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文化游名城——老长沙记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9 00:28:48

点击下载

作者:岳大鹏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带着文化游名城——老长沙记忆

带着文化游名城——老长沙记忆试读:

前言

说到长沙,或许你早已久闻大名,听说过关于它的种种风情、篇篇传说与丝丝神秘,曾在脑海中无数次想象过它的“庐山真面目”,却一直没有机会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一探究竟。终于有一天,你决定背起行囊,真正地来一场放松身心,又能够收获丰富知识与阅历的旅程……

长沙,这颗湘江之畔的璀璨明珠,它有着悠久绵长的深厚历史底蕴,千百年来,它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变迁与发展;它有着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更有着旖旎多姿的自然风光;它传承发扬着富有地方特色的“湖湘文化”,充满着变革、进步的精神,一方水土,滋养着一方勤劳勇敢的人民,人们的性格,更是以直爽、泼辣、敢于拼搏闻名。不仅如此,它还是长江中游地区的著名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当你来到尘封了千年的马王堆汉墓,你是否知道这里曾出土了一具鲜活如生、被称为“东方睡美人”的千年女尸,成为了世界上的一大奇迹;你是否知道这墓穴的主人,他们生前经历着怎样丰富的人生,又是因为什么而长眠于此……

当你登上长沙的天心阁居高临下极目远眺时,当你参观近年来被挖掘出的珍贵的南宋古城墙时,你能否想象得出,这座千年古城曾经饱经沧桑,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少波折、磨难与光荣,就像一位饱含智慧却沉稳低调的长者……

当你漫步在长沙历史悠久而又秀美幽静的一个个古镇时,你可知道这里曾经战火纷飞,曾经因为陶艺和商业而盛极一时,流传着许多动人又悠远的传说……

当你徘徊在长沙的大街小巷,你可知道它们或许曾经极尽繁华,或许成为了当代的潮流圣地,又或许,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曾从其中走出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人物,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口耳相传的故事……

当你怀着虔诚的心来到长沙的宗教庙堂朝圣时,你可知道这些神圣的殿堂中曾经流传出了许多听起来十分神奇的传说故事,走出了一位又一位伟大的宗教大师,而且,就连现代的著名革命家黄兴还有伟大领袖毛主席,都与这些高人有着深厚的友情与渊源……

当你沉浸在长沙秀美奇丽的自然风光当中时,你可知道眼前这些美丽的景致多有着风雅的名称,这些名称背后,更有着一段段佳话和神奇的传说故事,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也曾像你一样被大自然的精妙所折服,留下迷人的诗篇……

当你发现长沙有着随处可见的革命纪念圣地,你可知道这座城市的人民从来就视正义和自由为人生追求,自古以来就诞生了许多敢于创新、敢于抗争,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人物。当你欣赏着古人曾在长沙留下的遗迹,你可知道这片土地向来人杰地灵,不但盛产英雄,也盛产风流才子和色艺双绝的奇女子……

当你体味着富有当地特色的生活,感受着不一般的风土人情,甚至,洗尽铅华静下心来融入当地百姓日常的烟火人生时,你可曾更深一步地了解这里独有的节日风俗,和中华民族离不开的重要人生大事——婚丧嫁娶的种种特别习俗?当你走进一座座戏院,聆听充满湘味的戏曲艺术时,你可知道它们背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厚底蕴,可知道它们传承至今所经历的多少历史变迁?

当你面对长沙街头、餐馆里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的一众美食,简直不知道从哪样吃起的时候,你可知道它们背后蕴藏着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更包含着美食制作者的一片匠人之心……

当你想要给自己的长沙之旅留下些纪念品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哪些特产最值得选购?

当你想增长学问,给自己来一堂历史文化课的时候,你是否知道,长沙有哪些博物馆最权威、藏品最丰富,哪些博物馆最独特?当你想要放松自我,寻觅休闲娱乐之所时,你可知道,哪些场所是这座城市当中最有特色的?

相信刚翻开这本书的你,可能对这些问题都还有着一些困惑。其实,出行之前先从文化上了解一座城市,会对旅程大有裨益,这样,可以杜绝“走马观花”式的旅行,也避免了“临时抱佛脚”的窘境,可以让你游玩得更从容,更有层次和深度……下面,就让旅行者们跟随笔者一同揭开这座城市朦胧的面纱,一同感受它的丰厚、热情与多彩吧。开 篇出行前的准备“让心灵去旅行”这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经典名言。旅行,不但是人们洗去平素奔波劳碌的疲累,洗涤浮躁麻木的心灵的一大休闲放松途径,也成为了不少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似乎是一件很酷的事,但有许多人还是会选择做好一定的准备再出发,因为在旅途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而且在旅行之前做些准备,也能使整个旅程变得更加从容一些。比如,了解将要去往的这座城市的过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的现在,所谓前世今生,必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因缘纠葛;了解了它的自然特点,能让我们在面对新鲜的自然风貌的时候不至于一无所知;了解了从这座城市中走出的传奇人物,使我们对它的历史底蕴、人文氛围会产生更深一步的思考;了解了这里的风俗特色,就能更好地入乡随俗,探寻到更具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长沙的历史

长沙,是我国湖南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和商贸中心,地处湖南省东部偏北,位于湘江下游和湘浏盆地西缘富饶的河谷平原一带。北瞰洞庭,南依衡岳,古时候有“潭州”之称,别名“星城”。目前,长沙市的总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为2185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长沙市辖6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常住总人口791万。

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令人惊叹的是,三千年来,它的城名、城址不变,还有着“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的美称,城内保存着马王堆汉墓、四羊方尊、三国吴简、岳麓书院、铜官窑等历史遗迹。在这个充满革命精神的城市里,曾发生过清末维新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爱国救亡运动,诞生了黄兴、蔡锷、毛泽东、刘少奇、雷锋等名人,和富有地方特色的以“经世致用、兼收并蓄”为中心思想的湖湘文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长沙的古老历史吧。

根据考古学家的相关研究,早在距今20万年至1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长沙地区就存在着原始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经形成了氏族和部落,距今7000年前已有先民定居。

距今4500年前,长沙一带已有发达的原始农业和渔猎业。

殷商之世,长沙属扬越之地,是百越部落的分支。

西周时,“长沙”之名开始使用,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城邑已初具雏形,成为楚南重镇。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置长沙郡,长沙为郡治所在地。

公元前202年,西汉设立长沙国,长沙成为诸侯国首府。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长沙为郡治和湘州治所。

隋前期撤郡,长沙为潭州总管府;后期改州为郡,长沙又为长沙郡郡治。

唐朝时设潭州治所,曾属江南道、江南西道。五代十国时期,长沙为楚国国都,这也是唯一以长沙为都城建立的国家。

宋时,长沙为潭州治所。

元朝1274年时长沙改属潭州路,湖广行省治所。1281年仍属潭州路,湖南道宣慰司治所,隶属湖广行省;元文宗天历二年潭州路因“天子临幸”而改名天临路,元末改潭州府治所。

明初,改为长沙府治所,隶属湖广布政使司。

清顺治四年四月初八,高士俊领兵入长沙,长沙纳入清版图,沿明制设长沙府,上隶湖广,仍辖十二州县。

清康熙三年,建“湖南省”,长沙同为长沙府府治和湖南省治。明清时长沙有“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称,为中国最重要的米市之一。

清雍正二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仍隶湖广)。长沙(府)城自此为湖南省会。乾隆时期,长沙(府)城不仅为巡抚治,亦为布政、提学、提法三司,巡警、劝业、盐法、长宝四道治所。

民国元年(1912年)4月,并县归府,长沙、善化二县合并为长沙府直辖地。

民国三年(1914年)6月2日,湖南划为四道,长沙县属湘江道(即原长宝道,1916年裁撤武陵道,其中11县划归湘江道)。

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攻入长沙,长沙市苏维埃政府成立。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11日,市县分治,国民政府行政院同意长沙设市,是第14个设为行政区划的市,也是第7个设市的省会。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并成为湖南省省会。

2015年4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自此,湘江新区成为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长沙独有的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一面,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经济、政治等因素决定了它的前世今生和风土人情。而身处湘江之畔,既有着南方城市典型的秀丽风光,又有着热情似火个性的长沙城,又是以怎样的独特魅力,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一探究竟的呢?下面,就和笔者一起来走近长沙那独特的一面吧!【长沙的美食符号】

长沙臭豆腐

长沙最著名的美食符号,就要数长沙的臭豆腐了,这是一道令我们伟大的国家主席毛主席都赞不绝口、爱不释手的特色美食。长沙臭豆腐是湖南长沙传统的特色名吃,长沙当地人又称“臭干子”。它和其他许多地方的臭豆腐不同,它不是普通的豆腐颜色,也比许多地方的臭豆腐更重调味,它颜色墨黑,外焦里嫩,鲜而香辣。

尤其是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更是一绝,它是用黄豆为原料的水豆腐,经过专用卤水浸泡半月,再以茶油经文火炸焦,佐以麻油、辣酱,具有“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软如绒”的特点。因为卤水中放有鲜冬笋、浏阳豆豉、香菇、上等白酒等多种上乘原料,故味道特别鲜香。据说,毛主席曾多次称赞火宫殿的臭豆腐,还亲自来火宫殿就餐。

糖油粑粑

糖油粑粑是长沙市的地方传统名吃,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和糖,尽管原料简单,但其制造工艺精细讲究,有特殊的制造过程。新鲜出锅的糖油粑粑金黄脆嫩,甜而不浓,油而不腻,色香诱人,是长沙人人必吃的一道地方美食。

龙脂猪血

龙脂猪血是长沙地区特色传统小吃,也叫“麻油猪血”。它光汤料就十分讲究,汤中有干椒末、冬排菜、葱花、麻油,偶或加点胡椒粉,吃起来鲜香可口,更带着湖南特色的辣。其实这道菜自古就有,但当时还没起名,一些长沙的读书人认为这道菜就像龙肝凤脂一般美味,于是就给它取了一个风雅的名字叫作“龙脂猪血”。在寒冷的冬天,要是能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龙脂猪血汤,那可是相当的受用啊!

芙蓉三鲜火锅

芙蓉三鲜火锅是长沙地区特色传统美食,其原料是瘦肉末、鸡蛋、白菜、粉丝、青菜心、鳗鱼、火腿等。火锅是湖南的一种传统饮食,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火锅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火锅有两种材质的,一种是铜做的,用来涮羊、鸡、猪等肉食;一种是用小火炉里面装上炭火,上面放上陶制的砂锅,再放入各色食材,名为“暖锅”。

口味虾

麻辣小龙虾又叫“长沙口味虾”“香辣小龙虾”等,是湖南省著名的传统小吃,用小龙虾制成,口味辣、鲜、香,色泽红亮,质地滑嫩,滋味香辣。口味虾自20世纪90年代在长沙出现后,经过二十余年仍然盛久不衰,成为长沙人夜宵的必备选项。【长沙的文化符号】

长沙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是一种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来源于传统民间歌舞说唱艺术,演唱时均以长沙方言为统一的舞台语言,是湖南花鼓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它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传统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160余年历史。

其音乐曲调有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4类约200余支,有传统剧目336个。以表演“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特色,反映民间生活为主。

湘剧

湘剧是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名称最早见诸民国9年(1920年)长沙印行的《湖南戏考》第一集。它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主要流行于长沙、善化、湘阴、醴陵、湘潭、湘乡、宁乡、益阳、攸县、安化、茶陵等17个县市,还流传到了江西、广东等地,又被称作“大戏班子”“长沙班子”或“湘潭班子”,一度还被称为“长沙湘剧”。

湘剧源出于明代江西一带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了多声腔合一的特色。湘剧的表演融高、低、昆、乱四大声腔于一体,并吸收了青阳腔、四平调、吹腔以及南罗腔、银纽丝、鲜花调等杂曲小调。经过长时间的演化,高腔和乱弹已成为如今湘剧艺术中的主要声腔。

湘剧现有传统剧目682个,加上散折戏,多达1155个,其中弹腔剧目有500个以上,高、乱声腔的剧目占98%以上,高腔剧目近百个。湘剧的传统剧目,不少出自宋末南戏、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也有少数系艺人创作和改编的剧目。高腔的“四大连台”和“六大记”,是演出时间最早、保留时间最长的代表性剧目。“四大连台”为《封神传》《目连传》《西游记》《精忠传》,每本可连台演出五至七日。“六大记”为《金印记》《投笔记》《白兔记》《拜月记》《荆钗记》《琵琶记》。乱弹的“八大连台”“江湖十八本”和“三十六按院”,则是经常演出并为观众所熟悉的剧目。

建国后,新老湘剧艺术家对湘剧的丰富遗产进行挖掘、整理,上演剧目由200多个增至400多个,并及时抢救了行将失传的剧目320多个。

2006年5月,湘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沙最佳的旅游季节】

一般认为秋季是去长沙旅游的最佳时节。此时游客可以欣赏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橘子洲头,岳麓山上的枫叶也开得正当时,可以一睹著名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盛景,还有满城的桂花香,甚是醉人。另外,秋季的天气比较凉爽,夜晚又不会过于寒冷,游客们还能够来到长沙街头品尝夜宵,体验长沙以美食为主的丰富夜生活。其实,除了夏季长沙气温格外炎热,冬季又有些寒冷有时候还可能下雪以外,春天长沙的气候也较为宜人,只是长沙的春季气候较多变,游客需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以防感冒。【长沙方言】

长沙话,即长沙方言,属于湘方言中新湘语的一支。一般我们所说的长沙方言,是指长沙主城区和望城区、长沙县大部以及宁乡县东北部一带所使用的方言,其中,长沙县和望城区方言与城区方言略有区别。而长沙下辖的另外两个区域,宁乡县和浏阳市的方言则与市区方言差异较大,其中浏阳东部的方言还属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与长沙方言区别很大,不能够互通。长沙市区方言又与相邻的湘潭市区方言和株洲市区方言大部分一致,基本能够相通。

长沙话中的用词,则有如下几大特点:(1)长沙话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文言文用法,比如,何解(为什么),何事(什么事),该(这),巨(非常),齿(理会、重视),咒(骂),也罢(算啦),匀静(慢吞吞的样子),作孽(可怜、造孽),了难(解决难题)等。(2)在长沙话中,人们常用“子”字代替北方话的“儿”化音,比如,桌子、椅子、杯子、被子、凌棍子(冰锥儿)、麻雀子、蚂蚁子、婆婆子(老太太)、老倌子(老头儿)等。(3)长沙话中常用“哒”字代替普通话中的“了”字,表示事情已经完成,比如,吃哒(吃了)、走哒(走了)、好哒(好了)等。(4)在长沙话中,表示疑问时,常用“咯”字,而且常常会在“咯”字前面加一个“不”字,比如,好不咯(好吗)、要不咯(要吗)。(5)长沙话的一大重要特色,就是大量采用动词作为形容词前的程度副词,用来表示“很、非常”,比如,刮白的、弄绿的、通红的、漂的、浸咸的、沁甜的、冰冷的、烧热的、喷臭的、喷香的、绷硬的、蜡软的等。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话的语序也跟普通话有着一定的不同,经常使用倒装等语序,它的副词和形容词也十分丰富,并且存在着文白异读,也就是口头语言的发音与书面语言的发音不同的情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沙话中的日常用语吧!

举例:

啊也——哎呀

不带爱相——讨厌

不得——不会

踩一脚——等会儿

跌——掉、丢

恩咯——是的

搞砣不清——弄不明白

噶杂——这个

赫人——吓人

灵泛——聪明

可痞——可耻

克——去

了难——解决问题

莫——不要

冒——没有

么子——什么

满哥——年轻男子

毛毛——婴儿

哦改——为什么,怎么

哦得了,哦四搞——怎么办

呷——吃

七里八里——啰里啰嗦

硕——不好的

一哈子——一会儿,一下子

韵味——过瘾,爽

也屁——不好了,坏事了

伢——爸爸

伢子——男孩子

妹子——女孩子

造孽——可怜

晓得——知道

时刻子——总是历史上的长沙

长沙,湖南省省会,湘楚文化的发源地,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经历3000年历史而城址不变的城市,光是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长达3000多年,又因屈原和贾谊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名城。在长沙璀璨的历史星河当中,曾经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与传说……你知道早在旧石器时期,长沙就已有人类活动了吗?

早在距今6亿年的古生代以前,湖南大部分地区都还是海洋,没有形成陆地,直到2亿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海水才逐渐退去。经历了中生代末的燕山运动后,洞庭盆地形成,长沙的地质骨架也初步形成。最终,第三纪末至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奠定了与今天相仿的长沙地形地貌,也奠定了其四季分明、雨量丰富、日照充足、气温相对温暖的亚热带气候。

长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促进了人类文明在此的诞生。早在距今20万年至1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长沙就有了人类的活动。1991年8月,在浏阳市永安镇芦塘村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珍贵的石器文物。后来,在长沙市区也多次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制作的石器。

在长沙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人类活动更为频繁,范围也更加广泛。在长沙市区和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市都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长沙县南大塘遗址,这是母系社会留下的遗迹。根据专家鉴定,该遗址大约有7000多年的历史,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做工也比旧石器时代精良了许多。它表明在当时,生活在长沙的人类已经学会了制作熟食、挖掘土地、耕种粮食作物,并学会了制作陶器。

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长沙进入了屈家岭文化阶段,属父系氏族社会文化。1988年12月,在长沙县广福乡梅藐村发现了属这一阶段的腰塘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并且发现了一座面积16平方米的半地穴式房基、类似粟米的农作物颗粒和一些鹿角、兽骨。这表明当时的长沙先民已经学会了建造房屋,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后来,在大约距今4500年前,长沙进入龙山文化阶段,同属父系氏族社会文化。这一阶段留下的遗址较多,主要有浏阳樟树潭遗址、长沙县的月亮山遗址和团里山遗址等,面积都较大,其中出土了玉制饰物和纺织工具,在这一阶段,长沙的人类已经开始使用纺织技术,并且开始制作玉器。

而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更是都在长沙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据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征战四方的时候,曾经来到过长沙一带,后来把长沙封给了他的儿子少昊氏。据说,他是有历史记载的开发长沙的第一人。而炎帝跟长沙的渊源就更深了,据说他死在长沙,葬于长沙茶乡之尾,此地也被称为“茶陵”,后来还兴建了炎帝庙。

到了尧、舜、禹时代,在今天的长沙一带出现了一个“三苗国”。关于“三苗国”的具体地域范围,在古籍中有着不少记载。据《战国策》记载,“昔者三苗之居,左彭兹之波,右洞庭之水”,司马迁则写道“三苗在江淮、荆州”,唐朝的杜佑则认为其属当时的潭州。

传说,舜帝在征讨三苗国的过程中,不幸去世,葬于永州九嶷山。他的两位妃子,尧的女儿娥皇与女英前去吊唁,并且伤心过度,葬于湘江,后葬于岳阳君山。相传,她们的灵魂变成了湘江之神,被称为“湘君”。

舜去世之后,大禹成为了新的领袖。他为了治水和征讨天下,走遍了中华大地的角角落落,也在长沙留下了足迹,比如岳麓山顶的禹王碑、山下的禹迹溪等。你知道“长沙”之名最早出现在史册上是在什么时候吗?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远古时期首领的禅让制被推翻,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后来,我国北方又先后诞生了商和西周两个奴隶制王朝。但这三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未能将广大的南方地区纳入管辖范围内,长沙也在此之列。

在夏朝,长沙仍然属于古三苗国。到了商、周时期,古三苗国灭亡,此地被称为“扬越”,又叫“荆蛮”。当时,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生活着的多为古越民族,覆盖范围十分广,“扬越”就是古越人的一支,而长沙的越人则是“扬越”人中的一支。古越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与中原地区不同的独特文化。

但北方奴隶制王朝对越人发动的战争不断,他们力图占领长江以南的这大片区域。尤其是在商周时期,奴隶王朝的统治者对扬越之地一直十分觊觎,曾经无数次对其进行攻打。虽然最后扬越之地并未真正纳入他们的版图,但其实这一带已成了他们的附庸之地,需要年年岁岁进贡以保平安。据《逸周书·王会》记载,在周朝之初,进贡的贡品之中就已经有了一种叫作“长沙鳖”的东西,据说,这是长沙一带的特产,味道十分鲜美,因此被尊为贡品。这也是“长沙”一名见于史籍的最早记载。你知道长沙是什么时候被纳入全国统一的建制中吗?

战国末期,秦国为了统一天下,发动了对六国的讨伐,一直到公元前221年,最后一个国家齐国被灭,自此,秦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就诞生了。

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原本长沙属楚国的“江南地区”,自此变成了长沙郡。《汉书·地理志》里有着这样的记载:“长沙国,秦郡。”南朝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里也有相关的描写:“秦灭楚,立长沙郡。”从此,长沙开始纳入全国统一的政治体制,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行政区域被载入史册。

秦代的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北起洞庭,南至五岭,东到鄱阳湖西岸和罗霄山脉,西至沅水流域。据明朝崇祯年间编《长沙府志》中的描述,秦代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9县。这是古代长沙最早的一批县级行政区域,其范围包括了今岳阳、长沙、湘潭、株洲、益阳、衡阳、邵阳、娄底、郴州、零陵10个地市,以及鄂南、赣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天整个湖南省。其中的湘县,就是今天长沙、望城、宁乡、浏阳4县(市),旧城设在今长沙市区之内,是长沙郡治所,同时是长沙的最高军政长官的驻节之处,可谓长沙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秦代的长沙郡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其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并设有郡尉管军事,监御史掌监察。郡下各县,行政长官为县令(万户以下的县称“县长”),又设有县尉掌军事和治安,县远掌司法和税务。县以下设乡、亭、里等社会基层行政单位,有三老、亭长、里正等职。其实我们不难看出,当时长沙的行政规划中就已经有了较为科学、具体、有效、精细的分工。在此后漫长的封建社会当中,虽然朝代一直更替,但长沙的行政规划一直是建立在这一套的基础上发展和渐变的。

当时的长沙郡,是秦王朝的政治、军事重城。据清朝光绪年间所修《湘阴县图志》载,当时长沙郡附近的洞庭湖“中有磊石山、秦骑望两处,高踞全湖,周望万顷,铜盆、万石两汊,为湖中栖泊要害,南北有事,势在必争”。“秦骑望”,指的大概就是秦朝驻兵守望的前哨阵地,由此可见秦朝对其重视程度。秦始皇巡行天下之时,就曾经来到过洞庭。关于秦始皇造访洞庭的行程,还有着一段传说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9年,他来到了湘山,也就是今天的岳阳君山。当他来到洞庭湖畔的时候,突然湖面上兴起了大风大浪,他们的船只都无法渡江。秦始皇认为这是天生异象,就询问陪同的大臣。大臣说也许这是湘君在作法,传说湘君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葬于此地。向来自视甚高的秦始皇十分生气,认为这湖面上的大风大浪是湘君在故意挑衅他,就派了足足三千人将湘山的树木全部砍光后再回程。

在秦始皇晚年时,他曾令尉屠睢率50万大军,发动征服南越的战争,当时,长沙郡就是其重要的军事基地。当时,长沙郡内修筑了通往南越之地的“新道”,作为秦军的运送兵马和粮草的道路。根据《淮南子·人间训》的记载,屠睢统率的50万人马分为5军,其中两军都驻守在长沙郡的零陵县境内。另外,后来秦始皇还命监史禄在零陵县境南端(今广西兴安县境)的湘江上游与漓江上游之间开凿灵渠,实乃一大创举,对不断扩张和发展秦朝的疆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你知道西汉长沙国是怎样被封立的吗?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汉王刘邦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西汉王朝。

刘邦称帝之后,建立长沙国以替代秦时所设立的长沙郡,并且封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将湘县改名“临湘县”,定为国都。这是湖南历史上的第一个诸侯王国,也是长沙第一次成为诸侯王国的都城。西汉时期的长沙国自前202年始封至公元7年废除,在历史上存在了200多年,先后分为吴氏长沙国和刘氏长沙国两个时期。

吴氏长沙国的第一代王吴芮,是济阴鄄城(今山东菏泽)人。他在秦朝时担任番阳(今江西波阳)县令,深受百姓的爱戴,被尊称为“番君”。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吴芮也和子侄及部将一同宣告起义。吴芮加入起义后,闽粤王无诸和粤东海王也前来归附,一行人为推翻暴秦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秦朝灭亡以后,吴芮被项羽封为衡山王,以郸(今湖北黄冈)为都。项羽败亡后,他与韩信、英布等人拥戴刘邦,成为西汉开国的元勋。刘邦登基后就颁布了诏书对吴芮大加表扬:“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并且,他封吴芮为长沙王,建立了长沙国。

关于长沙国的范围,史书中有着这样的描写:“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但这时,豫章郡已经被封给了吴芮的女婿淮南王英布,而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当时还为南越王赵佗所有,还未归顺汉朝。此时长沙国的实际疆域,就约等于秦朝长沙郡的范围。1971年在今长沙市东郊发掘的著名的马王堆西汉墓,正是吴氏长沙国初期所建造的。在马王堆的第3号墓,出土了一幅《长沙国南部地形图》,显示出当时长沙国的范围西起今广西全州、灌阳一带,东至今湖南新田、广东连县一带,南达今广东珠江口外的南海,北到新田、全州一线,与史册中记载的长沙国南部疆域的边界几乎一样。

吴氏长沙国自吴芮开始,到前156年其五世孙吴著死后,因为其膝下无子,被废除,共传5代,历时46年。长沙国的官吏制度与西汉朝廷基本相同,设有丞相(汉高祖初时这一职位曾被称为“柱国”),由朝廷直接委任,名义上是为了辅佐诸王,实际上就是朝廷派来制约地方势力的,在丞相之下还设有御史大夫、尉及各县的县令(长)等官职,均由诸侯王任免。

根据《汉书·地理志》和《长沙国南部地形圈》等史籍记载,汉初,长沙国已设有22县,包括今属湖南的临湘、罗、益阳、连道、承阳、郝、昭陵、容陵、茶陵、湘南、恢、郴、营浦、南平、春陵、冷道16县,以及今分别属于江西、广东、广西的安成、桂阳、观阳、洮阳4县和处于湘粤边界的龄道县,与湘鄂边界的下隽县。

公元前158年,文帝之子景帝继位,又建立长沙国,都城仍为临湘。前155年,其庶子刘发封为长沙王。其实在当时,长沙国算是偏远之地,因为刘发的出身微贱,所以才被分封到长沙国。刘发的母亲唐姬,原来是汉景帝程姬的侍女。一次,景帝召幸程姬时,程姬让自己的侍女唐儿代替她去,因为当时景帝酒醉,并没有发现,直到事后才知道。因为景帝有些嫌弃这位唐姬出身卑微,因此就将她生的儿子取名为“发”。

刘发来到长沙国称王之时,长沙国的南部之地已经另立桂阳郡和零陵郡。因此,刘氏长沙国的封地只有临湘、罗、下集、益阳、连道、湘南、安城、丞阳、茶陵、攸、昭陵等13县,比吴氏长沙国的面积小了很多。《汉书·诸侯王表》中有着这样的记载:“虽有旧名,皆无南北边矣。”而且,刘氏长沙国的势力也大不如前。前145年,汉景帝鉴下旨:“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为相。”自此,诸侯王不能干预自己国家的政务,诸侯国内的官员也通通由朝廷直接任免,还大大减少了封国的官员人数。

公元8年,王莽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建立“新”朝,刘氏长沙国面临被废除的境地。次年(新莽始建国元年),末代长沙王刘舜被废除,长沙国被改名“填蛮郡”,国都临湘改名为“抚睦县”。至此,刘氏长沙国自刘发始封到刘舜被废,共传7代8王,历时164年。你知道西汉长沙国的临湘故城在哪里吗?

诚如上一篇文章所介绍,西汉时期,长沙国的国都被定于临湘,而遗憾的是,临湘故城现已不存。临湘故城位于长沙国的中心地带,为历代长沙王的驻地和长沙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根据《水经注》的记载,临湘城是吴芮始封长沙时所筑,史称“临湘故城”。

那么,这座曾在长沙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古城,究竟建在什么地方呢?

有考古学者认为,临湘故城的范围,就在如今长沙市区的湘江以东、建湘路以西、五一路以南、樊西巷以北所框出的边界之间,方广数里,十分恢弘,城内设有王室宫殿、丞相府邸、百官衙门,城外水陆要冲还修建了驻扎军队的戍所,用来保卫都城的安全。吴芮的宫殿,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吴王殿”,也是后来刘氏长沙国诸王的居所,就在今市区八角亭以东、蔡错路以西一带。1996年8月,考古学家在长沙市区中心五一广场平和堂基建工地中的一口汉代古井里,发现了汉代的卷云纹瓦当和刻有“安乐”“未央”字样的瓦当。经过鉴定,这是当年长沙国宫殿的遗物。

另外,如今位于天心阁太平街的贾谊祠,正是贾谊当年任长沙王太傅时的府邸。另外,除了临湘故城之外,在湘江的两岸,由南而北还有南津城、桔洲戍、北津城等古城,也或多或少地留下了它们存在过的印记。长沙的马王堆真的是五代楚王马殷的墓葬吗?

马王堆位于长沙市东郊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浏阳河下游冲击平原中隆起的一片土堆,它长约500米,宽约230米,土堆上东、西两边各有一处土冢,相距20余米,底部相连,看起来就像一座马鞍,因此也被人们称作“马鞍堆”。

在这里,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一种说法是,这里葬着长沙王刘发的两位母亲。北宋《太平寰宇记》中就曾经记载,西汉长沙王刘发在长沙县东侧十里地埋葬其母程、唐二姬,人称“双女冢”,它所记载的方位,就在马王堆一带。光绪年间的《湖南通志》中也有“二姬墓在长沙县东”的记载。还有一种说法是,马王堆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楚王马殷曾建都长沙,并在长沙生活数十年,因此他和他的家人也埋葬在了长沙。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相关考证。光绪年间的《湖南通志》曾这样记载:“马王疑冢,在县东南五里,楚王马殷筑,相传三千三百六十七冢。”由此可知,关于这里是否是楚王马殷墓葬的问题,当时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后来,经过我国近现代考古学家的考证,马王堆并不是楚王马殷的墓葬,这只是一种误传。事实上,它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和其家眷的墓葬。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72年发掘了一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又发掘了二号、三号墓。三座汉墓中,二号墓中埋葬的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埋葬的是利苍之妻,三号墓埋葬的是利苍之子,而且三座墓的下葬年代不同。二号墓墓主轪侯利苍约下葬于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三号墓墓主利苍之子下葬年代是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一号墓墓主利苍妻下葬年代可能还要再晚一些。

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将马王堆汉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千年女尸被称为“东方睡美人”吗?

20世纪70年代初,一所部队医院在马王堆附近施工的时候意外发现地底下可能藏有大型墓葬,1972年初,经过考古学家的精心勘探和挖掘,一座巨大的椁室就这样被发掘出来了。整个椁室由厚重的松木板料构筑而成,长6.73米、宽4.9米、高2.8米,四块隔板以“井”字形把椁室分为四个部分,内、外绘制着吉祥图案,喷漆则以朱漆为内、黑漆为外,居中为殓尸的内棺,由两道考究精致的帛束缠盖住,经过考证,属于考古史上难得一见的精致文物。打开这具棺材后,考古学家有了一个惊人的大发现,原来其中躺着一具女尸,打开时仍栩栩如生,就如同一个熟睡的美女。据说,这具女尸在被专家剥除了外在的包裹后,皮肤竟然仍旧是淡黄色的,按下去甚至还有弹性,部分关节能够活动。经过防腐处理后,女尸被送到了湖南省医学院,注射防腐剂时,女尸的软组织随时鼓起,以后逐渐扩散,和新鲜尸体十分相似。这不仅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更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受到国内外科技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创造了世界尸体保存记录中的奇迹”。经鉴定,这具女尸竟然已经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了。

那么,马王堆汉墓的墓主是谁呢?从墓中的陪葬物品我们可以推测出,这是一位名叫“辛追”的贵族夫人,从另一个被发现的二号墓葬中,我们可以推测出该墓的墓主为第一代轪侯利苍,这位“辛追夫人”,就是他的妻子。后又发现三号墓墓主为一名30多岁的男子,他是利苍的儿子。另外,在三号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木牍上刻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说明该墓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综上所述,这三个墓应该就是长沙丞相轪侯利苍家族墓地。

根据专家的后期鉴定,这具女尸去世时年约50岁,身高1.54米,体重34.3公斤。开棺时,女尸被浸泡在棺内约20厘米深的无色液体中(出土后不久渐变成棕黄色)。难道这就是2000多年前的“防腐剂”?早在那时,人类就有了这样先进的防腐技术?经科学的检测分析,这种液体是通过土壤、白膏泥和木炭层而渗入墓室,经长期聚集而成的,虽然,其中带有少量的硫化汞,这是一种防腐物质,具有微弱的抑菌作用,但并不是这具女尸被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因为棺材的密封程度极好,使得尸体与外界完全隔离,所以腐坏的速度极慢,而造成了这一奇观。

经过对女尸的病理解剖检查发现,死者生前患有冠心病、多发性胆石症、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症,右上肺有结核病灶,右前臂曾经骨折,在直肠和肝脏内有鞭虫卵、蛲虫卵和血吸虫卵,一只胆囊先天畸形。这些发现为我国的古病理学、古代疾病史和医学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经医学鉴定,死者血型为A型,生前曾生育过,这正印证了史书中所记载关于她曾生育过两个儿子的描述。那么,她是因为什么而死亡的呢,是否寿终正寝呢?经解剖,该女尸皮下脂肪丰满,皮肤没有褥疮,无高度衰老迹象,所以专家推测她应该是由于突发疾病而死。在她的尸体食道、胃及肠内,科学家发现了138颗半甜瓜子,因此推测她的死亡时间是在夏天,可能是吃了生冷甜瓜后引发胆绞痛,由此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严重心律紊乱而猝死。

那么利苍这一家人,在当时又有着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呢?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分封了七个异姓王。但是后来,异姓王们的势力逐渐变大,有割据一方的态势,因此刘邦下决心铲除这些异姓王,以自己的亲戚取代。但是他对长沙国的异姓王吴芮却一直没有动手,因为当时在长沙国之南,今天的广州一带,有一个强大的南越国,一旦长沙国王和南越国王联手对付刘邦,事情就不好办了。因此,刘邦只好先派利苍到长沙国监督吴芮,封利苍为侯。因为利苍其人,原本的封地在轪县(今河南信阳地区),所以,他又被称作“轪侯”。利苍死后,他的儿子利豨继承了他的职位。据历史记载,最后一代轪侯是利氏家族的利扶,因其触犯了当时的法律,爵位被削。你知道在长沙的马王堆里出土了哪些重要文物吗?

根据上一篇文章的介绍,近代,人们在长沙发现了盛大的马王堆墓葬,其中,主要可以分为一、二、三号3个系列的墓葬。在保存较好的一号墓和三号墓中,出土的随葬器物极为丰富,它们主要是被摆放在棺房周围的边箱中,主要是衣服、食品、药材、梳妆品与日常用品、棋类娱乐器具,用来盛放食物与物品的竹筒、漆器和陶器类盛器及漆木器具、竹木器具与乐器、兵器、木俑和明器(制成模型或偶像随葬的冥器),以及“遗策”竹简。除此之外,在三号墓中,还发现了许多书籍,有《周易》《老子》和天文、医学、兵书、相马经等简书和帛书,共28种,总计12万余字,还有《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两幅彩色地图。这样精美、包罗万象的出土文物,在我国考古史上都属于罕见,甚至震撼了整个世界。

在这些文物中出土的“遗策”竹简,详细记载了随葬物品的情况。其中,一号墓出土312枚、三号墓出土410枚竹简,是目前发现的同类竹简中最完整的两批。“遗策”竹简所记载的器物清单表明,墓葬里有着大量墓主人生前所喜欢食用的食物和使用的生活用品。比如,一号墓中有装在麻布袋里的稻谷、麦、黍、豆等农作物,漆器具内装满了烹调成熟的畜禽类菜肴,漆鼎中盛放了各种羹,陶皿内分别装着酒类、酱等各种调味品和不少时令瓜果。令人惊奇的是,在刚出土时,墓葬内随葬的稻谷仍然是金黄色的,颗粒饱满,看起来就像是现摘的一样,被挖掘出来之后才逐渐脱水干瘪。还有藕、桃等水果出土时仍然就像新鲜的一样,接触外界之后才逐渐氧化腐烂,堪称一大奇观。

按器物的种类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共有500余件(一号墓有184件、三号墓为316件),这是全国各地发现的漆器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批。这批漆器主要有鼎、盒、壶、耳环、钫厄、盘、奁、案、屏风等,表面多绘有黑、红、灰、绿等颜色的装饰花纹,一般以黑色作底,纹样则以几何纹为主,龙凤纹和草纹为辅,描画得十分精致。在其中的一些漆器上,写着“轪侯家”“君幸酒”“君幸食”等字样,有些还注明了器物的容量。有的漆器上面印有“成市口”的印记,说明是成都官府作坊所制造的。

另外,在墓葬之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绢、纱、绮、罗、锦等丝织物和绣品,有衣、帽和各式衣物面料及少量麻布。令人拍案称奇的是一号墓出土的两件素纱衣,它完美地诠释了“薄如蝉翼”这个词语。这两件素纱衣长128厘米,两袖伸直长为190厘米,但它的重量却竟然分别只有48克和49克!这在今天的纺织行业中也是需要很高的技术的。另外,考古学家们还有一大发现,他们首次在墓葬中发现了绒圈锦这种面料,这种面料的特点是它的纹样突出于锦面,因此看起来有一种立体的效果,很是华丽。在过去,学界一直认为绒圈锦织物是从唐代以后才出现的,也有人认为这种纺织技术是从国外传入中国的,但是在马王堆出土的这种面料打破了这一认知,这说明早在西汉初年,中国已经有了绒圈锦的织造技术,我国人民更是这类织物的首创者。在一号墓中出土的泥金银印花纱和印花敷彩纱也都是第一次被发现的面料,这些面料都十分精巧华丽,说明早在西汉时期我国的纺织技术就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超的水平。

在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十余幅彩绘帛画,因为汉代流传下来的帛画极为罕见,因此这次出土的帛画占了全国帛画出土量的近一半。帛画当中的图案,大多为腾龙、仙鸟、怪兽、双蛇、巨鱼、神龟等,其中不少都描绘了一些神话故事,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一种信仰和崇拜之情,画卷中的内容左右对称、线条流畅,展现出当时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一号墓和三号墓内覆盖在内棺上的彩绘帛画,两幅帛画构图相似,画面呈“T”形,全长2米左右,四角带有飘带,顶端有丝带,据专家考证,是墓主人出殡的时候为了引导随葬队伍所制的。

综上所述,马王堆汉墓所出土的文物,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为当前我国以及全世界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你知道长沙是汉赋的发源地之一吗?

我们都知道长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且人才辈出,古往今来,诞生了一批批风流倜傥、才高八斗的文人骚客。同时,长沙也可以说是汉赋的发源地之一,这也主要是因为贾谊被贬居长沙之故。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贾谊出生于洛阳(河南郡郡治所在地),年少时师从荀况学生张苍。汉高后五年(前183年),他成为河南郡守吴公的得意门生,辅佐在侧。汉文帝登基后,因为吴公的举荐,贾谊成为汉文帝所封的最年轻的博士。由于其才华出众,一年之内便被破格升任为太中大夫。后来,文帝本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但由于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进言诽谤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汉文帝受到了挑拨,不再重用贾谊。

文帝四年(前176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长沙离京城路途遥远,贾谊一路跋山涉水,当他来到湘江之畔时,想起了当年愤而投江的屈原,就借景抒情,写下了《吊屈原赋》凭吊屈原,也借此感怀身世,感叹命运的不公。贾谊做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有一天,有一只猫头鹰飞进了他的房间。当时,人们认为猫头鹰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加上贾谊一直深陷被贬官的痛苦之中,以为自己的大劫将至,十分伤心,于是写了一首《鵩鸟赋》,抒发自己的忧伤之情,并在赋文中用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来安慰自己。

由于此时正值西汉初年,而贾谊所写的这些赋文,可谓开启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汉赋的先河。汉赋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就是骚体赋中的经典代表作品,也可说是开了骚体赋这种文体的先河。它直接受屈原《九章》和《天问》的影响,保留着加“兮”的传统,其语言是四言和散句的结合,表现手法为抒情言志。因此,长沙这座远离汉朝首都的南方城市,竟然恰好成为了汉赋的发源地之一。你知道东汉时期长沙有哪些令人称颂的“好官”吗?

西汉末年,政治腐朽,民不聊生,在农民起义的接连爆发中,公元25年,原西汉皇室宗族、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刘秀拥兵称帝,又建立起一个汉朝,因以洛阳为都,史称东汉,刘秀即光武帝。东汉光武帝不仅跟长沙有着较为深刻的渊源,长沙的平定更是其一统天下中的重要一步。

平定天下后,光武帝吸取西汉灭亡的经验教训,提倡节俭,推崇廉政。因此,东汉前期政治较为清明,涌现出了一批为人正直、清廉、脚踏实地的好官。东汉时期的第一任长沙太守,就是敢于拒开城门诵劝游猎夜归的光武皇帝而著称的郅恽,他为人刚正不阿,在长沙“崇教化,表异行”,力倡忠孝节义。甚至到了东汉末期,长沙仍然也有着像“医圣”张仲景这样体察民情、致力于救死扶伤的“好官”。下面所提到的这几位东汉时期的长沙官员,虽然也许不是很有名,但都是令百姓称颂一时的“好官”。

宋度,宇叔平,豫章(今江西)人,是东汉中期的长沙太守。当时,长沙百姓因为生活所迫,经常把刚出世的孩子杀死。宋度知道此事后,就下令救济百姓,不允许他们杀婴。百姓们十分感激他,把自己的孩子都起名为“宋”,用来纪念他。

在宋度之后,长沙太守徐栩也是一位难得的“好官”。徐栩,吴郡(今浙江一带)人,他为人十分节俭,出门都骑自己出钱购买的马匹,为了节省柴火,常常都不舍得吃上一口热饭,而是以冷饭充饥。他死时还交代后事称葬礼一切从简,命人将他的私马卖掉以换一口薄棺。

到了东汉末期,尽管官场已不再清明,但长沙还是诞生了像临湘县令周规这样大公无私、心系百姓的“好官”。周规,会稽郡(今浙江一带)人,他任职临湘县令时,有一年二月时,时任长沙太守的程徐将照例出行巡察,便命令各县修治道路。周规认为此时正是农忙时节,太守应以民生为先,而不是劳民伤财去做这些事,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周规一怒之下就辞官而去,留下“太守爱马蹄,不重民力”的叹息,再也没回来。

东汉时期出任长沙的这些品格高尚的“好官”,数千年来仍被长沙的百姓所称颂所纪念,他们为长沙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是镌刻在长沙历史上的一颗颗明星。你知道三国时期吴、蜀两国的长沙之争吗?

在三国初期,曹操和袁绍割据北方,孙权成为了长江下游地区的一霸,而汉室宗亲刘表割据荆州8郡之地。此时的长沙郡,属于荆州湖南4郡中地位最为重要的一处,因此,各方势力都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早在189年刘表接任荆州刺史时,长沙太守功代就曾经“阻兵作乱”。198年(献帝建安三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长沙、桂阳、零陵3郡举兵反叛,并意图归降曹操。刘表派军与之作战,但“连年不下”。200年,张羡病死,其子张怿代替他成为军中首领,而此时曹操正与袁绍在官渡作战,顾不上长沙这边的形势,因此刘表抓住这次机会拼力攻打,终于夺下长沙,俘获张怿,还收复了零陵、桂阳2郡,结束了长期的对峙局面。

208年(建安十三年),已经统一了北方的曹操,就将下一个目标放到了荆州。此时,刘表病死,其子刘琮归降曹操,荆州的南阳、章陵2郡也被献给了曹操,曹操还派遣手下的名士刘巴前去招降了长沙、桂阳、零陵3郡。面对势力越来越庞大的曹操,同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起来对抗曹操,因此就有了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孙一方以不到5万的兵力,打败了曹操的20多万大军。之后,孙权手下的都督周瑜乘胜追击,占领江北;刘备则亲自带兵南征,夺取了长沙、武陵、桂阳、零陵4郡。其时,奉曹操之命前来招降的刘巴才刚到零陵,他见大势已去,只好逃往交趾。其中,鼎鼎大名的“关羽战长沙”,就发生在刘备率领大军南征期间,并且,在长沙一带留下了许多与此战相关的传说和印记,有些如今已成为景点。

但是,长沙郡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军事要地,它濒临湘江、长江,东与孙吴所辖的豫章郡相接,因此,孙权早就想将它纳入自己的囊中。早在周瑜乘胜追击曹军之时,孙权已令派一支势力悄然占据了长沙郡东部的浏阳、汉昌和北部的下隽等3县。因此,其实刘备夺下的长沙郡并不完整,有一部分已经在孙吴的手里了。209年,孙权为了与刘备携手抗衡曹操,将南郡借给刘备,但是暗地里却加紧了对刘备的防卫,特意以浏阳、汉昌、下隽和南郡的州陵等4县设立汉昌郡,以制约刘备的势力。

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攻克成都,占领益州。刘备势力的迅速壮大,使得孙吴开始有所恐慌,是年冬,孙权要求刘备归还所借的“荆州诸郡”,但其实刘备向孙权只借了江陵、南郡2郡,长沙等4郡是刘备自己攻下的。刘备没有答应,但承诺等到他取得凉州后,就将荆州各郡全部归还给孙吴。孙权相信了刘备的话,于是马上任命了长沙、桂阳、零陵3郡的官吏,但是,却被镇守荆州的关羽驱逐。于是孙权下令与关羽开战,率军2万攻打长沙等3郡。后来,长沙被攻下,太守廖立被俘,后逃往成都。而后,安成、攸县、茶陵和桂阳郡的永新等4县也被攻陷,只剩下零陵太守郝普仍在负隅抵抗。

此时,身在成都的刘备得知长沙一带的惨败状况,十分焦急和愤怒,215年(建安二十年)春,他率军5万赶回长沙一带,并派遣关羽领兵3万进驻益阳。孙权则命鲁肃率军万人赴益阳抵抗,更是急召吕蒙从零陵前来助战,双方在长沙郡西部的资江两岸对峙不前。但此时,曹操来到汉中,准备攻下汉中之地,刘备无法兼顾两边的战局,因此只能与孙吴势力谈判议和。最终的谈判结果是,江夏、长沙、桂阳3郡归吴,南郡、武陵、零陵3郡归蜀。

后来,孙权的部下吕蒙率军占领了公安、南郡、江陵等地,并且杀了关羽。最终,江南武陵、零陵2郡也归附了孙吴,孙吴势力终于覆盖了整个荆州范围。你知道长沙历史上著名的杜弢起义吗?

孙吴末年,孙权之孙孙亮当权,政治腐败,国运衰落。263年,蜀国灭亡。265年,曹魏政权被权臣司马炎取代,定都长安,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为晋武帝。279年(咸宁五年)11月,西晋发起了灭吴战争。280年2月,其攻克江陵和长沙郡北部的巴丘。随后,荆州各郡陆续归降,自此,长沙归晋。

西晋沿袭了汉代的分封制,289年(太康十年),晋武帝封其第六子司马义为长沙王,直到后来的东晋、南朝,历代封建王朝都曾以长沙为封国(邑),以其子弟或勋臣封为长沙王或公、侯爵位。

自晋惠帝时开始,晋朝的统治就开始走向衰落,民怨四起。304年,李特率众人在益州起义。后来,荆州地区也发生了张昌、王如等为首的起义动乱。在长沙,更是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杜弢起义。

杜弢,字景文,益州(成都)人,博学多闻,曾高中秀才。益州李特起义后,他来到湖南,得到太守应詹的器重,成为长沙郡的醴陵县令。

益州发生起义之后,一时时局动乱,战火四起,可谓民不聊生,许多百姓为了逃避战乱,纷纷逃亡附近的荆州等地,长沙也涌入了大量的流民。这些流民在长沙找不到安身立命之处,四处逃窜,露宿街头,境遇十分凄惨。而且,当地的一些官员对此感到很不满,意图驱逐甚至屠杀这些流民,引起了这些民众的极大愤怒。311年(晋怀帝永嘉五年),汝班、塞抚等人率众起事,流民们群情激昂,纷纷跟随,因为杜弢虽为官府之人,但出身益州,平时又很关心和同情流民的遭遇,深得民心,因此他们举荐杜弢为首领。于是,杜弢“自称梁、益二州牧,平难将军,湘州刺史”,公开加入了反晋的起义队伍,成为他们的首领。

以杜弢为首的起义队伍首先攻打湘州,刺史荀眺弃城而逃,但被抓获。后来,安成太守郭察代理湘州军政事务,领兵攻打义军,但最终被杜弢杀死,杜弢势力攻下湘州。此时,朝廷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派遣太守严佐领军北上,内史王机带兵南下,但都战败。前始兴太守、长沙的尹虞率部下前来与杜弢作战,依然敌不过起义军。杜弢拿下零陵、桂阳后,又四处征战,可谓所向披靡,长沙太守郭敷、邵陵太守郑融、衡阳内史膝育等均被其斩杀,起义军势如破竹。

第二年,朝廷派遣都督王敦,率领名将陶侃、周访、甘卓等军足足十万人镇压起义军。杜弢顽强抵抗,前后共展开了数十场战斗,并且击毙陶侃之侄陶舆,但最终寡不敌众,向丞相司马睿投降。大约是因为朝廷对其势力仍有忌惮,最终接受其归降并赦免其罪,还任命杜弢为巴东监军。

杜弢归降后,携部众回到湘州,但朝廷手下的许多将领揣测朝廷心意,认为消灭杜弢势力将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荣耀,仍然常常率兵攻打。杜弢不胜其扰,在315年3月(建兴三年二月)杀死王运,又一次举义,但这一次,杜弢麾下的将士却屡屡落败,最后,其部众溃散,而杜弢本人,则不幸死于逃难的过程之中。你知道刘宋时代的湘州之乱吗?

420年(晋元熙二年),东晋大将刘裕推翻晋朝统治,建立了宋朝,史称“刘宋”。自此,我国南方依次出现了宋、齐、梁、陈4个封建小王朝,统称“南朝”。南朝的统治极不稳定,战乱频发,作为湖南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的长沙,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然也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重点。

422年(永初三年)3月,宋武帝从荆州分出长沙、衡阳、湘东、邵陵、零陵、营阳、佳阳、始兴、临贺、始安10郡,设为湘州,命其心腹张邵为刺史。

当年5月,宋武帝病逝,次年,顾命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杀死少帝,拥立荆州的刘义隆为文帝,并任命谢晦为荆州刺史。文帝虽然贵为皇帝,但实际上朝政大权都掌握在这几位权臣之手。为了夺回权力,426年(元嘉三年)正月,宋文帝诛杀徐羡之、傅亮二人,并且率兵亲征荆州,宋初的第一场内战爆发。

谢晦不但率兵与朝廷对抗,还意图拉拢湘州的刺史张邵与他一起抗宋。但张邵忠于宋室,不但没有答应,还亲征讨伐谢晦势力,最终,谢晦兵败身亡。

432年初(元嘉八年十二月),湘州被撤销,并入荆州。439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