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十大必读书目精读全解(套装10册)(精读课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7 16:27:43

点击下载

作者:小简学堂

出版社: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十大必读书目精读全解(套装10册)(精读课程)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十大必读书目精读全解(套装10册)(精读课程)试读:

教育部推荐必读书目(一):中小学生新课标经典必读——《西游记》

教育部推荐必读书目(二):中小学生新课标经典必读——《水浒传》

教育部推荐必读书目(三):中小学生新课标经典必读——《三国演义》

教育部推荐必读书目(四):中小学生新课标经典必读——《红楼梦》

教育部推荐必读书目(五):中小学生新课标经典必读——《稻草人》

教育部推荐必读书目(六):中小学生新课标经典必读——《大林和小林》

教育部推荐必读书目(七):中小学生新课标经典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

教育部推荐必读书目(八):中小学生新课标经典必读——《宝葫芦的秘密》

教育部推荐必读书目(九):中小学生新课标经典必读——《草房子》

教育部推荐必读书目(十):中小学生新课标经典必读——《城南旧事》

目录

第一章 《西游记》的文学语境

第一课 吴承恩生平、著作、诗歌及人物评价等

第二课 《西游记》的衍生作品:小说、杂剧、京剧、电

影、电视剧、动漫等第三课 吴承恩为什么要写《西游记》第四课 《西游记》创作背景及历史第五课 《西游记》是真实故事吗第六课《西游记》的背景:时代与地点第七课 《西游记》的体裁第八课 《西游记》主要角色简介

第二章《西游记》的文学分析第一课《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手法第二课《西游记》的情绪第三课《西游记》中的冲突:类型与解释第四课 《西游记》的 思想内容第五课 《西游记》的成长主题第六课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第八课 《西游记》的社会影响

第三章 《西游记》的文学手法第一课 《西游记》中的善恶标准第二课 《西游记》中的塑造第三课 《西游记》中的隐喻第四课《西游记》中的寓言举例第五课 《西游记》中的反讽第六课 《西游记》中的 伏笔第七课 《西游记》中的意象第八课 《西游记》中的象征

第四章 《西游记》引文第一课 《西游记》唐僧的语言第二课 《西游记》孙悟空的语言第三课 《西游记》猪八戒的语言第四课 《西游记》沙和尚的语言第五课 《西游记》天界权威的语言第六课 《西游记》妖魔的语言第七课 《西游记》中歇后语的运用第八课 《西游记》中谚语的妙用第九课 《西游记》中惯用语的使用第十课 《西游记》中的俗语

第五章 《西游记》的人物与性格分析第一课 《西游记》中的唐僧特征与描述第二课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特征与描述第三课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特征与描述第四课 《西游记》中的沙和尚特征与描述第五课 《西游记》中的白龙马特征与描述第六课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特征与描述第七课 《西游记》中的观世音菩萨特征与描述第八课 《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特征与描述第九课 《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特征与描述

第六章 《西游记》章节总结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

第七章 《西游记》教学资源第一课 《西游记》课程计划第二课 《西游记》理解性问题第三课 《西游记》讨论性问题第四课 《西游记》中的书籍 活 动第五课 《西游记》的文章与写作提示| 第一章 |《西游记》的文学语境第一课吴承恩生平、著作、诗歌及人物评价等吴承恩画像

吴承恩(1506-1583),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明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 江苏省 淮安市淮安区)。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乐观豁达,奉行知足常乐的哲学。但他不希望儿子同自己一样碌碌无为,因此为儿子取名承恩,字汝忠。这个名字意味着父亲希望他将来能够做大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流芳百世的忠臣。

吴承恩小时候确实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一般的文章都能过目成诵。他两三岁时就能够读诗,六岁时入私塾读书。有了老师的专门教导,吴承恩学业进步得很快。少年时,他就因才学而名冠乡里。人们都对他刮目相看,相信他日后肯定能做大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吴承恩的兴趣发生了转移。他愈来愈觉得“四书五经”过于枯燥乏味,稗官野史却蛮有情趣。

他特别喜欢捕捉新鲜事物,更喜欢读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而且在读书时还做了许多笔记和摘录。吴承恩最钟爱的小说野史是《百怪录》和《酉(yǒu)阳杂俎(zǔ)》。书中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使他潜移默化地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这为他日后创作《西游记》奠定了基础。

少年时的吴承恩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神话故事非常着迷,有时连续几天都沉浸在离奇的故事情节中。随着时光的流逝,吴承恩步入了青年时代,但他对神话故事的兴趣有增无减,并且养成了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个性。对此,他的父亲十分恼火,多次劝说儿子重新步入“正道”,吴承恩却毫不动心。

商人的社会地位本来就低,又加之父亲的生意每况愈下和这位大才子的“不务正业”,吴家逐渐招来连绵不绝的嘲笑。以前被人交口称赞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吴承恩父亲感到希望越来越渺茫。

吴承恩二十岁时,父亲给他张罗了一门亲事。不久,吴承恩与同乡的一位叶姓姑娘结婚,二人婚后的感情非常好。吴承恩虽然狂放不羁,但品行端正,始终忠于自己的妻室。也许是由于妻子的劝诫和勉励的缘故,他重新拾起了“四书五经”。几年之后,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

这着实让吴家人高兴了一阵子。吴承恩自己也觉得很光彩,一度还踌躇满志起来。时隔不久,他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参加乡试。遗憾的是,平时写诗作文才华远不如他的同伴,都考取了进士,他这位誉满乡里的大才子竟名落孙山。

他这次落第,对父亲的精神影响很大。翌年春天,他的父亲吴锐怀着巨大的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家人的鼓励下,在此后三年的时间里专心致志地在八股文上下了一番苦功。

然而,在1534年秋的考试中他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并于这年冬天病倒了。生病期间,他有时感到万念俱灰,真想一死了之。但是,看着床前的妻子、母亲和未成年的孩子,他又恢复了生活的勇气。

但父亲的去世,两次科举考试的失利,对吴承恩的打击太沉重了。在他看来,不能考取举人,不仅无法改善生活状况,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可是,他又不认为没能考取功名是因为自己没本事,而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都由天命决定,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正当吴承恩失意无奈之际,生活上的困顿又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因为父亲过世了,他需要应付全家人的开支,但他却没有顶门立户的能力,也缺乏养家活口的手段。因此,全家人的生活只能依靠他每月从学府里领回的六斗米。

科场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顿,使吴承恩对封建科举制度和黑暗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品尝了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深沉地思考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向不合理的社会抗争。他愈来愈倾向于用志怪小说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在与残酷的现实生活作斗争的过程中,吴承恩怀着满腔热情,蘸着自己的血泪,写下了不朽的《西游记》。《西游记》问世后,各种表现唐僧师徒取经故事的艺术题材相继涌现,如诗歌、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不仅有巨大的美学价值,而且在民俗学、社会学上也有不小成就。●个人作品《西游记》《禹鼎记》《射阳集》四册四卷、《春秋列传序》。

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存世。

吴承恩写的《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出世》曾被选进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十一课中;《三打白骨精》被选为苏教版六年级第八课;《花果山拥立美猴王》入选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十一课中;《孙悟空棒打白骨精》也入选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十二课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亦被选入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十三课中;《猴王出世》选入五年级人教版下册,第二十一课;《小圣施威降大圣》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选入人教S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十课。●人物评价

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胡适曾说“《西游记》有为国为民那片仁心,绝没有道家一点丹心。”

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 艾登堡《西游记》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法国大百科全书》●毛泽东与《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毛泽东是《西游记》的忠实读者,他在长期革命生涯中,对这部书作了不少精辟的评述。他对唐僧取经的精神赞赏有加,以此鼓舞全党斗志;他希望同志们要学习孙悟空敢于斗争的精神,但也要杜绝个人英雄主义。毛泽东运用这些寓教于乐的方式,使人们从中悟出更多道理。热爱《西游记》的农家少年

几百年来,《西游记》对于广大的中国儿童来说,就如同今日的《魔戒》《哈利·波特》那样广受欢迎。读罢私塾的毛泽东,在入新式小学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最喜爱读的书籍当中就有《西游记》。

毛泽东十四岁时离开东山小学,在家务农。忙碌一天后,仍然读书到深夜。《西游记》是他最喜爱的读物之一。

毛泽东不仅反复读这部书,还对书中的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少年毛泽东认为,唐僧心地善良,意志坚定无比;孙悟空敢想敢干,嫉恶如仇。他每天日耕夜读,对《西游记》百读不厌,其中的神话故事和形象化描写,给少年毛泽东提供了重要的文学启蒙教育。

几十年之后,已经成为人民领袖的毛泽东曾建议:“吴承恩的‘民主文学’《西游记》影响对人民的教育。国文课本要节选《西游记》的篇章。”唐僧的百折不挠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已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同时,他阅读《西游记》的兴趣仍然不减,他对这部书的理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书中人物的评价也有了新的看法。毛泽东经常用《西游记》中的话激励自己和同仁。毛泽东认为,唐僧的决心和坚韧,是超过常人的,他用“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来形容唐僧的毅力。他认为,唐僧取经的精神是渗透着整部《西游记》的一条主脉,其内涵是:认定一个目标,就以百折不回的毅力朝着这个目标行进,虽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依然执著如初。毛泽东把这种精神与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觉悟、意志、品格等古今结合,以此来鼓舞人心,聚拢力量,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

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中,毛泽东多次谈到《西游记》。在中央苏区,毛泽东经常同红军干部谈起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坚定信念,他把这种对事业的执著信念引申到革命实践中来。他鼓励红军干部战士,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长征时,毛泽东曾经用唐僧取经的故事鼓励红军战士要有认准目标、不怕艰险、坚定向前的奋斗精神。在延安时期,他说过:“唐僧这个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了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争取国内和平困难重重。毛泽东告诉同盟者和同志们:“唐僧去西天取经,还要经受九九八十一难;我们要争取和平,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来,也需要唐僧那种百折不回、坚定不移的信念。”

毛泽东曾深有感触说,唐僧虽然万里迢迢,备受磨难,却方向坚定不移,信念坚如磐石,自从踏上西行征程,就义无反顾,绝不退缩。自古以来,凡是能够经受大的苦难的人,都是志向远大的人;志向远大的人,必是胸怀大志的人;立下大志的人,才能下深功夫;下深功夫的人,才能成就大事业。毛泽东以唐僧取经的精神鼓励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奋斗。大翻译家唐僧

唐僧虽然是《西游记》中虚构的人物,但其原型是参照历史中的玄奘法师所刻画的,对于这个人物为中外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毛泽东一直持赞赏的态度。他曾经说:“中国历史上也有翻译,如唐僧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回来,唐僧就是一个大翻译家,取经回来后就设翻译馆,就翻译佛经。唐僧不是第一个留学生也是第二个留学生。”

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中谈到重视翻译工作的问题。他指出,“不要轻视搞翻译的同志,如果不搞一点外国的东西,中国哪晓得什么是马列主义?中国历史上也有翻译工作,唐僧就是一个大翻译家。

毛泽东说:“在封建时代,唐朝兴盛的时候,我国曾经和印度发生密切的关系。我们的唐三藏法师,万里长征去取经,比较后代学外国困难得多。有人证明,我们现在用的乐器大部分是西域来的,就是从新疆以西的地区来的。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拒绝接受别的民族的优良传统。”

他还说:唐代的玄奘赴印度取经,其经历的艰难险阻,不弱于中国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他带回了印度佛教的经典,对唐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孙悟空的战斗精神

1927年夏,大革命处于低潮,中共中央已经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毛泽东从汉口到湖南板仓杨家,准备告别妻子杨开慧和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个儿子,去领导秋收起义。此一去,前途凶险,生死未卜,但毛泽东却显得十分乐观、轻松,对革命的前途充满着信心。

在难得与家人相处的时间里,毛泽东给孩子们讲起了《西游记》中“孙猴子大闹天宫的故事”。一直以来,毛泽东都非常欣赏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的性格,从童年到中年,孙悟空都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反动当局的高压和迫害之下,也像孙悟空一样敢于大闹天宫,拿起武器把旧世界砸烂。《西游记》中人物,毛泽东提到孙悟空最多,十分推崇孙悟空的战斗精神。毛泽东率领红军上井冈山后,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毛泽东想到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他说:“我们要学习孙悟空的本领,上天入地,变化多端,大闹天宫,推翻反动统治和整个旧社会。”

1957年2月8日,毛泽东同文艺界的同志谈话说:孙悟空这个人自然有蛮厉害的个人英雄主义,自我评价是“齐天大圣”,而且傲来国的群众——猴子们都拥护他。玉皇大帝不公平,只封孙悟空作“弼马温”,所以他就闹天宫,反官僚主义。真正的英雄

尽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但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毛泽东却始终反对任何个人英雄主义倾向。1957年5月,毛泽东对外宾说:中国也有上帝,就是玉皇大帝。他的官僚主义很厉害。两千年前,有个最革命的孙猴子反对过他专制。这个猴王虽发生不少困难,像列宁被抓去了一样被玉皇大帝抓了去,后来他又逃了出来,大闹一番。玉皇大帝是很专制的,像蒋介石一样。……帝国主义一定会被打倒。孙行者很多的,就是人民。

一直以来,毛泽东把孙悟空看作代表光明和正义的力量,世界上有了这种力量,就有了公道和正义,人民有了这种力量,公道和正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种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作品特点

吴承恩与明代前后七子同时代,其文艺思想与他们相近,“汝忠谓文自六经后,惟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惟唐人为近古;近世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蓄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难矣”。吴承恩的见识非凡,不仅看到当时的文坛之弊,而且能跳出复古主义的圈子,独树一帜,强调“谢朝华”“蓄多识”“去陈言”“漱芳润”。在诗文创作中,“率自胸臆出之,而不染于色泽,舒徐不迫,而不至促弦而窘幅,人情物理,即之在耳目之前,而不必尽究其变”,“师心匠意,不傍人门户篱落,以钓一时声誉”。这便超越了前后七子,而独步文坛。

吴承恩的诗文“率自胸臆”“师心匠意”,据现存240余首诗歌词曲﹑障词(注:一作幛词,亦作帐词,古代实用文体的一种。以整幅布帛作为贺礼,曰障;题词其上,即障词)。一般用于庆贺寿辰、登科、晋升、凯旋、归田、受封、迁居等。及颂赞来看,除一些障词﹑颂赞属于应酬外,大多极富有历史﹑文学艺术价值。《二郎搜山图歌》是他精心构思的上品,虽是题画诗,却假借二郎神搜山捉妖的神话故事,揭露了当时“五鬼”“四凶”横行的黑暗现实,期望“胸中磨损斩邪刀”“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这与《西游记》赞扬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英雄主义精神与气概何其相似?●称号来历

淮安在汉代曾叫射阳县,古代名人多喜欢用自己的居住地或者出生地为号,所以吴承恩以“射阳”为号,因此为“射阳山人”●吴氏家谱

吴氏家谱,吴承恩家祖籍安东,即现在淮安市的涟水县,元末明初迁居当时淮安河下,至吴承恩已五代。高祖吴鼎是个平民,曾祖吴铭做过浙江余姚县的儒学训导,祖父吴贞是国子监监生,做到了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的儒学教谕。父亲吴锐成年后娶徐氏为妻,徐氏只生了一个女儿叫吴承嘉。吴锐又娶偏房张氏生了吴承恩。吴承恩年轻时与户部尚书叶淇的曾孙女叶氏成婚,生有一子叫凤毛,后凤毛不幸夭折。第二课《西游记》的衍生作品:小说、杂剧、京剧、电影、电视剧、动漫等●衍生作品小说《西游补》——明末董说著《西游记前传》——致宁著《悟空传》——今何在著《西游日记》——今何在著《大泼猴》——甲鱼不是龟著杂剧《通天河》一卷《盘丝洞》一卷《车迟国》一卷《无底洞》一卷《西天竺》一卷《无底洞传奇》一卷京剧《唐王游地府》《李翠莲》《刘全进瓜》《水帘洞》(又名“花果山”)《拜昆仑》《闹地府》《闹龙宫》《美猴王》《弼马温》《安天会》(后改编为“闹天宫”)《五行山》《十八罗汉斗悟空》《高老庄》《鹰愁涧》《流沙河》(又名“收悟净”)《三打白骨精》《五庄观》(又名“万寿山”)《黄袍怪》(又名“宝象国”)《平顶山》(又名“莲花洞”)《火云洞》(又名“红孩儿”)《车迟国》《通天河》《金兜洞》《女儿国》(又名“女真国”)《双心斗》(又名“真假美猴王”)《琵琶洞》《孙悟空大破玄虚洞》《芭蕉扇》(又名“火焰山”、“白云洞”)《盘丝洞》《金刀阵》《无底洞》(又名“陷空山”)《九狮洞》(又名“竹节山”)《狮驼岭》(又名“狮驼国”)《红梅山》(又名“金钱豹”)《盗魂铃》(又名“二本金钱豹”、“八戒降妖”)《禅悟》豫剧

20世纪30年代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的《天国盛会》等。歌舞剧《Monkey:Journey to the West》,融合中国杂耍、多媒体播放以及百老汇式音乐剧,由《街头霸王》的两位创作者Damon Albarn与Jamie Hewlett制作;陈士争执导,于2007年曼彻斯特国际嘉年华(2007年6月28日至7月15日)时上演。舞台剧《西游记》(舞台剧作家林奕华指导的舞台剧,于2007年在台湾公演)。杂技剧

中国广州杂技团以西游记经典章节为剧情基础,传统杂技功夫为表演方式,融合现代舞台设计,于2006年正式推出新型态舞台杂技剧《西游记》;该剧并无任何对白,仅借由舞台设计与杂技工夫,具体展现出《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该剧多次赴欧美及世界各国演出,获得诸多艺文类别之奖项,2010年,首次于中国台湾台北市国父纪念馆公演。●衍生影视电影《盘丝洞》(1927年电影),上海影戏公司摄制,并于1929年以《蜘蛛精》为名在挪威首映,一度失传,于2013年由挪威国家图书馆在挪威北部诺尔兰群拉纳市摩镇的电影收藏中发现。《西游记》(1966年电影)、铁扇公主(1966年电影)、盘丝洞(邵氏电影)、女儿国(电影)(香港邵氏电影,1966-1968年,岳华(前两部)、周龙章(后两部)饰演孙悟空,何藩饰演唐僧,彭鹏饰演猪八戒,田琛饰演沙僧)《新孙悟空72变》(台湾制作,1976年,剧情到孙悟空被压五指山结束)《新西游记》(台湾版,1982年,碍于片长限制,剧本取精华演出,前段为花果山一直到取经队伍成形,中段为金角、银角,后段为铁扇公主与牛魔王,火焰山熄灭后就看到取经最终地,以此告结。其中台湾知名谐星许不了客串演出)《西行平妖》(香港,1991年)《大话西游》(香港,1994、1995年)《猴王》(2001年/美国,原名:The Monkey King,由Peter MacDonald导演的电影,俗称美版西游记)《情癫大圣》《功夫之王》《李世民游地府》(台湾版,1978年,沈雪珍、杨群、岳阳、秦梦主演)《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香港,2014年,周润发、甄子丹主演)《西游·降魔篇》(2013年电影,由周星驰总制片、监制、编剧、导演,文章、舒淇主演)《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香港,2016年,郭富城、冯绍峰、巩俐主演)《敢问路在何方》(中国/美国,2017年,六小龄童、马德华、迟重瑞、刘大刚主演)《西游·伏妖篇》《悟空传》《西游记:女儿国》电视剧中国《西游记》(1986年,杨洁导演,六小龄童、迟重瑞、马德华、闫怀礼等主演)《西游记》(1996年,张卫健饰演孙悟空)《西游记》(贰)(1998年,陈浩民饰孙悟空,前者的续集)《西游记续集》(2000年,86版西游记几个未拍故事的补遗,原班人马出演)《西游记后传》(2000年,曹荣饰孙悟空)《齐天大圣孙悟空》(港台合作,2002年,由张卫健饰演孙悟空,共四十集)《西游记》(2010年,通称浙版西游记,程立栋导演,费振翔、陈司翰等主演)《吴承恩与西游记》(2010年,阚卫平执导,王树强、丁爱敏编剧,六小龄童、迟重瑞、马德华、刘大刚主演的神话3D立体电视剧)《西游记》(2011年,通称张版西游记,张纪中制片,张建业导演,吴樾、聂远、臧金生、徐锦江等主演)日本

西游记シリーズ(系列)《西游记》(1993年电视剧),1993年日本电视台开播40周年纪念电视剧,本木雅弘、宫泽理惠主演。《新西游记》1994年由日本电视台重拍并播出,孙悟空由唐泽寿明扮演,内容包括金银角大王、真假悟空等,设定提婆达多为唐僧师徒的主要对手。剧中加入大量CG特效并以此为卖点。《西游记》2006年由富士电视台重拍并播出,孙悟空由香取慎吾扮演,续集的电影版本也已经公映。●衍生动漫漫画

连环画西游记

大圣王

无上西天

最游记系列

我的孙悟空系列(手冢治虫)

dear monkey(白井三二朗)

猴王五九电视动画

西游记,CCTV主导制作的动画片,共52集。

天上掉下个猪八戒,CCTV主导制作的动画片,共52集。

美猴王,CCTV主导制作的动画片,共52集。

幼幼西游记,东森幼幼台制作的动画片,共10集。

夺宝幸运星,炫动卡通制作动画片,共4季。电影动画

铁扇公主(1941年)

猪八戒吃西瓜(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8年)

火焰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8年)

大闹天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4年)

孙悟空奇遇小丁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0年)

人参果(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

小八戒(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

金猴降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5年)

SF西游记(台译:冒险五杰),日本1978年制作,改编成科幻版本。

大雄的平行西游记,日本1988年制作。

红孩儿决战火焰山台湾制作,视点以红孩儿为中心。电视布袋戏

1971年《新西游记》(黄俊雄,台视)

1983年《齐天大圣孙悟空》(黄俊雄,台视)

纵观中国电影对于经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二次艺术创作之路,自1926年《孙行者大战金钱豹》横空出世以来,以西游为题材的影视剧便层出不穷。在接下来的九十余年里,西游题材的电视电影高达百余部,其改编的方式包括以下三种:第一,全篇改编式,包括1986年央视版、1998年版央视全数字化动画片版、2010年程力栋版、2011年张纪中版《西游记》等尽可能还原小说全貌的电视剧作品;第二,情节改编式,包括郑保瑞《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之女儿国》等电影作品;第三,戏说改编式,包括《万万没想到:西游篇》《情癫大师》《春光灿烂猪八戒》等除人物名称形象外与名著《西游记》不再有直接联系的电视电影改编作品。●《西游记》影视改编经典作品

西游题材电影电视剧中,86版《西游记》作为公认的最为经典的版本,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五集,却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尽艰难,终得正果的故事进行了完整的刻画,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等情节令人拍案叫绝。重播三千余次,艺术创作严谨,人物刻画生动,是不可超越的西游艺术作品。

另一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西游作品是后现代主义戏说改编西游电影鼻祖《大话西游》,讲述了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虽然离经叛道,中英文穿插,粗话脏话比比皆是,但这部电影对于自由和爱情的表现引领观众对自身生存际遇产生思考。●《西游记》影视剧的娱乐化和人性化

1995年刘镇伟执导的电影《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以后现代主义的姿态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西游之路,创造了无厘头式电影的新类型,更为之后的西游电影电视改编走向娱乐化的进程提供了范本。

近年来,西游电影电视娱乐化的植入带来了更多“人性化”的改编,悟空师徒四人在成佛之路上,更多的不是与武力值爆表的妖怪战斗,而是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克服心魔的过程。著名学者杨义表示:“可以把西行取经的艰难历程,当作是对人的信仰、意志和心性的挑战、应战和升华的历程来解读……”以2015年上映的现象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它讲述了在五行山下寂寞沉潜的孙悟空被小唐僧(江流儿)误打误撞解除封印后,寻找初心,自我救赎的故事。这种具备现实意义的表达,结合当下人们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的一个社会状态,表明需要被拯救的不只是他人,更是自我和内心。西游中的孙悟空作为童年时候的英雄,也始终站在观众内心柔软的角落。●《西游记》影视剧的商业化

电影电视是大众娱乐的重要手段,基于《西游记》原著强大的内核,不少优秀西游题材电影作为基础,加强了西游故事的强大公知力。近年来,西游题材热度不减,票房收视率表现均不俗。2016年《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票房12亿,2017年《西游伏妖篇》15.89亿,2018年《西游记女儿国》截至2月27日上映12天票房7亿。特技效果、明星效应、娱乐效果让西游题材电影陷入娱乐洪流。尤其是电影贺岁档,一年一部“西游电影”已经成为惯例,欢笑过后确实减缓了观众一年辛苦工作的压力,电影公司亦收获得盆满钵满,看似是合家欢的局面背后,隐藏的是过度娱乐化背后对于人们审美能力的伤害。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西游记》的电影改编也应当站在艺术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艺术属性和商业属性应当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对《西游记》影视剧改编的反思

提高此类电影的艺术价值,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设置好悬念,这是西游这样一个大众耳熟能详的选题非常难做到的,可以在不违背原著情节的情况下进行艺术创造,在细节部分进行悬念的设置,以此来增加影片的新鲜程度。第二要做好叙事,无论技术发展到如何先进的地步,讲故事依然是电影电视的核心,用一个合理的、完整的,可以经得起推敲的故事来向受众传递信息。最后,用现代化的视角、当代的语境建构全新的西游神魔世界,赋予经典以全新的内涵。第三课吴承恩为什么要写《西游记》《西游记》影响浩大,从明朝时被列为禁书,到后来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吴承恩功不可没。那么,吴承恩何许人也,在一个以入世为官为前途的朝代,他隐姓埋名,苦写《西游记》的原因又是什么?

为了出名?否。

有记载称,吴承恩虽然“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但其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于今天看,就是说吴承恩这个人虽然是学霸,但是他一到考试就怯场。在古代是个地球人都知道,想出名,那得科举啊。更何况是吴承恩,断然不会傻到以为认真写本书就能出名。

为了金钱?否。

吴承恩虽才华得乡人赏识,但毕竟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年代,那不可能人人酒足饭饱后闲来买本小说读读,况且《西游记》可是一度被贬为禁书。有记载称,吴承恩晚年以卖文为生,晚景凄凉。看此,他应该也没卖多少钱啊。

那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吴承恩是愤青,要论骂得有水平,古今就他一个了。吴承恩和别人不一样,聪明就聪明在动手不动口。他笔下的《西游记》主角孙悟空,那可是骂完妖怪骂神仙,翻天覆地,无所不能。当然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他写《西游记》的目的,重要的还是因为他的个人抱负以及其难以企及的梦想。

吴承恩因遭受不公,愤极罢官后开始写作小说。因为个人经历,他比任何人都想整顿朝廷吏治,为底层百姓谋福利,奈何朝廷不归他管。纵观《西游记》,玉帝与众神仙长生不老,不管是对是错,永远可以掌控天庭,而更有能耐的如孙悟空等人则不被重用。这就与吴承恩所处时代相吻合了,嘉靖皇帝晚年,内阁首辅严嵩八十二岁把持朝政,使得海瑞等有才能的臣子无法施展抱负,阻挡政治革新。《西游记》四人组的成功归来,也恰巧映射了后来万历皇帝任用张居正大改革的成功。

吴承恩的《西游记》创作于明嘉靖时期,当时的朱明王朝极度推崇“程朱理学”,也就是道教思想,使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发展受到制约,而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初衷是想借小说点醒嘉靖皇帝,使“儒、释、道”三教合一、融合发展。然而,《西游记》前十五回刚刚面世,便遭到朝廷封杀,直至三十年后的隆庆和万历皇帝时期,才得以创作完成。从《西游记》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品评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吴承恩的治国良方。第四课《西游记》创作背景及历史《西游记》的故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西游记》所写的唐僧取经故事是由玄奘的经历演绎成的。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二十五岁的和尚玄奘不顾禁令,偷越国境,费时十七载,经历百余国,只身一人前往天竺(今印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后来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述玄奘西行取经事迹。为了宣传佛教并颂扬师父的业绩,他们不免夸张其辞,并插入一些带神话色彩的故事,如狮子王劫女为子、迦湿罗国“灭坏佛法”等。

此后取经故事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愈传愈离奇。在《独异志》《大唐新语》等唐人笔记中,取经故事已带有浓厚的神异色彩。南宋的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把各种神话与取经故事串联起来,书中出现了猴行者。他原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化身为白衣秀士,来护送三藏。他神通广大、足智多谋,一路杀白虎精、伏九馗(kuí)龙、降深沙神,使取经事业得以“功德圆满”。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取经故事的中心人物也由玄奘逐渐变为猴王。猴行者的形象源于我国古代的志怪小说。《吴越春秋》《搜神记》《补江总白猿传》等书中都有白猿成精作怪的故事,而李公佐的《古岳渎经》中的淮涡水怪无支祁的“神变奋迅”和叛逆性格同取经传说中的猴王尤为接近。

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时期。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和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不断激化,并且日趋尖锐;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第五课《西游记》是真实故事吗

很少有人对《西游记》感到陌生,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部建立在大唐初年“玄奘西行”这个历史事件上所拓展开来的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但是不同于以真实历史背景为蓝本的演义小说,比如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种七分实三分虚的小说,《西游记》里面的虚构部分是其主体,甚至占到了八成上下,这些全部需要靠作者的想象力去完成,可是在想象之中,作者还是借鉴了一些真实的历史背景,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西游记》中哪些故事是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的呢?

简单列举两个例子:

1,洪荒世界四大洲。在《西游记》刚开始的时候,就介绍了整本书的世界观,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四个地名,其中花果山正位于东胜神洲里面。由于在接触《西游记》之前,除了特定的学者和僧人们以外,很少有人去研究佛教史,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个世界观是吴承恩完全虚构的,其实不然。在佛教的传说中,有着佛教世界拥有四大部洲(东西南北每个方位各一洲)的说法,其中对应守护神正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四大天王。其中我们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在佛史设定里面,地球所在的是南赡部洲。

2,女儿国。《西游记》中所提到的国家有很多,比如说宝象国、乌鸡国、朱紫国等,其中八成的国家都是虚构的,但是依旧还有一些国家是采用的化名方式,比如《西游记》说比丘国也叫泥婆罗,而尼婆罗正是如今尼泊尔在唐朝时候的名称,当然在小说里这只是为了地理定位所用,内容则是完全虚构的了。再比如说天竺国,也是唐朝时候我们对现在印度的称谓。那么有没有一个国家是你认为它不存在,其实它是真实存在的呢?有,那就是女儿国。在《西游记》中,女儿国又叫西梁女国,其实它的原型正是公元六七世纪活动在四川阿坝州(四川西北藏区)的东女国。《新唐书》说它“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在这个国家里面,奉行的是“女尊男卑”的政策。

所以我们看到,《西游记》不同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它们是真实套虚构,而《西游记》则是虚构套真实,不仅魔幻,更是现实,这才是它的成功之处。第六课《西游记》的背景:时代与地点●什么是背景?

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情况,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西游记》的时代背景《西游记》故事背景为唐朝,讲述了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在决心取经的时候遇到了观音菩萨,之后接连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一众,一路取经降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了西天见到了佛祖,取得真经。

原文中明确说明唐僧从贞观十三年就开始西天取经,中间历经十四年,第九十八回原文中如来因打发唐僧去后,才散了传经之会。旁又闪上观世音菩萨合掌启佛祖道:“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不合藏数。望我世尊,早赐圣僧回东转西,须在八日之内,庶完藏数,准弟子缴还金旨。”●《西游记》的地点背景

西游记中出现了很多的地名,有的是虚构的,比如黑风山黑风洞,盘丝岭盘丝洞,陷空山无底洞……但是仔细阅读也会发现很多实际存在的地方,比如猪八戒下世的乌斯藏国,沙悟净下世的流沙河,以及孙悟空拼死灭火的火焰山等等。不仅在西天取经的部分,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时,孙悟空作为根据地的水帘洞,也是存在的。玄奘出发后就到了两界山,两界山东边是大唐领土,是唐土的西限,现在实际上是陇右道的西限即玉门关一带。过了蛇盘山的老愁洞是哈密国,这个地方现在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地理的推断,从玉门到哈密之间,有曾经使玄奘受难的流沙河。

在小说中,一直向西走,然后穿越沙漠和昆仑再南下。从哈密继续走两个月,便时时遇到罗罗和回回,罗罗是指现在居住于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彝族。接下来是黑风山黑风洞与黑大王交战,后来在乌斯藏国国境附近的高老庄收了猪八戒,这些都受到了戏曲的影响。《西游记》中地名可以考证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戏曲基于民间传说的缘故,为了迎合真实性而故意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放在大众所熟悉的实际存在的地方,让读者觉得亲切可感,更加适合传播。

通天河是长江上游的名称。它发源于青海省腹地,经黄河源流札陵湖和鄂陵湖南下,西藏语把其上游部分称为木鲁乌苏河。流经青海省时称为通天河,南下自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分界处称为金沙江。通天河在东土大唐五万四千里之外,从长安到西头大雷音寺的设定距离为十万八千里,所以到通天河正好是一半路程,在《西游记》中出现在四十七回是合理的。

另外就是火焰山。火焰山出现在五十九至六十一回。火焰山现在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小山脉。近年来也因为《西游记》的传播而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在火焰山与孙悟空交手的罗刹女,别名铁扇公主,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原本在昆仑之后,而昆仑山之后就是西藏。以上这些地点的考证工作,使得西游记的成书更加明朗化,在阅读的时候也觉得更加切合大众的感受,当然也更加适合《西游记》的传播。

吴承恩《西游记》中还有多处与大海有关的情节,如孙悟空出生在东胜神州,傲来国大海中的花果山,因大闹天宫与如来斗法,被如来翻掌化为五行山,压在南瞻部州国土上等。而记录哈奴曼(印度神话中的神猴)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它是印度古代婆罗门教的一部英雄史诗。哈奴曼的故事在印度十分著名。哈奴曼在故事中虽不是一号主角,但其事迹在当地传播很广,而且和孙悟空也有点相似,因此孙悟空的地理意义跟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传播也有一定的关系。●《西游记》中,西天取经,去的是现在的哪里?

西天取经的目的地是印度——那烂陀寺。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以为印度已经是天的西边了。那烂陀寺,位于印度古城王舍城(Rajagaha)外约十多公里处,是当时印度最大、最壮观的佛教高等学府。西天取经的路线是从长安到那烂陀寺,长安是现在的西安。●玄奘西行路线

根据史料记载,和尚玄奘出生于唐朝时期的官吏家庭,从小聪慧过人,酷爱佛学,凭借刻苦专研,初入沙门就在僧众中脱颖而出,成为公认的“释门千里之驹”。玄奘随着对佛学的研究,对佛学造诣颇深,然而理解得越深刻,越是深感国内现有的佛学经典中的不足之处,所以立志去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国”求取最正宗的佛家经典。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玄奘西行取经路线图

玄奘从大雪山(兴都库什山)走来,他先在印度河上游和克什米尔走访庙宇名僧,然后来到了恒河流域,考察了摩揭陀国,最后在公元630年来到了那烂陀寺。那烂陀寺是印度最大的寺院,也是世界的佛教中心,“僧徒主客常有万人”

公元4世纪游历印度的法显在《佛国记》中只提到此处有舍利弗涅槃塔。公元5世纪笈多国王兴建了佛教学院。佛教学院不仅教授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经文、还教授婆罗门教和吠陀文献、哲学、天文学、数学、医学等。玄奘到来的时候,正是那烂陀寺藏书最丰富的时候,已经有宝彩、宝海、宝洋三大藏书殿。

玄奘在这里披阅了寺内各类经论,通晓了经论真义。玄奘并不满足于此,他辞别了恩师戒贤法师,在印度诸国云游六年后,才又回到了那烂陀寺,被戒贤法师聘为客座教授,为全寺僧众宣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等经典。

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翻译佛经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好在玄奘得到了唐太宗的支持,为他提供场地,以及最优秀的人才,帮助玄奘翻译佛经。之后的十九年,玄奘一直埋首于翻译佛经,并在弟子辩机的帮助下,写下了那本《大唐西域记》。

玄奘及其弟子译典著作75部(1335卷),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但早年西行路途的艰难,以及常年翻译工作的繁杂,都让玄奘身体受到极大损伤。公元664年,玄奘在翻译完《咒五首》后,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便搁笔不再翻译。同年二月,玄奘圆寂。第七课《西游记》的体裁《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神魔小说、神话小说、玄幻小说、魔幻小说的各自定义

中国神魔小说来源于鲁迅的提法,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次提出“神魔小说”的概念,他说:“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后来,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又进一步指出:“当时的思想,是极模糊的。在小说中所写的邪正,并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儒释道和白莲教,单不过是含糊的彼此之争,我就总结起来给他们一个名目,叫神魔小说。”

不少文人或依历史事件,或依流行的神怪故事,写了大量名著。其语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为海外某地假托,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广为传颂。

但虽有《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等优秀作品,在避讳宣传“怪,力,乱,神”的中国古代,该流派小说的作者或者湮灭,或者不知真名,或者作品被禁止。

该类小说在明清时期较为兴盛。又称神怪小说、神话小说。其思想内容也相当混杂。这里面既有世俗欲念乃至某种反传统精神在幻想形态中的表现,也包含着许多夸饰宗教、宣扬因果报应的成分。但总体来说,它们大多写得很粗糙,主要是书商营利的产物,缺乏艺术创造。

玄幻小说是一种网络文学,思想内容往往幽深玄妙、奇伟瑰丽。不受科学与人文的限制,也不受时空的限制,励志、热血,任凭作者想像力自由发挥。与科幻、奇幻、武侠等幻想性质浓厚的类型小说关系密切。

魔幻小说是魔法幻想类小说的中文简称,属于小说的一种。但非文学圈使用者不多。此类小说多以魔法、精灵、矮人、异世界、穿越为题材。●章回体与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中国 古代 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余回。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第八课《西游记》主要角色简介【谷臻小简】一叶故事荟 高频词云图●由上表可见人物重要性排行榜为

1、孙悟空(行者、大圣、老孙、悟空、孙行者、孙大圣、猴王、师兄、孙悟空、好大圣、齐天大圣、爷爷)

2、唐僧(师父、三藏、长老、我师父、贫僧、圣僧、那长老、老师)

3、猪八戒(八戒、呆子、那呆子、猪八戒)

4、沙僧

5、和尚

6、菩萨

7、其他常见人物/称呼(按词频高低次序排列)

妖精、那怪、徒弟、国王、大王、小妖、妖怪、如来、师徒、老者、妖魔、兄弟、龙王、弟子、天王、太子、玉帝、大仙、怪物、公主、老爷、陛下、妖王

一、孙悟空(心猿),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孙悟空形象

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因长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华,一日从中蹦出一只石猴。他发现了花果山上的水帘洞,被众猴尊奉为王,遂称“美猴王”。他被菩提祖师收为弟子,习得了高强本领,还闯到东海龙宫,强夺了“如意金箍棒”作为自己的兵器。之后他手持金箍棒,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将十万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请来西天如来佛祖解救,如来施法将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观音菩萨将悟空渡入佛门,让去西天如来处取佛法真经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将他救出。悟空从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他和师弟猪八戒、沙和尚护佑师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二、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唐僧形象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菩提祖师所取,唐僧赐别号行者)、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 旃 ( zhān ) 檀功德佛。

唐僧慈悲心肠,一心向佛,为人诚实善良,也有怯懦的一面。

三、猪八戒(木母),又名猪刚鬣(liè)、猪悟能。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军。因在王母瑶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闯入广寒宫,企图调戏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被纠察灵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成了一只野猪,修炼成精,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拥有投胎前的记忆和玉帝赏赐的兵器。在高老庄抢占高家三小姐高翠兰,被孙悟空降伏,跟随唐僧西天取经。最终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为人好吃懒做,憨厚,胆小,且贪图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富有喜剧色彩的,而且有时也立有功劳。

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耙,全名为上宝沁金耙。猪八戒只会天罡(gāng)数的三十六种变化。

四、沙和尚(沙僧),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玉皇大帝,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每七日飞剑穿其胸肋百余下之苦。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一路主要负责牵马。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沙僧形象●紧扣“西方”做文章【谷臻小简】一叶故事荟 高频场景图《西游记》里与“西”有关的高频词有三个:“往西”、西天、西方,与“东”有关的高频词有一个“东土”,未发现与“南”、“北”有关的高频词。《西游记》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由东(土)往西(天)“取经”,是名符其实的西游记。●出现最多的地点【谷臻小简】一叶故事荟 高频地点图| 第二章 |《西游记》的文学分析第一课《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手法●艺术特色《西游记》作为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其成书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历史的不断神化、幻化并最终以“幻”的形态定型的演化过程。《西游记》以历史真实故事——玄奘取经为原形,在不断地撰写和神化后,终于在元代形成了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为故事主线的神话故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游记》是一部经过漫长的累积而形成的长篇小说。整部小说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筑了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这一课我们以小说中人、事、境的描写作为切入点,浅析其艺术特色。一、奇幻美中蕴藏情与理《西游记》打破了物、神、人三者之间的固有形象,借助诡异的想象以及夸张的手法,在无限的空间当中,描绘了一个变化莫测、充满神奇色彩的境界。众所周知,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具有烘托小说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作用。但是在《西游记》当中,作者设置的环境突破了以往小说中的环境,其中既有富丽堂皇的龙宫、阴森恐怖的冥府,又有神佛居住的圣地天庭;既有妖魔出没的险山恶水,又有平民百姓的乡镇村庄。基于这种环境衬托,作者描写的众多似人似怪、样貌奇特且神通广大的人物形象也就变得合情合理了,同时也水到渠成地描写了众多降妖除魔、上天入地的奇幻故事。由此可见,奇异的环境孕育了奇特的人物,进而构造出了奇异的故事,“三奇”的和谐统一,共同营造了《西游记》的奇幻美。

这篇引人入胜的降妖除魔故事,不是单纯地在向世人阐述一个个小故事,而是以一种隐晦的方式来告诉世人现实社会的真实状况以及生活中的情与理。天庭是人间的封建朝廷在天上的倒影;法术高强且等级森严的仙佛,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同样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唐僧四人取经道路上的降妖除魔,更是隐含了铲除封建恶势力的美好心愿;而铁扇公主在失子之后的痛苦、牛魔王的花心、猪八戒爱占小便宜以及不坚定的意志力,都让读者游离在奇幻与现实之间,这可谓是在极其之事中,寓有极真之理。二、“物、神、人”三性和谐统一《西游记》将“三性”即物性、神性、人性进行了和谐的统一。其中,物性是基础,神性是物性的提升和发展,而人性是其中的核心部分。“物性”,即动物、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样貌和生活习性。譬如蜘蛛精天生会吐丝,鱼精精于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则天生带有毒刺。作者在描写动植物的性格时,也是立足于它们的“物性”。譬如,猴子机灵,猪好吃懒做,老鼠胆小等。这些我们众所周知的动物,在幻化为妖和怪之后,不仅拥有了神奇的本领,还具有了“神性”。神化之后的动物、植物,又被作者赋予了“人性”,拥有人所具有的优、缺点及情感,从而实现了“三性”合一。如孙悟空,毛脸和雷公嘴是其独有的样貌,机灵、好动是其习性,而七十二变是其神化后的本领。作为一只神猴,他的坚韧不拔、积极乐观和无私无畏都汇集了人们对于英雄的所有向往;同时他也具有爱冲动、爱捉弄人的本性。由此可见,孙悟空是作者将神化与人化完美结合后的艺术典型。再如猪八戒,作为《西游记》当中的另一主要人物形象,他虽然拥有天蓬元帅的尊贵身份,但言谈举止却更像普通人,高老庄“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他淳朴憨厚的本性;在取经路上协助孙悟空降妖除魔,勇敢中又带有一点小聪明。但是其偷懒、爱占小便宜的本性,也被作者描写得恰到好处,他的这些弱点,正是其“人性”的体现。

立足于“三性”,多维度地塑造艺术形象,可以使作品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典型的艺术性,而且还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这也是《西游记》当中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三、游戏笔墨“以戏言寓诸幻笔”是《西游记》的语言特色,正是由于这一语言特色,使整部小说的气氛诙谐幽默,充满了轻松欢快的戏剧色彩。细细地品味小说,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戏言不只是为了刻画某一个或某一类固定的人物形象,而是单纯地增加小说的趣味性。譬如在小说中描写孙悟空在问观音净瓶时的对话,观音菩萨向孙猴子要了一根脑后的猴毛,而孙猴子选择不给,没想到这时观音菩萨竟说“你这小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而这“一毛不拔”便是作者顺手点睛的“戏言”,令听者轻松一笑。有一些戏言则对刻画人物性格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譬如猪八戒在降妖除魔的过程中,会暴露一些自己的本性和胆小的特性,在每次作战之前总是会吹嘘一下自己,告诉别人自己的本领非常大。然而在真正的实战之时,却会耍小聪明溜之大吉,说“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然后自顾自地躲了起来。这些戏言,都将猪八戒好说大话、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展现了出来。《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类小说,以其奇幻的场景为依托,采用戏谑的语言笔墨,在描写神幻奇异故事的同时,将社会的现实以及人性的特征蕴含在其中,使读者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熟悉了故事情节,进而引发人们的深思,耐人寻味。●艺术手法《西游记》是一部“妙书”,同时又是一部“奇书”。在整部作品中,作者充分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大胆地张开艺术想象的翅膀,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故事情节,描绘了一个完整生动的神话世界,构思了为数众多、引人入胜的奇闻异事,塑造了绚丽多彩的人物形象,曲折地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斗争情景,表现了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性。一、三妙(一)讽刺绝妙

1.孙悟空。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成了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的精神。在他眼中,那些没有道理甚至荒谬的等级制度对他而言简直是对自己自由天性的毁灭。所以,他要以“大闹天宫”来实现自己的自由价值,从而也就给读者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结果,由此,我们不得不称赞孙悟空实在是有胆识的人。但是,风云变幻、事与愿违。千算万算,最终还是算在了如来佛的手中。结果,不仅孙悟空追求的那种自身的自由价值未能实现,就连他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抗意识也几乎荡然无存了。孙悟空的本领连一些小妖也斗不过了,每次还要请救兵,为什么呢?这无疑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讽刺。

2.唐僧。他虽是个善良虔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是昏庸顽固,是非不分。而对他的绝佳讽刺,更能衬托出孙悟空的“悲”。唐僧本来是圣僧,如来的第二个弟子,但他常常人妖不分,是非颠倒,把伪装吃人的妖精当好人加以姑息、纵容,而对火眼金睛识破妖精、忠心耿耿降妖救主的孙悟空却无端责骂,残酷打击。例如,“三打白骨精”,结果黄袍老怪把唐僧变成一只老虎关在笼子里,孙悟空就嘲笑他:“师傅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般个恶模样来也?你怪我行凶作恶,赶我回去,你要一心向善,怎么弄出这等嘴脸。”狠狠地嘲讽了唐僧。而唐僧三次无情地赶走悟空,最后却证明是错误的,更是强烈地讽刺了唐僧。同时,也就不乏衬托出孙悟空的“悲”!

3.猪八戒。小说中猪八戒的塑造最为典型,如对他“老实”的嘲讽。猪八戒相貌奇丑、面目可憎,一露面就能把人吓个半死;他胆小怕事,自私自利;趋炎附势,爱打小报告,爱讨好“领导”;做事不专心,经常提出散伙;贪吃贪睡,懒惰好色。猪八戒虽然是个丑角,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