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4 03:57:33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影响感觉阈限测量的非感觉性因素主要是什么?(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

A.智力水平

B.性别与年龄

C.人格

D.动机与期望【答案】D

2.根据人对问题思考的速度的差异,卡根等将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  )。[统考2012年研]

A.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B.冲动型与沉思型

C.同时性与继时性

D.整体加工与部分加工【答案】B【解析】卡根等人将认知风格分为冲动与沉思,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其中,冲动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沉思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3.让一个吸烟上瘾的人扮演因吸烟患肺癌而接受治疗的病人,之后他戒了烟。这一情境中对戒烟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统考2012年研]

A.相似性 

B.可说服性 

C.卷入 

D.心境【答案】C【解析】吸烟上瘾的人扮演因吸烟患肺癌接受治疗而戒烟是因为卷入因素起了作用,“卷入”指设定某一特定环境,让被说服者融入其中以改变他的态度,如通过引发人们恐惧感的方式来改变人们的态度。

4.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是(  )。[统考2013年研]

A.基因

B.合子

C.染色体

D.DNA【答案】A【解析】基因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5.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那些重要特质属于(  )。[统考2012年研]

A.首要特质 

B.中心特质 

C.根源特质 

D.共同特质【答案】B【解析】奥尔波特将人的特质分为:①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②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l0个中心特质,如林黛玉的清高、聪明、孤僻、抑郁、敏感等;③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现出来,除了亲近他的人外,其他人很少知道,如一个人在外面很粗鲁,而在自己的母亲面前很顺从,这里的“顺从”就是他的次要特质。

6.自我服务偏差的主要成因(  )。[统考2012年研]

A.利用认知捷径 

B.团体极化 

C.维持和保护自尊 

D.可得性启发【答案】C【解析】在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中,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在对他人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则正好相反,即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而把他人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服务偏差。

7.IQ的平均值为100,标准差是16。一个人的IQ是116,表示他的智力比总体中多少人要高?(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

A.50%

B.68%

C.84%

D.95%【答案】C

8.Richard Nisbett和他的同事认为整体思维模式(holistic styles of thinking)可以追根于:(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当代强调合作的教育实践理论

B.中国哲学

C.古希腊哲学

D.当代强调批判思维技能的教育实践理论【答案】B

9.小张性情急躁,成就动机水平高,具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他的人格类型属于(  )。[统考2014年研]

A.T+型

B.T-型

C.A型

D.B型【答案】C【解析】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敌意、竞争、性格急躁、富于上进心、有苦干精神、过分的时间紧迫感、外向、言语举止敏捷、社会适应性差。A项,T+型人格的特点是喜爱漂流、赛车等运动项目。B项,T-型人格的人有酗酒、吸毒、暴力犯罪等反社会行为。D项,B型人格的特点是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因此,答案选A项。

10.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遵循现实原则的是(  )。[统考2014年研]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力比多【答案】B【解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自我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位于人格的中间层,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节的作用,它遵循现实原则,既要尽量满足本我的需求,又受制于超我的约束。

11.麦克已经研究六合彩号码1年有余,记录了过去一年的所有中奖号码。他这次准备填写过去1年最不常出现的6个数字并且坚信他会凭此号码最终赢得大奖。麦克的这种表现是:(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the availability heuristic

B.the base rate fallacy

C.the gambler’s fallacy

D.the conjunction fallacy【答案】D

12.小王在充满知识氛围的环境中长大,他从小就拥有很多的图书和玩具。根据智力的反应范围模型(reaction range model),他的智商应该:(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接近其潜在智商范围的顶部

B.在儿童期智商有一种稳步上升的趋势

C.比他的大多数同伴在标准化智力测验中要好

D.与缺少知识氛围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相比,他具有更广的智力反应范围(reaction ran)【答案】D

13.下述哪一个表述可较好地解释智商的种族差异?(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种族之间的遗传差异

B.测验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偏向

C.在测试中,非少数裔测验者对少数裔被测验者的歧视和偏见

D.低收入阶层的社会经济劣势【答案】B

14.根据Charles Spearman的智力理论,个体在:(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学术方面表现优秀也将在运动和音乐上表现出天赋

B.一个学术领域表现优秀也很可能在其他学术领域表现优秀

C.一个学术领域表现优秀时,很可能在其他学术领域出现缺陷

D.学术上过早地表现出色将容易出现成年期智力衰退的现象【答案】C

15.根据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个体比较、判断、评价和批判等思维活动属于(  )。[统考2013年研]

A.分析性智力

B.生存性智力

C.空间性智力

D.运动性智力【答案】A【解析】斯腾伯格提出的三重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其中,分析性智力是一种分析和评价各种思想、解决问题和制定策略的能力;创造性智力用来找对问题;实践性智力用以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16.小莉活泼好动,热情大方,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但她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由此可以判断她的气质类型是(  )。[统考2013年研]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答案】B【解析】多血质的特点是外向,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缺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等。小莉表现出的特点符合多血质的特征,因此答案选B项。

17.小王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快。甚至当他还是小学生时,他这方面的能力就比同伴要好。根据Raymond Cattell的观点,小王这种快速推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能说明他下述哪一项能力出众?(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

B.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C.经验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

D.创造力(creativity)【答案】A

18.以囚徒困境为基础的研究发现,双方如果合作,各自的获益最大,但合作的基础是(  )。[统考2013年研]

A.熟悉

B.理解

C.竞争

D.信任【答案】D【解析】“囚徒困境”指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在典型的囚犯两难困境中,最佳选择取决于对于对方的信任。

19.一个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较少受外部环境信息的干扰,与人交往时不善于觉察细节。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统考2013年研]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理智型【答案】B【解析】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20.人的早熟常常与下述哪一项相关?(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同伴关系变得淡漠

B.容易出现饮食障碍

C.较高的道德推理水平

D.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稳定性【答案】C

21.小王相信儿童早期经验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不如后来生活经验显著,而且他认为人格主要是个体在不同环境中所做反应的集合。这种观点与下述哪一种观点一致?(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心理动力学观点(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

B.人本主义观点(humanistic perspective)

C.行为主义观点(behavioral perspective)

D.生物学观点(biological perspective)【答案】C

22.与艾森克提出的稳定外倾型人格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统考2011年研]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考点】气质的四种类型。【答案】B【解析】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他依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多血质在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中属于强、平衡、灵活和活泼型。胆汁质不稳定,粘液质和抑郁质不活泼。

23.“掩耳盗铃”现象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  )。[统考2011年研]

A.转移作用  

B.反向作用

C.退行作用  

D.否认作用【考点】心理防御机制的区分。【答案】D【解析】“掩耳盗铃”是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否定”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理上暂时的安慰。比如,许多人面对绝症,或亲人的死亡,就常会本能他说“这不是真的,用“否定”来逃避巨大的伤痛,“眼不见为净”这些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24.许多人相信精神疾病患者具有暴力倾向。这是由于:(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精神疾病患者自身是暴力的牺牲品

B.精神疾病与暴力倾向之间确实存在很高的相关

C.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被过度渲染

D.暴力行为在精神病患者之中比正常人群更为普遍一些【答案】D

25.许多人认为,坐火车比乘飞机更安全。这种社会判断的成因是(  )。[统考2011年研]

A.调整性启发  

B.可得性启发

C.代表性启发  

D.参照点启发【考点】启发式偏差的种类和应用。【答案】B【解析】可得性启发法指判别者根据一类事物中的事例或一个事件发生情况容易回忆的程度来评估该类事物或该事件的发生率。可得性启发与个人的经验有很大关系。由于飞机事故经常被媒体报道,导致人的经验中对飞机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所以许多人认为飞机更危险。

26.根据社会交换理论,无偿献血属于(  )。[统考2011年研]

A.本能的亲社会行为  

B.纯粹的利他行为

C.纯粹的利己行为    

D.间接的互惠行为【考点】社会交换理论的应用。【答案】D【解析】社会交换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无偿献血能够使献血者在将来得到报酬,所有是一种间接的互惠行为。

27.下列关于能力发展与知识获得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统考2010年研]

A.能力发展慢,知识获得慢

B.能力发展慢,知识获得快

C.能力发展快,知识获得快

D.能力发展快,知识获得慢【考点】能力和知识的区别。【答案】B【解析】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能力发展和知识获得不同步,知识获得快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比知识获得要晚。

28.通常认为,一般能力的核心成分是(  )。[统考2010年研]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思维能力

D.想象能力【考点】一般能力的组成。【答案】C【解析】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一般能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能力。

29.麦克很喜欢在行事前计划好一切,而且很关心细节问题。如果事情没有按照他的计划进行,他就会变得非常烦燥。上周,他授受了一次心理测验。根据测验的结果,被告知他可能具有人格障碍,根据他的行为表现,你分析他最有可能是:(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

B.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C.边缘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i)

D.歇斯底里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答案】C

30.现有的精神疾病分类系统(DSM-IV)具有如下特点:[中山大学2006年研]

A.与以前的疾病分类系统相比,它包含较少的疾病种类,使其更容易使用

B.已被认为这,一版本对很多疾病都降低了纳入标准

C.避免给予人们一些刻板的精神疾病诊断标记

D.确认有关信息的重要性,而不是给予一个传统的诊断标记【答案】D

31.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统考2009年研]

A.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答案】D【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最初提出后(1943)经过二次修改(1954、1970),根据其最后的一次修改(1970年),人类的需要包括五种,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又将需要分为成长性需要和缺失性需要。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成长性需要仅指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马斯洛最初提出的五层次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成长性需要也包括尊重的需要,而在其后来提出的七层次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尊重的需要则不属于成长性需要,而将其新增的两种需要认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视为成长性需要。马斯洛在1970年又将需要层次归并为五个层次,将认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归入自我实现的需要之中,成长性需要只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

32.与自制力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  )。[统考2009年研]

A.任性

B.犹豫

C.独断

D.执拗【答案】A【解析】意志的品质有四个: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自制力。而与之相对的是受暗示性、优柔寡断、屈服、任性和怯懦。而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与自制力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33.艾丽患有某种精神疾病。医生给她所开的药主要是用来调节其神经系统中GABA的水平。根据这一信息,你推测她最有可能被诊断为:(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精神分裂症

B.焦虑障碍

C.社会分裂障碍

D.躯体性障碍【答案】B

34.约翰即使在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出现的情况也会听到一些人唱歌的声音,这种现象是:(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Hallucinations

B.Delusions

C.Obsessions

D.Loosening of associations【答案】B

35.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他的气质类型是(  )。[统考2010年研]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考点】气质类型的分类。【答案】C【解析】现代气质学说将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多血质的个体外向,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丰富、外露、不稳定,缺乏耐心和毅力等。胆汁质的个体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迅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粘液质的个体情绪稳定,安静,有耐心,喜欢沉思,但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抑郁质的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36.根据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个体身上所具有的最典型、最概括的人格特质是(  )。[统考2010年研]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考点】特质理论的内容。【答案】B【解析】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即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一类是个人特质,即个体所独有的特质。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中心特质是指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37.研究发现,母亲怀孕期问发生下述事件会提高其所生育的孩子将来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母亲在怀孕第4-6个月期间患流行性感冒

B.母亲在怀孕第4-6个月期间面临高度焦虑

C.母亲在怀孕第4-6个月期间大量饮酒

D.母亲在怀孕第4-6个月期间吸毒【答案】B

38.根据Freud的观点,梦中的事件:(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与病人的真实生活无关,因而对治疗无益

B.是对病人现实生活的某种符号性反映

C.需要治疗师加以分析并向病人解释

D.是对神经冲动的合乎逻辑的解释【答案】C

39.研究者对人际关系的研究表明下面哪一种情况更有可能:(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相似造成怠慢”

B.“相似造成喜欢”

C.“.相似造成无常〔不确定〕”

D.“相似造成歧视”【答案】B

40.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在(  )举行。[中山大学2006年研]

A.瑞典斯德哥尔摩

B.美国旧金山

C.中国北京

D.德国柏林【答案】C

41.根据J.LeDoux(1986,1993,1996)的研究表明,以下哪个脑区是情绪过程的重要区?(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海马回

B.杏仁核

C.丘脑

D.扣带回【答案】B

42.在完成自由命题的作文时,一位中学生选择作文题目,确定写作提纲,并评价自己写出的作文是否符合要求。根据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完成这项活动主要依赖的智力是(  )。[统考2009年研]

A.经验性智力

B.成分性智力

C.情境性智力

D.实践性智力【答案】B【解析】成分性智力阐明个体智力与其内在活动的关系,主要处理个体内部的心理关系,表现在个体的元认知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的认知活动之中,是个体对客体事物或符号的内部表征进行操作的基本信息加工过程。题干中描述的是个体对自己智力活动的监控及计划作用属于成分性智力中的元认知成分。

43.下列四种情形中,智商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统考2009年研]

A.在一起生活的父母和子女

B.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

C.在一起生活的异卵双生子

D.在一起生活的兄弟姐妹【答案】B【解析】智力水平是由遗传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决定的,其中遗传的作用要大于环境的作用。因此,两个个体的遗传与环境越相似则智商的相关越高。因此,四个选项的智商相关程度从高到低为B>C>D=A。

44.当群体进行讨论并需要决策时,群体中个体的态度会有以下改变:(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更加趋“中”

B.分歧更大

C.更加极端

D.感觉受孤立,离开群体【答案】A

45.在认知失调实验中,被试需要将一件枯燥乏味的任务当作有趣的事情并告诉别人。其中一组被试因为这样而获得20美元的报酬,而另一组被试只获得1美元的报酬。当问及他们觉得那项任务有多有趣时:(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获得20美元的被试觉得更有趣

B.获得1美元的被试觉得更有趣

C.两组被试的感觉一样

D.上述回答全错【答案】B

4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意志行动特征的是(  )。[统考2014年研]

A.克服困难

B.随意运动

C.习惯运动

D.预定目的【答案】D【解析】意志是在达到目的的行为活动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表现出来的。无意识、无目的,或不需要克服困难就能达到目的的行动,都不能体现个体的意志。

47.在阿希的从众实验中,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是(  )。[统考2014年研]

A.深度知觉判断

B.运动知觉判断

C.颜色知觉判断

D.线段知觉判断【答案】D【解析】阿希的从众实验过程,是实验者依次呈现给被试50套两张一组的卡片。卡片上,一张画有一条标准真线,另一张画有三条直线,其中一条同标准线一样长。被试的任务,是在每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三条编号依次为l、2、3的比较线中,哪一条与标准线一样长。

二、多项选择题

1.艾森克提出人格的基本维度有(  )。[统考2014研]

A.外倾性

B.开放性

C.神经质

D.精神质【答案】ACD【解析】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①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②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③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2.PASS智力模型中包括的系统有(  )。[统考2013研]

A.注意—唤醒系统

B.编码—加工系统

C.执行系统

D.计划系统【答案】ABD【解析】PASS智力模型即“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包含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一唤醒系统,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

3.根据成就目标理论,评价“成功”的标准有(  )。[统考2012研]

A.任务标准 

B.价值标准 

C.自我标准 

D.他人标准【答案】ACD【解析】德韦克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对成功建构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原则,主要有:①任务标准,主要看个体是否达到了活动的要求;②自我标准,主要看个体现在是否比自己以前做得好;③他人标准,主要看个体是否比群体中的其他人做得好。

4.荣格认为人格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结构,它包括(  )。[统考2011研]

A.意识 

B.前意识

C.个人潜意识  

D.集体潜意识【考点】荣格人格结构理论。【答案】ACD【解析】荣格把整个人格结构划分为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他认为个体潜意识的内容,曾经是有意识的,但因被压抑、遗忘而进入潜意识中,这类似于弗洛伊德的前意识,因为它们还可以回到意识中去。弗洛伊德认为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还有一种前意识。前意识就是在无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也就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潜意识则是不可召回的。

5.性格结构包括的特征有(  )。[统考2010研]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考点】性格的结构特征。【答案】ABCD【解析】性格结构包括的特征有:①态度特征: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性格特征;②意志特征: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的进行调节的特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毅性、自制力;③情绪特征: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情绪控制的能力,包括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等;④理智特征: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

6.动机的功能有(  )。[统考2009研]

A.指向功能

B.激发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功能【答案】ABCD【解析】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指向、激发、维持和调节的功能。

三、名词解释

1.频率说与地点说[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两个理论的内容不同。(1)频率说是物理学家罗•费尔得提出的一个理论。他们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如果我们听到一种频率低的声音,联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次数较少,因而使基底膜的振动次数也较少。如果声音刺激的频率提高,镫骨和基底膜都将发生较快的振动。这种理论也叫电话理论。

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这是和人耳能够接受超过1000赫兹以上的声音不相符合的。(2)地点说赫尔姆霍茨提出的一个理论。他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刺激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声音刺激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人耳基底膜约有24000条横纤维,它们分别反应不同频率的声音。基底膜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共鸣理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位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因而也叫位置理论。但是由于研究发现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因此这种理论根据不充分。

2.团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研]

答:团体极化是指当团体成员最初的意见保守时,团体讨论的结果将导致更加保守;当最初的意见倾向冒险时,讨论将导致结果更趋冒险。这种经过团体讨论使决策更趋极端的现象就是团体极化。

克罗特(1986)做出,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促进了这种冒险性:①团体责任分担,由于人多了,每个人的责任降低;②团体内的信息交流使个体认为掌握了足够的信息;③成员的领导者冒险信息促进冒险;④竞争性的团体气氛鼓励冒险;⑤冒险体现价值的观念促进了冒险。

3.白板说[南开大学2006年研]

答:白板说由洛克提出,他将人初生的心灵比作一张白纸或一块白板,认为人的知识经验是由后天的感觉经验获得的理论。

他反对人的知识来自天赋观念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或一块白板,没有任何观念;人的全部知识和观念都来自感觉经验,是后天获得的。认为知识、观念来源于感觉和反省。感觉如色、香、昧、彤状、大小和数目等,是由外部事物作用于感官引起的,称外部感觉经验;反省所得的感知觉、记忆、思维、意志和欲望等,是由人对自身心理活动的体验获得的,称内部感觉。二者各自形成简单观念,一切复杂的观念均由这些简单观念通过观念的联台或联想形成。自此,该理论发展为感觉经验的联想论,它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

4.特质[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特质是区分人与人之间个体差异的身心特征。它包括个体生而具有的遗传特征,如肤色、发色、体型等;人格特质,个体在行为上表现出的持久性心理特征,亦即个体稳定的、能反映其人格特点的行为倾向。以特质概念为基础的人格特质理论主要包括G.w.奥尔波特、R.

B.卡特尔、默里、艾森克等的人格理论。这些理论均认为人格由许多不同的特质构成。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可预测其行为反应。特质论者认为,人格特质是所有人所共有的,但各人所具有的每一种特质因人而异,由此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外倾、内倾、开朗、能干、正直、支配性、依赖性、敏感性、幻想性等,都被认为是人格特质。

5.练习曲线[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练习曲线是用图解的形式来表现练习期间动作学习效率的变化的曲线。一般用横坐标表示练习的次数,以纵坐标表示练习成绩的测定值。根据测定练习成绩所用的指标不同,可由三种不同的形式:(1)表示练习次数与完成操作所用时间之间的关系。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逐渐减少,因此,得到下降的曲线。(2)表示练习次数与错误量之间的关系。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完成动作的错误量便逐渐减少,因此也得到下降的曲线。(3)表示练习次数与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之间的关系。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完成的工作量逐渐上升,因此得到一个上升的曲线。

6.加因素法[苏州大学2006年研]

答:加因素法是反应时实验的延伸,由Sternberg发展出来的。

相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是: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7.联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年研]

答: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时引起或加强性质完全不同的其他感觉的印象。它是两种或多种分析器中枢部分形成的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一种条件反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某一种事物属性的出现经常伴随着另一种事物属性的出现,这两种事物属性所引起的感觉之间就形成了固定的条件联系。最常见的是色觉联觉。如红、橙,黄可引起温暖的感觉,蓝、紫、绿可引起凉爽的感觉。现代的彩色音乐也利用了视觉和听觉相互作用的联觉原理,以增强音乐效果。联觉现象在所有感觉中都存在,其表现有个别差异。

8.创造性[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研]

答:创造性也叫创造力,是指个体不受成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成分的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表现于外部行为,就代表个人的创造性,其特征为变通性,能随机应变,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流畅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独特性,对事物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强调发散思维在创造力中的重要,并不排除聚合思维的作用。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发散思维,也需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9.高原现象[北京科技大学2005年研]

答:技能联系达到一定水平后,练习成绩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产生的主要原因:(1)技术动作的结构不合理,需要加以改组以适应技术动作的进一步发展;(2)身体素质发展不能适应技术要求;(3)练习方法不当;(4)兴趣低落;(5)意志力薄弱、信心不足;(6)满足情绪会情绪低落等。在高原期以后,如出现成绩的稳定上升,便标志着技能向更高发展阶段的过渡。

10.人格[中山大学2006年研]

答:人格,一译“个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人格具有下列特征:(1)整体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在一个真实的人身上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独特性。先天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表现出差异。(3)稳定性。主要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人格既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又有跨情境的一致性。(4)社会性。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人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但人特有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

11.枢纽特质[北京大学2005年研]

答:枢纽特质是阿尔波特特质论中的一个概念,是个人最重要的特质,影响着个体一切行为的性质,几乎渗透到个人全部生活的所有方面。使所有的行为都反映出它的影响。

阿尔波特将人的特质分为枢纽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枢纽特质主导着整个人格,渗透于人的一切活动之中,使所有行为都反映出它的影响。它足以代表个人最独特个性的特质,是个人生活中具有渗透性的占优势的特质。

12.三山实验[北京大学2006年研]

答:三山实验是皮亚杰在揭示儿童思维发展阶段中进行的一个实验,用来说明儿童在前运算阶段的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

具体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向儿童呈现由不同形状构成的三座山的三维模型,然后问儿童,另一个坐在桌子周围其他位置上的人看到的模型是什么。幼儿(6岁之前)会说他人和他们自己看到一样的山,这说明儿童还未认识到,对于处于不同位置的人而言所看到的情境将是不同的。由此皮亚杰推论此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有别的心理学家通过其他实验得出,学前儿童已能指出他人与客体间确切的空间关系,之所以三山实验得

出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任务的复杂性导致儿童不理解实验情境。

13.晶体智力[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晶体智力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晶体智力与年龄变化没有密切关系,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这种智力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甚至有些人因知识经验的积累,晶体智力反而呈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14.认知能力[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认知能力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讲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所谓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们通过认识客观世界,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主要依赖于人的认知能力。基本认知能力是人脑高级智能活动的基础,对于完成复杂的认知活动起重要作用。

15.注意稳定性[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注意稳定性注意的品质之一,也叫持续性注意。它是指人能够将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注意的持续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警戒作业来测量,这种作业要求被试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完成某项工作,并用工作绩效的变化做指标。这种品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简答题

1.简述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表现在所从事的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能力是具有复杂心理结构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

关于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遗传作用。关于遗传在能力发展和个别差异形成中的作用,心理学家曾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研究血缘关系疏密不同的人在能力上的类似程度。如果遗传对能力有作用,那么血缘关系越密切的人,能力的发展水平应该越相似。这种研究采用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来进行。而是研究养子养女与亲生父母和养父母能力发展的关系。如果遗传对能力有影响,那么孩子与亲生父母的能力应该是更相关。三是对同卵双生子进行追踪研究。如果遗传有作用,那么同卵双生子即使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的能力仍应该有较高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血缘关系近的人在智力发展水平上确实有接近的趋势。但是,就总体来看,在同一生活环境中生活的人,比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人智力相关性要高一些。所以,环境在智力的发展中也是很重要的。遗传对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身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前提,但是身体素质并不等于能力本身。(2)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①产前环境的影响。胎儿在母体内的环境对胎儿生长发育及以后的智力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如,母亲的怀孕年龄对儿童智力的发育有影响。母亲营养、服药、患病等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②早期经验作用。从出生到青少年期,是个人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表明,人的神经系统在出生后的头四年发展迅速,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丰富的刺激对儿童早期的能力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当然,社会环境也不可忽视。

③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是对青年一代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学生通过系统的接受学校教育,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发展能力和其它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对学生能力的的发展和一生事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3)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当中最终形成的。离开了社会实践,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只要坚持不懈的参加某种社会实践,相应的能力就能够发展起来。(4)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自觉能动性。一个人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的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反之,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他的能力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能力的发展是和其它心理素质联系在一起的。坚定的意志力、自我评定的能力都对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遗传、环境和主观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2.简述三种心理物理法。[苏州大学2006年研]

答: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1)最小变化法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基本的实验过程如下:

在测定绝对阈限时,刺激系列分为递增和递减两种。递增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觉察不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机选择;递减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觉察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机选择。在实验时,每个刺激系列都从起点处沿递增或递减方向,依次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报告表示是否感觉到刺激,若被试感觉“说不准”,则要求其进行猜测。主试以“有”、“无或“+”、“一”记录被试的反应。对于递增系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有”,便停止实验;对于递减系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无”,停止。(2)恒定刺激法

恒定刺激法(或固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true—false method)、次数法(frequency method),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

①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7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

②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200次。

③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时,则无须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时,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

④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特别要注意的是,此法在实验之前需要选定刺激。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应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5%。所选刺激的最小强度应为每次呈现几乎都不能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5%。选定呈现刺激的范围之后,再在这个范围内取距离相等的刺激。(3)平均差误法

平均差误法(或均误法)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平均差误法实验的实验程序相对其他两种传统心理物理法较为简单。

基本实验程序如下:

首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由于平均差误法要求被试亲自参与,因此这种方法更能调动被试的实验积极性。在测定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被试开始调整比较刺激。按照比较刺激的初始值大于或小于标准刺激,被试的调节方向也就分为渐减和渐增两种。

3.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0分) [武汉大学2005年研]

答: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皮亚杰又将这一阶段细分为六阶段。

①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

新生儿已具有了很多先天的无条件反射能力,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等,新生儿就是依靠这些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反射能力构成儿童智力系统的最基本的部分。

②初级循环反应阶段(2~4个月)。

从第二个月起,婴儿表现出初级循环反应。循环是某些动作或事件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出现的现象。在初级循环反应阶段中,婴儿不自觉地产生一些重复性动作,可以将过去那些分离的反射行为整合在一起。

③二级循环反应阶段(5~8个月)。

在这一阶段里,婴儿对超出自己身体之外的行为结果发生兴趣。如他们把球扔开,看球滚动,他们对这个动作结果产生兴趣,为了再看到这个结果,他们还会重复这个扔球的动作。这时,婴儿对自身动作及动作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已经有了最初的了解。

④二级反应协调阶段(9~12个月)。

在这一阶段中,婴儿可以协调两个或更多的二级循环反应,并在这些反应之间形成更为有效的联系,婴儿的动作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婴儿获得了“客体永久性”概念,即当物体从婴儿的视野中消失时,他知道这并非是客体不存在了,而是被藏在了某个地方,会继续寻找。

⑤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3~18个月)

在这一阶段中,婴儿试图寻找一种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新方法,以实现目标。这时婴儿不是简单地重复某个动作,而是根据问题的情境,对每次动作加以改变,试图发现问题解决的新途径。

⑥表象思维开始阶段(19~24个月)

在这一阶段中,婴儿具有了心理表征能力,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和外在事物进行内部表征,开始了心理活动的内化。(2)前运算思维阶段。

皮亚杰将前运算阶段又划出两个分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和直觉思维阶段(4~7岁)。与感知运动阶段相比,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智慧在质方面有了新的飞跃。在这一阶段里,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以儿童出现了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的、有逻辑结构的动作为标志,儿童智力进入运算阶段,首先是具体运算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儿童在该阶段里,智力发展上最大的收获是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4)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在这一阶段,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除了利用语言文字外,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甚至可以根据概念、假设等为前提,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得出结论。因此,形式运算也往往称为假设演绎运算。

皮亚杰认为,在经过前述这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后,儿童的智力基本达到了成熟。

4.说明感知觉与表象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年研]

答: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产生的。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知觉是按一定的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知觉过程是一个非常有组织、有规律的过程,并且具有某些特别的属性,这些规律和属性反映为知觉的组织性、恒常性、惯性(定势),它们保证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相对可靠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因而具有新颖性。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表象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是表象和知觉的形象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

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抽象性。表象是关于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

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用“心理旋转”的实验来说明。

5.你是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相关原理进行考研复习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北京大学2006年研]

答:在考研复习中,许多心理学相关原理的运用让我受益非浅。具体原理及措施如下:(1)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皮革马力翁效应说明,他人或自己的期望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并使自己按照期望行事。当我决定考北大心理系时,我告诉家人和最亲密的朋友,他们的鼓励和信任对我的帮助很大。同时我经常会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你是最棒的,只要努力,你一定会成功。(2)Yerkes-Dondson定律:中等唤醒水平的愉快和兴趣情绪为认知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所以保持平和的心态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面对考研的巨大压力时。我会每天早上面对镜子微笑,用笑容开始一天的考研复习。(3)社会促进作用原理:当有他人旁观时,工作表现会比自己单独进行时好。学习中也是如此,有一个社会参照的过程。我选择一个考研专用教室进行复习,学习气氛非常浓。每次我想偷懒时看到别人都在努力学习,自己也就会不自觉地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4)考研中有很大一部分知识是需要记忆的,所以许多有关记忆方面的原理的使用让我的学习事半功倍。

①注意能量有限理论,人所能够利用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在注意力集中条件下记忆效果要远远好于注意力分散条件下的记忆效果。所以在开始学习时,我会把所有不必要的东西收起来,因为它们均可能成为我学习的分心物,从而分散我的注意力。

②根据记忆加工层次理论,记忆加工程度越深,记忆效果会越好。所以我在记忆时大多是对教材进行比较深入的理解,而非仅仅记忆文字。且记忆时要口、手、耳、眼并用,并运用各种记忆术,比如说实物联想、使理论与实际尤其是自己的实际结合等,加强记忆。

③把握学习程度。过度学习达150%,记忆保持的效果最佳,超过或者低于150%这个程度,记忆效果都将下降。所以,我在识记时会掌握度,防止识记不够熟练,当然也不超过150%,避免浪费学习时间。

④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人的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所以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刚学习完的内容要及时复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降低复习频率。

⑤艾宾浩斯还发现人在上午记忆同样材料要比下午所用时间少,所以我一般把记忆安排在上午进行,下午则做一些实验设计或统计方面的习题。(5)学习同样内容时间太长会导致疲劳而产生前摄抑制,降低学习效率。所以我在学习时,看同样课程一般会在三个小时左右,既不会使时间太过分散,也不会由于疲劳而降低效率。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心理学原理如动机理论、归因理论等都对我的考研复习有过很大的帮助。

6.简述心理学发展初期,主要派别有哪些。[北京科技大学2004年研]

答: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目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产生了不同的学说。大致有以下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1)构造主义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冯特认为心理学的内容是对人的意识经验的分析。意识可以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他首创内省法,对自己内在经验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2)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是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意识

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即意识流,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是像构造心理学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例如,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关心什么是思维,而机能主义心理学则主要关心思维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3)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

学不应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可测量的个人行为,并以刺激—反应 (S—R)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意识不能观察和测量,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范围内;个体行为的基础是反应的关系,即此反应的形成与某刺激相关,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即可了解人的行为;个体的行为都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4)完形心理学。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所创立。Ge—stalt为德文,含有“整个形体”和“完形结构”的意思。完形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知觉与意识,其目的在于探究知觉与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它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既强调观察法,也不反对内省法,完形心理学的方法主要是一种纯粹的经验的观察。对完形心理学而言,各元素的总和不是意识的整体,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为在集中知觉时,增加了一层心理组织,因此,它对知觉方面的研究有很大贡献。此外,完形心理学研究知觉组织,而知觉组织与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历程有关,为此完形心理学的研究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5)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所创立。精神分析不但是现代心理学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19世纪影响人类文化发展的最大的理论之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