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3 12:30:31

点击下载

作者:(美)杰弗里·E.杨(Jeffrey E. Young),(美)珍妮特·S.克罗斯科(Janet S. Klosko)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试读:

前言

和序言,几乎没有出现过“图式”两个字。而且本书并不是针对临床意义上的人格障碍,而是面向普通人的性格缺陷。书中包含了很多活生生的案例故事,随着故事的推进、展开,你可以从这些鲜活的人物身上看到作者是如何以阿伦·贝克所说的“高度的敏感性、同情心及临床洞察力”帮助他们修补童年时形成的性格缺陷的。此外,在理论阐述和案例故事分析之余,书中还详细解析了修复每一种性格缺陷所需的具体步骤。作为读者的你只需要按照书中的方法一步步地往下做,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最后说一说本书的翻译。我之所以会翻译本书,是因为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编辑刘利英女士。当时我刚刚结束了在澳大利亚十多年的海外生涯,转而在上海纽约大学(NYU Shanghai)做学生心理咨询。刘女士邀请我推荐一些优秀的海外心理学自助书籍给中国读者,于是我把自己在工作中时常会用到的、可以辅助心理治疗的书单发给了刘女士,其中就包含了这本书。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和前同事陆杨配合愉快,我们都觉得这本书的翻译让我们成长良多。然而对于一个高考过后就在国外生活的人来说,语文实在不是我的强项。尽管我已经非常努力、用完美主义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难免仍然有言语上不顺畅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包容并不吝指出。

我和陆杨希望通过这本书,把这种从根本上修补自己性格缺陷的心理学思路带给大家。如果大家再能从书中收获一两点可实际操作的具体方法,那将是我们最大的期盼。

希望本书对你的帮助和对我的一样大!王怡蕊博士澳大利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2019年3月于上海陆家嘴前言为什么又出一本自助书

我们认为,本书填补了目前自我成长类书籍的一个重要空白。市面上有很多出色的自助书籍,也有同样优质的心理治疗方法。然而,大多数治疗和自助书都有其局限性。有些书只针对某一个特定的问题,例如依赖、抑郁、缺乏坚定表达的能力,或者总是选择糟糕的对象。也有些书虽然能帮助读者解决不止一种问题,但往往仅提供单一的改变方式,比如“内在小孩”类练习、夫妻伴侣类练习,或者认知行为方法。还有其他的书虽然很励志,或者能把一些常见的问题讲得很生动,比如讲述失去重要的人或物的感觉,但它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却太过于含糊,导致我们备受鼓舞后,却不知道该如何进一步行动以做出改变。

在这本书中,我和珍妮特·克罗斯科将与你分享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能帮你改变生活中的许多固有模式。“性格陷阱疗法”归纳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11种最具伤害性的性格陷阱。针对各种长期困扰生活的问题,本书将为你提供远比你以前阅读过的大多数书籍都更为周密和详尽的方案,并最终帮你逃离这些生活陷阱。

既然这是本关于个人成长和改变的书籍,我也叙述一下自己是如何一路走来开发这套“性格陷阱疗法”的。从很多方面而言,我作为一个治疗师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本书中我们为你描绘的自我探索之旅。

故事开始于1975年,我还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生的时候。我至今仍记得,自己第一次作为一名实习生,在费城一家精神健康中心的经历。当时我正在学习一种非指导性的、罗杰斯式疗法。我记得自己多数时间都感到困难重重。患者带着严重的生活问题前来找我,向我倾诉强烈的情绪,而我则被教导要倾听、要复述、要澄清,因为只要我们这样做,患者就能自行找到解决方法。这里显然有个问题,那就是通常他们自己其实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有些人即使真的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也要花费太长的时间,以至于等到结束这段治疗时,我会感到无比烦闷。罗杰斯疗法不符合我的脾气和天性。或许是我太缺乏耐心,但我确实喜欢看到相对快速的进步和改变。有时候来访者有严重的问题,但我却只能无助地坐在那里观望,没法加以纠正,对此我常感到烦躁和无奈。

没过多久,我开始研读行为疗法,这是一种强调迅速、切实改变具体行为方式的治疗方法。对此我感到极大的欣慰,我可以主动向患者提出建议,而非像之前那样被动地倾听。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行为治疗方法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以及解决心理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就像菜谱或者操作手册一般明确。与我最初所学的那个含糊的治疗方法相比,行为治疗模型非常吸引人。它的推进速度快,短期就能带来改变。

过了几年后,我对行为治疗的美好感觉也幻灭了。我发现行为疗法太关注并且只关注人们做了什么,而太过于忽视我们的想法和情绪。我开始怀念患者丰富的内在世界了。就在那个时候,我读到了阿伦·贝克博士的《认知治疗与情绪障碍》(Cognitive Therapy and the Emotional Disorders),这让我再一次激动起来。贝克博士兼顾了行为疗法直指问题本质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还有患者那丰富的思想世界。

1979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开始跟随贝克医生研习认知疗法。我热衷于帮助患者意识到他们的想法是怎样被歪曲了,并让他们了解到其实还有更合理的想法可以替代。我也喜欢一针见血地指出患者的问题行为,帮他们演练处理日常问题的新方法。患者开始发生显著变化,他们的抑郁状态减轻了,焦虑症状消失了。我还发现,认知疗法的技术对于我的个人生活也极有价值。于是通过讲座、工作坊等途径,我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向其他专业人士传播认知疗法的理念。

几年后,我在费城开设了自己的私人诊所,我的工作一如既往地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对有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患者。遗憾的是,随着时间流逝,我手上也攒下一些不成功的案例。这些患者要么没有任何治疗效果,要么只有少许进步。我决定坐下来仔细找找这些患者之间是否有什么相似之处。我同时还询问了其他的认知治疗师同事,请他们讲讲自己的顽固案例。我想弄明白,他们的失败是否有跟我类似的情况。

对照那些难有进展的患者和进步迅速的病人,我发现了一个颇有启示性的现象:那些最难有所进展的患者通常症状反而更轻一些。总的来说,他们并没有那么的抑郁和焦虑。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亲密关系领域:共同的特征是与伴侣之间的关系普遍不令人满意。另外,大多数这样的顽固患者在他们的大半生中都一直饱受这些问题带来的困扰。他们来寻求治疗的原因,也并不是重大的生活危机,比方说离婚、父母去世,而是他们长期存在的各种自我伤害的生活模式。

接着,我决定对这些患者最常见的问题或者说行为模式列个清单。这后来成了我的第一份图式(又称作“性格陷阱”)的清单。这份清单仅涵盖了本书11种图式中的几种,诸如深度的自我残缺感、严重的孤立和孤独感、过度考虑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需求的倾向,以及对他人不健康的依赖。总结出这些性格陷阱,对我治疗那些之前一直缺乏疗效的患者价值巨大。我发现,通过这张性格陷阱清单,我能够把患者的问题拆分成一个个更容易处理的小模块。同时,这样我也能就患者的每个问题制订出不同的治疗办法。

现在回想起来,我对心理、行为模式的探寻也高度反映了我自己的性格特征。我一直希望能够有一个整体、有序,甚至一定程度上可预测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我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也一直觉得,如果我可以把这其中的总体模式和规律提炼出来,就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还记得在大学期间,我曾尝试按照自己对室友的信赖程度,将我和他们的友谊归入不同的类别。

作为治疗师,我职业发展的另一条主线是,我越来越不喜欢“做减法”或批判(其他流派的观点),越来越倾向于将其加以整合。许多治疗师觉得,他们必须选择某一种治疗方法,然后一心一意地使用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了很多严格限定于本流派的格式塔治疗师、家庭治疗师、精神分析师、行为治疗师。可我逐渐意识到,把不同疗法最好的部分整合到一起,会比任何一个单一的疗法都有效得多。精神动力流派、体验流派、认知流派、药理学、行为学流派的治疗方法都有很多可取之处,然而如果单独使用,每种疗法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但另一方面,我也反对在没有统一框架的前提下,草率地拼接不同技术。我相信,11种性格陷阱提供了这种统一框架,在此框架下,我们可以从不同心理疗法中,收集治疗的“武器”进行组合,用于与各个性格陷阱战斗。此外,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讲到,这些性格陷阱其实还为你提供了一种连续观察生活的视角;在这种视角下,过去和现在都是生活整体的一部分。我们会发现,其实每种性格陷阱都与童年的经历相关,我们可以本能地确认这个源头。例如,一旦我们意识到小时候父母的苛求和惩罚有多严厉,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很容易选择一个爱挑剔的伴侣,以及为什么我们在犯错后自我感觉是那么糟。

我希望本书能够广泛覆盖各种潜藏于内心深处、贯穿我们一生的问题。我也希望这本书能为你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帮助你了解这些性格陷阱的产生过程和解决方案。这些方案由我们从很多心理疗法中归纳总结而来,相信能真正地帮助到你。杰弗里·杨1992年9月致谢

本书对我们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标志着我们两人在个人和事业成长上的重大成就。为此,我们需要感谢很多过去和现在为我们的发展提供重要帮助的人。

我们感谢丹·高曼和塔拉·高曼夫妇,没有他们的指导、信任、建议、温和的激励以及友谊,我们绝不会去做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感谢亚瑟·韦恩伯格,多年来,他在我们建立图式模型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建议和鼓励。感谢威廉·赞格威尔,他扮演了一个“故意唱反调的人”和批评家的角色,鞭策我们打磨并精练理论。感谢大卫·贝瑞克,他参与新疗法的开发,不断地向我们提供新的视角。感谢卡茜·弗拉纳根,感谢她的智慧意见和热情,以及为运营我们治疗中心所做的努力。感谢比尔·桑德森,他同时担任纽约认知治疗中心的培训主管和长岛认知治疗中心的联合主管,在我们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感谢马蒂·斯隆、理查德·塞克特、杰恩·莱以及其他纽约的朋友和同僚为这种疗法的研发所做出的贡献。感谢编辑黛比·布洛迪和艾莉莎·多辛西,她们为这本书制定风格和形式。感谢经纪人帕姆·伯恩斯坦,他让这本书成功出版。杰弗里·杨和珍妮特·克罗斯科

我想在个人感谢的部分再加上一些名字,他们在疗法开发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感谢珍妮特·克罗斯科,感谢她让我们的合作精彩刺激、硕果累累,我不可能“重塑”出一个更好的合作伙伴。感谢威尔·斯威夫特,他像父亲一样,即使在我有点动摇的时候,也一直对我充满信心——谢谢你在过去八年里帮忙把我的点子录下来,并提供重要的反馈意见。感谢我的导师阿伦·蒂姆·贝克,感谢他丰富的临床智慧、富有洞察力的才智、针对个人和专业问题的实证性理念。感谢我的研究生指导彼得·库瑞洛夫和亚瑟·杜尔,感谢他们给我的友谊、对我的信心,也感谢他们在认知疗法还没得到广泛接受前,就足够开明,给我自由使用认知疗法的空间。感谢坎蒂丝,感谢她对我的忍让,她替我承担了大量我处理不了的事务。感谢理查德·沃腾米克和戴安·沃腾米克夫妇、鲍勃·斯派泽、珍妮特·威廉姆斯、基恩·达奎利,以及其他很多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帮助过我的人。

我这一生一直都很幸运,因为我拥有一个值得依赖的家庭:在这里无论我经历了什么,永远都可以获得表扬、肯定和接纳。感谢我的父母、祖父母、弟弟斯蒂芬、姐姐黛博拉以及其他的大家庭成员,感谢他们能够接受我所有的怪癖。在与来访者的工作中(他们很多人没我那么幸运),我深深感到不能把这些来自家庭的支持当作是理所当然的。杰弗里·杨

我想感谢所有其他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心理学家的人。首先,我想感谢杰弗里·杨,他是一个如此值得效仿的模范,给我提供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心理治疗方法。我想谢谢我的导师大卫·巴洛,谢谢他教会我“专业性”这个词的真正意义,并鼓励我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感谢我在纽约的导师威尔·斯威夫特,布朗大学的安·兰斯、麦克·波克哈德,以及我的实习医生同侪们和其他导师。我还要谢谢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的杰瑞·瑟尼、瑞克·海姆博格、约翰·维普纳、格兰·科纳德、罗宾·坦森瑞、吉姆·马科索、罗伯特·波伊斯、比尔·西蒙斯、阿兰·科恩等给我温暖支持的同学和其他人。最后,我想感谢我的家庭成员和密友,感谢你们给我的一切。珍妮特·克罗斯科第1章性格陷阱

·你会反复爱上冷漠的人而不可自拔吗?你会觉得即使最亲近的人也不够关心或理解你吗?

·你是否感到你真实的自我是有缺陷的,如果别人真正了解你,就不可能会爱你或者接受你吗?

·你会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首位,而常常委屈了自己,甚至搞不清自己想要什么吗?

·你是否害怕会有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以至于哪怕是普通的喉咙痛,都会让你担心患上更可怕的疾病?

·你是否发现,无论你得到多少公开赞扬和社会认可,你仍不开心、不满足或者觉得这不是自己应得的?

我们将这些问题称作“性格陷阱”。本书将介绍11种最常见的性格陷阱,并向大家展示如何觉察到它们的存在、明白它们的起源,以及该如何改变它们。

性格陷阱是一种开始于童年阶段、会影响一生的行为模式。它源自童年时家人或朋友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比如被抛弃、批评、过度保护、虐待、排挤或剥夺。最终,这些性格陷阱会内化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哪怕已经离开原生家庭很久,我们仍旧会不断制造出让我们感到不公平、被忽略、贬低或者被控制的生活状况,并且,身在其中,我们根本没法达成自己最渴望的生活目标。

性格陷阱决定了我们思考、感受、行动、交际的方式,也会引发强烈情绪,比如愤怒、悲伤、焦虑。哪怕我们似乎拥有了一切:社会地位、完美的婚姻、亲朋好友的尊敬、事业的成功,也仍然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甚至不相信自己真的取得了这些成就。

杰德:39岁的证券经纪人,在事业上极其成功。他征服过很多女人,但是从来没跟对方真正建立过情感联结。杰德陷入了一个叫作“情感剥夺”的性格陷阱。

发展出性格陷阱疗法以后,最先接受这种治疗的就是杰德。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患者,他的经历完美诠释了性格陷阱的自我伤害本质。

杰德不停地换女朋友,坚称自己遇到的女人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每一个最终都令他失望。杰德最接近亲密关系的体验是对激发他性欲的女人的迷恋。问题在于,这些关系从来都不持久。

杰德无法和女人建立真正的情感联结,他只想征服她们。一旦他征服了她们,一旦她们爱上了他,他就对她们失去兴趣了。

杰德:女人一旦变得黏人我就受不了。要是她开始紧紧缠着我,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我就想赶紧跑。

杰德在孤独中挣扎。他感到空虚、无聊,好像身体里面有个洞。他无休无止地寻找能填补那个洞的女人,但同时又认为自己永远找不到这样一个合适的女人。他觉得自己一直都很孤独,并且会一辈子孤独下去。

杰德小的时候就经历过这种痛苦的孤独。他从没见过自己的爸爸,妈妈又冷漠、毫无温情。父母都没能满足他的情感需求。他在成长中受到了情感剥夺,在成年后仍持续重演着当时那种情感分离的状态。

多年来,杰德在心理治疗中也无意识地重复着相同的行为模式,他一个接一个不停地换治疗师。他对每位治疗师在一开始的时候都充满希望,但最终又都无比失望。他从未真正与任何一个治疗师建立联结,反而总会找到一些致命瑕疵,并以此为借口停止治疗。每一次心理治疗的经历都让他更加确信:自己的生活并没有改变,甚至更加孤独。

实际上,杰德的治疗师都温暖而富有同理心。问题并不在治疗师身上,而是在杰德身上,他总是找借口逃避亲密关系,因为那让他觉得既不熟悉也不舒服。对杰德来说,得到治疗师的情感支持是必要的,但仅仅有情感支持并不够。他还需要治疗师以一定的强度和频度来挑战他的自我伤害行为模式,然而,他之前的治疗师都没有做到。要想摆脱情感剥夺性格陷阱,杰德不仅必须停止挑别人的错,而且需要积极适应与他人亲近和接受他人呵护的感觉。

当杰德最终来我们这里治疗时,我们反复地挑战他,每一次他的性格陷阱冒头的时候,我们就努力削弱它一点儿。我们让杰德明白我们真心同情他在与人亲密接触时的不适感,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考虑到他的父母是如此的冷若冰霜。然而,即便如此,当他坚称温迪不够漂亮、伊莎贝尔不够聪明、梅丽莎就是不适合他时,我们仍然会逼着他正视:他正再次陷入自己的性格陷阱,他是在通过挑别人的错来逃避温暖的感觉。在杰德的治疗中,我们一直都在平衡对他的情感支持和对他的挑战。终于在接受了一年的挑战(我们在挑战时充分注意对他的共情)以后,我们看到杰德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和温暖有爱的妮可订婚了!

杰德:我以前的心理治疗师真的都很通情达理,他们帮我更加理解了自己灰暗的童年,但却没能真正敦促我改变。我实在太容易掉回到过去熟悉的行为模式里了。但这个治疗方法不一样。

我终于敢于承担维系亲密关系的责任了。我不想让自己和妮可的关系再次失败,而且我感觉她就是“那个人”。虽然我明白妮可并不完美,但我最终决定:要么真正和人建立联结,要么就心甘情愿地孤单一辈子。

性格陷阱疗法需要我们不断地挑战自己。在本书中,我们将会教你怎样在性格陷阱现形的时候追踪它们,以及如何反复地发动有效反击,直到它们造就的行为模式不再困扰你。

海瑟:女,42岁,具有很多潜力,但却由于严重的恐惧感而无法走出家门。虽然目前正服用镇静剂劳拉西泮,但她仍然被牢牢地困在一个叫作脆弱的性格陷阱中。

某种意义上,海瑟毫无生活质量可言,她太害怕了,害怕到什么都做不了的程度。对她来说,生活中充满了危险,她情愿待在“安全”的家里。

海瑟:我知道,城里有很多好东西。我也喜欢去剧院,喜欢好餐馆,喜欢看望朋友。可是,那对我而言太难了。我享受不来,每时每刻我都在担心,老觉得可怕的事情随时会发生!

海瑟担心会发生交通事故、桥梁坍塌、被抢劫、被传染上艾滋病之类的疾病,或花钱太多……那她当然会觉得进城没意思了。

丈夫沃尔特对海瑟非常生气,他是想出门去享受生活的。他说,让他也这样与世隔离是不公平的——诚然如此。于是,沃尔特越来越多地自己出门,不带海瑟一起了。

海瑟的父母对她保护得过度了。他们都是犹太大屠杀的幸存者,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集中营里度过的。海瑟说父母把她像瓷娃娃一般对待,不停地警告她各种理论上可能,但实际上很少会发生的危险:比如,她可能会得肺炎、会被困在地铁里、会被淹死,或者会遇到火灾……所以,毫无疑问,海瑟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令人痛苦的焦虑状态下,试图确保自己所在的环境是安全的。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令人快乐的事都从她生命中消失了。

在向我们寻求帮助前,海瑟在3年内尝试了数种抗焦虑药物。(药物是最常见的抗焦虑治疗方法。)最近,她去看了一位精神科医生,医生给她开了劳拉西泮。她每天服用,症状确实得到一些缓解。她感觉好多了,不那么焦虑了,生活也因此变得更有乐趣。知道自己手里有一种可以缓解焦虑的药物后,海瑟就觉得自己能更好地应对各种事情了。然而,即便如此,她仍旧避免走出家门。她丈夫抱怨说,吃药唯一的作用,就是让她更开心地在家待着。

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海瑟觉得自己开始依赖劳拉西泮。

海瑟:我感觉自己这辈子都得一直吃这个药了。“不吃药”这个想法太可怕。我不想再回到那种时时刻刻都在害怕所有事物的状态。

哪怕有时海瑟明明是依靠自己调节了压力,她也会觉得那都是药物的作用。她没能建立起掌控感,即一种觉得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处理问题的感觉。(这也是患者在停药后容易复发的原因,这一点在焦虑治疗中尤为常见。)

海瑟在性格陷阱的治疗过程中进步神速。一年之内,她的生活就显著变好了。她开始逐步挑战让自己更加焦虑的情境。她已经能够出门,去看望朋友,看电影,并且最终决定去做一份需要乘公交上下班的兼职工作。

作为海瑟治疗的一部分,我们帮助她学着更客观地评估坏事情发生的概率。我们反复向她证明,她是如何夸大无害场景中发生灾难的风险概率,同时也向她展示,她过度高估了自己在家门以外的环境中的脆弱和无力感。海瑟最终学会了对危险保持合理的警惕性,不再反复向丈夫和朋友寻求安慰。她的婚姻质量提升了,生活中的乐趣也变多了。复发的讽刺

杰德和海瑟的案例分别体现了11种性格陷阱中的两种:情感剥夺和脆弱。我们会继续通过其他案例展示另外9种性格陷阱:屈从、不信任和虐待、遗弃、自我缺陷、权利错觉、依赖、失败、苛刻标准、社交孤立。你可能会在自己身上看到不止一种性格陷阱的影子。

精神分析疗法的核心洞见之一是人们总是反复重演童年的痛苦经历。弗洛伊德把这种过程称作强迫性重复。酗酒者的孩子长大后,和酗酒者结婚。遭受虐待的孩子长大后,和施虐者结婚,或者自己变成施虐者。受到猥亵的儿童长大后,成为卖淫者。被家长管控得太严的孩子长大后,容易被别人操控。

这种现象令人困惑:我们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要人为地重演自己的痛苦,延长自己的苦难?我们为什么不从这样的模式中逃脱,去创造更好的生活?几乎每个人都会以自我损害的方式,重复童年时养成的负面行为模式。这正是心理治疗师试图对抗的诡异现实。成年的我们总会设法创造出与童年时的痛苦经历相似的情形。性格陷阱,就是我们重建这些行为模式的方式。

描述性格陷阱的专门术语叫作图式(schema)。图式的概念来自认知心理学,指的是我们在童年时形成的对于自我和这个世界的根深蒂固的坚定信念。这些图式对自我认知非常重要。放弃图式中的信念,就等于是放弃我们从“自己是谁”和“世界是什么样”这两个明晰的认知中所获得的安全感。所以哪怕图式会给我们带来伤害,我们也会固守不变。这些早期形成的信念带给我们一种可预期感和确信感,让人觉得宽慰和熟悉。在某种奇怪的意义上,它们让我们觉得自在。这就是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图式(或者说性格陷阱)特别难改变的原因。

现在,我们来看看性格陷阱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爱情生活。

帕特里克:男,35岁,建筑承包商。他的妻子弗朗辛越是出轨,他越是渴望她。帕特里克陷入了遗弃性格陷阱。

帕特里克极不快乐。他的妻子不断和其他男人传出绯闻,每当她出轨时,他都伤心绝望。

帕特里克:只要能挽回她,我愿意做任何事。我受不了这种感觉,我知道,要是失去了她,我会崩溃。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忍受这一切,好像越是知道她要离开我,我就越是爱她。我开始想,只要我能变得更好,她就不会再出轨了;只要我能变得更好,她就会留在我身边了。我真的承受不了这种不确定感。

弗朗辛总是发誓会忠贞不贰,每次帕特里克都选择相信她。但是,每一次他的希望都会破灭。

帕特里克:我不敢相信,她又这么对我。我没法相信,她又要逼着我再次经历这一切。上一次之后,我确定她不会再这样了。我是说,她亲眼看到了她对我的伤害,我差点自杀。我无法相信,她会又出轨。

帕特里克的婚姻就像过山车。他坐在上面,完全失控,从巨大的希望落到绝望,忽升忽降,反反复复。

帕特里克:对我来说,最难过的就是等待,即使知道她又在背叛,还是在等着她回家。有几次,我等了好几天。我就坐在那儿等,等着她回家。

在等待的期间,帕特里克时而抽泣,时而暴怒,反复循环。当弗朗辛最后回到家的时候,场面会很难堪。有那么几次,帕特里克打了她,紧接着又乞求她的原谅。他想从她那辆过山车上下来,想要稳定和宁静。然而,这就是遗弃陷阱的辛酸之处:弗朗辛越变幻莫测,他在深层次的情感上就越离不开她。他觉得,当她威胁说要离开他的时候,他感受到的吸引力就更大。

帕特里克的童年充满了失落和不可预测感。他两岁时,爸爸抛弃了家庭,他和两个姐妹是被酗酒的妈妈抚养长大的。妈妈一喝醉,就忽略了对他们的照料。他很熟悉被抛弃和忽略的感受,与弗朗辛结婚、忍受她的不忠,让他成功地重演了相同的感受。

帕特里克曾接受过为期三年的(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治疗,每周见他的治疗师三次,每次50分钟,花费可观。

帕特里克:我会走进去,然后在长沙发上躺下,谈论随便什么我突然想到的事。对我而言,那很美妙。我的精神分析师在这整整三年里很少说话。即使我痛哭或者冲他吼叫,他通常也不会说什么。我觉得,他好像并不是真的在那儿。

他讲了很多童年经历,也讲了很多自己躺在长沙发上的感受。

他说他开始对精神分析感到抓狂,因为进展太慢。他虽然更加明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但却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仍旧在那儿。(这是对精神分析疗法常见的怨言之一:仅仅是洞察问题并不足够。)他想要一种更快、更直接的心理治疗,他想要更多的引导。

针对性格陷阱的治疗方法为帕特里克提供了他所需要的指导。我们采用了与他共同合作的态度,而不是精神分析师那种疏远、中性的态度。我们帮助他切实地理解自己的模式是怎样的,以及应该怎样打破它。我们教他更谨慎地选择女朋友,并警告他,虽然具有破坏性特质的伴侣会更吸引他,但沉溺于这样的恋爱关系对他而言很危险。他被迫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和很多人一样,他爱上了一个强化他性格陷阱的伴侣。

经过一年半的图式治疗,帕特里克决定结束和弗朗辛的婚姻。因为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已经给足了弗朗辛机会。他努力纠正自己破坏亲密关系的行为,那些在不经意间把她越推越远的做法。他已经不再试图控制她,给了她更多的自由。当弗朗辛对他不好时,他也已经能坚守自我了。然而,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努力,弗朗辛依旧没有改变。事实上,情况变得更糟了。

当我们初次问他有没有想过离开弗朗辛时,帕特里克坚持说,他怕自己会崩溃。但是,最终离开弗朗辛、结束婚姻时,他并没有崩溃。相反,他变得更加冷静和自信了。他认识到,生活中没有弗朗辛也没关系。我们认为,结束这段自毁性的婚姻是正确的。

帕特里克慢慢地开始和其他女士约会。最初,他约会的对象跟前妻特别像——情绪不稳定,不能支持他。看上去他仿佛是以快进的速度绕了一个圆圈,又转回到了原点。然而事实上,我们逐渐帮助他学习做出更加健康的选择,哪怕这样的伴侣对他没有那么强的吸引力。他现在已经和心理稳定、值得信赖、深爱着他的西尔维娅同居六个月了。虽然西尔维娅没有弗朗辛那么有魅力,但这是帕特里克这辈子第一次开始学着满足于一段稳定、充满关爱的感情。

当你明确了自己的性格陷阱类型,针对性格陷阱的治疗方法就会明确地告诉你,哪些关系是健康、值得追求的,哪些关系是需要避免的。一般来说,这并不容易。就像帕特里克,你可能不得不做出在短期内令人非常痛苦,甚至违背内心感受的决定,但是,只有这样才能逃脱可能困扰你一辈子的泥淖。

卡尔顿:30岁,跟着父亲经营家族纺织品生意。他不太擅长管理人,更喜欢做其他工作。卡尔顿陷入了叫作“屈从”的性格陷阱。

卡尔顿是个讨好者。他把所有人的需求都置于自己的需求之上,当别人问他的意见时,他总说“我不介意,你决定就好”。

卡尔顿努力让妻子高兴,所有妻子说的或想要的,他都说“好的”。他也努力讨孩子喜欢,从来不对他们说“不”。他尽力让父亲开心,尽管非常不喜欢做生意,但仍然去家族企业里工作。

讽刺的是,尽管卡尔顿如此努力地去讨好每个人,大家却经常被他惹恼。他总是自我牺牲。妻子很生气,认为他没骨气;尽管他的纵容让孩子们得了便宜,可在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他无法设定边界也让孩子们恼火;父亲也总是很生气,因为他觉得卡尔顿太软弱,工作手段太温和,尤其是在管理员工的时候更是如此。

卡尔顿甚至不知道他自己内心深处其实也很愤怒,他为长期以来一直无视自己的需求而生自己的气。这一切都是他幼年时习得的行为模式。卡尔顿的父亲是个暴君,喜欢颐指气使、控制别人。所有事情都必须按照他的方式来。小时候,如果卡尔顿不同意父亲的意见或者与父亲争辩,父亲就会对他大打出手,并出言贬低讥讽,而母亲在家里一直处于绝对的消极被动状态,大多数时间都很抑郁。卡尔顿常常还得照顾她,努力让她感觉好过些。所以,卡尔顿根本无从满足自己的需要。

在来到我们这里之前,卡尔顿做过两年体验性的格式塔治疗。他的治疗师鼓励他活在当下,去感受自己当下的情绪。比如,治疗师会让他做假想性的练习,想象父亲的模样,练习对父亲回嘴。这种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帮助,他开始感受到自己有多愤怒了。

问题是,这种疗法缺乏明确的导向,并没有一个持续的焦点。每一次治疗时,卡尔顿都只是在探索自己在当时当下最为突出的情绪感受。很自然地,他对那些挚爱之人的愤怒不断浮现,可是他既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也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治疗师没能帮他把所有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去思考和理解,也没能教会他具体的技巧来克服屈从行为。

针对性格陷阱的治疗方法为卡尔顿提供了一个简单、直接的理论框架。从中他不仅明白了“屈从”是贯穿他人生的基本主题,还学到了改变的方法,所以,他进步神速。我们发现,打破屈从这一性格陷阱的用时通常是最短的。

卡尔顿获得了更强的自我感。他更加了解和注意自己的需求和情绪,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自我压抑。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见和偏好。面对父亲、员工和妻儿,他也能更加坚定自信地表达自己。他还特别学习了如何表达愤怒的情绪,学会了用平静、克制的方式陈述自己的需要。虽然刚开始妻儿在意识到自己正失去权力时,有一点儿排斥,但是很快就习惯了。事实上,他们更喜欢这样的卡尔顿,他们希望他更强势。

卡尔顿与父亲的角力更加艰难一些。虽然父亲试图碾碎卡尔顿的抵抗,坚守自己的统治地位,但是,卡尔顿发现,事实上他对父亲的影响力远比想象中更大。当他威胁说,如果父亲不能给他更平等的地位,他将退出家族生意时,他的父亲让步了。现在,卡尔顿开始接手许多父亲的职责,父亲准备退休了。卡尔顿也发现,他的父亲对他产生了一种新的尊重。

这个案例表明,在探索情感以外更进一步很重要。许多所谓的体验性心理疗法,比如与自己心灵深处的孩子对话,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把现在的日常生活和童年的感受联结起来。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基本都不够深入。治疗参与者常常觉得结束治疗面谈或者工作坊之后好转了不少,可很快又会回归自己的固有行为模式。与此不同,针对性格陷阱的治疗方法可以提供结构化的行为治疗家庭作业,并持续挑战来访者的性格陷阱,让治疗中取得的进步得以巩固。认知疗法革命

针对性格陷阱的治疗方法是认知疗法的衍生物。认知疗法是阿伦·贝克(Aaron Beck)博士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我们把这种疗法里的很多内容都融合在了性格陷阱疗法之中。

认知疗法的基本假设是,我们对生活事件的思考方式(认知)决定了我们对事件的感受(情绪)。而有情绪问题的人倾向于扭曲现实。举个例子,海瑟在她妈妈的教导下,把诸如坐地铁这样的日常行为当作危险的事。性格陷阱导致我们以不恰当的方式看待某些特定的情境,激活我们认知偏差的开关。

认知治疗师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教会患者更准确地解读情境,就可以让他们感觉好些。如果我们能够向海瑟证明,她可以自己出行且不会有多少危险,那么她就不会那么害怕,并且可以重新开始正常生活。

贝克博士提出,我们要检视自己的想法是否符合逻辑。当我们感到沮丧不安时,我们有没有夸大事实,有没有把事情想得过于针对自己,有没有灾难化现实等行为?我们的想法真的有道理吗?是否可以从其他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另外,贝克认为我们应该通过一些小实验来检验自己的消极思想。比如,我们请海瑟在冬天的街区里独自散步,让她明白她并不会受到伤害,尽管她之前十分确信,自己一定会生病或者被抢劫。

认知疗法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可。大量且持续增加的研究证据表明,它对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非常有效。它是一种主动的治疗方法,教导患者通过控制自己的想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认知治疗师通常会综合运用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行为技术可以教会来访者一些新的实用性技巧,比如放松练习、坚定的自我表达、焦虑管理、问题解决、时间管理以及社交技巧。

然而,近年来,我们逐渐意识到,认知和行为的方法固然非常重要,但仍不足以改变贯穿来访者人生的行为模式。因此,我们研发出针对终身问题的图式治疗方法。图式疗法把认知和行为技术与精神动力学、体验性技术相结合。玛德琳,我们在这一章要讨论的最后一位来访者,向我们显示了仅仅使用认知技术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玛德琳:29岁,演员、歌手,曾被继父性虐待,一直挣扎在这件事带来的影响中。玛德琳陷入了不信任和虐待的性格陷阱。

玛德琳从未与异性有过长期亲密关系。相反,她一直游走于两个极端:要么完全避免跟男人接触,要么滥交。

在上大学以前,玛德琳一直回避男孩子,从不与异性约会,也没有交过男朋友。

玛德琳:我从没让任何男性接近过我。我记得第一次被一个男孩子亲过之后,我跑开了。当我感觉到男生喜欢我,我会表现得很高冷,直到他离开。

进入大学的最初两年,玛德琳开始喝酒、吸毒。那段时间,她和超过30名男性发生过性关系。她说:“对我来说,那些男人什么都不是。”

玛德琳:大学期间的我很疯狂,随便跟男人上床。学校里有个兄弟会,里面所有成员都跟我睡过。我觉得很痛苦,感觉自己低贱、肮脏,觉得自己被利用了。可我就是没办法拒绝。即使在跟男孩子出去玩之前,我承诺自己不会跟他上床,可最后还是会这样做。我想,男孩子之所以愿意跟我出去玩,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们想跟我上床。我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做。那段时间,我就好像彻底失控了一样。

被继父性虐待的经历,摧毁了她对性的认知和与男性亲密接触的能力。她无可避免地把性与虐待混为一谈。

现在,玛德琳又回到了回避所有男性的状态。她已经好几年没有约过会了,担心自己永远都不能结婚生子。

玛德琳最初尝试的是传统的认知疗法。她的治疗师把注意力集中在玛德琳当下对男性的回避上,治疗中很少谈到玛德琳童年的经历。相反,她和治疗师把两次治疗之间的家庭作业设计成发起与男性的谈话,或者去参加聚会。治疗师让她列举她所认识的、体贴女性且渴求亲密关系的男性,以纠正她扭曲的认知,例如“男人约我出去只是为了性”。

持续治疗了几个月以后,玛德琳又开始约会了,然而,她被虐待女性的男性所吸引。虽然她之前认识到,很多男性是体谅、照顾女性的,但她自己与男性交往的经验并不是这样。玛德琳意识到,要改变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她需要更多的帮助。

玛德琳:我觉得我的治疗师想让我在并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情况下就做出改变。我的意思是,我知道自己必须按照她说的那样改变。我必须学会信任男性,不再回避亲密接触。但是,我回避男性是有原因的,我需要理解为什么。

玛德琳变得对有意追求她的男性很愤怒。她能理解到,这种愤怒是她扭曲的思维的产物,但这改变不了她仍旧感到愤怒的事实。玛德琳必须要把她愤怒的矛头对准其真正的对象:继父。她需要表达并肯定自己愤怒的情绪。

在玛德琳接受针对性格陷阱治疗的头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通过意象法帮助她发掘受虐的记忆。我们督促她宣泄自己对继父的愤怒,当面指控继父,鼓励她参加乱伦幸存者的互助小组。我们还指出,她是如何通过选择有虐待倾向的男友,来持续不断地重演自己受虐的模式的。

玛德琳慢慢地重新开始约会。虽然她依然会被有虐待倾向的男性所吸引,但她在我们的坚持下跟这样的人保持距离,转而去注意愿意尊重她的男性,哪怕相比之下和他们的爱情化学反应没那么强烈。她学习主动要求获得尊重,而不是等着别人给她尊重。她还在学习向他人说“不”。

大约一年以后,她爱上了本,一个温柔、感情丰富的男人。不过,即便是和本在一起,玛德琳仍然有严重的性压抑的问题。本愿意和她一起接受治疗,克服她在性方面的障碍。现在,她正在考虑结婚。

在第16章里,我们会提供许多纠正不信任和虐待的性格陷阱的具体建议。然而,我们要强调,许多性格陷阱,尤其是不信任和虐待这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改变,并且应该去寻求心理治疗师或者互助小组的专业帮助。

从玛德琳的治疗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针对性格陷阱的图式治疗方法保留了一部分认知和行为疗法的关注点:它教授应对技巧,着眼于改变。但是,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短期的行为纠正,还关注影响来访者一生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两性关系、自尊和事业方面的障碍。我们既要纠正行为,也要改变来访者体验情绪和经营人际关系的方式。

下一章开头将会有一份问卷,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的性格陷阱。第2章你陷入了哪些性格陷阱

在这一章,我们将帮助你鉴别,哪种性格陷阱看上去最符合你的生活。

下列22个陈述,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你的情况?请按照以下的6分制来评分。

计分标准

1分:完全不符合我

2分:基本不符合我

3分:有点儿符合我

4分:部分符合我

5分:基本符合我

6分:完全符合我

首先,请回想还是儿童时期的你,对这22条陈述的相符程度进行评分。如果你在童年期的不同阶段给出的评分有所差别,那么就选用总体来说最符合12岁以前的你的评分。然后,再思考一下现在,作为一名成年人,你和各条陈述的相符程度,并进行评分。如果你觉得成年以后,不同阶段你的情况也不一样,那就根据你最近6个月的情况进行打分。表2-1 性格陷阱问卷如何使用计分表

现在,我们再把得分从问卷上誊到计分表上。可参照下面的问卷样例和计分表样例:

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都是关于遗弃性格陷阱的。让我们以第一个问题为例。首先,把你在这道题“童年期”的得分填入计分表“遗弃”这两个字右边的那一格的数字1之后(“童年期”那一竖列)。接着,把“现在”(成年后)的得分誊到计分表相邻的那一格里(“现在”那一竖列)。

然后,我们再看第二个问题。把第二个问题的“童年期”的得分誊到计分表内用数字2标记的“童年期”的那一竖列里。然后,把第二个问题“现在”的得分誊抄至相邻的用数字2标记的“现在”的那一竖列里。

看一下计分表中“遗弃”性格陷阱的这四个得分,哪个分数最高?把最高的那个分数(1~6)填在遗弃这一横行的最后面的“最高分”的格子里。如果你的最高分是4、5或者6,那就在这一横行左边的第一个格子里打个钩。这个“√”意味着,遗弃可能是你的图式之一。如果你的最高分是1、2或者3,就让第一格空着。这意味着,你可能没有遗弃这个图式。

现在,继续往下,用同样的方式把计分表填完。表 2-2分数解读

现在,我们将简要地分别描述这11种性格陷阱,让你对每一种都能有一个基本了解。看一下你的计分表,第一列打了“√”的都可能是你所拥有的性格陷阱。在某项性格陷阱上的得分越高,它对你来说可能就越强大,对生活的影响也更严重。在看完了这些介绍性的章节以后,你应该会想要进一步阅读关于每一个性格陷阱的详细内容了。

如果你不确定你自己或者某个亲朋好友是否具有某个性格陷阱,不用急着现在就下定论。当你读到讲述每个性格陷阱的具体章节的时候,会看到更加细致的测试题,那时候你就会更加明确是不是真的有这个性格陷阱了。简述:11种性格陷阱

两种和原生家庭缺乏安全感相关的性格陷阱:遗弃和不信任。遗弃

遗弃陷阱指的是一种觉得自己爱的人会离开、自己在感情上注定会孤独一生的感受。你可能觉得亲近的人会去世,或者永远离开这个家,或者因为更爱别的人而抛弃你。不知为何,你总觉得自己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抛弃。由于这个想法,你可能会过分黏着亲近的人。但讽刺的是,你最终却把他们推远。即便是正常的分离,也可能让你感到不安或者愤怒。不信任和虐待

不信任和虐待性格陷阱,是一种别人会以某种方式伤害你或者对你不好的预期。比如,别人可能欺骗你、对你撒谎、操控你、羞辱你、对你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占你便宜。假如掉入这个性格陷阱,你会躲在一面叫作“不信任”的高墙背后保护自己。你绝不会让别人靠得太近,总是怀疑别人的企图,并倾向于做最坏的假想。你预计你爱的人会背叛你,所以要么干脆彻底回避人际关系,要么选择和你无法敞开心扉的人建立肤浅的关系。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你一边选择与对你恶劣的人在一起,一边痛恨对方,想要报复他。

两种与你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生活的能力相关的性格陷阱:依赖和脆弱。依赖

假如掉进了依赖的性格陷阱,你会感到只有在获得他人诸多帮助的前提下,你才能比较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你会把别人当作拐杖,需要持续不断的支援。在孩童期,当你试图独立自主的时候,总有些人或事让你觉得自己是无能的。成年以后,你主动寻找强大的依靠。你依赖他们,同时也不介意他们主宰你的生活。在工作中,你不愿意自己做决定,不愿意自己行动。不用说,这个性格陷阱正在限制你。脆弱

掉入脆弱性格陷阱的你,生活在忧心灾难即将降临的恐惧中——无论是天灾、人祸、疾病,还是财务方面的困难。你在这个世界上很难体会到安全感。童年时期,有各种影响让你觉得这个世界很危险。你的父母很可能太过担心你的安全,以至于对你过度保护。现在你常有过分且不符合实际的恐惧,你让恐惧控制了你的生活,耗费大量的精力来反复确认自己是安全的。你的恐惧可能围绕着疾病的主题,比如担心惊恐发作、患上艾滋病,或者怕自己发疯;也可能是以财务问题为焦点,比如担心破产、流落街头;还可能是其他恐惧性场景,比如害怕坐飞机,害怕遭抢劫,担心地震。

两种与他人的情感联结强度相关的性格陷阱:情感剥夺和社交孤立。情感剥夺

情感剥夺是一种认为他人永远不可能满足自己对爱的渴望的信念。你觉得没人真正在乎或者理解你的感受。你发现自己容易被冷漠、不愿付出的人所吸引,或者你自己就是个冷漠和不愿付出的人,这无可避免地导致了不如意的人际关系。你觉得受到了欺骗,你的情绪在愤怒和受伤、孤独之间来回变换。讽刺的是,你的怒火恰恰会把别人赶得更远,进一步地延续了你情感剥夺的感受。

当情感剥夺的患者前来寻求心理治疗时,他们的那种孤独感甚至会在他们离开诊所之后,继续萦绕在我们的办公室里。这是一种空虚,一种情感失联的状态,而他们是一群不明白爱是什么的人。社交孤立

社交孤立讲的是我们与朋友以及自己所在群体的联结。它是一种孤立于全世界、觉得自己格格不入的情绪感受。掉入这种陷阱的你,童年时觉得自己被其他孩子所排斥,不属于任何一个朋友圈子。这也许是因为你的某些不同寻常的个人特点导致你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而成年后,你仍然经常通过逃避行为来维护这个性格陷阱:你逃避社交,逃避交朋友。

可能是由于你的某些特质不招其他孩子待见,你在童年时候就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