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药酒方:小病慢性病一扫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3 04:05:18

点击下载

作者:广东省中医院 田广俊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特效药酒方:小病慢性病一扫光

特效药酒方:小病慢性病一扫光试读:

前言

酒是药不是毒,关键是要喝对。

酒在产生的初始,就是作为一种中药而存在的,有“通血脉、行药势、温肠胃、御风寒”等多种作用,被誉为“百药之长”。

酒性热,有非常好的活血效果,中医学有“酒入百脉”的说法。更难得的是酒可以与绝大多数中药搭配在一起,通过酒的帮助,让药性更快地输送到全身,所以酒是中药的最佳载体。

从有中药之日起,就有药酒。药酒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药酒不仅疗效好,而且还有稳定性好、配制方便、安全等诸多优点,是家庭保健的优选方法。

本书针对现代家庭的需求特点,总结前人经验,选择安全有效的配方编撰而成,希望能让传统药酒为众多百姓的健康贡献力量。

酒虽好,多饮伤身,小酌适量为佳。切记!编者第一章 一杯药酒祛百病酒喝错,是伤身的毒药;酒喝对,是治百病的琼浆

在漫长的华夏文明发展史中,酒不断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文化载体,形成了悠久浩瀚的酒文化。而从同样悠久的中医的角度来看,酒乃“百药之长”,能行气活血、通经活络,具有非同一般的医疗功效。酒的益弊

经现代医学证实,酒确实有很多益处。适当饮酒能够活血化瘀,加速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酒中含有一种独特的植物雌激素,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进而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加速血液循环,就意味着酒能够随着血液通行全身经络,活血益气。所以酒就具有了舒筋活络的作用,对于预防动脉硬化、血行瘀阻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虽然酒具有很多的益处,但若饮之过量,不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长期过量饮酒会损害肝脏,增加突发性脑梗死的发病率,甚者导致死亡。所以饮酒一定要有度,让酒真正发挥其保健功效。怎样喝酒才健康

既然饮酒需有度,那么喝多少、怎样喝才算健康呢?

其实喝多少酒才健康的问题是比较宽泛,难以回答的。因为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对酒的吸收情况也各有差异,所以需要我们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调节。而大体上如果是没有饮酒习惯的人,最好是滴酒不沾;而经常饮酒的人每日饮用白酒也不要超过100毫升,葡萄酒不要超过200毫升。

进入体内的酒要经肝脏分解,消耗肝脏大量的酶和维生素,进而对肝脏造成损害。所以我们在喝酒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及时合理地保护肝脏。

在喝酒的同时多吃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食物以补充蛋氨酸和胆碱等营养物质,保护肝脏不受损害。而咸鱼、香肠、腊肉等食品,因为含有色素与大量的亚硝酸盐,所以不宜食用。

另外,酒精可以利尿,会使体内盐分随尿排出。在喝完酒的第二天早上应当喝一杯淡盐水以补充损失的盐分。同时随着体内大量水分和盐分的排出,饮酒者往往会产生口渴的感觉,但是这时却不宜多饮水,否则会对肝脏造成损害。最好的办法是多吃水果以中和酸性,缓解酒精的毒性。酒通百脉,药材入酒药效加倍《本草纲目》中曾记载酒“无经不达,能引经药,势尤捷速,通行一身之表。”我国古代医家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舒筋活络的酒融于一体,制成了药酒。酒通百脉行气血

酒性热,味辛而苦甘,具有温通血脉、宣散药力、温暖肠胃、祛散风寒、振奋阳气、消除疲劳的作用。适量饮酒,可以怡情助兴、有益身心;但过量饮酒则乱心智、伤身体;酗酒则耗损元气,甚至于殒命。

而实际上酒是最好的溶剂之一,许多用其他加工方法都难以将其有效成分析出的药物,大多可借助于酒的这一特性来提取。中医利用酒能通经达络、活血行气、深入脏腑,将其与中药材混合浸制,药借酒力、酒助药势从而充分发挥其效力,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提高疗效。安全饮酒小贴士

宜饮用低酒精度的葡萄酒、黄酒等,少喝或不喝烈性白酒。

酒不能保暖驱寒,严寒中喝酒反而更容易导致风寒感冒。以药入酒疗效好

将中药材通过浸渍、酿造或渗漉法制成的药酒,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能够贯行经脉,充分发挥甚至加倍发挥药材的功效。

药酒不同于其他剂型的药物,它将药味融于酒中,一方面改善了中药苦涩的味道,还可以通过调入白糖、蜂蜜等调味剂,使其口味甘甜,让人们乐于服用;另一方面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入了酒中,剂量明显缩小,服用便捷,且易吸收。

由于人体对酒的吸收较快,所以药酒中的药性成分可随酒进入血液循环,周流全身,更早地发挥药效,缓解疾病。另外,药酒配制随意性相对较强,可以在酒中加入滋补性质的各种中药和食物,只要配制妥当,既可以治疗和预防疾病,又可以用于病后的体质恢复。

总之,药酒配制快捷、贮藏方便、易于吸收、疗效高、见效快,且在针对疾病治疗的基础上还可以全面地补益身体,使药效得到了最大发挥。因需选材,药酒不能随便泡着喝

虽然药酒是温和全面的补益之物,但“是药三分毒”,并不是任何药酒都可以随便喝。即使是为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而服用保健补酒,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质禀赋、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综合时令节气等多方面因素来选用。因需进补,以病为度

一般来说,补益性的单方药酒适用性较广,比如人参酒补气、鹿茸酒活血。但是一些配方比较复杂的药酒则需要对症饮用,并不是说随便泡一些药材喝就一定有好处。

如果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或者疾病比较了解,则可以根据本书提供的药酒方在家泡制即可,如果不是很了解,则可以先咨询一下中医师,然后做到对症泡酒。

补益性的药酒可以常喝,但是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50~100毫升即可。如果是治疗性的药酒,则应该病愈即止,最多再喝1~2周,不能一直喝下去。

酒性较烈,所以宜少量多次饮用,一般每次饮用10 ~30毫升,每日饮用2~3次(即饭前1小时内、饭后30分钟内、睡前30分钟内)。

有酒量的人可以简单地以酒下饭,酒量差的人睡前饮少许即可。冷热有异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饮药酒喜欢温服,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温服还是冷服。治疗寒证,热饮较好;治疗热证,冷饮较好;治疗寒热、阴阳盛衰差异不大的病症,温饮较好。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酒本性热,因此寒病者常温服用即可。一般来说,舒筋活血类的药酒都是温服的。内外有别

药酒分外用和内服两种,有些人认为反正都是酒,内服效果会更好,会喝一点外用的药酒,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

外用药酒因为是在身体表面使用,一般不伤脏腑,所以有时候会用到一些有小毒的药物,如果内服的话,则可能带来危害。

此外,外用药酒为了让药效快发挥,往往采用一些挥发性药物或者其他物质,这些成分往往是不适合内服的。所以,外用药酒禁忌内服。

同样,内服药酒最好也不要外用。因为内服药酒可能需要脾胃的运化才能达到效果,所以剂量会比较大,如果直接外用的话,对患处反而有害。家庭泡制药酒注意事项

药酒配制简单快捷,在掌握了一些常识和技巧后,便可自行制作家庭药酒了。酒的选择

泡药酒,可以选择米酒、黄酒、白酒,个别可能使用果酒、啤酒,选择哪种酒其实也是很讲究的。

米酒性质最温和,补益类的药酒可以选择,身体过于虚弱的人也可以用米酒泡药。在清代之前,大多都是用米酒作为药酒的溶剂。

白酒性质最烈,同时也最适合药性的发挥,效果最好。所以现在白酒是泡制药酒最主要的选择。但是因为白酒太烈,过于虚弱的人和不会喝酒的人则不宜选用。

黄酒介于两者之间,而且黄酒本身就有较好的补益效果,所以有不少人选择用黄酒泡制药酒。制作方法

药酒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各有所长。经过历代医家制作药酒的实践总结,大致可以将制作药酒的方法分为三种,即浸渍法、酿造法、渗漉法等。其中浸渍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浸渍法

浸渍法是家庭制作药酒时最常用的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又有冷浸法和热浸法之分。如果所选药材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或味数不多,或药材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则多采用冷浸法;如果所选药酒的处方配伍众多,酒量有限,用冷浸法有效成分不易浸出,则采用热浸法进行浸泡。

热浸法的步骤:

1.将药物研成粗末或切成薄片,放进酒器内,加入适量白酒或黄酒,密封瓶口。

2.将酒器隔水蒸煮至酒液沸,取出待冷,然后放置于阴凉处,浸泡至规定时间。

3.滤取酒液,再压榨药渣取液,过滤后合并药液,澄清后装瓶备用。

冷浸法的步骤:

1.将药物加工切碎,一般来说,如果泡用的酒量不多,可将切片或粉碎的药物用干净纱布袋包装,扎紧袋口,放入酒器中;如果药量较大,也可直接将药物置于容器内。

2.向容器内加入适量酒,密封浸泡。

3.将酒器放置在阴冷避光处,适当搅动或晃动,使酒与药物充分接触。开始每日搅动或摇晃1次,7天后可改为每周搅动或摇晃1次。浸泡时间一般为7~30天。

4.待药物有效成分浸出后,滤取酒液,然后将药渣压榨取液后弃渣。将酒液静置过滤澄清,装瓶备用。酿造法

酿造法是用米、酒曲和药材直接发酵成酒的方法。这样制作出的药酒,酒精度数较低,适于不会饮酒者。为了便于服用、缓和药性,可加入红糖、冰糖、白砂糖、蜂蜜等进行调味。步骤如下。

1.取适量糯米、酒曲和药材。

2.将药材洗净,打成粗粉;糯米洗净;酒曲粉碎。

3.将糯米浸泡至膨胀,然后蒸熟,冷却至30℃左右。

4.加入药粉和酒曲,搅拌均匀,置陶器内发酵。保持适当温度。

5.经24~48小时,发酵完成,压榨取汁,澄清后装瓶,再隔水加热至75~80℃,以杀灭杂菌,贮存备用。渗漉法

渗漉法一般用于大量制作药酒。步骤如下。

1.将药材研成粗末,加入适量白酒浸润2~4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

2.将膨胀后的药材均匀地装入底部垫有脱脂棉的渗漉器中,装好后用木棒压紧。

3.在药材上面盖上纱布,压上一层洗净的小石子(以免药材浮起),然后打开渗滤器下口开关,慢慢地从渗漉器上部加入白酒。

4.待液体自下口流出时关闭上开关,使流出的液体进入渗漉器内,继续加入白酒至没过药材5厘米为止,加盖放置24小时后打开下口开关,使渗漉液缓缓流出。

5.收集渗漉液,密封静置数天后过滤,再添加白酒至规定量即可。容器的选择

泡制药酒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所以容器的选择十分重要。

首先密封性要好,所以家庭配制药酒应该选择瓶口较小,并配以软木塞的容器。如果是大量泡制也可用酒坛。容器的盖子最好不要用塑料的,因为酒对塑料有一定的溶解作用,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其次要不透光,光照会导致药物性质发生变化,所以最好选择不透光的容器,如果你用玻璃瓶泡制药酒,则应选择深色的玻璃瓶,或将药酒放在不见光的地方。

最后要耐腐蚀,所以金属容器就不要用了。

综上所述,瓷质或者陶制的,瓶口不大,带软木塞并且密封性较好的容器是泡制药酒的最佳选择。如何贮藏

在药酒制作完成后,应当及时密封保存,勿使酒气外泄,防止空气与药酒接触,以免药物氧化和污染。密封的药酒应当置于阴凉干燥之处。服用时,随饮随倒,倒后立即将瓶口或坛口封闭。另外,如果所制的为外用药酒,贮藏时应妥善保管,予以区分,以免误服。制酒时机的选择

制作药酒最好的时间在春秋两季。因为夏季高温,会加快酒精挥发,使有效成分丢失;而冬季严寒,药物的有效成分则不易浸出。春秋两季气温不冷不热,正适合制作药酒,特别是秋季所制药酒,可收于冬令,便于贮藏;而且此时人体活动相对较少,新陈代谢缓慢,有利于机体吸收有效成分。饮用药酒的禁忌

药酒是酒,但酒亦是药,何况还添加了针对性较强的中药材。所以在饮用前必须清楚其适宜人群、饮食宜忌,以及相反相畏的药物,以免造成不好的结果。人群禁忌

孕妇忌饮酒,否则会对腹中胎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造成损害。

育龄夫妇忌过量饮酒,饮酒过度会使生殖功能退化,不利于怀孕,且降低精子质量。

儿童和青少年处于身心的成长发育期,饮酒会对其身体和智力造成伤害,故不宜饮用。

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代谢缓慢,不宜多饮药酒,不仅不易吸收,而且会加重身体负担。饮食禁忌

控制酒量,不能每餐必饮,每饮必醉,更不可空腹饮酒。

服用药酒期间忌服葛花、绿豆、枳实等解酒类中药,以免化解药酒的效力。

药酒不宜与白酒同服。

服治疗药酒一定要适合病情,有针对性地服用。

不可将多种药效不同的药酒同时或交叉服用,以免影响疗效或引起不良反应。疾病禁忌

感冒、发热、咽喉痛及气管炎病发时,应停服药酒。

女性月经量较多时,应慎服活血类药酒。

高血压病、心脏病、肝脏病、严重胃病患者应慎用药酒。药物禁忌

服用镇静药,如氯丙嗪、异丙嗪、奋乃静、地西泮(安定)、氯氮(利眠宁)和抗过敏药物氯苯那敏(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等药物时不宜饮用药酒。

服用抗凝血药、降血糖药以及降压药和阿司匹林时不宜饮用药酒。其他注意事宜

1.在服用药酒对症治疗期间不可间断。

2.治疗型药酒不可长期服用,病愈即止。

3.避免使用高度白酒入药。第二章 特效药酒方,常见疾病一扫光风湿、骨痛、关节病,一杯药酒就搞定

酒入百脉,药酒所携带的药力,更容易被带到身体的各处肌肉关节,各种关节、骨痛类疾病大多因为气血不通造成,药酒不管是内服还是外用,对关节类疾病,都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风湿性关节炎——祛风、除湿、止痛药酒

中医认为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病的一种,风邪携带湿邪入侵,凝滞于关节处不散,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甚至停滞,以至于造成严重疼痛,在遇到外界风湿的环境后会反复或者加剧。症状表现

1.局部关节或者全身关节疼痛。

2.附带附近肌肉疼痛,可能并发炎症。

3.不规律发热。

4.可能会出现皮表溃疡。中医治疗原则

祛风、除湿、止痛、通经活络,辨证散寒热。常用中药推荐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

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

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伸筋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特效药酒方祛风止痛

原料 枸杞子、黄精、白术、制川乌、制附子各20克,当归、姜黄、威灵仙、羌活、独活各5克,蜈蚣(干)1条,千年健15克,白酒2500毫升。

做法 将所有药材用纱布包好,或者直接放在容器中,加白酒密封浸泡14天,滤去渣即可。

功效 温经散寒、去除风湿、通络止痛,主治风寒湿邪导致的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祛风调荣

原料 人参、细辛、茜草各30克,花椒、地黄、防风、制附子、升麻各60克,羌活、川芎、怀牛膝各25克,白酒5000毫升。

做法 将上述材料捣碎成粗末,放入纱布袋,放在容器中,加白酒密封,14天后取出纱布袋即可。

功效 调血养荣、散寒祛湿、舒筋活络,主治风寒湿痹、四肢挛急、口不能言等症。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家庭极简方

枸杞人参蛇蜕酒

枸杞子50克,人参30克,蛇蜕5克,放入容器中,加白酒1000毫升,浸泡1周左右,随饮随取,每次50毫升。

鹿茸当归酒

鹿茸块30克或鹿茸片10克,当归30克,放入白酒容器中,加1000毫升白酒,浸泡2天后随饮随取,每次30~50毫升。肢体麻木——祛风、散寒、通络药酒

肢体麻木是常见痹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最常见的是风邪入络所致。发病部位包括面部、口舌、皮肤、肩背、胸腹、腰腿、四肢、指端等处。症状表现

患病部位麻木不仁,非痛非痒,肉内如有虫行感。

或见手足、肌肤渐渐麻木、感觉减退、痒痛不知、感觉消失。

有时可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神疲体倦、四肢无力、食少便溏、面色无华、恶风寒热等。中医治疗原则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舒筋通络。下肢麻木原发处——腰部的日常保护

1.宜睡硬板床,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平时要注意腰间保暖,加强对腰背部的保护。

2.避免弯腰用力的动作,少提重物少弯腰,多卧床休息。尤其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

3.多食用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常用中药推荐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

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

鸡血藤——行气,祛风,活血,通络。

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特效药酒方防风白术

原料 防风、肉桂、麻黄各12克,白术、山茱萸、制附子、细辛、独活各9克,炮姜30克,薏苡仁18克,生地黄15克,白酒5000毫升。

做法 将上述药材捣为粗末,收入布袋,封口后置于容器中,将白酒倒入,密封浸泡7天,滤渣即可。

功效 调和气血,搜风祛邪,温经通络。主治四肢麻木、痹痛之症。

用法 饮用。每日2次,每次空腹随量温服。牛膝桔梗

原料 川牛膝20克,秦艽、桔梗各15克,原蚕沙、羌活、防风、当归各25克,牛蒡子、枸杞子、火麻仁各10克,苍术40克,黄酒3000毫升。

做法 将原蚕沙、枸杞子、火麻仁炒制,苍术蒸制,其余药物切碎。将上述药物置坛内,加入黄酒,密封浸泡7天后开启,即可服用。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定痛。适用于半身不遂、腰腿软弱、臂顽麻、瘫痪、抽掣、风湿骨痛等症。

用法 饮用。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家庭极简方

壮骨补血酒

淫羊藿、巴戟天各25克,鸡血藤50克,切碎泡于白酒(约1000毫升)中,密封浸泡20天,过滤去渣即成。每日2次,每次服10~15毫升。

锯齿金龙酒

顺金龙根(又称串金龙)、蓍草根(俗称蚰蜒草或锯齿草)各50克,在500毫升白酒中浸泡7天即成,每日早晚饭前服5~10毫升。风寒湿痹——祛风、除湿、散寒药酒

风湿寒痹是指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畅,引起关节、肢体等处出现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状。可包括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纤维组织炎及神经痛等。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为关节酸痛或部分肌肉酸重麻木,迁延日久可致肢体拘急,甚则关节肿大。不同痹病又有不同表现。

1.行痹: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有时兼有寒热,舌苔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