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劲儿,孕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9 09:27:51

点击下载

作者:小红姐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使劲儿,孕妈

使劲儿,孕妈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使劲儿,孕妈/小红姐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ISBN 978-7-117-21338-7

Ⅰ.①使… Ⅱ.①小… Ⅲ.①妊娠期-妇幼保健-普及读物 Ⅳ.①R715.3-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19810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使劲儿, 孕妈

著  者:小红姐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3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1338-7

策划编辑:樊长苗

责任编辑:刘思思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

文前说明

书中从将陪伴你生产的助产士的视角提前告诉你临产及产后可能出现的状况,让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踏踏实实地等待并憧憬着宝宝健康顺利地降生!

人物介绍

小红姐

资深助产师,40岁左右。脾气平和,技术娴熟,在产房,像工会主席那样,为大家排忧解难。

马主任

产科主任,教授,60岁,临近退休,是一个严谨求实,追求尽善尽美的、爱唠叨的老太太。

李主任

产科副主任,40多岁,德国美国双料博士,业务骨干。是马主任的当然接班人,喜欢尝试一些新鲜技术,有失败也百折不回。

助产士小文

小红姐的徒弟,漂亮、天真,爱问傻问题。

未婚单身,是医院单身男性追求的女神。

助产士小橘子

心地善良,大大咧咧,不爱学习,爱讲下三路笑话,爱传闲话。

助产士郑洁

正统,嫉恶如仇,呆板。戴眼镜,有领袖欲望,喜欢在与产妇的交谈中赢得尊重。

保洁工陈姐

没有文化,经常介绍一些不着五六的人来看病,引发一些笑话。

赵医生

产科唯一的男医生,帅气,男神范。永远是一尘不染。

姜医生

高职医生,骄傲,与李主任常常抬杠。

马医生

麻醉科男医生,慈祥和气,胖胖的,秃顶。绰号:“马麻”。

汪主任

B超室主任,带着眼镜,白大褂经常不洗,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第一部分 产房“女汉子”我们不仅要扯破嗓子喊,还要甩开膀子干让人害怕的宽肩膀

产房,当然是生孩子的地方。

在我们助产士眼里,产房是个什么事儿都可能发生的地方,随时。

有时谁也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

又是一个夜班。春节刚过,但产房里的年味并不像外面的世界那样浓厚,尽管大家见面时也都互道一声新春快乐,但说实话,没有人真正关注这事儿。在这里,所有人真正关注的只有一件事儿,那就是生孩子。

在我们医院的妇产科,夜班从晚上5点钟开始,到第二天早上8点钟结束。按照排班,今天是我、小文和小橘子三个人的夜班。

在医院里,助产士之间多习惯以师徒相称,小文就是我的徒弟。这小妮子,那可是我们医院单身男士心目中的女神,20出头,长腿、细腰、大眼、丰胸……怎么说来着,什么魔鬼的身材、天使的面容,有时还有那么一点“很天真”的劲儿,让我这个昔日的女神、今日的女汉子不禁感叹:年轻真好!小橘子是我的同事,比我大两岁,心地善良,大大咧咧,有时还爱讲点“不着调”的笑话,有她在,我们永远不会寂寞。

您可以这么认为,助产士就是“接生婆”。在现代社会,我们远比接生婆的技术含量高得多。要说这工作,真的是一言难尽,“接生”那绝对是一项体力活,在产房,因为我们与产妇的接触最多,所以还是产妇倾诉各种期待、喜悦、幸福、痛苦、紧张、抱怨或困惑的对象。忙起来,有时真的是连杯水都喝不上。

说来也奇怪,在产房工作十几年了,每个月产房要接生几百个新生儿,我也算是老“接生婆”了,但是,今年遇到生孩子扎堆的情况出奇的多。前几天大年初五,我们产房里共接生了25个新生儿。今天也没好到哪儿去,白天就有15个,刚前半夜,就又来了个计划外的产妇。

一般情况下,晚上生孩子的概率要高于白天(据说这是源于我们的老祖宗,因为,食肉动物一般都在白天觅食,晚上人家也要睡觉,所以晚上生孩子比较安全)。要是如此说来,今天可能要刷新纪录了。

在医院值夜班是件非常邪门的事儿,暴风骤雨那是经常的事儿,即使真的偶尔风平浪静,你要是胆敢冒出一句,“今儿命还不错啊。”记住,你会被“雷劈”的!接下来,上天准保给你点颜色瞧瞧,让你忙个天翻地覆、东窜西跳,北都找不着。被如此这般地“劈”过无数次后,我们便都宁愿这样祈祷自己的夜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您还别说,效果有时还真的不错。

但愿,今天的夜班……“师父,快,快,有情况!”

在值班室里,我正在填写当天的值班日志,就听见一阵急促的叫声,因为着急,声音都已经有些走样,但还是能听得出,那是小文。

这小妮子,虽说平时也经常一惊一乍的,但如此夸张,还真是不多见。“师父,新来的那个产妇,很急,看样子,看样子是难产。”

难产?怎么又是难产!

生孩子这事儿,妈妈应该是主角,我们应该是配角,您是整幕大剧的导演兼主演,我们也就是打个酱油啥的,最多就是个群众演员;一旦难产,这关系可就倒过来了。不要说产妇和家属,就算对于我们这些久经产房的“老家伙”而言,难产也是谁都不愿意碰到的事儿。

我赶紧跑到了分娩室,在一张产床上,小橘子正在不停地忙活着。新生儿的胎头已经露出来了,但孩子的下巴颏紧压着产妇的会阴,小脸已经略有些紫色,真正要命的是,胎儿的双肩紧紧地卡在了产道里!

我心里不禁严重地哆嗦了一下,我去,不会吧,居然是肩难产!

肩难产,就是因为宽肩膀造成的难产,胎儿的胎头娩出后,双肩却被卡在产道里,通常用常规助产方法不能娩出。就算对于我们这些日夜在产房里打滚儿、见多识广的人来说,这个名词也完全可以用“恐怖”两个字来形容。

我老公就是一个有着宽大肩膀的人,记得初次见面时,看着他那又宽又厚的肩膀,不禁心想,我的祖师奶奶啊,这孩子出生时他妈得多遭罪呀(小小原谅下,是不是有点职业病呀?我也觉得有那么一点。其实,不光我这样,我有一个同学是牙医,第一次约会时,也下意识地关注了下小男友的牙齿)。人们都说宽肩膀的人可靠,但对于产房的人来说,我们最怕遇到肩膀宽的新生儿了,引发的肩难产那可是“要命”的事儿,要孩子的命,要妈妈的命,也会要了我们的命!

虽说现在医学如此发达,但是,长期以来,肩难产却一直是各家医院产科里的梦魇之一。简单地理解,它的发生率与胎儿体重有直接关系,胎儿越大,发生肩难产的几率越大。什么事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这孩子也不是越大越好。在我们医院,对体重超过4公斤的胎儿顺产,产前都要谨慎评估,就怕遇到肩难产。

但是,您别以为这个肩难产就是体重超标胎儿的专利,低体重胎儿照样有可能发生,那些高龄、肥胖、糖尿病、怀孕时体重增加太多、骨盆不正常的产妇,也可能发生肩难产。

正因为它多数无法预知,当然也就无法事先防范。

有人算过一笔账,4公斤以上的胎儿,发生肩难产的概率是3%左右;而一般体重的胎儿,发生概率也就0.15%。要说,这概率不算高吧,但就是这么低的概率,今天让我们遇到了。由此看来,概率这东西有时真的无所谓大小,对于当事人来说,其实也就只有两种情况,遇到,或者没遇到。肩难产属于分娩时的急症,处理不好,新生儿会由于产程过长窒息而死,产妇也会因为产后出血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必须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让胎儿卡住的双肩脱困。有时,甚至可能会不得已将宝宝锁骨折断,以帮助宝宝娩出。在时间紧迫、救命第一的原则下,娩出的新生儿可能会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伤害,如臂神经丛受损导致上肢麻痹无力、锁骨或肱骨骨折等。其中有些可恢复,有些伤害则可能是永久性的。

情况紧急,我立刻上台,接过小文递过来的剪子,一剪子下去,对产妇实行最大限度的会阴侧切,人为地扩大产道通路,以利于胎儿娩出。

我压着新生儿的头,大喊:“屈大腿!”

原本这道命令是下给产妇的,但经过前面的折腾,她这时已经根本没有办法自己动作了,说啥也没有用了,彻底成为了配角。在台下的几个姐妹赶紧将产妇的双腿尽力地贴近腹部,让她双手抱着膝,这样,可以帮助扩大产道,使新生儿嵌顿在耻骨上方的双肩自然松解。

还好,我感觉有点松了,于是双手加了点劲儿,想向下牵引胎头而娩出。但是,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胎儿根本没有动!小家伙由于缺氧,脸色已经由粉红变成了酱紫色。怎么办?赶紧想想办法吧!不用想,也没时间想,所有的动作都是下意识的,这个时候就看平时经验与功力的积累了。

台上一秒钟,台下几年功。一句话,孩子和大人都不能有事儿。“再压耻上!”我大声地喊着台下的人,声音都已经变了形。

别看我的徒弟小文个子小,力气可着实不小,她在产妇腹部耻骨上方触到胎儿双肩部位并再次用力向后、向下加压,我配合着慢慢用手牵引胎儿……感谢祖师奶奶呀,最后,终于慢慢的,胎儿出来了!

没有欢呼声,因为暂时还没那闲工夫高兴。

儿科医生早就在到场候着了,马上对新生儿进行各种保护性处理,其他人也立即开始检查产妇产道裂伤、进行伤口缝合、预防产后出血……

我们几个这时候才松了一口气,精神上的压力加上体力的耗费,让我们整个人都软了。拼命地连鼻子带嘴进出了几口粗气,我对小文说:“孩子怎么样了?”“新生儿复苏完好,情况正常,没有发生任何损伤!”

听到婴儿的啼哭,我们都再次长出了一口气,今儿这事儿算是妥了。在地上躺了足有10分钟,我看了下表,已经半夜1点多钟了。小橘子还闭着眼,要是在平时,通常会由她出场活跃下气氛,但今天,实在是累坏了。“起来吧,还有活要干呢,1床的产妇夜里肯定会生。”如此夜班

果然不出我所料想,1床的产妇宫口已经开全了。赶紧,我们把她推进了生产室。

生产室的那扇不锈钢折叠门又宽又厚又重,一次次的开启又再次关闭,每次开启,都会传出产妇阵痛的呻吟声——产房里的空气,有时真的会让第一次踏进的人,感到有些窒息。

躺在产床上,准妈妈的子宫口开全,分娩前的阵痛越来越急促。

小橘子开始再次教准妈妈使劲儿和呼吸的技巧。说到这些呼吸和使劲儿的技巧,尽管在平时给产妇上课的时候不知道讲过多少遍,什么第一产程浅呼吸,第二产程深呼吸,什么时候该怎么用劲儿,什么时候别用劲儿,可一到这个时候,还是有很多准妈妈好像突然间什么也不记得了。

小文正在做会阴冲洗和胎心监护,我在病历上记录分娩前母婴的健康状况信息。

好在,1床产妇顺利多了,40分钟后,一个顶着黑色乳发的小脑袋尖终于从妈妈的下身露了出来。这次不会再发生肩难产了,因为,毕竟这是“小概率”事件,毕竟这本应该是幸福的时刻,毕竟人世间美好的东西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再使把劲儿!”“对!就是这样!太棒了!”“来!我们再来一次,别紧张!往下使劲儿,宝宝就要出来了!”

小橘子人漂亮,声音自然也很好听,不知道,这对产妇会不会也有所帮助。伴着她那有节奏的悦耳女高音,紧闭着双眼的小生命,在小文的托扶下,完成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转身,满身红彤彤地从妈妈身体里完全挣脱出来,沉浸在真实的人间。

听到孩子的哭声,妈妈躺在产床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小橘子和小文则已经开始了新的忙碌:先用吸气球吸出宝宝口腔里残存的体液,再用医用纱布轻轻地将宝宝身上的血迹、体液和胎脂擦去,露出干净的红润皮肤。

那边,小橘子已经用淡蓝色的碎花小棉被将宝宝包裹起来,直接让宝宝趴在妈妈的身体上开始了早接触。想起我自己生孩子那会儿,这个时刻真的是难以忘记,是什么词儿来着,心潮澎湃?百感交集?其实,没那么复杂,就俩字儿,幸福啊……“男孩!3400克!阿氏评分10分……”小橘子向所有人,也包括妈妈报告着孩子的健康状况。阿氏评分是产房里国际通用的、一种判断新生儿出生后有无窒息以及窒息程度的方法,以出生后1分钟时胎儿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和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每项为0~2分,8~10分属于正常新生儿。这是孩子来到人世间参加的第一场考试,这才是真正不能输的起跑线。

这之后的夜班,产房里居然出奇地安静,有三位引产的孕妇因为没能预期进入临产状态,又被推回了病房待产。“怎么这么静啊!”说这话的是小文。话音未落,我和小橘子“深深”地瞪了她一眼。这家伙一定是脑子“累残”了,真是“很傻很天真”,居然敢犯这个忌。小文也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不禁吐了下舌头。

确实,这是近两三年来,最揪心也最“安静”的一个夜班,一个难产,一个顺产。看着前几天的分娩登记本上,分娩了15个孩子,但是好在个个顺利。在我们内心中,不怕生多生少,只要母婴平安,我们能踏实下班就知足啊。

果不其然,小文的话很快就遭到了“报应”。我们三个人的高兴劲儿没过半小时,凌晨4点,“叮铃铃……叮铃铃……”待产的门铃划破夜空。

小文一骨碌从椅子上站起来,去接待新的产妇了。量体温、测血压、数脉搏,进行胎心监护……

这次,产妇希望无痛分娩,小文一边填写分娩病历,一边飞快地拨通麻醉科的电话。

无痛分娩,在国外是很普及的。说是无痛,其实也不是完全“无痛”,但它确实能减轻产妇的“恐惧”与疼痛的“折磨”,也能让准妈妈专心致志于关键时候的“使劲儿”上。

大部分的产妇都可以通过药物麻醉来实现“分娩减痛”,准妈妈可以意识清醒地体验孩子出生那一刻的“无法言语”,而对于宝宝而言,通常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不仅仅因为无痛的措施,更因为还有我们在。

4点50分,产床上,接受了无痛处置的准妈妈已在丈夫的陪伴下小憩,宫口还只是开了一小部分。可是,胎心检测仪却显示,胎心出现问题,胎儿心跳缓慢!产房的走廊上又开始变得紧张和忙碌。

遵照医嘱,刚给第一产床上的产妇吸上氧气,5点20分,二床的呼叫器又急促地响起来了,前一天打了催产素的产妇终于出现了规律性宫缩。

5点30分,门诊送来了一位临产孕妇,我们先给安排床位进行了胎心监护。

7点10分,三位待产孕妇也陆续被安排到床位上,开始接受检查和决定引产方式。

7点30分,上白班的同事们陆续到岗的时候,产房里的待产和引产产妇总数,已经达到10人。

8点00分,终于到了我们夜班交班的时间。全部交接完毕,已经8点30分了。

接下来,就是总算熬过来了,现在,该像往常一样,痛快淋漓地洗个热水澡,然后回到家躺在被窝里,美美地睡上一觉啦。“小红老师,刚才马主任来电话,让您找她一趟。”可是,就在我刚要去洗澡的时候,产房里的护工陈姐叫住了我。

马老太找我?又有人告状

马主任是我们妇产科的主任,年轻的时候,是我国最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没有之一)、北京协和医院林巧稚教授的学生,今年快60岁了,在我们科那绝对是德高望重,尽管平时不苟言笑,很严厉,可说实话,我们并不是很怕她,但非常敬重她,背地里都亲切地称呼她“马老太”。

因为年龄大了,一般情况下,她老人家基本上不用出手了。可是,遇到紧急、危险、严重的病人,还真离不开她。有一次,一个40多岁的孕妇,流产了三次,都没能保住胎,总算又怀上了,由于有妊娠期糖尿病又加上高血压,只能实行剖宫产,如此珍贵的胎儿,马老太决定亲自主刀。

一般的主刀医生都是要等体位、麻醉等各方面已经就绪后,才进手术室,因为在此之前,下级医生或助手会搞定一切。马老太却还保留着她们那个年代的工作作风,很早就进了手术室,一边帮助进行术前准备,一边和产妇交谈几句。

记得那天是“马麻”当值。马麻,就是位马姓的麻醉师。他应该算是我们院里资深的麻醉师了,一贯慈祥和气,胖胖的,可能是因为“聪慧过人”,50几岁的样子已经有些秃顶了。马医生看了一眼监护仪,说:“真是奇怪了,这产妇从进手术室开始心率都是130次/分,您一进来,这会儿突然就到了80多次/分,真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啊。”

要不说呢,马老太,那就是“定盘星”。在医院里,老百姓看病都希望找个“老大夫”。作为医生,要是在门诊没病人挂你的号,就要好好照照镜子,看是不是需要把头发“漂白”下,整得成熟点,然后再把自己的标准照挂在门诊大厅医生介绍栏上。对于我们而言,也有这样的体会,科有一老,如有一宝呢!

马老太找我干什么呢?“听说昨天你们接了一个肩难产,是不是侧切了?”在马老太的办公室,她一脸严肃地问道。“是呀,当时很危险。”我有些不明就里,那个产妇我们忙活半天,不是母子平安吗,怎么啦?“刚才,产妇的家属找上门来啦,说侧切伤口疼,产妇现在哭天抹泪呢。”马老太一边站起来,一边说道。

我真是满肚子里啥都不剩,就剩下委屈了。刚想开口解释,马主任那是见多识广,立即知道我想说什么,一摆手又说道:“你们为了婴儿的安全,侧切肯定没问题,但是要和病人、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和病房交班做好心理护理和伤口护理工作。”“和谐,一定要和谐。我相信你这个工会主席,一定能做好家属的工作。”主任拍了拍我的肩膀。

在产房工作这么多年,我脾气好,愿意帮助人,平时科里有什么事,比如同事结婚了,张罗份子钱的绝对是我,所以,日子久了,大家都封我为“工会主席”,我也心安理得地担当起这个角色。安抚产妇和家属的情绪,当然也算是我份内的工作了。

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说,过去3年里,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案件5497例,其中三级医院占50.08%,二级医院占39.42%。以此计算,每天有5起医疗纠纷立案。居于前八位的科室分别是妇产科、骨科、普外科、急诊科、神外科、心内科、心外科、呼吸内科。如此看来,妇产科成为各家医院医疗纠纷的“最重灾区”。

为何妇产科会排名第一?就是因为妇产科最特殊,也最危险。产科远比一般人想像的复杂,而且责任大,在别的科室,负责的都是一个人的健康和安全,而在产科,负责的是两个人(有的时候,还不止两个人)的生命和安全。产科的特点是急诊多,晚上自然临产的人比白天多,分娩时间和急诊手术时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抢救多,危重病人多,大出血多。处理不好,产妇真的下不了台,如同鬼门关一样。

很多人对此很不了解,产房危险?你们产房里都是健康的人,现在医学技术又是那么发达,生孩子安全得很,有什么危险呢?

多数人认为,孕产妇大多不是患者而是健康人。加上,孩子在家人眼里又是那么金贵,孩子的事儿从来都没有小事,一旦在孕育生产中出现问题,都很难接受。但是,由于每个孕妇产程中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甚至有的可能会在10分钟内突然陷入生命危急、胎儿危急的状态,而这一切都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这里是离“生”最近的地方,有的时候,也是离“死”最近的所在。而我们产房,每时每刻都要面临这种情况,神经需要时刻绷紧着。

说句实话,我们自己对这些也非常理解,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一过程承载着许多家庭的希望。然而,其中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危及母、婴两个人的生命。每个家庭把母婴的安全和对新生活的希望都交给了我们,产房的医护人员,都万分珍视每一个生命的诞生和母子的安全。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我们自己在心理上也都难以承受。

还是重复那句老话:理解万岁吧!恶魔中的极品——羊水栓塞

记得我刚进入产房的时候,马老太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笑话:一位妇产科医生自己开了个诊所,第一天回家后妻子问他:“今天成绩如何?”

医生答道:“不算太坏,虽然产妇和婴儿都没保住,但总算把婴儿的父亲救活了。”

我们听后,都面面相觑,不解何意,这个“笑话”实在是有点冷。

看着我们一个个天真呆萌的样子,马老太无比严肃地说:“在别的科,搞不好,无非是一条人命;在我们产房,搞不好,就可能是三条人命!”

还真是,产房确实是什么事儿都可能发生,随时。

如果说肩难产已经异常凶险,但是,要是和下面这个威胁产妇生命的恶魔相比,那就都只能算是小儿科了。

这天白班,上午,我们在准备第一台分娩:顺产。

台上是一位很年轻的产妇,宫口已经开全了,本来节奏与气氛都是“对的”,很轻松,小橘子还时不时、见缝插针地跑几下舌头,其实她的这些包袱料有时既能帮我们,也能帮助产妇“松弛”下来。

可就在我们为她接产的一瞬间,产妇突然呼吸急促、面部青紫,并且抽搐起来……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们所有人一下子紧张起来。小橘子急忙连声问:“你怎么了?你怎么了?”

产妇没有回答,再一看,已经有昏迷的迹象。

难道是……羊水栓塞?不会吧!尽管我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但这次,真的是无法淡定了。“恶魔”一词立刻从脑子里蹦了出来。

羊水栓塞,因为2014年沸沸扬扬的湖南湘潭产妇事件,已经成为了一个差不多全民皆知的“名词”。所谓羊水栓塞,简单地说,就是产妇的羊水闯入了孕妈的血液中。想想吧,羊水是个什么东西。让我告诉您,羊水很脏的,里面有胎脂、胎粪、毛皮……这些玩意儿一旦进入人的血管,会发生什么?尽量简单点说,会发生一系列的事儿,包括肺栓塞、过敏、休克、出血,还有器官的衰竭……总之,一句话,后果非常严重!

严重到什么程度?两个字,要命!一旦发生,死亡率高达60%~85%。这是什么概念,最近闹得全球一片风声鹤唳的埃博拉疫情,官方媒体报道的死亡率为55%,这是平均,在最严重的地区达到75%,注意,也就75%。羊水栓塞虽然凶险,但好在非常罕见。有多罕见呢,可以这样说,这和发生空难的几率差不多。

在世界各国,羊水栓塞都是一个十分棘手、人见人怕的恶魔。这是因为:其一,羊水栓塞没有办法在产前直观预警。也就是说,无论医生医术有多高,都无法做到100%预测。其二,发病、进展非常迅速。很多情况下根本来不及抢救,大多数产妇在半小时内即可不治,严重的,几分钟内便可死亡,最最恐怖的经历是,产妇大叫一声就已经离去。第三,诊断不易。什么意思?就是说,目前在临床上并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直观而且简单易行的指标可以用来快速、及时确诊。

一般来说,高龄初产妇、多胎经产妇、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宫缩过强、急产、子宫破裂、剖宫产等,容易诱发羊水栓塞。

在北京,乃至在世界范围内,羊水栓塞都是致命的急症,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有时真的就像一个幽灵,不知什么时候突然降临,让人抓狂、让你命悬一线……

所以,产房的老人都说:“宁遇10台产后出血,不遇1台羊水栓塞。

二话不说,红色警报立即拉响,最高级抢救预案启动。

几乎是在最短时间内,我和小橘子迅速在产妇的多条静脉建立了输液通路,关键时刻,那可是救命线啊。同时,小文电话报告二线、三线医生,以及医院总值班、相关科室。各路人马5分钟内全部到场,包括我们的值班院长、科主任马老太、重症医学科、外科、儿科……我们医院各大科室的主任、副主任几乎都来到了现场,一时间,大腕云集,群星闪耀。

紧急进入一级抢救预案,分秒必争。

尽管现场很忙,但并不乱。

首先,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改善孕妈妈的呼吸与循环状况,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先救她的命。

抢救小组的组长,马老太那是当仁不让。随后,一系列的医嘱连珠炮般地下达了:立刻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补液输血,维持血压、心跳,提高血容量,补充血红蛋白、血小板……

产房里瞬时进入“快进”模式,一时间所有人都像被上足了发条……

羊水栓塞如果发生在第一产程(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到10公分),应进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如果发生在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应阴道助产结束分娩。产妇已经到了第二产程。

马老太亲自上台,实施助产手术。有她老人家出马,胎儿顺利娩出,小家伙阿氏评分还不错,马上转儿科。“产妇情况怎么样?失血量?”刚处理完胎儿的事情,马老太来不及擦把汗,立即问正在台下不停忙活的“男神”赵医生。

要说在我们科,赵医生的人缘那绝对是无人匹敌,真的是杠杠的,这不仅因为他是产科唯一的一位男性,而且很难得的是,他很帅,帅得非常“任性”,就连他那点小洁癖的毛病,在我们这些女汉子看来也都成了优点。此时,他正在台下负责收集产妇的失血,以计算失血量,评估产妇状态,那身干净的白大衣早已经……

如果子宫出血无法控制,就要考虑切除子宫以抢救产妇的生命。

赵医生看了看容器的刻度计,摇摇头,说:“不好,血液不凝固,还在持续不断地出,目前估计失血3000毫升。”听得出,“男神”也已经有点不淡定了。“接着输血。”马老太快速发话。

于是,开始了持续不断的输血:1000毫升,2000毫升……4000毫升……“马主任,医院血库的血快用完了。”血库组长张头着急地说。“从别的医院调。”马老太又下了一道不容置疑的命令。

一个下午,3家医院的备用血,都被调用完了,产妇输了有1万多毫升的血,却还是没有缓和的迹象,休克、昏迷,随后出现了心脏停搏。“心肺复苏。”马老太仍指挥若定。

重症监护病房的外科医生上场了,马上进行产妇心肺复苏抢救。又是一阵无以复加的忙碌……5分钟后,产妇恢复了心跳。“主任,产妇肝脏、肾脏和心肺功能异常。”站在一旁的我们科的副主任李医生报告。

马主任和李医生迅速交换了一下眼神,她们都明白,现在的问题,最大的根源还是子宫不断地出血,只有切除子宫,才能保住产妇的命,但子宫对于女性而言……这个时候,生命是最重要的,其他什么都可以放下,如果人没有了,还有什么可谈?

看了看指标,稍加停顿,尽管叹了口气,马主任还是果断地调整了治疗方案:“准备切除子宫吧。”

话音未落,李医生赶忙跑出急救室,开始向家属交代病情。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还是个关键的环节……“产妇现在非常危险!”李医生第一句话就充分强调了危险度。她并非是危言耸听,故意夸大事实,这是现实——当时,我们真的是一点把握也没有。

近年来,随着医患不信任、医患纠纷的日益增多,病情交代,尤其是危重病情交代,越来越考量医生的功底,特别是在这种十万火急的抢救中。这个时候,既要将事情讲清楚,后果说明白,又要让家属信任、理解并配合,还要尽量节省时间。说实话,不是什么人都能胜任的。

李医生继续交代着:“手术,是目前唯一的救命办法;但即使手术,风险也非常大,产妇随时可能在手术中或手术后死亡;即使能活下来,也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

难能可贵的是,家属很明智,丈夫很坚强,扶着已经站不起来的产妇的母亲,说:“没问题,没问题,全都交给医院了,我媳妇就交给你们了。”他果断地签了字。这在事后看来,也是抢救能够成功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如果家属在突然发生的事情面前因一时无法理解和接受,而出现犹豫、埋怨、怀疑、猜忌、分歧,甚至是愤怒,导致抢救时间延误,后果不堪设想。

家属签了字,马老太、李医生、麻醉科的主任马麻等立刻悉数上阵,在妇产科手术团队、麻醉科、手术室以及外科ICU、重症监护科、输血科等的共同努力下……,经过3个多小时的 “浴血奋战”,顺利地完成了子宫切除术。

立即,产妇被转入了重症监护病房,但一直昏迷。

经过10多天的后续治疗,家属们焦急的企盼,终于,产妇渐渐苏醒……最终,母子康复出院。三个月后随访,没有出现任何后遗症。家属很感谢,我们很高兴。

那一次的经历,到现在我还无法忘记,人真的很脆弱,有时候,或者说,很多时候都是旦夕祸福、生死一线间。

这一次羊水栓塞的抢救结果还算是圆满,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其实很希望,每个产妇在生孩子时都能成为主角,在这本应幸福的时刻,没有产钳,也没有剖宫产,更没有抢救……

但是,在产房,这种希望只能是奢望,有时候,我们做的工作再细致周全,在孕妇分娩过程中也会险象环生。

我们有时貌似多余,甚至是草木皆兵的小心谨慎,其实是经验的体现,是责任的驱使,更是您生命与安全的保证。在只有一次机会的生命面前,多小心也没大错。

但说句实话,对于在产房的我们来说,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产妇,还是,别了,羊水栓塞,但愿是永远。

问:怀孕3个月了,现在胳膊大腿上出现红色或淡粉红色丘疹,很痒,怎么办?答:你的病应该是妊娠痒疹,发病的原因目前无法确知,可能与怀孕期间激素变化有关,对胎儿和妈妈并无明显影响。生产后会逐渐痊愈,不过容易留下色素痕迹。抹一些药膏吧,实在不行,还有古老医学流传下来的,马三立老先生经常使用的:挠挠。产房里的强迫症

小橘子是比我早2年进的产房,也算是老助产士了,平时干活很麻利,技术那真是没得说。就是,唉,这嘴上总是没有把门儿的,有时说话不走脑子。

这天早上,小橘子一进办公室的门,脸上就忍不住的笑,换了白大褂,还在那儿笑。

我温柔地瞪了她一眼:“怎么了,橘子,昨天买彩票中奖了?”

小橘子还是在笑:“哈,不是,我是坐车上班的路上,遇到一件可笑的事,太可笑了。”“说来听听,别一个人傻乐了,再笑,皱纹更多了。”

好容易,小橘子止住了笑,跟我说:“小红,今天我坐公交车,车上一女的打电话正聊天呢,旁边坐着一小伙,戴个眼镜很斯文。过了一会儿,小伙子拍了一下女的肩膀,说,你的鞋带开了。女的扫了一眼鞋,还真是,鞋带确实开了。但是她没理会,而是继续聊,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后,小伙子竟然低头帮那女的把鞋带系上了,女的当时就呆住了。过了一站,小伙子转身下车了,女的还在发愣呢,你说可笑不可笑。”“这有什么奇怪的,这是强迫症”,在一旁的同事郑洁扶了一下眼镜,慢条斯理地说话了:“不奇怪,我也有。在家里,如果我看到东西乱了,马上就有冲动必须要整理好,要不,一晚上都睡不着。”

要说这郑洁,平时不爱开玩笑,一是一、二是二,有点认死理儿,但干起活来绝对“靠谱“,是个很要强的人。用小橘子的话说,在我们这群女汉子当中,郑洁是个“稀有”品种。

小橘子立即接口说:“对对对,姐几个,我也是。出门,老怀疑自己是不是锁门了,有时候,回去看一下才放心。要我说呀,谁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强迫症。小红姐,你有什么强迫症没有?”

说到强迫症,在产房工作时间久了,我最大的强迫症就是总怕出差错,给病人打的点滴对不对呀,会不会给错了药呀,某某床的理疗做没做呀,明天做剖宫产的是不是某某床呀……

医学上对强迫症定义是,这属于一种焦虑性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最让人痛苦的是,您自己也知道这事儿没什么意义,但就是没办法让自己不去干这件事儿。很多时候,一边是违背自己内心的意愿,一边又无法抑制自己做这件事儿的想法或冲动;一方面是内心在极力反抗,一方面却又无法控制。您说说,是不是很纠结啊,能不痛苦吗。

有人统计过,国内的强迫症患者有500万到1000万人。研究表明,强迫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尤其是那些具备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固执等不良个性特征的人,更容易患强迫症。

有一天,好事的小橘子还特意拿来一张强迫症自我筛查表,让我们确认一下,自己有没有表里面的行为:1.你是否有愚蠢的、肮脏的或可怕的不必要的念头、想法或冲动?2.你是否有过度怕脏、怕细菌或怕化学物质?3.你是否总是担忧忘记某些重要的事情,如房门没有锁、阀门没有关而出事?4.你是否担忧自己会做出或说出自己并不想做的攻击性行为或攻击性言语?5.你是否总是担忧自己会丢失重要的东西?6.你是否有什么事必须重复做,或者有什么想法必须反复想从而获得轻松?7.你是否会过度洗澡或过度洗东西?8.你是否做一件事必须重复检查多次方才放心?9.你是否为了担忧攻击性语言或行为伤害别人而回避某些场合或个人?10.你是否保留了许多你认为不能扔掉的没有用的东西?如果上述症状中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症状持续存在,就表明患了强迫症。

我测了一下,哈哈,我中枪啦,属于典型的强迫症患者,中重度。

在医院里,我也看过心理医生给强迫症患者治疗。无非是劝慰患者:不要苛求十全十美,要宽容自己,包容别人。这些道理都很对,可是,真要落实在工作上,就难了,尤其是在产房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在别处的一点差错,在我们这里可能就是几条人命,怎么能不战战兢兢,怎么能不力求完美呢?包容别人,这容易,宽容自己,呵呵,不太容易。

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如斯,咱就不说真的犯了严重的差错,就算只有一点点很小的失误(有时甚至不是失误),也可能带来很大的风波……

不光我是这样,很多医生都有压力山大的强迫症。

小橘子就曾经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过一个笑话,故事的主角是我们科的李副主任。要说李医生,平时工作中绝对是一丝不苟型的。她经常说,只有把工作做到极致了,才能将可能危害母亲和孩子的各祌危险因素及时化解为无形。例如,应及时预测妊娠期高血压并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母婴损害并及时预防早产,可以采取外倒转让臀位转为头位,并让产妇自己分娩以避免剖宫产,产程中应该采取各祌措施保障顺产……

李医生的严格,那在我们科里可是出了名的。

故事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有一次,小橘子和李医生配合做一台很常规的剖宫产手术,胎儿都取出了,该缝合伤口了,可是李医生就是不缝合,就见她仔细地盯着打开的腹腔,左看看,右翻翻,脸上甚至都出了汗,神情略显紧张。

小橘子有点疑惑,问:“李医生,怎么了?”

李医生说:“仔细找找,看看是不是产妇的肠子破了,我怎么闻到了一股臭味?”

此时,旁边的实习医生小张呆滞的说:“李,李老师,我刚放了个屁……”

其实,听完这个绝对是杜撰的故事,我一点都不觉得好笑,因为,这就是我们工作中时时谨小、事事慎微的真实写照。

上面的笑话中,李医生患的是追求工作尽善尽美的强迫症,我呢,患的是物品遗漏强迫症,我最担心纱布遗漏在病人的身体里面。

每次顺产,胎儿娩出后,我们在缝合产妇的会阴切口前,都要在阴道内塞一个纱布卷,缝合完毕后,再将纱布卷拿出来。可是真忙到不可开交的时候,我有时候即使把纱布拿出来了,还是会怀疑自己。

记得前年吧,外地有家医院产房把纱布忘记拿出来了,吵得沸沸扬扬,新闻上一通猛批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那一阵儿,也是我的抓狂期。有一次,白天一连做了4台常规缝合,6点多,回家,累得没了一点力气,趴在床上歇会儿的时候,突然想到,第三台缝合的时候,我是不是忘记拿出纱布卷了?还有第一台,也没记清……

哇,那可怎么办?我一激灵,赶紧从床上爬起来,给产房打电话。我的徒弟小文在班上,笑着说:“师父,是我跟您配台的,当时清点过了,肯定是拿出来了。”

我既然强迫症发作,当然还是半信半疑。

小文说:“没事,师父,待会常规查房的时候,我再检查一下。”

放下电话,我还是没有完全放松,离常规查房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产妇出问题怎么办?我是越想越着急,老公做好的饭也顾不得上吃了,一跺脚,又返回了医院。

最后,我又仔细的检查了4位产妇,没有发现纱布卷,心才放下来了。一看,都已经9点多了,吃着小文给我泡的方便面,吃得那叫一个踏实。

小文笑着打趣我:“您呀,都是强迫症晚期了。”

我也笑了,真是的,我们的常规诊疗流程是每次缝合完毕后拿出纱布,清理阴道积血,肛诊查缝线是否穿过肠黏膜,再清点纱布。

您要是有机会进手术室看过手术的过程,就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台手术完美收官,手术医生再次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出血或其他问题,准备缝合……停,这个时候就要开始一个重要的环节,清点手术器械与物品。要是在台上清点过程中,发现有任何一个小东西对不上,甭管台上的手术医生是谁、是什么脾气、有多着急,就她算再强势、再坚持、再有理由,我们也不会允许关腹缝合的。这套诊疗流程可以说杜绝了手术器械,也包括纱布卷遗漏的现象。

可是我还是担心,是不是有点多余?您说说,这不是强迫症是什么?

在现实工作中,差不多每个医护人员,不仅仅是手术医生,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强迫症。一个负责任的医生,是不会允许自己在工作中出现哪怕是一点点疏忽的,否则,她绝不会原谅自己。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医生抱怨自己的记性越来越差,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很多医护人员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自己应该注意的事情……其实,不是她们的记忆力出了问题,而是要处理事情的确太多,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高强度工作中,这种“强迫症”不断加重的结果,因为这些的背后,是她们的神圣职责……

其实,在产房,不光我们医生护士有强迫症,有的产妇也有强迫症。

人们都知道,产妇临产前的时间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监听胎心,很简单的逻辑:只要胎心正常,胎儿就基本安全。我们也会告诉待产的产妇,没事听听胎心,有异常赶快叫我们。

谁知道,遇到了一个有数字强迫症的产妇,可叫我们犯了难。

别的产妇是一小时,数数胎儿动几次,告诉我们一下,也就完了。可是,这位产妇呢,据她说,只要一开始数数,就停不下来,只要感觉胎儿动了,她就一直往下数,不数就难受。一天下来,数了几百次,搞得她头晕脑胀,求饶似地跟我们说:“医生,快帮帮我,我可不想再数下去了。”

没办法,最后,我们给她找了两个耳塞,塞在耳朵里,让她听不到胎儿的心跳,她的强迫症才消失。

还有一次,我和小文,还有小橘子,一个班接生。这回接生的产妇28岁,人高马大的,各项指标都很好,我们本以为很快就能生下来。

谁知道,一上产床,难题就出现了。一般人都知道,分娩分为三个产程。第一产程为从规律宫缩(10分钟三次宫缩)至宫口开全,第二产程是指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第三产程是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在第二产程的时候,宫口开全后产妇会有便意,此时就要进产房准备分娩了,随着阵阵宫缩,产妇要开始屏气用力,依靠阴道壁的压力,促使胎儿渐渐下降,直至分娩成功。产妇使劲的时候,一般要双手抓住枕头或床柱,宫缩高峰的时候使劲,做深呼吸,空气吸入胸部后,暂时憋住,然后像排便时一样,向肛门的方向用力;无法再继续憋气时,便开始吐气,接着马上再吸气、用力。这样循环,交互进行用力及放松。

按照常规,小橘子再次告诉产妇呼气、憋气、使劲、用力的方法:“别紧张,就像你上厕所大便那样,使劲就行。”

宫缩来了,产妇憋得脸通红,却一点劲儿也没使出来。

小橘子说:“你没有使对劲儿,快使劲儿,使劲拉就行了。”

产妇低声说:“对不起,医生,我有强迫症。”

我耐心的说:“知道了,强迫症的事以后再说,现在我们先生孩子要紧。”“不是,医生,我不在厕所,就使不出来劲儿。”

这种奇葩强迫症还真是第一次遇到。我和小橘子不禁面面相觑。

没办法,我只好说:“今天是生孩子,你再试试,闭着眼睛,就当是在厕所里。”

产妇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那怎么办,怎么也不能到厕所里生吧?”小文着急的说。

趁着宫缩的间歇,产妇赶紧跟我说:“是这样的,医生,在平时,我一看到厕所两个字,就想上。”“好了,我知道怎么办了。”一听这话,我立马吩咐小文,你去办公室,赶紧找一张白纸,上面写上“厕所”两个字。

小文转身就往办公室跑,产妇又在床上着急的说:“要,要写女厕所。”

那天这孩子生的,场面可真够一瞧的:小文站在产妇的眼前,手里拿着写有“女厕所”的白纸,让产妇看着,小橘子在产妇身后抱腰,我呢,在前面做保护。

您还真别说,产妇看到“女厕所”三个字,真来了精神,那个劲儿使得,别提多带劲儿了,5分钟不到,8斤重的大胖小子就“拉”出来了。

问:小孩马上就要出生了,有脐带血库的人游说我们,要我给孩子留下脐带血,您说留不留?答:自己孩子能用到的机会很小,更多的是给自己和孩子的一个安慰。网上有很客观的文章,您可以看下,我觉得,捐到当地的公共脐带血库,或许能起更大的作用,请告诉人家你是活雷锋。猜猜看,生男还是生女

很多有经验的医生,在长期的临床诊疗工作中,都练就了“一眼”技能,就是看病人一眼,简单问上几句,马上就大致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真羡慕这些拥有“一眼”神技的高人们。

好吧,您想象着进入这样的一个场景:病人被送到急诊室,陷入了昏迷,生命垂危,周围一大群医生护士找不到病因,束手无策……就在大家的惶惶中,您出现了,白衣飘飘,从容淡定,只看了病人一眼,简单问了家属几个问题,马上说出了病人的病因,按症施术,几分钟后,病人清醒了!

那场面多令人神往……

也许,这样的场景绝大多数也就只是在小说或神剧中才能出现的桥段。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确实有些医生能够在关键时刻,较为快速地做出关键的判断和决策,那份从容、淡定与睿智,在普通医生看来足以称得上“神奇”。其实,这种所谓的神奇往往是一个医生数年甚至是数十年经验与学识的积累,为了这一“神奇”的时刻,不知道要在平时付出多大的努力。

我们科主任马老太一直强调学习,那一阵儿,我们产房也掀起了学习业务知识的高潮。我们的最高“梦想”就是要练就一眼技能。可爱开玩笑的小橘子说:“一眼技能我是没希望了,我只能练就半眼技能。”“什么是半眼技能?”我们都不明白。

小橘子一本正经的说:“猜产妇肚子里是男是女,我能猜对50%。”“您真逗,这不是男孩,可不就是女孩嘛,怎么猜都是50%,还用你猜?”小文不禁撇了撇嘴。

产房工作虽然又苦又累,我们也会想办法找点乐趣。有时候,几个同事也来猜猜孕妇肚子里是男孩还是女孩。有时为了增加“刺激”,还挂了个小彩头:谁输了谁请吃中午的盒饭。刚开始,我那真是瞎猜,俗话说,肚里货,难琢磨。但是,在产房待的时间久了,接触的临产妇多了,我还真慢慢摸出一些生男生女的所谓“门道”来。到了后来,能被我“蒙”中的几率明显提高。

很多准妈妈也问我:小红老师,您有经验,您说我肚子里是男的还是女的?早先,很多人还是愿意给出的答案是男孩。现在,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基本上生男生女都一样了,很多人在产前对此并不像以前那样高度关注,谈论生男生女就像一次轻松的扯闲篇,我们说起来也没有什么负担,还算帮助产妇缓解紧张的产前情绪呢。

这天工作很顺利,几位临产的产妇都生完了。临近中午,我笑眯眯地拉过一位刚来我们医院的来自陕西的进修大夫,陈医生。“猜猜呗,12床是男是女?”

小陈大夫来我们产房1个多月了,已经知道了我们玩的把戏:“好,我猜是男的”。“女的。”我也给出了答案。

12点钟,12床剖宫产,出来果然是个女孩,哈哈,一顿午饭到手。

中午,吃着小陈买来的吉野家快餐,我很得意。我的徒弟小文对小陈说:“陈大夫,你可不知道,我师父猜生男生女的水平有多高,现在,我们都不跟她玩了。”“是吗?”小陈感兴趣地凑近我,讨好地说:“小红姐,你告诉我,有什么小窍门?”

我没有抬头:“想知道?明天午饭,一份大披萨,我告诉你。”

第二天,一张必胜客的大披萨送来了,产房每个人都分得一块儿,七嘴八舌地吃着。吃人家嘴短,我也就对小陈吐露了“不传之秘”:“我在产房工作十几年,接生的孩子也有近万个了,附耳上来,我告诉你……这个准确率在95%以上。”

听我说的煞有其事,小陈频繁点头。下午,按照我说的方法验证了一下,到孩子出来,真都对了,小陈心里乐开了花。

到了星期天,小陈陕西的同事,一起来我们医院进修的钟医生找她,要下午一起逛街,正好有位产妇要剖宫产,小陈开始显摆起她的绝活儿来:“钟儿,你看见了吗?这位产妇马上要生了,你猜,是男孩还是女孩?”

小钟大夫仔细观察了一下产妇,又凑近看了看病历,斩钉截铁地说:“男孩。”

小陈笑了:“我猜是女孩,中午一顿大餐,金钱豹,谁输谁请客。”

小钟大夫莞尔一笑,轻松加愉快地答应了。

产妇送进了手术室,我轮转台下,很快,孩子抱出来了,是个带把儿的。

小陈哭丧着脸:“小红姐,你的秘笈怎么也失灵了呢?”

我真是哭笑不得:“小陈啊小陈,姐我也不是什么神婆,一猜一个准呀。再说,你打赌前,是不是忘记了,钟大夫在产科的B超室工作,这个孕妇她昨天还超过,是男是女,当然最清楚了。你跟她玩这个,这不是撞枪口上了吗?”

原来如此,小陈懊恼地一拍大腿……

您是不是对猜生男生女也很感兴趣啊?是不是也很想知道姐我的秘诀?让我告诉你吧,其实,绝招也好,窍门也罢,都当不得真。

网上也有很多验证是男是女的招数,比如:胎心率可以看出胎儿性别,孕妈乳头变化也能看出怀的宝宝是男是女,孕妈咪的腹部是否凸出也能判定生男生女,腿上的汗毛比孕前长得快的孕妈怀的是男胎,孕期小便呈暗黄色的孕妈肚子里是个女宝宝……这些听起来都很有趣,可是根据我的十几年临床验证,没一个是靠谱的,当然,也包括我自己的那些所谓窍门。

话说回来,生男孩生女孩真有那么重要吗?依我看,更重要的还是母亲的平安顺利,孩子的健康幸福吧?

再说啦,不还有那句话嘛,怎么说来着,生个男孩是建设银行,生个女儿是招商银行……到哪儿生孩子

刚刚接生了一位产妇,一切顺利。一边收拾着“残局”,小橘子又在不失时机地抖她的“包袱料”,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情节……小文“很天真”地听着,并十分配合地不时发出悦耳的笑声。

正在这个时候,我的手机响了。“小红姐,我是娟子,有件事儿想问问你。”

娟子是我一个闺蜜的妹妹,今年不到30岁,人长得那叫一个“水灵”。人家现在嫁给了一个大老板,在家里安逸地做着全职太太,算是嫁入豪门了吧。现在的美女,是不是很多都这样?怪不得,前段时间有人在网上抱怨,他们单位的美女密度明显下降。

前段时间,娟子怀孕了,在我们医院建的档,这个月就快到预产期了。“我老公昨天说,想让我到一家环境好的民营医院把孩子生下来,我也去看了,环境和服务真的挺好的。小红姐,我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客观的说,一些民营妇产医院和我们医院相比,服务和环境真的是要强上百倍。在人家那里,是几个医护人员围着一个产妇转;而在我们这里,是一个人围着几个产妇转,产妇肯定会遇到很多的不便。而且,就这样,建档还挺费劲儿,还要排队等号,单间也少得可怜……唉,你说烦不烦?

我几乎是不加思索地随口问道:“他们那有新生儿病房和抢救室吗?都有哪些常设科室?麻醉师的情况你了解了吗?产房人员以及妇产科的实力怎么样……”“小红姐,这个,这个,我还真没注意……”娟子没想到我会问这些问题,而且一下子问这么多的问题。“宝贝,你说说,生孩子最关键的是什么?”我很认真地问道。“这个……”可能是因为我的语气有些过于严肃,或者一时没有理解我问话的意图,娟子迟疑未答。“是舒适吗?要我说,不是,是安全,是母婴的安全!”我更加认真地回答道。

都说女人生孩子是“半条腿进棺材”的事儿,这还真不是吓唬谁。

记得有一年,云南一位产妇在当地一家民营医院生产,因为羊水栓塞去世了。凑巧的是,这位产妇是大名鼎鼎的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员工,第二天,俞敏洪发的一条微博激起了千层浪。

俞敏洪的微博称:云南新东方一名女员工,7月13日下午14时进入云南某医院分娩,17时医生突然要求家属在空白病危通知书上签字。医生隐瞒产妇抢救情况,拼凑抢救设备,14日凌晨1:30产妇转至红会医院,凌晨2:20抢救无效,28岁离开人世。整个过程医院从预警、抢救、转院存在重大漏洞,敦请相关部门对该医院进行调查!

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咱也不便对医院的诊疗事故说三道四,责任问题有待调查部门的信息公开。但是,从我自己出发,经常会有一些朋友问我:“小红姐,你说,孩子在哪儿生好?”

要是说到这个问题,貌似有点复杂,且不说选择的标准很难获得公认,而且,怎么回答都容易得罪人。抛开什么职业道德、医院的历史积淀不说(按照目前的社会大环境,这些话好像也没有了什么公信力),咱只说说医院的硬件和软件,而在这一点上,有些医院是和大型综合医院不能相比的。

在综合性的医院,各种急救的配套措施齐全。而在一些环境非常好但规模或科室不健全的小医院,麻醉科和麻醉医生可能是短板,也基本上不会有血库。在我们这里,产妇产后如果出现一些并发症,5分钟内,什么心内科、血液科、肾内科、神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小儿科、麻醉科、重症监护科,甚至是皮肤科医生,都会根据需要到达急救现场,这种三甲综合性大医院的协同是那些小规模的医院实现不了的。

此外,还有助产士和医生的软实力。最近,有很多民营医院到我们医院来挖人,一般的助产士到他们那里就是护士长,工资很高,但是,没有人愿意去,因为学不到该学的东西,又没有成长的空间。

举个例子,我们医院妇产科一个月要接生几百个孩子,而在一些规模较小的民营妇产医院,只能接生几十个,临床经验匮乏。更重要的是,很多这样的妇产医院,是没有新生儿科的,而在大型综合医院,新生儿科是和产房挨着的。在产房,我们接生,保护的不仅是大人,还有婴儿。我们的一句老话是:“子救前,母救后”。就是说在孩子生出前,婴儿是最危险的,新生儿窒息、脐带绕颈、胎位不正、羊水过少等等危害的是婴儿的安全,母亲在这个阶段相对安全。而在孩子出生后,母亲就可能面临危险了,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等都会危害母亲的生命安全。

因此,妇产医院的诊疗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工作过程,如果没有完整的新生儿科,没有其他科室的配合,包括血库、急救加护病房、儿科急救病房等一系列的科室,一旦出现急症、重症,后果无法想象!我真的不建议产妇们到这样的妇产医院去生孩子。“娟子,到底去什么样的医院生孩子,还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我只能说,选择一家可信的、综合的、有实力的医院,是你最佳的选择。如果整个孕期一切正常,好的医院和一般的医院可能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如果母亲或胎儿有问题,好的医院和一般的医院就会有天壤之别,可能就会是生与死的区别。所以,到一家好的医院生孩子就相当于给自己买了个保险,没问题时看不出它的重要,一旦出了问题,可以有很好的保障。”“小红姐,我明白了,谢谢啊!拜拜,亲一个。”

人生总会有很多的选择,有时候,很简单,有时候,会有些复杂。我们感觉简单时,很可能是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复杂,而当我们感觉复杂时,很可能是并没有看清其中非常简单的关键所在……“师父,又来活儿了!”

是小文在叫我。

简单也好,复杂也罢,还是奔跑吧,姐妹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