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二十一世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库()生活常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0 03:31:39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版二十一世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库()生活常识

新版二十一世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库()生活常识试读:

内容提要

精神紧张是本世纪末的一种十分“流行”的文明病,它是人的机体对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工作紧张等刺激所作出的反应。精神紧张会导致体内一些激素的分泌失去平衡,心跳速度加快、血压升高、新陈代谢等紊乱。为了消除这些不良后果,让人们轻松愉快地度过人生的困难时期,法国焦虑紧张防治研究所的专家提出若干条能够解除或减轻精神紧张的简易妙方如下……

四季如何养生

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过程中如何养生就已有记述,如“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就提示给人们,身体要健康,益寿延年,需要追随大自然的规律,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安排日常起居。

春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春至立夏前一天为春三月,春天三个月是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东风解冷,春阳上升,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

人们应早些睡觉,早一点起床,在庭院散散步,适当锻炼,以发布“生”气,注意运动应暖和,以适应春气。并要让身心感到舒畅、活泼,以使身体与春气相适应。生活中应注意心情愉快,切忌恼怒,内存生而勿杀、予以勿夺、赏而勿罚的意念,从而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如果违犯了这一自然规律,就会损伤肝气,夏季易患寒性疾病,从而导致人体难以适应夏季藩秀的“长”气。

祖国医学认为,养生的效果,不仅限于季节,还应为下一季节打下良好基础。换句话说,就是在这个季节里不能很好地养生,就会引起下一个季节的不健康状态,有不少疾病就容易产生。如春季能注意“生发之气”,本季节即不患病或少患病,而到夏季也就不得寒性病。若不注意调养“生发之气”,不仅近在当时,并且能遗患于后。《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肝属木而主风,属于自然界的东方,旺于春季。所以春季养生不好,不注意调养,易伤肝,肝伤则不能生心火,到了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来侮之,于是都容易发寒性疾病。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春三月,气候渐暖,这是春的主要象征。然而春季又是气候多变的季节,尤其是初春,气候变化更大,常有寒流侵袭,气温急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讲“春捂秋冻”,所谓“春捂”的意思,就是指春天不要过早地脱下棉衣,应晚脱一点,而且要一件件地减。这从春天的天气、气候特点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来说,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由于春季气候变化多,忽冷忽热,风沙大,春雨少,再加肝木旺于春,恼怒等情志易刺激伤肝,一些冠心病人的病情易恶化。另外,由于由冬入春,人们的抗病能力、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稍不注意就会感染疾病。特别是年老体弱和少年儿童应注意,春季易患感冒,若治疗不当,防护不周,常会导致肝炎。另外,麻疹猩红热、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都易传染。

祖国医学还认为,春天肝气旺、脾气衰,应少吃酸,多吃甜的食物,因酸味属肝,甘味属脾,故需注意调养。

在春季里,除注意以上几方面的调理外,还要针对春天的特点,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适度,增进营养,以增强体质的抗病能力。

夏季:祖国医学认为,夏天对人来说属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应晚睡早起。苦味属心,辛味属肺,所以夏天应吃些辣味食物。虽然天气炎热,但不要贪凉,睡觉时腹部应盖上被子,以免受凉腹泻。雨季应避免湿气的侵袭,及时更换衣服。平时应经常按摩足底涌泉穴,不要光脚,以免湿气从脚底部侵入。

秋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秋到立冬为秋三月,天地阳气日衰,阴寒日生,景物萧条,养生亦应随之。

秋天应早睡早起,这对健康十分有益。要少吃辣、多吃酸的食物。气温降低时应及时添加衣服,以免着凉。中医认为,当秋季阳气内敛,阴气转盛中,人应与秋气相和平,保持体内阴精,不让意志过分外驰,防止房劳伤肾。秋季万物凋谢,老人忧思过多,产生垂暮之感,表现为情绪不稳、烦躁不安、难以入眠等症状。金代医学家李东垣说:“凡怒悲生恐惧,皆损元气。”《医学类编》说:“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故应保持情绪稳定,心如秋月,少忧勿思使志安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精神系统受到刺激,会导致机体正常平衡紊乱,易患疾病。心情开朗,使精神处于常乐之境,才能有助于健康。

冬季:冬季要早睡,起床不妨稍迟。冬天为肾气旺、心气衰的季节。咸味属肾,应少吃。应尽量避免吃灸烤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腹部及足部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出门时易着凉。

实践说明,祖国医学中宝贵的四季养生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如能掌握好,对人们的健康长寿必定大有益处。

如何消除精神紧张

精神紧张是本世纪末的一种十分“流行”的文明病,它是人的机体对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工作紧张等刺激所作出的反应。精神紧张会导致体内一些激素的分泌失去平衡,心跳速度加快、血压升高、新陈代谢等紊乱。

为了消除这些不良后果,让人们轻松愉快地度过人生的困难时期,法国焦虑紧张防治研究所的专家提出若干条能够解除或减轻精神紧张的简易妙方如下。

坚持做放松运动,每天2~3次,每次5分钟。方法是:坐在椅子上,头和背保持正确姿势,然后从上到下将身体每一部分的肌肉依次放松。

按摩双腿放松法:坐在垫子上,先用大拇指在双脚脚板上做圆周运动,按摩整个脚板,然后轻轻拍打小腿和大腿的肌肉。

躺在床上,在眼睛上盖一条湿毛巾,然后全身放松,不想任何事情,如此坚持10分钟后,会重新精神十足。

为了减轻职业造成的紧张感,不妨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回答下面4个问题:“有什么问题在困扰着我?出现这个问题原因何在?有哪些可行的办法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哪个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通过这种简单而理智的分析方法,您很快就会摆脱紧张的情绪。

开怀大笑是消除精神紧张的最好办法,也是一种十分愉快的发泄方法。

高谈阔论血压会升高,沉默则可降压。在没有必要讲话的时候最好保持沉默。听别人谈话同样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避免使用药物来使自己平静,效果再好的镇静剂也肯定有副作用。

在浴缸中洗个澡,对放松神经非常有益。没有浴缸,淋浴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当您没有力量改变现实的时候,您必须学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心理学原理就是它的理论根据。请独自对困扰的问题进行分析,就一定会找出最恰当的解决办法。

日本学者研究证明:化妆对心理健康十分有益,它能够抑制紧张激素的分泌。因此,化妆不仅仅是一种美学和艺术行为,同时,它也能使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做一种能够消除肌肉紧张的练习:挺身直立,两脚分开,双臂上举,向右做倾斜运动。一分钟后,再向左做倾斜运动。

准备一种您喜欢的植物香精,将它滴在您的鬓角、耳垂和眼睑上,这有助于使您摆脱紧张状态。

对于那些每天在电子计算机前度过许多时间的人,下面这个办法十分灵验:将两个手掌做成勺状,扣在睁开的双眼上,每次5分钟。半明半暗的光线环境和手掌的温度能够使眼球真正放松。

括胸肌的紧张会使您在一天工作之后遭受头痛和肩痛的折磨,因此请经常注意按摩括胸肌。

适当参加舞会。因为在放松肌肉和消除疲劳方面没有任何运动能和跳舞媲美。

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当下班返回家中的时候,一定要先坐下来“喘口气”,不要马上陷入家务中。

按照生物钟来安排日常生活。专家们的忠告是将智力活动和心理活动都安排在白天,而且尽量将日程排得满满的,睡意来临的时候立即上床睡觉。

当情绪激动、就要大发雷霆的时候,请记住:不断按摩位于腹腔部位的腹腔神经丛。

失眠是精神紧张的最大敌人。为此,专家们建议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上床。只有这样,睡眠才会慢慢变得有规律。

常按摩面部并用手指按压眼角和太阳穴,每次坚持3分钟。

将私生活与职业生活严格区分开来,将两者混为一谈非常有损健康。

下班后,采购一些东西以后再回家。这样,心情会变得更加舒畅。

尽量避免仇恨和抱怨,以免陷入慢性紧张状态中,消耗精力。把仇恨和抱怨丢到脑后,排除内部紧张因素,会感到自己轻松了许多。

按摩保健12法

按摩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是一项健身与防病治病的疗法。科学研究表明,在人体内有一种痼饥,食物无法解其饿,它需要按摩来解除这种“皮肤饥饿”,这种天生的需要如得不到满足,便会引起食欲降低、智力下降及其他不正常的行为方式。

按摩可达到调节神经的作用,它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降低大脑皮层对疼痛的感觉,起到镇静作用;它增强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消化吸收和营养代谢,提高体内防御疾病能力,它舒筋活络,消炎散瘀,使按摩部位的毛细血管舒张,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达到消散瘀血、浮肿的功能。一般按摩的手法有推、擦、揉、捏、掐、点、拿、抓、揪、叩、搓。

这里介绍按摩健身12法,以供参考。

抹额:以手指掌贴紧前额左右来回抹动,使之发热,如坚持每天早晚各一次,则有利于治疗与预防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用脑过度引起的记忆力减退等症。

转眼:将双目从左至右,从右至左转动各12次,然后紧闭一下再睁开,用大拇指弯曲指尖揉抹眼和上眼皮5~6次,坚持此法,可改善眼球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以及眼肌的功能,还可防止视力疲劳,预防近视或远视发生。

抹耳:以双手食指、拇指贴在耳轮上,再以食指中节按在耳前,用大拇指贴在耳根后部,上下搓动直至发热,坚持抹耳有助防耳聋、耳鸣、听力下降。

扣齿:口轻闭,然后上下牙齿互相轻轻叩击30次,坚持早晚各一次,可防齿松动或过早脱落。

鼓漱:闭口咬牙,口内如含物,用两腮和舌作漱口动作,约30次,口内可生唾液,等唾液满口时,分3次慢慢吞下,此功可助消化作用。

搓脾: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用力向下搓至臀部,然后再搓回原腰眼处,往返30次,对增强腰部血液循环、壮腰强肾、预防腰背酸痛有其功效。

摩掌:用手按摩掌中芳宫穴。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具有清心安神、降逆和胃的功能,亦可用于胸肋痛、饮食不下、胃脘痛等症。

揉腹:将右手放在丹田部位,先顺时针方向按揉15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15次,坚持此法可健脾胃,助消化。

提肛:在吸气时,有意用力提起并缩紧肛门,连同会阴上升,再放松并呼气,反复6~7次,坚持每天进行一二次,可防治便秘、痔漏、肛裂等。

浴胸:先用右手掌按在右乳上方,手指向下,用力推到左大腿根处,然后再用左手从左乳上方同样用力推到右大腿根处,如此交叉进行,各推十余次,可改善心血管机能与肺活力,长此坚持,必有成效。

旋膝:两手掌心按住两膝,先齐向外旋转十余次,后齐向内旋转十余次,再以两手同时揉左右膝几十次,提高膝部热度,以灵活筋骨,驱风逐寒,增强膝部关节功能,预防关节炎等症。

擦脚心:将两手搓热后,紧按脚心,交替进行,各擦50~80次,坚持此法可导引肾脏虚火,并使上身浊气下降,舒肝明目。

此外,还可利用每天梳头的机会,达到按摩,梳头所经过的穴位有百会、太阳、玉枕、风池、眉冲、曲差、通天、目窗、承炎、天冲、浮白、神庭、后顶、前顶、印堂等近50个穴位,可以起到平肝息风、开窍宁神、健脑、调节头部神经、促进大脑血液循环的作用,这对伏案工作者来说,确是一项健脑良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医学专家与厂家根据中医按摩原理制造了不少电按摩器,这就可以省力、省事,随时可进行按摩疗法,诸如电子健身按摩垫、电子按摩手、红外线背按摩器、沐浴气泡按摩器、发梳式按摩器、指振按摩器等,均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穿鞋的科学与健身

鞋的穿着是否科学、卫生,对人体健康关系不小,应引起注意。

生理学研究表明,人脚在28~30℃最感舒服,低于此就会影响血液循环,我国俗语中有“寒从足下起”之说。脚在鞋中的湿气散发量为20~50克/12小时,为了使脚的温度调节适宜,要将鞋的湿气(汗)尽快透散出去,否则脚会变凉,易感风寒而引起种种脚病。

对青年妇女来说,鞋跟适度增高不仅可以给人以美感,且有保健作用。因为后跟适当垫起,改变了从下肢向上的冲力方向,缓冲于走路、跑步、跳跃等颅脑所产生的震荡。但是后跟垫得太高,也会使人体重心与下肢关节的稳定性不协调,易造成急性或慢性的关节损伤或腰痛。理想的鞋,后跟高度以不超过3厘米为宜。对中老年人来说,以穿旅游鞋、健身鞋为好,这些鞋具有轻、软的优点,走起路来稳健、腿轻、舒适。儿童脚的骨骼、皮肤娇嫩,脚型也未完全发育定型,适宜穿着布鞋,方不影响脚的发育与生长。同时,儿童活动多,需及时散发热量,防止脚汗淤积与闷、热、湿、滑等。因此,儿童不宜穿小皮鞋或质地坚硬的塑料鞋,也不宜久穿球鞋、旅游鞋。橡胶、塑料鞋、具有弹性好、柔软的优点,但长时间地穿着这些鞋,极易引起接触性皮炎。医学界称为“橡鞋过敏症”或“橡鞋性皮炎”。特别是对有过敏体质的人,轻者会发生皮肤发红瘙痒,重者局部同时伴有丘疹、水疱、搔抓后疱破、糜烂。有的还会使丘疹、水疱扩展到四肢、躯干以及全身。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布鞋已成为人们喜欢穿着的鞋子,人们仿佛在追求往昔令人怀念的纯朴时代。一些姑娘穿上素雅的小花布鞋,使人感到一种特有的韵味。的确,它有皮鞋所不能比的美感、舒适、方便,且给人亲近感、柔和感,一扫皮鞋华丽、艳俗的脂粉气,大方、自然、脱俗、价廉。

随着科学的发展,鞋的品种、花样在不断变化着,变得更适应时代,有利于人体健康了,人发明了药用鞋、磁热鞋、夜光鞋、避雷鞋、解臭鞋、音乐鞋、行水鞋、快速鞋等。药用鞋、磁热鞋,适宜野外行业与行夜路的人穿用;音乐鞋适宜少年儿童穿用。可使“小天使’们增加乐趣。快速鞋因装有小型发电机来带动装在鞋跟里的压气机,压气把人向前推进,使行速每小时可达20多公里,穿上它简直有点像哪吒脚下的“风火轮”。

对运动员来说,鞋的设计还关系到他们的竞赛成绩的优劣,据资料记载:打破短跑世界记录的刘易斯,他在奥运会100米、200米、跳远与400米接力赛中所穿的鞋都是根据不同的场地专门设计的。这些鞋的主要特点便是“轻”,鞋钉是用轻陶瓷制成的,较轻,不像传统的铁钉那么重。同时,陶钉不怕磨损,钉子周围也不用任何附属物,是一次成型直接附属于鞋底的。因此,跑起来脚的重量便减轻,且加强了鞋底的弹性,有助于跑速。

梳头与健脑

梳头与健脑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头发与智力依靠的是同种物质基础——“肾精”。中医认为肾藏精,精主神,而智力就是中医所说的“神”,我们平时常将“精神”二字连用,就是这个道理。“肾,其华在发,肾精有余则供养头发”。人老了,肾精不足,所以头发变白。因此,秀发往往是智力健全的标志。而梳头和头发的保健,反过来也能健脑,促进智力发育延缓智力衰退。

按中医的经络学说,头部为“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之处,头顶上中的穴位就叫“百会”。当我们紧张地学习、工作之后,大脑十分疲劳,这时用梳子或手指梳理一阵头发,会使人感到精神爽快,头脑清醒,疲劳消除。经观察和测试,发现有意识、有规律地梳头,实际上是在头部各穴位上进行按摩,给以刺激,通过这种刺激,不仅可兴奋中枢神经,扩张头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营养代谢,促进腺体分泌,预防动脉硬化,有达到健脑醒脑的目的,还可少生或不生头屑,少脱发,不白发,收到使头发清秀乌黑之功效。按中医古书记载,即流通气血,散风明目,荣发固发,提神醒脑,改善睡眠。

梳头健脑的方法很简单,每天早晚各梳头一次,由前到后,再由后到前,如此来回,循环往复数十遍,直到头皮发热和有紧缩感为止,如能结合头部穴进行按摩,则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长期坚持,不能“一暴十寒”,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满意效果。另外,青少年学生不宜烫发,更不能戴着卷发筒或发夹睡觉,以免损伤头皮或发根影响血液循环。

健脑新概念

如果你以为人的衰老,尤其是大脑的衰老仅仅是从那些“年纪一大把”的人开始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人体的脑细胞在18岁以后便以惊人的速度衰亡着。从25岁开始,每天约有10万个细胞走向死亡,如不及时调养,大脑便像生锈的机器般运转不灵。脑重虽然只占体重的2%,却消耗着人体20%以上的养份,造成生理平衡失调。大脑功能衰退,还会加速整个身心的衰老。

于是人们都在寻求能让大脑灵活运转的良策。

现代医学界和营养学界极力推荐的一种健脑补脑的物质,是冷水海鱼鱼脑中富含的多烯脂肪酸和磷脂。由于它与大脑所需的营养物质最接近,所以被称作“脑黄金”,即DHA。许多研究证明,DHA可以有效地活化大脑细胞,增进智力,延缓大脑衰老。然而,我们获得的“脑黄金”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因为在一般食物中所含这类物质的量微乎其微,而深海冷水鱼的鱼脑中则含量较高。无怪乎英国有“鱼脑智慧食品”的说法,我国老百姓也信“鱼脑补脑”的传说。但“脑黄金”在高温条件下极易氧化,所以人们通过烹食海鲜所能得到的“脑黄金”非常有限。

大脑怕什么

懒散不用脑。脑子越用越灵。合理多用脑,不仅会推迟神经系统的衰老,而且通过神经系统对全身的调节与控制作用,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

胡思乱用脑。脑子越用越灵是建立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并非胡思乱想、想入非非等可以健脑益寿。过于紧张、超过自己能力之非份之想,对大脑不利。

长久学一样。实践证明,交替学习内容可以延缓大脑疲劳,比长时间读一门功课的效率更高。

带病用大脑。在身体不佳或患各种急慢性疾病时,勉强坚持学习或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脑的不良损害。

不吃早餐上班。有的人晚上入睡迟,次日就睡过头,或有睡懒觉的习惯,不到上班时间起不了床,于是乎,早餐免之。这样,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

睡眠时间不够。成年人一般需要7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并且要保证高质量的睡眠才行,即睡眠质量不高者应该适当加长睡眠时间。否则,大脑“带伤”工作,营养不足,自然易老。

蒙头睡觉。蒙头睡觉,随着棉被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氧气浓度不断下降,长时间吸进污浊空气,对大脑危害极大。

睡前饮茶饮酒。睡前饮用茶酒等兴奋性饮料,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不利于大脑的养息。

吸烟。吸烟提神只是习惯问题,长期吸烟会出现神经过敏、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精神恍惚等大脑受损的表现。

嗜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减弱,而使皮层下低级中枢兴奋,故酒后人觉得头重脚轻、举步不稳、反应迟钝等。酗酒及长期大量饮酒对大脑的损害尤其严重。

药物。药物虽能治疗疾病,但许多药物有各种毒副作用,从而给机体带来不利影响,常用药物中对大脑有害的药物有镇静类药、抗癫痫药、抗肿瘤药等,不宜常用久用。

饮水不足。国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饮水不足是大脑衰老加快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老年人,感觉迟钝,对口渴的反应不如年轻时灵敏,易发生大“缺水”现象。故多饮水,对大脑有利。

宝贵的课间十分钟

大脑是人类学习、记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它越用越发达,但在一定时间内,脑细胞用多了会疲劳,出现学习效率下降、思想不集中、头脑发胀、昏昏沉沉等现象。这是因为脑细胞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工作一定时间,细胞内能量消耗太多,补充很少,这时就需要休息,否则不但学习效率下降,还会损伤脑细胞,引起神经衰弱及功能性紊乱等病理现象。因此,休息是为下一次学习作充分的物质准备。要使大脑保持高效率,一定要让工作与休息相互交替,做到科学用脑。

上课时,思想高度集中并保持一定的静坐姿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同时教室里人比较多,空气渐渐变得不新鲜。这些因素,使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大脑皮层功能下降,理解、记忆和想象力减弱,积极的思维活动越来越显得疲竭。为了能继续高效率地学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好好休息。

下课了,不要利用这十分钟做家庭作业或看书,因为这样做实质上还在继续用脑,大脑还没有得到休息。而且继续用眼,长时间用眼会引起视力下降。也不要一下课就在操场上乱奔乱跑,玩得满头大汗,这样心脏一下子平静不下来,这种剧烈运动会妨碍下一堂课的学习。这都不是好的休息方法。

那么正确的休息方法是什么呢?

下课铃响后,可以把教室的门窗打开,进行充分换气,保持空气清新。也可走出教室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或望远,与同学们谈谈聊聊,使大脑休息一下;还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跳绳、拍球、打乒乓球做一些小运动量的活动。活动能使全身血液加快循环,给疲劳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补充养料,提高视听能力,改善大脑皮层的协调指挥能力。下一节课,就会更有精神,学得更好,记得更牢了。

怎样过好寒暑假

假期的目的是使学生经过一段紧张的学习之后,使身心适当地休整,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以迎接下一阶段的紧张学习生活。

首先要合理安排好假期的作息时间:学习、体育锻炼、家务劳动、户外活动、饮食、睡眠等。一般说,假期中学习的时间和量都相应地减少,以适当休息和体育活动为主。上午八时是学习的最佳时间,应充分利用一个小时抓紧做假期作业。有选择性地阅读书籍、报纸和杂志。但不应无节制地、甚至通宵达旦地手不释卷看小说或整日看电视,因这样会影响身体,特别是眼睛过度疲劳,易产生或加剧近视。

假期里应更多地坚持体育活动,以户外为好。寒假可参加长跑活动,暑假可参加游泳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各种夏令营和旅游活动。这样既开阔了眼界,增长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促进了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在假期中每天适当承担一些家务劳动,既能减轻父母的负担,又能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在假期中更应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寒假中欢度春节,亲友相聚举杯祝贺,切忌暴饮暴食。暑假中瓜果上市,吃前注意清洗、消毒。天气炎热,不能吃变质食品。夏天身体大量出汗,体内能量、水、盐丧失较大,应及时补充。夏日中午烈日当空时,要尽量避免外出活动,以防中暑。注意午睡,保证休息。

音乐健身的秘密

音乐对人体的积极作用已愈来愈引起保健医疗专家们的重视了,特别是现代生活日趋紧张,而紧张的生活往往会使机体处于应急状态,久而久之,即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些专家认为,繁忙的现代人,如能对音乐善于选择聆听,不仅是有医疗作用,且能有效地缓解躯体的应急状态,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避免由于心理与社会等因素所导致的一些疾病。

实践证明,旋律优美、节奏平稳、速度徐缓的音乐,可使人轻松愉快,起到镇静、止痛、催眠、降压的作用;音调明朗、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气势激昂的音乐,能使人产生激奋、乐观、向上的感觉,可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肉增加力量,对忧郁症反应迟钝与有自卑心理的人,大有益处,老年人经常听听年轻时所熟悉的乐曲,还可推迟大脑的衰老,防止记忆力减退。

音乐给人的精神的积极作用,早就为我国古代人所赏识。母亲口中哼的摇篮曲,能使孩子安静地入睡;而军乐的乐曲又能使人精神兴奋与激动。我国古典医籍《内经》中就有“乐,治也”以及“喜则气和志达”的记载。清代医学家吴尚先也有“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之说。

音乐治病在国外也曾有不少记载,如竖琴的悠扬声曾安抚过所罗门王的郁忧不安的精神;巴赫的戈德堡变奏曲治愈了凯瑟林伯爵的失眠症;英国擅长于用音乐治疗偏执狂与分裂症;日本与欧洲、美洲的一些国家常用音乐来减轻产妇分娩的痛苦;瑞典牙科医生则喜欢让病人边听音乐边接受治疗。本世纪50年代,产生了一门“音乐理疗学”的新学科,60年代在美国开始临床实践,70年代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来,经临床证明,音乐在治疗儿童精神与智力方面有着特别好的效果。美国精神病医生通过让病孩听某些音乐而不是让他们服镇静药片的办法,成功地使他们顺利度过忧郁症的发作时刻。英国剑桥大学口腔治疗室用音乐取代麻醉药物,为牙病患者拔牙;一些手术室与产房用音乐来解除病人与产妇的不安与疼痛,防止各种心理紧张状态的出现。著名肥胖症治疗专家海姆博士还通过音乐疗法使病人体重每周减少0.9千克,日本则把催眠曲的录音装入枕套中用以治疗失眠症,获得很好效果。在我国,还在音乐疗法与电流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了一种“音乐电疗法”,在治疗中病人边用耳机欣赏音乐,边接受经过滤波放大的音乐电信号的治疗,这种疗法在消炎、镇痛、改变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肌肉、增强内分泌与调整神经等方面有良好效果,它十分适合于治疗精神抑郁、神经衰弱、高血压、腰腿痛、四肢关节挫伤等症。广州一家音乐治疗特别诊所,每次门诊时间,求医者络绎不绝,其中许多患者在久病不愈之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前来治疗,不少患者很快领教了这“奇药”的美妙作用。我国一些医院、疗养院、精神病院,不仅采用乐疗来医治各种神经疾病、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栓塞后遗症等疾病,还把音乐与传统的中国气功融为一体,用来治疗癌症患者。

现代科学认为,音乐之所以能治疗疾病,是由于人体是许多有规律的振动系统构成的,人的脑电波运动、心脏搏动、肺的舒缩、肠胃的蠕动以及自律神经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奏,当一定频率的音乐节奏与人体内部各器官的振动节奏相一致时,就能使身体发生共振,产生心理的快感。当人生病时,体内节奏处于异常状态,选择相应的乐曲,借音乐产生的和谐音频,使人体各种振频活动更加谐调,从而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同时,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作用于大脑,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通过神经及神经体液的调节,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健康的激素、酶、乙酰胆碱等物质,它们对调节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胃蠕动、促进唾液、加强新陈代谢等都有重要作用,从而使人的机体增强免疫力,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音乐与乐曲形式与内容丰富多彩,如何根据病情进行选用呢?这里介绍几则音乐处方:对失眠者,可选用《春思》《出水莲》《银河会》《二泉映月》《平湖秋月》《烛影摇红》《军港之夜》《仲夏夜之梦》等;解除忧郁症的乐曲与音乐,可选用《喜洋洋》《啊,莫愁》《春天来了》《悲痛圆舞曲》等;能起镇静作用的乐曲与音乐,可选用《塞上曲》《小桃红》《仙女牧羊》《平沙落雁》等;消除疲劳的乐曲与音乐,可选用《锦上花》《水上音乐》《矫健的步伐》《假日的海滩》等;能振奋精神的乐曲与音乐,可选用《狂欢》《步步高》《娱乐升平》《金蛇狂舞曲》等;舒畅心情,增进食欲的乐曲与音乐,可选用《江南好》《春风得意》《花好月圆》《欢乐舞曲》等。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现代派”音乐,音调怪诞,尖声刺耳,这些不谐调的嘈杂音响与噪音无益,由于它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失调,造成条件反射异常及脑血管张力的损伤,神经细胞边缘出现染色质溶,形成渗出性出血症。长期听这种嘈杂的音响,会出现牢固型兴奋症,累及植物神经系统,破坏人体心脏与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令人心绪不安,呼吸、心率加速,血压上升,严重的带来心慌、乏力、失眠、多梦、头疼、昏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不可不慎。

如何保护和训练好嗓音

嗓音的保护是指保护好发音器官的健康。这对教师、演员及经常使用嗓音者尤为重要。初当教师,发音较高,时间较长,加以过度精神紧张;初学唱歌,使声音过高者嗓音也会嘶哑。尤其演员要取得艺术上的成功,除取决于天赋的好嗓子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

有的演员外出和出国演出,长途旅行会引起疲劳,初到外地,有些演员水土不服,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疾病,进而累及喉部器官,影响嗓音。此外,睡眠不足,饮食不当,像演出前吃冷饮、过多地饮茶和咖啡、就餐无规律、无节制都会影响嗓音,这是因为过饱时腹压大,腹部运气受限,演唱时嗳气则会破坏音程;饥饿时全身虚软,发声无力,音色音量均会受损,尤其爱吸烟、饮酒对发声器官是个恶性刺激,危害很大。

有的演出在街头、广场、公园等露天场地交混回响系数极小,发音效果差,没有经验的演员常会陷入“声嘶力竭”的境地。而且风吹日晒,尘土飞扬,不仅发音费力,声带极易疲劳,常发生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气管炎等症。演出地点有时在饭厅、普通礼堂、食堂等条件较差的场所,不仅交混回响系数变小,众声嘈杂,发音费力,场内又烟雾弥漫,易引起演员呛咳,也会损坏嗓音。此外,当引人入胜的演唱可博得观众热烈掌声与喝彩,倘若一曲终了,观众过分要求,演员欲罢不能,可导致声带疲劳,引起嘶哑。因此,环境与噪音是休戚相关的,每一个声乐工作者都应重视,保护好自己的嗓音。

因过度使用嗓音,超限歌唱,大声大叫均可使喉、颈、胸部肌肉疲劳,协调不好而致病。那么应该如何保护呢?首先要了解青春期由于分泌腺的作用,会引起嗓音突变,在戏剧界称为“倒嗓”。在此期间如不注意保护嗓音便会影响发音,导致喉部发音异常,因此,必须注意喉部保健,懂得正确发音方法和训练技巧。诸如忌食辛辣食物,避免有害气体、粉尘的刺激,演出前后,应禁酒及冷饮。注意精神要舒畅,睡眠要充足,适当加强营养,一旦感到不适要及时诊治,主要注意声带休息。有的药物可影响嗓音,如睾丸酮和蛋白合成激素类的药可使女性男音化;抗组(织)胺的药物可使咽喉部发干,并有嗜睡等副作用,故在演出前不宜服用。在月经期可发生水肿、充血和闭合不全,应该休息,减少说话、唱歌。孕期6个月后停止演唱,有条件应定期进行发音器官健康检查,做好嗓音的保护。训练好嗓音又是一个关键。嗓音好坏虽有天赋成份,如果训练不当,也不能发挥其良好效果。甚至会引起倒嗓、毁嗓。我国著名的京剧老前辈程砚秋、杨宝森、周信芳等,天赋条件原来并不好,可是他们根据自己特点,扬长避短,勤学苦练,最后自成一家,创立了人人皆知的程派、杨派、麒派唱腔艺术。由此可见嗓音训练甚为重要。

在嗓音训练中要受全身健康、发音器官功能和发音方法的影响。人体发音器官和乐器一样,由颤动体、共鸣器官和动力源三部分组成。颤动体主要是声带,短而白色的。一般宜唱高音者为粉红色,唱低音者或中音则介于其间。训练时,发音后声带能否闭拢,以及声带本身紧张程度不同,对音色影响极大。声带不同,共鸣的器官也不同。胸腔共鸣好的,在训练时则发声如洪钟,气势磅礴;头部共鸣好的发声曲终奏稚,余韵缭绕。尤其是鼻(窦)共鸣,如果这些器官先天发育不全或有慢性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则在训练过程中发音就差一些了。在发声中由于方法不当,不能掌握好科学技巧,使呼吸器官和喉部发声器官功能产生不协调的现象。导致声带和咽喉部的肌肉负担过重,这样就会引起声带充血、水肿、甚至长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训练方法不当还会嗓音嘶哑。错划声部也会对嗓音造成不良后果。比如,本来是低声部,却偏偏把自己当成高声部来训练,或者反之,都会使声带发生病变。

因为人的发声器官较娇嫩,尤其在变声期和妇女月经来潮时,对嗓音都会有影响。男孩大约在16~18岁,女孩子大约在13~16岁左右,嗓音会产生明显改变,特别是男孩子,嗓音变粗低沉,这是生理发育而引起的发声器官上的正常变化。这阶段称为“变声期”。此期能促使病理过程发生,因此对于青年男女在这个黄金时代的变声期间,歌唱要适度,月经期声带充血,不宜放声歌唱,最好休息3~4天,但因人而异,也有例外。总之,使用自己的嗓子,原则上:不过度。用嗓后自己不感到太累,否则表示用嗓已超过负荷,或者说明发音方法不当。同时说明扁桃体与嗓音无直接关系。所以说,一旦扁桃体发生疾病是可以切除的。

当心听力早衰

为了预防听力早衰,使老年性耳聋延缓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认真注意五个方面,将对保护好听力有莫大裨益。

长期过量的噪声,会使人烦躁不安、失眠及血压升高,心排血量减少,从而影响内耳营养,使听觉感受器官功能减退;短时间的极强噪音(如近距爆炸声)会直接损伤内耳,招致耳聋。长时间在噪音环境里工作的人,切实防护也十分重要,不要觉得无所谓。

对于爱用耳塞机听收音机、录音机的人,音量不可过大,收听时间也不宜过长;同样,佩戴助听器的老人,助听器的音调也要调控适当。老年耳聋常有重振现象,就是“轻点听不到,响点受不了”;又由于听觉分辨力减退,往往说话声听得到,但是意思不明了。可见对老年人说话,速度要慢,音节要分明,不要拖泥带水,高声喊叫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增加了噪音,有害无益。有些音乐为追求强节奏刺激,声嘶力竭,大轰大嗡,噪音强度达到100分贝以上,超过了安全标准,这样的环境,老年人一般不要去。

烟草中尼古丁对身体有毒害。吸到血液中的尼古丁及一氧化碳,会使小血管痉挛、血流变慢、粘度增加,造成内耳供血不足,烟雾还会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被粘膜吸收后可直接损害邻近内耳听觉感受器。老年人喝点少量的低度酒,自得其乐,并无不可。但不要过量,长期饮用过量的烈性酒易引起胃炎,妨碍维生素B的吸收,也会对听神经功能有不良影响。

如长期处在紧张、焦虑、怨天尤人等不良心理状态下,久之会引起高血压,并影响内耳血液供应,最终殃及听力。再者在听力衰退时,易怀疑别人在窃窃私语,产生不悦心情,可影响人际关系。故耳聋老人应有自知之明,善于制怒,既防聋又养生。

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因为这些食物可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这些病也会影响听力。

药物致聋,也很重要。有些药物易损害听力,称为耳毒性药物。常用药中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斯匹林、速尿等。因为老人和婴幼儿解毒和排泄功能相对较低,用上述药品易受到毒害。遗憾的是,一旦内耳听觉器官受到损害,便再没有什么药物能使它恢复了。对于已有听觉减退的人,再滥用这些药,无疑是雪上加霜。

应该怎样点眼药水

当眼睛患病时,最常用的是眼药水。在点眼药水时,正确的方法及注意些什么,这都很重要。因此,介绍一下点眼药的方法;

在滴药前,应先检查一下瓶签和药名是否符合,再检查药液是否透明。如发现混浊或絮状物时,就不要再用了。

滴药前,勿惊慌或用力闭眼。

病人取坐位时,头部后仰,让其下颏高举或取仰卧姿势。

滴药时让病人眼向上看,持药者用左手食指与拇指分开上下眼睑,在拇指下垫上一个棉花球或纸块(能吸水的),准备吸收外溢的药水,轻轻拉开下睑,将药水滴入结膜凹处,药液不宜太多,滴上1~2滴就可以了。

滴瓶与眼睛距离约1厘米左右,儿童要稍远些,以免活动碰到眼睑或睫毛上,注意勿误碰眼球。

眼药水应点在结膜上,不要直接点在角膜上。因角膜较敏感易引起病人突然闭眼,将药水挤出。

当使用剧毒药水如阿托品、毒扁豆碱时,应让患者用手指压迫内眼角泪囊处约2~3分钟,防止药液经鼻泪管进入鼻腔或咽喉部吸收而发生中毒现象。

谨防电视性近视

青少年长期持续近距离看电视,能引起一种特殊的近视,医学界称它为青少年电视性近视。

青少年电视性近视的特点是,不单纯有眼近视,还伴有眼弱视,即使佩戴近视眼镜,视力也不易矫正。

青少年电视性近视是怎样形成的呢?

由于习惯于近距离及强烈光线下看电视,或持续看的时间太长,青少年的眼睛会由临时性的视力下降变成永久性视力下降。据医学专家测定,彩电的辐射是每小时12毫拉姆以上,假若一位青少年的视力为2.0,持续近距离看电视2小时,视力会临时性下降到1.0。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晶状体就会逐渐定性为近视性晶状体。加上青少年眼肌的力量比成年人弱,长时间对视闪烁不定的电视荧光屏的结果是,起调节作用的眼睫状肌和眼内直肌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时间久了,难以恢复到放松状态,难以起到调节作用,因而会形成永久性视力下降。

电视显像管的X射线,会严重消耗眼视网膜中的视紫红质而导致近视。青少年每看20分钟电视所消耗的视紫红质,需要休息10分钟才能弥补。长时间看电视,会使得视紫红质消耗过多,供不应求,形成近视。

预防青少年电视性近视,应该注意:

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来讲,2~4岁的儿童一次不要超过半小时,5~7岁不要超过1小时,8~12岁不要超过1.5小时。青年人看电视的时间应在2小时以内。最好间或休息片刻,或到室外走走,看看夜景,或做一遍眼保健操。

看电视的距离要适中。太远太近都会影响视力。一般认为,人与屏幕的距离应为屏面对角线的6倍。这样测算,12英寸为1.9米,14英寸为2.2米,16英寸为2.5米,18英寸为2.8米,20英寸为3.1米,22英寸为3.4米,25英寸为3.8米,29英寸为4.5米,33英寸为5.0米。

荧光屏亮度要适宜。荧光屏亮度应以看起来舒适为宜,太亮太暗都易引起眼疲劳。

观察角不应小于45度,也不应达到90度。坐在荧光屏两侧斜着看太吃力,易形成斜视;坐在荧光屏正对面即90度,眼会受到强光刺激。因此,观察角应为45至80多度为宜。

电视室的光线要适宜。白天看电视,应用深色窗帘遮住窗外强光。晚上看电视,可开一盏亮度为5~8瓦的小灯,以缩小荧屏与黑暗的强烈的对比。小灯应放在人的后一侧,不宜直接照在荧光屏上或照射人的眼睛。

氟与牙齿

氟在微量元素的排列中,只能算一个小弟弟,但它毕竟是我们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氟对青少年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元素,因为它是形成强硬骨骼和预防龋齿所必需的。

正常人体骨骼中含氟0.01%~0.03%,牙釉中含氟0.01%~0.02%。在骨骼和牙齿中,氟均以氟化钙的形式存在。

人体所需的氟,主要来源于饮水,所以饮水里氟的含量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尤其青少年的骨骼发育离不开氟。在缺氟的地区,龋齿病很普遍。科学家测定饮水含氟量小于每升0.5毫克时,龋齿发病率可高达70%~90%;而饮水含氟量每升为1.5毫克时,龋齿发病率可在10%以下。

在高温多雨的湿润地区,氟容易被流失,土壤和水体中的氟含量较低。从调查资料来看,我国南方多数地区的地表水和井水中含氟量都很低,达不到饮水卫生标准中氟的含量要求,因此,有关部门采取饮水中加氟和推广使用含氟牙膏,以补充人体对氟的需要。实践证明,这种简便的方法是有效的。

在饮用水中加入适量的氟化物,如氟化钠、氟硅酸钠、氢氟酸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饮水氟化”,使饮水里氟含量达到饮水标准,能有效地降低龋齿的发病率。我国广州地区自来水经过多年的加氟后,该地区的青少年龋齿发病率减少了50%左右。采用含氟化钠或氟化亚锡的牙膏刷牙,或用2%氟化钠溶液或氟化钠甘油膏定期涂擦牙齿表面,都可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

现在,大多数人认为饮含氟水对人体全身健康无害。目前,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亿多人在饮用加氟的水。

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缺氟可以影响我们的健康,影响骨骼发育和牙齿,但是氟过多了也会危害我们的健康。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南方的某些氟矿区、温泉区和氟污染区,情况恰恰相反。氟在这些地区大量富集,水中含氟量远远超过饮水卫生标准,使得氟骨病严重威胁这些地区居民和青少年们的健康。

当饮水含氟量为每升2~4毫克时,牙齿的斑釉齿发病率可达10%~50%;如果每升水氟的含量超过4毫克时,几乎所有儿童与青少年都患斑釉病。斑釉病成为我国几种主要的地方病之一。当地的5%以上的居民还可患腰腿病和骨骼畸形等症(氟骨病)。

因此,饮水加氟和椎广使用含氟牙膏,只适用于缺氟地区。高氟地区的青少年决不能使用含氟牙膏。当然饮水氟化要由当地政府的卫生部门来决定。

茶叶中含氟较多,缺氟的南方地区青少年也可采取饮少量淡茶水,或用茶水漱口,对预防龋齿有一定好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