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9 14:36:34

点击下载

作者:《青少年必读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试读:

前言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增广贤文》多以有韵的俗语、谚语、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中国古代的礼仪典章、风俗典故及天文地理等,但中心是讲中国传统社会的人生哲学、处世之道。作为一部发蒙之书,《增广贤文》对传承中国文明五千年历史哲学,维系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尤其值得当世之人仔细阅读。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 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解说】

用过去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应该总结汲取古人的经验教训,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评点】

这几句从总体上说明了编写《增广》的宗旨、作法及要达到的目的,是观今鉴古,多见多闻。

【导读故事】宋太宗读文

宋朝时的皇帝宋太宗特别喜欢看书,尤其偏爱史书,以使自己能从书中了解历代王朝兴亡更替的道理。

宋太宗常对身边的大臣们说:“人多看书肯定会有所受益。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虽不能行万里之途,读万卷书总还不难。凡爱读书之人,总有他读书的乐趣所在;若不喜爱读书之人,恐怕按着他脖子,他也读不进去。”

众大臣听了,颇为敬服。宋太宗一直要求自己坚持每天读书,从不间断。

有时政事太多未能读完,以后也要抽空补上。他一年内竟把一本厚厚的《太平总揽》读完了。

宋太宗从《太平总揽》中了解了大量史事,记下了许多古代圣贤们的治国名言,很受启发,所以赐此书改名为《太平御览》。

宋太宗通过读书而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相信小朋友也一定能做到。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解说】

了解自己是怎么想的,就应该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因此,要拿自己的心来体谅别人的心,站在别人的立场多为别人着想。【评点】

与人为善,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承袭这一美德。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解说】

离水近能掌握鱼的习性,离山近能识别鸟的声音。【评点】

经常接触某事物,才能熟悉、了解、认识这个事物。“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是这个道理,俗语说“久病成良医”也是这个道理。但“近”不一定“知”,要“知”还须主动去认识、研究。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解说】

酒要同了解自己的人去喝,诗要向懂得的人去吟。认识的人可以很多,但真正了解、理解达到知心的却没有几个。【评点】

前两句中心是讲志同道合,相互了解才能成为知心朋友。后两句讲人生苦短,相识许多,真正知心的并不一定很多。这确是人生真理。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也是有感而发的。

【导读故事】高山流水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位很有名的音乐家叫俞伯牙。俞伯牙弹得一手好琴,他能把心里所想的事物用琴声形象地表现出来。一次,俞伯牙在泰山观光游玩。他面对秀丽的青山,情不自禁地弹奏起来。这时有位名叫钟子期的青年樵夫路过此地,被这悠扬动人的琴声吸引住了,便停下来欣赏。

俞伯牙拨动琴弦,心中想着高山,钟子期就赞叹说:“这琴弹得真好!琴声如同巍峨泰山!”

当俞伯牙心中想着流水而弹奏时,钟子期又赞叹说:“这琴弹得真好!琴声如同浩荡江河!”俞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听的出来。俞伯牙惊喜万分,深情地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在你面前我已经无法隐藏自己了。”

两人从此便结为至交好友。《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就是俞伯牙当年所作的。俞伯牙有一年旧地重游,当他得知钟子期去世后,悲痛欲绝,并泪流满面地说:“我从此知音绝矣!”说完后,将瑶琴摔得粉碎,以示今后不再弹琴了。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解说】

人和人之间的相识应该总好像是乍见面似的,这样到老年就不会产生怨恨之心了。【评点】

这是片面的、似是而非的道理,这样做也会没有朋友的。人生不能没有朋友。没有朋友和知心者的人,尽管到老也没有怨恨之心,还不是形影相吊,茕茕孑立!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解说】

容易涨也容易退的是山间的溪水,反反复复变化无常的是小人的心态。【评点】

以山溪之水的易涨易退来比喻易反易复小人的心态,说明品质高尚的人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品质不好的人表里不一,反复无常,不可与之交往。易反易复,这是人生之大忌。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解说】

运气不好时金子可以变成铁,运气好的时候铁也会变成金子。读书只有下苦功夫,才会文辞精妙,字字千金。前一句讲述了抓住机遇的重要性,后一句说明只有“用意”、“刻苦”才会取得成功。【评点】

本句讲时运,或者说是机遇。抓住机遇,就会改变自己,改变人生。抓不住机遇,有“时势”也成不了大器或英雄。一字千金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用意”、“刻苦”才能达到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没有不“用意”的天才的。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解说】

对人说话只能说三分,不能把内心世界都交给别人。有意栽花花不一定开,无意去插柳柳树却可能长得茂盛。

龙和虎的形态好画,但龙和虎的骨骼却难以画出。了解人的表面很容易,但了解人的内心却很困难。【评点】

这三句话都是讲人际关系,讲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理,反映了在封建制度下,人们谨言慎行、消极避祸的人生哲学。

【导读故事】居心险恶

唐玄宗时,朝中有个官员叫李林甫,担任兵部尚书兼任中书令,职位是宰相,权势显赫,不可一世。

李林甫还很有才艺,字写得很好,又擅长绘画,很受唐玄宗的赏识和重用。

可是李林甫的品德恶劣,善于谄媚逢迎,拍马屁的本领极高。他依靠这种特殊的本领蒙蔽了皇帝和皇帝身边的人,竟然官运亨通,在朝中高居宰相之位达十九年之久。

平时李林甫和同僚们接触,总是装出一副态度恭谦、平易近人的模样,看起来像是一位办事公正、善解人意的忠臣良相。实际上却非常阴险狡猾,手段毒辣。

他专门同有权有势的人结交,结成帮派,壮大自己的势力。

凡是有才学有见识的人,他都非常妒忌。如果哪位官员功业超过他,被皇帝重用,地位威胁到他时,他一定会想方设法把这个人除掉。

了解李林甫的人,都说他口蜜腹剑,对他十分痛恨,畏而远之。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解说】

马行走无力都因为它瘦弱,人行事不风流不潇洒只因为他穷。【评点】

马瘦必然行走无力,人贫却不一定志短。“贫”不是不风流的唯一因素。人有无才华,能否成材,在于客观环境的优劣,但更在于自身的努力,也就是内在的主观因素。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解说】

流水从滩头泻下并非有意之举,白云从山峰飘出来也完全出于自然。【评点】

对仗严谨的一副对子,讲的是自然现象,也是一种自然规律。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解说】

能宽恕别人的不是傻瓜,傻瓜则从来不会宽恕别人。【评点】

这句是倡导人们宽恕,得饶人处且饶人。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解说】

钱财没有什么可珍贵的,要把它看得像粪土一般,仁义道德才价值千金。路途遥远才会了解马的力量大小,经过的事情多了才会明了人的心术。【评点】

钱财如粪土,语出《晋书》殷浩语:“官本腐臭,故将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财而梦移。”轻财重义,是劳动群众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处世之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后句讲的是人与人的了解需要时间来检验,就像遥远的路途可以检验马的优劣一样。

【导读故事】日久见人心

西汉末年,颖阳有个年轻人名叫王霸,他胸怀大志,一心想要做一番大事业。他的父亲见他有远大的志向,就把他送到长安去求学,拜在名师门下深造。

不久,王莽篡夺王位,皇族成员刘秀趁机起兵,率领队伍同王莽作战。王霸就去投奔刘秀,跟随刘秀英勇作战,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

刘秀的部队进入河北以后,接连几次征战都不顺利。

这时军心动摇,许多将领悲观失望,对刘秀的前途丧失了信心。

王霸仍旧和先前一样忠心耿耿地跟随刘秀作战。刘秀非常感动,他对王霸说:“在颖阳投奔我的几十人都跑了,而你却独自留下来。真是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啊!”

王霸在艰难困苦时毫不动摇,终于协助刘秀推翻了王莽的政权。

后来,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当了皇帝,不忘王霸的功绩,封他做了大官。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 中 水,亲不亲,故乡人。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解说】

有些人是亲戚却不像亲戚,有些人不是亲戚却比亲戚还亲近。不论甜美还是不甜美,家乡的水都是好喝;不论是不是亲戚,故乡的人都是最亲近。朋友相逢欢聚不饮酒,连洞口的桃花也会笑话你。【评点】

是亲不亲,非亲却亲,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特殊感情。

【导读故事】把酒话菊花

陶渊明是东晋时著名的田园诗人。他虽有济世之才,却一直得不到当权者的重用。弃官归隐的陶渊明写了有名的《归去来兮辞》。耕田农作之余,他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花,朝夕观赏。

陶渊明常常喜欢一边赏菊一边饮酒,可是因为家贫,时常没酒喝。

有一年的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陶渊明在篱边赏菊,却没有酒喝,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边嗅边嚼,以菊代酒。

他的同乡江州刺史王弘听说此事后,连忙派人给他送酒,陶渊明才得以对菊畅饮。

陶渊明房前有一座大菊圃,每逢秋日花开时节,常常邀请附近的乡邻到他家做客赏菊。走时,他还要为每位到访者每人采一枝菊花相赠。

亲友们相约,年年重阳之日都一同来大菊圃赏菊。在这样清秋气爽、风霜高洁的时节里,和乡邻、亲友一同赏菊饮酒,吟诗作赋,陶渊明觉得生活别有一番情趣。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所创作的,直到如今仍是千古传诵的名作。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当时若不登高望,谁知东流海洋深。【解说】

做人不干对不起良心的事,半夜有人敲门心中也不会惊慌。若不登高望远,怎么能够知道东流的河水能够汇聚成海洋般的深邃。【评点】

人只要走得正,行得正,光明正大,心里就踏实。无论发生什么意外之事,都能做到心中不慌。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胸怀宽广,看得到河水汇聚的力量。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解说】

两个人一条心,能够得到购买黄金的钱;每个人都留着一个心眼,连买根针的钱也赚不到。【评点】

这两句话道出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

【导读故事】亡国之君

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叫纣。纣王荒淫无耻,凶残无比。在这个暴君的眼里,大臣们的性命连根草都不如,百姓的性命更加无法保障。他无休止地搜刮人民,镇压反抗者,举国上下,一片恐怖。

商朝的臣民们见没有出路,纷纷投奔西部一个叫周的小国。

公元前1047年,这个小国的首领周武王带领三千勇士,联合八百诸侯,起兵讨伐纣王,天下的百姓群起响应。

周武王在誓师大会上宣读了伐纣文告:“因为纣王荒淫无道,罪大恶极,皇天震怒,命令周朝率仁义之师,诛灭纣王。纣王虽然有千千万万臣民,可是人民早已和他根本不是一条心;周朝哪怕只有十个臣民,却能结成一条心。大家同心同德,何愁诛灭不了恶贯满盈的纣王!”

决战那天,纣王的士兵再不愿为暴君卖命了,前面的人纷纷反转矛头攻击自己的部队,纣王军队大败,血流成河。纣王眼见败局已定,纵火自焚,商朝终于灭亡了。黄金无假,阿魏无真。【解说】

黄金贵重很难造假,阿魏这样的药材却没几种是真货。【评点】

黄金不易假造,药却容易假造,这是由于黄金贵重且人们熟悉的缘故。越是来自远方而人们又不熟悉的,就越容易欺骗蒙人。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红粉佳人休使志,风流浪子莫教贫。【解说】

黄莺和鲜花都唯恐春天消逝,怎么能让人们虚度青春呢?俏丽风骚的女子千万不能丧志,风流潇洒的才子千万不能贫穷。【评点】

黄莺和鲜花尚且担心春光流逝,人生短促怎能不格外珍惜?大好春光,不可辜负;宝贵光阴,不可虚度。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有所作为。

【导读故事】勤奋读书

北宋史学家刘恕一生勤奋好学,惜时如金。他年幼时家境贫寒,寒冬腊月还穿不上棉衣,自然就无钱买书,只得靠借书、抄书来满足自己求学的需要。他甚至不远数百里,外出求书借读。

一次,他的朋友宋次道引刘恕走进自己的藏书楼,刘恕立刻被琳琅满目的图书迷住了。

于是把门一关,独自在屋内边读边抄起来。

他白天顾不得休息,晚上也忘记了睡觉,就这样坚持了十多天,把自己所需要的书全部读完、抄完。等到告别的时候,宋次道发现他的两眼都已经熬得血红。

一次,他和其他一些人陪同大文学家司马光去游览万安山。他们看见山道旁边立着一块古碑,上面写有五代时一些将官的名字。

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些什么人。

司马光便问刘恕,刘恕出口成章,一一说出他们的事迹始末,这令大家非常惊奇。

回家后,大家一查相关史书,果然像刘恕所说的那样,一点不差。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解说】

客人光临主人不予理睬,这样的人恐怕是个不懂事理的傻瓜。【评点】

对客人应热情礼貌,失礼行为是不通事理的愚人的表现。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 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解说】

穷人住在闹市也没人理睬,富人住在深山也会招来远房亲戚。有谁背后不被别人议论,哪个人在人前不议论他人?有钱人说的话就是真理,没钱的人说的是真理人们也不相信。不信你到筵席上看看,哪杯酒不先敬有钱的人。【评点】

这一段中心讲金钱至上,反映了封建社会小市民阶层的心态和人际交往中的拜金主义倾向。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解说】

应当用责备别人的心责己,用宽恕自己的心宽恕别人。【评点】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做人应有的品德和修养。

【导读故事】宽以待人

明朝有个官吏叫夏原吉,当过户部主事和尚书,是当时政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夏原吉待人温和宽厚,同情和关心下层劳动人民,曾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一次,夏原吉出使苏州。当地厨师特意做了一盘苏州蒸肉给他尝。

可是不小心放多了盐,厨师怕夏原吉生气,就站在一旁等待责罚。

没想到夏原吉吃饭的时候,尝了一块后就推说自己近来不喜欢食肉,只吃了些米饭、蔬菜,便离开了。

厨师见夏原吉很巧妙地遮掩了自己的过失,心里十分感动。

有一年冬天,夏原吉出使外地,夜宿在一家驿站。早上起床穿衣时,发现少了一只袜子。

原来,驿站差役夜间给他烘袜子时,不小心烧掉了一只。差役怕驿站老板把他赶走,所以不敢以实情相告。

夏原吉了解实情后,笑着对他说:“不要紧,我这儿还有换洗的袜子呢!”

驿站的差役流着泪对夏原吉说:“有些官员无事还要找碴打骂我们,像您这样的官,对我们太好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

的确,像夏原吉这样宽厚待人的官员,还有谁会怨恨他呢?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人情似纸张 张 薄,世世如棋局局新。【解说】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再好的远亲也不如近邻能够随时帮忙。一个人有茶吃有酒喝的时候朋友也多,但是到急难的时候却没有一个朋友出来帮助。人情像纸一样,每一张都是薄薄的;世界上的事往往像下棋一样,每一局都变化万千。【评点】

这几句讲人际关系。将人情比作纸,形容交往之难;将世事比作棋局,形容多变。来如风雨,去似微尘。长 江后浪推前浪,世人新人赶旧人。【解说】

来势如暴风骤雨,退去如微尘飘落。长江的后浪推涌着前浪,世界上新人赶超着旧人。【评点】

这里道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普通规律:新旧交替,生生不息。没有这样的交替,自然和社会就不会发展进化。有见识的人,应当欢迎后来者居上,超过自己。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解说】

要像瓶口那样不轻易开口,要像城防那样时时戒备。宁肯让别人辜负我,决不让自己辜负别人。做事要再三考虑谨慎对待,首先不要欺骗自己的良心。活着的老虎尚可以靠近,心地恶毒的人千万不能亲近。前来对你议论别人是非的人,就是制造是非的小人。【评点】“守口如瓶”、“人毒不堪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都是要人们警惕那些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人。“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善良的品德。但有片面性,应正确理解。近水楼台先得月,向 阳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解说】

近水的楼台先看到水中的月亮,向阳的花木最早接受春天的滋润。古代的人没有看到今天的月亮,今天的月亮却曾经照射过古代的人。抢先一步能当君王,后到一步只能称臣。不要以为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评点】“近水楼台”、“先到为君”,都是讲占据有利位置而得到某种好处或利益。这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不足为怪的,直到今天也依旧存在。

【导读故事】人不可貌相

春秋时,晋国有个叫阳处父的大臣,长得相貌堂堂,仪表不俗。第一次见面,总是能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有一次,他出使到卫国,办完事返回晋国途中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见阳处父一表人才,举止不凡,顿时产生了好感,便对他照顾得热情周到,无微不至。

晚上,店主对妻子说:“我早就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物,也好干一番事业。此人我看挺不错,像个成大事的人,我明天就跟他去了。”

第二天,店主征得阳处父同意,告别妻子,跟他走了。

可是,几天以后,店主突然又回到了家中。妻子很纳闷,就问他:“你怎么才几天就返回来了呢?”

店主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他思想偏激,而且夸夸其谈,华而不实。我担心跟着他,非但不能获益,反而会遭受祸害,所以,还是趁早离开他为妙。”

后来,阳处父果然被人杀死了。山 中也有千年树,世人难逢百岁人。【解说】

山中有生长千年的树,世上难遇活上百岁的人。【评点】

时光的流逝是无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学会珍惜。

【导读故事】时光飞逝

段玉裁,字若膺,江苏金坛人,清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和经学家。

他从小热爱学习,到老仍好学不倦,他因此知识异常渊博,著作很多。

他著的《说文解字注》是后代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六书音韵表》把古韵分为六类十七部,“及”“脂”“之”三部分立,是他的独创。

但是段玉裁总是痛感自己读书太少,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八十岁那年,他写了一篇自序,悔恨自己“忽忽至今,遂已八十。回首平生,学业何在也?”

叹息八十年的宝贵光阴,像流水似的一去不复返了,将用什么去见九泉之下的双亲呢?他以自悔的心情告诫子孙说:“一个人不要虚度年华,要惜时如金,要经常想想自己有没有取得成就。只要不虚度年华,那么无论生命长短都是有意义的;如果不学习,不进取,而虚度年华,那么即使活得再长,也没有任何意义。”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解说】

不要轻信那些所谓正直而又正直的人,要防备那些标榜仁义却不仁义的人。山里有长得笔直的树,世界上却没有正直的人。【评点】

告诫人们不可轻信,是正确的,但又是片面性、绝对化的,是不足取的。若如此,世界上便无可信赖之人,即所谓“洪洞县里无好人”了。疑心重重,过度谨慎的心态是应该得到调整的。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倾。大蒙都是命,半点不由人。【解说】

树应该痛恨自己的枝上不长叶子,不应该抱怨太阳偏心。所有人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一星半点也由不得自己。【评点】

要人们相信“命”,听命于天,这种“天命论”是有害的。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 珍。【解说】

读书人是国家的宝贝,儒家学者如同宴席上的美味一样珍贵。【评点】

将“士”、“儒”视之为国之珍宝、席之珍馐是当之无愧的,这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一句名言,到现在仍有它的积极意义。

【导读故事】慧眼识英雄

韩信是秦末汉初人,从小就胸怀大志。当项羽起兵反秦时,他投奔到项羽门下,当了一个小官。

他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但项羽总不听。

于是韩信就离开项羽,投奔了刘邦。刘邦起先也只是让他当了个管粮的小官,韩信见仍得不到重用,就又逃走了。

刘邦的谋士萧何闲时常和韩信交谈,因此对韩信十分了解,知道他是个不可多得的良才。

当他一听说韩信逃走了,便来不及请示刘邦,急忙星夜去追。到第三天,刘邦见萧何回来了,又高兴又生气地问他干什么去了?萧何说是追韩信去了。

刘邦不由得火冒三丈,骂道:“将领每天逃亡的有十几个,你都没追,却偏偏要追韩信。”

萧何回答说:“将领有的是,可韩信却是国中无双的帅才。要想得天下,除了韩信,没有别人能帮你达到目的。”

刘邦很信任萧何,就封韩信做了大将。后来韩信果然在帮助刘邦打天下的征战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平 生莫做争眉事,世上 应无切齿人。【解说】

一生不做自己不应当做的事,世界上就不会有痛恨自己的人了。【评点】

好人当如此,善人有善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解说】

做好一年的事业应在春天里打算,做好一天的事情应在黎明时打算,一个家庭最宝贵的东西是和睦,一个人一生要成功必须勤劳。【评点】

从一年说到一天、家庭、人生,反映了劳动群众勤勉、珍惜时日的优良传统,这是先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警世名言。

【导读故事】人情冷暖

战国时期,赵国的良将廉颇因英勇善战而闻名于各诸侯国。

赵孝成王时,秦军攻赵,两军相持在长平。廉颇见秦军势大,便坚守不战,以便待机取胜。

不想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中途把廉颇撤换下来,而让夸夸其谈的赵括领兵抗秦,结果大败。

后来,燕国见赵国国力衰弱,就发兵攻赵。赵王又起用廉颇为将,大破燕军。

廉颇当年从长平罢职回归后,他的门客见他失势,纷纷离他而去,以致门庭冷落;待到廉颇重被起用后,那些人又纷纷登门求见。

廉颇说:“你们都回去吧!”

门客们竟然厚着脸皮回答说:“唉!您的见识怎么如此短浅呢?现在世上的人,都是根据市场交易的准则来结交人。您有权有势的时候,我们就跟随您;您失去了权势,我们就离开您。本来就是这个道理嘛,您有什么可埋怨的呢?”

廉颇听了,啼笑皆非。力弱休负重,言轻莫劝人,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解说】

力量单薄就不要去背负重物,说话没分量就不要去规劝别人。没有钱就不要到人群中去,遭遇急难千万别去求亲戚。【评点】

讲做事要量力而行。这里的力,不应是“钱”,钱在人际关系中起很大作用,但强调到不切实际的地步,便不对了。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解说】

若想得到最好的戒酒方法,只需要用清醒的眼光看看喝醉酒的人。【评点】

醒眼看醉人,看得明白、深刻。戒酒如此,其他也如此。

【导读故事】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战国时,楚怀王因不听屈原等一批忠臣的忠告,被沦为秦国的囚徒。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即位。

襄王仍是一个不成器的国君,丝毫未吸取父亲的惨痛教训,对好的劝谏一概不听。

大臣庄辛见国势日衰,心中十分焦急,便对襄王说:“大王,您整天和些小人吃喝玩乐,不操心国家大事。照这样下去,楚国不会长存。”

襄王不但没听,反骂庄辛老糊涂了,故意耸人听闻。庄辛一气之下去了赵国。

五个月后,秦国果然又出兵入侵楚国,接连占领了许多城池。最后,连楚都也沦陷了,襄王流亡到城阳,这时才想起庄辛的话。

于是派人到赵国把庄辛请回来,恳切地请求庄辛给他指条出路。

庄辛见襄王确有悔过之意,便给他讲了一个“亡羊补牢”的故事。

庄辛还说:“牧人尚且知道亡羊补牢的道理,何况楚国还剩有几千里的国土。只要您肯改过自新,还怕治理不好国家吗?”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解说】

求人帮助应当去求真正的男子汉,接济别人只需接济那些急需接济的人。干渴的时候一滴水也像甘露一般甜美,喝醉酒后再添杯还不如不添。【评点】

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珍贵。患难见真情,人在危难时得到帮助会永生难忘。

【导读故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出身贫寒,年轻时在一家钱庄当跑街。

一天,他遇见贫困潦倒、流落杭州街头的王有龄。胡雪岩见他气度不凡,不像一个没出息的人,当即表示愿助一臂之力,送他进京谋官,并冒着被老板责罚的危险将钱庄刚收上的500两银子借给他。

王有龄千恩万谢地拿了钱北上京城,终于找到了故交,当上了浙江粮台总办。

王有龄到杭州上任后便去找胡雪岩,把以前借的银子加上利息奉还,支持他自办钱庄。

几年后,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又保荐胡雪岩接任粮台,使胡雪岩成了掌管浙江粮食的最高官员。

胡雪岩很有经商才能,钱庄办得红红火火,在江浙一带曾设典库有33处之多,垄断金融,操纵江浙商业。

加之掌管粮食,相继开设了不少店铺,并从事对外贸易,又兼管药材。由于后来胡雪岩屡建功勋,被皇帝赏给一品顶子,穿戴马褂,成为当地红极一时的人物。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解说】

在别人家住久了会让人讨厌,亲戚间往来过于频繁反会疏远。【评点】

讲凡事皆有度,不可过分。俗语说:“亲戚远香近臭”,也是这个道理,这也是生活中的辩证法。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解说】

饮酒不胡言乱语才是真正的君子,在钱财上一清二楚才是真正的男子汉。【评点】

能够做到酒后不胡言的人,才是个有修养的人。在钱财方面能够一清二楚的人,是真正令人敬佩的人。积金千两,不如多买经书。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有田不耕 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茫 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美酒酿 成 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解说】

积蓄千两黄金,不如多买经书留给后代。养儿子不教育和养驴没有区别,养女儿不教育和养猪没有两样。有田地不耕种粮仓必定空虚,有书籍不阅读子孙必定愚笨。粮仓空虚生活就没有保障,子孙愚笨就会不讲礼义。没有良好的教育,子孙愚笨礼义粗疏,和动物又有什么两样呢!同你长谈一次话,收益胜过读上十年死书。一个人不能博古通今,没有知识,就好像牛马穿上衣服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裾,衣袖)。茫茫四海人不计其数,哪个男人称得上是有作为的真正男子汉呢?酿成美酒是因为喜欢朋友团聚,花掉全部金钱是为了收买书籍。【评点】

这一段讲教育、读书的重要,除却其封建的内容,可赋予新的含义。没有良好的教育,子孙愚兮礼义疏,同动物没什么两样。黄金有价,知识无价。文化、知识应是父母留给子女最好的财富。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解说】

要想得到荣华富贵,必须付出拼死的努力。【评点】

宣扬争做人上。求富贵,不足取。百年 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解说】

多年奋斗要做成一件事还不一定成功,而一瞬间的不慎毁坏起来却会绰绰有余。【评点】

这是一句寓意深刻的格言,启发人们做事做人一定要十分周全谨慎,避免大的失误或铸成大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城 门失火,殃及池鱼。庭前 生瑞草,好事不如无。【解说】

搭救别人一条性命,胜过修建七层宝塔。城门着了火,取水救火,牵连池中的鱼无水而死。庭院生长出吉祥的草会招来人们观看,这样的好事还不如没有。【评点】

在人危难之际帮助他人,可谓功德无量,但也不可连累无辜,也不要去做那些无意义的好事。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解说】

如果说人心像铁,那么国家的法律就像冶铁的熔炉。如果善性对你的感化不够,那么恶性对你的感化就会变本加厉。法制的威严和教化是很重要的。【评点】

讲法制的威严和教化的重要。俗语说,学坏容易学好难。人如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终究难逃法律的惩治。水太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知者减半,愚者全无。【解说】

水过分清澈就不会有鱼,人过分明察就没有人为你出主意。世上的聪明人如果减少一半,那就找不到愚笨的人了。【评点】

凡事不可走极端、绝对化,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也是这个意思。

【导读故事】集思广益

丙吉是汉武帝时期一位有名的丞相。他的车夫是一位酒鬼,周围的人常提醒丙吉另换车夫。

丙吉认为这个人本质还好,且做事勤快,头脑灵活,便没有赶走他。车夫知道后,非常感激。

这个车夫是边疆地区的人,对边防情况很熟悉。有一次,车夫外出,遇见一位传递紧急公文的人,从他那里得到一个情报:匈奴将入侵代郡。

他立即回丞相府,向丙吉报告,并建议丙吉把情况了解清楚,事先作适当的调整。

丙吉采纳了车夫的建议,加强了边境的防卫工作。果然,有一天汉武帝召集文武大臣上殿议事,问起边境的情况。丙吉不慌不忙,一一做了回答。皇帝见他对国事了如指掌,大大称赞了一番。

事后,丙吉对人说:“一个人不可能事事有先见之明。只有倾听众人的意见,才能集思广益。如果我不把车夫当作朋友,从他那里得到情报,哪里能了解到边疆的情况呢?”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对待任何人,都不应求全责备,应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故事中的丙吉正是做到这一点,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好处。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解说】

是非每天都有,如果不听就不存在了。宁可做正直的人而生活贫困,也不可做好邪的人而生活富足。有些事宁可信它有,不要相信没有。【评点】

要人们大事清醒,小事糊涂,为人正派,不走邪路,不要气量狭小,斤斤计较。

【导读故事】甘于俭朴

范质是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的宰相。他不仅为官清廉,而且生活也十分俭朴,非常受人尊敬。

有一次,范质病倒了,宋太祖亲自到他家里去看望他。宋太祖发现范质睡的是硬板床,床上铺的是旧棉被,茶碗是用粗瓷做的,完全不像到了当朝宰相府里,而更像是走进了寻常老百姓的家中。

宋太祖有些不忍心,就叫人给范质送去雕镂的床、鸭绒被和精美的器皿用具。

过了一段时间后,宋太祖又到范质家去,发现范质仍然睡硬板床,盖旧棉被,用粗瓷器,就劝解说:“你是宰相,何必这样跟自己过不去呢!”

范质行礼后说:“陛下给我那么多的俸禄,我怎么会买不起好的家具呢?可是我身为宰相,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如果我那样做,别人就会纷纷效仿,奢侈之风就会滋长,从而影响朝野的风气啊!”

宋太祖听后感叹不已,认为范质真是个“合格的宰相”。会说说都市,不会说说屋里。【解说】

会说的都说都市里的大事,不会说的只讲家中的现事。【评点】

一个人会说语,还是不会说话,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教育、个人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人际交往以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技巧等。至于说话的内容,则和一个人的知识、阅历有直接关系,因此,一个人要学会说话,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要加强多方面的修养和锻炼。竹篱茅舍风 光 好,僧院道房终不如。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解说】

自家的茅屋竹院别有一番风光,就是道观寺院也比不上。命中有的肯定会有,命中没有的强求也没用。【评点】

自家的竹篱笆墙、茅草屋虽然简陋土气,但毕竟是自己的家,能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寺院道观虽然高墙大院,青砖碧瓦、雕梁画栋,但出家之人别亲离乡,晨钟暮鼓,黄卷青灯,加之各种清规戒律,生活煞是清苦,哪里比得上安居乐业的寻常百姓家?“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代范成大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篱茅舍生活情趣的画卷。

后一句所体现的则是典型的宿命论思想。古人把一个人的功名、利禄、福寿、吉凶,都认为是命中注定的,甚至有无儿女也认为是命里确定的,这种说法是毫无道理的。在阶级社会里,这种说法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是被压迫阶级的麻醉剂和安慰剂。

此外,这种说法也反映了一部分人的不求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无论从个人进步还是社会发展看,人生都应该奋斗,都应与命运抗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一个人应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解说】

道观寺院迎接神仙贵客,学堂隐藏着宰相儒士,庭院栽有落凤的竹子,池塘养有化龙之鱼。结交朋友须找学识本领胜过自己的人,水平和自己差不多的朋友还不如不交。只要相处三五天,就会发现他的水平还不如初见时的印象。【评点】

用仙客、相儒、栖凤竹、化龙鱼来强调交友要择友而交,交那些胜过自己、超过自己的人,这样可以向朋友学习,提高自己。结交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就发现不了自己的短处,也就很难进步。这段话有它可取之处,但也有失偏颇。其实结交朋友应重志同道合,重情谊,重感情。朋友可以胜过自己,也可不如自己,不一定非结交那些胜过自己的人。何况,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各人都有长短之处,应相互取长补短。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纾。【解说】

人情像水一样有薄有厚,世事像云一样变化无常。【评点】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古已有之,于今也不鲜见。一些势利小人,趋炎附势;一些政治掮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些唯利是图之人,见钱眼开,有钱的是朋友,无钱的是路人。更有甚者,兄弟之间为了争遗产竟然大打出手。诚然,我们社会的大多数人还是好的,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有一份同情之心,有一份爱心,关心他人胜于关心自己,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温暖如春。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子。【解说】

磨刀都嫌磨得不够锋利,但刀过于锋利则易伤人手指。寻求财富的时候总嫌不够多,但钱财多了反而会害了自己。【评点】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两面性,钱财也是一样。钱财少了有弊也有利,钱财多了有利也有弊。一些人过于贪财,总嫌钱财不够多,钱财越多越想赚钱,其结果,会因贪图钱财而不择手段,甚至铤而走险,最终断送了自己。记得一位名人说过:“贪婪是一切罪恶之源。”人不可以没有钱财,但钱财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除了钱财,人还有更多的需要和更高的追求。一个人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追求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人生。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解说】

如果想登上高山,必须从最低的地方起步,如果要走远路,一定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评点】《尚书·太甲下》中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墨子·经说下》有“行者必先近而后远”的说法。与本句一样,都是讲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事物内部的规律,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做起,不可急于求成。小学的课程学不好,不可能学好中学、大学的课程;连士兵都没有当过的人,不可能成为将军。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成就大事业就要从平凡小事做起,这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知足常足,终 身不辱;知止常止,终 身不耻。【解说】

经常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经常满足于已经达到的目标,这样的人一生就不会遭受耻辱了。【评点】《老子》第四十四章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之语。意思是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前面几句和老子说的意思基本一致。这里的“知足”、“知止”都是指对个人追求的名利、地位要有节制,不要总是对自己个人利益不满足。欲壑难填,利欲熏心,任其所为,必遭大祸。有福伤财,无福伤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解说】

有福的人遭到不幸只是损失钱财,无福之人遭遇不幸会伤及自己。开始相差很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评点】

福,旧指福气、运气。人遭不幸,是伤财还是伤身与“福”无关,纯属一种偶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原句出自《礼记·经解》:“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大戴札记·礼察》也有“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之千里”之句。此句是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求真务实,严谨求实,切莫马虎从事。“想当然”、“可能”、“大概”、“差不多”的说法是不行的。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如卫星定点发射,航天飞机发射,那是一丝一毫也马虎不得的。三思而行,再思可矣。【解说】

凡事应多考虑几次再去做,但一般情况下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评点】《论语·公冶长》中写道:“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即季孙行文,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为官廉俭持重,遇事三思而后行。上句话意思是:季文子遇事常三思而后行。孔子听说后,讲道:“再思,就可以了。”其实三思也好,再思也好,无非是告诉人们遇事要先思而后行,不要草率从事。特别是处理复杂的事情,一定要冷静思考,要想到方方面面的情况,分析有利不利条件,考虑到几种解决方案,预测可能出现的后果,这样处理事情才比较稳妥。遇事不冷静,缺乏周密思考,往往会把事情搞糟。当然思考不是犹豫不决,当断不断,而是使行动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解说】

问路时,用口去问别人不如自己亲自去走一走,请求别人帮助不如自己设法解决。【评点】“使口不如自走”,宣扬了一种重“行”、重实践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人们需要认识世界,更需要改造世界。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离不开自己亲身参加实践。虽然,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实践,但要真正感知某种事物,光靠书本知识、靠听别人讲述是得不到真情实感的。宋代诗人陆游有句诗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求人不如求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一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当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是正常的。遇到问题、困难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去克服,不要有依赖思想,更不要什么事情都去求人。当然,想万事不求人也是不现实的,但基本点应立足于自己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一个人是如此,推而广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应当如此。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嫉财莫嫉食,怨 生莫怨死。【解说】

小时在一起是好兄弟,长大成人后则各奔东西。嫉妒别人的钱财,但不能嫉妒别人的饮食,可以埋怨生者,但不要埋怨死者。【评点】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奔东西,这也是正常的。兄弟之间也不可能一辈子总厮守在一起,人各有志,总要出外谋生,闯世界,见世面。嫉妒,是一种个人私欲极强的心理意识。记得一位诗人说过:“忌妒”是心灵上的肿瘤。嫉妒的新说法就是“红眼病”,见人进步快,他“眼红”,见别人有钱,他也“眼红”。有嫉妒心理的人,眼里容不得别人比他强。这种人自己干不来的事情,也不许别人去干。生活中有这种人,不能不说是件令人头痛的事。医治嫉妒的办法就是教他正确看待自己,也正确地看待他人。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解说】

别人发现头发白了很生气,我见了却很高兴。多少人年轻时就亡故了,活不到长白头发的时候。【评点】“见白头喜”,这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个人从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一个人想青春永驻是不可能的。有些人到了老年,对镜悲白发,抚鬓叹先衰,实在大可不必。每个人都拥有过风华正茂的青年,血气方刚的壮年,也应坦然面对人生的晚年。“夕阳”、“晚晴”同样可贵,同样是人生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至于正值生命春天的青年人,更不应嘲笑白发人,应尊敬老人,理解老人,热心帮助老人,因为谁都有变老的那一天。墙有缝,壁有耳。好事不出门,恶事传 千里。【解说】

墙壁有裂缝,会把声音传出去,而隔墙有耳,要时时提防。好的事情传播不远,但坏事很快会传遍千里之外。【评点】“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语出《水浒传》第二十四回。“好事”为什么不易传出去?因为社会上好人是大多数,做好事是正常的,人们不感到奇怪。而“坏事”是人们所痛恨的,特别是平时认为是“好人”的人做了坏事,人们感到不可理解,会当成“新闻”去传播。这句话告诫人们要严以律己,加强修养,任何时候都不要放纵自己,要一辈子坚持做好事,不要做坏事。

【导读故事】隔墙有耳

清朝末期,光绪皇帝总想变法图强,使国家兴盛起来。

翁同和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他主张变法,建议皇上多看《庸书》《危言》等书,然后再瞅准时机会见康有为共商变法大事。

光绪与翁同和私下交心:“不管老佛爷(慈禧太后)阻拦不阻拦,我不能让大清王朝在我手中断送,我不能成为大清的千古罪人。”

但是这番私密话被一个名叫杜刚的小太监窃听到了,便马上向李莲英报密。

李莲英又将密谈内容向慈禧太后禀报。当太后听说光绪皇帝还要召见康有为时,便吩咐李莲英去监听皇上与康有为的谈话。

光绪皇帝和康有为在宫内滔滔不绝地谈话,而李莲英却在殿后默默偷听。

这样,光绪皇帝计划变法的内幕消息全被泄漏了,再加上后来袁世凯为保全自己,也向慈禧太后告了密,出卖了光绪和维新派,致使“六君子”被杀,百日维新惨遭失败。贼是小人,智过君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溢矣。【解说】

贼虽然是卑鄙小人,但其智慧有时可以超过品行高尚的人。品行正派的人虽穷,但能坚守节操,小人穷了则会胡作非为。【评点】“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语出《论语·卫灵公》。贼人的智力不一定差,只是他的智力没用到正经地方。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贫穷失志。其实,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应该堂堂正正做人,不要做违法乱纪的事。贫穷自在,富贵多忧。【解说】

贫穷的人自由自在,无所顾虑,富贵的人有很多烦恼和忧愁。【评点】“贫穷自在”,是一种物质生活低下的“自由自在”。穷人没有更多的物欲,衣能蔽体,食可果腹,就心满意足了。穷人家徒四壁,不必为钱财安全担忧。富贵人家则不同,有了钱还想赚更多的钱,讲吃、讲穿、讲戴、讲排场、讲应酬,物欲横流,没有满足的时候。居家过日子,生活贫困也好,富裕也好,都各有各的难处,想完全无忧无虑地生活是不可能的。但一个人有高尚的追求,却可以在清贫的生活中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解说】

不但不感激我,反而以我为仇人。宁可用正当的手段争取,不可用歪门邪道去谋求。【评点】

人与人相处,应以德报德,不要以怨报怨,更不要以怨报德。做人应光明磊落,肝胆相照,要有骨气。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丧失了自己的人格,更不能为了事权贵而卑躬屈膝。大丈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解说】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一定要被眼前的琐事所困扰。【评点】

此句出自《论语·卫灵公》。要求人人都做到高瞻远瞩是不现实的。但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眼光,有远大的志向和奋斗的目标,不要整天只顾鼻子尖下的琐碎之事,庸庸碌碌。尤其是年轻人,正值青春好年华,理应有一番雄心壮志,趁精力充沛时,干出一番事业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解说】

了解我的人说我内心有所忧虑,不了解我的人还认为我有个人所求。【评点】

此句出自《诗经·王风·黍离》,表达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思想。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民族情感,正是爱国主义使中华民族世代生生不息、自强自主,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激励无数爱国人士,为民族兴亡奔走呼号的精神支柱。今天,每个炎黄子孙都应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立爱国之志,行报国之举,为中华之崛起献上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解说】

是非都是因为说话太多引发的,烦恼是由于争强好胜招致的。【评点】

人的嘴有两个作用,一是吃喝,满足身体需要;二是说话,表达思想感情。话总是要说的,但说话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俗话说:“言多必失”,如果不分场合、对象,信口乱说,肯定会说出麻烦来。为人也不可太争强好胜,不能像“穆桂英——阵阵落不下”。有些事情,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不一定参与。当然,事关国家、人民利益的事情,那还是应积极参与的。为个人利益,那个“头”不能出,但为人民的利益,这个“头”必须出。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成事莫说,覆水难收。【解说】

天气好时不愿前去,等到大雨淋头时再行动,已经晚了。事情办成了就不要再多说,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评点】

这两句说的是一个意思,即做事应当机立断,把握住时机,不要犹豫不决,贻误时机;而事情一旦做了,也不要后悔。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养成办事果断的作风,同时应养成事前要周密考虑,办事谨慎的作风。既要果断,又要谨慎,谨慎是果断的前提和基础,果断是谨慎的结果和归宿。遇事草率从事,会出差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解说】

忍下一时的怒气,就能长时间地免除忧患。【评点】“忍”也是一种思想修养。有些事,该忍则忍,并无大碍。遇事能忍,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可以想出更周全之策,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但“忍”也有原则,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忍;“忍”也有个限度,当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不能再忍。事关国家、民族的尊严受到污辱时,不但不能忍,而且要挺身而出捍卫国家、民族的尊严。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解说】

严守法纪天天都会快乐,冒犯公法就会天天担忧。【评点】

这话说得有道理。每个人都应该知法、守法,要有“惧法”意识,不能当法盲,更不能无法无天,知法犯法。违法乱纪的事坚决不要做。做了坏事,触犯了法律,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即使躲过了一时,也躲不过长远,而且做了坏事,心怀鬼胎,整日惶惶不可终日,精神压力也大。自觉遵守法纪,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心地坦然,自然生活得快快乐乐。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解说】

儿孙自有儿孙的幸福,不要过分替儿孙们操心。【评点】

此句出自元代关汉卿《蝴蝶梦》楔子。原句为“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抚养、教育下一代是做家长的责任,但要教育有方,要培养孩子懂礼貌,懂做人的道理;要教育他们关心他人,理解他人;要培养他们自立、自强,不要娇惯孩子,更不要为孩子去当牛做马。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教育子女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重了。从小到大,从读书、升学、工作到成家、立业,父母都管,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搞不好,真是要“当牛做马”了。

【导读故事】自食其力

汉宣帝刘询在位时,聘请疏广任太子的老师。疏广的侄子疏受同时协助疏广教导、辅佐太子。

在他们的精心教导下,皇太子刘安进步很快。汉宣帝非常高兴,更加赏识疏广、疏受叔侄的才华。

叔侄两人离家一晃就是六七年,不由思乡心切,于是急流勇退告老还乡。

回到家乡以后,他们每天设宴,请来远近乡邻、新交旧识的朋友一起叙友情,拉家常,几乎没有一天断过。

儿孙们便请本家的一位长辈去劝说疏广,希望他不要把钱财都折腾光了,留一些给儿孙们置办产业。

疏广听罢,微微一笑说:“以疏家现有的财富,供他们生活已经足够了。只要儿孙们辛勤劳动,完全可以丰衣足食,过上较富裕的生活。要是钱财太多,就会助长他们的过错。我多年在外,没有教育我的子孙们,可我也不打算助长他们的过错而引起人们的怨恨。”

乡亲们听了这番话后,都心悦诚服,夸奖他教子有方。人生一世,草木一春。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 中 年万事休。【解说】

人活不过一世,草活不过一春。青少年时不知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转眼之间变成了白发老翁,月过十五光明渐少,人到中年还一事无成,也就不会有大作为了。【评点】《水浒传》第十五回有“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之句,和第一句意基本相同。这几句的意思还是积极的。总的思想是劝人求学上进,有所作为,不要虚度年华,白活一生。“人到中年万事休”一句太悲观了,中年同样可以有所作为,中年如日之当空,正好干一番事业。人生不满百,常 怀千岁忧。【解说】

人的一生连百岁都活不到,却常常心怀千年的忧患。【评点】

语出汉乐府古辞《西门行》。以不满百年的人生,去忧虑千年后的事情,似乎有些自不量力,或多余。其实,这正是人类的特点。一代人不能只考虑一代人的事,还应考虑下一代、下几代的事情。虽然有些事情这一代人做不了,完不成,看不到,但必须有长远考虑。尽管这种考虑不一定全对,不一定都有道理,但至少为后人思考问题提供了参考。如,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应作长远考虑,要为子孙万代的生存、发展考虑,不能只考虑眼前的需要。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解说】

今天有酒今天就一醉万休,明天的忧愁留到明天再说。【评点】

这是一种醉生梦死、无所作为的人生哲学。人来到世间,不过百年,人生短促,应该有所作为,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即使从个人角度而言,也应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出人生的意义。人生也是种责任,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责任都有,要有一种责任感。每天以酒度日,无所事事,与行尸走肉何异?即使是个人在工作、生活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