够豁达宽容有关。

3. 意外伤亡探讨

不少意外伤亡常与当事人遭遇刺激、情绪欠佳有关。

某建筑工程师,男,32岁,为人敦厚老实,性格内向,处事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