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息居饮食谱》食养疗病智慧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1 03:35:29

点击下载

作者:胡献国,郑雪丽

出版社:辽宁科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随息居饮食谱》食养疗病智慧方

《随息居饮食谱》食养疗病智慧方试读:

前言

王士雄(1808—1868),字孟英,号梦隐、睡乡散人,浙江海宁人。年少时家境贫寒,因而潜心医学研究,尤致力于温热、霍乱诸病的研究,著述颇丰,主要有《温热经纬》、《霍乱论》、《王氏医案》、《归砚录》、《随息居饮食谱》等,为清后期著名的医学家、温病学专家。“随息居”是作者晚年客居上海时的斋名。《随息居饮食谱》(以下简称《食谱》)是一部著名的营养学专著,约成书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全书共1卷,列食物331种,分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等7类,每类食物多先释名,后阐述其性味、功效、宜忌、单方效方甚或详列制法,比较产地优劣等。其论述清晰,重点突出,内容翔实,方剂众多,语言通俗易懂,蕴藏了丰富的养生调补方,是研究中医食疗、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一本必备参考书。随着药物副作用的出现,药源性疾病的增多,中医药日益受到人们的注重,它以方法简单、疗效确实、副作用少而被人们普遍接受。因此,研究、挖掘《食谱》中的养生调补方,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王孟英在食疗方面颇多建树,这些在《食谱》、《王氏医案》等典籍中多有体现,如用大米煮粥服食,《随息居饮食谱》言其“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每收奇绩”。如对热病伤津的病人,主张大量频频进梨汁、蔗汁、瓜汁等,以其凉甘之性达到救阴养阴之目的。并称梨汁为“天生甘露饮”、甘蔗汁为“天生复脉汤”、西瓜汁为“天生白虎汤”等,这些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明清时,西风东渐。鸦片烟毒为害,“因而失业破家者众,而盗贼满天下。以口腹之欲,致毒流于内,涂炭生民,洵妖物也,智者远之”。因此《食谱》中介绍了众多戒烟、断瘾、解毒之法,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有感于此,笔者细览《食谱》,斟酌筛选,编著了这本书奉献给广大读者,使广大读者能足不出户便能选方疗疾,保健养生,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本书养生调补方来源有二:一是来源于原著专章,如目录“水饮类”中“乳汁:补血,充液,填精,化气生肌,安神,益智,长筋骨,利机关,壮胃养脾,聪耳明目”;又如目录“谷食类”中“籼米:补中,养气,益血,生津,填髓、充饥”,由此引出乳汁、籼米的来源、性味、功用、食养方选等。二是来源于原著专章附方,如目录“水饮类”中“酒:解酒毒,大醉不醒,枳椇子煎浓汁灌。人乳和热黄酒服”。又如《食谱》目录“谷食类”中“麸:陈久者炒焦,以醋熬成膏,治一切痈疡汤火伤”,由此引出该方的组方、制法、功用等。具体撰写时则以《食谱》顺序,分概述、水饮类、谷食类、调和类、蔬食类、果实类、毛羽类、鳞介类共8章,包括各种食物、药物及其药膳食疗方,包括组方、制法、功用等,以利于临床选用。对于目前仍在临床使用,且药典收载的中成药则在方名后标注(中成药)。具体使用时可在当地有经验的医师或药师指导下选用。

本书适用于各科病人、家属选用,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者、药膳餐厅、病房营养护士、中医爱好者也有参考价值。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众多专家、教授、学者、领导的帮助,尤其是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工作人员等,对此书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谨表谢忱。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错讹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以求再版时修正。编著者第一章《随息居饮食谱》概述《随息居饮食谱》(以下简称《食谱》)是一部著名的营养学专著,约成书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由清代医药学家王士雄撰著。

王士雄(1808—1868),字孟英,号梦隐、睡乡散人,浙江海宁人,中医温病学家。王士雄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和理论研究,对温病学说的发展做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尤其对霍乱的辨证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其重视环境卫生,对预防疫病(传染病)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

王士雄年少时家境贫寒,14岁时,其父重病不治,临终前曾嘱咐他:“人生天地之间,必期有用于世,汝识斯言,吾无憾矣。”其父逝后,他遵守家训,钻研医学,但终因家境贫困,厨无宿米,家无余钱,无法度日。为了生计,他于同年冬去婺州(今浙江金华市)孝顺街佐理盐务。白天工作,谋食养家,晚上则“披览医书,焚膏继晷,乐此不疲”。平时刻苦攻读,深入研究,心无旁骛,手不释卷,上自《内经》、《难经》,下迄明清诸先贤著作,无不深究极研,并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打下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海宁州志》称他“究心《灵》、《素》,昼夜考察,直造精微”。因其潜心医学研究,尤致力于温热、霍乱诸病的研究,著述颇丰,主要有《温热经纬》、《霍乱论》、《王氏医案》、《归砚录》、《随息居饮食谱》等,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富有学术价值的医学文献,为清后期著名的医学家、温病学专家。“随息居”是作者晚年客居上海时的斋名。

王士雄生活在社会底层,深知民众的疾苦,“饮食失宜,或以害身命”,于是编著了《随息居饮食谱》一书。《食谱》全书共1卷,列食物331种,分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等7类,每类食物多先释名,后阐述其性味、功效、宜忌、单方效方甚或详列制法,比较产地优劣等。如称西瓜为“天生白虎汤”,用以清热解暑;梨汁为“天生甘露饮”,用以清胃润肺;甘蔗为“天生复脉汤”,用以清热养胃等,是较为系统的食品营养和食疗专书,影响深远。也是研究中医食疗、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一本必备参考书。因此,研究、挖掘、弘扬《食谱》中的养生调补方,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第二章水饮类

水类 人体缺水会导致很多慢性疾病。

饮用、煎中药的水,历来甚是讲究。不像现在,饮用有自来水、纯净水。煎何种中药,均是一罐自来水煎而服用,疗效便大打折扣。过去煎中药用水是非常有讲究的,常用的煎药用水有哪些呢?

天雨水:多指立春时的雨水,性味甘凉,禀升发之气,宜煎发散及补益类药物。《食谱》言其“甘凉。养阳分之阴,瀹茗清上焦之热”。

露水:指秋露频繁时收集的水,性味甘凉,润燥、涤暑、除烦,宜煎祛暑、润肺类药物。《食谱》言其“甘凉。润燥,涤暑,除烦”。“稻头上露,养胃,生津;菖蒲上露,清心,明目;韭叶上露,凉血、止噎。荷花上露,清暑,怡神。菊花上露,养血,息风。余可类推。”

液雨:立冬后十日谓入液,至小雪节时为出液,在这段时间里收集的雨水叫“液雨”,宜煎杀虫、消积类药物。

雪水:性味甘寒,清热,解毒,杀虫,宜煎煮治疗天行时气瘟热、癫狂等疾病的药物。《食谱》言其“甘寒。清热,解毒,杀虫。”

井泉水:甘寒,清热,新汲者良,多用以煎熬治热痢、反胃、消渴等药物及补阴、退虚火的药物。井水经自然过滤后,明净卫生,是农村中较为理想的煎药水。《食谱》言其“甘寒。清下焦之热,煮饭补阴中之阳。新汲者良”。

潦水:降注雨水谓之潦,空中所接称潦水。可煎调脾胃、祛湿热类药物,取其味薄不助湿热之功。《西游记》中朱紫国国王所用的药引子即是这种水。

东流水:即江河溪流水,用以煎熬调治病后虚弱、脾胃不足、劳后阴虚等疾病类药物。《食谱》言其“善调升降充津液,滋水清金更益脾”。

逆流水:即江河中洄澜之水,其性逆而倒上,可用以煎煮因中风、卒厥、头风、疟疾等病的药。这东流水、逆流水,古人无非是取其流水不腐、新鲜、干净之特点。

温汤:指温泉水,多配合中药,外洗疥癣、皮炎、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疾病。

阴阳水:即生水、开水各半和匀,用以煎调中、消食、涌吐之类药物。

自来水:这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煎中药水,洁净卫生自不待言,但不应现接现煎,以干净容器上午接、下午煎较好。否则,氯重味涩口感差。【食养方选】1.菊花露方【组方】菊花露。【制法】夏日晨起,取菊花上露备用。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功用】养血息风。适用于头痛,眩晕等。2.稻头露方【组方】稻头露。【制法】夏日晨起,取稻头上露备用。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功用】养胃生津。适用于胃脘疼痛,消渴。3.菖蒲露方【组方】菖蒲露。【制法】夏日晨起,取菖蒲上露备用。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功用】清心明目。适用于心烦失眠,目赤肿痛等。4.韭叶露方【组方】韭叶露。【制法】夏日晨起,取韭叶上露备用。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功用】凉血止噎。适用于鼻出血,吐血,噎膈等。5.荷花露方【组方】荷花露。【制法】夏日晨起,取荷花上露备用。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功用】清暑怡神。适用于中暑,心烦。6.雨水茶【组方】茶叶适量。【制法】取雨水滤净,煮沸,纳入茶叶泡后频频饮服,每日1剂。【功用】清心除烦。适用于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等。7.井水方【组方】井水适量。【制法】将新汲井水放入盆中,用故帛或棉纱适量浸透,贴于胸腹部,热则更换,并时时饮新汲冷井水,以苏醒为度。【功用】解酒醒神。适用于酒醉不醒。

附:朱砂 不可过量服用。【来源】又名丹砂、辰砂,为六方晶系辰砂的矿石,随时可采,将辰砂矿石击碎后,除去石块杂质,水飞极细,装瓶备用。【功用】中医认为,朱砂性味甘、寒,入心经,有镇心安神,清热解毒之功。本品甘寒质重,寒能清热,重可镇祛,入心经而降心经之邪热,使邪热消除则心神安定,为镇心安神之要药。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内服有镇静作用,并能抗心律失常。本品含硫化汞,故不宜过量服用,以防汞中毒。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食养方选】1.朱砂粥【组方】朱砂1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朱砂择净,研细备用。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粥煮熟后取下,调入朱砂、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功用】镇心安神,清热解毒。适用于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神不安,胸中烦热,惊悸不眠,疮疡肿毒等。2.朱砂猪心汤【组方】朱砂2克,猪心1具。【制法】将猪心洗净,纳入朱砂,外用细线扎紧,加清水适量煮至猪心熟后,饮汤、猪心切片调服,2日1剂。【功用】养心宁神定志。适用于失眠,心悸怔忡等。

附:菖蒲 开窍化痰,醒神健脑。【来源】菖蒲,又名石菖蒲、鲜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根茎,生用或鲜用。【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温,入心、胃经,有化湿和胃,开窍宁神之功。适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纳差食少及湿蒙清窍所致的神志错乱,健忘耳鸣等。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挥发油,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异常发酵,并有弛缓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食养方选】1.石菖蒲粥【组方】石菖蒲10克,大米50克。【制法】将石菖蒲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功用】化湿和胃。适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纳差食少等。2.石菖蒲猪肾粥【组方】石菖蒲、葱白各30克,猪肾1个,大米50克,调味品各适量。【制法】将猪肾去臊腺,洗净,切如腰花样;先取石菖蒲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沸后,下猪肾、葱白、调味品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功用】祛痰浊,通耳窍。适用于痰湿内阻所致的眩晕。

人乳汁 含有抗癌成分。【来源】为健康产妇的乳汁。【功用】中医认为,人乳汁性味甘、温,入心、肝、脾、胃经,有益气养血,补肾健脾之功。适用于气血亏虚,脾胃不足,肾精亏虚等。

人乳中含有大量的糖及脂肪,蛋白质,还含有易消化的酶、抗体及矿物质,尤其是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白细胞及生长因子,可保护婴儿,防止感染及过敏,预防肠道传染病、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感染。【食养方选】1.人乳粥【组方】人乳50毫升,大米5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人乳,再煮一二沸服食。【功用】补虚损,健脾胃。适用于婴幼儿发育不良及年老体弱,病后体虚者的调补。2.乳汁蛋黄饮【组方】人乳汁、蛋黄各适量,白糖适量。【制法】将乳汁、蛋黄调入碗中,搅拌均匀,置锅中煮沸,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次。【功用】养血通脑。适用于小儿癫痫。

牛乳 忌与红糖一同食用。【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乳汁。【功用】中医认为,牛乳性味甘、平,入心、脾、肺、胃经,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液,润肠燥之功。适用于虚弱劳损,反胃噎膈,消渴,便秘等症。

营养分析表明,牛乳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钾、12钠、维生素(A、B、B、C)、烟酸、泛酸等。诸虚劳损,多以鲜奶兑适量水饮服。牛奶所含的营养成分,易于被人体吸收,并有降低胆固醇,防止消化道溃疡大出血的作用,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对小儿、老人、妇女产后的健康均有益处。【食养方选】1.牛乳粥【组方】牛乳适量,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先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煮至半熟时,加牛乳、白糖,煮至粥熟服食,每日2次,早晚空腹温热服食。【功用】补虚损,健脾胃。适用于一切虚热劳损,气血不足,病后产后消瘦,年老体弱,婴幼儿发育不良等。2.牛乳蜜饮【组方】牛乳250克,蜂蜜50克。【制法】将牛乳煮沸,纳入蜂蜜拌匀,待沸后候温饮用,每日1剂。【功用】益气养胃。适用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3.牛乳大枣粥【组方】牛乳100克,大米50克,大枣10枚,白糖适量。【制法】将大枣去核备用。先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沸后下大枣,煮至粥熟,纳入牛乳,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功用】健脾益气。适用于肺结核,纳差食少等。4.牛乳胡桃饮【组方】炸胡桃仁60克,生胡桃仁40克,牛乳200克,大米60克,白砂糖20克。【制法】将大米,生、熟胡桃仁加清水适量与牛乳拌匀磨细,过滤取汁备用。另用清水适量烧开,纳入白糖溶化,倒入滤液,烧沸后候温饮用,每日1剂。【功用】补益肺肾。适用于阳痿,腰痛,咳嗽,短气等。5.牛乳饮【组方】牛乳25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牛乳倒入锅内,文火煮沸后,调入白糖拌匀,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次,作早餐服食。【功用】滋补津血。适用于津血亏少,大病愈后,正气未复等。6.牛乳蜂蜜芝麻饮【组方】牛乳250克,蜂蜜30克,芝麻15克。【制法】将牛乳、蜂蜜调匀,芝麻炒熟,研细,冲入乳蜜液中,煮沸,候温饮服,每日1剂,每日晨起空腹饮用。【功用】滋阴润肠通便。适用于肠燥便秘,产后虚秘,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等。

马乳 补血润燥,清热止渴。【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乳汁。【功用】中医认为,马乳性味甘、凉,入脾、肺、肾经,有补血润燥,清热止渴之功。适用于血虚烦热,虚劳骨蒸,消渴等。

营养分析表明,马乳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食养方选】1.鲜马乳饮【组方】马乳150毫升。【制法】将鲜马乳煮沸后,分2~3次饮服,每日1剂。【功用】养阴清热,生津止渴。适用于肺燥口渴、多饮等。2.马乳茶【组方】马乳20毫升,花茶3克,甘菊花3朵,白糖适量。【制法】将马乳煮沸后,纳入花茶,白糖,甘菊花混匀,密封浸泡5~10分钟后频频饮服,每日1~2剂。【功用】清热生津。适用于热病后期津伤口渴,形体消瘦,小便短黄等。

羊乳 滋阴养胃,补肾润肠。【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乳汁。【功用】中医认为,羊乳性味甘、温,入胃、心、肾经,有滋阴养胃,补肾益精,润肠通便之功。适用于虚劳消瘦,消渴,反胃,哕逆,便秘等症。

营养分析表明,羊乳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矿物质12钙、磷、铁、维生素(B、B、A)和烟酸,抗坏血酸等。【食养方选】1.鲜羊乳饮【组方】鲜羊乳750毫升。【制法】将鲜羊乳煮沸后分次饮服,每日1剂。【功用】健脾养胃。适用于胃脘疼痛,纳差乏力等。2.羊乳猪蹄汤【组方】羊乳500毫升,猪蹄1只。【制法】将猪蹄去毛桩,洗净,剁块,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烂熟,纳入羊乳,再煮一二沸即成,分为6份,每次1份,每日2次。【功用】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亏虚,产后缺乳及乳汁分泌不足等。3.羊乳粥【组方】羊乳适量,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羊乳、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食。【功用】补虚损,健脾胃。适用于一切虚弱劳损,气血不足,产后体虚,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发育不良等。4.羊乳沥蜜饮【组方】羊乳500毫升,竹沥水20毫升,蜂蜜水20毫升,韭菜汁10毫升。【制法】将羊乳煮沸,依次加入竹沥、蜂蜜、韭汁,煮沸饮服,每日2~3次。【功用】养阴清热,益虚健体。适用于胃痛隐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5.羊乳蛋饮【组方】羊乳250克,冰糖50克,鸡蛋2个。【制法】将冰糖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溶化后,倒入羊乳再煮沸,而后打入鸡蛋搅匀,煮沸即成。每日1剂,频频饮服。【功用】滋养津液,益气补虚。适用于噎膈吞咽哽塞,食入难下,口干燥结,大便秘结等。

醍醐 滋养五脏,补益气血。【来源】醍醐,又名酥酪、酥油、琼酥,为牛乳、羊乳经提炼而成的酥油,其中用牛乳提取者名牛酥,用羊乳提取者名羊酥,古人认为牛酥胜于羊酥。《随息居饮食谱》言其“酪上一层者酥,酪上如油者为醍醐”。

在我国牧区,酥酪是很普遍的食物。有一个成语叫“醍醐灌顶”。醍醐,实际是上酥酪上凝聚的油。“醍醐灌顶”意即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功用】中医认为,酥油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有滋养五脏,补益气血,润泽毛发之功。适用于素体亏虚,虚劳低热,肺痿肺燥,咳嗽咳血,皮肤枯槁粗糙,大便干结难解,小便短黄等。

营养分析表明,醍醐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其中含饱和脂肪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是属一种低蛋白高脂肪食品。在每百克牛乳所制的醒醐中,含蛋白质2.9克,脂肪20克,碳水化合物4克,灰分0.4克,钙97毫克,磷77毫克,铁0.1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14毫克,烟酸0.1毫克,以及维生素A等。因而对于五脏亏虚,体质虚弱,虚劳发热,肺虚久咳,痰中带血,胃脘隐痛,大便燥结,毛发枯萎等,颇有效验。

由于醍醐的主要成分是脂肪,故《随息居饮食谱》言其“中虚湿盛者均忌之”,即凡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症,脂肪肝,以及胆囊炎,胆结石,黄疸及皮肤湿疹者均不宜选用。【食养方选】1.酥蜜粥【组方】酥油30克,蜂蜜15克,大米100克。【制法】将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待沸时调入酥油、蜂蜜,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功用】滋养五脏,养阴润燥。适用于肺燥咳嗽,大便干结,小便短黄等。2.猪油酥蜜膏【组方】猪油、酥油、蜂蜜各100克。【制法】将上述三味分别用文火煎煮至沸,停火,候温,共混合调匀即成,每次10毫升,每日2次,温开水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功用】润肺止咳。适用于肺虚咳嗽。3.牛酥粥【组方】牛酥30克(牛酥为牛乳经提炼而成的酥油),蜂蜜15克,大米100克。【制法】先将大米淘净,而后加清水适量煮粥,待沸后下酥油,蜂蜜,同煮为稀粥,温热服食,每日1剂。【功用】补五脏,益气血,润燥。适用于体弱消瘦,虚劳低热,肺虚、肺燥,咳嗽咯血,皮肤枯槁粗糙,大便干结难解等。4.酥油杏仁粥【组方】甜杏仁30克,鲜山药120克,粟米80克,酥油适量。【制法】将杏仁焙炒令熟,山药、粟米炒熟研末,混匀备用。每日空腹用温开水调药末、酥油适量服食,每日2次。【功用】润肺止咳,健脾益气。适用于咳嗽痰少,纳差乏力。

茶 忌与羊肉同食。

茶【来源】茶为山茶科植物茶的叶。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春、夏、秋季采收初发嫩叶,尤以清明前后采收的嫩芽品质最高,一般采摘越迟,质量越差。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而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等。【功用】中医认为,茶叶性味苦、甘、凉,入心、肺、胃经,有清热除烦,清利头目,消食化积,通利小便之功。适用于热病烦渴,风热头痛,食积不消,小便淋涩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解渴”。

药理研究表明,茶叶中所含的茶碱,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加快血流,促进胃液分泌,使消化液增多而达到助消化,消食积的作用。其提取物茶色素有降压、降脂、扩张血管,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老年性痴呆、中风后遗症等作用。但失眠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选用;空腹、便秘、发热者不宜饮浓茶、隔夜茶;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不宜多饮茶;服用人参等滋补药时不宜饮茶。

普洱茶【来源】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以西双版纳地区仅有的滇青毛茶为原料,经再加工而制成的。普洱茶是制作各种紧压茶的原料,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功用】中医认为,普洱茶性味苦、甘、凉,入心、肺、胃经,有清热除烦,清利头目,消食化积,通利小便之功。适用于热病烦渴,风热头痛,食积不消,小便淋涩等。《随息居饮食谱》言“普洱产者,味重力峻,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痧气、腹痛、干霍乱、痢疾等证初起,饮之辙愈”。

药理研究表明,普洱茶有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之效,长期饮用普洱茶能使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减少。有防癌、抗癌、养胃、护胃、消炎、杀菌、治痢、抗衰老之功,可起到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食养方选】1.茶蜜粥【组方】陈茶叶5克,蜂蜜适量,大米100克。【制法】先将茶叶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而后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蜂蜜,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功用】消食化痰,清热止痢,除烦止渴,兴奋提神。适用于食积不消,过食油腻,饮酒过量,口干烦渴,多睡不醒,赤白痢疾等。2.桂花茶【组方】桂花3克,红茶或黄茶10克。【制法】将上药择净,同放入茶杯中,冲入沸水,浸泡片刻即可,频频饮用,每日1剂。【功用】温补阳气。适用于眩晕,头晕,腰痛,畏寒肢冷,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3.消食茶粥【组方】麦芽30克,鸡内金10克,粳米50克,普洱茶叶5克。【制法】将麦芽、鸡内金、普洱茶叶水煎去渣(可复用1次)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每日2次。【功用】健胃消食。适用于伤食泄泻,症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少顷复又痛泻,大便稠黏或粪水杂下,秽臭难闻等。

诸露 生津止渴,清利头目。

露,又名气汗水、水露。《随息居饮食谱》言“凡谷、果、菜、草、花、木、叶诸品,具有水性之物,皆取其新鲜及时者,依法入甑,蒸馏得水,名之为露。用得其宜,远胜诸药”。《本草纲目拾遗》载:“凡物之有质者皆可取露。露乃物质之精华,其法始于大西洋。传入中国,大则用甑,小则用壶,皆可蒸取”。清·顾仲《养小录·诸花露》载:“仿烧酒锡甑、木桶减小样,制一具,蒸诸香露。凡诸花及诸叶香者,俱可蒸露,入汤代茶,种种益人,入酒增味,调汁制饵,无所不宜”。【食养方选】1.地黄露【组方】生地黄适量。【制法】将生地黄洗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盖上放置一套管,插入药罐中,盖紧。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慢煎煮,使水汽从管口流出,收集装瓶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口服,或冲饮。【功用】生津止渴。适用于消渴。2.枸杞露【组方】枸杞子适量。【制法】取枸杞子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盖上放置一套管,插入药罐中,盖紧。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慢煎煮,使水汽从管口流出,收集装瓶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口服,或冲饮。【功用】养阴补肾。适用于阴虚内热,头目眩晕等。3.荷叶露【组方】鲜荷叶适量。【制法】将荷叶洗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盖上放置一套管,插入药罐中,盖紧。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慢煎煮,使水汽从管口流出,收集装瓶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口服,或冲饮。【功用】清热祛暑,生津止渴。适用于暑热烦渴,热病后口渴,消渴等。4.甜菊花露【组方】甜菊花适量。【制法】将甜菊花洗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盖上放置一套管,插入药罐中,盖紧。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慢煎煮,使水汽从管口流出,收集装瓶即可饮用。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口服,或冲饮。【功用】清利头目,养血息风。适用于头痛,眩晕等。5.枇杷叶露【组方】枇杷叶适量。【制法】将枇杷叶洗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盖上放置一套管,插入药罐中,盖紧。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慢煎煮,使水汽从管口流出,收集装瓶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口服,或冲饮。【功用】解酒醒神。适用于酒醉不醒。

附:地黄 滋肾补血。

生地黄【来源】生地黄,又名生地、干地黄、大生地、怀生地,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或地黄的根,主产于我国河南、河北、东北及内蒙古等地,鲜用,大小分开,干燥,切片,生用或制用,而分别有鲜地黄、生地黄、干地黄之称,统称地黄。【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苦、寒,入心、肝、肾经,有养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功。适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骨蒸劳热,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口鼻出血,手足心热,小便短赤等。本品苦寒降泻,甘寒滋润,走血分,入心肝经,既能凉血除热,又能养阴增液,故凡热入营血,阴液受损之症用之皆宜。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生地黄素,甘露醇、葡萄糖、铁质、维生素A等,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中等剂量对动物的心脏具有直接加强心肌收缩的作用,大剂量可使心脏中毒,对衰弱的心脏比正常的心脏作用更为明显,有升高血压、利尿和降低血糖作用,其提取物可使血液凝固而具止血作用。对于高热性疾病中后期出现热病伤阴,津伤口渴,心烦易怒,甚或出血,以及糖尿病,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等,均可选用。

熟地黄【来源】熟地黄,又名大熟地、熟地,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黏腻,切片用。【功用】中医认为,熟地性味甘、微温,入心、肝、肾经,有滋阴补血,明目益睛之功。本品味甘质润,为临床补血要药,常用于血虚萎黄及阴虚诸症。《珍珠囊》言其“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去脐腹急痛,病后胫腰酸痛”。

药理研究表明,熟地含梓醇地黄素、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及氨基酸等,中等量的地黄流浸膏对蛙心有显著强心作用,对衰弱的心脏更为显著,并有利尿作用及轻微降血糖作用。煮粥服食,对血虚诸证,诚为要方。

地黄因炮制不同而有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之分。鲜、干地黄均甘苦而寒,以清热凉血养阴为主,鲜地黄偏于清热凉血,干地黄偏于滋阴凉血;熟地黄性味甘温,功专补血滋阴,益精生髓。使用时应予注意。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食少便溏,脘腹痞满及痰湿素盛者不宜选用。【食养方选】1.生地粥【组方】干生地30克(或用生地黄汁50毫升),大米100克,生姜汁适量。【制法】将生地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或将鲜地黄榨汁约50毫升,待粥熟时调入粥中,纳入姜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功用】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口鼻出血,小便短赤等。2.熟地粥【组方】熟地1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适量。【制法】将熟地择净,切细,用清水浸泡片刻,而后同大米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砂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功用】养阴补血,益精明目。适用于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引起的头目眩晕,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盗汗遗精,消渴口干,肠燥便秘及女子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等。3.二地粥【组方】生地、熟地各1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适量。【制法】将二地择净,切细,用清水浸泡片刻,而后同大米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砂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功用】养阴补血,益精明目。适用于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引起的头目眩晕,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盗汗遗精,消渴口干,肠燥便秘及女子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等。4.地黄汁酒【组方】地黄汁10份,黄酒2份。【制法】将二药混匀,煮沸备用。每次50毫升,每日3次饮服。【功用】补益肝肾,补髓填精。适用于痹证,骨髓冷痛等。

附:枸杞 滋补肝肾,明目安神。

枸杞为茄科植物,其包括种子、茎叶、根皮等,为药食两用食物。

枸杞子【来源】枸杞子,又名杞子、血果、天精、地仙,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因其有抗衰延龄作用,因而历代医家又称其为“却老”,人们一直将其作为滋补益寿良药。【功用】中医认为,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肾、肺经,有滋补肝肾,生精养血,明目安神,滋阴润肺、化痰止嗽之功。适用于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等。

药理研究表明,枸杞富含甜菜碱、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和防止动脉硬化之功能,并能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的新生,改善肝功能,对慢性肝炎、中心视网膜炎,肺结核、糖尿病,神经衰弱等症状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枸杞能提高人体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的作用,而白细胞介素是维持细胞活性的主要物质,一旦降低会引起早衰或老化。枸杞对恶性肿瘤患者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及T淋巴细胞转换率,具有提高免疫和调节免疫的功用,故临床多用于老年性疾病及虚弱性疾病。

枸杞苗【来源】枸杞苗,又称枸杞尖、枸杞菜,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嫩茎叶,以宁夏产者最为著名。春季采摘其嫩叶,老者不堪食用。【功用】中医认为,枸杞苗性味苦、甘、凉,入肝、肾经,有清退虚热,补肝明目,生津止渴之功。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虚烦发热,头昏目赤,津伤口渴,牙齿松动疼痛等。

地骨皮【来源】地骨皮,又称净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根皮,生用或炒炭用。【功用】中医认为,地骨皮性味甘、寒,入肺、肾经,有凉血热,退虚热,清泻肺热之功。本品味甘性缓,凉血清热而无伤阴之弊,为凉血退热佳品,且本品性寒又能走肺肾,上清肺热而止咳喘,下入肾经而退虚热,故虚热、实热皆可应用。【食养方选】1.枸杞子粥【组方】枸杞子1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枸杞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功用】补肾益精,滋肝明目。适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男女不孕,头目眩晕,视物昏花,记忆力下降等。2.枸杞苗粥【组方】枸杞苗5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枸杞苗择洗干净,切细;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枸杞苗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功用】清退虚热,生津止渴。适用于虚烦发热,津伤口渴,牙齿疼痛等。3.地骨皮粥【组方】地骨皮15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地骨皮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功用】凉血退热,清泻肺热。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潮热盗汗,骨蒸,小儿疳积发热,肺热咳喘,或咯血等。

附:冰片 开窍醒神,祛风止痒。【来源】冰片,又称龙脑冰片、梅片,为龙脑香料常绿乔木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加工品。【功用】中医认为,冰片性味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祛风止痒之功。适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厥,中暑昏仆,口疮,咽喉肿痛,目赤,耳道流脓,疮疡肿毒等症。【食养方选】1.冰片酊【组方】冰片10克,上等白酒100毫升。【制法】将冰片置于白酒中,密封浸泡24小时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或脱脂棉球蘸药液外搽于疼痛明显处,每天3~5次。一般用药15分钟内疼痛可明显减轻或消失。【功用】活血止痛。适用于外伤瘀痛,癌肿疼痛等。2.大黄冰片糊【组方】大黄5份,冰片1份。【制法】将上药择净,研细,混合均匀,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肚脐孔处,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功用】清热导滞。适用于便秘。

附:麝香 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来源】麝香,又名元寸、当门子,为麝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的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温,归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瘀之功。适用于中风痰厥、惊痫癫狂、心腹暴痛、癥瘕聚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食养方选】1.麝香止痛膏(中成药)【组方】麝香止痛膏。【制法】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洗烫患处5~10分钟,至局部发热,而后擦干,取本品剪成略大于患处面积的贴于患处,24小时换药1次。【功用】活血通络,消肿止痛。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发热,红肿硬结,奇痒疼痛者。2.葱白麝香糊【组方】葱白50克,麝香0.15克。【制法】将葱白捣碎,入麝香拌匀,分为2包,先置气海穴1包,加热水袋热熨15分钟,再换另1包,以热水袋熨15分钟,交替使用,至通为度,一般15分钟即可排尿。【功用】通阳利湿。适用于癃闭。3.冰片留行散【组方】冰片1克,王不留行子7粒,麝香少许。【制法】将上药择净,共研细末,填于肚脐孔处,外用麝香止痛膏固定,3天更换1次,连续7~10次。【功用】活血通络,疏通精道。适用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

酒 勿与咖啡同食。

酒包括烧酒、黄酒等。

烧酒【来源】酒,为米、麦、黍、高粱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我国各地均产。因制作方法不同,酒又分为蒸馏酒和非蒸馏酒两大类,前者如米酒、黄酒、葡萄酒等,后者为白酒,又名烧酒,浸药多用烧酒,做药引用黄酒,白酒以陈久者为佳。【功用】中医认为,酒性味甘、苦、辛、温,有小毒,入心、肝、肺、肾经,有温通经脉,舒筋散寒,通络止痛,引行药势之功。适用于寒滞经脉,瘀血内阻,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导引药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壮胆辟寒,和血养气”。

营养分析表明,本品含乙醇(酒精),蒸馏酒类含为50%~70%,非蒸馏酒类含量为15%~20%。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与麻醉药相似,但其引起的兴奋,为大脑功能减弱所致,而非真兴奋,故不能用于麻醉。可使皮肤血管扩张,热量散失加速。乙醇含量在10%左右的酒,可促进胃液分泌,并可促进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但乙醇含量大于20%时则可抑制胃液分泌,减弱胃蛋白酶的活性。若快速大量饮酒,可蓄积而引起中毒。

黄酒【来源】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饮料酒,它是以糯米为原料,酒曲为糖化发酵剂,经酿造而成。其色泽浅黄或红褐,质地醇厚,口味香甜甘洌,回味绵长,浓郁芳香,而酒精含量仅为15%~16%,是比较理想的酒精类饮料。【功用】中医认为,黄酒性味苦、甘、辛、温,入肝、脾、胃经,有行药势,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养皮肤,散湿气之功。适用于风湿痹痛,骨节疼痛,消化不良,冻疮,手足不温等。秋冬温饮黄酒,可活血散寒,通经活络,可有效抵御寒冷刺激,预防感冒。

黄酒虽然酒精度低,但仍然含有一定的酒精量,因此饮用时也要注意适量,一般以每日折合50克左右的纯酒精量为宜。【食养方选】1.愈风酒【组方】陈海蜇360克,黑大豆、嫩桑枝、松针各120克,陈酒3500克。【制法】将上药择净,研成粗末,布包,浸于白酒中,封固,隔水加热,煮1.5小时,取出候凉,再浸1周即可,随量饮用。【功用】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适用于关节、筋骨疼痛等。2.乳酒饮【组方】人乳、黄酒各适量。【制法】将黄酒温热,纳入人乳汁调匀饮服,不拘时。【功用】解酒醒神,生津止渴。适用于酒醉心烦,口渴等。3.烧酒饮【组方】烧酒适量。【制法】将烧酒温热,每次30毫升,每日2次饮服。【功用】温通经脉,舒筋散寒。适用于痛经,胃脘冷痛,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大便溏薄等。4.巨胜酒【组方】巨胜(即胡麻仁)100克,薏苡仁30克,干地黄250克,白酒1000克。【制法】将诸药择净,同入白酒中,浸泡7日后饮用,每次30克,每日1次。【功用】强筋壮骨,祛风除湿。适用于肝肾不足以及因风湿痹阻而引起的足膝无力,筋挛骨痛等。5.鹿血酒【组方】鹿血200克,白酒1000克。【制法】将鲜鹿血置瓶中,徐徐注入白酒,搅匀,静置24小时后,取上层清液按量饮用。饮时可在热水中加温服用。【功用】温肾阳,补精血。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早泄滑精,腰膝冷痛,虚寒带下,崩漏等。6.苡仁酒【组方】苡仁60克,白酒500克。【制法】将苡仁淘净,装入纱布中,扎紧袋口,置入白酒中,密封浸泡7日后即成,每晚临睡前温饮1小盅。【功用】祛风湿,健脾胃。适用于风寒湿痹,周身关节疼痛,沉重,甚或下肢水肿,大便不实,小便短少等。7.人参益肾酒【组方】人参36克,猪脂360克,黄酒2千克。【制法】将人参研末,猪脂切块,炼熬后与人参、黄酒和匀,浸泡7日饮用,每次30毫升,每日2次。【功用】补肾强身,聪耳明目。适用于肾虚失聪,记忆力减退,视物不清,肌肤不泽等。8.黄酒核桃汤【组方】黄酒50毫升,核桃仁5个,白糖50克。【制法】将核桃仁与白糖放入罐中共捣为泥,放入锅中,黄酒调匀,文火煎沸饮服,每日2剂。【功用】养心益肾。适用于头痛、失眠。

酒酿 益气养血,散结消肿。【来源】酒酿,又名醪糟、酒娘、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是蒸熟的糯米拌上酒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辛、温,入脾、肺、肝经,有益气养血,生津活血,散结消肿之功。适用于纳差食少,胃脘冷痛,妊娠水肿,乳汁稀少或分泌不足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补气养血,助运化”。

营养分析表明,本品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B族维生素有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酒酿里含有少量的酒精,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消化及增进食欲的功能。【食养方选】1.米酒饮【组方】米酒适量。【制法】将米酒温热,每次30毫升,每日2次饮服。【功用】温通经脉,舒筋活血。适用于痛经,胃脘冷痛,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大便溏薄等。2.米酒红糖饮【组方】米酒、红糖各适量。【制法】将米酒温热,纳入红糖溶化,每次30毫升,每日2次饮服。【功用】温通经脉,舒筋活血。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缺乳等。3.冰糖蛤土蟆油【组方】蛤土蟆油15克,冰糖50克,米酒30毫升。【制法】将蛤蟆油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米酒适量,煮熟,再加冰糖,煮一二沸即成,分次服食,每日1剂。【功用】滋阴润肺,补益精血。适用于肺肾亏虚,干咳少痰,心悸失眠,阳痿遗精等。

淡巴菰【来源】淡巴菰,又名烟、烟叶、烟草,为茄科烟草属植物烟草的全草。秋季采收,阴干。【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温,有毒,入脾、肺经,有消肿解毒,杀虫提神之功。适用于疔疮肿毒,头癣,白癣,秃疮,毒蛇咬伤。灭钉螺、蚊、蝇、老鼠。多外用。鲜草捣烂外敷,或用烟油搽涂患处。

鸦片【来源】鸦片,又叫阿片、阿芙蓉,俗称大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罂粟未成熟蒴果经割伤果皮后,渗出之白色乳汁干燥凝固而得。它是一种毒品,人吸食后会上瘾。【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酸、涩,平,有毒。入肺、大肠、肾经,有敛肺、涩肠、止痛之功。适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等。药理研究表明,鸦片含有10%的吗啡等生物碱,能解除平滑肌特别是血管平滑肌的痉挛,并能抑制心肌,主要用于心绞痛、动脉栓塞等症。但长期应用容易成瘾,慢性中毒,严重危害身体,成为民间常说的“鸦片鬼”。严重的还会因呼吸困难而送命。所以,我国对罂粟种植严加控制,除药用科研外,一律禁植。

附:甘草【来源】甘草,又名生甘草、炙甘草、粉甘草、甘草梢,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平,入心、脾、肺、胃经,有补中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纳差食少,倦怠乏力,多种咳嗽,痈肿疮疡,脘腹及四肢拘挛疼痛等。本品味甘色黄,入脾、胃经,故有补中益气之效,为补益脾胃要药。此外,还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的功效,在复方配伍中,能减低或缓解药物的偏性或毒性,调和诸药,使之能起到协同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甘草甜素,甘草素,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使水钠潴留,排钾减少,长期使用后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可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浓度。

本草“十八反”言其“反甘遂、芫花、海藻”,故不宜同用。【食养方选】1.甘草粥【组方】甘草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甘草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功用】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纳差食少,倦怠乏力等。2.甘草膏【组方】甘草适量。【制法】将甘草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共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收膏即成,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冲饮。【功用】清热解毒。适用于鸦片中毒。第三章谷食类

籼米 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来源】籼米,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稻(籼稻)的种子,主产于两湖、两广、江西、四川等地。【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温,入脾、肺、心、胃经,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聪耳明目,止烦止渴。适用于脾胃亏虚,纳差食少,口干欲饮,泄泻等。

营养分析表明,本品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质7%,脂肪1.3%,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是提供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可预防脚气病、消除口腔炎症等。【食养方选】1.籼米粥【组方】籼米100克,白砂糖适量。【制法】将籼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2剂,喜好甜食者,可加白糖适量同煮服食。【功用】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肢软乏力,食欲不振等。2.籼米糕【组方】籼米、白砂糖各适量。【制法】将籼米淘净,研细,加清水、白砂糖适量调匀,打压成糕,蒸熟即成,每次50克,每日2次。【功用】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肢软乏力,食欲不振等。3.籼米饮【组方】籼米适量。【制法】将籼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饮服,不拘时。【功用】补虚疗膈。适用于脾胃亏虚,噎膈食少,体瘦乏力等。

粳米 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粳米,为禾本科植物,其种仁、芽皆可入药入食,为药食两用食物。

粳米【来源】粳米,又名大米、硬米,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种仁,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功用】中医认为,大米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诸症。本品理脾胃,充五脏,生精髓,以本品煮粥服食,《随息居饮食谱》言其“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或以本品煮饭,当米烂而未烘干前,取其上面的浓米汤饮之,对脾胃亏虚,消化功能薄弱者尤为适宜。《随息居饮食谱》言“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每收奇绩”。“大锅煮粥时,俟粥锅滚起沫团,汤滑如膏者,名曰米油,亦曰粥油,撇取啖服,或加炼过食盐少许服亦可。大能补液填精,有裨羸老。至病人、产妇,粥养最宜”。《名医别录》言其“主益气,止烦,止泄”。

香米【来源】香米,又名香大米、香稻米,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晚熟品种。【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芳香开胃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纳差食少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香美异常,尤能醒胃”。《本草纲目》言其“润心肺,久服轻身延年”。

香米之所以有香气,主要是它的种子和叶片中含有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哥马林”。它的形成与湿热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过去,香稻的“乡土性”很强,并非普天之下皆可种植,只能在大自然特定的几丘田里种植,离开特定的土壤、水质和气候条件,引种外乡,不但香味消失,而且产量很低。一年只能种一季,阻碍了香稻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进食香米也成为一种时尚。

谷芽【来源】谷芽,又名炒谷芽、焦谷芽、生谷芽、香稻芽,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稻的成熟果实,发芽晒干而成。【功用】中医认为,炒谷芽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有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之效。适用于脾胃亏虚,消化不良,小儿疳积等。本品功同麦芽,但消食之力较麦芽和缓,故能促进消化而不伤胃气。《本经逢原》言其“启脾进食,宽中消谷,而能补中”。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淀粉酶、转化糖酶等,故有助消化作用。【食养方选】1.大米粥【组方】大米100克,白砂糖适量。【制法】将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2剂,喜好甜食者,可加白糖适量同煮服食。【功用】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肢软乏力,食欲不振等。2.炒谷芽粥【组方】炒谷芽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炒谷芽择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煮至粥熟后,白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功用】消食和中,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亏虚,消化不良,小儿疳积等。3.二芽粥【组方】炒谷芽、炒麦芽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二芽择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煮至粥熟后,白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功用】消食化积。适用于脾胃亏虚,消化不良,小儿疳积等。4.粥油方【组方】大米适量。【制法】将大米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取上层浮沫备用。每次20毫升,每日2次,温饮,或温黄酒适量冲饮。【功用】补液填精。适用于产后亏虚,气血不足等。5.补肾米油【组方】新大米、食盐各适量。【制法】用新大米淘净,煮粥,捞取粥面上的胶质液体(如泡状物,因其形如膏油,故名米油),调以食盐服食。【功用】滋阴、养血、益精。适用于肾气不足、肾阳亏损之精液清稀无精等。据《本草纲目拾遗》载:“滚粥锅内浮起之泡沫,性味甘平,能滋阴长力,肥五脏百窍,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矣。”《紫林单方》载:“精稀不孕者,取米油加炼,调食盐适量,空心服下,其精白浓,即孕矣。”

附:人参 勿与萝卜、茶同食。【来源】人参,又名红参、白参、糖参、别直参、山参、圆参、参条、移山参等,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以吉林抚顺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因而称“吉林参”,产于朝鲜者称“朝鲜参”,又名“高丽参”。细根称“参须”。【功用】中医认为,人参性味甘、微苦、温,入脾、肺经。有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生津止渴,安神定志之功。人参甘温,为大补元气之要药,因而有抢救虚脱之功,用于气虚欲脱之症。《神农本草经》言其“主补五脏,明目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医学研究表明,人参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调节人体胆固醇代谢,抑制高胆固醇血症产生。并能增强心脏收缩力,兴奋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刺激造血器官等。【食养方选】1.人参汤【组方】人参3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人参择净,切为薄片,水煎取汁,共煎2次,2液合并,加入白糖调匀,频频饮用,每日1剂。【功用】大补元气,安神定志。适用于面色苍白,头目眩晕,肢软乏力,心悸汗出等。2.人参粥【组方】人参5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许。【制法】将人参择净,切为薄片,用冷水浸半小时,水煎取汁,共煎两次,二液合并,分为两份,每取1份同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次,早晚各服1次。或将人参研为细末,待熟时调入粥中服食。【功用】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生津止渴,安神定志。适用于气虚欲脱,面色苍白,气短汗出,肢冷,脉微欲绝,及脾肺亏虚,津伤口渴,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3.人参石榴皮饮【组方】人参5克,石榴皮20克。【制法】将二药分别煎取浓汁,混匀饮服,每日2~3次。【功用】健脾益气止泻。适用于呕吐频频,泻下清水,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等。4.葡萄人参酒【组方】葡萄干50克,人参15克,白酒500克。【制法】将二者择净,放入白酒中,每日摇动数次,密封浸泡1周后饮服,每日1~2次,每次30~50毫升。【功用】补益肝肾。适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头目眩晕等。

附:西洋参 补肺降火,养胃生津。【来源】西洋参,又名洋参、花旗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主产于美国、法国、加拿大,我国亦有栽培。【功用】中医认为,西洋参性味苦、微甘、寒,入心、肺、肾经,有补肺降火,养胃生津之功。适用于心悸气短,口燥咽干,纳差食少,肢软乏力等。《本草从新》言其:“补肺降火,上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

药理研究表明,洋参主要成分为人参甙类,又含挥发油、树脂等,有镇静大脑作用,对生命中枢有中度的兴奋作用。【食养方选】1.西洋参粥【组方】西洋参2克,糯米100克。【制法】将洋参择净,研为细末备用。先取糯米淘净,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洋参,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功用】补益脾肺。适用于肺脾两虚所致的纳差食少,肢软乏力等。2.龙眼洋参饮【组方】龙眼肉30克,西洋参6克,白糖少许。【制法】将龙眼肉、洋参、白糖同放入搪瓷盆内,加清水少许,置锅中,隔水蒸40~50分钟即成,每日睡前温服1小酒杯。【功用】养心血,宁心神。适用于心悸、气短、失眠、健忘等。3.燕窝参汤【组方】燕窝5克,西洋参5克,冰糖适量。【制法】将燕窝用清水浸透,摘去羽毛杂物,洗净、晾干,同洋参等一起放入炖盅内,加入八成满的水,加盖,隔水炖3小时,候温饮用,每日1剂。【功用】养阴润燥,降火益气。适用于肺胃阴虚所致的干咳,咳血,潮热,盗汗等。4.洋参瘦肉汤【组方】西洋参6克,猪瘦肉60克,食盐适量。将猪肉洗净,切片;洋参切片,同放碗中,加清水及食盐适量,隔水蒸熟,饮汤食肉嚼参,每日1剂。【功用】生精补血,固本养身。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诸多病证的食养。5.洋参精【组方】西洋参150克,蔗糖适量。【制法】将洋参水煎二次,二液合并,文火浓缩,加蔗糖烘干备用。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饮。【功用】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的调养。

糯米 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来源】糯米,又称江米、元米、稻米,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稻(糯稻)的种仁,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功用】中医认为,糯米性味甘、温,入脾、胃、肺经,有补中益气,固表止汗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久泻,便溏食少,表虚自汗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补肺气,充胃津”。《本草纲目》言其“暖脾胃,止虚寒泻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食养方选】1.糯米粥【组方】糯米100克,白砂糖适量。【制法】将糯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2剂,喜好甜食者,可加白糖适量同煮服食。【功用】补中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不固,久汗不止等。2.枸杞糯米粥【组方】枸杞子15克,糯米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枸杞子择净,糯米淘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功用】补益肝肾。适用于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手足麻木等。3.炒糯米散【组方】炒糯米适量。【制法】将炒糯米择净,放入锅中炒黄,研细备用。每次9克,每日3次,白砂糖适量温水调匀送服。【功用】补脾止泄。适用于脾虚泄泻。4.糯米酒【组方】糯米、酒曲各适量。【制法】将糯米淘净,煮熟,加酒曲适量调匀,如常法酿酒即成。每次30毫升,每日2次,温饮。【功用】温阳健脾。适用于脾胃亏虚,脘腹冷痛等。5.糯米糕【组方】糯米面、白砂糖适量。【制法】将糯米择净,研细,加白砂糖调匀,如法制糕即成,每次50克,每日2次服食。【功用】补中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便溏食少,表虚自汗等。

饴 补虚健中,润肺止咳。【来源】饴,又名饴糖,系以糯米或大米磨粉煮熟,加入麦芽,微火煎熬而成。饴糖有软硬两种,软者称胶饴,硬者习称白饴糖。《随息居饮食谱》言其“诸米皆可熬,以糯米熬者为胜”。【功用】中医认为,饴糖性味甘、微温,入脾、胃、肺经,有补虚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之功。适用于脾胃亏虚,胃脘疼痛,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