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奇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4 01:55:15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奇闻

世界奇闻试读:

内容提要

奇闻趣事为您提供奇闻,天下奇闻,奇闻怪事,世界奇闻,奇闻异事,自然之迷,历史探秘,怪兽,奇风异俗资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共同探讨。

第一章 奥运赛场上的奇闻异事

史话奥运:罗马皇帝狄奥多西继位古代奥运会遭废止

罗马入侵希腊后,开始先是左右了奥林匹亚竞技会,引入角斗等,后来,干脆取消了古奥运。

公元394年,狄奥多西一世作为罗马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被称为狄奥多西“基督良心”的米兰主教阿姆布罗阿兹很轻易地使皇帝相信,奥林匹亚竞技大会就其起源来讲,是异教的主要源泉,所以应该取消它。于是,狄奥多西宣布竞技会为渎神的活动并且禁止举行竞技大会。

当然,他取缔竞技大会不是因为它真如主教所言是渎神的,而是因为竞技会妨碍确立基督教的信仰和执政的体制。

公元前884年,伊菲图斯国王按照德尔斐降示的神的建议创立用于政治目的的奥林匹亚竞技会,在公元394年由于狄奥多西一世听从另一个圣徒阿姆罗阿兹的劝告将它废止,同样是以政治为目的。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基督教在罗马的大致发展情况。公元306年,君士坦丁成为罗马皇帝后,面对基督教拥有很大力量的现实,于公元313年颁布了米兰敕令(即“宽容敕令”),敕令规定教徒信仰自由,即允许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并存;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基督教合法化后,其教义与教会组织均有进一步的发展。到5世纪,罗马帝国各地已经普遍建立了基督教会、教堂,教徒也遍布各地。

公元392年,皇帝狄奥多西下令以基督教为国教,严禁异教,奉异教者罚。从此,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于是,奥林匹亚竞技会也成为牺牲品。

那古希腊人信奉什么教呢?多神教。他们为诸神编写了丰富多彩的神话,前面讲过,这些神在我们现在看来很不“庄重”。这些神话后来成为文艺作品常用常新的题材。古希腊人有很多祭祀活动,以在奥林匹亚竞技会期间举行的宙斯大祭最为隆重。

奥林匹亚竞技会消失于统治者借助宗教对人实施的压迫。直到16世纪,欧洲仍被宗教神权所统治,教政合一,教皇是最高的统治者。他们信奉《圣经》,信奉神主宰人类、主宰世界。据说布鲁诺遭受火刑,并非因为他支持日心说,而是因为他的泛神论等的宗教思想。如果谁提出与教皇相对立的学说,教会都会用恐怖的手段进行非难、攻击、迫害,而且著作也会被列为禁书,甚至被烧毁。所以哥白尼的“地动学说”放在了临死前出版。

奥运史话:400米跑道在安特卫普奥运会首次出现

第二届奥运会主场馆巴黎市郊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

1900年5月到10月巴黎奥运会在世界博览会期间进行。由于法国主办人员热衷于博览会,致使这届奥运会不仅时间长而且场地分散、设备极差,组委会借用了位于巴黎市郊布洛尼的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作为主体育场,观众席只有500个座位。

第四届奥运会主场馆伦敦白城体育场

1908年的第四届奥运会,原本是由罗马取得主办权。但是就在1906年希腊举办非正式奥运会期间,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爆发,给意大利经济造成极大的伤害。意大利向国际奥委会表示,因财政困难,无力兴建比赛场馆,宣布放弃主办该届奥运会。在仅剩两年时间的情况下,国际奥委会只有求助伦敦,经过评估之后,伦敦答应让奥运会如期在1908年举行,并随即成立筹备委员会,兴建白城体育场。这座体育场在10个月之内兴建完成,不花政府一毛钱,主要是来自英法联合举办的博览会经费,位置就在博览会会址旁边。体育场除了煤渣跑道之外,另外在内围也包含体操场,还有一座长100米宽15米的游泳池,及田径跑道外围一条周长666.66米的自行车赛道,是一座集四种功能于一体、可同时容纳7万名观众的综合体育场。

第七届奥运会主场馆安特卫普贝绍特田园运动场

这座能容纳3万观众的体育场,在奥运史上第一次采用了周长为400米的跑道。此后,除1924年奥运会曾使用过一次500米的跑道外,自1928年起至今一直使用400米的跑道。跑道上铺设的是煤渣,质量欠佳,比赛期间接连下雨,导致场地积水,因此多数项目的成绩不佳。

第八届奥运会主场馆巴黎“科龙布”运动场

巴黎成为第一个两次主办奥运会的城市,但资金问题成为让筹委会最为头痛的问题。战争虽然已经过去,市区已经重建起来,工厂也恢复了生产,人民生活走上正轨,战争的痕迹,也基本平复,但法国政府为此耗费了巨额资金。加上1923年冬天塞纳河决堤,洪水袭击了巴黎,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法国财政,更是捉襟见肘。法国上层人士甚至提出,放弃主办权。但是筹委会顶住了压力,克服重重困难,筹集了400万法郎,修建了能容纳6万多人的“科龙布”运动场。

新体育场修建在巴黎郊区科龙布,因而称作科龙布体育场。赛场中间是足球场和田赛项目比赛场。足球场外是500米长的煤渣跑道。新游泳池建在图里叶列体育场,池长50米,并且第一次用明显的标志将各泳道分开,游泳池附设有跳板和跳台,看台可容纳观众1万人。

1923年国际奥委会执委曾做出决议,要求奥运会的组委会必须为所有参加者提供房价公道的住处。据此,巴黎奥委会组委会在科龙布体育场旁边修建了奥运村。奥运村有许多幢木平房组成,每个房间住3人,有卫生间和淋浴设备。条件虽然特别简陋,但这却堪称奥运村的雏形。这种把体育场和奥运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体的设计思想,开始时并不很清楚,也未采取引人注目的解决办法,而是自然形成的。但却为后来提供了一个修建综合体的先例,为后人提供了一种模式,奥林匹克精神亦充分表现在奥运村的建设之中。

第九届奥运会主场馆阿姆斯特丹奥林匹克体育场

荷兰政府在阿姆斯特丹主运动场旁另外建造了一座高塔,在奥运会举办期间,高塔顶一直烧着熊熊的烈火,颇为类似今天的圣火,而且火种也是从希腊奥林匹亚古代奥运会发源地取来,经过希腊、(前)南斯拉夫、奥地利和德国等地,再传到荷兰阿姆斯特丹,成为后来奥运会在奥林匹亚点燃圣火,经过接力传送到举办城市的传统先驱。不过正式的圣火仪式,是在1936年奥运会时,由国际奥委会修订整个过程,成为以后各届奥运会固定的传统仪式。

奥运记忆神奇一刻:蹲踞起跑众人笑一举夺冠天下惊

1896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参加100米比赛的选手们的起跑姿势可谓千姿百态。

资料图片时间:1896年4月10日

地点:希腊雅典

事件:美国选手托玛斯·伯克采用“蹲踞式”起跑姿势获得100米冠军

现代田径比赛中,运动员参加400米或400米以下的径赛项目时,都采取“蹲踞式”起跑的姿势。那么,“蹲踞式”跑姿是谁发明的呢?大约在1887年,美国著名田径教练玛尔菲,观察到袋鼠在快速跳跃奔跑之前先将后腿弯曲并把身体俯得很低,然后像闪电般向前一窜,时速高达70公里。于是,他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袋鼠式”即“蹲踞式”起跑技术,并让他的学生沙里在一次田径比赛中试用。可惜的是,这项最新、最科学的起跑技术在当时饱受冷嘲热讽,以至于未能推广开来。

10年后,美国运动员托玛斯·伯克再次抛弃“世俗观念”而采取这种跑姿,并将“蹲踞式”永远地发扬光大。

1896年4月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100米比赛即将开始。有5名选手站在了100米决赛的起跑线上。当时场上的分道线是用长绳子隔开的,高出地面约半米,运动员互不干扰。选手们大都穿着超过膝盖的裤子和半袖衬衫,脚穿沉重的皮鞋上阵,起跑的姿势更是千奇百怪。各道情况是这样的:1道——美国的雷恩,半蹲,双手交叉;2道——匈牙利的谢克利,侧身半蹲,双手摊开;3道——德国的霍夫曼,两手各持触地的木棍半蹲;4道——美国的托玛斯·伯克,俯下身体,蹲在起跑线前,脚一前一后紧紧反撑在地上,手掌触地,臀部抬起,最接近现代短跑的起跑姿势;5道——希腊高个子卡库康尼迪里斯,几乎直立。

场上的观众对这些千奇百怪的起跑姿势议论纷纷。特别是伯克的起跑姿势被认为最好笑,甚至有些“滑稽”,因此场上响起一片哄笑声。更有意思的是,别的运动员穿的衣裤都比较保守,而伯克偏偏身穿背心和裤衩,使观看比赛的女性甚至掩面不敢正视。

尽管到处是好奇和哄笑,但伯克对此置若罔闻。他箭一般地冲了出去,并一路领先。最后,他以12秒的成绩获得100米冠军,又以54.2秒的成绩获得400米冠军。从此,“蹲踞式”起跑技术开始在全世界推广,并风靡全球。

羽球奥运经典回顾:巴塞罗那成一代中国名将伤心地

奥运会是当今世界最受瞩目的综合性运动会,但羽毛球项目进入奥运会大家庭的时间较晚。经过世界羽联多年的努力,国际奥委会在1985年6月5日决定将羽毛球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88年汉城奥运会,羽毛球被东道主列为表演项目。表演赛只进行一天,不设奖牌,共有来自9个国家的32名选手参加了这次表演赛,中国队的杨阳、韩爱平、李永波/田秉毅分获男女单打和男双冠军,林瑛/关渭贞和王朋仁/史芳静夺得女单和混双亚军。

四年之后的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羽毛球终于第一次正式进入奥运会。但此时,杨阳、韩爱平、李玲蔚等一批顶尖高手已经退役,李永波、田秉毅、赵剑华等也年近三十,巴塞罗那奥运会对他们而言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行将挥别羽坛的时候,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奥运会上夺得一枚宝贵的金牌,让自己的运动生涯有一个最完美的结尾。

但是,1992年的巴塞罗那未能让这些顶尖高手美梦成真,因为李永波受伤,他和田秉毅无奈地在半决赛中输给了马来西亚的西德克兄弟,赵剑华则同样倒在半决赛场上。那一届奥运会,正在从顶峰下滑的中国队一金未得,关渭贞/农群华夺得女双银牌,而李永波/田秉毅、赵剑华和唐九红分别拿到男双、男单和女单铜牌。

那场半决赛输给蔡祥林,给赵剑华留下了最深的遗憾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27岁的赵剑华贵为男单一号种子。首轮,赵剑华轮空,第二、第三轮,他轻松击败英国和印度选手,晋级男单八强。而中国队另外两名男单刘军和吴文凯在第三轮分别败给丹麦的劳里森和韩国的金学钧,中国队夺取男单金牌的重任此时全落在赵剑华一人身上。

半决赛,赵剑华迎战当时世界排名第7的印尼新秀蔡祥林。开局,赵剑华状态不佳,失误率超常,很快以2比15丢掉首局。第二局,蔡祥林利用速度上的优势压制赵剑华,一度以14比9领先。只差一分就要与奥运会说再见时,赵剑华突然来了精神,冷静下来,利用他的杀手锏——跃起扣杀和网前搓球,一口气连得8分,反以17比14扳回一局。决胜局,赵剑华再度被蔡祥林推到了悬崖边,在8比14落后时,他再一次奋力将比分追成14平。但是,加赛3分后,运气没有再站到赵剑华一边。蔡祥林的3次滚网球和赵剑华的一次击球下网,让蔡祥林以17比14获胜。

赛后,赵剑华不停地回忆着:“见鬼了,加赛三球后,对方居然连打三个滚网球。我是眼睁睁看着自己败下阵来的。”时至今日,回首往事,赵剑华仍然在说:“那是我运动生涯最深的遗憾,我就差这块奥运会金牌啊。”

那场决赛裁判居然六次判她们发球违例,挂着女双银牌的关渭贞和农群华泪洒领奖台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快30岁的关渭贞本打算退役了,在当时的总教练王文教的一再劝说下,她才坚持到了奥运会。在老搭档林瑛退役后,关渭贞改与农群华配合女双,她们曾在1990年亚运会和1991年世锦赛上夺得女双冠军。巴塞罗那奥运会,她们又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当时中国队唯一进入决赛的一对选手。

在决赛中,关渭贞/农群华的对手是韩国名将黄惠英/郑素英,这两对选手此前曾交锋数次,互有胜负,实力可谓旗鼓相当。首局,关渭贞/农群华在16比14领先时出现了发球和配合失误,被韩国选手乘机以18比14拿下。第二局,关渭贞/农群华以15比12扳回。决胜局,胜利的天平却开始向韩国人一边倾斜。在11比14落后时,关渭贞和农群华顽强地将比分追成13比14。关键时刻,英国裁判判中国选手发球违例。最后,关渭贞在接发球时判断失误,她们以13比15惜败。那场比赛,那位英国裁判在关键时刻共6次判中国选手发球违例,这是导致她们失利的一大原因。

颁奖仪式上,夺得金牌的韩国选手脸上笑开了花,关渭贞和农群华则低头拭泪。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届奥运会后,执法决赛的那位英国裁判被世界羽联永久停职。

美国人厄特堪称铁饼之神奥运史上四连冠第一人

墨西哥城始建于1325年,海拔2259米,东西南三面群山环绕,北部是比较开阔的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第19届奥运会于1968年10月12日至27日在这里举行,开幕式当天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76周年纪念日。

这届奥运会创造了奥运史上的多项“第一”:参加比赛的国家和地区共112个,在奥运史上首次突破100大关;第一次正式进行了性别和兴奋剂检查。在性别检查中,全部女运动员都取得了参赛资格,但兴奋剂检查却发现保加利亚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和瑞典现代五项队的一名运动员不符合要求,随后将其除名。

这届奥运会的英雄人物是美国运动员阿尔弗雷德·厄特(AlfredO-erter),他在铁饼比赛中又一次夺冠,从而连续四届获奥运会金牌,而且四次均破奥运会纪录。他是奥运会田径史上在同一项目中四连冠的第一人,也是奥运史上继丹麦帆船运动员保罗·埃弗斯特隆之后取得如此成就的第二人。

铁饼之神·初露锋芒

从钟摆上获启示突破技术关

1936年9月19日,厄特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的阿斯托里亚,之后在洛杉矶长大。其父是德国移民的后裔,母亲是捷克人。这个血管中流着两种血液的小伙子从小受父亲影响酷爱体育,运动场是他每天的必去之地。

厄特臂力过人,投掷铁饼也就成了他的特殊爱好。起初他只是一味地把铁饼甩出去,不知道如何用力才能投得更远。后来他从家里的钟摆上得到启示,经过无数次反复练习与改进,他采用了当今较为流行的转体投掷方法。

1955年,19岁的厄特初露锋芒,以52.27米的成绩创造了全国青少年纪录。为了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厄特根据自身条件对技术做了改进。他以转动前倾的上体加大了参与转动的身体部分的重量,使头部、左臂及躯干以较大半径开始旋转,从而获得更大惯性(这一技术后来被西德女运动员利·维斯特曼和苏联的加·萨温科娃所采用,两人都刷新了女子铁饼世界纪录)。他1.93米的身高和125公斤的体重,对于发挥这种技术相当有利。

铁饼之神·辉煌战绩

奥运四连冠且改写世界纪录

技术动作的改进加上刻苦训练,厄特的成绩直线上升。1956年他首次参加奥运会,就以56.36米的成绩获得金牌。1960年第17届奥运会上,他又战胜各路好手,以59.18米的成绩蝉联冠军。1962年,厄特在洛杉矶以61.10米的成绩首次打破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个突破“200英尺大关的运动员”。此后他又以62.45米、62.62米的成绩两次改写世界纪录。

1964年奥运会前,厄特以62.94米再创世界纪录。然而就在这次比赛中,他的颈部严重受伤,人们开始怀疑他是否能参加第18届奥运会。结果,他不但来了,还以61米的成绩第三次夺得奥运会金牌。

1968年,32岁的厄特以稳定的心理状态克服雨天带来的困难,以64.78米的成绩第四次收获奥运会铁饼金牌,成为现代奥运史上第一位四次连续获得田径金牌的选手,被誉为“铁饼之神”和美国铁饼的“常青树”。

美国人厄特堪称“铁饼之神”奥运史上四连冠第一人(2)

铁饼之神·心愿未了

年过四十复出但错过第五金

1970年,厄特离开田坛,但在7年后,年过四十的他出人意料地复出,立志要夺得第五块奥运会金牌,而且初次测验就投出55米。一位老年病学者为他做了体检后说:“你的体格和状态就像个20岁的青年!”从此,厄特开始有规律地训练,无论天气好坏都坚持不懈。

1980年,44岁“高龄”的厄特把个人最好成绩提高到69.46米,是当年世界第二成绩,再次轰动整个田坛。不过由于他在当年美国奥运会选拔赛上成绩不佳,未被选进美国代表团。后来美国也没有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厄特夺第五枚奥运金牌的夙愿未能实现。

1982年,国际田联为了表彰他在铁饼运动中作出的杰出贡献,向他颁发了特别奖章,国际奥委会也授予他奥林匹克铜质勋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厄特手持奥林匹克五环旗,成为率先入场的8名美国奥运明星之一。

你知道吗

古希腊雕塑家代表作《掷铁饼者》仍是体育运动标志

整尊雕像充满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古希腊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上述的评述对象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Myron)在大约公元前450年时的代表作——《掷铁饼者》。掷铁饼运动在2400多年以前就已经得到艺术的体现,可见其历史源远流长。19世纪,在奥林匹亚发掘出一批体育运动文物,其中就有古代的铁饼。这些铁饼重约1.5公斤至1.7公斤,直径为16.5厘米至34厘米,厚约1.4厘米。出土的“铁饼”有木质、石质、铁质等,表面都刻有运动员的肖像,有的还刻有铭文。

回到更古的时代,人类投石击兽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投掷圆石,后来演变成推铅球;另一种是投掷扁石,后来成了投掷铁饼。这便是铁饼运动最初的起源。

古代铁饼比赛

以距离和姿势评定优胜者

掷铁饼也是在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的,它同时也是“五项全能运动”项目之一。古代奥运会上铁饼比赛所用的器材就是扁圆的石块,重量大小没有统一标准。比赛时,运动员站在一个石台上,做几次预摆后将饼掷出,运动员不准离台,投掷的方向不受限制。古代铁饼比赛是用距离和姿势的优美来确定优胜者,而今天,则纯粹是用距离来衡量胜负。

现代正式比赛中使用的铁饼是一个木质圆盘加上金属包边,它的上下两面都一样光滑,中心是平的。男子铁饼重约2.005公斤至2.025公斤,直径21.8厘米至22.1厘米。女子铁饼重约1.005公斤至1.025公斤,直径18厘米至18.2厘米。

比赛中运动员都是在投掷圈中站立开始投掷。投掷圈外围是铁镶的边,有6毫米厚,顶端涂白。在投掷时,运动员不能接触铁边的顶端或者投掷圈以外的地面。铁饼的投掷圈直径为2.5米,圈内地面由水泥或有相似硬度又能防滑的物质构成。铅球投掷圈的正前方放着一个木质的挡板,长约1.21米至1.23米,用于防止运动员滑出圈外。运动员可以碰挡板的内侧,但不能碰挡板的顶部。

奥运赛场除了金牌还有友谊:他们让希特勒暴跳如雷

奥运会是个大舞台,在这个四年一聚的舞台上,许多人从素不相识,到相知、相惜,最后结下深厚友情,有的甚至成为一生的挚友。载入百年奥运史册的,除了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的瞬间,还有因友谊而使人性更光辉、更温馨的一刻。

这是一张黑白老照片,左边卢茨-朗,右边欧文斯。

照片上,卢茨-朗一张年轻而明净的脸。

当年,正是这张明净的脸,给予欧文斯无穷的力量。

那是1936年夏天,希特勒把第11届奥运会变成了炫耀德国实力、展示亚利安种族优越的场所,柏林到处充斥着种族主义的喧嚣,赛场上怪异的气氛给有色人种运动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给欧文斯的影响是明显的,这位美国黑人运动员在跳远预赛中表现失常,前两次试跳均踩线而失败。最后一次试跳时更是十分紧张,多次试跑,不敢起跳。

这时,卢茨-朗走近欧文斯,这位德国白人运动员是欧文斯夺冠的主要对手。他用生硬的英语告诉欧文斯,最重要的是先取得决赛资格。他说他也曾遭遇同样的情景,但他用一个小诀窍解决了难题。他取下欧文斯的白毛巾,放在起跳板后数英寸处,然后告诉欧文斯,从那个地方起跳不会偏失太多。

欧文斯惊异地看着卢茨-朗,他看到的是一张纯净的脸。

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神奇的力量,欧文斯开始从巨大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他慢慢定下神来。他完全相信了卢茨-朗,按照卢茨-朗的指点完成他的第三次试跳,成功地获得决赛权。

几天后的决赛,欧文斯战胜卢茨-朗获得了金牌。卢茨-朗获得银牌。夺冠后第一个上来向他祝贺的不是别人,正是卢茨-朗。

看台上的希特勒大受刺激,这位德国元首暴跳如雷,拂袖而去。他一直期待卢茨-朗在黑白对决中战胜欧文斯,成为亚利安种族优越的有力佐证。

后来,欧文斯在他的传记中深情地写道:把我所有的奖牌熔掉,也不能制造我对卢茨-朗的纯金友谊。而在我熔掉奖牌之前,卢茨-朗在心中早已把他的金牌熔掉了。

在这届奥运会上,欧文斯在田径项目中打破4项世界纪录,平一项世界纪录,一人独得4枚金牌,创造了奥运奇迹,震惊了全世界。更重要的是,“欧文斯奇迹”因其反种族歧视上的意义,成为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永久载入了奥运史册。

卢茨-朗却是悲剧结局。三年后,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卢茨-朗应征入伍,成为希特勒的一个小兵。1943年,卢茨-朗阵亡。他留给后人的只有奥运赛场上的几分钟回忆,以及一张明净的脸。

斗转星移,大浪淘沙,当年的奥运冠军,恐怕没有几个还能被人们记起。但是,只要提起柏林奥运会,人们就无法回避卢茨-朗,就像无法回避天才的欧文斯一样。卢茨-朗并非奥运冠军,也未创造体育奇迹,却在奥运史上永远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当他把别人扶上梯子时,自己已站在了同样的高度。

第二章 奥运幕后故事

中国跆拳道幕后鼻祖李钟佑:2008我用心给中国加油

他走进训练馆,满面笑容,慈爱的目光透过镜片洒向面前排列齐整的中国跆拳道队员们。他换上道鞋,缓缓走近他牵挂多年的孩子们。他不再是当年那个引领千军推广跆拳道的将军,腰背不再挺拔,银发完全替代了黑发,动作不再快如闪电,不再是当年的无影腿,但是,他仍是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仍是中国跆拳道历史不能忘记的幕后鼻祖。他将跆拳道引入了中国,近20年来默默支持着中国跆拳道的发展和进步,他就是当代跆拳道宗师李钟佑。“李仲佑先生是中国跆拳道的创始人,是中国跆拳道的恩人,是懂得跆拳道真谛的一代跆拳道宗师,让我们都向他行跆拳道礼。”原中国跆协主席魏纪中在欢迎晚宴上说,并起立向大师深深地鞠躬。“你猜他多大年纪?”中国跆拳道协会秘书长赵磊提问。“60多,顶多70。”我肯定地回答,眼前李钟佑先生脸上的皱纹很浅很少,淡淡的老年斑,手背的皮肤还有弹性和光泽,一切都透露着年轻的讯息。“呵呵,他今年已经82高龄了。”赵磊笑着看向李钟佑,那是他的老师,“老爷子几乎不出门,这次专门把他请到队里来给队员们鼓鼓劲,他是中国跆拳道的鼻祖,跆拳道的核心价值是尊重,我们不能忘了给我们帮助的老师。”

为中国全球海选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韩两国尚未建交时,几名中韩人士已通过第三方悄悄交流了起来,他们正在“密谋”一件伟大的事情——将跆拳道引入中国。经过汉城奥运会与中国代表团官员商议,中韩美三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决定于1989年在当时的北京体育学院举办跆拳道培训班,以此作为将跆拳道引入中国的第一次试验。

时任世界跆拳道联盟副总裁的李钟佑参与了前期的谈判过程,他在为中国决定开设培训班感到高兴的同时又产生了另一新的担忧。谁来担任培训班的教练?中韩两国当时尚未建交,选派韩国跆拳道教练不现实。李钟佑决定在全球寻找技艺超群、品德高尚的跆拳道教练。“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世界跆拳道联盟的会员国中不能缺少中国。”李钟佑回忆全力支持中国开展跆拳道的初衷。

他在地图上寻找最适合的已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当下他拨通了美籍韩裔金圣根牧师的电话,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他。此前他俩经常聚在一起商讨将跆拳道引入中国的对策。金牧师一听立刻表示同意,并与美国跆拳道协会的相关人士取得了联系,最终锁住全美竞技、品势十连冠,名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李大成。“在来中国前,我飞到了韩国,在那里接受李先生一周的特训。”现任中国跆拳道队副总教练的李大成回忆说,李先生告诉我,不需要你教中国学生怎么打,而是要告诉他们什么是跆拳道,要传授他们最基本的知识。他每天要对我的品势、礼仪进行三四个小时的特训,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求精准到位。

通过特训的李大成终于来到了北京体育学院,他面对的是自小练习中华武术的学生,第一堂课,李大成要求全体学员向国旗敬礼,这一“出格”的举措立刻传遍了体院内部,由此引发了一堂由校长亲自旁听的观摩课。这次观摩课引起了强烈反响,跆拳道的形象由此树立了起来,为1995年正式引入跆拳道选择在北京体育大学开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跆拳道幕后鼻祖李钟佑:2008我用心给中国加油(2)

挽救参赛资格

经过多方努力和长期谈判,1995年中国跆拳道队正式成立,标志着跆拳道正式经官方被引入中国。“我们当时和韩国交换条件,用武术换跆拳道,他们在韩国开展武术,我们发展跆拳道。”参与当时谈判的前任中国跆拳道协会主席魏纪中回忆。

跆拳道终于在中国落地了。李钟佑的心愿算是达成了一半。如何使跆拳道在中国快速发展?提高中国竞技能力呢?首先中国需要一名跆拳道裁判。当时负责跆拳道项目管理工作的赵磊进入了他的视野,年轻、好学、肯钻研、能讲外语,赵磊很幸运地成为他在中国收的惟一弟子,也是他的关门弟子。“每次与李先生见面,我俩都要说上六七个小时,他给我讲跆拳道的发展趋势,给我讲跆拳道哲学和精神,他告诉我印象最深的话是‘跆拳道是正人之道,快打快收,收比打快。跆拳道重在传递力量,这是技术核心’。”赵磊回忆说。现在,赵磊已经是跆拳道国际一级裁判,连续执法了两届奥运会、五届世锦赛和三届亚运会,现在已经入选北京奥运会裁判54人大名单,正为进入最后29人大名单而努力。

其次跆拳道要在金牌至上的中国体育中扎根,必须在国际赛事中夺取金牌,但是中国跆拳道刚刚起步,如何让他们快速成长?教练不成问题,李钟佑可以凭借自己在跆拳道界的影响力挑选高水平的教练,关键是队员,中国队员训练年限太短。正当李钟佑为中国跆拳道的前景步步规划的时候,1997年的菲律宾世锦赛悄然来临。也许是李钟佑对中国投入过多的关爱引起了他人的嫉妒,有人将一个致命的现实问题摆在中国队面前——须凭一段以上段位才能参加国际赛事。

根据韩国国技院跆拳道训练体系,没有个三五年不可能达到一段段位。怎么办?不能让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的中国队放弃此次参赛机会。李钟佑带着韩国国技院人员飞赴中国,亲自担任考官给包括陈中在内的所有中国队员考试。“对陈中他们来说很难啊,很多东西都不会,全靠考试前强化训练,才一个个都考过了。当时,陈总(陈立人)的段位也是那会儿考的。”赵磊回忆说。陈中指着自己腰上有些泛白的道带说,我的道带是李先生亲手颁发的。在跆拳道世界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只用一条道带,道带越旧越白,证明习练时间越长,资历越老,越值得尊重。

就这样,中国队带着辛苦考来的一段段位证书顺利地来到了菲律宾世锦赛赛场。当时中国队的表现并未引起世人太多的关注,但李钟佑和中国队知道,中国很快就能站在领奖台上,因为中国队正以超人的速度在追赶世界强队。两年后的1999年世锦赛上,15岁的王朔为中国队赢得了第一枚世锦赛金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陈中为中国队赢得了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跆拳道成为了奥运潜优势项目;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陈中、罗微连夺2金,跆拳道成为奥运优势项目;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陈中、罗微、吴静钰获得3金,中国跆拳道队成为大满贯队伍。

在中国跆拳道飞速发展的13年间,年事渐高的李钟佑卸下了世界跆拳道联盟副总裁一职,也从韩国体育大学退居二线,但是他从未中断过对中国跆拳道的支持,他先后派遣了多名学生进入中国国家队担任技术教练。

进中国队必须懂语言“挑选教练员不仅要有技术,还有品德高尚,还要注重一点,就是要懂语言。”李钟佑说。

从1989年到现在,他介绍了很多出色的教练到中国或讲学,或执教。

最早介绍到中国讲学的李大成和最近介绍到中国执教的金荣稹目前都在国家队备战北京奥运会,这是一个巧合,更是李钟佑多年努力的结晶。自小在美国长大、毕业于美国夏威夷大学政治和体育专业的李大成除了韩语还能讲流利的英文;金荣稹来到中国后便开始学习中文,现在已经能说流利中文且能适时使用成语。

金荣稹曾是韩国国内非常出色的跆拳道运动员,是前韩国体育大学跆拳道队队长,“当我答应来中国时,韩国体育大学李校长跟我说,一定要努力工作,一定要为中国跆拳道的进步尽最大力量。”这是李仲佑大师的愿望。

退役前金荣稹曾来中国与当时的中国队交流过,惟一的印象是“地大物博”。2004年来到中国后,金荣稹执教浙江省跆拳道队,经过两年的努力,他被调入中国国家跆拳道队担任技术教练,与此同时跟随他训练三年多的浙江选手王浩在多哈亚运会上一举夺得了银牌,创造了中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综合性赛事上的最好成绩。金荣稹说,“在中国执教我不后悔。”

面对记者,李钟佑平静地回忆着过去的种种,在他看来这只是当时的分内工作不值得如此渲染。出于对中国特殊的感情,82岁的他愿意在中国队备战奥运会的冲刺阶段来到天津韩家墅基地,用自己的跆拳道哲学告诉他牵挂多年的孩子们,跆拳道不单是一项体育项目,而是一项教育内容,它教你爱人、爱自己!

结束采访时,李钟佑说:“世界上人们都说我是亲中派,我是。不过,2008年奥运会我不能给你们做什么了,但我的心给你们加油。”

84年奥运冠军回忆当年苦练:夏天我穿着毛衣去食堂

李玉伟个人档案

性别:男

生日:1965.7.20

籍贯:辽宁沈阳

项目:50米移动靶(30+30发)

1984年获洛杉矶奥运会50米移动靶标准速金牌(587环),是辽宁省第一个奥运冠军。现任辽宁省射击队教练。

从辽宁大厦一路向北,车行在双车道的蜿蜒小巷,两边是早些年才多见的低矮砖墙,因为年月久了都有残损,而四下建筑也都是老式。忽地觉得,时光好似在这里迟疑不前,凝结在了过去。辽宁省陆校就在这条巷子的深处,而李玉伟在这里任移动靶教练员。

陆校院内花坛里的积雪是好些天前的了,落着厚厚一层的灰。几栋小楼也都是灰色。训练场在最里面的那栋楼里,三层小楼挺立在那儿。

上了二楼,一排射击运动员正在训练,不过这是步枪和手枪的训练场地。一直向里走,直到一扇蓝色小门,敲门进去,李玉伟坐在一张小桌的前,而四块移动靶的场地里只有一名队员在做着训练……

他,就是辽宁省首位奥运会冠军。

枪,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李导,能做个采访吗?”“可以。”“您什么时候有空?”“就现在吧。”“都说您不喜欢接受采访,来之前把我吓坏了。”我开门见山。“我看着吓人吗?”李导摆出一脸的严肃,然后紧接着笑着解释,“这和性格有关吧。我这个人的性格就适合平平凡凡的,不喜欢成为焦点,还是默默地做事比较好。”

但奥运冠军的荣誉却总把期望平凡的他推在众人面前:“奥运有点啥事,你们就得找我。”他有些无奈。不过回想他夺得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男子移动靶冠军的情景,他都记得真切:“当时,就觉得自豪,而且像是完成了一个很大的任务。再有就是太喜欢手上的那把枪了。”

之前他还和队友幻想着夺冠后的场景,甚至开玩笑说:“如果拿了冠军,就把枪往天上一扔。”但笑谈成真的那一刻,他却是定神地看看自己的枪,然后小心地将枪放到枪架上。“你就觉得它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别说扔,怎么喜欢都嫌不够。”

1984年奥运会,移动靶的比赛分为两天进行,而在第一天的比赛中,当时只有19岁的李玉伟遥遥领先于其他对手。但领先的成绩没能让李玉伟安心,反倒是失眠了。

一夜未睡,李玉伟在第二天的比赛开局仍然打得不错。第二个10发子弹的90环,已经让李玉伟预感自己能拿冠军:“其实去参加奥运会之前就已经有些预感,觉得自己能行。”

他的预感并不是一时的突发奇想,而是源于他平日对自己训练的严格要求。在洛杉矶奥运会之前的那个夏天,当时的李玉伟在国家队集训。为了减弱呼吸对稳定性的影响,他除了穿在外面的厚重皮衣,里面还要穿上毛衣。大热天穿着毛衣去食堂吃饭,他成了众人眼中无疑是异类。而当队友问起,李玉伟只笑而不答。“适应了其实也就没有那么难受了。很多事都是这样的,自己心里得有数。”

84年奥运冠军回忆当年苦练:夏天我穿着毛衣去食堂(2)

他的预感终于因着他的“心里有数”成为了现实。他最后10发打出99环的佳绩,也赢得了奥运会的金牌。但这位奥运冠军没有任何狂喜的表现,只是向坐在下面的领导和教练示意了一下,然后回到了国家队的帐篷里。

奖牌是第二天才发的。拿到奖牌和队友合影后,他就回屋呆着了,大伙一起去好莱坞游玩,他也没去。“一打完比赛,感觉担子放下来了,就觉得困,浑身都没劲,什么都不想做,就想一个人呆着。”

而那枚金牌,此后一直被锁在家里书桌的抽屉里。“都不拿出来看吗?”“不拿。”李玉伟语气平静,嘴角上是坚定的笑。

88年……可能是金牌

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冠时,李玉伟只有19岁。四年后,技术、心态都已日臻成熟的李玉伟,却并没有参加上1988年汉城奥运会。

在那届奥运会前,国内以选拔赛的方式决定国家队名单。但在选拔赛前奥运冠军李玉伟竟然意外落选。李导说到这儿,神情流露出一丝哀伤,“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一定会去努力争取,而不是就那样放弃了。”在那次选拔赛前,李玉伟以30环的成绩领先,可打完比赛,李玉伟只能排在第四位,而选拔赛只取前三名。宣布无缘奥运会,年轻气盛的李玉伟连招呼都没打,收拾完行李,就回辽宁了。“其实应该去跟教练沟通一下,说明一下自己的情况。当时为了能打奥运会训练得有点过了,训练的方法不科学,过度疲劳了,肌肉有些拉伤还挺着练来着,所以当时在选拔赛的时候,状态不好,身体反应挺强烈,举起枪来浑身疼。”

但这还不是让李玉伟最憋气的。就在国家队的运动员在汉城参加汉城奥运会的移动靶项目当日,李玉伟在西安参加了全国大区赛。“你都不知道。怎么能那么巧?两个移动靶的比赛连赛程都是一样的。”

就在奥运会移动靶比赛的当日,李玉伟在大区赛上以592环拿下冠军。回了屋,大家都在看电视,看奥运移动靶的比赛。李玉伟一屁股就坐在床上也跟着看。当电视上冠军成绩显示是591环时,他当时就蒙了,一拍脑门,头往后一仰,直接就砸到了床边上的铁栏杆上。当时一个屋住的有七八个人,冲着李玉伟就是一阵挖苦。

如果李玉伟当初去找了教练,如果李玉伟当初去参加汉城奥运会,如果他打出了相同的成绩……也许那届奥运会中国不会在移动靶的项目上只拿到亚军,但这些都已无从考证。而李玉伟摇摇头,说:“只能说机会很大吧,毕竟比赛的变数很大。”

坚守移动靶最后的阵地

移动靶的靶场一共有四块,而训练的运动员只有一人。“现在移动靶这个项目辽宁只有一名运动员吗?”“不。他们这段要考试,所以没过来练。”李导尴尬地说:“一队现在有三个队员,还有一个二队刚上来的现在也跟着练。”

李导的尴尬,其实并不是他个人的尴尬,而是移动靶这个项目的尴尬。由于奥运瘦身计划,移动靶被挡在了奥运会门外。而这个消息李玉伟是从另一名教练那儿听到的。起初李导以为只是同事之间的玩笑,还说:“要砍也是砍你们啊!”直到他自己看到了官方的文件。

84年奥运冠军回忆当年苦练:夏天我穿着毛衣去食堂(3)

“万万没想到啊!”李导说他当时蒙了,“射击一共是四个大项:飞(飞碟)、跑(移动靶)、步枪、手枪。我实在没想到能一下把一个大项给砍了。但也只能说很无奈吧。”

移动靶项目在奥运会上被取消,很多省也随之将这个项目取消了,而李玉伟是现在辽宁省内唯一一名移动靶教练员。“原来省队最多的时候有20多个运动员。当时一取消,就跟队员们说了。有些老队员就直接退役了,而年轻队员有些也改项了。当时是队里最困难的时期吧,希望一些好的队员能留下,但另一方面还怕耽误了他们,所以只能等着他们的选择。”

为了能保住这个项目,李导没少做工作,他曾经联名省内其他的教练,申请在全运会上保留移动靶。而他们的努力也没有白费,移动靶在全运会上的保留,也使得各省队终于喘了口气。为了能让队员有些业余活动,李导自己掏腰包给队员买了台球案子。

李导做的努力,他自己是一字不会说的,都只能从队员嘴里打听,而回头再问起,他只说:“队员有成绩是最重要的。而且这些都只能是暂时的,还是希望移动靶能在奥运会上得到恢复吧。”

和李导聊了很多,也就没留意时间,结束了访问,我一看表都已经下午2点多了,而李导还没吃午饭呢。我只能不好意思地说:“李导肯定饿了吧?”“可不,肚子都叫老半天了。”

奥运斗士刘长春:单刀赴会意义深受邀参加冠军晚宴

编者按“中国奥运第一人”、曾经的“中国短跑王”刘长春在1983年去世,如今刘长春的长子和次子也都相继过世,三子刘鸿亮定居北京,只有四子刘鸿图和两个妹妹仍在大连。刘鸿图老人现在居住在大连高尔基路上那栋古老的二层红砖房子里,那也是父亲刘长春晚年居住了27年的地方。

近日,本报记者赴大连专访刘长春之子刘鸿图,听他讲述父亲鲜为人知的故事……

刘长春简介

1909年出生于辽宁省金县,擅长短跑。他的技术特点是步频快、步幅大、动作向前性好。

1929年5月31日至6月2日,刘长春在沈阳举行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一举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个短跑项目的全国纪录,成绩分别是10秒8、22秒4和52秒4。当时这些成绩非常令人鼓舞,因为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100米冠军的成绩也是10秒8。

在爱国将领张学良的支持和帮助下,刘长春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唯一运动员,1932年首次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论实力,他已具备了世界水平,但由于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他的体力和运动能力都下降了很多,到达洛杉矶的第三天即参加100米预赛,仅以11秒1的成绩名列小组第五名,未能进入下一轮比赛。在200米比赛中,他跑出了22秒1的好成绩,发挥了自己的水平,但仅获小组第四名,也未能进入复赛。

比赛结束后,刘长春因路费不够,而无法回国,后来是在当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回到了祖国。“顾拜旦先生说过,对人生而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战斗!”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刘鸿图老人不止一次提到了这句话。因为父亲刘长春,他对这句话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1.德国教练的竹竿训练法

说起刘长春的天赋,还得从小时候的苦练开始。

由于家境贫穷,刘长春10岁才入小学读书,当时学校离家有10里多路,为了节省鞋子,刘长春一出家门便把鞋子脱掉,光脚跑步上学,到了校门口再把鞋子穿上。

天长日久,刘长春越跑越快,在小学时便以100米11秒8和400米59秒的成绩打破了大连市小学生中、短跑的纪录,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飞毛腿”。

后来,东北大学足球队到大连比赛,发现了速度飞快的刘长春,破格录取他到东北大学读书。在那里,他得到了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的器重,并在1929年中日德三国运动会上崛起,战胜了日本选手。

为了让刘长春更进一步,张学良花重金聘用德国人步起——当时800米和50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作为东北大学田径教练,重点指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